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24-09-22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精选11篇)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1篇

1 深度旅游理念概述

深度旅游也叫做“深度游”, 其与观光游有一定的差别。其注重旅游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参与和精神享受。深度旅游与旅游的时间无关联, 即使短短几天时间, 也有可能能够做到深度游。深度旅游倡导的是游客对所要进行的旅游地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 在旅游过程中对其文化进行不断地深化和感悟, 在旅游中进行深层次的接触, 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能够与当地的民众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深度旅游注重的是游客精神的解脱, 身心获得彻底放松, 并可以在旅游中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 有更多新奇的体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深度旅游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高度。之前有人就此方面做过调查, 发现我国进行深度旅游的人占据旅游总人数的7.89%, 更多的人对于旅游并没有详细的规划, 更加无法在旅游过程中深度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很多人进行旅游只是出于兴趣爱好, 或者为了一时休闲和放松。

2 茶文化旅游产品影响因素

2.1 产品要素

在深度旅游过程中, 我们就是想要切身的体验到当地民俗风情, 而茶俗正是民俗的一部分。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起源于大众旅游的理念, 以及人们对于产品的认识和探索, 其产品在新颖性, 旅游者们以追求新颖的产品, 增长自己知识为目的, 是一种观赏式、休闲式的观光型旅游消费品, 一些旅行社的旅游行程大致相同, 包吃包住、到达目的地拍几张照片, 购买一些当地小产品, 旅游过程中游客学习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深度旅游产品的特点就是可以让人们在追求其新颖的条件下, 还可以学习到很多当地的特色, 将深度旅游与我国的茶文化相结合是非常明确的选择。茶文化旅游其实就是以茶为物质基础, 对其内在的精神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而大多旅行社并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对旅游的路线进行优化, 更多地考虑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活动的安排上并非最优。虽然茶文化不断被人们所熟悉, 但是其与旅游的结合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还需要对两者相结合所形成的旅游路线进行不断地研究。杭州的“西湖龙井”茶被许多的旅者认知, 但是其相关的旅游产品较少。国内的茶产品很好, 有许多的茶文化博物馆, 但是往往也有许多的伪劣茶走入市场, 让人们难以分辨。因此, 茶文化可以结合这一点与旅游行业融合发展当地茶文化。

2.2 市场因素

在当今旅游市场中, 茶文化的开发潜力是非常大的, 并且通过一段时间发展, 茶文化旅游产品已经逐渐的走上了成熟化道路。就我国当前的茶文化旅游情况来看, 其市场较为凋零, 茶品的形式也都比较单一, 茶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近些年来, 江西茶文化发展较为迅速, 已经成为全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代表, 带动了全国茶文化旅游业的兴盛。但是也正是因为其发展的迅速, 让整个茶文化旅游市场处于不稳定状态, 其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基于人们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茶在中国市场上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随着茶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 旅游者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就越来越丰富, 目前传统的逛茶园和品茶已经无法满足整个中国市场需求了, 应该大力开发包含茶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各地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发展以欣赏、参与特色茶俗为主题的茶俗风情游, 提升人们对茶文化旅游方面的意愿。同时, 还可以推出茶文化食品, 推出一批茶餐饮特色菜肴和茶点, 来吸引广大旅游者来进行消费。

2.3 资源要素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之一, 在数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中, 通过先辈们的辛勤劳作和研制, 涌现出许多的茶品种, 例如:浙江的龙井, 江苏的碧螺春, 河南的毛尖, 云南的普洱等。这些茶品种, 不仅在我们国内市场非常畅销, 还远销到世界各地, 可谓闻名中外。

中国茶文化在萌芽时期主要解决先民们极其贫困, 衣食不足的现状, 现如今被流传下来, 也代表了一个对祖辈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地方特性, 民族特性, 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也是当时神农氏意料之外的, 从目前茶文化普及程度来看, 茶叶已经从原先的生活必需品转变为人们精神的载体。从茶叶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我国的茶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 基于深度旅游理念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途径

3.1 做好前期调研

做好前期调研是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 一方面是对旅游地区茶文化的资源探究 (茶园、茶史、茶俗等) 进行深层挖掘, 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 利用各地区风俗文化差异以及茶资源的不同, 深层次地挖掘茶文化特色产品, 凸显与茶相关的产品的独特性。我国在茶文化渊源上历史悠久, 茶资源丰富, 最为典型的茶文化要数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了, 从这两种云南代表性茶文化资源入手, 对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其历史、生产以及品种优势的产品下手, 来找出更多的有关茶文化的资源。

3.2 做好产品设计

3.2.1 点型设计

点型设计就是根据茶文化旅游载体的不同, 也就是茶景观、茶文艺以及茶艺术的不同。深度挖掘单一产品的内涵, 通过对本产品进行包装以及组织活动等形式, 从总体上增强旅游者对茶文化的认识。例如:对云南的普洱茶茶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 从而让普洱精神得到传承, 还可以让旅游者深入了解普洱的特性和特点, 最大化彰显茶叶的优势。

3.2.2 线型设计

线型设计就是将茶文化旅游产品中同一主题的产品串联起来, 这种设计主要针对区域比较大的旅游地进行设计,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将这一特定区域的旅游产品整合起来, 从而能够面对激烈的市场挑战。比如云南茶文化中的茶马古道文化, 茶马古道不仅是我国运输茶叶的大通道, 还是茶文化史发展宣扬的大通道, 这种设计比较适合将产品与茶历史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 将茶产品以及茶历史更好地宣传出去。

3.2.3 面型设计

面型设计是根据某一旅游地茶文化载体的多元化而设计的, 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以其为源头进行产品开发, 可以让不同需求的旅游者获得精神和物质双层次的满足, 并可以让旅游者全方位地认识茶文化旅游的内涵。例如:云南普洱市, 这里是普洱茶的发展胜地, 从普洱茶的生产到普洱茶成品面向市场, 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在长期的制茶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通过这一种设计,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文化旅行者的各种需求。

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涵盖面比较广, 茶文化是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符合现在旅游发展形势, 能更好地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具备十分积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深度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模式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从目前国际旅游发展趋势来看, 深度旅游已经被运用到各地的旅游行业当中, 成为最具有特性的新兴旅游模式。本文首先通过对深度旅游的概念阐述, 让更多的人知道深度旅游的形式, 分析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优劣势, 进而分析了基于深度旅游理念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深度旅游,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河有, 张冠群, 长安等.创意旅游视角下内蒙古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蒙古族“男儿三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2) :68-72.

[2]冷燕.深度旅游理念下临沧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学理论, 2015 (18) :85-86.

[3]王联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开发价值和开发策略[J].海峡科学, 2013 (12) :74-76.

[4]冯祺.深度旅游理念下的无锡运河文化旅游开发[J].旅游纵览 (行业版) , 2011 (10) :58-59.

[5]方旭.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问题的对策——以咸宁温泉旅游为例[J].改革与战略, 2013 (1) :98-100+110.

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第2篇

关键词:乌蒙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升策略

1蒙顶山的茶文化

蒙顶山是一座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名山。它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因入贡仙茶而久负盛名,列诸经史。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神往地。文字记载和史迹佐证,雅安蒙顶山是最早人工种茶的地方。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茶自唐至清,一直是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专用茶。“蒙山雀舌茶”自古就专用于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由于蒙顶茶进贡时间长,上清峰七株真茶又有“仙茶”之称于是成为供皇帝祭祀和饮用的专用茶,也就是所谓的“正贡”茶。蒙顶山也同样见证着茶马古道的兴衰,宋朝时因为战争朝廷诏令用蒙山茶易马。蒙山脚下今名山县新店镇还设立了“茶马司”,用“为羌人贵重”的雅州名山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从雅安出发的茶马古道是所有茶马古道中最著名的一条。

2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定位不清。一提到青城山,游客就想到“青城天下幽”、“道教圣地”,头脑中立即展现出名刹古寺和古径松林。这种清晰的定位,激发了出旅游者强烈的旅游欲望。对于蒙顶山,很多游客只会想到它产茶,却忽略了它的茶文化和休闲娱乐价值。

2.2历史的封锁。由于蒙顶山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山,自然景观独特。唐代以后,被历代朝廷封为圣山,实行封山管制,专门为皇室种植祭天贡茶,普通百姓不得上山,以致蒙顶山与世隔绝,逐渐被人遗忘。

2.3开发不当.措施不力。作蒙顶山过去的旅游开发是以茶叶产品为主题,这将蒙顶山旅游缩小成为了一个小山顶,使得一个46平方公里的旅游景区变得只有4平方公里,资源严重浪费。在蒙顶山不少经营者是独立存在的,整个景区没有统一的主题和管理,其中不少景点的管理落后、服务水平低下、形象低劣,严重破坏了蒙顶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损害了蒙顶山的旅游形象。

2.4文化特色未挖掘够.产品体系没有典型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故乡,茶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有茶史、茶艺、茶技、茶馆、各种仪式等体系化的内容,并且茶文化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内涵性。在蒙顶山近年来的开发中,重心放在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对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完全没形成一个高品质的文化体。

2.5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小,市场范围仅限由于蒙顶山地处西部地区,地方经济落后,在宣传营销方面较传统,形式化严重,没有有效结合现代现代营销的宣传手段,造成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知名度较低,没有树立起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效应。

3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开发提升策略

3.1樹立品牌形象。世界之茶始于中国,中国之茶始于蒙顶。在中国古代,茶文化融入了古代先贤“天地人和”的哲学思想,并被赋予“淡泊、朴素、节俭、消廉”的人格理念,形成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文化心理。蒙顶山应该树立自己的茶文化品牌,时任省委书记张学忠曾为蒙顶山题词:“千秋蒙顶,茶香天下”,蒙顶山应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让蒙顶山的茶、茶文化享誉天下。①重新打造现有博物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馆的功能分区,软硬件措施都还有待提升,蒙顶山茶文化博物馆应着重突出蒙顶山茶的历史,展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独特魅力。蒙顶山博物馆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②规范街头茶馆。茶馆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又具有地域的特色,反映出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人文环境。茶馆是一个大世界,与社会各阶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折射出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时代的风雨。茶馆在今日还是一个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生活,品味人生。茶馆也是茶文化旅游开始形成的一个雏形,蒙顶山应该规范蒙顶山地区的茶馆,在茶馆中注入人文气息。

3.2加强茶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①举办大型研讨会。2004年9月20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蒙顶山召开,此后蒙顶山每年都会举办自己的茶文化旅游节等各项活动。撤了这些活动外,蒙顶山应该多举办国际性的大活动,多举办一些研讨会,将中国的目光和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蒙顶山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好处。②新旧媒体结合。通过新媒体,不仅要用自媒体的形式在公众号上做出对蒙顶山茶文化的宣传,也要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的牌子通过微电影,移动传媒,游记攻略,网页广告,明星代言等做出宣传。

3.3加快旅游产品升级:①设计参与性旅游产品。以游客体验性为基础,在景区产品开发方面多下功夫。以展现蒙顶山茶文化悠久历史和魅力为主要目的,通过茶俗,茶礼,茶艺,茶技等的铲平开发让游客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同时体会蒙山当地文化。景区内多开展一些活动并邀请游客参与,例如茶文化知识竞猜,如“斗茶大奖赛”、“客来敬茶”茶艺表演、“中日茶道交流”、“蒙顶茶会”、“十佳茶艺小姐(先生)评选”、“茶博览交易会”、茶艺师培训”、“少儿茶艺”等活动。②开发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雅安茶文化旅游活动主要有茶园茶山观光游览、茶家乐茶事体验,以每年3-4月份举办的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为亮点,旅游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特色。应该开发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可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节庆游、茶艺表演欣赏游、佛茶文化游、名茶采尝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第3篇

1.1 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

相比“文化旅游”、“茶文化”、“生态旅游”等已经广为所知的概念, “茶文化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对大众来说显得更为陌生, 目前尚无统一、科学、权威的表述。茶文化生态旅游涉及茶、文化、生态、旅游四个基本要素, 其内涵是指通过以茶为载体, 以旅游为形式, 体验生态、品味文化以追求身心愉悦的过程。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三者的均衡, 是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深度结合的新旅游形式。综合各方面的表述, 笔者认为茶文化生态旅游就是旅游者体验、感受和品味与茶有关的天然的生态环境或者历史文化风情并身心受益的过程。

1.2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经济意义。首先, 茶文化生态旅游通过旅游业态的龙头带动作用将与茶相关的客运、餐饮、购物、住宿等传统商业业态整合起来, 形成规模可观的旅游消费热点, 形成茶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其次, 茶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 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可以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供给, 一定程度上解决茶乡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 有利于改善茶乡群众民生。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文化意义。首先,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茶史、茶道、茶德、茶艺, 让游客在旅行中, 体味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最终起到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 弘扬茶文化的作用。其次, 以茶论道, 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使游客感受特色的茶乡风情, 又可以让游客在感受到礼让谦和的传统茶德, 提升游客的道德境界, 实现文化对游客的精神洗涤。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社会意义。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调节功能。首先, 茶可以陶冶个人情操, 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可以净化社会风气, 最终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其次, 茶文化在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文化交流领域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比如作为边疆畅销茶种的安化黑茶, 百年来风靡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 成为民族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再比如福建的乌龙茶文化, 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在联结两岸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纽带作用。

2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2.1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从各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现实情况来看, 文化元素和生态元素虽然已被视为茶乡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元素, 但在实际开发中未被特别强调, 文化素材和生态资源在茶乡地区旅游开发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也就导致了各地茶乡旅游千篇一律, 缺乏独特性。政府对茶文化生态旅游的认知理解并不到位, 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多数茶乡地区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复制、模仿阶段, 旅游产品停留在茶园赏景、买卖茶叶、茶道观赏等简单水平上, 并没有充分挖掘本地区特有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

2.2 交通设施建设不足

交通的畅通便捷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茶文化生态旅游更不例外, 其开发成功与否离不开一系列的硬件基础设施来支持。从目前国内大多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现状来看, 由于茶树生长环境的限制, 茶乡往往处于偏远山区或者高海拔地区, 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限制, 茶乡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道路往往是线性建设, 支线建设力度不够, 难以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 景区可进入性和内部通达性都比较差, 这成为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首要制约因素。加之, 茶乡外部的铁路、公路等道路交通设施相对缺乏, 茶乡与其他景区之间缺乏连接道路, 难以发挥片区规模效应, 孤立的茶乡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另外, 茶区内部道路路况有待改善, 不少茶乡仍然是泥土路, 稍有降雨, 便会泥泞不堪, 外界车辆难以进入, 或者通行缓慢, 极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总之, 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

2.3 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茶乡的旅游开发陷入粗放式经营、“杀鸡取卵”的模式。茶乡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往往经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门票经济、旅游收入成为地方谋求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在片面的政绩观引导下, 部分地方政府对茶乡旅游市场过度开发, 开发中不注重保护生态, 盲目开发对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例如对游客数量不加限制, 景区人满为患, 超过原有的生态负载能力。另外, 部分游客环保意识淡薄, 肆意丢弃垃圾, 肆意破环景区生态等不文明的行为频发, 也对茶乡景区的生态造成破坏, 不利于实现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4 相关人才匮乏

由于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个交叉型新兴领域, 相关人才十分匮乏。一方面是缺乏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 很多地方无法把控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方向, 无法深度挖掘其特有的文化价值, 无法打造环境优美、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茶乡景区, 说到底是缺乏专业人士, 而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作为一个交叉领域, 涉及旅游管理、文化挖掘、生态保护、茶艺、茶叶种植等诸多领域, 这就给人才培养形成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缺乏应用型人才, 例如高素质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业从业人员十分匮乏, 导游不够专业, 解说词空洞乏味, 缺乏引人入胜的文化感染力, 难以实现引领游客领略茶文化内涵的作用。

3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导向

3.1 市场化导向

旅游开发以盈利为目的, 本身就是市场化行为, 因此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首先要坚持市场化导向, 在开发模式上可以引入“政府+ 企业”的运作模式, 引进知名的旅游开发管理企业, 在资本运作、品牌营销、内部管理上都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提高茶乡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做大景区品牌, 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新产品, 开拓旅游和茶业两个市场, 推出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 驱动茶叶消费新经济, 同时还应注意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运用系统化整体策略, 务求使涉及旅游的客运、购物、餐饮、住宿等各相关环节密切配合, 力争实现茶文化生态旅游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3.2 特色化导向

茶文化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旅游业蓬勃发展、推陈出新的结果, 结合趋于独有文化元素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是当前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必由之路。可以组织专家深入挖掘当地名茶的历史底蕴, 设计符合彰显当地茶文化的茶叶产品、保健品等衍生产品, 提升生态旅游中的茶文化价值。各地可根据自身不同的自然人文禀赋, 积极探索发展新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业态。比如台湾的茶艺馆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及展览、茶艺讲座、养生讲座等文化活动, 从而丰富了茶艺馆的文化属性, 打造成为小型文化交流场所, 吸引知识阶层的光顾, 形成以商养文的特色业态。

3.3 生态保护导向

在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应考虑到茶叶生长对生态环境的苛刻要求, 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 对所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生态保护教育, 切实把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当成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对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容许负荷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 力求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全局。具体来说, 首选在茶叶种植区应尽量减少餐馆、道路的建设, 对生态脆弱地区要考虑禁止游客进入,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其次,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管理部门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对区域内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 及时监测区域内水、土壤、大气、难降解物等的污染情况, 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节景区接待游客数量, 切实把景区接纳的游客人数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之内。

4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4.1 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支持

第一是编制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宏观规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摸底调查, 开办专家研讨会论证发展思路, 形成区域范围内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宏观规划;第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要在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上给予积极的资金支持, 如下拨专项支持资金或者税收优惠等, 另外还应积极通过政策手段,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增强旅游开发的资本实力。

4.2 加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交通条件的好坏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交通和旅游部门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改善景区的交通环境。首先, 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都应开通与邻近主要城市直接相连的客运专线, 对于重点茶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可以采取旅游专用公路, 优化交通路网, 使得专用道路与交通干线相连, 提升景区的交通可达性。其次, 景区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内部交通设施的硬件建设水平, 积极改善路面路况, 科学规划道路路线, 并积极配件停车场、加油站等必要配套设施, 努力提高景区内部交通设施的快捷度和便利性。

4.3 注重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

一方面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要注重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融合, 进行综合开发, 提升旅游内容上的丰富性, 比如在旅游设计上, 可以让茶乡与临近景区实现门票通用, 形成综合性景点, 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实现景区之间的多赢局面。另外一方面还要着力提高旅游形式上的多样性, 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 如参观茶园生态风光、品茶评茶、观看茶艺表演、学习茶艺、领略采茶制茶的劳作生态、马帮巡演、感受茶乡风土人情生态、购买茶产品、购买与茶相关的商品和纪念品等。

4.4 原生态开发与商业开发并行

在旅游开发之初, 要综合考虑旅游地的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 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 确定原生态开发或者商业开发的形式。对于交通便利的知名茶乡, 既可进行保持原生态文化背景的开发, 也可以进行商业开发。对偏僻和经济贫困的地区或者生态环境脆弱重点采取原生态开发模式。

4.5 建立优秀的人才队伍

优秀的旅游产品给游客带来的体验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和心灵的休憩, 其质量高低不单取决于基础服务设施、景区既有的生态资源等客观条件, 更多取决于非物质层面的观感, 具体来说, 一方面是景区的整体观感, 整体开发是否别具巧思、文化氛围是否厚重、景点设置是否引人入胜;另一方面是细节体验, 导游解说是否生动形象、引入遐想, 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是否贴心便民, 这些都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而这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具有着更高水准的要求, 因此茶文化生态旅游要想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 亟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一是采用优惠的政策, 直接引进高层次的旅游高级管理人才;二是和旅游专业的大专院校合作, 订单式培养相关的导游人才;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 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摘要: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具备十分积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从国内目前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现实来看, 茶文化旅游开发仍存在种种问题, 本文将从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 分析其开发意义和发展制约因素, 给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坚持的导向, 并指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乔秋敏, 祝明霞.体验经济时代下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

[2]魏丽英.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12) .

赣南畲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第4篇

一、民俗旅游

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到居住地以外,通过自身的感受来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重生”。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精神需求,以文化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的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游客的精神诉求,现在民俗旅游也来越来越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方式,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很大一部分仍然处于待开发状态。云南、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当前的旅游发展中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民俗旅游之路。那么在发展民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开发?我认为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大品牌时代,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建立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品牌形象。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如是说。“不要放过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任何特性,并从品牌中提炼出独特的特性,占据一个细分品类。”现代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也是旅游者深度旅游的开始,随着旅游的频率的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旅游地表征的肤浅的认识,希望获得的是一次次震撼心灵的“心灵之旅”,谁能打动游客的放心,触动他们心底最深的期望,谁将在旅游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二、品牌---旅游符号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对某地的一种最初的印象,也就是某地在我们脑海中最突出的形象的树立,如西湖--杭州、漓江-桂林、丽江-云南,这就是一种旅游符号,有其“能指”和“所指”。江西旅游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它的旅游符号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自200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将革命圣地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红色旅游的三分之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一旅游品牌已经深入心。但是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数据显示,江西的旅游在全国各省排名仍然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江西“红色旅游”象征符号已经深入人心,“红色旅游”资源符号客源群体比较单

一、旅游主要是以观光、教育为目的,产品的体验性、娱乐性不足,不能满足大众对于异质文化的高品质的旅游心理需求。现在对于江西旅游而言,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符号象征,打造更为丰富、更符合江西地区特质的,长远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

三、江西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江西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以断发纹身悬棺葬为代表的古越人风俗,以畲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为代表的畲族风情;以客家文艺客家饮食为代表的客家风情;还有景德镇瓷俗、樟树药俗、婺源茶俗、江西傩舞等。江西傩舞和永新盾牌舞被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众多的民俗资源当中尤以客家风情、畲族文化、傩舞为代表的江西民俗文化独具地方特色,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但是就江西目前的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看来,除了赣州的各家文化,其他发展都特别滞后。位于赣县的客家文化园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 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现在已发展成为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除此之外江西富有地方特色、源远流长的傩文化,虽然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只是成为重要节日的表演项目,在民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傩庙损毁,傩舞、傩戏失传,并没有发展成为惯常的旅游项目。还有江西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畲族,是全省惟一成乡镇建制的少数民族 截止2006年9月江西省共建7个畲族乡,九个畲族村,由于长期以来的不重视,畲族民俗风情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前途令人堪忧。

四、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民俗旅游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发展民俗旅游要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文化特质,在开发的时候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组合。

(一)以节庆带动的民俗旅游开发。

节庆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展演,在我们发展民俗旅游中,节庆的辐射效应非常大,节庆是一个民族民俗活动展演的浓缩和核心,通过特定的节日我们可以领略当地人民的精神信仰,现在的很多节日大都来源于古时的祭祀礼仪,是族群精神的凝聚、团结的重要载体,并且通过民俗节庆,可以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感受到当地最为多样化的民俗风情。在江西发展民俗旅游中,可以先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节日,以节日的效应,辐射影响其他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畲族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73万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 其中闽东、浙南占70%,江西位于第三,畲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有着独特民族习俗、文化艺术、民族建筑及其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等, 形成了鲜明的畲族民俗文化旅游特色。

江西信丰自2009年参与全国畲族文化古籍整理,年至今已经连续两届举办了“三月三”畲族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通过节日展示了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乌饭节活动在全省民族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了解了畲族,村民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巨大效应,都纷纷主动挖掘当地特色,“三月三”乌饭节开创了江西省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利用节庆文化的这种效应,田垅畲族村打出畲乡牌,成立了畲民脐橙、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也成为畲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增强民俗旅游资源的娱乐性、世俗性

江西独特的傩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江西是傩文化的发源地,尤其以上栗、莲花、等地为主,江西丰富的傩文化资源,重点突出以傩祭、傩俗、傩舞、傩戏为特色的傩文化原生形态,以彰显赣傩在傩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目前在傩文化的开发中主要以展览这种静态的表现为主,以实物、图片,辅以声像播放、活态展览等手段给游客以视觉欣赏。江西南昌举办的傩文化画艺术节以及傩文化主题公园,都没有深入挖掘到傩文化的内涵,傩是古代的一种驱鬼的仪式,是人神交流,祈福免灾的一种民俗活动,它的源泉在民众,在生活,因此单纯的以一种静态的、展览的方式不足以领略傩文化的真谛,也不能感受到足够的文化震撼,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在民俗旅游中应该增强傩文化的民俗性和体验性,旅游者亲自参与或者亲临观看傩祭、傩戏,了解傩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旅游认识,亲身制作傩面具,最终达到娱神、自娱的目的。

(三)民俗旅游主体---社区居民的主动性提升 民俗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旅游地居民的民族主体意识的提升,强化其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发中注重开发产品的选择,不能一味的为了满足游客猎奇的需要而开发出一些与民族主体意识背离,消弱民族认同的项目,如现在很多民族地区开发的少数民族少女的低俗歌舞表演,还有开发出一些“奇风异俗”满足游客低俗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的这种主客关系的错位,民族居民的民族意识会逐渐淡漠,会背离民族主题文化而逐渐被同化。因此一定要确立以民族地区居民为主体的民族开发方向,这样民俗才能得以保持,吸引力才能持续存在。

(三)民俗旅游与其他旅游的组合

江西民俗旅游中可以将其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同时也可将江西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增强旅游线路的吸引力,使江西旅游的品牌得以提升。如鹰潭要利用龙虎山悬棺表演这一品牌在龙虎山建立古越人民俗馆集中展示古越人悬棺葬习俗、断发纹身习俗、图腾崇拜习俗,干栏式建筑习俗等;可以把畲族民俗文化旅游与上饶、吉安、赣州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以畲族的乌饭节、中秋歌节、二月二会亲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重点,集中展示畲族的文化艺术成果、婚俗、民族服饰、畲族礼仪把经典的参与性强的趣味性大的活动日常化。赣南客家文化是江西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把赣南建成赣闽粤客家文化的中心在赣州市或赣县建客家文化城,将客家独特的建筑客家土楼和围屋客家文艺客家饮食等集中展示给游客。

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到作为一种特有的经济方式,是通过游客在空间载体上的活动和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来实现的,是通过感受来实现的。它不像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在车间里生产,或者在商店里销售。那么,旅游营销的品牌价值如何才能实现呢?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一、江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江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自200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将革命圣地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到现在江西红色旅游的收入已经占到全国红色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多。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红色旅游的三分之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一旅游品牌已经深入心。但是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数据显示,江西的旅游排名仍然在全国的中等以下水平。

二、江西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江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一、江西 畲族

江西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人口、历史上

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三)在江西信丰举行了第二届“三月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很多游客,畲族人民也穿上了自己的节日服装,融入到了歌的海洋,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人们擅长以歌曲来表达各自的心声,“三月三”不仅是畲族的祭祀节日,更是畲族男女寻找意中人的“情人节”。在轰轰烈烈的节庆文化的升温之下,我们不禁要问

二、江西畲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江西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红色旅游、绿色旅游 民俗旅游比较欠缺

2、畲族旅游的开发对树立畲族民族自豪感,保护民族遗产的重要性。

3、节庆旅游的辐射效应。

该村按照“一村一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脐橙、西瓜、生猪、养牛等特色产业,成立脐橙、西瓜两支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在服务队的带领下,成立注册了畲民脐橙、精美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目前,全村脐橙实现人平一亩果,总产量达到250万斤,西瓜种植面积1400亩,年产量达2800多吨,总产值300多万元,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做法在全省召开的民族地区“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

09年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34米长、以“和谐畲族”为主题的大型畲族文化墙,新建了一幢畲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和一个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歌舞戏台。并于2009年和2010年农历三月初三连续举办了两届“三月三”畲族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通过节日展示了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乌饭节活动在全省民族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在《人民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1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该村在挖掘和整理畲族文化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民族地区的前列。

畲族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分散、小聚居

2、江西的地理位置及文化积淀

3、畲族文化的意识

三、信丰畲族文化旅游的策划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73万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 其中闽东、浙南占

70%,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畲族独特的民族习俗、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建筑及其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等, 形成了鲜明的畲族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我省的畲族分布在7个乡80个村500多个村民小组,近15万人,是全国畲族分布的三大省份之一。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些年来,支撑这个民族结构的固态的东西,正渐渐地回到了畲民的生活中:

2009年,我省首次参与全国畲族文化古籍整理,并成功地承办了第三次全国畲族古籍整理工作会,在会上,我省1000多件古籍、契约等走进出版社。

经过挖掘、整理和建设,如今,全省拥有畲族特色村寨15个。2012年,畲族乡村更是以从未有过的火爆场面和热情,竞争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计划,会昌、崇义等县专门列支几百万元资金投入畲族特色村寨建设。代表畲族忠勇刚直精神的“铁书”、描绘畲族祖先神话历史的犬王图„„这些畲族文化的载体也在万安、贵溪、会昌等10多个县的民间被陆续发现。江西舍族的族群祭祀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舍族一样都与盘颤神话传说中的图腾礼仪 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相联带盘饭是金族共同的祖先

在上个世纪,在江西宝山乡安长畲族自治村发现了一副保存完好的,清乾隆十五年所做的《犬王图》,这幅全网图为工笔画,叙述了

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它们是让文化元素鲜活起来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因而,畲族山歌成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它们,是让文化元素鲜活起来的必由之路。

《高皇歌》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为著名,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盘古开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一朝江水一朝鱼„„”,在“三月三”乌饭节上,当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小的孩子们登上舞台,美妙的歌声四处飘扬时,一个民族的文化韵味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五年级学生王一超自豪地说:“现在,他们学校每个学生都会唱这首山歌了。”

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对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来说,“三月三”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随着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一些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一一亮相,也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声名远播,不远千里前来参加活动的大有人在。利用这种效应,田垅畲族村打出畲乡牌,成立了畲民脐橙、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成为畲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同样的现象接连出现在一些畲族乡村。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向政府争取、自筹资金、自主投劳,创办了一个畲族文化演艺厅,把本民族的祭祀、山歌、饮食、服饰等文化元素集中起来,同时与畲族村寨的旅游相结合,每年都有近万人来到这个村寨品尝畲族饮食,观赏畲族祭祀,与畲族歌舞相伴。五年间,畲族村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从中等收入步入“小康人家”。

江西民俗旅游开发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5篇

【关键词】龙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形象策划

旅游市场经济同样是“好酒也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也愁嫁”。好的旅游资源如果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包装策划以及宣传推介,其知名度就难以提高,吸引游客数量也十分有限。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发展汨罗龙舟文化旅游的关键,在于依托资源特色,打造品牌形象。

1 树立精品意识、塑造形象

汨罗龙舟文化积淀丰厚,无处不在的文化印记,构造出了其独特的人文魅力,但是长期以来龙舟文化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名牌效应。如何根据文化旅游的特色,在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心目中树立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形象,是龙舟文化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一个旅游目的地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往往是吸引游客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纵观国际国内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具有鲜明的旅游形象。比如“意大利——露天博物馆”、“香港——动感之都”、“长沙——璀璨星城”、“昆明天天是春天”、“椰风海韵醉游人”的海南印象等等,这些旅游形象推广工程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当地带来良好的旅游经济收益。可见,形象是旅游区的灵魂,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工具。汨罗龙舟文化应打造一个良好的、个性鲜明的形象,以形成在整个世界的垄断地位。

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品牌意识差、市场竞争力不强。要加大建设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的力度,打造好“龙舟文化遗址遗迹游”、“龙舟文化民俗游”、“龙舟文化名人游”等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建设屈子祠、任弼时纪念馆等精品景区(点),并将其穿珠成串,打造出一批黄金线路,增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加强龙舟文化的旅游形象建设。旅游标徽作为重要的旅游地的形象标识,最能够彰显历史文脉和文化特色,可用屈原像或者龙舟模型等作为标徽的图案。此外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的装潢、命名,工作人员的服装等,都应体现龙舟文化形象。总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围绕“龙舟精神”,统一形象策划,强化龙舟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扩大海外市场的客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 打造龙舟文化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

一是整顿好车站、码头附近的治安环境,树立醒目的龙舟文化旅游宣传口号标识,搞好城市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适当增添屈原及龙舟雕塑,将龙舟文化的概念贯穿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增强屈子祠等景点的可进入性,充分利用汨罗位于岳阳和长沙的中段这个良好的区位条件,缩短游客进入屈子祠的时间,减轻费用。

二是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景区旅游形象往往最能影响游客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因此从景区的环境,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等各个方面,都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要加快旅游景区景观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标识、公厕等配套设施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景区和重要旅游线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要充分考虑游客需求,体现旅游功能,增加旅游项目,利用优雅的环境,把它建成人们的度假胜地。

三是策划好主题节庆活动。旅游区主题旅游形象的塑造要产生持续稳定的效果,关键在主题节庆活动和主题旅游形象的紧密结合,这是因为一个鲜明而且一致的主题节庆活动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持久的生命力。如洛阳的牡丹节,青岛的啤酒节,哈尔滨的冰雪节等都给当地的旅游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要进一步提升龙舟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可策划举行下列主题节庆活动:“文化之江、龙舟之源”——汨罗江民俗节;“蓝墨水的源头”——龙舟文化艺术节;举办一系列以“龙舟杯”命名的摄影、书法、绘画、诗歌、雕塑、剪纸、歌舞大赛。

四要继续办好国际龙舟节。岳阳市委、市政府在连续举办 10 届龙舟节而又停办了几年后,毅然决定恢复龙舟节,并把龙舟赛场由南湖迁回汨罗江,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节办赛机制。要恢复、巩固、提升龙舟文化之源和龙舟故里的应有地位,使汨罗江作为龙舟文化发源地这一理念得到正本清源,打造好龙舟品牌,启动汨罗江龙舟产业园的建设,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此外,要借助于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传媒在国际上广泛宣传龙舟文化,逐步争取让龙舟竞技项目参与到亚运会、奥运会常规项目活动中来。

五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要促进旅行社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训的力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加强对导游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强化法律意识;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

参考文献

[1]杨罗生.竞渡本招屈考―兼论龙舟竞渡的起源与其文化意义[J].云梦学刊,2006,27(06):48-52.

[2]刘石林.汨罗江畔屈子祠[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第6篇

1 茶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1.1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由茶衍生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 它是将茶叶的生长环境、茶叶的生产, 制作及文化内涵融为一体[1]。更是现代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同样也包含了观光旅行、休闲娱乐、购物度假等传统旅游业的旅游模式, 茶文化旅游资源另外还将求知习艺、茶艺参观囊括其中的新型旅游产品。

1.2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茶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 与传统旅游行业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首先, 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这种独特的旅游模式集中于茶叶的原产地, 譬如福建安溪, 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美誉, 是铁观音和黄金桂的发源地, 已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被开发为安溪茶文化旅游胜地。又如河南信阳, 是信阳毛尖的著名产地, 也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被开发成了信阳茶文化旅游中心。其次, 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时节性, 这是由于茶树的产茶周期造成的, 茶文化旅游胜地最繁盛的时期要数茶叶采集的时节, 多集中在五月份, 这时的气候适宜, 鲜叶正佳, 恰是采摘的好时机, 也是茶文化旅游胜地游客最多的时候。另外, 茶文化旅游资源还具有文化性, 因茶文化旅游资源是基于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模式。而茶文化本身又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并进行了有效的传承。这就使其本身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性。

2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对我国现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自然优势、人文价值、经济效益等为出发点, 分析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2.1 挖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茶树的生长环境, 对土质的要求极高, 无论是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还是四川蒙顶茶均生长在土壤最肥沃、气候最适宜的地方,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以信阳毛尖为例, 河南信阳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左右, 降雨量900~1500mm, 土壤通透性好。另外, 许多茶产地都依傍名山, 如黄山、武夷山、峨眉山等都出产名茶。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名山名茶相辅相成, 互相宣传得以挖掘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2 彰显底蕴深厚的人文价值

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 蕴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茶文化旅游资源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 利用茶业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旅游业又反作用于茶业, 旨在于为旅游者提供具有茶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和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 让游客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以及儒、道、释三家的核心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完美融合, 还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彰显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价值。

2.3 获取收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弘扬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同时也能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如今我国茶类总值达240亿左右, 给各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甚至带领贫穷的地方脱贫致富, 实现小康。茶文化旅游资源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的独特的旅游资源, 作为一种以茶文化为依托的旅游资源, 将会成为景区的亮点, 吸引大量喜爱茶文化的中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 信阳毛尖早在2012年其茶叶的产值就达到了77.2亿, 在信阳被开发为茶文化旅游景区后, 其茶叶产值更是超过百亿。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3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发展成为自成一派旅游产业, 其合理开发将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现今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从环保理念、建设理念、人文理念、科技理念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开发策略。

3.1 环保理念:保护优先, 合理开发

茶文化旅游资源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旅游资源, 其开发依赖于我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现今环保的问题已上升到我国的政策问题, 优良的地理资源是上天对我国最好的馈赠, 重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首先要牢牢把握“保护优先, 合理开发”的环保理念。在这个环保理念的指导下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才能保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西湖不仅是我国的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同时也因其茶文化旅游资源蜚声中外, 但由于近几年对西湖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忽视了环保的问题, 导致其茶质量下降,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不进反退。因此, 保护茶园和各地茶文化是第一要义, 在此基础上再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开发。

3.2 建设理念:基础建设, 完善设施

如今, 我国大部分茶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要加快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服务区的规划建设, 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 形成集餐饮、住宿、旅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文化娱乐设施。另外, 要处理好茶文化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 居民生活区和旅游风景区的统筹规划。以福建安溪为例, 如今安溪虽已发展形成了安溪茶文化旅游风景区, 但目前景区内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难以形成合理的茶文化旅游线路。针对这个问题, 景区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基础建设和统筹规划, 变点为面, 建设出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最后, 也要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品牌建设重视起来, 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传媒方式, 把其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成一个地区的“黄金名片”, 如西湖龙井茶文化旅游区, 安溪铁观音旅游风景区, 信阳毛尖旅游风景区等[3]。

3.3 人文理念:休闲娱乐, 观光并行

茶文化旅游风景区的传统休闲模式有品茶、茶园参观、茶艺欣赏等旅游观光模式。[4]这种观光模式是每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统一的观光模式, 多年来一成不变, 导致游客到任何一个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的感官都是一样的, 毫无新意。针对这个情况, 首先, 要增加休闲娱乐产品的品类, 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 如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 欣赏制茶过程及建立休闲度假区等, 都可作为娱乐休闲产品推广。其次, 各个茶文化旅游风景区都要推出本地特色浓郁的茶文化休闲活动, 真正意义上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如四川人酷爱喝茶, 尤其爱喝盖碗茶, 大街小巷茶馆处处可见, 四川的茶馆起着“会客厅”、“俱乐部”等作用, 四川地区的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即可依据四川人独具特性的茶俗, 在景区内修建几处茶馆, 让游客欣赏四川独特的茶俗[5]。

3.4 科技理念:建立平台, 网络推广

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 比传统媒介更为迅速更为大众所接受。新媒体强势的发展背景下, 传统的传播媒介报纸、电视、广播等早已难以满足信息时代旅游者的需求了, 这就要求景区要与时俱进, 使用新媒体进行有力的宣传。其具体方面包括:第一, 搭建网络社区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现今阶段大部分游客都会通过社区网络平台去获取新兴的旅游信息。在平台上, 游客可以写出各地的旅游攻略和旅游后的感受指导新游客旅游, 平台的帖子大都图文并茂, 并且还有游客留言板块, 可以对景区进行评价。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可以邀请各社区的红人免费到景区游玩, 然后由社区红人撰写游记对景区进行宣传, 茶文化旅游风景区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很有力的对景区进行宣传, 提高其知名度;第二, 微信是当今人必不可少的社交软件。据统计, 微信月活跃用户已有5亿多, 各种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已逾800万个, 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无法媲美的[6]。因此, 搭建茶文化旅游资源地的微信公众号已迫在眉睫。完成搭建公众号后, 景区要对其公众号进行妥善维护, 可通过“转发增门票”, “邀请关注送礼品”等活动进行区分, 或是与一些热门公众号进行合作, 辅助其宣传, 可使知名度迅速提高。

4 结语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立足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保护优先, 合理开发”的环保理念指导下, 进行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 娱乐休闲产品的品类增加, 和新媒体下社区平台的建立, 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旅游形式, 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 是集采茶、制茶、茶艺为一体的一种以地域性为特征的旅游模式。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现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分析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并提出一些更为与时俱进的开发策略, 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吴敏, 王永慧.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9, 02:83-85.

[2]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通讯, 2010, 03:36-38+40.

[3]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 2010, 03:45-49.

[4]张欢欢.基于AHP法的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 05:68-72.

[5]蔡郎与.新媒体视角下的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5, 22:12+14.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7篇

关键词:深度旅游,茶文化,旅游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旅游市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正在悄然形成, 这种旅游方式针对的消费群体与传统旅游有了较大变化, 中青年人群比例上升;其次旅游需求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 游客的体验感越来越强。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 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茶文化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代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建成了许多极具茶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从茶文化旅游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看, 只有进行深度旅游开发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深度旅游概念分析

1.1 深度旅游定义

当前, 深度旅游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国内也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深度旅游项目,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尽管深度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内容, 但是对于深度旅游的概念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而且在各种学术期刊中也没有相关的资料介绍, 由于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因此只能从一些代表观点中获知一二。有学者认为, 深度旅游是从表层旅游向深层认知体验的转变, 由于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 不再止于在旅游中欣赏风景和奇观, 而是更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体验, 例如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民族艺术等方面, 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体验, 这便是深度旅游。还有学者认为, 所谓深度旅游就是指游客为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旅游动机的旅游方式, 它更注重对旅游的体验, 从旅游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验等, 甚至达到自我实现的效果。

从这些学者的总结和认知中我们可以发现, 深度旅游是未来旅游的新趋势, 它是突出人的参与性和个性化的一种旅游方式。

1.2 深度旅游产品定义

深度旅游产品是对传统旅游理念的思考, 传统旅游模式主要包括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而且能够体验旅游消费。例如云南的大众旅游中, 大部分旅行社安排的内容基本一样, 游客观赏自然风光和一些静态景观, 实现吃、住、行一站式服务, 整个行程都极具标准化, 缺少游客的互动体验, 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种旅游现状, 深度旅游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实现了游客的个性需求, 使他们在旅游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对旅游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了解。由于大部分游客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希望可以提升旅游价值和参与性, 因此, 旅游产品要十分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以推动深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度旅游产品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

与深度旅游一样, 对深度旅游产品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深度旅游产品是使人获得轻松愉悦体验的消费品。深度旅游产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一种真实而富有深度的大众旅游方式, 强调游客的存在感和体验性, 这种体验能够使游客与旅游产品融合在一起, 使他们身临其境, 从中获得身心的不同体验;其次是对传统旅游产品的坚持与延伸, 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建设水平, 加强游客与当地的互动接触, 使二者实现公平交易。游客能够在旅游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而且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 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的要素

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茶文化知识、体验茶文化内涵, 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活动。茶文化旅游是旅游的新兴项目, 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 而且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是一种深层次的旅游产品, 受市场和资源影响较大。

2.1 市场影响

茶文化旅游是当前旅游产业中的新兴项目, 也是极具潜力的项目, 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获得了较大提高。首先,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饮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已经成为最普及的饮品, 世界范围内对茶的认知度也较高, 这种认知也延伸到茶文化旅游上面来。茶文化旅游的潜在消费市场巨大, 随着茶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茶文化旅游发展也日渐兴旺, 中国也将成为茶文化旅游大国, 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次,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思想与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标准化的旅游模式, 而是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对于茶文化旅游来说, 游客不仅仅满足于看风景、逛茶园, 品茶等方式, 而是希望从中获得茶文化知识, 通过不同的体验项目, 参与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 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从身体的享受转变为精神的体验, 所以, 茶文化深度旅游发展存在一定必然性。

2.2 资源影响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 也是茶叶生产大国, 中国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也是国人的骄傲, 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 内涵深厚。以茶文化为依托的茶文化旅游也成为中国文化与旅游的特色与代表。中国地大物博, 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茶文化习俗, 这些特色文化都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和资源, 也进一步促进了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

2.3 核心理念

深度旅游产品的理念是体验, 这也是深度旅游产品的本质体现。深度旅游产品设计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以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导向, 设计既定的旅游市场, 使游客在多元化的旅游线路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这种体验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和长久记忆。茶文化深度旅游的基础和核心是茶文化, 只有充分发挥茶文化特点, 茶文化旅游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 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首先要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和茶文化特色产品对象的定位;其次, 对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进行有效选择, 使其更符合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由于云南是茶文化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对于开发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有较强的代表性, 通过对一典型例子的分析, 对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会有所启示。

3.1 准备阶段

在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 首先是进行初期的调研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对各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理, 利用各地的资源差异, 挖掘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特色。云南作为茶文化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茶马古道文化、普洱茶文化等,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深层开发, 使云南的茶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推广。其次是旅游对象的转变, 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会开始关注精神需求, 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消费者更注重旅游产品的价值与服务, 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情感需求。因此, 茶文化的深度旅游产品设计要充分关注游客的需求。例如云南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有一定的特色, 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在这里体验茶叶生产制作过程, 学习茶文化知识, 感受民族茶文化内涵, 这种茶文化的深度旅游产品为云南茶文化推广和传承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也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茶产业发展。

3.2 设计阶段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产品, 其中包括了茶艺、茶叶生产加工、饮茶习俗、茶歌等, 此外, 还包括了茶文化、茶景观, 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旅游产品, 使旅游项目内容得到扩充, 形式更加多元化。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设计主要包括三种, 即点式设计、线式设计和面式设计。

3.2.1 点式设计

点式设计是对茶文化旅游中的某一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 通过不同的展示、解说等, 提升游客的体验。例如兴办各种茶叶展览会、茶文化节等活动, 丰富茶文化旅游内容, 使游客对茶叶有更全面的了解。点式设计的特点在于茶文化旅游产品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力, 尤其适用于茶文化旅游资源较突出的地区。

3.2.2 线式设计

线式设计是对茶文化旅游中的同主题的产品进行串联, 实现组合开发。这一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当地的茶文化优质资源进行整合, 突出其特点。例如将茶文化旅游中的观光、体验等项目结合在一起, 使产品内容更加丰富, 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3.2.3 面式设计

面式设计是一种全面组合的开发。这一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 使游客能够有更多元化的体验方式, 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

4 结束语

深度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参与体验, 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旅游业中得到认可和推广, 多元化的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 而且也有效地推动了茶文化旅游发展, 使茶文化得到有效推广和传播。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近年来茶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进一步提升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度和内在价值。在未来的茶文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中, 不仅要充分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开发, 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体验度。总之,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对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开敏.国内外深度旅游研究现状[N].中国旅游报, 2008-6-13, (11) .

[2]王京传.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发展[J].农业考古, 2005 (2) :1-5.

[3]蒋盈, 朱海森.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J].财经界 (下半月) , 2006 (10) :240-241.

[4]徐永成.中国将成为最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国[J].中国茶叶加工, 2005 (2) :10-12.

[5]尹路.探讨深度旅游产品设计——以我国公民赴欧洲旅游产品为例[N].中国旅游报, 2007-3-28, (13) .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8篇

1 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 我国当前的茶文化旅游相当热门。在国内“茶文化”热潮的推动下, 全国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产茶区都在设法开发本地的茶文化旅游。各地的茶博会竞相举办, 各种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竞相亮相, 各种“茶家乐”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可以说, 我国目前的茶文化旅游潜力是比较大的。但是纵观全国产茶区开发旅游的现状, 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茶文化旅游景点虽多, 但著名品牌欠缺;又如茶文化旅游产品中, 物质类产品过多, 精神类产品较少等等。在各种不足中, 最为严重的问题是, 当前的茶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不足, 休闲体验类项目较少, 旅游项目单一。目前, 各地的茶文化旅游几乎清一色采取先摘、后品、再卖的形式, 缺乏对游客参与和体验的关注, 休闲体验类项目极少, 形式也比较单一, 整个茶文化旅游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现代人的旅行要求, 早已从过去的单纯观光转变为了如今观光与体验并重的模式, 他们崇尚亲自动手、亲身参与。在这种理念支配下, 反观我国当前产茶区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其休闲体验不足的现状, 与现代人的旅游目的是不相符的。这也成为了茶文化旅游在我国目前整个旅游市场中被边缘化、外围化的原因。

2 休闲体育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融合的可行性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 人们的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在高强度的生活下,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走出城市、亲近自然。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放慢生活的脚步, 体验一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慢生活”。现代人的这种生活渴望显然可以在茶文化旅游中找到寄托。品茗观棋, 代表的显然是一种为现代人所向往的“慢生活”。茶可修身、养性、静修, 茶的这种特性契合了现代人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使得茶文化旅游本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当前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形式单一, 休闲体验类项目极少。许多茶业旅游基地以观光、品茗为手段, 以卖茶为目的。少数开发的较好的茶业旅游基地, 其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的也只有采茶、炒茶这两个环节, 游客参与热情极高, 但可参与项目太少, 体验不佳。要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休闲体育旅游的相关做法。休闲体育旅游, 指的是现代人为追求自身的身心自由及健康而重回自然, 投入各种户外体育运动的旅游形式。它集休闲、运动、观光、娱乐为一体, 非常强调参与者的体验感受。近年来, 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参与型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如:各种冰雪项目、水上项目、户外山地项目、探险项目等等。休闲体育旅游满足了人们放松身心的要求, 契合了现代人的旅游观念, 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和消费的热点, 并且广受好评和青睐。总之, 休闲体育旅游这种注重参与者体验感受的特性, 可以弥补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游客参与项目少, 体验感受差的现实问题。休闲体育旅游与茶文化旅游的融合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3 休闲体育旅游视域下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路径

针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不足, 我们可以尝试从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 已经成功形成产业的休闲体育旅游中汲取经验。将休闲体育旅游的相关概念引入茶文化旅游当中, 注重开发一些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全新休闲体育项目, 让游客在参与的同时, 放松身心, 体验休闲。

3.1 确定目标人群, 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规划不同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明确目标才能确定需求, 确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在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不同的目标人群, 根据其不同的消费需求规划不同的休闲体育项目。如针对少年儿童, 可以推出以认茶、识茶为主题的“识茶之旅”;针对中、青年, 可以推出以采茶、炒茶为主题的“制茶之旅”;针对老年人, 可以推出以品茶、休闲为主题的“茶乡静养之旅”。

3.2 确定时间规划, 根据不同的时间特点规划不同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规划推出不同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可以四季为依据, 也可以茶叶的生长规律为依据。如在春季可推出植茶、种茶的活动, 夏秋举行采茶、制茶的活动, 冬季开展茶具制作比赛、茶食烹饪比赛、茶技能比拼大赛等活动。以确保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各季常新, 不会过季遇冷。

3.3 注重游客体验, 开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项目的创新是茶文化旅游永葆生机的根本。以往的茶文化旅游之所以过季遇冷, 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形式单一。大家通常采取的只有茶叶采摘这一个休闲体育项目, 但这个项目有极强的时间限制性。为了使茶文化旅游常有常新, 我们可以引入休闲体育旅游的相关概念, 开发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如可在传统的采茶、制茶活动外, 推出茶文化自行车游、茶文化徒步游、重走茶马古道等活动;可将茶文化与体育项目相结合, 在茶业旅游区推出大型采茶健身操、团体操表演, 以茶为主题的太极表演、气功表演等;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茶具、茶食制作比赛, 泡茶浴比赛、茶技能比拼大赛等;甚至可以针对一些团队提供以茶为主题的拓展活动。总之, 通过大量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满足游客的参与需求, 提高其体验的满足感。

4 结语

茶文化旅游对于整个茶叶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茶文化旅游体验类项目较少、游客参与感较差的现状, 我们可以尝试将休闲体育旅游的相关概念引入茶文化旅游当中, 开发多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体育项目, 进而促进整个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的发展。

摘要:茶文化旅游契合了现代人对休闲“慢生活”的追求,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当前的茶文化旅游面临着体验类项目较少、游客体验感差等现实问题。休闲体育旅游因其自身固有的特性, 可以较好的解决茶文化旅游的上述不足。将休闲体育旅游相关理念引入茶文化旅游, 开发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可以促进我国的茶文化旅游, 甚至整个茶叶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体育旅游,茶文化旅游,路径

参考文献

[1]胡英清, 姚婷, 朱晓东.休闲体育旅游研究分析[J].中国商贸.2012 (10) :182-183.

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第9篇

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题材的旅游形式不断涌现, 休闲体验类旅游更是成为时尚新宠。近些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从实践方面证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文以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和开发利用为研究主题, 探索在全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 如何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资源来促进漳州旅游业的发展, 探索漳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相关思路。

1 茶文化旅游概述

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和集中地, 茶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开发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丰富且底蕴深厚。

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当中的文化旅游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中的重要需求。茶是中国人民喜爱的饮料,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 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茶文化休闲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增大, 而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模式, 以其独特的观光和体验价值、绿色环保的理念, 高品质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总体而言, 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茶乡环境为条件, 以茶区生产为基础, 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文化景观为依托的一种旅游形式。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高, 茶文化能很好的满足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 漳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 气候温和, 地理位置优越, 素有“花果之乡”之美誉。随着对旅游资源的重视与开发, 漳州的美被多层次、多角度的演绎着, 其中之一就是传统的茶文化。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 其传统茶文化积淀深厚。漳州人饮茶成风, 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域条件非常好。漳州的大街小巷的家门、店口都随处可见漳州人的品茶之风, 说明漳州的茶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漳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游客可到这些茶文化地感受其历史的风韵, 同时亲身体验集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学茶艺为一体的“漳州茶文化之旅”。

漳州产茶饮茶历史悠久, 根据史料记载, 早在唐高宗显庆四年, 长泰县的天竺岩就盛产天竺茶。唐朝武后垂拱二年 (686年) 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陈元光率领的军队, 又把中原种茶饮茶之风带到了这里。此外有《华安县志》记载:“据传唐代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其县城华丰镇古称“茶烘”, 即取茶乡之意。

宋代以来有关漳州茶叶的文字记载日渐丰富。宋朝《太平寰宇记》载:“漳州土产腊茶。”此外, 宋淳熙五年的《临漳志序》提及漳州物产时就有“其所以衣食给用者则入有粮、棉……茗之类”。另有, 时任漳州通判的王炜在《清州十咏》中记述:“麦收正月尽, 茶摘上元前”。这些记载有力地证明了宋朝时期, 漳州地区种茶饮茶之风十分普及。

明朝以来, 漳州茶商首先创制了乌龙茶, 明末清初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乌龙茶的生产技艺很快地被武夷山, 安溪等茶区仿效, 成为福建茶区的主要制茶工艺, 并随着漳人的入台传入台湾。当时, 武夷山茶叶作坊中, 有不少是来自漳州的制茶师傅, 他们不但制茶有功夫, 喝茶也很讲究。他们把岩茶及冲泡的方法带回漳州, 成为漳州的饮茶风尚。当时漳州生产的茶叶不仅民间自饮, 而且被列为贡品。《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

明代中期, 月港作为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 极大地促进了漳州茶叶的生产, 每年都有数以百吨的茶叶, 从这里运销东南亚地区。明末清初, 漳州已经成了福建东南沿海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商。

清代以来, 漳州地区的品茗之风日甚, 其烹泡方式———工夫茶艺闻名遐迩。清初, 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 就亲身享用了漳州的工夫茶。他还在《闽琐记》中记载道:“罢后去省, 道过龙溪, 邂逅竹园中, 遇一野叟, 延入旁室。地炉活火, 烹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客闽三载, 只领略一次, 殊愧此叟也”。众多的文物资料证实, 漳州一带是功夫茶的主要发祥地。一些茶学专家认为, 紫砂壶进入漳州地区后与乌龙茶相得益彰, 漳州爱茶人为之如醉如痴, 每日玩赏研究泡茶方法。为促进了功夫茶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末, 漳州茶叶贸易居全省之冠。光绪年间, 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 他们不仅在漳州开业, 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 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

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漳州人饮茶成为社会风尚, 从而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漳州茶文化。曾任清朝宰相的漳浦人蔡新, 告老还乡定居后, 夏季常到平和三平寺避暑, 留下了“食武夷 (茶) , 观金鱼”的佳话, 以此表达其淡泊功利、以俭朴为乐的高尚志趣。道、佛的思想理念, 对漳州茶道也有一定的影响。清代的漳州秀才陈常夏在日记中写道:“康熙十年 (1671年) ....值僧闻复往沧桑亭, 松窗竹榻, 别作岩栖调度, 代余为茶水主人, 果聪佐之。”这说明漳州茶人崇尚在大自然的环境中饮茶, 或与江流明月为伴, 或与松涛竹韵为友, 从中领略道家“避世无为”和佛家“无求即乐”的精神境界。

在漳州也形成了与茶相关联的民间礼俗。漳州民间习俗以“茶礼”为大礼, 在男女订婚之时, 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茶礼”。结婚时, 新娘要奉茶敬公婆等, 以此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在祭祀祖先或烧香敬神时, 也要供三杯清茶, 以表虔诚。此外由于许多人成为紫砂壶最忠实的使用者, 以至漳州民间形成了以紫砂壶或茶具随葬的习俗。这些风俗都体现了人伦有序、家族和睦、尊敬长上的传统道德观念。

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积淀, 在漳州, 茶文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古至今, 漳州茶文化的发展在漳州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可见漳州地区茶文化氛围浓厚, 在漳州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3 漳州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漳州茶叶的生产规模较大, 乌龙茶的种植区遍布漳州市的每个县区, 华安的仙都, 新圩, 湖林, 平和县的崎岭、九峰、芦溪, 南靖的书洋、梅林, 漳浦的盘陀, 南山, 诏安的秀篆、白洋等乡镇都有种植。全市的种植面积十八万亩, 年产量1.9万吨。其中铁观音、奇兰、黄旦、单枞水仙、肉桂等在海内外亨有很高的声誉。漳州乌龙茶以她独特的魅力, 加入了紫砂壶, 若琛杯, 风炉等一系列妙趣天成的茶具, 融合了文学和书画等艺术, 从单纯的饮料中走了出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漳州的茶文化旅游, 经过当地政府、茶业企业集团和相关文化团体的努力探索, 正朝着体验化、文学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体验化就是要让游客参与其中, 设计的体验活动要带给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位的刺激, 使游客充分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如, 位于漳浦县的漳州科技学院的茶文化及茶叶生产加工专业培养熟知中国茶文化, 熟练掌握茶叶品鉴、泡茶技艺、品茗环境设计等技能的高级茶艺文化专业人才, 雄厚的师资与专业队伍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体验的一项重要资源。漳州科技学院的观光茶园中种植了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及新优品种。许多旅游者在观光的同时近距离认识了茶叶, 了解了茶艺, 丰富了茶学知识。还可来到茶园田间, 自己可以动手采摘茶叶, 在茶农的指导下采茶, 最后他们将自己采摘的茶叶交给师傅进行炒青, 在他们临走时, 就可以带上自己亲自做的茶叶, 对于游客来说是一种非常值得体验的项目。

文学化是指推进茶文学创作与交流。所谓茶文学, 是指以茶为主题而创作的文学作品。茶文学的题材多样。当茶成为漳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于茶的种种描述也就成为漳州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茶文学也就成为漳州地方文学的重要部分。漳州的文人墨客们在品味好茶时, 也不忘抒发感悟。漳浦天福茶博物院每年三月举办曲水流觞茶会, 聚集许多文学爱好者聚坐于溪流两旁, 一边饮茶一边吟诵创作茶诗、茶文, 成为漳州地区茶文化的一件盛事。茶文学的频繁交流, 为茶文化旅游的推广开设更多的平台, 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茶文化茶文学的创作、传播中来。随着更多茶文学作品的出现, 漳州茶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所以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餐饮、住宿以及娱乐设施的同时, 要兼顾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责, 这是未来茶文化旅游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上的雷龙、林芳夫妇开发建设的有机茶园, 茶树环绕、梯田层层、鸟语花香。茶园边上, 有鱼塘、菜地, 养着鸡鸭。他们把‘有机’的理念运用到种养中, 让游客能吃上有机鱼、有机菜、有机肉。营造特有的简单淳朴的社会气息, 使游客完全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 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这些在摸索中得到的经验和成就都为以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 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4.1 强化品牌建设, 加强宣传推广

茶文化旅游要想得到广泛的关注, 就一定要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唯有特别的具有实力品牌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茶文化旅游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茶文化, 体验茶文化, 从而更好地促进茶叶品牌的建立, 同时也促进茶产品的销售。通过互联网、杂志、电视等多渠道进行宣传, 可多方面呈现出当地茶文化的精神, 触动都市人的内心返真归扑的心灵, 吸引都市人的眼球。

4.2 促进闽台交流, 学习先进经验

闽台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 闽台茶叶同根生渊源深厚。漳州和台湾都是乌龙茶的总要产地, 加强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交流, 与台湾地区的成功合作对漳州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等的相继举办为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商机和动力。此外, 当前台湾地区的休闲观光茶园成为人们了解茶和茶文化的好去处。漳州可以学习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观光休闲茶园, 设计适合大陆的茶文化旅游。

4.3 结合独特资源, 发展特色茶旅

修性游:佛教、道教的宗教修行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有一些佛教、道教茶艺乃是中国茶艺中的佼佼者。此路线的特色重在品悟人生、修身养性。在漳州的平和三平寺、灵通岩、东山关帝庙、漳浦乌石妈祖等可以结合当地的宗教文化开发特色的修性禅悟之旅。

茶俗游:该旅游路线综合了漳州各个地区的茶民俗风情, 为热爱民俗文化、茶艺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如漳州地区各县市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多有欢喜热闹的民俗活动, 可以结合民俗活动中的茶元素开发民俗风情游。

科普游:让青少年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 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青少年开发茶文化科普游, 有利于青少年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此外, 亦可开发中年、老年科普游。

土楼游:漳州土楼遍布于漳州市的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山区, 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土楼多选址于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 或选在山、水、田、楼相和谐的地理环境之间, 自然环境优美, 独具闽南田园风光的特色。漳州作为土楼的聚集地, 也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 将茶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之中与土楼旅游结合起来, 如在南靖、华安这些地区开发土楼特色茶类与土楼风情结合。

赛事游:茶博会、茶王赛等茶界盛事的举办时期无疑是茶文化旅游的高峰期。可利用时机筹划设计相关旅游线路。

空气游:漳州地区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 是一个农业大县, 许多县市都具有风景优美, 空气新鲜等优势, 成为许多都市人逃避嘈杂喧嚣的城市和城市中污浊的空气的好去处。

4.4 丰富规范茶宴, 培养专项导游目前漳州的特色茶

宴较少, 特别是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的茶宴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规范。要考虑到融入绿色健康的理念做到以茶入菜、以茶造型、以茶命名。

此外还应培训一批具备茶文化内涵的专项导游群体。茶文化旅游要求导游不仅要懂得导游知识而且要懂得茶叶品鉴、茶艺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游客领略茶文化之美、感受茶文化之道, 让游客在导游的引导下得到心灵的茶文化洗礼。

参考文献

[1]万红燕.利用江西茶业资源开发江西茶文化旅游[J].农业考古, 2008 (05) .

[2]虞文霞.婺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考古, 2006 (02) .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天门市 陆羽 RMP(昂谱)分析 茶文化旅游 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的出现,符合当下旅游者的价值观念和需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其中,茶文化旅游也日渐被游人所喜爱。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1]。

吴必虎提出了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分析(Resource Analysis)和M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中心的开发框架思路[2]。本文采用RMP分析法分析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域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使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RMP现状分析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资源(R)分析

1.资源评价。天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地处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距武汉90千米,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沙洋相望。天门市作为“茶圣”陆羽的诞生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独具特色,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法(GB/T18972~2003),其资源主要包括六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详见表1)

从天门市陆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表可知,旅游资源类型形式多样,且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上,除了上表所列举的资源外,天门市还拥有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间艺术,且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2.产品转化。当前,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形成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天门市现有从事茶文化产品经营和提供茶文化服务的主体少,规模小,经营项目和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特色氛围,茶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在产品转化方面,今后要形成以陆羽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以陆羽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消费[3]。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市场(M)分析

1.旅游产品的弹性。据研究,对于国内旅游来说,目前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一般多为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其次为周末短途旅度假游产品,第三位产品是远途观光旅游,第四位是文化旅游[4]。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受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程度、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影响,需求弹性很大。

2.旅游者选择偏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使得旅游者的选择偏好有所改变。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享受性需求日趋增强,即更加强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3.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竞争。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具有成熟和完整的茶产业体系且其土家茶文化浓厚,是天门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业的强劲对手。恩施州自然条件优越,属季风性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湿重,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园种植面积过万亩,是湖北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恩施州品茶品种多,品牌效应强,其中“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具有很强竞争力。且恩施作为“世界硒都”,其拥有的富硒产品在当下追求健康养生的环境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天门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却优于恩施州,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受武汉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且正在修建的武汉城际铁路,使可达性大大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其次天门市作为“华侨之乡”,能够促进茶文化的中外交流,使陆羽茶文化走向世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且有来自恩施州的竞争,但是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觑。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P)分析

1.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天门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茶园,且有大量茶文化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陆羽故园,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和茶文化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一体的主体公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中修建的“茶经楼”,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是天门市打造“中国茶城”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对茶叶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已初步形成茶园、茶厂和茶服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和旅游业的融合,已经初步形成茶园采茶观光游、体验茶农制茶游、茶商品购物游、茶疗保健游等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6]。

以茶艺、茶俗文化为依托的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天门市为了弘扬陆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会展活动和茶道赛。其中有普及茶文化知识、营造茶文化氛围的“全民饮茶日”;有纪念陆羽的“茶圣节”;有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和弘扬陆羽茶文化的“陆羽杯”国际茶道赛。这些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2.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建构茶圣故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陆羽故园”为中心,东连干驿“东冈草堂”,西北连“火门山”“邹夫子学堂”、陆羽泉,并与茶基地建设结合,建设“茶文化观光体验茶园”,让游客能亲自参与摘茶、炒茶、加工的过程,具体直观的了解和接触茶文化;举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唱陆羽的作品《六羡歌》、演绎花鼓戏精品《茶缘》以及天门渔鼓和三棒鼓,游客不仅可以进行拍照,观看,也可亲身体验打鼓。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构生态茶园—长寿山生态旅游区—张家湖湿地风景旅游区两日游精品线路。在生态茶园建立茶园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了解民风民俗,品尝茶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等;长寿山建设的森林生态度假区、乡村休闲体验区、水上康体娱乐以及张家湖的渔家乐乡村旅游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配套设置不完善

一是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足。旅游产品按消费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天门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中,“吃、住、行”可基本满足,但是“游、购、娱”显然不足;购物方面,满足不了旅游者高层次的需求;娱乐方面,娱乐形式单一且从事娱乐行业的主体太少。二是旅游功能设施不完全。旅游从业人员、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以及各种引导标识和标牌都未达到标准。

(二)从事陆羽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太少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企业以及茶馆、茶楼、茶叶店严重不足而且规模小,产品少,服务范围窄,没有龙头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导致茶商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创新不足。

(三)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有关陆羽茶文化的宣传不够,虽然天门市是茶圣故里,但是天门市人民却对陆羽的认识不够深,特别是青年群体对陆羽茶文化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二是对茶文化理论和茶文化项目研究不够,直接影响茶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

虽然近年来,天门市为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启动了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党校和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但是要打造“棉都茶城”,就得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并转化为建设天门、发展天门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二)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一是引进旅游人才。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包装,因此天门市应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二是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天门市目前具备一定的培养茶文化旅游专项人才的能力,天门市职业学院开设了陆羽国际茶学院,每年能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通过与旅游培训机构联合,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茶文化旅游专业的人才。

(三)全面招商引资,扩大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远远不够,政府要大力开展茶文化招商引资,利用本地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吸引外地客商投入资金和技术促进茶文化旅游市场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

目前天门市的茶园主要集中在佛子山和皂市镇,但是茶种植面积不超万亩,茶园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茶园建设基地,同时鼓励农户到茶叶生产地工作,增加劳动力。天门市的茶品种单一,主要以毛尖为主,茶产业少,缺乏茶饮料产业、茶保健产业和茶文化产品产业等,导致产品组合形式单一。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合理培育选择优质茶苗,提高茶的科技质量,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的生态茶园基地。

四、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旅游越来越热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下的潮流,天门市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陆羽茶文化,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打响陆羽品牌,让“茶圣故里”走出国际范。

参考文献

[1]董捷,沈国斐,卢静怡.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1):27-3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李文杰.陆羽茶文化产业论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12.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张敏.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1):161-163+174.

[6]钟晓鹏,王晶亮.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6):204-205.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 第11篇

1 茶文化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事业开发的初期, 更多的还是沿袭传统的旅游开发, 让人们更多的去欣赏自然风光。我国各地的茶生产的环境都是风景比较秀美的地方。茶的生产环境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 一般情况下都是山川秀美。我国的旅游开发更多的是让人们去观赏名山大川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 去走出人们狭小的生活圈, 走出忙碌与繁琐, 走向自然。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注重自然景观转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由传统的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 逐渐融入更多丰富多样的参与性非常强的互动旅游产品。于是, 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尤其是盛产茶叶的地方开始把单一追求自然景观与茶文化联系起来, 引导人们更好地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 去感知饮茶文化, 融入更多的人文景观和人文艺术, 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 黄山市旅游局立足黄山这样一个非常优美的名胜景点, 茶叶又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产业, 将自然景观旅游和茶文化结合起来, 开辟茶家乐旅游专线。我国的福建等地盛产名茶, 尤其是安溪自古就是闽南茶都, 更是我国著名的茶叶铁观音的故乡, 该地方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 既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生产茶叶的地方, 更是人们进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将自然景观的旅游和茶文化融合, 让人们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去更多地感知制茶的精湛工艺, 观赏茶艺表演, 听茶歌, 看茶舞。

2 挖掘茶乡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也有不少地方虽然盛产茶叶, 但是地方不是名胜, 环境非常优美。一些比较产茶的著名区域开始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 不仅注重茶经济, 更加注重旅游。充分利用当地盛产名茶的优势, 不断发掘茶的文化优势, 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 借助于当地的优美环境, 把茶叶生产、茶文化研究和观赏自然景物环境等统一起来。将茶文化的历史资源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包装, 使之更加具有旅游价值和新鲜活力, 呈现出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双赢发展, 既实现了茶生产、茶文化开发旅游带动, 又能够通过旅游经济更好地搞活当地经济, 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福建漳州的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的重要产地, 近年来由茶产业渐渐开发出来茶文化旅游, 尤其是在2000年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 把当地比较著名的茶文化、茶叶生产逐渐地开发成文化旅游亮点, 如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铁观音探源、茶文化生态探幽, 充分挖掘铁观音本身所具有的“王说”、“魏说”的传说以及斗茶的历史文化传统, 创新了安溪茶艺等。在茶叶生产基地开设各种试验茶园, 举办旅游度假区, 开辟生态茶厂农场, 以茶歌、茶艺表演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满足人们的饮茶、表演、观赏、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

3 开发茶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旅游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的欣赏和旅游的需求层次不断变化, 农业生态旅游渐渐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产品, 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旅游内容。世界旅游组织认为目前的生态旅游收入已经占据世界文化旅游总收入的近20%。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很好地把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生产劳动、各地的乡土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统一。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以及观赏当地的自然美景, 感知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我国的茶叶生产基地开展茶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盛产茶叶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有着非常优美的自然环境, 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茶园和茶山, 有非常好的生产条件——茶叶采摘、除草、炒茶, 而唱茶歌、跳茶舞、品茗茶、赏茶花是当地非常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观赏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性生活的同时, 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典故, 感受更多的生态文化, 是当前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的重要趋势。

广东英德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茶出口基地。在茶文化旅游节的带动下, 当地建立的茶趣园, 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茶园风景, 了解茶文化知识, 观赏有关采茶做茶的工艺, 欣赏品尝茶餐、销售茶具等一系列活动。自开放以来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 更好地感知现代茶园风光, 让人们在茶文化活动中获劳动中感受更多的新鲜乐趣。

4 人文考古茶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饮茶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品味, 几乎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各种茶相关的艺术形式。与茶叶生产的有形相比, 茶无形的精神文化品位是进行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 让人们在观赏自然景物等游行旅游资源的同时, 获得更多的见识, 得到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 去感知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探听茶人的趣事逸闻。

我国古老的茶乡安溪有历史非常悠久的茶王赛, 这里面既保留了传统的一面, 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新时期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比赛中获得茶王者披红戴绿, 鼓乐开道, 无比风光, 体现了新时期的“行行出状元”的风貌, 参会期间还举办了各种茶艺表演以及各种茶王的拍卖产品促销, 能够很好地将传统的铁观音功夫茶艺与现代风韵融为一体, 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让人们在品尝名茶的同时更多地感知茶背后的文化底蕴。

上一篇:3D打印的误差分析下一篇:籼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