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教学范文

2024-05-26

物理复习教学范文(精选12篇)

物理复习教学 第1篇

物理习题教学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题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 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能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 不论是在平时教学中, 还是在总复习这一环节中, 我一定会精选习题, 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般应分析:解这个题要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题中涉及的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的复杂程度, 以及涉及的条件如何 (是否有隐含条件, 多余条件) ;解题时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这方面要训练达到的程度;解题中的困难、关键和易错处等等。

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例题讲解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在精选习题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例题的选取。 (1) 举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除了巩固和运用学过的知识外, 还应当有计划地做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 例题要具有典型性, 即题目的内容应能充分反映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和关键, 练习的深广度和难易水平要准确地反映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题目本身不宜过多过繁, 可用一题多变办法, 不断改变条件, 逐步引申, 还要避免过于繁杂的数学计算。 (3) 举例还要具有针对性, 即题目的深浅程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题目要针对学生在解答时容易产生的错误和问题。

我反思几年来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具体总结如下。

一、知识系统性不强

物理复习, 我们基本是按两大轮进行, 第一轮是单元复习, 第二轮是综合复习, 其中单元复习是关键的一环, 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更是对知识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进行梳理, 明确其中的关系, 揭开第一轮学习中留下的疑点。几年来, 我们就这样进行着, 自认为还算成功。去年我到长春参加了一次吉林省名优教师交流会, 其中听到了一位教师的经验报告, 记得那位教师当时介绍说:“在复习平面镜成像实验时, 我们从八个方面进行复习, 在复习欧姆定律时, 我们从六个题型进行强化, 在复习到有关浮力应用问题时我们从七方面进行夯实。”只记得当时我的脑子里在不断地回荡这几个数字, 八、六、七, 我被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数字惊呆了, 回想自己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复习方法, 真是相形见绌, 相比之下自己的复习方法, 严重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缺乏那种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效果。

二、对旧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 虽已非常注重对习题例题的选择, 但将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情况与近年来中考题目的难易程度比对, 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旧、难试题的割舍力度不够, 对以前的偏、难、怪题型经常是欲舍不能, 总要时不时地挂上一些, 尤其是遇到压强、浮力、电功率等原来题目就特别多的重点章节更是不能割舍, 或者说是不敢舍, 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而且人为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给学生学习物理造成大的压力, 降低了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化重视不够

物理总复习教学反思 第2篇

1、狠抓基础(怎样狠也不为过)。无论题目怎么变,它所需的基础知识是不变,没有扎实的基础一切都是空话,而且难题也是建立在简单的题目的基础上组合而成;

2、注意各板块知识的梳理。初中物理共分以下板块:声、光、电、热、力、磁、物质,其中重点、难点集中在电和力,这是中考中占比例较大的部分,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要重点突破的两部分内容;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18-01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平时教与学的深化与延伸,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初三物理总复习必须切实做到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高复习效率。通过物理总复习,同学们应系统整理、巩固、深化物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方法指导

从平时的测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而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发现失误,就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纠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纠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部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层次复习,见效快

1、第一层:立足教材,紧抓基础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梳理和归纳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在第一轮复习中,将课本知识分章节复习,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对本章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和归纳,列出知识框架。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复习结果,查漏补缺。最后小组间展示各组对本章内容的梳理归纳情况,全体同学各抒己见点评优劣,找出本章复习的最佳流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认真梳理每一个知识点,反复斟酌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绘制出合理的知识脉络图。

2、第二层复习:专题训练,知识整合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因此,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列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让学生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记忆和理解。

三、加强重点、难点知识和有针对性的复习

1、重点、难点知识的整合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也还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挑战性。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复习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这样一方面为中考备战做好更充分地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不断地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复习阶段攻克重、难知识点的关键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综合而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教师在复习完了“电功率”的有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出题:

一盏标有“220 V,110 W”字样的电灯,它的电阻是多大?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多少?将它接到110伏的电路中,它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大?(不考虑温度,电阻的影响)

解析:

在很多电学题中,要先想办法求出用电器的电阻,然后利用有关条件解题.

通过例题教师巩固了电功率的相关复习内容,又将电功率和电阻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地运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加强了自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思维也不断活跃.

2、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学生在学习了一段课程之后,往往会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疑难,还有可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错误,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形成学习上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知识把握得不好,有哪些知识缺陷,发生或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例如,学习“浮力”后,学生对物体在液体中什么情况下上浮、下沉、悬浮及漂浮的概念把握不准,尽管解过不少题,总是概念混淆.其根本原因是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没有理解,对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没有分析正确.所以,教师只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入手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浮沉条件.

四、重视学生心理变化,善待学生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在总复习的阶段,也是学生神经紧绷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复习效果。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不要一味的紧抓学生学习,在紧张复习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要经常找学生谈话,让他们放松、不断的给与学生鼓励,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以更好的心态来复习,做好迎接中考的准备。

总之,复习备考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参考文献:

[1] 董雪珍.浅谈初中物理复习的时效性[J].学周刊,2012(21).

中学物理复习教学探析 第4篇

一、复习教学的类型

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物理复习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其目的就在于重复学习学过的物理课程,使学生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依据复习的时间间隔。

物理复习教学的类型很多,我们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复习间隔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包括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其中,平时复习包括课前复习,课上复习和课后复习;阶段复习主要包括单元复习、期中复习与期末复习等;总复习,指初、高中结束前的复习,一般又可细化为系统复习和专题复习。[1]

2. 依据复习的教学方法。

按教学方法来分,可以分为结构型复习教学、重现型复习教学、发展型复习教学、校正型复习教学、专题型复习教学和实验型复习教学。这种分类方法,应该说针对的是整堂课都用来进行复习的物理课。

3. 依据复习的学科内容。

从学科内容的角度划分,一方面,物理复习教学包括物理概念复习、物理规律复习和物理实验复习等;另一方面,还可以划分为力学知识复习、热学知识复习、电学知识复习、光学知识复习等。

4. 依据复习的组织方式。

从物理复习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可划分为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协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网络。中学物理复习教学的类型划分并不是完全对立、相互割裂的,在进行具体内容的复习教学时,从不同角度去看,一节复习课可能是几种类型的融合。

二、物理复习教学的特点

1. 目标制定的针对性。

物理教师对复习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复习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做题。知识点学生已经熟悉,无需过多设计,因此,教师在准备物理复习教学时,经常侧重准备一些例题、习题,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其实,教师自身明晰复习教学的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对复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主导、定向和监控的作用。复习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内容,更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发展。因此,复习教学的目标制定,不仅需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基础,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目标。

2. 内容选取的联系性。

复习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凭个人经验选择重点知识、典型例题进行复习整理和讲解训练。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困惑,特别是学生的错误原因和真实困难并不了解,教学内容的选取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脱节,整个复习教学的环节安排不够紧密,缺乏过渡性。所以,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仍比较普遍。

3. 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研究表明,多数教师复习教学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多数为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和集中总结模式。复习教学只是对学生已学过文本内容的简单重现,教学过程缺乏设计、归纳和整合。另外,复习教学中由教师一人讲解超过半节课时间的比比皆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学生对复习课往往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益低下。

4.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所谓“高效”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是指教学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性;“效率”是指取得的教学结果与投入的教学时间的协调性,对于物理复习教学,不能依靠时间的前伸后延,利用课后时间做大量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来增效;“效益”是指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从整体上应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升学率等各项现实目标。[2]

三、物理复习教学的作用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明我国古代先哲已经认识到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时温习和复习。及时、有效的复习,使得学生的所学获得巩固,然后查缺补漏,进而形成认知结构,最后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这一流程不能乱。

1. 克服遗忘,巩固知识。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方法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探究的开展等都应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因此,复习的首要作用就体现在对学习者知识的巩固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记忆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认识新事物的时候,遗忘也就开始了。从教学的角度讲,防止产生永久性遗忘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复习并及时复习。

2. 查缺补漏,完善内容。

因学习者身心发展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新知时可能会疏漏教师所讲的一些讯息,对知识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复习教学可以纠正和弥补学习者认识上的误区与缺憾,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全面和深刻。

3. 温故知新,形成结构。

复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还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复习的积极意义。因此,复习不应当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它实际上应是一种知新的教学过程。概括而系统的复习,可以区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 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复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物理课程的唯一追求。设计并开展科学有效的复习教学,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其语言概括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总之,物理复习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4-148.

高中物理复习教学的体会 第5篇

一、物理复习的意义

1、遗忘是人的正常心理特征,记忆与遗忘是一对矛盾,记住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淡化乃至造成永久性的遗忘。为了使记忆的内容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的基本方法是加强复习。

2、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往往处于互相孤立的零星分散状态,记忆、理解和思维也是比较肤浅的。这样在解题过程中,很难迅速提取知识。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现象间、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体系。

3、各种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没有知识的积累不可能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通过复习,在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二、复习的种类和功能

复习常见的有:

1、平时复习。包括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复习和课后复习。

2、阶段复习。包括单元复习,期中、期末复习。

3、高三阶段的总复习。

以上三类复习课的复习的层次、内容、重点各有所不同,必须区别对待。

平时复习:体现针对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对引入新课的复习,主要是为了扫清本节障碍而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加以铺垫;而巩固新课的复习则是在强化有序记存的同时,提高认识的深度和能力上;课后复习在于通过及时回忆、整理、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弄清心存疑虑的问题,并将知识有序地储存。

阶段复习主要功能是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但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单元复习重在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上,要帮助学生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加强整理、归纳,复习水平以课本为准,不能拔得太高。期中、期末复习则重在比较概念、应用规律。其深广度都要高于章节复习课。通过复习,学生能做到灵活应用。

高三总复习功能是“巩固概念,综合应用”。通过复习要使“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结构化”。便于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迅速、准确提取。复习时着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内容按“大知识块”进行,要讲究落实,过好“达标练习关”。

三、复习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1、系统总结法: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的特点,将知识点归类整理成结构网络,并选择短、平、快的例题加强理解。这类课主要用于章末复习。

2、练习式回归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选例题或习题系列,通过练习牵出相关知识,总结解题方法,理清解题思路。主要用于应用性较强的章节或试卷评析。

3、学生自主复习法:教师提出明确的复习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完成对应作业。多用于概念多、易理解的章节复习。

4、专题复习:对某重点知识或重要解题方法的巩固。教师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解题思路,再利用例题分析、变式训练,加深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典型方法的灵活运用。多用于对重点知识和重要解题方法的掌握。

5、实验实践复习:将对知识点的认识,通过安排系列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达到加深理解。适用于比较抽象难记的内容。

四、复习应达到的目的

1、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在新课的学习中不可能使认识水平一步到位,故通过复习,能站在高处从各个侧面重新回顾,加深理解,消除心存疑虑的或片面认识的问题。

2、新课教学中,是将知识分割成若干个点,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复习过程,就需要把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合理的存贮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区分混淆的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迅速提取知识,提高思维的速度和解题的速度。

3、通过对例题分析、归纳和总结典型的思路和技巧,掌握重要的物理模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认识,减少遗忘。

五、复习的一般操作

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和高考、会考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复习内容。一般以选择作用大、适应范围广、内容联系强、使用价值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制定出能切合教学班整体和个体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复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在复习时,学生首先要明白复习要达到的目标,复习结束后对照目标检查、落实。

2、形成知识体系

复习应遵从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建立知识间本质上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教师上复习课必须完成的工作。如果学生头脑中存贮的知识是以网络形式存在,学生对这种知识必然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掌握了它的本质,适用条件以及与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利于知识的保存,较长时间不被遗忘;二是系统化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准确、快捷提取和迁移;三是在解题时,触及一点,迅速联想,组成了相关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复习效果取决于复习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引起学生兴趣,复习课的困难在于教学内容基本是学生学过的,处理不好就“乏味”。为此,要根据实情,打破章节界限,以新的体系组织复习教材,引导学生在较大范围内把知识贯穿起来,学生在知识的有机联系中获得的收获要比进行单独复习好得多。

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每一部分物理知识都要系统整理,构建知识结构图,在形成知识体系过程中教会学生把有关材料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比较异同,分析知识的联系和特点,概括知识的轮廓和全貌,培养和提高学习记忆力和概括力。

3、分析典型例题

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既要有深对概念、规律理解的陈述性例题,更要有结合具体的物理现象展示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实验、想象、分析推理、归纳和综合能力的例题。选择的例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典型的例题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能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依据的概念和规律要准确,选出的解法应简捷,确定的解题步骤要合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

选编复习例题的方法

⑴基础性:它应反映物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良好的迁移效应,同时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重视基础,就是要把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练熟,这在新课后的复习特别重要。但基础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让旧知识以新的方式呈现。

⑵ 针对性:应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高考的热点及学生学习时存在的疑点,容易出错的知识来编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⑶ 扩展性:所选例题应留有可供扩展的空间,可以由一道例题带出一类习题或一系列问题,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片的目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成为一组问题的根或源,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⑷ 递进性:各个相关例题出现的先后以及一道例题中若干个子问题的设置应当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降低难度。

⑸ 多样性:例题形式应当多样,各有侧重,既要有侧重知识深化的习题,又要有侧重方法训练的习题,尤其是要注意利用例题,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4、概括思路方法

在教师的提示、点拨下,学生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等系列思维活动,给出解这一类问题的 思路、方法、步骤与技巧,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和规律。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解题方法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⑴ 基本方法:就是解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审题方法、分析思路、建立方程、求解运算、验证讨论等步骤。

⑵ 技巧方法:就是解题中常用的一些技巧方法。如等效法、能量守恒法、图象法、归谬法、比例法、整体法与隔离法、逆向思维法、极端假设法、巧选参照物法等。

⑶ 特殊方法:针对某一题型的方法,如针对选择题的排除法、代入数据法、逻辑推理法、计算对照法、特值法、寻源逆推法等。

5、巩固练习提高

学生仅从典型例题中悟出的解题思路、方法、步骤、技巧即解题程序是肤浅的,还必须将它们运用于解题过程中,因此,教师要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

精选习题应满足:⑴ 能巩固学生已复习的知识;⑵ 能运用解题程序;⑶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⑷ 富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启发性。

学生通过练习,知识得以巩固,解题思路、程序得以内化,进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注意变式训练,展示思维。要多题一解,也要一题多解,才能有思维的灵活性,避免定势思维。

六、复习中注意的问题

1、纲内与纲外的关系:采取“纲内部分不让,纲外部分不争”,并落实在备教辅各个环节上,对纲内部分内容要系统复习,不偏不漏,对纲外部分不得任意拓展。

2、教材与复习资料关系:复习时必须做到紧扣课本,立足教材,以复习资料辅助拓展。在选择资料时,好的资料应具备:体系、目的要求要符合大纲和教材;复习目标和评估原则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学习水平,同时选择内容全面、简明、新颖、合理,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能力培养。

3、章节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章节复习以课本章节复习为主线,把各章知识积零为整,理出知识框架。综合复习,一般打破章节界限,以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辅以难点突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为了与知识遗忘作斗争,以阶段训练题量适当增加。

4、基础题与难题的关系:系统复习以基本题、经典题作例题和习题,将它们作为进行方法探讨、思维训练、规范要求的重头戏,辅之以适量难题作点缀。综合复习则以中等题为主,辅之一定的新颖难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建立相似联想和异向联想为主,注意练习的梯度。最忌讳一味追求题型新、构思奇、解题巧的题。

5、练习与评讲的关系:凡学生能自行进行的,则让学生自己解决,凡是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和难点,则及时评讲,组织讨论,做到针对性。

七、几点建议

1、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相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消除满堂灌,放手让 学生走路,对知识的归纳可由教师提出模式和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独立完成“由厚变薄”工作,并作为必做、必交、必阅的作业。事后教师稍作小结、点拨。课堂上形成生动投入,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良好气氛。在时间控制上提倡少讲多练。

2、在复习时讲解例题在精不在多,题多则无法讲深讲透,失去了例题功能。要通过精讲一至二个,讲清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展示物理情景,挖掘隐含条件,找到未知与已知间的联系,指出题中的“陷阱”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并用多种解法求解或改变条件,另立新意,这样可收到良好效果。

3、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幻灯、多媒体等,使课堂结构紧凑,容量增大,通过变换形式,集中注意力。

怎样进行高三物理复习教学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19-01

物理实验是对物理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也是对物理知识和结构的重新整合。在紧张的高考复习当中,很少有老师会让学生花精力去做物理实验,甚至对出现在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项目仅仅做“纸上谈兵”式的教学。这样的结果是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实验原理,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实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这种“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会造成学生的“死知识”,题目稍微变一下方式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种赌博似的高三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害的,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高考,甚至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

一、摆正物理实验态度,强调实验的有效性

高三的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一个学期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这个观念首先要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另外,要将这一实验教学理念融汇到教学方案当中,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因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给学生的实验方案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或者是根本不管学生的实验结果,只是为了上一堂物理实验课。有效性的教学要改变这一教学观念,真正将实验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做好现象的记录和结果的分析。另外,有效性也是对高考而言的,要走出教材,多做一些和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相关的实验,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点,还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疑问,从而使理解更加透彻。

二、重视实验原理的讲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不少老师在教学物理实验的时候,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实验步骤方面。虽然说实验步骤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但是如果不明白实验原理,而是依照老师的动作进行重复性操作的话,根本没有多大意义。甚至有的学生在做出实验结果之后,都不明白实验原理是什么,这样的教学已经失去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因此老师要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先要求学生将实验原理看明白,并且让学生明白地讲出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这样在完全明白的情况下,其结果的得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才会更加有意义。例如,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中,首先要有三个演示实验,而这三个演示实验又是建立在“电和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只有明白了这些关系,才能够不只为导体的转动而觉得神奇,而是明白其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意义。另外,对结果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众多的失误,而一个小小的不注意可能就会造成实验的失败。一个结果的失败并不代表整个实验都是失败的,甚至比一个成功的实验能够学到更多。因为成功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但是失败的现象却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加以分析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在目前的高考出题形式中,对实验现象的反思成为一种出题的新趋势。很多题目都是从结果出发,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就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考查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知识。这样结合物理实验考试的特点,原理和结果的分析要更加引起注意。

三、自主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物理实验是为了验证一个结论,或是探索一条原理,所以其使用的材料、方法和出发的角度都可以略有不同。物理实验方法有很多种,不需要完全照搬教材中的实验。甚至在时代发展和实验器材不断完善的今天,一些实验方法已经很落后了。要想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的确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不同的命题,或是两个小组一个相同的命题。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并且检验实验的可行性。这样学生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深刻理解了实验原理,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理实验的一些必备特质。确定了某个实验方案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检验,将实验方案完善得更好一些。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也能够明白实验的精髓,了解实验设计者的初衷,这样在解决高考中的实验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如鱼得水”,从出题者的心理出发进行答题。

浅谈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第7篇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教育不仅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同时还要为其他岗位输送实用人才。在注重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教学。在合格率上下功夫, 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下功夫, 把初中学生真正培养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过程中, 要有计划、有目的, 一定要把握住每一堂物理复习课的重点和关键, 使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一般地说, 复习大纲要求掌握的考点和该考点对应的实验都是重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概念一定要弄清它的物理意义及其类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比较辨别、深化和联系实际的方法加深理解,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使知识串成线连成网, 形成有机的联系和正确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教授的内容从而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也不是以防止物理知识的遗忘为目的。而是每一堂物理课就应该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 加深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必须做到每一堂物理复习课都是在继续向学生输送新的信息。复习课是以物理知识进一步深化、精化、简化、系统化为目的, 将物理知识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寻求学习方法的过程。例如:在复习电表这一知识点, 可利用归纳总结法将这些内容概括为九字“先看柱, 认刻度, 再读数”。

一、先看柱

(1) 看电流表、电压表是否调零, 若没有应该首先调零; (2) 看接入电路的是电压表还是电流表, 电压表或电流表在电路中是串联还是并联; (3) 看清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柱的导线是对应的哪个量程。

二、认刻度

(1) 认清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对应表盘的上面刻度和下面刻度; (2) 认清接入电路电表的大格刻度是多少、小格数值是多少、分度值中的估读是多少。

三、再读数

(1) 读大格数值; (2) 读小格数值; (3) 读分度值的估读值; (4) 单位;即:读数值=大格数值+小格数值+分度值的估读值。

因此,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不但要有系统的复习计划, 还要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的。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明确课本上的物理知识, 该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 哪些是基础知识、一般知识、重点知识、重要知识。还要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每一堂物理复习课的目标。达到此目标, 应抓“纲”务“本”, 因为物理教学大纲是编写物理教材的准则和依据。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上物理课时仍以课本为基础、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明确概念, 掌握规律、注重实验。

实验是教好物理复习课的基础, 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 开展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为思维加工提供大量素材, 而且为学生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根据学生的知识规律, 依据启发教学原则, 以突出实验教学为宗旨,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情景—问题—猜想—探索—结论—应用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 既要熟悉典型实验, 又要利用第二课堂布置启发性、创造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将重点实验制成课件, 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成直观的模型, 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真实、可信。这样就能将一些复杂的问题模型化、简单化、学生就能容易深入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知识规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才能培养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型学生。因此教师上好实验复习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初中物理复习编选题目过程中, 切记不要随便拿题给学生练习, 给学生的练习题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加强多方位训练, 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在编选题目时一定要依据复习大纲, 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精选精编出符合所教学生实际的题目, 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 因为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开始和基础, 对题目的阅读一定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达到看懂题目内容的目的。答题时针对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各类题型的测试功能不同, 做到答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学生完成复习题后, 教师要认真评讲, 让学生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思考 第8篇

一、梳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任何知识体系都有其内部联系,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沟通。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微小的单元,采取一口一口“吃掉”的分段教学。结果造成学生头脑中知识杂乱堆积,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复习时要按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织教材。在总复习的整体安排上,宜先以章为单元搞“小综合”式复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知识的小系统,然后依基本规律或基本理论搞跨章节的“大综合”式复习。由于复习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应不断地使学生吸收新的信息,改换新的思维角度,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实现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可沿着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条线索,按着知识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脉络,以求达到知识归类系统化,知识联系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搞清概念、规律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把知识“结网”、写出主线明确、思路流畅、安排巧妙、横向跨度大、纵向联系深的知识结构网络图。

二、重新整合教材

复习要以教材为本,但绝不是常规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现行物理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形式编写,重视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虽没有像老教材那样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却符合学生的认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便于新课教学。但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应当找准切入点,重视知识的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下功夫,对所学内容作一次大盘点,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归纳、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可以找一条主线,如从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实验等角度将知识串接起来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常规将内容分为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进行复习。总之,法无定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哪种方法最有效,哪种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这对教师的要求高了一些,要能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三、切实纠错解惑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四、关注实验探究

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于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浮力一章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小铁钉,10cm3的木块、铝块、铜(或铁)块各一,一块牙膏皮,一杯酒精,一杯水和一根细线。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是不是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浮力越大?(2)轻的物体受到浮力是不是比重的大?(3)是不是密度小的物体一定漂浮,密度大的物体一定下沉?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1)用细线系住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液体后观察示数变化。(2)小铁钉和木块分别放入水中,重的木块漂浮,轻的铁钉下沉。(3)把木块、铜块、铝块、牙膏皮分别放入水中,提问,是不是密度小的物体一定漂浮?你能不能测出它们所受浮力各是多少?给学生一段时间考虑和计算后,他们得出物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小时才能漂浮,铝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木块所受浮力最小;牙膏皮受到的浮力无法计算,之后再提问能不能使牙膏皮浮起来,如果有的学生回答正确,展示一下,再问为什么能漂浮?再把铝块和铜块放入酒精中,让学生计算它们所受浮力并回答和水中所受浮力是否相同?为什么?回答正确后用弹簧测力计检验计算结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实验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注重方法指导

从平时的测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而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发现失误,就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纠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纠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部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初中物理总复习的教学思路 第9篇

一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根据初中物理大纲要求、教材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物理总复习应紧扣课本, 可采用“三先三后”的方法进行复习, 即先具体后概括, 先全面后重点, 先细后粗。做好课文复习、插图复习等, 要彻底掌握, 学懂弄懂。

1. 课文的复习

课本中出现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理论是组成物理知识的四大因素。同学们在复习中应明确各章节所包含的这四大块的物理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弄清各章节的物理内容体系 (知识结构) , 能力要求, 重点、难点及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课文中用黑体字排印和带波线的内容要释意明理, 分析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2. 插图的复习

初中物理教材中插图很丰富, 复习时应抓住重点分类掌握。如可将插图分为: (1) 装置图——主要是设备的构造原理图。如天平、滑动变阻器等, 要注意分析它们的构造原理, 掌握物理知识的应用。 (2) 实验图、演示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和程序图。要学会从图中观察、分析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找出引起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3) 受力图——要学会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养成规范化作图的良好习惯。 (4) 电路图——要会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 正确将电路图和实物图相互改换, 要能正确读表, 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等。 (5) 光路图——要能正确画出平面镜、凸透镜等的光路图。 (6) 磁感线图——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图。 (7) 常数表——如密度表、比热表、沸点表以及熔解凝固曲线等。要对课本中的每张图、表、曲线细心分析, 弄清意义。

3. 实验的复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的复习, 以此提高同学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记忆效果。实验复习应以培养实验能力为目标, 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能力、探索能力、实验技能、实验素养、实验规范。如在做电学实验时, 应先正确画出电路图, 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连接电路前应断开开关,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这些都是基本的实验程序。

二加强能力, 拓宽思路

综观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 出现了不少题型新颖、立意独具匠心、题设情境别具一格的试题, 这些题目能力要求高, 是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在考试命题导向上的体现, 代表着素质背景下中考命题的新走向。下面就这类题型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 以供参考。

1. 设计型实验试题

这些试题跳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范畴, 成为考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主要试题。

第一, 所测的量是教材中已经做过的实验, 但试题要求另用其他方法。

例如, 给你足够的水, 量筒一只, 怎样测定小瓷杯的密度? (小瓷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用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

第二, 所测的量 (或要做的实验) 是教材中所没有的,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 给你一块橡皮泥 (它的密度大于1.0×103kg/m3) , 一个弹簧秤, 一个量杯和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验证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从上述试题可看出设计型实验试题的特点: (1) 跳出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束缚, 不再是从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挖掘、编制考题; (2)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 制定实验步骤; (3) 试题具有开放性, 设计方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灵活应用知识、发挥能力的空间; (4) 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是对某一类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全方位的考察; (5) 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力学中的测物体的密度、电学中的测电阻、测灯泡的功率以及一些实用电路的设计等。

2.“STS” (应用型) 试题

近年来, 中考物理命题越来越重视物理与科技、注重应用, 这是今后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

例如, 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 导致地表温度急剧上升, 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 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 人们感觉空气湿热, 但过一阵子, 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 空气便清凉了, 人们也感觉凉爽了。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及其原理。

题目中“下了阵雨, 雨停后……空气湿热”, “一阵风刮过之后……便清凉了”等, 这些语句均含有物理现象, 涉及到相关的物理知识。此外如黄河水上的含沙量、居民供电系统“增容”后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及减小措施、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神州号”飞船、西部大开发列车提速、潮汐水利发电、钱塘江的奇特景观、洗衣机、空调说明书等。这些试题取材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中与初中物理知识紧密相关的一些素材, 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从上述例题可看出“STS”这类与科技、社会、生活、自然相联系的试题的特点: (1) 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有关实例中设置一个题设情境; (2) 要求学生能从阅读试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 分析处理信息; (3) 根据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分析、解决问题; (4) 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常见的电器说明书, 一些科技、自然方面有关的物理知识应用等; (5) 这类考题着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此外还有知识结构题、论证题等, 这些题型立意新颖, 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是中考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有益考试, 也为今后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方法初探 第10篇

一、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

1. 教师确立正确的复习指导思想: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在复习过程中始终使学生保持主动权, 主动观察、主动实验、主动思维、主动发问、主动探索,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第二, 面向全体学生, 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其实际水平都“跳起来, 摘果子”, 得到自己最好的提高。

2. 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条件。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切忌复习就是“串教材的单一做法”。

二、实施分层复习, 分类推进, 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 平时复习

平时复习包括由教师引导的课前复习, 课后当堂复习及学生的课后复习。

课前复习。新课教学开始, 教师要采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 因新旧知识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拓展, 这种复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更能帮助学生把前后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

课后当堂复习。根据遗忘的“先慢后快”的特点, 知识的巩固应在脑里建立新的联系后立即进行。所以对当堂讲的内容进行当堂复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讲完课后先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复习, 然后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 最后由教师进行抽查, 对学生不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 从而使学生达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的目的。

课后复习。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的程度不一样, 因此在课后还必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复习。课后复习一般要求学生先弄清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然后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 阶段性复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只有平时复习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学完一个章节、一个单元及在期中、期末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总结性的复习。总结复习时主要是要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把所积累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通过阶段性的总结复习,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程度上能够实现从零碎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从表面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3. 总复习

总复习一般指中考前的复习。总复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因此, 总复习重点, 一是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复习掌握力、光、热、电的基础知识, 再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线。

三、让学生掌握好的复习方法

俗话说“一个先生一个法”, 初中物理的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本人认为采用下列复习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

1. 系统性复习法

此复习法在阶段性复习时比较适用, 主要以复习课的方式进行。复习时教师要打破课本内容的编排程序, 根据复习内容整理出一个复习提纲, 在这个提纲中要确定出若干个复习点。复习时由教师先提出一个或多个复习点, 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联系的思维方式对它进行扩展, 找出相近或相连的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 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比如热学部分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复习。以热量为一个点可联想:热能、温度、热现象等, 弄清它们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接着再以热量、热能、温度、热现象为次辐射点联想与之相关的内容, 比如:以热量联想燃烧、物体温度变化、物态变化等;以热能联想到热能的改变方法、热能的大小及热机等。以此方法, 可将一些相关联的内容结构成一个直观的“树型结构”,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 通过练习进行复习

集中解决难点问题有些章节的内容, 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并不难了解, 但应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复习。复习时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 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难点、疑点, 教师再根据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及作业中出现的毛病重点集中讲解。采用这种方式复习时, 要防止搞题海战术, 酿成兵将皆倦的状况。

3. 用实验进行复习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用实验的方式进行复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增强复习效果。用于复习的实验可以是学生实验, 也可以是教师演示实验。复习时教师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实验来思考和回答问题。比如“电学”部分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复习。通过这种形象记忆, 可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深刻领会, 并且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方法的浅薄认识, 望大家批评指正。

摘要:好的复习方法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复习的种类和方法的简单阐述以达到向读者介绍如何通过复习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等:物理学习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5。

教学叙事之初三物理复习课 第11篇

众所周知,传统的复习课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先一起回顾知识点,然后出几道典型的例题(常考题)当堂练习后讲解,课余时间再让学生多做相关练习就可以了,实验课也不例外。当然老师的想法是复习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充裕,而且实验都是老师以前上新课时做过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过的,所以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在复习课上就没必要浪费时间重新再现了。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部分时间,也能用这些时间更好地多做相关的中考习题,何乐而不为呢。可是通过一个月的复习情况之后,照传统复习方法这样做所收到的效果简直让我难以预料,失望到了极点。

不禁让我想到了当时我在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一幕,当我问到学生把物体放到离凸透镜不同距离的位置时,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相关结论是怎样的,这时连成绩很好的学生都很难立即回答,绝大多数学生,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位物理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说道:“老师,您跟我们重新再做一次演示实验吧。”当时我的反映是有点生气,并回答道:“由于我们复习时间相当有限,根本没什么多余时间来做实验,所以,我们就只能一起先回顾一下实验时注意事项、相关现象和结论,然后再做习题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吧。”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学生当时的表情,显得十分无奈。其实我说得也是事实,还有就是我觉得去实验室取实验器材也很麻烦。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把以前的记忆再找回来,再多做习题就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月考成绩简直不忍直视,成绩好的学生实验题都丢分相当严重,更别提其他学生了。当看到成绩和试卷的那一刻,我顿时感到很是自责和懊悔,因为我没有听取复习时那个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如果我当时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真的给他们重新做一遍演示实验,我想事情肯定不会变得现在这样糟糕。

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反思自己当初的想法和做法,我想我真的应该这样上实验复习课。首先,我和学生一起回顾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其次,如果时间的确很紧,老师就带领学生一起做演示实验,每一步都要学生先思考然后再做,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再由学生说出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再一次亲自操作。毕竟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画面肯定比老师用嘴讲出来的实验现象更加灵活生动,这样就会使记忆更加持久犹新;最后,老师再精选一些中考常考的题以及容易出错的题给学生课后练习后再评析。相信这样的复习方案,最后的效果肯定是旗开得胜的。

如何强化高中物理总复习的有效教学 第12篇

一、明确要求,扫除思想障碍

1. 树立信心,确立努力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水平,确定物理学科方向的奋斗目标,这对整个复习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客观地分析确定合理的目标,对复习尤其是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会产生极好的指导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以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复习。

2. 功在平时,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复习是指导学生的关键环节,有的学生轻课堂听讲、重课后做题,这是很不对的。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将教师指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消化吸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方法,以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搞好复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3. 合理安排,搞好各科关系。

物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效率。即使是在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也不能搞疲劳战术,带着疲惫的身躯来上课,否则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帮助学生科学安排时间,建议每晚复习最好在10点以前结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障。越是复习阶段,越要讲究策略,要让学生把精力和时间合理分配到各科中,如果因为物理难题多就一味要求学生多学物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二、研究高考,把握前进方向

近年高考物理试卷在遵循双纲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近年高考物理试卷有明显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少出现“繁、难、偏”的试题,回归课本,推陈出新,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

关注热点、注重实际、体现创新是高考物理的另一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一贯重视的原则,尤其是近几年表现得更为突出。诸如回声测距、抗洪抢险、节约能源、惯性制导、电磁流量计、估算降雨量等在高考中都有出现,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信息给予题是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量题型,这类题选材活、立意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和平号”空间站坠落问题,“哈勃常数”问题、“黑体热辐射”问题、“太阳寿命”问题、“夸克”问题、“磁场能量”问题,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实验题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考物理力图通过在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考查的内容不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还考查演示实验,并且问题的设计比较新颖独特,只靠死记硬背、纸上谈兵是做不好的,必须亲自做这个实验才能很好地回答这道题。另外还有一种是使用新仪器的设计型实验题,既能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在应用基本测量工具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在应用基本测量工具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如2001年上海物理卷“力电转换器”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验设计相结合的新颖题型。

三、制定措施,脚踏实地地备高考

1.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物理复习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教材为线索,做好知识的梳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不仅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楚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最终要会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2. 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在做好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还要多关注社会、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宽视野,发挥想象和创新的潜能。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出实际问题的本质内涵,进行模型化处理,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并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应用,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关心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些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重视实验,强化设计能力。

备考中要抓好实验的复习,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弄懂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见性现象,能准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通过真正动手去做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此外,还要进一步向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靠近,强化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

上一篇:生态烟叶下一篇:路面施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