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范文

2024-05-22

角色体验范文(精选12篇)

角色体验 第1篇

一位美国老师上课时只带了一个盾牌和一把水枪。课堂上, 学生们问了他许多问题, 他根据学生的提问, 分别给他们打了分数。然后告诉大家:如果前排学生交上10美元, 就可以把低分改成高分。这下激起了公愤, 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 纷纷用粉笔头砸他。他就用盾牌抵挡, 并以水枪还击。一阵喧闹之后, 这位老师才切入正题, 原来他要介绍的是一位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课堂设计有些“过火”, 但教学效果极好。因为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 真正感受到争取权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体验能震撼心灵, 我们的品德教育不正需要这样的体验吗?正因为如此,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把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活动形式, 即角色体验, 这不仅充分反映了对儿童的尊重, 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获取知识, 获得快乐。什么是角色体验?就是在教学中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地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 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 让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 扮演各种角色, 在亲历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 是一种仿真性的教学活动。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在学生快乐的角色体验活动中进行呢?

一、运用已有经验, 引导体验

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我们开展品德教学的基础, 更是角色体验的源泉。教师要从了解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 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 寻求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例如, 我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时, 安排了这样的体验:

师 (打两个哑语:您好, 再见) :猜一猜, 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什么人会做这种手势?

生:聋哑人。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图, 他在干什么?他做得多费力呀!他和我们不同, 他是残疾人。

师:在生活中, 你见到过残疾人吗?

生:见过, 有的残疾人没有手。在生活中, 穿衣、吃饭、走路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 可对他们来说却很不容易。

生:残疾人和我们不一样, 他们有的是眼睛看不见, 有的耳朵听不见, 有的智力不行, 还有的是肢体残疾。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 你们能想象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感受一下残疾人生活的艰辛。

生看录像。

师:看完录像, 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

生:如果是我看不见,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师:下面我们来扮演三个角色, 体验一下。

体验内容: (1) 扮演盲人。在座位上蒙上眼睛, 走上讲台后, 自己摸到粉笔, 到黑板上给头像画上鼻子, 再回到座位。

(2) 扮演缺手的残疾人。把书包内的东西全部倒出, 然后右手握拳置于胸前, 左手整理书包。

(3) 扮演聋哑人。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小组第一个同学听老师说一句话, 然后用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给下一个同学看, 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下去。

我先让学生说说看见过的残疾人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在课前已经见过残疾人, 并且知道他们的生活很不容易, 这就是已有经验。接着, 通过观看录像, 让学生加深对残疾人的认识, 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 他们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就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儿童在自身的角色扮演中, 利用已有经验去认识、体验、发现、感悟非自我的生活, 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 走进残疾人的内心, 学着去理解他们的难处。

二、积极创设情景, 引发体验

“水本无华, 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 相激而发灵光。”情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催化剂。课堂上,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情境, 使学生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去体验, 去感悟。

例如, 在教学《父母的疼爱》时, 我运用课件展示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一系列的感人画面, 配上深情的旁白和优美的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把学生带入了温馨的日常生活情境, 以一件件饱含父母关爱的平凡小事, 引导学生展开动人的回忆。

师:看到这些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个哭得很厉害的小毛孩就像小时候的我。妈妈说,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哭, 她常常因为我半夜哭闹而睡不好觉!

生 (拿出一张照片) :你们看, 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吃饭时爸爸妈妈抢拍的镜头, 他们为我能自己吃饭了而感到自豪! (学生纷纷把目光投向那张照片, 看到照片中的孩子满脸是饭的贪婪样, 不由得哄堂大笑。)

师:孩子们, 你们笑什么?

生:他的样子很好笑!

师:除了笑, 你们还有什么感受?

生:在父母眼里, 我们的成长是最令人快乐的, 即使是可笑的事情也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师:你有过这样的幸福时刻吗?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成长照片, 彼此交流着被爱的喜悦和骄傲。

师:爸爸妈妈是这样爱着你, 你该怎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呢?

(模拟表达爱心活动)

生: (献上一束鲜花) 爸爸妈妈, 你们养育我这么辛苦, 我一定会好好听你们的话。

生: (献上一个拥抱) 爸爸妈妈, 我一定会做个孝顺的好孩子。

此时的学生进入了特定的氛围中, 所得的体验是真真切切的自然流露。他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 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有多么不容易, 这种情境体验已经触及他们心灵最深处。品德教学只有触动学生的情感, 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力四射, 让他们的思维之花闪耀, 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浸润。

难忘角色体验作文 第2篇

六月份的一个周末早晨,我们一行志愿者跟着老师一起来到了四川北路乐购门口,等待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交通协管员阿姨。

老师与我们交代了一下我们今天的任务,我们在这个早上将会体验交通协管员他们平时的工作,并且感受这份工作。

没过多久,交通协管员阿姨便骑着一辆电瓶车风尘仆仆地赶来了。随后,大家采访了协管员阿姨,并问了几个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看法。

协管员阿姨回答道:“我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我们每天都在维持着交通秩序。不让交通事故发生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我们希望市民们能做到这一点。”

随后,我们也小小的.体验了一下协管员的工作。我们分成几组站在不同的地方站岗,时间不到两个小时。

刚开始,我们还能笔直地站立。后来腿就变得很酸痛了。我们站的时间与协管员阿姨的时间相比就是小如牛毛。因此可以想象他们的工作有多么辛苦。

体验人物 塑造角色 第3篇

人物在剧本中是无实体的文学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粉墨登场的表演,即角色的行为、言谈和内心活动,才能成为活的舞台形象。演员要把和自己有一定距离的,有时甚至是很陌生的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必须在创作活动中花一番功夫,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研究剧本,分析人物性格

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演戏,就是演人;演人,就是演人的性格;演人的性格就是表现人的思想。生活中,人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等,千差万别、多种多样,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典型,就更具有鲜明的差异性。剧作者在剧中安排的人物都各有其个性特征,如果没有典型性格的剧本,那也就没有生动的舞台形象。

话剧《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如何才能找准所演角色的个性呢?这就要从研究剧本着手,认真分析《钟声远去》剧中人物性格。 首先从人物语言中分析性格。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语言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剧中人物的艺术语言,反映着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最能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的,是我们理解角色的一把钥匙。因此,演员要从角色的语言中去寻找人物性格。《钟声远去》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咸阳五陵原上农村改革进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阵痛和那豪壮的抉择。剧本十分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五陵原上纯朴忠厚的农民形象,该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这是陕西人独有的。 其次,从人物行动中掌握性格。角色都有性格,而性格又主要表现在人物的行动之中。所谓人物行动,指的是有目的的,由语言和动作去完成的活动过程。角色的行动就是指他在剧中想要做什么?他又做了些什么?从中去分析角色的性格。 还要从剧本提示中琢磨性格。 剧本中提示,是作者对人物情绪的安排和行动的设想。也有的剧本是导演、演员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即演出后的舞台记录。从剧本提示中可以分析和琢磨人物的某些性格。

握准人物基调,创造人物形象

演员只有通过分析剧本,就能能悟到角色性格,体会生活,体验人物,这是创造舞台形象的第一步。但要把这种性格体现出来,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角色创造。

在《钟声远去》的人物塑造中,如何说陕西话,演陕西事,展现了生动的“老陕”特色,地道的“老陕”特点?如何演好萧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重要环节,即把握准人物基调、创造好典型动作、防止唯程式的表演。 人物基调,是角色思想与性格的抽象,是人物音容笑貌的基本格调。为了使人物个性在舞台形象中贯穿到底,不至支离破碎地时隐时现、时有时无或者时是时非,必须把握准人物的表演基调。 演员要力求塑造咸阳农民这个角色,使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特征,不是千人一面或大同小异的农民形象,就必须在把握住人物基调的基础上,重视创造能深刻体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动作。为了更好把握《钟声远去》剧本中萧汉这个角色,笔者仔细研读了原作《天堂》。小说《天堂》中为萧汉营构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在作品中,萧汉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五陵原”上新一代的风云人物,与他性格中这样几个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他潜意识中植入了一种天然的“善性”。作家浓墨重彩地铺叙萧汉对帝陵文化的钟情,从而把主人公的情感置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上。因此,当社会环境为这种文化基因提供了雨水和土壤时,它就迅速地复苏和葳蕤,成为他处理爱情和事业的精神动力。表演程式,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基本手段。没有程式就没有表演,演员创造角色不能离开程式,表演程式是创造好角色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不从再现主题思想、体现人物性格出发,而是单纯从虚拟等手法和程式出发,那就会形成虚假和形式主义的表演,从而把有利条件变成不利因素。

积极体味生活,体验人物感情

艺术的功能是以情动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共鸣。演员要从感情上打动观众,使观众真正“清醒起来,感奋起来”,就必须揭示人物思想感情的内在依据,就必须对扮演的角色进行洞幽烛微的体验,使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其内心活动融为一体。因此,戏曲演员要使外在的体现达到動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必须讲究感情体验。

艺术的真实必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演员创造角色,必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积累和选取现实生活中符合角色性格的感情素材。在《钟声远去》创作排练期间,笔者作为主要演员和剧组主创人员三上五陵原,数次到访作家王海的家乡靳里村深入生活。请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岁月的中老年人回顾当年的情景,感受和体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巨大变化。演员要学习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笔者认为,演员的活动领域越广阔,生活底子越厚实,生活的经验就越丰富,对剧中人物、事件、情节理解得就越深刻、越精辟,表演才能感情激荡,把观众引入一种身临其境的境地,从而达到感人肺腑的目的。对于创造舞台艺术形象的演员来说,深入激流,体验生活,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本课程。

中国话剧表演,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影响较深,即以追求情感真实与生活真实为重要特点,讲究情感体验与情感体现,讲究内部(心理)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的有机统一,讲究从自我出发生活于角色与舞台生活双重性。基于此,角色的思想感情,演员要有体验与感受,才能表达得真切。但是,这种体验与感受,仍然属于艺术创造,而不是演员的自我流露和暴露。感受和体验感情固然重要,但控制感情使其符合角色感情的分寸同样也不可少。演员在体验中,对感情的调动和控制要处理好,才能使感情表达得既真切生动,又恰如其分。 潜台词和内心独白都是通过演员的形体表现传达给观众的,演员在设计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时,演员要注意把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所规定的实在内容相对地稳定下来,不要随意变动。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幅度,要与表演的时间和节奏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符号人物的真情实感,才不至于脱离人物的性格特征。

总之,认真总结话剧《钟声远去》表演的成功经验,对于话剧表演今后的创新乃至中国话剧的创新,可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在角色表演中促进有效体验 第4篇

表演只是形式,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其根本目的还是活化阅读内容、动化阅读过程、趣化阅读形式,让学生在充满情趣、充满形象、充满情感的活动中,获得对语言的深切感受,从而促进有效的体验。

当前部分语文课堂中角色表演表现为有目的表演和无目的表演两种现状。所谓有目的的表演,可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表演认识人物形象、感受情节内容、了解故事发展、加深文本理解等,我们可以这么做:

一、联系生活,内化表演

在角色表演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就如同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闪现,使文本内容在身临其境中“其义自见”。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的《春笋》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对于句子中“唤醒”一词,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表演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了自己父母平时清晨是如何唤醒他们起床的。从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化了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形象地再现了画面:春雷就像父母,把沉睡的春笋唤醒了后,他们伸着懒腰慢慢探出了小脑袋向四处张望。

二、情境创设,感悟表演

在语文教学中,角色表演的重要目的是把全体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去,借助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形象,感悟语言的情感,在感悟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如果单纯地把狼三次找小羊碴的过程演出来,有点感觉“为演而演”,课堂上老师情境的创设会让表演“有的放矢”。

师:(学生戴上回家制作好的小动物头饰)在小溪的松树林旁,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动物,你们真是可爱,快来和我们打打招呼呀!

生:我是活泼的小白兔。

生:我是森林之王老虎。

……

师:你们一会可要看好狼是如何找小羊碴的,可得帮小羊评评理呀。

师:(表演结束)小动物们,你们看见狼一次次找碴儿,有什么想跟小羊说的?

生:小羊,你不要再跟狼讲道理了。

生:狼就是要吃你,它才不讲理呢!

师:小羊,你以后再遇见狼,你会怎么做?

生:我以后不和它讲理了,我应该动脑子先逃跑。

要知道,进行角色表演需要考虑文本的属性、人物的角色地位以及学生的身份等实际情况,需要老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否则,体验就会肤浅,甚至是不伦不类、得不偿失。有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语言等,都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得到透彻的理解。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悟表演,促进了有效体验。

三、自由发挥,理解表演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祁黄羊》一课,主要叙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文中具体描写了他与悼公的对话,对于举荐的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没有花很多的笔墨去描写。当学生在进行表演前,老师并没有进行指导,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情境中,走进故事角色的内心,从而更真切的感受祁黄羊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从侧面了解到他的知人善任。学生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来理解和丰富了文章所蕴涵的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实现了对文本的解读,课堂被情感和思维所浸润。

表演作为一种理解文本的手段,对于促进学生有效体验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杜绝“为演而演”的形式主义,更多关注表演的实效性,让表演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以下两种表演形式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 适时打断,补白表演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当学生听到老师说要来表演课文内容时,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跃跃欲试,希望能“抢”到一个角色,争着想来演勤劳的蚂蚁在夏天搬粮食的情景。此时老师已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兴趣,让班中任何一个同学来演,对于其他同学来说,都觉得少了展现自己的机会,都会觉得非常失望。于是老师设计了让全班同学一起站起来演故事的环节,边读课文边加上自己的动作,为了避免出现呆板的表演,全班同学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老师运用了着墨与补白互动的表演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不仅演课文内容,更是把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自己的理解也融入到其中。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可以把课文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与领会文本价值有关的内容进行充实,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在这样的一个补白角色表演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角色表演,更是尝试了角色替换。听着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表达,我知道,学生在补白表演中走进了文本,走进了蚂蚁、蝈蝈的内心,这时他们的体验是较全面的。课堂上的表演真正成了感悟语言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表演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2. 角色变换,反串表演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的壮歌》中的《“生命桥”》这个故事中,描绘了老羚羊用身体做支撑点,帮助年轻羚羊跃过悬崖,自己却坠落山涧的悲壮神圣的场面。为了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羚羊,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在表演时,我尝试了角色反串,让一个同学既演年轻羚羊,又演老羚羊,从多方面去体验,我想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会更深刻、全面。

家庭角色体验活动 第5篇

学会感恩,学会成长

——家庭角色体验活动报告

2009年1月10日,又一次回家。

在回家的火车上沉沉睡下时,体会到了这学期前所未有的安宁。

岁月不饶人,转眼二十年,白发开始在父母头上蔓延,皱纹开始在他们脸上爬行。再也没有理由拿自己当孩子了,再也无法无视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感受到压力了,意识到无知了,看着妈妈穿梭于各房间忙里忙外再不能无动于衷了,肩上的责任也没有理由再推卸了。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理论层面上跳来跳去,今后还是要离开学校,最终还是要回归人间的琐事杂事,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成长。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角色是随着身份的变换而变换的。面对学生,我是老师;面对老师,我是学生;面对父母,我是儿女;面对儿女,我是父母„„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面对人生,角色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角色决定着说话的角度。我是一个大二的在校大学生,主要角色是学习者,学习者又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有时会是读者,有时会是听众,有时会是研究者,有时会是实践者,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用我们的年轻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回到家,我扮演的角色便是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学着开始承担的孩子。半年不见,家里的一切如故,有些花干枯了,竹叶也有些发黄,也许是我长高了些现在可以清晰的看到父母头顶的白发。尽管每年过年他们都会去染发,可是依然掩饰不了一天一天的衰老。妈妈的头发总是每年都染不一样的颜色,现在,红的、白的、黑的、黄的、棕的总是若隐若现,笑不出来。回到家,父母对我就是填鸭式,好像永远都在担心我在学校会吃不饱吃不好。我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因为只要看到我很努力的吃东西,仅此而已,他们都会很开心。我很喜欢吃火锅,冬天就特别渴望热腾腾的汤,在学校吃麻辣烫我不想和妈说,妈妈只要一想到那些东西吃多了会危害健康就又会担心起来。迫不及待的和父母讲讲学校的故事,他们笑嘻嘻的听我滔滔不绝着,时不时的问一句:这样啊?然后再肯定的一句:辛苦辛苦。一家三口说说笑笑,终于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

过年了,本质上家里没有什么特别。家里什么都有,年货不用办。那就打扫卫生吧,今年我们一家在本地陪外公外婆过年。那就先去外婆外公家打扫卫生,过年嘛大家都很开心却总是有点力不从心。外公外婆年纪大,当然能做的我就尽

家庭角色体验活动报告

量做。擦地板擦楼梯擦玻璃擦家具,装灯笼贴对联和窗花,把没用的箱子垃圾一趟一趟的往下搬,心想着,回来的时间就不多,能做的更少了,干活勤奋点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孙就在身边。

在自己家依然也是打扫卫生,看到父母房间的角落有些灰尘积着,而自己的房间在回来之前被妈妈打扫的一尘不染,不禁鼻子有点酸酸的。其实很早就已经明白父母把爱全都给了自己,我要学会感恩,不能够想当然。我要学会生活,学会成长,我现在并不能够建立什么丰功伟业,但我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家庭角色体验其实就是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家就是要学会做儿女。过年前几天,我很努力的打扫家庭,因为那是我最温暖的家,也许没几天去苏州读书以后,这里的角落又会落满灰尘,但是我知道,在我回家的前一天,我的房间一定是一尘不染。这就像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不断的相互着,循环着,为了爱不计结果,始终都在滋生家的温暖。

天下的父母总是把苦往自己的肚子里咽。他们总是把最大的快乐留给孩子。从小,我家的饭桌上总是充满着欢笑,父母总是用他们的言行身教来引导我们做人立世。诚信,宽容,正直,勤劳,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我这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我一生收益。有一天,我和他们聊天时,他们说,其实做父母的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但是从心底里,他们更希望我们能够健康开心的成长,不一定要赚很多的钱,但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我明白了很多,赚钱多少并不是衡量孝顺与否的根本,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做人。为人处事,定当一诺千金,终于慢慢体会到了父母为我起这个名字的良苦用心。

“关注民生、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在这个寒假的实践中,我选择了家庭角色体验,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最不能锻炼自己能力的体验!可是我认为人就是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的。家是每一个人培养能力性情的重要场所。家庭角色体验让我真正的感受了成长,学会了成长,感受了真真正正的家庭生活,学会了生活。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家是我一生牵挂。当我出门在外,总觉得内心隐藏着牵挂。因为有爱,牵挂也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家的代言。它伴着你、绕着你。当你孤单时,它依偎着你。当你成功时,它为你祝福。当你失落时,它给你宽慰。不能想像没有家的感觉,会是怎样一种心境。父母总是说,你的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父母又何尝不晓得,对于我们这些出门在外求学的游子,家里人的平安健康也是我们最大的安慰。每星期打打电话,让对方都知道平平安安,安慰两边悬着的心。

家,也是我的根基,是我飞翔的起点。风筝飞的再高,也终究不会忘了牵在手中的那根线。家就是那样的线,那线也是风筝与手柄中的思念,风筝如果断了

家庭角色体验活动报告

线,还怎么能展翅高飞呢?哭泣时,有人帮我擦眼泪;成功时,有人比我更激动;失败时,总有人扶我一把;骄傲时,总有人在耳边提醒;不管我做错了什么,他们都那么支持我;血浓于水,在这个世界上,家人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他们给你看到的永远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这个寒假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我相信这次的家庭角色体验的经历会让我受用一生。因为那样的滋味是让人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家庭角色体验,感恩回报父母。通过寒假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明确了家庭对自身发展和实现社会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树立了感恩父母、回报家庭的意识。引导我们体会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尊重父母劳动成果,并把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转化为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动力。

角色体验 第6篇

【关键词】敏感期 双性化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社会分工的性别角色差异正逐步减小趋向融合。现代有关专家调查也已证实,过于强调性别化的教育,对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较为不利,而追求“两性之长”的“双性化”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更能适应竞争越来趋激烈的社会并能占据优势。

游戏是幼儿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形式,许多幼儿深受家长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在游戏活动的参与、玩具类别的选择、游戏人群的加入上都存在着一定误区。3~6岁是幼儿性别的敏感期,是其形成健康心理性别与良好社会性别意识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实施“双性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儿童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有效降低传统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弱化游戏性别特征,丰富幼儿的角色体验。

一、游戏内容设置应从单一走向丰富

弱化游戏的性别特征,并非否定幼儿两性的差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基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性别自我认知与性别角色认同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鲜明性别特质的角色游戏,如让男宝宝装扮“消防队员”营救被困人员,培养其男子汉气质。让女宝宝头戴护士帽,给病人打针输液,护理病人,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热心服务他人的淑女风范。

“双性化”教育以肯定两性差别为基础的,是对两性差别教育的完善。在游戏内容设置上,更应以培育双性化人格需求为目标,创新角色游戏,多组织一些更适合男女宝宝一起玩的,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角色游戏活动。如设置“美美理发屋”“贝贝大超市”“爱心宠物园”“健身体育馆”“开心大舞台”等活动区角,定期更新内容,不断创新形式,让更多的男女宝宝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并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兴趣,丰富体验,获得更多的发展。

二、游戏角色关注应从同性走向异性

男女宝宝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先天,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引导。作为幼教工作者,“先天”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却是“双性化”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宝宝的已有表现,并为宝宝积极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如遇个别孩子喜欢玩异性类游戏,也不可急于干涉,因为游戏毕竟是游戏,与人格完善、个人成长没有多少必然联系。如男宝宝喜欢玩芭比娃娃,并花费心思换衣服,变发型;女宝宝喜欢玩飞机大炮,边玩边模仿配音……面对这些“性别错位”,教师更应冷静思考,科学引导。也许我们给了这些孩子玩的机会,这些男宝宝也许将来能成为顶级的女性服装设计师,这些女宝宝也许会成长为未来的女性军事专家。

为了宝宝未来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保护,更应创造。有时我们还应尽量让男女宝宝多多关注异性宝宝的游戏爱好,甚至可以有目的地组织“游戏大反串”,如让女宝宝开开大炮、踩踩高跷、抽抽陀螺,指导她们到活动区角里当道路交通疏导员,高楼建筑设计师,让男宝宝也玩玩过家家、跳跳皮筋、扭扭秧歌,到手机卖场给顾客推荐手机,去理发店为阿姨染发……让宝宝参加这些游戏活动,既能让宝宝冲破家庭性别刻板印象的堡垒,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并体验异性宝宝游戏的快乐,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角色体验,拓宽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三、游戏规则制定应从对立走向融合

受传统“单性化”教育观的影响,许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后,便根据其性别人为的、过度地强化性别特征,对立男女宝宝的差异,在穿衣打扮的选择、兴趣爱好的引导、言行举止的规范上都在有意与无意中人为设定男孩和女孩的性格特点与适宜活动,这与当前潮流发展趋势、现实家庭生活、社会工作需求不太吻合。社会分工虽越来越精细化,但绝对不会单一化,如警察除了指挥交通,也要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又如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与管理分工,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家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是现实,更是趋势。在游戏活动规则制定中,我们更应关注双性化人格的教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经常组织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帮助他们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要求,并在参与实践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心得。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角色活动前期阶段,教师可组织幼儿依据自我感性经验,让幼儿相互商量、自主选择各自的角色。如在“快乐大家庭”中,做饭、带小孩一般会交给女宝宝做,请客、装修一般男宝宝会主动担当。虽然这种安排实际上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但这对于幼儿性别自我认知与初步性别角色定位有一定的积极巩固作用。

角色体验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7篇

一、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娱乐无穷

小学生大都天性活泼,喜欢玩游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恰恰抹杀了小孩子的这种特点,这样不仅学不会知识,而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点,它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同学们在参与游戏时,还能锻炼自己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并且语文是个强调理解的学科,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游戏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许多学生都加入进来。游戏具有趣味性、规则性、竞争性,游戏恰好可以弥补只学习的枯燥无聊,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而教师在开始游戏设计时,应该多多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大家都喜爱的游戏,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在课堂上,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而后才能有课堂的高效率。

例如,可以在卡片上写下新学的拼音或者词语,教师抽取卡片,并选择一位同学将它读出。如果学生读正确,就交换角色,即学生抽取卡片,教师读上面的文字,依次进行。而在学习韵母和声母时,对于那些相似的音调,教师可以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组成小故事或者绕口令,让学生进行读的练习,而这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读的速度的比赛,想必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了兴趣,又收获了知识。

二、比赛中的角色扮演,竞争无尽

获得胜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都想得到的。通过竞赛或游戏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胜利也同时需要每位同学努力或者大家一起努力去认真完成争取,所以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获得竞争胜利后的喜悦。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而老师给与的激励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现在这个充斥着电子设备的年代,学生的兴趣已完全被游戏吸引,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已迫在眉睫,而参与比赛的确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判断作者的情感,情感对文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会:两段文字:一、根据埃及朋友的介绍,我在一个夜晚去看金字塔,想多了解一些这个民族的历史。二、听埃及朋友说,金字塔的月夜,朦朦胧胧的,仿佛是富有幻想的梦境。我去,却不是为的寻梦,倒想亲自多摸摸这个民族的历史。前者只是客观的叙述,而后者不仅有条理地叙述了事件,而且也包涵无限韵味和情感。这可以让学生发言,表示自己的想法,最终想法最接近的学生取得胜利。还可以进行词语接龙比赛,这样学生可以积累很多词语,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景中的角色扮演,真假难辨

现如今,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因为无法参与进去,每节课都收效甚微,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可能会磨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此状况下,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于是情景式教学应情而生。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而鉴定情境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其对学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创设情境需要我们设计情境,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有意识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大家才能在情境中交流并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到了新技能。

在学习《狐假虎威》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狐狸在左右张望,老虎被狐狸搞得晕头转向,小动物内心忐忑不宁,此时就要求同学们不仅通过声音,而且通过表情,完成这场完美的朗读秀。学生既收获了所有课文想要传达的思想与知识,又有了对语文的兴趣,还加深了师生情,真是飞跃的一步。

角色体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一、体验式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体验式英语学习强调也学生为中心,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并加以强化巩固和应用。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当前英语教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我国英语课堂教学实际, 借鉴其学习模式而构建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景为载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巩固、深化为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当前, 虽然我们在英语教学方法上做了很多研究和努力, 开创并尝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诸如小组讨论法、互动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各种教学方式, 但仍摆脱不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不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生怕自己讲解的内容不透彻、不全面, 最终形成了教师单向的忙于讲解, 而忽略了学生接收体验运用的过程, 各种教学方法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积极讨论, 没有积极参与, 仅有部分好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要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体验式英语教学被逐步地引入到英语教学之中, 通过体验式外语学习, 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时间中去。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途径

1. 创造真实的语言情境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不仅仅需要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程内容, 把知识作为训练各种语言能力的素材, 设计创造多种多样的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语言情境, 以供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运用。教师起策划、筹划、掌控的作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是体验过程中, 缺不了师生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内容、协调合作方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注入, 所以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 选择难易适中的素材同时,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自身能力等方面,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课堂知识讲解, 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内容随机应变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要处理好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 最后达到获得知识的感觉。

2.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源

各院校现已基本具备多媒体设备、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教师要适应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 不断提高自己能力, 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语言形式, 刺激学生视力的同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扩大信息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外语表达愿望, 而并非单纯的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播放幻灯片, 那只会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例如:

(1) 医院情景

在讲到关于生病、看病等话题时, 教师可从网络上下载国、内外关于医院各种场景的对话视频, 及相关的各种标志 ( 如注射室: Injections; 门诊大厅:Outpatient Hall) , 通过观看视频, 让学生了解看病等相关场景的用语及运用。之后, 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2) 餐馆情景

教师可找一些相关的用餐视频, 或者美食照片, 通过这些视觉刺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讨论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 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哪些是健康食品, 哪些是不健康的。通过视频播放, 总结出用餐用语或餐厅用语, 设计餐馆场景,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合适的角色进行体验。

3. 创造性地开展多样化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 ( 即第二课堂) 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深化, 开展第二课堂是营造体验情景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 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例如, 发音模仿秀、英文歌曲达人、英语脱口秀、英文书写大赛、英文短剧创作大赛以及最佳角色评选等活动。内容丰富, 形式生动活泼、各式各样, 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平台, 切实起到巩固、深化知识, 最后转化为自身素质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将每课的重点难点融入到学生所熟悉事物当中,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相似的情景, 利用第二课堂提供真实的情景练习, 最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对号入座,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习效果。

三、总结

体验式外语教学以语言的体验情景为重要载体, 是语言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要桥梁, 它遵循语言认知和习得的重要规律, 强调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是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即要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 将体验式英语教学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无疑对英语的教学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江, 廖国强, 严俊.大学英语教学的体验式视角.体验式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2]王海燕, 张茂豪.浅议第二课堂与体验式英语学习.体验式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3]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角色体验 第9篇

1、什么是角色体验法

体验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概念, 它是指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是通过实践获得的。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身体等感官来直接对客观事物了解, 从而在脑中进行思考活动, 通过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 更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体验教学法是把体育的概念引入健美操教学中, 让学员体验不同角色, 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健美操。在授课过程中, 以学员为中心, 在课堂这个平台来展现体验教学法, 用语音、资料、器械等任何学生可以接触得到的媒介为道具。学生们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为依托, 通过运用健美器材和教师的指导点拨参加活动。这个过程中, 学员自主参与和体验,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使沟通发展能力有了提升, 而且可以健全人格, 使生活更有乐趣。

2、角色体验法的特性

目前教育中要有创新精神, 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革, 在课堂上加入体验法教学可以增加对学员的引导性。在以往的上课模式中, 教师会生硬的讲解知识点, 填鸭式的教学, 不管学员是否能够接受, 是否乐于接受。在这个模式中教学是单向的, 老师是唯一的知识来源, 其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生吸收知识也是被动型的, 没有兴趣作为依托, 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不能很好的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要在课前做充足的准备, 课中要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课后要做总结和记录好学员的反馈。所以, 教师要运用好角色体验法, 就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3、角色体验法应用于健美操教学的内容

3.1、体 验教师角色

在健美操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体验教师角色是一项重要的体验内容。教师的责任是提供知识理论和做示范, 还要保证课堂秩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让学员来体验教师的角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学员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突出学员自己的风格。第二部分, 备课部分。在此阶段, 学生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通过思考和整合现有知识, 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 梳理教学内容。第三部分就开始了正式的教学, 这个很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完全由学员自己掌握, 教师在旁记录教学的细节。学员亲力亲为的完成这个环节可以培养独立性。第四个环节就是总结, 这就需要上一环节的教师记录了。大家共同探讨, 指出错误。在整个环节体验下来, 学生的各项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体验教师角色的学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 组织教学和规范课堂纪律, 做好示范, 指点学员的技术动作。还有想方法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共同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教师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比如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自觉的约束不当的行为, 提升健美操的能力。

3.2、体验教练员的角色

毕业以后进入学校的健美操专选学生很大程度上要承担起一项任务, 即培养校代表队。在健美操的教学中适当的让学员体验教练员角色, 极大的帮助了学员了解团队。明白了团队的意义和组成方式, 管理方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 平时认真组织培训, 以充分的做比赛准备。

3.3、体验指导员的角色

在健美操的教学中, 指导员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是承担一定社会工作角色的。指导员可以安排课程, 拥有良好的沟通技术, 并能给予学员指导, 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社会效益。学员们通过体验可以开拓眼界, 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 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3.4、体验裁判员的角色

学员们通过对裁判员的角色体验就能准确的了解判罚规则、评判准则, 更加深入的掌握健美操技术文化, 变化发展, 从而更准确的明确训练方向。完成这项体验可以使学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为以后从事健美操行业打下基础。

4、角色体验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4.1、优 化教学模式

角色体验法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对学生有引导作用, 科学的、有步骤的讲授知识, 有助于学生消化知识, 培养提高健美操专业技能以及更多种的能力。创新知识、创新教学, 培养的能力要全面。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参与体验, 营造出了一种愉快、新奇、和谐的学习气氛。保持了持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学员们更热衷于自主学习, 效率更高。能力和成绩同时得到提高, 这样会产生正面的心理暗示, 这样的肯定又会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助推剂,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这样的学习效率就会呈指数上涨。学员参加完有关教学的体验后会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岗位, 它复杂的准备工作, 认真的课后总结, 都会使学员换角度思考, 从而理解教师, 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配合。

4.2、提高学习主动性

角色体验法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其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一系列能力, 积极自主的参加到教学过程中, 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新的角色体验法则是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学习效率也就上来了。使用角色体验法可以更好的展示出学员自己的风采, 表现力会提升, 展现出多种风格的健美操。动作素材都有所累积, 学员们共同探讨, 深入交流, 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3、提升自主创作力

健美操可以锻炼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创编是健美操中比较难的一种技能, 需要人的创造能力, 在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理论和动作素材之后, 就可以创编出自己的健美操。通过角色体验法可以激发出创造性的才能, 对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有帮助。学员自主发挥, 引入最新的潮流元素到健美操中。

4.4、增强自信心

健美操不仅是体育项目更是能体现艺术性的项目, 要表现艺术及用要赋予它生命力, 通过肢体把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 在展现这项艺术时, 必须要求学员有自信, 通过有张力的表现从而突出主体。这一过程会使学员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增强, 更愿意参加到更多的活动中去。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员们自由想象、开拓思路, 对新奇知识保持好奇, 喜欢探索、发掘,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提高自己的自信。

4.5、强化自我与相互的评价能力

学习评价在整个教学评价系统当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习评价可以了解两方面的情况, 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 对双方的评价有助于连接双方。同时, 教师可以改善教学, 学生可以改变学习方法。在实际的评价系统中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从中可以知道同学、老师对自己有怎样的评价, 从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 不断改变自己达到更优秀的状态。通过角色体验法的实践后, 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 也会带来“成就感”。同学与老师亲切互动, 共同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可以使教学成果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5、结 语

角色体验法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其结果就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变得自主、懂创新, 把死气沉沉的健美操课程变成轻松的一项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感官。学员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能力也有所提升。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被提出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规模学生自创的健美操要得到展示, 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要稳步前进, 为更多除了健美操之外的项目教学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体育工作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将角色体验法应用于健美操教学不仅使健美操这个项目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而且拓展了教学方法, 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为健美操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健美操的专项教育当中, 老师要培养学生亲身体验的能力, 这也是一种创新教育。根据创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角色体验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从而更好的运用。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角色体验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高职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项目, 要不断更新教学的理念、形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永远是授课的目标, 使用角色体验法有助于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学习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 而且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使得学习更有效率和趣味性。

关键词:角色体验,健美操,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迎春, 王莹.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 2010, (18) .

[2]陈晓蕊.高校健美操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 (02) .

[3]刘波, 陈健.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1) .

角色体验 第10篇

1 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内涵与特质

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产生、发展与其特定的环境、条件、背景密切联系,因此,挖掘云南民族医药文化内涵时,应该从其自身特色、地理自然条件以及区域内的历史人文气息等方面进行。云南“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地域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作为天然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东方的亚马逊药林,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奠定了云南民族药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具有多元性、区域性等特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使云南具有其他省份无法相比的优势:全国56个民族,云南有25个,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的民族人文特质[3]。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往往令人心驰神往,也构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此外,云南民族民间医药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以彝族医药为主干、汉傣藏医药为分支、苗壮白纳西等民族医药为辅的“云药”特色文化体系。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不仅仅是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4],蕴含着独特的民族医药养生理念,体现着在不同条件下生存的民族智慧。要言之,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是以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为主题,进行交互式动漫创作开发的重要素材。

2 交互式动漫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动漫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载体,郭肖华等[5]认为“动漫是以动画和漫画为基础,以二维手绘、三维动画、flash等为制作手段,以电影院线、电视频道、网络、手机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娱乐形态”。盘剑[6]认为“动漫是人类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电影、电视的综合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新的艺术地把握世界、审美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与手段”。文创类作为动漫创意的分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通过现代化的制作方法和手段,融会生动的语言、人物、内容、造型、场景等,来讲述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娱乐性、观赏性为表现形式的创意形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今后动漫产业将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内容,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推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更是提升了动漫及相关创意产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动漫主要依靠动画形象传播,没有语言障碍,表达方式被各年龄层受众接受,对于传播民族文化作用明显[7],文化的传播依赖于媒介,媒介是文化表现的载体,严昭柱[8]指出“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表达形式,动漫的交互性赋予了观众参与和控制动画播放内容的手段,使观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9,10],进一步丰富了动漫文化的传播方式,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例如,斑马骑士开发的APP“皇帝的一天”就是交互式文创动漫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皇帝的一天”采用游戏的交互式叙事方法,用户可以通过点击2D建筑地图中200多个交互点展现的故事情节,更好地了解故宫传统文化与历史。交互性、开放性和沉浸性是交互式动漫的三大特性[11],在文创类动漫中加入交互性能给用户带来个性化、全新的、有趣的文化体验。

3 交互式动漫“云南民族医药文化”APP的设计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原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2011),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国中医药办,2012)等纲领性文件皆做出指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而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所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这一现代传播手段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丰富传播内容和方式,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旅游餐饮、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打造优秀中医药文化品牌。由此可见,民族医药与动漫的融合发展,让民族医药动漫成为弘扬中国特色优秀文化资源,宣传中医药、民族医药形象的有效载体,是时代造就的契机,也是中医药文化事业发扬光大的必然选择。APP(Application)指的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崛起,伴随而来的是APP呈现爆发式增长。2011年以来,人们花费在APP上的时间已经超过网页,而且势头不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来自移动端的与医药相关的搜索流量全面超越PC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的专家预测,截至2017年全球移动健康市场将达230亿美金,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移动健康市场。新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医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中医药民族医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普及养生保健知识开辟了新的途径,“进击云药”交互式动漫APP采用角色扮演RPG(role playing game)的形式,以云南民族医药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目标用户设定为对中医药、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有浓厚兴趣或者对学习相关知识有期望的人,交互过程中可获取特色药材、养生理念、独特风俗、传统采药、制药、防病及治病器物信息等,通过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用户更好地了解云南民族医药文化,这对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作用。

3.1 架构设计

选取分布在云南省的彝族、傣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图形环境,汲取彝族、傣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民间传说、医案故事及名人轶事创作设计故事情节与任务,见图1。

根据用户对少数民族医药的了解程度确定体验情节(采药、行医、学习、会试),不同情节决定了任务的难易,而角色等级也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进行转变。当用户到达不同站点的时候(图2),会为了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去学习药材信息、医养知识和民族风俗。总之,虚拟情境设计、互动性文化信息的“装嵌”、专题学习网站、论坛与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传播、学习内容有机融合。

3.2 交互方式设计

3.2.1 互动性与参与性

交互式动漫APP作为一类软件工具,具有仿真模拟、人机或者人人互动、自我探索、无限试错、自动提示、即时反馈等重要特点[12]。竞争性与挑战性是“进击云药”交互式设计的核心,能够充分激发用户的参与感、成就感及学习热情。当用户点击进入“采药”,需要首先获得当地道地药材及传统采药、制药器物信息,通过“艰辛”地“采药”、“制药”储存于“药箱”,同时可获得金币和必要的道具等充实“背包”,通过此环节可积累勤奋值;通过“行医”针对病症出示已获“药材”为“患者”治疗疾病获得“医方”及其“方解”,用户通过此环节可积累经验值和荣誉值;用户交纳一定数量的“金币”后,可进入“学习”,了解更多少数民族医养观念、谚语、诊疗方式方法及有关治病、防病、保健方面的器物信息,通过此环节可积累勤奋值和经验值,同时为完成更多任务做准备;拥有一定数量的勤奋值、经验值或荣誉值后,可进入“会试”,选择“会试”难度,系统将自动从题库中抽取题目,用户通过选出正确答案积累经验值并拥有完成难度任务的相应等级。引导界面设有“药铺”和“商店”,用户可通过“药铺”买卖药材,通过“商店”买卖治病、防病、保健装备,从而进行金币的使用。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奖励,如金币、道具、器物、荣誉值等,同时得到等级的提升,角色等级设置从低到高为:阿盲、入门、菜鸟、进阶、普通、高手、专业、大师,引导界面见图3。

3.2.2 艺术性与沉浸图形环境

孟育耀[13]认为“动漫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感情色彩、主题音乐、叙事结构、故事情节等文化要素的调配聚合,使其在内部结构关系和文化要素组合配比上更加科学合理”,因此,交互式动漫APP的表现形式与图形环境应具备一定的故事性与艺术性,从而提供一种引人入胜、个性化和趣味性极强的全新体验,激发用户的浓厚兴趣和沉浸感。此外,闫荟等[14]指出“在动漫场景中添加一些符合剧情大背景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受众在识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动漫中的民族文化所感染,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这也是动漫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进击云药”将传统少数民族色彩、图案、配饰、手工艺术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采用卡通风格在图形设计上进行创新,配合少数民族优秀而独特的音乐,既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趣味性,又能让APP中所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和内容很好地为用户所吸收。用户到达不同站点的时候,因少数民族分布区域的不同,图形环境发生变化,例如,西双版纳站点,以热带雨林、傣家竹楼、身着傣族传统服饰人物、泼水节、象脚鼓及葫芦丝演奏曲目等,设计沉浸图形环境与音效,而楚雄站点则以崇山峻岭、彝族村寨、梯田、火把节、彝组月琴演奏曲目为主。

3.2.3 专题学习与分享传播

新族群的用户心理,需要通过传播媒介,提升用户的体验和在群体族群的意识感知与价值认同[15],因此,交互式动漫APP除虚拟情境的设计之外,还要考虑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和论坛以促进用户之间的网络互动、知识共享和信息交互。“进击云药”专题学习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学习”环节,用于呈现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信息,以便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进入此模块学习,并运用这些信息完成任务,但需扣除一定数量的“金币”;二是“论坛”环节,如果用户不能通过“学习”环节获得相关信息,则可进入“论坛”环节,通过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与协商了解信息并最终完成任务,也可点击云南民族医药相关链接,如国医在线、云南中医、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等官方网站及权威媒体,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并链接有云南民族医药资讯、民族药的开发及生产,如傣肌松、灯盏细辛注射液、神衰果素片、青叶胆片、岩白菜素片等新药开发的情况。同时,可以将所获得的医养知识在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多种媒介中进行传播与分享,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获得群体意识感知及价值认同。

3.3 体验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设计

“进击云药”的参与过程实质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除了体验性与刺激性,更强调知识性与教育性,如何让云南民族医药文化自然、无缝融入公众生活,主要体现在“初测”与互动性文化信息的“装嵌”部分。“进击云药”作品创意旨在激发用户对传统医药文化、养生保健知识的自主学习热情,因此设计“初测”环节,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除了分析学习者对民族医药文化的认知、态度,还要分析学习者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用户任务层次与起始站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用户体验系统的不同功能,提升其自主学习效率与持续使用意愿。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进程的差异,民族心理、宗教意识、风俗习惯、居住地环境以及药物资源种类分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又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族医药[16]。如傣族就对亚热带常见疾病的治疗显示出特色和优势,傣族人民很早就懂得用青蒿包在手腕上来预防、治疗疟疾,他们还会配草药治“转腰龙”,即“带状疱疹”,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配伍不同的饮料方,以药代茶饮,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主要文献《罗格牙坦》(傣语称《坦乃罗》),较集中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季节、气候的相互关系[17]。而彝族则因其主要生活在山区或高寒的崇山峻岭中,所以他们专长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和跌打损伤[18]。彝医植物药多以鲜品入药,常见的用法有捣烂、揉烂、外敷、咀嚼、熬水内服和炖鸡肉服。此外,酒是彝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有酒泡药(药酒)、以酒为引煎药、以酒兑服药汁(或药粉)、以酒调药外敷或点火酒,知名品牌“云南白药”就是彝族同胞曲焕章先生根据彝族群众长期医治外伤的丰富经验研制而成。“进击云药”交互式动漫APP将这些文化性的知识通过“采药”“行医”“学习”“会试”等交互架构和故事情节的互动性信息“装嵌”趣味性地展示给用户。

4 结语

角色体验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11篇

一、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娱乐无穷

小学生大都天性活泼,喜欢玩游戏,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恰恰抹杀了小孩子的这种特点,这样不仅学不会知识,而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可以弥补这种缺点,它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同学们在参与游戏时,还能锻炼自己动手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并且语文是个强调理解的学科,它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游戏有足够的吸引力让许多学生都加入进来。游戏具有趣味性、规则性、竞争性,游戏恰好可以弥补只学习的枯燥无聊,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学习不到的知识,而教师在开始游戏设计时,应该多多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大家都喜爱的游戏,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在课堂上,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而后才能有课堂的高效率。

例如,可以在卡片上写下新学的拼音或者词语,教师抽取卡片,并选择一位同学将它读出。如果学生读正确,就交换角色,即学生抽取卡片,教师读上面的文字,依次进行。而在学习韵母和声母时,对于那些相似的音调,教师可以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组成小故事或者绕口令,让学生进行读的练习,而这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读的速度的比赛,想必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有了兴趣,又收获了知识。

二、比赛中的角色扮演,竞争无尽

获得胜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都想得到的。通过竞赛或游戏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胜利也同时需要每位同学努力或者大家一起努力去认真完成争取,所以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获得竞争胜利后的喜悦。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而老师给与的激励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现在这个充斥着电子设备的年代,学生的兴趣已完全被游戏吸引,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已迫在眉睫,而参与比赛的确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判断作者的情感,情感对文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会:两段文字:一、根据埃及朋友的介绍,我在一个夜晚去看金字塔,想多了解一些这个民族的历史。二、听埃及朋友说,金字塔的月夜,朦朦胧胧的,仿佛是富有幻想的梦境。我去,却不是为的寻梦,倒想亲自多摸摸这个民族的历史。前者只是客观的叙述,而后者不仅有条理地叙述了事件,而且也包涵无限韵味和情感。这可以让学生发言,表示自己的想法,最终想法最接近的学生取得胜利。还可以进行词语接龙比赛,这样学生可以积累很多词语,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景中的角色扮演,真假难辨

现如今,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因为无法参与进去,每节课都收效甚微,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可能会磨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此状况下,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于是情景式教学应情而生。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而鉴定情境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其对学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创设情境需要我们设计情境,首先我们要有计划、有意识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大家才能在情境中交流并学习,最重要的是学到了新技能。

在学习《狐假虎威》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狐狸在左右张望,老虎被狐狸搞得晕头转向,小动物内心忐忑不宁,此时就要求同学们不仅通过声音,而且通过表情,完成这场完美的朗读秀。学生既收获了所有课文想要传达的思想与知识,又有了对语文的兴趣,还加深了师生情,真是飞跃的一步。

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小学课堂充满活力,从而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成果。互动讨论可以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对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设计课堂角色扮演形式,并争取把其好处发挥到最大。

角色体验 第12篇

一、文化体验理论概述

2001年, 美国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莫兰教授出版了《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一书, 提出了文化体验理论。莫兰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 要帮助学生学习与理解文化, 文化体验是其核心与焦点, 也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按照莫兰的观点, 文化体验是认知、实践、理解和感悟四个方面的融合, 只有有意识地感受文化知识、亲历文化生活、体会文化行为、形成文化判断, 才是真正意义的文化体验。为此, 莫兰提出“文化知认” (即文化学习) 框架的四个要素。即理解内容, 文化信息;理解方法, 文化实践;理解原因, 文化观念;自我意识, 文化自知。这四个要素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循环, 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文化认知与情感认同、理解自身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有效统一, 共同推进文化体验在文化学习中的实践。

文化体验理论的一条核心主线, 是强调以学生的“经验成长”为中心。莫兰认为, 文化体验通过不断试误 (体验) 进行文化学习、行为实践和情感调控等, 进而为理解异国文化打好基础。由此可以分析, 体验教学强调在与异国文化生活方式的“碰撞”中, 学习者有意识地通过描述、分析、阐释、反思等活动获取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掌握文化技能, 并通过比较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 形成对异国文化的全面认知及正确的文化判断力与文化观。在完成以上过程中, 莫兰强调, 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在不同教学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准确分析“概论”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并对教师角色重构具有深刻的启示。

二、“概论”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按照莫兰的理论阐释, 教师应在学生文化学习的理解内容、理解方法、理解原因、形成自我认知四个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基于以上四阶段的分析与梳理, 当前高校“概论”课程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

(一) 师资内容“博”与“专”的统一

“概论”课程具备内容涵盖广、跨越时间久、涉及空间大的特点, 涉及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多领域, 包括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和近现代时期, 覆盖欧洲、中东、北非等地区的文化知识。当前, 高校承担“概论”课程的主要是教授外国语言的教师, 或人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某一具体专业的教师, 具有课程专业技能、具备广博知识的教师不多, 较少组建符合该课程专业需要的综合型教学团队。因此, 无论从教学讲义编写、知识点讲授、甚至课程考核都受制于具体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限制, 造成教学内容过于“专”而不能“博”, 难以使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

(二) 教学方式“听”与“行”的统一

文化体验强调“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 (1) 。学习者应该是有意识的参与者和积极实践者。基于以上分析, 文化教学应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但是, 在当前高校“概论”课程教学中, 由于受课时和开课环境限制, 教学仍多采取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 偏重抽象内容的口耳相传, 忽略直接接触的感观体会, 在创设真实的情境, 组织具体的、直观的、体验式的实践活动时, 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呈现或还原给学生方面存在不足, 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在亲历体验中建构与完善知识体系、理解教学内容与观点。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效果“学”与“知”的统一

“概论”课程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形成对西方文化的正确认知。在“概论”课程实际教授中, 教师往往注重对西方文化演进规律与知识体系的阐述, 加之缺失实践中的文化体验环节, 虽然满足了学生对西方文化感性层面的求知欲望, 但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评价和判断西方文化, 在价值层面如何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方面的举措不多, 导致某些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 不会准确把握西方文化的形成原因, 无法准确区分西方文化中的优劣, 造成“概论”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弱化。

三、文化体验理论下教师角色的重构

莫兰在阐释文化体验理论时, 丰富了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提出了“文化五要素说”, 即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 并运用“文化冰山”阐释五要素之间的关系。莫兰认为, 在五要素中, 文化观念大部分处于“冰山末端”或“海平面下面”, 属于隐形的 (2) 。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社群和文化个体则都是显性的。五个文化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联动的。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观点契合。霍尔认为:“文化学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 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 (3) 莫兰认为, 文化教学不能只教授关于“文化冰山”显性部分的知识, 更要关注“海平面下面”隐形部分的教学和体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体验教学中, 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应在不同教学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 “文化信息的提供者”角色

教师承担“文化信息提供者”角色, 主要是在文化知识传授阶段, 核心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文化知识, 建构完备的西方文化知识体系。根据莫兰对文化要素的分析, 文化产品是最容易认知的文化的物质形态, 应是文化教学中最直接的内容。基于以上分析, 在“概论”课程建设中, 教师应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 讲授力求做到内容翔实、脉络清晰、特征突出。例如, 教授古希腊文化时, 不仅要涵盖古希腊时期城邦的政治文化, 而且要涉及这一时期哲学、文学、建筑学、医学等多方面文化形态, 在此基础上要归纳古希腊文化“美轮美奂”的特征。与此同时, 要不断增加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资源, 充分满足学生对西方文化感性的认知。例如, 在讲授古希腊文化部分, 适当穿插《斯巴达三百勇士》等电影作品, 可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文化的综合感知。

(二) “文化实践的示范者”角色

教师承担“文化实践的示范者”角色, 主要是在组织文化实践阶段, 其核心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西方文化内涵。莫兰特别强调, 文化实践是一种生活形态的文化呈现, “在文化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对文化实践的教学”。为此, 在“概论”课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鼓励学生主动体验相关西方文化, 通过各类文化专题讲座、文化展览等, 将文化知识讲授和文化实践有机结合;同时, 通过创设模拟情境、组织文化表演、学习文化产品操作, 开展仪式化的交际活动等使学生参与文化实践, 真切体验西方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从以前无意识的文化接受转化为有意识的文化体验。例如, 讲授希腊悲剧时, 可组织《俄狄浦斯》等经典悲剧作品的表演, 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体验古希腊多方面文化因素。

(三) “文化研究的合作者”角色

教师担任“文化研究引导者”角色, 主要在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阶段, 其核心是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西方文化形成原因和演进规律。在这一阶段中, 文化学习者已经开始触及文化“冰山末端”或“海平面下面”的隐形部分, 这是对西方文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承担这一任务时, 应主动设置议题, 组织课堂讨论、专题研讨, 激发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归纳能力与逻辑思辨能力, 并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 形成对西方文化的深层认知。诸如, 在讲授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时候, 可以首先模拟希腊公民大会场景, 设置辩论议题, 组织学生模拟古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运行模式, 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题写作, 让学生真切体会西方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而形成对西方民主制度全面客观的认识。

(四) “文化反思的引导者”角色

教师担任“文化反思的引导者”角色, 主要在文化反思阶段, 其核心是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因涉及文化学习者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所以文化认知成为教学中最难部分。“在汲取西方知识体系的养分时, 我们侵染上其意识形态的毒素” (4) 。如何将其意识形态的毒素从西方文化知识体系中剥离, 是讲授“概论”时遇到的难题。为此, 一方面, 教师要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 通过组织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 倾听与观察学生的思考, 对于错误或偏颇的观点和思想要积极引导。另一方面, 要主动创新方式方法, 通过设置专题, 组织学生撰写小型专题论文或读书报告, 引导学生在对比研究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诸如, 讲解罗马法部分时, 一方面要确实肯定它对西方法制传统形成带来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 组织学生专题研讨, 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角度出发, 揭示西方法学的阶级性与局限性,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注释

1 (2) 莫兰.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13-14, 66.

2 (3) 霍尔.无声的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65.

上一篇:内容领域论文下一篇:涡轮增压器的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