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控制方案

2024-09-13

存在问题:控制方案(精选12篇)

存在问题:控制方案 第1篇

1 湿法脱硫概述

湿法脱硫技术中的主要材料是石灰石, 这是一种价廉易得的材料。将石灰石碾成粉后与水混合, 得到的石灰石浆液就是脱硫技术的吸收剂。当烟气进入吸收塔后, 烟气中的SO2会与石灰石浆液中的Ca CO3混合, 再加上空气中的氧化作用, 烟气中的硫被脱出, 脱出的硫会与石灰浆液混合生成石膏浆液, 石膏浆液经过脱水作业可被制成石膏。烟气在经过了脱硫作业后, 进入加热升温的环节, 最后通过排气烟囱排入大气层。

石灰石-湿法脱硫的步骤分别为烟气作业、氧气吸收、浆液混合、石膏浆液脱水和排放系统。

1.1 湿法脱硫的基础流程

在烟气锅炉排放的烟气进入吸收塔前, 应先对烟气进行除尘作业, 然后再通过增压风机、换热器降温。在吸收塔内, 烟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下运动的, 而浆液是向上循环运动的, 这可保证烟气能被浆液完全洗涤。为了脱出烟气中的酸性元素, 进而保证石膏的质量, 就应将石灰石制成的吸收浆液通过传送泵输送到喷淋层中, 使吸收浆液能被均匀喷撒。

当吸收浆液与烟气中的各种酸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后, 会生成石膏浆液, 石膏浆液通过排出泵被排出吸收塔, 然后对收集到的石膏浆液进行脱水作业。在脱水作业中, 主要用到的机器有石膏水力旋转机、浆液分配器和真空皮带脱水器。

1.2 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以上3步化学反应方式中, 第一步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烟气当中SO2的特性是能与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因此, 只要有足够的水, 烟气中的SO2就能被完全吸收。

2 烟气脱硫控制系统

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又称“FGD主保护系统”, 该技术在环保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大多数的脱硫系统都是在各个机组安装完毕后再安装的。以往, 我国对该方面的环保要求并不严格, 许多需要排放烟气的企业都将脱硫装置当成辅助装置运行, 因此, 与之相关的FGD主保护系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目前, 不允许出现没有安装脱硫装置的企业。

在设计FGD主系统保护装置时, 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脱硫系统的工作方式设计。烟气进入脱硫系统后, FGD主保护装置开始运转, 收集、分析脱硫系统运转中的各项数据。当FGD主保护系统产生危险状况时, 应立即切断脱硫系统所有的工作线路,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生产事故。

3 FGD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FGD主保护中的模拟掌控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增压风机中风叶的调节、吸收浆液自动调节、脱水调节和吸收塔内部液位调节。在实际运行中, 该系统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3.1 增压风机风叶自动调节中的问题

为了保证FGD主保护装置中的烟道阻力正常, 可通过调节增压风机的动力叶片起到稳定的作用。当烟气脱硫装置停止运行时, 其中的旁路挡板会处于关闭状态。此时, 增压风机风叶的调节会与在旁路挡板开启时有所不同。因此, 我们应智能调节增压风叶, 无论旁路挡板是处于开启还是关闭状态。如果要想在任何时间都能做到智能调节, 则技术人员应分别设计旁路挡板开启和关闭时两种不同的参数, 从而完美解决调节增压风叶中的主要问题。

3.2 吸收浆液自动调节中的问题

在脱硫系统中, 吸收浆液的控制是非常困难的, 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变量太大, 但是以下2点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1) 严重的非线性。在中和点附近发生倾斜的概率极大, 导致两端的存在率变小。 (2) 吸收浆液的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导致浆液喷洒延时, 进而造成整个脱硫系统瘫痪。

因吸收浆液工序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进而加大了调节难度。常规的控制流程为:比例→积分→微分。这种控制方式用线性调节, 因此, 在调控方面要具备良好的监控策略。

3.3 脱水调节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改变真空皮带的运转速度控制石膏成型的厚度是脱水系统的主要工作。从理论上看, 该调节系统可采用单冲量控制法全面控制;但从实际情况看, 大多数脱硫系统中的脱水调节还没有进行智能化改造;基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看, 可通过测试调节信号和找出系统调节中的死角, 提高脱水系统调节的工作效率。

3.4 液位调节中存在的问题

吸收塔内部的液位控制通常采用闭环断控制系统控制进入吸收塔的水量。该系统运行时常出现的问题为:进入水量与烟气量成正比, 导致烟气反应速度加快, 使吸收塔内的位液迅速下降, 进而失去控制。要想解决该问题, 我们应监控烟气脱硫作业的整个脱硫过程, 当发现位液处于低点时快速加入过滤吸收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应加深对脱硫控制技术的认识, 并熟练使用该控制技术。此外, 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实时观察脱硫过程, 从而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道火.火电厂湿法脱硫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广东电力, 2012, 22 (03) .

[2]杨春霞, 童德建, 艾裕丰, 等.基于DCS的循环硫化床锅炉湿法脱硫控制[J].仪器仪表用户, 2011, 14 (05) .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2篇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现状

截至20xx年4月30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为2516家,有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1.62%,有714家尚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28.38%。其中,主板上市公司中,有326家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主板上市公司的23.04%。20xx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绝大多数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97%。内部控制审计强制披露制度在我国实行只有2年的时间,这个比例与美国等实行内部控制制度较早的国家60%的比率相比,差别较大,也使得人们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有所怀疑。

(二)内部控制审计存在问题的表现

1. 没有完整及时地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披露。根据“指引”,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然而,截至20xx年4月30日,仍有326家未进行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主板上市公司比例为23.04%。可见,虽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仍有一些公司未进行或未及时披露,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不完整、不及时,影响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比。

2.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模糊不清。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标准较为模糊,缺少量化评价指标。“指引”及《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指导性文件资料中未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设定具体的衡量标准,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时凭借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由于标准的模糊不清,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出具审计报告的标准尺度不一,据此得出的审计意见也缺少可比性。

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不统一,根据查阅20xx年所披露的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符合规定的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内部控制专项报告。数据显示,20xx年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数量为1118家,占比62%,其他格式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38%。由于格式内容不统一,注册会计师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所承担的责任程度也存在着差别,给审计报告的阅读使用者造成困惑,难以横向对比不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给投资策略的选择造成了障碍。

4.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范围较窄。目前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局限在财务控制领域,与财务报告审计内容高度相关。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定义,重大缺陷不仅是指那些已经产生财务影响的缺陷,还包括那些对企业的声誉、目标存在潜在影响的重要缺陷类型。所以,注册会计师应扩展视野,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所涵盖的范围,避免得出片面的结论。

二、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

(一)加快内部控制评价的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企业治理和发展的基础,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重视,实施时间较早,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早已上升为法律层面的强制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实施较晚,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修订。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的,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只能以行政处罚为主,惩戒力度不足,难以对产生重大缺陷的舞弊行为产生震慑作用。应当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处力度,使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实施意见中对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等高管人员的集体舞弊;企业对已以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更正;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缺陷未能被内部控制发现并避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引入定性及定量标准以明确缺陷的性质。定性评价标准是指从事件的性质上来确定某项缺陷是否是重大缺陷。比如,可能致使控制环境无效的缺陷、影响公司收益和合同履行的缺陷、因违法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缺陷、高管层集体舞弊的缺陷。应当采取详细罗列的方式,提出具体的定性评价标准以供使用。定量评价标准是指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用数字表示的情况,为了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直接体现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应当引入定量的评价标准。比如,规定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当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指标,如采用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来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重大程度。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审计独立性

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3篇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

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经营理念得以落实、资产得以安全、会计数据得以准确,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管理水平,内部控制是随着经济管理的强化而产生的,并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所从事的活动也日益复杂,内部控制也随着这个浪潮而发生变化,形成了现代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内控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企业的权利集中掌控在领导者手中,现在的中小企业,家庭式经营居多,股权大者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这种权利的集中表现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直接影响了其他股东对企业真实情况的知情权,更无法了解到真实的会计信息数据,企业的股东大会因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而形同虚设,所以这种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严重限制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使各级领导及财务部门对会计控制重视不够,内控意识不强,会计内控制度落实不好,控制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企业去在内部控制制度上没有进行改革,而是继续在网络环境下来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缺乏可操作性的手工时代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不紧,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操作性不强。现行的措施仅限于日常惯例或自行制定的一些条款,缺乏统一的标准,实施随意性大,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权力的使用控制不明确,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各单位领导是财务工作的领导者、决策者,往往集审批权、控制权、决策权于一身,若缺乏相应的监督,将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发挥。当前,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与财会部门独立性不够,致使监督机构的权力相对弱化,任务和激励奖惩机制脱钩,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机制不完善,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增大。

过去的内部控制已不适合现在的会计发展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复制、伪造、销毁单位重要的财务数据将更加难以察觉。另外,会计信息以电磁介质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保管不善,有丢失或毁损的风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在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不仅是整个内控制度实施的基本保证,同时还是加强内部管理的基本前提。而在其加强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正确的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能与单位自身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从而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

(二)建立会计工作制约机制

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必须充分体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一是建立权力双向制约机制。双向制约是指在财务管理過程中,由财务部门和有关事业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保证事业部门经费收支的自主权,又要合理控制各种随意性开支,堵塞各种漏洞,从而增强监控力度的监控机制。二是健全权力授予机制。也就是各项业务的操作要经过授权许可,授予各级各部门明确的审批权限。三是完善程序制约机制,程序制约强调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离,程序的不同环节要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能相互制约,后面的环节制约前面的环节,复核制约记账,会计制约出纳,任何人都不能独揽业务的全过程。

(三)完善会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现代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依靠相应的奖惩机制而被有效执行的。问责制作为一种奖惩机制或措施,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设立严格的问责制,对失责进行惩罚,可以促使行为人为逃避惩罚而极力履责,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可以以各种利益诱导其自觉地履行其相应的职责。在问责制的前提下推行责任会计,是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责任会计是在会计内部各责任单位主体之间建立的以责权利相统一为基础的机制。

(四)强化会计信息安全控制

1、是加强对硬件安全的控制

硬件设备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平台,因此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计算机机房应符合技术和安全要求,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还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

2、是对软件安全的控制

系统软件应设置有关操作人员的姓名、操作权限、相应人员的密码和电子签名。要按照操作权限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和修改,防止非法修改软件,按操作规程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检查。

3、是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

要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数据管理员和专职财务人员等岗位,实现层层负责以及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修改的严格限制。要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要切实做好病毒防范控制,在每台计算机上都要安装防毒软件和防火墙,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可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企业逐步向着拓展新领域、经济多样化发展,而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运营模式的管理的需求,所以,企业应在核算内容、会计计量、核算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细化和提高,从而产生了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内部控制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新的调整和相应变化,以些来保障会计在企业运营发生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小燕.完善电算化系统下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思考.商业文化.2009年第1期.

[2]夏凤梅.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初探.财政监督.2009年第2期.

[3]黄春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0,(01)

[4]韩雅丽.对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看法[J].中国工会财会,2006,(07).

(作者单位:大庆高新区东风农场)

存在问题:控制方案 第4篇

某市排水管道工程全长2.5km, 采用施工工艺为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工艺。由于大多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是在市区施工, 环境复杂, 车流量大, 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 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 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施工难度增加, 施工质量往往无法保证。该排水管道施工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 管道位置偏移和积水。由于该工程在施工测量时没有控制精度, 误差过大, 导致测量出现差错。同时, 施工过程没有按照规范操作, 比如管座浇筑时, 某一侧的灌注高度过大而导致管道移位;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等。由于某些管材没有按照标准生产, 管壁厚度不一, 管道内径偏差过大, 从而造成施工时管道的位移和积水。2) 管道渗漏水。a.该工程在施工中由于基础不均匀下沉, 从而造成管道局部积水, 严重时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导致管道渗水。b.由于管材质量差, 导致管道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 抗渗能力差, 从而产生漏水。c.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 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引起管道渗水。d.管道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 从而导致管道产生漏水现象。3) 检查井变形、下沉。该工程中检查井的构配件质量较差, 砂浆和砌筑砂浆质量差, 造成空缝而影响整体强度;且安装质量差, 检查井基础施工不到位, 其整体承受能力差, 进而造成井墙断裂;圆井收口不均造成表面不平, 最终导致井盖坍塌。4) 回填土沉陷。该工程中由于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 没有按要求分层夯实, 填料质量欠佳, 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压实效果, 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 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1) 管材的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所用管材要有出厂合格证和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进场后, 工程材料员应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 管材不得有破损、脱皮、裂纹等现象, 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 对已发现有质量疑问的应弃之不用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2) 测量放线的质量控制。放线前利用电脑软件CAD标绘出中线图, 提高速度, 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打桩撒灰放线时, 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厚等, 因开挖受限制, 开挖沟槽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 以免塌方伤人。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 要进行复测, 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同时, 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 应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 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 其间以直线连通, 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3) 沟槽开挖的质量控制。在施工项目中, 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 在安排上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 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开挖过程质量控制应把握以下几点:a.边坡塌方控制:首先, 沟槽开挖前按施工图样上的管道位置在现场进行放线, 开挖方法有人工开挖 (用手工工具开挖) 、机械开挖 (挖土机开挖) 、遇有岩石地段还应采用爆破法开挖。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注意沟槽底宽和上宽尺寸, 还要注意开挖沟槽的深度。开挖沟槽深时, 若槽底土较松软, 一般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小一些;若槽底土较坚硬甚至有岩石, 其开挖沟槽深比安装的管底深度大一些。其次, 开挖时尽量使开挖的土堆放在沟槽的一侧, 而另一侧可以摆放运来待安装的排水管, 切不可让沟上侧摆放的排水管被开挖出的土埋没。b.沟槽断面的控制:开槽断面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槽底宽度, 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 应便于管道铺设和安装, 应考虑夯实以便于操作和地下水的排出。同时, 特别注意沟内不得超挖, 对于超挖部分仔细回填夯实, 严禁低洼进水积水, 严禁夯填中使用腐殖土, 垃圾土, 淤泥土等。c.槽底泡水控制: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 严禁基槽泡水。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 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 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 用水泵进行抽水, 保证水位低于工作面2m, 防止沟槽内长时间积水, 造成浮管现象。当遇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时, 应增加开挖深度30cm。当遇到软弱基础或有其他埋置物时, 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4) 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施工前准备好施工机具、工具、吊运设备、承插管、橡胶圈、润滑剂等材料。复核沟槽中心线和基础标高, 然后清除承口内表面和插口外表面的油污、杂物。按管径选用相应的橡胶圈, 并检查橡胶圈外观应无气泡、裂缝及碰伤等缺陷。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做好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结合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测量误差, 精心测设全井段的中线和高程的控制点。然后, 根据测放的中心线, 用细绳控制好管道的一侧边线。宜采用吊车下管, 吊车应沿沟槽开行, 且距沟边缘应大于1m, 以避免沟壁坍塌, 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下管时从下游排向上游, 插口向下游, 承口向上游。以吊车系下第一节管, 将管头放在已弹好线的检查井井墙内壁处, 按照井中测桩找好中心线及两端高程后, 才能松吊回臂。继续系稳第二、第三节管并随稳随测后端中线和高程直到另一检查井。最后, 砌检查井。挖沟槽时, 可使检查井中心桩, 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 待管材放稳后, 调节直管线管口, 预留井筒位置即可介入砌检查井的工序中。砌井时, 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顺, 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5) 管道接口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 计量要准确, 搅拌要均匀, 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要抹带的部分管壁外凿毛, 洗刷干净, 刷水泥浆一道。同时, 控制内管缝和管内壁间的平整度。对600mm以上的管材, 可采用人工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 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 使其饱满不漏水, 清除管内杂物, 特别注意管道内决不允许有漏水、积水和倒流水的现象发生。6) 闭水试验质量控制。由于闭水段封口在井内, 所以施工时很容易被忽视, 一般采用砌砖墙封堵。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建议在检查井砌筑之前就进行封砌。砌砖墙封堵前, 把管口一定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后, 涂刷一层水泥原浆;封堵前所有的砖块必须润湿处理过, 保证其密封性。为了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 完成封口后, 可进行闭水试验, 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仔细检查每根管材是否沙眼裂缝, 管口接口处是否严密, 若不符合质量要求可用细砂浆修补, 有渗水部位可调水泥浆刷补填死。对闭水不合格的管段, 则应采取补救措施或尽快返工。7) 回填土质量控制。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 (夯) 实机具。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由槽底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要求采用细粒土回填, 目的在于保护管道。无压管道的沟槽应在闭水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 水压试验合格后及时回填其余部分。同时, 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 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并对每层填土的密实度按规范进行检测, 合格后才能继续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 两侧高差不大于30cm。

3 结语

存在问题:控制方案 第5篇

[摘要]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价值上最终都体现为资金活动,资金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资金活动的风险管控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加强资金活动风险管控,改进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以企业集团的资金流程管控为背景,针对内控实务中所关注到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为集团及权属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提供借鉴或警示,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资金活动 内部控制 常见问题 控制措施

一、从投资失败案例看尽职调查内部控制失效

对外投资是资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矿业企业来说,投资过程隐含着重要的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重点关注和管控的领域。

某企业完成某个收购项目之后,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实际资源量与尽职调查报告的资源量差异较大;自然环境条件和安全环保风险评估不足,主要矿点处在项目所在地饮用水源头;对当地投资环境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对其环境复杂性和应对能力过于乐观,项目进展因为地方关系难以处理而受阻。项目收购后,几年以来不能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恶性循环,人才流失、资源勘探乏力、管理难度加大、资金难以维继等,最终只能选择风险回避而艰难退出。

导致投资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此项目收购环节内部控制的失效:例如,尽职调查时对于资源量、自然环境条件、环保风险、投资环境等均没有获取准确、充分的信息,尽职调查的不全面、不充分蕴育了极大的投资风险,可行性论证报告也偏离实际情况较大;而收购合同条款表述不明确,投资项目退出机制的缺乏,给生产经营增加了困难,致使投资项目进退两难。

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缺失或者失效,轻则使企业面临困境,重则使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以下针对内控实务中关注到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探讨。

二、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其影响

在资金流程的内控实务中,发现以下可能危及资金安全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情况:

1、筹资效率风险

企业未结合经营计划和预算安排,拟定书面的筹资方案,并在实施前得到分析论证和适当的审批,也未定期针对筹资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筹资方案的缺失及未定期进行筹资活动评价分析不利于更有效地控制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影响日后筹资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

2、资金活动安全性风险

(1)不相容岗位职责未分离。如出纳岗位与记帐岗位职责没有完全分离,由出纳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尽职调查人员参与投资决策等。不相容岗位职责未分离,不能发挥岗位牵制作用,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资金的安全性。

(2)库存现金余额未经核定,资金帐外循环的现象存在

第一,在网络条件日趋成熟的条件下,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支付一般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转帐,库存现金主要用于小额零星支付,库存现金余额完全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不少企业库存现金余额未经明确核定,按照习惯保持在较高水平,日库存现金余额较大,对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效率均存在不利影响。

第二,个别企业小金库的存在,导致部分资金帐外循环,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也扰乱了资金管理的规范体系,影响公司资金活动的规范运作和风险防范,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同时,小金库会给企业增加涉税风险,可能带来经济和纳税信誉的损失。

第三,在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但如果套期保值交易过程中的会计系统控制不当,可能影响资金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票据管理存在漏洞,资金风险大。支票、收款收据等虽然通过专人管理,但普遍存在着未对票据购买、票据作废、票据核销、票据结余情况进行专门登记,也没有对票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盘点、检查,容易导致因空白票据丢失、票据使用不合理或者舞弊行为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

3、资金使用效率或者资金投放效益风险(1)投资项目多方管理,管理职责不明确

在企业集团分级管控体系框架下,存在各管理层级之间管理关系不够明确,信息传递不规范,对权属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管理可能因多方管理、管理交叉或管理缺位、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等问题而导致资源浪费及管控效率低下,不利于投资人采取合法有效的方式履行职责,从而影响资金投放效益,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

(2)往来款未定期清理或未保留清理记录。未建立明确的应收帐款及预付帐款后续处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或未执行往来帐款定期清理的制度程序,及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对往来款管理的责任落实和考核不到位,均造成往来款长期挂帐、未彻底核对清楚或者未及时处理的现象,降低资金流转速度,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可能隐藏舞弊行为或其他管理性问题。

(3)闲置银行帐户没有及时销户处理。一些企业集团虽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对成员单位原有帐户进行清理。但在内控工作中,发现有些公司依然多头开户,长期未使用帐户未采取销户等清理措施,致使资金分散、沉淀在各帐户中,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4)非货币资金占用量大,周转速度慢,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三、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或者制度缺乏定期审阅与更新

在实际的资金活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已有制度的定期审阅与更新。资金管理相关制度、职责与工作流程没有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修订,不适宜的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失去财务指导作用。有些企业资金活动虽然按既定规则或操作惯例进行,但没有形成书面的政策程序和操作规范,削弱了对实际业务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时,不能加快新到岗人员融入工作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缺乏资金风险管理意识

上述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属于制度程序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运作过程缺乏有效执行的情况。如前述未使用帐户没有及时销户、往来款长期挂帐、票据管理存在漏洞、不相容岗位职责未分离等等现象,均是制度明确规定,而管理人员对于资金风险意识淡薄、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没有足够重视而引起。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资金活动中这些积久未改的老问题,如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是有可能成为引发资金损失的大问题的。

3、资金关键风险控制点的缺失

资金活动中,关键风险控制点的缺失,使资金活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如筹资方案缺失或未经审批;未建立支票登记簿以登记支票的收支备查记录;货币资金保管与记录岗位未分离;出纳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建立与供应商或者客户的定期对帐机制;银行间资金划转未保留审核记录等等。

4、责权利没有完全结合

资金活动中,责权利没有完全结合。比如多级管控体系框架下,投资项目多方管理,管理职责不明确。因为责权利关系不清楚,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管理交叉或管理缺位、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等问题,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及投资项目管控效率低下。

5、资金活动缺陷整改跟踪不到位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缺陷大都是一些老问题,在历次的财务监督及审计监督中多次提出并要求整改,但大都是不了了之。一方面是责任单位淡漠这些问题,未落实责任,实施有效整改;另一方面是缺陷整改未建立跟踪核查机制,对整改有效性未进行验证确认,未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四、改善资金活动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措施

针对资金活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需要企业从以下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使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有效开展并持续改进,从而规范企业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活动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创造良好的资金活动内控环境。(1)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筹资、投资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资金决策方面,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政策和程序,做到授权有度、有效制衡。

(2)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教育培训,使资金活动相关人员具备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增强资金活动风险控制意识。

(3)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使用效率等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4)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通过企业内部与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防范与控制资金风险。

2、加强资金活动制度建设,明确职责流程(1)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

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资金活动相关制度,为资金筹资、资金投放、营运资金的风险管控提供操作依据和制度保障。针对资本性支出,以及非生产性支出、个人借款等大额资金支付建立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针对资金管理制定文件化的业务操作指引,并对财务审核批准的权限范围和额度进行明确的授权。

(2)制定明确的资金活动职责流程

针对资金活动流程中的环节,明确关键人员和关键岗位,确定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形成资金活动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加强工作接口的管理。从而明确筹资、投资、资金授权审批、货币资金管理、往来款定期清理、不相容职务分离、票据管理、银行帐户管理、资金档案管理、储备资金及生产资金管理等业务的职责、程序、方法和管理要求,用以指导具体的资金活动业务。

(3)定期审阅与更新制度程序

定期对资金管理制度程序的适宜性、充分性、可操作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并及时维护、修订、完善,做好公司受控文件的管理,提高资金管理制度程序对具体业务指导的有效性。在实务中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对制度程序进行经常性的评审和更新:

a)法律法规的要求及归口职能部门的动态评估;

b)内控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根据集团管控需求及领导层授意下达制度修订计划;

c)内外部内控测试发现的设计缺陷整改。

3、规划资金活动,做好资金预算

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活动特点,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考虑外部环境,合理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并编制具体的资金预算。资金的筹集与投放、日常运营均按计划有序进行,达到通过控制资金活动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

4、集中管控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 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等模式实现资金集中管控,充分利用集团沉淀资金,统一调剂资金,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以集团战略目标为导向,掌握资金流向、流量,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数据的全面监控、统计、分析,有效预防资金体外循环,从整体上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通过集中管控资金,使资金计划、资金运营、资金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整体效益和价值链的增值。

5、加强资金活动的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

建立良好的资金活动财务控制体系,实行资金活动事前审批,以及大额资金支付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有效进行事中监视,强化事后检查监督的监控机制。

强化内审机构的职能,加强资金活动制度程序、重大经营决策的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关口前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促使企业各项资金活动合法合规。

6、建立资金后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

及时了解筹资、投资的进展情况,做好筹资、投资跟踪分析工作,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决策层,以利于决策层及时调整筹资、投资策略或制定投资退出策略。

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6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简而言之就是企业领导者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经济效益而开展的一种制约手段,是保障企业各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是推动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通过各种管理控制手段,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控认识不足

首先是一些工作人员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已经习惯,并且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他们认为规范操作行为很重要,主要认真贯彻操作规范,那么即便是管理经营的方式落后一些,也没有关系;其次是有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创新与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这一点却了解不彻底,他们片面的强调了结构组织的改革,而对于控制的方式创新有所忽视,综上所述的两种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并且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发展和完善。

2.内部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控制目标得以实现,控制政策得以顺利施行的关键所在。企业内部控制包括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等,而这些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计划和决策是先进的,是科学的,但是,如果没有人去落实,去执行,这些计划和决策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3.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环境也风云变幻,这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从目前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意识并不够,很多企业受到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保留着卖方市场的观念,完全没有建立风险防范意识,更谈不上所谓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措施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1)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在企业中,我们需要建立产权明确,权利责任分属清晰,管理科学的先进管理体制。这些体制的建立,首先就要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开始。

(2)内部控制主体与目标明确。控制主体与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的两个关键要素,其中控制主体是指谁来进行控制,而控制目标是指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我们必须在这两者都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控制行为。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管理阶层必须要对市场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潜在风险有所评估和预测,在企业中建立完善风险管理预测机制,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投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进行有效确认,并能够对其风险指数进行评估,从而规划出高风险的领域,有针对的性的进行防范,做到有备无患。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在企业进行积极合理的控制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控制活动应该适用于企业内部各个阶层和部门,具体到经营活动的检查,各种业务的审批和授权、责权分离等等,通常情况下,其最为主要的要素部分,分别为政策和程序。所谓政策就对人们行为目的的一种规范,而程序则是达到目的之后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说,政策是程序的前提基础,不管是什么政策,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贯彻执行。

4.加强信息流动和沟通

(1)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这些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以及经营方面的各种数据等,同时企业的各种决策,也需要建立在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之上,企业需要具有及时获取市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迅速对其进行判断,合理的进行使用。

(2)完善,可行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这个信息系统一定要覆盖企业的所有重大活动动态。

5.强化内部控制监督与评审

(1)工作人员要坚持不懈的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监督评审内控的成果,对于重大风险的监督评审是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的,并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审计。这个过程需要独立进行,执行的人员也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他们一定是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工作的。

(3)任何管理阶层或者控制人员一旦发现内控系统的问题和缺陷,必须立刻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进而使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解决。在企业中,要建立全民控制体系,这样能够引导企业向着预期的目标不偏不倚的前进,还能够建立健康、科学的控制环境,使预期的控制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或者是超前完成,从而实现企业内控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我们不难发现,管理系统不完善,控制方法不科学,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进行内控体制的完善,从而保障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爽.新时期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研究[J].企业研究,2014(14)

存在问题:控制方案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内部会计,内部控制

一、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控制外部环境的问题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会直接影响控制措施的贯彻和执行, 但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影响会了计控制活动的实施, 体现为:1、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进一步对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要求, 而相关文件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规定上, 仅有原则性的要求, 没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对于工程项目单位来说, 其控制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2、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假若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督力度, 也只能是形同虚设。政府监督功能和社会监督功能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下, 出现交叉或者脱节, 最终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责任未能落到实处。项目工程单位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体系, 最终会导致会计工作假账泛滥、信息虚假等。

(二) 控制内部环境的问题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在因素, 最突出的是内部环境, 其存在的问题, 同样牵制着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1、管理层在工程实际中, 重心放在项目的进度和效益, 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甚至将内部控制划分在项目成本控制范围内。项目工程相关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也是内部控制的通病所在。2、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结构不科学, 无论是岗位的分工, 还是职责的划分, 大多数沿袭了传统的组织模式。譬如只关注纵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却未重视横向的机构协调。某些工程项目单位甚至将会计控制等同于财务管理, 必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3、内部会计控制有必要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系统不完善, 势必影响信息沟通的通畅性, 最终降低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是因为工程项目单位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横向沟通交流的平台, 使得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职责和重点不明确, 另一方面是部门的领导没有重视起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造成内部会计控制的错误和舞弊问题横生。

(三) 内部会计控制不规范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规范, 已成为工程市场公认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后期依据, 工程项目的概预算审查不严的问题, 使得审查流于形式, 影响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的投资资金的合理分配。2、施工中控制程序混乱, 工程项目单位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 这个阶段涉及到很多款项的收支, 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 将重心放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上, 采用先施工后算账的方法, 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被动的状态。3、竣工验收决算不到位, 没有如实盘点竣工后的各项财产物质和清理债权债务, 也没有对比和分析造价, 对于工程项目总造价是否超支, 未能全面掌控,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 都影响了工程项目内部会计的控制效果。

二、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关系到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 环境的完善措施包括两点:1、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的完善, 为内部会计控制营造权威的法律环境, 笔者认为必须在《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项目目前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 对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完善。2、良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 务必借助政府的监督职能。针对目前工程项目行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实际情况, 各级政府单位的职能单位应该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的情况, 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追究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作为的责任。政府监督的目标和内容, 以《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打击各种类型的经济犯罪, 促进工程市场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二)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

根据工程项目单位本身的实际情况,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环境提出了完善要求, 以促使工程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利益:1、工程项目单位管理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加强, 关系到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程度, 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想要提高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综合水平,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和引导, 使得工程项目单位从上至下都能够重视起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并树立积极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2、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健全,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的分工进行明确, 工程项目单位根据企业的发展实情和工程项目的特点,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让工作人员各司其职, 避免授权责任不清晰而出现责任难咎的问题。3、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能力的加强, 只有建立在良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 方可保障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工程项目单位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系统, 方便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 并及时而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相关的部门, 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三) 规范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工作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全过程规范, 主要包括三大环节:1、预算阶段的内部会计控制, 目的是控制工程的造价, 工程项目单位应该加强对这个阶段的内部控制工作管理, 在招标、评标、定标、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 严格演算和复核编制的概算, 重点审查编制概算的合法性、时效性、使用范围、完整性和准确性。2、工程施工阶段的内部会计控制, 对工程投资计划完成、资金使用、工程款支付等情况严格控制。开工之前, 对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和相关资料严格检查, 如不合格, 会计部门不得支付任何的工程款项;在施工中, 要以健全的工程款支付控制制度为依据, 对款项的支付条件、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程序等, 进行明确规定;组织会计人员定时清查工程现场的工程物资, 并对工程基本建设支出进行核实, 将核实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 以便负责人能够通盘掌握工程投资的效果。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以验收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依据, 清点材料、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 归类整理各类财务资料, 确保财务资料账账相符。最后将验收之后的工程财务资料报送上级政府部门审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内部会计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处于核心的地位, 是工程项目单位健康发展和工程项目风险防范的重要管理内容。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譬如控制法规不完善、财政监督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影响内部会计的有效控制, 是工程项目单位健康发展的瓶颈所在。针对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结合工程的实际经验,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环境改善、内部控制规范提出了具体建议, 以便促进工程项目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促进工程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建福.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与解决对策[J].新西部, 2009年08期:45.

[2]周长平.关于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 2008年05期:133.

[3]宋关娜.浅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0期:236-237.

浅谈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预算控制,预算职能,存在问题

目前, 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采取的预算控制多为预算紧控制, 以目标的准确性、先进性和可控性为前提, 很适合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传统的层级组织。但是时至今日, 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增强, 组织结构创新以及非正规控制系统的柔性控制作用增强, 传统预算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预算控制的职能和意义

1、预算目标的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企业应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 在设立预算目标时, 必须考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注重在竞争中的战略地位、长远利益, 使预算沿着整体战略轨迹运行。

2、在预算的执行中随时发现差异, 及时调整或纠正, 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是为了把握未来的变化, 适应形势的发展, 未来必然存在某些不确定的因素。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 当实际的变化超出预计很多时就需要调整预算。

3、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加强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除了要有一个严密的监控体系跟踪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之外, 同时还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保证部门、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潜能,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效率。

二、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1、预算内在目标问题

l) 预算计划功能和控制矛盾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 一个很容易达到的预算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 另外一方面, 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又可能会挫伤管理者实现目标的积极性。用来进行资源规划配置的预算要求首先是准确性, 应该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 但最现实的预算又会失去对业绩的激励作用, 在实践中成为双重职能无法兼顾的矛盾体。

2) 预算计划质量和执行绩效的矛盾

在实践中发现, 鼓励超额完成预算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刺激预算宽裕行为, 然后, 如果以与预算的接近程度来评价绩效, 又明显会抑制业绩的持续改进, 责任单位可能会放弃进一步提高绩效的机会。

2、预算责任单位功能问题

1) 过度强调预算的紧控制, 忽视预算松控制。

H o p w o o d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预算紧控制会导致:更大的与工作相关的紧张程度、和上级关系、同事关系的恶化、大量的财务数据操纵。他还发现预算的松控制会产生与上述完全相反的影响。然而, Otley的研究发现, 预算紧控制的影响与Hopwood的发现大相径庭, 他发现更加强调达到预算并不会增加与工作相关的紧张, 而紧控制与更优的业绩相联系。这些矛盾的结论也说明, 在现实中对于预算控制力度的选择应该视预算控制对组织的影响且依赖于组织环境中的具体因素。

2) 产生预算宽裕

根据Kenton B.Walker Eric N.Johnson对《财富》杂志评选的生产日用消费平的250强企业的中低层管理者的调查, 发现在实施以预算为基础的报酬计划之后, 其预算宽裕显著增加。预算宽裕破坏了预算的协调功能, 预算本身的功效降低了, 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

3) 阻碍绩效的持续改进

与企业其他内控机制相比, 预算控制属于一种财务控制, 其优势在于更具有综合性以及与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直接相关, 但也存在明显弊端即不能反映更具有战略性的非财务关键因素。随着竞争日趋激烈, 组织的持续改进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预算约束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和灵活性, 限制了业绩的持续改进, 它使人们仅仅关注如何完成预算而不是怎样最大程度挖掘潜力, 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

4) 上级管理层制订预算的目标, 下级被动执行预算, 缺少沟通。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并非完全一致, 加上链式结构所导致的信息传递不充分和获取信息的不对称等, 导致“逆向选择风险”等问题应运而生。没有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就无法有效遏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预算控制不能仅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设定、预算的编制与下达,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和评价。预算控制应该以对企业内部架构与业务流程的研究和重组为前提, 通过对企业内部机构调整和组织的理顺, 不同层次责任中心的划分, 来分配各自权利和责任范围。在每个期间将各责任中心的执行情况, 通过内部管理会计系统、规范统一的管理报告体系, 逐级汇总反馈, 保证信息上下通畅, 清晰地实现对战略目标实施情况的监控, 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 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并通过预算控制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得到高度的协调和统一, 从而使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思想得以细化落实, 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伯特N·安东尼, 维杰伊·戈文达拉扬.管理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 北京中国材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王桂花, 彭金道.企业预算控制的理性透视, 财会通讯, 2005 (3) .

[4]、Hopwood,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at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兽药残留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9篇

1 兽药残留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兽药残留宣传工作不到位

兽药残留的危害性非常严重, 不仅可产生耐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长期、大量使用后会产生残留, 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特别是在兽药残留的宣传方式、方法方面仍然不够深入, 未能将《兽药管理条例》等兽药法律法规宣传深入到养殖户, 特别是散养户, 养殖观念陈旧, 不按科学饲养和使用兽药, 仅凭自己的饲养经验进行添加和使用, 文化水平较低, 又缺乏兽药使用的基本常识, 特别是在兽药的功能、用量、用法、休药期、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凭经验进行操作的现象, 这也是导致兽药残留时有发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

1.2 使用药物不科学

当前, 部分养殖户在畜禽发病后, 大体视诊后, 就凭经验使用抗菌药或速效药物, 用药很不科学, 用药剂量也不准确, 甚至有些养殖户认为, 用药剂量越大病好得越快, 总想通过大剂量用药后来达到快速治病的目的。另外, 在用药疗程方面, 个别养殖户症状好转, 为了省钱, 立即停止用药, 结果因疗程不足, 病情又复发, 甚至有些养殖户用药看见不能很快见效就立即换另外药物进行治疗, 从没有考虑药物的疗程, 也有些养殖户急于治疗疾病, 不管用药禁忌, 就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结果起到反作用。

1.3 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缺乏专业兽医人员

当前, 规模中等以上的养殖场均配有专职兽医技术人员, 而部分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由于经验有限和意识较低, 没有配备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 当畜禽发病后, 只能求助人用药物或乡村流动兽医进行就诊, 而且有些疾病必须借助实验平台才能做出确认诊断, 而这些散养户或流动兽医人员就不能准确做出诊断, 直接到兽药店买药物按说明进行大体治疗, 诊断和治疗水平有限, 用药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 存在没有科学用药隐患, 这也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4 兽药监管薄弱

当前, 定点畜禽屠宰场主要检测项目是瘦肉精、寄生虫、疫病等, 对兽药残留检测很少。一方面, 主要是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有限, 无法购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另一方面, 基层动物卫生执法单位监管环节也较为薄弱, 缺乏对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或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行为的有效监管, 在追求利益的今天, 通过宣传教育, 靠养殖户自觉遵守是无法到达监管要求的[3]。

2 兽药残留控制对策

2.1 加强宣传工作

加大《兽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大力推广畜禽无公害养殖技术, 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兽药残留带来的严重危害, 全程控制兽药的合理使用, 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并且要对违规且不按要求整改的养殖户加大处罚力度, 对典型案件依法从严处罚。

2.2 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坚持科学合理使用兽药, 需要预防和治疗时, 做出确诊后, 在兽医指导下, 严格按照药物配伍禁忌使用药物, 不得私自使用国家违禁药物, 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 用药必须有兽药处方, 而且处方上每种药物都必须标明休药期, 饲料过程中又要详细记录好用药情况。同时, 购买兽药时, 必须到正规的兽药店去购买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 尽量使用高效、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 以免发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4]。

2.3 小型养殖场要有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

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在疫病防控能力方面比较弱, 因此养殖场尽量配备和培养专业的兽医及饲养技术人员, 对于散养户, 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让其掌握药物的科学使用方法, 不断规范养殖场用药问题。

2.4 加强兽药残留检测

基层执法部门要完善执法监测机构, 加大对基层兽药残留检测单位的投入力度, 补充先进的检测设备, 定期加强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 并在饲养过程中, 要不定期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的水样、饲料、畜禽粪便及血样等相关样品进行药物残留检测, 及时掌握不同养殖场的用药情况, 发现问题, 立即进行整改, 以有效控制药物残留的发生。

2.5 加强兽药监管力度

组织专人加强对畜禽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兽药、添加剂及动物进出栏检疫、卫生消毒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药物及添加剂, 并且督促养殖户建立饲养档案完善检疫, 进一步监督其兽药使用及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和记录, 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 以确保养殖环节科学用药同时, 建立药物残留监控体系, 制定违规使用兽药及添加剂的处罚制度, 不断加强兽药的监管力度, 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兽药残留。

摘要:兽药合理、科学地使用可有效防治畜禽疫病, 然而, 部分养殖户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 在兽药使用方面随意性很强, 而且违规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现象依然存在, 没有考虑到兽药违规使用带来的危害, 造成兽药残留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 本文就兽药残留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并且提出有效的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兽药残留,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黄雪英, 沈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兽药杂志, 2014, 48 (7) :66-69.

[2]李银生, 曾振灵.兽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J].中国兽药杂志, 2002 (1) :29-33.

[3]马艳梅.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及其控制措施[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5 (1) :37-38.

结构主动控制理论及存在的问题 第10篇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已有40余年历史, 虽然结构控制的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 但发展非常迅速。控制是结构对策发展的最高阶段, 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的结构对策的发展经历了经验 (凭经验传承判断) 、分析 (强度刚度计算) 、综合 (结构优化设计) 和控制四个阶段。结构振动控制其研究和应用大体上分为三个领域: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依据控制调整方式的不同, 结构控制还可以分为开环控制 (仅由外界荷载变化调整, 被动控制多为此种控制) 、闭环控制 (即反馈控制, 依据结构当前反应值和估计值调整) 、开闭环控制 (能同时感受外界荷载和结构反应的变化, 理想地控制结构振动, 但工程实现困难) 。本文主要介绍主动控制并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2 结构主动控制理论

结构主动控制需要实时测量结构反应或环境干扰, 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主动控制法在精确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运算和决策最优控制力, 最后作主动器在很大的外部能量输入下实现最优控制力。在结构反应观测基础上实现的主动控制称为反馈控制, 而在结构环境干扰观测基础上实现的主动控制则称为前馈控制。振动主动控制研究包括:控制的目标函数, 控制器的设计和施加控制力的方法等。近年随着信息技术、测控技术的发展,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控制方法和相应的测控系统正日趋成熟, 并开始在航天、航空、机械和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主动控制根据控制律是否依赖结构响应或外界激励可分为: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和开闭环控制。目前研究和工程应用较多的是闭环控制。

结构主动控制研究的初期阶段主要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 探讨结构控制的方式和分析结构控制的效果, 应用和发展结构主动最优控制的二次型线性最优控制算法、独立模态最优主动控制算法、极点配置或最优配置算法和脉冲控制算法。结构主动控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主动控制系统试验实现和工程应用起步阶段, 也是发展和检验主动控制作动器和控制集成系统的初级阶段, 试验实现了主动锚索 (ATS) 、主动TMD (HMD) 、主动质量阻尼 (AMD) 和主动变刚度 (AVS) 等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器的不同, 主动控制又有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 (简称AMD或A-TMD) 、主动拉索和主动支撑之分。对于典型支撑式AMD系统, 如图1所示:

图中:1为受微机和伺服系统控制的作动器;2为质量块, 质量为mT;3为AMD的弹簧系统, 弹簧刚度为kT;4为AMD的阻尼系统, 粘阻系数为cT。

由动静法写出每个质量块mT的运动方程为

结构在每个AMD装置处受到的控制力FU (t) 和作动器作用力FP (t) 间的关系为

受地震激励的主结构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 D为n×r阶的控制力位置矩阵, 元素由0和1组成。FU (t) 为r阶控制力向量。引入下列矩阵表达式

其中, Z称为状态向量。那么 (3) 式可改写为

在现代控制论中, 上式是主动控制研究的基本方程, 称状态方程。

对一般的非线性或滞后系统, 若考虑作为函数的非线性阻尼力向量和作为Y (t) 函数的非线性回复控制力向量FS (Y) , 则在 (1) 式中分别取代项, 并且将 (2) 式中的AZ (t) 项改写为

结构主动控制的研究以各种控制算法为主线, 近30年提出的典型算法有:经典线性最优控制、线性瞬时最优控制、极点配置控制、界限状态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非线性瞬时最优控制、随机最优控制和模糊控制等等。

3 结构振动控制中的问题

结构振动涉及到多个学科, 在实际工程中主要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3.1 时滞现象与时滞控制。

目前, 随着对振动控制要求的提高, 时滞控制和非线性控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构控制中, 传感器测量、处理器计算、作动器驱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导致控制力出现时间滞后现象。时滞不仅减弱系统性能, 还会使控制系统的特性发生质的变化, 由此引发系统运动稳定性和分岔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在高模态控制的情况下。

目前有三类时滞补偿的方法:理论型补偿、相空间补偿和时域补偿。前者将时滞系统描述为偏微分方程, 在线计算量大。在时滞较小时, 可以用Taylor级数截断简化计算或引入作动器的反馈迭代。次者通过反馈增益修正, 对系统频率要求较严格。后者用运动补偿设计和动力补偿设计来预测响应, 易受系统噪音干扰。各自的局限性都有待于完善。针对液压系统存在的时滞, 利用时滞反馈对船载吊车的摆动进行控制;采用时滞反馈控制非线性系统的混沌运动, 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3.2 非线性控制。

由于实际建筑结构本身材料的非线性, 在地震中表现出弹塑性;建筑结构中存在某些非线性构件的影响;在被动控制中引入的基底结构存在非线性等等, 在实际结构系统中充满非线性问题, 因此非线性控制方法的结果比线性控制方法更接近实际, 也更加有效。

3.3 有限测点问题。

真实的结构系统多为连续体, 有无限多个自由度, 即使简化为离散系统, 自由度也很可观。与自由度相比, 能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的测点却十分有限。如何依据有限的信息反馈去获知结构系统的全态响应, 关系到结构控制的效果和造价。

3.4 结构振动控制的Benchmark问题。

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与结构和控制系统的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包括环境作用 (如地震动或脉动风荷载) , 结构特性 (如高层建筑或桥梁结构, 自振周期、阻尼比或非线性特性等) 控制装置 (如主动控制的ABS、ATS或AMD, 半主动控制的变刚度, 变阻尼或智能阻尼装置等) , 控制算法, 观测状态 (如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部分或全部状态等) 以及作动器位置和数量等等。人们一直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统一的模型和控制性能指标来检验和评价不同控制系统在上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适用性和控制有效性, 这就促使了结构振动控制的Benchmark问题研究与发展。

4 结论

主动控制具有提高建筑物的抵抗不确定性地面运动, 减少输入的干扰力, 以及在地震时候自动地调整结构动力特征等能力, 特别是在处理结构的风振反应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主动控制实际应用价格昂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与其它控制理论相同的问题。

摘要:结构振动控制是使结构和控制系统共同抵御外界动荷载的作用, 达到控制结构形态, 减轻结构动力响应的目的。其研究和应用大体上分为三个领域: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本文对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作了描述, 对结构振动控制中的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结构主动控制,时滞现象,有限测点问题,Benchmark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福霖,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地震工程出版社.

[2]李宏男, 结构振动控制实践的新进展.世界地震工程, 1995, 11 (2) :34-39.

[3]李国强, 陈素文, 李杰等.上海金茂大厦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建筑结构学报, 2000, 33 (2) :35-39.

[4]李宏男, 阎石, 贾连光.利用调液阻尼器减振的结构控制研究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5.

[5]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1篇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的重视

当前我国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观念陈旧,导致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作用仅仅局限于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以及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对于生产运营的效率与效果则涉及甚少,造成无法从整体全局出发。有的企业虽然看到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也在逐步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内控出现的问题;然而由于缺少经验,以及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理解偏差,内部控制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从制度的制定到执行都需要人来完成,企业员工的素养是内部控制制度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职业培训比较少,导致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自觉性与警惕性差,不能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甚至企业的内部存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行为。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内涵不能充分理解和消化,不能充分驾驭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3.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理论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相辅相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的很多企业忽略了内审的监督作用,造成内审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企业内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要想确保内控制度切实执行且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内部监督。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控相关法律不健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法规,内控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但是由于我国的内控制度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内控制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旧不够完善。

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监督,通过评价内控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内控的持续有效的运行。不断发挥内审的监督机制,内审通过评价内控的合理有效性,监督内控是否有效地执行并及时的反馈相关信息。在实际监督中,内审通过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针对其进行改进。同时,与管理层积极有效的沟通,以确保内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公司可以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提供意见以参考。这样不但有利于准确发现不足与疏漏,制定补救措施,还有利于提够年终审计的质量。

2.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良好的诚信道德环境

企业员工职业素养与胜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内控制度实施效果与落实情况,所以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内控制度工作的执行情况一定要注重员工的素质与能力,始终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唯有这样,才能够把领导的责任落实到实处,要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员工明白内控管理的意义,防止员工有抵触心理情况的发生;通过给员工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与业务技能,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防止违规事项的出现。

3.加大内控的执行力度

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框架。具体来说,企业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技巧,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理念,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的经营风格。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机制,不仅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而且责任到人,并且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审机制,不断加强内审的监督作用。

4.完善企业控制的环境,加快我国内控制度的建设

国家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建设,加快内控体系框架的形成,规定好企业内控准则与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确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理顺现有的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形成职责清晰、岗位明确、各司其职的互相牵制的有效运行机制。利用各种有效地科技手段与技术,结合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内控,为企业各相关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并且及时取得反馈。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近年来在内部控制方面紧跟国外的先进水平,关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内部控制方面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改进内部控制的治理基础,完善控制环境,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顺应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本主义”思想,最终实现“自我控制”。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12篇

一、甲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甲公司系大型国有独资企业, 注册资本金20亿元, 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工作, 上级母公司为天津市最大国有投资集团公司, 注册资金660亿元, 形成资产4000余亿元.公司本着“用好城市资源, 服务天津发展”的企业精神, 坚持以“资源经营”为核心的战略发展方向.随着公司各板块业务不断延伸, 现已进入快速扩张发展时期.

二、甲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 财务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有的子公司没有预算主管职位, 对资金的支出没有统一的预算, 随用随取, 随取随花, 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对银行付款、现金付款有决定权, 但很少限定收款单位、收款金额、收款用途等, 有时甚至开出空白支票;大额支票的使用, 规定应由财务主管和总经理共同签字方可支付,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有一方签字即可支付。财务规定超过1000元以上的款项必须使用支票支付, 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2. 内部资金控制存在的问题

发票、收据的控制管理不够严格。对发票和收据必须加强其印制、收、发、存的管理, 必须连号, 建账核算。银行对账不够及时, 主要表现在未达账项存在的时间长, 其主要原因有销售人员私自改变支票金额、作废的支票不及时向财会人员反馈等。母公司虽然建立了财务结算中心, 但少数子公司仍然存在账外资金循环现象, 不能保证所有现金都能统一管理, 不能及时了解全部子公司的资金运营方向。日常开支没有计划, 资金使用的预算工作不到位, 有时即使有预算也不能严格按照预算使用。因此加大了成本支出, 减少了利润。

3. 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知道, 财务预算下达后, 即成为公司的经营目标, 执行中一般不需要作调整。特殊情况需作调整的, 要按照程序报董事会审批。集团总部通过对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 可以对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财务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一些子公司的经营者在财务预算决策时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而是由经营者一人依靠经验作主, 由此使得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 给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

4. 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甲公司生产的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 造成了资产负债比率高、财务风险大。企业应审时度势, 在借入资金时, 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 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 作出正确决策, 尽量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此外, 作为一个大的集团公司, 各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借入资金往往不需向母公司报批, 这样就加大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使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完善甲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对策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财务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 为内部财务控制的建立实施提供制度基础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必须从产权问题入手。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特征与管理要求, 设计一套内部财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体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收入成本费用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财务负责人对财务部门及相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要求的规定, 财务机构设置方法。

2. 健全公司财务预算

由于本企业集团组织庞大、管理跨度大、层次多, 因此, 集团预算必须分级分层编制和实施。集团预算四级控制模式如下:集团总部对集团财务部门下达年度财务预算控制指标, 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集团财务部门确定各成员企业年度、季度预算指标, 负责审批各成员企业经营预算, 编制集团财务预算主要汇总表。各成员企业确定下属生产经营单位预算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投资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各生产经营单位确定本单位预算编制, 执行与分析预算, 确定收支预测和资产占用预测, 编制预算表和说明书并呈报各级管理部门审批。改进预算制度的长期目标是创立一套符合企业集团实际情况, 并与集团整体财务管理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预算制度, 应覆盖并连接预算过程的各个层面。

3. 优化财务决策控制系统

首先, 集团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优势以及投资市场的情况, 充分发挥财务的诊断、预测和参与决策的功能, 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 要选择好适合集团发展的投资方向。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及时提出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案和对资产的转移措施, 引导成员企业的资金流向, 使成员企业能在授权的范围内, 通过财务管理达到良好的资本运营状况。其次, 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及投资项目审定决策程序, 应由集团企业统一规定, 具体投资项目的审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批准权限。一般对规模较大的项目由集团企业审批, 规模较小的项目由子公司按投资决策程序自行决定。同时企业集团成员较多、规模较大, 比单一企业投资的机会更多, 扩大规模的欲望更强, 因此极易产生攀比, 如果不加以约束或约束不当, 会导致投资失控。集团企业必须从企业集团的整体出发, 对投资规模进行全面而长远的规划, 将各成员单位的投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4.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上一篇:重症病毒性肝炎护理下一篇:感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