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2024-07-12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精选9篇)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第1篇

1 提出背景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他的语用意义的基础之上, 也就是格莱斯对于意义理论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的划分。

格莱斯于1957年在《哲学评论》 (Philosophical Review) 上发表了《意义》 (Meaning) 一文 (Grice, H.P.Meaning[J].Philosophical Review, 1957:377-388) , 指出:In any case, the kind of meaning distinctive of linguistic expressions is non-natural meaning. (在任何场合中, 这种不同于语言上的意义的意义则称为非自然意义。) 也就是说, 人们在交际中对于话语的语言意义事实性的使用, 可称为自然意义;而涉及非事实性的某种意图的交际则属于非自然意义。后来, 格莱斯又于1968年、1969年发表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和富有争议的文章, 进一步探讨“非自然意义”。他认为词汇的意义 (或非自然所指) 是一个抽象词汇在特殊情况下, 说话者予以表达某层意思而选用的一个相关词语, 这个词语只是表达意义的一种附属功能。

当然, 他的理论遭到了语义学派的反驳。传统语义学认为, 如果想了解讲话的内容, 就必须了解词语最简单的意思。而格莱斯却认为, 词语的意思不同于说话者讲话的意思;特定的讲话者或作家在一种特别的情况下会采用一种符号来表达他的意思, ……也可能不同于符号系统本身所代表的意思。格莱斯称这种意义为 (非自然意义理论 (theory of non-natural meaning meaningnn) 。

他还指出:S meaningnnp by“uttering”U to A if and only S intends:当且仅当:

1) 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想到p,

2) 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识别其意图1) ,

3) 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对其意图1) 的识别是听话人A想到p的首要原因,

这时, 可以认为“说话人S通过对听话人A发出话语U来表达一种非自然意义p”。

格莱斯借助研究讲话者动机对口语意义进行分析, 汇同斯特劳森的修订使得这一理论日渐详尽。格莱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得到了奥斯丁和塞尔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从“意图”来分析意义的方法在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得到了发扬, 因此,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每一个言语行为都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

2 基本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认为, 人们交际的实质就是理解说话人的意图。那么, 如何理解发话人的言而不尽、言而不明及其言外之意呢?根据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可以从一系列交际原则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这一系列交际原则就被称作合作原则。

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威廉姆·詹姆斯系列讲座时提出了著名的合作原则, 后来在《逻辑和会话》一文中发表。作者认为:

Our talk exchanges do not normally consist of a succession of disconnected remarks, and would not be rational if they did.They are characteristically, to some extent, a common purpose or set of purposes, or at least a mutually accepted direction. (通常情况下, 如果我们的言语交流是由一系列没有关连的话语, 那么这种交流时不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的言语交流有这样的典型特征, 即我们都有共同的目的或一组共同的目的, 或者至少有共同的交流方向。) (Grice, Paul.H.Logic and conversation[A].Cole, P.and J.Morgan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根据这一点, 格莱斯提出会话的合作原则:

We might then formulate a rough general principle which participants will be expected to observe, namely: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 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 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ou are engaged.One might label thi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 (我们或许可以制定一套简单的规则, 它是会话双方都期待要遵守的:按要求贡献你的会话, 在需要的时候, 根据会话交流的共同目的和方向做出这种有贡献意义的会话。我们把这套规则成为合作原则。)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 准则下面又有子准则:

1) 质的准则:话语真实。 (1) 不说错误的话; (2) 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2) 量的准则: (1) 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少; (2) 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多。

3) 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具有相关性。

4) 方式准则:清晰明白地表达。 (1) 避免晦涩; (2) 避免歧义; (3) 简洁; (4) 有条理。

但是, 格莱斯并不认为人们事实上在会话中都遵守这些准则。不过, 在人们的交际中, 遵守这些准则是合理的、理性的。我们不应该放弃, 合作原则有其实际的应用价值。也就是说, 只要会话双方有着共同的目的, 并且在乎这个目的, 那么双方就要合作, 虽然有时人们在日常会话中经常违反这些规则。

格莱斯进一步指出, 事实上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比比皆是, 这样的会话产生会话含意。例如:人们经常说反语、嘲讽或答非所问。这正体现了会话双方隐含了真正的意图。根据合作原则, 结合语境、语气等知识就可推导出话语的语用意义。

会话含义分为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两类:

第一:一般性会话含义 (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常识可以推导出来的含义。

例如:X went into a house yesterday and found a tortoise inside the front door. (昨天X走进一幢房子, 在前门儿内发现了一只乌龟) 。

格赖斯认为, 一般性会话含义举例较难, 因为它容易跟常规含义混淆。上例中的“a house”具有一般性会话含义, 可以用常识推导出“这幢房子不是自己的”。

第二:特殊性会话含义 (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需要结合特殊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会话含义。

如:Suppose that A and B are talking about a mutual friend, C, who is now working in a bank. (假设A和B在谈论一个共同的朋友C, C在银行里上班。)

A asks B:how C is getting on in his job? (A问B:C工作得怎么样?)

B replies:Oh quite well I think;he likes his colleagues, and he hasn't been to prison yet. (B答道:哦, 还不错, 他挺喜欢他的同事, 也还没有进监狱。)

此时, 我们认为, A很可能就会问B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他在暗示什么, 或者直接问他说C还没进监狱是什么意思。答案可能是以下几种之一, C是那种倾向于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的人, C的同事实际上都是一些讨厌、奸诈的人, 等等之类的。当然, 其实A基本上没有必要询问B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此语境下, 已经不言自明了。这个例子中不论B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暗示的是什么, 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很明显与B所说的是截然不同的, 也就是C还没进监狱。

综上,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大致上可以用图1表示。

3 会话含义的理论意义及发展

3.1 会话含义理论对语言哲学——意义研究的影响

首先, 格莱斯对意义的分析突破了传统的模式, 其非自然意义理论的提出基于人们交际的“意图”, 把会话者的意向、目的融入到了意义的分析中, 为意义的研究拓展的新的领域和方向。

语言的意义处在人类研究的焦点上, 是各种思潮和学科的汇合处。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翻译学、词典学都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语言学所研究的意义主要从社会的、历史的、和使用的角度探讨言语意义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Hhouse, 1983:1-12) 格莱斯通过意图的研究, 区分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了“言外之意”的研究, 使得语言研究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由于格莱斯不拘泥于传统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及逻辑真值等属于静态意义的研究, 便使得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意向得到了关照, 同时开辟了动态的意义观的研究先河。

格莱斯认为, 交际双方要顺利进行言语交流, 交际意图或者称交际目的是前提。因此, 对言语意义的研究必然离不开交际意图的研究, 甚至可以说交际意图决定着交际言语的意义。事实上, 交际双方只是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来表明自己的意图和目的, 只有领会言语背后的意图和目的才能使得“会话”顺利进行。

3.2 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推导为语言哲学提供了新思路

会话含义的推导基于非自然意义的推导, 即:说话人S通过对听话人A发出话语U来表达一种非自然意义p。这种理论推导模式比较规范, 有一定的逻辑意义。另外, 会话含义的分类较为科学, 因此建立在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分类基础上的推导也能自圆其说,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是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受到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基础, 它对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学术界对于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 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也随之产生。在基本肯定会话含义理论的前提下, 新格莱斯理论对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做了更进一步的形式化分析, 如:1984年由L.荷恩 (Laurence Horn) 在他的《语用推理的新分类初探—基于Q原则和R原则的含义》中第一次提出。1988年, 他在《语用学理论》中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两条原则。Q原则源于格莱斯的数量准则第一条次则, R原则源于关系准则。但二者比格莱斯的准则内容更宽泛。除此之外, 列文森 (Stephen Levinson) 在他1987年的论文《照应的语用和语法—约束和控制现象的部分语用学简化》中提出了数量原则 (Q-principle) 、信息原则 (I-principle) 和方式原则 (M-principle) 。列文森自己承认, 实质上, 数量原则、信息量原则和方式原则是对格莱斯的数量准则的两条次则和方式准则的重新解释。

会话含义理论及其翻译 第2篇

【摘要】人们在交际中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译者在翻译会话含义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而且要在译文中表现出原文的含义,还要减轻译文读者的推导负担,应采用语用等效翻译,以取得译文与原文语用对等的效果。

【关键词】会话含义;翻译;交际;语用等效

人们在交际中,说话人所要表示的意思有时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因此就产生了会话含义这一现象。会话含义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语言行为的研究,对翻译工作者来说,研究会话含义理论可帮助译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并在译文中恰当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读者在阅读时,能通过上下文理解或推导出原文作者的话中之话。因此,该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就是说话人并没有明确表达,但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明显传达了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话语。如车上的乘客对司机说,“车上的座位已坐满了。”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你可以开车了。”格莱斯(1975)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书中提出了会话含义的概念:言语交际的成功是谈话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交际的成功在于交谈双方要遵守某些规则,达成一定的默契。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遵守了这些原则,交际双方所说的话语就不至于不连贯,因而双方就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的准则:(1)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2)质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3)关联准则(the Maxim of Relevance),(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在交际过程中,交谈双方遵守这些准则就是遵守合作原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违反这些准则,这就产生了会话含义。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就是建立在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的。

格莱斯进一步把会话含义分为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会话中听话人无须借助某些特定的背景知识就能推导出说话人的会话含义的称为一般会话含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话隐含的含义只有参与交际的双方对某一特殊的语境共享时,才能通过推导得出,这种会话含义就是特殊会话含义。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叙事时,或在设计小说、戏剧人物的对话时,也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制造会话含义,让读者通过上下文和所掌握的背景知识来推测隐含的意义。

2.会话含义的理解与推导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译者首先应准确理解原文,涉及会话含义的翻译,他首先要理解原文中的含义。原文作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有时利用一些修辞手段间接地、委婉地叙事描述,希望读者能够利用上下文、文化语境、背景知识等,通过推导获得作者的真实意思。因此,原文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意图与文章的字面意义有时并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需要通过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各方面的知识,运用推理或关联方法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含义。译者还应本着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态度,弄清原文的含义,作者要传递的信息,他所希望的读者的反应。

会话含义具有可推导性。含义是根据推导得出的,听话人根据话语的字面意思,根据说话人是否违反合作原则,再结合语境,推导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这就要求译者理解原文的隐含意义,或根据原文的字面意义推导出作者的隐含意义。译者还应考虑译文读者对会话含义的推导能力。由于中外读者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这必然会影响译文读者的推导能力。如果译文读者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译者就必须在译文中提供相关信息,以补足译文读者某些方面知识的缺损。也就是说,译者要减轻译文读者的推导负担,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3.会话含义的翻译

会话含义的翻译应该是语用翻译。“语用翻译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何自然:186)译者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翻译,这样会导致原文含义的丧失或传达错误的含义,最终导致交际失败。何自然提出语用等效来解决跨文化的交际问题,即原文和译文在语言和语用两方面达到等值的效果。译者应把原文的暗含意义在译文中完整地再现,只有当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获得的信息接近于原文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才能算是成功的翻译。

作者表现会话含义的手法丰富多彩,译者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也可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异化、归化、音译、替换、增词、减词、加注、更改标点符号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求得翻译的语用等效。如:

(1)My best grades have always been in history and English comp. I don’t talk about my other subjects

我的历史和英语作文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其他的科目我就不谈了。(Buffie :2)

后一句话违反了量准则,说话人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故事的叙述者伊丽莎白只说历史、作文成绩好,不说其他科目,其隐含意义是“其他科目成绩不好”。她不喜欢其他科目,并且由于父母的婚变,学习成绩一直下降,除了历史和作文,其他学科成绩都不好,但她并没有明说,而是说不谈了,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推导出其中含义。译者在处理时,只要通过直译就能保留原文的含义。但在原文语境中,作者一般不会特别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在译成目的语时,就会产生文化空白,给译文读者造成理解含义的障碍,因为译文读者不具有原文读者相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局限,帮助译文读者完善关联,理解作者的含义。一个含义对原文读者来说容易理解,但对译文读者来说,如果缺少相关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译者可采用增加注释的方法,填补原文的文化空白,译文读者就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了。 译者还要考虑译文读者是否具有合理推导出含义的能力。由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这种差异会导致他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他们在阅读作品时,在对会话含义进行推导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推导方式,或推导出不同的会话含义。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文化差异,不求完全忠实于原作,可求功能对等和语用效果对等。下例选自莎士比亚的《奥瑟罗》第三幕第三场:

IAGO:My noble lord―

OTHELLO:What dost thou say, Iago?

IAGO:Did Michael Cassio, when you woo’d my lady,/Know of your love?

OTHELLO:He did, from first to last:why dost thou ask?

IAGO:But for a satisfaction of my thought;/No further harm

OTHELLO:Why of thy thought, Iago?

IAGO:I did not think he had been acquainted with her.

OTHELLO:O, yes;and went between us very oft.

IAGO:Indeed!

OTHELLO:Indeed! ay, indeed:discern’st thou aught in that?/Is he not honest?

IAGO:Honest, my lord!

OTHELLO:Honest! ay, honest.

IAGO:My lord, for aught I know.

OTHELLO:What dost thou think?

IAGO:Think, my lord!(Shakespeare :102)

这段对话中,伊阿古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特别是关联准则,把某些会话含义传递给奥瑟罗,引导奥瑟罗去猜想他最好的.朋友凯西奥和他妻子苔丝狄蒙娜之间有不道德的关系。伊阿古首先违反了量准则,当奥瑟罗问:“Why dost thou ask?”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话中有话地说“for a satisfaction of my thought”,并说“no further harm”,其含义却让奥瑟罗觉得有“harm”。接着,他违反了关联准则,当奥瑟罗问“Is he not honest?” 他重复honest,让奥瑟罗自己去联想。在奥瑟罗问他“What dost thou think?”他故伎重演,重复think,隐射凯西奥不老实。伊阿古正是利用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义,令奥瑟罗得出错误的推论。

译者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译文中传达这些会话含义,让译文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同样的交际效果。这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文:

伊阿古 尊贵的主帅――

奥瑟罗你说什么,伊阿古?

伊阿古当您向夫人求婚的时候,迈克尔・凯西奥也知道你们的恋爱吗?

奥瑟罗他从头到尾都知道。你为什么问起?

伊阿古不过是为了解释我心头的一个疑惑,并没有其他用意。

奥瑟罗你有什么疑惑,伊阿古?

伊阿古我以为他本来跟夫人是不相识的。

奥瑟罗啊,不,他常常在我们两人之间传递消息。

伊阿古当真!

奥瑟罗当真!嗯,当真。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吗?他这人不老实吗?

伊阿古老实,我的主帅?

奥瑟罗老实!嗯,老实。

伊阿古主帅,照我所知道的――

奥瑟罗你有什么意见?

伊阿古意见,我的主帅!(朱生豪译)

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让译文读者产生关联,译者并没有按字面直译,如把harm译成“用意”;把thought译成“疑惑”;把honest译成具有多重语义的“老实”,且把伊阿古的话改成问号;把for aught I know.译成“照我所知道的――”,并把标点符号改成意味深长的破折号;把What dost thou think?译成“你有什么意见?”。对照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发现原文的含义比较隐晦,而译文的含义相对明显,译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了译文读者的负担,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较容易地推导出原文的含义。会话含义翻译就得两者兼顾,既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含义,又要最大程度地照顾读者的推导能力。

综上所述,会话含义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要进行推导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在理解过程中,要考虑语境中的相关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翻译会话含义应采用语用翻译,可采用各种翻译策略,不求字面意义对等,但求语用效果对等。译者还应考虑读者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反应,尽量减轻读者的推导负担。

参考文献:

[1]Grice,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 Vol. 3,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5

[2]Hickey, L.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Shakespeare, W. Othello[M].英汉对照,朱生豪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4]Buffie, M. Who Is Frances Rain?[M].英汉对照,谭震华、袁履庄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

[5]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张新红,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

[7]唐德根,欧阳丽萍. 跨文化语境与特殊会话含义的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8]穆凤良,许建平. 源语的意图与识别[J].中国翻译,2001,(4)

[9]李春华,李勇忠.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J].美中外语,,(1)

作者简介:

谭震华(1955.6―),男,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第3篇

关键词: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非英语专业; 听力理解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只关注词汇和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英语教学重心逐渐从传统的重词汇、重语法转向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针对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研究不胜枚举。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会影响其听力理解能力,但是对于语用学理论知识,如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研究却是甚少。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详尽地阐释了交际双方在交际时所遵循的交际原则。因此,通过学习和应用该理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中说话人的真实交际意图,听力理解能力便随之提高了。

一、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开阔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得很多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话语意义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

尽管格莱斯指出在交际时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真实交际意图可能会采用间接的表达方式,但是他并未指出人们为什么不直接地表达真实交际意图。针对这一问题,语言学家利奇对其进行了补充说明。利奇认为人们之所以采用间接的言语形式是为了在交际过程中表现他们的礼貌。她提出了六大礼貌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同意准则,同情准则。

1986年,斯珀伯和威尔逊从新的视角对会话含义理论进行了完善。他们将格莱斯会话含义搁置一边,从认知的角度对语用学进行研究,提出了关联原则即任何明示性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同格莱斯一样,他们也指出交际过程不仅是编码解码的过程,也包括推理过程,但是与格莱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推理主要是听话人的任务,而说话人主要负责明确表达交际意图即明示行为。

二、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四级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在国内,考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最常见的考试就是大学英语四级。英语四级的听力考试中通常会有一部分试题来考察学生的对话理解能力。在这部分的试题中,意义推断题是很常见的题型。我们发现应用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这类会话题目进行分析,我们便很容易地推断出说话人想表达的真正会话含义。

在2010年的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中,听力部分有一道题目关于两个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A问学生B 对于约翰逊老师的印象。学生B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说道在约翰逊老师的课上,只有提前喝一杯咖啡才能保持清醒。问题是要求学生回答B的回答意味着什么。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B的回答看似与学生A的问题不相关,他违背了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中的相关准则,即会话贡献要与话题相关。因此根据格莱斯的理论,我们知道当他故意违背准则时,他想表达的意义就不只是字面意义。我们可以推理出通过描述课堂上大家的表现,学生B想表达的是约翰逊老师的课很无聊。

在另一道题目中,一位女士问一位男士有没有能力把电脑组装好,男士的回答是如果我们按照说明书的指令操作,我认为我们不会遇到太大麻烦。听力问题是这两个人接下来会做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话中,男士并未直接回答女士的问题,而是提供了额外的回答即如果按照指令做,我们不会有太大麻烦。这时男士违背了会话含义理论中的数量原则即不要提供超过所需的信息量。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位男士想表达的隐含意义是我虽然之前并未组装过电脑,但我们可以试试,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们接下来便会开始组装电脑。

总之,我们可以发现在历来的大学英语四级的听力题目中,关于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的题目层出不穷,而且这些听力材料多数都是来自真实语境的交际话语。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是用来分析真实交际中交际双方是如何表达隐含意义的。因此,会话含义理论的学习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三、总结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中,听的技能一直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研究发现很多因素,如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都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表现,但是本文作者发现缺少语用学知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成绩不理想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大学英语四级的听力考试题目中有部分试题主要负责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会话的言外之意。通过将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应用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学习中去,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进而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楠.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D]. 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第4篇

语言学理论逐步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翻译理论的发展, 二者之间紧密而不可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的提出, 成为语用学的重要部分。诗歌在翻译过程中,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的合作原则——通过故意违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来进行翻译, 能够使诗歌更加表现其形式自由、韵律灵活以及含蓄的特点。

二、格莱斯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与对等翻译理论概述

语用学研究的是说某种语言的人怎样用句子去实现成功的交际, 这不是语言系统中产生的意义研究, 而是在交际环境中参与者的一种表达与交际。通常情况下, 人们在会话交际的过程中, 想从对方那里寻求想得到的信息时, 大多数时候是要遵守合作原则的, 因为合作原则是人们正常交往的前提条件, 有其问, 有其答,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双方交际的目的。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指人类进行有效会话的基础, 是谈话参与者都要遵守的一个要求, 格莱斯提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以下四个准则。

A.量的准则:a) 所表达的信息足够表达清楚问题;b) 所说的话不超出问题之外;

B.质的准则:a) 不说假话;b) 不说无根据的话;

C.关系准则:回答关联问题;

D.方式准则:说话表达清晰a) 避免晦涩;b) 避免歧义;c) 简炼;d) 有条理。

合作原则要求话语与会话的现阶段和现实目的及方向要求的一致性, 以便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 实现交际的目的。同时, 格莱斯也提出, 有时说话者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并不是想破坏彼此之间的谈话, 而是出于语境的需要。这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隐藏在字面意思之下的另一种言外之意, 格莱斯把它叫做会话含义。

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 还包括字面意义之下的言外之意。以期达到译者、原文作者和读者产生共鸣。如何将原文的意义转化为具有同一内涵意义的译文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 我们一直在追求对等, 包括词的对等、词层的对等、语法的对等等等。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在翻译中显得极为重要, 这种再现原文的翻译也可以说成是对等翻译, 这种对等是指语用上的对等。对等是翻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单纯地追求上述几种对等, 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 译文更加偏向于直译。对等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奈达 (Nida) 对其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奈达追求的是效果上的对等——两种语言的接受者感受相同, 准确传达原文意义, 以便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语用对等在翻译上的体现就是如何用汉语表达同一英语诗歌的言外之意, 语就是确保原文会话含义有效。这种对等翻译就涉及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

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英诗汉译

下面通过实例具体解释格莱斯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价值。

Drink to me only with thine eyes

And I will pledge with mine

Or leave a kiss but in the cup,

And I'll not look for wine

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

Doth ask a drink divine

But might I of Jove's nectar sup

I would not change for thine

用你的眼眸来与我碰杯

我也用我的眼神来为你举杯助兴

或者只留一吻在杯中

我将不再追寻美酒

从我灵魂升起的一种渴望

渴望将这神圣的一杯啜饮

纵然是天神的琼浆玉液

也无法与我换取你的一滴

你只用眼睛向我祝饮,

我就会用我的和你对饮;

或者就在杯边留下一个亲吻, 我就不会向杯中把美酒找寻。

确实干渴发自我的灵魂

我急需喝上一口仙醇;

但即使天神让我将他琼浆痛饮,

我也不愿舍弃你吻过的这杯。

这是英国诗人琼森的一首诗歌《Song to Celia》中的一个选段。以上是原诗及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第一句Drink to me only with thine eyes, 第一种版本的翻译“用你的眼眸来与我碰杯”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违反了质的准则, 眼眸并不能碰杯, 在传统的说话方式中, 只酒杯与酒杯才能碰杯, 这里译者用眼眸与酒杯碰杯, 更能体现诗歌形式自由的特点, 同时表达出诗歌作者的柔情。后一种翻译版本“你只用眼睛向我祝饮, ”则更贴近于直译, 不能从感情上与原作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第二句“And I will pledge with mine”同样, 第一种版本的翻译“我也用我的眼神来为你举杯助兴”违反了质的准则, 用眼神来举杯助兴的会话含义——表达精神之爱, 显然要比后一种直译“我就会用我的和你对饮”更能表现诗歌韵律灵活的特点, 同时表达出了原诗作者浓浓的爱意。第三句“Or leave a kiss but in the cup”第一种翻译“或者只留一吻在杯中”违反了质的准则和方式准则, “吻”不能盛放在酒杯中, 不是直接的表达情感, 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含义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强烈感情, 显然比第二种更能让译文读者产生感情共鸣。第四句“And I'll not look for wine.”前一种翻译“我将不再追寻美酒”更接近于直译, 但是在这里, 后一种翻译“我就不会向杯中把美酒找寻”虽然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但译文读起来较为晦涩, 效果不如第一种版本好, 是违反原则的一个失误。第五句“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 but might I of Jove's nectar sup”前一种翻译“渴望将这神圣的一杯啜饮, 纵然是天神的琼浆玉液”使原诗的意境、思想、感情风格得以再现的同时实现了语用上的对等, 这是译诗的核心所在。后一种“我急需喝上一口仙醇;但即使天神让我将他琼浆痛饮”单纯地追求意义上的对等而没有达到翻译音、形、意的统一。最后一句“I would not change for thine.”第一种版本翻译成:“也无法与我换取你的一滴”, 违反了量的准则, 产生了隐藏在字面意思之下的会话含义, 比后一种“我也不愿舍弃你吻过的这杯”从形式和意境上更加体现诗人心中情感的炽烈。由此可见, 在诗歌翻译的过程当中, 要实现翻译的语用对等。

四、英汉诗歌翻译的语用视角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 尤其是诗歌的翻译。“直译”与“意译”一直是翻译界存在争议的焦点。从语用学视角来看, 两者并非是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所说的直译, 不应是片面追求词与词、词层与词层、篇章与篇章的机械对等;意译也不是不顾原文内容与内涵的乱译, 而是用语用对等翻译方法译出诗歌的意义。诗歌翻译应该是“译意”, 力求做到对原诗歌思想内容的传达。从语用学观点来看, 翻译的实质是要准确传达词语与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句法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 以便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从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视角来看诗歌翻译就是要求译者正确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含蓄意义, 并力求在译文中通过违反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从而更进一步遵守“合作”原则, 进一步表现诗歌的特点。

五、结语

格莱斯合作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对语用学的巨大贡献。违反合作原则, 表面看起来不合作, 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合作。诗歌翻译的过程违反合作原则实际是表面的现象, 这种违反更加能够体现诗歌的意境, 更能体现诗歌的灵活性、自由性和含蓄性。译者不仅要能够表达诗人原作中想要表达的意境, 更需要理解隐含在诗中含蓄意义。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使译者在理论上更加充分认识翻译的目标和过程, 能够更加实用地去指导翻译实践。格莱斯合作原则为翻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待着更多研究者继续讨论, 提出更加成熟的观点, 以促进诗歌翻译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以格莱斯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合作原则为视角, 分析了英语诗歌汉译的会话含义, 以及违反合作原则下四个准则对诗歌翻译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诗歌翻译违反合作原则的准则基础上, 用对比例证解释隐含于字面意思下的诗歌表达的真实含义, 尤其是阐述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应用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诗歌,对等翻译

参考文献

[1]Grice, Paul.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会话含义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5篇

会话含义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行为,广告能否被消费者正确解读,对于商家而言至关重要.回顾了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从违反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四个角度,探讨了会话含义理论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作 者:庞汝媛 PANG Ru-yuan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刊 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7(3)分类号:H319.9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广告

试论莱文森的会话含义理论 第6篇

【关键词】会话含义 莱文森 《重返17岁》

目前国内外对会话含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语言学家格莱斯的相关理论展开的,对莱文森的会话含义理论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使之与典型影视作品相结合的研究则更少,对这部影片的分析主要以电影文学角度分析为主,没有相关语言学研究。

一、莱文森会话含义理论

莱文森(1987)指出,在格莱斯的两条数量准则以及方式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原则:数量原则(Q-principle)、信息原则(I-principle)、方式原则(M-principle),每条原则都由“说话人准则”和“听话人准则”这两个部分构成。

1.数量原则。

(1)假若说话者断言A(W),并且(A表示一个任意句子框架,W表示较弱的信息,S表示较强的信息,K表示知道,~表示否定符号)构成霍恩等级,则能够认为推断K~(A(S)),即说话人知道更强的陈述是假的;

(2)假若说话者断言A(W),而且A(W)没有推导出被嵌入的句子Q,但比之更强的陈述A(S)却可以推导此句,除此之外,{S,W}构成对立集合(对立集合中前者的表达式是强式,后者的表达式是弱式),那么就可以预测~K(Q),也就是说话一方不知道Q成立与否。

2.信息原则。说话人准则又称为最小化准则,话语要说得尽可能少,仅仅说出谈话目的需要的最少话语;听话人推理又叫充实规则,依靠探寻十分详尽的解释,通过这种方式拓展讲话者的说话内容。

莱文森认为人类记忆储存里,有若干个“常规关系”,这些客观世界中的现实关系,如果根植在人类意识中,则会变成一种常规关系。因此,在话语中就不点自明,说话人可以说得尽量少,听话人力求将话语信息扩充到最大极限化。莱文森认为信息量含义和数量含义不同之处在于增强信息的方法。比起原语句,信息量含义要显得具体、确切;数量含义要依靠对一个更强的陈述的否定来充实信息。

3.方式原则。在这条原则中,说话人准则不可以毫无根据的用冗长、晦涩、有标记的表达式;听话人如果用这样的表达式M,则与使用无标记表达式U时有不同意义——进一步来说,他是尽可能地避免U的定型联想和信息量含义。一旦说话者选取这样的表达式M,则话语产生的意思就会不同。

二、莱文森会话含义理论在《重返17岁》中的运用

1.数量原则与会话含义。

Mike: Passing?

Alex: Good.

Mile: Dribbling?

Alex: Good.

这段对话是迈克详细地问儿子在篮球方面的表现。当迈克具体地说传球,运球都表现的怎么样时,亚历克斯回答说“Good”,然而,作为父亲的迈克期望得到的回答并不仅仅是“Good”,于是暗示儿子,“Good”是不能帮助拿到奖学金的。这时,亚历克斯便随口说出“Great”,以此满足父亲的期待。其中,构成霍恩等级关系,good没有达到great的程度,great提供的信息较强,good提供的信息较弱。亚历克斯第一次说“Good”的含意是“尚未达到Great的程度”。用了弱式表达,言外之意是自己的篮球水平还不是非常好。然而,这没有给出父亲想要的足够信息,面对父亲的再一次询问,亚历克斯就按照父亲的期待说自己的篮球水平达到了“Great”的程度。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亚历克斯违法数量原则,说了假话,遵循了礼貌原则。暗示了自己因为不想让父亲再问关于篮球的事情,就选择了父亲期待得到的答案,敷衍父亲。

2.信息原则与会话含义。Scarlet: …and have water…streaming in from both sides. And then put a big deck right here…and then a flagstone patio there with sod in between. That would be pretty. And then to have twinkling lights above the whole thing… so that every night is a starry one.

迈克在表现出对花园感兴趣后,斯佳丽带迈克来到自己的修建的花园,继而解释了花园之前照料的不是很好,又说了自己打算在花园里放置一个水池,然后还要放一个台子,铺草坪……。斯佳丽回答的话语量明显超过了迈克询问所需要的最小信息量。在违反了这一原则的同时,我们可以推断斯佳丽和迈克特别投缘,想把自己对于花园的真实想法都告诉迈克,向他介绍自己将如何布置喜爱的花园,迈克也可以从斯佳丽过量的回答中更深刻了解她现在的心理状态。

3.方式原则与会话含义。Mike: Stan dumped you? Stan dumped you? What? What happened? How did this…? What did he do? What did he do?

重返17岁的迈克重返学校,变成了他的儿子、女儿的同班同学。迈克发现女儿一个人在操场上悲伤流泪之时,知道女儿失恋了,他用20个单词构成的7个问句询问麦琪,表现出对女儿的关心,当麦琪说完具体情况后,迈克语重心长地安慰麦琪,隐含在文字底下的是Mike复杂的心情,迈克知道了一个父亲需要承担的责任,复杂的心情通过晦涩不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来,深刻感人、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把莱文森会话含义理论应用到赏析影视作品中也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同时,也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应用,并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交流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第7篇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觉醒》

引言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发表于1899年的中篇小说。全书以温软的笔调细述了女主人公艾德娜自我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她与丈夫、恋人、情人间的感情纠葛同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 这使得该书出版后受到社会舆论的鞭挞乃至雪藏, 直到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蓬勃兴起, 才使它尘封半个多世纪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被尊奉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历来对该书的剖析多立足于文学视角, 如女权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 鲜见从文体学角度的探索。因此本文拟做大胆尝试, 运用语用文体学中的语用会话含义理论, 通过分析说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来揭示《觉醒》中人物的交际意图、人物关系和性格特征。

一、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 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 它与合作原则紧密相连。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指为保证会话顺利进行谈话双方都愿相互合作, 共同遵守相应原则。格莱斯将其分为四个范畴:数量、质量、方式和关系准则[2]P26。并指出时常由于某种不便明说的原因, 说话人会故意违反一个或多个准则, 这种对准则的违反便产生了“会话含义”。[2]P30他用一系列违反准则的对话实例说明:听话人根据当时的语境推导出说话人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对准确地获取言语信息, 实现成功交际有重要意义。[2]P31-37

因此,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忖度人物对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意图, 破解“言外之意”对挖掘人物关系, 捕捉性格特征进而构筑人物形象有显著功效。

经笔者粗略统计, 《觉醒》一书里四位主人公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共计二十余处, 无一不与展现人物关系及性格特征密切相关。下文中笔者将选取最为典型的对话加以解读。

二、《觉醒》中的会话含义

(一) 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指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所需的信息, 不应包含多余的信息[3]P71。即交谈时应提供适量的信息, 过多或过少都违反了该原则。数量过多必然导致所说的话超出需要的信息, 数量过少则可能未包括所需的信息甚至没有信息量。过于简短的回答往往词不达意, 有时是出于谨慎, 害怕透露了秘密信息;有时则暴露了说话人的负面情绪, 如不耐烦或不屑一故。而如果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给予长篇大论的回答, 则不免有夸夸其谈的嫌疑。

女主人公Edna被丈夫Mr.Pontellier问起每星期二例行的家庭招待会的情况:

“Whom did you have?Many callers?”

“There were a good many, I found their cards when I got home, I was out.”

“Out!Why, what could have taken you on Tuesday?What did you have to do?”

“Nothing.I simply felt like going out, and Iwent out.”

“Well, I hope you left some suitable excuse.”

“No, I left no excuse.I told Joe to say I was out, that was all.”[1]P74

丈夫即惊讶又费解:“什么事非要你在星期二出门?”急切地想探明原因, 可Edna的回答未提供任何信息量, 言外之意是“我去哪儿与你无关, 别多管闲事”。由此可见她反叛的性格和未被传统观念与社会道德制约的自我与独立意识。

丈夫指责她只顾整天呆在画室不操持家务:

“It isn’t on account of painting that I let things go.”

“On account of what?”

“Oh!I don’t know.Let me alone;you bother me.”[1]P83

不难看出Edna与丈夫对话时总是不提供足量的信息, 言外之意是:我根本不屑于回答你的问题。在Edna看来和丈夫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与情人Arobin的交流中也有类似情况:

“Will you go to the races again?”

“No.”

“You promised to show me your work.Tomorrow?”

“No!”

“Day after?”

“No, no.”

“Oh, please don’t refuse me!I might help you with a stray suggestion or two.”

“No.”[1]P111

少得只剩下断然拒绝的信息中透露着“你在我眼中无足轻重, 你的鉴赏力不值一提, 我可不愿和你分享精神世界”的弦外之音。对工于绘画富于艺术气质的Edna而言, 她非常重视精神层面的共鸣, 与Arobin这种缺少默契与精神交流的感情不可能是爱情, 他不过是能满足她情涛欲海的空洞的躯壳, 厌倦了便弃之一旁, 如弃草芥。

恋人Robert与Edna的对话中多次违反数量原则, 提供或过量或不足量的信息。比如Edna初学游泳时险些溺水惊恐万分, 认为周围一定有魂灵存在。Robert轻声说道:

“Didn’t you know this was the twenty-eighth of August?At the hour of midnight, and if the moon is shining, a spirit that has haunted these shores for ages rises up from the Gulf.With its own penertrating vision the spirit seeks some one mortal worthy to hold him company, worthy of being exalted for a few hours into realms of the semi-celstials.His search has always hitherto been fruitless, and he has sunk back, disheartened, into the sea.But tonight he found Mrs.Pontellier.Perhaps he will never wholly release her from the spell.Perhaps she will never again suffer a poor, unworhty earthling to walk in the shadow of her divine presence.”[1]P41

Robert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她消除紧张, 这过量的叙述洋洋洒洒, 妙趣横生, 虽是有意调侃, 但也足以展露Robert上佳的涵养和性格中的浪漫、含蓄。他能带给Edna精神上的领悟与享受, 所以让她那般意乱情迷, 而一旦这个精神的灯塔消失, 她必将经受巨大的虚空与幻灭。

(二) 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 指不说自知是虚假的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P71。换言之, 如果违反该准则多半是在说谎。除了说谎, 听话人还可以从说话人使用的隐喻、反语、夸张等修辞手段中推导其隐含意义[4]P53。

Robert突然决定去墨西哥临行前见到Edna询问她:

“Aren’t you feeling well?”

“Oh, well enough.”[1]P64

显然Edna说了假话, 得知Robert要远赴墨西哥她像面临生离死别一样痛苦, 但因为不确定Robert对自己的态度, 她只能表面上故做轻松, 内心里却在翻江倒海。也可见她的倔强。

Edna在Madame Antoine家院子的橘树下一觉醒来发现Robert, 他说道:

“You have slept precisely one hundred years.I was left here to guard your slumbers;and for one hundred years I have been out under the shed reading a book.”[1]P56

Robert打破了质量准则, 童话故事般夸张的语言既渲染了气氛又向Edna适时地传递了情感。言如其人, 他的爱也正像他的话语一样虚无缥缈且脆弱, 因而无法走进现实, 这也为他最终选择逃避埋下了伏笔。

(三) 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 (Relation maxim) 指说话要有关联[3]P71。如果谈话一方答非所问或故意岔开话题, 说明他对该话题没有兴趣或者不知该如何回答。

当Robert被问到:

“Is she (Edna) your sweetheart?”

“She’s a married lady, and has two children.”[1]P50

这个回答与问题无关, 因为他不知该如何作答, 既没有勇气承认又不想说谎否认, 所以只好选择这个最安全的理由瞒天过海。从中可见Robert性格里的怯懦、软弱和保守。

(四) 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指说话要避免晦涩和歧义, 要简洁和有序[3]P71。如果说话人的语言转弯抹角或罗罗嗦嗦就违反了该准则。

前文提到Robert去墨西哥前见到Edna, 她起初佯装镇定, 但后来还是表白了心声。听罢他答道:

“Perhaps that’s the——Good-by.You don’t——I hope you won’t completely forget me.”[1]P65

这个回答欲言又止听来晦涩难懂, 因为他不愿说出自己离开正是因为爱上了她。明明相爱却害怕承担, 由此可见Robert优柔寡断的性格。可想而知, 当Edna不畏世俗、火焰般炽热的感情遭遇他的畏葸不前、瞻前顾后时, 必将失去活力。

前文曾提到Edna拒绝给Arobin展示她的画作, 可他仍纠缠道:

罗嗦的话语中透露着这个纨绔子弟的本质:肤浅、油滑。他带给Edna的只能是沉沦和空虚过后的空虚。

上文也曾提到Mr.Pontellier询问Edna每星期二例行的家庭招待会的情况, 当他看到来宾的名单时对每位太太评价了一番:

“The Misses Delasidas, I worked a big deal in futures for their father this morning;Mrs.Belthrop, I tell you that you can’t afford to snub her.Why, Belthrop could buy and sell us ten times over.His business is worth a good, round sum to me.You’d better write her a note……”[1]P75

这罗嗦的介绍无非想告诉Edna这些小姐太太们关乎他的财源, 切不可轻视。作为一个股票经济人, Mr.Pontellier关注的只是金钱和财产, 重物质轻精神。他是男性社会的代表, 认为提供给妻子基本的物质所需就算尽到了责任, 而妻子就应该圈囿在家庭里尽应尽的义务, 其他任何的要求和追求都是无稽之谈。这就与Edna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需求形成巨大落差。两人没有心灵契合的婚姻必然会步入深渊。

三、结语

随着Robert决绝的一句道别, Edna对现实中幸福和自由的渴求随之化作乌有。她恍然觉醒:自己注定是孤独的, 一颗澎湃的心, 一个躁动的灵魂根本无力挣脱平淡。惟有夐远广袤的大海能接纳她和那无法兑现的追求与热望。

通过分析人物对话中的“会话含义”使我们清楚看到丈夫、恋人、情人这三位引导着Edna走向觉醒的关键人物, 性格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无法成为Edna心目中的完美佳侣。著名文体学专家申丹老师在其最新专著中着重指出对于文学批评而言, 最重要的是读出新意、读出深度[5]p9。语用学的“会话含义”理论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地从这四位主人公的对话中透视人物的交流意图、人物关系及性格特征, 带着“新意”与“深度”解读《觉醒》——这一女性主义的先驱之作, 可见颇有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凯特·肖邦.觉醒[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Paul Grice.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7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会话含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第8篇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于1967年提出。该理论探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来分析语言, 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现代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分别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其中听力理解能力的一般要求 (即学生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 为:“能听懂英语授课, 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 能听懂语速较慢 (每分钟130—150词) 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与以往的大纲相比, 本大纲对听力的要求明显提高, 听力理解的难度增大。尤其是要求“把握中心、抓住要点, 并用到基本的听力技巧”, 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判断和推理的基础上领会说话者的意图, 加重了理解会话含义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如能运用会话含义理论的有关知识, 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及语用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将会话含义理论与听力教学结合起来,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话交际能力。

二、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发展

交谈是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交谈的主要内容即是单词或句子构成的“话语”。著名的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讲演时, 提出了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理论。根据该理论, “话语”通常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是在语义层次上, 指词汇、句子等表达的字面意义, 或称“命题意义” (propositional meaning) ;另一层是在语用层次上, 指说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下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即“会话含义”。命题意义指的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意义, 由语句中的特定词汇和结构来表达;言外意义 (illocutionary meaning) 则是语言符号在特定情景下所蕴含的意义, 也就是说话人的意图。例如, “I’m cold.”的命题意义是“我冷”, 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同的言外意义, 如暗示在场的人“把窗子关掉”或“把空调关小一些”, 或“换一个暖和的地方”等, 而这些意义要靠听话人结合情景通过推理而实现。因此, 在交际活动中, 听者对说话人的话语理解若仅停留在语义层面上, 即只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表层意义, 而不能判别话语所含的言外意义, 那么这种理解就是肤浅的、不全面的, 难以产生有效的交际。

Grice在提出“会话含义”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他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互相合作, 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 以求谈话的顺利进行。这种“合作原则”包含着“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实际的会话过程是千差万别的, 并非格式化。说话人有时为了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外意义, 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 这时, 听话人要在认定对方仍然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下, 结合语境, 对违反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 弄清说话人的隐含意义。

而Leech等人从修辞学、语体学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它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这一原则合理地说明了为什么说话人要有意地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 即是因为出于礼貌的考虑。例如:

例1.A: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 I’m afraid.

字面上看, B的回答与A的提问毫不相关, 违反了关系准则。实则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是B对A的画不以为然, 但直言是无礼的, 于是他故意违反关系准则, 用答非所问的办法, 将“我根本不喜欢”的意思隐含在话语中。不难看出, B这样做, 当然是出自礼貌的需要。

1986年,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 (Relevance Theory) 。该理论提出人们的认知具有关联性特点, 这种关联性就是指人们理解话语时在新出现的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寻求关联。话语的关联性要求听话人在思辨、推理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从而取得交际的成功。例如:

例2.A:Did you enjoy your holiday?

B:The beaches were crowded and the hotel was full obugs.

B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但只要A从B所提供的“沙滩拥挤, 旅馆有臭虫”这一信息中寻找与“度假”的关联, 就不难推断出“假期”过得不愉快的语境效果。

三、会话含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大多数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存在较多的障碍, 这种障碍来源于语音识别能力、单词含义的判定能力、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以及英语记忆能力的薄弱等;但更多地来自于话语信息的隐蔽性。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最难把握的是对话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含蓄的语义关系的语用功能, 如何正确理解话语的语用功能也是学生听力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英语听力教材中, 都存在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题,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测试学生对说话人的言外之意的理解, 此种类型题目的提问方式通常是:

What does the man/woman mean?

What does the man/woman imply?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偶尔也会见到下面的提问方式, 即通过对会话含义的推断以判断说话人提出的建议或将要做的事:

What does the man/woman suggest?

What does the man/woman want to do?

而回答此类问题时, 学生通常存在的问题就是听清字面内容而不理解话语的真实意图, 影响了对“话语”的真正理解, 从而造成了错误的选择和语用理解的失败。会话含义理论, 尤其是上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对此项能力的训练有明显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一) 违反“合作原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某些会话违反“合作原则”, 更易增加听者的理解困难。例如:

例3.A:Don’t you think Tom is a good student?

B:I’m told that he often dozes off in class.

从表面上看, A、B两句在意义上似乎无多大联系, 违反了“关系准则”, B并没有直接回答A有关Tom是不是好学生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从B话语中“often dozes off in class”这一信息去理解它所蕴含的言外意义, 就不难推断出B不认为Tom是好学生这一结论。

(二) 运用“礼貌原则”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在言语交际中, 说话人对“礼貌原则”的运用使信息表达更为间接, 加大了听者的理解难度。例如:

例4.A:Let’s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B: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根据“礼貌原则”,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 用最直接表达的话语是最欠礼貌的;用最间接的方式表达的话语则是最讲究礼貌的。语言手段愈间接, 话语就愈显得礼貌。这个例子中, 说话人B对A的建议这样善意的offer, 并没用“No”表示拒绝, 而是给出了不能受的理由或借口, 受到拒绝的结论是听话人自己得出的。这样的语义需要听者根据所听到的内容, 自己作出一定的判断得出。

例5.M:I bought a few books at the new bookstore.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look at them?

W:A few?It looks like you bought out the bookstore!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didn’t like the books the man bought.

B.There wasn’t a large selection at the bookstore.

C.The man bought a lot of books.

D.She wanted to see what the man bought.

本题是1999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第8题。对话中的女士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原则, 用疑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段来表明她的评价。其原因是想遵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 尽量减少她和另一说话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其隐含意思是那位男士买了很多的书。所以答案为选项C。但据统计只有20%的考生答对本题。

(三) 听话人的话语关联性推理能力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话语的关联性要求听话人在思辨、推理方面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 从而取得交际的成功。

例6.M:You don’t look cheerful, Mary.

W:I was just reading a letter from home.

Q: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Mary?

对话中, 女方没有直接回答不高兴的原因, 而是说她在看一封信, 那么, 我们应该联想到与信有关的事情, 可能“She learnt some bad news.”这就是解题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过程, 考生应根据对话中所揭示的内容, 寻找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 在关联性推理中, 共同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听话人需根据共同知识, 补入说话人缺损的环节, 使话语粘合起来。例如:

例7.A:Where’s my box of chocolate?

B:The children were in your room this morning.

如果A能理解“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这一共同知识, 就能从B的答语“孩子们早上在你房里”, 得出“那些孩子可能吃掉了巧克力”这样的合理解释。如果缺少共同知识, 这一交际任务就难以完成。

以上探讨了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判断话语言外之意时所遇到的主要障碍。但是, 语言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遵循。教师首先应掌握基本的话语理解规律及理论, 以引导学习者逐步超越逐字、逐句理解话语的阶段, 更多地激活他们多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话语解码策略, 捕捉关联信息, 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四、结语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 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Harmer, 1998) 。因此听力课绝不仅仅是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这样一种简单的操作过程, 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听的技能, 包括听要点, 听重要细节, 听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即会话含义等。听力教学可以利用语用学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 特别是在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和测试方面, 当学生听得清字面内容而不理解话语的真正意图时, 教师教授一些有关会话含义的理论, 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含蓄语言的理解, 学会用合作原则推断话语的真正含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听力中的一大障碍, 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语言技能。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介绍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 讨论了将会话含义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重要性

参考文献

[1]Harmer, 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8.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陈静.会话含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现代化, 2003, (2) .

[4]何健.大学英语会话听力语用分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2003.2.

[5]谢新.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第9篇

关键词: 会话含义理论 英语教学 听力学习 应用

引言

在传统英语教学与考试中,英语听力所占的比重较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较有限。根据新课程改革对英语听力的教学改革,英语听力能力考察得到一定的提升。所以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未来的考试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了较大的应用余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提高听力的推导和联想能力,增加词汇的吸收数量,提高听力成绩。

1.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概述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语言对话中语言真正的含义理解方式和学习方式。

1.1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概念

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来源于格莱斯提出的“非自然意义理论”,它将人类语言含义划分成“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 “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因此,在语言或者会话的表达和理解中,除了理解字面含义之外,还需要加深对于非字面含义也就是隐喻、推导含义的理解。根据原有的会话含义理论,格莱斯认为人们会话中使用的语言应该遵循三原则,即数量、质量和关联原则

近年来,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们并没有遵循上述三原则,导致会话含义的理解出现多样化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即Levinson三原则:数量原则(Quantity Principle)、信息原则(Principle of Informativeness)和方式原则(Manner Principle)。其中每一个原则都涉及了说话人准则和听话人准则两种会话理解原则,这种新的发展转变使得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的教学中有了应用的潜力。

1.2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听力教学分为两个方向,成人教育和青少年教育。成人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对长篇对话的把握,能够提取对话中的关键词进行会话含义推导,但是成人基础较差,语感培养难度较大,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难以持续。青少年虽然在理解上不如成人逻辑性强,但是他们正处于语言塑造的关键时期,学习提升速度较快。在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缺少对青少年理解性听力的教学技巧,只能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这对于学生理解语言、应用语言带来了定的困难。

1.3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运用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在英语听力的考察中,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已经成为当前英语听力的考察重点。因此,语境和会话语气等因素成为学生结题的参考。教师使用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角度解读整个英语会话,提高学生了解语言的隐喻理解能力,训练并提高选项的推导速度。加强对听力的应用而不是考试技巧,在根本上转变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学目标。

2.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分析

会话含义理论并非严苛的学术理论,而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对于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教学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1增加理论教学课程

对于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教师可以实现安排单独的会话含义理论教学时间。在课程教学中无需向学生阐明教学内容和理论来源。通过让学生分析教师提前挑选的听力原文中的语言,并分析其含义,看是否符合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中的三项基本原则。如果符合,要求学生迅速给出答案;如果违反,请分析其内在含义,即语言隐喻。在教学中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可以截取教材、或者考试听力原文作为素材进行分析,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2具体创新案例分析

如上文例三所示,文中对话为听力教学原文。从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会话的基调是讨论两人对表演的认同度,M1表示不认同,M2的回应则是使用了较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利用27个单词来体现出他的个人态度(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语言会话理解的难度,同时是考试中考官最喜欢的考点。因此,节选该片段,是希望通过对该段对话进行研究,推断出两人对话中语言的逻辑顺序,以及是否符合Levinson三原则。很显然,M2违反了第三个原则,即方式原则。方式原则认为,如果说话人使用了极冗长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则其会话含义与非标记表达方式的含义相反。也就是说,M2的语言态度与去掉否定词的语句态度相同。

利用这种会话含义推导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对话的整体含义和基调。在听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提高对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结语

英语听力的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会话含义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语言的综合学习,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了解和掌握语言的学习特点,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非.浅谈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4):129-130.

[2]陈曦.浅谈会话含义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15):67.

上一篇:避孕方法看过来下一篇:学生国际交流项目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