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2024-07-26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精选12篇)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第1篇

一、教师范读, 引起共鸣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走进人物, 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要在课堂上做好朗读示范, 它可以是抽象的无声的语言符号变成动听的有声信息, 教师感情充沛、表情自然、轻重缓急适度的范读, 可以准确传达出对课文的情感, 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 读的时候要像演员那样, 教师自己先进入角色, 像电视中“月亮姐姐讲故事”那样, 把课文有声有色地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可以放下课本直接听老师范读, 闻其声, 视其人, 自然亲其情。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 他们的思想感情随着老师的语调、语气、语态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进入课文的意境之中, 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 读出音韵,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1. 阅读选材难易应适当, 范围应广泛。

在内容上, 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初可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材料, 并对难句、难文进行适当讲解。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长期的课外阅读任务, 教师定时抽查, 并不时地安排课堂时间与学生分享精彩段落, 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三、注重由读到写

读是理解吸收, 写是理解表达。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提高智慧, 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 提升精神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 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 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 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 补充情节或空项, 则能促进阅读, 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 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 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 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 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 抓住岩石的名字, 发挥想象, 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 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 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 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 开头结尾不变, 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写作 第2篇

帮孩子注册一个平台号,然后指导他自己发布第一个自己的小创作,可以是故事,可以是他经历的一件正能量小事,让他知道这样的正能量分享可以帮助别人,第一次写不用太多字,写完后发布。

发布完成后隔1个小时左右,家长用小号登录,找到自己孩子的文章,然后点赞,并发表下评论,评论要简短并鼓励继续写,然后一定要点关注,如果可以,尽量模仿同龄孩子的语气。

家长的评论写好后过半小时间左右,让孩子自己去看,有没有浏览他发布故事的粉丝了,这时,孩子就会看到你的评论,多数孩子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欢,接着就是让孩子每天晚上回家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自己写故事。

这样几天下来肯定会有小粉丝了。而他的写作水平,会一天一天的提高,有了粉丝,家长就可以不用管了,他自己都会自主去更新去写作。

4如何让孩子能够善于写作

首先,让孩子善于观察生活,能够抓住生活中重要的意境,优美的景物,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到户外看看,行万里路,在过程中指引孩子,对山水风光,人情世故,有自己的看法。要让孩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找到事物共通的点。

指导孩子写作,可以从日记开始,买一个漂亮的孩子喜欢的日记本,让孩子每天写自己的心得,对于写作有一个基础的认识。鼓励孩子将自己的心声写出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然后,让孩子多阅读优秀文章,古今中外名著,多多看,多多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对写作的认识,看看名家手笔,体会别人文章的精华,多进行摘抄,把自己需要用到的,认为好的,喜欢的都一一写下来。

可以让孩子开始写作了,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加约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孩子更积极投入到写作当中,慢慢培养兴趣,让孩子能够把这些事情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父母可以进行批改,修正一些语病,让孩子找一个改错本记录自己写错的地方。

让孩子灵活运用经典名句,自己看到的能够吸收,父母要监督孩子,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纠正,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增加文章的字数,题材也开始限制,开始命题作文。

引导孩子爱上打招呼 第3篇

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主动问好了?该如何引导孩子呢?请听听大家的意见,希望能给困惑的家长带来启发。

分清原因,不强迫孩子开口

程准(幸福泉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抗拒行为是成长的标志

出现抗拒行为,表明孩子已进入心理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一般认为,第一反抗期是从3岁开始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实际上是实足年龄2岁左右。这时孩子开始使用“我”这个代词,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具有影响周围人和环境的力量—— 这是心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孩子,其心灵深处有着十分珍贵的东西,他希望能够“当家做主”,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希望自己独立的探索活动不受到限制或干涉;如果受到干涉,他就会寻求自我保护或“反抗”,尽管他还没有能力区别正误以及什么是危险的活动。这个阶段的许多孩子常常把“不”作为自己最心爱的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存在、被尊重的需要以及学习、探索的机会与权利。

桐桐妈(教育学博士):孩子有自己的原因

父母不能期待孩子在陌生情境中会表现得和在父母跟前一样谈笑自如,适度的紧张是孩子善于根据不同场景调整反应策略的表现。当然,如果短暂的紧张过后,孩子还是金口难开,他们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气质原因 孩子生而具有某种气质类型,有的孩子生性活泼、外向,跟陌生人“自来熟”,见人主动打招呼;而那些生而比较羞怯、胆小的孩子则可能不大喜欢讲话,尤其见到陌生人,可能会连目光接触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对一个容易害羞的孩子来说,跟陌生人打招呼是一个需要超越自我的过程,他需要时间来调适自己。

情绪原因 相较成人来说,孩子的自控力一般还比较差,容易受情绪支配,当他们不开心的时候,让他们跟其他人打招呼或聊天,就会比较困难。

认知原因 孩子是思维的形象性占优势,容易“以貌取人”,使他不知道如何应对。比如孩子认为没有白头发的人是不能称为奶奶的,让他叫人奶奶就会心存疑虑,难以开口也就在所难免了。

教养原因 有的父母平时疏于对孩子进行礼貌示范和引导,孩子无从习得礼貌待人的经验;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致使孩子怕自己说错、做错,紧张得不敢开口;有的父母特别反对孩子插话,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插嘴”之类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习得一种意识,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最好安静地待在一边……

借鉴方法,让孩子主动开口

蒙蒙妈妈:家长做个好榜样

蒙蒙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爱说爱笑,整天带着蒙蒙出去见世面,见到熟人奶奶总是主动问好。蒙蒙耳濡目染,一点儿不怕生人,别人问她话,也能大方地回答。

我也从来都没逼迫过蒙蒙,有时遇到我们陌生的朋友,偶尔蒙蒙也会不开口,我就帮她打圆场。不过事后我会问她不说话的理由,有时是因为害羞,有时因为害怕那个人的样子。朋友走后,我会对她说:“向客人问好是一种礼貌,你去他家做客,也希望他能热情招待你吧?”设身处地地思考后,孩子也就理解了。

学会讲礼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定要出于孩子自愿的基础上才行。我们先要做个好榜样,然后再不失时机地表扬孩子。给孩子一些时间,慢慢来,千万不要逼迫他,当孩子感到礼貌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时,相信他就会更加主动了。

琪琪妈妈:外在奖励转化为内在动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琪琪有点害羞了,见了人有些腼腆了,每次总要我提醒他向人问好,他才小声地应付了事。为了让他学会主动向人问好,我就制定了奖励方案:主动大声地向人问好算一次,累计十次就可以得到我奖励的玩具。在奖励的促使下,他又变成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推出奖励政策促使儿子主动地讲礼貌,更重要的是当他讲礼貌时,能得到对方的赞赏,对他是更大的鼓励,让他自发地去做。

小小妈妈:讲故事启发孩子

因为儿子特别爱听故事,我就通过下面的这个故事引导他。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只很不懂礼貌的鸭子,大家都叫他“喂”先生,因为他总是称呼别人“喂”。可“喂”先生对自己的这个名字一点儿也不在意,依然“喂”“喂”地叫着别人。于是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而不喜欢他的人却越来越多。我让儿子知道那只鸭子“喂”先生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没有礼貌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儿子不要向鸭子先生学。

我不仅讲故事给儿子听,还让他扮演鸭先生。可爱的动物让孩子很有亲切感,受这个故事的启发,他又主动向人问好了。

郭佳巍(幼儿园老师):培养孩子的爱心

对于孩子,早上一句简单的问候,遇见熟人主动问好,与人道别的一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他们还停留在简单肤浅的模仿阶段。文明礼貌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的爱心,并且让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因为爱心,礼貌用语就会发自幼儿内心,羞怯的孩子也会变得非常热情。比如在我们的义卖活动中,让孩子们亲自当小解说员、小服务员,向全园的小朋友、家长、老师讲解宣传海报,他们都会主动拉着家长的手,说:“您好!请您买我们的作品吧,那样就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了,谢谢您!”

如何引导小学生爱上阅读 第4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创造良好阅读氛围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用兴趣的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1.故事吸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地向学生讲述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 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好书引读。由于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画面精彩的绘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情理打动。教师应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 ,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例如, 鲁迅、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白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从而在名家的影响下爱上阅读。

4.巧用激励。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巧用激励的手段让他们不断地体验阅读的喜悦。教师应经常召开各种形式的读书汇报会, 让孩子们大胆的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并及时给予评价建议和奖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5.家校合作。阅读需要一定的环境, 不论家庭还是学校都义不容辞地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让他们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稳步踏上阅读之路, 从而爱上阅读。

二、传授方法, 让学生学会读书

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繁多, 而且题材多样, 内容深浅不一, 加之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 为了避免出现只追求故事情节, 而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的问题, 应及时地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收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1.选择阅读方法。读书的方法大致可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如精读适合于古诗词、名人名言、经典篇目一类, 略读可用于阅读童话故事一类, 看报纸、搜集信息资料便可采用浏览的方式。学生在刚刚学会阅读时, 应以精读为主, 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 可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文章的类型灵活运用。

2.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做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采摘本专门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 到中高年级时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读后感, 或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让情感得到提升。

三、推荐好书, 让学生有书可读

在学生还不能自主选择比较合适他们阅读的书目时, 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给与他们一些好的建议, 给他们推荐一些好书, 让学生有书可读。

1.家长引导。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多读书的家长一定会教育出爱阅读的孩子。作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挑选合适的图书。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 再到稍微复杂的拼音读物, 最后逐渐过渡到纯文字。但在选择读物家长要注意读物内容要健康并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类型要多样阅读面要广。

2.学校推荐。学校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的图书室要提供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的书籍, 教师也可以分阶段分层次的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 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如举办“好书推荐”的活动让学生们互相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 让孩子们能更多的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外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 关键在于坚持, 必须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导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让要我读书逐渐变成我要读书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带给孩子另一片灿烂丰富的知识海洋, 但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注意阅读要循序渐进, 先易后难, 不能急于求成, 而是逐渐引领学生爱上阅读。

摘要:古人有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足以说明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也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在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提高学习兴趣, 增长见识密切相关。为此, 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那如何才能有效引导小学生踏上阅读之路呢?从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推荐阅读书目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1, (07) .

[2]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小学教学设计, 2001, (01) .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6.

[4]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5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5篇

让孩子爱上阅读

武学燕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教育体育局)

摘 要:教师要培养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引领孩子走进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孩子;阅读;氛围;兴趣;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之重要,不言而喻。可如今,孩子们不仅有学校繁重的课业负担,更有各种媒体的诱惑,读书就成为一件艰难的事情。然而,“兴趣”终是人最好的老师,培养起孩子读书的兴趣,便引领孩子走进了阅读的大门。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一、营造孩子读书的氛围

(一)家庭氛围

我看到一些阅读推广人的结论:如果你的家里有书架,且书架上的书达到了二百本,那你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是60%.这个数字很让人期待甚至欣喜。其实,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绝非这样简单,这一理论告诉各位家长,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就得多读书。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不妨带着孩子去书店逛一逛。书店里总会有让你的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一起买回来,孩子会很开心地阅读,读后充实到书架中去。

(二)校园氛围

学校是孩子学习进步的主要场所,对于阅读环境的营造,老师更要重视,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精心打造“班级读书角”.提倡每位学生“捐”(其实,这个“捐”只是暂借罢了)五本书,最好开展一次捐书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拟倡议书

只要给学生广阔的舞台,他们就会演绎出更多的精彩。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拟写倡议书,()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规划“捐书”种类

为了书籍的多样性,在学生捐书之前,要对学生准备捐的书进行了解,大致分下类。如果类别较少(比如,可能学生只捐了文学类的或漫画类的),教师要提示其他类别的书,比如科普读物等。另外,尽量不要使捐的.书同样的太多,比如,全班五十几名学生,可能有二十几名学生拿了《哈利・波特》。

3.制订可行的借阅规则

为了让书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书比较多时,就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借阅制度。比如,每次借阅图书的数量、每次借阅的时间等。

4.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图书室在不同的学校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师要把图书室的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当今在普九验收的督导下,各校的图书配备都具规模,教师可以定期向图书室借一部分书籍,充实到班级的书架中去。图书室便成为小小书架的源头活水,使小书架也常新,充满迷人的魅力。

5.激发家长的爱心

建小书架初,捐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同家长进行沟通,一部分孩子怕自己心爱的书丢掉或者弄脏,仅提供几本又破又旧的书。这种书难以激发孩子对其的热爱,更不要说去亲手翻阅、静心品读了。发现这种情况后,我仅用校讯通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分析利弊,便有很多的家长通情达理,有的孩子的家长竟把沉甸甸的一袋子书亲自送到教室里,开心地看着书籍上架。我想,不仅其他的孩子能够分享这些书籍,他的孩子也一定会在家长的感召下热爱阅读的。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比如,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速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扩大阅读量。精读可以让学生品味语言之妙,又可以与书中描绘的事物亲密接触,犹如身临其境……

教师指导学生读精美散文,可以运用精读的方法,一句一句品读,使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例如,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只有轻言慢语,才可轻触风的轻柔、草的绵软。阅读科普作品,就可以用速读的方法,只要掌握科普作品所说明事物的特征便可以了。对于新闻性的作品,则只需告诉孩子浏览即可,只要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即可。

三、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一)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

心理学上讲: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他的原生家庭。现在,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对于孩子完美人格的养成,而且对孩子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不妨建议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读物,读一部分之后,随意谈谈有趣的情节,孩子会从中享受到自己读书所不能享受的愉悦,并从中受到鼓舞。

我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每晚是在我读的故事中入睡的。当他能够认字以后,我经常和他一起读故事书,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比如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对善良的小矮人十分喜爱,竟然梦想着自己也能在森林里见到小矮人呢。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九百多万字了。

(二)组织有趣的阅读活动

孩子们喜欢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每学期组织几次有关阅读的活动。比如“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组织这样的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策划

生本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够组织好的活动,都交由学生策划。

2.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组织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一定要精密筹划,学生才能从中体会到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学生策划之后,教师要关注任何细节,最终敲定程序。

3.注重鼓励

活动中或者活动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一张奖状、一个小本、一把尺子……学生需要的并非这些奖励的本身,而是奖励本身散发的光环以及领奖时所体会到的自豪感。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孩子走到书籍的城堡中去。

苏轼有言“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努力培养孩子爱上阅读吧,让孩子在书籍的世界里“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刘颖。让孩子爱上阅读[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2.

课外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6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18

阅读有着极强的综合性,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性能。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走马观花。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有着独特的魅力,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课外阅读中着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地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围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以生为本,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小树苗要种植在最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茁壮成长。小学生要在最符合他们能力要求的课外读物的牵引下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因此,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完全属于形象思维,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绘本读物,比如《逃家的小兔》《会飞的纸箱子》等。这些绘本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其次,中年级的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要强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读性和记叙性强的文章,如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或者是一些寓言故事等。最后,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经典的小美文、散文等供他们阅读欣赏,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技巧指导,挖掘材料趣味元素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培养学生较好的阅读技巧比多读多看更加重要。目前,小学生虽然接触的课外读物多,但是真正学会的知识却少之又少,这就是受到阅读技巧不足的影响所致。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我们要耐心地进行技巧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感受文本中的精美句子,挖掘其中的趣味元素。比如,在学生阅读《舒克和贝塔历险记》时,我们要启发他们尝试挖掘材料中的重要人物,作者是如何围绕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又是如何进行语言描写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将一些经典的对话和句子记录下来,以此丰富自身的语言。比如,“飞机是穿梭在天上的十字架”和“友情让我们变得富有”等。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在指导时不宜使用过于复杂的方法,要确保方法能被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延伸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真正的兴趣可以让人终身从事某种活动。如果学生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喜欢某种行为,这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从长计议,合理采取延伸训练的方法。对此,在指导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份读书单,要求学生定期完成单子上的书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尝试撰写读书心得。其次,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拿到班级中和同伴分享,并定期开设课外阅读研讨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长期的实践,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意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阅读习惯,为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时间、学生的能力等现状,在为他们制定阅读书单时要尽量控制阅读材料的数目和篇幅长度,并确保这些材料符合他们的能力要求。在要求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时,也要适当地降低要求和难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成长。

总而言之,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体会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并正确地构建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引导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在阅读的海洋中体会到无尽的乐趣。

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7篇

关键词:阅读,语言表达,兴趣

随着我国的日益发展, 孩子的“阅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更多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中国有句古话道:“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宋代的苏轼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 “阅读问题”在我国古代都已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身为一位五岁孩子的妈妈, 一位小学老师, 我对“阅读问题”也一直倍加关注, 并在实践中不断去思考“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以下便是本人的一些总结。

一、阅读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数十年的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中, 写下了举世瞩目的《朗读手册》。在这部书中, 他这样写道:“阅读是教育的核心, 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我们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 才能了解题意;如果我们不会读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课文, 就无法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复杂的计算机手册对操作非常重要, 但我们必须先读懂其内容。”吉姆·崔利斯还把阅读带来的好处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1) 你读得越多, 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 就越喜欢读, 就读得越多。 (2) 读得越多, 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 你就越聪明。“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而阅读又是教育的核心, 所以, 中国要想加快发展, 必定要推进全民的阅读能力, 而孩子又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后继力量, 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是重中之重。

(一) 阅读直接关系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人与外界交流的工具。人从一出生就预示着要成为社会中的人, 要与这个世界交流, 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与外界交流的质量。

“胎教”已越来越受准妈妈们的重视, 准妈妈们为还没出生的孩子读书、讲故事、谈话……这些其实都是在奠定孩子的早期阅读。曾有专家研究过,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为孩子多读书, 多交流的话孩子出生后对环境的适应速度快, 他们会很快与父母进行交流, 他们学会说话的平均年龄比没有进行过胎教的孩子要小一些, 比没有进行过胎教的孩子对书本的喜欢时间也要早一些。现在有很多父母从孩子一出生或者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读书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 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给他读书也是白费精力, 但是你要知道婴儿在没有出生时就已经具有听力了, 他只要有听力, 他就会对周围的声音产生反应,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把听父母朗读作为一种习惯, 这便是孩子的早期阅读。“听”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习惯一旦养成, 他离“说”还会远吗?我的孩子现在五岁了, 在他没有出生时我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读书, 出生以后我每天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给他读书, 我发现自从孩子会说话以后他似乎比同龄孩子的语言表达更丰富。记得刚刚两岁时, 一天我带他刚走到屋外, 他便大声对我说:“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当时, 我很惊讶孩子对外界的敏感和他准确的表达。后来我才想起, 在我给他读过的一本书里也有类似的一句话, 看来早期阅读在我的孩子身上产生了效应。也有不少早教专家研究表明, 在孩子0~3岁时大量给孩子读书的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孩子早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到了孩子上学以后阅读对他的语言发展将会有怎样的作用呢?

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越来越能感受到多读书的孩子比读书少的孩子或不读书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要强。尤其是近两年带小学低年级后更有这样的感受, 凡是上课回答问题准确, 表达清楚, 用词丰富的孩子都是读书较多的孩子。多读书不仅有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孩子的书面表达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一二年级孩子的日记中, 我经常会读到一些一般在高年级时孩子才会用的一些词, 分析原因, 这些孩子都是平时读书较多的孩子。可见阅读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阅读直接关系到孩子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 还要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与方法。要教会孩子这一切, 必须以孩子的理解能力为基础, 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对老师所教内容接受就快, 学习成绩就好, 相反, 接受就慢, 学习成绩就差。而作为一名教师很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才, 于是, 在教学之余, 我经常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长期处在教育一线的我就以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为研究对象, 发现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之处:爱阅读, 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抽一些时间来读书。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答案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都是理解能力强的同学, 理解能力强的同学都是热爱阅读的同学。

(三) 阅读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为孩子的学习树立自信

我们经常会赞叹于某位大学问家的满腹经纶, 他们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实在令人佩服。孩子们也会羡慕班里那些知识面广, 懂得多的同学, 而这些同学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 他们的自信心也在同学们赞叹之中树立起来了。曾经有不少的家长在填写孩子的“报告手册”时对孩子写出了“要树立自信”之类的话, 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自信不是孩子自己所能树立起来的, 他需要很多外界因素, 比如, 使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使他们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世人的认可。有句教育格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 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身为妈妈和老师的我因为长期陪伴着孩子们, 和他们一起阅读, 一起成长, 渐渐地, 我对他们有了更多地了解, 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 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

如果是在家里面, 我们可以给孩子经常停留的地方放置书架或简易书架, 比如:在孩子的卧室放一个他的专用书柜;如果孩子还不能单独睡一个房间而需要跟父母同睡的话, 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床边放一个小书架;客厅是孩子呆的时间较长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要在一个角落里放置一个开放型的书柜, 在孩子容易够得着的地方放上他的书;在餐厅的合适位置我们也可以巧妙的利用空间放上一个书篮, 里面可以放上一些篇幅较小的书目;在家里公用书房的大书柜里我们也可以放上一些孩子的书。在这方面, 我们家一直是很注意的, 这样书就可以随时进入孩子的视线, 孩子拿到书的时间也就大大增加了, 基于这样的创造理念, 在学校里, 我们也可以在校园和教室里创设一个读书的环境。

(二) 尽可能地给孩子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在家里,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做出示范, 让他们感受到读书是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彩的段落大声读给家里人听, 和他们一起分享。作为一名教师, 我想我应该无私地去给我的一群孩子们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我准备每天的一个预备铃后抽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孩子分享一篇文章或分享一本书的介绍。我是这么想的, 我也这么去做了。

(三) 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书多去寻找同类书, 养成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 他们所喜好的书只要不违背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可以阅读的, 无所谓是不是名著, 只要喜欢读, 家长和老师就应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同类书, 先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好。

(四) 不要让孩子带着任务鼓励他们去读一本书

让孩子们去愉快地阅读。比如, 给孩子布置读完一本书就要写读书感受的作业, 对于此项作业我是有感而发的, 如果让他们带着作业去读的话他们对这本书的兴趣至少降低了一半。如果把写换成让孩子口头去说, 可能孩子更乐意去读所推荐给他的书, 只要他们阅读的量足够了难道还怕他们写不出来东西吗?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这一点好像是被众人所公认的。

(五) 放下沉重的心情为孩子大声朗读, 共享书本带来的愉悦

作为妈妈, 我可以每天坚持为自己的孩子朗读。在孩子还没出生时, 每天晚上我都给他读书, 出生后我又在每天的闲暇时间给孩子读书, 给孩子读得时间长了, 孩子也就养成听我读书的习惯了, 在孩子会说话以后, 他每天都会找我给他读书,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 “读书”已经成为他睡前必做之事。看着孩子听我读书时的专注表情, 我想他一定是被书本吸引住了, 他已经爱上书本了。我想作为老师, 我们也应该每天去给自己的学生大声朗读。

(六) 经常带孩子去书店并为孩子办理图书借阅卡

要想让孩子多读书必须要经常购买书, 让家里的藏书量跟上, 另外, 我们还要给孩子办理一张借书卡, 让他们的读书量趋于饱和, 同时, 让他们的视觉饱满。

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8篇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创设读书氛围,选择课外读物,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 课外的功效占70%, 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为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意识和提高语文水平而服务。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 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更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名的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终生读书的故事, 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 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 同时采取一些奖励机制。比如:你读一本书可到老师那换一面小红旗, 集齐一定的小红旗后可被推选为班级“阅读之星”, 然后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阅读小博士”的评比, 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 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课余时间, 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 一起诵读古诗, 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 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 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 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 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让课外阅读浸润学生生命的每一段时间, 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除学校阅览室外, 每个班级都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个小小图书角, 可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放在一起规范管理学生的课外书籍, 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让每一面墙壁, 都浸润着文化气息, 飘溢着浓浓书香。并且保证学生每天都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如:早晨学生到校后, 利用晨读阅读20分钟时间, 每周安排学生进阅览室进行一节课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可根据年级的差异, 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 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 把它摘抄下来;中年级在读过书之后写下读后感;高年级则更进一步, 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 写出点评和总评。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 读写结合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物是教育极重要的任务。为此, 我们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书中的人与事就好像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一样, 同龄的乐趣、同龄的烦恼、同龄的故事让他们每天渴望阅读。据此, 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立书目。

(二)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 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引导孩子读经典名著, 纯净孩子的心灵。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也是一个成熟阅读必须经历的历程。低年级学生我们倡导背古诗、儿歌, 《三字经》、《弟子规》、《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中外名著。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 他们的心灵得到呵护, 精神滋养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萌发, 幼小的心灵如鲜花般绽放, 经典名著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学会语文, 温暖他们的心灵, 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 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美好的一面。

四、教给阅读方法, 让学生会阅读

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 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 要集中注意力, 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 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 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9篇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并培养出学生的另一个兴趣呢?很多家长和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认为在众多尝试中,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最具有实效性和长远眼光的。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孩子爱上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阅读是身心的愉悦和洗礼,“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凯勒)

在引导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细节, 注重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自己要对阅读很有兴趣,能快乐阅读。比如要求学生订阅的报刊,一定要读在学生的前面,挑选一些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进行介绍,激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点评精彩的文段;教师再指导他们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教师应经常跟学生这样说:“最近我发现了一本好书”, “我读到了一篇好文章……”如此, 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就会有兴趣地自行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也就形成了。

然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能单靠学校和教师就能完成的,作为家长,在家庭中,不管你有上百平米的敞亮大房间,还是只有几十平米的昏暗小蜗居,只要有孩子,你就应该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干净、利落,充满书香的家庭生活小环境,这也就是我要论述的第二部分。

二、让孩子爱上阅读,良好读书氛围的营造是基础

富兰克林在 《富兰克林自传》 中这样总结自己:“图书馆这一阅读环境,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想让学生爱读书,最终还是要落实好一个“读”字。对于良好读书氛围的营造,则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阅读和交流的平台如:学校读书课程的设置, 学校图书馆的全程开放,定期“书香班级”的评选,班级图书角的设立以及“好书推荐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的开展。而在家庭中,当家长拿着书本在细细品读时,无形中也在告诉孩子:我们的生活不是遥控器和键盘所能主宰的,书籍是家庭生活的必须品,也是他自己生活的必备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帮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让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引领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怎么读, 读什么”便成了家长和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鲜活个体,还是更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阅读方法就像一把开启阅读领域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才能走进文学的大门,感受不同往昔的人文熏陶。

鲁迅先生就有一套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 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大师们成功的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教师在指导阅读方法时,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合理利用课内和课外阅读资源,少一些枯燥地讲解,多一些生活化地叙述,重视他们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提出的看法和疑问,欣赏他们说出的阅读心得和体验,既要注重学生长远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近期阅读能力提高的实效性。毕竟,有所得,才更会有坚持的动力。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第10篇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即:(1)是家里面要多放些书,书橱、书桌,甚至是孩子的床头、沙发上经常放些孩子喜欢看的书,让书籍触手可及。因为孩子很多时候看书并没有提前计划好,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孩子玩累了,就会随手拿起书阅读起来,时间长了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2)父母在家里要带头读书,给孩子做好模范。父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当着孩子的面看书,这对孩子是无言的教育,这是不动声色的诱惑。很多时候,孩子就会被父母所感染,自己也会读起书来。

二、通过朗读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父母每天为孩子至少大声朗读故事15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有研究证明,睡前15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孩子入睡外,对孩子的免疫力、倾听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有帮助。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母亲布什夫人也说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里至少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大。

三、家长选书时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选择适合孩子的书

家长在选书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来挑选,更不要以“有没有用”来作为价值判断,要考虑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和他的兴趣所在。这样家长挑选的书,孩子才会主动且持久地阅读。

四、家长不能机械地强迫孩子读书

孩子的读书习惯需要家长耐心地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强迫孩子读书。家长应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引导孩子去阅读,而不能强迫孩子。否则,孩子不但不喜欢阅读,反而会厌恶读书。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五、诱惑孩子去读书

当父母知道哪本书比较好看时,可以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情节讲给孩子听,讲到引人入胜的地方就说我刚读到这里,后面还不知道呢,等读完了再给你讲。这样几次,就会挠得孩子心里痒痒,看他着急,你就顺水推舟说要么你自己看去吧,妈妈没时间看那么多。等他读得超过你读的部分,你就经常假装没时间看,又表现出急于知道某个人后来怎样了,就让他把看到的情节讲给你听,并和他一起聊这里面有趣的人和事。这会让孩子越读越有趣,而且还会增强家长和孩子间的亲子感情。

六、孩子阅读时不能提很多要求,只要他乐读就行

当孩子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在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应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阅读没有别的目的。恰是“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喜欢这项活动。

让孩子爱上阅读 第11篇

阅读需要引领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这也就是说,人与书并不是天然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那么,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家长和老师,我们该怎样扮好引领者的角色使之慢慢爱上阅读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为孩子朗读。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他的《朗读手册》一书中说道:“不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朗读都发挥着广告的作用,促销阅读的乐趣,这是引导孩子自己想要阅读的催化剂。”而且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更是美国教育的秘诀。所以,只要时间允许,就为你的孩子或班级朗读吧,首先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慢慢进展到有章节的故事书及小说,并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慢慢地,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阅读成了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只有喜欢阅读的人才能影响别人去喜爱书本,如果家长和老师自己都不喜欢阅读,又怎能把这份喜爱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呢!

阅读需要环境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援引了许多深受敬重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书越容易获取,人们的阅读成绩越高;相反,书不容易获取就导致阅读成绩低下。拥有较好的图书馆、较多的书店、较多的家庭读物,以及拥有免费和独立读物的州,便会有较高的阅读成绩……这说明,出版物大环境(书籍)在阅读上也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令人欣慰的是,出版物的大环境是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改变的。就学校来说,首先学校图书馆不能只成为摆设性的东西,它需要实实在在地为孩子们的阅读服务。一方面,它必须面向所有孩子充分开放,开放的时间要足够长,另一方面,还必须及时补充最新读物,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图书馆的图书种类众多,毫无准备的孩子走进图书馆就像掉进了书的海洋一样,很难一下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读物,这就需要图书管理员不仅是对图书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类,还需要他们或者有专门的老师来对图书进行简单的介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图书,这样才不会使孩子因可选择的书太多而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除了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柜、走廊里的流动书架、宣传栏里的好书推荐等都是学校阅读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日日浸润在书香阵阵的校园,孩子们的心性又怎能不受到熏陶和感染呢?

和学校相比,孩子们的更多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设也很重要。可我们现在的社会情况是,家庭的住房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豪华,但书籍的藏有量却越来越少,有些甚至连寻常的杂志和报刊都很难看到,我们对于阅读的冷漠和忽视已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再来看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对我们的建议:“早在孩子能接触到公立图书馆前,书本就应该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出生时,家庭图书馆就应该开始建立了。如果你能在婴儿房中设置书架、放些书本就更好了。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中一部分的概念。”孩子能够出生在书香世家,固然很幸运,但如果不是,现在开始也可以营建。给家庭购买一些书籍吧,不仅为孩子,也为大人自己;不是放在精致的书柜上装点门面,而是放在随手可及的书篮或杂志架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也许你已使自己和孩子向阅读迈进了重要一步。

阅读需要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那么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可供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呢?答案是不容乐观的。单从语文学习来讲,一个学期只有薄薄的一本课本,三十几篇文章,但这足以使我们的老师、孩子、家长为之耗尽心力。在学校,琐碎的讲解、繁多的习题充斥了孩子们的课堂,回到家,还有成堆的作业、各种补习等着他们,孩子们从哪去要奢侈的阅读时间呢?问题的解决必须回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像魏书生、陈琴、韩兴娥等一批有勇气和胆量的老师早已经开始了压缩课本教学内容、扩展课外阅读量的各种教学实验和实践,并取得了各种可喜的成绩,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作为语文老师,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所以,我们该做的就是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孩子,把大量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孩子面前,为他们的“吞食”提供条件,让他们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

作为家长或老师,你或许会担心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苏霍姆林斯基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也强调: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太差。

阅读需要自由

早在3000年前,柏拉图在给家长的建议中就提到:“孩子早期的教育应绝对避免强迫性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娱乐活动。幼小的孩子是从游戏中学习的,强迫性学习无法停留在精神上。”孩子的学习要在娱乐、自由中进行才会效果显著,阅读也是这样。可我们的家长或老师却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指导孩子阅读中,我们最习惯做的就是给孩子开列所谓的“阅读书单”,这些书单往往是权威人士或者我们自己认定的经典书目。我们坚定地认为这些经典书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有利的作用,所以还要求他们在阅读完后写读书报告或心得。也许我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结果是孩子越来越难以阅读下去,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抵触情绪。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我们剥夺了孩子阅读的自由和乐趣。在阅读中,自行选书、自得其乐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一点,以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比起让孩子学会怎样阅读,以获得阅读的高分来说,也许让孩子爱上阅读、渴望阅读,能够坚持阅读下去更重要得多。

最后,我想用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的一段话来结束:“由常识可知,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因此,大家所面临的任务是,让下一代的孩子深信,随身携带书本比带枪收获更多。”

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第12篇

一、小学生掌握英语阅读能力的意义

英语是当前通行国际的共同语言, 也是传递先进文化、增进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工具。阅读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所以说, 大力锻炼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就是为未来形成较强的英语综合水平打基础。由于当前小学低年级课程中英语阅读材料较少, 只有为小学生提供其既感兴趣, 难度又不过高, 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 才能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重符号, 轻背景。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 教师过多的向学生灌输单词或者短句的符号意义, 而忽略了符号下蕴含的文化含义, 这与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文字本身, 忽略文字的本质意义一样, 陷入了唯“符号”是瞻的怪圈。这样, 即使学生被动的掌握了大量词汇, 由于不懂得其内在含义, 仍然不能完整的获得相应的收获, 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产生事倍功半的效率。

2.重视表层教学, 轻视整体文章意义。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认为, 阅读理解的关键是词汇,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语法、词汇及语言知识等、这种方法把完整流畅的语言分割和肢解成片面的教学, 忽视了对整体篇章的意义理解。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潜意识地进行逐字逐句的默读或心译, 生怕漏掉一个词。

3.重视教师教学, 轻视学生参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自然的被放置在从属地位, 学生只需跟随教师将课程大纲执行完毕, 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手段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挥空间, 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课堂气氛得不到调动, 很容易挫伤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1.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为贴近小学生生活,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坚持趣味性为主, 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 能够广泛的收到学生的欢迎, 并能够让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置身到语言创造的美妙世界之中, 使得小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英语阅读的教学课程之中。

2.课内课外相结合, 让阅读充满生活。课堂上的阅读是为了是小学生形成积极阅读的习惯打基础, 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而小学生真正形成完整的英语阅读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 还应该结合课外阅读材料的双重刺激, 补充课堂阅读延伸不到的地方, 随时随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号召小学生开展各种竞赛, 比如手抄报比赛、剪报比赛、故事创作大赛等, 让学生自由创作, 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通过个人创作和团体合作的形式进行合作, 然后进行适当的评选和奖励;让学生在培养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的同时, 能够更好的极爱那个英语阅读的能力运用到日常的生活过程中, 使得英语阅读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彰显。

3.结合多种学习方法, 提升英语阅读到更高层次。听、说、读、写是语言课程的四大法宝, 缺少哪一项都无法较好的掌握一门语言, 他们相互制约, 又相互促进。从分工上来说, 英语阅读属于一种语言的输入形式。只有在语言成为输出对象时, 阅读才能发挥出其最根本的意义。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 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阅读讲解文章, 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后, 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 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四种语言学习的方式在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之后, 语言学习的最大能力就能得到完全激发, 也就能带动小学生把英语这门外语学好, 学精, 做到真正的理解和热爱。

总之, 英语阅读在英语整体教学中属于一个能动的、能够为学生带来很多启示的教学部分。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英语阅读教学做到实处, 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具备的优点, 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为学生带来学习乐趣的同时, 使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提升更多的台阶, 从而完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大纲目标。

摘要:阅读教学是能够锻炼小学生实践阅读的方式之一, 它能够让小学生方便的了解材料记载的信息, 帮助小学生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思考, 使得小学生的沟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技巧,方式

参考文献

[1]碟军荣.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英语诵读中应用的质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2013.

[2]陈凤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4) .

[3]曾燕虹.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

[4]王慧霞, 张宏丽.“小组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 .

[5]杨柳.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上一篇:无线网络监控论文下一篇:东方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