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工具范文

2024-09-14

技术管理工具范文(精选11篇)

技术管理工具 第1篇

理论界,Willyard Charles.H和McClees Cheryl.W. [1]合作撰写的关于摩托罗拉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ping)这个术语。而实践层面,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mapping)最早且最著名的当属摩托罗拉公司时任首席执行官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起的绘制技术路线图行动。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国内外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和实践。本文从技术管理工具演化的角度定位技术路线图,通过国内外已经开展的技术路线图实践分析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获得有益启示。

1 从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化角度定位技术路线图

1.1 技术路线图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据可公开检索的文献,王瑞祥[2]首次从真正意义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技术路线图。一个研究对象一般首先都面临被如何定义的问题,关于技术路线图的定义,谈毅[3]概述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等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归纳,国内学者在研究技术路线图时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表1归纳了目前国内学者对技术路线图的认识[4,5,6,7,8,9,10,11,12,13,14,15,16]。

上述众多定义中,有分歧也有共识。共识在于国内学者几乎都认识到了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所具有的内涵,而分歧则在于学者们从不同的某个侧面对技术路线图进行了注解,这些不同角度包括了技术路线图的表现形式(图表或路径)、管理职能(计划或控制),这些分歧和共识刻画出了我国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管理工具——技术路线图的探讨轨迹。此外,对技术路线图的形式和流程等,曾路,孙永明[17]结合广东省的科技实践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技术路线图原理和制定的专著。最后从我国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力量看,有像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也有像广东省科技厅这样的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还有企业的科技评估中心,呈现出官、产、学、研各主体都参与其中的局面,不过这样的局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可以加大对相关研究的力度,这对于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具有直接的积极意义。

然而众所周知,技术路线图并不是唯一的技术管理工具。工具的产生是随着一定的技术发展背景和社会需求而生的。因此,从技术管理工具演化的角度来定位技术路线图进而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从演化的高度审视技术路线图这个工具,从而更好地指导科技管理实践。

1.2 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演化

技术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技术管理工具就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由于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支持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和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18]。当然,对于知识管理工具的表述,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比如文献18就从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角度介绍了四种工具,而我国台湾的学者就有认为著名的营销工具等都属于这种范畴[19]。这反映了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处于上升过程。相比而言,作为其中一个范畴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界定就相对容易。本文借鉴陈劲[8]对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分类方法,对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化进行归纳和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绘制了如下反映技术创新管理工具演化表。

上述图表模型简洁地揭示了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演化。从中可以看到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变具有一种决策主体、决策环境、决策信息“集成和协同”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表现出了各种新的发展趋势,主要的技术创新模型和创新行为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结合创新理论发展的五阶段[20]来进一步认识这种趋势。

对照表3技术创新发展的5个阶段,可以看到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化大体契合了这种集成与协同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早期的技术预测、TRIZ等技术管理工具,其管理的靶心都是“技术”,后来的高标准定位法则明显体现了需求拉动的导向,其靶心也调整至市场的需求,QFD和技术预见等则综合了技术和市场两种导向,后续的工具则逐渐体现了整合与系统网络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路线图在这种演化中,从其产生的时间来看,显然具有非常超前的思维,因为它同时整合了时间、技术、市场三个维度,已经显现了整合与系统网络化的决策机制,所以在众多技术管理工具中,技术路线图的广泛适用性和决策的集成协同性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当其他技术管理工具还仅限于技术管理的某一个侧面或环节的时候,技术路线图却显现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中就包括了前瞻性、集成性、协同性。

以上从技术工具演化的角度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了技术路线图在整个技术管理工具演化以及技术创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特点,同时也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技术路线图与其他技术管理工具的特色和优势,相信通过大力推行技术路线图的实践工作会极大地给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带来勃勃生机。

2 技术路线图的国内外实践及其启示

2.1 技术路线图在中国的发展

技术路线图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理论层面,我国学术界最早关注技术路线图时间约在2001年前后;科学技术部则在2004年在科技发展战略译丛中专门介绍了技术路线图[21]。实践层面,广东省是我国第一个实践技术路线图的省份,并出版了系列专著[17,22]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技术路线图的流程以及实践案例,代表了我国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较高水平。广东省在广东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制定了“广东省建筑陶瓷技术路线图”、“广东省无铅技术路线图”、“广东省铝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路线图”、“广东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路线图”等六个技术路线图。涉及产业、科研、民生等多项领域,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优势和作用,实现了以技术路线图为指南,以产学研联盟为主体的集群式创新模式,契合了当今技术创新管理的实际和发展趋势,达到创新活力与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

我国国家层面的技术路线图就目前而言,当属能源发展技术路线图。先于政府层面的表态,中国科学院在2007年9月就曾率先提出了非官方的中国能源科学发展路线图,这也是中科院“重点科技领域发展路线图”战略研讨的18个大专题之一。有识之士指出,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前瞻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制定中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路线图是建设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目标的重要保证。2008年4月中旬,由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的能源科技工作座谈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部将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起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中国能源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高度做好我国能源科技工作。假如这项工作得到落实,那么这张能源技术路线图将成为我国第一张政府主导的国家层面的技术路线图。

2.2 技术路线图国外实践进展

国外对技术路线图的实践相对而言比较成熟,本文分析整理后归纳如表4。

资料来源:剑桥大学技术管理中心

2.3 启示

从上述国内外技术路线图的实践对比可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时间上,我国引入技术路线图的时间比国外落后了将近30年。然后本文认为这种“落后”需要辨证地看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过31年,如果自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今更是只有短短十多年。普遍的共识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企业的市场地位几乎无从谈起,没有企业也就无所谓对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我国对技术路线图的引进时间落后了较长时间,但是从结构上来看这属于一种必然。因此从我国现有的研究进展和实践趋势来看,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能做好这项工作。

其次,水平上,我国的技术路线图实践还主要集中在广东一省,国家层面的技术路线图也进展缓慢。纵观国外发达地区,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路线图绘制实践。从组织者的角度看,国外不乏大量的政府推动和行业协会推动,而我国的推动者还比较单一,集中在政府主导这一块;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技术路线图实践与美国相比可能一个零头都不及;从管理上看,国外技术路线图还体现出了动态管理的特征,即每过一定时间将进行修订和完善,而以我国目前已有的实践来看,由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实现这种动态管理尚缺乏现实依据;最后从理论研究上看,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整合资源,大多数理论研究依然处在引进和介绍的层面,呈现零散、无系统的特点。因此,我国可以从组织者、管理方式以及学术机构的建立等角度对技术路线图的推动进行联动,形成契合我国需求实际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

第三,创新上,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化经历了从单一因素(技术或市场)到集成和协同的历程,但是有影响力的技术管理工具清一色属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原创。经济发展使得他们具备这种创新土壤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技术管理的重视以及重视企业实践的态度。此外,理论界对于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本土企业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研究也不够。但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企业也一定有其自己的技术管理工具,我们在国外“引进”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国内“深挖”,这样对于舶来品的吸收才会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四,策略上,提高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空间。高技术是决胜的主战场,也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主战场[23],然而对于高技术,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吸收,都面临着技术管理的问题,技术路线图作为契合当前技术创新发展阶段的技术管理工具,在高新技术管理的应用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 结论

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体现“资源—目标—路径”决策逻辑的模型,从技术管理工具的演化来看,其思维相对其产生的时间而言具有显著的前瞻性。正是由于这一点,技术路线图具有广泛而长久的适用性。我国自引入技术路线图的研究以来,理论界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通过对技术管理工具演化的分析,分析了技术路线图的定位,在此认识上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国内外实践的对比,看到了相对于国外发达地区而言,我国在技术路线图实践水平、组织管理以及本土化方面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距。这其实也反映了我国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差距所在。最后,只有针对这些差距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才可以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摘要:我国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其管理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扩大。技术路线图作为被实践证明了有效的技术管理工具,可以提供有益启示。在技术管理工具演化的过程中,技术路线图的思维与其产生时间相比显示了极强的前瞻性,使得其具有了广泛而持久的适用性。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路线图实践,可以看到我国在组织管理、创新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做出努力可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技术 第2篇

一、精细整地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1)防治全蚀病。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科学浇水

一是适时浇好冬水。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以及播后没有镇压、土壤暄松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进行,我县应在12月20日前后,封冻前完成,浇后及时划锄松土。对于晚播弱苗和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一般不进行冬灌。

二是浇好孕穗水,预防晚霜冻害。二月底三月初,若遇田间土壤干旱,要及时浇好孕穗水,既可以促进小麦穗分化,多粒多穗,成大穗;又可以增加土壤热容量,预防减轻冻害发生。尤其是对于冬前、早春未镇压土壤暄松和墒情较差的麦田,一定要及早浇好孕穗水。春季晚霜冻害多发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茎叶部分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多为穗部器官,形成“哑巴穗”,或出现白穗,抽出的穗只有穗轴,小穗全部发白枯死;出现半截穗,抽出的穗仅有部分结实,穗粒数大大减少。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三是适时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抽穗期或灌浆初期遇旱及时浇水,之后一般不再浇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六、病虫草害防治

技术管理工具 第3篇

【关键词】用电管理技术;用电检查;问题;策略

1.简述加强用电检查的重要性

用电检查作为保障供电企业正常供电及安全供电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整个供电系统都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对于消除用户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在电力系统的供电环节与用电环节中,安全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所有电力系统的工作都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用电检查工作则是加强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用电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对电力对象实施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估,对每一个环节都需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全力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进行定期的用电检查对于降低安全隐患、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2.用电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2.1违章、违约用电现象频繁出现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新型电能计量方式逐渐代替人工抄表计量方式,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电力企业虽实现了远程集抄,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无法对供电可靠性进行全面管理的弊端[2]。部分用户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利用用电检查的漏洞进行违规操作,违规用电情况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供电的有序性,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2用户侧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保障

在电力维修工作不到位、电工资质较低、安全工器具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下,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随之逐渐形成,这些存在的漏洞虽不至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经过长期使用后,危害程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伤亡事故的几率也会不断增加,不仅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冲击,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3]。检查人员在进行用电检查的过程中,多次发现缺乏相关安全设备、没有合理接入电网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并多次下发用电检查结果通知书,予以限期进行整改,但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3.提高用电管理技术的相关措施

3.1完善负荷测量工作

负荷测量工作作为电力需求测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作用在于通过负荷预测为用电方案提高科学的依据,实时跟踪电力企业的实际供电情况与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同时对气温、电价等因素对电力负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利用对综合因素的结合考量来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4]。因此,对负荷测量工作进行一定的完善,可为电力供应系统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3.2建立起电力需求测管化

电力需求测管化的主要作用在于可对用户达到一定的激励目的,使用户可进行新型用电方式与用电技术的选择,避开主要的用电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建立电力需求测管化之前,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用电需求调查,并对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并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即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建立起与用户实际需求相符的电力需求测管制度。

3.3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供电企业在加强服务质量这一板块,可采用针对性的有偿服务等措施进行改进,无需实施全部的无偿服务,如在室外安装、非正常线路改造、用户自购设备等方面可实施有偿服务,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保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无偿服务方面,电力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服务的针对性,主要划分为对电力设施的维护、抢修及对电能表的轮换、校验等几个板块。另外,在进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划分时应制定好明确的界限,并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避免乱收费等现象的出现,在促进供电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4.完善用电检查管理的相关措施

4.1深化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对用电检查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认识是做好用电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供电企业中新的管理人员、用电检查人员及用户的不断涌现,每个人对于用电检查意识便难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因此,为全面提高所有相关人员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供电企业可采取演讲、培训或开设黑板报等形式加大用电检查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务必将每一位相关人员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对用电管理工作进行巩固。

4.2彻底贯彻执行用电检查程序

在实施用电检查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检查人员应严格以用电检查的程序为标准,对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进行深入的检查,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用电检查人员在进行企业电力检查的过程中,需严格以《用电检查管理办法》为参照,根据其中的检查准则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用电检查,除此之外,进行用电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与带电设备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3加强对用电检查人员的岗前培训

用电检查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电检查工作的完善性,因此,通过岗前培训的形式加强用电检查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完善用电检查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由于当前许多用电检查人员仅具备了理论上专业知识,对于实际操作的板块缺乏一定的熟悉,因此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常常出现不够严谨、违规操作的情况,形成了用电检查过程中的一大漏洞。针对此相关问题,供电企业可开设相关的培训机构对用电检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设计到相关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全面提高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对用电检查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以保障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5.小结

综上所述,用电检查与整体用电管理工作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将用电检查工作做到尽可能地完善,才能够实现用电管理效率的整体提高,在进行用电检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应将用电管理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深化,以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建平.用电管理技术对完善用电检查管理的作用[J].2014(12):151.

[2]李文俊.提高用电管理技术,完善用电检查管理[J].2013(02):67-68.

[3]鞠鹏来.提高用电管理技术 完善用电检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20.

谈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 第4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技术的范畴也在不断变化, 如图1所示。对技术含义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了技术管理活动, 并会在技术战略的制定、技术管理对象的选择、技术的评价以及技术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

技术管理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人们产生了研发 (R&D) 活动的管理理念。20世纪80年代, 创新管理、技术规划和战略管理学派相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技术管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个阶段 (研发阶段) 发展到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技术创新) , 从关注单项活动 (研发活动) 演进为关注多项活动 (技术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的集成, 从关注局部活动 (技术性活动) 变为关注多项活动集成的成果;从静态的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 并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及时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技术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从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管理关系的角度将企业技术管理对象进行了分类, 见表1。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时, 技术管理以关注质量体系、集成管理、团队组织、人力资源环境为主;以低成本战略为主的企业, 技术管理以关注工序优化和工艺创新为主。但是, 企业实际上的战略选择并不是唯一的或离散的, 技术管理关注的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大多数企业迫于市场认可的压力, 通过了IS09O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但研究表明, 全面质量管理 (TQM) 对企业质量业绩有很强的预期影响力, 但却和创新行为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技术管理不仅对企业质量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和企业创新的有效性存在着很重要的关系。

技术管理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从经济角度研究技术进步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是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进而又培育和发掘技术优势, 形成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技术创新不是一个纯技术的观念, 而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之间配合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孕育着成功的技术创新, 成功的企业大多同时进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 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在企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扩大与深入, 技术管理的方法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管理的技术化在企业技术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国内外先进企业已经将其作为基本竞争力之一。

2 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对技术创新的要素 (如图2所示) 实施精心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由创造发明、技术开发、商业应用及创新扩散等环节间的节点组成一条有机组合的技术创新链, 任何一个环节、节点的削弱或断裂, 都将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的动态性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企业技术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技术能力一起构成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产品创新是制造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产品创新一般分为3种模式, 见表2。3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显示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研究表明只有14%的创新概念能够进入产品创新过程并最终获得商业成功。

产品创新是一个步骤连续而又彼此交互作用的过程, 包括了大量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资源的集合。传统的技术管理缺少高层管理者关注, 组织不适应, 技术和组织集成不当, 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缺少相互理解、沟通和合作, 从而经常导致技术实施后失败、技术吸收率低等不良后果。

图3是当今产品创新管理基本模式的图解。图中将产品创新管理概括为环境分析和识别机会、形成创新设想和授权、项目规划和选择负责人、优化方案的选择和组成项目组及执行产品创新计划5种活动。产品创新管理模式识别了组织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执行了何种活动以及执行活动的要求, 从而保证了对每一个活动需要的输入、输出等方面的识别与调整。每个活动都要考虑很多因素, 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每一步的成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产品创新管理过程涉及很多必要的因素, 其中产品创新环境平台和整体规划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也是企业技术管理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3 技术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围绕产品研发进行技术管理, 分析技术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国外学者已在企业质量管理、制造技术管理、成本管理与研发技术管理的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这也应成为国内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对技术管理的技术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和企业信息化资源 (如PDM, ERP, OA等) , 建立科学、易于评价和识别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摘要: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关心的重要议题。探讨了技术管理应关注的对象和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提出了企业产品创新管理的基本模式。

果树冬季管理技术 第5篇

[关键词]果树;冬季;肥水管理;冬季修剪;科学防冻

冬季是调整树体结构的重要阶段,果树冬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果树第2年树体的强弱、结果量的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越冬病虫害的危害发生等。搞好果园冬季管理,有利于促进花芽的进一步分化,确保树体安全越冬,从而为果树翌年生长发育及丰产、优质奠定良好基础。

一、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尽早补施基肥。对于秋季没有施基肥的果园,根据产量、树势,结合冬季深翻全园施基肥,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配施一定数量复合肥(15-15-15)。施肥时可采用环沟状、条钩状、辐射状等多种方法,在树冠投影以外挖深40~50cm的施肥沟,然后将肥料和土混合后填人沟内,最后回土填平。二是及时深翻土壤。果园深翻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加速土壤熟化,使难溶性营养物质转化为可溶性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加深土壤耕作层,为根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冬季深翻在果实采收后至封冻前,有利于根系恢复,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同时能冻死土中的病菌虫卵降低越冬基数。深翻方法有扩穴深翻、隔行深翻和全园深翻等,深度以稍深于果树主要根系分布层为度一般为30~50cm。

二、冬季修剪

通过冬季修剪,调整树体结构,剪掉徒长枝、密生枝、重叠枝、断垂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树体营养的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冬剪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一般从12月开始,于翌年2月结束。冬剪的方法主要是疏枝、甩放、短截、回缩、开张角度等,不同树龄应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对幼树注意培养树体骨架结构,选留好各级骨干枝,一般不短截,并疏除附近同向的弱枝和旺枝。对于盛果期果树,要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结果的矛盾,利用辅养枝结果,适时适量回缩,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形成结果枝;强枝短截,利于营养积累,形成花芽;同时注意疏除交叉枝、重叠枝、丛生枝,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生花芽。对于衰老树,酌情采取主枝更新、露骨更新或轮换更新的方法进行修剪,同时注意通过短截、回缩促发新枝使之重新形成枝冠。

三、病虫害防治

一是刮皮。可以利用冬季果树休眠期及早春发芽之前的时间,刮除果树主干分叉以下的粗皮、翘皮。可消灭其中的苹果盘蛾、红蜘蛛、苹小卷叶蛾等越冬虫源,并可检查出苹果树腐烂病、枝杆轮纹病、干腐病等枝干病害。发现病害后,及时刮除病斑,并用45%施纳宁水剂100倍液或843康复剂原液涂抹技干。刮皮时,不能伤害果树木质部。刮皮后,将刮除的树皮带出果园,集中烧毁。但桃、杏、李等刮皮后易流胶的果树不宜采用刮皮处理。二是涂白。树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预防果树冬季冻害、日灼和畜禽啮啃,而且能对残留在树干上的病虫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涂白一般结合刮皮处理,在落叶后进行。涂白的部位以主干为主主枝分叉处和主干基部处要多涂。涂白时要由上而下,涂抹均匀,涂白高度一般为60~80cm,浓度以涂干后不往下流又不粘团为宜。常用的涂白剂配方为: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及油脂少量。早春时应再涂1次,可以防止果树的日烧病和冻害的发生。三是清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枯枝老枝、病虫枝,并及時清除果园内的枯枝、病叶、僵果、残叶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四是喷药。果园清理后可以用石硫合剂对全园进行1次喷洒,以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翌年病虫为害。也可针对不同病害进行喷药处理,如对于蛀干性害虫,采用人工钩杀或注射药剂封堵虫口。五是深翻土壤。清扫果树后至土壤封冻前,可以将果树周围树冠下深翻20~30cm,深翻后灌水,以改变土壤的环境条件,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

四、科学防冻

常绿果树或落叶果树在开花、发芽时如遇到低温天气,就会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果,因此要注意冬季果园的防冻工作。目前常用防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培土防寒。在结冻前于树体地上部分向地下部分交界处培土,厚度20~30cm,翌年化冻时撤除。葡萄、猕猴桃等采用埋土方式越冬最为稳妥,既能保温又能保持树体水分。二是主干束草。用稻草绳缠绕主干,不仅可有效地防冻,又可消灭越冬的病虫。三是覆盖地膜。冬季在树盘周围用绿肥、稿杆、稻草、地膜等进行覆盖,能有效的起到保温保湿与防寒作用。特别对于幼树,在霜降前于树盘覆盖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加盖15~20cm的草,以便增加土壤温度,防止冻害发生。四是叶面施肥。常绿果树冬季晴天中午可用0.2%~0.5%尿素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提高果园湿度,增加抗冻能力。另外,要及时清除树体积雪,并根据建造防护林的要求以减小风速,减轻病害。五是浇好封冻水。在土壤封冻前根据情况给果园灌一遍水,有利于增加土壤热容量,保证根系安全越冬。

参考文献

[1]王金琴.果树冬季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3):97

[2]张乐森.冬季果树管理要点[J].烟台苹果,2008(1):51

[3]沈慧.秋冬季节果树管理措施[J].河北果树,2006(5):38

提高用电管理技术完善用电检查管理 第6篇

1 用电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 电力企业用电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如偷电现象频繁、用户用电行为不安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供电质量, 降低电力系统电能利用率。我国电力企业当前的用电管理工作状况是:

1.1 用户偷电、违规用电频繁。

新型电能计量方式实施之后, 人工抄表已被渐渐淘汰, 电力企业将远程系统应用到电能计量工作中, 借助新型电能表, 实现了远程抄表。这一抄表方式有利也有弊, 利在于能减少抄表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为企业抄表提供便利, 弊则在于无法对供电可靠性进行全面管理, 部分用户的用电行为无法受到控制, 导致偷电、违规用电行为不断增加。这样一来, 不仅电力企业供电可靠性与有序性会受到影响, 而且电力营销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 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2 用户侧安全问题。

用户侧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如电工资质不高, 不能做好电力维修工作;安全工具缺乏;双电源欠缺独立电源等等。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影响电力企业经济, 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 问题危害程度增加, 伤亡事故发生之后, 不仅电力企业经济会受到影响, 用电用户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2 用电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措施

2.1 基于电力需求角度, 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

电力需求侧管理, 主要指利用激励措施, 让用户冲避开主要用电方式, 尽可能的采用新的用电方式与技术, 以此提高用户用电效率。该方法在实施之前需要先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 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市场调查, 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在, 然后结合用户需求制定用电侧管理制度, 利用该制度来实施用电管理。

2.2 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做好负荷预测, 尽可能的加大负荷预测力度, 充分了解负荷的特性, 然后再结合负荷特性制定用电管理方案。此外, 电力企业要做好各种用电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 同时做好市场用电形势跟踪, 以便为后期用电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3 强化用电现场的自动化检查与管理。

以往电力企业常常采用手工记录方式来检查用电现场, 这种方式虽然可行,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目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用电检查要求, 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优化和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用电现场检查问题, 笔者建议电力企业将现代化技术引入检查工作中, 实现用电现场的自动化检查, 这样既能更快的完成用电现场检查工作, 节约检查时间, 又能提高用电现场检查效率, 优化检查效果。

3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完善

用电检查是用电管理工作环节之一, 电力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原有工作中的不足, 做好全方位的用电检查与管理。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3.1 正确认识用电检查在用电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电力企业要正确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要性, 要将该项工作当做一项长期任务, 同时要加大用电检查工作的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员工以及电力用户对用电检查工作的认识。

3.2 要建立举报有奖制度, 严厉打击偷电、盗电行为。

电力企业要加大有序用电的宣传力度, 要提高用户的有序用电意识, 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与举报奖励制度, 严厉打击用户用电工作中出现的偷电、盗电行为, 保证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户用电的有序性。

3.3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为了确保做好用电检查工作, 就必须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a.一个企业或是一项工作必须是分工明确和集中安排, 这是非常重要的。b.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就需要各个部门分工合作,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整合资源, 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c.为了完善用电和检查管理, 还需要成立专门的检查工作小组, 针对检查工作小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用电检查培训, 而且为了保证用电检查工作顺进行, 还要求工作人员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 积极的发现和解决问题。

3.4 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a.为了提高用电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就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用电客户的准确信息, 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还要对信息进行定期的进行统计和更新。b.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 可以及时的采集数据和更新数据。c.加大用电检查和监督, 通过工作人员经常性的检测和排除故障, 大力度惩处违法用电行为来保障用电安全。

3.5 变电所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根据当今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 变电所的发展和管理程度是决定电力企业的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而变电所其管理也是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最前沿。

通过对变电所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式管理就应该对不同的客户需求等进行相应的分区管辖, 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工作能够规矩有序, 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必须对客户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包括帮助、监督和指导等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3.6 严格用电检查流程。

比起其他用电管理工作, 用电检查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更加繁琐, 如果在检查与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 或者管理工作人员因疏忽大意降低了用电检查管理质量, 导致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开展失去效用, 则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用户用电安全都会受到影响。电力供电运营中, 很多偷电窃电现象的发生就在于用电检查工作的懈怠和疏忽。坚持持续而有效的用电检查是保障日常供用电秩序和电能质量的最有效环节, 通过不断的检查和监督指导, 帮助电力用户经济合理用电。

结束语

加强用电检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障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 还是对维护用户用电安全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只有不断提高用电管理技术, 完善用电检查管理, 才能使用户的正常用电、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三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铿.有效开展用电检查, 提高用电管理水平[J].商品与质量, 2011 (2) .

[2]张斌.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开展有效策略[J].电源技术应用, 2013 (3) .

植树造林技术及管理技术探讨 第7篇

1 植树造林的常用技术方法

1.1 植苗造林法

该方法又被我们称为植树造林、栽植造林。该方法作为造林基本材料的苗木必须具备完整的根系,以此来实现植树造林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苗木依然能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抵抗力。因此,该方法下进行的植树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相对来说不是特别严格。但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根系可能会受到挤压或损伤,要求必须先进行育苗,对栽植技术要求十分严格。总之,该方法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造林技术,她对造林地及树种等要求均较为宽松。

选用该方法实现植树造林,所需要应用的苗木,多为移植苗或营养繁殖苗。该方法进行植苗以后,还要看苗木本身水分的维持效果,若苗木本身可维持水分的有效平衡,那么苗木就可以成活下来。这也决定了造林过程中,在选苗、起苗等过程都要确保苗木的水分充足。尽量缩短起苗的时间,最好是随起随载,确保各环节苗木根部的湿润。

1.2 播种造林法

该方法是将作为造林基础的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的一种造林方法。该方法省去了育苗过程中的各种工序,施工工程较为容易,然而一些面积较大的造林地才会适合该方法。另外,一些种粒大、种源比较充足的树种及发芽容易的树种比较适合该方法。同时要求造林地各种灾害性因素较少,且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比较适合偏远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1.3 分殖造林法

该造林方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基本造林材料进而实现造林的方法。其特点为有效节省育苗费用和时间,且操作容易,苗木的成活率一般均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该方法下的幼苗初期生长均比较快,且可有效遗传母本所具备的各种优良性状。但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另外该方法的基本造林材料的来源还会受到母体分布及母体的数量等条件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柳树、杨树、榕树、竹类等树种适合该方法进行造林。

2 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结合以上国内主要的造林方法,笔者总结了以下管理措施

2.1 幼林育苗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造林以后到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措施称作幼苗抚育管理。新造幼林经过恢复、扎根及生长等过程以后会逐步完成速生过程。该过程属于林木生长过程中最关节的时期,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存活及是否能够达到丰产效果等。该阶段幼林处于散生的状态,其根本任务也即创造最优越的幼苗生长条件,以此来实现幼苗对肥、水、光等方面的要求,当幼苗达到一定的保存率和成活率时进行郁闭。为幼林的丰产、速生夯实基础。由此来看,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必须通过除草及松土等工作来实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同时排除灌木、杂草等对幼林生长环境的竞争。同时,对林木本身也要进行适当的平茬、除蘖、修枝等抑制调节,以此来促使幼苗能够快速成长成林。

2.2 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最能代表我国培育成林的一种育林方法,它可以对具有萌蘖能力或天然下种的灌丛、硫林等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成为灌草植被或森林的一种管理手段。该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确实有不错的效果,对育林的好处颇多。首先可以减少成本;其次可以加快绿化速度;第三还可以确保森林生态的效益。该技术对防治植被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及保护珍稀树种等都非常有利。由此看来,封山育林技术是加快绿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实现植树造林的绿化成果,应大力推广实施。

2.3 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是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的一种恢复林木植被的方法,它通过停止耕种,来减轻水土的流失,尤其是对一些容易造成土地沙化或水土流失的耕地,可选择该管理措施来减轻水土的流失。退耕还林工程,是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提高造林成效的基本途径

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造林质量,首先必须提高造林者和管护者的基本素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对植树造林的责任感。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宣传手段来让造林者和管护者充分认识到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其脑海中形成造林和管护的重要概念,并以此来指导日常的工作。其次注重造林及管护的各个细节,植树造林无论是植树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均需要一定的经验性和技术性,而细节决定成败,其细节是多年实践当中总结的具体经验,如植树以后雨淋坑的预留、牛羊的管理等。

总而言之,植树造林是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治理沙化耕地的重要途径,通过植树造林还可有效减轻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改善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随着营造经济林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将直接促动着经济的巨大效益,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参考文献

[1]齐海鹰,安吉磊.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 2005、(08):63-67.

牦牛的管理技术 第8篇

1剪毛

牦牛一般在6月中旬剪毛。一般情况下先剪驮牛、成年公牛和育成牛群,后剪奶牛和带犊牛群,最后剪患皮肤病的牛。剪毛前不出牧不补饲,剪毛时要轻捉轻放倒,剪毛要迅速,每头牛的剪毛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

2挤乳

挤乳是牦牛管理中劳动量很大的一项工作。牦牛挤乳分为犊牛吸吮和手工挤乳两个阶段。在每次挤乳过程中,吸吮和挤乳要重复两次或排乳反射分两期。因此,需要的时间长、劳动效率低。由于牦牛的乳头细短(长仅为2~3 cm),一般采用指擦法挤乳。牛群挤乳时间长短,影响到产乳量和牦牛全天的采食时间,所以挤乳速度要快,每头牛挤乳持续时间要短,争取每头牛在6分钟内挤完。泌乳母牦牛对生人、异味等很敏感,因此,挤乳时要安静,挤乳员、挤乳动作、口令、挤乳顺序和相关制度,不宜随意改变。

目前,牦牛的挤乳还无法采用机械挤乳。因此,挤乳员要掌握正确的手工挤乳技术,才能提高挤乳速度和产乳量。挤乳员挤乳时, 若双手的力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前膊、手指和手掌的肌肉上,并配合正确坐着挤的姿势,则能使肌肉在紧张工作中消耗的能量得以补充,可不觉困倦地挤乳。否则蹲着挤乳,肌肉过度紧张,用力不匀时,不仅挤乳速度慢,而且很快就觉得双手无力。

挤乳时挤压乳头所需的肌肉力量约15~20 kg,若每群牛挤乳2.5小时,挤乳速度80~140次/分钟, 则每天手关节及肌肉的紧张动作达1.2~2.1万次,劳动强度是很大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双手。每天用温水(40℃)浸泡手臂1~3次,每次10~15分钟。浸泡后擦少许护肤脂,然后用自己的手相互按摩手指、关节及上膊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新陈代谢,防止双手发病。

3育犊

牦牛犊一般为自然哺乳,为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根据牧地的产草量、犊牛的采食量及其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调整对牦牛的挤乳量。犊牛在2周龄后即可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时可大量采食,随年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

同成年牛相比,牦牛犊每日采食时间较短,卧息时间多。因此, 在放牧中要保证充分的卧息时间, 防止驱赶或游走过多而影响生长发育。同时,不宜远牧,天气变冷, 遇风雪时应及时收牧,应有干燥的棚圈供卧息。

进入冬春季,牦牛犊哺乳至6月龄时,一般应断乳并分群饲养。 如果一直随母牦牛哺乳,幼牦牛恋乳,母牦牛带犊,均不能很好采食,甚至拖到下一胎产犊后还争食母乳。在这种情况下,母牦牛除冬春季乏弱干乳外,就无干乳期, 不仅影响到母、犊牛的安全越冬过春,而且使怀孕母牛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此恶性循环,就很难提高牦牛的生产能力。对出生迟哺乳不足6月龄或乏弱的牦牛犊, 可适当延长哺乳期后再断乳,但一定要对母牦牛在冬春季进行补饲。

4配种

配种是牦牛繁殖技术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牦牛的增殖、牦牛群的管理和产品的生产,而且与牦牛的选种选配、后代的品质等关系密切。因而在牦牛管理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牦牛的配种一般采用自然交配的方法。根据公牦牛的性行为特点,充分利用处于优胜地位公牦牛的竟配能力而达到配种的目的;应注意及时淘汰虽居优胜地位而配种能力减退的公牦牛。公牦牛配种年龄为4~8岁,以4.5~6.5岁的配种能力最强,8岁以后很少能在大群中交配;母牦牛的初配年龄为3岁左右。公母牦牛的比例以1:14~25为宜。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人工辅助配种来提高受胎率和进行选配。 即当发现发情母牦牛后,将其系留于定居点,用绳捆绑其两肢,套于颈上,左、右二人牵拉保定,然后驱赶3头以上公牦牛来竟配。当母牦牛准确地受配两次后,将公牦牛驱散,并将新鲜牛粪涂抹在受配母牦牛臀部,防止公牦牛再次爬跨配种,松去绳索。

5去势

牦牛成熟晚,去势年龄比普通牛迟,一般在2~3岁,不宜过早,否则影响生长发育。有围栏草场或管理好时,公牦牛可不去势而育肥。牦牛去势最好选在气温暖和、蚊蝇少的5~6月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并为暖季放牧育肥打好基础。去势手术应迅速,牛只放倒保定时间不应过长,手术后缓慢出牧,一周内就近放牧,不要剧烈驱赶,并每天检查伤口,发现出血、 感染化脓时请兽医处理。

近年来,有些地区采用非手术的提睾去势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方法是将公牦牛保定后,用手将睾丸尽力挤向阴囊上端,使其紧贴腹壁,然后用弹性好的橡皮圈套紧睾丸下端阴囊,使睾丸不能再下降,因睾丸紧贴腹壁后温度升高, 致使精子不能成活,生理上达到去势的目的。因雄性激素仍继续产生,公牦牛的生长速度比手术摘除睾丸的公牦牛要快,产肉量高,提睾去势的公牦牛仍有性欲,可作试情公牛,单独组群放牧时应加强管理,避免相互爬跨、离群等而造成的不安静。

6妊检

李园管理技术 第9篇

1.1 土壤管理

1.1.1中耕除草。通过中耕改善李树园土壤的通气状况, 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 使表土疏松, 保水保肥;同时也起到了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中耕时期, 春季为了保墒和提高地温, 应采取顶浆中耕或在花前灌水后中耕, 其深一般为10~15 cm。果实采收后, 进入秋季, 再进行深中耕1次, 其深度为15 cm左右, 也可以结合施补肥进行。

1.1.2间作。李树定植后, 因树冠较小, 进行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层及地面环境、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间作物的种类很多, 适合果园种植的作物有花生、绿豆、矮大豆、豇豆以及豆科绿肥等;其次是薯类, 主要是甘薯和马铃薯。另外, 就是麦类 (小麦、大麦) 和生长期短、需肥水不多的蔬菜。

1.1.3 树盘覆盖。李树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及河滩、沟谷地, 一般土质瘠薄、干旱,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这类地区, 往往施有机肥也比较困难, 宜采取树盘覆盖法, 既能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有机质含量, 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水分蒸发, 并且还能抑制杂草丛生, 调节土温, 有利于根系活动[1]。

1.2 施肥

1.2.1 肥料的种类和施肥时期。 李树所用的肥料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施肥时期, 基肥以秋季早施为宜, 一般在果实采收后 (9—10 月) 施入。若在冬春干旱, 又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及丘陵地李园, 可利用雨季后期施基肥。在发芽和展叶期进行追肥, 有利于新梢生长和叶片增大。开花前追肥, 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幼果迅速生长期追肥, 有利于果实增大和花芽分化。

1.2.2 肥料的用量和施肥方法。基肥的施用量, 一般为年施肥量的60%~70%, 如成龄李树, 按每产50 kg果, 施入50 kg优质有机肥, 并混入一定量的磷、钾肥为宜。李树花前和坐果后要追肥, 以氮肥为主。成龄树每次追氮肥0.5~1.0 kg/株, 磷、钾肥各施0.2~0.3 kg/株。另外, 在生长期还可进行多次根外追肥, 可喷施0.3%~0.5%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0.2%~0.3%硫酸锌及硼砂等。各地施肥方法不完全相同。根际施肥的方法, 可分为环状施、条沟施、穴施和全园施肥等。

1.3 灌水与排水

1.3.1 灌水。 春季李树萌芽、 开花、 坐果, 新梢迅速生长, 此期间是李树需水的关键时期, 应及时灌水。夏季雨水较充足, 树体叶片已成熟, 李树果实时有裂果现象, 此时期李树园一般不宜灌水。秋季雨水少, 空气和土壤均转为干旱, 根系的活动、养分的回流均需要水分, 应及时灌水。秋冬季节使土壤中贮备有足够的水分, 有利于根系发育和花芽的继续分化, 同时也有利于第2 年的生长与结果。秋末冬初的水要灌透, 若土壤保水性差, 则应增加灌水次数[2]。

1.3.2 排水。李树园的排水、防涝是保证树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如果积水时间过长 (达8 h以上时) , 则出现一部分根系很快死亡, 即使不死, 也会造成树体衰弱, 易发生病害, 降低越冬抗寒能力, 导致减产和缩短树体寿命。

2 整形修剪技术

2.1 幼树的整形修剪

幼树以整形为主, 主要树形有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多主枝丛状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例, 介绍李子幼树的整形修剪方法。首先定干高度为50~70 cm, 即平地定干60~70 cm, 山地定干50 cm左右为宜。定干后夏季要进行夏剪, 即发芽后应及时抹掉整形带以下的芽, 减少营养消耗, 有利于整形带内新梢的生长。第1 年冬剪时, 在主干上整形带内选留向四周延伸、分布均匀的枝条3~4 个作为主枝, 固定下来加以培养。各主枝与主干的夹角, 一般以45~50°为宜[3]。

第2 年夏季修剪, 一般在6 月中下旬进行, 主要是利用夏季修剪来选留主枝上的第一侧枝, 及时控制竞争枝和外围旺枝, 同时对萌蘖和无用的徒长枝进行疏除。

若第1 年冬剪时主枝数量不够, 第2 年冬剪则应继续补选主枝。对第1 年选留的主枝延长枝进行短截, 通常剪去一年生延长枝的2/5~1/2, 并在各主枝上选留第二侧枝。

2.2 结果树的修剪

根据李树的生长特性, 在结果盛期, 修剪上要以“疏枝为主, 短截为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3 衰老树的修剪

衰老期修剪的主要特点是进行重截与回缩, 更新骨干枝, 利用内膛的徒长枝和长枝来更新树冠, 恢复和维持树势, 并保持一定产量。

3 花果管理

3.1 加强花期管理, 提高坐果率

李树大部分品种自花结实率低。新建李树园, 必须配置授粉树, 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在授粉树不育的李园, 采取人工辅助授粉、花期放蜂利用蜜蜂传粉、插花靶挂罐等方法, 则可明显提高坐果率。花期喷营养液或生长素也能提高坐果率, 如在落花期喷0.2%磷酸二氢钾加20 mg/L 2, 4-D混合液, 但要注意2, 4-D的浓度不得超过20 mg/L, 以免发生药害[4]。

3.2 疏花、疏果, 合理调节负载量

对结果过多、负载量过大的树进行疏花、疏果, 以调节负载量:盛花前可以回缩一部分串花枝, 以减少花量, 节省养分;落花后, 幼果似蚕豆大小时进行疏果, 疏除畸形果、受伤果, 疏除小果, 留大果, 预备枝上不留果。

摘要:介绍李园管理技术, 包括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3个方面的内容, 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李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福香, 于春开, 董冰, 等.安哥诺李园土肥水综合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 2008 (3) :6-7.

[2]李金龙.黑龙江李树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 2015 (4) :63-64.

[3]贺全红, 陈灏, 邓红, 等.李树栽培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2 (3) :46-48.

枇杷花果管理技术 第10篇

1.花芽分化特点:一是枇杷花芽分化属夏秋型,分化时间很短,约3个月时间完成整个分化过程。二是顶芽形成花芽,春梢顶芽枝、春梢侧芽枝、夏梢顶芽枝、夏梢侧芽枝的顶芽均能形成花芽。但不同枝梢类型的分化进程有差异,春梢顶芽枝上的顶芽分化最早,春梢侧芽枝和夏梢顶芽枝的顶芽分化稍晚,夏梢侧芽枝上的顶芽分化最迟。三是枇杷花芽形成的是一个复总状花穗,总轴和支轴在芽内分化;支轴的延伸及小花的分化,都是在花穗由芽内露出后,一边生长一边分化。

2.花芽促控技术:一是在花芽分化前保持土壤适当干旱,重施氮、磷、钾的复合肥和腐熟的人畜粪肥,并在花穗抽出后用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混合液对树冠叶面喷施1~3次,有利于花芽分化。二是生长正常的枇杷花量均很大,有时全树90%都是花枝,一定要控制好大小年结果现象,并对夏梢侧芽枝上的花穗实行“大年疏,小年保”,辅以适当的肥水管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和平衡花芽的形成。

二、枇杷保花保果技术

1.开花结果特性:枇杷是冬季开花的亚热带常绿果树,花期长达3~4个月。一个花芽形成一个复总状花穗,每个花穗有一个总轴,总轴上有5~11个支轴,支轴上还有小支轴。绝大部分花着生在小支轴上,也有少量直接着生在总轴及支轴上。一个花穗上,小花的数量多达200~300朵,少的有30~40朵。枇杷整个开花期可分为3个阶段: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开的花为头花;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开的花为二花;1月上旬至2月下旬开的花为三花。头花由于开花早,很快发育成幼果,幼果容易遭受冻害,但所结果实大、品质好。二花所结幼果受冻机会较头花少,且果实发育期稍短,与头花所结果实大小、品质无明显差异。三花所结幼果受冻机会最少,但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小,品质差。

2.保花保果措施:

施好越冬肥:在冬季,重施一次越冬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地温,保护枇杷根系少受低温影响,增强植株及花穗、幼果的抗寒能力。每株树施腐熟的人畜禽粪10~15公斤、尿素100克、磷肥500克、钾肥200克,沿树冠滴水线挖深、宽均为15~20厘米的环状沟,施肥并覆土。

喷施叶面肥:在枇杷花蕾期和幼果期,用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喷施树冠,花蕾期和幼果期各喷施2次,每次隔7~10天,均匀喷湿所有枝叶。

防治病虫害:枇杷花果受毒蛾、木虱、若甲螨、叶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病虫危害,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及品质,必须在开花前和坐果后各喷施一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敌百虫乳油1000~1200倍液进行防治。

培土护根:有条件的枇杷园,可在冬季用塘泥等铺施在树盘上,每株树铺50~150公斤,厚8~10厘米,然后用麦(稻)壳、秸秆或杂草将树盘覆盖,铺草厚3~5厘米,可有效防止杂草生长和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强根系的吸收功能。

树干涂白:用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动物油和水,按照300︰100︰2︰2︰1000的比例制成涂白剂,对枇杷树的主干全面涂白,一是可以防止病虫寄生和危害枝干;二是可以增强树体的抗寒防冻能力。

三、枇杷疏花疏果技术

1.合理确定留果量:枇杷结果树留果量的确定,要根据树龄、树势和该品种平均单果重等因素确定。一个果穗上留果的多少,可根据结果枝和结果母枝上叶片的多少、长势强弱而定。叶片多,长势强的枝多留,弱枝少留或不留。如果按结果枝和结果母枝二者合计的叶片数来确定留果量,一般叶片超过10片的每穗可留3~5个果,7~10片的每穗可留1~2个果,少于5片的及时疏除果穗。如果按果实大小来确定留果量,一般大果品种每穗留1~2个果,中果品种每穗留3~4个果,小果品种每穗留5~6个果。

2.适时疏花和疏果:

及时疏穗:枇杷结果树的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以3︰2最适宜。如果营养枝不足,就要疏除部分结果枝的花穗,使结果枝转换成营养枝。过多、过弱和质量差的花穗要首先疏除。适量疏除树冠外围的花穗,宜多留树冠内膛的花穗。疏穗时间宜早不宜迟,以甘肃省西充县为例,在10月至11月进行最好。

合理疏蕾:枇杷树疏穗后还必须及时疏除多余的、发育不良的小花蕾。疏蕾一般是在支轴刚分离时进行。方法分为重疏、中疏、轻疏3种。一是重疏。将花穗的绝大多数支轴剪去,只留下部一个比较健壮的支轴,既省工,也便于后续套袋。二是中疏。剪去花穗的大多数支轴,留下部2~4个健壮的支轴,或剪去花穗的上部及下部的支轴,只留中部的支轴,将留下的几个支轴先端切短,以便套袋。三是轻疏。剪去花穗主轴上部1/2或1/3,再将支轴先端切短,此方法适合有冻害的地区采用。

精细疏果:疏果工作一定要仔细认真,严格按照合理留果量来确定每株树的挂果数量。疏果时期,宜在能分辨出果实发育的好坏时进行,时间宜早不宜迟,主要疏除发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病虫果、伤果、受冻害果等。选留在大小、形状、色泽、位置等相似的果粒。

果实套袋:套袋工作可与疏果同时进行。套果袋可用报纸或牛皮纸制作,袋的大小根据单果或果穗大小确定。单果袋为10厘米×14厘米,果穗袋为17厘米×20厘米。套袋次序宜从树顶开始,自上到下,由内到外。不同成熟期的果实在套袋上要做好明显标志,以便成熟后分期、分批采收。

(四川省西充县农牧业局 袁维虎 邮编:637200)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第11篇

一、旺长麦以控为主

旺长麦田, 由于年前群体偏大, 个体分蘖较多, 防止倒伏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早春管理应以控为主。若麦田不脱肥, 应尽量控制浇水施肥, 以促进大蘖成穗, 促粒多粒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适时镇压。

在小麦返青后至起身期进行镇压, 以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镇压次数视苗情而定, 一般旺苗麦田镇压1-2次即可, 过旺麦田应多镇压几次。镇压应在无霜、叶片无露珠的午后进行, 要做到"三不压", 即对有霜冻麦田不压, 土壤过湿麦田不压, 土地过硬不压。

2、深耘断根。

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80万以上的过旺麦田, 除早春镇压外, 可在起身期前后进行深耘断根, 深度10cm左右, 耘后要搂平压实土壤, 防止透风失墒。应注意的是, 对于由于播量大而造成群体过大, 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 一般不宜深中耕, 可通过镇压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 控旺转壮。

3、化学控制。

壮丰安每亩用30-35ml兑水40-50kg, 或矮壮素每亩用95%的晶体60g兑水30kg, 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50g, 兑水30kg, 于小麦起身前后进行叶面喷施。注意喷匀, 严防重喷和漏喷。

4、推迟春季追肥浇水时间。

今冬雨雪充足, 麦田墒情较好, 应推迟肥水时间。对没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将第一肥水推迟到拔节期或拔节后期, 一般亩追尿素15kg左右, 以控制徒长, 促穗大粒多;对有脱肥现象的旺长麦田, 要在早春划锄、清垄、清棵的基础上, 适时浇好返青水, 追施返青肥, 一般亩追尿素6kg左右, 促其早发新根, 快速生长。起身期可不追肥浇水。浇足拔节水, 并亩施尿素10kg左右, 以促进两极分化, 多成穗, 成大穗。

二、壮苗麦促控结合

1、划锄镇压。

对壮苗麦应及早动手, 做好划锄工作。有利时期为"顶凌期", 即在表层土化冻2cm时开始划锄, 保墒效果最好, 且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发根、促壮苗。

2、科学运筹肥水。

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 肥水管理的时间要根据地力、苗情而定。土壤肥力较差、群体相对较小的壮苗麦田, 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土壤肥力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麦田, 可在拔节期追肥浇水。追肥量一般是亩施尿素15kg左右。

三、晚茬麦以促为主

对于群众较小, 个体较弱的晚茬麦田, 早春管理应以促为主, 使弱苗升级。应抓好划锄及肥水供应。墒情较好的弱苗晚茬麦田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 亩追施尿素7kg左右, 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3kg左右。对于冬前苗量较足的晚茬麦田, 肥力一般或较差的, 应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肥力较高的, 则应狠抓拔节期的肥水管理, 一般亩施尿素18kg左右。

四、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我市早春是小麦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 要注意测报, 及早备好药剂、药械, 实行综合防治。

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g或15%可湿性粉剂75g, 兑水60-70kg, 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防治纹枯病, 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100-150ml, 兑水50-70kg, 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防治麦蚜, 可每亩用10%吡虫啉粉剂30g兑水45kg, 或4.5%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病虫混发地块可用杀虫、杀菌剂混合一次性喷雾。

上一篇:标准故障模型下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