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疗效范文

2024-07-24

尼莫地平疗效范文(精选10篇)

尼莫地平疗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入选标准: (1) 发病时间在72h内, 包括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死; (2) 年龄40~80岁, 血压不低于140/90mm Hg。 (3) 合并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心肝肾功能明显衰竭的患者除外。本组患者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50~7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脱水、降黏、降纤以及抗凝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对于轻度脑梗死患者, 可给予口服尼莫地平40mg, 3次/d, 4周为1个疗程;对于中度或者重度脑梗死患者, 可给予尼莫地平 (15mg) +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连续10d后可改用口服尼莫地平 (3次/d, 40mg/次) , 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 (25ml) +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 1次/d, 连续10d后可改用口服丹参片 (3次/d, 3片/次) , 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消失, 生活可以自理。显效: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肢体肌力增加2级。有效: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 肢体肌力增加1级。无效: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甚至有加剧趋势。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 高于对照组的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阻断后会导致脑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 尤其是缺血严重的中心区可能会造成脑细胞死亡, 而缺血边缘区则由于侧支循环的作用, 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速度相对缓慢一些。同时, 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时就会出现钙离子内流紊乱现象, 产生毒性, 诱发一系列病理反应[2]。所以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尼莫地平是钙离子拮抗剂, 能够高度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该药1985年首先在西德上市, 1988年国内开始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方面, 尼莫地平能够通过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脑血管受体间的作用而达到阻止钙离子内流的效果, 可以同腺粒体相结合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另一方面, 尼莫地平能够抑制钙离子内流, 增强缺血组织的血液供给, 改善延迟再灌注性损伤, 实现缓解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相关文献报道, 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滴注治疗, 不管是对于脑梗死前的患者还是脑梗死后的患者, 都可以起到增加脑血流量的疗效, 且用药时间越早、越及时, 梗死面积就会越小[3]。另外, 尼莫地平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 少数患者在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不良反应, 如:消化道不适、嗜睡、皮肤瘙痒等症状, 但不影响疗效。

根据本研究结果来分析尼莫地平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首先, 尼莫地平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用药前医务人员一定要进行血压测量, 对于伴低压的患者应该慎用。同时在静脉滴注过程中, 一定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如:头痛、头晕、多汗以及心率过慢过快等, 若反应严重, 应立即停止静脉滴注, 并给予对症处理。其次, 尼莫地平的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使用微量泵时应确保通畅性, 避免药液的外渗。此外, 尼莫地平若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肾功能的监测。

本研究结果表明尼莫地平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愈后, 减少病残率, 减轻患者、家属、社会的负担。总之,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的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6, 29 (6) :383-381.

[2] 唐胜文, 沈为林.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 :181-182.

尼莫地平疗效 第2篇

关键词:卡马西平;尼莫地平;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18-01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1]。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但临床上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中的一种,均有其不足,所以,我院采用联合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14例为男性患者,2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7~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2±2.32)年。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2±3.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5.72±2.32)年;对照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2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2±2.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该诊断标准。(1)发作性头痛,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持续性的疼痛或胀痛,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2)发病诱因为劳累、情绪改变、女子月经来潮等;(3)临床发病伴有植物神经症状;(4)仅有上述临床症状者为普通型,若疾病发病伴有单眼黑朦或暗点等情况为眼型;若有眩晕、耳鸣、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者为椎—基型。

1.3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443)和尼莫地平(广东隆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9062),卡马西平100mg/次,尼莫地平20mg/次,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443),100mg/次,一日3次,疗程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用反复头痛的发作次数及发生频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以(用药前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后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前平均每月发作次数*100%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没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出现,没有视觉、感觉等先兆;有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25%~49%,偶尔有恶心、头晕、呕吐等症状的出现;无效是指发作频率减少到25%以下,先兆胃肠症状不良反应出现较轻。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者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用X2或者t检验进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尼莫地平是脂溶性强的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与脑部血管平滑肌发挥临床作用,可以对过度的血管收缩气道抑制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2]。卡马西平是通过阻滞钠通道及增加γ-氨基丁酸在突出后作用,从而减轻相应的神经症状,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3]。本次实验研究采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取得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垠蔚, 姜海山, 韩秀玲. 尼莫地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0.

[2] 王忠智, 李巨林.尼莫地平加复方丹参液治疗和预防偏头痛[ J] .临床荟萃, 2000 , 15(5):217 .

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发病 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2], 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肝肾功能不全等。男 56 例, 女44例, 年龄 44~68 岁, 平均 58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酌情使用脱水、神经营养、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4 mg+生理盐水500 ml以30滴/min的速度静脉缓慢滴注, 连用15 d。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 连用15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用药前后各记录1次, 然后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中, 梗死中心已缺血坏死的脑组织是不可逆性损害, 因而治疗是无效的, 而所有治疗手段的主要目的在于抢救功能虽受损但短期内尚有活性的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 以便改善缺损的局部脑功能[3,4]。缺血首先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 同时使氧自由基 (ofr) 大量产生, 加重神经细胞的代谢障碍和结构改变, 在此基础上ca2+大量流失, 细胞内钙大量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增加, 从而使细胞凋亡, 线粒体上ca2+沉着, 加重脑损害, 最终发生神经细胞坏死。动物实验证明, 脑组织中ca2+聚集与神经细胞坏死呈一致性[3]急性脑梗死后钙离子超载是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的重要机制, 并被认为是细胞死亡的共同通路。尼莫地平的应用能减轻脑损害, 改善神经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①抑制去极化引起的钙内流;②使紊乱的钠-钾交换正常化;③通过直接刺激细胞内ATP依赖性离子泵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从而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 使其免于死亡。尼莫地平作为选择性Ca2+拮抗剂, 脂溶性强, 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 选择性作用于颅内血管, 抑制组织神经元细胞坏死和凋亡, 有效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等, 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同时还有逆转血管痉挛, 特别是扩张直径<70~100 μm的微小动脉, 降低脑循环阻力, 从而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且对灌注不足的部位血流量增加于正常部位, 不会造成脑内“盗血”现象。

综上,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能减轻脑损害, 改善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选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4mg+生理盐水500ml以30滴/min的速度静脉缓慢滴注, 连用15d。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 连用15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能减轻脑损害, 改善神经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梗死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5-140.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

尼莫地平疗效 第4篇

【关键词】 硝苯地平;高血压;非洛地平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01-02

高血压病是指舒张压在静息状态下超过90mmHg而收缩压超过140mmHg的血压为高血压,且常伴有高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以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的改变[1]。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止其进一步病情进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观察对比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在40-67岁,平均年龄在51.6±2.6岁,病程在2-20年,平均病程为11.2±8.8年,入院后血压测量为165.8±2.0mmHg/98.5±8.5mmHg,按照高血压临床分期分为I期有30例,II期有34例,III期有16例,均排除合并有糖尿病、心肝肾器官衰竭、恶性肿瘤、心血管事件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I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II组患者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I组 给予硝苯地平(浙江温岭制药厂生产)治疗,治疗前均将以往降血压药物停用,首次口服剂量为30mg/d,1天3次,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如果疗效不佳,可以增加为60mg/d,1天3次,共治疗8周,分别在第1、2、4、8周进行血压测量,每周进行3次血压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该周的血压值[2]。

1.2.2 II组 给予非洛地平(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9082)治疗,治疗前均将以往降血压药物停用,每日早餐后给予口服为5mg/d的非洛地平,1天1次,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如果疗效不佳,可以增加为10mg/d,1天3次,共治疗8周,分别在第1、2、4、8周进行血压测量,每周进行3次血压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该周的血压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SBP和DBP值的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处理,期间的数据采取t检验,计量单位采取χ±s表示;本组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动过速、头痛发生率的数据通过卡方软件V1.61版本进行统计,期间的数据采取X2检验,计量单位采取%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II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优于I组患者(t=9.2468,9.142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I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统计发现,采取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硝苯地平治疗,且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动过速、头痛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硝苯地平治疗,可见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虽然硝苯地平与非洛地平皆属于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药物,但硝苯地平自身产生效果的时间相对较短,在降压治疗中,稳定性相对欠佳,而非洛地平属于一种新型的双氢毗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高选择性地对小动脉平滑肌发挥作用,且不会导致体位性血压的发生,还能够发挥排钠及利尿的作用,降低体液潴留的发生率,同时一般不会受到食物的干扰,药物吸收率恒定,其药物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高,长时间使用然后停药后不会出现反跳效应,可以缓慢地持久地发挥出降压的效果,有助于控制和维持血压水平的稳定,且用药简便,仅需1天1次,使用剂量低,血药浓度即可维持稳定的水平,有效地使血压保持平稳,波动幅度小,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依从性好[3]。

综上所述,采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优于硝苯地平治疗,安全性高,起效平稳,生物利用度高,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益军.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102-104.

[2] 马美菊.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4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8,15(5):48.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42~56岁,平均(47.53±4.16)岁,CSS评分14~43分,平均(27.3±10.5)分。血肿部位:基底节40例,脑叶14例,丘脑11例,小脑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急性高血压脑出血。(2)意识无昏迷。(3)发病在24 h以内。(4)采用CT进行血肿定量定位检查。排除以下情况:(1)有消化道出血。(2)收缩压<100 mm Hg。(3)昏迷者。(4)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3]。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镇静、镇痛、吸氧、止血,补充营养,给予20%甘露醇125~250 ml脱水降颅内压,保持患者血压平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调,对于合并糖尿病、发热、胃肠道应激反应、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发病24 h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采用微量注射泵,滴速1 mg/h,24 mg/d,持续10 d后改为口服,40~6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0 d。

1.3 观察指标

(1)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痊愈、好转、无效的病例数及其所占的比例。(2)治疗前后两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3)治疗前后两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量和血肿量的变化[4,5]。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复查头颅CT:(1)痊愈,症状、体征消失,CSS评分降低91%~100%,无后遗症。(2)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CSS评分降低46%~91%,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无效,症状、体征基本未变化,CSS评分降低18%~45%或增加<18%。(4)恶化:CSS评分增加>18%,死亡[4,5]。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痊愈2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16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75%,P<0.05;见表1。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无明显差异,在治疗3 d、7 d、14 d、30 d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脑水肿、血肿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水肿、血肿并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血肿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是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常表现为眩晕、头疼、失语、呕吐等,其生理病理改变主要有:(1)继发性脑出血;(2)脑水肿;(3)在血肿破坏吸收过程中释放有害因子,对脑组织产生机械式压迫等。为减轻脑水肿等带来的神经系统损伤,出给予常规脱水治疗外,还应注意促进血肿的吸收,改善水肿区的脑血流,减少炎症反应与自由基损伤。也有学者认为脑出血血肿周围存在类似脑梗死周边的缺血半暗带,如果能及时再灌注,则可使其恢复功能,反之则可能发展为不可逆损伤[6]。

尼莫地平是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能作用于二氢吡啶受体,关闭钙通道闸门,降低钙离子浓度,保持神经元线粒体的完整性并增强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其机制如下:(1)尼莫地平能轻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脑细胞相关受体相结合,使细胞外的钙离子无法进入细胞内,减少自由基的形成;(2)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减轻病灶部位的血管痉挛,促进对血肿的吸收;(3)调节钙离子、钠离子的交换紊乱,减轻继发性脑损伤;(4)清除自由基,减轻水肿与细胞毒性,挽救缺血半暗带。

在本次研究中,加用了尼莫地平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CSS评分及水肿、血肿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良好,能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与血肿,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血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镇痛、吸氧、止血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水肿量、血肿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血肿体积相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良好,能显著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与血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李超平.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44-145.

[2]杨军.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03-104.

[3]赵耀辉,孙彦蕊.疏血通联合尼莫地平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63-164.

[4]甘立宇,周洁.尼莫地平复方丹参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四川医学,2008,29(10):1410-1411.

[5]蒋宪旗,王海臣,姚新华.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60-61.

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 患者均经过《神经病学》中脑出血标准确诊,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 观察组中男4例, 女16例, 年龄 (54.56±3.11) 岁,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 (31.99±4.71) 分, 有14名患者为基底节区血肿, 1例为脑室血肿, 2例为脑叶血肿, 2例为小脑血肿, 3例为脑干血肿;对照组中男5例, 女15例, 年龄 (53.44±3.78) 岁,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32.01±4.55) 分, 有12名患者为基底节区血肿, 2例为脑室血肿, 1例为脑叶血肿, 3例为小脑血肿, 2例为脑干血肿。2组患者年龄、血肿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 包括卧床休息、电解质检查和治疗、并发症预防、血压监测及调整等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 将20ml尼莫地平与50ml浓度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用微泵24h泵入维持, 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而调整, 在初期的时候应将血压保持在较低水平, 120~160/70~100mm Hg, 持续治疗3~7d, 治疗两周以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2]。

1.3 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是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另外是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通过头颅CT检查病情变化情况[3]。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15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中显效9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75%, 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有3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1名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对以上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具体情况见附表。

3 讨论

脑出血由于它的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的脑出血患者正呈逐年上升的势态发展。目前, 国内外纷纷加大了对脑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案、治疗药物的研究。

尼莫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 它的药理主要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收缩耦联, 以此促进血管扩张而产生降压作用, 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4]。由本次研究发现, 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大大提高了治疗有效率,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名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组中显效15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中显效9例, 有效6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7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中有3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1名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对以上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军.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观察[J].第6版.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2) :103-104.

[2]高文红.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第9版.医药论坛杂志, 2008, 9 (5) :84-85.

[3]李玉轩.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第2版.当代医学, 2012, 2 (36) :139.

尼莫地平疗效 第7篇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GOS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主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等,是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1]。我院2008年1月~2010年2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SAH患者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SAH患者共7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2],并经过头颅CT检查和(或)腰穿证实。全部为意识清楚患者,Hunt-Hess分级<3级。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0~74岁,平均63.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要求绝对卧床,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调控血压,抑制脑血管痉挛和脱水剂治疗以及镇痛、镇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8 mg/d缓慢静滴,持续2周,后改尼莫地平口服,40 mg/次,4次/d,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行头颅CT检查,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死亡率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4周后复查头颅CT评价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好转:症状基本消失,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无效:指死亡或症状、体征无改变者。同时进行GOS评分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疗效、并发症及GO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3。

由表1~3可知,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GO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等并发症。SAH一般分为颅脑损伤性和非损伤性(自发性)两大类,自发性SAH又分为两种:(1)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原发性SAH;(2)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SAH。此处述及自发性SAH,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其他少见的病因有脑血管畸形、酶菌性动脉瘤、血液病、胶原病、脑梗死后、血管炎、脑及脑膜感染等。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激动、活动用力等情况下急剧起病,剧烈头痛、呕吐、颈硬(脑膜刺激征)甚至不省人事。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5~20人,仅次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出血,居脑血管疾病的第三位;可见于任何年龄,50~60岁多见,青壮年亦常见发病;四季均发病,以秋初、冬季为多;其治疗基本同脑出血。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30 mg,3次/d,口服或其他钙通道阻滞剂。头痛难忍,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局限性神经体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8~15 ml,必要时重复一次。经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血肿或肿瘤者,及时行血肿或肿瘤摘除术;如为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夹闭手术,或通过导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剂或栓塞物。

尼莫地平作为新一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上的双氢吡啶受体,使钙通道闸门关闭,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从而达到其脑保护作用。通过改善血肿周围脑血流量及减轻脑水肿,提高血肿吸收速度,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害[3],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尼莫地平脂溶性强,可有效通过血-脑屏障,可有逆转血管痉挛,特别是扩张直径<70~100μm的微小动脉,降低脑循环阻力,从而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且对灌注不足的部位血流量增加于正常部位,不会造成脑内“盗血”现象[4,5,6,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GO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其中治疗组的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治疗SAH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GO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2-197.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程景丽,姬苓,耿红,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1-2.

[4]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6-847.

[5]李玉香.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40):18-19.

[6]王桂红,龙洁.尼莫地平在中枢神经疾患中应用的药理学基础[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7,5(2):96-99.

尼莫地平疗效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深本院2012-10~2015-10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53例,作治疗组。患者年龄:53~81岁,中位值(70±5.63)岁;男37例,女16例;患者病程:最长有21年,最短有9.8年,中位值(15±2.69)年;出血部位:14例患者的出血部分在丘脑,16例患者在壳核,12例在小脑,11例在脑桥。同期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53例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年龄52~82岁,中位值(71±5.71)岁;男38例,女15例;患者病程:最长有21年,最短有9.8年,中位值(15±2.69)年;出血部位:15例患者的出血部分在丘脑,15例患者在壳核,11例在小脑,12例在脑桥。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确诊,且观察所有入选患者的资料后,发现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可作下一步对照分析。

1.2方法

本研究,对照组中所有入选患者均选择常规疗法,即给予患者控制血压、吸氧治疗、止血治疗、补充营养、镇痛治疗以及控制颅内压等措施,在此基础之上,治疗组中所有入选患者均选择尼莫地平方案治疗:在500m L生理盐水中掺加10mg尼莫地平,给予患者静滴,并将给药速率控制在每小时1.25mg以内,确保滴注时长保持8~12h。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脑膜、血压值、脉搏值以及意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此外,用药7d后,停止滴注用药,改为口服使用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天3次。

1.3评定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表对2组入选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客观评定,并参照NIHSS的减分率进行。当患者完成治疗后,如果其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下降程度在90%以上,表明"临床治愈";患者完成治疗后,如果其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下降程度在46%~90%,表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完成治疗后,如果其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下降程度在19%~45%,表明"临床效果一般";治疗后,如果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下降程度低于19%,即为“临床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改善情况

研究中,治疗组入选患者血肿组织附近的水肿面积、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见表1。

2.2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

研究中,治疗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4.34%,对照组75.47%,2组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作为临床上十分多见的一种病症,高血压脑出血同时还是一种非外伤性的脑血管破裂出血症状,不仅发病率非常高、起病较急以及病情进展较快,而且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非常高,预后水平普遍偏差,一旦治疗不及时,极易危及到患者生活的质量[2]。不但如此,由于大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因此还会危及到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所以加强疾病防治十分有必要。一般而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管长时间保持收缩状,同时其颅脑组织中细小动脉血管的平滑肌也会出现营养缺乏现象,以至于其神经脑组织受损,因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点工作是控制颅内压,在进行止血以及控制血压值的基础上,防止脑水肿症状出现,并加快患者神经组织的恢复速率,从而提升其预后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3]。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研究选择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尼莫地平属于钙离子类的拮抗剂,对于患者神经细胞中的钙超载症状起着缓解作用,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管中的血压值进行调节,即可避免再出血现象的发生[4]。不仅如此,尼莫地平脂溶性能非常好,不仅能够控制钙离子内流,而且还能对钙通道产生抑制作用,使其无法顺利开放,通过改善患者血管痉挛症状,从而对其半暗带神经元进行充分保护,即可进一步缓解患者血肿症状和脑水肿症状,加快快血血肿肿的的吸吸收收速速率率,,达达到到临临床床治治疗疗目目标标[[55]]。。本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4.34%,对照组75.47%;治疗组入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5.13±4.57)分,对照组(9.50±5.17)分,2组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该结果与陈国芳[6]等人的观点有较多相似之处。临床研究表明,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尼莫地平方案效果突出,除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征以外,还能够控制其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定分数,所以建议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长坤,王定春.三联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5):59

[2]王维峰,宣兆博,杨福义,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22,24

[3]王复新,张洁,王辰,等.尼莫地平对早期脑出血大鼠AQP4m RNA、MMP-9m RNA表达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4):1-2

[4]丁振荣,杨华,金文秀,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4):24-25

[5]陈向阳,何西涛,郭红,等.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血清S100β蛋白、NSE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6):108-110

尼莫地平疗效 第9篇

【关键词】硫酸镁;硝苯地平;妊高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78-02

妊高症是孕妇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变现为水肿、头晕、头痛、血压升高、抽搐昏迷、蛋白尿等症状,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及母婴生命,故采用有效方法治疗妊高症患者是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本研究主要讨论了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选取2010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高症患者,以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妊高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6.4±3.6岁,孕周19~37周,平均孕周24.2±3.8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7.8±3.2岁,孕周20~38周,平均孕周25.7±3.3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生产史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高度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进行治疗,首先在10%葡萄糖溶液(20ml)中溶入25%硫酸镁(20ml)进行静脉推注,再在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溶入25%硫酸镁(60ml)进行静脉滴注,滴速控制在1~2g/h,25~30mg/d[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980228)进行口服,每次10mg,3次/d[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经复查尿蛋白、水肿下降(+ +),舒张压≤90~105mmHg,收缩压≤140~155 mmHg,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尿蛋白、水肿下降(+),血压下降<10 mmHg,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为有效;尿蛋白及水肿无明显改善,血压无明显下降或上升,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血细胞压积、24h尿蛋白定量、血粘度、胎儿脐带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比值(S/D))等。

1.4 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压积、24h尿蛋白定量、血粘度、RI、S/D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血细胞压积、24h尿蛋白定量、血粘度、RI、S/D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妊高症是由于血液浓稠、全身血管痉挛,使脏器血液供给缓慢,导致组织及脏器缺血缺氧的一种妊娠期疾病,其中是脑、心、肾、肝、胎盘缺血,易使脏器发生病变。脑部缺血易导致产妇出现恶心、头晕、抽搐、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则引发脑血管栓塞;心肌缺血缺氧会导致患者左心衰竭;肾脏缺血缺氧,会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肝脏缺血缺氧会导致患者肝实质坏死;胎盘缺血缺氧则会导致胎盘组织梗塞、坏死;由此可见,临床治疗妊高症的关键在于改善机体血液循环状况[4]。

硫酸镁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神经肌肉连结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使平滑肌、骨骼肌松弛,具备扩张血管的作用[5]。使由妊高症导致的全身小动脉痉挛症状得到解除,改善了子宫、心脏、肾、脑等主要器官的血供,降低了肌肉興奋性,达到预防抽搐、止抽的目的;硫酸镁可降低血压,使血管舒张,对减少脑细胞消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脑细胞缺氧状况得到改善,降低颅侧压力;硫酸镁还具有改善体循环、扩张血管、抑制中枢的作用,可预防患者肾、心、脑等功能出现衰竭;镁离子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可改善氧代谢功能。硫酸镁还可降低子宫肌纤维张力及血管内阻力,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及功能。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通过对心肌细胞膜的钙通道进行选择性抑制,可阻断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目的;硝苯地平还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使子宫平滑肌松弛等作用[6]。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利于血管扩张,可解除血管痉挛,并起到协同降压的作用。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压积、24h尿蛋白定量、血粘度、RI、S/D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可降低患者血细胞压积、24h尿蛋白定量、血粘度、RI、S/D等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梅.硫酸镁与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0(4):61,63.

[2]石萍.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5(14):93-93.

[3]万雪超.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3(3):97-97,98.

[4]王梅.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60-61,64.

[5]杨秋霞.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100例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13-14.

尼莫地平疗效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显示患者头部脑池和脑沟密度增高, 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6~60岁, 平均年龄 (45.8±5.6) 岁, 发病时间1~40h, 平均为 (17.1±4.3) h。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癫痫发作以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对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 包括镇静、卧床治疗等, 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6-氨基乙酸治疗, 每日静脉滴注6~8g, 以避免患者再次出现出血症状;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甘油果糖或甘露醇脱水对症治疗, 以脱水降颅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 给药采用缓慢维持静脉滴注方式, 每日静脉滴注20mg,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观察症状和体征缓解消失情况。

1.3 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3]

根据《临床神经病学》相关诊断标准诊断脑血管痉挛, 患者出现嗜睡和沉默不语, 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或者神经定位体征, 通过CT检查显示未出现出血症状, 则可诊断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 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 CT复查观察组患者全部显示正常, 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 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尚不完全, 但很多临床研究显示红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内降解过程所产生氧化血红蛋白对于血管痉挛发生具有主要作用, 同时血液中释放出的如5-羟色胺、儿茶酚胺以及血管内皮素等血管收缩物质可使血管平滑肌发生持续强直收缩, 从而加重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后期可引发坏死和增生而使管壁肥厚, 造成管腔狭窄。减少脑组织供血量, 从而引发脑梗死等并发症[4]。尼莫地平为1, 4-二氢吡啶衍生物, 其可以作用于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 增加侧支循环供血, 且可以对脑血管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易透过血脑屏障与钙通道相关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 抑制平滑肌收缩, 缓解血管痉挛。其还具有保护脑神经元, 改善脑供血, 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 预防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作用[5]。

通过本组研究显示, 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CT复查全部显示正常, 而对照组6例患者并发脑梗死, 3例患者出血吸收不全, 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充分肯定了其临床治疗效果。总之, 在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 可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 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培峰.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18) :30.

[2]李玉清.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 (10) :21-22.

[3]周业旺, 郑金瓯.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12) :1858-1860.

[4]祁文君, 张义, 罗亨勤, 等.持续泵入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研究[J].西南军医, 2010, 12 (4) :708-709.

上一篇:重卡发展趋势前瞻下一篇:顺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