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分析

2024-07-24

高中化学课堂分析(精选12篇)

高中化学课堂分析 第1篇

尽管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但是,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 一些教师仍然保持着“教师控制课堂”的传统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不关注学生, 不与学生交流, 一味地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教学, 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严重影响了高效课堂课堂的建设。

(二) 教师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很多我不能很好地发挥“问题设置”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或者过于低层次, 不能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或者过于专业化, 完全不考虑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情况;或者过去独立化, 完全与课程内容无关。

(三)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认可, 对教学内容没兴趣,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造成了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高中化学构建高效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 立足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 我分享以下几个原则。

(一) 坚持生本原则

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自学为主, 一视同仁, 不可确保对待。同时, 要在学习上、生活中给予学生关爱,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 坚持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要让学生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 坚持合作性原则

合作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他们交流沟通, 互相影响, 教师要关注小组学习过程, 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指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三、高中化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任务主要是掌握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 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构建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践行:

(一)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影响非常大, 教师的“区别对待”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对教师的光辉形象也会有所损害, 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平等地对待学生, 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度。首先, 教师要具有“一视同仁”的观念, 不能因为“优等生”或者“问题生”就厚此薄彼。相反, 教师应该更加重视“问题生”,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 不仅仅是学习上, 生活上也一样, 要积极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 并积极引导他们改正, 减轻“问题生”的思想负担。每个班级都不自觉地存在“优等生”和“问题生”的划分, 教师可以将两类学生进行组合学习, 让“问题生”体会“优等生”的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共同成长。

(二) 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 将化学学习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样, 学生才能认识到化学学习的价值。那么, 如何让将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呢?例如2008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 “三聚氰胺”一词就这样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 教师可以这一事件为引入, 分析三聚氰胺的化学成为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通过热点事件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好奇心的影响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会增强。不仅如此, 还可以探讨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二氧化硫与酸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雾霾等的关系, 分析环境污染现象与污染成分, 探讨环节环境问题的措施, 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这样的课堂不再单调枯燥,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将化学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会越来越高效。

(三) 巧妙设计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紧张而且集中的, 教师要在课前熟悉掌握课程重点, 在设计问题时有针对性、热点性以及生活性。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 教师要明确, 本节课程内容的任务是熟知重点元素的顺序, 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借鉴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 加深对元素周期的记忆。热点性指的就是要将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比如“甲醛污染”“塑化剂事件”等等。生活性就是指教师的问题设置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避免出现过于专业化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此外,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实验, 实验的操作性和直观性让学生更加形象得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 进而更好地认识化学的本质。我在进行酚酞试剂的课程时, 先让学生每人用酚酞在白纸上写下一句话, 然后给学生发下碘液并指导他们喷在白纸上, 结果纸上的字变成了粉红色,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了。

高效课堂教学实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 从而达到对学生潜能的开发, 智慧的形成、人格的完善,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笔者通过分析目前高中阶段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题, 提出构建高效课堂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主要的实施策略, 引导教师和师生在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方燕.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 2011 (9) .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分析论文 第2篇

摘要: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国各级教学工作者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也由此受到高度重视。但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不能较好的认识课堂导入的意义与功能,这就使得其往往不能够实现较高质量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为此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分析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就能够看出课堂教学导入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忽略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直奔教学主题的情况极为常见,这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在没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对新的知识内容产生困惑与反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传统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较为有限。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显然是由于高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导入认知的缺乏所致,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认知的缺乏,笔者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具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保证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较好的完成自身教学工作。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物质的量这一化学知识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而在完成上述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后,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语言,有条理的对上述知识进行语言概括,这一对学生语言概括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知识抽象概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也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1]。2)过程与方法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对学生物质的量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举例分析与总结,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为后续化学教学的更好展开打下坚实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质的量相关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要求学生理解透彻相关化学概念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物质的量这一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也能够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2]。

2、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3、教学难点

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4、课堂教学导入1)引发学生思考。在具体的物质的量课堂教学导入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引入定量实验的相关概念,因为以往接触过这一概念,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得到较好的集中,这时教师需要讲述使用量筒、天平等进行的定量实验,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要对氢气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称量,且这一称量不能够采用天平,我们应该选择何种办法?”。在这一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学生也能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将由准备阶段进行集中状态[3]。2)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进入集中状态后,化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板书在黑板上写下2H2+O2=2H2O这一学生在初中时期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化学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在有学生回答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结合形成两个水分子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验室里拿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进行实验容易做到吗?拿2g氢分子和1g氧分子呢?”,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提问引出微观与宏观的概念。在这一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哪怕不能回答出问题,也能够大大提高自身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感兴趣程度。3)进入主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可以使学生明白,由于一个原子的质量是1.0×10-27kg,想要在宏观上用H原子的数量表示这一反应求出具体的H原子数量近乎不可能,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新的化学计量一物质的量[4]。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的分析与相关建议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的分析

结合我们在上文中论述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案例不难发现,该案例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回顾,也能够较好的激发自身潜能投入的新知识的学习中,这自然就使得具体的化学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导入后得以实现较好展开。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建议

结合上文论述,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奥高中化学教学中课程教学导入的重要性,而为了保证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能够实现更好的展开,笔者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导入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整体性、针对性、简洁性等三方面原则。具体来说,所谓整体性原则,指的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必须与具体知识教学形成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真正引导学生将前后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为具体的知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针对性原则中,这一原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必须实现针对教学内容、针对课型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知识层次差异,这样才能够避免课堂教学导入沦为形式主义;而在简洁性原则中,这一原则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教学导入避免出现喧宾夺主、颠倒主次的问题,并最好将导入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这样就能够最大化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5]。

三、结论

在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展开的研究中,笔者结合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的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教学导入,对这一课程教学导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更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邓娟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许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贺敏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D].河南大学,.

[4]罗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研究[D].西南大学,.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50-02

新课程标准的稳步开展,使得所有教师都要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即怎样才能使教学的效率最优。高中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想要获得成效、效率,就要使教学更为有效,并通过化学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最终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及人生态度。课堂教学的方法是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借助活动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讨论、活动中去。

一、确立开展课堂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在高中阶段进行化学教学期间,使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对比原有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也有助于促进学习学习化学时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还能使教学的气氛更加轻松[1]。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快乐的学习环境,最终促进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不过,在化学教学时,使用课堂教学这一模式来设计教学步骤与内容时,比原有的教学模式更为繁杂与困难。一些教师在运用该模式时,由于研究得不够深入,故在进行设计时会出现问题,致使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够科学与合理,使得该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出优点,反而促使了教学时课堂秩序的混乱,这会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从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1]。对此,高中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开展化学教学期间,要先确立教学的目标,再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突出知识的重难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仔细安排教学中的每个步骤,尽力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及水平,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的知识时,要先确立教学的目标是借助活泼、较活泼与不活泼的金属,让学生学习其性质,以及拿取、加热金属的实验方式。对此,教师就可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如现场做加热金属的实验,再让全班学生分组来自己对加热金属进行操作与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使其能够对金属有更深入地学习。

二、重点突出并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都是课堂中的主导,在教学期间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而学生不管理解与否,都只有一味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致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及能动性,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造成教学的效率降低,课堂的氛围死板单调,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不能体现出其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对此,在進行高中化学的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适时地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对学习有问题的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引导,从而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可先把学生分组,让其分别讨论硫化物与氮化物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就可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两种氧化物分别包含了哪些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制作哪些化学物质等,从而更全面地对这两种氧化物进行学习。

三、结合现实生活,构建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情境

之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做到将学生作为主导,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活动进行辅助,教师不会组织课堂活动,而学生也没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新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开展教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教师要结合活动来进行教学,构建同活动有关的教学情境。高中化学这一学科的实验性较强,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都与化学相关,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时运用课堂教学期间应结合现实生活,构建研究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化学,并培养其研究精神,提升其应用化学知识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离子反应”这一节时,结合盐能导电这一生活现象,让学生就盐的构成、性质等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从而解决盐为何可以导电这一问题。

四、结合各式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原有的教学模式多少会被国内应试教育的现状所影响,在开展高中化学的教学期间,教学的内容通常都是仅限于教材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考试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这不仅不能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及效率,也无法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培养。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无法符合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当前教学的目标已不止于应付考试,同时还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力且整体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2]。对此,高中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精神还有发散思维,冲破原有教学中的片面性,结合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将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当作目标,全方位提高学生应用及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高中化学革新的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稳步实施,给高中化学在开展教学期间提出了愈来愈多的挑战及要求,为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坚持改革及创新,并意识到课堂教学运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借助于课堂教学这一模式,确定教师同学生一起努力的目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最终全方位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玲.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71.

高中化学课堂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具体措施,构建高效课堂,高中化学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把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学中的投入和产出两者之比,其主要的体现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精力的投入和学习成果两者之比。高效课堂的中心就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 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理论要求。

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我国的教学目标也是围绕着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来进行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自主地去获取新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1)对学生的需求有所关注。要想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高中化学教师就要明白学生的需求有哪些,这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时间等内容, 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后,教师就要制订出与学生的需求相符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间有着很高的默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建构高效的化学课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满足,因为这样对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熟记化学元素周期表, 就让学生不断地抄写化学元素周期表, 这样的方法只能够使学生记住化学元素周期表,但却无法使学生很好地应用这些化学元素。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其教学方法,在学生能够熟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为学生变编排出一个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顺口溜,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很轻松,而且印象也会更深刻, 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关注。化学教师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后,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关注。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转变其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

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这样教师才能够实现对学生引导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所关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查,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只是对学生考试的评价,更主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学习情况的反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得很多未知的知识,同时这样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慧,使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解决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所关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组织活动,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能够有效地构建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

高中化学课堂分析 第5篇

字数:2839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21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高中化学学习强度大,涉及公式多,实验性强,在教学过程中需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其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等客观因素进行分组后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化学课堂从实际出发的特点,适用于高中化学课堂,尤其是实验课课堂。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化学;实验课;实践分析

前言:分层实验教学这种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方式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各个教学阶段、各门课程中,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需结合实际教学的高中课程更需要运用分层实验教学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分层实验教学,再系统分析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实践分析,并以高中化学实验课为例进行分析和论证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以单一整体授课为主要授课方式,而学生则以死记硬背为学习方法。新课标对教学方式和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分层教学正式这样一种注意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形态,尊重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式。

顾名思义,分层教学就是将学生分层后进行教学。分层有因材施教的意思,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客观因素,将整体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对不同的小组给与不同的教育方式和侧重点。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方式一刀切的弊端,给与不同类型的同学进行不同的任务分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和提高。分层教学的分层依据有很多,但是当多种因素共存时,以学生的化学水平为最主要参考依据,也就是将化学基础差的同学设置成C组,将化学知识一般的同学设置成B组,将化学成绩好的同学设置成A组。其他的参考依据为次要依据,根据化学水平的分层有利于教学知识的整体讲解和化学作业的分层布置,避免了根据其他因素划分层次后的组别多元,任务难以布置的麻烦。

二、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实践分析

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践并不是单一的将学生划分层次,要在讲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步骤有序进行。接下来笔者将系统介绍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有效实践的四个步骤,其中以第三步骤:分层教学在高中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为重点。

(一)确定分层、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开展的基础是确定分层,确定分层的方式为化学测试和学生自主意愿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模拟一套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但是测试的结果中存在着不客观因素,可能有优等生发挥失常与中等生成绩相同,基础差的同学由于题目顺手而成为优等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在测试成绩出来后应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自身的意向,最后根据学生意向和测试成绩确定分层。这样的分层才是客观,有意义的。

确定分层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即确立目标。目标的确立要有可行性和明确性,要求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努力范围内都能实现。

(二)分层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知识萌生出兴趣才能真正的爱好学习、理解性学习。在确定分层后教师要根据已确定分层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但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给与不同的引导方式。针对A层次这种优等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式引导教学,如进行实验时要求其积极参与与帮助、提出拓展性的难题要求其思考,如此方式可以使A类学生活跃思维,积极思考,更加产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针对B类中等化学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其参加实验仪器的保养与修护,使其更加了解化学仪器,并且强化其学习兴趣。针对C类化学基础薄弱的同学,教师应使其接触简单的化学实验,诸如火山喷发小实验,使其在更加了解化学知识,具备化学理念,从而萌生出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与进步。

如果说明确分层是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实践的基础,那么激发兴趣就是最重要环节,因为只有使学生产生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愿意学习,并且积极学习。

(三)分层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上文中提到的明确分层与激发兴趣是分层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只是分层教学方式正式开展的前奏,本部分介绍分层教学的核心:分层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在实验中的实践以学生代替教师进行实验为前提。在实验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任务。化学水平较低的C组同学进行容易操作、难度系数小、危险状况不易出现的基础实验实验。B组同学在C组同学上加以升级和完善,进行难度系数烧的的化学实验。而A组同学则在完成实验后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要求讲解和讨论,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试验结论。

这就是分层教学方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实施,这样的实施方法不但适用于高中化学实验课,在理论知识讲解时这种根据素质给与难度问题的方式也十分适用。

(四)分层复习。分层复习是分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在化学知识节将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分层复习分为两部分,一为分层布置任务、二为对已经布置的分层任务进行考察。教师在布置化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C类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A类学生给予开放性作业,并在与上节课衔接的课堂上对所布置任务进行考察测试。

分层复习是分层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充分重视。

总之,分层教学时一个因材施教的积极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高中化学,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分层教学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过程,要求教师在确定分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化学知识的分层讲解,最后还要带领学生复习知识,巩固知识。

结语:分层实验教学是指分层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如题,笔者通过本文详细论述了分层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实践分析,但是并不是通篇论述分层教学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因为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方式,适用于整个化学教学甚至是所有阶段的所有学科,值得提倡与发展。笔者希望更多看到本文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了解分层教学方法并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去,使学生更有效果的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志文.《高中化学分层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广东教育,2007(3)42-43

[2]康淑梅.《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分层教学》,赤子,2012(2)95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新课程之下促使教师对课程做进一步的課堂教学改革,从而达到相关教学标准需求,需要不断的表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与新思想,需要从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做不断地改良,促使学生获取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与新课程改革相比,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甚至与时代发展不符,导致教学形式落后,教学进度滞后;传统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教学新思路的发生与发展,教师自身缺乏课程革新的动力与意识;相关教学资源缺乏或者闲置,无法与实际课堂教学相匹配。其主要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过多的注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吸收不充分,错误的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对教学形式的改变,让教学从形式上感受出教学改革的差异,而忽视了形式变化没有带来实质性教学效果提升的现实,甚至成为广泛性的教学形式化,因此导致多种教学活动形式的百花齐发,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实质性的得到教学效率的提升。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注重将形式与教学实效性的结合,缺乏对学生内在以及教学体验,教学能力提升的关注,教学概念过于浮躁,学习效率低下。其次,注重教学达到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却缺乏对学生展开指导性意见的精髓性教学辅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更多的依照内容要求做完整性的知识教学,但是缺乏对知识点更为精髓、深度的挖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只是浮于表面,对于教学的外延扩展较少,更多的限定在教学大纲中开展,主要是达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准备,因此有较强烈的教学惯性思维。害怕超出教学体系外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课业负担,担心学生吸收能力不足,害怕学生因为难度加大而打击学习信心等。其三,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演示,而缺乏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换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教学大纲与课本教材,但是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扩展。大纲与基本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内容,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是不能在深度上进行提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做教学材料的重新定义与汇总整理,挑选出适宜时代情况的教学内容。甚至现在部分学校已经脱离教材本身,进行了更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的学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材料准备的定制化教学。而教材资料只是基本部分,更多的需要得到更丰富性、个性化的定制化准备。不能再默守陈规的使用惯性思维进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避免教学中过多的运用惯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固定印象的预判,要多进行学生潜能的挖掘。课堂教学中要懂得掌握课堂节奏,课程推进内容要依据学生的状态来进行安排。在单一的教学状态下,学生难以有效的保持整堂的聚精会神效果,因此要保持动静搭配,娱乐与教学融合,以及练习与讲述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效的依据课堂节奏安排而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跟随。在内容教学中,不能仅依靠理论性讲演,同时需要通过案例做思考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规律。在知识点讲述的尾声需要点出知识点的深度规律与技巧,做好适度的深度扩展,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有更充分的吸收,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能力的扩展。如果长期采用刻板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僵化,甚至会有一定惯性思维导致知识点理解运用的差错,需要打破思维僵化局面。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融合

在教学方法的改良上,一方面要获得学生的喜爱认可,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的目的需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有效吸收与运用。因此,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让教学过程更为愉快轻松,同时也需要将知识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氨气”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做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其实用性,同时可以运用氨喷泉实验做效果展示,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也要充分做好相关效果的解说,让学生明白氨气的特性与作用,避免只是让学生注意到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点特性的学习。形式只是教学的外壳,核心是教学知识点的渗透。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更多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扩展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因此需要让学生扎实的做好知识的沉淀,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方式做好知识的吸收工作,同时还需要采用适宜的启发式与讲授式的教学内容做有效配合。要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要让形式落实到教学目标的实质作用。无论应用何种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形式要充分的与教师的掌控能力相匹配,避免脱离教师实际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滑。尤其是部分教师过多的注重新颖的教学形式,而缺乏对形式的驾驭能力,从而导致知识点的渗透效果不佳,或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扩展。要树立任何教学形式要服务教学目的的意识,避免形式与目标的脱离。例如当下有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该设备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技术掌握,或者缺乏对应的教学资料准备,反而会延误教学进度。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形式与技术的辅助,避免流于形式或者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的填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充分的电子课件支持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多在复习阶段运用最为恰当,或者购买网络平台已有教学资源进行适宜的个性化修改,这样才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运用发挥高效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新技术新思维,能够有效的将新科技服务于实际教学。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与新思路,转化思维模式,进教学内容、形式、理念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都忠黎.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感悟[J].散文百家(下),2015,(4):174-174.

[2] 张灵英.试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44.

高中英语课堂个案分析 第7篇

一、个案情况

1.改变态度, 个别谈话

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话, 让学生自己明白英语的学习受学习环境和生存动力的影响, 在课堂上学习英语, 很少有机会到课外去运用, 常常是边学边忘。只能通过作业来强化、巩固。

2.增加认知, 认真反思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 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行为的发生。这部分没写作文而理科好的学生潜在的逻辑就是一两次写不写作文都没关系, 不会影响我的作文水平的高低。这样就会滋生惰性, 不但所授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 而且还会把这种意识带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贻害无穷。

3.改变自己的行为使其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我在当天的课上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种自主意识, 对他们循循善诱。一上课, 我拿着这些没写作文的同学的作业本走到教室中间, 低沉而缓慢地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作业本是空的, 这个也是空的, 这个还没有写名字就完任务式地交了上来, 这算怎么回事呢?”我把这些同学的本子一个个翻开, 展示给大家看。我平静地看着他们说:“学习是一个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过程……现在, 我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 考虑下你们应该怎样做, 该怎样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在黑板正中央写了两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让他们意识到改变认知的重要性。然后对他们说:“请大家把这两句熟悉的名言写在你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你们一天学的时间够多了, 大多数平时不写日记, 也很少写心得体会。那么请每个同学每天花上五到十分钟的时间, 来想想自己一天学了什么……我会尽我所能地帮助你们, 让你们走出心理和学习的误区……”

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地进入了沉思的状态中, 也按照我的要求记录下黑板上的警句。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观察着他们细微的变化。

二、效果分析

下午自习课, 没写作文的同学就补交了作业, 不会写的同学主动来找我询问该怎样写。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了他们:

(1) 激发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形成规律告诉我们,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让他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做:①抓住主题, 列出提纲;②分清表达内容的主次;③学会识别文体;④学会转换, 学会词、句之间的转换, 中英文思维的转换;⑤先用简单的句型把内容表达清楚, 再尝试用复杂和优美的句型。

(2) “面批”。针对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先让他们写, 再当面纠错。一周坚持一次, 在自习课或晚自习上进行。此外, 还要加强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 凡是在阅读资料上遇到的好词、好句要进行摘抄和背诵。

(3) 创新训练方式, 激发学习热情。我先给出几个词语, 让他们当场说几句话, 稍微有点进步, 及时表扬鼓励。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 克服了畏惧的情绪。

(4) 评价反馈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实施新一轮训练。

(5) 鼓励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列举出了一些很笨的人学好英语的例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只有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意识充分表现出来, 才能提高自身的自主性。同时, 教师必须学会用合适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吕吉尔.高中英语“以写促读”可行性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0 (1) .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创建分析 第8篇

一、创新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

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物理实质上是一门相对较难的课程,尤其是对物理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物理课堂可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知道作为一门科学性课程,其明显特征之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那么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一特征,从创新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出发,通过实践验证物理现象、探索物理理论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这样一个实验: 首先让两位男同学上台进行拔河比赛,然后让一位女同学上台与两位男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此时台下的同学一定会感到困惑,这就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在这种悬念的牵引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指导女同学在垂直拉近的绳子中间用力拉绳子,这样两位男同学就会被拉动,接下来,教师便可乘着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问到关键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要想了解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寻找答案”,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就将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到学习书本知识上。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主动地猎取,自觉求学,从而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目的。

二、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和高效课堂构建是离不开教师引导的。

在高中物理科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从而创造出优化引导的方法。教师通过合理引导,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因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 在冬天的时候,冰冻的路面上十分光滑,有的司机会在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而有的司机则在车后面放几块大石头,有的司机则会在地上铺上草或者麻袋之类的东西防滑,那么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司机在车轮胎上安装的防滑链是安装在前轮还是后轮? 当车辆行驶在光滑的路上打滑时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就这样一层一层向前推进,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逐渐引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思考复杂或抽象问题时便可以不必要走弯路,从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并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创造高效课堂

1. 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探索和创新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需要学校为教师创建科学的评价机制,高中学校在评价物理教师是否为优秀教师或者在评价课堂教学是否为优质课堂时,不能仅仅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唯一标准,而是需要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在评价机制中确立多种评价标准,以达到公平公正的效果。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将会被带动,这对创造高效课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

我们知道,高中物理虽然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但是其课时相对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些主要课程却相对较少,因此,要想创造高效课堂,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合理规划课堂时间,这时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物理课程中没有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和讲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表述和教学,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节约出来的时间,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知识,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将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越简单越好,因为简单的课件能够将书本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突出,而学生对这些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高,对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并且,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声音等展现给学生时,学生便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加之教师的阐述和自身的想象,便可轻而易举的掌握这些难点知识,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实质上物理并不是一门理论课程,而是一门源于实践生活的科学性课程,但是在学生看来物理课本中论述的知识又是那么抽象和复杂的,因此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为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实际意义和物理知识的真实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物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在高中物理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充分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电梯在停靠时,电梯里的人为什么会有昏眩或漂浮的感觉? 宇宙飞船发射和运行过程中,应用了那些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这种由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必然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课堂地图教学策略分析 第9篇

一、高中地理课堂实施地图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等进行空间概念、地理事物空间结构以及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达, 所以, 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表现在地图学习上, 它是地理知识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和手段。地图中包含了许多隐性或显性的地理知识, 很多地理特点与规律都可以通过地图观察与分析而得出。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应始终有地图相伴左右。地理课中的很多原理、事物等都占有大篇的叙述且重在理解, 而一般的口头讲解又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所以, 充分利用地图教学, 可简化较难的知识, 将抽象转化为具体, 将静态转化为动态, 以其高于文字的准确性、形象性、直观性,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图能力, 能够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判读, 能够绘出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区等, 同时, 应熟练掌握各种示意图、等值线图、各自然要素、统计图标等, 并能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地图教学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学习, 掌握读图的正确方法和能力, 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等, 同时展开地理知识的联想, 拓展其思维方向, 培养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地图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1. 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使用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读图兴趣的激发。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需要将大量的图片插入多媒体课件, 营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 提高其学习效率, 引导其养成地图阅读、运用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读图, 培养其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利用地图学习某个地方的经纬度、海拔、交通、气候、地形等, 有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 同时将这种思维方法渗透于学生心中, 便于其感知、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应用习惯。

2. 引导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地图一般都会涉及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因素, 所以地图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所给的图表特点, 对其所属类别如原理图、景观图、分布图等进行判读, 进而采取恰当的读图方法。例如: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和等温线图, 需要关注等值线的疏密、弯曲程度等关键点。等高线图的判读, 就需要从等高距的多少、山谷位置、山峰位置、山脊线和集水线等方面进行判断。阅读地图时, 也应关注地图的名称、图例、重要地理界线等因素, 以对地图的类型和地域范围等进行判定。同时, 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并进行积极思考与研究, 以便对图像的内涵进行准确地理解, 抓住地理特征与规律, 获得正确的结论。

3. 培养学生地图分析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阅读地图需要学生积极思考, 所以高中地理课堂的地图教学, 也是学生图表感知能力、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一幅全新地图的判读, 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 以及地图表象经验的积累, 地理思维能力的加强, 其信息量会越来越丰富, 其知识深度与广度都会得到拓展, 其地图判读、分析及运用的综合能力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强。地图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学生从图中的显性信息挖掘、分析出隐性信息。比如, 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交通线路、河流以及资源等显性信息, 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此地的气候特点、人口分布或流动特点、植被和水文状况、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布局等隐性信息。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与概念性, 很多知识都体现在各种图表之上, 所以教师应合理充分地利用地图教学策略, 注重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启发, 清晰、准确地进行地理知识的传递, 积极引导学生读图、用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吸引其注意力, 提高其学习兴趣, 培养并提高其识图、用图的能力, 使其对地理知识与原理有良好的掌握, 并能准确把握地理规律, 增强地图综合运用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向建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9) .

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导入法分析 第10篇

一、故事导入法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初中化学课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缓慢氧化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给学生们讲欧罗巴战舰因为堆积的草料发生火灾,发生火灾的原因是草料堆积发生缓慢氧化,最后导致战舰沉没。当学生们听到这个故事时,会对缓慢氧化产生兴趣,学生们会问:“为什么会产生氧化反应?缓慢氧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接着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化学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处处有化学知识存在,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常识设计成故事展示给学生,如在日常的饮食中可以多使用碱性食物,有利于保护血液,使其呈现弱碱性,减少酸性物质软化血管。在日常的饮食中大米、面粉和肉类等食物是呈酸性的,而蔬菜、牛奶和一系列的豆制品是碱性的食物。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质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食物和营养搭配,以便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游戏导入法

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知识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引导下对新的知识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大自然中的空气”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设计了猜谜语的游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事物,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甚至是感觉不到的,但没有它地球上就不可能有生物物种的存在。那么,这一事物是什么呢?”听到是猜谜语,大部分学生都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并开始议论起来,想要知道这一事物具体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便开启了整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和死板的说教相比,这种导入法更有吸引力,学习效率也会更好。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也不断地进入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而多媒体便是最普遍、最高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和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画面,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果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那么导入的效果会更加突出。例如,在学习“燃烧”这一课的时候,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可以搜集有关燃烧的视频,如火灾的影片,从熊熊燃烧的画面到紧张的灭火阶段,学生的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影片播放完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火灾是如何发生的,火灾发生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遇到不同的火灾我们要采用怎样的灭火方式?火灾现场被困人员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自救?在影片和相应问题的导入下,学生就能够顺利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四、实验导入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包含有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的实验。在化学课堂上,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化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化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单纯地进行理论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学生会觉得化学知识非常枯燥难懂,但是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化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化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导入课堂。例如,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问学生一加一等于几,学生会说是二,然后再次反问学生一加一真的等于二吗?学生仍回答是肯定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一加一在有些情况下不一定等于二”。接着开始小实验演示,教师在两个杯子中分别装入50毫升的水和酒精,然后问学生如果将这两个杯中的液体倒入同一个杯子,那么容积是多少呢?大部分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一百毫升。教师顺势进行实验演示,将两个杯子中的液体导入量筒中,学生会发现量筒中的液体并没有一百毫升,实际情况是少于一百毫升。这样的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完全相反的,通过实验的演示打破了学生了常规思维,学生的学习情绪自然会非常高。

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化学学科的教学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化学理论教学,二是化学实验教学。而实验是理论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应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通过听课及记笔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勾画重难点,同时对章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并用图表等格式将分散的知识点编成纵横的知识网络。如在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稀、乙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如制备氯化氢、氧气、氢气等的制备方法,让学生对比思考如何制备以上三种气体。

2.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知识的积累固然中要,但是仅凭记忆或者机械的题海战术是不科学的。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虽然很多,但它实际上却是一门应用性和灵活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不仅会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边教学边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法的重视而不仅是对当时知识点的把握。

二、利用实验或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理论学习的基础,化学的很多理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例如,在讲授Na2O和Na2O2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设定对比试验,同时向装有Na2O和Na2O2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观察实现现象。然后,再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试验结果。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试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堂交流和讨论

新的教学理念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疑,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接受新知识。有效的设疑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展开积极地讨论和思考。

设疑方法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设疑、重点及难点处设疑或者在知识关键点处设疑。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铝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演示Al2O3及Al(OH)3分别和HCl及NaOH的反应,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反应产物具体是什么,并写出相关的反映方程式,同时提问Al2O3和Al(OH)3究竟是酸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还是碱性氧化物(或碱性氢氧化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预习获取的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像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教育等,以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及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原电池原理等的理论知识时,由于实验比较少,而且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对相关的原子结构等理论进行结构模拟,而对于原电池,可以用模拟幻灯片等来加强学生对原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子转移、电流方向等的理解。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结合传统教育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对其他科目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要求[A].新一代:下半月,2010(11):214.

[2]张红灯.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20.

[3]何树元.人教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79.

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生活情境,探究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者, 而是融入到了学生中, 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理教材中的知识, 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参与下, 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把教师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 通过努力探究和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地理综合素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较高的效率,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在探究教材内容时, 能从图片和地图中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促进他们探究效率的提高。

一、改变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重难点时, 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在缺乏思考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掌握的都是死知识, 他们不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 要深入探究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 他们能灵活地调取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 分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时, 教师的指导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的点拨和启发能拓宽他们的思路, 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使地理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下高效进行。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和生活相联系, 在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地理知识, 探究地理现象, 能有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把理论知识和生活相结合, 能拉近学生和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 让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摆脱了学习死知识的被动学习状态, 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通过思考和探究来促进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

例如, 在教学“地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经常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情况, 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同时, 还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世界各地与我国地震地带相似地质情况的区域。通过引导和拓展, 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他们通过探究, 深刻地掌握了地震发生的原因,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丰富课堂知识容量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括丰富的知识, 涉及天文、地理、人文、景观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仅仅靠他们的自主探究很难实现。在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把这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转化成直观的影像, 在让学生探究过程中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让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在设计教学课件时, 教师要灵活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素材, 通过精心设计, 把这些内容集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让他们跟随多媒体的引导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多媒体具有知识再现的功能, 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 使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内容,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能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 他们根据新知识来调取已经掌握的知识, 在探究、分析、运用知识、理解、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的记忆, 而是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 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 通过思维的深入和发散,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方式中, 学生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些知识, 还能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加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 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 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 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例如, 在学习长江时,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可以提问, 可以补充, 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都做了充分准备, 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地理科代表同学, “小老师”当得有模有样, 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 边指图边讲, 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 并且编出顺口溜, 形象、好记。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互动下, 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舆论表达下一篇:优质化学造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