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干预范文

2024-06-08

家属干预范文(精选8篇)

家属干预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到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ICU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所选人员均为患者的直系亲属且年龄在18岁以上, 有独立完成问卷能力,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32例;年龄最小为18周岁, 最大为64岁, 平均年龄为 (32.81±11.02) 岁;文化程度方面:有18例为高中以上, 29例为初中, 13例为小学及以下;职业方面:有12例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 21例为工人, 19例为农民, 其他8例。对照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最小为20周岁, 最大为69岁, 平均年龄为 (33.46±12.57) 岁;文化程度方面:有20例为高中以上, 26例为初中, 14例为小学及以下;职业方面:有10例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 19例为工人, 20例为农民, 其他11例。

1.2 方法

1.2.1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家属的情绪进行评定

此2个量表各包括20个条目, 由患者家属进行自评, 标准分计算方法为测评所得总分乘以1.25, 总分超过50分为阳性。

1.2.2 评定方法

(1) 选用问卷调查法, 内容主要有患者入院的时间、诊断时间及结果、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患者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 在患者入院后的7 d内行第1次测试, 填写时要求患者家属认真对待真实准确填写每1项内容, 对其进行统一的指导, 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对问卷内容无法理解的人员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协助完成问卷。 (2) 入院后的第2周选择2例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患者家属行有针对性的家属需求心理辅导, 以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中所列的51项的内容为依据进行指导, 同时注意结合医院的特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 进行一对一的特别指导, 指导方式注意灵活多样, 可选讲解典型、督促指导、示范观摩、综合激励等各种手段。若患者家属有强烈的需求, 在初步调查10位之前的条目可以给予满足, 如果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满足的就要进行积极的合理解释同时注意积极的创造条件来尽早的满足需求, 语气柔和, 态度诚恳, 请求患者家属的理解, 以最大程度的缓解其心理落差导致的焦虑, 此护理干预时间为患者入院后的第3周末结束。对照组患者的家属则不作家属需求干预, 只是按照一般的ICU医护操作管理规程进行积极的处理[2]。 (3) 在治疗的第3周末采用SAS及SDS对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进行再次评定, 以评价经干预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比较两组的得分情况。

1.3 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在经干预前后的SAS、SDS标准分比较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明显的较干预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比较:在进行干预前2组间的标准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行干预后两组间的SAS、SDS标准分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ICU为危重症病房, 是需要加重医疗的重症患者治疗室, 患者一般病情复杂且危重多变, 有很多的患者因为突发事件或疾病引起了多方面的系统功能障碍, 随时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因为患者家属受到突然打击, 其心理必定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3]。

重症监护患者家属一般负面情绪较大, 一方面因为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封闭式的管理, 不允许陪护, 这样就使得危重患者与家属分离开来, 在对患者施救的过程中, 患者家属一般均会被阻隔在病房之外, 无法接触到患者, 这样的做法从医学角度来看, 能够有效的为治疗人员提供安静的患者, 控制了非医疗因素对医务人员的干扰, 集中精力最大限度提高对患者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而这个时候不能忽视对患者家属的情绪, 其关心的焦点即为患者的病情进展如何, 一般情况下因为医护人员抢救工作较为繁忙, 而且患者病情又容不得等待, 需分秒必争, 就很少顾及到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其情绪也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及重视, 因为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患者家属的各种要求也就无法及时的满足, 所以会导致患者家属的烦躁及对医护人员的敌对不满, 进而片面的担心患者得不到最佳的救治[4];另一方面, 因为患者病情极为严重且生死未卜, 治疗费用高昂、亲属主要其正常的生活作息秩序被打乱等等, 都是患者家属精神压力大的重要原因, 患者家属的的紧张、焦虑情绪不同, 但是此种焦虑情绪的存在又会导致其对客观状况及自身问题估计错误而不安, 从而损害家属的心理健康。该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家属在经干预前后的SAS、SDS标准分比较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明显的较干预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比较:在进行干预前2组间的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行干预后两组间的SAS、SDS标准分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就有利的说明了行患者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负面情绪及不良情绪[5]。

综上, 情绪的稳定与否对于ICU患者有重要的影响, 而家属作为患者最有力的社会支持, 其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会对ICU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 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也要充分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需求, 及时把握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并正确对待其合理需求, 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ICU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60例。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家属需求综合干预, 时间为14 d, 对两组间负性情绪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明显的较干预前低,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间比较:在进行干预前两组间的标准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行干预后两组间的SAS、SDS标准分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患者家属一般均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医院对患者的家属需求行综合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情绪,家属需求综合干预

参考文献

[1]马艾英, 孟庆立, 张福英.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 21 (6) :488-490.

[2]朱媛媛, 杨小红, 陈霞.浅析护理干预对PICU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17 (2) :104-106.

[3]马艾英, 孟庆立, 张福英.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 21 (6) :488-490.

[4]万佩君.ICU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 (10) :1395.

家属干预 第2篇

[关键词] 志愿者;乳腺癌;家属;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32-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1]。乳腺癌患者不仅经受一般癌症患者的各种不适应情绪和行为反应,还受到因手术治疗对女性性特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这些不适的心理行为反应又将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2],同时家属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乳腺癌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不容忽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家属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进行宣教。80例患者家属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l8~65岁;均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ek list 90,简称SCL-90) 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此表属于数字评定量表的类别。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0~4)对于所列情况或症状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评分为:没有=0,很轻=1,中等=2,偏重=3,严重=4。本调查表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测试者的某方面的症状情况,这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精神病型。

对照组按照乳腺癌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宣教,如:入院健康教育、化疗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参加笔者所在医院“粉红丝带俱乐部”:通过一对一指导或专家授课的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

2 结果

乳腺癌患者家属SCL-90评分情况见表1。

表1显示参加“粉红丝带俱乐部”的乳腺癌患者家属,SCL-90评分中躯体化、恐怖、人际关系、偏执、抑郁、精神病型及焦虑均较仅接受一般护理常规的评分低,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敌对、强迫症状的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关心上,而忽视了对其家属的的精神支持[3]。乳腺癌患者的特殊性给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经济、体力、精神的消耗,往往使家属感到身心憔悴,这样也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能为患者家属提供情感支持,保持平衡的心态,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和焦虑,引导患者家属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4]。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笔者所在医院“粉红丝带俱乐部”的乳腺癌患者家属,通过专业志愿者进行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对提高该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躯体化状态、人际关系及心理状态上均有较好表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家属能理解并协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遵医行为,对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成立“粉红丝带俱乐部”以来,志愿者们经常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无偿为患者家属服务,极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加强了相互的沟通交流[5-6]。

乳腺癌患者是特殊群体,在关注患者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属的心理需求[7-8]。笔者所在医院的“粉红丝带俱乐部”通过志愿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家属更加理解患者,深刻的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及先进的治疗康复技术,极大增强了协助患者其配合康复治疗的积极性。总之,志愿者对乳腺癌患者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辅导,增进相互间的沟通,提高乳腺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富国,郭向阳,张华一.乳腺癌诊治研究新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17:8,60.

[2] Andersen BL,Farrar WB,Golden-kreutz D,et a1.Stress and immune response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for regional breast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1998,90(1):30-36.

[3] 陈良珠.癌症患者家属对限制陪护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3,9(11):834-835.

[4] 程芬,简春阳.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7:3351-3352.

[5] 彭玉兰,张继芝,刘金英.青年乳腺癌患者64例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85-86.

[6] 惠香,李学新,姜玉荣. 乳腺癌根治術167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0):59.

[7] 王敏.术前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0):93-94.

[8] 孙晓蔚.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38,141.

意外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择我急诊科自2013 年7 月至2013 年12 月因猝死急诊急救患者家属36 例。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6 例, 年龄在25 ~ 89 岁, 平均年龄62. 3 岁。文化程度分布为: 大专及以上16 例, 高中及中专7 例, 初中11 例, 文盲2 例。 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18 例。两组患者家属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及主要的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1。

1.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流程、抢救处理、停止抢救后通知患者家属的惯用模式。干预组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由1 名沟通能力较强、有≥3 年急诊临床经验的干预护士对患者家属采取如下心理干预措施。

1. 2. 1 接诊时干预护士尽快与患者家属沟通, 获得支持与配合, 告知患者家属患者虽情况紧急、病情严重, 但医务人员正在积极进行救治。

1. 2. 2抢救中干预护士应将当前抢救效果及时告知患者家属, 必要时要将患者家属请入抢救室观察抢救过程, 但注意不可停留太久, 同时要告知患者家属, 医护人员都在尽全力进行抢救工作, 请家属保持高度的信任, 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操作技术, 将已使用的各种抢救药品及设施解释于家属, 避免之后产生费用纠纷。

1. 2. 3停止抢救后当抢救停止, 医生宣告患者死亡后, 干预护士应对患者家属更多一点人性化的关怀, 为他们留出适当的空间和时间来宣泄感情, 同时也给予心理安慰、力量支持、鼓励发泄并缓和情绪。干预护士也应认真严肃地进行尸体料理, 若情况允许, 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 主动为患者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妥善处理好后事。

1. 3评价标准从沟通交流、环境、服务态度3 个方面来评价两组患者家属对抢救工作满意度。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了两组患者家属对抢救工作满意度, 心理干预组在沟通交流、环境、服务态度3 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2。

3 讨论

3. 1 以娴熟的技巧配合医生抢救要树立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的牢固观念, 护士应以娴熟的技术操作、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快速度做好各项抢救工作, 增强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2]。

3. 2 做好自我保护在抢救猝死患者时, 应及时向家属履行告知义务, 使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并让家属做好签字手续。同时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态度, 姿势端正, 音调平和, 沉着冷静, 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心理干预组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这充分说明, 护士需要掌握除本专业外更多的知识, 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以更优质的服务于临床。

3. 3 正确评估家属的应激能力医生宣告患者死亡后, 干预护士要特别留意家属的反应。避免强行令家属即时接受患者已死亡这一事实, 不要压抑家属的哭泣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 介绍患者来院时的情况、抢救过程[4]。恰如其分的解答家属的疑问, 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对于情绪激动的家属, 若有其他家属在场, 请其劝服激动家属暂时避开激动场面并安抚他, 使其心情平静些。

总之, 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在尽最大的努力抢救患者的同时, 也要注意对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给患者家属最大的支持、理解、关爱、安慰, 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接受期。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猝死患者家属进行最有效的心理干预, 提高家属对抢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急诊科自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因猝死急诊急救患者家属36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 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接诊流程、抢救处理、停止抢救后通知家属的惯用模式。干预组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由1名沟通能力较强、有≥3年急诊临床经验的干预护士对家属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护士提供的精神安慰和心理干预措施, 家属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面对亲人已经死亡的现实, 并没有导致由于情绪激动而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结论:通过急诊护士与家属的心理干预, 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以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既帮助猝死患者家属勇敢面对生活, 又保证了其他患者的正常就诊, 维持了急诊室和谐的工作秩序,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猝死,家属,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淡永霞.诊护士与猝死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2) :284.

[2]何五建.7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11, 41 (4) :15-16.

[3]李镜.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7) :79-80.

心理护理干预儿科患者家属焦虑情绪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部140名患儿家属, 均为具有独立能力的成年人, 年龄21~40岁, 平均 (32.5±10.6) 岁, 其中男52例, 女8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和其他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未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自拟问卷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问卷设计、实施、评估者均由本文笔者实施, 接受过培训;笔者亲自到医院儿科住院部发放、回收。

1.2.2 量表填写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每份问卷由一名家属独立完成, 且规定为直系家属如果患者家属文化程度较低, 不能理解问卷的内容, 可由问卷实施者逐条给予解释问卷, 指导其完成问卷。共发放量表280份, 回收280份, 回收率达到100%, 问卷全部有效, 有效率达到100%。

1.2.3 心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家属未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案是在针对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培养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理念[2]。护理部制组织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系统学习, 使其掌握人文关怀护理的有关理论、实际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 动态掌握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患之间沟通技巧, 并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和隐私。 (2) 营造温馨的儿科特色病房环境;病房家庭化布置, 使患儿及其家属感到有安全、舒适、温馨、整洁的疗养环境;病房墙壁上动态挂置各种温馨的漫画图片。 (3) 运用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程序, 责任护士将新入院患儿及其家属亲自护送至病房的床单元处, 再主动介绍该患儿管辖的主治医生、住院常规须知及应急服务联系卡等, 做好基础护理外患儿还经常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征求其意见。 (4) 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言行, 组织高年资的护士制订从儿科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文明用语规范, 交接班时不仅要问好, 还要交接患儿病情, 并且要重视患儿家属的感受[3]。 (5) 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促进教育, 除了日常口健康促进头宣教外, 还将儿科常见各种常见的疾病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康复保健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或者Power Point文档, 供患儿及其家属解读。 (6) 提供舒适心理护理服务团队, 成立由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组成的心理护理服务团队, 每周一到各个护理单元 (每护理单元由2~6名患儿及其陪护家属) 进行座谈, 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 以此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达到充分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运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 从而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4]。

1.3 统计学处理

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中的方法, 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入院时的SAS、SDS的平均粗分值分别为 (56.34±8.42) 、 (53.68±7.56) 分, 对照组分别为 (57.21±8.96) 、 (54.56±8.01) 分, 与正常人群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与国内常模比较, P<0.01

出院时,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SAS、SDS的平均粗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0.01

3 讨论

儿科病房中护理服务的对象为患儿, 患儿家属是患儿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表者, 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孩子是家中的心肝宝贝, 一旦患儿住院治疗, 牵动着三代人的心, 患儿家属会格外紧张、焦虑, 期望康复的愿望十分强烈, 他们大都夸大病情, 甚至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或无礼要求[5,6]。又因患儿比较小, 严重语言交流障碍, 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所以患儿的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支持, 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间接或者直接影响。但患儿家属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 又使患儿家属希望角色转换, 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上述诸多不利的现象造成的医患矛盾非常紧张, 因此有必要就患儿家属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行分析。

焦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反应, 但当焦虑情绪日渐严重, 焦虑情绪就会演变为焦虑症。本文表1结果表明, 儿科病房的患儿家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其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平均粗分值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国内常模[7]。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患儿其家长入院时对各种儿科疾病缺乏认识, 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容易引起紧张与焦虑, 主要表现为患儿家属反复询问病情, 到处打听相关医护人员的情况, 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辖的儿科床位上等。 (2) 儿童患各种疾病的临床状态转变比较快, 快速患儿病情变化容易导致患儿家属产生紧张与焦虑。 (3) 对儿科各种疾病的了解不全面, 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 容易产生焦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 擅自找来许多书籍或网络信息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与批驳, 并以书籍或网络信息上的治疗方案为准, 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的地方, 引起的对治疗怀疑。 (4) 由于心疼孩子, 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焦虑, 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导致患儿家属的恐惧, 导致患儿家属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5) 导致患儿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的焦虑感, 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非常敏感, 其是急、重危患儿的患儿家属, 表现得很悲观, 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焦虑。 (6) 由于长期住院, 患儿家属背起严重的经济负担, 引起的焦虑, 表现为患儿家属过多询问治疗所需经费, 不安心就地及时治疗, 并要求提前出院。

人文关怀护理分为表达性活动护理和操作性活动护理, 表达性活动护理是指提供一种真诚、信任且具有希望、同情心及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情绪上的支持性活动护理, 如陪伴在患儿或患儿家属的身旁, 倾听他们的各种抱怨或者感受, 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言语[8,9]。根据患儿或患儿家属的焦虑、恐惧、害怕的情绪, 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 让患儿和患儿家属从心灵上感受到护理人员是真正要帮助他们的人[10,11]。操作性活动护理指的是提供实际的服务, 满足患儿或患儿家属基本护理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 熟练的护理技能, 动作轻柔的护理技能, 主动与患儿和患儿家属沟通交流, 提供患儿和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活动护理[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出院时研究组焦虑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行为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 患儿家属得到了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家属干预 第5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病人,家属,生活护理,指导

老年痴呆晚期、脑卒中后、帕金森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导致的长期卧床, 使病人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下降。这类病人主要长期依靠家属的护理, 有效的生活护理可以确保病人身心舒适, 同时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部分病人家属面对这种情况时常表现的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为病人家属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生活干预措施,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长期卧床老年病人40例, 男17例, 女23例;部分丧失自理能力25例, 完全丧失自理能力15例。

1.2 结果

为了更细微、更全面照顾好这些病人, 分析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的特点及容易并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我们给予家属护理病人制订全方面的生活指导。病人家属在相应生活护理干预下较好完成生活护理, 在护士及家属配合精心护理下, 本组40例病人均未发生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无一例发生压疮, 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正确指导家属卧床病人三大并发症状的预防

2.1.1 预防肺部感染, 指导家属做好呼吸道护理

护士在鼓励和指导病人排痰的同时, 指导家属采取下列方法预防感染。①体位引流。如有肺感染时, 经常翻身变动体位, 一侧肺部感染时, 采取健侧卧位。②叩背协助排痰。将手空心握拳, 适度拍打, 震动病人背部, 由下至上, 由外侧至中央, 反复进行5 min~10 min, 然后嘱病人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1]。③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安静, 注意室内空气的调节, 保持新鲜与温湿度适宜。通风换气时避免对流, 防止病人着凉, 湿度应保持在50%~60%。④告知家属每天早晚应用大棉棒蘸盐水清洁口腔, 能漱口病人餐后给予温开水漱口。肺部感染病人易发生口臭, 引起不适和食欲减低。所以每天除刷牙外, 应用1%~3%过氧化氢或1%~4%硼酸水漱口, 这2种药液具有防腐、防臭和改变细菌酸碱平衡起抑菌作用。

2.1.2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指导家属取下列方法预防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①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最好饮水2 000 mL, 有利于排尿;昏迷留置胃管病人, 通过胃管给水。②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无渣屑, 及时更换尿湿的床单, 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无异味, 每晚外阴清洗1次。③尿失禁病人垫以尿不湿或尿布, 随时更换, 每晚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如为男性病人可用阴茎套将尿液引流入尿袋内, 定时取下阴茎套, 保持局部干燥, 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烂及感染。早晚用碘伏或苯扎溴铵消毒尿道口1次。同时对病人进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训练。每天指导病人4次或5次收缩和放松会阴部的肌肉, 起到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2]。

2.1.3 预防压疮, 指导家属做好皮肤护理

①有长期卧床和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 由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压疮, 因此比较瘦的老人应给予用荞麦制作的大垫子, 减轻身体局部压力, 保证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 同时在膝关节、外踝部置放柔软小枕。②定时为老人翻身, 日间2 h进行1次, 夜间3 h进行1次。翻身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 如有发红可用京万红软膏涂抹并按摩5 min, 之后涂滑石粉, 同时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无渣屑。③长期卧床老年病人皮下脂肪减少, 皮肤容易干燥、干裂, 指导家属每天应用温水给予擦浴, 擦浴后给予皮肤涂抹护肤霜, 然后给予骨隆突轻轻按摩10 min~15 min。④对大便次数增多的病人, 清洗后告知家属应给予锌氧油保护肛周皮肤, 肛周及骶尾部皮肤护理不宜过干燥, 也不宜过潮湿, 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裂, 潮湿容易造成压疮, 应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皮肤透气[3]。

2.2 防止肠道感染, 增强病人体质, 指导家属重视饮食护理

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不同饮食习惯与老年人便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长期卧床的病人, 饮食应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普通饮食。①指导病人家属制订合理的食谱, 保证营养摄入平衡, 食物宜进清淡, 易消化且富含化维生素、钾、镁及含适量纤维素的食物, 保证大便通畅的同时确保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②长期卧床老人的饮食宜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 保证热量。每天的主食分5餐或6餐, 不宜过饱。主食粗细搭配, 菜谱以鱼类、豆制品和黑木耳为主。③在饮食上应增加高营养饮食, 同时应多食用白梨和萝卜等食物。可用梨炖白蜜服用, 萝卜与白糖煎水当茶饮, 也可按水果类食用, 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2.3 作息指导

指导病人家属应督促病人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昼睡夜醒, 在日间应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听音乐、睡前给予热水足浴、夜间失眠时应作适当调理, 不可长期给予口服安眠药。

2.4 大小便护理指导

①排便时家属给予便盆时应保持便盘清洁、干燥, 避免刺激损伤皮肤, 便后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可用温开水清洗会阴, 清除异味。②大便干燥老人要记录大便日期, 并每日晨喝淡盐开水或蜂蜜水一杯。5 d不大便者可用缓解药 (番泻叶) , 严重便秘的病人可肛注开塞露2支。如仍不能排便, 可带乳胶手套以食指插入肛门, 由浅入深抠出, 让病人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

2.5 康复锻炼指导

教家属指导或协助病人要尽早在床上进行关节运动训练, 以防肌肉萎缩。指导家属给予扣揉理筋, 双手指交叉置于颈后, 用手掌鱼际扣揉双侧颈肌, 解除肌肉酸痛, 再用拇、食指从枕骨揉捏到大椎, 缓解肌肉僵硬。植物人及全身瘫痪病人每次翻身应尽可能给予功能位, 避免关节变形。

2.6 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调适

由于病人卧床时间长, 长期依靠家属护理, 消磨家属耐心, 导致家属情绪波动大, 对病人表现出厌烦、不满行为, 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使病人产生厌世心理。①向家属说明家属情绪与病人情绪相互影响对疾病带来的危害, 不良环境对病情转归和预后的影响。告诉家属应与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与病人交谈, 让病人感受亲情的温暖以及自己存在的价值。②告知家属避免压抑的心理, 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猜疑, 不利自己身心健康, 鼓励家属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才能更好照顾病人。

参考文献

[1]丰利娟.ICU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1A) :64.

[2]张兔梅.脑出血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 2007, 5 (2B) :51.

[3]徐依凡, 冯晶.压疮病人的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45-2447.

家属干预 第6篇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的血液透析患者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25~75岁)。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基本医疗保险38例,农村合作医疗16例,自费10例;透析<3年的39例,>3年的25例;家属64例,男26例,女38例,年龄18~7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10例,大专及以上28例;职业:农民16例,技术工人、个体户38例,干部10例;与患者关系:配偶40例,子女18例,兄弟姐妹6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医疗费支付方式;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与患者关系;(2)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9个因子组成,内含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5分)法。

1.2.2 调查方法

调查者指导患者家属问卷填写方法,在干预前(患者进入血透室时)及干预1个月后患者家属自行逐项填写。共发出问卷75份有8例拒绝回答,3例中途退出,最后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85.3%。

1.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WJL心理测试及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

1.2.4 心理干预方法

(1)根据SCL-90评定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关心、尊重的态度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信任关系;(2)了解家属所关注的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3)讲解血液透析的有关知识、病情演变及治疗效果;(4)劝解、疏导、鼓励、安慰及帮助家属树立治病的信心;(5)对患者家属所表现的情绪反映给与心理支持,以上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内完成,多次面谈、讲解而当患者家属有不同需求时,随时做心理护理,间隔时间不限。

注:t1为干预前与国内常模比较,t2为干预前后比较。aP<0.05,bP<0.01

2 结果

按总分>160分或任意1个因子>2分判定为存在心理问题[3]。64例MHD患者家属中有50例存在心理问题,占78%。其中男性28例中有20例,占71%存在心理问题,女性36例中有30例,占83%存在心理问题。经检验,男女之间的心理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P>0.05)。64例MHD患者家属干预前SCL-90得分中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本组患者家属的阳性症状均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心理干预可以纠正MHD患者家属的负性心理,干预前后SCL-90得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干预前的SCL-90测试结果3项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64例MHD患者家属中有78%存在心理问题。因为维持1例MHD患者1年的治疗所需费用3~5万元人民币,患者因长期患病而体力下降,不能正常工作、经济收入锐减。祝延红等[4]的调查显示,MHD患者的伤残程度很高,因病丧失工作能力者达39.6%,近一半的透析者处于失业状态,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负债额将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导致部分家属减少透析患者的次数或终此透析,家属表现为愁眉苦脸、哭泣、叹气、情绪不稳定,饮食睡眠差及躯体症状等,而这些负性情绪会导致其对患者支持及照护能力的下降。影响其在MHD患者中所起的调节作用[5]。临床工作中,经常看见女性家属痛苦的求救、哭泣等。男性表现较沉默坚强。研究中发现,男女之间的心理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患者家属中女性较多,他们语言多、要求多,因此与护士交流机会也增多;男性家属语言少,缺乏沟通和交流机会,压抑着各种心理应激。由此看出护理工作中不能忽略他们,应予以心理干预,主动关心、询问、帮助其摆脱心理困扰,让他们表达和宣泄情感,纠正负性心理,提高适应和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患者的支持及照护能力。

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应对能力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家属是MHD患者的主要心理支持来源之一[6]。通过心理干预来帮助MHD患者,可以缓冲患者精神压力,保持其精神完好[7]。家属支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本调查显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的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存在心理问题的50例MHD患者家属中(28例)占56%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心理干预,MHD患者家属减少透析次数的人数减少了40%,基本按常规透析。通过与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所关注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取得信任,可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以通过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各项症状,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及安全预防措施,传授MHD的有关知识,让家属了解MHD的病情变化及转归、营养、运动、感染、保护血管等的知识,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发现家属的不良情绪并给予疏导、安慰、支持和帮助、可以避免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尽快进入支持患者配合医疗、护理的角色。因此,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8]。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2]韩小伟,程淑碧,祁爱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婚姻美满度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7,14(8):1-3.

[3]陈方彦.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98.

[4]祝延红,胡善联,陈新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费用及疾病经济负担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7):413-416.

[5]王君梅,姚景鹏.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4.

[6]黄秀凤,黄秀丽,白满,等.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2.

[7]王君梅,姚景鹏.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2004,20(1):63-64.

家属干预 第7篇

关键词:神经症,家属,情绪障碍,心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工作场所从医院走入社区,步入家庭,护理的对象也由单纯的个人扩展到家庭、社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忽视与家属的交流,更无暇顾及家属的情绪变化[1]。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病人的情绪变化和社会功能恢复有很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2]。情绪可以在人们中间相互传染,特别是感情亲密的人们中间,所以神经症病人家属对病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家属乐观的、积极的、开朗的心态有益于促进病人病情的恢复。为了解神经症病人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采取心理干预的效果,对神经症病人家属进行调查,并给家属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神经症病人的家属120人,其中男50人,女70人;已婚93人,未婚27人;年龄14岁~70岁,平均42岁;初中以下72人,高中及中专30人,大专以上18人;为病人的配偶75人,子女25人,祖孙6人,其他14例;干部32人,工人58人,农民21人,学生9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表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120名病人家属分别于病人入院24 h内及心理干预后测查。评定由工作人员把评分方法和要求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然后让家属进行独立的自我评定,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方式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家属,发放调查表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SCL-90采用5级评分法(1分~5分)。将神经症病人家属SCL-90因子评分与我国常模比较。

1.2.2 心理干预

在病人住院期间,全程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干预。护士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迎接病人家属,耐心介绍分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作息时间等,消除家属的陌生、恐惧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耐心、同情的态度倾听家属的诉说,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必要时配合少量药物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保证每周有1 h左右的时间与家属深入交流,每天有10 min左右的交流。每周召开1次家属座谈会,采用现身说法、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家属的各种需求,鼓励家属间交流成功经验,引导家属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培养有益的兴趣和业余爱好,保持乐观情绪。每天10:00组织家属看健康教育宣传录像,下午组织音乐欣赏或娱乐活动,指导家属利用身心放松法转移注意力、缓解精神紧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病情有关的知识,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使其在较舒适的环境下就医,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调节和恢复。利用宣传手册、黑板报等方式普及精神卫生常识,消除人们对神经症病人的歧视心理,使神经症病人家属不再自卑、焦虑,勇敢地面对现实。

1.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经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神经症病人家属SCL-90因子分与我国常模比较(见表1)

2.2 神经症病人心理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的意义

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动物,会产生喜怒忧伤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而七情变化是通过人的心理情绪反应起作用的。心理干预的意义就是调动家属的积极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分析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并提醒家属认识自己,适应客观的要求,不要回避矛盾而是针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解决的方式。

3.2 引起神经症病人家属心理问题的原因

神经症病人程度轻,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并经多次、多家医院诊治;病人有自知力,无器质性疾病,因病人家属缺乏对神经症知识的了解,有些家属不理解病人的所作所为,认为病人是故意的、恶意的;加之社会上对神经症病人不理解,有歧视和偏见,许多家属产生自卑心理,担心被人嘲笑、戏弄、瞧不起、名誉受损、低人一等而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亲人患神经症,担心对病人的升学、就业、婚姻等有严重影响。以上造成病人家属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加之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故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3.3 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神经症病人起病多与其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社会支持系统完善、家庭环境温馨,其预后就好。在住院期间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病人能否安心住院及接受治疗。家属的心理负担过重,可导致神经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躯体疾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家属的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发泄;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家属懂得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提供各种支持,增强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应加强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尽量减轻家属的压力,为家属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家属心理成熟。

参考文献

[1]邹恂.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78.

[2]郭珍.神经症和情感障碍病人的家庭照料负担[J].上海精神医学,1997,9(2):169.

家属干预 第8篇

1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心里干预的意义

1.1有利于收集资料, 通过沟通可获得完整的患者资料, 为患者的治疗、护理、救治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 促进患者的康复。

1.2为实施救治工作奠定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

1.3有利于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通过沟通可澄清患者潜在或现存的健康问题, 与患者家属共同配合, 使患者取得合作,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共同努力达到把疾病控制在预防阶段。

1.4有利于增进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提供有关的健康知识和相关信息, 预防并发症, 提高抢救质量。

1.5对于院前急救中死亡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痛苦, 防止患者家属由于心情过于悲痛而诱发疾病。

1.6了解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院前急救患者家属的不同需求, 包括医疗质量、健康教育、解除病痛、知情权等院前急救服务, 了解当前院前急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提供依据, 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7通过心理干预, 可延伸医疗护理服务, 促进医患真诚对话, 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增加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度。

2 院前急救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

2.1不信任的心理, 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 以及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言行举止, 也有医务人员由于和患者家属沟通障碍, 表现得急躁,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不能正面回答, 或者是含糊不清等, 使患者家属没有安全感[1]。

2.2在现场急救时, 国内临床上大多护士常因重视患者的救治工作, 只机械的执行医嘱, 而忽略了患者家属的感受, 不注重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 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 未能与之有效沟通, 造成信息差, 这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出车准时, 但由于路上塞车, 使到达时间拖延, 导致家属埋怨, 若不处理好, 则造成医患矛盾。

2.3患者家属求助要求盲目, 患者发病急, 患者家属要求出诊迅速, 抢救效率高, 收费低, 希望已最快的速度, 最少的花费达到治疗效果。很显然, 这样的承诺我们有时是不能完全予以保证的[2]。

2.4 120出诊到达出诊地点时, 患者已死亡, 医护人员只对患者做出死亡诊断, 直接收取出诊费用, 使患者家属产生逆反心理, 忽略了患者家属希望尽一切力量抢救患者的心理感受, 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2.5由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矛盾, 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 患者家属不配合救治, 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 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

2.6当《条例》实施后, 其中不乏存在人们认识的不足与盲目, 无视医疗的创新性、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苛刻[3], 如果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不够熟练、心理素质不稳定, 在患者家属心理首先不舒服, 再加上护士缺乏社会和医疗心理学知识, 缺乏沟通技巧或不能临床灵活应用, 也是造成影响患者家属情绪使之不能配合有效救治患者。

2.7随着人们对健康程度的重视以及维权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医疗纠纷事件逐渐增多, 护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原因[4], 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 在护患关系中表现十分突出[5]。

2.8患者家属缺乏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 不可预测的疾病过程和预后[6], 使患者家属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易引起护患纠纷。

3 护理干预

3.1 提高患者家属的信任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信任是个人能够依赖他人交流行为的一种个人愿望, 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是实施护理救治工作的基础, 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 做好家属的工作, 取得相互的信任, 通过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最大安慰和关心, 对于摆脱顾虑,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7]。患者家属请求我院120出诊, 就是对医院的信任, 而这种信任一旦被破坏, 就会造成患者家属的信任危机。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同情, 开导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疾病的现实, 以积极态度配合救治, 同时尽可能地改善和促进患者及家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提高对现实的接受和适应水平[8]。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 出现矛盾应及时沟通, 尽量将纠纷隐患消除在潜伏期。3.2换位思考, 消除矛盾

要切实想患者家属所想, 耐心听取患者家属的叙述, 对于患者家属反应的问题给予耐心、及时、合理的答复和解决, 以避免患者家属由于情绪大、怨气多而对护理人员百般刁难, 从而影响护患关系[9]。从患者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 体会其就诊时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通过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 使矛盾不激化。

3.3 注重情绪疏导, 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护患沟通是增强透明度加深理解的重要方法, 也是实现护患信息对称和构建信任的有效途径。护士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 根据具体病情, 采用鼓励性语言主动与家属沟通,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 应向患者家属主动、详细说明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治疗措施、治疗费用情况, 主动与家属交谈, 了解其所需, 主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使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护理过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理解。增加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促进患者家属对医护的信任, 帮助其解决心理顾虑, 消除负面情绪, 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10], 增加医护人员的亲和力, 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3.4 对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

由于患者突然死亡, 患者家属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护士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 对家属表示巨大的同情, 安慰、帮助死者家属尽早接受亲人已死的事实[11], 这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要家属认识到死者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美国学者库布勒罗斯博士曾说过:家属往往比患者本身更难以接受死亡的事实[12], 对此护士除对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外, 还可以和家属一起追忆与患者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帮助家属重新审视与死者的关系[13], 对家属进行死亡知识教育, 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观规律[14]。避免患者家属由于悲伤过度而诱发原有的疾病, 如心脏病等, 使患者家属尽快适应亲人去世后的生活, 保持身心健康, 缩短悲伤过程。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患者家属情绪过激而激化矛盾。

3.5 加强理论与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不断的自我努力, 加强学习, 熟练掌握急救理论和急救技术。加强社会和医学心理学的知识, 能够及时识别和满足护理对象的要求, 学会对患者家属随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给予及时的处理和疏导, 避免与患者家属的矛盾产生激化[15]。

3.6 对患者家属及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患者一般情况下不能自行来院, 病情较重才报120急救, 救治后住院的患者, 能得到系统的健康宣教, 而非重症患者或由于经济问题, 只在门诊输液治疗, 因此未能得到很好的健康指导。在院前急救过程中, 针对患者的病情, 学会应用沟通技巧对患者家属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疾病并帮助患者监测病情、饮食、锻炼等,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把疾病控制在预防阶段, 这样可以降低其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也可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

3.7 协调、处理好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

积极的社会支持是对患者必不可少的心理治疗手段, 被认为是个体对抗应激的一种外部资源,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无疑是一副良药[16]。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 让患者家属主动支持, 配合医院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工作, 使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 保持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

4 小结

上一篇:都市农业公园下一篇:师范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