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2024-09-02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精选11篇)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抢救患者的中药技术科室, 其是整个外科的中心枢纽。手术室和各个临床科室间都有着极大的关联, 但其也存在有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一旦有手术室差错发生则极易对各个科室, 甚至是整个医院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视, 及时探讨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尽可能减少手术室差错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为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 对近2年来手术室发生的66例护理差错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共发生66例护理差错, 其均为手术室护理一般错误, 回顾性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结果

本组66例护理差错中26例是由手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生疏引起, 18例是由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能力差引起, 10例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引起, 8例因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引起, 4例因补液用药失误引起。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原因

3.1.1护理人员对专业技术生疏手术室是抢救为重疾病的重要场所, 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相对较多, 比如多功能电钻、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腹腔镜、高频电刀、膀眺镜、C臂X线机等, 而护理人员未掌握其使用方式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式等,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会方寸大乱, 从而极易引起手术室护理差错现象[1]。

3.1.2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由于手术室和外界是隔离的, 且手术室中放置有较多的大型手术设备,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极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 缓解其心理压力。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技巧, 在进行相应医疗操作前未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安慰, 使得患者紧张情绪加重, 进而极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3.1.3护理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常见因素。尽管手术室护理工作一直强调无菌观念, 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仍未形成较强的无菌意识, 特别是在危急情况下, 护理人员通常会忽略对无菌操作的重视, 进而极易导致无菌物品污染及手术感染, 从而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2]。

3.1.4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只有护理人员陪伴, 尤其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极易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极易导致安全意外发生。而部分护理人员极易因乏对患者基本情况的认识而忽略对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各项查对的重视, 从而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

3.1.5补液用药失误护理人员换错液体、给错药等也是常见的手术室护理差错。其可能和手术室补液较多, 且多为口头医嘱等因素有关, 若护理人员缺乏对常用补液、麻醉药物的掌握, 就极易导致换液错误、给错药等现象发生[3]。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医疗机构应组织资深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手术室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讲解及培训, 并且要认真讲解各种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从而逐渐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进修, 对其护理优势项目进行学习, 及时掌握相应的护理动态及护理技能,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相关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 从而逐渐提高护理人员自身及整个科室的整体素质。

3.2.2加强对护理人员沟通培训能力的重视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角色培训,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及技能, 使护理人员可熟练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进行运用, 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进行培养;每日通过交班时间让护理人员对临床经验进行相互交流,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从而有效的拉近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尽可能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3.2.3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方式、操作技能, 从而确保护理人员可在危急情况下严格无菌操作, 进而有效的减少手术室污染差错发生,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2.4增强护理人云安全意识医疗机构应通过对临床医疗纠纷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讲座等方式逐渐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 使护理人员学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及患者的利益。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因而护理人员更应通过法律途径对自身及患者的切身利益进行保护。

3.2.5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培训的重视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外科理论知识, 比如水电解质平衡、麻醉药等, 从而使护理人员有效的对理论及实践进行结合, 并且要鼓励患者学习和进修, 从而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在手术室执行医嘱时应重复医嘱, 在得到医生确认的基础上再进行用药, 另外, 护理人员还应认真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核查, 从而尽可能避免用药错误、补液错误等现象发生。

总之, 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因素较多,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视, 规范医疗操作、增强保护意识则是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凌桂莲.护理差错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61-62.

[2]莫冬绵.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关系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2) :2510-2512.

护理差错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第2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护理人员发生的42例护理差错事件,总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42例护理差错事件中0级事件5例(11.9%)、Ⅰ级事件21例(50.0)、Ⅱ级事件11例(26.2%)、Ⅲ级事件5例(11.9%);10:00~12:00、12:00~14:00、18:00左右是发生护理差错的高峰时段;最常见的护理差错为药物治疗失误27例(64.3%),出现护理差错最主要原因是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26例(61.9%);发生人群为学历中专32例(76.2%)及护士29例(69.0%)、护师12例(28.6%)。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培养风险意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关键字】护理差错;因素;预防措施

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任何的护理差错都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预防和控制护理差错是医院管理的首要任务[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三年间发生的42例护理差错事件,并总结相关因素和相应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护理人员一共发生42例护理差错事件,所有差错事件均被我院护理部详细记录于《护理差错登记表》[2]中,本次研究对差错事件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1.2方法

1.2.1护理差错的界定

护理差错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不按操作规程工作,或因查对不严造成打错针、用错药及遗漏处置等情况,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痛苦,但未造成死亡的情况。1.2.2护理差错的分级

护理差错的分级标准依据香港医管局制定的《不良事件管理方案》[3]中不良事件的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发生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且已经执行,但未对患者造成伤害;Ⅱ级:对患者造成轻微伤害,但生命体征无影响,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和轻微处理;Ⅲ级:对患者造成中度伤害,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和简单处理;Ⅳ级:事件发生并造成患者死亡。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²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42例护理差错的级别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发生42例护理差错事件,其中0级事件5例(11.9%);Ⅰ级事件21例(50.0);Ⅱ级事件11例(26.2%);Ⅲ级事件5例(11.9%);Ⅳ级事件0例(0)。发生5例Ⅲ级事件中有4例为给药错误,1例为化学烧伤。主要涉及药品为氨茶碱、胰岛素、抗生素等[4]。2.2护理差错事件高发时段

对本次研究中的42例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最容易发生差错的三个时段:上午10:00~12:00(44.26%),这段时间是治疗最集中的时段;中午12:00~14:00(18.62%),午休时间护理人员较少;下午18:00左右(37.12%),这段时间为交接班时段。2.3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原因

由表1、2可见,最常见的护理差错为药物治疗失误27例(64.3%),出现护理差错最主要原因是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26例(61.9%)。

表1 护理差错的分类

差错类型 药物治疗失误 技术操作失误 临床护理失误 例数(%)27(64.3)

差错分类

药名错误、剂量错误、药物执行时间不正确、给错患

者、漏做皮试、多投药物或少投药物

导尿管至患者尿道损伤、为使用抽药空注射器给病人

注射

手术使用导尿管型号错误、未按要求留取标本、混淆

病人血液样本、标本遗失、抱错婴儿

表2 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归类

差错原因 例数(%)

差错原因分类 3(7.2)

12(28.5)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没有严格执26(61.9)

未认真查对医嘱出现纰漏、不认识药名未问清楚、未认真查对患者姓名和床号、未查对药品剂量和用法 手术过程中未清点物品出现纰漏、操作违反规程要求、不按要求处理标本、未按时巡视病房 行规程、工14(33.3)作要求 专业技能不熟练 2(4.8)

药品使用方法不熟悉、药品使用剂量不熟悉

2.4不同学历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情况

42例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当事人学历中,中专32例(76.2%),大专10例(23.8%);职称情况:护士29例(69.0%),护师12例(28.6%),主管护师1例(2.4%)。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医患事件”不断增多,加之许多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的舆论导向,导致护患关系日益恶化,不仅破坏了医护人员的自身形象,也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运转[5]。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心,同时也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原因之一,护理差错即为医疗纠纷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何有效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是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三年间发生的42例护理差错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以下预防对策:①加强安全教育、建立风险意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加要增加职业道德,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认知,明白差错事件的严重性,尤其是新入职的护士,一定要进行“护理安全”培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②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完善的医嘱处置操作规程,完善各类检查标本的留取规程,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三查七对”,做好护理差错的预防工作。③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制定专业的知识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护理常识,降低护理过程中因新药品不了解而造成的差错。④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加强节假日的监控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排班过程中需要保证每班必有一位护师以上人员值班,节假日需安排护士长进行值班,加大监控力度,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⑤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如发现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需要及时进行讨论和解决,最大限度减少护理误差。

因护理误差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存在这多种多样的原因,在总结这些原因的同时,还需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尽量避免犯错误,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则执行,加强护理服务质量,同时增进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从根本上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参考资料

浅谈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预防和控制 第3篇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59-01

[摘要]探讨手术室常见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常见差错出现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施于未然。

[关键词]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理差错

手术室是医院服务窗口的特殊科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风险系数大、危重病人多、工作繁琐。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谨慎认真,杜绝一切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情形,从预防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自身控制

1.1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责任心: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中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工作中要耐心细致,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制度,遇到复杂情况时冷静果断,使各项抢救手段及护理措施准确及时有效。[1]

1.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了解术前准备是否完善,巡回护士一丝不苟的和洗手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台上的器械、敷料,并随时督促手术人员和参观人员的无菌操作。工作中做到八防:防接错病人,防病人坠地,防用错药输错血,防手术部位错误,防器械不齐全,防压伤,防异物存留病人体内,防毒麻剧限药品和珍贵仪器、病理组织丢失。

2环境质量控制

2.1环境安全:手术室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等。应每周彻底清洁一次,保持整洁干燥,屋顶、墙壁等处均无尘无垢。根据各区要求选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法,认真消毒灭菌并做好记录。定期空气检测或进行生物培养试验。

2.2消毒、隔离:手术室使用的器材均应经过消毒灭菌处理。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消毒法,进入体腔的仪器必须严格灭菌,以保证病人安全。所有物品均应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对于出入手术室人员严格控制,更换手术衣、帽、鞋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对医务人员的双手也应进行检测。

3药品、仪器控制

3.1药品管理:手术室的药品大体上分为三类:常用药品、急救药品、麻醉药品。常用药和急救药要放于手术室内,可随时取用,用后及时补充,防止药品不全造成意外。麻醉药要严格管理,专柜加锁,使用须登记,并做好交接班。

3.2物品准备:仪器应存放于专柜,定期保养检查以备随时可用。各类手术包消毒后置于无菌储物间,及时检查有效期,过期物品应重新打包消毒。保持无菌储物间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减少不相关的人员走动。

4认真做好记录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手术室2007年1月—2009年10月发生65例手术室护理差错, 均为手术室护理一般差错, 由于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

2 原因分析

2.1 手术患者信息核查失误, 护理人员细心度不够

本组有17例患者因手术信息核查失误, 护理人员细心度不够出现护理差错。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先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器械及手术用药等情况, 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但是术前医护人员工作忙乱, 经常因为疏忽导致手术患者安排失误、核查患者信息失误、进错手术室以及术中用药不到位或手术器械不齐全, 延误了手术的进行。再加上很多用药是口头医嘱, 药物使用不明确, 对患者手术的进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护理人员粗心大意, 手术器械清点不清楚, 以致纱布等遗留在患者体内进而发生医患纠纷。还有手术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特别是对乙肝阳性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术后也缺乏严格消毒的意识。

2.2 手术记录不完整不到位,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本组有20例因手术记录不完整不到位,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护理差错。手术过程中的手术记录单应详尽清楚, 应将麻醉记录与手术记录详细分开记录, 其是日后核查手术相关问题的关键证据, 是手术的准确凭证。护理人员工作忙乱、手术节奏紧凑、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经常忘记记录, 导致手术记录单不完整, 内容遗失严重, 甚至由于涂改导致文字性的差错, 均易引起一系列的医患纠纷。术中医嘱护理人员更应详细记录清楚, 根据医嘱进行准确给药, 如抗生素既可以静脉给药, 也可以稀释后对创面进行清洗或粉剂涂擦创面, 护理人员如记录不详细, 忙乱中容易导致给药方式错误, 给整个手术带来不利的影响。个别医护人员未能及时记录医嘱, 为术后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即使手术过程中用药十分紧急, 护理人员也应立即执行医嘱后并及时补充医嘱记录。以上看似很小的环节, 均是日后医患纠纷的导火索、手术失败的关键因素。

2.3 手术操作失误,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

本组有18例因手术操作失误,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出现差错。很多护理人员忽视了术中患者的体位安置情况, 未按照手术规定为患者安排合适的体位, 进而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 如局部肢体受压时间过长, 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易导致压疮。个别护理人员对使用手术器械缺乏熟练性, 造成手术操作失误。现代手术中多采用电凝电刀类切割器械, 护理人员术前未进行手术器械的检测, 造成刚开始使用时, 电流强度过大, 电路通过组织产生的热量较大, 给患者造成一定损伤。此外, 手术过程中的其他医疗器械, 如麻醉、抢救等医疗器械, 护理人员如使用不准确, 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害。

2.4 标本送检不及时,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欠佳

本组有10例因标本送检不及时, 出现护理差错。手术过程中切除的肿瘤、感染病灶等, 多数情况为进一步观察疾病性质需病理送检。手术过程中标本的遗失或延误送检的最佳时间, 均容易导致疾病判定不准确进而延误治疗。个别护理人员工作懒散, 不能及时准时地送检标本, 或送检后不亲自取结果, 通过电话进行传达, 也是导致差错的原因之一。

3 预防护理差错的措施

3.1 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 术前对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手术器械、手术药物等要认真仔细核对, 对于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手术名称部位等基本情况, 手术器械的数量及药物名称认真核对后签名。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应记录送入手术室时间并再次核对麻醉记录, 将患者摆放合适体位后签名。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依据, 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 医院的管理部门也应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3.2 完善手术记录及医嘱记录,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每名护理人员均应详细记录手术及医嘱记录, 即使手术过程中情况十分紧急, 完成后也应及时补充记录, 手术完毕后做到手术记录详尽准确。在记录时应实事求是, 认真准确, 不涂抹, 内容详尽, 语言简短, 防止人为错误, 同时要注意与麻醉医生核对。

3.3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护理人员应对手术中医疗器械的使用做到熟练、准确, 使用时不应该对患者造成任何不必要的损伤。协助医生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等情况的监测,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立即处理。此外, 术前应做好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 如检查电刀等切割仪器的电压板、电极等情况。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进而保证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3.4 加强标本送检管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术中标本送检工作, 应由专人进行, 保证送检的及时性, 取报告的准确性, 且在送检、接收、取报告应做到登记齐全。

3.5 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身体素质

手术室工作较繁忙, 要求护理人员身体素质好、头脑清晰、精力充沛。鉴于手术室工作强度大, 护理人员体能消耗大这一特点, 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护理人员需加强体育锻炼、磨练自身的耐力和意志, 以增强体质;领导也要多关心手术室护理人员, 帮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其安心、放心、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严格做到“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4]。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的操作, 并定期做好仪器的维修与保养。良好的业务水平、强健的体魄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避免护理差错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 并提出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对我院手术室65例护理差错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理差错与护理人员工作行为不规范、专业知识欠缺等方面有关。结论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严格做到“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操作, 定期做好仪器的维修与保养, 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分析,预防

参考文献

[1]曲利红.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0) :4048-4049.

[2]郝转妮.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4) :270-271.

[3]廖家莲, 罗小平.手术室巡回护士常见差错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4) :1377-1378.

预防常见手术室护理差错预案 第5篇

[摘要] 目的:根据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原因制定干预方案,以减少和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方法:认真剖析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每个环节,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方案,防患于未然。结果:实施环节控制,确保患者安全,杜绝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细节决定成败,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易出现差错的护理环节,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有效维护患者与自身权益。

手术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医治创伤的侵入性操作,是由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来完成的复杂工作。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会影响手术的成功,以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所以手术中保证患者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剖析手术室发生护理差错的每个环节,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制定干预方案,以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手术主体的差错预防

1.1 防止接错手术患者

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时实行问名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手术名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手术时间。对于同一病区有重名患者且同日手术者,或者有2名以上急症入院而没有办理住院号者,以及临时更换手术间者必须反复核对。

1.2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以及疝的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洗手护士和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患者时要认真查体,阅读病历及X线片等,并和手术医师核对,明确手术部位。

1.3 防止摆错手术体位

巡回护士应了解术式,与术者、麻醉师及时沟通,摆放体位时操作要轻柔协调,注意负重点和支持点是否正确,各种垫物和支撑物软硬要适中到位,使已安妥的体位舒适不移位。坚决避免左右侧混淆,致使患侧未暴露而却暴露了健侧,如果医生错把健侧当成患侧而施行手术从而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医疗事故。

1.4 防止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于空气、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因此应从加强患者术前准备、保持手术室空气的质量、手术器械和用物的灭菌质量、手术室人员严格的无菌操作和良好切口屏障等措施来控制切口感染。同时每月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选用高效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定期更换。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1]。

2用药、用物的差错预防

2.1 防止遗留物品于体腔

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患者体腔或切口内是严重的医疗事故。无论择期或是急诊手术,都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三次清点敷料器械并记录,确保无一遗漏。术前应清理手术间原有敷料,以免和台上纱布发生混淆。术中因手术需要将纱布撕开;术中随增加或转移器械而增减敷料;更换巡回护士时都需要双人严格清点计数。手术器械不但要清点数量,更应注意器械的完整性,特别是易丢失的小部件如小螺母。细小缝针及银夹等应仔细查点,骨折内固定折下的短钢针头要妥善放置。台上掉落纱布、器械等物品应及时捡起,定点放置,不可带出室外。

2.2 防止用药错误

使用任何药品前,必须2人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者,一律不用。查对药名时要查对全称,空药瓶保留至术毕方可弃去。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诵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麻醉、急救药品应分开、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台上应采用不同式样时容器盛局麻药液,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此外,用药错误还表现为使用方法不当,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常用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忙而不乱,做到稳中求快,越是繁忙越不可忽视规章制度的执行[2]。

2.3 防止输血、输液错误

错输血型一旦发生危害相当严重,应特别注意。取血者到血库取血,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多个患者同时输血时严禁一人同时取多份血。取血者将血送至手术间时,巡回护士应将病历与配血单、血袋进行核对,然后再由麻醉师核对。输入前由输血者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完毕,血袋应送血库保留24小时。输血时,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输液错误常发生于急诊患者,应尽可能地详细采集既往史、过敏史,对昏迷、小儿等患者,应仔细询问配偶、父母等陪同人员。输液过程中要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调节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及时更换液体,防止空气栓塞或因输液速度过慢未能及时补充血容量而延误抢救时机。

2.4 防止错误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使用错误包括两方面:一是静脉输液使用止血带(压脉带)没有及时松开,引起肢体缺血挛缩或坏死;二是治疗和预防肢体出血时未按规定使用止血带,主要是位置、压力、时间错误。因此,在上、松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认真查对,严格按操作规程,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栓塞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症状并及时处理。另外,应特别注意急症患者、老人、小儿、消瘦者、全麻、醉酒、意识不清、痴呆、聋哑人、精神患者等,因为差错事故更容易发生在这些人身上。技术操作的差错预防

3.1 防止标本丢失和错误

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擅自处理。术中器械护士应将切下的标本妥善的放在器械台上。甲状腺、淋巴结等标本容易发生错位,应特别注意。术毕应及时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并固定,贴上标签,再将病理检查单与标本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手术室指定专人负责送检标本,送检前再次核对标本、标签、病理检查单,并且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的登记记录,无误后送检。术中标本送冰冻切片,应由巡回护士立即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好标签,写上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病理检查单交专人即刻送病理科。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固定并作标记,以防丢失或张冠李戴。

3.2 防止摔伤、碰伤

在接、送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动作要轻、慢,根据病情搀扶患者从中间上车或上床,须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在运送途中,护士手推车头,患者脚在前、头在后,这样以利观察患者。小儿、醉酒、意识不清、痴呆、精神患者要有护士床旁守护,必要时上约束带,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否损坏,以免患者坠床或坠车摔伤,发生责任事故。

3.3 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都使用氧气,要做到用氧“四防”,用完应立即关好阀门,每个氧气瓶应保留至少5个气压。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的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密闭性,对高频电刀、电动胸骨锯、无影灯、显微镜以及其他设备应定期检测、维修。各种电源要保持干燥,以免发生意外。

3.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术前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应准备齐全,严格认真、准确无误地挑选各种手术所需的器械。在进行准备器械、敷料时,事先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以免措手不及,台上、台下忙乱。使用电凝器时,电极板要平坦,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患者肌肉丰厚处,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小结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第6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差错;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9-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差错不单单是指护士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各环节中的过失或疏忽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给临床带来的或轻或重的负面作用和人员消亡,还包括与临床科室的主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账目管理[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健康促进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差错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和高质量的无菌物品,是新形势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对于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针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常见差错进行分析和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常见差错

1.1 回收工作不到位

个别科室整理箱盖遗失,回收工作人员未及时补充,回收时未采用密闭式回收;因科室多,经常有漏收物品现象,导致不能及时供应临床所需。

1.2 清洗不彻底

工作人员在清洗器械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清洗,器械的关节、齿牙处没有完全打开;吸管等未用高压水枪冲洗,该拆卸的器械没有拆卸清洗,未根据不同物品的结构、材质、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洗涤剂,致使清洗物品不彻底,清洗后的物品仍有污渍、血渍;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未及时更换手套,导致湿化瓶等物品浸泡消毒终末漂洗时再次污染。

1.3 分类不当

个别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查对制度流于形式,核对用物时随意性大,缺乏严谨,导致清点数目与实际不符,登记错误;低年资护士或技术工人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熟悉手术器械及各专科器械包内用物,未能及时发现回收的物品数量差错以及质量问题,容易造成科室之间的纠纷。

1.4 采购一次耗材物品不及时

未能及时补充采购临床科室所需物品,导致无法供应临床科室使用。

1.5 管理松懈

管理制度成摆设,按照要求下收下送消毒包要分车分人进行,但现实是一名护士拉着双层车又收又送,这样不仅造成细菌交叉传播,责任心不强的易将污染包当作无 菌包予以发放。作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生护理缺陷 会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轻则浪费人力物力,给患者 带来痛苦,重则延误抢救时机,造成医疗事故[2]。

2 预防措施

2.1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及我省消毒供应中心审核验收标准要求[3],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评规则科室质控小组对各班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发现缺陷及时汇报并找原因,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科室物品回收后,先分类,污染严重的物品选出,另外处理。用多酶清洗液浸泡后,人工刷洗,再使用除锈剂,然后才上机清洗,从而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班人员实行一人检查组装,另一人核对包装,送到灭菌准备问时,再由消毒员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物品,一律退回重新处理,层层把关,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

2.2 加强专科知识及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科室制定各级人员岗位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在职培训,针对新毕业护士及新招人的技术工人加强岗前培训;将工作流程制成流程图悬挂上墙,如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等的操作流程、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流程等,要求去污区工作人员熟知该区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杜绝工作的随意性[4]。

2.3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做好标准预防。为防止清洁后器械的再污染,选择双扉门的清洗机,清洗结束后直接从清洁区取出物品,可有效防止器械的再污染。手工清洗或半自动清洗过程中接触清洁度不同的物品应及时更换手套,避免污洁不分造成器械再次污染[5]。

2.4 加强沟通,保障供应:供应中心工作面向全院,涉及各个科室,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要加强沟通协调,定期积极主动下科室,征求对下收下送的建议以及对一次耗材物品质量的要求。对于临床护士提出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组长、护士长汇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临床科室满意的答复[6]。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观念不断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日益加强,这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临床各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与医疗安全息息相关;去污区工作缺陷的产生是导致清洗不合格、消毒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人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三项标准要求的内容,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正确预见和防范去污区工作中的缺陷,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去污区的工作质量,预防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平平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6)

[2] 王竹华 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23)

[3] 林秋霞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6)

[4] 魏静蓉 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6)

[5] 黄浩 分层培训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5)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第7篇

1 容易出现的差错

1.1 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查对不仔细, 再者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 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体位安置不当导致褥疮发生, 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

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 器械性能不佳、陈旧, 钳端夹持不紧, 刀、剪、针不锐, 结扎线不牢等。

1.2 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 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 导致心中无底。

1.3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 临时故障, 电刀电极固定不妥, 造成脱落或污染。患者皮肤与升降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烧伤。

用药有误或输错血:输血、输液查对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 静脉麻醉药和大输液标志不清, 导致误用,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1.4 手术患者护送不当

护送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脱落, 患者坠床, 术后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手术标本遗失:手术标本是外科疾病的最后诊断, 如果遗失, 将延误或失去诊断的抢救时机, 因此手术室对手术标本保管必须严肃认真, 慎防标本丢失。

2 预防

2.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对待每台手术, 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不论接台手术多少, 工作多忙, 特别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始终把安全、清点核对放在首位, 这是防止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2.2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就是解决在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工程技术。并且, 手术室的工作又具有特殊性, 如被动性、突发性、流动性、无菌性等。因此, 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要从多个方面抓起。

2.2.1 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

六查:接患者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和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2 手术体位

患者进行手术时, 为使手术部位暴露明显, 需要将患者摆置于不同的手术体位, 包括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正确使用、手术床的操作等。摆放各种手术体位时应注意: (1) 体位固定要牢靠, 暴露切口要清楚如行子宫癌广泛切除术, 臀部下应垫一软垫, 将臀部稍抬高;行肾手术时, 应将肾区对准腰桥等; (2) 腹部不可受压, 以免影响呼吸; (3) 身下铺的中单要平整; (4) 无挤压, 骨突出处受压部位应垫以海绵垫; (5) 上臂不可过度外展, 以防造成副损伤; (6) 下肢约束带不能过紧, 以防神经麻痹; (7) 患者体表不可接触金属, 以防烧伤。因此, 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手术床的操作。不仅可使患者舒适、安全、无并发症, 还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 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 缩短手术时间。

2.2.3 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工作能力

(1) 护士素质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的爱心、工作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知识掌握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关系, 也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在我们的工作中, 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失误的原因很多, 如没有很好落实交接班制度;随意换班造成脱岗或上班时无精打采;上班随意离开工作岗位, 把工作交给新护士或实习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不到位, 出现并发症;未按时巡视致输液外漏或中途不及时加药致空气进入体内等这些都是工作责任心问题及护理安全意识观念薄弱造成的。 (2) 工作能力与护士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护理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联系。只有从平时护理工作、操作中细心观察, 总结经验,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才能降低事故的隐患,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3 清点制度

术中3人核对制度, 即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血垫、缝针及手术器械等用物, 并做好记录。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重视护理缺陷, 强化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高要求, 即要求第一次把工作做好, 不做重复工作, 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1]。护理工作达到“零缺陷”就能预防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 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存在偏差。针对这种情况,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对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讨论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增强责任心, 做到警钟长鸣。

2.5 加强业务学习

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经常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常规和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三基训练, 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2.6 推广人性化服务, 推行“五星”服务

据有关专家统计, 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服务意识, 改变护理模式, 做到术前访视, 术后随访, 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3 体会

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预防关键在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加强对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 反复地进行安全教育, 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 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管理制度, 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护理安全。同时也不忘在工作中的按章办事, 举一反三, 严格遵循各种操作规章制度, 这对杜绝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现代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7

护理差错的处理及预防 第8篇

1临床资料分析

1.1差错事故:2013年1~12月份我院手术治疗人数为4496例(包括胸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骨科、耳鼻喉科),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差错事故为16起。2014年1~12月份手术治疗人数为4247例,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差错事故为15起,见表1。

1.2差错事故原因:根据2013年~2014年共31起差错事故,调查导致差错事故出现的原因,具体原因见表2。

2护理差错事故出现的因素

2.1护理人员自身原因:业务知识欠缺,经验不够等均可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业务技术不太熟练时,不能对将要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预见。如不清手术器械是否齐全,等到发现少时,因需消毒而耽误手术时间。

2.2缺乏责任心: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对待工作马虎,凭习惯作业,对事故的隐患缺乏足够的重视。

2.3管理方面的原因

2.3.1核查对制度不严:这是产生差错事故的首要因素。如给病患输错血、做错手术部位、异物遗留体腔等,均是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疏忽所导致。

2.3.2医护人员配备不合理:护士长未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充分了解及合理搭配,缺乏对护士的培训,手术较多时,将人员调配到手术中忽视了人员配备的重要性,导致在手术过程中所需器械物品出现偏差。

3防范措施

3.1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事关医疗安全,与每个工作人员及护理环节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健全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保证。

3.2加强新业务学习:外科手术治疗观念不断推陈出新,新的医疗设备及器械不断出现,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术中配合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工作中应加强基础训练,按期组织专业性的技能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3.3重视术前访谈:配合手术的手术室护士必须在前一天探视患者,核对具体情况。接患者时严格查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及各种影像资料等。在协助麻醉师给患者用麻药时,应在用药前后检查清楚,并请麻醉师亲自过目药品名称,用药后暂时保留空安瓿。

3.4落实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要落实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手术人员规则、消毒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手术清点制度等,操作流程是长期工作中经验的总结,切不可随意简化。

3.5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多少及各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年龄差异、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调配,保证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护理质量。

3.6预防为主:制定手术室护理差错案例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关键措施。重视术前控制,做到“两超、三查、四抓”。“两超”:超前准备、超前预防;“三查”:用药及输血时,接患者时,关闭体腔时;“四抓”:抓新护士、抓有事故苗头时、抓骨干、抓工作忙时。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影响护理差错事故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和高效。方法 通过比较2013年、2014年差错事故,分析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结果 认识到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性,主动参与护理安全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始终贯穿手术各个环节,只有科学预见护理风险,端正工作态度,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因素,预防

参考文献

[1]魏萍,王兰.手术室护理差错归因调查分析及相关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60-62.

[2]李芳美,李热元.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和差错事故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9):89-91.

[3]张萍.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中华护理学会,2006.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体会 第9篇

1发生事故差错的原因

1.1 主观原因

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②基础理论不够, 操作技术技能不熟;③护理人员不团结;④工作作风不严谨, 工作时间思想不集中;⑤交接班特殊治疗交接遗漏。

1.2 客观原因

①危重患者多, 护理人员少, 抢救工作忙乱;②夜班间隔短, 休息不好;③新护士实习生多。

2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

2.1 加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在护理工作中, 每一项技术操作都可直接反映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因此,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牢记护理工作的宗旨, 就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工作中要做到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 准确无误, 让自己的每个行为对患者负责, 对社会负责。

2.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工作中坚持做到严、细、勤、查、想。

2.2.1 严。处处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按常规操作, 严格交接班, 严格医疗文件的书写, 每天坚持检查, 对重点患者订出护理计划, 督促各班严格执行。

2.2.2 细。观察患者要细, 对急诊, 转入, 危重患者, 要根据不同情况, 全面细致的观察, 不放过任何细微变化。各班严格床头巡视及交接班并及时交清患者的病情, 治疗, 护理, 观察及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任何变化。

2.2.3 勤。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 要勤翻身, 勤按摩, 勤检查, 勤吸痰, 预防压疮, 保持呼吸到通畅。

2.2.4 查。每班不仅需要查本班各种治疗, 还要查上班治疗, 包括医嘱, 相互把关, 及时纠正, 以堵塞和避免漏洞。

2.2.5 想。每天上班时要经常想想本班工作, 做到心中有数, 按轻, 重, 缓, 急恰当处理。下班后要查查本班工作是否有遗漏。

浅谈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第10篇

1 术前访视

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从相对封闭的手术室走到了患者的床前。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之一[2]。据调查98%以上的患者需要手术室护士术前探望并指导,其中30%~32%的患者迫切需要[3]。术前患者对手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神经体液调节亦出现变化,入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潜在的危险更大。因此,术前有效的心理访视,解除患者顾虑,对安全过渡手术有一定的意义[4]。术前访视与进入手术室后的宣教和健康指导可以有效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感。从而使患者较为平静地接受、配合麻醉及手术,减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隔阂,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减少了摩擦,增强了互信,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一个根源。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责任分明

2.1 术前

将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手术患者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查核病历牌仔细核对患者的各种信息:查验患者备皮情况、首饰、活动性义齿等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检查手术房间准备情况,各种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材是否完备。

2.2 术中

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辅助护十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细化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各自职能,强化各自的本职工作技能与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3 术后

将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药物、X线摄片、取出的结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如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核对之后详细交班。

3 质量控制

3.1 手术室分区

手术室需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石膏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等。

3.2手术房间的要求

温度需维持在22℃~25℃,湿度需,维持在50%~60%。主要设施和配备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蹬、中心供气系统与中心负压吸引、各种监护仪、X线读片机、显微外科及微创外科系统和闭路电视等。

3.3 手术房间的层流设备

手术房间需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设施,以确保手术房间的空气洁净,从空气源头上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

3.4 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是提倡优良的护理职业道德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前提。

要有工作极端热诚、极端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纪律和操作规程,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讲究护理质量,对患者高度负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3.5 加强在职护士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手术室护士应有计划、有目的,以业余学习班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护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技术操作及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的发生率,自2007~2008年间,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0.005%降低到0.00%。

3.6 消毒灭菌质量

3.6.1 手术器械

永久性手术器械需经过清洁、消毒、灭菌3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

3.6.2 一次性医疗器材

需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需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6.3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

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对于永久性器械要预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3.7 手术质量控制

手术铺巾是一台完整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无菌区,有效的阻止微生物浸入外科创口,充分暴露手术野包括可能延长切口和附加切口,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8 术后护理质量控制

3.8.1 手术切口护理

手术切口需在70%酒精涂擦消毒缝合之后[6],及时用无菌敷贴或者敷料及时覆盖。引流管体外部分擦拭干净及时接引流袋或者用无菌纱布包裹。

3.8.2 体位护理

非平卧位时通知麻醉师监测血压、心跳,摆放合适的体位等待拔管和转移至护送床上或者送出手术房间。

3.8.3 心理护理

告知清醒的患者手术已结束,即将送回病区。并通知所在病区及病员家属休息室。

4 术后回访

术后3~5 d回访术后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后的随访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7]。

5 讨论

5.1 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新职工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新生的力量能够按照现代护理观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

5.2 服务理念的更新

医疗护理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范畴,要求了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的予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给予详细得当的解释,使患者能够虽不满意却能够平静的接受。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的冲突,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替患者着想,假设患者是自己的亲人。

5.3 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实行了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新的规则加大了对患者的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医疗机构及医疗护理人员的责任,使医疗机构成为被告的风险增加[7];为了新的条例,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的行为,防范互利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5.4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合理要求是规范依法行医的一个有效保证。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常规,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工作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

5.5 定期展开安全隐患讨论会

手术室护理管理层和手术室护士定期的安全隐患讨论会科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及时更正工作中的失误、及时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

及时开展讨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工作会议:集思广益的发挥所有在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超前思维,将一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恰当适时的发挥,各科护士长以及分管护士长的护理安全监督,笔者所在医院大手术室在2005年度实现了全年无护理差错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所有护理人员采取的有效措施共同维护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和避免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方法 通过总结术前访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控制手术护理质量等途径,分类归纳并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常规。结果 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外在与内涵的水平、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预防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2]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12):17-18.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陈伟,郑娟.术前访视护理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2(11):1034.

[5]钱健,周嫣,张敏,等.实用手术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2.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

静脉留置针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对78倒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年龄最大82岁,最小6个月,平均(43.2±12.9)岁;其中男43例,女35例,全部为心脏病患者,置管时间为3~9 d,平均(5.5±3.2) d。

1.2 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将输液器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将输液器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压低角度(约5°~15°)再沿着血管走形前行2 cm,左手退出针芯少许,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这样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对针芯有支撑作用、可顺利通过皮肤,提高穿刺成功率。

1.3 封管

静脉留置针封管药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10 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 h冲管1次。每次注入3~5 ml,维持时间长达24 h以上。封管时边推封管液边退针(即正压封管)较推注完后再拔针(针管插入肝素帽内3~5 mm),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老年人血管弹性回缩有退行性变,血液多呈高粘度性,容易形成小血栓,导致堵管。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疼痛性,所以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其次,输液安全也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初次接受输液的治疗者,往往会担心有空气输入,药物过敏等情况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输液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有极少数患者认为套管针留置在血管内是异物,表现为思想压力大,注意力过于集中,总感觉有异物在体内,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许多患者认为留置针价格高,有些因为感觉活动不便,甚至有些患者因为不了解、不知道等原因而不愿使用[2]。提示护士在置管前应将静脉留置针的原理、使用目的、意义告之患者及其家人,使之了解相关护理知识。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打消顾虑,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2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2.1 液体渗漏

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妥善固定导管。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旁2 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贴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拉紧进针后松弛的皮肤,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更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引。

2.2.2 皮下血肿

静脉穿刺时先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血管。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 cm以上、弹性良好、无静脉瓣的可视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并按血管的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留置针。临床上常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从而防止发生皮下血肿。

2.2.3 导管阻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3]。因此,应随时观察输液情况,及时换药,保证输液通畅。及时封管及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防止肢体屈曲或压迫,并尽量避免穿刺肢体过度活动。

2.2.4 导管脱出

主要由于固定不妥、静脉留置针停留时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牵拉所致。本组发生1例,由于活动中不慎脱出。预防重点在于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也可用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处再固定。此外,还应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神志不清者,应加约束带约束另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2.2.5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选择留置针尽量选择细、短的留置针,因为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选择血管尽量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但应尽量避开肘腕关节等活动部位。血管管径一般要>3 mm,以减轻留置针对其刺激。对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刺激血管,减轻药物对血管及周嗣皮肤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4,5]。

总之,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等优点。因此,正确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预防

参考文献

[1]胡洁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新进展.全科护理,2009,7(10): 2605-2606.

[2]王艳,潘学莲.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 2005,20(9):78-79.

[3]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09,24(14):1319-1320.

[4]徐丽华.新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27(8):859.

上一篇:阅读拯救行动下一篇: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