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管理系统范文

2024-07-23

冷链管理系统范文(精选12篇)

冷链管理系统 第1篇

1 做好动物疫苗管理的意义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是直接组织实施动物强制免疫的疫苗管理部门, 其疫苗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县 (乡镇)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成效。如果疫苗计划数量过多, 会造成疫苗物质资源的浪费;疫苗计划数量不足, 则会造成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无法完成, 出现免疫空白和免疫漏洞, 留下重大动物疫情安全隐患。在运输、贮存、配发和使用的整个疫苗管理链条中, 任何一个环节或任何一个阶段的管理疏忽都有可能引起疫苗质量下降而影响动物疫病的免疫质量, 甚至造成免疫失败而发生动物疫情, 危及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 疫苗冷链设施设备的配备

确保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质量不下降, 必须配备与疫苗储运量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设备。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全县 (区) 动物防疫疫苗的计划、采购、贮存、配发等各项职能工作, 起着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工作, 必须根据畜牧业生产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冷链设施设备, 确保各种疫苗有足够的贮存、运输空间。

2.1 疫苗运输车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微型冷藏车作为疫苗运输车, 由疫苗管理员押车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取疫苗, 并将疫苗配发到乡镇畜牧兽医站。

2.2 疫苗室和冷库冰柜冰箱

2.2.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行政区域畜禽养殖生产情况, 科学合理配备必要的冷链设施设备, 达到在一个时间点贮存120万m L以上油乳剂 (或水剂) 灭活疫苗和30万头份冻干疫苗的能力, 至少应具备: (1) 疫苗管理室50~100m2; (2) 25m3左右冷藏库一间, 如果没有冷藏库, 则冷藏用的冰箱和冰柜数量需要加倍; (3) 200L以上冷冻冰柜3台; (4) 200L以上冷藏冰柜3台, 200L以上冷藏冰箱3台; (5) 10~15kw的应急发电设备1套。

2.2.2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 建立相应的冷链系统, 至少应具备: (1) 疫苗管理室15m2左右; (2) 200L以上双门双温冰箱1台, 200L以上冷藏冰柜1台。

2.2.3 冷藏箱。村级动物防疫员应配备冰箱, 至少有暂存疫苗的冰箱。距离乡镇所在地比较远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应配给2个5L冷藏箱, 近者则配给1个即可。

3 疫苗管理员的配设

3.1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疫苗专职管理员。

管理员要求具有兽医 (动物医学、畜牧兽医) 专业大专以上文化, 三年以上疫苗管理工作经验, 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责任心, 并准确掌握疫苗运输、贮存、配发和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2 乡镇畜牧兽医站设置疫苗兼职管理员。

管理员要求具有兽医 (动物医学) 、畜牧兽医或畜牧专业中专以上文化, 一年以上动物防疫工作经历, 工作责任心强, 熟悉疫苗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3 管理员要做到“两先两后”、“四要”、“四勤”、“四及时”的管理原则保管疫苗。

“两先两后”:配发疫苗时, 先发放有效期短的, 后发放有效期长的, 有效期相同的则先发放先调 (购) 进的, 后发放后调 (购) 进的。“四要”: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要确保设备内温度符合要求, 要尽量降低设备冷凝压力, 要充分发挥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四勤”:勤查电源线路;勤查冷链设备运行情况, 每日2次认真填写《冷链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登记表》;勤查疫苗标签信息完好情况;勤了解疫苗计划及进出库情况。“四及时”:及时报废失效疫苗;及时归并相同种类疫苗;及时关闭空闲冷链设备;及时检修冷链设备。

4 疫苗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在政府实行信息公开, 实施行政问责制的新形势下,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必须根据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要求,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疫苗管理制度, 做好各种记录, 落实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疫苗实行专人、专账、专库管理。

5 做好疫苗计划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动物疫病免疫规划、计划和本行政区域动物疫病流行规律, 将下一年度 (季度) 所需疫苗使用计划报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辖区内疫苗计划审核同意后报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上疫苗计划须经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6 疫苗检查

6.1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动物防疫疫苗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疫苗的储存、配发、使用及报损情况, 杜绝疫苗浪费。

6.2 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构应做好疫苗的储存、配发和管理工作, 及时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动物防疫疫苗的管理与使用情况, 并向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物联网冷链监测管理系统 第2篇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冷链温度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制冷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记录、分析、决策,无线传输到计算机,对环境温度实现智能化管理。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现代冷链物流属于控温型物流,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选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链物流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目前冷链行业内的企业基本都可以提供仓储、冷链运输、市内配送等基础服务;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诸如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采购、库存管理、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并同时“实时”的通过“具有GPRS或3g、4g流量通道上传”到企业的管理平台,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冷藏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二、冷链温度监控系统的应用。

1、疫苗冷链温度监控系统

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对所有疫苗冷链设备(包括冷库、冰箱、冷藏车)实施“1个云平台+N个监测端”的信息化监测模式,即通过在疫苗冷藏冰箱、冷冻冰箱、冷库、冷藏车内安装高精度温(湿)度探头,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冷链监测设备,冷链监测设备将数据直接上传到冷链云端平台,出现因断电、设备故障等导致的异常情况,系统将通过短信、声音、微信等方式及时报警。

这个监测系统替代了以往“冰箱人工监测、疫苗运输温度事后验证”的落后监测模式,将每天2次手工冰箱测温改为24小时自动监测,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疫苗储存、运输环境安全。

2、蔬菜鲜果奶制品冷链温度监控系统

蔬菜鲜果奶制品的冷藏,不仅有助于减慢它们的腐坏速度,保持新鲜,而且对全国物品的运输和合理配置有极大的影响。选择GPS冷链温度监控食品传输过程让客户不再担心质量问题,人们也吃的放心。在多年自主开发GPS物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冷藏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要求,全方位整合GPS工业级调度监控技术,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冷链物流企业货运管理和一体化服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如何对车辆卫星监控管理系统

此GPS监控方案根据自动识别采集技术、GPS车辆跟踪技术,将货况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输入信息平台计算机系统,在运送过程中利用GPS冷链温度监控跟踪技术方法和手段,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跟踪反馈的有效解决手段,在物流企业的车辆追踪,所运送物品追踪和供应链的身份识别与位置定位等方面都可协助企业充分有效地解决目前冷链物流企业中货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4、冰箱冷库温度、温湿度监控系统

本温湿度监控系统主要提供对冷藏室、冰箱、冷库等环境空间温度、湿度的严格监控和管理。系统能对大面积的多点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输出打印曲线,在设备异常情况下还以多种形式的报警通知相应人员。A、系统功能: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光照、空气洁净度、供电电压电流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多达上千个点。

(2)、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3)、数据集中器提供USB接口,在没有配监控电脑或监控电脑损坏、瘫痪,可随时用U盘导出将数据转至其它电脑。

(4)、数据集中器端提供具有信号输出协议的端口,可接通信设备(GPRS DTU等)进行无线传输。

(5)、温湿度监控软件采用标准windows 98/2000/XP全中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累积数据,报警画面。(6)、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温湿度数据及运行报告。

(7)、强大的数据处理与通讯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访问监控电脑,在线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记录仪变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系统不但能够在值班室监测,领导在自己办公室可以非常方便地观看和监控。

(8)、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饼图,进行曲线拟合等处理,可按TEXT格式输出,也能进入EXCEL电子表格等office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9)、控制软件的编制采用软件工程管理,开放性与可扩充性极强,由于采用硬件功能的软件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及系统硬件的模块化、通讯网络化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升级软件功能与扩展硬件种类。(10)、系统设计时预留有接口,可随时增加减硬软件设备,系统只要做少量的改动即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根据政策和法规的改变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11)、设备改进、检修过程中及检修完成后,均不需要停止或重新启动机房监控系统。

(12)、系统都均做可靠行接地,以防静电。B、温湿度监控系统产品其他应用场合:

食品、电子生产车间、药房、冰箱、冷库、库房、机房、实验室、工业暖通、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馆、孵房、温室大棚、烟草、粮库、医院等其他需要环境监测领域。

三、温湿度如何布点

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药品库房冰箱、冰柜、冷库、冷藏车、仓库温湿度应该如何布点

常温库、阴凉库温湿度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温湿度传感器的布点跟库房面积密切相关,由药品库房的面积来决定温湿度传感器的点数,一般来讲常温库300㎡安装一台温湿度监测点;301-600㎡安装2个温湿度监测点,601-900㎡安装3个点温湿度......1501-1800㎡安装6个点,以此类推。

如果库房隔断出独立小库,不论小库面积多大,都要安装一个监测点。如果库房为立体库或高架库要使用双层布点规则进行温湿度布点。、冷库温湿度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

冷库布点:平面单库20㎡一下应不少于2个监测点,20-50㎡不少于3个监测点,50-150㎡应不少于4个监测点;151-300㎡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冷柜、冰箱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

如果有单独的冷柜,冷柜每柜安装一个温湿度监测点,单独小库不论面积多小,都应安装一个监测点。、冷藏车

每辆冷藏车安装不少于2个监测点

四、总结

基于血液质量安全的冷链管理探析 第3篇

【关键词】血液质量;冷链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35-02

1 采供血机构冷链管理的薄弱环节

1.1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和成分输血水平的提高,血站冷链环节也变得更加复杂。各地血站也提高了对储存和运输血液过程中温度控制的重视。血库大多采用自动报警的专用贮血冰箱,并密切观察贮血冰箱的温度,有的血站虽然配有自动温度监控系统,但温度计监测这一关键环节却常被忽视。目前,90%以上的血液是在流动采血车和街头献血屋采集的,所采血液放置在采血点普通冰箱中暂时保存。但因采血过程中常开门放进37℃左右的血液,冰箱温度常偏高,加之采血车常年颠簸,冰箱性能不稳定,温度也很难精确控制。街头血液采集工作受环境影响,采集的血液虽及时放进冰箱中,但留取的血样标本通常放置在工作台上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受细菌污染等影响,会导致标本溶血,严重影响检测结果。溶血的标本红细胞破坏引起红细胞内酶类物质的非特异性反应,造成假阴性结果[1]。采集的血液一般3~4小时一次成批运回血站,条件好的血站则2小时1次。各血站送血箱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采用泡沫箱,有的用隔热效果不达标的金属箱;制冷用冷源包装也未统一,有的血站用报纸或棉布包裹冷源,血液在运送过程中温度难以控制在2~8℃范围。

1.2血液运回血站后,采血部门与待检库核对交接一般需10分钟左右,如果大规模采血或待检库人员工作繁忙,交接时间则可达30分钟。血站主要产品悬浮红细胞的室温暴露时间3~4小时,虽然红细胞不会溶血,但细菌感染率会大大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血液质量。新鲜冰冻血浆一般需经6~8小时才能进入血库冷冻箱,非专用速冻冰箱还需要3~4小时才能冻成冰块,若冷冻箱中物品过多或摆放不合理,新鲜冰冻血浆冻结的时间大于5小时。

1.3 医疗机构急救取血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冷链专业知识,加之运输血液的专用设备配置也不尽合理,采供血机构对这一过程往往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导致医疗机构急救取血的过程成为冷链管理的薄弱环节。

2 加强采供血机构冷链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培训,增强冷链意识:组织采供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冷链知识,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冷链的薄弱环节,以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明确冷链中最重要的是从献血者献出血液到血液输入用血者整个过程“人”的因素。制定全站冷链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确保血液在各个环节冷链受控。

2.2 血液贮存的冷链管理:加强血站采血车,献血屋贮血设备的投入,根据临时贮血冰箱开门频繁的特点,采用功率大、制冷快的专用贮血冰箱,增设制冷效果较好的空气调节设备。因采血车隔热效果差,夏天应选择阴凉处停靠,停靠点应相对固定,最好采用外接电源,避免因车辆长期处于振动状态而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2.3 血液检测标本的冷链管理:血液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标本在采集及运输过程中严格保证质量,标本应留置于带盖试管内,并在工作台上的放置时间不宜>30分钟。运输过程应保证在“冷链”的环境(2~8℃)条件下,防止剧烈振荡、摇晃,防止标本溶血等。

2.4 血站血液运输的冷链管理:增加设备投入,各采血点采集血液后,每隔2小时就用专用送血箱将血液运回血站,并尽早作进行成分制备,对于县区和市区采血点派专人专车运送。根据气温和运送距离决定送血箱内冷源的量和包装方式,如高温天气长途运送,则须使用备用冷源或电源制冷专用送血箱,血液送到时须确认箱内温度是否在2~8℃,如果是送到醫院,须请医院工作人员在送血清单上记录温度并签名。

2.5 医疗机构急救取血中的冷链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输血科(储血室)工作人员冷链知识的培训,并为急救车辆配备专用的取血冰箱和其他必要设备,保证急救用血运输过程中的血液温度处于2~8℃之间。如遇高温天气或长途运输,则建议血站工作人员及专用车辆运输血液,不提倡医疗机构在高温环境下长途运输血液。血液运输至医疗机构输血科(储血室),工作人员应检查血液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签字确认后方可移交临床科室使用。严禁将血液交送班车司机捎运现象发生。

2.6 血液交接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冷链管理:血库和成分科所有需放置血液的工作台应采用低温工作台,除放置血液外,热合机、天平、分浆夹、封口机等工作必需品也需放入其中。最好采用立体低温工作台,形成冷藏房的效果,让整个血液成分制备过程在立体的2~8℃环境中进行。新鲜冰冻血浆应在采血后尽早制备,制备越早其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有效成分的活性或含量越高,制备后采用专用的血浆速冻冰箱,以保证在采血后6~8小时内制备并冻好。

参考文献: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研究 第4篇

1、食品冷链物流研究

美国的阿萨德等人提出的冷冻食品品质保证取决于食品的冷冻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耐藏性(Tolerance)的容许限度,即“3T”概念;接着美国的左尔补充提出冷冻食品品质还取决于产品冻前质量(Produce)、加工方式(Processing)、包装(Package)等因素,即“3P”理论;后来有人提出冷却保鲜(Coo1)、清洁(Clean)、小心(Care)的“3C”原则;冷藏保鲜链中的设备数量(Quantity)、质量(Quality)、冷却速度(Quick)需达到一定的要求,即“3Q”要求;冷藏保鲜的工具和手段(Means)、方法(Methods)以及管理措施(Management)需达到一定的要求,即“3M”条件。

在国内,闫文杰(2006)、陈梅英等(2007)、徐炯辉,潘文军(2009)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食品物流的发展和存在问题,提出基于食品安全的物流管理概念,阐述建设食品安全物流体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建设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物流保障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2、应急物流研究

国外对于应急物流系统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L I N E T等(2004)提出应急物流计划的制定,重点在分析应急物流中供应的路径问题。Ningxiong Xu等(2006)以电力为例从地震灾害后能源供应方面对整个应急物流的战略框架进行了研究。Jiuh-Biing Sheu(2005)认为应急物流的核心框架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物资发放需求的预测;应急物流网络的计划与设计;应急物资的分发问题;应急物资分发的快速反应问题;国际间应急物流合作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应急物流信息化、应急物流指挥等不同角度对我国应急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国内主要是针对一些概念和系统研究,比如许勤(2007)、徐东(2007)、赵炳强、闫彬(2008)、杨洋、倪燕萍(2008)等学者分析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徐长涛、单晓红(2008)、王文亮(2008)、杨海龙、邓琪(2008)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应急物流系统进行了构建。

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冷链物流研究主要有这样的两个关键领域:(1)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则多是侧重于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保障机制等,国内外还较少对食品应急物流进行相关的研究,将基于食品安全的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

二、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概述

1、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概念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都要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应急物流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以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等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特殊物流活动。

因此,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把易腐食品从产地到灾民手中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温度坏境中的紧急特殊物流活动。

2、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特征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事件中需低温控制的食品需求,由各个冷链元素、冷链实体、冷链环节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因此,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具有以下的特征:

(1)复杂性。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对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进行准确地估计,使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供给不可能像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或需求提供产品或服务。这些因素导致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2)弱经济性。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性,如果应用平时的物流理念,按部就班地进行就会无法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冷链食品的需求。在应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平时考虑的物流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因此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目标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3)快速反应性。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和食品的易腐性引起的,为了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通过快速反应的物流系统来实现。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

(4)可缩放性。由于受灾严重情况的不同,从而使得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内容、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变得具有不确定性。食品冷链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才知道。因此,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应该是适应性好、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可缩放的管理系统。根据灾情的大小、性质、范围等的不同,构建大小不同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如果遇到全国性的灾害,可以将多个地区性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全国性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实施应急保障。

三、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结构及功能

1、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结构

为了加快信息共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将“减少组织层次,明确部门职能”作为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部门设置的基本思想。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本部;二是加盟的物流中心、物流企业。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组织结构,如下图3.1所示:

(1)系统本部。系统本部是整个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枢纽,是平时业务的指导机构和救灾时的指挥协调机构,系统本部自身并不进行冷链食品采购、储存、运输配送等具体的业务。它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业务部门,指导各加盟物流中心管理好必要的救灾应急软、硬件设备和设施,指挥下属的物流企业、物流中心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应该采购什么、储备什么、输送什么、何时送、送到哪、发给谁等。使整个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高效、有序、实时、精确”。

(2)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是冷链食品应急物流系统物资保障的具体执行机构。根据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分配的任务,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技术优势,筹集、储备、配送冷链食品,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将冷链食品送到灾区、灾民手中。

2、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各部分职能

(1)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领导机构。主要职能是分析应急冷链食品需求、制足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方案、制订协调保障计划、冷链食品综合调度、收集冷链食品供需信息等。

(2)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平时、灾时工作的协调机构,也可起智囊团的作用,协助系统领导机构保持食品冷链应急系统的高效运转。

(3)情报部门。情报部门主要负责突发紧急事件前后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长期与监测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各种的情报,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将信息提供给系统的信息管理中心和食品冷链主管部门,以便提前做好冷链食品保障准备。

(4)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构建维护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是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系统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

(5)冷链食品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冷链食品的预算、预测和筹备工作。

(6)冷链食品储备中心。冷链食品储备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三方面:一是负责本地区(或上级代储)救灾冷链食品采购、储存、调拨、使用、回收、维修、报废等环节管理工作;二是保障本地区紧急救助冷链食品按质按量供应;三是围绕救灾冷链食品的储备功能,开展综合经营业务。

(7)各加盟物流中心。加盟的物流中心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得以成功运作的基础,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各项保障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

四、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运作流程

如图4.1所示,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在协调指挥中心下设有采购、运输和物流中心管理等部门,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它们进行协调指挥。指挥中心控制和指导各个部门的作业,向各部门发送指导信息,同时各部门实时回馈信息,各部门间信息实现的双向传递。冷链食品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冷链食品的在途运输由运输部门负责,冷链食品在物流中心的分拣、加工和包装等作业由物流中心管理部门负责,冷链食品配送由运输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1)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能够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加强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冷链食品的采购与筹集、储存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为了这些工作顺利的完成,则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这个机构就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所谓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故、重大险情或天灾人祸等,做好冷链食品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物流指挥中心。

(2)信息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信息网络中心依靠政府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此平台要与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气象、地震、环保、卫生防疫、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交通状况、环境污染、冷链食品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持信息在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及时、准确、完备地发布政府公告和救灾应急法律法规,关于气象、灾害、交通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冷链食品的价格和需求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让公众得到最快、最新、最可靠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信息。

(3)物流中心管理部门。物流中心管理部门主要是在灾害发生后,把冷链食品由供应地经过采购、运输、分拣、配送等作业,高效的送到灾民手中。

五、结论

本文根据食品冷链物流和应急物流,阐述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概念,归纳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特征,并建立了包含系统本部和加盟物流中心二部分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结构。还从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物流中心等三个层面架构了适合我国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运作体系。但是,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概念,还不完善,要求加强对建立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理论体系框架的研究,不断完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理论,并指导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实践。

摘要:本文把食品冷链物流和应急物流结合起来,提出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概念,归纳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特征,并针对中国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特征,建立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结构,认为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本部;二是加盟的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同时对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的各部分职能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功能,最后从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物流中心等三个层面架构了适合我国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运作体系。

冷链管理应急预案 第5篇

1、为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冷链药品事故的发生,保障此类药品经营过程的安全,指导公司相关人员科学、有效、迅速地处理此类药品在公司经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事故,努力消除危害后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经营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冷链药品进、销、存以及配送全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本预案所称的冷链药品,是指对药品贮藏、药品有冷藏、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3、本预案为公司内部处理冷链药品经营过程中各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4、冷链药品应急处理的主要任务

4.1 保障冷链药品的储存环境符合其规定的储存要求。4.2 组织规范、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理。4.3 及时按规定要求报告。

4.4 如有必要时,规范地转移发生事故的药品。

4.5 调查事故原因和追究事故责任,消除危害后果,恢复正常秩序。

5、冷链药品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5.1 集中领导,统一指挥。5.2 快速反应,科学操作。5.3 各尽其责、协同作战。5.4 科学分析、及时改进。

6、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

公司冷链药品事故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总经理、质量负责人、质量机构负责人、储运部经理、办公室等人员,当人员发生变化时进行及时变更。具体应急员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古玉清 副组长:黄龙杰

员:令继鹏

景世程

刘妍玉

曹文玲

古玉玺

师亚菊

侯玲玲

杨智斌

苏丽娜

史静静

马若严

7、冷藏药品储存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7.1 遇断电或停电现象时,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启动自备的发电机,维持冷库的正常运行,并及时监测温度变化。

7.2 电路损坏,冷风机组异常时,养护员应第一时间通知安定区务实家电维修部,维修人员应在两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

7.3 若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故障或供电单位通知停电时间过长等情况,造成冷库不能正常工作,必须转运冷药品时:

7.3.1 养护员应第一时间通知质管部,质管部应立即向储运部下达冷藏药品停止发货和准备转运冷藏药品的通知,并同时告知采购部、销售部、办公室。

7.3.2 办公室接到通知后根据具体情况马上联系制冷设备厂家进行维修事宜,并将情况反应给总经理,同时协助质管部、储运部做好冷库药品的转运工作。

7.3.3 储运部接到通知后不得随意开启冷库门,并安排人员做好转运冷藏药品的准备工作。7.3.4 冷库恢复正常工作后,质管部应同储运部、办公室做好冷藏药品转回工作。

7.3.5 冷库异常期间销售部门应与客户加强联系,处理好冷藏药品销售事宜。7.3.6 整个过程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7.3.7 质管部需将上述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总经理。

8、冷藏药品运输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8.1 对冷藏、冷冻药品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天气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8.2 运输员应尽可能将冷藏车停至阴凉处,并同时将停车地点、时间、初步判断异常原因、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告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8.3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接到运输员电话后,应立即组织成员商议并迅速做出决定,并将应急措施的通知送达各有关部门。

8.4 当冷藏车在运输有效时限内,公司安排人员带保温箱转运冷藏药品的措施。

8.5 当冷藏车在15公里范围内出现制冷发生故障,运输员无法排除故障时,应立即返回处理。

8.6 冷藏车在运输途中出现紧急状况时,运输员无法排除故障,应及时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并在半小时内根据运输目的地的半径,联系就近协作单位(如博远药业、各乡镇卫生院),做好转运工作及交接手续。

9、应急保障

9.1 与设施设备供应商签署保障协议。

9.2 储运部应做好车辆准备、人员准备,随时保证冷链药品的提取和配送。9.3 根据公司冷链药品经营业务范围,为防患冷链药品在定西市区以外运输途中出现运输设备故障等紧急状况的应急处理,公司应在冷链存储、运输设备以及相关验证材料的审定基础上,在药品经营业务区域范围内,在本地区选择一家经营冷链药品企业为关系客户。

10、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10.1 宣传教育: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培训由办公室计划、组织、实施。应按照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宣传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保障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员工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责任感,强化质量意识。

10.2 培训与演练:办公室应按照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度培训计划,并将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的教育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中。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向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

11、本预案由公司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公司总经理批准。

12、本预案由公司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兰州强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冷链巨头着冷链 第6篇

虽然当前国内冷链发展非常迅速,但冷链基础设备、设施落后,而且功能失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7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冷库总量为2673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不足20公斤,美国是中国的5倍。此外,冷库结构也不合理,存储种类、地域性以及冷库性质存在许多偏差。

近日,在由冷链委组织的“百家媒体看冷链”活动上,国内冷链物流以及生鲜领域的相关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冷链”这个话题各抒己见。

冷链成本之痛

“冷链宅配,是生鲜电商企业的痛。”顺丰优选总裁崔晓琦表示,他们非常看好巨大的冷链市场,但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很多生鲜电商不赚钱。“要把成本降低下来,完全依赖于冷链成本的降低。”

据崔晓琦介绍,顺丰优选为了达到极致的客户体验,从冷链的仓储、冷链的运输、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最好的冷链设施。“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我们使用的保温箱、冰板,包装材料,保温的冰袋和干冰等,成本都是很高的。未来量大到一定程度,规模大到一定阶段,以及提高冷链运输的技术,可能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未来的生鲜电商,如果说能够做到更好的客户体验,包括把成本降低下来,完全依赖于整个冷链成本的降低,需要冷链物流企业和生鲜行业里的其它企业们共同努力。”

快行线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分析认为,其实无论是冷链宅配还是冷链城配,成本高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订单量和订单的区域分布:二是冷链中技术设备成本:三是信誉成本,由于环节跟环节之间缺乏信任,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使得交接流程越来越复杂,成本也越来越高。

刘培军用“散、小、弱、乱、差”来形容冷链物流现状。他认为,目前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非常多,但都不大,竞争力差。冷链企业可分成仓储型、运输型、市场型、流通型等很多类,但是每一类都缺少龙头企业,增加集约化程度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集是怎么能够把量集中起来,怎么能够去实现协同;‘约是如何做到内部协同,包括向上协同和向下协同。”

“想要降低成本,很大程度上行业需要一个统一标准,包括每一个环节。”太古冷藏仓储有限公司总监陈力修解释说,为了保证从产地到仓储,再到消费者手里,全程要达到零下15摄氏度,企业要加大在包装上的花费。“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运输环节,有很多不规范的车辆运作。如果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标准,可以把一部分的成本问题解决掉。”

太古公司是全球第三大冷库运营公司,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越南都有冷库的运作。陈力修坦言在中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行业缺乏标准和规范,“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的送货标准和程序,这造成了成本的巨大浪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认为,在冷链的各个环节,每个企业都有降低成本的方法,也都有各自的举措。“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冷链成本肯定是要比非冷链的成本高一些,这是肯定的。要想降低成本的话,实际上从链上来讲有几条渠道:一是加大共同配送,企业和企业之间,我们还是要提升共同的配送,这样才能降低运输和配送的成本。二是冷链实施以后,我们减少很多的农产品或者是食品的损耗,从宏观上来看,也能够把成本降下来,最终在价格上达到消费者接受的范围。”

打通冷链产业链条

冷链企业普遍表示,冷链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样非常关键。比如,货品交接和温度标准化操作,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销售成本,也可以大量降低损耗。实践证明,从生产到仓储,再到物流环节,需要花很多成本在包装和保温上,—定程度上是因为在运输环节有很多不规范行为。

天津海吉星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信认为,现在国内大部分批发市场只有冷,没有链,所谓的产业链都是断的。“我认为批发市场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有责任,还要有义务去引导客户,从源头开始,包括生产、加工、运输、仓储、交易、终端,将整个链条打通。”

海吉星天津静海项目是建设集蔬菜、水果、水产冻品、粮油副食、肉类、全国名优特农产品、进口食品等批发交易、加工配送、仓储、物流运输、进出口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电子结算、标准化推广、拍卖、电子商务、金融担保、会展、品牌培育等为一体的供应链综合服平台。

“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菲律宾出产的香蕉从采割,到加工,再到销售的整个链条已经非常的严谨。一旦链条形成,企业的诚信度、品牌度也打出去了。冷库建的再好,你也只是一个点好,并不等同于冷链做得好,所以只是一个点好没有用,只有整个链条打通,才能做到真正的冷链。”马信说。

从出口来看,我国生鲜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医院冷链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第7篇

1 冷链管理的概念

冷链管理是保证药品、医学试剂等物品的质量,减少损坏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保证上述物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其他使用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2]。

2 我院冷链管理现状分析

我院于2012年通过招标引进了海尔冷链设备无线节点传感监控系统。针对我院药品、标本、实验菌种、医学试剂及血液制品,在存放时各冷柜分布散、数量大、要求精度高的特点,采用智能化的温/湿度检测报警制度,避免了人工监控可能存在的检测不及时、不准确和时间不易控制等问题,实现了药库、血库、试剂库及实验中心的管理信息化。

3 冷链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3.1 冷链监控系统的构成

冷链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无线温/湿度传感节点、路由模块、以太网中继点、监控数据服务器、电话短息报警模块、局域网、附件(打印机、modem、用户手机、音箱等)、数据库、系统服务软件等[3]。

3.2 冷链监控系统的原理

温度传感节点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无线发射电路传输到中继点。中继点在冷链监控网络中作为客户端,负责收集、暂存温度传感节点的数据。按照用户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监控。超出设定温度范围后,通过电话短信报警模块向相关设备负责人手机发送短信进行报警[4]。

4 冷链管理的改进

4.1 无线信号传输

由于是无线信号传输,当传感节点距中继点较远或信号遭到屏蔽干扰时,会出现传感节点信息回流断点情况。解决办法:增加路由模块,改用高功率天线或缩短信号传输距离。

4.2 报警信息频繁

科室冷链管理负责人有频繁收到报警信息的情况发生,给正常的医疗、科研工作造成了影响。报警原因有:(1)工作人员从冷藏柜中取物过程中开关柜门频率过高,造成温度失衡。(2)冷藏柜内物品摆放过多,阻碍风冷循环,使冷藏柜内温度失衡。(3)使用的不是医用冷藏柜或冷藏柜密封不严。解决办法:规范人员操作及物品摆放,更换医用冷藏柜并定期对设备巡视保养。

4.3 短时间无法恢复的应急情况的补救措施待完善

遇到应急情况(设备故障、电路故障等)短时间无法恢复时的补救措施待完善。解决方法:医院冷链管理临床科室负责人应与医疗设备维护的专职工程师组成冷链管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预案。

5 结语

冷链是一条安全链、合作链、责任链,药品、标本、实验菌种、医学试剂及血液制品安全的责任环环相扣,不能断链、缺链或时断时续;冷链也是一条高效链、增值链,做好了冷链管理,不仅体现医院管理的高效、快捷,而且有利于减少损耗,使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蔡志敏,蔡志坚,曾碧新,等.医院药品冷链管理和相关设备工程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药业,2015,24(6):4-7.

[2]王芳,李莎,王晓燕.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2):144-146.

[3]周祖萍,李月庆,刘颖.4家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药房药品冷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3,24(13):1243-1245.

[4]卢小冬,张海英,王晖.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产品冷链管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0,7(3):12-15.

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 第8篇

1 系统的涵义

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长期以来,系统的定义和其特征的描述尚无统一规范的定论。一般我们采用如下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

2 冷链物流概述

2.1 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为了保证冷冻冷藏物品的品质而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物品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安全,较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1]88。冷链物流则是依托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施设备的物流网络,将需要冷冻冷藏的物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过程[1]90。

冷链物流适合的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即药品和疫苗[2](见表1)。

2.2 冷链物流的特征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把冷冻、物流、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需要冷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配合、高度协调。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1)配送货物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即易腐性产品,运输过程中多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2)时效性。易腐品生命周期短,运送时间决定品质。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往往会有时间窗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3)装备特殊性。为维持产品适宜的低温,运输中需要防腐保质,需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保鲜设备等组织冷链物流。(4)效率低、成本高。由于目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布局不合理,冷链产品生产商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分散,而餐饮、超市等需求点也有同样特点,增加了产品的流通环节,导致流通效率低,成本增加。(5)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冷链物流环节信息不畅,缺乏透明度,造成无谓耽搁,使风险及成本增加。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功能,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充分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作用,保证冷链食品流向的顺畅。

3 冷链物流系统分析

3.1 冷链物流的系统性

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一般特点。冷链物流的系统性表现在它具有集合性、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特点。所谓集合性,是指冷链物流系统是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等子系统按照特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各个子系统又由内部设施、机械装置、专用工具等诸多要素构成。关联性,是指冷链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目的性,是指冷链物流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即保证冷冻冷藏物品在流通过程中保持新鲜品质。

3.2 冷链物流系统的构成

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组成,易腐品在产地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典型的冷链供应链流程如下[4]:

根据冷链供应链的流程,冷链物流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全社会物流活动的角度看,冷链物流由多个不同的冷链体系构成(如图2所示);从企业物流活动的角度看,冷链物流则由多个基本环节构成,如原材料进货过程冷链、原材料储存过程冷链、加工产品冷链、半成品、成品储存过程冷链、拣货及分货过程冷链、出货过程冷链、运输过程冷链等。

3.3 冷链物流系统分析

在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把冷冻冷藏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形成系统化,以确保其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冷链物流系统分析是把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分析的目的,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和部分,以认识冷链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组成方式、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与外界的关系的过程。本文采用系统分析表,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见表2)。

4 结束语

从整体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中国易腐品产销规模巨大,但国家重视不足,缺乏行业规范,造成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形成了特有的行业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初《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以来,整个物流业包括冷链物流行业受到了极大鼓舞,冷链物流的一系列措施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在冷链物流的研究推广中,要结合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加强整合,加快冷链物流的系统化,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冷链整个链条上高效、快捷、安全、准确、网络化的物流服务目标。

摘要:冷链物流是物流业的重要分枝,其发展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作者从系统的思想出发,总结了冷链物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并采用系统分析表,对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进行分析。

冷链管理系统 第9篇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冷链物流运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冷链物流一般遵循“3T原则”,即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在冷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保持冷藏食品品质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时间、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品质降低存在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有着不同的产品温度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尤其是对在途温度和时间的细节把控一直是冷链发展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为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武汉双赢信息技术公司依托高校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开发了在目前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双赢信息技术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是一整套冷链物流运输管理方案,整个过程网络化、电子化,建立了统一的多方用户共享的数据平台。该系统的物理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置于监控值班室的监控中心平台和安装在各冷链车辆中的智能终端。该系统采用B/S架构,客户应用系统时,直接登录网络,使用浏览器打开系统网站,无需安装客户端程序。监控中心平台即系统服务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接收智能终端以预定时间间隔上传的数据并保存。该系统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使食品企业用户能完成在地图上定位车辆、查询实时温度等功能,物流管理人员也可通过系统完成管理车辆资料、监督其行驶路线等功能的操作。同时,智能终端通过GPRS/GSM网络、Internet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进行实时通讯,发送温度数据、GPS定位数据和车辆状态数据到监控中心,同时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调度信息或控制指令,对车辆进行控制。

除了对温度的实时监测以外,该系统更结合行业流程,实现了如车辆定位、调度管理、实时报警、视频监控、数据统计等大量扩展功能。与现有的温度记录仪或RFID温度标签技术相比,该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实时的过程化管理

该系统以3S为技术核心,将温度传感器、GPS定位终端、门磁感器、RFID温度标签、摄像头、调度屏等综合应用,采用GPRS实时传输、GIS准确地图定位。其中,GPRS移动通讯技术,使得在外车辆的作业数据——温度、位置等都能随时随地的发往服务器,供用户进行实时信息查询。实时监控,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中有效控制,对于食品安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统一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该系统可协同冷链物流行业中多方企业和单位之间的通信及业务往来。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共享业务记录和检测数据,分角色分级查询。这样,不仅食品企业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产品,物流企业也可强化自身管理,改进工作质量。而RFID温度标签的监控方法只能单方面的由物流企业提供数据,食品企业对数据的把控就变得十分被动。

●成本与效率兼顾

通过系统自动获取、记录、分析统计数据,无需人工导入、整理数据,既节约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系统结合GIS/GPS技术,为物流企业提供地图定位、调度优化等服务,结合视频监控技术,避免盗窃、空载等现象,无形中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效果远大于现有技术水平。

●食品安全责任定位明确

利用该系统的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时长、路段、司机,确定事故责任人和食品受损程度。数据共享,有据可查,避免推诿。

●良好的可扩展性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构建与评价 第10篇

由于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等特点, 蔬菜本身又有易腐性, 对生鲜蔬菜的运输、储存、销售等物流过程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但是我国蔬菜流通领域建设速度相对较慢, 蔬菜的季节性生产特点导致一定时期内蔬菜产品结构趋同。部分地区季节性蔬菜生产相对过剩, 积压难卖, 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据统计资料表明, 2012年我国农户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15%~20%和20%~25%, 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

我国蔬菜市场主要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种植生产, 缺乏系统化组织,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蔬菜商贩各自独立进入市场, 应对市场变化的难度较大, 抗风险能力差。在流通环节, 我国农产品整体物流管理水平较低, 生鲜蔬菜同样也不例外, 蔬菜的采后处理, 流通中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导致蔬菜物流过程中损耗巨大。

2 构建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

2.1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 (对称型)

2.2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 (I型)

2.3 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 (T型)

2.4 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 (H型)

3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

3.1 评价原则和方法

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采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

3.2 评价过程

(1)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要进行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 必须先明确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的绩效关注点, 以此来确定生鲜蔬菜冷链物流系统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如图5所示) 。

(2) 评价模型设计。求出一级指标体系的权重,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求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通过与一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进行加权, 可求得C级要素Ci相对准则层Am的综合重要度, 见表1。

3.3 评价结果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合理, 分别选择蔬菜企业、超市职员、物流公司人员、批发市场商贩等生鲜蔬菜供销运从业人员和冷链物流研究人员对每项模式针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 将各模式分数进行统计计算, 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见表2。

4 结 论

(1)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生鲜蔬菜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将是蔬菜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以蔬菜龙头企业为主体, 在顾客满意水平、组织与制度、物流流程三个方面具有优势。蔬菜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在我国的数量还不多, 但从长远来看, 大规模基地化企业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经营包括蔬菜经营的趋势。

(2)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和以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结构是紧随其后相差不大的两种模式。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商, 凭借其在物流领域里的天然优势, 第三方物流运作在运输成本和管理费用上必然优于其他模式。但冷链物流属于专业物流, 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较多, 必然先伴随大成本的设施设备投资, 这对目前国内尚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来说, 恐怕是难以承受的。

(3) 批发市场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各地的生鲜蔬菜主要流通场所, 批发市场上参与主体包括散户、蔬菜基地、农合组织、贩销商、消费者等, 由于主体复杂, 组织化程度低, 使供应链上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化建设有困难, 因此以目前状况看, 不适合作为生鲜蔬菜冷链物流运作的主体。但其在我国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 几乎在各地尤其是中小城市活跃发展、网点布局及市场基础方面也有一定优势, 若要发展以批发市场为运作主体的冷链物流, 则需要政府更多加强批发市场的集约化、统一化管理。

冷链物流瓶颈 第11篇

目前我国生鲜流通市场上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B2B物流服务提供商服务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渠道,这一类物流服务商除了食品生产商自营和渠道商自营之外,主要是众多的、规模大小不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航空货运、铁路货运等大块头,也有众多的个体卡车司机。B2C物流服务于电商渠道,主要包括各快递物流公司、仓储企业,快递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门到门配送服务,将生鲜食品为消费者配送到户。

冷链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冷链物流”即有温控能力的物流服务,服务对象为对环境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冷链物流服务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生鲜食品、特殊医药制剂等需要特定保存环境的商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产品的上游预冷、低温包装、低温仓储、低温运输、低温分拣、低温配送等低温条件下的物流活动。提供冷链物流服务需要配备:预冷设备、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带有温控能力的物流设施设备。相比常规物流,搭建冷链物流体系的成本更高,推进冷链物流流通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冷链远不够完善,线下生鲜品流通中冷链覆盖的比例较低。对于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在多个环节都存在瓶颈,包括传统冷库不能满足精细化、小批量运作,标准冷藏保温车不足、终端寄放场所缺失等。不少生鲜电商以泡沫箱为保温材料进行运输。

目前国内提供全程冷链配送的快递公司仅有日本的黑猫宅急便、顺丰,以及快行线、众萃物流等少数几家,而且覆盖范围有限。

生鲜流通方式落后是制约冷链发展的原因

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尚处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多而杂,在传统生鲜渠道中,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有食品生产商自营冷链物流、渠道商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

生鲜生产端地区分工专业化低

以我国猪肉生产为例,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猪肉主产区。全国各地基本呈现猪肉自给自足的态势,因而导致我国猪肉产品大范围流通少、运输距离短、冷链物流需求不及预期。这种分工专业化水平低、区域内流通的产销格局对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运输时间短,商家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意愿低。由于生鲜食品产地的专业化分工不明显,各区域生鲜食品的流通格局主要呈现自给自足的态势。这种模式使得大部分生鲜食品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和时间短。以周边地区食品供应城市的模式下,大部分生鲜食品可以在一天内实现流转甚至被消费掉,在这种情况下,商家更倾向于选择接受常温物流造成的少量损失,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本购买冷链物流设备,搭建冷链物流的意愿低。

区域内流通,冷链物流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相比美国大范围的生鲜食品运输需求,我国生鲜食品由于大部分是在区域内流通、运输距离小,因而导致冷链物流运输需求少、冷链物流业务量较低的情况下,业务平均成本无法降低,设备设施投资回收期长,购置冷链物流设备的风险大。此外,由于物流企业往往作为产业链中主导企业的合作伙伴发展,在超市、餐饮倾向于区域内采购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跨区域发展业务、扩大规模很难,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生鲜食品标准化水平极低

目前我国部分通过超市渠道流通的产品实现了包装的标准化,方便物流企业业务的开展。然而约75%的生鲜食品通过批发市场、菜市场渠道流通。在菜市场渠道中,生鲜食品以现场称重的方式进行售卖,标准化程度极低。这种包装不统一的流通方式,给物流服务提供商扩大业务规模制造了极大的壁垒,非常不利于物流业务的整合和物流企业的壮大。

生鲜电商与冷链物流共成长

生鲜产品的特殊性使其对配送时间要求严格,比如下午配送的商品集中在2点到5点间配送完成,配送时间窗口短,对设备利用率不足,且生鲜产品配送的特殊要求使其难以与传统商品共享资源,导致订单密度不足。

不同的生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冷鲜肉类、海产品要求最高;生鲜水果对配送速度的要求较高,对冷链的要求相对低;蔬菜等日常生鲜对冷链的要求也较低,对时效性要求高。

在末端配送环节,不同的生鲜产品也有完全不同的包装和配送需求。其中,冷鲜肉类对末端配送设备保温效果要求较高,而生鲜水果对防止磕碰的要求较高。

冷链物流是生鲜食品运输、销售的基础,冷链流通率低使得冷鲜产品腐损率难以得到控制。生鲜电商的发展与冷链物流相辅相成,一方面,冷链物流帮助生鲜电商实现商品的配送,良好的冷链配送为电商服务质量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通过电商自建,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业务等方式共同分享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巨大商机。

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难题

生鲜电商中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难点依然在冷链,冷链宅配是生鲜电商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商品质量,宅配过程要保持全程冷链:从最初的分捡中心的低温库储藏、分捡中心到配送站的移动冷库转移,再到商品交付过程的低温冷藏车配送,整个过程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很高。

最后一公里物流方式大致可分为自提和宅配两种,自提又有小区自提柜、社区服务站、线下商超自提等方式;宅配有物流公司宅配、商家宅配、线下商超宅配、社区服务站宅配、众包宅配、集中宅配等方式。

自提模式是消费者上门购买和配送到家两种模式的折衷。将多点物流变为单点物流,降低了物流成本。除此之外,自提模式的便利之处还在于一方面不打扰个人隐私,另一方面时间比较灵活,回避了配送人员与用户之间协调宅配上门时间的问题。

自提柜是自提模式的一种,优点是无人值守、运营成本低;缺点在于建设成本较高、许多社区缺乏建设条件,而且生鲜品的冷链自提柜维护成本也较高。

nlc202309011632

自营Vs.第三方冷链宅配

除了干线冷链物流之外,目前生鲜电商物流成本支出最大的地方是最后一公里的冷链宅配。现有的冷链宅配模式主要有两种:自营冷链宅配和第三方冷链配送。

自营冷链宅配

从产品质量可控性、规模化发展、稳定提供服务等方面来说,生鲜电商自营冷链宅配是最佳选择,但这同时意味着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物流车、冷库、人力资源等所形成的成本过高问题可能使得生鲜电商过早夭折。

第三方冷链配送

对电商而言,从农产品的采购到配送,链条已经足够长。因此把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另一种选择。其他市场化的第三方冷链公司如果能提供相对专业的供货、仓储和物流操作,生鲜电商的前期操作困难就会小很多。但其缺点是满足配送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生鲜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需要大量的磨合时间,难以保障生鲜产品的配送质量。

目前市场上能提供合适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公司并不多,而服务价格、配送范围、冷链操作能够符合要求的更少。此外,目前已有的独立冷链物流网络多为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或是在特定区域内自给自足,而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而且,好的第三方物流价格高,价格低的难以保证质量,确定合作关系后电商还需要与第三方物流进行大量磨合,并花成本对他们进行改造。

其他选择

生鲜宅配的物流之所以贵,主要贵在最后一公里,集中配送、自提柜和社区商店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可能解决方式。

集中配送

一家企业的会员分布在全城的各个角落,送上门了还不一定有人。如果有专门的企业去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把各家企业在同一个小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整合起来,成本就能降到极低。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树立电商独特的物流体验。

自提柜

生鲜产品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必须由快递员亲自交付给客户,往往出现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通过设立自提柜,快递员只需要将商品放在具备冷藏功能的自提柜中,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取走,既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大大缩短生鲜商品的交付时间,提高快递员的派件效率,增加订单密度。

社区商店

靠近社区的零售设施如超市、便利店、杂货店等可以成为最后一公里物流的解决途径之一,为一定区域内的居民提供零售O2O、自提、配送等服务。

海外经验

日本的冷链产业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冷链需求主要是来自于冷冻食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食品行业的整合成为日本冷链行业发展的促进因素,食品行业巨头成为冷链投资的主体。美国的冷链市场的发展轨迹同日本非常类似,也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冷冻食品也是促进冷链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成熟期之后,消费需求的升级对食品温控要求的提高,成为美国冷链市场的发展动力。

与中国的人口密度相似,日本因其完善的冷链物流和发达的便利店体系,使得宅配更加经济和高效,极大推动了生鲜电商的发展。早在生鲜电商发展之前,宅配技术的发展和便利店分布的扩大,解决了生鲜电商最难攻克的物流环节。因此,日本的生鲜电商发展难度不大,除了一些垂直型电商之外,大型的综合类电商均设有生鲜品类。

基于权系数的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研究 第12篇

冷链物流 (cold chain)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 以制冷技术为手段, 在低温条件下产品移动的现象。冷链物流全程需要特殊设施和装置, 是物流成本比非常高的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因此冷链系统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考虑, 并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畅通,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又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冷链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 时间不长, 但因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国内对冷链物流的内涵、特点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同时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询与资料阅读发现, 冷链物流的活跃体现了其不独立性。本文提出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模型, 针对模型采用权系数综合和评价法选择冷链物流系统的规划方案。并选择经济性、技术性、系统性、三个因素来综合评价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合理性。本文在建设规划冷链物流系统时选择经济面、技术面、系统面三个目标作为合理规划系统的指标, 进行优化选择方案。

二、冷链物流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

1. 判断矩阵的建立

根据上述各功能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如下:

2. 各层次各个功能评价指标

对于判断矩阵U, 其特征向量W的第i个分量Wi为:

则 为所求象征向量, 即根数分配向量, 判断矩阵的最大象征根:

3. 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式由专家对各个因素两两评判得出的, 因此难以保证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 为了确保上述方法的合理性, 要进行一致性的检验。

RI的值是用随机的方法分别构造3到9阶正互反矩阵各1000个, 计算C I, 求得平均值得到的。 (见表)

如果CR≤0.1 (说明CI比平均值RI小10倍) , 则认为评价过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了, 否则, 需对判断矩阵中的打分进行适当调整, 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4. 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权系数优化模型

以m个系统规划的冷柜车辆数x为决策变量, 以权数λi为效益系数, 以综合评价效益Z最小为目标, 建立冷链物流系统优化方案权系数模型如下:

约束条件:

因每辆运输车的物流量的叠加不能超出配送总的物流量, 所以式中:ci表示第i种需保鲜品的每辆运输车的物流量, c表示可用于总计配送的物流量。

式中:A表示总的可运输量。

式中:表示第i种需保鲜品的最小、最大配送比例。

5. 事例举例

某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方案有甲、乙、丙三种的经济面、技术面、系统面为评价指标构造评价矩阵表达式所示, 有1 0分制打分法取得。计算各个指标的权系数值λi分别为0.360, 0.326, 0.314。由此得到冷链物流优化权系数模型为:

(λi|为指标权值, Z为专家评分数, Y为总评分数)

三、结束语

冷链物流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发展和普及冷链物流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的长期协作。

本文在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选择中,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确定指标的权重值, 丛而确定优化规划冷脸物流系统方案。实践表明, 稳重所提出的权系数的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方法具有客观性、可行性。但是, 本文只是从运输量的角度出发, 对冷链物流系统的规划做出分析。

摘要:为了进一步解决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时, 选择规划方案, 本文针对冷链物流系统规划的主要因素, 综合客观赋值法, 建立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模型, 采用权系数法对冷链物流系统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选定优化方案。

关键词:冷链物流系统,系统分析,优化模型,权系数

参考文献

[1]何明坷:冷链系统基础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 3期

上一篇:消防模拟下一篇:本科生专业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