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治疗范文

2024-06-16

红蓝光治疗范文(精选8篇)

红蓝光治疗 第1篇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痤疮患者,病情轻重通过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进行分级[2]。并排除免疫缺陷性疾病、光敏性皮肤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不宜实施红-蓝光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8—33岁,平均(25.51±4.34)岁;患者病程为2个月—4年,平均(2.01±0.38)年;17例为轻度,16例为中度;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19—33岁,平均(24.95±4.23)岁;患者病程为3个月—3.8年,平均(2.13±0.81)年;18例为轻度,15例为中度。

1.2 方 法

1.2.1对照组:0.05% 维A酸霜,睡前用清水清洁患处皮肤,之后将0.05% 维A酸霜涂抹在患处,持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药物和化妆品,避免日晒。

1.2.2观察组:红 - 蓝光联合治疗,治疗前彻底清洁患处皮肤,之后用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Y型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其以发光二级管为光源,蓝光和红光的波长分别为415nm、633nm,输出强度分别为40m W/cm2、105m W/cm2,标准剂量分别为48J/cm2、126J/cm2。对患者治疗时将红光和蓝光治疗仪照射单元放在患者面部上方,确保光板同患者皮肤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4cm,每次治疗20min,2次 / 周,光照间隔至少为48小时,4周 / 疗程。以红光和蓝光交替方法治疗,炎性皮损较为显著的患者先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炎症后期或是Ⅰ级炎性不显著的患者通过红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面部皮损消退比例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3],痊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皮损消退比例>90%;显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皮损消退比例在60—89% 间;有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皮损消退比例在20—59% 间;无效: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皮损消退比例 <2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痤疮患者临床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发现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肤干燥,1例皮肤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 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皮肤干燥,1例皮肤潮红,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未通过特殊处理,持续1周后即自行缓解,未对治疗带来影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 论

痤疮是一种具有复杂发病机制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与皮脂腺功能亢进、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宿主免疫反应等因素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以往主要是通过抗生素药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药物治疗极易出现耐药和皮肤菌群失调等现象,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药物治疗痤疮的疗效一直不理想[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疗法被应用到痤疮治疗中,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谓的光学疗法主要是经过LED输出415nm的蓝光和633nm的红光,通过光动力原理治疗痤疮的方法,其在临床上获得较满意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炎症性皮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高纯度蓝光激活痤疮丙酸杆菌内源性卟啉,并将其激活为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同三态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毒性单态氧。形成的不稳定毒性单态氧同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后给细胞膜带来一定损伤,最终杀死痤疮丙酸杆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红光对组织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其对细胞的刺激会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细胞合成,增加纤维细胞数目,促使胶原形成增加,进而加强细胞新生,改善患者皮肤质地,并减少瘢痕形成。同时,红光具有一定的抗炎特性,其对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并对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一定增进效果。除此之外,红光还具有镇痛、消炎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针对红光、蓝光的特点和作用,将其联合使用可更好的杀死痤疮丙酸杆菌、消除痤疮炎症反应,进而减少瘢痕形成,显著改善痤疮患者临床症状[5]。因此,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具有较为科学的作用机理。

在我院本组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可喜的是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较药物治疗更好;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不良反应都未需特殊处理自行消失,表明应用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的疗效良好,治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将66例痤疮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85%、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不良反应均未特殊处理,1周后自行缓解,未对临床治疗带来影响。结论 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效果良好,可以广泛应用

半导体红蓝光A1型技术参数 第2篇

(技术参数)

一、技术指标

*

1、治疗头:由半导体激光和LED红蓝光双治疗头组成*

2、半导体激光治疗头:808nm半导体激光管1支及辅助640nmLED;发光二极管6支

*

3、LED光动力波长:红光:650±10nm;蓝光:410±10nm

黄光:590±10nm(选配)

4、红蓝光发光二极管混合灯管共1470只

5、激光物质:GaA1As(镓铝神)

6、半导体激光波长:808nm±10nm7、辅助LED发光二极管波长:400nm-650nm

*

8、输出模式:连续、间歇

9、单组激光器额定输出功率:100mw(共5组)

10、每支LED发光二极管Pc不小于1mw11、光斑直径:80~100mm12、电源:220v±10%50Hz±1Hz13、适用范围:疼痛科、康复理疗科、皮肤科、美容科、针灸科、神经科、外科、骨科、妇科等。

二、功能特点:

*

1、唯一获得国家新型多波长专利证书。

*

2、进口半导体激光器,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3、超大7寸彩色液晶触摸显示屏,微电脑操作系统。

4、具备连续、间歇输出模式以及单路或双路输出方式。

5、治疗头可360度自由旋转,升降范围为0-50cm。

三、基本配置:

1、主机一台(推车式)

*

2、半导体激光治疗头一个(圆形)

*

3、红光、蓝光灯罩各一套

4、激光防护镜一副

5、激光眼罩一副

红蓝光治疗 第3篇

【关键词】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红-蓝光;痤疮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81-01

我科自2013年11月至 2014年10月应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8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82例患者均来自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18~36岁,病程1个月至12年。入选标准:①临床表现为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Pillsbury痤疮分类法);②发病部位主要分布面、颈部。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光敏或瘢痕体质;③有肝、肾、血液及内脏疾病者;④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者。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分布范围及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治疗仪器及参数 治疗组用龙卷风红-蓝光治疗模块(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LED为光源,其中蓝光波长为415nm,光功率120mW/cm2,红光波长为630nm,光功率150mW/cm2。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g/次,每日3次,同时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治疗前采用温和洗面奶清洁面部,戴好防护眼罩,LED光源距患者面部垂直距离15~20cm,每次照射20min,1周照射2次(1次蓝光,1次红光),4周为1疗程。对照组仅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期间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观察和判定标准

1个疗程后,就痤疮的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皮疹是否减轻,皮脂分泌是否改善,皮肤色素沉着是否改善。痊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皮疹、色素沉着消退≥90%,无皮脂分泌;显效:上述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皮疹、色素沉着消退60%~89%,无皮脂分泌或少许分泌;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改善,皮疹、色素沉着消退30%~59%,仍有皮脂分泌,但较之前好轉;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皮疹消退<30%,皮脂分泌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Χ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 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分级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轻度18972088.89中度266173088.46对照组轻度14634164.29中度24597358.33 用药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总有效率60.53%,Χ2=8.74,P<0.05,表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面部轻微发红,但2小时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局部遗留轻度色素沉着,2周后色素沉着消失。均不影响继续治疗及正常生活。

3 讨论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超过85%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并且部分人持续到中年[1]。严重可影响患者自信。痤疮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内分泌因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的感染是主要原因[2]。目前治疗痤疮的主要疗法是局部或系统性使用抗生素或维A酸类药物,由于系统使用维甲酸或抗生素会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加上随着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给寻常型痤疮的治疗增加了困难。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为复方制剂的维药,主要成分为茴香根皮、洋甘菊、芹菜根、骆驼蓬子、茴芹果、菊苣子、黑种草子、菊苣根、香茅、香青兰子、甘草、罗勒子和蜀葵子[3]。维吾尔医学认为,人体内具有 4 种体液,即黏液质、胆液质、黑胆质和血液质,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当体内四种体液出现异常或气质失调时,可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激素分泌紊乱,毒素聚集,人体可产生多种疾病[4]。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主要通过调节人体体液及气质以调节人体激素合成及代谢水平,让致病体液成熟并迅速排出体外,消炎抗菌,清热解毒,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皮肤炎症,加速面部皮损炎症的吸收[5],从而治疗因体液失衡而造成的痤疮症状。LED-红蓝光照射是治疗痤疮的一种新兴疗法,高纯度蓝光几乎全部能量有效作用于靶目标-痤疮丙酸杆菌上, 痤疮丙酸杆菌内源生成的光敏剂卟啉被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毒性单态氧迅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进而将皮肤上的痤疮清除。红光能穿透至皮肤深层达6mm,细胞中的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可促进细胞新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增加真皮乳头层胶原合成和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减少胶原酶分泌和凋亡,从而达到抗炎和促进修复的作用[6]。本研究应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疗效显著。特别是对色素沉着较明显和炎性丘疹较多的痤疮改善明显。有学者认为,其联合治疗其机制可能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调节人体脂质分泌代谢,减少脂质过度分泌,同时控制炎症反应。另外,红蓝光联合治疗一方面可破坏皮脂腺.减少皮脂分泌,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轻炎症反应;另一方面随着治疗次数增多,可淡化患者面部炎症后的色素沉着,胶原合成增多,从而起一定的嫩肤作用。两者联合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Collier CN, Harper JC, Cafardi JA,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cne inadults 20 years and older[J].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58: 56-59.

[2]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35 -93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维吾尔药分册[S].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 164.

[4]李洪武,李 芝,李贵前.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5( 5) : 271 - 272.

[5]黄鸿达,邓列华.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四环素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 1B) : 35.

红蓝光治疗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寻常性痤疮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以Pillsbury分级法进行分级为中度或轻度;皮损主要分布在面颈部;近2周内未用过外用药物以及口服维甲酸类、抗生素类和光敏感类等药物;均为自愿参加且能坚持治疗, 可以随访。排除标准:孕妇;具有光敏感的患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3~44岁, 平均年龄 (21.8±4.2) 岁, 病程2~6个月, 平均病程 (3.6±1.0) 个月;对照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2~42岁, 平均年龄 (20.5±3.8) 岁, 病程2~6个月, 平均病程 (3.0±1.4) 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丹参酮胶囊口服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进行治疗, 方法为:丹参酮胶囊口服, 3粒/次, 3次/d;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 取适量涂于患处, 2次/d, 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ED红蓝光照射进行治疗, 方法:首先, 清洁患者皮肤,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 闭上双眼, 并用专用塑料眼罩保护患者的眼睛, 充分暴露皮损, 采用625nm红光和470nm蓝光交替照射进行治疗, 光源距离面部8~10cm, 20min/次, 2次/周, 连续治疗5周, 共10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1]

疗效指数<20%为无效;疗效指数20%~59%为有效;疗效指数60%~95%为显效, 疗效指数高于95%为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所得具体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 年龄、病程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n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9例痊愈, 16例显效, 10例有效, 5例无效, 治愈率为38.0%,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6例痊愈, 10例显效, 14例有效, 20例无效, 治愈率为12.0%, 总有效率为60.0%,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治愈率比较χ2=5.052, P<0.05, 总有效率比较χ2=21.345, P<0.05,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痤疮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疾病, 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包括:雄激素和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局部涂药或口服抗生素及维甲酸类药物等方法, 存在疗程长、不良反应大、易产生抗药性等缺点, 因而一些新的物理疗法已成为治疗痤疮的有效治疗方法。LED红蓝光照射是治疗痤疮的一种新方法, 它采用LED仪器作为光源, 利用红蓝两个探头, 分别输出波长为470nm的LED窄谱蓝光和波长为625nm的LED窄谱红光。其中红光能穿透至皮肤深层达6mm, 细胞中的线粒体对红光的吸收最大, 具有刺激机体线粒体活跃的呼吸链成分, 以启动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 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的功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 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及血管生长, 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增加真皮乳头层胶原合成和细胞生长因子分泌, 减少胶原酶分泌和凋亡, 从而达到抗炎、修复的目的。而蓝光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物的内源性卟啉, 应用光动力治疗原理, 释放出单态氧离子, 将痤疮丙酸杆菌内源生成的光敏剂卟啉激活, 产生光毒环境, 同时转换成的单态氧和自由基, 有效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2,3]。LED红蓝光照射中蓝光的抗菌作用与红光的抗炎修复作用联合起来对于痤疮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丹参酮是丹参的乙醚提取物, 其中具有10种有效成分, 亦称总丹参酮, 具有抗菌消炎、消肿散结、活血化淤以及抗雄性激素等作用, 广泛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 并且根据其抗菌消炎的药理作用, 临床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临床研究显示, 丹参酮胶囊治疗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有效率达95%,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且副作用非常的小, 只偶见皮肤过敏反应, 停药即可恢复正常。但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效果要因人而异, 不能一概而论。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是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 窄谱抗生素, 不少研究指出, 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4]。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应用于因敏感所致寻常痤疮具有较好疗效。在本文中,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0%和9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和60.0%,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大量实验证明, LED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具有消炎和杀灭痤疮杆菌的双重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痛、无副作用、不含紫外线、不产生色素沉着的特点。总的来说, LED红蓝光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痤疮效果确切,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静, 焦园园, 魏祎, 等.丹参酮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 33 (5) :2655-2656.

[2]董秀芹, 方俊华, 黄新霞, 等.红蓝光照射结合系统服药治疗中重度痤疮261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5) :708-710.

[3]凌昕, 陈玲玲, 季江, 等.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12) :1835-1836.

[4]张昆梅, 周宇晗, 汪春惠, 等.消痤面膜联合LED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 2013, 34 (1) :76-77.

红蓝光治疗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符合痤疮Ⅰ~Ⅱ度的诊断标准(Pillsbury分级法)[2];(2)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3)2周内没有外涂药品及口服抗生素类、维A酸类等药物,诊治周期内不合并使用其他药品;(4)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妇、光敏性皮炎等患者。排除标准:不能完成疗程或不能随访者。共入选痤疮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疗组1患者90例,其中男33例,女57例,年龄16~36岁,平均(24.5±2.4)岁。治疗组2患者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15~35岁,平均(22.3±1.7)岁。两治疗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36岁,平均(23.6±1.4)岁,两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组1先清洁面部皮肤,然后使用蓝、红光治疗仪(英国美光仪器有限公司),照射方法:灯管距离面部5~8 cm,照射20 min,1周治疗2次(蓝、红光交替进行,使用蓝光波长415 nm,照射剂量为48 J/cm2;使用红光波长633 nm,照射剂量为126 J/cm2),并口服裸花紫珠片(海南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含浸膏粉0.59 g,批号:101250),每天服用3次,每次2片;治疗组2只使用红蓝光照射;两治疗组的1个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后对两治疗组的皮损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对照组不做处理,仅测定有关指标进行比较。

1.2.2观察指标

1.2.2.1各组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皮肤油脂(德国CK公司MPA58型皮肤多功能测试仪),室内使用空调,室内温度调控在20℃左右、相对湿度调控在40%左右。

1.2.2.2将面部分为5区进行临床评分,分别为额部、左颊部、右颊部、鼻部和下颌部,分别记录各区皮损的数目。在记录各区皮损数目的同时,以总积分形式对皮损的炎症程度和数量进行全面评价。总积分为各类皮损积分的总和,由同一名医师对皮损进行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

1.3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各类皮损总数减少的情况进行评价。痊愈:皮损总数减少≥90%;显效:皮损总数减少60%~89%;有效:皮损总数减少20%~59%;无效:皮损总数减少<20%。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皮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1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1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2皮肤屏障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TEWL和皮肤油脂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1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的指标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1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不良反应

两治疗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寻常痤疮是一种皮肤附属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感染是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痤疮丙酸杆菌能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释放出游离脂肪酸,从而引起粉刺并产生炎性皮损。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杀灭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和抑制皮脂异常分泌十分关键。红蓝光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痤疮丙酸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原卟啉Ⅸ,经过蓝光照射后,产生单态氧,单态氧具有细胞毒性的,能够破环细胞胞膜,起到杀菌的作用,而且蓝光能改变部分皮脂腺结构,使肥大的皮脂腺缩小,油脂分泌减少,细菌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能减轻局部毛囊的闭塞,从而发挥抗炎修复作用。而红光具有比较深的穿透力,有效地改善了局部微循环,从而使炎症的吸收加快,增加胶原合成,促进组织的重整和修复,起到嫩肤的作用[3,4,5]。裸花紫珠片为裸花紫珠提炼加工而成的中成药。裸花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生长于海拔1 200 m的地区,性苦、微辛平,具有消炎、解毒、收敛、止血的功效。裸花紫珠含有黄酮苷、缩合鞣酸、酚类多糖、羟基化合物等多种成分,能够有效地杀死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并能抑制溶脂酶,降低游离脂肪酸,还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收缩血管,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针对痤疮发病的不同环节,裸花紫珠片能有效地减轻炎性皮损、缓解疼痛、减少色斑,从而预防瘢痕增生[6,7,8]。从本研究结果观察到,治疗后两治疗组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1的皮疹消退和皮损评分下降比治疗组2更为突出。

注:与治疗组2治疗后比较,t=12.102 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40.926 8,▲P<0.05,t=26.505 8,*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t=16.614 4,aP<0.05,t=13.589 0,bP<0.05,t=10.331 0,cP<0.05,t=10.948 1,d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t=14.061 2,eP<0.05,t=9.425 1,fP<0.05

皮肤屏障功能是包括皮肤的隔离与保护,防止有害物质入侵,使人体在变化不定的外环境中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维持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以及调控外来物质的经皮吸收以及皮肤水分蒸发。皮肤的屏障功能主要是由角质层细胞及细胞间丰富的脂质组成的[9,10]。TEWL和皮肤油脂是用于检测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1,12,13]。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前两治疗组的TEWL和皮肤油脂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1的TEWL和皮肤油脂有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2的两项指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痤疮患者的TEWL和皮脂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经治疗后有所改善,且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效果更佳。

本研究显示痤疮患者经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后,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皮疹消退,皮损评分下降,对皮肤屏障功能有较好的修复作用,TEWL和油脂分泌较治疗前均有减少。此方法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方法 入选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每组各9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1给予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治疗,治疗组2给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患者进行评分及疗效评价。同时,治疗前后对以上两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经皮肤水分丢失(TEWL)、皮肤油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皮疹评分为(4.58±2.13)分,治疗有效率为84.44%,治疗组2的评分为(8.72±3.41)分,有效率为40.00%,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1的有效率明显优于治疗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1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21.44±4.48)g/(m2.h)、(188.56±52.86)μg/cm2,治疗组2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20.89±5.68)g/(m2.h)、(192.25±51.45)μg/cm2,两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1的TEWL、皮肤油脂分别为(11.12±5.33)g/(m2.h)、(112.45±55.45)g/cm2,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裸花紫珠片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

红蓝光治疗 第6篇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红蓝光,中、重度痤疮,疗效

痤疮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皮肤病,临床中发生率为70%~80%,就现阶段治疗痤疮的主要方式是口服或者外敷药,但其疗效一般,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1]。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疗法,可以对增生旺盛的细胞起到杀伤性作用,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影响。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中度与重度痤疮患者采用了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疗法,成效理想,现将治疗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男51例,男41例,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4.4±2.1),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光动力组(n=46)与红蓝光组(n=4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皮损情况等一般资料上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治疗结果。排除标准:①1个月内有激素、抗生素用药史;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期与哺乳期患者;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⑥瘢痕体质者。

1.2 治疗方式

光动力组:使用ALA散配置为5%的乳膏,叮嘱患者在常规界面之后,将乳膏涂于面部,1h之后用清水洗净,使用光动力机进行红光照射,时间维持20min,能量密度设置在48J/cm2,1次/周,共计治疗4次,在治疗2周、4周、8周进行随访;

红蓝光组:使用红蓝光进行照射,时间共计30min,照射距离患者皮损5~7cm,每周2次,共治疗4周,采用红光、蓝光的交替治疗方式,对于结节以及炎症严重患者,主要采用红光疗法,光斑设置为19.4、6.0、5.0cm,治疗蓝光波长峰值为410mm,红光波长峰值为630mm。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禁止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与甜食,避免焦虑、紧张,禁烟禁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叮嘱患者避免用手挤压皮疹,防止感染。

1.3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GAGS分值来评估疗效,改善情况为(治疗前GAGS评分-治疗后GAGS评分)/治疗前GAGS评分100%。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种,痊愈即患者皮肿积分减少超过90%,显效即患者皮损积分减少60~90%,好转即患者皮损积分减少20~59%,无效即为达到上述标准。根据痊愈、显效例数来计算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2周、4周与8周,光动力组治疗有效率均优于红蓝光组,在治疗结束后,光动力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红蓝光组的80.4%,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动力组、红蓝光组治疗2周、4周、8周治疗效果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痤疮的发生与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毛囊管堵塞、皮脂腺分泌异常有关,其中,痤疮丙酸杆菌对于痤疮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该种细菌是格兰阳性厌氧菌,其繁殖与氧气压、PH值等因素相关,在有氧环境下,采用可见光、红外线光、紫外光进行辐射治疗可以破坏细菌的胞膜,有效控制炎症。光动力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方式,红蓝光治疗仪光源为LED,可以发出高纯度窄波红光与蓝光,蓝光波长为415nm,红光波长633nm,红蓝光交替疗法可以直达人体面部毛囊,改善组织内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皮肤组织的修复,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见效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3]。

光动力疗法属于治疗痤疮的新型手法,可以利用自由基以及单态氧达到治疗目的,该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杀灭患者面部的痤疮丙酸杆菌。抑制毛囊角质化,在光敏剂与特定波长的双重作用下,选择性破坏患者面部的病变组织,由于应用了外源性光敏剂,因此,与红蓝光疗法相比,该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更加理想[4]。在使用光动力疗法治疗的过程中,离不开光敏剂、光源与氧。由于光动力疗法是新型治疗方式,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这种治疗方法的优越性,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需要为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戒烟戒酒,在饮食上注意配合[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2周、4周与8周,光动力组治疗有效率均优于红蓝光组,在治疗结束后,光动力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红蓝光组的80.4%,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中、重度痤疮效果,采用光动力疗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该种疗法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玲芳,周永红,张敏,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4,4(6):70-71.

[2]Wiegell SR,Skiveren J,Philipsen PA,et al.Pain dur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protoporphyrinⅨfluorescence and fluence rate[J].Br J Dermatol,2008(19):23-25.

[3]易文娟,梁虹,蔡桂容,等.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系统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9(07):62-63.

[4]Leyden James,Thiboutot Diane M,Shalita Alan R,Webster Guy,Washenik Kenneth,Strober Bruce E,Shupack Jerome.Comparison of tazarotene and minocycline maintenance therapies in acne vulgaris:a multicenter,double-blind,randomized,parallel-group study.Archives of Dermatology,2011(19):120-122.

红蓝光治疗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中重度 (Ⅱ~Ⅳ度) 痤疮患者, 根据Pillsbury分级, Ⅱ度痤疮41例, Ⅲ度痤疮43例。其中男46例, 女38例, 年龄14~38岁, 平均年龄 (24±8) 岁, 病程1个月~4年, 平均病程 (13±2) 个月。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1.2排除标准 (1) 实验前4周内使用过系统性抗生素患者; (2) 实验前2周内局部使用过抗生素或其他抗痤疮药物者; (3)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 对丹参酮胶囊过敏者及出血性疾病者; (5) 对光敏感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卟啉病等。

1.3方法治疗组采用WL-1201型LED红蓝光波治疗仪 (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丹参酮胶囊 (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 及纳米银抗菌凝胶 (昆明汉德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治疗。治疗前清洁面部皮肤, 使用LED红蓝光照射全面部, 佩戴专用眼罩, 治疗单元置于患者面部上方, 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4.0~8.0 cm技术参数, 蓝光可见光波长417 nm±10μm, 红光可见波长625 nm±10μm, 红蓝光混合输出功率密度5~50 m W/cm2。20 min/次, 治疗时间间隔为3 d, 2次/周, 3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注意防晒。对照组服用丹参酮胶囊, 3次/d, 4粒/次, 每日外涂纳米银抗菌凝胶2次, 治疗组在用LED红蓝光照射同时, 同样方法服用丹参酮胶囊及纳米银抗菌凝胶, 两组治疗时间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6、9周的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皮损消退90%完全消退;显效:皮损消退60%~90%;有效:皮损消退20%~50%;无效:皮损消退<20%或增多。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6、9周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病因与遗传、雄性激素、皮脂腺增生以及痤疮丙酸杆菌 (PA) 的繁殖有关, 皮脂代谢产生非脂化脂肪酸, 非脂化脂肪酸的释放是产生痤疮丘疹及脓疱的主要原因[2], 如何希灭或减少PA成为痤疮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痤疮PA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内源性的光敏物质卟啉, 主要成份是粪卟啉Ⅲ和原卟啉Ⅳ, 这些变化均可加速痤疮PA的死亡[3]。丹参酮为丹参根的乙醚提取物, 有抗雄激素抑制皮脂腺治性, 减少皮脂腺分泌与抗痤疮PA作用[4]对丘疹和结节等炎症效果最好, 丹参酮胶囊主要成分为隐丹参酮, 对革兰阴性细菌抗菌作用强, 可明显降低成PA计数, 并能抑制急性与恶急性炎症反应, 有抗炎作用[5], 尚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和抗丙酸睾丸酮作用, 抗雄性激素作用和抗皮脂腺分泌作用确切。有活血化瘀功效, 改善纳米银抗菌凝胶有抗真菌、化脓菌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6、9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应用LED红蓝光配合丹参酮胶囊口服及外用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有良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LED红蓝光照射与丹参酮胶囊及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效果。方法 84例中重度痤疮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4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LED红蓝光照射与丹参酮胶囊及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酮胶囊口服及外用纳米银抗菌凝胶的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6、9周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LED红蓝光照射与丹参酮胶囊、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能缩短疗程,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LED红蓝光,丹参酮胶囊,纳米银抗菌凝胶,中重度痤疮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5-936.

[2]R.B奥多姆.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第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473.

[3]胡雪慧, 孙林潮, 赵荣, 等.415nm蓝色LED光源治疗轻中度炎性痤疮105例.中国美容医学, 2005, 14 (5) :612.

[4]周展超, 郑家润, 徐文严.氧氟沙星及丹参酮Ⅱa对白细胞趋化性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7 (3) :232-235.

红蓝光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 男53例, 女27例;年龄1~35d, 平均年龄12d;全部患儿均可见程度不同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入院查血清总胆红素均高于255μmol/L, 全部患儿均排除溶血、G6PD缺乏等症。80例患儿均为首次诊断治疗, 病因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及母乳性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0例, 2组患儿胎龄、入院日龄、入院总胆红素情况等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标准不难作出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寻找诊断线索, 进行鉴别诊断: (1)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 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3) 影像学诊断等。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酶诱导剂、口服益生菌、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内科保守治疗。采用XHZ型蓝光温箱, 用前将新生儿双眼、会阴、肛门用黑布罩遮盖, 其余部位裸露接受照射, 蓝光波长主峰位于425~475nm之间。观察组采用间断性照射, 每3~6小时照射1次, 隔2~4h再照射1次至临床症状逐渐消退。治疗同时注意为患儿定时翻身。对照组采用持续性照射, 照射12~18h后停8~12h, 至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于48h后抽血复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

1.4 观察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96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观察治疗期间皮疹、腹泻、奶量减少、脱水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考巫小金的相关标准进行[1], 略有改动。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皮肤黄疸消退, 小便颜色正常, 血清总胆红素复查<90μmol/L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小时, 皮肤黄疸减轻, 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 但仍高于100μmol/L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改善, 皮肤黄疸无改善,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100μmol/L或无下降为无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283.8±62.4) μmol/L, 治疗后48h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227.4±43.5) μmol/L, 治疗后96h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145.2±30.4) μmol/L。观察组治疗前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285.6±61.4) μmol/L, 治疗后48h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222.3±42.8) μmol/L, 治疗后96h平均血清胆红素为 (115.2±27.8) μmol/L。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h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96h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少数患者有皮疹, 腹泻的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可为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因素及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等非感染性因素。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 肝细胞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障碍, 胆管阻塞, 胆红素无法排泄至小肠, 导致胆汁淤积于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

蓝光照射主要是通过使胆红素光异构化, 形成构象异构体。此异构体为水溶性, 可经胆汁排泄至肠道或从尿中排出, 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目的。作用部位多在皮肤的浅表组织, 通过蓝光照射使体内胆红素不断上升至皮肤表面, 分解, 从而降低血清中胆红素。阶段蓝光照射可有效避免持续蓝光照射导致的热效应对患儿体温波动、生活环境的影响, 利于疾病康复及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疗效优于持续照射, 不良反应少,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审计应对下一篇:利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