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4-08-18

产业核心竞争力(精选12篇)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1篇

“动漫”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手法, 结合文字或声效来表现一定内容题材的精神文化产品。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品种等。动漫产业还可以概括为: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文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所谓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哈默和普拉哈拉德190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文, 把核心竞争能力归原于组织内部的特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就是所有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 它可以通过向外辐射, 作用于其它各种能力, 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挥和效果。所以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要开发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力, 就必须在核心产品、技术优势、产品整合三个层面上参与竞争。据此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力”是两个意思, 一是“微观”, 二是“内在”。“微观”指, 以动漫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重视企业在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在”是企业长期形成的, 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独具的, 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综述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归纳为:内容是根本, 科技是制高点, 产业整合是关键三个方面, 并依靠核心竞争力创作出具有文化价值的版权原创产品品牌。

1.“内容是根本”的动漫产品的原创能力。动漫产业的发展, 必须有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的支撑。而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就是讲好故事, 有主题, 有艺术, 有思想, 一部好的动漫, 是符合人性需要的, 能引起强烈的感动。

动漫产品一定以故事好、有寓意性取胜。动漫是一种承载着思想、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具有很强烈的价值观形态和文化内涵, 娱乐性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动漫文化的存在并得到极大的发展, 包含着主流文化所欠缺的更为年轻、更有活力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心态, 它充满想象力, 用独特的方式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其价值导向, 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动漫已经被广大青少年所认同, 是一种良好的价值引导的载体。动漫的国际性语言特征所代表的国家形象, 更需要原创动漫作品的艺术性。动漫是一种图像语言, 也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主要用文字语言交流, 但是受文字语言不同地区表达的差异, 仍然不如动漫语言便捷。比如《三个和尚》这类纯动画片, 该片没有语言、文字, 却清楚地阐述了生活中的哲理, 超越了民族文化的限制, 全世界人们在观看的时候不需要翻译, 人人都能看懂。动漫因为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 容易为大众接受, 也容易呈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元素与精神内涵, 在全球化、商业化和信息化的今天, 通过动漫认识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渠道。

2.“科技是制高点”的控制成本的能力。动漫产业的科技水平表现在制造技术和传播技术。动漫产业的文化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创意表现和传播途径比其他门类的艺术更依赖于现代科技手段, 科学技术因素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它是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数字技术改变了动漫产业过去单一的动漫制作手法, 缩短了动漫的制作周期、节约了制作成本, 特别是高科技带来的音效、视觉冲击, 提升了动漫整体的可观性。网络技术扩展了动漫产业的传播效率, 为动漫产品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网络技术以即时、海量、互动、分众及无地域限制等特点, 整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 推出了博客、播客和维客等多种形式, 形成了“富媒体”概念。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网络自身也成为动漫产业的内容之一, 网络游戏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 以及研发制作创意性极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网络和手机结合开辟了动漫传播新领域“手机动漫”。“手机动漫”, 是采用图形技术制作多媒体动画内容, 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转发等功能的一种服务。现在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亿, 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机用户。运用手机存放、播放、传播动漫, 将会进一步扩大动漫市场, 拓展多层面的动漫受众。

3.“产业整合是关键”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核心能力。产业的概念指某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集合或系统。动漫从期刊图书出版, 影视制作和音像、电子游戏、教育软件产品到玩具、文具、包装、服装、食品、主题公园等衍生品的开发生产, 形成多种产业联动。动漫产业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项融艺术、科技、出版、玩具制造、商业、旅游和传播媒介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型产业。所以动漫产业要想做强, 具有竞争力就要围绕原创动漫作品而展开相关产业的整合。

天津发展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之优势分析

1.天津有比较好的动漫原创基础。20世纪80年代, 我国首部与国外联合拍摄的动画片《熊猫的故事》和随后的《海尔兄弟》都出品于天津。因此, 天津也成为我国动漫产品的策源地和产业的孕育地。2011年12月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颁奖晚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该奖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动漫奖项, 同时也是我国动漫界最高奖。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作品《四大名著》当选最佳漫画作品奖;手机动漫《三国演义之关云长》当选最佳新媒体动漫作品奖;同时该公司还获得了最佳动漫创作者团队奖。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制作的动画片《兔侠传奇》当选最佳动画电影奖, 天津共获四项大奖。

2.天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天津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600多年的历史, 文化艺术内涵丰富, 天津的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典籍、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等民间文化异彩纷呈, 有剪纸、年画、泥人、木偶、风筝、面具、玩具、民居、服饰、饮食、建筑和曲艺等民间文化。天津已经拥有享誊全球的民俗文化品牌, 如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天津市政府的城市规划建设也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了前提。近年来, 天津市悠久的文化资源也正不断地得到开发和利用。如海河改造工程、历史名居小洋楼修复工程等, 现在的海河沿岸不仅旧貌换新颜, 更成为了天津经济和文化的缩影;未来的银河广场将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文化演绎中心。这些都为动漫原创奠定文化基础。

3.天津有着雄厚的人才教育资源。天津有高等院校40多家, 其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高校开设了动画、游戏、媒体技术等动漫相关专业, 其他各级各类100余所学校均开设了计算机动漫软件等学科, 为天津市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另外, 有大量的动漫人才落户到天津。以漫画为例, 国内著名漫画作者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都已安家天津, 天津的“中式漫画”原创作者最多, 而且有名气的作者也是最多的。“中式漫画”最大特点是幽默、生活化, 天津是曲艺之乡, 天津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 是长在骨子里的。由于动漫创意人才的回流, 天津的动漫产业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4.天津有着最先进的制作技术和播放技术。国家动漫园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是滨海新区动漫产业与高科技密切接轨的实在体现。平台以3D立体动画电影高端制作流水线为基层, 涵盖了当今数字动画主流制作的核心系统。自2011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 总共参与了十余个项目的制作, 包括中影集团的《兔气扬眉》, 日本动画电影《铁拳》, 卡通先生动画电影《赛尔号》等影片的渲染都是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实现的。同时平台可以支撑着全国多个动画制作总公司及创作团队, 支持全国多所高校的数字动画教学的学科体系建设, 可以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高端技术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在天津滨海国际创意展上, 球幕影院赚足了人气, 这就是国内研发的首个4D球幕立体影院, 它标志着天津的播放技术在中国是最先进的。天津已经列入三网融合的第二批城市。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以后, 无论是看电视, 上网, 打电话, 人们都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并催生出新的需求,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网融合为天津动漫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天津有全国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目前, 滨海新区已有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四个国家级园区。截止到2011年, 动漫企业达到130多家, 全年动漫产业产值可达19亿元, 是去年总产值的4.5倍。其中, 北方电影集团打造的3D动画大片《兔侠传奇》, 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发行协议。天津依托动漫产业园, 实现产业整合, 使其成为充分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产生我国动漫产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要素的聚集效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国近二成的动漫作品在天津产生, 天津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是居于全国中上水平的。

6.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 把动漫产业列为重点产业之一, 天津市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制定相关政策为动漫企业解决困难, 并设立了动漫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对优秀原创动漫项目进行奖励。2011年, 天津市推出60个重点文化项目, 总投资约520亿元, 年内完成190亿元。设立规模为200亿元的“天使资金”、规模1亿元的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以资助、奖励、贴息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各银行支持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授信额度达160亿元。另外, 天津市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利用引导资金、税收优惠、表彰奖励等措施手段, 鼓励动漫产品走出国门, 天津神界漫画成为了我国动漫产业“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四大名著”系列漫画以千万元, 授权海外版代理权, 至今在全球成功出版了包括日、韩、英、法、泰、意等在内的近20种不同语言版本。

天津动漫产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1.天津要打造以我国北方地区为范围的“中国北方动漫原创中心”。天津可以和北京加强合作。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如果天津能够承担起制作中心的角色, 加上滨海新区很多优惠的政策, 二者将形成非常大的合力。“中国北方动漫原创中心”的建立就是以动画原创作为培育重点, 通过完备的产业链循环, 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盈利模式, 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动画原创中心”不仅能提升天津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中国北方动漫原创中心”首先要保持一定规模的作品产量, 特别是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上, 天津应该至少占30%。通过“中国北方动漫原创中心”天津要为全国动漫人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 成为人才、技术、交易的集聚地。“原创中心”应该是我国北方高端动画内容产地, 这里汇集着天津投资出品的、天津集成收购的等大量动漫作品;会展交流、大小峰会、论坛、动漫节、动漫博览会等;国际化版权交易平台、形象授权平台、内容发行平台等;多层次人才配置集成基地, 导演、编剧、制作人、画家、画工和动漫软件编程等交流的平台。要达到这么大的目标, 需要政府和行业界共同配合, 做很多工作。

2.创造有吸引力的动漫形象, 动画故事的创作应该把握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要弘扬思想性, 经典的动漫作品之所以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与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否有深度有很大关系。思想性强的动漫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成年人观看, 会使天津的动漫定位低龄化的问题得到解决, 拓宽了动漫作品的受众群体, 天津的动漫产业要获得快速的发展, 故事的主题思想要简明、情节紧凑、语言诙谐充满智慧, 每一集时间不超过10分钟。要体现民族性, 以天津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依托, 从风景名胜、历史文物和名人名家等方面着手, 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 创建自主品牌。“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这是一个极富哲理的正确判断。要表现时代性, 天津的动漫作品若基本局限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缺少现代元素, 会导致内容形象重复, 失去动漫的新奇性特点。动漫艺术作为一种集绘画、文学创作与视听艺术为一体, 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超越现实、充分想象、夸张幽默, 其创作必然要以现代审美趣味为依托, 这就要求天津的动漫作品创作者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认真研究受众的观赏心理, 努力使动漫题材广泛化, 表现手法多样化。

3.在新技术浪潮中, 寻求发展机会。要加快网络动漫的开发, 近几年网络游戏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 5年间翻了2.5倍, 预计在未来的4-5年间, 全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还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国家非常重视对网络动漫的发展, 网络游戏开发进入国家863计划, 天津已有风云网络、剑笛互动等优秀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和动漫游戏运营商, 但随着网络3G时代的到来, 动漫产品的传播方式也产生了跨媒介传播的可能, 多种传播媒介的结合扩大了动漫产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使作品影响力和收益实现最大化。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开发的手机动漫《三国演义之关云长》实现赢利千万, 说明了手机动漫的发展前景, 手机下载漫画也成市场流行。随着手机功能的提升, 手机动漫增值前景广阔。天津要抓住已经涌现出的商机, 开拓网络新的领域, 力争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4.要加强动漫产业的整合, 做好品牌营销, 实现产业利润。天津的动漫企业应该改变从漫画到动画的简单形式, 改变以承接国外企业外包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以动画片为例, 供应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系列片的制作成本平均每分钟1万元左右, 供应影院上映的动画电影, 因其动画制作标准要求高, 制作成本每分钟10万元左右。在播放利润过低的情况下, 动漫产业是要想收回成本, 就要树立品牌形象, 整合相关产业, 大力开发后续产品。国外动漫产业70%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动漫的衍生产品开发和形象授权实现的, 动画片播放利润只占整个产业很少的一部分。动漫品牌的开发就是要利用好已有品牌, 通过品牌授权、版权租让、合作开发等形式, 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 实现动漫产业的赢利。动漫行业里有两句名言, 一句叫“Content is King”, 即“内容为王”, 第二句叫“Content distribution is King”, 即“内容渠道为王”, 这强调了传播渠道的畅通对动漫产品的重要性, 只创作了动漫形象还远远不够的, 还要多渠道地加强动漫形象的宣传, 提高它的影响力, 以此实现盈利。天津动漫产业要立足于动画原创, 依托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努力扩大动漫产品的影响力, 整合动漫相关产业, 实现动漫产品的产业利润。

天津要创办好自己的漫画杂志, 对漫画杂志创办进行相应政策优惠, 鼓励登载漫画创作者的原创作品, 多举办群众性的漫画评比活动, 使优秀的漫画脱颖而出, 并鼓励有关方面对获得良好反响的作品进行投资, 向纵深发展。鼓励其他杂志开辟动漫专栏, 加强动漫宣传介绍。开设专用动漫频道, 在市内电视台增设动漫相关节目, 鼓励电视台增加原创动漫电视放映时间, 让更多的天津原创动漫有一个投向市场的窗口。还要重视网络媒体, 网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传递群体, 网络论坛传播将使动漫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在网民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要想做道这点就要管理好网络舆论。通过以上的多种渠道对动漫品牌信息的有效放大, 可以低成本、短时间地提升动漫企业的知名度, 实现产业利润。

动漫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渠道, 整合天津发达的制造业资源, 以动漫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 以精美的动画片进行广泛传播, 实现衍生产品的轮次开发和深度开发。随着动画原创的质量提高, 动画片的形象授权和周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 制成玩具、文具、日常用品、服装、食品放到便利店、连锁店系统, 采取产品的软性广告销售, 更好地扩大动漫的影响, 同时实现了动漫产品的部分利润。争取创办像迪斯尼那样有影响力的主题公园, 可以以家喻户晓的《精卫填海》里的精卫、《哪吒闹海》里的哪吒、杨柳青年画里的吉祥娃娃等带有天津特色的动漫形象为主, 创办主题公园, 让观众参与互动。由于动漫产业关联度大, 内容产业涉及到创意、艺术、科技、传媒、广告、建筑、制造、金融等多个行业, 所以要通过相关部门搭桥牵线, 以实现产业整合, 提升天津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天津动漫产业近年发展迅速, 要保持这种发展优势, 就要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努力, 练好自己的内功, 只有这样天津动漫产业才能在创新中腾飞。

参考文献

[1].贾否, 路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2].Prahalad, Hemen: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May-Jun1990, pp56-60.

[3].花建等著.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4].谭玲, 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5].田丰, 肖海鹏等著.文化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6].中国动漫网http://www.chinanim.com/dhl/.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 第2篇

1.1文化产品的新颖性与特异性

文化内容创意的关键就在于独创性和显著的区别性,国外很多学者把文化产业直接界定为“创意产业”,并特别强调文化创意的“独创性”是文化产品最突显的商业特点和价值体现.一旦将文化产品囊括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当中,就可以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创造丰富财富.

1.2文化企业的劳动力要素

人才因素是创新的基础性要素,人力资本是文化企业最渴求的资源,同时也是企业不断产生创意成果的保证.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动力是要拥有众多具备较强创新能力、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创意产业则急需具备较强原创性灵感的科技人才和运营、策划、管理人才,这无疑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竞争力之一.

1.3文化产品的科技化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使文化产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化产业借助与信息产业的相互融合,使产品形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传媒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率.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在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对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1.4文化产品的资金投入

持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3篇

杨学山指出,电子信息产业要全面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稳增长、调结构放在突出位置,2012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发展,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来落实。

正视产业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软件业持续快速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出口、效益增速略有起伏,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内销贡献不断加强。杨学山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中国最早面向全球市场开放的行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入世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还在产业规模和产业地位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微型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产品的产量早已稳居全球首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74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3300亿元,同比增长16.8%;软件业实现收入18468亿元,同比增长32.4%,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4.7倍。2011年,电子信息产品出口6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倍和近20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9%和6.1%。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整体工业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截止到2011年底,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36.4件,占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35.8%,居各行业首位;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突破65纳米,TFT-LCD、PDP面板也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虽然取得了以上成绩,但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仍待解决。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对外出口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性大、负面影响凸显、整体效益下滑严重等不利因素,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杨学山指出,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加速推进信息化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特别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从实施好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提高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责任感、紧迫感;正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大的事实;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全局,既要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领域,也要提升核心基础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展;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加强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产品推广应用。

稳增长 促转型

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发展,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杨学山表示,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就是要下大力气保增长、调结构。

他指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稳增长”,电子制造业要“保增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要“快增长”。在工作会议上,杨学山强调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要保持在12.4%左右,到2015年超过14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要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5%以上,到2015年突破4万亿元。

可见,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据了解,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我国电子制造业自2011年9月后月度出口增速已连续低于10%,增速不断放缓。同时,内销产值占总量比仍不足50%。家电下乡等刺激内需政策效应逐步减弱,而潜在的市场需求尚在培育之中,这使得内需增长短期内不足以弥补出口增速趋缓的缺口。

与此同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内需带动特征明显,去年国家出台了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使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84万亿元,增速达32.4%,超过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在“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快增长,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稳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杨学山还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长期性任务。转方式、调结构要以创新为抓手,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调整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整体效率;调整市场结构,进一步稳定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内市场的比重,满足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提升四大能力

杨学山指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以创新能力和创造高附加价值为代表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此,要提升以下四个能力。

首先,不断提升建设和运行维护安全可靠党政军信息系统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力争在3~5年内,形成关键软硬件配套能力,初步实现建设安全可靠重要信息系统的全面技术支撑能力。

其次,不断提升满足建设信息化部队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信息化部队是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根据部队的需要,抓紧研发和产业化,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提供技术支撑。

再次,不断提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求的技术支撑能力。一方面,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全面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发展现代化,提升支撑社会管理进步、改善民生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最后,不断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突破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发挥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性、渗透性强等特征,不断提升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杨学山还强调,电子信息产业要将培育大企业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制造业要形成5~8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软件业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5个千亿级企业。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第4篇

企业增加R&D经费投入孵化高新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 科学技术不断在生产实践领域内得到应用, 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上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发展科技水平, 于是信息技术应运而生。

第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不流畅的局面, 各实体单位在信息流通的过程中加大了R&D经费的投入, 从而促使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 如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轻易地获取不同的资料、知识、信息, 同时人们也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上传到互联网上, 个体有限的知识由于互联网的应用而成为无限的享用。同时, 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捷, 人类可利用计算机将自己的大脑解放出来, 从而使人类转移注意力或者说使人类专注创新、思考、批判,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想象的空间,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 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内的应用, 逐渐形成了一批价值较高的信息产业, 如“IT产业”、“互联网+”产业等, 从而将信息技术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即信息生产力。

当代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改变, 是以经验技能为基础开始转向以科学原理为先导, 原来先生产后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转变为直接由科技引领生产的模式, 在生产领域里科技注入生产力的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根据企业研发人员的劳动特点, 发挥研发的作用, 在企业内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时企业科研人员还要发扬开拓精神, 不断提高自己的开拓能力。

企业生产要素优化促进产业升级

在实体产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生产要素优化也就是这三者的优化升级。

产业制造物的形成要求对人工物施加普遍性, 因而必然要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进行普遍性的改造, 促使劳动对象的形成。对于劳动对象, 即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将目的性施加于上的客观事物。在生产实践中, 人们通过劳动资料, 将目的性施加于其中, 使其朝着人们的目的性方向发展。劳动对象的数量、种类和质量随着产业升级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加、扩大和提高, 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从总体上讲, 可将整个产业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产业与以信息为基础的产业, 可统称为内容产业和物质产业;二是介于这两端中间, 是由信息流带动的物质流, 可统称为位置产业。通过产业性质的区分, 原来的一、二产业通过加工为社会化再生产及人们需要的部门则属于物质产业;而为一、二、三产业服务的包括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中的物流部分, 则为位置产业部门;原来这些产业中设计、研发、技术成果转化与转移、管理的部门都可归纳为内容产业部门。可以看出, 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就是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以此也为产业升级提供物质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 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也会促进产业升级。当前, 生产实践主要是技术人工物, 劳动者通过技术人工物施加于劳动对象。产业制造物如何才能形成, 那就是要对劳动对象施加目的性、规模性、标准性等。在这一系列的施加过程中, 也促进了生产工具的不断智能化。在近代工业化时期, 生产工具进入蒸汽机时代, 蒸汽机的出现引起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虽然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出发点是作为工具机械的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而真正把产业革命推向高潮, 使整个工业实现机械化, 得以完全转移到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 则是蒸汽动力技术的产生及广泛应用。在机器生产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技能是不够的。机器在制造人工物的过程中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多次性的, 因此就需要长期的保养。在生产中如果机器停运了, 人工物的生产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必须更新才能获取超额利润。所以, 从产业哲学的角度看, 机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标志着人对自然力的更强大的征服和利用, 是城市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的基本生产方式就是依靠机器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以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机器是工业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产业升级与劳动者的科技素养高低关系密切。在产业生产实践过程中, 产业制造物的形成主要是劳动者将自己的目的性施加于次级人工物, 使得次级人工物得到规模性、标准性等, 从而形成了制造物, 劳动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知识储备与知识性技术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劳动者在经验型技术、知识型技术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会提高技术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利用率。当然, 不可否认技术人工物在产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毕竟技术人工物的发展会不断提高制造物或产品的质量。智能型的技术人工物或机器设备是产业生产实践的中介, 更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以机器设备为特征的技术人工物是由劳动者实践与操作的, 两者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于次级人工物, 从而形成产业制造物, 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 科技型劳动者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产业升级促进创新性国家形成

当机器出现时, 人们的生产与前一阶段的生产就有了量的积累以至于具备了质的飞跃, 这种准备阶段在性质和范围上都是与前一阶段有本质上的差别。机器系统的出现, 既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同时也为企业的变革、现代化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因为生产力的变革是最基本的, 它为企业内部关系的变革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为创新性国家注入了活力。由于机器生产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作用, 社会中的生产资料的人工物和生活资料的人工物都比以前丰富了许多, 人工物在价值实现之后, 逐渐成为制造物。此时, 人主要生活在人工物和制造物的环境之中了。

当今社会, 信息产业的不断形成, 促进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社会发展第三阶段出现的“生产工具系统”将是何种“工具系统”?在19世纪, 机器大工业还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还想象不到未来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何种形式的。可是,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未来新的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的雏形已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可认为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力是企业的物质基础。

信息生产力与工业化的机器相比, 无论是在形态、功能、结构、发展潜力, 还是在人的关系上都有显著的提高。信息生产力是对工业生产力质的飞跃, 未来可能还包括智能生产力、全信息生产力、高级信息生产力等。从物质基础看, 如果说机器大工业即工业化是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那么企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了。信息生产力不单纯限制在某一具体的区域内, 它的存在必定是共享性的。机器是可以被个人所拥有的, 机器时代与“私有制”是相容的, 而信息是不可能仅仅被个人拥有的, 它必然地是共同的社会财富, 所以它必然要求出现新的社会财富形式。

如今, 各国都加大了对R&D经费投入, 目的在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的实力。如果科技不革新, 那么产业升级就没有物质基础, 会导致国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企业和国家的科技不断进步, 那么就会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国家在产业升级中也会稳步前进。从我国的产业升级角度看,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 但是人均GDP排名并不高, 原因在于产业制造物的科技含量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管理缺乏科技进步和创新, 从而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产业升级。为此, 必须进一步加大企业R&D经费的投入, 不断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 让企业在科技进步中发展, 同时也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打好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5篇

(一)知识要素层

知识要素层是构成文化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由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成。学习能力产生集群核心能力的知识增量,创新能力则体现出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知识质量。

学习能力。文化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表现为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而获得和更新。学习产生知识,知识产生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带来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绩效,这就是文化产业集群生存的逻辑。由于文化产业的难以模仿性,学习更多的表现为群内企业联合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是一种自我研究和探索的活动。学习能力的增强也增加了群内企业的战略柔性,它增强了集群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而重新整合知识和协调资源链条的能力,使集群的核心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修正或超越。

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对于文化产业集群来讲主要是内容上的创新。文化产品具有的模糊性、主观性以及非标准性,使得文化产业的劳动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劳动。与一般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更富于能动性和创新性。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集群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没有什么生产技术能够为其所独有,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技术是一种普及性的技术,几乎所有同一类型的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生产技术是完全相同。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内容的创新,而非技术创新,也就是所谓的“创意”。创新是文化产业最为根本的特征,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文化产业集群最为核心的能力。

(二)制度要素层

制度要素层由社会网络、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三大要素组成。制度要素层属于文化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亚核心层。

社会网络。产业集群是一种基于社会联系、信任和共享互补等社会资本的网络。对于文化产业集群来说,这种社会网络关系更为重要。集群就像是“胶水”将以前零散的,经营不同类文化产品企业的独有的制度、网络、关系、信任及秩序粘合在一起,重新组成更大的社会资本网络,从而建立社会与个人、社会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降低不同知识在群内的传播障碍,提高知识增量的递增速度。社会资本网络越完善,交易费用越低,群内企业的.学习及创新能力就越高,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越大。

组织能力。文化产业集群的组织能力体现在集体组织和行动中,是群体成员在长期公共交往中逐步发展和积累起来的一种能力。相比较其它产业,文化产业受到个体的影响要比其它产业大。如何能让个体创意为集群所用,组织能力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宽松的组织环境是文化产业集群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集群进出的技术壁垒低,对于个体的依赖度又高,太过于频繁的企业及个人流动会对集群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核心人物或团队的离开甚至能严重打击到集群的生存。因此,集群还需要通过组织规范来约束群内企业及个人的行为,同时通过组织结构的多样化来分散个体对集群的影响力,使其核心能力不会因个体的离开而受到打击。

整合能力。系统论认为,局部最优不能保证系统最优。产业集群的要素资源只有相互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整体最优。这就好比一个文化产业集群内部拥有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和导演,这都是集群的优良资源,但如果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那这两项优质资源就永远无法结合,优秀导演没有优质剧本,而作家除了图书之外没有更多的渠道来展现其作品,而整个集群也只能停留在初级的资源收集阶段。由此可见,资源的整合能力可以提高文化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集群收到比运用单个资源更大的收益。

(三)资源要素层

资源要素是构成文化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资源要素层由实体资源和无形资源组成,属于次核心层。实体资源是文化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在实体资源中,人力资源的作用最为重要,人力资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构成文化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包括商誉、服务标记、集群标志、专利权、集群风格、集群吸引力、集群文化等。无形资源对于文化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四)市场绩效层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舆论导向;核心竞争力;创新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莫远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闻出版业的新形态,已成为当今新闻出版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其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互联网+”背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挥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新闻出版强国战略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

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等方面。

1.舆论引领

数字出版产业要注重舆论引领,牢牢把握舆论主旋律。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1]。在新闻出版的功能中,舆论导向是首要功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保舆论导向无问题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前提。在发展数字出版产业进程中,重产业、轻导向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数字出版产业的引领作用首先就体现在舆论引领。舆论引领贯穿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领域和各环节中。

2.政策引领

数字出版产业要注重政策引领,紧密跟进政策风向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了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三个方面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政策扶持。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党和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 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数字出版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数字出版产业具有鲜明的政策引领特征,强调规划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在这期间,《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得以有效实施,《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工作。

3.市场引领

数字出版产业要注重市场引领,充分挖掘市场主战场。2016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2]。数字出版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所有门类中增速最快的领域,成为新闻出版支柱产业,目前进入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新时期。同时,资本市场对数字出版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4.价值引领

数字出版产业要注重价值引领,深入传播正能量。数字出版产业由于自身的出版属性,决定了我们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数字出版产业在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价值引领功用。事实上,数字出版产业也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数字出版产业既提供产品和服务,也要肩负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

二、数字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十三五”时期,不仅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数字出版+”的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基于舆论引领、政策引领、市场引领和价值引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提升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

1.坚持舆论导向不动摇,发挥数字出版特有的喉舌作用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业态,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形成数字化、分众化背景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守土有责,强化阵地意识,以正面宣传为主。特别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发挥数字出版特有的喉舌作用,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在数字出版产业的生产传播进程中,我们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让其常态化、具体化;要充分发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培养数字出版产业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数字出版媒体更要坚持党性原则,加强舆论引导,提升舆论引导力。

nlc202309081713

2.活学活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时强调,“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3]针对党和国家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列关于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的情况,各地各数字出版行业领域必须增强主动意识,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差别化探索进程中活学活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让中央重大政策安排在地方和行业落地,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执行力。基于中央重大政策安排的宏伟蓝图和正确导向,数字出版产业要结合地方和行业实际,在中央政策框架下融入地方元素,促进创新,进一步增强地方活力。在贯彻中央政策落实过程中,各地各数字出版行业领域也要考量顶层设计,注重本地、本行业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中的比较优势,重点考虑哪些意见、方案等与本地区紧密关联,寻求政策交集,便于重点解决落地问题,第一时间回应中央的重大政策安排。我们要善用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用活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具体来说,在解读政策内涵、吃透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我们要集思广益,根据不同的地域和行业特征,对政策进行细化和分解,体现各地各数字出版行业领域因应的政策安排,出台各地各数字出版行业领域的实施意见、方案等,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3.深化数字出版与资本融合,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企业主体

产业发展和企业实体运作是打造数字出版现代传播体系的核心。根据中央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式的有关精神,我们要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重点门类,优化数字出版产业功能区域布局,引导其错位、协调和联动发展;要推进数字出版与资本深度融合,培育和引进数字出版市场主体,扶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增强数字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建设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引进、孵化大批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数字出版产业实体,强化基地要素聚集、产业链整合和企业孵化等功能,带动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要鼓励数字出版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平台建设,孵化扶持小微数字出版企业;要进一步促进融合跨界发展,在数字出版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引擎,推动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创新。同时,数字出版企业要有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八横八纵”的高铁干线规划布局和发达的航空网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举措发展壮大数字出版企业主体,提高数字出版产业总量和数字出版、新闻出版乃至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进而提升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把创新文化建设融入数字出版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构建定位清晰、导向正确、特色突出和支撑有力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优化企业自主创新和学术科研环境,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文化建设,不断优化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表现在数字出版产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靓丽名片和重要窗口。经济效益表现在数字出版产业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数字出版企业决策和生产效能,推进数字出版支柱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生态效益表现在数字出版产业符合“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数字出版产业也是“十三五”期间的朝阳产业,生态效益明显,市场前景看好。

5.加强数字出版产业智库建设,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新型智库在助推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经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6个(区、市)的纲要中提出了智库建设。山东、河南两省分别提出建设海洋智库、中原智库。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全国各省(区、市)在最近两年陆续出台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一些行业、专业性的智库也不断产生,如城市智库、教育智库等。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智库的智力支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就是新闻出版领域的专业智库。各地各数字出版行业领域要结合自身实际,组建数字出版产业智库,整合专家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对关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入的前瞻研究、预警研究、跟踪研究和评估研究,服务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我们要以数字出版公共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数字出版新型智库体系。数字出版产业智库的组织形式有官方智库、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等几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论是哪种形式,数字出版产业智库都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从而更好地助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6.开展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增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效果

党中央、国务院已从2014年开始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开展第三方评估已明确写入2016年3月出台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地方实践上,2014年12月,重庆市在我国各省(市、区)中率先完成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2015年12月,贵州省首次对省内市(州)政府政务服务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2016年2月,江西、贵州两省已分别将“第三方评估”写入各自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从实操层面来看,目前,全国还没有对数字出版领域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的试点。笔者建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遴选、委托有实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从事数字出版产业第三方评估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精神,数字出版产业要“探索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4]。 数字出版产业要发挥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数字广电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其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积极参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工作;要优化运行机制,完善以评估背景、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结论、评估效果、评估建议和评估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三方评估可年度评估,也可半年评估、季度评估或中期评估,关键在于要优化运行机制、确保实施效果。各地数字出版行业应将第三方评估的实施效果进行信息公开,并将相关情况向第三方评估机构定向反馈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7.完善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立法保障,确保数字出版产业稳健发展

近年来,我国强化了数字版权保护立法工作。2015年2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强化了对网络行为和网络犯罪的监管,增强了对网络著作权的刑事司法保护,但这些还远远适应不了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笔者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加快调研论证,适时启动并大力推进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保护立法工作;围绕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坚持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法规政策、落实资金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引入市场机制和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举措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的版权立法保障。同时,我们要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组织机构、法制保障、政策配套、舆情研究和媒体宣传等方面加强联动,净化数字出版产业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笔者建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财政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信用“软身份证”管理,并配套信息查询、自律监督和惩戒机制;以数字出版产业实体为基本单元,建立版权保护信用档案,实现信息平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设立信用基本分,信用基本分扣到一定程度就量黄牌和红牌警告,通过对失信者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披露、曝光,引导自律,纳入社会监督,特别要对违法者建立不良行为的惩戒机制。

[1]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 .人民日报,2016-02-20.

[2]张立.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6(7).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N] .人民日报,2015-10-14.

[4]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6-08-22.

论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第7篇

一、湖南产业集群的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高度集中。

(一)集群已进入成长期

湖南属中部省份,工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但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从最早的“一点一线”,到2008年长株潭“两型社会”特区的批复,以及环洞庭湖经济圈的崛起,“3+5”城市圈的确立等等。湖南的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经济结构有其自身特色,真正结合了湖南省的省情,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湖南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如长沙周边的工程机械,浏阳的烟花,岳阳的石化产业,湘潭的槟榔产业,常德的食品产业等等。这样一些符合湖南特色产业的崛起,带动了相关企业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集聚发展,最终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的迅猛发展成了湖南经济的亮点,与沿海一带的加工贸易不同,湖南许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也有湖南本土的文化因素。因此,许多湖南企业集群的产品、品牌优势较为明显,在一定时期内湖南的企业集群还将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目前属于企业集群的高速成长期。

(二)集群特色较明显

集群特色决定了集群的生命力。实际上,我国集群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加剧,在某些整体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集群往往是具有特色的集群,这种特色不完全表现在制造成本的最低,还体现在产品的独特性、技术含量,集群的文化,集群整体营销策略等。湖南的一些集群特色比较明显,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比如,以传统技术形成的浏阳烟花、醴陵陶瓷集群;以饮食习惯形成的湘潭槟榔、常德农副产品集群;以交通优势形成的株洲服装集群;以计划经济工业基础形成的株潭轨道交通集群;还有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长沙工程机械集群等,湖南的企业集群总的来看,特色比较明显,集群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企业集群化发展渐成趋势

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分工的加剧,企业向集群化发展逐渐成为趋势。企业在湖南集群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集群正以地区为中心集中;一是各地区企业集群又向工业园区集中。企业集群化发展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说明湖南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稀缺资源正被市场有效调配,企业集群化的发展可以说是湖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集群的种类、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竞争力强弱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湖南的整体经济活力。

二、湖南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一)集群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集群的创新体系与单个企业组织的创新体系是有差别的,它必须将集群内的所有创新资源集中调配,最终产生1+1>2的效果。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但目前湖南的绝大多数集群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差距。在技术创新体系方面,不仅是集群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合作,还要联合相关的科研院所,共同构建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这种体系能够使技术可以在集群内的企业组织间扩散流动,但又不在集群外溢出、外泄。而事实上,湖南的绝大多数产业集群还未能形成这种体系,所以,整体科研实力并不强。

集群的制度创新体系则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集群内的制度成本,促进集群内各种组织之间的合作,减少冲突,统一协调。目前,湖南的制度创新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集群内的各种组织参与较少。如政府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或发布某项政策来指导集群的发展。政府的引导是必要的,但集群制度创新体系的主角应是集群内的所有组织。

(二)集群文化有待建设

集群文化的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是集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格,不可模仿。正是由于它的不可模仿性,所以,它才是打造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集群在湖南的发展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文化,但离真正能够转化为集群强而有力竞争优势的文化还有距离。湖南绝大多数集群的文化还有待建设,目前基础还很薄弱。集群文化究竟由谁去建设、怎样建设,这是湖南的产业集群现阶段发展所要思考问题。

(三)集群核心竞争力并不明显

尽管湖南最近几年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但整体而言,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明显。表现在产业类型雷同、产业结构类似、过于倚重低成本劳动力、部分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一部分集群的竞争力地域性很强,走向全国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表现。还有一部分集群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并不一定是自身竞争力非常强,这里面有市场的原因。如果市场开始萎缩,或者竞争加剧,那么问题就会暴露。

三、提升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一)培育对稀缺资源的获取能力

集群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各种关键性资源实际上都是稀缺的。稀缺资源包括有形的、无形的以及人力资源,在集群同质化的今天,对稀缺资源的争夺显得异常激烈。提升湖南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加强对获取稀缺资源能力的培育。每一种稀缺资源的获取方式是不一样的,如对某紧缺原材料的获取和对高级人才的获取显然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集群目前的特点。如有的集群科研创新能力比较强,那么就应该注重在对人才资源的获取上。有的集群是市场驱动型,则应注重对市场一线信息的获取等。湖南的产业集群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培育对稀缺资源的获取能力。

(二)逐步建成集群的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的建设主要依赖于集群内各企业组织之间的合作,并将这种合作进行到实质阶段。如建立行业协会,制定维护集群长远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协会需要政府的一定参与,为了集群的发展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发展政策。之所以需要政府的参与是因为政府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协调集群内各企业组织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由市场的力量去调控集群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集群的内部损耗,最终建成集群的制度创新体系。集群内的企业组织还应多进行技术交流,可以组建共同的研发机构,促进集群内的技术共享和流动。但也应建立相应机制防范技术的外泄,最终形成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集群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集群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群的发展规模、集群的发展方向都应该由市场需求决定,否则就无法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目前,湖南产业集群的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集群内的企业组织都希望集群做大做强。希望是好的,但并不代表符合经济规律。有些集群的发展在没有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前规划,规模超前,这样是比较危险的。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必须经过大量的、长期的市场信息收集,了解市场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好集群的长远规划,这样集群的发展才会比较稳健。

(四)形成独特的集群文化

只有独特的集群文化才能不被轻易模仿,只有独特的集群文化才能形成集群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独特的集群文化必须要有长远的文化建设战略,必须记住集群文化是集群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不是短短几年集群的快速发展就会有的。但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文化建设战略,在集群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首先要对集群内组织的各种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其次要对一些日常经营活动制度化,最后还要对一些日常经营活动习惯化。随着时间的累积,最终就会形成独特的集群文化。独特的集群文化则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结论

湖南的产业集群在最近十年间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扰。面对集群同质化的今天,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才能培育湖南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湖南产业集群的现状,本文总结出了几点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希望能给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带来一些启示。

摘要:湖南地处中部, 近年来湖南经济发展较快, 特别是产业集群化发展引人注目。通过对湖南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 总结出湖南产业集群在集群创新体系的构建、集群文化的建设、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从集群获取资源的能力、创新体系的构建、市场营销、集群文化的角度对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湖南,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2]喻卫斌.试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位品牌[Z].广东:商业经济文荟, 2004, (6) .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第8篇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五期间, 河北省文化产业保持了非常高的发展速度。“2006年至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25%以上, 是十一五时期所有产业中年均增长最快的。”进入2011年, 河北省文化产业同样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成为了2011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代表;主推文化产业品牌, 确立了“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增强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组织文化产业机构参加第七届园博会, 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河北文化宝岛行暨经济合作交流周活动。为河北文化产业建立展示自己的平台, 弘扬燕赵文化精神,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河北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尚未成为文化产业强省。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存在一些不足。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虽然确立了文化产业品牌, 但缺乏明确的品牌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模较小;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等等。

二、提升河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面对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 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提升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加强政策支持

进入2011年河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 为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1年初《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 要将河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载体,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分别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鼓励民营资本注入文化产业领域, 建立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发展新闻影视产业与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宏观要求。并提出了“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的经济目标。随后《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发布, 阐明了“十二五”期间, 我省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 目标、布局、要重点规划的项目以及“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等文化品牌。《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具体提出了工作的重点, 明确了工作的思路。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主要由文化产业生产、销售和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从目前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文化产业服务是三个环节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而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文化产业的描述, 文化产业首先是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现代服务业。因此, 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 由单纯的强调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转移到生产、销售与服务并重的轨道上来。在重视传统文化产业企业的同时, 大力度的发展影视、动漫游戏等娱乐产业, 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普及场馆的升级与建设。

3、加强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具体到河北省而言, “2006—2010年, 全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1亿元。”“2009年, 省级财政设立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当年规模1000万元, 2011年增加到了4500万元。”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河北省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屡创精品。2011年, 大型话剧《寻找李大钊》共投资600多万元, 其中得到省财政的支持, 共获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290万元。在此之外, 河北省财政还重点支持了《响九霄》、《天边》、《西柏坡》、《唐山大地震》等一系列戏曲及影视作品。其中《响九霄》先后获得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13届文华大奖特别奖等奖项, 主演著名戏曲艺术表演大师裴艳玲凭借该剧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第1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特殊贡献奖。《唐山大地震》获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美术奖、最佳音乐奖,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电影技术奖。

其次, 在财政直接资金扶持之外, 依托政府结合民间投资也是增加文化产业资金注入的有效方式。《帝苑梦华》与《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在承德市的连续演出就是其中的成功例证。《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由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投资6.8亿元打造而成, 《帝苑梦华》由河北畅达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在大量注入民间资本的同时, 承德市财政局对《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所属的“鼎盛王朝”项目实行“以2010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省级留成部分为基数, 超基数全返, 一定三年”的优惠政策, 同时减免两台大戏所属项目市政府有权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市级收入部分。

财政专项资金的注入使得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在创精品的过程中有了雄厚的资金保障。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精品在满足国民精神需求, 提高民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创作了巨额的经济收益。《唐山大地震》创下2010年国产影片最高票房记录。《响九霄》自2008年5月首演以来, 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演出100多场, 观众超过30万人次。

4、出精品, 创品牌,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走品牌经营之路是增强河北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品牌经营在良好的质量与超一流的服务之外, 更重要的是其独特性, 而其独特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的独特性上。因此, 我们提出了“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的品牌战略。发挥比邻京津, 背靠大海的地理优势着重发展以西柏坡为首的红色文化, 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以鲜明的河北文化特色促进河北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创立品牌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将各个优势品牌有机结合在一起, 以团体的力量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以衡水市为例。近几年来, 衡水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打造内画产业集群。以“习三内画”“一壶斋”为龙头企业, 集中技术优势, 发展高端产品, 体高冀派内画的知名度。并以内画产业的发展, 带动本市水晶、玻璃颜料等企业的发展。其次, 围绕衡水湖, 打造水市湖城, 发展旅游业。随着2012年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举行, 衡水湖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衡水湖旅游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第三, 围绕“九州之首”“董子故里”, 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第四, 发展中西乐器产业集群。2013年中国武强国际乐器文化产业基地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武强县一方面依靠金音集团建设乐器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打造周窝音乐小镇, 通过举办系列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 使其成为集音乐、创意、设计等于一体的青年文化互动平台。在衡水能够领略衡水湖的美景, 聆听美妙的音乐, 欣赏精彩绝伦的冀派内画, 同时感受2000年前董仲舒带来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四者的完美结合形成为衡水市文化产业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5、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增强河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无论是政策上的支持、资金的投入, 还是创品牌, 建立文化产业集群, 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无论是在生产、销售还是在服务中, 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河北省内画艺术研究会主席张增楼在提到内画人才培养曾经提到:“要提升内画的艺术水平, 开拓新境界, 靠什么?人才, 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 因此, 我们还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内画艺术人才。”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使文化产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重要保障。在《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5) 》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增加人才培养的渠道。鼓励各个文化产业机构自主培养人才。文化产业企业自主培养人才, 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的需求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急需的文化产品生产者。“习三内画”可称为这方面的典范。为了加强内画人才的培养, 王习三大师先后创办了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 并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内画艺术研究中心;张广庆大师创办了内画艺术研究院。这些专业学校、研究院的创办改变了传统内画人才培养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 其培养的人才具备完整的艺术知识与艺术技巧, 正如习三大师所言:“内画大师将从这里诞生。”武强县的乐器生产是衡水市的特色文化产业, 武强县的周窝音乐小镇与中国吉他学会等单位联合成立了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并争取将该学校打造成全国第一家原创音乐职业学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对武强县中西乐器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动河北省各高校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省各高校中设立与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邯郸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各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在利用浓郁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 更应该注意该专业的实用性, 加强与本省文化产业具体情况的结合。针对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有的放矢的培养艺术性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复合人才。

其次, 设立优秀人才奖励机制。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 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确立长效的优秀人才奖励机制。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艺术创造力的人才进行奖励。设立专门的优秀人才基金, 对艺术人才的文化生产活动提供资金保证。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2012河北省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A].2011-2012河北省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预测[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5.

[2]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寻找动力重新起步[A].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4.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第9篇

工业基础始终是本土电影得以生存的前提。产业化模式是现在影视发展的有效尝试, 但要使影视文化拥有持久生命力并不是过百亿的票房、上亿元的投资、几部卖座叫好的大片就足以支撑的。产业化的运作是要在保留影视文化艺术的特殊性上进行的商业运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掩人耳目数字上的沾沾自喜。因此如何加强影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影视作品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才是影视文化长效发展的不二法则。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也在兴起并逐渐受到重视, 但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一、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 影视文化、文化产业的界定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泛指以电影、电视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 即体现为电影、电视全部的存在形态”。文化产业指的是按照工业标准从事生产、再生产、传播和流通文化产品, 提供相关服务, 能够形成产业价值链的一系列活动。

(二) 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现状

近两年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有了发展和进步, 多部影视剧作品获奖。除此外以电影《唐山大地震》或许为河北省产业化成功运作的一个标志。国内近7亿元的票房收入, 创当时国产电影多项纪录。

虽然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先后参与和制作的多部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 在获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显示出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 并很快成为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河北省影视文化依然处于弱势, 尚未形成支柱性产业化规模。

二、提升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及措施

(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提升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前提

2011年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决定》成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指导思想和前提保障。影视产业既能带来经济效益, 同时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政策支持, 同时积极有效的规范管理有利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品的质量才是保障影视文化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保证。

(二) 影视文化产业队伍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中, 葛优的那句“21世纪, 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貌似调侃之语, 却道出目前各行业对人才渴求的迫切。“人”作为企业核心, 提高人的素质也就是提高企业的素质, 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也是对企业自身的培养和建设。影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因此加强适应影视文化产业运作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是提升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1. 专业及全面性知识人才

从事影视工作当然应该懂得专业知识, 但仅仅掌握专业知识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影视工作者。电影导演陆川在北京交通大学为其新片《王的盛宴》宣传时和学生互动, 曾说:“做电影应该在普通大学先上4年, 电影这点招, 进电影学院半年就全学明白了。如果导演的一生是一场比赛, 比的就是你的积累, 需要你和普通大学老师的交流, 你自己谈恋爱、失恋, 你去打工被老板骗……这在电影学院无法学到”!他的话其实就一个意思, 电影需要全面性知识人才, 否则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

2. 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其实是在任何领域皆宝贵的一种精神和能力, 影视文化尤甚。曾经有一句比较夸张或是绝对的话说电影,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 而现在早已经没有新故事, 天下所有的故事都在讲同一个故事, 既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虽然话有些绝对, 但也不能否认如何把一个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讲出新意, 讲的动听才是真正获得观众, 获得市场的保障。其实何止影视文化, 在各种商业运作中出其不意, 以新致胜的案例数不胜数, 这和美学思想中的美在“新、奇”当属同一含义。

(三) 开放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和渠道是提升竞争力的基础

河北省作为经济弱省, 虽然影视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总的来说影响力相对较小。究其原因, 缺少有力资金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吸引外资及民资投入影视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尚未建立, 因此多渠道加强投资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拉动两个推动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三、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前景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拥有者众多的粉丝和拥趸, 随着影视产业化运作加强, 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作为艺术产品, 影视文化也兼具着提高人文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念的社会效益。河北省并不是一个经济强省, 如能从影视文化产业运作入手, 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 既能强化河北省的品牌建设, 同时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 发挥河北省红色文化的优势

河北省有很好的红色文化基础, 影视文化尤为突出。当年众多的知识分子投笔从戎,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荷花淀》等文艺作品, 这些以河北省为背景、题材的作品很快被当时的各个电影厂选中, 由于当时制作条件和水平所限, 社会的再现使观众忽略差强人意的录音效果, 谈不上什么色彩的画面等而只关注故事本身。但电影不仅仅是故事, 对于用视听语言来表达的影视作品来说如何从形式上关注故事的讲述, 在某种意义上和故事本身同样重要, 更何况对于现在的观众, 早已经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如何能再接受, 或许从形式上加强现代视听语言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 但不啻于一种有益的尝试。既唤起老一辈人的深情回忆, 同时也可以用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和人物感染现在的年轻观众, 保障稳定的收视市场同时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 发挥河北省地理优势

2010年暑期档电影《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以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责问成功转型, 创造其前所未有的票房纪录。电影的出资方为唐山市政府、民营公司华谊兄弟和中影集团共同投资拍摄, 而影视文化的政府部门广电总局负责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从电影最终的盈利来看, 这种电影中, 政府、资本、国有、民营共同投资的方式, 也实现了共同赢利。而河北省紧邻北京, 为这种地方政府、民营资本、广电总局, 这种国有, 民营的合作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

(三) 政策上的支持, 合理引资

随着国家和河北省一系列对文化发展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 相对以前的管制, 现在拥有更宽松的传播环境。这无疑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最有利的支持,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改变一切靠国家、资金等政府、要钱看主动的现状, 最大化的调动了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因此河北省要想在影视文化产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使影视文化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腾飞的切入点, 就要在政策上给予一系列的支持, 减少强制性的政府干预, 创造适当宽松的话语环境, 多方面拓展投融资渠道, 给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以最强劲的经济动力。

(四) 打造品牌优势

品牌, 简单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是人们的一种评价和认知, 是一种信任。只有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收后, 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品牌, 几乎成为世界电影票房的风向标;法国小镇戛纳艺术电影的殿堂, 它努力开拓好莱坞以外的艺术电影。因为电影美国西部那个叫做好莱坞的无名村庄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戛纳也因为戛纳电影节, 为小镇的旅游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而反观国内诸多的以各种名目推出的影视节, 长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等等, 在它们各自标榜特点的背后有多少老百姓能说出它们异同?因没有鲜明的特点, 很难有一定的影响力, 更谈不上品牌的建设, 最多不过是影视圈内的自娱自乐, 以至于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太多痕迹。因此打造品牌优势首先要明确特点和特色。

从文化方面看河北省具有国内外广泛影响的品牌少, 对于影视文化来说基本泛善可陈。作为有着鲜明地方民俗特色的省份, 加上紧邻北京的地理优势, 重塑红色影视文化基地、创办特色影视文化节都可以是河北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尝试之举, 即可丰富影视文化的发展, 又可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媒介的影响毋庸置疑, 确保影视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对掌控影视文化的先进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够最大化拓展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甚至是一个国家来说, 不仅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而且对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怀亮, 万兴伟.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 2011 (11) .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10篇

改革开放以来, 虎门大力发展服装服饰产业, 发展成为中国服装服饰名城, 目前全镇共有服装服饰生产加工企业2300 多家, 从业人员超过20 万人, 年产值超300 亿元;有服装服饰专业市场40 个, 经营户1.5 万个, 年销售额超600 亿元。虎门服装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居多, 创新资源分散、重复、效率不高, 亟待打破各类创新主体间的壁垒, 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发展, 突破服装产业发展瓶颈, 加快服装产业升级。为此, 虎门镇于2012 年由镇政府牵头, 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 着手建设“东莞市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创新服务平台, 致力于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平台载体、服务企业发展, 提升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项目由市镇两级财政和企业等共同投资1.5 亿元, 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十大创新平台。该中心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

积极搭建创新平台

在建设服装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服装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过程中, 虎门镇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着力培育“土壤”、播下“种子”, 夯实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虎门镇从服装产业发展涉及的产业链条出发, 着眼于服装设计、服装面料研发与检测、品牌创意推广、服装电子商务、服装供应链、服装企业及服装人才培育等服装产业发展的上下游相关环节, 建立了国家纺织面料虎门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新丝路时尚发布中心、虎门电商产业园等十大平台, 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其中, 国家纺织面料虎门馆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面料实体资源库, 已收集样品超过10 万件, 面料信息超过30 万条, 能及时为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强大的面料查询及对接服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直属的国内最先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二是着力营造产业文化“气候”, 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品牌创意推广中心与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两个子中心, 为服装企业提供品牌推广、设计资源、时尚发布、模特走秀等相关服务, 推动虎门服装向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其中, 新丝路时尚发布中心于2012 年11 月成立以来, 已为56 家虎门服装企业提供了品牌发布服务。在虎门富民服装商务中心辟出专门空间, 展示虎门自有品牌如露蒂诗内衣、快乐王子童装、Zimple女装等不同风格的服装文化。在虎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设立专门的服装设计师工作室, 购置了先进的3D人体扫描设备、3D体感试衣系统和打版设备, 为企业提供便捷设计服务;建成了线上线下O2O服装书吧, 企业可免费查阅服装设计资源, 及时掌握最新行业资源。我们还积极推动服装与动漫文化联姻, 探索以动漫及衍生品为载体推广虎门服装品牌, 推出以虎门服装产业为依托、以服装品牌为形象、以旅游景点为背景的原创动画片《神秘的海岛》, 目前已完成制作, 预计将于明年登陆央视播出。三是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活水”, 激发服装产业发展新活力。虎门镇依托虎门丰富的服装服饰产业资源、雄厚的客商基础和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 以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为抓手, 大力发展服装电商, 全镇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体户超过8000 家, 其中从事服装服饰产业的约占90%。2014 年全镇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网上销售额达295 亿元。全镇现有的9 个电商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8 万平方米, 入园电商企业已超过3000 家。其中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迈峰乐今年在虎门设立中国区华南分区进出口运营管理中心, 并在虎门启动迈峰乐中国站, 虎门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和完善。四是大力培育集聚行业“良材”, 建设服装创意设计孵化器。一方面, 发挥服装企业及人才培育中心功能, 整合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社会机构的优质资源, 与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同培训服装人才, 与黑龙江大学等10 所院校签订人才对接战略协议。另一方面, 加快虎门服装创意设计孵化器建设, 提供企业孵化所需的创业基础设施及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类、技术类个性化支撑服务, 帮助和支持初创企业成长。目前, 该孵化器的在孵企业有26 家, 另有6 家企业已经成功孵化。

创新平台成效显著

在创新平台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运用协同创新机制, 实现了以下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实现优势产业、优质资源的融合发展。虎门镇通过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新丝路公司、以纯集团等单位合作共建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 实现优势产业、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优势叠加、融合发展、互利多赢。二是提升虎门服装服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协同创新中心在新面料研发与检测, 新工艺应用, 电子商务, 供应链信息技术等方面, 积极支持服装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鼓励和协助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提升装备水平,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面料推动产品升级, 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工程建设, 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开发能力。三是带动虎门科技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 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功能, 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为企业提供新服务、开创新模式、传播新文化、提出新概念、建设新生态, 带动了“虎门服装创意设计孵化器”协同发展, 加快了“虎门电商产业园孵化器”有序建设, 进一步营造了虎门孵化器发展氛围。四是引领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 虎门服装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虎门服装服饰业发展的有力引擎, 使虎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加速实现服装服饰产业技术、质量、品牌、价值链的不断提升。在2002 年被评为“中国女装名镇”的基础上, 虎门镇于2013 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童装名镇”称号, 于2015 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服装 (休闲服) 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休闲服命名的知名品牌示范区;同时, 2015 年虎门还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成为全国第一个服装类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2014 年度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称号。

创新平台着眼未来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11篇

【关键字】钻石模型;乐山旅游业;竞争力

本文系科研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编号:LYC15-40);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SKL2015C45)

一、引言

高铁经济自高铁产生之日起就备受各方关注,高铁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對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日益突出,当然,成绵乐高铁的开通对乐山旅游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是由M.波特(M.Porter)提出的。从钻石模型来看决定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在钻石体系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政府政策同样是一大变数,它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其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四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及配合为基础。

三、运用钻石模型对乐山旅游产业分析

用M.波特(M.Porter)的钻石模型对乐山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1.乐山旅游业现有旅游资源概览

通过表1可见:乐山旅游的优势是旅游资源丰富,天然优势明显;但是实际上乐山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投入建设。

3.相关行业或产业集群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住宿业及餐饮业的配套发展。从目前来看,乐山的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都在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千亿交通工程计划正在筹划建设中(详见表4)。例如,2014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后将沿线江油、绵阳、罗江、德阳、广汉、青白江、新都、成都、双流、新津、彭山、眉山、青神、峨眉山、乐山等15个市、县(区)串联起来,形成“一小时交通圈”,缩短了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成绵乐城际铁路还将通过成贵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乐山至贵阳段南延到贵阳,连接贵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形成到珠三角的8小时经济圈。这些无疑都会对乐山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满足各层次人群的住宿条件如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都有,只是相对于桂林来说在数量上少了一半(详见表5)。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就目前而言,乐山旅游企业约53家,除了总资产31.8亿元的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外,其余52家旅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没能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的发展和全市旅游的发展,另外,为了获取更多的自我利益,难免也会出现一些违规事件。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对于乐山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总结如下:从生产要素来看,旅游资源丰富、天然优势明显,但开发力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全;从需求条件方面来看,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旅游方式发生了转变;但客源分布不均、乡村旅游缺乏规划;从支持产业来看,支持性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结构不均衡;从企业战略层面看,企业呈“小散弱”模型,缺乏战略指导,违规现象普遍。

通过钻石模型的分析,对于乐山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出的建议是:抓住“成绵乐高铁”建成的新机遇,释放高铁正面的同城效应、乘数效应、聚集效应、形象效应,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促进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加大景区开发力度、积极补充配套措施;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并加强与周边景点协助、积极推进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着力打造并延伸“吃住行旅游观”旅游产业链;指导旅游企业建立健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旅游企业朝集群化方向发展。

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12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钢铁

一、产业集群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 , 也称产业群、产业群簇、产业簇群等, 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它是指在某些特定领域中, 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法人机构 (如大学、制定标准化机构、产业协会等) 等, 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而构成的群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竞争理论大师乔治·斯蒂格勒认为, 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都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 就会产生竞争。他指出, 所谓竞争, 就是个人、集体或国家之间的角逐。可见, 竞争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竞争主体之间, 市场通过竞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理论上看, 产业集群是某一类产业中大量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但是这个集合的竞争力不是这些单个个体竞争力的加总得到的, 它的形成不仅与集群内部的竞争个体有关, 还取决于集群内部资源配置与合理化程度等多种因素。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力争比其他竞争者获得更多的利益或资源时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最初基于对企业的考察。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 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本文认为, 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 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以及集群内各行为主体 (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政府) 在产业价值链上形成的特定的网络关系, 使得该产业集群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产业集群的这种独特能力, 既体现了顾客价值导向, 又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钢铁企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唐钢、邯钢、石钢、邢钢、承钢、宣钢六大钢为主体, 各地方钢铁企业紧步后尘。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 河北省以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有较快发展,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到2004年底, 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各类产业集群139个, 其中, 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0个, 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25个, 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7个。2004年, 全省5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977.2亿元, 占全省民营经济营业收入总量的40.3%;完成增加值1588亿元, 占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的39.9%;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244亿元、实现利润414亿元、上交税金91.2亿元, 分别占全省民营经济出口产品交货值、实现利润、上交税金的46.4%、36.8%和28.6%。

目前, 河北省的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以钢铁和煤化工业为主要支撑, 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很重。河北省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 是长期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建议》把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尤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十一五”时期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壮大提升工业主导产业。坚持存量调强, 增量调优, 做大做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优势产业。抓好钢铁工业“品种、质量、整合”工作, 加快曹妃甸大钢、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总体规划等项目建设, 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重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在壮大规模以上工业的同时, 积极发展规模以下工业, 实施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增强企业竞争力。唐钢集团在日前国际钢铁组织2006年全球前127家钢厂的粗钢产量统计结果中, 以1906万吨排名第九, 跃入全球10大钢铁企业行列。这标志着唐钢集团综合实力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到2006年年底, 全省有8个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 其中唐钢、新兴铸管为国家级的, 邯钢、宣钢、承钢、石钢、邢钢、邢机为省级的, 还有5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三、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 钢铁产业较低的集中度加剧了钢铁业的波动性

河北省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 加剧了钢铁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导致无序竞争, 削弱了钢铁行业作为买方在购买所需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 在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局势。另外, 由于河北省钢铁业集中度比较低, 受各种影响就比较大, 一有风吹草动, 就会引起钢铁价格的大幅波动, 例如, 2007年5月调查数据显示:受市场需求转旺和成本推动影响,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价格由上年同期下降8.57%转为今年的上涨6.58%, 这一涨幅较上月扩大了2.76个百分点。环比即与上月相比, 此行业产品价格上涨4.00%。所调查的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等四类产品价格全部上涨, 同比分别上涨10.94%、6.43%、6.09%和4.03%, 环比分别上涨2.44%、3.82%、4.39%和3.74%。主要产品炼钢生铁价格为每吨 (下同) 2110.34元、普碳镇静钢坯为2746.37元、一般碳结钢为2905.98元、高速线材为3092.05元、普碳冷轧薄钢板为7168.30元, 同比分别上涨16.4%、12.1%、18.06%、12.02%和10.21%, 环比分别上涨2.72%、7.12%、9.32%、9.15%和7.56%。与产业分散有最直接的关系, 其最终结果就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足, 进而影响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 钢铁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低

由于集中度偏低, 企业规模小, 使得河北省钢铁企业工艺装备小型化、科技水平低, 造成产品缺乏竞争力, 产品结构不合理, 档次低。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省内钢铁企业的主导产品螺纹钢、小型材、中型材、线材等钢材产品 (长线产品) 生产能力过剩, 利润空间较小, 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难度的产品 (如不锈钢板、硅钢片、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 生产能力不足, 需要大量进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进口国, 随着中国汽车和家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 将会使钢板使用量进一步增加, 供不应求的局面还会持续。

3. 钢铁生产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

相当数量的企业生产规模小, 装备水平低, 设备老化, 国际上许多淘汰的工艺和装备在这些企业中大量存在, 这就必然导致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随着技术进步, 平炉淘汰, 转炉电炉薄坯连铸推广, 从炼钢开始短流程方式已渐成气候, 这也促使准入门槛降低。从物流方面看, 河北省不太重视海河运, 过分依赖铁路更造成运力紧张。这种情况不仅仅影响了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且严重影响了河北省钢铁行业的整体发展。

此外, 和世界先进国家的钢铁工业相比较, 河北省钢铁工业还存在集群粗放型发展模式消耗过多;集群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资源等问题。

四、增强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进一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钢铁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指导思想, 提出发展目标, 制定工作措施, 扶持、引导、规范产业集群发展。开展“省级产业集群”创建活动, 以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对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的, 给与重点扶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协调有关部门, 凝聚多方力量, 形成发展合力。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 积极制定、落实各项鼓励政策, 指导、帮助搞好产业发展规划,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要素市场,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保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扶持中介组织发展, 搞好环境保护, 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 加快钢铁企业重组步伐, 推进钢铁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重组的本意是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扩大公司在市场的影响力, 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钢铁行业内的重组, 不仅可以使企业间的资产和相应的生产能力得到补充和调整, 还可以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同时单位的经营成本也因调整后原分散的市场营销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而下降。通过重组, 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后, 可以使优势企业积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向整合后的企业辐射, 使企业在更宽的平台上组织生产线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研发。一方面可通过集团内产品生产的合理分工, 提高下属子公司的专业生产化水平, 扩大专业化产品生产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规模, 提高原燃料采购的集中度,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从而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产品运输、销售、研发和管理费用, 达到降低钢铁制造的生产成本的目的。在河北省北部, 唐钢、宣钢、承钢重组为新唐钢之后, 唐钢集团一直致力于内部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以及曹妃甸项目的建设。南部邯钢整合应加快步伐, 及时淘汰落后炼铁生产能力, 使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

3. 增强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集群的发展过程中,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获得较高的收益, 创新是集群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和主要途径。钢铁行业未来的竞争主要是技术上的竞争, 河北省钢铁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产学开结合,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强技术攻关, 优化工艺流程。加快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 形成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提高竞争力。集群内企业通过成立共同的研发机构, 群策群力, 互相启发和学习, 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Michael E Porter1.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Nov1-Dec:77-901, 2006 (4) :56-601.

[2]张春明: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3]李勇史占中屠梅曾:企业集群的内在特性与竞争力[J].开发研究, 2004 (2) :33-351

上一篇:任务情境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