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2024-07-24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精选12篇)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1篇

根据目前中小型企业网络现状, 网络发展建设迫在眉睫, 而目前网络管理安全技术人员短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下, 如何能够在网络建设初期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尽早的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 了解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 选拔和培养自己的安全人才成为急待解决的事, 要使新的安全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安全防范措施, 制定适合本企业网络安全的安全实施计划, 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网络威胁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 中小型企业网建设现状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一直隐患重重。与大型企业、行业用户相比, 它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侵害;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维护、运行、升级等事务性工作繁重而且成本较高这也使得善于精打细算的中小企业在防范病毒问题上进退两难, 总体来说, 现阶段的中小企业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接入层:接入层是企业员工与网络的接口, 由于有的企业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对病毒的危害认识不清, 同时接入层的主机操作系统有漏洞, 也成了网络攻击对象。

(2) 汇聚层:汇聚层是将接入层的信息进行汇聚, 再转发给核心层。但因为缺少认证和过滤, 它也会将带有病毒的信息汇聚过来, 造成网络上的威胁。

(3) 核心层:核心层是整个企业网络的关键所在, 它能提供高速的转发数据和路由功能, 但是由于处于“风口浪尖”, 经常受到外界黑客攻击, 虽然有防火墙保护, 依然处于很危险的状态, 比如黑客会利用IP地址欺骗来误导核心层将企业信息转发给他。

2 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方案

2.1 设计原则

中小型企业不像大型企业, 拥有足够资金和网络管理人员来构建安全体系, 要把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好, 不仅要保证其有效可行性, 更要考虑人力、财力等经济因素, 不能铺张浪费, 也不能为了节省资金而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所以要想设计好中小型企业网络, 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实用性。

网络建设应从实际需求出发, 坚持为经营管理服务, 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另外, 如果是对现有网络升级改造, 还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尽量发挥设备效益。

(2) 经济性。

设备等要求价格适中, 设备质量要过硬, 物美价廉, 投资预算不能太高。

(3) 安全可靠性。

确保网络可靠运行, 并在各个层面考虑冗余和备份, 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保证系统可靠和有效运作。

(4) 适度先进性。

设计出来的方案, 不仅要能满足企业和客户的需求, 还得有一定技术前瞻性和用户需求预见性, 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考虑到能够满足未来几年内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2.2 设计方案

企业内网一般用来企业内部人员的进行信息交流, 资源共享等, 也包括企业与其分支机构进行通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内网的威胁主要来自员工的失误导致数据泄露, 服务器瘫痪造成网络无法顺畅运行, 还有就是分支机构与总部进行通信时遭到窃听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从每一层做好安全措施, 即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采用的技术一般是划分VLAN和设置VPN。

(1) Vlan的划分。

企业各部门处于三层结构中的接入层, 要对部门划分VLAN, 即对接入层进行划分, VLAN的划分有很多标准, 有基于端口的, 有基于地域的, 还有基于二层/三层交换机位置的, 对于中小型企业, 一般来说有四个部门左右: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和宣传部, 它们应该处于不同楼层, 所以VLAN可以根据部门所处不同楼层来划分。

(2) VPN技术。

目前, 有两种主流的VPN技术。第一种是基于网络层的IPsec VPN;第二种是基于应用层的SSL VPN。

对企业来讲, SSL方式更便宜, 更容易维护, 需要较少的员工培训。而IPsec方式需要在所有的远程客户端安装VPN网关, 连接软件并进行相应的配置。它比SSL VPN的成本要高的多。但是, 还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作决策,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比较适合采用SSL VPN, 因为SSL是比较简单的技术, 通过使用公共密钥加密技术 (公共/秘密密钥对) 来建立一个加密信道, 从而对数据进行传输。而它的部署和实施相比起例如IPsec VPN这样的技术而言, 也相对没有那么复杂。对中小企业而言, 这一点特别的重要, 由于它们通常并没有大量的IT职员或IT专家, 而且一般也没有对IPsec VPN进行故障调试所需的专门技术。

(3) 中小型企业边界网安全设计。

中小型企业边界网络是介于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络 (互联网、其他单位网络、ISP等) , 两个不同安全等级网络区域之间的网络, 是安全防范的重点部分。目前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互联网的信息和应用, 而外部网络的种种安全隐患也会威胁到各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因此如何做好这部分网络的安全设计, 做好信息安全与应用的平衡, 是我们设计的重点。在边界网, 主要实施防火墙方案和入侵检测方案。

3 结语

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网络安全要求, 结合现代网络安全的常用技术, 本文给出了中小型网络的安全配置方案。

通过上述的方案, 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网络安全现状, 找出了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种可行的防护策略, 并根据中小型企业网络结构, 针对不同的层次, 采用对应的技术, 分析每种技术特点和作用, 为中小型企业网络的安全防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得太.企业网络安全的规划设计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2]李隽.中小企业如何防病毒[J].电子商务世界, 2002.

企业形象系统设计 第2篇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Design

课程编号:10913207

学 时 数:56

执 笔 人:李碧茹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属于内容包括:VI的基本要素、企业管理手册的编制、CIS导入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企业的视觉识别与战略目标,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课程的讲授与设计实践,学生要理解CI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的基本程序,了解CIS设计的发展历史及其一些主要的设计案例,以及CI设计体系形成的原理。

作业方面:能够根据CI设计的程序,进行市场调研与正确的设计定位,确定设计表达要素,完成从基础系统到应用系统,完整、系统地进行VIS设计与VIS手册制定。

课程在专业教室上课。

考试环节: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建议为考查课。考查内容主要为两个方面:

(1)场调查与调研报告、设计报告的撰写占20%分数;

(2)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设计,VIS手册的制定占80%分数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课程的性质、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目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和系统步骤安排

教学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重点:

CI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学 分 数:4 编写日期:2006年8月

CI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CI战略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作为学科的CI战略体系

CI战略的概念

CI历史渊源

CI基本精神

教学要求:

了解CI战略的概念,CI历史渊源,CI基本精神

重点:CI基本精神

难点:CI基本精神

第二章CI的基本构成要素(2学时)

教学内容:

CI的基本构成要素,现阶段国际CI战略发展状况,CI战略产生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文化背景

教学要求:掌握CI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现阶段国际CI战略发展状况,CI战略产生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文化背景

重点:掌握CI的基本构成要素

难点:CI战略产生发展所必需的经济文化背景

第三章CI的设计原则及CI战略的设计实例分析(2学时)

CI战略的设计类型及所代表的设计公司

1.美国型CI 如

2.日本型CI 如

3.综合型CI 如

4.中国型CI 如太阳神集团

中国CI热潮及误区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CI战略的设计类型及所代表的设计公司

重点:CI战略的设计类型

难点:CI战略的设计类型

第四章CI战略的策划作业程序(6学时,讲授4学时,实践2学时)教学内容:

导入CI的原因,CI计划开发的作业程序,市场调查实践,撰写调研报告,CI战略的总体策划,CI战略的个别项目策划

教学要求:

了解导入CI的原因,掌握CI计划开发的作业程序,掌握市场调查方法,掌握调研报告撰写方法

重点:CI的导入

难点:CI的导入

第六章视觉识别(VI)的设计开发(共38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24学时)教学内容:

企业形象视觉要素基本系统,视觉识别应用要素系统的构成,视觉识别基本要素(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象征图形、版面编排模式)的功能作用及设计准则,企业标志的构思与设计,企业标准字体的构思与设计,企业色彩的设计与定位,企业象征图形、吉祥物的构思与设计,视觉识别系统VI基本要素的组合规范,应用展开的基本要求,公务用品系列的设计,环境识别系统的设

计,广告宣传品系列的设计,连锁店识别的设计,企业字体的设计,企业员工服装的设计,企业旗帜的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形象视觉要素基本系统的构成要素,了解视觉识别应用要素系

统,掌握视觉识别基本要素(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象征图形、版面编排模式)的功能作用及设计准则;

2、掌握企业标志的构思与设计,掌握企业标准字体的构思与设计;

3、掌握企业色彩的设计与定位,掌握企业象征图形、吉祥物的构思与设计,了解视觉识别系统VI基本要素的组合规范;

重点:CI的基本要素及应用系统设计

难点:基本要素设计

第七章视觉识别系统VI管理手册的编制(共6学时,理论 2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内容:

VI管理手册设计编制,VI管理手册的内容,编制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VI手册设计的方法,掌握VI手册的内容,掌握编制要求;重点:VI手册的内容及编制要求

难点:VI手册编制要求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作为结合了各种专业设计课程内容,同时理论性也比较强的专业设计课程,先修课程为:表现技法、工业设计方法学、计算机图形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杨仁敏、李巍,CI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

[2]张建辛,CI战略的教学与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第一版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企业;生产监控;云服务平台

智慧企业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将先进的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信息和现代管理等技术相结合,将生产过程的控制、运行与管理作为一个整体,以实现企业的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利用物联网对物体全面感知的能力,对企业内的人、设备、环境全面感知。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将自主感知和人工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一、智慧企业总体设计

物联网是典型的以应用为驱动的网络技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种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才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由于综合自动化及数字化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已经有了众多的实际应用,综合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基础网络建设等相对成熟。因此,智慧企业的建设是建立在已有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原有系统和数据,将老系统和新技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智慧企业的作用。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企业体系结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RFID标签、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数据采集和获取。传输层是利用工业以太网、移动通讯网和无线网络技术,将设备与网络相连,从而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应用层则结合智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运用云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形成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解决方案。

二、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系统设计

(一)硬件平台设计

硬件平台由Web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工作站、UPS电源等组成。设置1台Web服务器用于应用程序的安装与部署;设置1台数据服务器用于存储生产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设置1台I/O服务器,采集生产数据后提供给以太网上的工作站;设置5台工作站,用于监控各个子系统的运行;为保证监控网的相对独立,通过1台硬件防火墙将监控网与厂区局域网隔离;设置1台核心工业交换机实现整个生产数据的交互;在局域网内设置1台邮件服务器和1台文件服务器;设置后备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UPS电源设备,以备临时停电时持续供电。

(二)软件平台建设

通过软件平台将为智慧企业提供统一的门口入口和各种应用的统一集成环境,使原始数据能够通过平台协调有序的运行,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软件平台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输入接口实现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数据输出接口根据各监控系统的反馈控制需求,按照标准协议规范,提供标准输出接口;数据中心是业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中心,核心是异构数据分析、转换处理,从而实现原有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利用;WEB SERVER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显示与控制提供WEB服务功能;门户网站是建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为智慧企业的用户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服务。

门户网站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

1.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调度管理是以企业生产调度业务为核心,为生产调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系统全面整合生产调度日常管理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时数据、自动化设备运行实时数据、工业视频数据、事故处理记录、人员考勤记录等多种信息。系统涵盖作业计划制定、生产过程监控、日常调度指挥、应急事件处理等企业生产调度相关的各项业务,结合通讯调度机为调度员提供一个桌面办公平台,辅助调度员全面、迅速、准确地进行生产调度。

2.灾害预警与防治

系统借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各种灾害预警数学模型,并随着历史数据积累进一步完善数据模型;通过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数据集市等数据分析技术,达到生产车间环境参数的预测和预警的作用。

3.安全生产监控与决策管理

安全生产监控主要包括对生产环节中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和设备因素的监控等。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综合多系统数据对安全生产环节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评估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此外还具有历史数据查询、筛选、各种标准生产报表功能。

4.产品运销管理系统

功能包括运输车辆管理、合同管理、押金管理、运费结算、客户订单回单管理、预收款管理、欠款管理、销售统计、报表输出等功能,能按企业的要求提供各种销售明细报表和汇总报表。

5.设备材料管理系统

利用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企业主要设备管理的网络化,从而提高设备的周转、调配效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材料档案信息管理、计划管理(使用计划、租赁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出入库管理、维修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使用状况监控、报废管理、费用结算、配件信息维护等功能。

(三)海量数据处理需求

在智慧企业中设置的智能监控设备每秒钟就会采集大量的业务数据,当面对数据库中海量的监控数据时,兼顾平台的实时性需求,应用服务对数据进行快读的访问、读取和操作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严格考量,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提升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其次,设计数据库表格时应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第三,建立云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处理。云服务平台的设计结构如图4所示。

四、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模式。文章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企业的总体结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云服务平台,为智慧企业的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申,张滔.论矿山物联网的结构性平台与服务性平台[J].工矿自动化,2013,39(1):34-38.

[2] 张申,丁恩杰,赵小虎,等.数字矿山及其两大基础平台建设[J].煤炭学报,2007,32(9):997-1001.

[3] 李建军,张华栋.煤矿安全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1):262-264.

[4] ]吕鹏飞.基于组件技术的煤矿监控软件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5,(4):13-16.

[5] 喻昕,王敬一.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1,29(7):1049-1053.

企业存储备份网络系统设计 第4篇

随着存储备份技术的发展和硬件成本的下降, 存储网络设备陆续进入企业应用领域, 推动了企业的存储环境向集中式转变, 建设存储备份网络是企业保障数据安全和高效使用的必要选择。

本文以某制造型企业为例, 研究了企业存储备份网络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 现状和需求分析

1.1 现状

该企业有2个厂区, 其间通过光纤直连, 厂区间直线距离3 km。东厂区机房提供核心网络支撑, 运行核心ERP系统和PLM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计图纸管理) 系统, 采用存储阵列提供数据存储, 其他业务系统有CAPP等, 采用服务器自带的存储空间存储数据;目前, 西厂区机房运行视频监控、办公自动化和党建系统等非核心业务系统, 现有设备使用时间较久。

1.2 需求分析

目前, 该企业业务系统管理方式较为简单, 需要通过存储备份技术提供整理的数据管理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 实现存储资源的容量增加和性能扩展, 同时, 通过备份系统实现对现有存储环境数据的备份管理, 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恢复。具体目标包括以下5点: (1) 满足业务系统增长的数据存储要求; (2) 解决数据无法统一规划、分配、管理和性能调优, 且存储性能相对较低的问题; (3) 集中的统一存储系统, 可使成本降至最低; (4) 解决数据分散存储问题, 这样会增加管理成本; (5) 对个人电脑上的重要数据进行集中存储管理。

1.3 建设目标

通过整体建设考虑, 主要建设目标可分为2步实现: (1) 数据存储建设。建设基于存储备份平台的存储系统, 将分散、独立的各个平台业务系统组成一个高速存储的SAN网络, 集中管理降低了存储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同时, 为个人重要数据提供了集中数据存储业务, 避免了因电脑损坏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 (2) 备份系统建设。通过带有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虚拟带库结合备份软件进行备份系统建设, 可确保ERP、PLM等核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可靠, 同时, 可长期保存该数据, 且数据可恢复。

2 存储备份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数据平台基础的架构设计

根据数据存储备份的需求分析进行数据存储系统的架构设计。从目前业务系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业务系统的建设规划看, 整个核心业务系统中数据访问模式以数据块访问为主。基于此情况, 存储备份系统的基本架构应为SAN架构。

2.1.1 SAN架构

存储区域网络 (Storage Area Network) 是高性能的网络, 其主要目的是使存储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并通信。在进行SAN架构设计时,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2.1.2 性能

作为整个信息基础架构的核心基础架构, SAN架构应能满足多业务、大并发时的性能需求, 因此, 在设计SAN架构时应考虑具备高性能, 同时, 能支撑多业务并访问的存储系统。

2.1.3 可靠性

可靠性是存储系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 应提供“99.999%”的可靠性, 所有关键的部件都应是冗余配置。从数据保护的角度看, 不同的RAID保护机制应可混合使用, 以为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保护机制。SAN网络系统至少应配置2台光纤交换机, 以保证数据访问链路是冗余的。

2.1.4 可扩展性

好的信息基础架构必须能提供足够的扩展能力, 其中, 包括性能的扩展、功能的扩展和规模的扩展等。NAS架构是指网络附加存储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是连接到网络并提供文件访问服务的存储系统。

2.2 数据存储方案和逻辑架构

在该企业的业务系统中, 考虑建立以SAN+NAS为核心的存储系统。考虑未来可能会有新的业务系统增加到现有环境中, 因此, 需要构建稳定、灵活的存储体系。系统具体包括以下6部分: (1) 光纤交换机。作为核心链接节点存在, 东、西区机房都要求有2台冗余配置。 (2) 光纤。实现容灾端的连接, 连接备份设备, 光纤要求有2条冗余设计。 (3) 核心存储阵列。作为集中存储、管理的中心存在, 满足数据增长的需要。 (4) 其他存储阵列。其性能较差、容量较小, 作为二级存储设备存储存在。 (5) 备份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 配置备份策略。 (6) 备份设备。支持消重技术, 保障数据的长期储存。

2.2.1 方案描述

SAN存储空间通过2台FC SAN交换机提供冗余互联。SAN存储空间供原有业务系统数据存储, 比如将EPR、PLM系统数据迁移到新购的存储设备上, 通过新存储优秀的性能, 可提高原有业务系统的性能和存储空间;NAS存储空间主要用于个人PC数据资料的统一集中管理, 确保数据不因个人电脑故障而丢失。

2.2.2 磁盘规划

在本次配置中, 考虑根据需求选用SAS磁盘, 配置40块10 000转的600GB SAS磁盘提供数据存储能力, 这样既能保证关键业务的快速响应, 也能确保最优的性价比。

2.3 数据备份方案

硬件采用虚拟磁带库设备接入SAN网络作为备份设备。此外, 采用备份软件可实现对所有备份主机系统的备份管理。以下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展开备份策略设计。

2.3.1 数据库类数据备份

每周1次全备份, 本周内其他时间每天进行1次增量备份, 备份数据保留6个月。

2.3.2 应用程序类数据备份

每月进行1次全备份, 备份数据保存3个月。

2.3.3 配置文件类数据备份

每月进行1次全备份, 备份数据保存3个月。

2.4 未来系统扩展和升级建设建议

未来该企业的系统可进一步进行系统扩展和升级, 以下内容可作为参考:对生产中心底层多台存储阵列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存储虚拟化网关实现对异构存储的统一监控管理, 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目前, 西厂区机房运行部分非核心业务系统, 未来可作为容灾机房, 比如增加存储阵列, 以供容灾系统的建设, 或增加备份设备, 以供灾备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天翔.网络存储技术在企业中的发展及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6 (07) .

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思考论文 第5篇

网络监控系统模块可以分为多个分项,如用户登录、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网络连接监控、网络流量监控、危险数据报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不同模块功能不同,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例如系统登录模块,操作人员将用户名、编号、密码等信息输入到登录界面,然后通过与数据库内信息对比一致,允许进入系统,相反会显示信息错误,拒绝进入系统[2]。网络流量监控模块,即主要对网络流入流出数据进行监控,包括流入流出数据总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输入输出设计

2.2.1输入设计

要保证系统输入数据的正确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性、最小量、早检验、少转换”原则,对统计报表与数据库内容选择相同设计形式。通过Delphi中数据存取组件建立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保证用户在任何输入界面输入数据均可以对应数据内字段,满足信息输入需求。

2.2.2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时需要综合分析用户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则,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统信息录入、数据检索以及统计分析通过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专门设计统计分表报表进行打印[3]。其中,对于打印硬件的设计,应能够直接通过各类型显示终端、多媒体设备完成显示输出,以及能够利用各类型打印机完成文件的打印输出。

2.3数据库设计

经费预算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 第6篇

关键词:B/S架构;ASP.NET;身份验证;授权

中图分类号:TP30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Network Security Design in the Budget System

Xiao Zu,Zhao Lun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Zhaotong657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twork security design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ASP.NET platform funding budget system,budget system security mechanisms,given the budget system security techniques.

Keywords:B/S architecture;ASP.NET;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使了软件架构的推陈出新,新兴的B/S架构正在取代传统的C/S架构,成为当前应用系统的主流结构。B/S架构的经费预算系统以网络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不进行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业务逻辑服务器获取服务,数据库服务器独立于业务处理的一个应用系统。B/S架构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扩展性也更加良好。因此,B/S架构的应用系统对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设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本文以经费预算系统的开发为例,阐述了基于ASP.NET平台开发的B/S架构的经费预算系统的安全设计,从系统架构、身份验证、授权、数据库访问等方面分析了如何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一、经费预算系统的系统架构安全性

经费预算系统基于B/S架构,B/S架构由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组成三层体系结构。表示层也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用户界面,这一层主要是由网页浏览器组成;业务逻辑层由业务处理单元构成,完成用户的业务处理请求;数据访问层直接操作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管理;各层之间不能跨层访问。在这种结构中层与层之间的相互独立,通过专门的接口联系,用户不直接操纵数据库,而是通过业务逻辑层提供的接口使用数据,业务逻辑层经过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库的操纵。这样显示、业务逻辑、数据就进行了分离,减少了各功能模块的耦合度。降低了因客户端存在的隐患对数据库带来损失的风险,从软件架构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二、ASP.NET安全技术在经费预算系统中的应用

ASP.NET是Microsoft公司开发出来的能与Web集成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将Web的两大技术(HTML和HTTP),与成熟的面向对象方法结合在一起,为开发者提供了一整套框架,让开发者能够很容易的架构、开发和部署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安全作为Web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应用程序的开发伊始纳入规划,为了满足相关的安全需求,ASP.NET用内置的安全功能来满足这一需求。ASP.NET安全模型提供了用户验证、授权、禁止访问敏感资源、保护服务器上的存储的数据和保护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几种方式来实现Web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机制。经费预算系统运行在网络环境下,对每一个使用系统的用户必须进行验证,以确保知道是谁在使用系统。用户验证之后,必须进行相关的授权操作,以决定该用户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可以访问什么样的资源。因为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属于敏感数据,还应考虑相关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一)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发现登录用户的身份并保证此身份真实性的过程。在ASP.NET应用程序中,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来实现身份验证:Windows身份验证、表单验证、Passport验证和自定义验证流程。由于经费预算系统的用户复杂,权限级别不同,登录地点不固定。因此,在系统中我们采用了四种验证方式中最为灵活的表单验证。在这种方式下,系统自定义了一个登录界面,该页面验证系统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验证成功,则ASP.NET运行库会自动设置验证Cookie并转到用户请求的页面。常规下,系统的表单验证服务使用Cookie机制来验证用户,当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将得到一个包含用户基本信息的身份证明,这些信息被存放在加密过的Cookie中,Cookie和响应绑定,当用户提交后续请求时,每一次都会自动提交到服务器,直到用户退出系统。

(二)授权。授权是验证一个身份合法的用户是否拥有足够权限来执行所请求的特定操作的过程。这个操作可能是经费预算系统中的经费申请或者是经费审批等操作。经费管理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角色访问控制技术来实现授权操作。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组划分成不同的角色,一个角色对应一组用户。一个用户可以申请多个角色,权限与角色相互独立,权限管理方便。在经费管理系统中使用了Widows server2003中内置的授权管理器,它允许定义系统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权限。通过授权控制,保障合法用户合理的使用系统功能,防止非受权用户对系统的非法入侵。根据角色所赋于的权限,可以限定用户对系统功能模块的访问,系统根据权限将合理请求的页面发送给用户浏览器或者对非授权用户的请求予以拒绝或禁止。

三、数据安全

经费预算系统运行于复杂网络环境中,其中传送和保存的数据属于系统机密,不能被未授权的用户进行访问,因此对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如果用户信息数据泄露,则整个系统就将以透明的方式面对入侵者,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入侵者如果通过了前面建立的系统防线,进入了数据库服务器,则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首先,就是要对系统用户的用户口令进行加密,在经费预算系统中使用了散列加密算法对密码的进行加密,散列加密存储的密码是原来数据的数字指纹,而不是数据本身,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倒转加密过程来获取原来的数据,你只能对新的数据进行散列然后进行比较,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在ASP.NET平台下实现对数据的散列加密很容易,用ASP.NET安全模型下的HashPassword For StoringlnConfigFile方法即可实现。其次,可以对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使用SQL Server 2008中的透明数据加密(TDE)方式来进行保护。TDE对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进行保护,对系统而言没有什么改变,数据进行数据库写操作时,数据库系统会先将数据加密后再写到数据库文件之中,而进行读操作时,数据库系统也会将用户所需的数据解密后再返回给用户。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有力地保护了系统数据的安全。

另外,经费预算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SQL Server 2008。使用了ADO.NET中的SQL Server.NET数据提供程序实现对系统数据库的操纵,在对数据的操作中又使用了存储过程技术。这样,就避免了用户直接访问数据库表与“SQL注入攻击”。

四、结束语

本文对基于B/S架构、ASP.NET平台的经费预算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进行了讨论。由于经费预算系统运行于复杂的网络环境,处理的数据敏感。因此,在安全设计上,既要考虑系统访问的合法性,又要考虑数据访问的安全性。针对相关的安全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ASP.NET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兰静.ASP.NET数据库访问技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09)

[2]汪捷,杨宗凯,吴砥..NET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J].微机发展,2004(11)

[3]刘爽,易珺,聂笃宪,张世雄.利用ASP.NET中ADO.NET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动态访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20)

[4]徐岩柏.ASP.NET数据库访问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7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归控格局,实施细则,模式

0 引言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有关IT系统规范样式也逐渐深化。结合特定业务疏导流程以及IT归控驱动力效应进行同步分析, 企业若想实现内部程序标准化与流程化管理要求, 就必须全面应用ERP、MES来提升企业既定产生效率, 确保后期整个信息环境能够得到稳定伫立。另一方面, 企业在市场内部的高度竞争活力离不开财务因素的大力支持, 根据可靠数据的灵活性转换与正确性保障关系实施探索, 技术人员完全有必要针对安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大规模舒展, 全面挣脱束缚屏障, 为贯彻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贡献制备力量。

1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现状论述

在落实企业信息化管理历史任务过程中, 有关创新业务衔接节点的探析工作一直受到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但是涉及整个信息体系的安全保障能效问题, 往往是稳固安全规划力度的薄弱地带。根据目前我国信息化调试技术水平观察, 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必须长期依照灵活转换动机为指导要领, 并在管理过程中联合各类不足问题进行清晰调整、克制。

1.1 内部规范制度不够健全

因为信息系统建设事业本身隐藏着各类隐患危机, 但是部门高层领导人员往往为了片面利益而将协调资金挪用到其余项目, 这便导致后续应对策略的滞后效应。因为企业在整个安全制度规划能力上不具备先导优势, 尤其面对紧急事件的施压现象往往会措手不及, 因此产生的网络秩序错乱问题比比皆是, 已经严重影响公司内部文件的保密水准。在具体网络安全问题内部, 因为资金支撑力度不足引起的预先安全防控体系不够精良结果广泛呈现, 导致后期调停措施更加无可奈何。

1.2 数据安全存储功能的忽视

在企业内部实施数据信息灌输改造流程中, 因为不同职能部门在资金调转层面上各有不足, 因此有关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工作更加疏松, 相应地给后续应用系统的科学应用带来深刻限制。这类数据安全性能威胁特征主要呈现为:自然灾害冲击、信息系统故障问题, 而大部分企业正是对这些数据毫无认知概念, 引起备份空缺结果, 这是引起企业发展限制特征的必要原因。

1.3 整体安全防护体系支撑力度不足

有关信息安全建设引申的阶段隐患状况可以说是极为普遍, 而大多数企业基本按照事后处理理念进行相关细节规范, 缺乏提前预测与防护的潜质。鉴于全盘安全管理动机要求研究, 既有设备基本长期处于分散形态, 涉及交互式信息交流工作已经长期滞后。长此以往, 势必引起企业建设方案规划与实施的难度, 引起不必要的企业内部空间骚乱现象。

2 企业落实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的必要原则研究

企业为了巩固信息化建设基础, 需要联合业务疏通架构进行后期应用价值预测, 在设计高水准的安全防护体系应该具体遵守以下细化要求:

2.1 稳固设计工作的统一效用

信息安全管理细务应该主动联合统一规划标准进行长远开发, 确保整个系统的建设和安全防护标准达到制备方案标准。在布置细化结构因素环节中, 技术人员必须主动应用技术纯熟的产品进行有机堆砌, 争取科学掌控安全建设工作的基础要点, 维护网络技术与关键应用流程的延展功效, 进而有力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侵扰现象。

2.2 稳定系统内部的协同防护潜力

企业建构工作动机基本就是围绕技术与管理能效进行合理比例搭接, 争取透过组织流程、人员流动、网络系统、数据开发等分散因素进行科学整编, 完成整个归控系统的有机协同防范任务。在安全管理事务梳理中, 技术人员要明确合规性动机需求, 建设集中形式的管理支撑平台, 将各类安全事件整合后进行灵活编辑, 必要时配备安全警报设施, 避免响应动作的滞后现象。在整个安全维护平台架构之中, 不同合规性报告资料要在第一时间汇总, 这样才能满足企业扩容发展的动机需求。

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必须根据信息技术在行业中应用规律来制订规划方案。因为企业内部单元和阶段调试目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有关业务内容与节点归控动机则基本保持不变。结合特定数据分类标准进行模型构建, 这是总体信息化规范流程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综合数据管理标准分析, 有关系统方案的综合指导功能在技术人员的科学规范下得到相应调整, 为后期梳理综合管理架构肃清限制障碍。

3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实施流程探析

为了积极标榜特定企业建构体系, 维持现代化信息的交互式影响格局, 有关企业主体应该本着服务于项目主体、基层用户的理念要求, 对细化任务以及调节目标进行长远规范, 最终满足企业后期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结合目前企业信息安全归控法规标准研究, 既定企业在面临风险问题和预期调整方案处理上要尽量做到有序应对。在进行标准数据归控与源头分析流程中, 要主动联合内部加工定理与管制动力要求进行逐层延展。由于网络操作终端设备、应用流程绩效、数据疏导潜质以及统一管理细务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防护法规准则, 因此需要重点规划、部署的单项任务主要表现为:

3.1 稳定实施终端操作绩效

企业长期关注安全防护事件详情, 并且发现导致节点管理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信息的泄漏状况。因为目前企业在网络环境管理中基本不会过于严格, 有关员工拥有大把机会进行信息外泄处理, 具体的操作模式包括硬盘文件提取与聊天媒介上传等。结合此类高危处理行为进行统筹认证, 企业在归控安全防控体系流程中, 单一地进行桌面与网络空间限制行为等内容进行合理调试。按照目前阶段规范标准观察, 技术人员在促成分支节点与总部的接入模式上通常包括专线局域、网络延展空间接入两种模式。运用VPN进行内部数据加密是大部分系统安全管理主体比较认可的行为。在这种基本条件下, 有关不同类型VPN认证方式的匹配工作需要得到仔细斟酌。使用整体接入与认证方案, 包括USBKEY等最好提前做好单个设备的强化工作, 这样后续细致化的搭接工作就可批量完成, 这将给后期管理人员的养护工作树立极其方便的规范效应, 最终稳固企业统一VPN接入效益。

3.3 优化安全域的隔离和管控水准

在建设安全边界防护管控体系流程中, 有关企业不同部门与分支机构会主动结合安全域划分标准进行逐层延展。因为企业网络规范细务主要由网络边界、数据操作中心、网分支节点等元素组成, 不同安全域之间的访问权限设置是稳定整个安全风险改造力度的必要基础。在多样化的安全域划分理念之中, 有关业务单元的深入分析活动会沿着企业持续运行轨迹进行细化风险因素的排查、检验, 同时选取合理的应对策略, 稳固安全域之间的协调效能, 这是制定富有针对特性应对方案的必要流程。例如:有关部门在观察FW+IPS等设备的安全防护潜力过程中, 根据固定垃圾邮件、网络访问疏通方案进行科学应对, 最终便可达到L2~L7层级的安全防护标准。

3.4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方案之间的耦合联动效应

在实现细致方案部署流程中, 涉及固定接入用户主体与侧部端点协调准入方案已经基本完全, 这对于客户端与网络环境之间的疏通标准大有帮助。必要条件下需及时启动安全联动机理架构, 如若安全检测仪器发现用户正对网络服务器进行攻击, 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攻击主体定位;并广泛联合交互机端口实施动作响应方案, 真正达到从被动防御过渡到主动回击的目标。

3.5 实施对整体网络安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

在整个安全防控体系之中, 有关全网安全设备与细化任务管理工作要做到全程同步匹配, 面对不同设备安全信息的发布现象要进行从容应对、有机梳理, 关于这方面调试工作单纯依靠技术人员管理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同安全信息对整个报警系统的回应效果各异, 因此在规划初始阶段, 技术人员就必须联合各类安全设备内部的信息规范样式进行统一梳理, 最终制定包含各种安全应对策略的报告资料。只有长期坚持此类做法, 才能真正实现整个安全网络的规划目标, 保证任何事件的可视化特征得到有力舒展, 稳定现场设备的安全防控价值, 最终实现系统中心的科学建设目标。

4 结语

企业在规范信息安全防控体系过程中, 应该秉承长期延展动机理念, 利用既定阶段信息安全防治标准与调试技巧进行优质化管理, 其中特殊信息安全威胁检验能度与应对策略要确保规整完全, 尽量迎合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动机需求。此类动态规范流程使得企业在安全规范路程之上更加具备适应活力和延续基础, 能够为企业连续业务舒展条件树立优良保障。这是落实科技之国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 需要引起广大企业主体与网络安全技术调试人员的集中注视。

参考文献

[1]陈诗伟.大型企业的网络安全分析及安全防护体系设计[J].商场现代化, 2009, 17 (13) :59-64.

[2]林红.浅议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09, 20 (03) :147-150.

[3]洪丹.浅谈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3 (07) :28-35.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B/S架构,信息系统

一、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意义

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电网公司肩负着十分重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电网公司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 将安全风险管理和电力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在系统研究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际后, 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试点使用。

二、系统目标

评估规范主要从防止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角度, 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 评判企业风险程度。本系统对评估规范和防范手册内容进行规范化、项目序号标准化, 以保证其能用于数据库存储, 并能方便地查询和管理。最终, 通过系统的运行, 解决安全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评分统计的不准确性等问题。同时, 本系统运行流程严格按照PDCA循环来进行, 对全国的供电企业具有通用性, 从而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三、系统功能设计

风险管理工作按照PDCA循环, 可划分为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持续改进等基本环节。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的总体需求, 系统制作依照如下方案:1) 基础信息管理。包括单位管理、班组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类别管理、设备管理、变电站管理、安全运行天数设置等基础信息管理及维护功能。2)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仍然是基础信息, 但其主要用于对风险识别、风险辨识、设备基础风险等进行设置, 作为生产作业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的最基础的来源, 故将其单列。此功能下主要包含同类设备通用风险库、设备与环境风险库、作业风险辨识范本等功能。3) 风险控制。主要用于对电力企业的各种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认知及控制过程进行管理, 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4) 风险评估。主要用于对各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 针对各项目所设置的识别内容、风险内容、控制措施等进行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评分, 最终汇总出风险评估的总分, 并进行风险评估排名。5) 持续改进。主要用于对本单位或下级单位下达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及整改时间期限, 并由各责任单位上报整改完成情况。6) 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对本系统的相关用户、权限、系统菜单等进行设置或维护。

四、系统技术实现

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 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环境, 采用C#语言, 以SQL Server2008为数据库平台, 基于B/S架构, 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系统。Visual Studio 2008是一套完整的应用开发工具, 它能开发跨平台的应用程序, 可设计开发Windows窗体, 也可设计开发Web窗体。

C#是一门简单、现代、稳定、优雅、通用、面向对象和类型安全的编程语言, 是微软.NET开发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使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地开发出各种基于.NET平台的应用程序。

系统采用通用关系数据库来设计和实现各类信息的数据管理, 以SQL Server2008为数据库平台, 根据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管理相关数据信息, 建立单位信息、班组信息、人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安全风险辨识手册、设备信息、变电站信息、用户信息、用户功能授权信息、设备风险信息、辨识范本、辨识类别、辨识范本之辨识内容信息、施工作业辨识项目、施工作业阶段控制信息、作业项目风险评估信息、风险评估结果、安全生产天数等数据表。

结束语

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研制完成后, 在宜昌供电公司投入试运行, 经过工作人员的频繁使用, 系统运行正常, 并且达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整体功能需求, 满足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降低了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 提高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指导意见[S].

[2]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

[3]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S].第一至四册.

[4]Kevin Hoffman, Lonny Kruger.C#.NET技术内幕[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李旗.C#.NET程序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郑小虎.基于B/S结构的开放性工业信息监控系统研究[D].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1.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9篇

基于Internet企业信息发布系统网络登陆系统[1]是指通过登陆认证系统, 访问不同的内容业务系统。

统一建模语言[2]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简称UML) 是OMG组织确定的面向对象的标准建模语言, 它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UML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来分析、描述软件系统并构造系统模型。UML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UML适用于以面向对象技术来描述任何类型的系统, 而且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不同阶段, 从需求规格描述直至系统完成后的测试和维护。

1 网络登陆系统功能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 网络登陆系统区别于普通登录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功能:

1.1 网页浏览者不同的权限

设计信息类网站时, 除了普通浏览者外, 还要考虑到网页内容条目的定期维护、注册用户的审核等企业内部事物管理功能。为了方便网站用户管理, 将企业内部事务管理、注册用户用统一的登录系统来实现, 通过一定的认证措施, 不同用户进入各自的业务系统并实现一定的功能。在本系统中, 用户分为普通浏览用户、网站注册用户及系统管理员。

1.2 系统具有的可扩展性

一般情况下, 信息类网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地提供新的内容服务板块, 因此设计的认证系统不仅能支持现有的内容业务系统及其现有的用户系统, 还要在有新的内容业务子系统被加入的时候也能正常而有效的工作。

1.3 系统提供跨平台认证的功能

由于互联网的使用, 用户机肯定是运行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 要能顺利实现身份认证系统, 这就必须保证身份认证系统提供跨平台认证的功能。

1.4 系统的安全性

将网站用户划分为注册用户、系统管理员。这两类用户能访问的资源是不同的。为了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行, 特别是系统管理员的信息、系统管理员能访问并修改的资源在取得之前必须保证有合法用户使用, 因此, 网络登陆系统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有效保障用户的安全。

2 网络登陆实现方式

网络登陆[3]是将用户统一存储, 对应用系统统一授权, 规范内容业务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 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的效果。内容业务系统要想判断某一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自己, 必须和网络登陆系统进行交互, 由网络登陆系统负责对用户进行集中认证。

设计的是信息类的网站, 分析该网站要实现的功能, 将网站的访问用户划分为以下三类 (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 :网站系统管理员 (超级管理员) 、网站注册用户和普通浏览用户。普通用户仅能浏览网页信息, 无权使用网站提供的部分免费信息发布功能;网站注册用户不仅可浏览网页信息权限, 还可使用部分免费信息发布功能, 但所发布信息必须由网站系统管理员审核通通过后才可正式发布;网站系统管理员主要是维护网站信息、对注册用户审核、用户增删等。

登录系统的工作过程:各类用户首先进入网络登陆系统统一页面, 在该页面中输入系统设计时规定的用户名及密码。用户确认后, 后台验证系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合法性验证。如果是合法用户, 分配给相应的权限值后, 系统进入相应的操作页面。设计时注册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普通注册用户, 为了区分这两类合法用户并分配与不同的权限, 身份认证系统要分别产生不同的权限值并去访问相应的内容业务系统。

3 UML建模实现

UML由图和元模型组成, 图是语法, 元模型是语义。UML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构造块:事物 (Things) 、关系 (Relationships) 和图 (Diagrams) 。UML定义的图有三种类型:用例图、静态结构图和动态行为图, 共计9种图。见表1所示:

在建立系统模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图, 把它们组织成不同的视图, 分别表达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特性。在用UML建模时, 先确定系统需求, 其后根据需求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 构造出系统的功能结构与各类用户, 最后是建立动态模型, 描述各类用户的行为[4]。

3.1 静态模型

在建立静态模型时, 可以使用UML提供的用例图很好的描述登录系统各类用户可以进行的操作与他们间的相互关系。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 展示了各类外部行为者与系统所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一个用例是系统所提供的一个功能 (或者系统提供的某一特定用法) 的描述, 行为者是指那些可能使用这些用例的人或外部系统, 行为者与用例的连接表示该行为者使用了哪个用例。

信息发布系统的登录系统用例图如图1所示:

从绘制的用例图中, 可以做领域概念分析, 明晰网络登陆系统中概念性的类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动态建模

网络登录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系统登录过程中, 后台验证系统应能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 快速而准确的给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及访问资源。这个动态的过程可用UML的动态模型来描述, 即动态行为图。

UML中的动态行为图有:时序图、协作图、状态图等。时序图用来说明几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 用来显示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顺序、对象之间的交互。时序图能很好而准确描述系统执行的某一特定时间点所发生的事[5], 为以后的系统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登录系统分时序图描述的工作过程:首先用户进入登录页面, 经用户合法性验证后 (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 , 进入系统服务页面, 进行相应的不同用户级别操作。在这个过程中, 只有系统管理员有设置权限的。普通注册一般用户只有发布、浏览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权限。

网络登录系统时序图见图2所示:

4 结束语

在基于Internet企业信息发布系统网络登陆系统的UML设计中, 通过需求分析, 得出网络登陆的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即权限管理、信息管理。 (下转73页) (上接30页) 在设计中, 使用UML对整个网络登陆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建模, 并将这一过程用UML定义的可视化图形表示出来。该系统已在某单位网站设计中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斌.软件开发中的用例分析技术[J].微机发展, 2004, 14 (9) :118-121.

[2]张智彬, 陈宏盛.基于UML的消防接处警系统开发建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 27 (1) :77-79.

[3]张懿慧, 陈泉林.源码公开的TCP/IP协议栈在远程监测中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4, (11) :61-64.

[4]Extensible Markuo Language. (XML) 1.0 (Second Edition) [J/OL], 2000 (6) .

[5]朱三元, 钱乐秋, 宿为民.软件工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

[6][美]CraigLarman.ApplyingUMLand Patterns—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7]青润.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5.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10篇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当代企业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增加了企业经济效能,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成为企业现代化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信息安全也成为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由于企业关键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的泄露, 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为此, 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有的企业还成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专项负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通过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严密的防范措施, 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 安全基线是一个基本措施, 也是一个基本概念, 它表明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安全要求。以安全基线为基础,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采用的信息系统制定不同的漏洞要求和检查清单要求, 进而为企业信息标准化管理提供基本安全框架和原则。安全基线的存在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能够有效提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由于现代企业信息工作具有涉及的设备数量多、设备品种规格复杂、配置项目繁杂的特点, 使得企业信息工作安全基线管理面临着很大困难。作为我国信息化程度较深的行业之一, 电力行业始终把提高安全基线使用的效率, 改善信息系统工作状况, 保障供电安全作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1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工作中专门负责安全基线相关管理的体系, 能够实现信息管理主流设备配置信息和漏洞信息的自动采集, 及将采集的数据与安全基线进行自动对比分析, 并形成分析报告。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一般包含安全基线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和报表管理模块三个部分。

1.1 安全基线数据采集模块

该模块根据具体功能分为漏洞检测模块和配置检查模块两个部分。顾名思义, 漏洞检查模块负责对信息系统中包含的设备漏洞进行检查, 现阶段能够配合市面主流的安全漏洞扫描设备正常运行。配置检查模块通过SSH/TELNET等方式登录录到IT设备上, 以运行脚本的方式对设备配置情况进行采集, 采集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管理账号和安全防护信息等。

1.2 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数据库、中间件、终端桌面等软硬件的配置信息和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得到的扫描数据汇总到数据分析处理中心。由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规范整理, 再进行归并压制和汇聚等预处理工作。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数据与设置好的安全基线库进行对比分析。

1.3 报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以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界面, 实现系统数据报表的统一管理。在这个环节可以实现系统维护、权限管理、报表管理、知识管理、告警管理、审计管理等功能。

2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简述

第一步, 系统设备配置信息和漏洞信息采集。具体工作由分布式采集网元负责。第二步, 对比分析。采集网元将采集到的数据汇总至数据库, 由系统集中式分析引擎将汇总的信息与预设的基线标准进行对比, 结果以报表形式输出。另外, 系统还内设知识库管理模块, 具有对对比结果提供专业建议和辅助分析服务功能。在安全基线管理系统中, 设备系统的类型适配和采集接口起着关键性作用。系统通过指纹探测技术对系统类型进行分析探测, 通过知识库进行多种登录口令与方式验证, 进行对象的登录性检测。网元的配置信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采集, 一是通过Telnet、SSH接口登录到网元, 输入相关指令, 获取设备配置信息, 属于远程方式;另一种通过网元运行系统提供的Perl脚本, 实现设备配置信息的定期采集功能, 属于本地方式。

3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

3.1 基于用户行为模式的管理架构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秉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原则,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全面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使用习惯等因素, 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设计使用为目标, 积极推进系统结构设计和功能完善工作。通过自动化的数据收集、智能匹配检查规范、快速结果报表、科学分值评定等功能, 达到提高使用效率, 降低使用要求的目的。为了能够以SSL加密通讯方式利用浏览器进行远程管理, 系统采用B/S架构进行管理。目前已经实现的自动处理的任务包括:评估任务下发、扫描结果自动分析、处理和发送、系统检测插件的自动升级等。除此之外, 系统具有多用户管理功能, 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权限进行相应限制的措施保障系统安全。此外, 系统还具有日志审计功能, 能够对登录、操作和异常情况进行审计和管理。

3.2 高效、智能的安全配置识别技术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在远程检测和本地检测的配合使用下, 可以实现多种复杂应用环境下的大规模安全配置检查自动化, 有效避免了手动单点安全配置检查花费时间较长的缺点, 降低失误风险, 提高了检测准确率。系统设计中采用智能的并发算法提高配置审计工具的评估速度和准确率。该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可以实现目标系统信息收集技术和途径的多样化。通过对目标系统目标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对中间结果数据的不断调整, 使得目标系统最终评估结果的准确率大为提高。

3.3 多维、细粒度的统计分析

系统提供的数据报表有离线和在线两种形式, 并有与之相配套的报表控制器, 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相应信息, 形成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报表。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基线管理系统提供的分析数据,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系统安全动态, 进行网络建设决策。

4 应用案例

某大型供电局以上文提供的设计方法对安全基线管理体系进行设计开发。截至目前, 该系统已经正式投入运行。和系统使用前相比, 供电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有效减轻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升。

5 结束语

安全基线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开展信息安全基线管理工作的主要工具。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日渐加深和安全基线在企业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用安全基线管理系统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企业数目成上升趋势。给企业安全基线管理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安全基线管理系统集安全管理、配置、检查、扫描、整改加固等功能为一体, 技术先进, 兼容性强, 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安全和合规性检查的综合检查评估管理工作, 对于现代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自动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摘要:安全基线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 对于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信息安全基线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工作流程和关键技术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结合电力企业安全基线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安全基线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希望可以对我国企业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帮助。

关键词:安全基线,自动化采集,安全检查,评估模型

参考文献

[1]桂永宏.业务系统安全基线的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安全, 2011 (10) :23-27.

[2]桑梓勤.电信运营企业的安全基线与等级保护[J].电信网技术, 2007 (9) .

修船企业ERP系统的设计 第11篇

修船企业经营生产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上也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

在该企业中经营和生产是密不可分的,经营过程中,各部门接受的工程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各方面的生产成本。相反,生产调度脱节,设备和人力不能正常周转,经营也就是纸上谈兵。

修船企业难就难在难以预测生产工程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生产过程中工程量可能会被造船方不断调整。其二,具体工程的难度很难在生产实施前预测到。

修船企业的ERP系统可分为五个部分:

1.公文流。是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人事资料系统组成,主要进行信息交换、公文传递、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当然这些工作是通过内部Intranet网完成的。

2.工程流。是由生产调度系统、生产车间管理系统、经营估价系统、工程单管理系统组成,主要是配置各种资源。

3.物资流。是由物料采购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经营生产的物料预测系统组成,完成设备和物料的管理。

4.人力流。主体是考勤系统、人事调配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根据工程流数据进行劳动力考核、劳动力效能管理、劳动力需求分析等工作。

5.资金流。即财务分析系统,利用以上四个系统的信息随时随地完成单船成本的核算、车间成本的核算、依据设备和物料需求筹措资金等。

现在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设计一下各个模块。

1.人事管理系统从实现上看应分为四块

一是劳动工资子系统,主要解决日常考勤、工资管理、奖金及加班费用管理、工资成本预测等问题。

二是人事档案子系统,用于解决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干部报表、员工统计报表、员工情况查询等问题。

三是人事调配子系统,用于完成企业员工岗位管理、岗位调配、劳动力统计、员工培训管理等工作。

四是劳动力效能和需求系统,应是从上述三个系统中提取所需有价值的数据,用来分析劳动力效率和劳动力需求,完成劳动力的定量考核和劳动力的需求预测,一方面是计算机管理和统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管理和分析,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

2.设备管理系统分为两部分

一是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完成设备购入后登记、维护记录登记、目前状态记录、设备报废登记,自动提醒定期维护等工作。

二是设备使用管理系统,用来完成设备使用记录、设备损坏记录,方便进行各类设备调配、设备成本分析、设备采购计划生成。

3.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所用财务软件一般是指帐务系统。在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系统应包括成本核算和资金预测两部分。

4.物料供应系统

物料供应系统应完成三个任务。一是正确反映仓库库存。二是正确反映成本。三是各类采购信息能够被快速准确的传递。

5.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

OA系统在任何企业都大同小异,主要完成公文的流通和传递,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系统。

6.生产调度系统

生产调度系统是修船企业ERP中的难点和重点。生产调度从整体看是个数学问题,所有的应用数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7.经营估价系统

作为成功的修船行业经营估价系统应该既是一个只能系统又是一个自学习系统。所有的修船企业的经营部门都感觉到经营的过程中变量太多,比如变化中钢板价格、不同船公司、不同船东、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外包劳动力市场、不同的航运市场等等。

8.工程单管理系统

针对一个修船企业,工程单管理是整个环节当中举足重轻的一个流程,从ERP来看这个流程的优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9.生产车间管理系统

生产车间的管理首先要完成的车间自身的管理,如人员管理、考核管理、车间工具的管理、车间材料的管理、车间设备的管理等。

从MIS(管理信息系统)、MRP(企业资源管理)、MRPII到ERP(企业资源规划)越来越接近具体的工作人员。我们在实现一个ERP系统时也要“以人为本”。在企业要加强管理或再造流程时,首当其冲的也是人。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的重新配置工作比较特殊,也就是说配置后的效果不单与配置的结果息息相关,还和实现这一重新配置的过程紧密关联。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而如何将这阻力控制到最小值是ERP系统的实现者要着重考虑的。

企业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第12篇

1 基本框架设计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框架当中主要包含四个层面, 具体如下:

1.1 系统框架层

系统框架主要是指基础性的软件系统, 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相关操作系统以及应用服务系统。

1.2 技术框架层

技术框架层主要是将系统框架层与应用系统之间建立起的主要功能为系统资源监控、技术封装以及管理的层面。

1.3 应用框架层

该层是以企业的建模理论为基础, 能够进行驱动业务的导向而且能够快速的完成应用软件构建的整体平台。

1.4 展现框架层

该层的主要功能是系统与用户的交互, 让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系统的登陆、查询、业务的应用以及相关决策的系统性分析的, 但是该系统同时对外又实现了对于各种系统环境以及数据的异构性进行了屏蔽。

2 系统的主要特征

2.1 方便查询

该系统在建成之后的一大亮点就是能够方便云用户进行查询, 系统能够提供简便而且灵活的查询机制, 可以满足整个企业所需要的所有的查询的策略, 具体包括:组合、全局、快速、模糊以及穿透五种常见的查询方式。同时平台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栏目图表以及自定义查询, 方便用户来进行选择。

2.2 集中式数据处理

该平台架构当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中式的数据处理结构。其主要有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技术比较成熟, 可以避免传统的分布式的处理方式所固有的诸多的技术难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相比该数据库的系统更容易维护和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也更加简单而且更加适合与进行集中管理的业务以及组织的模式;该系统初期运营以及实现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而且更重要的是投资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2.3 良好的可扩展性

该平台的宗旨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具有较高信息化程度的平台, 而且该平台还支持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了扩展性以及开放性。而且平台所使用的服务器也支持硬件系统在数量上的扩充以及系统性能的升级并且备有动态复核的均衡能力, 通过不断的进行服务器数量的增加以及服务器自身所具有的负载均衡来满足用户访问数量的增加。

2.4 系统安全性良好

首先系统访问的安全性较高, 该系统的平台采用了访问安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用户只有通过合法性的验证才能够进入系统进行合法资源的访问。而且验证的方式则集成了多种的方式, 例如常见的CA验证等。另外系统的相关资源还可以通过管理员来进行权限的设定;其次该平台使用点对点的方式来保证安全。在两个重点之间的传输通道能够提供点对点的方式来保证安全性。

3 系统的实施方法

3.1 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的制定

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活动当中会产生具有较强腐蚀性以及毒性的化学产品, 因此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制定安全管理的相关应急预案是必须的。作为企业在实际的生产活动当中应该定期的进行系统安全工作的开展, 从根本上防止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一旦发生泄露以及爆炸等严重的突发事件, 必须通过平台向终端进行警报的发出, 并且自动执行一系列的相关处理措施, 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损失。

3.2 安全的监控

系统通过跟EAM以及MES等安全管理的系统上进行关联从而更加方便的在系统上以及各个终端平台上发出预警信号。并和企业的应急程序相结合, 系统自动执行相应的紧急处置程序, 如切断物料供应、事故现场的生产电源、启动自动灭火设施、降低系统温度等。系统、视频监控等系统集成, 集合企业生产运行情况, 在电子地图 (图纸) 上显示各区域 (属地) 的重大危险源、隐患、作业、应急资源、监测工业参数等信息。配合企业现有智能摄像头, 实现属地化安全生产信息可视化、智能化。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为了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各层数据和信息融合, 把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入企业, 从而达到企业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安全生产受控、降低风险要求。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提高管理效率, 为企业宏观调控和安全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杰.企业信息安全中的用户身份管理[J].信息网络安全.2011 (7) :48—50.

[2]王海燕, 刘文浩.分布式防火墙概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3) :36—38.

上一篇:胃十二指肠下一篇:读书·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