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2024-09-02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精选12篇)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1篇

一、寓德育于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更重视强调德育在各科教育环节的渗透。物理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促使学生树立刻苦学习, 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1. 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相关史料, 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例如, 讲述公元前6世纪我们的祖先在《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物理现象;公元前400年墨翟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力的概念、杠杆、小孔成像等原理;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电学知识。我国古代的伟大发现对推进物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心。

2. 介绍物理科学成就,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科学研究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例如, 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炸;人造卫星进入太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回收, 我国物理科研硕果累累, 这些事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讲述物理科学家的爱国事迹,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豪情壮志。

例如, 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 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 投身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两弹元勋邓稼先, 为发展国防尖端武器, 不顾个人安危, 在大漠深处长年风餐露宿地进行科学研究, 他在原子弹、氢弹、新核武器的创新发展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物理科学家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不胜举, 他们的爱国事迹和高贵品质, 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使学生懂得科学家不仅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而且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这样教学, 既活跃了物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把热爱祖国的思想注入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使学生立志学习, 报效祖国。此外, 教师还应该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如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物理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总之, 物理学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只要教师坚持做到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有效课堂, 发挥主体作用

有效教学是指完善学生学习方式, 并使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积极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运用新教育手段, 育人育心。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实际,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课堂内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农村初中学生, 受传统观念影响, 一般有畏师情绪, 因而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教师绝对权威”的观念, 用热情、平等和包容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 对学生和蔼可亲, 关心爱护, 与学生平等相处, 与学生交友谈心, 融洽师生关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流机会的组织者,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要用自身的学识、气度和人格魅力, 感染和激励学生,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以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教学,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全体学生, 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求发展。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权利, 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 自觉做学习的主人。第二, 选择最佳教法,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第三, 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动脑、动口、动手,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教师还要积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农村初中学校有相当比例的学困生和留守生亟待关爱。因此, 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给学困生、留守生关爱帮扶,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或及其方面的良好表现, 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 对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给予关注, 让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 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创设思维情境, 促进能力发展

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物理是一门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创设思维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规律, 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1. 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 启迪学生思维

哲人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很重视从疑问入手, 激发学习动机, 引起学生思维。因此, 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学习, 学生思维明确, 就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从而产生较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 在讲授《功率》一节时, 可利用学生的直观错觉设疑, 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问:载重汽车上高坡时, 是快容易, 还是慢容易?大多数学生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 都认为是快容易冲上去。在讲授《大气压强》前, 进行一个叫大试管吃小试管实验:教师手上有两个试管, 一大一小, 在大试管中装满水, 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一点, 若倒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试管会下落。学生的这些看法是错的。为什么呢?这就唤起了学生追求真知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显得主动和积极。合理创设思维情境, 让学生从正确与谬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 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2. 利用多媒体, 创设思维情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物理教学中有声有色,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材中, 有许多物理概念、内容比较抽象, 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突破难点。

3. 通过演示实验, 创设思维情境, 培养创新精神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2篇

民勤县大坝中学

袁芬年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实践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特别是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找准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努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营造民主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摆脱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好多薄弱学校的教师,一味地埋怨学生如何如何的“差”、“笨”、“懒”,这种观念与“有效课堂教学”相差甚远,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考高分,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他 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作为教师,如果能真真切切地去爱你的学生,为学生的一切着想,学生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能享受到有效教学带给自己的快乐。

三、找准合适教学方法,增强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新性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 “浮力”一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再让学生把手放在水中,体验手的受力情况,鼓励学生从受力方面描述所看到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在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时还会“浮”的原因,并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有向上托的力”引导他们结合这个力的功效为自己发现的力取一名字——“浮力”,使新课引入既简单自然,又能给学生带来自己发现创造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教学观察,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现代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观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连通器”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制造茶壶时 要想使壶中能装满水,对茶壶的设计应有什么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壶的身和嘴为什么不一样粗?”“壶身为什么不做成直的?”„„我洞察到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热情很高,并根据学生发表的意见及时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观察,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实施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高效率的实验教学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时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率不高,有的为了追求高分而少开甚至不开实验课,或用多媒体演示替代实验操作。实验教学的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1.教师要提升实验教学素养

教师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组织时,教师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要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遇不到的现象和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针对物理实验的复杂性,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同时,教师要提高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身边的实验资源服务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以“问题”作为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主线

实验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在动手动脑,实验作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主要方式,以问题作为实验教学的主线,可以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物理实验的特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操作中的观察分析,探索实验中遇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一步实验尝试,通过思索形成新思想、新思路,在探寻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同时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问题意识。

3.以“改进”作为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必要措施

优化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改进教学方法是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着充分的自由度,将观察到的各种现象逐一分析检验,加以归纳,加上教师的点拨,让他们充分发现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把课本现成的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交流这种方式下内化知识,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把限制性实验改为开放性实验。许多实验课本往往给出了相关器材和步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同一个实验的探索,也可以给学生多种器材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的步骤和过程来完成这一实验。

将物理知识以实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探究获得有关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有意义建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而面对直观、生动的感性环境,学生就会有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动机。

围绕实验展开教学是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而高效的课堂则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配合,共同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物理老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在浓烈的实验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利用好实验进行创造性教育。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4篇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常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有的教师准备实验时花去大量的时间, 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有的教师认为物理现象司空见惯, 非常简单, 没有必要重做;有的教师以前也做一些实验, 要么效果不理想, 要么成功率不高, 当再次碰到相应的实验时, 不愿意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另外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不明确实验任务;不了解仪器性能;不熟悉实验操作规则。有的教师几乎一辈子在同一所教学环境较恶劣的学校任教, 加上沉重的教学负担, 教师实验教学的激情被磨得很光滑了。新课标、新教学、新仪器, 一天天淡出他们的思维。开展实验教学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以上原因导致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应该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入手。一方面把实验教学重要性灌进教师的大脑, 只有教师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才能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二、有效组织实验教学活动

如何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更有效呢?首先, 实验前, 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目前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分为两类, 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如,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所了解, 但对于“声音是否由振动产生”则要用实验去实验证。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则是探究性实验。这两类实验都要求学生明确“为研究什么”而做实验。明确目的后, 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积极探究。其次, 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在实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 可观察到部分固体由硬变软, 由软变成流动, 最后所有的固体变成液体。通过细心观察, 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兴趣, 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第三, 实验后,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学生从观察现象到分析比较, 得出实验结论。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得出结论呢? (1) 如果实验结论明显, 则可由学生小组讨论后, 自己归纳实验结论。如, 磁铁的吸铁性实验, 光折射实验。 (2) 如果实验的结论模糊, 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 “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 学生不容易得出结论, 这时教师可设计问题:小车在哪些物体 (毛巾、棉布、木板) 的表面滑行最远? (毛巾、棉布、木板哪个对小车运动的阻力最小?阻力小说明速度减少快还是慢?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时, 小车会停下来吗?通过这四问, 学生得出“不受阻力作用时, 小车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教师这样的提问引导, 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紧贴农村生产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农村中学虽然设备不完善, 教学仪器设施落后, 但是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知识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让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于物理实验教学, 效果相当不错。教师通过引导提问, 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农村学生家里都有的背式喷雾器, 就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在学习了压强知识后, 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喷雾器背带做得较宽?在学习摩擦力后, 可以向学生提出手柄为什么会刻花纹?在学习杠杆知识后可以提出, 喷雾器的手摇臂是省力杠杆, 还是费力杠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把生活场景融入实验教学, 可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 在学习声现象时, 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很容易列举出自然界的很多声音, 在讲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知识点时, 小组合作抓只蝉, 认真观察蝉的发声。通过观察明白蝉发出的声音是依靠振动产生的。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 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概念。

四、强化课后练习的有效性

完成实验教学后, 如果没有练习作为巩固, 学生对做过的实验, 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 因此可通过课后有效练习, 巩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时要注意练习贵在精。所谓“精”就是教师精心挑选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给学生课后完成。不要搞题海战, 不能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反复的抄写上, 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 因课设计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摘要: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农村初中面临的问题,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5篇

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有效教学越来越强烈的呼唤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学生的有效思考。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学生的有效思考,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问题,以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和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教学为宗旨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就成为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质量,做到教学效率高、教学效益优、教学效能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摒除低效提问及随意提问,实现有效提问。目前国内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还不充分,应该看到,实现教师有效提问进而实现有效教学,是极具研究前景与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结合有效提问的研究来进行有效课堂的探讨和构建,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教学质量最优化,有着其开拓意义,更有其合理性与急迫性。

在此形势下,我校于2015年6月申请了“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并获得了合肥市教育局的批准。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编号:HJG15190 主持人:张文宏、张文革。

主持单位: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完成时间:2016年6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课题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构建出适合黄麓镇中心学校物理学科特点的有效提问方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意义:改变我校物理教师现有的低效提问或随意提问,使物理课堂提问更简洁有效。

二是通过有效提问的实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既有教师提问,也有学生提问的互动式提问方式。

意义: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问,有效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课程。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意义:促教我校物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提问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听评课等途径,调查研究我校物理教师在课堂问题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学生需要怎样的提问方式,教师需要采取怎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

3.通过网络学习优秀物理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他们课堂提问的策略,改进自己的课堂提问习惯,丰富有效提问的方式。

4.通过教学设计,提高教师设问的有效性。

5.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形成有效提问的案例资源。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提出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价值的问题。它包括提出问题的语言表达准确性,趣味性,思维阶梯性,前后知识的关联性,预设的准确性,生成的丰富性。提出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问题是我们农村学校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的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是预设的合理性。由于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与生活经历不同,同样的预设可能会激发部分学生的思维活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丝毫触动,预设的合理性不容易控制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斯塔尔,国内学者李如密等人都对提问策略有过较认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开展的并不多,近乎空白。特别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而独生子女的生活经历又与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也深刻改变着学生的生活与老师的教学。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迫切需要找到适合我校物理教师的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本课题预计的突破:

1.通过对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形成适合黄麓镇中心学校物理学科特点的有效提问方式,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提升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为更好学习物理学科做准备。

2.通过对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3.通过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意识,发展教师课堂提问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4.通过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物理教师的有效提问方式,并在全市的农村学校推广,最终提高我市农村学校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全面成长。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人员结构:我校参与本课题研究的6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张文宏校长刚刚完成“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的合肥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在课堂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做法,曾获得安徽省物理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在《中学物理》及《中学课程辅导》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是合肥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张文革主任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是居巢区首届优秀骨干教师,2012年举办过区级物理观摩课。在课堂提问上有自己独到的经验,理论基础也同样深厚,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是居巢区物理学科教学能手。蒯超林老师负责“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的物理子课题的研究,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并在我校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在巢湖市举办的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曾获得巢湖市教学技能大奖赛二等奖。黄泽贵老师教学非常有激情,能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得巢湖市教学技能大奖赛一等奖。张敏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在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问题的语言组织等方面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校对我们的课题十分关注,每周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都要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具体的案例分析。同时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与继续教育学习中我们都能够获得进步,并且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订购了相关的物理学习杂志,并经常认真阅读学习研讨。

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

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在师生提问及学生互相提问过程中的表现,掌握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思考深度及所提问题的情绪反映。观察真实的学习过程,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喜欢的提问方式。

(五)课题组分工情况

张文宏校长: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文革主任: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分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撰写课题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

蒯超林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周志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黄泽贵老师主要负责调查九年级学生对有效提问的要求,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孙传翠老师主要负责调查八年级学生对有效提问的要求,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宋文东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高羽老师:协助完成课题的论证、申报及实施农村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等工作。

张敏老师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协调与后勤保障工作

(六)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5.3-2015.5启动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 第二阶段2015.9-2015.10初始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5.11-2016.4深入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2016.4-2016.6结题阶段

(七)阶段成果形式(包括论文、论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第一阶段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来开展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拍摄课堂实录,通过集体评教等形式完善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源、撰写有有效提问相关的论文、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如何完善我校实际开展的有效提问的策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设计,拍摄课堂实录,通过集体评教等形式完善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源、撰写有有效提问相关的论文,为结题报告做准备。

(八)最终成果形式:

教学案例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设计反思)、研究论文集、农村初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结题报告。

(九)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我校自2008年以来,长期坚持课改,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一直以来也致力于有效课堂的打造。同时对有效提问也已开展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从而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2.领导重视,教师支持,有较浓的科研氛围,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减轻教学负担,并配置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辅助工具。3.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4.指导保障: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科研队伍,同时有市教研室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与准备邀请合肥47中学优秀教师作理论指导及进行观摩课教学。5.经费保障:中心学校按需拨付。

6.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平时工作业绩考核;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

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组织机构已经建立,各项研究工作的准备已经就绪,特向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申请开题,开题时间拟定为2015年9月20日,恳请教研室的各位领导、专家批准,在开题时现场指导,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给予关注、支持、帮助。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学习兴趣

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方式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在农村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符合生活实际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农村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现状的主要表现

1.教师窄化了“生活”的内涵,误以为所谓“生活”是专指现实生活,实际上新课程背景上的教学素材是极为丰富的,生活中的一条新闻、一句谚语、一则小幽默、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成为很好的情境素材。

2.脱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积累而“联系生活”,教师没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教条地套用一些事例,脱离生活实际,如以空中加油机为例引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由于超出了农村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对教师的说法将信将疑,导致情境创设失败。

3.认为联系生活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生活,进行所谓的“亲身体验”,但实际上将生活情景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过多地浪费课堂上的时间,影响教学进程,降低教学效率。

二、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必须遵循的原则

1.生活性原則。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和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形象生动的情境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

2.问题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围绕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的提出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移除对物理问题的积极思考,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3.科学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符合科学性,不出科学性的错误,要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不弄虚作假,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

4.开放性原则。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情境创设的主体可以是多向的,情境引发的问题是开放的,解决问题思路与策略是多元的。运用开放性原则时要注意适度,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开放和发散思维寻求最优,追求最佳。

总之,在农村物理教学中,利用农村生活中独特的素材,创设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的情境,逐渐剥掉物理枯燥的外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由此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波.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保山师专学报,2002,22(2).

[2]韦世滚.论物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J].物理教学探讨,2005(4).

注:本文作者就读于延边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学科教学(物理)专业

(作者单位 吉林省双辽市秀水九年制学校)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与实践 第7篇

一、立足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程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一切教学的最终目标”, 为此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 因材施教, 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尽可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例如,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好奇心极强的特点, 通过介绍物理发展历程、物理小故事等, 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学生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 并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 化抽象、枯燥为具体、生动。教师还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二、加强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探究、互助”的新型学习方式, 从整体上促进了学生不同思想的交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因此教师要做好“领头羊”的工作, 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应多采用实验、多媒体展示、实地操作等方法, 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以实现合作探究的高效化。同时, 教师还应利用优秀学生的“光环效应”, 刺激、带动不同能力的学生齐头并进;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实行不同奖励, 从而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上的提高。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 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成功的课堂, 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才能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 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思想、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 初中物理的教学绝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能再按照老旧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 在学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 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滑轮小车在木板、毛巾、水泥地上的移动距离, 判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从而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涉及的面较广, 因此教师应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影片及介绍国家最新科技成果、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历程等视频,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并利用伟人的“光环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决心, 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兴趣小组, 参加不同的科技活动、竞赛、答辩、论文比赛等, 让学生的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展示出来。这样能让学生发散思维, 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提升学生能力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作为教师, 应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利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思维能力, 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等。同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变成自己的东西。

综上可知,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积极创建利于教学的因素, 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 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方法, 真正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蔡燃.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陈海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途径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探究 第8篇

一、优化实验设计,增强实验趣味性

实验本身就富有较强的趣味性,但因应试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么是以演示实验代替操作实验,要么是直接讲授实验,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形同虚设。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逐渐对实验失去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实验,以摩擦力为例,就涉及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研究自行车的摩擦力等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要注重结合实验内容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大气压强”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可先准备一杯矿泉水(盖子是拧紧的),然后问学生:想要让水慢慢流出来,可用什么办法?当学生想到用针刺一个小孔时,教师顺势在瓶底刺一个小孔,结果,水没有流出来,此时追问:“为什么?”当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产生矛盾时,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自然会主动探究。又如“液体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中,借助多媒体,通过帕斯卡的木桶实验的启发,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激发其探究欲望。

结合教学实践不难发现,为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在实验中也可通过情境引出问题,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为例,实验前,先引导学生用手压在课桌上,并向前拖动,感受拖动时桌面对手的作用力,思考是什么力;接着引导学生加大手对桌面的压力,再次感觉并思考,随着手的压力增大,有什么感觉,能说明什么;再用一块粗糙的木板放在桌面上,再次操作感受,并思考摩擦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要使实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实验。如浮力教学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如果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历实验过程,记住的只是一个知识点;若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则学生不仅能掌握该知识点,也能理解为何下沉的物体也会受浮力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例,在该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将一小车从斜面滑下,引导学生观察,小车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的状态,提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阻力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针对实验和对上述问题的交流,引导学生猜想“阻力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猜想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在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在具体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如上述“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要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关键是要看阻力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故在实验中引导学生用毛巾、棉布和木板来实验,测定阻力的大小、滑行的距离、速度变化快慢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会怎样?运动距离会怎样?也就说明了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就会怎样?进一步得到结论,若物体运动不受阻力,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在实验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先表达,再概括。

三、紧密联系生活,促使实验生活化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平时物理教学中对实验的关注度加强了,学生参与操作实验的机会增多了。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实验还是多拘泥于课堂,课外探究实验较少。物理教学所要做的,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一些书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倡把实验和生活联系起来,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探究变成日常化行为,在物理学习中多一些操作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和实验来看,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可行的。如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初步了解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课后为进一步巩固该知识点,可引导学生利用弹簧秤对生活中的物体(如食盐、书籍等)所受的重力进行测量,再次探究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又如浮力一章的探究过程中,鸡蛋会浮在水面上,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生鸡蛋和熟鸡蛋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在实验教学中,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是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从优化实验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密联系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九要” 第9篇

关键词:均衡发展,教学行为

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对我们西部地区来说,是一个改变落后教育局面的大好时机,基于初中现有的软件和硬件教学设施,特别是留守儿童众多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城市学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广大农村初中而言,我们教师,更要认真面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我认为,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学校特点,从以下“九要”入手,进行有效教学。

一、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当中

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对学生而言,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感,这样不利于师生交流,不利于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而非领导者,不能一味高高在上,要走入学生中,和学生交朋友,建立平等的“朋友型”师生关系,以和蔼可亲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学生自然会喜欢,学生也就会爱上教师的课,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要让学生读课本和题目

一直以来,读课本,好像是语文、英语课的专利,非也,物理教学,也要学生读课本,包括解题时读题目。读课本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读课本,就不会对课本陌生,很多的物理规律、知识,在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讲解中理解不一定透彻,但是学生多读几遍后,就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读懂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未知、所求,把握解题的思考方向,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效率。

三、要让学生亲自做实验

现代教育,教师不是“演员”,学生也不再是“听众”或“观众”。要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是每节课少不了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不要怕学生不会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是担心学生损坏仪器,而由教师本人包办。即使是演示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辅助或完全由学生做。分组实验,更应该由学生亲自完成。

四、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实验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阅读书籍,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扩展知识面;否则,学生读书缺少方向,胡乱看。指导学生看一些科普书籍,物理学史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决心,提高学习热情和效率。另外,课外生活小实验,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养成探究习惯的“第二课堂”,教师也要积极指导学生完成,这对物理课堂教学是有益的补充。

五、要进行学法指导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防止因学生思维定式,照搬其他学科的方法学物理,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是学不好物理的,因为物理学科的特点要求学习者要动脑、动手去探究,特别是要学生养成每学完一章,就从概念、公式、规律、作图、实验、原理等知识板块入手,分类整理,归纳知识体系。

六、要进行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物理教师既要教学生物理知识,同样肩负育人的职责,物理科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如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美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等,有效开展思想教育,能激发学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精神。

七、要正确评价学生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思维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学生观,正确评价学生,既要把握智力因素,也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判,从单一要素对学生进行评价,会抹杀学生的天赋,不要以单纯的考试论英雄、更不要以一次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因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动态的,要鼓励学生,重要的是要学,学生学了就是进步。

八、要选择性地讲解物理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学物理,解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课本的、练习册的、单元测试题、考试试卷,题目繁多,教师最忌从头讲到尾,耗时且学生精神疲惫,效率低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有选择地讲,讲重要的,讲学生普遍感到难度的、有代表性的、容易出错的题目;同时,在解题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注意书写、画图的规范性。

九、要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师讲课,要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整天提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永远也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讲课、提问、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第10篇

一、转换思想,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应该转换教学观念, 明白对学生的教育不应只关注学生短期内的学习成绩, 还应重视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将学生当作朋友, 而不是孩子。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更愿意说出心中的想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物理情境, 让问题更加形象具体, 找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现象, 让学生产生共鸣,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 在“热现象”教学中, 可通过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现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同学们, 你们仔细观察过水壶、饮水机吗?他们哪一个烧水更快?为什么在烧水的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在你将开水倒进暖水瓶的时候, 声音会有怎样的变化?……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好物理可以很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进而让学生重视物理学习。

又如, 在向学生介绍“惯性”的有关知识时, 为了不让学生感到内容乏味, 可设计一个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在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公共汽车上, 如果乘客向上跳起, 那么他相对于车体的位置, 会发生变化吗?这个问题的提出, 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学生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学生不但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 还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物理规律教学是十分困难的, 对于规律性的事物, 学生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 觉得没有挑战性, 无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物理规律教学中, 教师可以变换一下教学方法, 不要在一开始就将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 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总结, 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例如, 在为学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 可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器材, 让学生通过实验, 观察物体运动的规律, 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 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有效性,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以体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例如, 在“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以往的示范性实验改成学生实验,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 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 在假设不断地被推翻与重建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一些疑问, 这时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学生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样的实验带给学生的结果才是良好而有效的。

又如, 在电学实验中, 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阅读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说明书, 让学生明白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 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估算量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连接电路, 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启宇.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0 (6) .

[2]赖小琴.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 2009 (2) .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

近年来,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全国上下都在积极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素质教育要求基础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如何让每一分钟都被高效利用,都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是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

一、从别出心裁的导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内容,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后就会主动学习,这时候,他们的听课效率更高,更专注,也更会乐于钻研一些更高深的专业难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兴趣加以充分调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那么,在导课环节,我们可以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如,提前准备一些相关内容的幽默故事、历史典故,或者在开课之初,老师用引人关注的物理小实验来开始。

二、结合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情境教学的引入,可以让原本呆板、缺乏生气的课堂更有活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解决疑难。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无疑对学生注意力的强度和持久度都有有益的影响。因此,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物理实验进行情境创造。我们都知道,物理学兼具理论和实验两重属性,物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现象或实验主题。在实验时,如果我们能将生活与实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生活环境下思考实验的步骤,解释实验的现象,这样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会产生很多疑问,这些疑问很难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解释,而是需要更加专业的物理学知识才能加以有效解答。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三、通过探究实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亲自探究奇妙的物理学世界。这可以借助于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安排。在探究实验环节,我们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接着再主动探索出解决问题可能的途径,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例如,在完成压力和压强的教学时,我先不跟学生介绍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先到教室外面做实验,我先把两个形状各异的板凳放在松软的泥土地上,再让学生观察两把凳子放在地面上后有什么不同。很快,学生就观察到,两把凳子进入泥土的深度存在细微的差异。学生通过对以上现象的讨论、交流和分享,思考得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基本要素。从而,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而这一切都跟学生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究分不开。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都有适宜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我们作为教师要转变思维,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讲得再精彩也不及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来的效率更高,效果更持久。因此,放在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我们要如何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些不同程度的教学任务安排给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开展。

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辅导工作可以分层进行,避免一刀切,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加大力度,不能仅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还要加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教会他们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要想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心理能力,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不是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真正地将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求知欲和上进心都被激发出来。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以上多个方面加以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

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第12篇

一、利用演示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 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强, 易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特点。对物理教学而言, 教者可利用演示实验, 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 为了上好《绪言》课, 笔者在具体教学时, 编排了如“长蜡烛与短蜡烛”、“竹筷生根”、“烧不坏的纸杯”、“神奇的小金鱼”、“鸡蛋的浮与沉”、“吸不住的回形针”、“无形的大气压”等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思考, 为今后的物理学习点燃好奇的火花。

二、更新实验观念,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物理实验功能, 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可以说, 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物理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 这样的实验是一种没有发现快乐的实验。然而, 在部分教师的物理实验课堂中, 存在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新课标要求,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滑动变阻器》时, 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具体步骤是: (1) 提供实验器材, 如电源、开关、电流表、导线、电阻丝等; (2)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3) 选派代表阐述本组实验方案; (4)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5) 指导学生围绕修改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6) 评出优秀小组, 在评优的过程中, 要对各组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需要指出的是,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避免过多干涉。

三、用多媒体辅助, 弥补实验不足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很多实验往往受条件限制, 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学生难以观察实验现象和效果, 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实践表明, 引入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可以有效突破时空限制, 通过实验场景, 将实验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四、联系社会生活, 课外拓展延伸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实验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能力布置一些要求更高的任务, 要求学生重新梳理实验, 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而达到拓展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如, 教学完《声现象》后, 可布置学生调查家乡的噪声现状, 并提出整改建议;教学完《光现象》后, 可让学生课后了解生活中的光污染现象, 到眼镜店了解远、近视眼镜的配制过程。

总之,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应不断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中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新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4) .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的初中政治下一篇: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