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联合收获

2024-05-15

机械化联合收获(精选12篇)

机械化联合收获 第1篇

一、肇源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 肇源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然而玉米收获基本还以人工为主, 机械化收获水平很低, 已成为制约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难点问题。截至目前, 我县拥有玉米联合收割机34台, 还田深松机4台, 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二、当前制约肇源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自然制约影响农民认识偏颇

当地秋季连阴多雨, 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 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作业, 要求玉米倒伏程度≤5%, 等到机械能够收获时, 果穗下垂, 影响收获质量。另一方面, 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 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 还有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收获后玉米秸秆都还田, 而现在大多数农民还要用秸秆来烧火取暖。

2. 机具自身存在问题, 农民购机热情不高

一是机具价格对农民来说相对偏高。根据对肇源县拥有的玉米收获机抽样调查, 1台自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需要20多万元, 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 加上拖拉机费用, 不低于10万元, 机手大多认为价格偏高, 虽说现在国家补贴, 但过高的价格冲减了补贴额度。同时, 玉米收获期短, 在当地作业只有半月左右, 而现在跨区玉米机收作业市场还未形成, 再加上秋季雨量较多, 影响机具作业时间。

二是机具性能不稳定。根据对机具回访调查, 机手普遍反映, 机具技术质量不过关, 易出现部件开焊、断轴等现象。山东玉丰的4YW-2型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存在损失率较高、还田机刀片稍短、割台升降浮动间距小的缺点。天津拖拉机厂生产的4YW-3型玉米小麦两用联合收割机输送带制造有偏差,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民购机热情。

三是田块分割细碎, 生产规模偏小。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土地划分过于细碎, 一家一户的小作坊方式, 种植品种难以统一。还有, 现在大多数青年劳力常年外出打工, 家中劳力不足, 致使种植很难连片, 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作业效率。

四是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在玉米收获长期靠手工劳作条件下, 各地种植习惯也很不统一。虽然目前玉米收获机可全幅不对行收获, 但是据调查, 一旦2组摘穗辊中心与玉米实际种植行距相差过大, 就会造成收获率降低, 收获损失增高。在实际操作中, 时常出现摘穗台卡死、玉米皮剥净率不高等问题。

五是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玉米收获机具生产技术现在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在当地售出的机具不多, 生产企业也没有开设销售服务机构, 零配件供应点也比较少, 对机手的具体操作培训也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机手的购机热情。

三、.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几点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认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大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逐步转变玉米生产靠人力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在秋季召开大规模的现场演示会, 加大示范面积, 用直观的模式让农民群众亲自感受机械收获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培养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 做好对他们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逐步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的认识程度, 并逐渐接受此项技术。

2. 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契机, 加大国家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投资力度

一是使国家补贴机具向玉米收获机倾斜, 加大国家对玉米收获机的补贴力度。补贴额度应调整到整机售价的30%~45%, 调动群众购机积极性, 提高玉米收获机的拥有量。

二是加大作业补贴。在政府对农民种粮直补政策下, 加大对购机户和实行机械化作业农户的补贴比例;同时也要鼓励土地适当规模经营, 加强对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稳定种粮面积,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3. 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农机要为农业服务, 要为农业的增产、增收、优质、低耗、高效、安全服务, 同时农艺也要为农机化的可行性考虑, 往往农艺上的很小变动, 就会给农机带来很多方便。因此, 农机与农艺部门应密切配合。在当地, 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 要求玉米种植行距达到60~70cm。同时加强配套体系建设, 为机收创造条件。

4. 做好技术培训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要做好对机手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 生产厂家要对机手和技术人员进行机械原理、机具性能、操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使机手在操作时持证上岗, 充分发挥收获机的的效能。

5. 搞好售后服务工作

甘蔗收获机械化资料 第2篇

2014年1月16日,一个署名“金水”的作者在《京华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危险的糖都》。通过这篇三千五百字的报道,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甘蔗,这个“甜蜜事业”在国内所面临的艰难而尴尬的境地。甚至,这个处境,远不是农业、糖业等几个部门或从业者努力就能完全解决的。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深地忧虑,一个已经濒于死亡的大豆产业的惨剧还没结束,难道,这个关系千家万户生计和生活的甘蔗产业,又将重蹈覆辙?下面,我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为了节约时间,我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百度查阅。

危险的“糖都”中粮崇左糖厂总经理韦志军看了一眼电子盘,国际糖价跌破一磅16美分,相当于每吨2135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盘面价格已经跌破4600元/吨,而广西白糖价格成本在5000元/吨。韦志军担心2014年是白糖产业难熬的一年。

在广西,几乎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从事的事情与白糖有关。广西104家糖厂有30多万产业工人,广西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甘蔗田,种植甘蔗的农民近2000万,还有依靠白糖财税收入供养的人员。

昔日的“糖高宗”给广西白糖产业和财政带来了滚滚财源。如今,国际糖价已经跌到国外种植成本区间。尽管有50%的关税保护,但如果国际白糖价格持续低迷三年,广西第一大支柱农业甘蔗种植和白糖产业可能全军覆没。这里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减少。

中国每年白糖消费量是1500万吨,国内原有白糖产量是1300万吨。其中,广西每年产量就达到8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崇左市每年产量200万吨,占广西白糖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糖都”。

今年广西甘蔗最低保护价是440元/吨,相比去年475元/吨已经有所下调。但是,在广西崇左,甘蔗种植成本就达436元/吨,农民基本不赚钱。农民不需要种子,自己干活不算钱,最后能省下200块钱的种子和人工费。对于中粮崇左糖厂来说,按照今年440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8吨甘蔗榨一吨糖,一吨糖的原材料成本是3600元,加上各种费用,不含税一吨白砂糖的成本价格已经达到5000元。目前广西白糖现货报价4700元/吨,这个榨季,广西崇左16家糖厂每天都在亏钱。

韦志军去年被派往中粮屯河在澳大利亚收购的一家糖厂鹏利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学习,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国外白糖价格为何会如此便宜。经过调研,他发现国内外白糖生产工艺和技术都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第一车间”甘蔗的种植成本远远低于国内。“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成本才114元/吨,广西崇左的甘蔗种植成本是436元/吨,甘蔗种植成本高出国外300多元/吨。”韦志军告诉记者。韦志军调研后发现,澳大利亚甘蔗种植基本是良种良法和机械采收,有专业的育种公司、病虫害防治公司和机械收割公司等服务组织来提供服务;而广西崇左农民基本不重视良种和良法,依靠人工采收,仅人工采收一吨成本就要120元。广西甘蔗收割和开榨的季节,由于本地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手紧缺,“糖都”崇左出现30万越南民工采收甘蔗的景象,如果没有这些越南民工,甘蔗的成本还会增加,农民还会亏钱。

下一步,中粮屯河还准备引入澳大利亚的机械采收技术来改造农悦锋的甘蔗种植基地,降低人工采收成本。“人工采收加上运输的成本需要180元/吨,而机械采收运输成本只需要60元/吨。”韦志军说,中粮屯河还联合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扶持的家庭农场信贷等金融支持。但是,中粮屯河自身并没有在支持农业现代化中受益。广西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就把甘蔗地划分不同的区的做法,形成蔗区资源的固有化。广西崇左有16家糖厂,甘蔗地也被划成了16片。每到甘蔗的榨季,广西蔗区各市县政府就需调动大量警力和公务员到各处设卡,防止甘蔗跨区流动,划定区域的甘蔗只能卖给指定的糖厂。

今年,广西崇左一家糖厂因为资金链紧张新榨季不得不继续白条收购甘蔗。这家糖厂从去年榨季开始就因为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造成资金紧张开始打白条收购甘蔗,直到今年新榨季前,在政府的敦促下,糖厂才把去年欠下的农民收购款补上。由于今年糖价不断走低,甘蔗价格受到政府最低保护价限制,糖厂不仅没有利润,还可能面临巨额亏损。今年,糖厂资金紧张,新一轮的白条收购又将在广西崇左上演。

韦志军记得上一轮白条收购是1998年开始的糖价低迷,那时各县市80%的糖厂都是国营企业,所有的白条都由政府财政承担下来,那些国有白糖厂后来因为陷入亏损都被卖掉了,农民手中的白条直到2010年才兑现完毕。今天,广西80%的糖厂变成了民营企业,这一轮白条收购可能不会再有政府财政来买单,一旦资金链崩裂,可能的结果是民营企业老板跑路,农民白条无法兑付,摧毁的将是整个白糖产业。

在广西崇左调研的海通证券分析师丁频告诉记者,现在糖厂普遍比较悲观,国际糖价下跌太多把国内糖价带下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国外的成本区,种植和生产不太可能继续扩张,国内消费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只能期望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国际经济复苏,国际糖价能回升 由于国内外巨大的糖价差,山东、辽宁和江苏等沿海白糖消费区新建了很多进口原糖加工厂,投产和在建的原糖加工产能达到844万吨,加上国内原有的白糖产能1300万吨,总共的产能已经达到2144万吨,而国内的白糖消费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容量。在广西崇左,这里的白糖产业正在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中国农机化协调调研报告简介

2012--2013榨季的尾声,即2013年3月至6月,中国农机化协会承担农业部农机化司下达的《甘蔗收获机械现状调研》的项目任务后,随即派员到广西、广东、云南、海南四省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花了三个月时间,走访三个省甘蔗种植主产区的十余个县(村、场),深入田间与蔗农了解情况,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并在调查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国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的一些建议。

下面,我借花献佛,将调研组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本次调研组调研的方向和了解到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方面:

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期间,对中国十大制造业的扶持政策中,有对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其中广东省在甘蔗收获机制造方面得到过相应的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曾刊载《我国甘蔗收割机研发30年难突破》的报告,张德江同志曾对报告作过重要批示。

农业部韩长赋部长曾就甘蔗生产问题向回良玉副总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总理做专题报告,回良玉副总理曾做专门批示。可见,甘蔗机械化收获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产业战略、农村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并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二 管理方面:

(农机化协会沈瀚补充:韩部长报告的部分内容:韩部长在2011年1月4日给良玉副总理并家宝总理、克强副总理的报名中指出:加大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投入。我国甘蔗生产土地条件差,引进的机械价格过高,不适应丘陵山区生产作业,而国内的甘蔗收获机械研发成果不多,可供推广使用的成熟机型很少,机收率低已成为影响甘蔗生产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我在广西现场分别看了国外进口和国内研制的甘蔗收获机作业,鉴于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研发、制造投入较大,涉及几个部门,建议在国家层面组织甘蔗收获机械联合攻关,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机械研发和试验示范推广。)

调研组走访和认真听取了广西、广东两个省级农机管理部门领导和云南德宏地区农机管理部门的情况。了解了省、地、县农机、农业推广部门在试验示范甘蔗收获机械化中的实际情况和建议,他们提出了许多很现实的问题,并且他们对甘蔗机械化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建议。

二、技术方面: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甘蔗种植与甘蔗机械化专业岗位专家,都是我国研究甘蔗生产技术多年的资深学者。对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应以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机械为主。当时广东科利亚公司的甘蔗收获机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却是当时国内唯一能达到批量生产和可以投入应用的设备。(农机化协会沈瀚:回良玉副总理于一月五日批复:所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很好。拟请发改委牵头,商同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单位,提出促进糖料生产稳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意见。报请家宝、克强同志批示。温家宝总理一月六日批示:请发改委按良玉同志批示办。这些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蔗机械化的高度重视。)

三 设备制造方面:

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难度和投入都相当大,其中有不少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有一家开始研发整杆式甘蔗收获机,以为这样可以适合国情和小地块作业,经近五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失败。有些科研院所引进国外机型消化吸收,至今都没有见到消化和吸收的产品批量问世,消化不良的样机,还不能顺畅的投入农业生产使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段式和整杆式甘蔗收获机基本不是方向,切段式收获机应当是今后研发的重点

但是需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和运行技术以及与榨糖企业的配合。为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调研组认为应当对有实力的企业予以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四 应用示范方面: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广西柳州地区的廖平农场、和贵港示范基地、广东湛江农场和云南陇川县示范点。这几个地方的共同特点:

一是政府以及农机主管部门、糖业部门都十分重视甘蔗产业的机械化推进; 二是土地平整和规模、甘蔗品种等具备机械化生产的条件,并已经做了一些试验示范;

三是他们能够认识到推进甘蔗机械化必须多方协同联合推进的思想;

四是认识到高投入低回报的甘蔗收获机械靠农民或某个企业投入不大现实; 五是引入信贷金融理念,想方设法启动机械化作业的不等不靠的观念值得称赞。调研组认为,这些初具规模的示范点,在推进甘蔗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中,应作为首选试点。四 其他方面:

调研组还考察了两个较大规模的制糖企业,与三个省的糖业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了解到,制糖企业是蔗糖产业链的重要且关键环节。由于蔗农种植的甘蔗不是农产品而是制糖原料,而且这种原料从砍下来到压榨只能存放很短的时间,所以糖厂收原料成了关节。什么时候收?收多少?收谁家的?品质含杂怎么算都是糖厂定。

从国家糖网了解到,目前我国走私原糖的进口量很大,由于价格较低而吸引一些制糖企业购买走私原糖。据了解糖厂进一吨走私糖比加工一吨蔗糖多600元的利润,我们的生产成本过高也导致走私十分猖獗。调研组在广西防城港实地了解了我国当前白糖走私的一些局部情况。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即将出现‘有钱也雇不到劳动力’的趋势。目前我国的食糖99%是由农民一根一根砍下来的,这‘甜蜜的事业’包含了无数蔗农的艰辛和苦涩。虽然大家都呼吁甘蔗收获需要机械化,但是,这上百万元的设备即便国家有补贴,农民也没有经济力量承担其余部分的资金。而糖厂享受不到政策补贴,也不愿意购买收获机,农机合作组织因为上述诸多受制约的不定因素,也不愿意承担。由此可见甘蔗收获机械化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设备问题,它和国家制糖产业、农业劳动力价格、农村土地规模直接相关。

要想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制糖产业,就要在政策上给予认真研究和扶持这一特殊产业的现代化设备,运用适合市场机制的经营模式,推进甘蔗机械化的步伐 为此调研组请教了金融投资部门和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农业投资方面的专家;金融专家提醒我们的政府部门引起注意和警觉:外国四大银行支持国际农品牌企业打入我国农机制造行业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外国四大银行支持国际农机品牌企业打入我国农机制造行业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不可掉以轻心。金融专家还介绍了一些国外农业企业经营模式:利用银行贷款扶持租赁的方式帮助企业起步,待租赁企业逐步壮大后,向银行还款。这类方式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

通过上述调查情况,调研组初步认为:我国的甘蔗收获机械化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三个甘蔗主产省份都存在甘蔗种植土地规模小,组织农民土地连片种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甘蔗品种也不很成熟; 国产收割机虽有企业生产了近十年,但产品当时仍在中试且尚未通过鉴定;制糖企业对机械收获的原料加工还需要做相应的设备改造;蔗农购买甘蔗收获机资金缺口还很大。

因此调研组认为,甘蔗收获机械化定位为“起步阶段”是有充分依据的。既定为起步阶段,调研组认为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试验示范的力度。扎扎实实在三个省做出四个“可复制”型的甘蔗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选择示范点要把能与周边糖厂紧密联合作为首选原则。示范点要带动土地形成规模,连片平整;甘蔗品种选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糖品种。

二、扶持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企业制造适合国情的可靠的甘蔗收获机械。并对相关配套机械设备综合考虑,在示范期间完成机械设备的适应性测试及改造。

三、建议对示范点同时试验示范“糖厂——农机服务组织——蔗农”三结合的租赁式经营模式。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探讨 第3篇

关键词: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12-1

1 玉米收获机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的小麦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而玉米的机械收获还在发展阶段。现阶段,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制开发已成为新的热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已经进入高潮阶段。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70多家单位正在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制,其中有30个企业已经研制出样机或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约有20个产品。

(1)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机型看,目前有3种,分别是索引式、悬挂式、自走式。按玉米收获机的行数可分为4种,分别是4行机、3行机、2行机和单行机。其中,多行收获机既有自走式的2行、3行改4行的机型,也有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以上的机型都能够进行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的生产作业。

(2)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发状况看,其中单行玉米收获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某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但由于单行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较低,导致其推广速度和范围较低。然而,由于多行玉米收获机很多方面的技术提升(剥皮辊、升运、拉茎辊、叶皮分离及籽粒回收等环节),则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很受广大农民的喜爱,因此,多行玉米收获机在市场销售中已经占主导地位。

(3)从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市场销售情况看,由于单行玉米收获机每次收获行数较少,在同等收获面积下,拖拉机在田间就要多走几遍,拖拉机的反复行走,容易压实土壤,对下次耕作造成影响。2行玉米收获机相比之下,具有减少压实土壤、提高生产效率、能够完成较多项作业、机具价格合理等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3行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市场价格较高,因此,影响了其推广进程,随着研发成本的降低、批量生产成本的降低,当3行玉米收获机价格下降后,其应用前景将不可估量。

2 影响玉米联合收获的主要因素

2.1 作业成本较高

柴油價格上涨,因此,农机作业的成本显著提高。同时,玉米机械收获后,还需要人工进行剥皮脱粒,导致收获成本增加。

2.2 机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玉米收获机的各种作业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制,机具质量也有待提高,目前,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还受质疑。

2.3 农民认识不足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认为玉米收获期较长,晚收、早收影响不大。二是玉米秸秆切碎直接还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只需农民人工掰下玉米棒,并不需要人工镐刨玉米秆,因此,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并不迫切。

2.4 机具价格偏高

与小麦收割机相比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结构更简单,但是价格却显著高于小麦收割机,因此,很多机手觉得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

3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3.1 以实用、优质、低成本为研发目标

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还不高,农民收入仍较低,因此,应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研发力度,组织科研、生产、推广等多部门进行联合攻关,在大量投入生产前一定要进行实际试验,考虑机具的整体性能,研发出实用、优质、价格适中的玉米收获机。

3.2 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发推广

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性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可采取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好。4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适应当前农村不同需要。

3.3 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

我国玉米种植制度采取直播和套种两种模式。直播玉米一般是等行距种植,而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种植方式大小行者较多,不利于实行机械收获。为此,应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移栽)、育秧、追肥、收获进行机具配备,搞好定点示范,总结出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以加快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

3.4 大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推广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出现畜牧乡、畜牧县甚至畜牧地区,这些地区迫切需要青贮机械,而青贮机械正处于起步阶段。

3.5 继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

各级财政在专项资金中应加大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规模,以减轻农民购机负担和投资风险,调动农民机手的购机积极性。

总之,随着国家在“三农”问题上不断加大投入,尤其农机补贴力度的不断增强,必将提升农机的装备水平,从而增强国家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真正让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事劳作中解脱出来,达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贺俊林,佟金.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及其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02).

[2] 吴晓涛,王德成,刘海林.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的需求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09).

机械化联合收获 第4篇

一、全喂入轴流滚筒型收割机

轴流滚筒采用大间隙、低转速的设计, 脱粒柔和, 脱粒过程长, 能兼顾脱净与减少破碎之要求。同时, 利用离心力分离谷粒, 使结构简单化, 它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切流滚筒与键式逐稿器的组合。

(1) 横置轴流脱粒—分离滚筒。

如珠江—1.5、湖州—130、佛山—130等机型, 多为背负式、横置轴流滚筒。因长度受限, 一般都用于中小型收割机上。高茬收割时, 脱粒与分离性能较好, 效率也得以提高, 但影响旋耕和稻草的回收利用;低茬收割时, 喂入量大, 脱粒与分离性能下降, 必须放慢作业速度, 效率下降。它结构简单, 型小体轻, 造价低, 又能兼收小麦, 较适合国情。

(2) 切流脱粒滚筒+横置轴流分离滚筒。

如新疆—2、迪尔佳联3060。由于采用了切流滚筒脱粒, 在降低水稻破碎率上, 不如轴流滚筒那样能完全满足要求。在收获较难脱的梗稻时, 脱净率与分离性欠佳;低茬收获潮湿水稻时, 常有滚筒堵塞现象。其属于以收麦为主的机型。若用高茬方式收割易脱粒的籼稻时, 则性能会有所改善。

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第5篇

地区保护性耕作问题和南方地区水稻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从技术上、推广方法上、工作措施上研究得比较透彻,然而,对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交流。

一、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接近4亿亩,产量将近3000亿斤。2005年,我国玉米种植超过1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超过3000万亩的省有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和黑龙江5个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玉米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面积可能还会逐步增加。目前全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机收水平却在2%左右。机收面积最大的是山东,今年能达到600万亩以上;其次是河北,可能达到200~300万亩,其他省的机收量都很小。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很辛苦,亟盼改变生产条件。二是用工多,成本高。人工收获一亩玉米(摘穗带砍运秸秆)至少需要5个工日,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地方,一些农户只有请雇工,目前农村劳动力一个工日最少也要20元钱,这样,一亩玉米的收获成本最少在100元以上。如果不雇工,而由在外务工的农民返乡收玉米,来往的路费和误工的损失加起来,成本更高。三是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不少地方农民为了省事,将玉米秸秆一把火烧掉,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滞后于需求

多年来,全国农机科研部门、相关企业根据玉米生产的特点和农艺要求,进行了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和消化吸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近几年,在市场的拉动和政府部门的扶持推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批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产品,基本上没有,这些产品还处于熟化的过程中。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多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难以实现根本的突破,既有客观上的难度,又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差异很大。在种植方式上,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从30厘米到90厘米不等,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和套种。如黄淮海地区以平作为主,东北、西北地区以垄作为主,亩产量从700斤到1600斤;在收获要求上,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农时季节的要求也不一样,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农时要求紧,玉米成熟后必须尽快收获并种植下茬作物,这时玉米秸秆含水率较高,收获方式只能以摘穗为主。东北、西北种一茬地区,如果天气好、立秋晚,玉米要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进行风干,以减少收获后的晾晒压力,若过早收回来,水分太高容易霉变。农民希望收获时,能够实现摘穗、剥皮、脱粒等功能。但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看,如果玉米在地里生长时间过长,玉米穗下垂很多,秸秆变黄,韧性增强,这种情况下进行机械收获,掉穗损失比较大,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由于各地种植制度和收获习惯上的多样化,客观上带来了玉米收获机械研发上的难度。一些研究人员和厂家,都希望设计出一种通用机型,主观上,可能是设计思想走入误区。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和收获要求,但实际上做不到,从而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

三、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市场

在玉米收获机械设计的技术路线上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考虑,需要各个企业去探讨。我认为,在我国玉米种植制度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况下,指望研发一种机型满足不同地区的农艺要求可能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研发出来,技术参数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在哪类地区都不好用。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要瞄准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设计。企业在设计玉米收获机械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是为哪个地区设计的,把目标市场确定了,机型就好设计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比如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是基本相近的。主要的农艺特点就是:行距450~600毫米、平作、产量700~1000斤、机械收获中实现摘穗和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如果把这个市场理念定下来,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就基本上出来了。既然为黄淮海地区设计的机型就不要考虑拿到东北地区使用。

农机农艺相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一种机械适合当地主流农艺要求投入市场后,如果性能优良,使用过程中既省力又节本增效,一部分农民就会积极选用。而另一部分由于种植制度不适合使用机械,农民又想使用机械作业,第二年就会主动调整种植制度,以适合机械作业的要求。这样推动下去,就会逐步形成农机农艺相协调配合的技术体系,农艺制度和农机技术要求就基本吻合了。农机与农艺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有人建议,能不能由政府出面要求农民按照一种模式去种植,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农民是生产的主体,他们有充分的生产自主权,我们不能强迫农民,只能引导农民,我们引导的前提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在引导农民采用的过程中,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研发、推广玉米收获机械的重点和方法问题

第一、研发的重点问题。当前,应首先加快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熟化定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和自走式以及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相比较,在技术上更成熟一些,也更适合当前农民的购买能力。现在背负机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是加快技术的优化。背负机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已经相对稳定,但各技术参数间的匹配可能不是最科学的,近几年,不少企业不断地进行小试和中试,获得了大量数据和用户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尽快优化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实现产品定型。另一个方面,企业要加大改造工艺工装的力度。我到几个厂家看过,总体上玉米收获机械还是“土”办法生产出来的,生产三两百台还凑合,生产三两千台就难以应付。真正上工装、上工艺、上流水线的企业不多,这种状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质量差异比较大,也无法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要加大自走式和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试制的力度,进行适当的技术储备。

第二,推广的重点问题。在玉米收获机械推广上,现阶段仍然要以背负式为主,兼顾自走式和其他机型。背负式机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们推广给农民的机型应该是相对成熟的。从农民的购买能力来看,有了主机的农民,只要再花两三万元,就可以买一套背负式机,可以实现一机多用。现在的三行自走机,少说也得10万元以上,农民一下子掏10多万,难度比较大,同时自走机仍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果从地区考虑,应该以黄淮海为主,逐步向外扩张,因为目前生产的背负式机主要是针对黄淮海地区生产特征设计的,自走机可能主要面向东北、西北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种植规模大的农场。现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总体上已经到了从局部市场向更大市场推广的阶段,当前农民的积极性较高,各级政府的要求也很迫切,主要问题是缺乏合适的机型。

第三,推进的方法问题。对一些基本成熟的、性能可靠的机型,在一部分地区实施补贴政策,拉动快速发展。前些年,玉米收割机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农民需要,找不到合适的机型;从企业的角度看,有了比较好的机型,但不知道卖给谁去,能卖多少,企业也不敢盲目扩大规模。农民找不到需要的机型,企业找不到推广的对象。从2005年开始,我们尝试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用政策营造市场,靠市场拉动发展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山东和河北,优先搞试点,将中央购机补贴重点用于补贴玉米收获机,推动了山东、河北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励农民购买,这样,给企业营造一个市场,企业的产品就能卖得出去,企业赚了钱,也就有能力加大研发的力度,加大规模生产,加大自身改造的力度,慢慢地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实施购机补贴的前提是机械性能必须过关,虽然购机补贴对农民来说是少拿了一些钱,但农民还是要拿出大部分,如果机械性能不过关,就会坑害农民。享受补贴的机具必须是负责任的企业生产的,农民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企业能够立即解决,所以我们在补贴政策上是慎之又慎。2006年不少省要求使用中央资金补贴玉米收获机械,经反复商量,我们没有开这个口子,目前只有山东和河北作为补贴试点。2007年是继续维持两个省还是扩到三个或者五个省,这取决于机型是否可靠、过关;企业上规模以后,售后服务、安装调试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跟得上。如果跟不上,就会事与愿违。

五、玉米收获机械的标准化问题 目前,玉米收获机械有两个标准化的问题很突出。一是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现在各个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考虑通用性不够,不同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工作部件和零备件的互换性很低,售后维修服务和零备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二是装配的标准化问题。不同的主机和不同生产企业的玉米收获机械由于缺乏一套装配标准,玉米收获机械在向拖拉机“背负”时,安装困难,甚至会对拖拉机某些连接件造成损坏,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标准化的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制约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搭建一个平台,将主要的玉米收获机械厂家、主机生产厂家以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标准化问题的解决。

六、要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宣传

辽宁省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籽粒收获;条件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60-02

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果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作业,是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标志。

1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研究情况

美国及欧洲等主要玉米生产国的玉米生产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收获环节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多功能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籽粒,生产工艺路线已经成熟。其特点,一是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与收获机械性能达到高度契合,二是收获机械大型化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近15 a来,大力研发推广应用玉米果穗收获机,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资料,截至2015年全国机收面积已达到63%。目前,虽然玉米收获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除黑龙江部分农场外,主要的收获形式是“收穗”,即摘穗—剥皮—集穗—秸秆粉碎还田。果穗经过晾晒,待出售时再脱粒,而脱粒需要使用脱粒机再次作业。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村劳力转移,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同时,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玉米生产上迫切需要更先进、更高效的机械化技术。因此,改“收穗”为“收粒”,推广应用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

2 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的先进性

采取常规机械“收穗”方式,农民收获玉米果穗后通常进行晾晒以降低果穗含水量。收获季节,农村的院落、场院、屋顶、房檐,到处都晾晒含水量高的玉米果穗。随着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留守在农村的多是妇幼老弱,虽然采用玉米脱粒机,但晾晒脱粒仍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籽粒收获与“收穗”方式相比,减少了单独的脱粒作业环节,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每667 m2可减少作业成本100元左右,同时可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增肥地力,提高产量,经济效益明显,并且避免了果穗在拉运、晾晒、存储、脱粒过程中的损失和霉变问题。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尤其适用于土地规模化经营。

3 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对品种的要求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实现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的关键。对品种要求如下:1) 脱水速度。玉米果穗脱水速度、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是评价机收籽粒品种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多数玉米籽粒成熟时含水量在28%以上,在有的年份含水量还要高一些。机收籽粒要求含水量一般在25%以下,果穗和籽粒含水量高、脱水慢,在收获和脱粒过程中会增加籽粒破碎率和损伤率,造成损失。随着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玉米品种的脱水速度必然受到重视并成为玉米育种核心指标之一。2) 生育期适宜。玉米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成熟期有很大差异。东北地区玉米适宜机收时期应选在10月1—15日,这就要求玉米品种生育期略短一些,既要缩短生育期,又要控制吐丝期,并适当延长灌浆期。在东北玉米区存在明显的积温差别,因地制宜培育和选择所需积温少50~100 ℃的品种,确保品种安全成熟。3) 植株形态。理想型适宜机收籽粒的品种,植株呈塔形,雄穗分枝少,雌穗整齐,叶片狭窄呈波浪分布,穗下叶的茎叶夹角不大于35°,穗上叶的茎叶夹角不大于25°,有利于机械摘穗;种植密度略具弹性, 一般为

4 500株/667 m2,高密度为5 500~6 000株/667 m2;植株具有较强的茎秆韧度和穗柄硬度,籽粒在穗轴上有较好的紧密度,活秆成熟,果穗成熟时苞叶松散,容易剥皮,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获作业过程中的损失。

4 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相配套的烘干设备

采取籽粒收获方式必须妥善解决玉米籽粒收获后的脱水问题。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专用晾晒场所越来越少。从产业发展来看,应尽快加大仓储(钢板仓)与烘干(籽粒烘干塔)设施建设,达到配套应用,使玉米籽粒最快达到售、储标准要求。

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粮食含水率,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干燥技术。其除了能有效地防止连绵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损失外,还具有其他明显的优势:一是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提供有效手段;二是提高了粮食品质、耐贮性和加工性;三是可以防止自然干燥对粮食造成的污染,杜绝农民因占用公路晾晒粮食而造成的交通伤亡事故。

5 辽宁省发展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的条件

1) 辽宁省属一年一季玉米产区,积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目前需要农机农艺技术高度融合,农业部门应加快优选出一批生育期短、收获期籽粒降水快、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

2) 辽宁省2015年玉米果穗机收面积已经超过50%,果穗收获机保有量接近20 000台,机收收费已出现竞争局面,目前急需技术提升,一方面淘汰落后机型,另一方面用更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工艺替代“收穗”方式,实现简化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 目前,国内一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玉米收获机厂家,已经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籽粒收获机,有的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烘干机在辽宁省铁岭地区就有约100个生产厂家,产品规格齐全。目前要做的工作是,选择具备条件的土地经营及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引进、试验、示范,总结出适合辽宁省情况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做好技术储备。

6 结语

总之,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是一项先进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措施,也是一项涉及到玉米品种、种植方式、烘干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技术。因此,需要农机农艺技术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示范工作,才能使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逢春,宋彦军.夏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2014(6):107-108.

[2] 朱龙兵.玉米籽粒收获机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实践[J].江苏农机化,2015(6):26-27.

[3] 籍俊杰.国外玉米收获机发展趋势[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6(5):22-23.

机械化联合收获 第7篇

我国人工收获工艺大致有3 种形式: 其一是站秆摘穗, 运动场上集中剥皮, 果穗上垛自然风干; 二是割秆集铺, 捆束堆垛存放; 三是割秆放铺、田间剥皮摘穗、光棒运回上垛、茎秆捆束存放。三种工艺的核心是收获果穗、保留茎秆作燃料或作饲料。近年来, 很多地方, 尤其在中原地区不收茎秆, 而是用茎秆还田机粉碎还田肥地, 此种粉碎还田工艺不适合东北田间耕地保墒[1] ( 保墒, 抑制水分不挥发, 不渗漏, 以“表层干燥化”来防止“深层干燥化”) 。这是由于秸秆粉碎还田后得不到充分压实, 使上层密实的土壤与下层土壤的水分不受抑制, 从而使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

1 玉米机械收获作业工艺

1. 1 国内外机械收获玉米作业方式

( 1) 在田间一次收获直接脱粒, 如用自走式联合收获机配玉米割台, 直接脱粒。又如南斯拉夫ZMAJ -2KR牵引式两行玉米收获机[2], 也是在田间直接收获玉米籽粒。

( 2) 在田间摘穗、场上剥皮, 或直接摘穗剥皮, 在场上风干后脱粒的两段或三段收获工艺。以国外发达地区北美为例, 从20 世纪50 ~ 60 年代开始, 普及到以大型联合收获机更换专业割台, 在农田作业现场直接脱粒烘干。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能源危机后, 玉米收获工艺也发生改变, 玉米收获机械得到了迅速发展。

( 3) 我国收获时玉米籽粒水分较高, 田间直接脱粒的损失和破碎严重, 降低了粮食等级。因此, 收获工艺目前还不能为我国市场接受。

1. 2 机械收获工艺

国内、外分段收获的玉米收获机[3], 根据型号不同, 其作业形式也不同, 因此收获的工艺内容也不尽相同, 可分为:

1. 2. 1 分离玉米果穗工艺

( 1) 农田作业现场直接分离茎秆与果穗余下茎秆粉碎还田, 这种作业工艺的机型如大丰集团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和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4YW - 2 牵引式玉米收获机。

( 2) 农田作业现场分离茎秆与果穗、剥皮果叶以及茎秆粉碎回收处理作饲料, 其机型有乌克兰的赫尔松- 9 牵引3 行玉米收获机、KCKY - 6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 3)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采用在农田作业现场分离玉米果穗、场上剥除果穗叶、茎秆粉碎还田。

1. 2. 3 新的收获工艺

玉米收获机新的收获作业工艺为割秆、摘穗, 放铺茎秆等处理方法。具体工艺如下:

果穗拖车场上剥皮; 果穗箱直接装车; 田间集堆人工装车; 茎秆整株放铺人工捆束场上二次回收; 打捆机打捆。

根据我国农村现行的收获要求, 以上机械收获工艺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地区的玉米收获农艺要求。

2 玉米收获机械作业试验

针对几种玉米收获机进行的大面积作业试验, 其中1 台悬挂式玉米收获机作业50 hm2, 1 台牵引式玉米收获机作业15 hm2, 并作了10 个班次生产查定。

2. 1 茎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试验

参加作业试验的机型有3 种试验机器, 如表1所示:

( 1) 试验田标准垄宽为600 mm, 产量480 kg/hm2, 用15 Ps小四轮拖拉机装运果穗, 收获1. 2 hm2玉米所用的时间、耗油量, 如表2 所示:

表中耗油量按拖拉机耗油量0. 41 L/k W·h计算。收获作业必须用最大油门四挡, 耗油按最大耗油量计算, 卸果穗、地头转弯按25% 耗油量计算。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背负式机具作业灵活, 效率高, 每天收获作业可达5. 5 hm2, 牵引式机2A和2B机具受牵引发挥不充分等特点, 所以作业速度低, 其消耗油量比较高。4YL - 2 机虽然耗油少, 但作业效率低, 每天只能收获3~ 4 hm2。

( 2) 悬挂式玉米收获机[4]的特点是首次作业不采取开道既省力又节约开支, 调头机器方便, 使用驾驶操作灵活方便, 适合各种田间地块等环境。在收获速度相同的条件下, 作业效率和耗油量是不等的。后一种耗时多。4YB - 3Ⅱ型机具作业时与上述比较中得出动力源最小, 卸果穗和作业总时间最少、效率高、油耗较低等特点。

( 3) 运输玉米果穗田间试验。4YB - 3Ⅱ型机械直接将玉米果穗升运输送到机组后部果穗箱内, 可完成作业。而4YL - 2A和4YL - 2B两种收获机虽不带拖车, 但果穗箱装满后需要往拖车里装卸, 因此至少要配备两台小型拖拉机拖车, 单台小四轮拖拉机也消耗较多油量。

2. 2 茎秆回收工艺流程

( 1) 4YL - 2B型牵引式玉米收获机可以完成切碎回收作业, 青 ( 黄) 贮作饲料是我国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方向。此机型可摘除玉米棒, 切割茎秆与4YL - 2 相同外, 再次将茎秆切碎抛送到机组侧式用饲料拖车内, 装满后直接运到青 ( 黄) 贮窖处理, 完成作业。

( 2)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背负式 ( 悬挂) 玉米收获机械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玉米收获机型, 它能充分地利用了大马力拖拉机的输出动力和悬挂装置, 提高了动力整体的利用率。该种机型具有结构紧凑、重量配比小、可操控性强等特点。

两种作业流程相比较, 一次收获需要切碎茎秆, 而分段收获窖旁切碎需要运输整茎秆, 两种方法运输作业量大致相同, 只是一次收获时运送拖车需要与主机等速, 比运整秆耗油量稍多。而4YBL-3Ⅱ型总体配置上解决果穗和茎秆的合理流向, 并使果穗装车和茎秆横垄有序抛放, 为人工或打捆机二次回收提供方便。

2.3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与牵引式玉米收获机相比较

目前我国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机型较多, 大致为3 ~ 6 行, 配套发动机功率80 ~ 120 Ps不等, 价格15 万~ 25 万元/ 台。作业工艺为摘穗, 果穗集箱装车, 茎秆粉碎还田[5]。自走式优点是收获时不用对行开道, 调头转弯半径比牵引式小。但其价格昂贵损耗高, 因此作业成本较高。

对比厂家标明的作业效率、标价与4YL - 2 型玉米收获机比较, 以年作业30 d, 每天以12 h计算, 其数据如表3 所示:

综合柴油价按每升5. 11 元计算, 耗油所需人民币分别为107. 31 元、101. 18 元和77. 93 元。从上表可以看出: 其它项目不算, 只是机具折旧和耗油两项每公顷4YL - 3 自走式需要107. 31 元和101. 18 元, 而4YL- 2 牵引式只需77. 93 元。因此从作业成本比较, 自走式比牵引式每公顷至少多出约25 元。其原因是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自重大作业速度过低造成的。如果自走式机型作业速度达到7 ~ 8 km/h时, 生产成本可与牵引式持平, 便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3 工艺试验对比分析

3. 1 三种玉米收获机相比较

( 1) 自走式机械由于造价昂贵、作业速度低, 使用成本过高。在没有高速作业机具的情况下, 暂不宜推广; 目前国外北美九大公司有42 种型号的玉米收获机, 很少有自走式的, 也只有原苏联有6 行自走式摘穗机。

( 2) 牵引式摘除玉米穗[6]是曾经国内大量使用的, 实践证明挂接方便、机动灵活, 作业效率高、作业成本低, 做过主推机型。但这种机型也有其缺点, 即首次作业需人工开道, 而且地头需要有较大空地, 以便机组转弯用。

( 3) 4YB - 3Ⅱ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其优点是割台调整既可适应垄作地区, 也可在平原地区作业; 果穗箱卸料口高度不小于1800 mm, 可满足大型挂车卸穗需要; 茎秆横垄有序铺放有利于人工或自动捡拾打捆机的二次回收, 首次作业不用开道, 转弯半径较小, 适合各种地块、大面积收获。其不足为, 首先是安装挂接相对复杂, 其次是作业速度不高, 驾驶者操控不舒适等。

3. 2 玉米机械收获优化工艺[7]及其配套机械

3. 2. 1摘下玉米果穗以及茎秆整株回收作业工艺配套机械

选用4YL - 2D型侧牵引式玉米收获机, 配套动力为29. 4 kW大中型拖拉机, 作业速度可达到8~ 10 km / h。

运送果穗时, 运距在不大于1. 5 km时, 可用1 ~ 2台小四轮拖拉机运输玉米穗。运距大于1. 5 km时, 可用2 ~ 3 台小四轮拖拉机运送物料。

3. 2. 2 摘下玉米果穗、茎秆切碎回收工艺配备

釆用4YL - 2B型牵引式玉米收获机, 50 k W以上大型拖拉机为动力源, 作业速度可大于8 km/h。

配备两台拖斗车, 一台25 Ps拖拉机牵引。切碎茎秆用两台翻斗车, 牵引主机械动力[4]应在35 Ps以上。

3. 2. 3 茎秆粉碎还田及整秆回收工艺配套机械

大地块、小规模收获选用4YL - 2 型侧牵引式玉米收获机配两台拖车装运果穗, 釆用一台25 Ps拖拉机牵引。大地块、大规模收获, 可采用三行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型, 运送果穗可用2 ~ 3 台15 Ps小四轮拖拉运输果穗完成。

4 结论

经过上述对比分析得出, 背负式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较高, 为性价比较高的玉米收获机械。其不足为, 首先是挂接安装复杂, 其次是作业速度较低, 使用操控性一般, 是今后此类型玉米收获机械尚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的几种玉米收割机的作业工艺对比与分析, 总结了玉米收获工艺的特点, 为农业机械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作业工艺

参考文献

[1]贾洪雷.联合作业工艺及配套机具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01 (5) :40-43.

[2]王森华.国外谷物和玉米收获机 (俄) [R].1984:10-11.

[3]杨连生.技术作物收获机械[G].长春:吉林工业大学农机教研室内部资料, 1981.

[4]袁守善.玉米收获机设计文件[R].吉林省科委科技计划项目1994年鉴定文件, 1994:51-52.

[5]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农业机械学 (上) [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1980.

[6]袁守善.玉米收获机械化工艺及组合式茎秆回收型玉米收获机的研究鉴定技术文件[R].1999/2001:07

机械化联合收获 第8篇

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变速箱主要有动力分挡位传递和机具转向两方面作用,目前最常见的转向方式为履带一侧制动,另一侧驱动,即通过切断转向内侧履带的动力并对其制动,由转向外侧的履带保持驱动来实现机具转向。这种方式,在田间特别是水田作业时,易造成泥土堆积,增加转向阻力,且发动机功率消耗增加、燃油经济性变差。变速箱的损坏一般均在这个环节发生。

随着脱粒、分选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联合收割机单位功率的设计喂入量不断提高,机身加重。为保持接地压力,履带需要加长,转向阻力随之增大。现有结构的变速箱将越来越不适应,且这种转向方式功率消耗明显大于两侧履带同时驱动的差速转向方式[1]。

日本、韩国同类型机具均采用履带差动转向方式。此方法转向平顺,且作业功耗低,但采用静压驱动,成本高。文献[2]提出了一种双功率流转向机构,该结构比较复杂,也没有量产的报道。文献[3]提出一种行走转向装置,结构仍较复杂,且传递功率较小,不适用功率较大的收获机械。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实现履带差速转向的变速箱,传动比和安装空间不变,既可安装在收获机械新机型上,也可用于旧机型的替换、改造,实现了机具平顺转向。

本文首先测量了采用单侧制动转向方式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不同工况下变速箱输出半轴的扭矩情况,将其作为计算依据,建立虚拟样机模型,运用ADAMS软件进行变速箱动态特性仿真、分析;然后,在差动变速箱原理可行的情况下,利用Solidworks辅助结构设计,运用ADAMS软件对差动变速箱进行分析研究,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两种变速箱对比发现,差动变速箱转向时,没有出现半轴扭矩突增,说明联合收割机若装备差动变速箱后,转向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功率来转向,性能较传统变速箱优越。

1 扭矩测量

1.1 测量方法

变速箱输出半轴连接驱动齿轮,承受地面的激励,仅受扭矩作用。该扭矩直接反映变速箱输出端的承载情况,故对半轴进行扭矩测量。

在半轴表面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在半轴上打孔,将导线引出,连接至固定在驱动齿轮上的无线扭矩传感器节点上,节点内置霍尔传感器,测量输出半轴的扭矩和转速。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

1.2 试验器材

试验器材如表1所示。

1.3 试验过程

直线行驶测量过程:在空旷田地量取50m距离,分别在0,10,30,50m处,插标杆做好标记,前10m为加速段,后两个20m为匀速段。联合收割机空载状态,分别以Ⅰ挡、Ⅱ挡、Ⅲ挡、半速、全速前进,测量行驶速度、输出半轴扭矩及转速。

转向行驶测量过程:联合收割机空载状态,分别以Ⅰ挡、Ⅱ挡、Ⅲ挡、半速、全速直线行驶,达到匀速后,分别向左、右两侧转向,当完成180°转向后,保持直线行驶一段距离。读取转向前后,输出半轴的扭矩及转速。

1.变速箱体2.半轴套管3.应变片4.半轴5.导线6.无线扭矩传感器7.磁钢

1.4 试验结果分析

每个试验均进行3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直行工况下,变速箱半轴所受的扭矩和前进速度关系不大。这是因为直行时,收获机械行驶阻力只与机器质量和地面条件有关。转向工况下,行驶速度越快,半轴所受的扭矩越大,收割机以最高速度转向时,半轴承受的扭矩约为直线行驶时的9倍。说明收割机在转向工况下,需要消耗更多的功率;当机具加宽、加重后,将会出现转向动力不足。

2 仿真模型建立及动力学仿真过程

2.1 动力学仿真的目的和理论基础

由于变速箱齿轮个数较多,且对安装空间有要求,因此采用变位齿轮。在ADAMS中对每对啮合齿轮添加齿轮副难度较大,为了预测齿轮的啮合力,对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添加碰撞力,以轮齿的碰撞来进行仿真。轮齿碰撞接触所引起的激励力,可以看作是两个变曲率半径的柱体的接触问题。根据Hertz弹性接触理论,可以解决此问题[4,5,6,7,8,9,10,11]。

根据Hertz弹性接触理论,不计齿轮啮合的弹性波动和摩擦,齿轮啮合的法向接触力P与变形量δ满足式(1),即

式中p—齿轮啮合法向接触力(N);

k—齿轮碰撞的刚度系数(N/m3/2);δ—接触变形量(m)。

其中,k由式(2)决定,与齿轮的材料和齿形有关,即

其中,R为接触点处当量曲率半径(m),由式(3)决定;E*为齿轮材料的当量弹性模量(Pa)。

式中R1,R2—两啮合齿轮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m);

d1,d2—两啮合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

α—两啮合齿轮的分度圆压力角(°);

α'—两啮合齿轮的节圆压力角(°)。

式中μ1,μ2—两啮合齿轮的泊松比;

E1,E2--两啮合齿轮的弹性模量(Pa)。

ADAMS中对接触力的定义满足式(7),有

式中k—碰撞刚度系数;

e—接触力指数;

δ—两碰撞物体变形量之和;

STEP—一个3次多项式逼近海维赛阶梯函数;当瞬时变形量δ=0时,阻尼系数C=0;当δ=Dmax时,阻尼系数C=Cmax。

SolidWorks中对变速箱所有零件进行建模并装配;对仿真结果无影响的零件、特征进行简化并装配;将装配结果导入ADAMS。

2.2 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

变速箱动力学仿真分析的流程如图2所示。先在

根据变速箱中各个轴和齿轮的工作情况,分别为其添加固定副、转动副。针对试验收割机参数,进行约束和加载。将试验测得扭矩加载至两半轴上,机器从启动到匀速行进,阻力逐渐增大,故扭矩通过STEP函数在0.2s内加载至最大值。加载转速根据测得半轴转速和变速箱传动比,算出不同挡位、不同速度的输入转速。变速箱在ADAMS中的虚拟样机模型,如图3所示。

2.3 运动仿真分析

对不同挡位、速度,分别进行6次仿真,得到各工况下半轴齿轮的啮合力。各挡位、速度工况仿真结果趋势一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Ⅱ挡全速工况,半轴齿轮啮合力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从仿真开始到0.2s,齿轮啮合力逐渐增加,0.2s后啮合力基本稳定。齿轮啮合力变化趋势基本与输出半轴的阻力加载趋势相同。

啮合力稳定以后,呈现周期性变化,这是由齿轮传动的啮合周期性造成的,啮合力从两轮齿开始啮入到两轮齿啮出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印证仿真准确、可靠。

3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

经过反复修正、仿真得到不同挡位、速度下,半轴齿轮啮合力;根据半轴齿轮的尺寸,计算得到半轴承受的扭矩。和实测值相比,得到如图5所示结果。从图5中可以看出,仿真值和实测值变化基本一致,R2=0.909 9,仿真精度大于85%,可以认为虚拟样机模型正确,仿真结果达到实际设计要求。

4 差动变速箱设计

4.1 工作原理

差动变速箱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

其工作过程如下:外部动力经静液压传动装置(HST),由齿轮对1传至变速箱。齿轮对2,3,4分别构成变速箱的3个挡位。直线行驶时,左右两侧动力分别经由齿轮对6,12和齿轮对7,13传至半轴。向左侧转向行驶时,右侧啮合齿轮对不变,左侧啮合齿轮对变为8,10,12;向右侧转向行驶时,左侧啮合齿轮对不变,右侧啮合齿轮对变为9,11,13。转向时,动力传至左右两侧半轴正好相差一对齿轮啮合,半轴转向相反,实现两侧履带的正反转。

通过配凑传动比,使得直行和转向两种工况下,从输入齿轮至输出半轴的传动比基本一致。保证了收割机在转向时,内外两侧履带不会出现滑移。

4.2 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

运用前文所述的仿真方法,对设计的差动变速箱进行三维建模,而后导入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直行和转向工况下各齿轮、轴的转速以及各对齿轮啮合力。

图7模拟了Ⅰ挡半速工况下,差动变速箱中各对齿轮及轴的角速度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出,传动顺序越靠后,角速度波动越小,传动越平稳。因为前级传动齿轮齿数偏小,为了配凑中心距,个别齿轮采用了较大的变位系数,重合度变小。

截取差动变速箱仿真Ⅰ挡半速直行和转向工况,半轴齿轮啮合力,对比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转向工况下半轴齿轮啮合力和直行时基本相等,说明差动变速箱不会出现转向扭矩突然增大情况,可以明显改善收割机转向时的受力情况,减小功率消耗。

通过对比发现,在直行工况下,差动变速箱与传统单侧制动变速箱的半轴所承受的扭矩相近,均在400N·m以下。然而,在转向工况下,差动变速箱的半轴扭矩明显小于单侧制动变速箱。这是因为差动变速箱在转向时,通过增加一对齿轮啮合,使得转向时,内侧半轴与外侧半轴等速反转。从而联合收割机在转向时,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功率,转向更为灵活、轻便。这一结果符合设计初衷,达到了设计目的。

5 结果和讨论

1)通过对采用单侧制动方式的履带联合收割机进行的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变速箱输出半轴所受的扭矩变化情况。其主要表现:转向时半轴扭矩相比直行时有突增,变速箱齿轮破坏一般在此环节发生。根据ADAMS仿真得到的半轴齿轮啮合力,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精度大于85%,证明仿真方法和模型正确,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变速箱的工作过程。

2)针对传统履带联合收割机转向扭矩突增问题,设计了一种差动变速箱,改变了转向方式。用同样的动力学仿真方法,对差动变速箱进行仿真。对比两次仿真结果,相比于单侧制动变速箱,差动变速箱在转向时,不会出现半轴扭矩突增情况。若安装差动变速箱,可以减小转向所需驱动力,提高机具的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减小机具的转向半径,改善机具转向时壅土的情况,达到了设计目的。

3)试验中发现,传统单侧制动变速箱还存在换挡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换挡同步器解决,差动变速箱在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摘要: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最常见的转向方式为履带一侧制动,另一侧驱动。此种方式转向阻力大,燃油经济性差。为此,对采用单侧制动转向方式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进行田间试验,并测得不同工况下,传统变速箱半轴的扭矩情况;运用ADAMS软件对传统变速箱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半轴受力仿真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精度大于85%。可以认为:虚拟样机模型建立基本正确,仿真数据真实可信。最后,提出全新差动变速箱的设计方案,利用Solidworks辅助完成变速箱的设计过程,运用ADAMS软件对差动变速箱进行分析研究,验证差动变速箱相比于传统变速箱的优越性,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差动变速箱,结构设计,动力学,扭矩试验

参考文献

[1]梅尔霍夫,哈克巴尔特.履带车辆行驶力学[M].韩雪海,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2]李荣丽.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转向机构设计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3]梁兆新,张玉峰.水稻联合收割机新型履带行走底盘设计与试验[C]//2011收获机械技术及装备国际高层论坛论,镇江,2011.

[4]李三群,贾长治,武彩岗,等.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齿轮啮合动力学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4):901-904.

[5]苏东超,陈朝阳,张代胜,等.基于ADAMS的选择性输出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仿真分析[J].机械传动,2012,36(3):61-62.

[6]李亚强.行星减速器虚拟装配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谭智,周新民.基于ADAMS的齿轮变速箱动态特性仿真分析[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39(11):32-33.

[8]Oh Sejoong,Grosh Karl,Barber James.Energy Conserving Equations of Motion for Gear Systems[J].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2005,127(4):208-212.

[9]P Hasun,L H Hasia.Using Dynamic Analysis for Compact Gear Design[J].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03112(4):103-107.

[10]Pimsarn M,Kazerounian K.A Highly Efficient Numerical Method for Force Evaluation Contact Problems[J].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2003(19):85-91.

茶叶机械化收获探讨 第9篇

1 茶园和茶叶收获

1.1 茶园现状

一是安徽省现有茶园多管理粗放, 普遍存在重采摘, 轻管护。茶园老化退化严重, 低产茶园面积较大。二是茶园茶叶良种特别是无性系良种推广应用比例低, 造成开采迟、芽头不整齐、鲜叶质量低。三是茶园重手采高档名优茶, 轻机采大宗茶, 在修剪茶树树冠、培育树冠蓬面、促进新梢生育情况等方面重视不够, 无法形成有效的机采茶园树冠蓬面。

1.2 茶叶收获现状

一是安徽省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跟不上, 使茶园茶树树冠蓬面差, 无法满足机械化采摘要求, 采茶机收获鲜叶质量差, 机采茶比例低, 仍以人工采摘为主。二是茶叶采摘用工量占茶园管理用工量的60%左右。伴随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 在茶叶适收季节, 人工采摘时用工紧张, 成本上升, 错过最佳采摘时间, 经济效益下降。三是采茶机收获时, 易出现机收芽叶破损, 鲜叶的漏集、漏采、重采, 茶树枝条被拉撕, 茶树发育降低等现象, 影响到茶叶品质和茶树寿命, 挫伤了茶农使用采茶机的积极性。四是现阶段安徽省茶叶的机械化收获普遍使用剪切式采茶机, 有弧型和平型2种, 操作分单人和双人, 利用剪切原理采摘鲜叶, 实现从茶树顶梢采收新嫩茶叶, 常见机型是双人弧形采茶机。

2 机采茶园要求

2.1 农机方面

茶树长势良好、蓬面整齐、树高70~90 cm、行间作业道宽20~30 cm、茶行长度大于30 m, 干毛茶产量1 500~2 250kg/hm2的条播规则茶园。

2.2 农艺方面

平地、土层深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条播茶园;现有茶园选择发芽整齐、生长势强、种性较纯的茶园;新植茶园, 采用无性良种, 并注意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新垦和改植的平地、缓坡茶园、条栽种植, 间距150 cm, 行长30~40m;阶梯茶园, 梯面宽不少于200 cm, 距内侧100 cm处条栽;每加植1行, 梯面增宽150 cm;树高保持60~80 cm, 行间保留15~20 cm。

3 加快茶叶机收的措施

3.1 修剪茶树, 形成适收树冠

茶树树冠是影响机采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树冠形状有弧形和平形之分, 而产茶量两者差异不显著。弧型采茶机适应弧型树冠, 平型采茶机适应平型树冠[1]。茶树树冠不平整, 发芽不整齐, 生长不旺盛, 不仅影响机采效果, 还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 甚至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根据相关的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可按如下5种情况进行机采茶园中茶树树冠的培养。

3.1.1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修剪。

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层、冠面比较平整、树高在60~80 cm的青壮龄手采茶园, 用双人修剪机整平树冠后即可机采;树冠高低不平, 已形成鸡爪枝层, 但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 树高在90 cm以下的手采茶园, 用深修剪机剪去鸡爪枝层, 适当留养后, 方可机采;树高在90 cm以上或树势衰老, 但骨干枝健壮的手采茶园, 离地30~50 cm重修剪, 同时改土增肥, 培养好机采树冠后, 方能机采。

3.1.2 幼龄茶园的修剪。

新种植与换种改植茶园的定型修剪, 第1次在茶苗移栽时离地15~20 cm, 用整枝剪剪去主干上部;第2次在2足龄时离地25~30 cm, 剪平;第3次在3足龄时离地40 cm, 用平型修剪机剪平或用平型采茶机以采代剪[2]。大叶种茶区经3次定型修剪后即可投入机采;中小叶种茶区需继续进行1~2次整形修剪后, 才能投入机采。

3.1.3 机采茶园的年间修剪。

每次机采后5~7 d, 要进行掸剪1次。每年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轻修剪, 修剪深度3~5 cm。每年机采结束后进行一次茶园行间和周边的修剪、清理。

3.1.4 机采茶园的树冠更新。

机采茶园5年左右进行一次深修剪;10年左右进行一次重修剪;20年左右进行一次台刈改造。在进行深、重修剪和台刈作业时, 剪口要平整, 防止枝干撕裂。深、重修剪和台刈改造时, 要与改土、改园相结合,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1.5 机采茶园的留养。

合理采茶, 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茶叶增产, 并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大多数农作物在成熟收获时要求采收干净, 而茶叶采摘却要求适当留养。但留养过多亦不好, 不但因采得茶少而产量下降, 而且多消耗茶树的水分和养料[3]。又由于树冠郁闭, 造成分枝少, 发芽密度降低, 茶树趋向生殖生长, 花果增多, 影响长势。为培育出更高经济寿命的机采茶园, 应使其保持叶层10 cm以上, 叶面积指数3~4;按提早封园, 留蓄一轮新梢, 或者夏、秋季留1~2张大叶采摘的方法留养。机采茶园应适当留养秋梢。

3.2 规范茶园种植模式

一是茶园茶行的行间距保留不低于20 cm的宽度, 茶行长度大于30 m, 条播规则种植;二是选用优质的茶树品种, 重施有机肥, 适时安排深翻 (松) 、中耕除草、开沟施肥、铺草等田间管理, 使茶树树冠整齐, 树高不低于70 cm, 50 cm等高茶行高度误差在±10 cm, 顺坡茶行50 m高度误差在±15 cm。

3.3 提高采茶机性能

采茶机装配时, 上下刀片间隙应不大于0.3 mm, 上下刀齿的不重合度不大于1.5 mm, 减少茶树树枝的被撕扯量;采茶机各零部件润滑部位加足润滑油后, 不允许有油脂渗漏污染茶叶的现象, 满足茶叶卫生标准;采茶机操作把手、汽油机 (或风机) 安装部位应有减振现置, 使其工作噪声≤95 d B (A) , 振动加速度≤15 m/s2, 减少噪声和振动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加快采茶机设计创新工作, 提高采茶机对农艺的适应性。

3.4 合理机械采收

一是选择适采机械。弧型采茶机适用弧型树冠, 平型采茶机适用平型树冠。根据茶园规模大小来确定作业效率, 一般双人采茶机按4.0~5.3 hm2/台配置。二是确定适收期。机采通常在春季名优茶采摘结束后进行。一般红、绿茶和乌龙茶的茶园标准新梢为60%~80%时进行机采;对边销茶 (砖茶) 的茶园标准新梢为80%左右时开始机采。机采时, 茶树新梢表面应无明水。三是掌握机采批次。根据茶树品种、茶类、新梢生育情况, 一般机采4~6批/年, 其中春茶1~2批, 夏茶2批, 秋茶1~2批。每批采摘深浅度应符合当地采摘鲜叶的农艺要求, 并不影响下季茶叶生产为佳, 确保茶树经济寿命[4]。

4 结语

总之, 培育机采茶园, 形成合理的作业通道宽度、茶行长度和茶园道路规划, 使茶树个体高度基本一致, 树冠平整, 芽叶生长整齐, 发芽率高;提高采茶机机械性能, 使采茶机作业质量满足芽叶完整率≥70%、漏集率≤2.0%、漏采率≤1.5%、被拉撕枝条率≤2.0%的要求。培育不出适收的茶园, 再好的采茶机械, 茶农也只能望机兴叹。只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促进机采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才能激发茶农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 使茶叶机收水平大幅提升。

摘要:在安徽省山区茶叶、山核桃、板栗、毛竹等众多山特产品中, 茶叶所占的经济比重最大, 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培育机采茶园的方法, 强调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 以提高采茶机的作业质量, 加快茶叶机收水平, 是实现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机采茶园,采茶机,机械化,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茶机:JB/T6281-2007[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茶叶机械术语:JB/T7863-2007[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NY/T225-199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高青水稻收获实现机械化 第10篇

本刊讯“用联合收割机收稻子真是划算,我家6亩水稻不到一个钟头就收完了,不但脱得干净,抛洒少,出来的稻草还蛮整齐的;尤其价格实惠,以前我请人工收割,我这6亩多地3个人要割2天,还不算运输和脱粒,光人工费就支付好几百。,现在每亩要便宜150元左右,还省了我一天多的时间。”10月14日下午,赵店镇果子园村张泽彬向笔者诉说着水稻丰收后的喜悦。

高青县水稻种植面积10300亩,今年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获,机收率达到100%,其中,联合收获达到2000多亩,仅机收一项就助农增收节支逾百万元。

目前,全县拥有大型履带式进口水稻收割机6台,小型割晒机40台,彻底破解了困扰多年压在农民心头上的一大难题。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11篇

高陵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渠井双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粮食生产县和笼养鸡县。早在1958年就被国务院授予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1994年建成西北地区首家"吨粮县",受到省、市政府表彰。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也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我县把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农机推广工作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几年的引进示范玉米收获机械化开局良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技术推广,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研。

一、目前我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总体情况

(一)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经济基础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鱼得水,走上了稳步、良好、快速的发展之路,使农机化事业有了新的活力。特别最近两年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已趋成熟,已被广大农民朋友认可,全县玉米收割机拥有量达到105台。

(二)机械使用性能情况

1、山东福田-3型小型小麦玉米两用自走式收割机,该机的实际工作中,匹配马力大,结构合理,作业可靠,故障率低,玉米籽粒损失低,服务跟的上,卸粮快,效益高,各项技术参数,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受到用户认可。

2、河北冀新-2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机型体积小,通过性强,故障率低,玉米籽粒损失少,作业速度快,效益高,服务好,但还田质量较差,操作手柄装配位置不合理,整机外观粗糙,机架强度不牢固,脱焊时有发生。其价格低,经济实用,得到用户认可。

3、山东玉丰-2-3型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结构合理,装配方便,通过性强,玉米籽粒损失少,故障率低,效益高,服务及时,质量高,用户满意。

4、富平-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该机在实际作业中,结构基本合理,装配方便,通过性强,玉米籽粒损失少,故障少,速度慢,效益低,其禾器与摘穗辊时有堵塞现象,需进行技术改造。可是,有个别用户对该机进行投诉,但厂家的服务态度得到用户的认可。

5、山东金亿春雨-3型小麦玉米收获作业中,匹配马力大、结构基本合理,但其作业速度慢,机械故障多,玉米籽粒损失多,效益不高,服务跟不上,表现在⑴发动机烧机油。⑵液压油管断裂漏油。⑶传动链条断数多。⑷变速箱弯曲。⑸割台、轴承裂缝,受到用户极大的不满。

以上机型在实际作业中,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摘穗辊抵压玉米棒尾部的情况,造成籽粒损失。二是收割机收获与秸秆还田一次性完成作业时,小时作业量(亩)相对较慢,且还田质量与单机还田质量较差,效率不高。三是玉米收割机卸粮程序也与玉米收割机效率高低有绝对的关系。大部分玉米收割机一次性将收获的玉米棒不能顺畅的倒到农田运输车上,费时费力,以山东福田-3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卸装置最为顺畅。

经过调查论证,以下机型在我县实际应用中,各项技术性能都表现良好,宜引进推广。

1、山东福田-3型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但需改进割台,分禾器体积长(20公分)且宽,往往在进入地头时,对玉米撞倒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山东玉丰-2背负式玉米收割机。但需对输送槽进行改造,输送槽存在输送过程中驾驶员到地顶头会缩油,输送带速度放慢,一部分玉米棒未送到集粮箱,掉了下来,给驾驶员造成不安全因素,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河北冀新-2型玉米收割机。其整机设计合理,价格低廉,经济实用,受到用户好评。但需改进整机的外观质量,操作柄装配到合理的位置,机架材料强度焊节牢固,还田切碎等方面更新。

二、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收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赶科技大集、送技术下乡、搞好新技术宣传工作,同时召开各种形式的玉米机收现场会,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玉米机收在农民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更好的效果。

2、争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积极向各级党政领导宣传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重要性,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财政资金扶持,加大对农民购机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步伐。

3、不断增强农机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与生产厂家的合作。农机新技术,新产品被农民认识和接受,需我们农机部门作好前期市场引导工作,这就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特别在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刚刚起步,不仅要作好机具选型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合作,以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低为主攻方向,引进适宜当地的机具。

4、因地制宜,搞好样板,以点带面。结合实际,要先重点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乡镇,严格按照示范点示范技术操作规程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试验示范点,把示范点做大做亮,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强化技术服务。要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庭院、田间地头,为玉米收割机户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培训、机具检修等,加强对农户及有机户安全意识培训,使农民朋友放心地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

6、开展跨区作业服务。一台玉米收获机械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可完成作业30至40亩,按70元/亩的价格计算,一台机械一天可实现收入2100-2800元,扣除作业成本,纯利润可达1000元以上,利益较为可观,若在“三秋”期间开展跨区作业,实现连续生产,一台背负式作业机械当年就可收回投入,要认真总结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根据玉米成熟期时间差,组织、引导收割机有计划地开展跨区作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以经济利益的驱动调动农民购机热情,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

三、发展前景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分析 第12篇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后一个、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按玉米收获的农艺要求, 用机械代替人工一次完成收割、摘穗、果穗装箱集堆、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的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 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损失大, 形成了玉米收获实现机械化的需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 对于提高作业效率, 减轻劳动力生产强度, 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 实现玉米适时收获和小麦及时播种, 对实现玉米、小麦生产双丰收具有重大意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的第三产业是必然的,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减少, 其劳动力的相对不足和对生产条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使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需求是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必定能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分析

近年来, 我地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很快, 谷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 也是整个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从玉米生产全过程来看, 玉米生产机械化所特有的或者对其具有制约的作业环节主要是玉米播种、收获、耕整地等环节, 各个生产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就机具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来看, 重点在播种与收获。收获作业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5%以上, 劳动强度大, 玉米收获处于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 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后, 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 主要是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近几年, 我地区积极引导推广该项技术,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地区根据本地农艺技术要求, 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种植单元、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 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 针对我地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 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 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应尽可能考虑引进推广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脱粒联合收获机、玉米青贮收获机、背负式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和小型单行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应以四行为主, 与现有的农机动力即50~80马力拖拉机相配套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其性能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秸秆回收或还田、破茬等工序, 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其性能既先进, 适用性又要强。在示范推广过程中, 地块相对集中时, 应优先示范推广四行机。从目前情况看, 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易于操作控制;收获机连续工作时间应尽可能长, 最好在80小时以上;可以昼夜作业;可以不对行作业, 能适应不同的行距要求;收获机技术一定要可靠, 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稍加学习, 就可以自己维修与保养, 小故障自己可以排除;能与保有量多的拖拉机配套使用, 并且可以方便的挂接与拆卸;收获时, 可自行开路;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收获部分与秸秆处理部分可分离作业, 不需要后者时, 可只收获果穗;损失小, 回收率高。

播种和收获行数的匹配, 根本上是行距配套问题的存在。现有玉米收获机都面临着播种行距与收获行距相匹配的问题。我地区玉米播种机播种行距一般是300×550×300mm, 株距一般在270~300mm之间, 以铺膜种植和复播种植为主, 解决机械化收获中的玉米行距配套问题要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来确定播种行距, 选用不对行收获机型。但是, 玉米收获机均采用不开道收获方式, 还要考虑行走部分的后轮距宽度, 否则第一次进地会出现压行现象。根据建议行距的规格要求, 单行和四行收获机的行走带宽分别为1650~2250mm和2200~3000mm。近年我地区采用行距统一的种植模式, 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 采用的试验株距在同一铺膜苗带内, 内行220mm, 外行280mm, 适应现有主要玉米收获机的行距要求, 易收效果明显。品种高大、晚熟, 收获时含水量高, 使机收难度大, 收获损失率高, 机收速度减慢;当籽粒含水量在19.5%~24%时进行机收, 籽粒损失最小。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 是实现玉米种植行距规范化的基础, 也是机械化收获的需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玉米播种、收获必须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来统筹考虑, 综合研究、系统考虑玉米生产的各个环节, 确立以玉米机收为重点, 因地制宜, 在一些容易的环节寻求突破, 科学引导与示范, 进而提高技术层级, 这是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实际需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玉米生产必须适应这种趋势, 把农艺措施与机械作业有机结合起来, 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力作业强度为目标, 在种植形式及栽培耕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逐步形成几类典型的种植模式, 加以稳定发展, 最终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 以玉米规范化种植促进机收, 以玉米机收促进规范化种植, 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

2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距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玉米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 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 机具利用率低, 投资回收期过长, 导致作业收费相对偏高, 农民难以接受, 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玉米收获机产品很少, 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熟化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还存在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不高、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玉米收获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各生产厂家争着占市场, 在一个地方售出的机具不多, 生产企业还没有开设销售服务机构, 作业季节机具出现问题, 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售后服务,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机热情, 阻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讲, 对玉米收获机关键要解决总体设计问题, 然后才是制造工艺、原材料和产品的推广。而解决技术问题, 一是要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适应性。现有技术采取拨禾链强制拨禾喂入和扶禾器辅助分禾配合, 虽然极大地提高了行距的适应性, 同时对下垂果穗可以瞬间扶正, 从而降低了下垂果穗的破损率, 但也存在玉米植株在摘穗前会被拉断或扭曲现象, 特别是玉米植株含水率低时更易发生, 从而影响机具摘穗效果, 损失率上升。二是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品种和密度的适应性。不同种植品种的玉米植株高度和结穗高度差异明显,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机具收获效果。三是要最大程度的解决机具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是机具收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还易引发摘穗机构堵塞。四是控制粮仓容积和卸粮方式对机具收获效率的影响。粮仓容积不能无限制扩大, 卸粮方式的创新研发是解决此难题的主要途径。五是我国现有拖拉机设计时只考虑了耕、种功能, 没有考虑配套收获机械的特殊需求, 也没有前动力输出轴。它有三个缺点:动力必须从后动力输出轴传至最前方的割台, 动力传递路线太长, 设计困难, 作业故障较多;总体配置不合理, 前轴负荷太大, 造成转向操纵费力, 机手容易疲劳;机手距割台较远, 不易观察到摘穗机构的工作情况。收获机械对动力机械的特殊需求应当考虑。

3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思路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研、生产、推广、使用者共同努力, 才能够生产出技术性能可靠, 实用性能良好, 产、供、用三方都认可的好产品。三方都满意是一项技术的最大成功。

1) 设计生产一方, 要对该项技术的各种指标优化, 而且要深入做好到推广、用户等基层单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 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科学配置, 重点在降低收获机动力消耗技术、收获机故障率、不对行技术、降低收获后果穗含杂技术、籽粒破碎技术上实现创新, 加强与技术推广、用户之间的联系、研讨, 形成产、学、研、推、使用者信息交流的链节, 在充分试验、研究、精制的基础上, 将产品推向市场, 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推出半成品。

2) 农机行政、推广部门, 不要仅做一些考察调研、现场演示等表面走过场工作, 要在大量的大田试验基础上, 跟踪测试, 搞清技术问题, 找准技术问题的症结, 谨慎引进、推广, 加强技术信息分析, 做好与研究、生产、教学的技术反馈、信息交流、研讨, 作好技术指导培训, 做到宁等勿烂, 推一项成功一项, 给用户一个好的信誉和实惠、实用的机械。

上一篇:循环型生态农业论文下一篇:作文教学的五个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