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悲哀范文

2024-06-12

学生的悲哀范文(精选6篇)

学生的悲哀 第1篇

当下教育的应试体制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对家长的自身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应该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此前我们提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危害时, 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事实上, 家长也和学生一样, 是现行教育体制弊端和日益功利化的直接受害者。

中国教育的应试体制由来已久, 源远流长, 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几乎把所有家长都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从孩子在娘胎里开始, 家长们便已进入角色, 出生之后将陪伴孩子走过近20年的考试升学历程。期间可能没有双休日, 没有节假日, 有的是各种学业辅导, 各种特长培训, 各种补习提高……凡有孩子的地方, 无处不闪现着家长们的身影, 倾注着家长们的心血。有人说, 中国的家长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付出最多的家长。此言不差, 不过不是“可能”, 而是“肯定”。

长期以来, 我们忽略了由此而带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整个社会也没有对此给予应有的关注, 即我们的家长在专注于“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过程中, 常常迷失了自我, 忘记了自己也曾承载着父母的“成龙”与“成凤”的期待, 忽视了自己理应承担的更为重要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与成功。

现实生活中,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 许多年轻人在结婚生子之后, 自身的事业心、进取心便会大打折扣, 特别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处于竞争的需要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和不安, 他们常常会把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 不仅要使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还必须保证能“赢在终点线上”。而要做到这一点, 最踏实的办法就是全程“陪跑”, 不断加力。放眼四望, 如今举国上下哪一个家长没有肩负着“陪太子读书”的重任?不少家长甚至辞去工作, 充当“专职陪读”, 孩子到哪里上学, 家长就跟到哪里安家, 其情可嘉, 其行堪忧。

忧从何来?只要稍加分析和思考, 就会发现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 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好不容易从升学应试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还没来得及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就又进入了培养下一代的循环中, 从而形成了只见耕耘不见收获的怪圈:我们把一批人培养出来, 正要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去奋斗打拚之时, 却又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 用很大精力去应对自己作为家长的新的压力, 可谓是“才出虎口, 又入狼窝”, 且身不由己。

“拼爹”是一个时期以来反映社会不公现象的热词之一, 而对于既无权势又无财富的众多普通家长而言, 可“拼”的主要“资源”, 就是通过全身心的付出, 让孩子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分数, 从而获得相应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 孩子的“成功”也就代表着家长的成功。为此,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做出一定的牺牲是值得的。但有另外一笔账不应该被忽略:假使一对夫妇从30岁开始培养孩子, 到孩子大学毕业时, 自己也将临近知天命之年, 意味着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的年华已然逝去。在满足于孩子“成功”的同时, 他们自己的人生必然留下很多的遗憾。而更令人纠结的是, 他们的孩子又可能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 重新复制父辈们的经历, 岂不哀哉?

所以, 从家长们身上,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现行的教育体制确实出了很大的问题。分数决定命运的现实, 使得家长成了应试教育后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而不敢有丝毫侥幸心理。只要有孩子上学, 他们就必须承受很大的压力与负担, 孩子的学业成绩, 成为了家长们所有喜怒哀乐的主要源泉。

在一个完全走向功利化的时代, 所谓“一切为了孩子”, 也只有在家长这里能够得到最全面的落实, 但却无法找到有关国家民族层面的意义, 他们只是被功利化的社会孕育的功利化的教育所绑架。也许从家长的角度看, 他们的付出是划算的, 然而, 家长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 也是整个社会的。现行体制的弊端, 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无法成为创造型人才, 也在侵蚀着一批又一批家长的进取激情和创造活力, 使得他们在为下一代的不懈奉献中逐渐走向平庸。而这种平庸, 在无形之中必将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学生的作文- 老师,感受悲哀 第2篇

老师,感受悲哀

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初二107班 袁 娜

所谓“名师出高徒”嘛,那差师呢?是不是就“差师出劣徒”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老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他教你知识,教你做人,甚至可以说,他会影响你未来的人生!小学,每个周末,老师都会要我们抄两篇作文,还要我们看几篇作文。作文课,老师还要我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老师出完题目后,他便面带微笑,和蔼地说:“请同学们拿出作文书,找一找类似这个题目的,快速读两遍再动笔。”当时的我,真的认为这个方法好,我们学习了作文选的精华,提高了水平。

可是,现在,想起老师的那些话,我只有恶心,甚至觉得可恶!想想,每个人一本正经地阅读着,觉得读这么好的作文选,自己的身分也提高了,就像一位资深的作家了。然后,差不多看完后,老师就说:“你们就仿照刚刚看完的作文写。”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运笔如飞,就听教室里一片“唰唰唰”。连最差的同学也可以写出几百字。当然,他们几乎是原文照抄,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

因为我们写的作文跟作文选上的没啥不同,作文选也就成了我们的最爱。每天看看,翻翻。过一段时间后,我差不多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你给我一个材料和大概的思路,我可以写出跟作文选差不多的作文。老师在鼓励我们这种行为时,还很自信地跟我们说:“不要多久,你们有可能出书呢!也许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就可以跟老师平起平坐了。”说得我们欣喜若狂。

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好笑,只觉得悲哀。

小学的课程不多,考试时也只认为语文数学是最主要的。虽然期末也会考另外几门,但大家都认为这不重要。原因很简单,考试时,老师会直接把答案讲给你听,每个人都是高分,多开心啊。所以,上这些课时,老师会比较开明地把书上的内容照搬一遍后,剩下的时间就让我们自由活动。我们在操场上疯呀,野呀,比野猪还野。也许,我们当时就是一头猪?

慢慢地,我们退化了,完全成了野猪。每天就盼着上这种课,老师一讲完,大家就说:“听懂了,不用讲了!”然后,就是到操场上去疯。当然,这样的老师,就也就成了最受我们欢迎的老师,自由女神老师。

学生的悲哀 第3篇

大学毕业成职场“难民”,曲线就业做家教

今年24岁的李志刚是湖南省株洲市宋家桥人。2003年,李志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攻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李志刚的父亲是株洲市链条厂的下岗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家境较为贫寒。李志刚在校期间,省吃俭用,学习也很刻苦。

从大二开始,李志刚就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挣钱,每月收入500元左右,大大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大三时,他与同班女生王晶谈起了恋爱。

2007年7月,李志刚与王晶毕业了,在长沙市开福区租房住了下来,然后再到人才市场求职。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已达495万人,各个招聘会人满为患,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名校毕业生不得不自降身价“贱卖自己”,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处境更艰难,李志刚和王晶在两个月内投了70多份简历,却一无所获。8月14日,求职心切的李志刚还被不良职介骗了350元钱。

8月29日,连跑了4场招聘会的王晶身心俱疲,回到出租屋就对着李志刚大发脾气,埋怨他一点社会关系也没有,让她像个难民一样到处奔波。李志刚感到非常憋屈,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2007年9月14日,两人连房租都交不起了,面对房东的催逼,王晶哭着对李志刚说:“跟着你,连粥都没得喝!”两人再次发生争吵。王晶一气之下,收拾行李回了攸县老家。李志刚追到攸县王晶的家里,王晶的母亲讥讽他说:“你脾气比本事大,我女儿可不敢嫁这样的人!”李志刚椅子还没坐热,她就“端茶送客”了,无地自容的李志刚只得沮丧地离开了攸县,他决定找到工作后再去王家劝女友回头。

李志刚回到长沙后,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像街头小贩一样上门推销剃须刀之类的小商品,他只干了两天就干不下去了。那段日子,身上没钱的李志刚在同学的出租屋借住,时间久了,同学也显得很不耐烦。2007年11月中旬,李志刚心灰意冷地回到株洲老家。父母虽然表面上安慰他别急,其实他们心里更急,总是背着儿子唉声叹气。

一天,李志刚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唉!早知道志刚毕业了连自己也养不活,不如当初让他去学门手艺,还可以混碗饭吃!”听了此话,李志刚心里难受极了。他决定先降低求职要求,把自己养活再说。这时,他想到了“老本行”——家教。

不久,李志刚通过株洲市欣家职介所介绍,与两户人家达成了协议,以每小时30元的价格,辅导那两家孩子的数学、英语等科目。

2007年12月3日,李志刚来到位于株洲市荷塘区汽齿小区的刘绍英家里。刘绍英时年35岁,在株洲市芦淞市场开店,代理销售两个国内知名品牌服装。她的丈夫潘文军于2007年1月去了澳大利亚,替其兄打理生意,两年后才能回国。他们的儿子潘迪时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刘绍英非常着急,请了好几个家庭教师,但调皮的潘迪把几个老师都气走了。刘绍英看到李志刚诚实稳重,又了解到他有过家教经验,对他很是满意。

颇有经验的李志刚对潘迪采取了“迂回”战术,在辅导学习之前,先和他侃起了他喜欢的足球,并和他一起玩电脑游戏,很快就“搞掂”了潘迪。李志刚提出每次完成学习任务后再玩,潘迪言听计从。经过李志刚的辅导,潘迪的成绩提高很快,两人还成了好朋友。刘绍英看到这一幕,非常欣慰。听说李志刚同时还给其他学生做家教,刘绍英便把报酬提高到每小时60元,让他只给潘迪一个人辅导。

李志刚感激地说:“刘阿姨,真的很感谢你!”刘绍英突然笑了:“你这声阿姨把我叫老了,今后就叫我刘姐吧!”李志刚赶紧红着脸改口喊了声:“刘姐!”

刘绍英白天生意很忙,到了周末,就把潘迪托付给李志刚,另外支付报酬。这样,李志刚每个月收入达到了1500元。刘绍英对他不仅热情,而且经常关心地问他生活上有没有困难。李志刚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雇主。

轻信女老板,大学生成了“替补丈夫”

远在攸县的王晶在亲戚的帮助下,在攸县电信部门做了临时工。这让李志斌感到不小的压力,对自己尽快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2008年1月,潘迪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全班第10名。刘绍英非常兴奋,特意关了门店,花一下午时间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犒劳李志刚。喝了酒,两人的话多了起来,刘绍英说起自己初中毕业就出来打拼,终于有了今天,还告诉李志刚,她虽然只是个商贩,但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认识不少当官的。听了这话,李志刚心里一动。他马上诉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刘绍英信口说:“你怎么不早说,你的工作包在我身上,而且可以进政府机关!”李志刚忙说:“刘姐,那就全靠你了。”刘绍英说:“这事急不得,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等潘迪考上重点中学后,我好解放出来帮你跑跑。”那天,刘绍英还说了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之类的话,说着说着,刘绍英眼神变得有些异样,不经意似的用手抚摸李志刚的手。李志刚只当刘绍英喝多了酒,没有把她的异常举止放在心上。

2008年1月底,潘迪放寒假,刘绍英把他送到了乡下爷爷奶奶家。李志刚短暂“失业”了,他先后4次去过人才市场,都无功而返。李志刚始终惦记着刘绍英对他的承诺。刘绍英向李志刚提出春节前后让他到服装店里帮忙,李志刚马上应允了,他在店里做事非常卖力,刘绍英很满意。

事实上,几个月的相处,李志刚身上的青春气息不时撩拨着刘绍英。长时间缺乏男人抚慰的刘绍英,身体里仿佛有一股火在燃烧,好几次,她差点控制不住自己,想去拥抱李志刚……

李志刚也察觉到了刘绍英的暧昧情愫。刚开始,他有一种惶恐感,毕竟刘绍英是个比他大13岁的有夫之妇。他虽然和女友不在一起,但是感情未断,他不想背叛女友。但一想起刘绍英能帮他找到好工作,李志刚心里又有了某种期待。

2008年2月6日,服装店打烊后,刘绍英对李志刚说:“我家里的水龙头漏水,你去帮我修好吧!”李志刚预感到会发生什么,但他还是答应了。两人在外面吃了晚饭后来到了刘家。

李志刚修好水龙头正欲离开时,刘绍英说:“看看电视再走吧。”她把客厅的大灯关掉,只开了几个小射灯,朦胧的灯光使气氛一下子暧昧起来。两人坐在沙发上,刘绍英突然抓住了李志刚的右手。李志刚一阵慌乱,连忙借口上卫生间,抽出了手。他在卫生间磨蹭了一会儿,想到自己求职的艰难,想到女友的离去,想到父母的忧心,李志刚咬咬牙,用冷水洗了洗脸,重新坐到了沙发上。

赛马的悲哀 第4篇

这是一匹纯种赛马, 深得骑师喜欢。天赋 (fù) 加上刻苦训练, 不久, 赛马就在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 并一举在世界赛马比赛中夺冠, 为骑师赢得了荣誉和金钱。

一次, 在训练途中, 赛马看到公园里的几匹马很悠闲。赛马羡慕极了, 心想:还是公园里的马舒服, 不用训练, 不用比赛, 每天驮 (tuó) 着游人拍个照, 最多跑几圈。而自己却那么辛苦, 除了训练, 就是比赛, 虽然功成名就, 但又有什么用呢?

赛马有了这种想法, 就有些懈怠 (xièdài) 了。开始的时候训练不认真, 比赛不用全力, 最后干脆卧槽装病。看到自己心爱的赛马病了, 骑师心疼极了, 请来几个兽医轮番为赛马诊治, 却没有什么效果, 赛马依然赖在马舍里不肯出来。没办法, 骑师只好忍痛把赛马卖给了公园。

赛马达到了目的, 高兴极了。每日和公园里的马一起晒太阳, 偶尔和游人一起拍照游玩, 日子过得很舒适。不久, 公园贴出一张海报, 宣传园内有一匹纯种赛马, 还得过世界冠军。人们蜂拥而至, 排起了长队。赛马又开始辛苦起来, 每天驮着不同的人在公园里跑来跑去, 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

赛马不堪忍受辛苦, 索性又一次装病不出。无奈之下, 公园主把赛马卖给了农夫。到了农忙季节, 农夫让赛马拉车、耕地, 赛马无法忍受农活之重, 便故伎 (jì) 重施———赛马又病了。农夫见赛马不能干活了, 就把它卖给了屠户。

屠户每天都给赛马吃很多饲料, 也不用出去干活。赛马很开心:只吃饭, 不干活, 这日子过得多惬 (qiè) 意啊!没几天, 赛马就吃得胖胖的了, 屠夫摸着赛马的一身赘 (zhuì) 肉说:“到时候了!”说罢, 手起刀落, 一把屠刀插进了赛马的脖子。

文学的悲哀 第5篇

本书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学变革运动:梁启超领导的晚清文学改良运动,陈独秀、胡适领导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鲁迅、周扬等领导的左翼文学运动,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其领导者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从他们的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对于文学的兴趣远不及对于政治的亢奋。“因此由他们所发动并领导的历次中国现代文学变革运动,以当代文学的理性思维来加以审慎观察,自然也就算不上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运动,其真正的意图只不过是要借助于文学的躯壳,来演绎他们的思想信仰和政治主张”(《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绪论第3页)。“从梁启超把文学革新推崇为实现政治目的直接的根本的途径,到毛泽东把文学视为革命的重要一翼……几乎一个世纪,就其主流而言,文学都是作为工具的存在而服膺于政治使命(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第41页)”。由于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和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关系,在五十年代,尤其“文革”期间,对于某个文艺作品的批判,如对《武训传》、《海瑞罢官》的批判等,预示着中国将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褒贬成为政治风向的潜台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形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关系的基本特征。 阶级斗争是二十世纪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它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延安,王实味是最早触犯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人,他的《野百合花》即是用知识分子正直的笔锋直刺延安存在的“食分三色,衣分五等”封建色彩颇浓的等级制度。王实味的语言峻急、态度尖锐,以致犯忌,成了死在中国主流识意态文学枪口下的第一人。王实味的思想言论,从根本上触及了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阶级的敏感问题。毛泽东针对王实味现象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规范了文学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周扬、冯雪峰、萧三和国统区的茅盾等以其作为政治标准,全面阐释毛泽东文艺主张的正确性,并以此营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体系,强化了文学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宣传工具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必然产物,故文学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是文学自身内在的根本属性;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政治利益的代表,故它最根本的存在目的,也应该是传播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或价值理念;三、文学“寓教于乐”的重心是“教”而不是“乐”,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应以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前瞻性艺术描绘,去鼓舞人民大众的革命士气与必胜信心。这种价值理念给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划下了一道警戒线,闯入禁区者得到的必将是王实味之流的下场。历史的报应是,曾经积极营造和维护或者赞成这种文学价值理念的作家、理论家,像周扬、丁玲等一大批主流意识文学精英,最终都跌人自己设置的圈套之中。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将们的文学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都背叛了曾经积极参与"tii四”中国文坛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解放的新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精神,而最终落人政治斗争的窠臼。如鲁迅自1926年以后,:基本上放弃了对文学创作的具体实践而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他说“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鲁迅全集》第三卷第417页)。曾经视艺术为生命的郭沫若也自觉地逃离了艺术的宫殿,目的明确地加入到了政治革命的实践中,“他们对于文学艺术自主意识的全然放弃,,是因为他们明确感觉到了文学艺术缺乏改造社会现实的直接效应;而他们对于政治革命和武力崇拜的自觉认同,则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反映出了他们对于五四人文主义启蒙精神的潜在否定”(《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笫8页)。

当我们回忆中国现当代文学那段悲哀的历史和展望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时候,我想引用作者在绪论中一段发人深思的文字:“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首先还不是一个现代文论体系的创建问题,而是一个文学基本观念的理论还原问题;只有彻底断裂文学与政治的非理性联盟关系,恢复文学纯粹的艺术审美功能,我们才能运用独立的文学话语去建构真正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对于未来中国作家和理论家的热切期待,也是我们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真诚寄语”(《百年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第27页)。

悲哀的学区房 第6篇

1. 使用权房:遇冷了

关键句:比较好的情况是,孩子能上学,但使用权房“烂”在手里;最糟糕的情况是,使用权房“烂”在手里,孩子还上不了学。

因为对口名校,所以奇货可居。近年来,在住宅市场上,学区房已成为“硬通货”,有的学区房又破又旧,但单价甚至比肩顶级豪宅,照旧有人买。近日,某市中心城区地方政府接连出手,向炒卖学区房开刀,新政下最郁闷的当属买了使用权学区房的家长。

因为没有房产证,所以使用权房暂时不受限购令和房产税影响,使用权房可以挂户口,因此对口好学校的使用权房一度成为“差钱”家长的不错选择。一位孩子在某实验小学就读的家长表示,自己朋友去年买了对口“某路一小”的使用权学区房,看到最严入学新政后,朋友直接昏过去了。“政策没有缓冲期,快报名上学了,才告诉你,没有入学资格,这对家长打击太大了。”

某市多个小学的招生公告显示,使用权房符合下列条件,才能上学:适龄儿童的父母以及适龄儿童本人必须都要在该户籍地址出生。换句话说,符合条件的使用权房须是未经过买卖的,或买卖过但已有两代人在此出生的。对于新政的突然出台,不少家长表示新政太苛刻,使用权房必须是祖传的才能上学,要父子两代都出生在房子里,并不能迁过户口,有几个能达到?

业内人士表示,某区“狠招”一出,不仅某区使用权房难卖,也影响其他区县使用权房的市场行情。用一位家长的话总结:“就算使用权房今年或者明年还能够入学,以后出手也困难了,谁知道哪天本区会不会出个同样的政策呢?总之,比较好的情况是,孩子能上学,但使用权房‘烂在手里。最糟糕的情况是,使用权房‘烂在手里,孩子还上不了学。”

2. 未买的家长:庆幸了

关键句:花费巨资买的学区房,将来可能进不了好学校,风险难以承受。

今年一些入学新规定公布后,望子成龙心切的骆女士,基本打消了想买使用权房的冲动。估计入学新规对户籍年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即便现在花几百万元买了房,将来能否进好学校也很难说。

因为被限购,孩子一出生,骆女士就开始在某区看使用权房,要求既能对口好学校,又能就近居住。然而,几百万元的使用权房,其煤卫配套、邻里关系、社区环境大都不理想。本来准备咬咬牙选套使用权房先买下,将来孩子完成学业后再卖出,可是看看如今的入学政策,对口学区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现在对口学区普遍要求入户籍三年以上,难保不久会调整到五年或六年以上。某区使用权房更严格,是户籍出生地才行,花费巨资买的学区房,将来可能进不了好学校,风险难以承受。

骆女士在南京的亲戚表示,南京入学更严格,要满足家庭唯一一套、父母孩子同一户籍和居住年限等多条规定,有的父母不惜为孩子读书而假离婚以满足入学规定。骆女士说,上海这些年小孩出生量不断增加,生孩子床位都很紧张,名校竞争未来会更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入学规定也会越来越严格,所以买学区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许多,目前还是放弃购买的好。

3. 已买的家长:忐忑了

关键句:矛盾的关键是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大于招生人数,所以必须抬高门槛限制住一批。A区是一个方法,B区是另一个方法。

安先生一年多前在C区买了套使用权房,希望两年后儿子能上对口的区重点小学。看到A 区和B区入学新政后,安先生非常忐忑:“B政策影响很大,难保A区将来不跟进,这种政策预期就像是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来。”朋友这样安慰安先生:真要把你们都调剂到“菜场小学”,说不定以后“菜场小学”就成名校了。

大多数家长认为,如今的学区房已变成不稳定房源,不能确保高价买房就能顺利入名校。一名叫“老和山人”的网友表示,产权房也不能保证上名校。矛盾的关键是学区内的适龄儿童大于招生人数,所以必须抬高门槛限制住一批。B区是一个方法,A区是另一个方法。未来,有的区限制使用权房,有的区也可能拿产权房开刀。

学区房入学新政已对学区房市场造成影响,人们购买学区房的意愿有所下降,短期内可能会冻结部分房源。近几日上门的购房者大都是询问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关心在售的学区房距上家孩子入学有几年,还有市场上出售的房源多少等问题。

4. 签约的家长:后悔了

关键句:短期内,由于学区房择校的含金量降低,人们炒学区房的激情都会下降。

“我刚缴了定金买了套使用权学区房,现在直接拗断合同,豁出去不要这10万元定金,也比百万元买套房砸手里强。”日前,一名网友在群里向大家请教,自己很后悔入手这个所谓的学区房,打算“壮士断腕”放弃合同。这种当机立断的做法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业内认为,最严入学新政对占房择校而言,的确大大降低了择校的人数和几率。也就是理论上或者表面上看,短期内,由于学区房择校的含金量降低,人们炒学区房的激情和几率都会下降,但本质上,最严入学新政还是“堵”的短期权宜之计,本身效力和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检验。

上一篇: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业务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