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指标范文

2024-07-23

经济性指标范文(精选12篇)

经济性指标 第1篇

但统计指标成千上万,而且,很可能不同指标提供的信息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不同的解释。例如,同一年里,从GDP增长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与此同时,失业率上升,又发出了经济不够景气的信号。因此,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作出综合判断。

看总量指标

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是通过经济增长的加速或减速,就业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国际收支的增加或减少等方面集中反映出来,而衡量上述变化的主要指标就是GDP、失业 (就业)率、价格指数、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4类指标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变量,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难以同时达到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被经济学界称之为“神秘的四角”。不管哪个国家,不管什么体制,分析经济形势都要用到这4类指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是看GDP。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体现。观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GDP及其增长速度。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是世界上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和财富最有代表性的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反映经济变化的一面“镜子”,是制定和检验经济政策的一把“尺子”。和其他任何经济指标一样, 它不是全能的,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GDP衡量经济活动的尺度是市场价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等是不能计入的。一个保姆,在雇主家挣的钱要计算,而雇主的夫人干同样的活则不计算; GDP不能反映国民净福利,比如挖个坑花50元,再填平又花50元,表现为GDP增加100元,而国民实际福利增加为零;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和变化, 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会使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但GDP不会考虑相应的代价;GDP不能反映幸福程度,GDP核算的最终产品,有些往往与幸福无关。假如一个国家要更多地生产大炮,更少地生产黄油,显然不能增进人民幸福。假如人们一年到头忙于生产经营活动, 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幸福感也不会增加,尽管社会上对GDP褒贬不一,但目前还没有哪个经济指标能够取而代之,关键是要正确使用。

统计的精髓是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任何一个经济指标,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其某个时点的状况,很难对其是大还是小,是快还是慢,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等作出判断;只有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构建一个参照系,才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经济增长指标主要看纵横对比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来,中国的GDP就像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加速度成长。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中,1978年排在第10位;1995年进入第8位;2000年上升为第6位;2004年挺进到第4位;2007年已名列三甲,成了探花;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期间又逆势而上, 2010年达到40.1万亿元,超过了日本,跃升到世界第二位;2012年突破50万亿大关,达到51.9万亿元,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看就业率(失业率)。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就业人员定义是:16周岁及以上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就业率就是就业人数与同口径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而经济活动人口是指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同口径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得出城镇登记失业率。

就业指标主要看就业是否充分,失业率是否较低。分析就业情况一定要看到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多大,可以说,当前中国排在第1位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37亿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做一个国际比较,现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这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为7.3亿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这7国的总人口还要多出2.07亿人;这7国的土地面积达到2144.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2.2倍。我国是以占世界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来为占世界29%的劳动年龄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是天下最大、最难的一件事。

三是看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是反映各类商品 (包括产品或服务项目) 价格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判断经济形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一样,价格统计也分别进行生产和消费价格统计。生产价格统计主要从生产者角度进行的统计,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主要从消费者角度进行统计,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状况主要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通常,居民消费价格全面持续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大体上有5种形态:第一,低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以下,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所难免,对经济生活不会造成重大影响,相反,还有某些积极作用。第二,中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4%~6%,中度通货膨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调节供需、分配的作用,但对经济生活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高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6.1%~10%,高度通货膨胀会使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产生较大的消极作用。第四,过度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10%以上,过度通货膨胀不仅使经济生活混乱,还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混乱。第五,恶性通货膨胀,这不仅表现在通货膨胀率高,而且还有几个重要特征,经济低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出现挤兑风和抢购风,人们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

四看国际收支状况。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由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的结果。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国际收支表比较滞后,发布日期要晚约4个月的时间,在经济形势分析中最常用的就是外贸进出口指标。进口额、出口额和贸易顺(逆)差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3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状况,都能反映出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供需状况与内外发展的均衡状况。

看结构指标

经济运行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总量和结构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总量分析关系到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把握,影响着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结构分析关系到对经济运行内在结构的把握, 影响着宏观调控的重点和政策组合的选择,全面分析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进行总量分析,还要进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在于揭示国民经济内部各主体、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对总体经济运行的影响。经济结构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城乡结构尤为重要。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通过生产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总额,其中即包括实物产品,也包括提供的服务等。总供给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起点,它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运行诸多平衡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供给结构由一、二、三次产业构成。从供给结构看,主要分析一、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与优化情况。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工业化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10%左右之后,二次产业的比重会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三次产业比重将持续提高。

总需求还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内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经济增长是由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增长决定的。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要相对温和一些,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往往是一些需求性因素,很多国家都把调节社会需求作为日常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从需求结构看,人们通常将投资、消费和出口形象地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有“三驾马车”相互协调,整个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从城乡结构看,最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率,用市人口和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反映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城镇人口以外的人口就是乡村人口。国际上一般将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阶段, 30%~70%为中级阶段,70%以上为高级阶段,其中, 30%~70%是城镇化快速增长期,目前我国正处在这一时期。

看质量和效益指标

在反映质量和效益的统计指标中,要重点关注财政收入、企业利润总额、城乡居民收入、单位GDP能耗等指标。财政收入指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和非税收收入。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相抵后的全部利润。居民收入有城乡之分。城镇家庭总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 和。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农村家庭总收入指家庭成员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收入总和, 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纯收入是农村家庭总收入扣除税费支出、家庭经营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赠送农村亲友支出。单位GDP能耗,则是指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通常为万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2篇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用比较时髦的说法,叫关键业绩指标,英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为两个范畴:一是国家或上级下达的指标,如,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资委等国家机关考核、统计、检查企业使用的指标。二是企业内部自定的指标,主要是符合本企业特点,弥补国家指标的不同,这类指标中,有些是为了经济分析而设置或使用的。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标志着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成熟度。

知识经济十大指标 第3篇

今天,“知识经济”已成为许多人琅琅上口的名词,但究竟什么是“知识经济”,很多人只有抽象的概念,美国“进步政策学院”(PPI)所订出的知识经济多项指标,对于人们了解“知识经济”具有很高的参考性。

指标一:更多人在办公室工作,并提供服务。旧经济的特色是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但新经济更高的生产力,不再是表现在产品的生产上,而是表现在创造资讯、提供服务上,而这些工作都是在办公室内完成的。

指标二:高工资、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增加;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机会减少。1960年,美国全国的电脑程序设计师不到5000人,现在已有130万名。美国的管理等专业性工作占整个工作机会的比率,也从1979年的22%,提高到1995年的28.4%。伴随此现象的,却是最近10年低工资、低技能工作机会的直线下降。

指标三:贸易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据估计,全球的出口总值,在1970年仅1.3万亿美元,到1995年却增加到4.3万亿美元,到了今年,产品及服务在跨国间的流动所创造出的价值,将高达21万亿美元。

指标四:外国直接投资(FDI)增加。国外企业对当地的投资,过去主要是为了打入当地市场,而最近则有转变为寻找技术,或是寻找创意的趋势。表现方式则有控制当地特定公司的股权,或是成为当地某些新公司的赞助者。

指标五:新兴快速成长的企业不断出现。这种新兴快速成长的企业,通常都是小规模的,然而新经济就业机会的创造,却是以这批“小而快”的企业为主力。美国在1993年到1996年间,多出来的就业机会中有70%是由这种小型快速成长的企业创造的。

指标六:更激烈的商业竞争。商业竞争更趋激烈的因素很多,但新技术普及及创新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使得新厂商能更容易进入市场。

指标七:“既合作又竞争”是企业经营新形态。以往的企业竞争是零和游戏,是所谓“你死我活”式的竞争。然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关系,却开始被“既合作又竞争”的方式取代。即使彼此互为竞争对手,也常会为了某种目的结为策略联盟。

指标八:不稳定的经济。过去经济成长是迟缓稳定,然而新经济的成长却是快速不安。原因在于,一家新企业如果更有创意、更有效率,很容易就能取代旧有成功者的位置,这导致新经济常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1975年,美国企业一年“出生”和“死亡”的总数,加起来不过33.7万家;到了1995年,美国企业“出生”的数目就有69.5万,“死亡”的企业也有50.7万,任何一项单一数字,都比之前的“出生”、“死亡”总和还来得高。

指标九:消费者选择呈现爆炸性成长。新经济强调创新,因此厂商的产品生产,比起以前更具有弹性,这使得消费者的选择也因此更多。1989年,美国一年增加8万个各类商品品牌,到了1995年,这个数字变成18万个。1980年,美国一家商店平均待售的商品数目为1.3万件,到了1998年成长为3万件。

指标十:速度变成标准。新经济时代不只是比“谁能创新”,还要比“谁能最早创新”,最早创新的就可以占据市场。尤其在资讯科技业,第一个技术创新者,也往往是市场的成功者。1990年,美国一家公司完成一项新产品,要花35.5个月;到了1995年,从新产品的设计到上市,美国一家公司平均只要花23个月;今天,资讯大厂惠普有77%的收入,来自于诞生不超过两年的产品。(杨少强)

经济性指标 第4篇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 人们对电力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三年的电网改造期间, 电网的投资成本是之前的3 到4 倍, 在电网扩展的同时却没有对效益做一个好的规划, 那么, 针对这种情况, 讨论一下如何获得更高的效益。

1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

1.1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的概念

如今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 城市电网也受到了猛烈地抨击, 已经满足不了一些企业, 以及居民对电网的需求, 从而对电网配电系统进行优化, 而对于电网的投资费用的来源, 一部分则需向银行贷款, 所以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电力的可靠性, 还应该以经济效益为发展的宗旨, 从经济的视觉深入的开展城市电网规划的工作。

1.2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飞速的发展, 电网规划工作在追求电力可靠性的同时, 电网企业不能忽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经济指标, 所以要达到效益盈亏的平衡, 甚至上浮, 我们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售电量、线损率、供电质量、电网自动化技术等。

2 研究方法

城市电网规划项目的经济性分析指标, 是属于技术经济评价领域的, 所以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性分析, 从目前各城市电网项目的实际情况情况入手, 进行分析, 查找漏洞, 研究出解决措施。

3 目前城市电网项目的经济性漏洞

3.1 供电网技术落后

我国电力经过长期的发展, 虽在不断的进步, 却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比如技术不成熟, 科研不先进, 跟不上国外的步伐, 造成设施大量的损耗, 这使得必须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形成二次投入,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效益, 对经济效益也是很大的损失。

3.2 电网站点设置不合理

电源布局与电网布局不合理也会造成电量的流失损耗。城市电网设计覆盖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 现在的情况完全是靠人工选择变电站的建设位置, 并没有科学的数据作为辅助, 导致在电网线路布置以及配电设备的安置问题上往往出现纰漏。网络不合理, 发电站的有功功率安排不合理, 使供电半径扩大, 负荷分配不均匀, 增加迂回, 交错供电, 不能按经济密度输送电能, 导致10k V网络线路线损增大, 电线使用时间过长, 线旧, 供大于求, 有电, 却送不出去, 这些都是电量损耗的原因。

3.3 线损率

线损率是以个企业创建一流电力公司的主要考核指标, 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线损是指供电企业, 是以发电厂出线, 到居民电表所产生的不明消耗和损失。

而线损率则是线损占整个电量输出的总比, 计算公式如下:

线损率= (线损电量/供电量) *100%= (1-售电量/供电量) *100%

非技术线损也是一大因素, 这里面包括用户窃电、电量不准、违章用电等情况。表1 是我国2007 年部分省份线损率。

由于网架结构、负荷水平、负荷特性等不同, 各地的线损率存在较大差异。从表1 中可以看得出来, 各省线损率差异很大, 青海省份线损率最低, 四川省最高。

4 城市电网项目经济性的新措施

4.1 供电技术落后的措施

(1) 将原高损耗变压器替换为s9 系列的高效节能变压器, 将部分的变压器采用非晶态合金做铁芯材料的变压器不仅进一步价格铁损, 还使其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和电磁性, 更容易以极少的能耗磁化或消磁, 这在变压器铁芯中最为明显, 在替换为非晶态合金后可将铁损降低到70%以上, 成熟应用后不仅对节能环保有重大的意义, 还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之前在变压器的铁损最少高达180 亿千瓦时, 改造后, 一年可节省126 亿千瓦时, 一个装机240 万千瓦的电厂一年的发电量也不过如此。 (2) 由于部分水源无法采用水喷雾的灭火的主变压器, 不放采用主变压器为sf6气体绝缘的变压器并推广利用焊死油箱类结构的, 次类变压器要求做到20 年不检修。节省的一部分成本费用。 (3) 企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辅助, 而其中电网自动化技术是重中之重, 因此, 电网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提升电网的能源的利用率, 降低浪费, 我们可以对电网中的点成进行无功补偿。我们根据现在的情况, 可以利用三种电容器来实现。该补偿效果也有不足之处, 在三项负荷平衡时可对大负载用户实现较好效果的补偿, 但是也会出现补偿不足, 或者补偿过度等可能, 所以, 我们必须采用物力的方法或者手段来达到补偿成功的目的, 完成补偿平衡性。并结合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的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

4.2 电网站点设置不合理的措施

完善的前期准备为城市电网规划项目提供了完善有效的依据。前期的准备包括每个城市的经济情况、电能输出线路的布置、该城市的经济情况、网点所建立的位置等。我们必须对前期的资料做细致的整理, 像是每年发电总量、城市的最大电力负荷等, 进而为城市电网项目做最好的规划, 提供有力的依据。

针对电量的流失损耗, 我们要合理分配有功功率的负荷率, 在整个系统发电量一定的情况下, 使系统电量的损耗降到最低, 改进电网的结构和参数, 将无功电源合理安排利用, 把有功功率整个的提上去, 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从而使电损量有所降低。

4.3 降低线损率的措施

线损率是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电损率又分为两部分又分为两部分, 由技术线损率和管理线损率组成;技术线损率是由于技术问题出现的参数, 计量损失, 而管理线损率则是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 或是有意无意的损失。为此, 我们应当向国外学习先进电网技术, 做好电网项目技术的规划, 掌握好电网的输出长度。

(1) 深入的贯彻我国电力公司线损的有关规定。为确保指标任务的完成, 要对农村抄表到户的线损管理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做好受损分级管理、线损指标分解和统计计算。 (2) 加强计量管理, 提高准确性。将电能计量管理规定用到极致, 以便各方的经济效益工作维护到位, 电网相关部门做好电网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定期检验和技术监督, 确保准确计量。坚持线损、电压季度和月度分析, 做好调查研究和定期计算, 掌握信息动态。

我们只有做好降低线损的有关工作, 才能将线损率降到最低, 从而保证电企的效益。

5 结束语

爆破工程项目经济指标 第5篇

对于承包某爆破工程项目时应考虑的经济指标有:该工程需要多少炸药,雷管、需要多少施工人员、需要哪些机械、需要多少能源。

一、需要多少钱来买炸药和雷管:根据爆破对象和环境来确定某项工程用的是什么类型的炸药和雷管,该炸药和雷管的单价是多少,该工程需要多少炸药和雷管,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各不同作用孔的数量和装药量以及雷管用量之和来确定每天炸药和雷管的使用量

2、当天领用量是多少,使用量是多少,退了多少来确定当天炸药和雷管的数量。

3、对该工程岩石性质,开挖方法等进行爆破方案设计,按工程难度、工程方量、开挖进度和孔深、孔径、装药量、单耗等参数进行计算获得。

注:上述1、2条是新手在工地现场学习时应掌握的重要数据,便于在该工程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第3条是有经验的人员在施工前期对该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和造价预算时考虑的爆破器材金额。只有长期对1、2条中的内容进行积累并分析总结才能做到第3条。

二、需要多少人工工资

1、工资计算方式:按天算或是月算;部分按天算或部分按月算。

2、工种分类:技术员数量和普通施工员(驾驶员、押运员、爆破施工技术员、炮工、钻工等)。

3、具体单位薪酬:每人每天或每人每月。

四、需要多少钱购买或租赁机械

1、改工程项目需要多少种机械,各多少台,如钻机,除渣机,排风机等。若是租赁则租金是每天计算还是每月计算。

五、多少钱购买能源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优势 第6篇

一、经济增加值调节了管理者决策与股东利益的冲突

由于考虑到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A体现了公司在某个时期创造或损坏了的财富价值量,真正成为了股东所定义的利润。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利润指标来衡量,许多公司都是盈利的,但实际上只有当公司所得的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时,才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否则是在损害股东财富。EVA对资本成本的重视,使企业可以避免这种“隐性亏损”的发生。虚假的盈利很可能给决策者造成错觉,使其不断追加投资,隐形亏损不断增加(EVA在不断下滑),变为显性亏损,导致企业失控甚至有突然倒闭的可能。

EVA的真正价值,在于公司可以把它作为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在EVA基础之上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股东财富的创造,并以此指导公司决策的制定和营运管理,使战略企划、资本分配、并购或出售等公司行为更加符合股东利益,并使年度计划甚至每天的运作计划更加有效。

从EVA的角度看,提升公司价值有三条途径:一是更有效地经营现有的业务和资本,提高经营收入;二是投资预期回报率超出资本成本的项目;三是出售对别人更有价值的资产,或者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把资金沉淀从现存营运中解放出来。

二、经济增加值结束了公司使用多指标相互冲突引起的混乱

大多数公司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往往使用各种很不一致的衡量指标。公司的战略企划通常建立在所得收入或市场占有的增加基础之上。在评估个体产品或生产线时,公司常常以毛利率或资金流动为标准。在评价各业务部门时,则可能根据总资产回报率,或是预算规定的利润水平。财务部门通常根据净现值来分析资本投资,但是在评估可能的并购活动时,则又常常根据对收入增长的可能贡献为衡量指标。这些标准和目标前后并不一致,通常会导致营运战略、策划决策缺乏凝聚力。EVA解决了这些问题,仅使用一种财务衡量指标,就把所有经营决策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如何增加EVA。 EVA为各个营运部门的员工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共同语言,使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所有管理决策得以被制定,监督,交流,得到报偿。整个EVA系统的目的就是以价值驱动力和资本成本为中心,确定赖以发放激励薪酬的基础,并达成公司 内部以及与投资者之间的良好沟通。

三、经济增加值避免了管理者陷入“盈余管理”的误区

EVA指标本身具有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操纵盈余进而影响红利支付的行为发生。当管理者通过平滑利润改变了利润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分配时,这些利润的现值必然会发生变化,如果采用利润指标衡量业绩并据以发放红利时,红利的现值也会发生变化,管理者可以获得时间价值收益,因而管理者就会有动机去从事操纵利润行为:而如果管理者通过操纵利润来提高当期的EVA时,未来期间的总投入资本就会增加,资本成本费用也会随之增加,从而提前确认EVA所带来的货币时间价值利益将被在未来期间抵减EVA的资本成本费用予以消除,EVA的现值不会发生变化,而根据EVA发放的红利的现值也不会发生变化,管理者的操纵利润行为不会获得任何利益,这就使得管理者没有动机去从事操纵利润的行为。但是,如果操纵利润行为对EVA的影响未能反应在未来支付的红利中时,EVA的该特性将无从发挥作用。例如,当管理者未来收到的红利为零,或者管理者在由于目前增加的EVA所导致的未来EVA的减少并影响红利支付前离职,这时价值不变性将遭到破坏,管理者可以从操纵盈余行为中获利。此时,管理者仍有动机加速收入确认,而光凭EVA指标本身显然无法解决该问题,只有通过结合报酬设计才能有效的避免管理者的操纵盈余行为。

四、经济增加值调整了由谨慎原则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EVA通过对按照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数据的一系列调整,一方面消除了传统会计的稳健性原则所导致的会计数据不合理的现象,使调整后的数据更接近现金流,更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如对R&D;费用,商誉的调整);其次,通过调整减少了管理者操纵利润、管理盈余的机会(如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调整);第三,通过对R&D;费用、商誉等的调整,消除了管理者对这类投资的顾虑;第四,通过将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经济价值,明确了管理者对公司实际投入的资本所负有的保值增值责任。因此,调整后的EVA更真实、客观的反应能够了公司真正的经营业绩。

五、经济增加值揭示了价值管理的本质

浅析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原则

1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须充分反应出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在最终综合经济效益比选上的差异, 所以一般应尊重以下几条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的体现不仅包括在全寿命周期内传统成本的降低, 而且还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舒适的生活等, 所以经济效益还应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 将对比方案的差异全面融入到经济指标中。

1.2 科学性原则

评价内容体现在评价指标上的数值要体现真实可靠地原则,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对于不确定性较强的数据, 也须对比分析大量的实践数据, 这样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的真实价值。

1.3 简明性原则

经济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将评价结果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 直观体现出各方案之间的差异, 通过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 降低工作量, 便于最优方案的确定。

1.4 灵活性原则

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所体现出的效益类型也不尽相同, 在选用经济指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灵活运用经济评价指标。

2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选择

通常, 绿色建筑初始投资的费用与传统建筑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但在运营阶段中它所体现出的资源耗费和健康效益又能远远弥补初始阶段的投资增加费用, 所以通过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相互比较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优势。

在比较的过程中, 绿色建筑的数据首先必须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 计算出绿色建筑在各阶段相对于传统建筑的费用和效率的变化, 在共同的折现率与研究周期的情况下, 用相应的经济指标评定绿色建筑各方案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最终选择出最优方案。

2.1 增量投资净现值 (ΔNPV)

指按设定的折现率 (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 计算的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净效益的差值。

式中ΔNPVgb:b增量投资净现值;

LCCgb—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

LCCb—传统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

Bgb—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Bb—传统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增量投资净现值 (ΔNPV) 可归类于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当ΔNPV>0时, 表明绿色建筑方案相对于传统建筑方案在全寿命周期内更经济、合理, 故该绿色建筑方案可行;当ΔNPV=0时, 说明该绿色建筑方案有待改进;ΔNPV<0时, 说明该绿色建筑方案不可行。通过全寿命周期净效益的比较, 体现出绿色建筑是否更具有经济价值, 而且当出现多个绿色建筑方案的时候, 一般来说ΔNPV值最大的方案最具有可行性。

当绿色建筑中的技术措施或设备所产生的效益无法或很难用货币直接计量时, 可假定它们各自的收益相等, 对费用进行比较, 以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小的原则来选择最佳方案, 即运用差额费用现值 (ΔPW) 方法。所运用的公式可变化成下式:

增量投资净现值 (ΔNPV) 的优势体现在当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费用与效益数据不能确定的情况下, 只需确定各阶段它与绿色建筑的费用或效益差额, 而且最终体现出的全寿命周期的净节约值显得比较直观, 当存在多个绿色建筑方案的时候, 更便于判断。

为了将所涉及的费用差额体现在式中, ΔNPV可变化成下式:

式中:ΔS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相关收益;

ΔC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投资相关费用;

ic—设定的折现率;

因为ΔSt=ΔMt+ΔRest+ΔH&Pt4式

ΔCt=ΔIt+ΔResot+ΔReplt+ΔOM&Rt5式

式中:ΔM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运营与维护费用;

ΔRes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残值;

ΔH&P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健康与效率;

ΔI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初始增量投资;

ΔReso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资源耗费费用;

ΔRepl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设备更换费用;

ΔOM&Rt—绿色建筑第t年所增加的运营与维护费用;

将ΔSt、ΔCt式子带入3式, ΔNPV又可变化成下式:

2.2 增量收益费用比率 (ΔBCR)

按设定的折现率 (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 计算的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所获得的增量收益现值与增量费用现值的比值。

当ΔBCR>1时, 表明绿色建筑方案相对于传统建筑方案更经济可行;当ΔBCR=l时, 说明该绿色建筑方案有待改进;ΔBCR<1时, 说明该绿色建筑方案一般不可行, 但是在本文中, 为达到LEED认证等级相关指标, 有时也需考虑未满足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该评价指标不能作为是否接受绿色建筑方案的主要指标, 因为即使ΔBCR较大, 并不意味着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净现值越大, 该指标适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衡量方案的资金利用效率。

将ΔSt、ΔCt式子带入上式, ΔBCR又可变化为下式:

2.3 增量内部收益率 (ΔIRR)

指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各年增量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增量内部收益率可说明增加的投资是否可行、效益如何。当ΔIRR≥ic时, 则绿色建筑方案相对于传统建筑方案增加的投资是可行的;当ΔIRR<i时, 绿色建筑方案一般不可行。增量内部收益率越大, 说明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效益越好。

2.4 增量费用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也称返本期, 增量费用投资回收期是反映增量投资方案盈利能力的指标, 是互比方案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增量收益回收绿色建筑初期增量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根据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可分为增量费用动态投资回收期和增量费用静态投资回收期。

由于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增量费用投资回收期后仍然存在资源节约费用、设备更新费用、以及残余价值的差额, 所以计算出的增量费用投资回收期忽略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在该时间点以后, 也有可能再次出现绿色建筑的增量效益回收项目初始增量投资的情况, 所以该经济评价指标无法准确衡量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果, 仅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但是增量投资回收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初始投资增量费用的资本周转速度, 通过与传统的投资回收期相比较, 可以很方便的判断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所增加的初始投资费用是否更经济、合理。

2.4.1 增量费用动态投资回收期 (IP't)

使下式成立的回收时间, 即为增量费用动态投资回收期。

式中IP't-增量费用动态投资回收期;

2.4.2 增量费用静态投资回收期 (IPt)

使下式成立的回收时间, 即为增量费用静态投资回收期。

2.4.3 初始增量投资平均费用

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费用一般都高于传统建筑, 通过初始增量投资费用的计算, 可了解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的前期增量投资。而初始增量投资平均费用则表示绿色建筑在运营与维护阶段前所增加费用在建筑面积成本上的体现, 是为了使投资者更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

2.4.4 增量投资平均净收益

绿色建筑增量投资净现值体现在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上的净收益, 即是增量投资平均净收益, 该评价指标使投资者更加直观的了解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方便于绿色建筑销售或出租阶段时的定价。

参考文献

经济性指标 第8篇

一、医院成本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作用下,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将逐步形成医、药、保、患四方制约体系。患者可以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特需服务等一系列医疗项目, 以及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标准选择自己满意的医院。并且随着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以药养医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因而, 无论是物价政策还是支付方式都将对医院收入进行限制, 加上医疗市场进一步放开, 有限的医疗市场将逐步被经营手段灵活的私营、合资、外资医院所瓜分, 他们通过引进人才、技术装备同国有医院相抗衡;同时, 日益全球化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因此, 在补助不足、收入受限和成本增加的形势下, 促使医院运用绩效管理实施成本核算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成本,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然规律。

二、医院必须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1、有助于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医院考核指标的引入, 有助于提高医院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一方面, 引入考核指标, 结合绩效考核, 将改变粗放式的管理考核机制, 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岗位的个性化考核指标, 采取责任到人, 各管一段的办法, 将有效的使医院员工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转变, 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考核指标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使员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会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久而久之, 自我节约意识将成为每个人的选择。同时, 考核指标的实行, 还将使医院管理层形成成本控制意识, 考核指标对成本细化考核, 并与个人利益发生直接联系, 医院各个科室的负责人为本部门与本人利益计, 将主动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从而在全医院形成成本控制的意识。

2、有助于监督经济管理规范。医院考核指标的推行, 有助监督医院经济管理。一方面, 考核指标的推行, 改变了以前那种事前领导拍板, 事后财务做账的管理行为, 考核指标带来的事前论证, 事中监督、事后核算, 提高了医院经济管理行为的透明度,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因素。另一方面, 考核指标的存在, 让医院日常性的所有支付款项都有据可循, 避免了那种花钱既容易超标又难以管理的情况, 有效的降低了医院经济管理的不可控度。考核指标制度, 使医院的经济管理行为更为规范, 对规范医院各级领导的行为与监督医院经济管理规范行为起到很好的作用。

3、有助于医院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考核指标的引入, 对医院各个岗位与各个科室管理进行了细化, 对各种费用的支出也都进行事先详细规划, 从而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考核指标的支撑下, 医院各个科室与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考核指标比对, 进行自己工作行为的规范化, 从而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精细处。与此同时, 考核指标的引入, 医院人员成本意识的强化, 有助于帮助医院管理层通过对考核指标执行情况的分析, 从而准确的做出各项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决策, 特别是诸如普通药物进货渠道优化与医疗服务力量的组织, 以考核指标数据为依据, 提高了其科学性。考核指标的推行, 是医院的财务预算控制的有效保障, 强化了财务对医院经济管理的约束力。特别是考核指标对医院各个各个岗位与各个环节的约束作用, 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 继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三、医院建立经济管理考核指标研究

医院的经济管理考核指标应根据医院投资单位, 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上级主管理部门的管理需要, 遵循客观、全面、可操作性的原则,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指标设定。

1、医院经济综合指标。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医院经济管理成果效益的高低是医院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客观反应, 其经营成果理应受到重视, 这也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基础, 从当前医院现实情况来看, 医院经济管理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医院医疗毛收入增长率、医疗利润率、医疗利润增长率、资本金利用率、年人均利润、年人均医院毛收入以及年人均工作量等指标, 全面直观地反映医院收入水平、医院经营能力、人员工作效率、以及未来人员选择等情况, 并从医院总资本角度反映医院的利润水平, 从而科学衡量医院经营成果, 为医院的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医院经营成本指标。医院经营成本指标, 表现的是医院取得一定经营成果所付出的成本, 是确定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 不仅要靠开源, 节流同样重要。成本指标反映出来的成本经济效益是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 提示了医院经济管理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医院经营成本指标主要包括万元材料利润率、万元设备利润率、药品加成率与行政管理成本率, 涵盖了医院设备、材料、药品销售以及人工成本的管理水平。医院经营成本指标的确定, 有助于指示医院挖掘内部潜力的方向与改善管理水平的环节,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供了途径。

3、医院就诊病人费用指标。医院病人费用指标, 客观上反映了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 从医院病人费用指标, 可以科学的推测出医院未来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医院病人费用指标主要包括门诊平均费用、门诊平均药品费用、住院病人日均费用以及病人日药品费用。医院病人费用指标, 可以为医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而医院利润与社会承受能力之间找到比较好的平衡。特别是其中药品费用指标, 值得医院的决策时加以重视, 通常药品费用越高, 医院对药品赢得的依赖越大, 医院获利能力越小。

4、医院经营偿付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经营偿付能力指标, 有助于股东、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医院经营水平监控, 同时, 医院经营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医院经营偿付能力指标, 监控医院的偿还能力, 以保持医院资金投入的理性控制, 另外这组指标也反映了医院的设备利用与更新水平, 特别是对医院人才引进水平的反映, 为医院未来的人才引进数量与层次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医院经济管理考核指标, 有利于医院各级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的形成,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监督, 保证医院的科学决策, 更是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 是医院提升管理水平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贾江伟, 新形势下医院经济核算统计指标制定的意义, 中国医院统计, 2004.11 (1)

[2]、王雪涛.锦彤.钟海军, 制定相关指标全面评价医院经济效益的方法初探, 中国医院管理, 2003.23 (3)

广东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第9篇

(单位:亿元)

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增长 % ——累计累计本月数据

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增长 % ——累计累计本月数据

(单位:亿元)

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增长 % ——累计累计本月数据

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增长 % ——累计累计本月数据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元)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10篇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大体同步。目前把研究提出的低碳经济指标真正用于实践的不多, 也还没有公认的权威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因考虑因素各异, 所建立的低碳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相互间有很大差别。但这些研究工作已经奠定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工作基础,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09年推出的欧洲绿色城市指标体系及之后的多国绿色城市指标体系, 以及美国加州绿色经济测度体系等, 虽然这些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评价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 但其已经涉及到碳排放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 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 一定程度上具有衡量和评价低碳经济的功能。

2010年, 中国社科院编制的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报告中, 提出了一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 (2011) 》提出了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 等等。这些指标体系的提出和应用尝试, 促进了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从理论向实践的发展。

目前, 国内外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体系上, 而没有关注指标选择的优劣分析。实际上, 选择适合一个区域或国家的低碳经济指标, 对构建一套科学和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作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低碳经济的涵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系统构架、评价步骤等方面入手, 就建立和应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逐项分析, 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

低碳经济涵义

虽然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低碳经济概念。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 所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2003年, 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中, 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认为低碳经济是能提高资源生产力, 用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产生较少的污染扩大生产量, 同时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更好的生活质量的一种经济体系。在这样的低碳经济中, 科学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该定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低碳经济的意义所在, 有助于后来学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 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 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 是人文发展水平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经济形态, 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该定义体现了在人文尺度上发展经济, 反映了低碳经济的实质。

另一些学者认为, 低碳经济是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该定义较好地反映了环境、能源、经济三者紧密相连这一特征。

还有学者认为有几点需要澄清:一是低碳经济不是贫困经济, 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向富裕发展。二是低碳经济不应该排斥与高能耗、高排放相关的产业和产品, 而应该注重提高碳效率。三是搞低碳经济不一定会降低生活品质。四是发展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 这不是高成本, 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五是低碳并不遥远, 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消费中。

综合各方的研究, 可以看出虽然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 但其基本内涵相近。本文认为, 低碳经济的概念不仅要反映环境、能源、经济三者关系, 更要体现发展低碳经济源、经济联系起来的新型经济形态, 它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推动下, 通过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观念, 使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来减少能耗、污染和废物排放, 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反映低碳经济的实质, 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使所建立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并可应用于指导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

OECD在开发和应用环境指标体系时, 强调指标要简洁、易于理解, 具有动态特征, 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公正, 同时要定性与定量结合。因此, 其设计原则可概括为:简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动态性原则等。

欧洲绿色城市指标体系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 并且要求指标可独立存在。另外, 为了能比较不同城市的数据, 还要求所收集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因此, 可将该体系构建原则概括为:客观性原则;定性与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灵敏的指标, 保证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统一。其基本原则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另一些学者认为,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另一方面, 还要根据影响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确定。具体来说, 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全面性与主导性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3R原则。

综合各方在建立指标体系所遵循的原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可以看出, 为确保评价体系需要充分重视和遵循相应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指标。本文综合各方观点, 提出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宜遵循的几个原则如下。

(1) 科学性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对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充分反映, 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操作性。

(2) 系统与层次性原则。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含若干个环节, 具有层次多、涵盖广、系统性强的特点。

(3) 全面与代表性原则。对于指标的选择, 不遗漏也不重复, 但也难以面面俱到, 核心是要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每个指标要具有代表性, 既是独立的, 又能合成整体形成评价系统。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对低碳经济的定性衡量较为容易, 但缺乏说服力;建立定量指标面临的难度和问题较多, 但清晰、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 将可以避免单纯依靠某一方面所带来的缺陷。

(5) 动态与稳定性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 但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6) 效率与效益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够将能源效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

系统构架

依据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评价体系应该由若干个层次构成。一般采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构架。目标层是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总目标, 即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准则层是目标层下建立的一个分目标, 是对目标层的具体反映。指标层是对准则层的进一步细分, 是一组基础性指标。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这三个层次的系统构架来建立指标体系, 但其具体内涵却存在很大差异。

OECD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压力-状态-响应 (PSR) 模型构架, 从环境压力指标、环境条件的直接和间接指标、社会响应指标三方面来衡量, 再将这3方面细分为50项具体指标。

拉丁美洲绿色城市指标体系首先对能源和CO2、土地利用和建筑、运输、废弃物、水、卫生和空气质量这8个方面进行评估, 接着将这8个方面做进一步细分, 分为31个独立的子目标 (包括了16个定量指标和15个定性指标) , 再对每一个子目标进行评价。

普华永道顾问公司在2009年构建了一套用于预测2020年到2050年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的低碳经济评估体系。指标分为低碳经济成就指标 (用于评估国家在本世纪为减少其经济的碳排放强度有多少进展) 和低碳经济挑战指标 (用于评估主要国家在减少碳排放强度上的“距离”) 两大类, 再对这两大类进行细分, 最终构成终极指标。

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第一层目标层为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第二层准则层由能源利用结构、产业经济、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建筑、交通、消费方式和政策法规等方面构成;第三层指标层在准则层核心要素项下设立若干个评价目标, 构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另一些学者提出以低碳经济建设目标的层次性为指导, 建立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标体系。准则层包含经济发展系统、低碳技术系统、低碳能耗排放系统、低碳社会系统、低碳环境系统 (自然) 、低碳理念系统六大类。基础指标层中若干个指标的选取也是根据上一层六大类系统建立的。

还有一些学者依据低碳经济概念内涵, 提出构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 (包括碳排放、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碳交易与合作五方面) 和多个三级指标。

综合来看, 采用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系统层次构架是较为普遍的低碳经济指标构架体系。表1为某些学者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和指标构建原则,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这种体系结构层次清晰, 易于理解和应用。另外, 从实际内容看, 不同的学者, 由于其对低碳经济的理解以及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 在准则层和指标层上选用的指标差别很大。但从结果看, 这些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又都能够反映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四方面的有机统一。

评价步骤

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架后可进行具体评价。一般步骤为:数据的选择、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等方面。

1.数据的选择

数据收集经常面临的问题是难以获得或数据不准确。因为对于所收集的研究地区的数据, 可能并不是每个指标都有对应的相关数据值, 鉴于数据的局限性, 应进行一定的筛选, 除去部分数据不完整的相关指标或者无法获取数据的相关指标。

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来源及量纲不同, 可能正向或者逆向反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使各指标成为可运算且单位统一的指标。通常采用正向化和无量纲化的方式来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出标准化指标值。例如采用倒数变换法对逆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

3.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看其对目标的贡献程度, 赋予相应的值。在整个评价体系中, 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用于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权重确定的常用方法有层次分析法 (AHP) 和德尔斐法 (Delphi) 。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层次分析法 (AHP) 适用于目标结构复杂, 数据缺乏, 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系统性评价。例如, 有学者在对某个县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 在指标较多, 数据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选择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基本步骤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通过该方法, 定量地计算出了各因素对总目标影响的权重。目前,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它能将复杂的问题系统化, 易于达到综合评价效果。

德尔斐法 (Delphi) 适用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 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各领域专家的判断力, 通过主观打分的方法, 实现预测的目的。例如, 有学者采用德尔斐法, 邀请了20位相关专家对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别赋予权重。通过调查, 专家对指标进行多轮评价, 最后形成专家建议基本一致的权重数。德尔斐法集思广益, 加入了专家经验, 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也增加了体系的适应性, 但同时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使得评价结果缺乏一定的可靠性。

4.综合评价

利用结合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 计算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数, 再与评价等级标准进行比较, 判断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情况。通常, 对标准化值和权重的综合合成方法有许多, 常用的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而用于比较的评价等级标准是由学者参考国内外相关碳排放资料, 结合专家意见所建立。由于各学者建立的评价体系不同,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等级的构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 有学者采用100分评分制, 各分值对应的评价等级为:90分以上, 低碳经济发展情况优秀;80分~90分, 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良好;60分~80分, 低碳经济发展情况一般, 60分以下,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些学者则根据评价所得综合指数将低碳经济类型分为低碳经济、中低碳经济、中碳经济、中高碳经济、高碳经济和超高碳经济六类。还有学者将评价所得综合指数处于 (100~80) 区间的定义为低碳经济;处于 (80~60) 区间的定义为中碳经济;处于 (60~0) 区间的定义为高碳经济。

现有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

研究国内外现有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 这些体系都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 在各套指标体系中, 指标的提出虽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原理, 然而很多具体指标本身的含义和度量非常模糊, 如“非商品能源激励措施和力度”“居民的低碳理念”等指标, 难以客观衡量和评价;有的指标则过于细化, 不仅表现在指标涵盖的范围上, 还表现在某一项具体指标的实际应用上。总之, 现有的体系中, 指标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同时也带来部分指标适用性小、数据来源不足、计算过于复杂等问题。

其次, 各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相同地区的评价结果可能不同, 这说明一套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并不一定适用所有区域或国家, 而需要确定其适用范围。例如, 有学者利用所建立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山东六个省市进行了评价, 将得到的2008年的综合评价指数从高到低排序, 所对应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山东、江苏、福建、广东、浙江。而另一学者用其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都进行了评价, 将得到的2008年这六个省市的综合评价指数从高到低排序, 所对应的省市依次为:浙江、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两者都是综合分数越高, 低碳经济发展的越好。从两者排序可以发现, 两个指标体系得到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出入。

还有, 各套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范围不同, 评价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差异。在对各指标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实际发展状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一个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时, 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另外, 现如今也还缺乏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本身优劣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或工具, 从科学规范的角度来对指标进行系统性分析。这些都是指标体系研究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4-0163-04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4.027

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关于循环经济的创新,笔者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宏观层面的创新,主要是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中观层面的创新,主要是政策创新;微观层面的创新,主要是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保证循环经济模式的推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撑。这五个方面的创新是互相联系、互相推进的有机整体,构成推动循环经济深入健康发展的现实力量。循环经济创新程度及其质量、效益如何,需要有一套符合循环经济原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循环经济创新情况进行系统的定量测评,才能真实了解循环经济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各项创新举措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方向,探求深化创新的依据和出路。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研究。

1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的功能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作为反映循环经济创新程度的测度体系,具有如下功能:①描述功能:描述和反映一个时期循环经济创新的水平和状况,为公众、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了解循环经济创新状况提供可靠信息。②评价功能:综合测度循环经济创新程度及其指数,从整体上对循环经济创新情况作出评价,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③导向功能:利用指标体系引导政府、企业和公众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创新。④预警功能: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循环经济创新的趋势及速度,对未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

2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比较全面地反映循环经济创新的特征,既要有反映主要特征和状态的指标,又要有反映系统内子系统间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指标。同时,选择指标也要具有层次性,即高层次的指标是低层次指标的综合,低层次的指标是高层次指标的分解,亦是高层次指标建立的基础。

2.2 主成分性与独立性原则

应从众多的变量中依其重要性和对系统行为贡献率的大小顺序,筛选出数目足够少、却能表征该系统本质行为的最主要成分变量。考虑到描述循环经济创新状况的指标往往存在信息重叠的实际,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从而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动态性与静态性原则

循环经济创新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因此指标体系应充

① 指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2007年6月27日发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

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能综合反映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便于预测和决策。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指标体系不宜频繁变动,应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

2.4 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完整、深刻地体现“3R”要求,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量化投入水平,在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减轻环境和资源的负荷,不断改善公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2.5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以及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为依托,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实用性,力求完备、科学和准确。

王茂祯等: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 第4期

3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根据以上构建原则,借鉴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①,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创新评价对象所独有的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确定将整个指标体系分为循环经济创新情况评价指标和循环经济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两大部分。循环经济创新情况评价指标,涵盖了循环经济在理念、制度、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行为和情况。为了避免指标的过于庞杂,本文将其浓缩为以下3个指标:绿色发展理念指标、科技支撑指标、制度及组织保障指标。循环经济创新效果评价指标,选取了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排放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6项指标。在以上9项一级指标之下,又设有52个二级指标作为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层,如表1所示。

4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的权重判定

权重是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权重与变量值是影响评价结果的两大因素。在单项指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权重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结论的变化。要把这些指标对循环经济创新的影响程度用量来表示时,就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解决。

4.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根据研究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来确定权重,如Delphi法(德尔菲法)、经验权数法等;另一种是以各种数学方法为主确定指标权重,如AHP法(层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前一类方法集中了研究人员的经验及专家的知识积累,但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主观随意性。后一类方法注重客观性,但由于原始数据的搜集、整理及分析难度较大,以及数据提供者的主观性等,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较好的方法是将两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首先通过Delphi法(德尔菲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然后通过AHP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提高指标权重的准确性。

4.2 权重计算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构建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递阶层次结构就是在一个具有H层结构的系统中,其第一层只有一个元素,各层次元素仅属于某一层次,且结构中的每一元素至少与该元素的上层或下层某一元素有某种支配关系,而属于同一层的各元素间以及不相邻两层元素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在任何一个综合指标体系中,由于所设置指标承载信息的类型不同,各指标子系统以及具体指标项在描述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状况过程中所起作用程度也不同,因此,综合指标值并不等于各分指标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加权求和的关系。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在递阶层次结构综合指标体系建立后,针对上一层次指标因素,下一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分指标之间两两进行比较所得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构造判断矩阵。

第三步,层次权重值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依据判断矩阵求解各层次指标子系统或指标项的相对权重即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第四步,各层次组合权重的计算。由各判断矩阵求得的权重值,是各层次指标子系统或指标项相对于其上层某一因素的分离权重值。因此需要将这些分离权重值组合为各具体指标项相对于最高层的组合权重值。组合权重计算公式为:

wi=∏kj=2wij

式中:wij为第i个指标第j层的权重值;k为总层数。

每个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通过并不等于整个递阶层次结构所做判断具有整体满意的一致性。因此,还要进行整体一致性检验。

4.3 各级指标权重的判定

根据以上步骤,计算出了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中各级指标的权重。为了增加准确程度,本文在计分赋值中将各指标额权数再乘以10,指标体系的评分总值为1 000分,得到了各指标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数,如表1。

5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计分方法和评分标准

要给出不同区域循环经济创新评价的指标评分,还必

表1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ircular economic innovation

注:括号内为指标权重。①主要矿产指铁矿石原矿、铜矿石、铅矿石、锌矿石、锡矿石、锑矿石、钨矿石、钼矿石、硫铁矿石、磷矿石;②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等一次能源;③重点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④主要产品指钢、铜、铝、水泥、化肥、纸或纸浆等;⑤取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新鲜水量之和,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如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不包括海水直接利用;⑥用水量按新鲜水取用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⑦毛灌溉用水总量指在灌溉季节从水源引入的灌溉水量;净灌溉用水总量指在同一时段内进入田间的灌溉用水量。

须对每一个指标定出评分标准,即对于定量指标设置出评为满分时对应该指标的值,以及评为0分时对应该指标的值;对于定性指标则紧紧围绕该指标分析的内容设置出其不同情况对应的得分。

当评分标准确定后,对于定量指标必须设计出介于满分值和0分值之间指标值在评分过程中的各分项具体分值。本文在结合常规的指标评价方法,根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综合考量,设置出了体现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评分标准。各指标的具体赋值仅仅为一种标度方式,在评分分数序列中体现出不同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只具有相对意义。

6 结 语

循环经济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创新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其创新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循环经济创新情况,主要从宏观层面构建了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循环经济创新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冯之俊.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1-58,272-281.[FengZhijun.Study on the Legis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M]. Beijing: The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41-58,272-281.]

[2]元炯亮. 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环境保护, 2003,(3):38-40. [Yuan Jiongliang. Study on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EcoIndustrial Park[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3,(3):38-40.]

[3]黄鵾,陈森发,周振国,亓霞.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 2004,25(6): 92-95.[ Huang Kun, Chen Senfa, Zhou Zhenguo, Qi Xia. A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J].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2004,25(6): 92-95.]

[4]冯之浚,孙佑海. 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Feng Zhijun, Sun Youhai. Circular Economy on the Road:Circular Economy Summit Forum of China[M] Beijing: The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6.]

[5]许增燕. 上海循环经济政策实践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10.[Xu Zengyan.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 of Shanghai[D].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0.]

[6]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39-46.[ Yu Liying, Feng Zhijun. Desig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ircular Economy[J].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2005.20(4):39-46.][7]马世忠.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与支撑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Ma Shizhong.The Study on Circular Economy Indexes System and Supporting System[M]. Beijing: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07.]

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Innovation

WANG Maozhen FENG Zhijun

(Institute of circular economy,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Abstract Circular economy is a green and lowcarb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Practice proves that innovation,as a driving force,is indispensable to circular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innovation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with wide range, and high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novation situation in circular economy, a rational, ope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become a necessary data support for circular economy management and it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e indexes system covers 9 firstgrade indexes, and 52 secondgrade indexes index systems, and each index is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national circular economy situation in China and state economic policies.The prime target of this indexes system is to provide an approach to a quantitative judgment of the national or regional innovation situ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四大指标解读当前宏观经济走势 第12篇

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四个指标

第一是经济增长, 第二是充分就业, 第三是物价稳定,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在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 我国经济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但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 使得整个经济平稳回升。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10.6%, 比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易。

把握经济增长具体要分两层。一层是生产、供给, 也就是工、农这两大行业。我国农业今年取得丰收。工业表现也很不错, 前三季度取得了16.3%增长速度, 比去年同时期提高6个百分点。另一层是需求。其中2010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速度取得了24.0%的较高增长, 消费取得了18.3%的增长, 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000亿美元, 所以从生产和需求两个层面看, 中国经济增长是实实在在的。

充分就业。2008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 全国半停产企业达15%以上, 上千万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而现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又出现民工荒, 说明就业严峻局面得到根本性的逆转。农民工平均工资9月超过1600元, 而且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和东部地区差距也在缩小。

物价稳定。我国物价指数2010年9月上涨3.6%。指数不是指某一个商品价格上涨, 它反映的是全社会价格总水平上涨情况, 具体划分成八个类别:包括食品、烟酒、衣着、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居住、家庭设备用品。那么这八大类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是五涨三降, 现在主要说说“降”。第一是交通通讯价格在降。在北京4角乘公共汽车, 2块坐地铁就是例子;手机价格下降, 从1987年中国第一部有手机, 到1989年手机发展到10000部, 价格3万块、重量3斤、到电信局排队拿到手机得3个月, 而现在手机可以说是人手一部, 而且很便宜。第二个是衣着在降。现在羽绒服一上市就迅速上涨, 全世界统计里边对于服装新产品都不进行采样, 一定是半年以后才采用, 所以服装的特点是刚上市价格高, 过了半年往下走。所以在购买刚上市服装的同时, 不仅消费了时装自身价值, 也多消费了一份时尚价值。第三个价格下降就是家庭设备用品。比如电视机。我家5年前花3万买了42寸松下等离子电视, 现在才几千元就可以买到。我国电视机全国总产量9890万台, 价格还将呈下降趋势。涨的最厉害是食品, 食品占了70%, 居住也占了很大比重, 这两个加在一起占物价上涨的90%, 所以抑制物价上涨重点也在这里。

国际收支平衡。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 今年是“十二五”第一年, “十二五”最重要的一是把消费放在第一位, 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把消费写在首位。这点非常重要, 为什么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因为计划经济消费是最后环节, 市场经济消费成为先导, 这是根本区别。要想扩大消费, 核心就是老百姓增收, “十二五”规划提出非常重要的两个“同步”。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第二个“同步”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收入提高同步。这意味着我国在“十二五”期间, 将更多依赖消费支撑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来说, “十二五”期间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 是满足各族人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生活, 促进城乡收入较快发展的阶段。当温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品牌价值就无从谈起。饿的受不了时必然不会考虑吃什么东西, 只有温饱得到解决, 开始走向小康, 特别是走向全面小康, 这个时候品牌价值显得很重要了, 这时也更能形成文化的价值。

上一篇:利益表达困境下一篇:经济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