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原则论文

2024-05-22

主动性原则论文(精选4篇)

主动性原则论文 第1篇

一、互动性释义

互动是指在主客体间构成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 互动性原则是指人与景观之间、人与人之间发生情感的、物理的、化学的相互作用。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互动过程包括信息从信息源发出, 到接收到反馈信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在中国古人的理想生活方式里, 人与自然是和谐互动的, 这种互动也是现代人所需要的。魏晋时代, 文人引曲水流觞以相唱和, 在文化的交流中升华人的情感, 提升人际关系。这种人与人、人与景观的互动是现代都市居住环境设计应学习和借鉴的。

二、互动性设计的必要性

(一)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

当前的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大多趋同, 陷入绿色植物加建筑小品的简单模式, 千人一面, 缺乏个性和趣味性。另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缺乏考量, 常出现水不能流、发臭变脏或干涸的情况。小区内部普遍缺乏能够吸引小区居民游赏休闲的趣味性活动空间。而城市中小区居民缺乏交流, 人际关系淡漠疏离, 住在同一单元的邻居彼此不认识是司空见惯的事。这给小区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个课题, 就是做出为居民提供共同活动和交流的景观设计。

(二) 互动源于需要

1. 人与自然的互动需要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是自然系统中的一种生物, 花草树木、山水泉石都是人的生存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人与自然进行能量、信息交换是必然和必要的。

人对自然物的要求不只是观赏, 更有游览、游戏等功能。景观的设计应当同时具有审美的、娱乐的、休憩的功能。中国南朝画家宗炳年老时, 把山水画在纸上, “卧以游之”。山水画发端于人们对山野林泉的热爱, 画之于纸, 张之于壁,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可见人对自然的观赏和游览的需要是并存的。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把“可观, 可游, 可居”作为园林设计的原则。所以景观设计不应只考虑景观的可观赏性, 还应把人与景观的互动性考虑进去。

汉代画像砖上描绘的人在屋檐下相聚, 庭院中饲养的珍禽在欢舞, 传统园林中饲养着池鱼的画面, 说明人在居住环境中渴望与自然合而为一, 是理想生活的写照。在人类社会历史上, 人类一刻都未停止过对回归自然怀抱的向往。园林和景观的设计便是这一愿望的体现。国内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所提出的“天地——人——神”的景观设计理念, 是当代景观设计对传统宇宙观的复归, 对天人关系本质的回归。俞孔坚2005年主持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把校园规划为一片稻田, 纵横的小路把稻田分割成若干单位。稻田中间的读书台为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读书和情感交流提供了场所。校园收割节是每年师生参与农耕活动的时节, 而随着四季轮回, 春种秋收以及冬季田间的稻草垛都成为观赏内容。稻田景观设计成了校园的亮色。这种做法值得小区设计者学习借鉴。

2. 人与人的互动需要

现代都市生活中, 人的居住场所已经被理性地分割成一个个的方形单元, 小区里住在同一单元里数年而互相未曾讲过话的情况比比皆是。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无法像住在乡村那样亲近, 公共空间和景观的互动性设计就成为城市生活的实际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需要与环境、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人们渴望彼此了解交流却又因为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对私人空间的重视而彼此防范, 因此能为居民提供互动的公共场所和空间是设计人员应关注的。

(三) 互动性设计的手法

1. 绿化新探索

小区绿化方面除了栽花植草等传统绿化方式外, 还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在小区内设置一块农田, 种植可食用的果蔬、药用花卉, 分布一些农作物种类, 让远离乡村的青少年在体验田园乐趣的同时, 增长一些农业科学知识, 受到劳动的教育, 体谅农民的辛苦, 养成节约习惯。小区可成为青少年接受课外教育的绿色课堂。同时食用果蔬的种植可成为小区居民业余时间休闲交流的一种方式, 适当的体力劳动对都市人来说是必要的, 和运动一样有益身心。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 到农村体验田园乐趣已经成为一部分都市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为都市人提供这样的机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把农田引进校园设计的经典案例, 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项目, 为莘莘学子们营造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还可体验收获之乐, 劳作之乐。位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内, 一片片向日葵地已经成为该校区的标志性景观。当代小区设计中也应借鉴此种经验, 从小区居民的精神需要出发, 开拓绿化的新途径。

此外, 还可种植些芳香型植物。有关资料表明, 白兰、桂花、含笑、栀子、玫瑰等芳香型植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循环状况, 调节人的情绪, 活跃孩子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等, 都有良好的功效。

2. 游戏和教育性景观的设计

具有游戏功能的设计。游戏源于人的天性。它不仅仅是儿童的需要, 更是所有人的需要。它是精神放松的方式, 也是人的内心需求。人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和找到自由, 而自由恰是人关于存在方式的最高理想。当前的趣味性设计便是根据人对游戏、对自由的心理需求而进行的。国内外在设计景观时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带有游戏功能的景观。

具有教育功能的设计。现代景观设计往往对景观的教育性缺乏关注, 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极简主义等都未能将景观的教育功能提升到理论层面加以重视。中国古代人文传统很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和熏陶, 在皖南民居建筑中, 装饰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都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如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福禄寿喜的吉祥文化、诗书耕读传家的耕读文化等。皖南民居的四水归堂格局, 不仅包含了吉祥风水的文化理念, 更是出于采光通风的实际需要。其中包含的智慧是引人深思、给人启迪的。墙上的“喜鹊登梅”、“琴棋书画”等砖雕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是传统文化的活教材, 以古雅之美陶冶着人的内心。皖南民居在环境设计上十分注重其教育功能, 正是这样的教育环境, 才使得徽州子弟多出才俊, 人才广布天下。在苏州园林中, 对联、题字、假山、松竹泉石等景观形式无一不彰显着文人诗意和理想人格。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的心灵。

现代西方景观设计不仅注意到景观的观赏性和游戏娱乐功能, 更注重寓教于乐, 在具有艺术性的现代雕塑中加入教育理念, 在教育中产生互动。比如在公园中模仿人类听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设计管状声学装置, 让儿童在玩耍之际了解人的听觉发生机制。国内有的景观设计师在小区内设计了一张巨大的象棋盘, 用现代材料做成象棋形成景观, 在儿童的成长环境中引入了教育的因素, 是值得肯定的。

3. 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景观设计。

忙碌的现代人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 小区里的体育锻炼设施为小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了方便。但当前的城市小区设计中往往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区域和设施, 或者仅仅停留在几个老人锻炼的器械上, 为青壮年和少年设置的锻炼区域和设施几乎为零。在景观设计方面可以为居民锻炼身体和趣味运动做相关的设计, 比如设置一个有障碍物的区域, 可以让人体验到都市青年中流行的“跑酷”障碍赛跑或特种兵的训练乐趣, 同时锻炼了身体。还可设置攀岩景观, 既可观赏, 又可为青少年提供喜爱的活动。

小区内部设计设置体育锻炼设施和景观, 有诸多好处:节省能源, 生态环保, 减少交通意外发生。城市里年轻人要锻炼往往要驱车到距离较远的体育场馆, 要遭遇出门塞车、停车难、浪费汽油、产生尾气污染甚至交通意外等问题, 小区内部的体育锻炼设施和景观的设计就化解了诸多问题。

三、结语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互动性设计既是都市人的情感需要, 也是实际生活便利的需要。它能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使人们享受到相对生态的自然环境, 相对和谐的人际关系, 便利的体育健身环境, 具有趣味性和教育作用的景观, 应是当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发展努力的方向。尤其应在绿化设计、游戏和教育性景观设计、体育运动类景观设计方面进行适应当前城市生活理念的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回到土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2]俞孔坚.城市里的丰产稻田——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设计[J].园林, 2007 (09)

主动性原则论文 第2篇

一、什么是快乐活动性原则

快乐活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兴趣为中心,伴随语言学习的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使儿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技能,加强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活泼的个性。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幼儿期、童年期的儿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兴趣来唤起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相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

为了唤起儿童的语言兴趣,往往又要依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过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想象,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同时我们看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还会形成儿童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以及活泼的个性。

快乐活动性原则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具有群体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变化。不同的群体,语言的特征不尽相同。儿童的语言必然带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单音节词为主,善长于韵律儿歌,歌曲。此外,由于儿童的生活是准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欢富有幻想的儿童故事以及拟人化的动物故事。童年期的儿童还非常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儿童对角色游戏、角色语言最有兴趣这一特点来组织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

综上,快乐活动性原则,是儿童英语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法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快乐活动性原则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期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是儿童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识、故事、歌曲等。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将以上内容传授给儿童,还须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快乐活动性原则,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变儿童外在的语言兴趣为内在的兴趣。

(一)歌曲、韵律儿歌法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andGren的小诗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还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语。例如GoodMorningToYou,Helo.HappyNewYear.WhatsYourName.LetUsSing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正在进行时”,我们可运用歌曲AreYouSleping?TheBusIsWaiting来引导与帮助儿童掌握并理解这一时态。如果再配上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动作,边唱边跳,效果会更好。

(二)游戏法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教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amI?”学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游戏的生动性和竞争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又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愉快协调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儿童英语教学尤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观教具

在教Whatsthis?Its„.Thisis„.Thats„.Isthis„?Isthat„.Arethese„?Arethose„?

Theseare„.thoseare„时,运用直观教具,例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在最短的的时间内获取知识。2、用图片叙述故事

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在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打电话、生日晚会、买水果、在动物园里、在百货商店、吃午饭、看医生、去学校、下课后等。

(四)全身动作反应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动作反应法”非常适合儿童英语学习。所谓“全身动作反应法”即: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种方法在开始阶段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做出口头反应,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时学生的身体动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这样,学生逐渐模仿教师的指令,由单词到词组再逐渐过渡到全句。学生大部分语言活动中以理解语言为主,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反而会说得轻松、准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达到全身反应法的目的。

1、教师清楚明了发出语言指令,并配以动作辅助说明,不要求学生立即模仿教师动作,只要静听,试着理解教师的意图。

2、教师发出语言指令,让学生做出动作反应,逐渐理解所授内容。3、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教师所发出的语言指令。

4、让一位或部分学生发出语言指令,其他或另一部分学生做出动作,直到同学们可以边发出语言指令,边做出动作。例如:Standup.Sitdown.Washyourface.Touchyoureyes.

主动性原则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活动性;应用

一、什么是快乐活动性原则

快乐活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以语言兴趣为中心,伴随语言学习的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使儿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技能,加强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儿童活泼的个性。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幼儿期、童年期的儿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兴趣来唤起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相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

二、快乐活动性原则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期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是儿童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识、故事、歌曲等。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将以上内容传授给儿童,还须在教学方法上贯彻快乐活动性原则,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变儿童外在的语言兴趣为内在的兴趣。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 Blue and Green的小诗What Is Red?

(一)游戏法。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教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 am l?”学生回答“You are …”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情景法。1.用图片叙述故事。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扮演角色。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地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全身动作反应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斯·阿谢尔潜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动作反应法”非常适合儿童英语学习。所谓“全身动作反应法”,即: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性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指令性语言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种方法在开始阶段不一定要求学生在听完之后立即做出口头反应,允许学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动作上的反应。这时学生的身体动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这样,学生逐渐模仿教师的指令,由单词到词组再逐渐过渡到全句。学生大部分语言活动中以理解语言为主,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反而会说得轻松、准确。

主动性原则论文 第4篇

一、大学英语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轰动性的优势

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既有不足的一面, 也有优势的一面, 网络教学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 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给网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是, 网络教学也有自己鲜明的优点, 网络教学可以多维互动并且富有弹性, 教师如果能利用好网络教学这两个特点, 就可以很好地克服网络教学的弊端, 并且会得到其他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效果。

(一) 充分发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功能, 实现语言的互动

加强以计算为媒介的语言交流,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也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效果更加有效。首先, 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中,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不必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处于同一教学进度中, 这样就可加强基础较差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程度;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发音时, 学生一旦犯错就会很尴尬, 久而久之, 就会让学生对英语口语失去兴趣, 甚至会害怕学习英语。而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英语交流中, 学生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不仅不会给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造成一定压力, 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焦虑, 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语言交流, 也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共同交流下实现资源共享。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的互动

一般而言, 多媒体课件都是以超链接形式表现的, 它可以为学生构建较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多媒体课件来加强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课件明显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课件中, 一般都是单调的书本和少数的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资料都是枯燥乏味的, 加之教师源源不断的表述, 使英语教学更显得苍白无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有效激发。而多媒体课件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条件下,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 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并且这些参考资料可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介绍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 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书本知识,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通过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可以有效解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问题, 让学生集中注意学习, 实现有效互动。而超链接形式的课件, 更有利于人类大脑的记忆, 从而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基于互动性原则的网络远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特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互动特点

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认可, 是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学习而言的, 并且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自我空间学习的多维互动。这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环境中, 学生可以与教师直接对话, 以此来进行知识的交流,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在交流探讨中, 弥补自己的不足, 展现自身的特长, 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通过采用这种互动性较强的网络远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不仅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个性化的学习特点

网络远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所以被称为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特点, 是因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这样学生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 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互评, 互评的结果可通过网络学习系统反馈给学生, 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了解他人学习情况的同时, 给自己准确定位。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 就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法, 从而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效率更高。

(三) 学习过程程序化和学习环境立体化的特点

远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网络学习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进度控制功能,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英语能力的高低,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 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强弱程度,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 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网络规定的, 以单元为阶段性学习, 学生学习完每单元的内容后, 网络自动提示单元检测, 只有测试合格之后, 学生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这种完整的学习程序, 也为学生完整清晰的学习思路做好准备。一般而言, 教师在课堂讲述的知识内容再生动, 若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 都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教学则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建立逻辑性的超链接, 让学习环境更加立体化, 学生在生动形象、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反而注意力会更集中, 兴趣会更浓厚。

综上所述, 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出现, 不仅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界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为了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模式, 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它不仅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方便,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遵循的互动性原则更是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关键词:互动性原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梁爱民.基于信息互动原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08 (4) :55-59.

[2].张红岩.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专业英语网络课程设计理念[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4) :71-76.

上一篇:写作中的人物对话下一篇:清晰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