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

2024-08-08

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精选8篇)

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 第1篇

关键词:现浇砼楼板施工,裂缝,控制

近年来, 我省在住宅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现浇砼楼板, 加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的抗震性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一个非常普遍的质量问题, 即楼板裂缝, 已影响到房屋的销售和企业信誉, 成为用户质量投诉的热点。在处理投诉中, 发现大部分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 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在实际施工中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回顾近年来的工程实践, 试从裂缝的现状、成因、裂缝控制措施等方面, 谈谈粗浅的看法。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或使用过量细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1.2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产生裂缝。

1.3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 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 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 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 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 因昼夜温度大, 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1.4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 承受弯、压、拉应力, 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把板面负筋踩弯等, 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 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 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进行配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的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 混凝土浇筑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

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振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振捣过度。

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要及时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暴晒。

2.4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作业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5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

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3 裂缝的处理方法

3.1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

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3.2 其他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3 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

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4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

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5 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0.

3mm的, 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语

对于以上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与裂缝的具体预防和改善措施, 在实践应用中, 措施还是比较得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多观察、多比较, 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 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潘全祥.施工员必读[Z].2005, 11.[1]潘全祥.施工员必读[Z].2005, 11.

[2]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0, 2.[2]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 2000, 2.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J].施工技术, 2000, 5.[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J].施工技术, 2000, 5.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控制 第2篇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施工管理控制

商品混泥土就是指用作商业用途,例如可出售、购买的混凝土。现建筑施工大部分均使用商品混凝土。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商品混凝土,又称预拌混凝土,简称为“商砼”,俗称灰或料: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一、裂缝类型及特征

现浇楼板裂缝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部位:单向板下皮跨中沿长跨方向;双向板下皮四角45°折线方向;连续板上皮支座负弯矩位置;后浇带界面(上皮或下皮,有时贯通);板上皮端角部位斜裂缝;沿预埋管线方向;以及不均匀的龟裂。裂缝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完成后6个月内,裂缝宽度一般在0.1mm~0.5mm之间,随时间推移,裂缝数量增多,但裂缝宽度改变不大,裂缝的发展情况与堆载、环境(是否暴露在大气中)等条件有关。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2.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在施工中,为了使施工周围人们居住环境和施工现场的整洁度得到提升,在施工时都选择用商品混凝土,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效的保证了文明施工,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商品混凝土均是用泵送工艺进行浇筑,这对泵送工艺的的流动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商品混凝土中水灰比和坍落度要大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经过振捣后会有水泥浮浆层和砂浆层在楼板表面存在,同时这些浮浆层和砂浆层里水泥含量较多,存在着较大的收缩性。这样在混凝土凝固过程早期所产生的急剧收缩力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快速收缩,这种变形应力作用于早期强度较弱的混凝土和面层中强度更低的浮浆等,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

施工管理控制:

在搅拌站要根据实验室配合比要求,控制好水泥、水、砂石的级配,从而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抽检实验,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选择合理的水泥品种(水化热低、收缩小、耐久性好的矿渣水泥,控制好水泥细度和水泥用量指标),砂宜选用细度模数M=2.8~3.0的中砂,并控制含泥量不大于2%;石子宜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并控制含泥量不大于1%。

2.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用模板进行固定,但模板需要用水浸湿后才能使用,否则较干的模板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从而导致混凝土中的塑性产生收缩,从而导致裂缝的发生。另外在模板设置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相关规定来进行,从而导致支撑刚度不够,从而发重力作用下发生严重的变形,从而造成楼板产生裂缝。

施工管理控制:

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模板过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必须符合规范和方案的要求,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在施工井架或施工运输工具频繁经过的位置,适当增加模板支撑。

2.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在楼板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钢筋成品的保护工作,但在施工中往往会忽视这点,工人在上部负弯矩钢筋上随间的地蚝踩踏,从而导致钢筋变形,在施工时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所以当浇筑完成后,外界压力过大时,则负弯矩钢筋无法抵抗外界的负荷,从而使楼板产生裂缝。

施工管理控制:

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设置马道或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操作工人直接踩踏负弯矩钢筋,同时在浇捣楼板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要指派专人调整钢筋,确保负弯矩筋发挥应有的作用。

2.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中,如果混凝土过分的振捣或是抹平压光,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下党内,从而在楼板的表面形成砂浆层,由于砂浆层水泥含量较大,具有很大的收缩性,所以在水份快速蒸发后所产生的变形拉力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中混凝土充分振捣,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对浇捣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孔隙,减少内部微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但要注意掌握二次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不宜过长。

2.5过早拆模和上荷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现在有不少施工企业为了有效的节省成本,抢工期,在现场所配备的模板套数较少,这样就无法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而进行强行拆模。同时在施工现场对施工工序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安排,对于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在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这时的混凝土因没有达到终凝时的强度,强度还较低,这时在其上面加荷载,则会引起混凝土的弹性变形,当荷载加大时,在较大的拉应力作用下极易发生断裂或是产生裂缝。

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单位现场要配备多套模板循环使用,保证混凝土达到规定拆模强度后再拆模。如确实需要提早拆模,可以在楼板混凝土中掺用复合高效减水早强剂。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抢工期。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2MPA之前,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堆放钢筋等重物,混凝土强度达到2.2MPA之后,堆放重物也要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将重量通过方木传递到梁上。

2.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施工管理控制

原因分析:

楼板浇筑过程中,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一次浇筑的面积较大,水化过程也较快,水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楼板表面的温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加快了楼板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从而导致混凝土体积的急剧收缩,这时收缩所产生的应力作用于早其强度较低的混凝土时则会产生裂缝,同时在夏天和冬天二个季节进行楼板施工时,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要做好相应的养护措施,要不然也极易导致裂缝的发生。

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混凝土要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抹压。楼板混凝土严禁在经太阳直晒后直接浇水养护,以防止温度骤降导致楼板表面裂缝。混凝土终凝后,指派专人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d。建筑工程施工不是建筑材料的简单的堆砌,是一个有规律有程序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违背工程规律,盲目抢工必然损害工程质量。现浇楼板各工序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充分发展,减少裂缝产生。a.合理设置施工缝。b.落实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做好对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c.合理确定结构工期,既要保证施工流水的延续性,又要保证前期施工结构的刚度、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才能继续下一层施工。d.应将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措施编入施工组织设计,并督促项目部认真执行。

参考文献:

[1]曾胜松,陆贞。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施工控制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

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 第3篇

1) 施工图纸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 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设计, 整体建筑按规范设置伸缩、沉降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 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案例, 又尽可能地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2) 在房屋四角楼板负弯矩筋适当扩大配筋率, 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3) 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4) 房屋平面布局力求规则, 尽量避免突变或在突变处增设加强筋。5) 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 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6) 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7) 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 加入高效减水剂, 适当减小水灰比。加强对商品砼的质量监管, 随机检查其配合比及原材料质量, 控制砼外加剂掺量, 确保水泥用量不低于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施工现场定时抽查商品砼的塌落度。2) 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 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楼板下层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纵横向间距不得小于1米, 楼板上层负弯矩筋下应设置钢制通长马蹬, 沿板四周墙 (梁) 边开始设置, 间距不大于0.6米, 钢筋绑扎完毕, 用高于板厚的高马蹬、木方、木架板搭设人行道, 保证后续工种施工人员行走时不过度踩踏钢筋, 砼浇筑前及浇筑中钢筋工及时修整变形钢筋。3) 在楼板内铺设的预埋管线重叠处上下应加设0.3米方形钢筋网片, 楼板上预留空洞四周应设置加强筋。4) 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 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5) 重视混凝土的养护, 包括湿度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 湿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 要落实专人养护。6) 模板支撑牢固,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合理掌握拆模时间, 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 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应养护24小时以上, 施工机具及材料应轻拿轻放, 减小对楼板的振动, 必须禁止集中堆载。7)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 做到严管理、高要求, 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 工程竣工后, 向业主或物业公司及时提供建筑物使用说明书, 业主应加强对建筑物的管理、保养。2) 在建筑物使用、装修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禁止用户在使用及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 杜绝在楼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 严禁集中堆载, 防止不合理的使用及装修施工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 现浇砼楼板裂缝的修补防方法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 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 灌浆、嵌缝封堵法, 结构加固法, 混凝土置换法, 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4.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 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4.2 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 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 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 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 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对细小、不规则的楼板裂缝的处理, 在装饰工程开始前, 将楼板上地面认真清理干净, 用水不漏浆体把所有裂缝灌实, 楼板下顶棚的裂缝, 用300毫米宽复合增强纤维沿裂缝通长粘贴。对上下贯通、较宽、较长的楼板裂缝的处理, 在楼板上地面沿裂缝长向铺设500毫米宽钢板网, 然后浇筑50毫米厚细石砼垫层, 楼板下顶棚的裂缝, 用300毫米宽高强碳纤维材料沿裂缝通长粘贴。

4.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 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 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4 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 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 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激增, 在砖混、框架、框剪等结构施工中, 大量采用现浇砼施工,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及交付使用后, 现浇砼楼板经常出现裂缝, 给施工单位带来困扰, 也是业主投诉工程质量的焦点。本文重点论述现浇砼楼板裂缝的各种成因、控制措施及修补方法。

关键词:楼板,裂缝,成因,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吴科如, 张雄姚, 武张东译.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关淑君, 何星华, 戎君明.混凝土胶凝材料体系抗裂性试验研究.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张雄, 张小伟.混凝土组成材料与配合比对其收缩性能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5]益声, 郑宏宇, 李林.砌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研究.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冯乃谦, 顾晴霞, 郝挺宇.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7]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在"跳仓法"施工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克服现浇砼楼板裂缝之浅见 第4篇

1首要因素是材料而首推水泥,应根据季节、温度、湿度要求正确选用不同型号水泥,避免一年到头一成不变选用同种水泥。

2砂、石地方材料因素。由于未考虑级配层次要求,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材料,从而由于存在杂质异物等因素而产生裂缝。

3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锈蚀,造成顺钢筋布置方向裂缝。

4砼浇注振捣工作疏忽、马虎,由于材料搅拌不匀、不充分,在振捣过程中失控,过多或过少振捣产生密实度不一致,泌水处水份集中而产生裂缝。

5砼养生期失控,砼养生的时间、次数、数量没有保证。

6措施不力,未按要求到位,贪图简单省力从而引,发生温差缝等。

二、设计因素

1住宅平面布置应该规则,尽量避免形状突变,在凹面处周边应增强配筋,来弥补和平衡。

2控制板厚,一般最薄处不小于120毫米,厨、厕间不小于90毫米。

3长度超过60米,应设置后浇带或伸缩逢,后浇带两边应设加强筋。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钢筋咬合力。

4在现浇屋面和建筑物两端单元中(不少于6000毫米范围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直径不宜小于8毫米。

5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筋,一般应不小于,长度应为板跨1/3,不能小于1500毫米。

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大于42.5R。

三、施工过程控制

除了设计措施配合外,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我们对现场控制措施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

1对预埋管线走向应用宽度500毫米钢筋网片底部加固,线管粗细控制小于板厚1/3,采用线盒布线,从而控制由于布线丽I嘶蹴向的直裂缝产生。

2尽量不留施工缝,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

3在应力较小处留置后浇带,保护好后浇带中钢筋,按设计要求时间,浇注后浇带。如设计无要求时,则最少保留28天,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砼体,采用微膨胀水泥,填筑混凝土比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保持15天以上养护期。

4要控制砼搅拌站的用砂,尽量采用洁净中粗砂,避免细砂,禁用含泥量大的细砂。

5严格控制板厚,在固定处做出统一标高,对板厚随时校核,保证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按前、后、左、右各约300毫米间距设置支撑马橙,保证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6冬季施工采甩减水剂时,尽量采用分散性较好、减水率较高而收缩率相对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低于0.08。

7整体浇捣完成后,在终凝前采用倒退法分两次抹平、压实。

8整体浇捣好后,在强度未达1.2Mpa时,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不得上人和载荷,待强度达到10Mpa时,才可陆续堆放物体,应分散、分次加载,尽量避免集中堆放,形成集中荷载,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

9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砼尚未干燥前应覆盖,洒水养护时间大于7天,若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天。

10对各层浇筑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从流水角度模数量,尽量配备足够钢模,以利周转。同时应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配备附属用配件,尽量避免由于提前拆模和支撑原因,产生板缝。

11对砼的塌落度严格进行控制,根据设计和级配单,视气温高低,适时调整用水量,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产生裂缝。其塌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毫米,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毫米范围内。

经过以上各方配合,尤其是严格控制施工关,只要做到事先对细裂缝原因有分析,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马虎,不走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有人管,事事有落实,裂缝确实可控制,乃至杜绝。从我们经手的各种项目实际效果看,绝大部单体楼板均未发现裂缝;即使个别单体楼板存有少量裂缝,也得到了及时处理。

摘要:随着预应力多孔板淘汰出局,现浇砼楼板应用的普及,无疑给住宅工程增大了保险系数,抗震强度提高,住户安全感增加,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浇板产生细裂缝也带来一片怨声,尤其是房屋产权转移给个人后,小小裂缝确实影响到其使用功能完善及美观,用户与房地产商矛盾纠纷增加。研究、设计和施工人员都从各个不同层面采取措施,力图克服乃至消除这一通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关键是施工过程。过程控制是保证,只要抓住这一点。裂缝是可以控制、避免的。

现浇砼楼板裂缝控制 第5篇

就用户反映的现浇板裂缝, 经多次会同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实地查勘。裂缝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1.现浇楼板跨中, 沿进深通长方向;2.沿负弯矩筋边缘, 进深方向;3.板的四角45°斜角处;4.沿电线管预埋方向;5.施工缝处。裂缝深度多为贯通裂缝和纵深裂缝, 少部分为表面裂缝和浅层裂缝 (h<0.1H为表面裂缝;0.1H裂缝宽度在0.1mm~0.5mm居多。个别的大于0.5mm, 或只有0.05mm) 。裂缝形态呈上宽下窄形式, 或肉眼只观察到上部裂缝, 下部没有看见, 但浇水试验, 渗水轨迹清晰。

二、裂缝原因分析

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 混凝土裂缝原因有两类:第一类, 由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第二类, 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 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而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所以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四角处, 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 再加上该房屋的主体施工期在夏季, 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因而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 即板角处。另外, 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 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在调查中发现房屋西边及顶层的裂缝居多。事实上许多裂缝往往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综合 (引发的) 。通过对现浇楼板裂缝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以认定, 90%以上的裂缝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在变形作用中, 由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裂缝发生的很少, 主要是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由于这两种变形受到约束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导致裂缝产生。

此外, 除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所产生的影响外, 裂缝与施工质量及控制水灰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裂缝的出现与养护条件的关系

干燥的环境对早期砼的抗裂能力有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多采用“双掺技术”, 由于外加剂中的引气保塑组分的存在改变了混凝土孔结构, 当表面水分蒸发散失时, 内部水分难以外移平衡, 使现浇楼板表面层与内部的湿度 (梯度) 增大, 表面失水干燥, 而引发裂缝。

2. 裂缝的形成与混凝土早期扰动的关系

目前的普遍状况是第一天浇筑混凝土, 第二天即开始上人施工, 而且施工荷载严重超标。混凝土楼板得不到充分的淋水养护, 在干燥环境下受到 (过载) 的扰动, 影响了混凝土的致密性。板并非理想的连续匀质体, 它的物质组成很不均匀, 加之施工扰动, 内部存在很多不均衡点, 这些点的集中应力, 当受到变形作用时, 极易产生裂缝。

3. 裂缝出现的部位与薄弱环节的关系

a.施工缝处, 多是接搓处理不细, 致使新旧混凝土衔接不紧密,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收缩变形引发裂缝。

b.预埋线管部位。在线管预埋时不按规程严格操作, 致使线管位置的保护层厚度失控, 有的多管交叉, 如不仔细处理会使局部截面削弱, 抵抗混凝土变形能力减小, 在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或干缩时, 在此位置引发裂缝。

c.早期塑性裂缝。中后期产生的裂缝, 有许多是早期裂缝的发展, 这种裂缝一般发生较早, 在混凝土浇筑完数小时内便出现, 有的干缩裂缝是早期塑性裂缝的延伸。

三、裂缝的防治

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 建议采取如下几点防治措施:

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提高混凝土抗拉性能

无论是现场拌制的小坍落度混凝土还是泵送混凝土, 都应当在现有配合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研究高性能砼, 优选有利于抗裂性能的混凝土级配, 尽量减小水灰比, 减少坍落度, 降低砂率, 增加骨料粒径, 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结构, 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

2. 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

混凝土自身收缩试验证明,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 养护14天的收缩比养护3天的收缩降低约20%。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 能有效地持续地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 水泥水化速度较快, 养护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同时由于散热时间延长, 混凝土强度的松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使混凝土的总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防止贯通裂缝的产生。此外, 在潮湿条件下, 可使水泥水化充分、完全,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增强后期裂缝的抗力。

3. 板角在增加辐射筋及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的厚度

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 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 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 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此外配筋较多时, 相对来说也能明显改善裂缝的产生或扩展, 根据裂缝距板角的距离, 辐射筋长度为1.5m左右。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 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 另外, 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 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 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 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板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2.0cm。

4. 规范施工操作规程, 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的扰动

尽量采用小流水段施工, 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 合适的上人施工时间应在楼板混凝土达到5N/mm2后;为使混凝土不早期受损, 且不影响工期, 宜采取早强措施;5N/mm2值应制作同条件试块, 确定达到的天数。楼板浇筑完毕时, 新浇混凝土、模板体系、施工人员、机具、脚手板和手推车等也可能使下一层楼板超载。除非下一层板的混凝土已达100%设计强度。一般情况下应在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后再拆下层模板。为防止新浇混凝土受震动和发生局部的荷载重分布, 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2d内不要拆除其下部的任何一层模板和支撑。

5. 重视薄弱环节管理, 控制引发裂缝

对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线管部位, 塑性裂缝等, 应严格按规范施工, 制定具体措施, 作好技术交底, 必要时加膨胀剂, 调节混凝土的收缩。

四、裂缝的处理

当发现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时, 建议遵守以下原则:

1. 裂缝宽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时, 可不作处理。

2.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要求时, 不要急于处理, 先查清开裂原因, 一般应待其发展基本稳定后再处理。若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 不要擅自决定处理意见, 应提请设计或主管部门处理解决。

3. 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应结合使用情况。

五、结语

现浇楼板裂缝控制措施 第6篇

大面积楼板结构体系为了获得足够的使用面积和空间, 往往采用大截面的柱子和超大跨度的梁。这种梁的截面尺寸较大, 在混凝土浇筑时, 梁的内部会产生可观的水化热, 温度骤然升高。而楼板因厚度较小, 散热面积较大, 故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热量较少, 温度相应也较低。因此, 梁的温度变化滞后于楼板, 特别是在急冷急热变化时较为明显。由此产生的两种结构 (梁、板) 的温差与收缩变形差引起约束应力, 板内呈拉应力, 梁内呈压应力。由于降温引起的应力状态一直到梁板温度平衡时才消失, 而收缩应力将长期保持下去。楼盖中的应力还会使柱子产生较大的侧移, 若侧移较大, 就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大面积现浇楼板超长、超大的特点也增加了混凝土施工的难度。

2 裂缝控制措施

2.1 从设计时考虑抗裂

2.1.1 减小梁、柱对楼板的约束作用

梁的刚度对现浇楼板内力的影响较大, 减小梁的刚度可以降低梁和柱中的温度内力, 虽然板的温度应力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适当考虑减小梁的刚度, 以降低梁柱的温度内力。而柱子刚度对现浇楼板应力影响显著, 柱子刚度越大, 季节温差作用下楼板中部的拉应力越大, 楼板与柱子接触的板面处, 应力集中值也越大, 大多数楼板开裂都与这种应力集中相关, 因此, 建议在设计中首先应尽量避免柱的分布过于密集, 以减少楼板在密集柱处的应力集中;其次在满足承载力的条件下, 适当减小柱的截面尺寸, 从而减小柱子对楼板的约束作用, 降低楼板中的拉应力。

2.1.2 计入温度荷载

以往的结构设计中, 对于楼板的裂缝问题只是通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来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而计算温差和其它荷载时只是简单利用分项系数把两种情况下的荷载效应以绝对值的形式进行叠加, 这种设计方法没有考虑温差效应作用方向, 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温差效应是引起现浇楼板裂缝的重要因素, 在结构设计时应当单独计算温差作用, 用温差乘以荷载分项系数来考虑温差作用效应;并应根据温差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作用的方向, 求其矢量和来考虑组合效应;同时兼顾规范中有关温差效应的构造要求, 加强构造措施。

2.1.3 适当增加板厚

对于浇楼盖楼板而言, 板的厚度是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板厚增加使得板面中部的应力值逐渐减小, 楼板下部承重梁的轴向拉应力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结构整体降温时, 板对梁的作用力与梁自身温差下的轴向力方向相反, 板越厚对梁中温度应力的抵消越大, 通过增加板厚可以减小温度应力的作用效应, 从而避免板底的裂缝出现。

2.2 配制低温混凝土

妥善选用混凝土材料和配比是避免现浇楼板裂缝的一个基本和有效的手段。因为混凝土的温度降幅和内外温差是影响结构裂缝的重要原因, 因此配制低温低热混凝土, 借以缩小温差, 就成为控制裂缝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混凝土从开始搅拌到入模浇筑的过程中有两个温度, 一是混凝土拌和温度、二是混凝土浇筑温度, 混凝土拌和温度是指混凝土拌和物离开搅拌机时的温度, 浇筑温度是指混凝土出搅拌机后经过运输, 平仓, 振捣过程后的温度。影响浇筑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上述过程中外界与混凝土间的热传导, 因此与拌和温度和外界温度的温差有关。当浇筑温度较低时, 主梁的内外温差相应较小, 中心的最大拉应力也大大降低, 因此低温混凝土对构件温度及应力是很有利的。配制低温混凝土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混凝土拌合时, 采用冷水或掺加冰屑的冷水进行拌合可有效降低拌合温度, 从而降低浇筑温度。

(2) 在骨料入仓前喷洒冷水, 或者将骨料如砂石等浸在冷水中以降低其入仓温度。

(3) 在混凝土浇筑前以及拌好的混凝土运输过程中, 要及时对混凝土防晒防热, 避免配制的低温混凝土受热温度上升。

(4) 混凝土浇筑时间应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 如选择夜晚气温比较低的时段进行浇筑。

2.3 施工工艺

2.3.1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对现浇楼板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有相当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

(1) 估算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当预计构件的生热量较高并且在施工的时间段内没有较大气温变化时可以优先选择钢模板。

(2) 由于现浇楼板中的主次梁体形系数较大, 生热量较高而散热速度又较慢, 过早的拆除模板会使底面和侧面的温度突然下降, 构件中过早出现拉应力, 而且在拆模时拉应力增大幅度往往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导致构件表面出现裂缝。因此, 建议适当延缓主次梁模板的拆除时间, 避免温度梯度和应力梯度的增大, 推迟构件表面拉应力出现时间, 减小裂缝开裂的机率。

(3) 施工前模板支撑体系应认真计算, 上下层支撑应在同一垂直线并相互间设好拉杆形成整体, 与下层楼板接触处应垫楔子, 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避免出现模板局部出现变形、沉降导致楼板开裂。

2.3.2 加强养护

施工期周围环境条件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比如日照、湿度、风速等。风力等级越大, 混凝土构件中拉应力出现时间也越早, 风力等级增大一级, 主梁表面拉应力出现可提前近一天时间。因此在较大风速下的表面失水干缩将会成为楼板开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保湿保温措施对现浇楼板尤其重要, 除每天定时浇水养护以外, 可先用一层塑料薄膜保湿, 然后再在塑料薄膜上增大草袋覆盖量, 这样即可以减小楼板失水收缩又可以大大减小混凝土的表面放热系数。

2.3.3 设置后浇带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楼板内力, 现浇楼板在施工中往往设置后浇带。它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收缩变形缝, 以释放大部分约束应力, 然后以强度稍高的膨胀混凝土添缝, 以抵抗残余收缩应力, 最后进行填充封闭, 后浇成连续整体的无伸缩缝结构。

2.3.4 施加预应力

在设计现浇楼板时, 对板结构最好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筋, 因为板通常连续许多跨, 预应力筋相应要多波曲线布置以适应弯矩图, 若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 则摩擦损失很大;另外, 采用有粘结筋, 要在大量扁平的孔道中灌浆, 通常难以保证密实, 反而使预应力筋容易受到腐蚀。

3 工程应用实例

某大面积现浇楼板工程, 楼面189×81m, 采用井字梁结构, 每层层高8m。主梁截面尺寸1000×2000mm, 跨度27m, 中间主梁交界处设2000×2000mm的主柱;次梁截面尺寸600×2000mm, 跨度9m;楼板厚180mm;在结构外围设置密布柱间距9m, 柱截面1500×1500mm, 采用C35混凝土。混凝土密度为2400kg/m3, 比热c=0.95×103J/ (kg.℃) , 导热系数λ=5.9×103J/ (h..℃.m) , 施工阶段, 日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22℃, 浇筑温度30℃, 模板采用20mm厚木模, 第8天拆模。结构中部横向设一条后浇带。结构平面如图1所示。

工程投入使用后, 会受到季节温差的影响, 研究该工程在降温不利季节的温差下结构的受力情况。通过该工程所在地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 在季节温差作用下楼板应力分布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

在上层楼板中板面中部出现拉应力但数值较小, 仅有0.031MPa;在纵向板边中部出现最大拉应力为0.233MPa;横向板边出现最大压应力为-1.17MPa。下层楼板中, 板面主要为拉应力, 中部的拉应力值为1.6MPa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纵向板边的中部拉应力最大, 达到1.78MPa,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沿纵向拉应力值由板中部向两边逐渐减小。对原工程进行改进, 改进措施如下:

(1) 模板厚度不变, 改用钢模板;

(2) 拆模时间推迟到第13天;

(3) 配制低温混凝土, 浇筑温度为10℃;

(4) 改变下层楼板中后浇带的分布, 平行于横向设置两条后浇带, 再沿纵向对中设置一条后浇带, 将楼板分成6个板区, 每个板区的面积约为2500m2。

(5) 由于季节温差对梁的内力影响很大, 因此给上下层楼板的主、次梁分别施加15000kN和2000kN的预压应力, 以减小季节温差在梁中产生的拉应力。

通过以上改进后, 用同样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 在季节温差作用下楼板的应力分布情况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主次梁施加了预压应力, 上层楼板整个板面都处于受压的状态, 板面中部大部分板区内压应力为-2.73MPa。下层楼板只在纵向板边的中部出现了较小的拉应力约为0.09MPa, 其余板面内全部为压应力, 在板的中部压应力为-0.6993MPa, 沿纵向由楼板中部向两边压应力逐渐增大, 最大压力达到-5.446MPa。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 对该工程采用的改进措施是有效的。通过采用这些改进措施, 大大减小了在各种温度作用下梁板中的拉应力, 使结构构件基本处于一个不开裂的稳定状态。

4 结论

为减小或避免现浇楼板的裂缝,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变传统模板为钢模板, 拆模时间推迟到13d以上;

(2) 现浇楼板混凝土采用低温混凝土;

(3) 在现浇楼板中间设置多条后浇带;

(4) 在楼板内建立预压应力可有效抵消混凝土部分收缩及温度变形。

摘要:本文笔者从现浇楼板的特点出发, 分析了其裂缝成因, 并从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一些裂缝控制措施, 可供同行借鉴。

浅谈如何控制现浇楼板裂缝 第7篇

1 原因分析

1.1 首要因素是材料而首推水泥, 应根据

季节、温度、湿度要求正确选用不同型号水泥, 避免一年到头一成不变选用同种水泥。

1.2 砂、石地方材料因素。由于未考虑级配

层次要求, 未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材料, 从而由于存在杂质异物等因素而产生裂缝。

1.3 保护层厚度不足, 钢筋锈蚀, 造成顺钢筋布置方向裂缝。

1.4 拌制浇捣工作疏忽、马虎, 由于材料搅

拌不匀、不充分, 在振捣过程中失控, 过多或过少振捣产生密实度不一致, 泌水处水份集中而产生裂缝。

1.5 养护期失控, 终凝尚未完成载荷使用。

1.6 措施不力, 未按要求到位, 贪图简单省力从而引发温差缝等。

2 设计因素

2.1 住宅平面布置宜规则, 尽量避免形状突变, 在凹面处周边应增强配筋, 来弥补和平衡。

2.2 控制板厚, 一般最薄处不小于120毫米, 厨厕间不小于90毫米。

2.3 长度超过40米, 应设置后浇带, 其两边应设加强筋, 提高后浇混凝土与钢筋咬合力。

2.4 在现浇屋面和建筑物两端单元中 (不少

于6000毫米范围内) 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 直径不宜小于8毫米。

2.5 外墙转角处设置放射筋, 一般应不小于7¢10, 长度应为板跨1/3, 不能小于1500毫米。

2.6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大于42.5R。

3 施工过程控制

除了设计措施配合外, 控制重点还在施工环节这一关。我们对现场控制措施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严格控制、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督:

3.1 对预埋管线走向应用宽度500毫米¢

6@150钢筋网片底部加固, 线管粗细控制小于板厚1/3, 采用线盒布线, 从而控制由于布线导致的直裂缝产生。

3.2 尽量不留施工缝, 如若非留不可则应按规范设置。

3.3 在应力较小处留置后浇带, 保护好后

浇带中钢筋, 按设计要求时间, 浇注后浇带。如设计无要求时, 则最少保留28天, 应清除后浇带两侧松散砼体, 采用微膨胀水泥, 填筑混凝土比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保持15天以上养护期。

3.4 拌制用砂尽量采用洁净中粗砂, 避免细砂, 禁用含泥量大细砂。

3.5 严格控制板厚, 在固定处做出统一标

高, 对板厚随时校核, 保证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按前、后、左、右各约300毫米间距设置支撑马镫, 保证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

3.6 冬季施工采甩减水剂时, 尽量采用分散

性较好、减水率较高而收缩率相对较小的外加剂, 其减水率不低于0.08。

3.7 整体浇捣完成后, 在终凝前采用倒退法分两次抹平、压实。

3.8 整体浇捣好后, 在强度未达1.2Mpa时,

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不得上人和载荷, 待强度达到10Mpa时, 才可陆续堆放物体, 应分散、分次加载, 尽量避免集中堆放, 形成集中荷载, 同时控制堆载时吊车卸物冲击。

3.9 整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在砼尚未干燥

前应覆盖, 洒水养护时间大于7天, 如属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时则养护时间延长2倍为14天。

3.1 0 对各层浇筑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 从

流水角度模数量, 尽量配备足够钢模, 以利周转。同时应按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配备附属用配件, 尽量避免由于提前拆模和支撑原因, 产生板缝。

3.1 1 对拌和用水量严格控制, 根据设计和

级配单, 视气温高低, 适时调整用水量, 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产生裂缝。

3.1 2 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 应按检验批要

求做塌落度测试, 其塌落度控制应不大于150毫米, 高层时应控制在不大于180毫米范围内。

4 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 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 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 可供参考:

4.1 认真做好现浇板养护工作, 是保证混凝

土强度、防治裂缝产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规定, 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 必须覆盖保温养护, 普通水泥不少于7天, 如果忽视对混凝土的浇水养护, 一方面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另一方面会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来不及补充水分, 因而大量缺水而产生裂缝。所以做好混凝土的浇水养护, 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4.2 现浇板上不要过早上人、堆料、施荷加

载, 因混凝土浇筑后要有一个硬化过程, 才会有强度;在这个过程中, 应对混凝土加以保养, 不能对混凝土施加任何外力。如果在混凝土尚未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 在其上面集中堆放建筑材料或支模立撑, 这样带给现浇板的不是强度, 而是更多的裂缝。因此, 必须做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 才允许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3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

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 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 必须采用Φ10-Φ14的钢筋马镫, 纵横间距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 并用电焊把马镫与负筋焊牢, 使马镫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 保证负筋不下沉, 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 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

4.4 严格控制好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现浇

板应选用中粗砂, 粒径在0.25~0.5mm之间的石子, 砂石含泥量均不得超过1%。如砂、石粒径过细过小, 含泥量过大, 都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最终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4.5 在板四角配置一定数量的角筋, 即辐射

筋。针对现浇板裂缝多发生在板角这一现象, 在板角四周增设Φ8@200mm, 长度为1800mm左右的辐射筋, 以此来满足板角应力的需要, 使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范围与辐射筋相一致, 从而有效地改观和控制裂缝的产生。

经过以上各方配合, 尤其是严格控制施工关, 只要做到事先对细裂缝原因有分析, 有针对性控制措施, 在落实施工过程中不马虎, 不走样, 一环扣一环, 层层有人管, 事事有落实, 裂缝确实可控制, 乃至杜绝。

摘要:现浇楼板应用的普及, 给住宅工程增大了保险系数, 抗震强度提高, 住户安全感增加, 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浇板产生细裂缝也带来一片怨声, 尤其是房屋产权属转移给个人后, 小小裂缝确实影响到其使用功能完善及美观, 用户与房产商矛盾纠纷增加。研究、设计和施工人员都从各个不同层面采取措施, 力图克服乃至消除这一通病。我们根据多年实践, 认为关键是施工过程。过程控制是保证, 只要抓住这一点, 裂缝是可以控制、避免的。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志缙.新型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238-243.

[2]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27-38.

[3]戴镇潮.粉煤灰的水化热及对混凝土密实性和后期强度的影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 第8篇

1 从材料方面考虑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适的、质量可靠的水泥品种。现浇楼盖往往厚度不太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其开裂的主控因素,故应选用收缩较小的粉煤灰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选择适宜的外加剂,尽量避免采用早强型外加剂。除非有特别需要和专业人员指导,不应滥用膨胀剂来减少混凝土收缩。

(3)如果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养护制度进行施工,大多数楼板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许多施工单位对此不够重视,往往不能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措施不当,加上当前混凝土本身收缩量大,环境因素等原因,楼板过多地出现超出规定宽度的裂缝就不足为奇。

2 从施工方面考虑控制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而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但后二个原因却可在施工中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2)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3)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架空部位钢筋。(4)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应重点整修。(5)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7天左右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2)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内,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3)在模板安装时,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

3 常见裂缝处理方法

在采取综合措施后,由于其它各种原因,现浇混凝土楼面仍有可能出现一些裂缝一般混凝土板的温度收缩应力裂缝或其它非荷载作用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与安全,但影响美观和某些使用功能,如裂缝处出现渗漏等,因而对板缝进行处理。裂缝处理应根据裂缝的大小、部位、原因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一般轻微可见裂缝,常涂刷有机硅封闭,宽度大于0.3mm裂缝应在保护层范围内开凿上口20mm宽v形槽,先用环氧树脂胶或其它化学浆液封闭,以免钢筋接触空气锈蚀,然后用1:2干硬砂浆填平,并加强养护,在做楼面找平层或细石混凝土楼面时再沿裂缝加铺一道钢丝网(25mm宽)起加固作用,板底裂缝通常用复合增强纤维布粘贴350mm~400mm宽为宜,既起到抗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装饰效果。

4 结语

上一篇:用药误区下一篇: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