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肿块范文

2024-07-26

乳房肿块范文(精选12篇)

乳房肿块 第1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26例, 女性425例, 男性1例, 年龄最小13岁, 年龄最大80岁, 平均年龄37.2岁。良性病变301例, 包括乳腺纤维腺瘤203例 (术后复发11例) , 乳腺增生65例, 乳腺炎块19例 (浆细胞乳腺炎9例) , 乳腺导管乳头状瘤4例, 脂肪瘤4例, 乳腺囊肿3例, 乳腺结核2例, 乳腺钙化1例。恶性病变125例, 包括乳腺癌122例 (其中Paget病、原位癌各1例) , 乳房肉瘤2例, 恶性淋巴瘤1例。临床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 部分病人伴乳头溢液, 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乳头抬高或内陷。本组病人良性病变年轻, 20~30岁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 发病率减少。恶性病变以38~65岁发病率最高。

2 讨论

乳房肿块的诊断可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来进行, 以至最终确诊。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能快速准确地对乳房肿块作出诊断, 但体格检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要求临床医生合理利用有效资源, 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进行诊断、治疗。

2.1 乳腺纤维疾病占本组统计良性首位, 以中青年发病多, 其临床特点为:质硬, 表面光滑, 活动度大, 呈圆形或椭圆形, 界限清楚, 一般无压痛, 此病和雌激素高有关系。根据这种典型的体征作出诊断不困难, 但对老年人, 由于乳腺组织的退化和纤维化而疏松, 一些生长缓慢且肿块较小的乳腺癌灶往往活动度好, 易误诊, 提示基层医院医生及年轻医生应提高警惕。乳腺纤维腺瘤虽属良性肿瘤, 据文献统计有1%左右恶变, 本组有3例两年后癌变。

2.2 乳腺增生占本组良性病变的第二位, 以30~50岁发病率最高, 临床特点为肿块常为多发或局限乳房一部分, 乳房内可触及大小不等, 界限不清条索样肿物或边界不清片状乳腺增生组织, 有的可触及边界不清多个或弥漫结节, 结节直径不超过1cm, 质韧无粘连, 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 月经前肿块明显增大, 月经后缩小, 肿块多见一侧, 也可见双侧。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症是生理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故伴有疾病的乳腺结节, 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是小叶增生的典型症状, 可以排除恶性。但也有6%的乳腺癌为疼痛, 不过这种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当增生的细胞尤其不典型增生细胞发生恶变时, 即可形成乳腺癌。据报道, 乳腺增生症者2%~4%可能发生乳腺癌。本组有2例乳腺增生癌变。

2.3 乳腺囊肿所占比例较小, 其特点为:张力较小时囊肿质地柔软, 容易与正常乳腺组织混淆, 张力大时囊肿质地非常坚硬, 很难与乳腺癌鉴别, 所以囊肿的诊断单凭体检很难得出, 但是借助超声波检查则能快速作出诊断。

另有报道, 具有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外伤的妇女乳腺的危险增加。这可能是乳腺炎或外伤后的组织修复疤痕形成或导致乳腺组织结构改变、局部循环障碍及免疫反应降低而诱发促进乳腺上皮恶变。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乳腺良性病变有恶变可能, 因此对乳腺良性病变要认真检查, 严密观察变化从而获得早期正确治疗。

2.4 乳腺肿块与乳癌。本组426例乳腺肿块, 有122例乳癌, 占28.6%, 乳癌的预后虽和病理的分型有关, 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临床特点:肿块实质感硬, 表面不光滑, 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活动度因肿块增大而减小, 并应检查腋窝淋巴是否肿大。乳腺肿块系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占50%[1], 乳癌发病多为单侧, 占90%[2], 乳头溢液也是乳癌常见症状, 特别是浆液血性更有诊断价值。乳头凹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都是乳癌的主要体征。尚需注意少数类型乳癌, 炎性乳癌又称急性乳癌, 发病年龄较轻, 乳房增大迅速, 皮肤发红、发热、水肿并增厚, 呈橘皮样改变, 有卫星结节, 白细胞计数不高, 无全身炎性反应, 早期有转变, 预后不良, 常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髓样癌和粘液腺癌, 在病灶较小时往往呈膨胀性生长, 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 体检时肿块的活动度非常大, 常被误诊为良性肿块。因此, 在进行临床评价时应综合考虑病人的各方面因素, 避免误诊误治, 这就要求我们术前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辅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研究发现, 外科医师通过体格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只有73%[2], 故术前的影像等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波和钼靶, <35岁患者应用超声波, >35岁者用超声波和钼靶。另外, 核磁共振技术 (MRI) 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房肿块的诊断, 其对恶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达94%~100%, 其优点在于不受乳腺密度的影响, 亦不受既往疤痕的影响, 对乳腺假体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还能鉴别肿块的囊实性, 缺点为价格昂贵, 扫描时间长, 病人顺应性差, 乳房内有金属异物的也不能行MRI检查。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涂片;细针穿刺乳房肿块涂片等, 对少数病例仍然不能确诊的可行肿块活组织检查。

2.5 乳房肿块取活组织指征。近年来由于医学迅速发展, 虽然出现了各种对乳房肿块的检查方法, 提高了乳房疾病的诊断水平, 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误诊率, 尤其对肿块小于1cm的诊断更困难。因此对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对乳癌取活组织检查是否可以造成癌细胞扩散虽争论不一, 但多数人认为会造成癌细胞扩散, 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手术指征。在临床工作中对疑似乳癌病人取活检应掌握以下原则: (1) 对绝经前后发现乳腺增生, 短期内增生较快, 质地变硬, 无典型乳腺增生症状而经系统治疗无效者。 (2) 已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病人, 因不能自行消退, 可将肿瘤切除送病理检查, 以防癌变。 (3) 对乳房可触及明显肿块, 直径在1cm以上者。 (4) 对经辅助检查不能确诊的乳房肿块妇女。 (5) 对40岁以上妇女、30岁以上未婚或不育妇女, 本人或亲人中有癌肿史者的乳房肿块不能确诊者。

2.6 手术切除后乳房肿块复发及处理。乳房肿块进行手术切除后复发由多方面原因引起, 本组中纤维瘤复发11例, 占5.4%。复发的纤维瘤往往由于原发病灶切除不彻底或多发性病灶而引起, 故再次手术时要明确手术范围。分叶状瘤往往会被误诊为“纤维腺瘤”, 由于手术范围不够而容易复发。囊肿的多发性病灶较常见, 术后复发如确诊为囊肿可采取抽液或开放性手术。

总之, 为了提高对乳房肿块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应重视乳腺的自我检, 40岁以上妇女定期行乳腺检查, 并应对小癌 (小于1cm) 、微小癌 (小于0.5cm) 早发现, 以便达到早期治疗, 从而提高乳癌的5年以上生存率。

摘要:目的:通过对426例乳房肿块进行分析, 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380岁乳房肿块病人的临床症状、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病理结果等统计, 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良性肿瘤占71%, 恶性病变占29%。结论:提高乳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病人, 早期确诊, 早期治疗。

关键词:乳房肿块,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吕福林, 等.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72.

男性乳房有肿块什么原因 第2篇

乳房肿块,伴有轻微压痛,肿块多半靠近乳房周边,常局限于单侧,包块增大时呈囊性。

2、乳腺炎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患处出现压痛性肿块,同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乳腺纤维瘤

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部位。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病共同存在,此时则可有轻微的乳房胀痛。

4、男性乳房发育症

男性乳房发育症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雌激素与雄激素比例失调而导致的男性乳房组织异常发育、乳腺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临床病症。生理性乳房发育症一般好发于新生儿、青春期和老年期。病理性男性乳房发育则可见于先天性无睾丸综合征、睾丸女性化、病毒性睾丸炎、创伤后引起的睾丸萎缩、睾丸肿瘤等。

男性乳房肿块主要症状

1、硬块和肿胀感。男性乳房癌的主要症状是乳房内肿块常发生在乳晕周围,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往往不光滑,活动度较差。

2、淋巴结肿大。乳房肿瘤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转移,所以如果发现腋下淋巴结长时间肿大也要特别小心。

乳房肿块,先辨性质再治疗 第3篇

女性的乳房是一个“是非”较多的器官,不仅乳腺的良性肿块的发生率较高,如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都是女性十分常见的乳腺肿块。这些肿块基本上是良性的,因此,对这些乳腺肿块大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常因顾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也都选择非手术的药物治疗,邹女士的病例就是一个典型。

但是,乳腺肿块并不总是良性的。正确的做法是,一旦发现乳房肿块,首先应明确其良恶性。可以先选择乳房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项目,以明确乳房内确有肿瘤,此时,即使认为是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也应该进一步进行手术摘除,标本送做病理检查,以确诊其良恶性。如果因为多种原因,病人不愿意或暂不适合做肿瘤摘除术,至少也需进行乳房肿块穿刺术,穿刺得到的组织应送做细胞学检查。乳房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排除了恶性肿瘤后,再放心地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撇开药物治疗是否有效的话题,至少不会发生像邹女士那样令人遗憾的延误诊断的后果。

乳房内的肿块,即使确实是乳腺纤维腺瘤也以手术摘除为宜,因为,乳腺纤维腺瘤中约有5%的恶变率。今天这个肿瘤是良性的,不等于这个肿瘤永远不会恶性变,让肿瘤长期在体内留存终非上策。所以,从预防良性肿瘤发生恶性变来说,手术摘除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有人可能会顾虑对乳房内肿块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万一肿块是恶性肿瘤会不会因穿刺而引起癌瘤扩散?有这种顾虑并不奇怪,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乳房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并不会引起癌瘤扩散。乳房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快捷、安全、微创的检查方法,其诊断正确率可达80%一90%,而且不必住院,费用又少。尤为重要的是为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许有人怕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摘除后会复发,认为如果手术后又复发了,不是这次手术白做了吗?作为乳腺纤维腺瘤,一旦手术切除后,肿瘤已不复存在,怎么会复发呢?所谓的手术后复发,大致由以下情况造成。一是由于乳腺纤维腺瘤与子宫肌瘤相似,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可能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摘除时,乳房内另有体积较小、未被发现的瘤子,以后逐渐长大而被发现;二是可能肿瘤是新发生的。不论哪种可能,新发现的肿瘤,并非是原先被手术摘除的肿瘤又复发了,更何况,并非每一位切除肿瘤的患者都会出现“复发”。但术后定期复查还是必要的,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新出现的肿瘤。

乳房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 第4篇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房肿块,声像图

乳腺肿块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之一。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 高频超声对表浅软组织分辨率极高, 对乳腺肿块的检查准确性好, 已成为乳房肿块辅助诊断中的首选检查方法。乳腺癌在我国妇女群体当中, 其发生率是非常高的, 几乎占了妇女恶性肿瘤中的第二位, 该病在发病的早期中没有明显的症状, 患者通常是在沐浴或者更衣的时候才偶然地发现自己乳房处有肿块, 由于乳腺癌对妇女来说是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是乳腺癌晚期了。很多妇女因患此病而丧命, 因此, 在生活中发现有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早进行诊断, 并通过正确诊断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通过临床治疗, 降低妇女死亡的概率。超声诊断通常用于乳房肿块的早期检查中。该研究以2005年4月—2011年6月的2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在该院做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22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1~78岁, 平均年龄 (29.3±4.1) 岁。

1.2 诊断方法

使用西门子G60S, GE LOGIQ3 Expert彩超, 探头频率为5.0~7.5 MHz。采用直接接触法对充分暴露的两侧乳房及腋窝进行常规探查, 观察乳房各层次结构中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有无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情况[1]。

2 结果

2.1 乳房实性肿块的良性与恶性诊断概率

226例乳房实性肿块中, 良性145例, 占64.2%, 乳腺纤维腺瘤91例, 乳腺囊性增生病49例, 乳腺结核2例, 乳腺脂肪坏死3例;恶性81例, 占35.8%, 浸润性导管癌54例, 髓样癌9例, 硬癌10例, 单纯癌8例, 有腋窝肿大淋巴结的28例。如表1、2所示。

2.2 超声诊断结果和病例诊断结果相符分析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145例良性肿块中14例误诊为恶性, 诊断符合率为90.3%;81例恶性肿块中13例误诊为良性, 诊断符合率为84%。22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8.1%。

频谱多普勒检查显示情况:恶性肿块内血流收缩期最高流速 (PSV) 17~54 cm/s, 平均流速35.5 cm/s, 阻力指数 (RI) 为0.63~0.91, 阻力指数 (RI) >0.70的65例。良性肿块内血流收缩期最高流速 (PSV) 9~28 cm/s, 平均流速18.5 cm/s, 阻力指数 (RI) 为0.49~0.78, 阻力指数 (RI) <0.70的123例。

3 讨论

很多疾病可出现乳房肿块:乳腺癌、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外伤性脂肪坏死、乳房结核等。由于乳房中每一类肿块的物理结构不一致, 且内部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声像图的特征也会由于症状的不同而变化, 并且不同肿块在超声诊断的过程中难易程度也不同, 诊断结果跟实际结果相符的几率存在差别。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组91例中, 有75例属于低回声, 肿块的形态较完整, 内部回声均匀分布, 没有出现钙回声, 肿块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检测结果显示, 大多数为椭圆形, 且椭圆的长轴方向和乳腺腺体的表面所在方向呈平行关系, 肿块的长宽比<1, 且肿块有清晰的边界, 很多都被包膜完整包裹。另16例肿块形态不规整,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较粗颗粒样钙化。

乳腺脂肪坏死是乳房手术或非医源性外伤引起的一种乳腺良性病变。乳腺脂肪坏死的超声误诊率较高, 该研究3例中有1例误诊为恶性。对于质硬,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与皮肤粘连的包块, 临床及声像图表现均酷似乳腺癌, 极易造成误诊。注意询同有无乳腺外伤, 感染或手术病史以及包块血流情况, 而脂肪坏死血流信号不明显;长期随访包块不见增大, 反而逐渐缩小, 则炎性包块可能性大。

乳房结核患者需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 了解是否有明确的原发结核病灶, 如肺门淋巴结结核、肺结核及胸壁结核、胸膜结核和腋窝淋巴结结核等。

乳腺增生性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 多见于20~40岁妇女。乳腺囊性增生病是由于卵巢功能紊乱, 黄体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分泌增加, 乳腺导管及小叶随月经来潮的周期而发生增生, 乳管扩张形成囊状, 为病理性乳腺增生。患者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天感患乳胀痛不适, 来潮后胀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超声二维声像图表现为双乳边界清楚, 欠平整, 内部结构紊乱, 分布不均匀, 见粗大的光点光斑, 腺体层内可见后方效应增强的单发或多发的囊性结节, 有圆形, 椭圆形, 以及长条形。囊壁上若有乳头状突起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应注意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相鉴别, 该病表现为条索状扩张的导管内出现中等回声实质性肿块[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无特征性, 偶可见血流信号且呈无规律性分布。诊断该病应结合临床典型的症状。

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为:浸润性导管癌多为低回声团块或结节。边缘呈毛刺征或蟹足征, 内见簇状或散在的微小钙化点。这是因为病灶区局部组织营养不良, 发生坏死, 细胞溶解, 导致钙盐沉积。肿块纵横比多>1, 形态不规整, 周边可见声晕, 肿块内部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髓样癌多位于乳房深部, 肿物直径较大, 境界清楚, 分叶状, 内部呈等回声或无回声, 后方回声不见衰减, 如后方衰减, 则提示恶性程度大。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硬癌因其细胞数少, 纤维组织较多, 因而表现为质硬, 体积小, 肿瘤边界不整、境界不清, 内部呈密集强回声, 后部回声明显衰减[3]。

当乳腺组织产生癌变时, 其血管生长因子会释放出来, 从而对肿瘤产生了刺激作用, 引发小滋养动脉的产生, 这些血管的管径很小, 管壁很薄, 血管交叉复杂, 形成动静脉交通[4], 表现为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肿瘤, 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提供了有力依据。

对于具有典型声像图的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诊断并无多大困难。但早期乳腺癌体积小, 对周围组织无明显侵润, 表现为光滑规则的边界, 无典型的二维图像特征, 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以及仪器的分辨率, 均易造成误诊, 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或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做病理学检查。

超声检查在乳房肿块诊断程序中, 不仅操作很方便, 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创伤, 诊断的可重复性很强, 准确性较高, 在乳房肿块诊断中, 具有较大的价值。因此, 超声诊断作为乳房肿块诊断的首选方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2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4:351360.

[2]李建初, 袁光华, 柳文仪.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340-341.

[3]储秀兰, 贾译清.超声图像对乳腺癌定性诊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4, 10 (3) :4.

关爱乳房 第5篇

近年来,乳腺癌一跃而位居女性肿瘤的第一位,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方式越发西化、精神压力日益加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乳腺癌一跃而位居女性肿瘤的第一位,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公布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乳腺癌甚至成为了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元凶”,已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2010年的第十六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关爱生命,科学防癌,让生活更美好”成为这一宣传周的主题。而对于女性第一杀手——乳腺癌,如何做到科学防治,这是乳腺医疗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

“得了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耽误不去治疗”

在活动现场,到会的所有嘉宾都佩戴了粉红丝带,而许多专程前来咨询的女性朋友也饶有兴趣地佩戴了由主办方提供的粉红丝带。活动由艺术天才伦勃朗创作的名画——《沐浴的芭特叶巴》开场.在多年后,这位芭特叶巴女士左侧腋窝部隆起的包块儿也被医学家怀疑患有乳腺癌。在活动现场,在座的专家和所来咨询的患者观看了由北京天宜乳腺医院所发起的“关爱乳腺,科学防癌”公益宣传片,片中女主人公患有乳腺癌,最后她痛苦地做了乳房切割手术,这也让她无法面对残缺的自己。视频片的播放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嘉宾,很多人表示要珍惜美好的生命,热爱美好的生活,要关爱自己的乳房,进行科学化的防癌。

原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宜乳腺医院乳腺外科学科带头人方志沂教授,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常委、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北京天宜乳腺医院乳房整形美容科学科带头人乔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张保宁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乳腺中心牛敏副主任等国内医学界著名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

就如何预防和应对乳腺疾病,如何进行科学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作了深入、细致的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同时专家也特别提醒:对抗乳腺癌,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因此,进行定期的乳腺检查必不可少。同时来自北京抗癌乐园的抗癌明星们,展示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她们都曾经患过乳腺癌,最长有15年的乳癌史,她们积极治疗并重塑自己的人生,从参与社会活动中重新找到了快乐.在现场艺术团的抗癌明星们表演了琵琶乐舞,表达重塑自信的美丽,战胜癌魔的信心。

艺术团陈团长说:得了乳腺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耽误不去治疗,尤其是女性要经常去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没有可怕的。

保乳和乳房再造则将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趋势

本次科普和公益咨询活动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好评和积极参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一个能够让公众与众多专家亲密交流,病患家属互相倾诉抗癌体会的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相信随着整个社会对乳腺癌关注度的增加,必将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关爱乳腺、科学防癌的良好风气。同时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科普公益咨询活动引导广大妇女朋友树立科学的乳腺健康概念,提高进行乳腺定期医学检查的意识,让更多的乳腺疾病患者能够及时掌握疾病情况,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方志沂教授说,由于乳腺癌防治早发现、早诊断观念在我国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导致乳腺癌的保乳率也十分不理想,如果,乳腺癌防治早发现、早诊断观念能够普及开来,那么保乳和乳房再造则将成为未来乳腺癌治疗趋势。美国的女性70%以上每年参加一次乳腺专业检查,使得90%的乳腺癌在早期就被诊断出,而仅仅通过自检,往往早期的癌肿无法发现,摸到肿块时往往有可能是是乳腺癌中晚期,错过最佳保乳治疗时期。

因此,对于不同人群的乳腺检查建议:

1、35岁以下女性应每年接受一次乳腺彩超检查。

2、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乳腺B超,再加上一次钼靶X线检查。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者、有较长时间的乳腺增生等,建议在定期乳腺X线检查的同时,可选择乳腺专用磁共振进行定期检查。

乳房有肿块 别掉以轻心 第6篇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但是近几年正日趋年轻化,2006年国内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是16岁,2009年最小患者年仅7岁,而到2011年,加拿大3岁女童成为了世界上最小的乳腺癌患者,而且有不少的男性也患上了乳腺癌。因此,关注乳房健康,不仅是成年女性的事,幼童和男性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癌呢?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变化或移位、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改变、淋巴结肿大、两侧乳房不对称等。如果无意中发现乳房有肿块,且质硬、边缘不规则,就要加以警了。如果发现肿块没有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反而慢慢变大,或者出现单侧乳头溢液且伴有出血,或者两侧乳头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或者是原来突出的乳头突然凹陷了,就要尽快去医院作乳腺检查。

知道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就可以在月经结束一周后进行乳腺自查,如果月经周期不规则,可以选择每月的同一时间进行。自查方法有三种:

视查: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对两侧乳房进行视诊,比较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注意外形有无大小和异常变化。

触查:举起左侧上肢,用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在左乳房做顺或逆向向前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围起至少三罔,直至乳头。也可采用上下或放射状方向检查,但要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一并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最后,用拇指和食指间轻轻挤压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排液。

平卧检查:待检测上肢举过头,放于枕上,或用折叠的毛巾垫于待检测肩下。这种体位的目的是使乳房平坦,易于检查,其方法与触查相同。

如果没有症状,自查也没有异常,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定期体检,交由专业医疗设备和专科临床医师来检查。40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或者B超检查。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

乳腺癌的致癌因素有很多,包括月经初潮早、月经绝经晚、遗传、绝育、电离辐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雌激素刺激、药物作用等等。

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是指调整生活方式、化学药物预防和预防性乳房切除。女性朋友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平时加强健身锻炼;20岁之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胸部照射;尽量避免高龄结婚和高龄生育,坚持母乳喂养;更年期后减少热量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豆类、蘑菇类、鱼类食品,少饮酒;限制烟熏、腌制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指普查,即定期体检。比如我国目前针对女性大规模推广的一项“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正是基于通过普查来早期发现乳腺癌。普查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大干40岁的女性。普查方法主要有乳腺×光、乳腺B超、临床乳腺手检、乳腺自查。一般每年检查1次,高危个体主张每半年检查一次,平时以自查为主。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中晚期患者积极进行综合性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乳房肿块 第7篇

关键词:中药,推拿,产后乳房肿块

产后乳房肿块一般是由乳汁郁积或急性乳腺炎所致。一侧或双侧乳房有单个或多个肿块, 或呈结节状, 乳房有触痛感, 乳房局部发红发热, 排乳不畅, 伴随症状:病人情绪不佳或心烦易怒, 潮热, 可兼见痛经﹑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等, 部分患者有乳头下陷、乳头糜烂甚至有淡黄色液体渗出等[1]。乳房肿块应及时进行推拿治疗以消除肿块,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应治病求本。妇人产后因气血亏虚, 阴虚火旺, 肝郁气滞或血瘀痰凝等引起肿块的产生, 医者应根据不同病因分别采用对症的方药, 配合推拿外治, 方可标本兼治。本实验通过内服加外敷汤药来治疗产后乳房肿块疗效显著,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40例2008年5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产后乳房肿块病例, 年龄21~45岁, 平均 (34.5±3.5) 岁;急性患者32例, 慢性患者8例;单纯乳房肿块31例, 伴乳头下陷5例, 伴乳头糜烂2例, 伴渗液2例。病程0.1~1年, 平均 (0.4±0.07) 年;疾病发作时间2~20天, 平均 (7.2±2.3) 天。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病因、年龄、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相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①气血亏虚型, 选八珍汤为主方, 随证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5g, 茯苓10g, 白术15g, 炙甘草6g, 当归15g, 白芍12g, 川芎6g, 熟地15g;②阴虚火旺型, 选玉女煎为主方, 随证加减。药物组成:石膏30g, 熟地15g, 知母15g, 麦冬10g, 川牛膝15g, 蒲公英30g, 黄柏10g;③肝郁气滞型, 选逍遥散为主方, 随证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g, 当归10g, 白芍12g, 茯苓15g, 白术10g, 甘草6g;④血淤痰凝型, 选桃红四物汤加瓜蒌, 半夏为主方, 随证加减。药物组成: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5g, 白芍12g, 川芎6g, 熟地15g, 瓜蒌15g, 半夏10g。用法:每日1剂, 两次煮水煎出400mL, 分两次饭后温服。饮食宜清淡, 忌辛辣肥甘等, 保持适当运动。外用方:芒硝30g, 石膏50g, 蒲公英15g, 王不留行15g, 海藻15g, 昆布15g, 猫爪草30g, 根据类型不同进行加减。并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只进行推拿治疗, 按摩乳房肿块, 顺腺管方向帮助乳汁的排出。两组疗程均为14天, 期间注意清淡饮食, 忌辛辣肥甘食物, 保持适当运动。

1.3 疗效标准

将其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指乳房肿块基本消失, 无红肿, 乳汁通畅;显效指肿块消失1/2以上, 红肿缓解;有效指肿块消失1/2以下, 红肿未有明显缓解;无效指肿块未消失, 红肿无改变。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比率采用χ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妇人产后乳房肿块的病因病机复杂, 可以将其分为:①气血亏虚:《灵枢·逆顺乳病》篇指出:夫冲脉者, 五脏六腑之海也, 冲脉与任脉相关于胸中, 冲脉汇集了来自十二经脉的气血, 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2]任脉靠肾气的运行充盈, 化生天癸, 方能使冲任之血上行濡养乳房, 下行濡养胞宫, 乳房方能正常发育并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3]产后失血过多, 血能载气, 导致气的流失, 气能推动血液的生成, 气的流失导致血进一步的亏损。气血亏虚未能濡养乳房, 所以采用八珍汤双补气血;②阴虚火旺:产后血虚, 血属阴, 阴虚则火旺。如《科医案汇编》余听鸿说:乳中结核, 虽云肝病, 其病在肾。[4]乳中疾病, 易生肾火, 所以采用玉女煎清肾火; (3) 肝郁气滞:产后失血, 肝藏血, 肝失濡养, 肝为将军之体, 体阴用阳, 则导致肝失疏泄, 气血运行不畅, 使用逍遥散养血疏肝理气; (4) 痰凝血瘀:产后失血, 易生瘀血, 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 气血运行不畅加之产后体虚, 易受痰饮之邪侵犯, 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活血祛瘀, 逐邪外出。

中医治病的核心思想是“治病求本”,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病因使用对症的方药, 方能达到目的。本实验通过内服加外敷汤药来治疗产后乳房肿块, 印证了中医的“标本同治”的思想,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 其临床疗效可靠。可见推拿治疗只是辅助治疗, 相当于中医中的“治标”, 妇人产后患乳房肿块导致胀痛, 排乳不畅当然需要推拿、外敷等治疗, 但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辨证论治, 根据肿块产生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方药治疗, 并进行加减, 配合推拿治疗方能达到“标本同治”。综上所述, 中药配合推拿治疗产后乳房肿块临床疗效可靠, 在临床上值得借鉴运用。

参考文献

[1]蒋树容.中医中药治疗乳房肿块[J].中国医学创新, 2008, 31 (5) :, 127.

[2]吴光珍, 王益庶, 方丽双, 等.远红外辅助消肿散局部治疗产后乳房肿块10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35) :8727-8728.

[3]薛英, 陈旭.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房肿250例[J].四川中医, 2008, 26 (10) :85-86.

乳房肿块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进行妇女病普查, 年龄在23~51岁的4 755例妇女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者1 420例, 大专2 800例, 本科及以上535例;生活地区:城市2 000例, 农村2 755例;经济状况:月收入<2 000元800例, 2 000元≤月收入≤4 000元者3 000例, 月收入>4 000元975例;开始人流年龄为19~27岁, 平均 (24.14±2.17) 岁;开始避孕年龄为22~29岁, 平均 (25.74±3.17) 岁。所有对象均愿意接受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由妇科医师调查受检者的避孕方式、孕产史等。受检者采取坐位, 由乳腺专科医师以手法常规触诊双侧乳房及腋下淋巴结, 乳房肿块的确诊依据乳腺检查B超、乳腺X线钼靶摄片、手术及病理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乳房肿块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避孕方式、流产次数及其他因素与乳房肿块的单因素分析

随机选取的4 755名妇女中, 共发现乳房肿块患者889例, 发病率为18.61%;采用χ2检验对乳房肿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其中流产次数、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乳房肿块呈正相关 (P<0.05) , 见表1。

*与其他项目比较, P<0.05。

2.2 乳房肿块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将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流产次数、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为乳房肿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避孕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想的避孕方法应符合安全、有效、简便、实用和经济的原则。目前, 常用的女性避孕方法有宫内节育器、药物避孕及外用避孕[4]。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及带药宫内节育器均含有雌孕激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与孕激素更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专题组对致癌的机制进行探讨, 动物致癌性模型:小鼠的研究结果显示, 17β-雌二醇复合孕激素升高乳腺细胞增生水平的作用比单纯17β-雌二醇处理较强。长期以来的研究证实, 雌激素与乳腺疾病有直接的关系, 乳腺囊性增生症与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 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 雌激素是乳房纤维瘤的刺激因子。在综合医院因乳腺疾病就诊的患者中, 因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就诊者占80%以上[5], 良性肿块中以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房纤维瘤常见, 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病率位于乳腺疾病的首位。上海的一项研究报告[6], 乳腺增生在乳腺疾病谱中占85.8%, 其发生与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由于避孕药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很小, 且二者比例和生理情况接近, 所以, 其对乳腺的影响不大。多项流行病调查研究表明, 应用口服避孕药者乳腺良性疾病发生危险较未用药者降低[7]。关于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的关系, 各家报道差异较大, 至少有50项前瞻性研究对口服避孕药不增加妇女乳腺癌危险性提供了证据[8]。本研究结果, 避孕药组患病率略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指因意外妊娠或疾病等原因而采取的人工终止妊娠, 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方法, 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乳腺癌有明显的随流产次数增多而危险性升高的趋势, 与未流产相比, 流产1次、2次及以上发生的危险分别为1.911倍和2.438倍[9]。乳腺增生症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 主要原因是妊娠早期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加快乳腺细胞增生、增大, 在妊娠第3个月期间, 激素平衡可以使得这些细胞成熟和分化, 如果这一过程被人为破坏, 未能成熟分化细胞极易复旧不全, 而流产大多在怀孕3个月内进行, 破坏了正常的激素水平, 同时尚未能产生大量雌三醇, 故低月份高流产次数可以增加乳腺疾病的危险性[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流产次数增加乳房肿块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 要避免多次人工流产, 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 使女性的内分泌环境保持正常。另外, 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与乳房肿块呈正相关, 分析原因发现, 经济状况好和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多为工作压力较大, 负性情绪较多, 从而引起乳房肿块。综上所述, 提倡育龄妇女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尽量减少意外妊娠, 从而减少人流, 做到安全有效避孕, 对减少乳房肿块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目的 评估避孕方式、流产次数与乳房肿块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为乳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入组对象的避孕方式、流产次数, 统计乳房肿块的患病率。结果 随机选取的4 755名妇女中, 共发现乳房肿块患者889例, 发病率为18.61%, 对乳房肿块的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 其中流产次数、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乳房肿块呈正相关 (P<0.05) ;而避孕方式与乳房肿块无相关性 (P>0.05) ;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 流产次数、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为乳房肿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流产次数、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与乳房肿块呈现正相关, 对危险因素应密切关注。

关键词:流产次数,乳房肿块,乳腺癌

参考文献

[1]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93-398.

[2]李瑛.口服避孕药不良反应的有关问题[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2, 4 (3) :5-9.

[3]SHUFELT C L, BAIREY MERZ C N.Contracepy-ive hormone 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amcoll cardiol, 2009, 53 (3) :221-231.

[4]杨慧霞, 狄文.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491-493.

[5]姜军.乳腺增生症: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1) :13-19.

[6]陈冬华, 李强, 周浩, 等.上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谱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12 (27) :48-49.

[7]BURKMAN R T, COLLINS J A, SHULMAN L P, et al.Currentperspectives on oral contraceptive use[J].Am jobstet gynecol, 2001, 185 (2) :S4-12.

[8]沈镇宙, 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发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9]许涛, 沈念蠢, 何造雄, 等.乳腺增生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12) :1666-1668.

乳房肿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8例(44侧),均为女性,年龄18~47岁,平均35.6岁。术前体检和B超都支持纤维腺瘤诊断19例,乳腺囊肿1例;术后石蜡切片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诊断纤维腺瘤18例,乳腺囊肿1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肿块最大径0.8~10cm(平均1.8cm)。乳晕直径平均值为(4.2±0.8)cm。肿块远侧边缘距离乳晕的平均距离是(3.0±0.5)cm,最大距离8.5cm。

1.2 手术方法

1.2.1 设计

标出第4肋间神经前外侧皮神经体表投影(平卧时左乳在四点位、右乳在八点位)[1],再标记出需要切除的乳腺肿块体表投影范围。以乳头为中心,乳腺肿块所在乳腺象限乳晕内侧约0.3~0.5mm设计弧形乳晕内切口,可根据患者乳腺肿块的大小适当增减2cm,长度不宜超过1/2乳晕圆周。

1.2.2 手术方法

肿胀麻醉成功后,沿切口线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腺体表层,通过皮下隧道向肿块方向分离,放射状切开乳腺直至肿块表面或至肿块边缘约0.5mm,显露肿块后,将肿块和其表面的薄层腺体一起完整切除。采用6-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皮肤的真皮层,皮肤表面用医用胶水严密粘合切口,外用弹性绷带加压缠绕胸背部固定且松紧适宜。术后48h松解弹性加压包扎,查看切口。1周后行局部按摩。

2 结果

本组患者共38例(44侧),2例患者出现皮瓣区青紫淤血斑,一般1~2周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出现皮下隧道区硬结,经过按摩、理疗、抗感染等处理,术后1~6个月软化。随访6~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瘢痕细小隐蔽,半年后切口痕迹消失,双侧乳房均对称,外形美观,乳头、乳晕感觉良好。

3 讨论

乳房肿块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在肿块表面做弧形或放射状切口,由于具有直视下操作的优势,手术暴露充分、易于取出肿块,目前虽得到基层广泛应用。但由于黄种人皮肤易于形成瘢痕,术后常有患者抱怨乳房形态破坏明显,亦成为其不足之处。广大患者普遍要求手术后疗效佳、乳房形态美观,又要减少手术瘢痕。基于此目的,我科采用乳晕内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该术式有如下体会:(1)术前对乳房和腋窝全面触诊,须在平卧位,手臂外展放置超过头顶,这样可以让乳房处于张力状态,减少其厚度,从而易于发现任何异常肿物;(2)测量前避免刺激乳头乳晕,否则其内的平滑肌收缩会影响测量结果;(3)弧形切口设计在乳晕内侧,与圆弧形的乳房轮廓协调,在乳晕皮肤色素和乳晕的小丘状皮脂腺修饰下遗留的瘢痕小且隐蔽,避免了放射状切口瘢痕对乳房整体美感的破坏;(4)用组织剪皮下分离隧道至乳腺肿块体表投影范围,用手在乳房表面将肿块向切口处推挤,皮钳或中弯钳提拉腺体可以直接暴露乳腺任一象限于切口处;(5)放射状切开腺体是顺沿乳腺导管的分布方向进行,对乳腺组织的导管破坏很少,有(再)生育要求者,不会影响哺乳功能;(6)切除肿块遗留缺损间隙尽量少缝合或不缝合,借助皮肤的弹性自然回缩,不会造成乳房局部凹陷、乳头下陷;(7)外侧象限的切口要把握好层次,忌过深,术中注意保护第4肋间神经的外侧前皮支,故乳头、乳晕的感觉良好[2];(8)用6-0可吸收线在切缘下真皮层缝合使切口合拢,皮肤表面用医用胶水粘合使切缘合拢加固,可以起到短期内促进伤口愈合、协助减张的作用;(9)外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h,起到压迫止血的目的,避免术后血肿形成。本组2例患者术后皮瓣区红斑甚至青紫斑,一般是术中牵拉和压迫所致,切口远离病变、皮下剥离范围较广、止血较为困难等有关。术后1个月内全部自行消退,不影响美观。切口及皮下隧道变硬为瘢痕形成所致,术后1周行局部按摩,半年后胶原纤维塑形即变软。

患者的乳晕直径最好在3.5~5.0cm,这和我国妇女乳晕平均直径相似[3]。为保证乳头乳晕的血供,环乳晕切口的长度不宜超过1/2乳晕圆周[4]。Mofid等[5]用特殊的压力感受装置对乳晕切口和乳房下切口术后乳头和乳晕的皮肤敏感性进行了定量测定和统计分析,发现乳晕切口和乳房下切口术后乳头和乳晕的敏感性没有差异。笔者认为手术效果的好坏与术者的临床经验很有关系。由于局麻下乳头乳晕其内的平滑肌松弛,牵拉切口会伸展1.0~2.0cm,可在直视下操作。对于巨大乳腺囊肿,术中可用细针穿刺抽液,使缩小囊肿便于切除囊壁。切除乳房巨大良性肿瘤(肿块直径<5.0cm),设计弧形乳晕内切口也可适当伸延切口两端,由于采用美容外科缝合方法缝合,两段放射状细小瘢痕线在实际病例中观察自然也就不明显。本组1例乳房良性肿块4.5cm×5.0cm,肿块远侧边缘距离乳晕的距离8.5cm,采用约1/2乳晕内切口入路,沿腺体表面潜行分离至肿块处,将其牵拉、推挤至近切口处仍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和完整切除。

我们认为采用乳晕内切口适用于乳房良性肿瘤的切除,如高度怀疑肿块为恶性,采用隧道式切除容易有肿瘤种植,不利于保乳操作。该术式操作方便,术后具有乳房形态保留好、瘢痕更加隐蔽等优点,无需住院,门诊即可施行。值得在适宜的病人群中由有一定整形外科基础的医生开展。

致谢:本文成文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殷国前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李长江,王金红,俞国宝.经乳晕切口乳房缩小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631~632.

[2]潘淑娟,张金明,陈宇宏.乳晕双环法乳房缩小术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14~1215.

[3]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第2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959~969.

[4]刘小丰,周茜,陈飞,等.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9,118(2):147~149.

乳房肿块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门诊行乳房肿块活检术的女性患者60例, ASA I或Ⅱ级, 年龄18~60岁, 体重50~76kg, 无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 无消化道溃疡史, 无药物过敏史和药物禁忌证。均无慢性疼痛病史及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 手术时间15~25min, 手术过程出血量40~80ml。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 (L组) 和对照组 (P组) , 每组30例。两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等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8h, 禁饮4h, 无术前用药。常规准备人工呼吸器、喉镜、7~7.5号气管导管2根、吸引器及开启麻醉机检查是否正常, 常规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图监测, 术中均常规面罩持续吸氧 2 L/min。开通一条通畅的静脉通道, 以较大静脉为好, 以减少麻醉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预防血管痉挛。L组静脉缓慢注射氯诺昔康 (国产粉针注射剂, 每支8mg) 16mg, 20min后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1mg再注射丙泊酚, P组静注生理盐水4ml后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1mg再注射丙泊酚, 二组丙泊酚注射速度均为5~8ml/min, 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研究对象切皮前均采用0.5%利多卡因作皮内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诱导入睡后, 根据患者反应采用微量注射泵以丙泊酚4~6mg·kg-1·h-1静脉维持 (本研究中所用微量泵均为浙江某仪器厂生产的WZ-50E型微量注射仪) 。

1.3 观察项目

(1) 入睡时间:指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 (2) 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 (3) 丙泊酚用量; (4) 麻醉效果分级:优:手术期间无肢体活动;良:手术期间有不影响操作的肢体活动;差:手术期间肢体乱动, 手术无法进行。 (5) 术后有无恶心、呕吐等其他情况。 (6) 术后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 麻醉满意。术毕10min内患者均能清醒, 无痛苦记忆。6例患者术中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小于93%, 经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或辅助呼吸, 均于1min内上升至 98%以上。L组入睡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 (P<0.05) , L组苏醒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 (P<0.05) , L组的丙泊酚用量比P组明显减少 (P<0.05) , 患者满意率L组>P组 (P<0.05) ;术中MAP低于20%和HR减慢超过20%的例数均为L组<P组 (P<0.05) 。两组病人均无 BP低于90/60mmHg (1mmHg=0.1333kPa) 或HR慢于54次/min。sPO2、MAP和HR下降以诱导后3min最为明显, 加快输液后即可上升。两组病人中58例表示“好像睡了一觉”, 仅P组有2例表示“讲不清楚”。术后伤口止痛L组优于P组。两组病人术中及恢复主要情况见表1、表2。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肿瘤学的肿瘤概念来看, 任何的局部浸润麻醉都会对肿瘤的完整性有破坏。局麻药的浸润会使局部组织发生肿胀水肿, 对一些微小的肿瘤来说, 还会导致探查不清而影响手术的操作,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施行最大程度地维护了肿瘤的完整性。产生满意的镇静、催眠和镇痛的效果, 使得以往令病人害怕的一些小手术或诊断性检查如纤维胃镜检查更为平稳和顺利。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应具有起效快、作用短和心血管呼吸功能抑制轻等特点, 但至今无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可达理想状态, 临床上常推荐联合用药。异丙酚有镇痛作用但并不肯定, 单独应用异丙酚时个体差异较大, 且对呼吸循环有较明显的影响, 易致麻醉安全性降低。异丙酚满足不同要求的剂量为 :镇静 (0.25mg/kg) 、催眠 (1.0mg/kg) 和麻醉诱导 (2.0mg/kg) [1,2]。 实验证明, 单纯异丙酚静注, 其剂量需达到3mg/kg以上方能基本满足手术要求[3]。联合使用1~1.5μg/kg芬太尼由于增强镇痛作用从而减少异丙酚用量, 使麻醉诱导和苏醒更加迅速, 同时未见加深异丙酚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 但大部分病人术后伤口疼痛, 术后止痛效果欠满意, 而增大芬太尼剂量, 麻醉程度加深和加重呼吸循环抑制, 对快速苏醒不利[4]。麻醉诱导前静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 手术所致疼痛出现之前即应用镇痛药物, 目的是阻断从损伤组织至脊髓的神经向心性传导。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伤害性作用[5]。组织损伤伴伤害性刺激反复传入时, 可致神经系统在外周和中枢水平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性增强, 此种反应被称为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炎性介质 (如前列腺素类、激肽类、5-HT等) 释放可直接致痛, 炎性因子之间又形成恶性循环使效应感受器敏感度增加, 痛阈降低, 导致外周敏化[6]。伤害性刺激持续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高敏性, 表现为对正常非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 (异常疼痛) 、损伤区域疼痛持续时间及强度增加 (原发性痛觉过敏) 及损伤区域周围的未损伤区域疼痛 (继发性痛觉过敏) , 导致中枢敏化。超前镇痛的目的是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 减轻或防止术后疼痛放大和延长, 即在手术创伤前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减轻手术后疼痛[7]。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通过非选择性地抑制环氧化酶 (COX) 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8], 从而阻断前列腺素介导的外周敏化;还可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类系统而发挥外周及中枢抑制作用, 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本文L组术后2h、4h、8h、12h VAS评分明显低于P组, 显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效果明显。此外, 氯诺昔康对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酶有抑制作用, 可抑制NO的生成, 对THP1单核细胞中内毒素诱导 IL-6生成亦有显著抑制作用。氯诺昔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其8mg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20mg, 是阿司匹林镇痛强度的2 000倍, 比布洛芬强140倍[9];与其他昔康类药物 (如奈普生) 相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患者耐受性好, 与安慰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氯诺昔康16mg超前镇痛用于控制乳房肿块活检术后疼痛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值得推荐 。

参考文献

[1]蔡宏伟, 周燕平, 杜珊.不同剂量异丙酚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8) :390.

[2]张建忠, 于立红, 陈建中.异丙酚-N2O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36.

[3]徐建国, 傅素娥, 陆雪芳, 等.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561-563.

[4]候炯, 程文华, 许涛, 等.异丙酚伍用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 (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564-565.

[5]彭章龙, 于布为.围手术期镇痛的进展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 25 (1) :11-13.

[6]洪剑霞.超前镇痛:一种用药新概念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1999, 8 (4) :7-8.

[7] Cliff KS, Ong DS, Philipp L, et al.The Effieaey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A Meta-An-a1ysis (J) .Anesth Analg, 2005, 100:757-763.

[8] Jorgen BD, Steen MO.Pre-emptive analgesia (J) .British MedicalBulletin, 2004, 71:13-27.

乳房的发育 第11篇

乳房发育的程序乳房发育是性成熟的标志,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乳房从10岁至11岁起发育,先是乳头突起,以后,乳房鼓起,再以后,乳头四周黑色的一圈(称乳晕)增大,明显,乳房日趋丰满。有些胖姑娘在10岁前会发现乳房突起,这通常是皮下脂肪的发育和增厚,而不是乳房的发育。但也有个别性早熟的会提前发育。一般情况下,8岁以前乳房发育的为不正常的早熟,16岁以后仍未发育的应该属晚熟,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查找原因。

乳房的类型由于体型,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乳房的形态可以各有差异。如瘦长的人,乳房通常较小而平坦,而矮胖的人,乳房就比较丰满,这主要和体内脂肪的多少有关。有人认为乳房大小与异性有关,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目前习惯上把乳房分为青春型、一般型,下垂型、肥大型,萎缩型,发育不良型,小乳房型七种。

青春型是指青春发育期(18岁左右)的乳房,里隆起饱满的圆锥形,乳头位于中央,乳房显得丰满而有弹性,显出青春的活力。这时的乳房大小可以因人而异,但基本形态相差无几。

一般型是指过了青春发育期或已婚的妇女的乳房,表现为乳头和乳晕有轻度下移,两侧稍显不对称,这一型的乳房是不能再恢复到青春型的,但如经常配带合适的乳罩,可以减轻乳房的变形。

下垂型多次授乳以及更年期的妇女,乳房可以呈现下垂状。严重下垂的乳房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会因经常和胸腹皮肤摩擦,引起皮肤湿疹和溃破。预防的方法是,养成配带乳罩的习惯,必要时手术整形。

肥大型常见于肥胖型的女性。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乳房肥大症的病人,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所致,而非雌激素过多所致。增大的乳房,大者可达耻骨,甚者可达双膝,往往重达2~8公斤以上,乳房内可扪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除乳房过大外,月经等无异常改变,对生育也无影响,治疗方法只有行切除术。

萎缩型:常见于充分哺乳后的瘦弱妇女和老年妇女,目前国外常用乳房整形术来治疗,即用硅胶注射或用带蒂的背阔肌肌瓣充填乳房。

发育不良型有些女性过了青春期,乳房仍不发育,胸部扁平如同男性,这要找找原因。有些姑娘偏食、挑食;有些怕胖,节制忱食,有的少年运动员因消耗大、补充营养不足;也有的因患慢性病,如结核、肠胃功能紊乱、寄生虫病等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或情绪易波动,影响食欲等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发育。排除这些因素后就必须请医生查查内分泌系统,如果属单纯性乳房发育不良,经采用激素治疗,是可以正常发育的。

小乳房型除去因体质瘦弱而致的乳房小的情况外,有一种乳腺发育不受激素影响的女性,即使用了激素以后,乳腺仍然不发育。这类情况较少见,临床上亦无特殊办法。

后两型妊娠后,通常不能进行正常的哺乳,或乳汁极少。两型的区别是。小乳房型的乳房虽小但对称;发育不良型的两侧乳房明显不对称。

乳房的保护有些年轻姑娘对乳房的发育有羞怯感,在发育期间常采取束胸或含胸的办法,这是非常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顺应其自然,在适当的时候,即17、8岁时,配戴尺寸相当的乳罩,乳罩的尺码以戴上后能插入一指为宜。自制紧身背心应注意胸前必须有乳房形的隆起,质地以棉布织物为宜,

不少女性在哺乳期后便不再配戴乳罩,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哺乳期后乳房容易下垂,不仅影响体形美,也影响生活,下垂的乳房直接和衣服、皮肤摩擦,极易溃破、感染。

作母亲的应该重视女儿的乳房发育情况,到了该发育时仍未发育,就要注意给孩子增加营养,鼓励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碰到象上述提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查找原因,以免姑娘到成年时发现自己与众不同面感到苦恼。

乳房肿块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足月妊娠正常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 年龄23岁~32岁, 孕周37周~42周;母婴均无合并症与并发症,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营养状态、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产妇于产后6 h~8 h进行乳房按摩, 每日2次。首先做好产妇的宣教工作, 让产妇了解乳房按摩的优点、方法及按摩中的注意事项, 使产妇主动配合, 确保乳房按摩工作的顺利进行, 并向患者讲明以往取得的效果。环境整洁、温馨, 有挂画、挂花、挂帘, 有专用的按摩床, 使产妇身心舒适, 室温26~28℃。护理人员修剪指甲, 洗净并温暖双手。一般手法: (1) 产妇精神放松, 平卧位于按摩床上, 裸露胸部, 先用45~50℃的湿热毛巾盖住乳房, 热敷3 min~5 min, 然后用清洁的湿软毛巾清除乳头表面乳痂和污垢。 (2) 用手的大小鱼际肌从乳房基底部进行360°旋转, 按摩整个乳房。 (3) 一手按住乳房, 另一手由乳房根部用手指的力量向乳头方向推行、按摩。 (4) 五指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梳抓乳房。 (5) 用拇、食、中指从乳晕部向乳头方向轻轻地边拉边揉, 按摩力度以产妇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宜[3]。边按摩边观察和倾听产妇的感受。对照组产妇分娩后只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 即立即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 每次吸吮时间不少于20 min。

1.2.2 特殊手法:

(1) 对平坦、凹陷的乳头, 除以上按摩方法外, 再用拇指和食指同时由乳头向四周牵拉乳晕, 及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乳头向外牵拉。 (2) 对于乳头短, 婴儿含接困难者, 可用乳头保护罩 (外形似奶嘴, 大而薄) , 贴在皮肤端口, 有助于紧贴乳晕皮肤。产妇一手抱婴儿, 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房保护罩边缘, 使之紧贴乳房, 婴儿吸吮保护罩时产生的负压使乳房淤积的乳汁排出。

1.3 评价指标

初乳分泌时间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乳汁首次自乳房溢出的时间。泌乳量, 无:挤压乳房无乳汁溢出;量少:挤压乳房有乳汁溢出, 婴儿每次吸吮乳房达15 min以上不能满足, 需加奶后才能安静入睡;量足:能满足新生儿需要, 每日喂奶8次以上, 哺乳后新生儿能安静入睡, 醒后反应灵敏, 哭声响亮, 且每天大便≥1次, 小便≥6次, 第1周体重下降不超过10%。乳房舒适度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 分为4级, 0级:无痛 (无临床症状) ;Ⅰ级:轻度疼痛, 产妇安静, 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 产妇尚可平静;Ⅲ级:重度疼痛, 产妇辗转不安, 不能入睡。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是产后最初的几天能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虽然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产妇合理饮食、心情愉快、充足的睡眠及鼓励产妇给婴儿勤哺乳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可促进早泌乳, 但由于产妇分娩后疲劳, 常难以保持新生儿8~12次/d的吸吮次数, 从而影响早泌乳。早期乳房按摩并牵拉乳头, 似新生儿的吸吮行为, 可反射性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和缩宫素, 催乳素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 缩宫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 使乳汁快速从腺泡、小乳导管进入输乳导管, 再从乳窦排出。形成泌乳反射, 使乳汁排出。产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 同时注意饮食和睡眠, 可以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乳房按摩也可起到治疗乳头凹陷、矫正乳头平坦的作用。表1显示, 试验组产妇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 泌乳量也显著增加, 说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据临床观察约95%的产妇在产后2 d~3 d乳汁分泌增多, 感觉乳房胀痛, 目前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热敷乳房, 帮助婴儿吸吮, 排空乳汁, 减轻产妇的痛苦[3], 但此方法不能很快消除肿块、减轻产妇的痛苦, 而且容易引起乳汁突然减少和无乳。乳房局部按摩, 可以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 使乳腺管畅通, 有利于乳汁排出, 减轻乳房胀痛及预防乳腺炎的发生。有研究认为, 按摩能促使乳头和乳头颈弯曲度自如, 给婴儿的含接和吸吮提供方便, 能够大大缓解产后乳房胀痛。表2显示, 2组产妇均有乳房胀痛, 但试验组产妇乳房胀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时, 可以通过与产妇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 表达对产妇的关爱与理解, 利于护患沟通, 增加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

3.3 乳房按摩注意点:

一定要掌握好按摩的力度, 注意按摩的部位要正确, 按摩手法是关键, 按摩时辅以润肤油, 注意很多细小乳腺的乳体部位, 不可用手指用力挤压。

总之, 乳房按摩是一项较为简单的护理操作, 只要掌握好其注意事项, 就不会对产妇造成不良影响, 产妇乐于接受, 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参考文献

[1]莫琴, 张小林, 林丽妮,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 26 (1) :75-76.

[2]裘亚君.初产妇乳房按摩对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 2009, 8 (8) :683-68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乳房肿块】相关文章:

经乳晕内切口切除乳房良性肿块38例09-10

乳腺恶性肿块06-13

乳腺肿块患者08-14

乳房疼痛05-24

乳房问题07-18

乳房08-16

乳房缩小术08-04

隐性乳房炎病因调查06-03

乳房的悄悄话07-26

奶牛乳房炎治疗及预防08-16

上一篇:助学教学下一篇:绿色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