返乡创业范文

2024-07-25

返乡创业范文(精选12篇)

返乡创业 第1篇

1 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总面积5.3万平房公里, 辖八区十县 (市) , 农村人口507.1万, 农村劳动力240.9万。2008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0.8%。全年实现劳务收入70.4亿元。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对推动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规模小, 技术含量低。

农民创业从事的行业主要以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为主, 在外打工所从事的行业对农民回乡创业有直接的影响, 大多数创办企业的行业与其务工时的企业一样, 比较集中于建筑、运输、餐饮、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 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产品品种单一, 档次较低, 缺乏竞争力, 发展空间有限。

2.2 资金少, 信贷意识弱。

资金的不足仍然是农民自主创业的最大障碍。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 可是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来说, 那一点点积蓄不过是杯水车薪, 无法满足创业的需要。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于较大力度的支持, 解决资金问题, 多数返乡农民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据调查, 农民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 一般都是通过向亲朋借贷, 但细节都没有规范化, 基本是根据彼此的信任, 通过口头承诺归还日期来实现。

2.3 手续繁, 创业服务不到位。

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扶持和引导。农民返乡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 要辗转多个部门, 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工商登记、税收登记等多项手续, 往往每到手续都要收取费用, 也增加了农民回乡创业的成本。

2.4 决策难, 指导体系未完善。

受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 创业的农民对市场行情的变化难以把握, 同时缺乏专业的机构未他们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造成市场信息的缺失。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们在务工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管理企业和生产经营的经验, 但随着科技、信息、体制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管理落后, 经营不善”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思维方式比较传统, 营销观念滞后, 市场开拓能力较差, 短期行为严重, 缺乏长远眼光。具体到创办企业的过程中, 如果创业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就容易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而政府又没有建立针对农民创业的指导体系。

3 政策建议

3.1 放宽准入条件, 鼓励多种形式创业。

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 实施优惠政策, 除国家法律法规命令禁止的领域外, 所有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 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 创立以企业带乡村的发展模式。

3.2 简化审批程序。

坚持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的原则, 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创业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手续, 大力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制度, 减少办事环节, 提高办事效率, 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3.3 加大扶持力度。

安排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 推行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 重点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 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 优先给予贴息;对农民工在贫困地区创办的企业, 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 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

3.4 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大力推行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 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 加大对回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 降低反担保门槛和贷款抵 (质) 押标准, 积极给回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同时, 扶植民间融资, 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 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5 加大税费减免力度。

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 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 着眼现实、立足长远, 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 做大做强, 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3.6 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

把农民工回乡创业生产经营用地统筹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回乡创业者利用闲置土地、厂房、镇村边角地、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鼓励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的回乡创业农民工手中流转。回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符合环保、安全、消防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 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生产用房。妥善解决好规模用地问题。

3.7 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积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公共服务, 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 加强对回乡创业农民的信息服务, 及时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 发布法律、法规、政策和各类市场信息。依托当地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 帮助创业农民工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 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发展创业服务中介机构, 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为回乡创业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技术支持、市场开发、财务评估、信贷咨询等服务。

3.8 提高返乡创业农民经营管理水平。

对回乡创业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 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可依托现有机构成立回乡创业农民工指导 (服务) 中心, 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服务, 提高其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有计划地组织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立志回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到省内外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 帮助他们拓展创业思路。

3.9 加强返乡创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投入,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指导回乡创业农民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上岗前和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所招用的农村劳动力纳入“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组织实施范围, 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3.1 0 强化基础建设。

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 以市区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 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 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 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积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同时, 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居门槛, 对入居的企业推广“绿卡”制度, 允许其“先上车, 后收费”, 以提高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创业成功率。

返乡创业类 第2篇

(以姓氏笔画排序)

1、邓科:江西嘟嘟车管家有限公司法人

嘟嘟车管家创始人邓科,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及南京等大城市打拼,小有所成后于2015年决定返乡创业,经过一年多反复的认证与试行,最终于2017年3月正式搭建成功全国首创的新型汽车后市场服务网络平台---嘟嘟车管家服务平台,打造出“一键洗车”“全市通用”“超值年卡”等实用项目,并且为车主免费提供常规车辆检查、代办车险、轮胎充气救援等服务,为本市的汽车后市场建立了一个本地化、规模化、正规化的服务渠道。运营数月来已拥有全市几千位车主会员,并通过不断整合,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与好评,为平台逐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付小华:新余市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在外创业的付小华,毅然返乡转行搞蘑菇种植,成立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新的创业。公司探索推广“公司+农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

扶贫模式,吸收渝水区的下村、鹄山等6个乡镇32个专业合作社,吸收2000余户(3865人)农户,其中贫困户1053余户(2365人)签订食用菌种植合作协议,同时公司解决了18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建有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大棚10万平方米,日产食用菌50吨,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成为江西省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本人先后被评为渝水区2016“突出贡献人才”等个人荣誉。公司被评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省级就业扶贫示范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等荣誉。

3、邱乐安:新余市建安有机蔬菜家庭农场农场主

邱乐安在农村这片天地里深感农民挣钱的不易,便尝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村民致富,于 2014年成立建安有机蔬菜家庭农场,采取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领了160余户周边农户共同致富,2013年联盟村人均收入达到10058元,解决当地20余户贫困户就业并且每年赞助2个贫困学生。本人2014年荣获“江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6年荣获“新余市十大杰出青年”、“新余市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银翼”奖、赣青扶贫使者。2017年荣获 “中国好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4、钟小婷:新余市辉厨厨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初的钟小婷只是一个小小的学徒,但那种想出人头地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完成了学徒期出师门的那天起,他不甘愿只是打工,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开始慢慢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从免费帮人家修理一些旧厨具开始,到自己慢慢接单,再到现在开启了分宜第一家,也是独家集厨具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左右。他深感,如今政府的政策好,创业的环境好,分宜县就业局提供的担保免息小额贷款为他公司资金周转、扩大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

5、敖晓宝:新余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敖晓宝大学毕业后到广州、湖北等地工作,2008年开始第一次创业,2013年返回家乡新余先后创办江西美天传媒有限公司和新余美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美天科技主要从事物联网、车联网软件开发和运营,通过两年的努力代理商分布江西11个地市,美天公司研发运营的智慧校车管理系统得到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好评,填补了新余在物联网产业领域的空白,成为江西物联网知名企业。敖晓宝在创业的同时也不忘投身公益事业,除在外创业投身公益外,回到家乡新余参与发起了新余市乡童悦读志愿服务协会,四年间给新余乡村学校建立了43所图书室,给两万多乡村学子提供阅读环境。

6、敖晓秋:新余新农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返乡务农,敖晓秋走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子,瞄准的是健康养生食品市场。2008年8月,她承租渝水区水北镇园艺场,在新余第一次人工种植金银花。2009年2月注册“新余市新农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0年11月成立“新余市新农祥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2月成立新余市辣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采取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社员110人,基地员工52名,人均增收1.8万元,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本人2011年被评为全市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先进个人,2012年获新余市“十大农民女状元”称号,2014年评为新余市“巾帼建功”标兵。2014年《中国妇女报》、《东方女报》图片并茂介绍敖晓秋返乡创业事迹。

7、顾勤清:新余映像剧视觉摄影工作室负责人

2013年,顾勤清自深圳摄影公司学习历练后返回家乡新余开始拍摄婚礼,2015年创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开始了摄影文化创业之路。2016年他大胆借

鉴先进经验,将“最美证件照”引入新余,成为新余第一家拍摄精品证件照的摄影工作室,映像剧工作室也从婚礼摄影和证件照摄影发展成为一个能拍摄多元化摄影作品的专业摄影工作室。自工作室创立以来,映像剧已为将近5000名顾客拍摄了专业的精美照片,为广大新余市民打造了一个能享受到专业文化服务的场所。拍摄的“最美村官欧阳凤”,被腾讯、新浪、新华视点、中国新闻网等刊发;2016年“仙女湖之韵”全国摄影比赛暨江西.湖南PK赛获二等奖;视觉中国“塑料不酷”在鲁迅美术学院展出。

8、彭腾龙:江西联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彭腾龙大学毕业后前往深圳寻找机会。一开始他在一家LED照明公司做业务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为了业务经理,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这时,他想到家乡江西新余的太阳能产业优势和LED行业节能照明的光明前景,选择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合伙创办了江西联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主要针对太阳能照明产品生产高光效的LED电子元器件,产品销往多个国家与地区,在LED插件类灯珠中具有较大优势,获得很好的口碑。他坚信,只要坚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9、廖永锋:江西丰森达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6月,为解决尚睦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廖永锋围绕“村企对接,互利互赢”这一主题,在尙睦村开办了一家从事综合种养的江西丰森达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花卉苗木基地、高产油茶种植基地、禽畜养殖基地及水面养殖基地,帮助60余名村民就业,有效带动了全村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如今,尚睦村已建成高产油茶基地300余亩,蜜桔300亩,花卉苗木基地200余亩,水产养殖120亩。同时他帮助村民创建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大棚蔬菜120余亩,带动当地12户村民平均每户增加年收入近5000元。2014年被省委组织部列为“三培两带”示范基地,同年被省农业厅誉为省级示范企业。2015年被评市级龙头企业之一。

10、潘小金:新余特艺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返乡创业 带富乡亲 第3篇

2007年6月,从浙江宁波打工返乡的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青年葛振松,在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帮扶下,投资建起了服饰加工企业并迅速发展壮大。安置了200多名返乡青年再就业,他还向招聘的打工青年传授出口服饰的缝纫技术。这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外汇,而且带领乡亲实现了共同致富。 ◆

种芸豆“抱团”闯市场

今年32岁的汤凤波是黑龙江省绥滨县连生乡长安村妇女主任。2007年,她在290农场一个连队看到那的人种黑芸豆赚了钱,取得了比种普通作物高出许多的效益,于是,就在那个连队也包了30垧(东北地区一垧等于十五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黑芸豆,秋收时打了87吨豆子,让她获得纯利近20万元。于是,去年她又在她们村种了3公顷试验田。经过一年实验,还真成功了,一垧地收3吨,一吨卖12000元,扣除一垧地4600元的成本,一垧地创造纯收入7000多元。村民看汤凤波在本村种植黑芸豆获得了成功,纷纷效仿。汤凤波根据本村种黑芸豆的实际,在乡干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长安黑芸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她要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为此,汤凤波远赴大连等地联系客商,直接销售,让村民赚取最大利润。客商纷纷与汤凤波签订了订单,并表示,只要是汤凤波送的货,有多少收多少。今年,长安村种植黑芸豆的户数由去年的2户扩大到了55户,种植面积也由去年的5公顷扩大到了360公顷,收入将远超250多万。◆

让蛋鸡住进空调房

7月2日,烈日当头,室外温度达到35℃,而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东南村王杏华家饲养的6万只蛋鸡,全部住在空调房里,蛋鸡们不吵不闹,个个显得非常舒服。

1993年,王杏华高中毕业后就赴外地打工,经六年辛苦打拼后,他在江苏省姜堰市创办了华兴船用机械厂,逐渐成为一名拥有几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家。

2007年年底,他毅然回家。拿出多年积蓄创办了东南华兴现代化养鸡场。

在盐东镇和东南村的大力支持下,王杏华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如今,投资600万元、占地10多亩的四幢约3200平方米规模化全电脑控制的现代化养鸡场已投入使用,年饲养蛋鸡6万羽。

他在所有鸡舍里都安装了水冷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近10度。实现了自动供水、供料、排粪等,鸡舍里毫无异味,对周围环境无任何破坏和影响,待在鸡舍里比在家里还舒服。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扶持

1 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分析

(1) 投资方向主要是发展工商经济。

目前返乡创业的农民以第一、二代农民工为主, 这些农民工大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务工。因此, 他们回到家乡后在政府的支持下, 同时利用打工期间获得的见识、本领、资金、信息、社会资本等, 发展工商服务业, 投资商品性的农业经营, 主要是兴办规模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 兴办二、三产业。

(2) 大多数人选择在小城镇居住。

农民工回乡创业不是单纯的回农村原户籍所在地创业, 大多数创业者把企业办在了家乡的集镇和县城, 近70%是在小城镇居住。

(3) 部分农民工被充实到农村基层组织。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 积极参加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 成为经纪人或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 也有部分人担任村干部或参加村民议事会及村民理财小组。

由于农民工与农村、农业的天然联系, 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在以其特有的方式, 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不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 从战略高度对待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在全社会营造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氛围。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原因分析

2.1 返乡创业是劳务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劳务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作为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我国的“民工潮” 和劳务经济已经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民工跳出农门到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去务工或经商, 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阶段在务工或经商的过程中, 一些农民工变成了管理者或者老板;第三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返乡创业, 大量地从“打工者”嬗变为“创业者”。

2.2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经济特区的开放, 农民工形成了单向性的“外向”型流动, 进一步拉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市民和农民之间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壁垒, 既体现在经济制度和政策上, 也体现在精神和心理上, 增加了农民工在城市稳定落脚的成本。在城里农民工不能获得稳定就业, 加上城市人对乡下人的歧视和排斥, 以及经济待遇的不公平, 而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发展。

2.3 返乡创业投资环境的改善

2004年、2005年中央连续二年下发的两个“一号文件, 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尤其是出台的许多“惠农”硬措施, 使农村的创业环境更稳定、更优化,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 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条件的优惠, 再加上外面投资风险和创业成本的增加, 使相当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 也愿意选择返乡创业。

2.4 乡土观念和“根”文化的需要

大量农民工有故土情结和情系家乡的情感需要。大量创业人员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荣誉去打拼、去贡献, 主动捐资公益事业, 并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 在家乡投资办企业, 带领乡亲们致富, 并就近吸纳了当地农民工就业。这些农民工对自己家乡的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比较熟悉, 也掌握了家乡内外的市场信息, 有助于其成功创业。

2.5 农民工自身创业条件的具备

经过几年的外出务工, 一般农民工每年都能挣到上万元甚至几万元收入, 再加上在外结交的朋友多了, 见的世面大了, 学到了一技之长, 思想观念上就自然地会发生变化, 创业意识就会增强。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大学”接受到了先进的科技文化, 有了发展现代产业的冲动和信念, 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的提升都是促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

3 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3.1 创业资源的短缺

首先是资金短缺, 融资难是不少返乡创业人员反映的首要问题。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 而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 周期很长, 难以解决返乡创业者的融资之渴。其次是土地制约, 随着这几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多, 有些地方供地指标也开始捉襟见肘, 对很多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用地成了一大制约。最后是人才短缺, 不少返乡创业者是初高中毕业, 办企业存在盲目性, 自身经营管理知识也比较薄弱, 又很难吸引人才, 迫切需要指导。另外由于内陆欠发达地区生活与人文环境较差, 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是在同等的工资待遇下, 很多年轻劳动力也更趋向于外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

3.2 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

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政府效能不高, 虽然很多地方领导给予高度重视, 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个人执行政策有偏差, 服务意识不到位, 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推诿拖延办事的情况, 不利于企业更好创业。如创办企业中是税费减免优惠不明显, 甚至当前大部分内陆地区还没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税费减免政策。见了“世面”的农民工回到当地, 可能会与当地官僚习气、无视市场规律的做法产生冲突。但冲突矛盾解决的过程, 其实也推动了当地投资环境的优化。返乡创业农民工呼吁, 今后国家能农民工创业中农遇到的问题, 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多政策支持。

3.3 创业投资成本高

我国内陆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差的问题, 尤其是县、乡 (镇) 两级, 基本上都存在路、水、电、通信、交通和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和证件办理等方面设置障碍, 使有的投资项目迟迟难以落实。直接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额外投资成本增加、交通运输成本升高和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

4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4.1 为返乡创业提供融资优惠政策

要加快信贷改革与创新步伐。首先, 鼓励和引导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等, 并把农村中小企业作为其主要目标客户, 提供贷款服务。其次, 坚持支持其它商业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或巩固其已有营业网点为返乡创业提供信贷服务。再次, 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

政府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信贷担保和信贷补贴。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扶助基金, 为返乡创业提供信贷担保。同时协同金融机构为返乡创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4.2 为返乡创业提供资源使用优惠政策

国家可以参照农业反补贴的办法, 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对于返乡创业, 特别是创办为解决当地就业、“留守儿童”、“留守媳妇”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科技效能型经济实体和农业产业化企业, 政府要在用地、用水和用电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 可以考虑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资源和用水、用电等创业便利, 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

4.3 为返乡创业充实人才等资源

由国家财政拨款为返乡创业业主及其员工提供免费培训,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拓宽培训领域, 进一步充实和提高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可积极采取外联式发展模式, 主要可以通过与大学社会实践合作吸收大学生进企业实践, 并积极吸收人才指导企业更好的发展。如可通过政府部门与各个大学协调, 以大学生下基层挂职锻炼的合作方式, 实现学生得到实践锻炼机会和企业获得人才资源的双赢, 同时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外方所拥有的资源来弥补自身急需同时又紧缺的资源。

4.4 为返乡创业提供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农民工返乡创业处于起步阶段的, 政府必须实施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政策,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 先引导和扶助尽可能多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尽可能多的经济实体, 支持与鼓励其中发展潜力大, 前景看好的企业做大做强, 坚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多做小”与“做大做强”两条腿走路, 等这些经济实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承担税负的能力时, 再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税收征缴, 使其纳税能力与收入水平相适应。

4.5 为返乡创业创建良好硬件环境

国家要加大对内陆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小城镇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如积极创建“工业园”、“返乡创业园”和“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 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创业项目承载能力, 减轻返乡创业者的额外投资压力, 同时降低入居园区的门槛。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全国农民工总量中有7%-10%基本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1400万-2000万人具有了创办企业的能力。可见未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潜力巨大, 建立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发展的制度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全方位探索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发展的制度, 深化对劳务经济战略思想的认识, 变“输出劳务挣钱”为“引回人才发展”。另外我国应出台《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促进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法律层面上引导和规范, 逐步建立“政策吸引、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和法律保障”相结合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发展的机制,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探索制度选择。

参考文献

[1]阳立高, 廖进中, 柒江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J].财政理论与实践, 2008, 3:56-59.

[2]赵京武.靖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谋发展[J].中国培训, 2007, 9:21.

[3]玉华.农民工返乡创业亟待突破三重困境[J].科技致富向导, 2008, 5:4.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第5篇

苏公坨乡苏公坨村民付国臣靠打工赚钱供读儿子上学,当儿子上大学后于2008年底返回村里投资10万元搞起了奶牛养殖,一时间村里人都传开了说老付是捡到钱了或是中了彩票要不哪来的钱养牛啊?如果真想知道事情的详细情况还要从5年前说起。

2004年付国臣的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可是家里只靠种那几亩地维持生活,哪有余钱供孩子上学呀,当年秋收拾完地里的活,他只身来到天津一家木器厂做木匠活,他靠着原来有木匠技术的基础在哪里一干就是4年,起初他就是帮那里的老技术师傅打帮手,靠着自己老实肯干,技术娴熟,一年后就成为领班的,带领10多个工人承包小的工程,这样除了给儿子上学的钱,每月还可以给家里寄回一部分。2007年7月儿子考上了省医学院,付国臣一块石头落了地,不管怎样儿子已经上大学了,第一步总算完成了任务,可是儿子上大学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虽说现在也可以供起儿子读完大学,但就靠家里的几亩地怎么能改善家里的生活,老付有点犹豫,这样他在木器厂又干了一年,2008年底已经上大二的儿子劝说老付还是回去吧,毕竟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在家里琢磨干点什么也可以啊,一句话提醒了老付,要是回家干点什么也一样发家致富啊,2009年春节后,其他外出打工的人已经踏上打工的征途,而老付这次没有走,他有了新的打算,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在乡里政策的扶持下,老付靠这几年攒的几万元钱,同时向亲戚朋友借的几万元钱,大胆的搞起了奶牛养殖。首先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又通过专业人员在外地购回5头大奶牛,就这样老付红红火火的就干上了,5月份一头奶牛下个小母牛犊子乐的他合不上嘴,可是他发现大牛好像有毛病站不起来,他就打了牛几下没想到母牛是双产,老付没经验硬是给打掉了,老付这个上火啊几天没吃好饭,满嘴起火炮,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于是他又到山东一个养牛场学习,家里的一切就交给了妻子,家里一有情况他就用电话进行技术指导,一个月过去了老付高兴的回来了,他又信心百倍的搞他的养牛事业了。

返乡创业 打造生态野猪村 第6篇

自己创业 返乡养野猪

“我能放弃在广东一轧钢厂3500元的月薪和车间主任职务返乡养殖野猪,得益于央视介绍陕西一村民散养野猪年赚50万元的故事。”曾小林说,他去年9月返乡后,投资近30万元,建成占地2亩的“生态野猪繁殖场”,并以5万元买回了一对野猪种猪,以800元每头从云南购买回22头云南大河乌猪作为母本进行繁育。

经过一年多的饲养,今年8月,已有两头母猪下了28头野豬崽。目前,野猪崽大的已经长到了近20公斤,小的也有10公斤重。曾小林又从28头野猪崽中挑选了18头小母野猪作为种母猪。明年,他的母猪数量就将超过100头,年产野猪就将达到2000头左右。“明年开春后,我的300来头小野猪就将全部放归山林实行散养,那时野猪肉的品味与原生野猪就不相上下了。”曾小林指着面积近30亩且长得葱葱郁郁的麻竹林欣喜地说,他将在这里为野猪修建好晚上歇息的窝棚,在山上种植季节性的草食料。野猪白天在山林中拱食,晚上回窝棚睡觉。

建合作社 农户赊养仔猪

这些天,曾小林所在的清凉村党支部书记邓云正为村上明年初组建“清凉生态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而奔忙,“清凉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远离城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规模养殖野猪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在泸州的四县三区,规模养殖野猪的农户是凤毛麟角。”

邓云与曾小林牵头组建合作社,打造泸州第一个“生态野猪村”是缘于他们对当前市场的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味受到都市人的追捧。还令邓云和曾小林动心的是,野猪抗病能力极强。加之野猪是以无污染的野草、红薯等为主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目前市场售价每公斤达40元~50元仍供不应求。

据邓云和曾小林介绍,为了让村民们都能加入到野猪养殖中来,曾小林将采取赊养的方式提供猪仔给农民散养。合作社实行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让合作社社员不担半点风险,以此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来,使清凉村早日成为泸州市名副其实的“生态野猪养殖第一村”。

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成效分析 第7篇

一、24县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

24县中既有经济强县, 也有扶贫开发县, 还有经济处于湖南省中等水平的县, 共有734.35万人, 占湖南省劳动力总数3167.7万人的23.2%;务农劳动力436.21万人, 占湖南省务农劳动力总数1805.78万人的23.5%;外出务工304.14万人, 占湖南省外出务工总数1361.92万人的22.3%;返乡农民工73.38万人, 其中返乡创业10.82万人, 返乡创业率在20%以上的县是茶陵县、安乡县、沅陵县、洪江市、汨罗市和湘乡市等6县, 占25%, 这6县从总体上反映出经济愈强的县, 其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愈强, 通过创业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从业状况分析

从整体上看, 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培训后, 从业状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具体说来, 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 培训前以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行业, 培训后的从业范围更广了, 除培训前从事的行业外还涉及到工业、建筑等行业。在种植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603人减少到培训后的536人, 减少11%;在养殖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513人增加到培训后的515人, 增加0.4%;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18人增加到培训后的26人, 增加44.4%;在工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10人, 增加100%;在运输业和商业方面, 均由培训前的2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2人, 增加500%;在建筑业方面, 由培训前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6人, 增加100%;在服务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9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6人, 增加77.8%;在其他业方面, 由培训前的22人减少到培训后的21人, 减少4.5%。通过分析发现, 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 在从业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是显著的, 集中反映在两方面:种植业和其他业上均有小幅度的减少, 说明这些行业的比较效益低, 劳动强度大, 返乡农民工愿意转向经济周转快, 效益好、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特别是建筑业和工业, 增幅达到了100%。由此可见, 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 最大的创业动机在于经济效益, 能带给他们短、平、快的效果就认为是实现了成功创业。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状况分析

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两个根本性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其创业素质, 增加其创业收入。实践证明,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呈现显著的差别:1170名创业者中, 培训前人平纯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是246人, 占创业者的21%, 0.5—1万元的是276人, 占创业者的23.6%, 1—1.5万元的是262万元, 占创业者的22.4%, 1.5—2万元的是176人, 占创业者的15%, 2万元以上的是210人, 占创业者的17.9%。培训后, 创业者的人平纯收入发生了质的变化, 呈现阶梯性向上发展, 即人平纯收入越高, 在这个跨度内的人数越多, 0.5万元以下的是141人, 占创业者的12.1%, 较培训前降低了近9个百分点, 而在2万元以上的达到了436人, 占创业者的37.3%, 较培训前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创业培训的确给了返乡农民工一把“金钥匙”, 为他们增收致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通常认为,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由少到大逐渐起来的, 零星的生产或经营不会带来快的经济效益, 更不会壮大经济的蓬勃发展。只有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将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和做优, 才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根本所在。开展创业培训, 培养更多的规模户出来也是政府扶持培训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创业培训一年后的成效已经显示, 返乡农民工对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观念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 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将这种观念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而且尝到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甜头。具体说来, 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从规模种植户的情况来看, 由培训前的246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77户, 增长53.3%;从规模养殖户的情况来看, 由培训前的29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82户, 增长30.8%;从规模经营户的情况来看, 由培训前的2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88户, 增长300%;从发展企业与合作组织的情况来看, 由培训前的10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6户, 增长260%。这些变化进一步表明, 正因为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后, 农民的人平纯收入才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五、返乡创业农民工中规模种植、养殖、经营农户文化结构分析

由表1可见, 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 规模种、养、经营户达到了835户, 占返乡创业农民工的71.4%。这些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以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所占份额最大, 为51%, 其次是初中文化的, 占43.4%, 再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的, 占4.7%, 小学文化的几乎寥寥无几, 占0.9%。所以说, 文化程度与其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经营成正相关, 文化水平越高, 说明其驾御市场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抵抗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开展创业培训无疑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良策。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整理。)

六、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及企业年产值分布结构

表2显示, 1170名创业者共办企业231个, 其中容纳3人以下的企业是107个, 占企业总数的46.3%;容纳4—7人的是90个, 占企业总数的38.9%;容纳8—20人的是22个, 占企业总数的9.5%;容纳20人以上的是12个, 占企业总数的5.2%。从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来看, 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办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 这说明兴办企业是一个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过程, 而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办企业年产值中, 5万元以下的企业是49个, 占21.2%;5—10万元的是87个, 占37.7%;11—50万元的是55个, 占23.8%;50万元以上的是46个, 占19.9%。由于企业规模不大, 企业年产值并不高, 以5—10万元的诸多, 比例接近40%, 而5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20%。因此, 扩大企业规模, 增加企业年产值是创业者继续创业努力的方向。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整理。)

七、结论与政策含义

综上所述,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在从业、人平纯收入、生产经营规模上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因此, 要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 使其“会”创业。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 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转移, 拓宽创业培训范围。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问题, 增加创业意识培训的内容, 语言更通俗, 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项目选择上提醒返乡农民工要立足农村、结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以“小”、“特”见长, 树立“大”产业意识。加强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培训机构要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制定鼓励返乡农民工完成学业与创业的政策, 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要凸显生源地农业产业特色, 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强调实用技术培养。二是要分层次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选拔为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要求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也就是说在创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各个返乡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各有千秋, 为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 可以将创业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班 (普通班) , 即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创业培训, 发动和鼓励他们创业;重点班, 即对有一定规模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发展性培训, 让他们的产业做大, 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在有限的培训资金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三是要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目前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的创业培训主要是以种养业为主, 与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有显著的差别, 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扎根在农村地域, 需要对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有较系统地了解或掌握。因此, 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培训链条, 编写一套系统的创业培训教材, 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讲师团。

参考文献

[1]王海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 (4) .

[2]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 (3) .

新时期返乡农民创业问题浅探 第8篇

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吸引了每年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珠三角、长三角等较发达的地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是为了谋求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生活, 许多在城市务工的农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知识开始自己创业,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大城市底层挣扎的农民工面临更加艰难的境地。另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 农村地区发展迅速,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这导致了农民在家乡创业与在外创业差别不大。于是, 一大批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这些创业的农民工拥有更新的观念, 更加重视教育和技术, 懂得经营之道, 有强烈的致富欲望, 积累了资金, 掌握了某项技术, 同时积累了必要的社会资本。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创业的人数日趋增多, 农民创业的现象也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 对这一群体的创业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 了解他们的创业动机和影响创业的障碍因素, 将有利于促进创业者在区域经济、地方经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 学者们对农民创业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 初明达 (2008) 认为, “农民创业就是以所掌握的资金、资源为手段, 利用自身的技能、知识、观念思想等, 以一种新方法、新形式、新组织结构来从事生产经营和商业经营的活动。”徐辉等 (2008) 从外延角度给农民创业做了一个界定, 他认为农民创业是指“农民创业指农民或返乡农民工在农村扩大规模搞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或创办企业;积极参加农村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 组织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传播信息及开展技术承包, 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 兴建特色种、养、加基地等;创办为大中型企业提供配件或服务的小型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经济实体等”。

根据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民概念的理解, 笔者认为农民创业的概念是:具有一定创业资本和创业能力的农民, 在寻求合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以重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开辟新的生产领域以及创新经营模式的形式, 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过程。

一、返乡农民创业的特点

农民创业并非只是在创业前面增加一个限定性的词语“农民”那么简单, 农民创业有别于一般的创业活动, 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1. 创业活动大多同土地经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驱者。

创业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伊始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投资, 有充足且稳定的启动资金无疑是创业者成功的保证。因此, 返乡农民创业主要是农民依托家庭组织 (或亲戚朋友关系所形成的松散的非正式组织) 或者创建新的组织, 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料, 依托农村, 扩大生产规模或创建一项新的事业以提高收入并谋求发展的过程。经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大部分回乡农民工创业主要从事与农业有关的行业, 选择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是出于对农业的熟悉能够使农民创业者创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盈利速度更快, 在家乡可获得的资源更丰富。

2. 创业主要的知识来源是外出打工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农民在外打工从事的主要是底层的体力活, 一般工作时间较长, 他们创业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打工获取的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而无暇进行额外教育。从相关调查研究来看, 大部分农民工创业主要从事与打工时期有关的工作, 选择与相关的主要是考虑到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使农民创业者创业起来起步较快, 从事相关行业更加得心应手, 风险程度更低, 盈利速度更快。

3. 在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积累主导了农民创业的行业选择。

农民在外打工从事的主要是轻工业以及服务业, 而在家主要从事的是农业, 因此他们创业主要也选择了相关的行业进行发展, 如一些思维敏锐的农民在城市进行农村传统的手工工艺;一些农民回乡后根据自己打工的经验进行相关行业的创业行为。但是他们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 知识和思维方式不开阔, 该短处在创业初期时尚未凸显, 但是随着创业行为的深入, 其本身素质引致的短期行为愈加严重。

二、影响农民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1. 影响农民创业成功的内部因素。

(1) 心理素质。从创业者个人角度分析, 优秀的农民创业者应该具备这样几方面的心理素质:一是独立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心理品质。创业既是社会积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又是谋生和立业。创业者首先要走出依附于他人的生活圈子, 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因此, 独立性是创业者最基本的个性品质。二是善于交流和合作的心理品质。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与周围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增加成功的机会。三是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和勇于承担行为后果的心理品质。四是敢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的心理品质。在创业过程中, 农民创业者要善于克制, 防止冲动, 克制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心理品质, 它可使人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自觉接受法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约束, 使自己的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引起缺乏理智的行为。五是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 要求创业者有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创业者的恒心、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是十分可贵的个性品质。 (2) 能力素质。就农民创业的能力素质而言, 尤其重要的是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创业过程始于创业机会, 创业机会主要体现为市场机会或者是商业机会, 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商业机会的多少虽受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 但农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 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较低以及缺少应对各种风险的现实能力等, 导致了许多农民在创业中失利。因此, 提升农民的能力素质, 有利于创业实践的成功。而农民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了农民创业过程中的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以及农民创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两个方面。

2. 影响农民创业成功的外部环境因素。

(1)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 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农村居民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上,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制度性歧视, 致使农民的人力资本相对贫乏。如城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职员等, 总有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 即使是城市下岗工人, 还要再就业培训, 而农民往往少有这些机会。其次, 农村居民接受同等的教育, 往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代价。再次, 就相对高成本而言, 与城市居民相比, 受过同等教育的农村居民, 其就业选择的机会少于城市居民, 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程度也较低。最后, 中国现行的所谓的“义务教育”体制, 不能保证高质量实施农村初等教育却又没有减轻农民负担。教育制度对农民客观上的歧视, 对农民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对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制约, 这不仅造成了农民的短期贫困, 也制约了农民的长期致富, 而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多少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创业机会的获得, 进而影响了农民创业规模和创业的最终结果。 (2) 政府政策与支持。政府项目作为创业环境的独立要素, 是政府政策的具体化, 政府项目不仅包括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 而且包括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促使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主要指包括金融支持、教育培训、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提供等在内的一系列政府政策, 这些政策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 (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业机会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状态, 如果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处于升级阶段, 就会创造较多的创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从宏观层次上分析, 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上, 国民收入结构、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城乡收入差距等对农民创业机会的发生都会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 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二、三产业的发展, 为农民在非农领域内创业创造了更好的机会。其次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向特定空间聚集的过程。它是一个增长社会利益的过程, 城镇化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转移过程中如果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不能尽快扭转, 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还会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说, 城镇化进程所创造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创业活动。 (4) 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民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它是农民具有创业精神的原动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的价值观念对农民创业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其次, 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左右着农民的创业意识。农民创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创业意识, 它是创业风险意识、自信心以及成功欲望的体现, 直接影响创业活动的发生。农民传统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 成为农民创业的主要思想障碍。农民创业意识的形成主要受其所成长和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求稳和不安于现状、求发展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前者对于创业意识的形成是消极的, 它更多的受到中国传统的重农尚农、重实际的务实精神、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和包含循环与恒久意识的变易观念的影响。而后者则突出了发展, 试图通过不断的变革和创新来改善生活环境, 这种意识或者价值观促使形成了农民的创业观念, 也是创新精神的动力。

三、返乡农民创业过程中遭遇的主要问题

1. 农村传统观念的制约。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市场规则已逐步确立, 市场对人们的影响在不断的增强, 但传统文化形成的价值观念, 如中庸之道、小富即安、单打独斗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观念导致农民在创业中缺少那种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缺少那种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缺少那种闯荡天下的开拓精神;缺少那种敢干的创新精神;缺乏自主创业意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 创业的心理准备不足, 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使许多农民创业者错失发展良机, 无法把握创业机会。同时, 农民的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落后, 市场的敏感性较低, 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2. 资金的制约。

资金不足, 无力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资金的缺乏是农民创业的最大的难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 70%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认为资金筹措困难是制约其创业困难的首要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 超过80%的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资金获取渠道仅限于自身打工积累和来自于亲戚朋友的借款, 只有极少人争取了银行贷款。对于创办中小型养殖场或是从事家庭经营的创业者来说, 创业前期的启动资金规模都在其承受范围内, 但是随着创业的深入, 其一旦需要扩大经营时, 资金不足的缺陷便凸显出来了, 而这类创业者因其与银行之间不对等的信息交流, 再加上限制于自身经营条件, 尽管其有贷款需求, 但贷款条件不符, 难以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民创业的顺利进行。

3. 知识水平低。

知识不足, 视野狭窄, 没有受过现代创业知识的教育, 信息量不足。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确定投资领域和方向, 从而使许多农民在创业中失利。尽管创业者自身人力资本在其外出打工时得到了一定的积累, 但是, 由于大部分创业者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知识和思维方式不开阔, 该短处在创业初期时尚未凸显, 但是随着创业行为的深入, 其本身素质引致的短期行为愈加严重。由于多数创业者创业时采取的是家族式创业模式, 而此种家族式的创业管理模式也掣肘了其发展, 家族式的管理决策不民主, 机制不合理, 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对人才的引进缺乏吸力, 使得企业发展难以壮大。

4. 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长期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习惯于粗放操作, 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又使农民失去组织大生产的能力, 这就使许多农民在创业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而步履维艰。许多农民投资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5. 创业的心理准备不足。

由于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大多依靠打工经验进行创业, 当遭遇技术更新、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市场信息等困难时缺乏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 当困难出现时容易停止不前, 使许多农民创业者错失发展的良机。

四、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 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的执

行力度。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势必会对外出打工的农民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了相应的政策扶持, 使外出务工农民看到返回家乡创业的成本相较于以前下降了, 创业的行为得到了地方的认可, 因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这些人的返乡创业意愿。而且随着返乡农民在地方政策的扶持下, 创业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还会在当地形成示范效应, 就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出打工农民返回家乡创业, 扩大当地农民返乡创业的规模。

2. 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扶持, 拓展融资渠道。

资金缺乏是返乡创业农民工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解决资金瓶颈障碍, 首先要调整对农村的金融政策, 增加农村地区资金供给, 对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多方面的融资服务。其次要发展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另外, 要开放融资渠道, 多渠道多途径解决创业资金难问题, 可设立专项回乡创业基金, 以县为单位成立互助基金, 以自愿、有偿的原则对经营中出现资金危机的创业者进行必要帮扶, 使他们渡过难关。

3. 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技能培训。

创业者素质关系创业的成败。由于农民创业者受到资源要素、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创业历程非常艰辛, 创业的起步阶段非常漫长。就目前的情况看, 多数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创业培训, 这就需要政府健全创业辅导和培训、服务体系, 建立专门服务于农民工的创业培训网络体系。可由政府牵头, 整合现有培训资源, 依托高校、职校和中小企业, 有计划的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企业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技术培训, 拓展农民工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 提高返乡农民工掌控创业和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4.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吸引农民创业。

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有着重要影响, 它是农民具有创业精神的原动力之一。当前农民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地方政府在农民创业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因此政府行为对农民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地方政府到各级地方职能部门需要充分意识到农民创业对新农村建设、对城市化工业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各级政府要针对他们创业活动的实际, 提供更多有利于农民因地制宜创业致富的优惠政策, 用政策来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农民创业的宽松环境, 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创业者积极创业。

参考文献

[1]王姝珺, 等.湖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模式及效应分析——以望城等四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1) .

[2]初明达.农民创业可选择类型研究[J].调研世界, 2008, (3) :22-23.

[3]徐辉, 等.完善中国农民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 2008, (4) :74-76.

[4]王姝珺, 罗峦.湖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模式调查——以望城等四县为例[J].经济论坛, 2011, (2) .

返乡创业 第9篇

1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

我国现有1.3亿名农民工,这支庞大的队伍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推动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必须看到一个事实,农民工的输出量较大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缓慢,公共产品短缺,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低。由于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驻守在农村的主要是老、小、病、弱人员,这部分人员自然无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究竟谁来担当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任?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是解决农业人口过多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实中这条路子也成为我国多年以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取择的一条重要路径。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务工经过20多年来的积淀使社会面临不少难题。譬如,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以及买房难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问题,使不少农民工被排挤在城市之外。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的人力资源却十分匮乏。这一矛盾的突显不由促使人们思考:生产力要素资源如何实现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和高效配置?

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创业理论中指出,创业者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的利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以及没有试用过的技术,通过开辟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资产重组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创业者通过上述实践,必将有效地改变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的现状。农民工经过一定时间的外出务工或经商,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胆识和才干,并具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的积淀。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形成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契机。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①以创业促就业,就地安置了部分剩余农村劳动力;②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乡村债务紧张状况;③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加强城市和农村市场联通,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受内需不足的制约;④有效地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返乡创业引发劳动力回流农村,不是消极力量的回流,而是主动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在农村中产生一批致富带头人,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与民间创业的良性互动。农民工返乡创办起来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起到了“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作用,这支创业群体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生力量。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返乡农民工有创业行为实施的人员仅占整个农民工队伍的3%~4%,返乡创业人员过少,极大地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因此,需采取激励措施,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只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中有一大批人成为企业家并使家乡面貌发生改变时,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才能得以进一步解决。

2 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农民工创业意愿

2.1 加强农村创业文化建设,促进创业主体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洗礼和市场经济的熏陶,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增强。但长期积淀下来的农耕文化形成的按部就班、随遇而安的思想对农民的影响依然较大,不少农民对经商创办实业带来的风险有畏惧心理,多数农民的观念主要还是停留在打工赚钱、养家糊口阶段。创业文化不足是制约农民创业的深层因素,而创业是比外出务工更为艰难的一项事业,对此,必须改变农村创业文化薄弱状况。利用不同形式的媒体,倡导创业有功的价值观,大力宣传创业政策,树立创业典型。针对我国农村的创业文化教育不足的状况,在农村中小学、农村青年及节假日返乡的农民工中有针对性进行不同层面的创业教育,从而使其创业意识得到强化,创业意愿得到提升,创业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农村创业主体的发展。

2.2 多渠道解决农民工融资难问题,化解创业资金不足的瓶颈

近几年,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十分重视,并下发不少政策,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玻璃门”现象突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正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好时机。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不足问题应从多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基金。②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风险基金。该风险基金的功能是对回流农民工创业者提供贷款及进行风险管理。③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社区银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

2.3 建立高效和谐政务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公益性平台。这一平台包括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拓展等内容。公益性平台的建立能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增加砝码。二是降低创业行政成本,建立有助于创业的一系列公共政策。例如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方面降低创业准入门槛;参照国家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在税收、水电、土地等政策上提供优惠待遇。三是政府部门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在提高其创业能力方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四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协会,增加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组织归宿感。五是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现象,以及“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2.4 创新农民工回流创业的运作模式,降低农民工创业风险

农民工返乡创业至今尚处于初成期。虽然农民工有创业热情,但受自身的条件、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返乡农民工所进行的创业活动抗风险能力较低。在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安全系数,创新运作模式,提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方面,河南省创新的“返乡农民工+行业龙头协会+银行贷款”联合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 审时度势,把握市场商机,寻找适合自身创业的发展方向

农民是基于比较利益的驱使由农村涌向了城市务工,而农民是否返乡创业,也是在权衡利益之下所作的一种抉择。在创业的收益大于打工收益时,农民工会产生返乡创业的强烈意愿。创业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应认真解读相关政策文件,审时度势地自主选择创业项目,实现自身致富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3.1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及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要求。特色农业由于与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紧密结合,因此其极具有发展前景。就广西而言,可充分利用广西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粮食、糖蔗、水果、畜牧、蔬菜、水产、中草药、桑茶等农业产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利用广西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介入广西“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区域品牌特色的产业发展;挖掘和投入具有地理标志的农副产品生产等。

3.2 发展农村服务业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农村服务业领域宽、分工细、分布广,选择进入农村服务业的时机点相对较多。例如从事农村零售业,因为零售业投入成本相对较小,风险也不大,由于农村零售业较城市十分滞后,在农村经营小型超市、特许加盟店和便利店等尚有很大的赢利空间;又如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发展极快,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利用此时机可经营网吧;还有,休闲农业是我国一项朝阳产业,可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介入乡村旅游业等。

3.3 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已启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要着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资金缺口大,而在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给民间资本投资放开了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积累了道路施工、建筑工程等丰富经验,利用政策放宽和扶持的时机,正以积极的姿态在农村公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农村民办教育领域寻找创业机会。

3.4 顺应产业梯度转移产生的创业需求,承接国际和我国的东部产业转移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形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及港澳台地区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速度加快,广西紧临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从目前东部产业转移的情况看,大部分转移的产业是一些需要大量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此,初次创业可利用广西的比较优势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本地资源等综合成本优势参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这不失为创业的一大选择。

参考文献

[1]倪毅,冯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回归工程”发展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6).

[2]邓俊淼.农民工创业环境管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0(4).

[3]孙远太.回归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向建构[J].前沿, 2009(5).

吉林省返乡青年农民工创业研究 第10篇

一、吉林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分析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吉林省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 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结合《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分析报告》, 分析吉林省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的特征和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一) 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基本情况

对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基本情况可以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等方面来了解, 如表1所示。

1. 年龄。

调查结果显示, 新生代返乡创业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6岁。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 年龄主要集中在26—28岁, 占比69%, 说明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一个年轻的群体, 以青年为主, 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在认识返乡创业农民工时, 要结合其所处的特定年龄段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性别。

调查结果显示, 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以男性为主, 占69%, 虽然女性人数远少于男性, 但是与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创业相比, 已经呈明显上升趋势, 这也反映了女性越来越追求独立自主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3. 婚姻状况。

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工有69%未婚, 与2009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80%未婚率相比有所减少, 说明随着时间推移, 部分青年农民工已经解决了婚姻问题, 但是青年农民工仍是一个未婚群体, 这意味着, 他们要在外出打工或创业的过程中解决诸如恋爱、结婚、生子及培养子女等问题。

4. 文化程度。

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老一代农民工显著提高, 被调查者中, 接受初、高中文化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 同时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明显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吉林省新生代返乡创业农民工文化程度虽有所提高, 但整体状况仍不是很乐观, 被调查者中接受高等教育水平的人较少, 文化水平的欠缺会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进程。

(二) 新生代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投入现状

1. 初始投资水平。

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投资额平均为10.9万元, 根据表2显示的数据, 初始投资普遍集中在10—15万元, 初始投资额较少, 这与其收入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 青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较短, 工资水平较低, 资金积累较少, 决定了其创业投资额偏低。

2. 资金来源情况。

从创业初始资金来源情况看, 42%来源于自己打工积累, 其余的58%均来自于借贷, 在58%的借款中, 主要来自亲友借款和银行贷款, 说明青年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资金缺口严重, 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其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 创业很可能会失败。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来源情况, 如图1所示。

(三) 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障碍因素

在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调查中, 调查样本设计了8个选项:创业风险大, 资金不足, 缺乏关系, 缺乏经验技术, 不了解国家政策, 创业手续繁杂, 没有合适的项目, 其他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调查, 在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障碍因素中, 排在前四位的是资金不足, 缺乏经验和技术, 缺乏关系和创业风险大。这就提醒有关部门, 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解决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二、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一)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有多种表现, 诸如:农民创业需要的供电、供水、垃圾处理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吉林省的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落后, 其中路况不好、道路不够宽、通信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尤为突出, 虽然各级财政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目前拥有的基础设施水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创业融资困难

一般情况下,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初始资金多是出城务工赚下的自有资金, 在资金匮乏的时候, 多数会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 之后才会向银行进行贷款。农民工融资渠道有限, 多种因素造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筹集资金困难, 进而限制创业项目自身发展。

(三) 返乡创业税费负担重

目前农民工税收负担沉重, 返乡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农民工聚集的地区, 多数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税源比较少, 农业税和地方企业上缴的利税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财政比较紧张, 而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正是地方财政的征收对象, 企业规模无论大小, 无论企业是否为新组建, 一律按照相同的比例征收税费, 税费的征收对不同企业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对于一些大的收益好的企业来说, 能够承担的税费对农民工创办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沉重的负担。

当前, 吉林省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处于起始阶段, 需要大量资金, 然而目前情况恰恰相反, 在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便捷的同时却要承担沉重的税收。

(四) 返乡创业用地紧缺

许多农民工进行创业的场所是自家的房子或者租赁的民房和厂房, 因为有的县 (市) 经济不发达、农村非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非农建设用地比例不多, 土地指标有限, 申请用地困难。当创办的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时, 农民工就需要申请建设用地以适应对用地规模的要求。政府在对原有土地进行规范使用时, 多数指标分配给城市, 很少有指标分配到农村土地用地上。尤其是在农村土地规划时, 对工业园区的门槛设置相当高。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工厂、小企业基本都达不到规定的进入园区标准, 农民工在用不合规范或者不合理的厂房进行生产时, 安监部门会对不合规的企业进行处罚, 从而使得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难以发展。

(五) 政府扶持政策不够

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政策和措施方面都没有对农民工创业予以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没有信心, 缺乏底气。政府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培训力度不够, 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能力属于中等偏上, 但是不能满足创业本身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 创业需要更硬的技能, 需要创业者的素质比普通农民的素质更加高。现在各级政府对于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却很少。尤其是财政、市场、技术、金融等领域政策配套不同步, 政府支持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事业的正常发展。

(六) 创业者创业能力有限, 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及训练的欠缺, 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普遍缺少系统的创业规划, 如经营理念、管理体制、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发展计划, 导致面临市场变化时, 创业者无法从容面对危机, 缺乏企业发展后劲。

三、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对策

(一) 改善金融信贷服务

解决上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 在金融信贷服务方面, 首先, 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 即国家和地方政府向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提供正规金融机构, 如银行、信用社等的金融政策支持, 创业者可以凭借这种支持, 从中获得充足的创业资金;其次, 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利用农村信用社向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 提供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并放宽抵押物的范围、动产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并延长贷款额度及还款时间;最后, 除外援融资, 要充分利用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 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 同时, 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 不会发生融资费用, 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

(二) 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

首先, 要加大财政扶持政策执行力度, 向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的专项引导资金,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创业者提供金融服务;其次, 在税收方面,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的起步阶段提供一定限额的税收减免, 对不同特征的经济实体提供不同的税收减免期限, 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收益;最后, 对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 以及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如提供适当补贴、优先给予贷款贴息等。

(三) 向返乡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与服务

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创业指导和服务, 充分重视其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积极协助解决, 引导创业者返乡创业,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首先, 要对创业者进行创业和就业的观念教育, 充分调动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 并增强其创业过程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其次, 充分调动政府各职能部门, 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工商管理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科技部门等对创业者提供相关方面的宏观指导和综合服务, 并实时观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供帮助;最后, 积极组织创业者去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创业模式,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 将发达地区的先进创业企业的资源、技术、管理模式等提供给创业者。

(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安心工作和生活, 也能充分体现城镇化的核心质量, 建立健全完善的新生代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其自主创业的重要前提。要调查并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需求, 优先解决这些保障问题, 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 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应急救助机制, 提供应急救助、教育资助、疾病救助、贫困救助和法律援助等, 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

(五) 提升自身素质

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应积极培养创业意识、风险规避意识、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者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成功因素,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 创业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大贤.青年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

[2]王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 2009 (09) .

[3]胡拓坪.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就业若干宏观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09) .

[4]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5]马美娜.浙江省常山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6]张洋.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3.

[7]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8]徐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2.

[9]周晋.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10]陈亚洲.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11]任聪颖.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13.

迎来返乡创业的时代春天 第11篇

“这几个字不能多、不能少,也不能变。‘来表达亲切和热情,‘耍是河南方言,最真切地体现出悠闲与惬意。”从送庄镇十里香草莓合作社出来,孟津县委常委、副县长辛俊峰的解释,让人记忆犹新。

道路两旁,布列着几十家草莓、葡萄等水果采摘园,一个个精美醒目的招牌迎风而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是在这里调研时,对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由此促发了孟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

打铁还需自身硬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民工返乡创业,孟津之所以成绩引人注目,关键还是自身未雨绸缪的施政理念和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

2009年开始,孟津就提出了全民创业的目标,并且连续6年将其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十大行动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孟津通过持续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强化创业指导培训和标兵选树等措施,不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红利”。

目前,孟津返乡创业农民工约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2.6%。全县返乡农民工共创办各类实体1300多家,创业销售收入达2.3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左右。连续5年每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都在3亿元以上,创业工作被洛阳市政府授予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创业贷款担保中心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第十一届全国“非金融机构最佳创新奖”。

今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到来,为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春风,当时的情景,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记忆犹新。

在孟津,汪洋先后考察了洛阳市孟津县京孟种植合作社、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一体化企业。他指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文化水平较高,不少人经受了市场的熏陶和工业化生产训练,要积极引导他们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将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现代经营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引入农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汪洋还特意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汪洋副总理的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走产业化道路、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念。”洛阳鑫沃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新阁兴奋地说。

安徽前来取“真经”

初冬时节,草木萧瑟,但中原大地处处涌动着返乡创业的热潮。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机遇,许多农民工怀揣梦想,纷纷返乡创业。他们的回归,为沉寂的农村大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1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派出调研组来到河南,他们的目的,是来寻求这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真经”。

为了让调研组尽可能多地了解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经验和做法,孟津显然是最合适的去处。

位于会盟镇小集村的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调研组到达的第一站。该公司由8名返乡农民工筹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年收益已经达到1000万元。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当地秸秆利用的难题,同时为周边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和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洛阳田园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蔬菜种植为主导,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新技术开发和推广、观光休闲、农业电商、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公司。该公司也是由返乡农民工创建,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使公司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发展,并带动周边1180农户参与生产经营,人均年增收3万元。

在所参观的几家公司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虽然已是初冬,这里依然花木葱茏,植被丰茂,景色宜人,特别是眼前那个“来孟津耍吧”的精致招牌,给人宾至如归之感。在公司创办人吕妙霞的带领下,调研组品尝了甜美可口的草莓和葡萄,参观了标准化种植园区,并听取了她从北京返乡创业的成功历程。

虽然天气渐冷,但孟津县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和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并不冷清,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办理手续或咨询政策。在这里,调研组就简化办事程序、提供综合服务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问询。

9日上午,意犹未尽的调研组在对古村落魏家坡、洛阳三彩小镇和平乐牡丹画村进行调研后,满载而归。

一路走来,调研组不停地啧啧称赞。

“孟津的做法让我们眼前一亮,你们亮点多,措施实。安徽现在也在举办徽商大会,号召徽商回归。农民工返乡创业,你们走在了前面。”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红说。

“大雁争相归”

9月24日,孟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确定“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三个体系、打造四个亮点”,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

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政策体系、创业保障体系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提出的三大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孟津量体裁衣,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举措,筑牢“三大体系”。

创业服务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依托。

孟津县继续简化服务流程,降低创业门槛,取消歧视性规定,让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其他招商项目享受同等待遇;发挥县、乡、村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作用,各乡镇依此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统计监测,完善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人员台账,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和返乡情况,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阶段、不同业态、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地域经济特色等所需知识技能特点,编制差异化的创业培训规划,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提高创业培训有效性。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是落实创业政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除了落实农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孟津县还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激励机制,确保每年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不低于6000万元;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相应政策执行时间范围内,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中小微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创业场地优惠政策,鼓励各镇筹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实体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物业管理、房租、卫生、水电等费用,3年内给予不超过实际费用50%的补贴,同时保障用地指标,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和支持;采取多种担保方式,推行“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组合模式,金融机构对其中的商业性贷款实行低利率,切实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成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量身定做”特色金融服务,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样化需求。

要充分释放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使农民工想创业、创成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

目前,孟津县各个部门都把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工作列入重中之重,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特别是在氛围营造上,孟津引导鼓励各乡镇争创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示范园区、优秀示范项目。目前,送庄镇、会盟镇、白鹤镇、平乐镇正积极争取创建示范乡镇;平乐农民牡丹畫园区、孟扣路送庄镇种植业园区、送庄村特色种植园区、孟津十里香草莓园、孟津洋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博草莓园、鑫沃牧业等正积极为争夺示范园区和优秀示范项目作准备;评选“返乡创业之星”,进行巡回演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孟津县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上的一个特色举措,接下来仍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宣传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积极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一个个成效显著的举措,让孟津县在外农民工“大雁争相归”。

一个目标,四大亮点

确保2017年成功创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是孟津县确立的一个宏大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孟津县正坚定信念,砥砺奋进。

到2017年,孟津县力争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7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创建1个示范镇、2个示范园区、5个优秀示范项目;到2020年,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创建2个示范镇、5个示范园区、20个优秀示范项目。

不仅如此,孟津县还提出了打造四个亮点的计划,即打造好指导师志愿团、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服务中心。

精心挑选创业指导师志愿团成员,确保志愿团成员不低于80人,每年开展帮扶不低于400次,为有意愿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做好政策咨询、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指导等咨询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做好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好服务台账。

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和反担保程序,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设立返乡农民工贷款办理窗口,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每年为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不低于2亿元,总额度不低于3亿元。

聘请高水平专家教授开展创业培训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特征,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万人,保证每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创业技能培训。

及时了解农民工创业就业需求,分析研判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就业形势,准确提供培训、资金、政策支持,打造融“需求调查—创业培训—资金帮扶—带动就业”于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综合服务中心”。2016年底,各乡镇均要建立服务中心,确保实现精准帮扶。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第12篇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他们被冠以了一个极富中国本土色彩的名称———“农民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 农民工作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代表,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 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又使农民工成为数量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 成为社会贫富分化中贫困的一极。可以说, 中国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农民工所作出的巨大付出。

农民进城, 有利有弊, 弊大于利。农民进城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城市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 部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人口增加, 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 主要靠农民进城这种方式来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 是行不通的。农民进城, 只是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一种权宜之计, 有作用, 但作用有限。首先, 农民工涌入城市, 使现有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人口数量激增, 使城市原本就薄弱的基础设施更加不堪重负, 增加了城市住房、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对于城市来说, 中国的这种以城市吸收农村过剩人口的城市化方式是不健康的, 城市的发展是畸形的。同时, 中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社会体制又使农民工在城市得不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面临严酷的人文生存环境。其次, 大量精壮劳力离开土地, 在田间耕作的仅剩老弱妇孺, 使以农为本的中国失去了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农业发展前景堪忧。从实际效果来看, 由于农民工普遍收入较低, 因而也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现代化建设就更无从谈起。最后, 农民进城带来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老人养老等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缺乏应有的人伦关爱, 无法享受人间亲情, 这都不利于社会和谐, 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返乡创业农民工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经过艰辛的努力, 有部分农民工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 回到了家乡去创业。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农民工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 反映出农民工群体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历史趋势。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和统计, 目前, 全国大约有1.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截至2007年底, 全国大约有近500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地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 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 占全部外出打工农民总数的3%~4%[1]。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将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导力量。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 我们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 是支持, 是反对, 还是不闻不问, 顺其自然, 这取决于我们对于农村发展道路的认识。只有对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一个清楚明确的分析判断, 才能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持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因此, 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应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农村的发展道路到底应该怎样走。

目前, 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二元体制 (结构) 。这种体制人为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使农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 由此也成为农民工进城的原因之一, 并且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城乡二元体制 (结构) 的产生源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前, 国家用计划经济的手段, 依靠行政力量造就了一个城乡二元体制 (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 尽管我们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 但是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民—农村—农业这样的结构模式。一方面, 工业的过度扩张, 导致了非农产业在大量抽取农业、农村资源的同时, 排斥大量劳动力进入, 造成农民占有的资源和财富的数量下降;另一方面, 受结构转换的影响, 财富过度向城市集中, 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种结果强化了对农民的歧视, 强化了农民的弱势地位。

因此,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消除二元结构, 缩小工农差别, 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问题在于,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上, 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需要我们加以理清。

毫无疑问, 实现上述目标的最终结果, 就是要在农村实现现代化。实现农村现代化, 一定是立足于农村, 建设农村, 发展农村;而不是维持、萎缩甚至放弃农村, 涌入城市, 掠取农村资源, 以农村的相对更加卑微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畸形繁荣。这首先需要我们在思想上端正认识态度。其一便是彻底消除对农村的歧视。要相信农村, 相信农民有能力把农村的建设搞好。要充分认识到, 农村的落后固然有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自身原因, 更是由于多年的不断强化的城乡二元体制掠取了大量的农村资源而使然。建国以来, 几十年的工农剪刀差使农村为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数以千亿计的财富, 使中国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变为现在的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农村为城市、农业为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来歧视农村的落后, 来怀疑农民的能力呢?其二, 我们要树立城市反哺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的思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社会财富, 已经有能力回报农村, 已经到了该农村发展的时候了。唯其如此, 我们才能实现工农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整体意义上的现代化。其三, 我们应尽力保持农村资源在农村的相对稳定性, 这是建设农村的根本。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工农剪刀差不再扩大并逐渐缩小, 确保逐渐停止对农村资源的掠取。现在有一种倾向, 农村的“好男儿应志在四方”。社会舆论也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有些地方甚至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工进城。本来劳动力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资源, 不论其如何流动, 只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片面地、过度地鼓励农民工进城, 甚至以此作为解决农村过剩劳动力问题的唯一的或主要的手段, 就是问题了。可以说, 一味地鼓励农民工进城, 客观上造成了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廉价掠夺, 使农村失去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这绝非可取之策。

解决三农问题, 在农村建设现代化, 从根本上应立足于农村, 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返乡农民工由于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 所以在农村就成为相对强势的力量, 也就有能力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引领广大农民走向现代化道路。农民工返乡创业所从事的项目, 除了一部分是农业项目外, 大部分已经延伸到工业、服务业等产业, 这就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为农村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从而最终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先行明确的几个问题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 有几个问题, 需要先行明确。

首先是创业项目的界定。这主要是指农业是否应列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范畴。有人认为, 农业是农民工的本业, 不存在创业的问题, 其实不然。中国的农业还很落后, 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些都需要农民工以创业的形式来加以开拓发展。例如, 农民工通过资本或技术的投入, 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精耕细作农业, 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机械化农业, 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组织, 这都应该属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范畴。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这才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次是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问题。近年来, 政府对于农村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 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现代化存在着实现途径上的模糊认识, 这些扶持政策和投入的资金就显得缺乏目的性。加之农村点多面大, 政府有限的支持就成为杯水车薪。因而从实际结果来看, 政府的扶持效果并非尽如人意。今后,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明确扶持对象。对于农民工来说, 返乡创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 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因此, 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上, 政府应有所作为。

最后是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宣传引导问题。当前, 无论是国家的宣传口径还是社会舆论, 都主张农民应当进城务工。经过以上分析, 应该认识到, 这种宣传过于片面。我们不仅要鼓励农民进城, 更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鼓励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大有作为。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 增强社会舆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支持力度, 使农民工返乡创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 对于农村自身建设, 都是大有裨益的。

农民工返乡创业, 是农村迈向现代化的星星之火。如果能够引起重视, 多加研究, 细心呵护, 就能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农村现代化建设应立足于农村, 依靠农村自身的力量, 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农民进城。返乡创业农民工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社会资本, 在农村成为相对强势的力量, 有能力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引领广大农民走向现代化道路。当然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与支持。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含琳.中国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和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 (6) :3-6.

[2]张贡生.新农村建设值得深思的三个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7, (4) :6-10.

上一篇:汽轮机叶片损坏原因下一篇:干法水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