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2024-06-15

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精选8篇)

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第1篇

1 食用菌主要害虫类型

在食用菌栽培的过程中, 危害其食用菌生长的病虫害有很多, 笔者以口器类、螨类、蛞蝓类和跳虫类害虫为例, 介绍害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1 口器类害虫

口器类害虫包含的种类众多, 常见的有菌蚊类、眼蕈蚊类、瘿蚊类等。该类害虫在幼虫时期对食用菌危害巨大。这些幼虫非常喜欢幼嫩的菇体、原基和菌丝体, 直到啃蚀殆尽才罢手。平菇、猴头菇及金针菇这类的食用菌是菌蚊类害虫的最爱, 菌蚊类害虫不仅要食用这些食用菌, 还会吐出丝线, 将整个食用菌用丝线笼罩在一起, 这就像是一个天然的食堂, 这些害虫在食堂里啃食食用菌, 这类现象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眼蕈蚊类害虫繁殖能力极强, 一年最高繁殖10代以上, 眼蕈蚊类害虫是平菇、金针菇的天敌, 春季是该类害虫危害比较严重的季节, 随着夏季的到来危害会逐步降低。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 瘿蚊类害虫开始活动, 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双孢菇、黑木耳等, 该类害虫只有在上述食用菌丰富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进行大量的孤雌繁殖[2]。

1.2 螨类及蛞蝓类害虫

螨类害虫的提醒非常小, 呈椭圆形, 颜色一般为黄色或白色, 肉眼往往很难找到它们。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其进食提供了方便。螨类害虫在啃蚀食用菌的时候, 一般会先将子实体和菌丝体咬断, 使其逐步枯萎。由于该类害虫体积小、不容易发现, 所以一般在害虫数量多的时候才会发现食用菌被该种害虫所侵害。平菇、银耳和金针菇等食用菌经常会被螨类害虫危害。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 没有外壳, 喜欢使用香菇、平菇、双孢菇等。

1.3 跳虫类害虫

一般, 将那些无翅低等的微小昆虫成为跳虫类害虫, 该类害虫种类繁多, 包括紫跳虫和短角跳虫等, 它们的食用范围较广, 其主要危害食用菌的盖表面, 其繁殖频率也很高, 通常每年能繁殖6次, 存活时间通常为4个月。夏秋两季是金针菇、草菇和平菇遭受该类害虫危害最为严重的季节。

2 栽培食用菌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2.1 物理防治法

在自然界中, 很多害虫都十分害怕“光”,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害虫的这一特性, 用“黑光灯”对其进行诱杀, 利用这种方式诱杀害虫, 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一是将黑光灯安在食用菌房中适宜的位置, 还要在黑光灯下安放一个诱杀盆, 还要在诱杀盆中放置少量的敌敌畏, 浓度一般在0.1%左右, 这样害虫在扑灯入盆后, 就会被迅速杀死[3]。二是制作一些光线较强的墙板, 并将这些墙板钉在墙壁上, 以此来黏住害虫;三是将浓度约为40%的聚丙烯涂抹在墙板上, 诱杀一部分害虫。

2.2 化学防治法

由于我国明确规定了无公害药剂的使用要求, 因此, 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无公害药剂, 常见的无公害类药剂包括甲基托布津等, 这些药品能够被直接应用到食用菌上, 所以, 栽培人员可以将上述无公害药剂放置到食用菌拌料中, 这种方法对于杀死螨类害虫非常有效。如果在菇床上发现了螨类害虫, 可以将石硫合剂定期喷洒到食用菌上, 这样做也能够达到杀虫的目的。此外, 将新硫酸乳剂喷洒到食用菌上, 也能够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3 生物防治法

该种方法的应用, 对于食用菌中的多种病虫害都有很好的效果。以真菌性病害为例, 在发现食用菌出现真菌性病害时, 可以在相关植物中提取一些植物液, 以此为原料, 制作简单的生物农药。常见的生物农药如大蒜提取液, 其能够有效抑制青霉、木霉孢子萌发等[4]。生物防制法所用原来也非常广泛, 常见的寄生生物、扑食性动物等都可以达到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目的。

3 结语

在人工培植食用菌时, 应当着重注意生物防治问题, 将上述3种病虫害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优化食用菌生产环境, 从而增加食用菌产量, 使其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无污染蔬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而食用菌作为一种天然食品, 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等特点, 自然也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受到虫害的威胁, 目前还很难大批量地进行食用菌栽培。因此, 应高度重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问题。以害虫的种类为切入点, 系统地阐述了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害虫的防治对策, 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的食用菌。

关键词:食用菌,人工栽培,害虫,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桂清, 黄鸿, 欧剑峰, 等.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 2008 (6) :13-16.

[2]边银丙, 李海峰.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的无害化防治技术[J].中国食用菌, 2008 (4) :42-44.

[3]何嘉, 张陶, 李正跃, 等.我国食用菌害虫研究现状[J].中国食用菌, 2005 (1) :21-24.

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第2篇

试论技术作为人工自然的客观存在及其进步

有关技术进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从技术内部和技术外部两方面进行探讨. 但是, 技术作为社会的技术, 只有放到社会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技术的本质. 在社会语境中, 人类使用材料、能源范围的不断扩大, 人工自然物制作方法与结构的`日趋复杂, 体现着技术的客观存在与进步, 技术发展的客观历史后面隐藏着同样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

作 者:乔瑞金 张晓鹏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系,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洛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3(3)分类号:N031关键词:人工自然 技术进步 社会语境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探讨 第3篇

1 ANN技术的应用

ANN技术不仅在其结构上十分具有优势, 同时, 在信息处理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效率。所以, ANN技术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运用ANN技术具有很多功能, 比如, 对图像进行处理、对信号进行处理、自动监控、使用机器人监控以及智能识别等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使得交通、军事以及电力部门的工作更加便捷。接下来, 我们对ANN技术几个主要的神经网络的具体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1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主要在预测、分类以及函数逼近等方面的应用广泛, 例如, 可以通过BP网络对人的心电图以及胃电图等进行分类, 对函数最小二乘做逼近分析, 整理一些在生产过程出现的数据, 预测电力系统所具备的一些负荷量, 并对相关的数据优化分析等等。除了这些, BP网络在时间中的序列预测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BP网络还可以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对比于其他ANN技术的网络来看, BP网络较为简单, 难度低, 应用广泛。在一些系统内, 它可以形成对于系统的有效控制, 其优点主要体现:利用BP网络可以迅速的对系统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的判断, 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而这种网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主要体现为在故障的检测以及判断时, 所表现出来的准确性较差, 收敛的速度比较慢, 缺乏完整的理论配套等, 这些都对其使用造成了影响。

1.2 ART神经网络

ART网络具有十分强大的图像、语音以及文字识别的功能, 在相关领域应用广泛。除此之外, ART网络在很多工业生产中也具有普遍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对于工业生产系统的控制方面。比如, 对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故障进行监测判断, 对于事故进行预警等, 通过挖掘相关的数据, 解决繁琐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RT网络的优势性在于, 它能够对于复杂的变化进行较为稳定的分析, 所提供的算法也非常简单, 十分快速。而ART网络的缺点则是整个网络的完整性还需要完善。

1.3 RBF神经网络

RBF网络主要应用于建立模型、划分类别、近似函数、系统识别以及处理信号等, 相比于其他网络, RBF网络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 在显示非线性关系时具有明显的效果, 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可以体现对于整体的收敛。但是, RBF网络同样存在缺陷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于函数的逼近不够完整, 需要继续改进。

1.4 Hopfield神经网络

Hopfield网络是神经网络反馈的一种, 可以自动的对连接性高神经网路集中进行计算, 在我国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Hopfield网络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计算线性问题时应用的数学方法的繁琐性, 实现数学模型转化的时候, 可以快速准确的运行。

1.5 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将神经网络的优势以及模糊理论的优势有机的结合, 具有十分独特的应用性质, 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研究的热点。模糊神经网络在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控制以及对于窑炉的控制方面应用效果明显。但是, 模糊神经网络也存在着缺陷性, 首先, 这种网络的自我调整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较差, 对于一些干扰能力的抵抗性弱, 无法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操作和控制;其次, 这种网络的实用型平台有待开发, 对于网络的应用形成限制。

2 ANN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ANN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ANN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在发展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必须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创新。ANN技术是对于人脑的模拟, 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脑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ANN技术必须也要符合时代潮流, 更加大胆的作出改变和突破, 实现自身的加速发展。除此之外, 必须注重ANN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的结合, 实现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3 结束语

ANN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 实现了与更多领域的科学技术的结合, 随着ANN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 世界的发展更加体现出其科技化的特性, 只有不断的对ANN技术进行发展和创新, 才能够使其更加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潮流, 更好的为人类创造财富。

摘要: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走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 (简称:ANN) 是一种全新的系统控制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动态的模拟, 建立模型, 控制互联网的系统等, 随着技术的成熟, ANN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ANN技术的应用, 并简要分析了ANN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津, 张华, 陈婉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02) :29.

[2]汤素丽, 罗宇锋.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9 (10) :59-61.

[3]陈跃波, 吉书龙.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基础和研究方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1991 (02) :25-30.

[4]吴蒙, 贡璧, 何振亚.人工神经网络和机械故障诊断[J].振动工程学报, 1993 (02) :153-163.

[5]王鸿斌, 张立毅, 胡志军.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应用[J].山西电子技术, 2006 (02) :41-43.

防风栽培技术 第4篇

1. 选地

选择生态环境和地势适宜, 不易发生水灾的地块。土壤结构通透性好, 并远离交通干道和厂矿, 确保附近无污染源。在栽培区域内选地势较高燥、向阳, 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地种植。可利用平地、山坡地种植外, 也可利用果树行间, 幼林行间种植。土壤以黑钙土、草甸土、黑土、暗棕壤及砂土均可。

2. 整地施基肥

防风可平播 (作) 、畦播 (作) 也可垄播 (作) 。无论采用哪种耕作方式整地时均要在秋收后或第二年春深翻30~40厘米 (以秋翻地为好) 。深翻时结合施基肥,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或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 (复合肥也可) , 翻地前将肥均匀撒在地表, 然后深翻、耙细、整平。播种方式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具体用途 (用于育苗还是移栽、直播) 来确定。平播:适于直播生产。畦播:畦宽1.2~1.5米, 畦高20厘米, 畦长依地块而定, 适于直播、育苗。垄播:垄宽50~60厘米, 垄高20厘米, 垄长依地块而定, 适于直播或移栽、种子田。

二、种子处理

防风可直播干种, 也可进行种子处理后再播。种子处理与否要看土壤墒情、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好、气温适宜时以种子处理或水浸泡48小时后再播种为宜。如墒情不好、气温低的情况下可直播干种, 处理的种子不适宜播种。因为处理的种子是湿的, 播在较干的土壤中水分满足不了需求, 易造成“芽干”, 影响出苗率。防风种子发芽率较低, 发芽势不强, 种子经处理后能明显提高发芽率, 增强发芽势, 提高出苗率。

1. 种子催芽处理

将防风种子用2倍量以上的温水浸泡24小时, 期间每隔4~5小时搅动种子一次, 捞出种子, 控除水分, 将种子与2倍量的潮湿细砂混匀, 湿度保持在10%左右, 每天翻倒2次, 细沙干时在翻倒种子前喷水。催芽种子的堆放体积以种子量及温度而定, 一般每堆0.5立方米或20厘米厚平铺, 上盖草帘保湿。温度高时体积要小, 特别是种子临近发芽的升温阶段, 体积小有利降温。春季可选在背风向阳处或大棚内、室内, 夏季可选择通风阴凉处催芽, 适宜温度为20~25℃。催芽周期一般为7~15天, 待催芽种子变软时即可播种。如果正逢雨季, 可提前几天播种。

2. 冷冻层积处理

在播种前两个月左右 (或更长时间) ,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0个小时, 24小时换一次水。捞出种子与清洁细河沙 (沙量以体积相当于种子体积等量以上) 混拌均匀。加水, 湿度以手握成团, 松开即散又不滴水为宜。在室外阴凉不积水的地方, 挖40厘米深的沟, 大小依种子量而定, 将拌好沙的种子平摊于沟内, 上覆盖编织袋, 再盖20厘米左右厚土。种子埋后以冻透为好。如贮藏期间发现干时, 及时补充水分。

三、播种

1. 播种时间

春夏秋均可播种。春播3月下到4月中旬。夏播到8月前均可。秋播在霜降前后、地封冻前均可, 当年不出苗, 第二年春出苗 (秋播不必处理种子) 。

2. 播种方法

(1) 平播。在不作畦土地上先开3~5厘米深的浅沟, 播幅10厘米, 沟间距30厘米, 把种子撒入沟内, 然后覆土1~1.5厘米, 镇压。 (2) 垄播。顺垄上开一条平行的深3~5厘米小沟, 播幅10厘米, 撒种后覆土1~1.5厘米, 镇压。 (3) 畦播。顺畦条播三行, 每沟深3厘米左右, 每行播幅10厘米左右, 镇压。播种时, 防风种子可混入沙子然后播种, 可使播种均匀。以上三种播种方法相比较, 垄播防风植株密度较小, 叶面积系数较低, 产量也较低, 但有利于田间管理和药材采收;平播防风植株密度较大, 叶面积系数大, 产量较高, 田间管理和采收困难;畦播位于二者之间。每亩播种量2~2.5公斤。

四、繁殖方法

防风主要用种子繁殖, 也可用根插繁殖。

1. 种子繁殖

为防风的主要繁殖方法。如前介绍。

2. 根插繁殖

在早春或收获时, 取粗0.7厘米以上的根条, 截成3~5厘米根段, 按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开穴栽种, 穴深6~8厘米, 每穴垂直或倾斜栽入1个根段, 栽后覆土3~5厘米。栽种时应注意根的上端向上、下端向下, 不能栽倒了, 栽后浇水。也可先育苗, 后定植。育苗方法是:将种根于冬季假植或惊蛰后将防风根段剪成3~5厘米小段在育苗畦内育苗。畦的大小视根量多少而定。将剪好的防风上端向上, 垂直或略倾斜插于畦内, 中间略有间隔即可。插后整平覆浅土, 浇一次透水。在畦面上横竖放几根木杆, 覆盖塑料薄膜。如夜晚温度低, 可在薄膜上再盖草帘等物。薄膜四周用泥土封固。晴天暖和天气, 揭去草帘, 扫去草末, 拍去薄膜内水珠, 使阳光更多地射入畦内。一个月左右, 根段的上端就会萌生出不定芽来, 可及时移栽。

五、移栽生产

育苗移栽可缩小育苗面积, 便于田间管理, 生产出的防风主根多弯曲, 侧根较多, 与传统防风外观形状差异较大。

1. 播种

种子催芽结束后或层积好的种子即可播种。一般在4~6月间均可播种。采用畦播或平播。以畦播为好。播种方法同直播。沟间距要小些, 播种量要加大, 每亩播量4~5公斤 (以干种子计) 。

2. 地面覆盖

播完种子的土地最好覆盖草帘子、稻草等覆盖物以利于保湿。如能保证墒情也可不覆盖, 不覆盖的当土壤表面干至0.5厘米厚时, 要及时喷水浇灌。

3. 育苗管理

育苗期间一般不必间苗, 育苗田要经常除草, 以免妨碍防风幼苗生长。育苗田不得积水, 经常观察苗田生长情况, 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4. 种苗标准

根长20厘米以上, 直径0.3~0.6厘米的防风苗。

5. 移栽

从一侧依次挖出, 抖净泥土, 根上端对齐, 最好做到随时起苗随时移栽。苗不能及时移栽可进行假植, 方法是:在阴凉潮湿处, 挖长度适宜, 宽80~100厘米, 深25厘米的沟槽, 将防风苗捆成3~5厘米的小把, 根上端对齐, 依次摆入沟内, 上盖稻草遮阴保湿。秋季霜冻后及春季5月中旬前均可进行移栽。在垄上开15~20厘米深沟, 将防风苗按5~7厘米株距斜放于沟的一侧, 根上端位于表土1厘米处, 根下端要与表土垂直高度10~15厘米, 然后覆土。移栽后的一个月要注意保持墒情。

六、田间管理

1. 除草

随时除草, 做到除早、除小。

2. 间苗

防风直播田幼苗在2~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 株距6~10厘米, 平播稀些, 垄播密些。

3. 排灌

播种或栽种后至出苗前, 需保持土壤湿润, 促使出苗整齐、防风抗旱力强, 一般不浇灌。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4. 抽薹

防风播种当年一般不抽薹, 只形成叶丛, 第二年抽薹开花。二年以上植株除留种外, 发现抽薹应及时摘除。因抽薹消耗养分而影响根部发育及促使木质化, 使根失去药用价值。具体方法:在上年8月下旬, 选择较大的防风 (根直径8毫米以上) , 割除地上部分, 降低根部养分的积累, 抑制抽薹。防风根部再生芽当年不会进入生殖生长, 割除较大的防风 (根直径8毫米以上) 根茎上部。在花蕾形成前期割去抽薹植株的地上部分。如割除过早, 基部不断产生分枝, 消耗养分, 加速植株死亡;割除过晚, 生殖生长不仅消耗大量养分, 降低根部的产量, 而且地上部分大量的枝叶和花序也影响周围植株的光照和生长。以上方法可结合使用。

5. 施肥

每年6月上旬和8月下旬各追肥一次, 分别用尿素、磷酸二铵或农家肥, 行间开沟施入。也可结合防治病虫与农药叶面喷施3‰~5‰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七、病虫害防治

1. 立枯病

(1)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植株幼苗的根茎部, 发病初期在根茎部先出现长条形黑斑, 黑斑很快扩大并呈水渍状, 此时病苗中午萎蔫, 早晚恢复。之后随着病部不断扩大, 根茎部和主根的部分表皮腐烂, 病部凹陷缢缩。当病斑环绕根茎一周时, 病株枯死。 (2) 发病规律。病菌的腐生性很强, 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 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菌丝直接侵入寄主危害。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农具转移以及使用带菌堆肥等传播蔓延。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早春播后遇低温多雨天气, 出苗缓慢也易感病。 (3) 防治技术。防风喜阳光充足、凉爽气候, 耐寒、耐干旱, 太潮湿的地方生长不良, 因此, 栽培田选择应忌过湿和雨涝黏土、低洼、重碱地等。基肥应多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及磷、钾肥, 以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生长后期防风已形成抗旱能力, 不是特别干旱的情况下, 一般不需要浇水, 雨后一定要注意排水防涝。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每7~10天喷一次, 连续喷2~3次。

2. 白粉病

(1)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防风叶片, 受害叶两面形成无定形白粉病, 后期在粉斑上产生小黑点。 (2) 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次年春温湿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侵染。发病植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 通过风雨传播, 进行频繁的重复侵染。温湿条件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般气温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时, 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栽培管理浇水过多, 过量施用氮肥, 植株徒长, 环境荫蔽, 田间通风不良时发病较重。 (3) 防治技术。冬前清除病残体, 集中销毁, 以减少田间侵染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 搞好田间的通风透光, 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低洼地种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800倍液, 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以后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共喷2~3次。

3. 斑枯病

(1) 病害症状。病斑发生于叶片两面, 圆形或近圆形, 直径2~5毫米, 中心部分淡褐色, 边缘褐色, 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病菌分生孢子器) 。 (2)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 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和农事操作传播, 又引起再侵染。条件适宜, 一个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潮湿、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 防治技术。冬前清除田间病残体, 集中烧毁, 减少越冬菌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1∶0.5∶200的波尔多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

4. 黄凤蝶

(1) 为害症状。5月份黄凤蝶幼虫开始为害叶片、花蕾。幼虫黄绿色, 有黄条纹。 (2) 防治技术。当害虫发生量少时可人工捕杀, 秋季清除田间残株并烧毁。清灭越冬蛹。化学防治:6、7、8月三龄虫以前, 早晨或傍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BT乳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5. 黄翅茴香螟

在现蕾开花期发生, 幼虫在蕾上结网取食花器和果实。6、7月三龄虫以前, 早晨或傍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B T乳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八、采收与加工

1. 留种

选择生长旺盛而无病虫害的二年生植株留种。为促进开花、结实饱满, 要增施磷、钾肥, 注意通风透光等。种子成熟后割下茎枝, 搓下种子, 晾干后装入袋内置阴凉处备用。保留优良种苗, 可在收获时选择生长健壮的根段边收边栽, 进行原地假植育苗, 待明春移栽定植用.

2. 采收加工

防风种植栽培技术 第5篇

1、植物特征

株高30~100cm。根粗状, 垂直生长, 表面淡棕色。茎二杈分枝。叶有长柄、基部成鞘状, 稍抱茎、叶征2~3回于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或披针形。复伞形花序、顶生、聚成聚伞状困雌花序, 花黄色, 双悬果卵形, 侧梭具翅、幼果有疣状突起。

2、生物学特性

2.1 生长习性

野生于草原、山坡和林边。耐寒、耐干旱, 喜阳光充足、凉爽的气候条件。适宜在排水良好、疏松干燥的沙壤土中生长。土壤过湿和雨涝, 易导致根部和茎生叶腐烂;高温会使叶片枯黄或生长停滞。

2.2 根部生育特性

防风为深根植物, 一年生根长13~17cm, 二年生根长55~70cm。根具有萌生新芽和新生不定根, 繁殖为新个体的能力。植株生长早期, 以地上茎叶生长为主, 根部生长缓慢, 当植株进人营养生长旺盛期, 根部生长加快, 根的长度显著增加。8月以后根部才以增粗为主, 植株开花后, 根部木质化、中空、导致多数植株死亡。也有少数植株产生越冬芽、根、翌年继续生长。

2.3 种子萌发特性

种子千粒重为3.2~3.6克, 新种子采收后, 一年播种出苗率为50~75%;二年播种出苗率降低到15~35%。贮存二年以上的种子, 发芽率显著降低, 不能作种用。种子在20摄氏度时, 约20天后出苗, 15摄氏度时, 25~30天后出苗。

3、栽培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

防风为深根作物, 应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粘土种植主根短、分叉多, 颜色发灰白, 质量较差。整地时应施足基肥, 每亩施圈肥3000~4000公斤及过磷酸钙15~20公斤。要深耕细耙, 做宽1.4m的长畦或起60cm垅耕播。

3.2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和根杆繁殖

3.2.1 种子繁殖

播种分春, 夏, 秋三期。播种面积少时可采用春播, 播种时在4月中、下旬播后扣地膜或复盖树叶、杂草, 土壤干旱时必须浇水。夏播,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秋播, 在10月中旬播种, 明年出苗。

平播与畦播按25cm行距开沟条播, 沟深2cm, 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 复土1cm后压实, 每亩播种量1.5~2kg。如遇干旱, 应及时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 以利出苗。

3.2.2 育苗移栽

防风直播质量好、但产量低, 近年部分地方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防风, 育苗1年, 起收后采用斜栽 (栽大葱方法) , 防风产量可提高1倍, 栽后1~2年后起收。

育苗选土壤肥沃、排水方便, 疏松的砂壤土, 要求土层深度35~40cm以上, 结合深翻地。每亩施有机肥3000kg, 过磷酸钙25~30kg, 整平耙细后, 做1.2~1.4m宽畦, 育苗采用撒播和条播, 条播优于撒播, 便于田间管理。条播采用行距10~15cm每亩播种量5kg。起苗25~30万株, 可移栽4~5亩。

移栽移栽时可在秋末初春幼苗进人休眠和越冬芽萌动前进行, 要求边起边移栽, 起苗时要深挖, 保证根长不少于25~30cm为宜。严防损伤根皮或折断根。移栽时按距35~40cm开沟, 沟深25cm, 将根斜放人沟内, 株距10cm, 摆后复土, 浇水。出苗后, 进行除草, 根据土壤墒情适宜时浅锄一次。

3.2分根繁殖在防风收获时及早春, 取粗0.7cm的根条, 截成3~5cm小段做插条, 按行株距30~40cm挖穴栽种, 穴深6~8cm, 每穴栽一个根段, 根的上端向上不能倒置。栽后覆土3~5cm, 每亩用根量40~50公斤。

3.3 田间管理

3.3.1 间苗

苗高5~6cm时, 按株距4~5cm间苗, 苗高达10~12cm时按株距10cm定苗, 缺苗时挖苗移栽。

3.3.2 除草培土

6月以前除草3~4次, 7月以后封垅即能入地除草, 为防止倒状, 保持通风透光, 可先摘除茎叶, 培土培根, 入冬后结合清理场地, 再次培土, 保护根部越冬。

3.3.3 施肥

播种前施基肥多、质量好, 植株生长旺盛, 每一年可不追肥。第二年早春, 防风返青后每亩可追施二胺、复合肥适量。

3.3.4 排灌

播种或移栽后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湿润, 促进出苗整齐。当苗高16cm以上时, 根深人地下, 抗旱力增强, 一般不需灌水。雨季应注意排水, 以防止积水烂根。

4、病虫害及防治

4.1 白粉病夏秋季危害, 危害初期叶片呈现白粉状斑, 后期长黑点, 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料,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注意通风通光;发病时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4.2 黄翅茴香螟花蕾开花期发生。幼虫在花蕾上结网, 咬食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三点后喷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

4.3 黄凤蝶5月下旬危害、咬食叶、花蕾, 严重时将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发生时喷90%敌百虫500倍液, 每隔7天防治一次, 边续防2~3次, 或用青虫菌300倍液防治。

4.4 蚜虫

5月中旬~7月份之前危害防风嫩叶、嫩株, 使叶片卷曲皱缩, 可使叶片枯黄。发病时用40%乐果500倍液, 20%敌虫菊酯1500~2000倍液防治。

5、收获与加工

5.1 留种

选择生长3年, 生长旺盛梳株留种, 为促进开花, 结实饱满, 植株孕蕾时, 增施复合肥, 植株开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

种子成熟后, 割下果枝 (每年9月上旬、中旬) , 经晾晒后, 搓下种子, 晾干后放阴凉处贮藏。

5.2 采收生长2~3年的防风于秋季地上植株枯萎后或翌年春萌芽前收获。

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第6篇

按照经营强度, 吉林省栽培杨树的历史,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粗放栽培阶段;无性系、集约栽培阶段。现将人工杨树林的栽培历史及其资源现状介绍如下:

1 人工杨树林的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 吉林省中、东部地区, 除了大、中城市的街道和庭院以外, 很少栽培杨树。在长春、吉林、四平等城市栽培的杨树主要是小叶杨和小青杨。由于它们是自然分布于省内中、西部地区的树种, 所以称之为自然种,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栽培品种, 或称为无性系。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15年当中, 主要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风沙干旱地区的沙丘、沙地、轻盐碱地、岗地以及丘陵地区, 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和小青杨用材林和农田防护林。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在这一时期造林面积约13万hm2, 保存面积约7万hm2。其中农田防护林约1300hm2。这些杨树林除在中部地区的长春、吉林、通化、舒兰、磐石等市、县的部分成片林地造林、成材, 并已经被陆续采伐利用外, 西部广阔地区的小叶杨或小青杨片林, 由于没有做到适地适树造林和进行粗放栽培, 所以大部分没有成林、成材。

2 无性系、粗放栽培阶段

栽培品种是人们通过人工杂交育种、自然杂种或自然优良类型选择等手段选育成功的新品种。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属于对杂交第一代优良单株无性繁殖后代的直接利用, 所以人们就直接称其为无性繁殖系, 简称无性系。吉林省虽然在日伪时期就曾经引进过欧美杨、钻天杨、中东杨和欧洲黑杨, 但只限于在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进行零星栽植。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杨树品种的人工选育工作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时进行了小叶杨×欧洲黑杨、小青杨×欧洲黑杨、健杨、晚花杨、莱比锡杨、格里卡杨和西+加杨等50多个无性系、杂交组合的引种试验。与此同时, 还在白城铁路林场等地开展了小叶杨×钻天杨自然杂种选择的科研工作。经过12年的反复试验研究, 白城地区林业科学院研究所在原试验观察的基础上, 于1972年秋季选出了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和白城杨-2号, 即平时我们所说的“两黑一白”, 这三个适宜在吉林省镜内尤其是在白城地区栽培的杨树良种。首先在白城地区迅速推广, 从而拉开了省内大面积栽培杨树新品种的序幕。同时也研究和推广了一些有利于林木生长的造林、经营技术。但与意大利、法国等栽培杨树较久的国家相比, 经营仍然是粗放的, 故将这一阶段的杨树栽培工作, 称之为粗放阶段。在这个阶段上, “两黑一白”在西部地区推广面积很大, 据不完全统计, 已经超出了13万hm2。虽然大部分尚处于幼林阶段, 但据预测这些栽培树种, 仍可增产木材100万m3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丰产栽培措施的推广,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将会进一步增长。

3 无性系、集约栽培阶段

吉林省白城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总结西部地区大力推广“两黑一白”杨树优良品种单位面积的蓄积成倍增长的经验后, 又与有关单位合作, 进一步对这几个品种进行了造林及抚育技术试验, 结果表明, 在省内中、西部地区的草甸黑土、平地黑土、草甸栗钙土或相近立地条件下, 在进行精耕细作、适当稀植和定向培育后, 在5~10年间, 每公顷平均蓄积生长量可达15m3以上。这不仅为省内中、西部地区大面积营造速生杨树丰产林,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栽培措施, 也标志着吉林省的森林栽培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已经进入了自觉地集约栽培杨树的历史新的阶段。

摘要:杨树林是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 杨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 尤其是在吉林省西部地区, 杨树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工杨树林的自然种、粗放栽培阶段, 无性系、粗放栽培阶段, 无性系、集约栽培阶段。

关键词:人工杨树林,两黑一白,无性系,人工杨

参考文献

[1]《吉林森林》编辑委员会.吉林森林[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

[2]李环子, 李芳庭, 尉春平, 等.杨树林下种植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 1991 (4) .

[3]吴志明, 白薏鲟.速生丰产杨树林的栽培和养护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4) .

[4]董亚军.杨树林的栽培管理及有害生物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

[5]王伟杰, 林涛, 张俐俐.人工杨树林种植条件下多种经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4) .

[6]方升佐, 黄宝龙, 徐锡增.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 (4) .

防风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第7篇

笔者多年从事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尤其是对于汉中市地区的华山松各类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充分掌握华山松各类病虫害的规律和特点,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总结实践经验, 对华山松几类病虫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 同时对持续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华山松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2 武乡林场华山松及病虫害概述

汉中市武乡林场始建于1958年, 位于陕西秦岭主梁中段南坡, 距汉台区以北18km, 总经营面积4437hm2, 地形以中低山类型为主, 总的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平均海拔为640~2038m。通过几代林场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 植树造林, 现已形成以华山松、油松、马尾松“三松”为主的陕南独有的人工成片针叶林区, 西北最大的人工针叶林。本文主要以华山松为主要研究对象, 华山松主要的病虫害有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 这几种病虫害在汉中武乡林场的华山松树种上普遍存在, 而且传播蔓延速度快, 对这几种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十分关键和紧迫。

近年来, 受病虫害影响, 在武乡林场的华山松出现林种死树、枯树较多, 流胶严重现象, 枯立木数量也急剧增加, 目前, 林区已开始出现大片块状枯死现象, 部分林木树势开始减弱, 再不及时防治, 这块西北最大的人工针叶林将从此消失, 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独有的“万亩松涛”景区也将不复存在。造成的生态、经济、社会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 汉中市武乡林场正在积极推进生态林区风景林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综合治理手段, 改善生态林生存环境, 增强林木综合抗病能力, 提高生态工程效益, 通过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能力强的森防工作队伍, 提高防灾、控灾、减灾技能, 有效预防和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在林场的发生和扩散蔓延。

3 华山松病虫害的类型与特征

3.1 华山松疱锈病及其特点

华山松疱锈病属于五针松疱锈病的一种, 除了华山松外其他五针松也容易受到此类病虫害的侵害。从幼龄幼苗到成熟林分均可感病, 但在武乡林场20~30年的中龄林华山松最容易严重感染该病虫害, 一般该病虫害的传播通过气流和雨水溅散。经过实践经验总结, 华山松人工林感染松疱锈病后, 轻者一般在5%会感染该虫害, 重者林区可能会达到30%以上, 严重发病的林分可高达90%。松疱锈病曾被2次列入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华山松疱锈病是一种长期循环性的病虫害, 因此对于华山松疱锈病的防治也必需根据病害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

3.2 华山松腐烂病及其特点

华山松腐烂病是华山松林内危害枝干的主要病害, 严重地危害着华山松中幼林的生长。对该病的研究及防治已成为汉中市武乡林场林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华山松腐烂病一般会侵害树木的主干, 一般情况下幼树和苗木被侵害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但发病较少。华山松腐烂病在发病初期从外表一般难以识别, 有时内部已经发生大面积腐烂也难以从外部观察到。

3.3 华山松木蠹象及其特点

华山松木蠹象隶属于鞘翅目象甲科木蠹象属, 是华山松上一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 其成虫和幼虫均可对寄主造成危害。在汉中武乡林场华山松木蠹象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华山松木蠹象危害造成的材积损失率也几乎达到了25%, 经济损失严重。华山松木蠹象一般发生在华山松木质部组织内, 一般在病虫侵入组织时就会分解为华山松大小蠹并转化为健康寄主华山松木质部组织[1]。此种病虫害对华山松的危害主要是对树木的木质部树脂道秘脂细胞, 阻塞树脂道和管胞细胞, 进而严重损害华山松的树脂分泌和水分输送, 使得树体的代谢功能受损。华山松木蠹象寄生在华山松木质部组织中还会发生纵向、横向的延伸, 侵害范围也会发生扩大。

3.4 华山松球蚜及其特点

华山松球蚜是华山松人工林的一种比较顽固的害虫, 尤其对中幼林危害最为严重, 不但会影响林木生长, 严重的还会导致部分林木死亡。华山松球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地区, 汉中市也有分布, 是一种不完全生活周期型的虫害, 繁殖能力强, 一年内可以发生3次, 而且世代之间还重叠, 因此华山松球蚜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 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2]。

4 华山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方法

4.1 加强华山松病虫害的监测管理

在林区的病虫害防治中要不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理论来加强管理, 包括网络监测技术, 可以对整个林区实现实时全面的监测, 获取病虫害的发生的基本情况, 监测跟踪病虫害的蔓延与传播扩散情况, 通过对病虫害发生的信息监测, 为病虫害发生预测、损失估计以及防治治理提供依据。

4.2 科学分析, 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

对病虫害的防治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来判断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持续控制, 分析中不但要结合病虫害本身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林区发展实际, 通过防治指标的分析来选择治理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在防治措施上也有所不同。

4.3 为华山松病虫害持续控制技术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1) 组织保障。以武乡林场为例, 林场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成立了由林场场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 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为小组成员, 对项目区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培训出一批专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 能够熟练掌握防治工作方法。

(2) 资金保障。对病虫害防治项目的资金要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 同时还要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办法, 严肃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按要求填写财务报表, 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搞好财务审计和监督工作, 项目实施单位应接受同级和上级审计监督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3) 物资保障。对于进行华山松病虫害防治的物资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统一采购。林场以及建设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采购、运输、调配等工作, 明确管理责任, 妥善使用和保存项目设备, 防止变卖、失盗、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5 华山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

华山松人工林主要虫害的持续控制技术是指治理的实质技术, 主要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两大类。

5.1 预防措施

(1) 加强林区的合理经营, 科学规划林区树种种类, 华山松病虫害的防治应当被重视, 要被纳入到林区生产的重要内容上, 这也是符合可持续控制理论与目标的。包括对现有林区内的经营管理以及新林区的建设规划, 都要按照针阔混交林的思路进行经营规划, 尤其要注意的是华山松不能与丽江云杉等云杉类混交。以武乡林场为例, 华山松已经成林, 要加强对其管理和养护, 对早期的病虫害要采取各类措施进行彻底的清除。

(2) 加强对华山松等林木的检疫, 通过对华山松进行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等进行检疫的基础上, 将林区分为病虫害疫区与未受病虫害的保护区, 并对疫区进行必要的封锁、隔离, 再通过治理措施加以控制。通过疫区与保护区的划分, 在两者之间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 尽量避免病虫害的传播扩散。

5.2 治理措施

针对上文所述4类华山松病虫害, 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1) 针对华山松疱锈病,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为主, 配合以抚育等其他措施的治理方法, 治理要点是将病虫害消除来防止蔓延, 再通过生物和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控制, 从病源上实现有效的控制。

(2) 针对华山松腐烂病, 当前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就是合理化防[3], 在病源入侵严重的时期 (一般多为雨季) 进行多菌灵等药物的喷洒, 尤其是对于疫区的树木要进行重点的喷药治理, 从而进行华山松的有效保护。

(3) 针对华山松木蠹象, 要结合林区实际情况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在5~7月用白僵菌制剂来消灭病虫源, 同时还要保护好华山松木蠹象的天敌以对病虫起到控制作用, 而对于受到病虫害侵害较为严重的华山松, 就要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4) 对于华山松球蚜, 可以采用人工的方法放置七星瓢虫等天敌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 同时还要科学地进行林区的抚育管理和化学预防措施配合, 从而通过综合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治理。

6 结语

华山松人工林主要病虫害大体有4类, 即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 这4类病虫害对华山松以及整个人工林区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针对华山松病虫害的治理技术越来越被各地拥有华山松的林场重视。当前华山松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多地推广应用, 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持续控制效果, 通过治理林区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持续控制的综合治理技术还不够完善, 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 在推广应用中也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 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摘要:指出了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林业建设发展中病虫害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病虫害对林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汉中市的武乡林场具有大量的华山松, 华山松的病虫害主要以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华山松木蠹象、华山松球蚜为主, 对于这几种病虫害的治理一直是技术上的难题, 简单介绍了几种病虫害, 并提出了针对华山松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对林业生产中病虫害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保护林业资源, 以华山松为例是希望通过病虫害的防治来维护林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使林区的物种结构平衡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华山松生产和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华山松,虫害病,综合治理,持续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亮, 车小强.浅谈华山松大小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百科论坛, 2009 (7) :362~363.

[2]刘正忠.华山松球蚜防治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 2007 (7) :9~13.

中药材防风套种蓖麻栽培技术 第8篇

1 选地

应选择地势干燥、质地疏松、渗透性、排水性良好有点沙性的土壤,尤以有野生防风生长的地方为好。土壤粘重的白浆土和黑甸子土等通透性差,易积水地块不宜种植。

2 整地

提倡秋整地,防风整地分两种,1,育苗畦整地:先将地深翻,结合深施农家肥2~3m3(每大亩,以下相同),加化肥二胺20公斤。将地深翻25~30厘米,最好秋翻秋做畦。畦宽1.3米,高20厘米,长20米。2,直播田整地:先顺原垄沟深松25~30厘米,结合深施农家肥和化肥,然后起垄压好磙子。

3 播种

分育苗畦和大田直播两种。最好的播种前一个月对防风种子进行沙培处理。将细沙用水拌湿,湿度为用手握即成团,松则散为宜。沙种放入木箱内

3.1 苗畦播种:待春天化冻后,约4月20至4月末前即可播种。在畦面上横畦开深1.5~2厘米的小沟,沟距15厘米,然后播种。每亩用种6~7公斤,可参入等量的复合肥一块撒入沟内,然后轻复土1厘米左右,压实。播完防风后可在畦的一侧种一行蓖麻,株距1米左右。

3.2 大垄直播,采用此办法最好先将种子进行沙培处理,在整好地的基础上,于4月20~30号前用专用播种机播种。每亩用种4公斤,加入等量的复合肥一同施下去。也可以和播谷子一样人工播种。但要注意为了防止播种过深,要开成平底沟,复土1~2厘米厚,播完后用磙子压一遍,然后用播种器点种蓖麻,株距0.8~1米。好地可稀一些。每亩用种1~2公斤。因为防风盖土薄,出苗慢,如春天干旱又没有喷灌条件,就先播蓖麻。等到6月末左右,雨季来临时在蓖麻下面开沟播种防风也可以。如果育苗,待到秋天下霜后就要起出来或直接秋栽或挖坑加沙土埋起来。春天栽,起苗时要从一侧开始深挖下去形成一个剖面,把防风苗轻轻取下来,再往前挖,挖出的苗扎成小捆,立即埋起来,防止风干。秋栽前先整地,顺原垄先深松一下,深15~20厘米,然后再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3m3,加二铵10公斤,钾肥5公斤或45%复合肥15~20公斤,施入垄沟内,然后起垄,压好磙子。栽苗时用犁杖先开沟,沟深10~12厘米,要平底宽沟,然后把防风苗平放入垄的两侧,成两行,每行的头和头之间距离是15~18厘米,达到每平方米保苗18~20株,放完苗后用犁杖深复土,然后压好磙子即可。

4 除草

由于防风和蓖麻出苗都比较慢,可在播后苗前大部分杂草出齐,但苗还未出土时,喷施一次灭生性的农达。第二年当防风全部长出来后在5月中下旬喷一次防风专用除草剂,然后耘一下。过几天再用犁杖趟一遍即可。杂草太多就人工拔一遍。第三年管理如第二年一样。

5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人工播种后土地干旱要进行人工喷灌直到出齐苗为止;防风虽耐瘠薄,但喜肥,适当施肥可促进产量的提高。第一年基肥交足不用追肥,第二年当防风长到60厘米高,结合趟地,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第三年同第二年一样。

6 病虫害防治

防风主要的病害为白粉病和斑枯病。防治方法用15%的粉锈宁800倍液和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

7 收获与晾晒

防风生长2~3年后即可收获,在秋季下霜后,上冻前起收最好,但不能太晚,防止起出来未晒干之前受冻。起收的方法,大田直播的要用起防风专用机,用链轨拖拉机牵引。每次起两垄,起收深度40厘米以上。或用大马力胶轮拖拉机每次起收一垄,然后人工拾取,去掉泥土,晾晒至7成干时,打成一公斤左右的小捆。再晒至全干即可出售。如果是栽苗起收时可用牛马犁深趟下,然后人工拾取,晾晒即可。

8 经济效益

防风是我省地道的中药材,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过度采挖,消耗所剩无几,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连年上涨,今年每公斤收购价达到30元,并且还有上涨的空间。三年生防风每亩可产干品300公斤左右(中等肥力地),如加强管理,产量还会更高些。亩产值可达9000元以上。防风地套种的蓖麻一般亩产蓖麻籽150~200公斤,每公斤的收购价4.5~5元左右。蓖麻的收入加上防风的收入相当于亩产值10000元,是种植大田作物收入的3倍左右,所以防风套种蓖麻是一项农民致富增效的有效途径。

摘要:防风属伞形科植物,系我国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黑龙江是主产区,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好。素有“关防风”之称。试验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结合生产实践,科学指导农户种植防风。

上一篇:小学科学的实验下一篇:商务英语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