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研究

2024-07-24

变动成本法研究(精选10篇)

变动成本法研究 第1篇

■李百青

摘要: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相比, 变动成本法更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盈利情况, 为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更相关的资料信息, 能更好地落实“以销定产”的思想。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变动成本法并结合作业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 以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编制报表时, 采用一定的方法再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和存货成本。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但如何正确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成为其科学应用的关键和难点。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应用;成本性态

AASB1012号有关外币换算的规定, 汇兑损益既可以在盈余中也可以在未实现收益中予以确认, 可根据交易的性质决定。我们看到, 如果资产重估和汇兑损益在未实现收益中确认, 那么盈余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必然发生变化。

无形资产的确认也是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说, 只有通过企业外部交易获得的无形资产才需要确认。例如, 根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 利用现金支付方式获取专利权可通过资本化进行确认。Lev和Zarowin (1999) 表明R&D的资本化和摊销通常可以改善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进而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所以, 一般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的国家, 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相对较高。

第二, 对于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 (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的理解首先要从披露的定义出发。DevidFridayetal. (1999) 指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 (SFAS) 并没有明确给出披露的定义, 但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 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全部非生产成本也全部转化成费用。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应该是由随着产量密切相关的变动成本构成, 在实现销售时更加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 它们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 与实际产量并没有直接联系。在性质上类似于期间费用, 不应作为期末存货的一部分逐步递延到后续期间, 而应在发生时全额转化

该文认为已披露信息与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所谓已披露信息是指那些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明确列示, 但未被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其他科目规范且完整地记录的信息, 比如外币资本折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承诺事项、或有事项等。

第三, 所谓公开可得信息是指那些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 但是这些信息又是公开可得的。例如, 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盈余公告, 已发布的宏观经济信息以及公司CEO的变动等。

第四, 类似Fama (1970) , 这里定义的内幕信息与公开可得信息相对应, 指非公开渠道信息, 例如, 知情人内幕信息及交易者信息等。

这样, 通过将信息划分为上述四类, 本文建立了价值相关性的分级, 可称之为有效价值相关性假说, 具体描述如下:一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弱式价值相关性;二是对应财务报表已确认信息、已披露但未被财务报表成费用。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变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只包含变动成本, 因而期末的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要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 其差额便是经分摊之后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存货计价的差异和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 必然会导致二者在盈亏上的计算。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某一产品对企业的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为:边际贡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只含变动生产成本) 。边际贡献首先要弥补固定成本 (含期间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 , 弥补完之后

确认信息以及既未披露也未被财务报表确认的公开可得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半强式价值相关性;三是对应着所有公开可得信息和内幕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可称为强式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man, W.R.The relevance of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another view[J].Journal o

3、孟焰, 袁淳.亏损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5 (5) .

4、王化成, 程小可, 佟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 2004 (5) .

*本文感谢长春税务学院博士基金项目 (2008002) 的支持。

(作者单位:刘淼,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勤杰, 吉林大学)

才构成利润。通常情况下, 二者在利润的计算上会产生差异, 只有当所有当期生产的产品全部实现销售时, 这种差异从总体上来才会消失。

下面结合实例探讨一下变动成本法较完全成本法的合理性。

某一企业生产甲产品, 单位售价为1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 固定生产成本为15000元/年, 销售及管理费用均为4000元/年。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5000件和3000件, 销售量分别为3000件和5000件。

(一) 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单位产品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制造成本/产量=4+15000/5000=7, 期末存货2000件, 期末存货成本2000*7=14000;销售收入3000*10=30000, 销售成本3000*7=21000;毛利30000-21000=9000;再扣除管理和销售费用4000, 得到税前利润为5000。同理, 第二年单位成本为9, 期初存货2000件, 期末存货0;销售收入50000, 销售成本2000*7+3000*9=41000;毛利9000, 扣除管理和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5000。

我们发现:第二年尽管销售量增加了2000件, 但与第一年的利润居然相同。这个结果最不能让销售人员所理解。按照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 不仅受销量和成本的影响, 更容易受到产量的影响。产量多的年份, 由于期末存货分摊了更多的固定制造费用, 计入销售成本的相对就减少了。在本例中, 第一年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中有 (15000/5000*2000) 6000计入到了期末存货中, 而随着销售的实现转入费用的只有 (15000/5000*3000) 9000;而在第二年中, 销售收入需要弥补的不仅含有当期的全部固定制造费用 (因为当期生产的产品已全部实现销售) 还包含上期期末存货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 这样造成利润偏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销售业绩。而且容易导致生产部门增加产量, 使之超出了销售需求量, 造成产品和资金的积压。

(二) 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2000*4=8000, 销售收入30000, 销售成本12000;边际贡献30000-12000=18000;扣除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18000-15000-4000=-1000。同理, 第二年期初存货成本8000, 期末存货0;销售收入50000, 销售成本20000;边际贡献30000;扣除固定制造费用和管理销售费用后得到税前利润11000。

这样就不难看出: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相对合理, 销售量大的年份利润也大, 对销售部门进行业绩考核时, 其数据更有说服力, 也能更好地激发销售人员努力扩大销售市场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生产部门盲目扩大生产的行为, 根据预计销售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再举例说明一下变动成本法所强调的“边际贡献”概念在决策中的作用。

某企业生产的乙产品由于近年来竞争加大、原材料价格上升, 使得此产品频频“亏损”, 面临着被停产的危机。乙产品单价10元, 变动单位成本9元, 每年固定制造费用 (假设均为机器和厂房折旧10000元) , 年产量和销售量均为5000件。若以利润作为是否停产乙产品的依据, 两种方法下都是“亏损”的 (10*5000-9*5000-10000=-5000) , 那事实上这个决策是否正确呢?若以边际贡献作为决策依据, 边际贡献=10*5000-9*5000=5000, 是不应该停产乙产品的。因为乙产品至少可以弥补5000;若停产乙产品, 全部固定制造费用均不能得到补偿, 是真正的“亏损” (-10000) 。因此, 若不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或转移生产能力, 只要变动成本小于单位售价, 企业还是应该继续生产此类产品。

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局限性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一些不足。然而, 在应用方面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 变动成本法的存货成本不符合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准则, 无论是变动制造费用还是固定制造费用, 凡是发生在制造过程中的合理耗费均应计入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只含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上低估了资产。

第二, 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将当期全部的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这相当于将未实现销售的期末存货中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提前费用化, 会造成前期利润较低。这会延迟所得税和股东分红。

第三, 如何正确划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成为使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前提是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按其形态除了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外, 还有混合成本。随着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工艺的复杂化, 间接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成本核算的关键不仅要区分某项成本是变动还是固定成本, 还要准确地将间接制造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具体的产品里, 但有些成本费用却不能仅仅以产品数量或工时作为分配依据, 这更加大了企业区分不同成本的划起来分和核算负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将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使用, 将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的作业, 以提高划分固定或间接制造费用的准确性。

第四, 变动成本法不能满足长期决策的需要。成本的变动与否是针对某一期间而言的, 从远期来看, 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所以, 在进行长期决策时, 不能将变动成本法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要综合考虑长期资本预算等因素。

三、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调整

会计准则中对存货成本的定义有其合理性, 但不利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的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 应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企业可设置“固定制造费用”科目, 下设“产成品”和“在产品”两个二级科目。发生固定制造费用时, 借记“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进行费用的归集;期末按一定方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进行分配, 将应由产成品负担的部分从“在产品”转到“产成品”的借方;同时, 将应由本期销售的存货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从“产成品”转到“销售成本”当中, 这样固定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就是在产品和产成品应承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了。

四、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认为, 内部管理完善的企业在正确划分成本性态上具有优势, 在日常核算中应考虑采用变动成本法以进行正确的短期经营决策, 期末再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对外报告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惠霞.变动成本法及其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12) .

[2]、廖晓莉.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 2008 (9) .

变动成本法研究 第2篇

关键词:会计 变动成本法 管理会计

我们认为,管理会计应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在未来企业管理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长短期战略的制定,将会越来越依赖管理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但鉴于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来源,许多情况下甚至还不是主要来源,管理会计通常是起到支持和监督作用,并不能取代成本管理与业绩考评等企业管理活动本身。另外,当我们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年代,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会计功能分散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将会降低对特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提供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因为届时管理会计人员通常只是帮助设计和改进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而大量的管理会计具体工作将会变得微不足道。因此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将会侧重于管理会计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这是因为,管理会计人员以往的优势在于收集、计量、汇总并传递管理控制信息,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则感到不熟悉、不确定、不适应,而对于采用怎样的行为观点来处理各类财务和非财务的控制信息,就显得迷惑和无所适从,这决定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前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可以断言,只有部分高度敏锐、知识结构完备相适应能力很强的管理会计人员才能顺应管理会计的上述变动趋势,而管理会计研究应该在这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变动成本法是面向未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它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货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可以加强成本管理,促进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在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是反映企业销售量多少的晴雨表,营业利润与销售量成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比上期增加,反之亦然;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当某期销售量达到最高或最低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达到最高或最低;当任意两期销售量相同时,这两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额也相同。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企业重视市场销售。

1、变动成本计算法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优点

1.1、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这部分成本由已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需要与销售收入相配比;未销售产品负担的相应部分则需要与未来收益相配比。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关系的固定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

1.2、能促进企业重视市场,以销定产。在变动成本法下,产量的高低与存货量的增减对利润都没有影响。在销售价格、成本水平、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将随销售量同步增长。

1.3、便于强化成本分析控制,促进成本降低。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取决于各项变动生产成本发生的多少,因此可直接分析因成本控制工作本身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升降;同时,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1.4、简化成本核算,增强日常管理。在变动成本法下,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从边际贡献中扣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费用分配的手续。可以减少产品的核算工作,避免间接费用分配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1.5、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取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和其它有关的信息,对管理人员十分有用,揭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明确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为开展本量利分析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均能帮助管理人员深入地进行本量利分析、边际贡献分析,用来预测前景,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2、变动成本计算法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缺点

2.1、成本的划分并不准确。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是按成本的习性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但由于企业大部分成本费用都是混合成本,这样就必须先按一定的方法分解混合成本。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是一种出糙的计算,根据不准确的变动成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自然是不准确的。

2.2、变动成本法对存货计价不包括固定成本在内。一般认为,固定成本是为了制造产品而支出的,应该由有关的产品负担,产品成本中如果不包括这部分成本,显然是不完整的。

2.3、不适应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财务会计要求所计量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持公正、真实。由于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期间成本,这样,一方面期末存货的成本构成中排除了固定制造费用,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偏低;另一方面期间成本偏高,又造成损益表上的净收益偏低。所以,变动成本法的这种处理方法,将影响到股东等投资者的利益。

2.4、不便于长期投资和定价决策。从长期来看,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很难固定不变,因此,按成本习性要求编制的损益表资料,无法用于增减生产能力等长期决策。

参考文献:

[1]温素彬.管理会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颉茂华.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谢琨.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第3篇

一、变动成本法相关理论

理论上而言产品成本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和, 也就是在制造成本中所消耗的V+C之和, 这是基础的成本理论,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 在成本计算方式中按照贡献式损益来计算成本的一种方式。成本一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在应用变动成本法的过程中, 将产品的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以此作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基础。变动成本法理论认为, 在生产工艺和其他成本水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下, 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同时, 固定成本应当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相较于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对于固定成本的处理, 而没有计入到产品生产成本中。变动成本法理论下的固定成本概念并不是产品成本, 而只是为产品的生产制造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二、变动成本的应用实例

黑龙江省某工艺制品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产品生产较高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措施, 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 该企业应用实施了变动成本法。该企业某车间的成本资料显示, 工人工资由于实行了计件制, 并且没有基础工资, 因而单件产品的生产费用为每件3元, 生产工具成本1.3元,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每月8200元, 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均为500元, 办公费用800元, 劳保用品每件1元。

依据这一资料, 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方法的计算方式, 该车间每月生产这一工艺产品2500件的话, 其实际总成本为32120元;而如果依据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对该车间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发现, 生产2500件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为22120元。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成本计算上的差距, 主要是由于在成本计算中, 完全成本与变动成本关于固定成本的计算方面存在不同。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按照期间成本计算, 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成本按照非生产成本计算。但是这一成本计算方式也与传统的成本概念要求相悖, 不满足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在计算中, 对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很难明确,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计算存在交叉区域。同时, 由于变动成本法依据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 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对于会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中, 也充分暴露出了这些问题。

三、变动成本法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与传统成本理念要求相悖

在传统的成本概念中, 固定性制造费用被作为非生产成本是被计算到产品成本中的, 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共识, 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而变动成本法中, 将固定成本按照期间成本进行处理, 仅在产品成本计算中考虑变动制造费用。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依据变动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显然是不符合其利益和产品定价策略的, 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 固定成本损益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企业采取的定价策略为贴合产品成本的定价策略。那么基于变动成本法的产品定价就要低于基于完全成本法的产品定价, 相应的, 在产品利润上就会降低企业的产品利润水平。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虽然有着许多优势, 但正是由于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理念要求相悖, 极大降低了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的积极性。

2.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难以划分

在变动成本法应用中, 如何准确的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以说是较好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 但是事实上, 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 很少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区分。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混合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分并不明显, 便如在固定资产损益方面, 关于固定生产环境中的非生产资产折旧问题, 依据变动成本法的思想, 这一部分资产折旧损益是固定成本, 并不计入产品成本。然而在企业生产中, 由于所处行业领域不同, 产品制造类型、生产工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关于这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认定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在很多企业中, 这部分成本实际上是产品成本的组成, 因而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在划分方面的难度也使得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准确性问题。

3. 大量的信息处理对于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变动成本分的计算基础是对于产品成本进行形态分析, 较完全成本法的计算方式相比, 变动成本法的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 变动成本法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会计信息核算。例如在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 如果对于企业产品生产中的混合成本进行计算, 就需要对其进行拆分, 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拆分计算过程中, 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巨大, 这就对于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处理量的加大, 也考验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人才保障情况, 如果企业缺乏较好的会计人才保障, 特别是缺乏高素质会计人才, 那么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中是无法取得较好效果的。便如在混合成本的拆解中, 往往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经验进行模糊性的判断。

四、对我国变动成本法应用实施的建议

1. 弥补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概念要求方面的不足

为了促进我国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实施, 首先应当在变动成本法中与传统成本理念相悖方面进行重视和调整, 汲取完全成本法中的一些优势, 弥补变动成本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变动成本法中对于固定成本的计算方式, 应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 在计算方法方面进行优化, 避免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结构不符合实际原则。只有弥补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概念要求方面的不足, 才能提高企业在应用实施变动成本法方面的积极性。同时, 也要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如目标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 结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在会计准则要求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针对变动成本法的特点适宜的调整要求。

2. 采取适宜的方法明确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针对变动成本法实施过程中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难以区分的问题, 应当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中对于这一问题进行重点解决, 在计算方法方面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 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混合成本问题。同时, 在拆解混合成本的过程中, 针对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 可以在拆解方式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明确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应当尊重实际, 以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情况为指导, 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要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特点和企业具体情况, 在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划分中进行计算方法上的优化。作为会计人员也应当认识到, 在一定的环境下,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并且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会带来大量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这就对于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中, 应当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变动成本法的主要计算方法和思想同完全成本法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求会计人员能够较好的掌握变动成本法计算方法和应用思想, 有着较好的变动成本法运用能力。对于企业混合成本的拆解问题, 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有着较高业务水平的会计人员, 并且在定性分析中也需要会计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整体来看, 为了更好的应用变动成本法, 企业要做好会计工作的人才保障, 一方面积极引进高素质会计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对于现有会计人员开展培训。促使会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结束语

变动成本法较完全成本法而言, 在计算方法、成本管理理念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变动成本法在成本管理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等方面有着完全成本法不具有的优势, 同时变动成本法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从变动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来看, 其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理念要求不符、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难以划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量大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实施, 应当积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企业也应当提高对于变动成本法应用的重视, 并且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摘要: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虽然能够满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 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的的业绩评价功能。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完全成本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能够满足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并且进行了实例分析, 发现变动成本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内部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金莉.变动成本法在工业企业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3:189-191.

[2]王冠晓.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结合应用问题[J].现代商业, 2009, 33:250-251.

[3]刘智英.多阶分配在制造业的应用分析——作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精妙结合[J].会计之友, 2013, 01:69-74.

[4]魏恒强, 李晓凤, 刘玮.浅析制造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J].现代商业, 2012, 03:244-246.

变动成本法研究 第4篇

【摘要】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的两种比较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税前利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拟从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出发,引申出两种成本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进而讨论如何在企业中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扬长避短,结合运用,为各种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利润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介绍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则是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损益的基本方法。变动成本法,也称直接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计算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则是将生产过程中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而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两者的成本构成可以如下图所示)。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归属问题,一个将其归属于产品成本,另一个将其归属于期间成本,而这正是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区别的根源所在。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出发,两种核算方法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结果产生如下几种不同的影响:

1.应用的目的以及侧重的计算重心不同

就变动成本法而言,它更多是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使用需求,侧重于关注产品的边际贡献、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想要提示的就是本量利分析模型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借以找到成本可控制点,加强内部成本控制。

完全成本法则侧重于向外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税前利润,以满足股东、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外部人员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是完全成本法的财务信息因为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要求而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纳税申报问题。

2.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期初期末的存货生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将全部计入本期的销货成本中去,而不论本期的销货量与本期的产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将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一起在本期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在期初、期末的存货里面,存货成本都将包括以前会计期间、本会计期间的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3.税前利润计算方法不同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税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变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

(2)完全成本法: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销售收入-(销售产品中变动生产成本+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非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

(3)两个式子相减:

完全成本法税前利润—变动成本法税前利润=销售产品中固定生产成本—当期全部固定生产成本=期初存货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固定生产成本

由此,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之间的税前利润差额只与期初、期末存货产品中的固定生产成本有关,而与其他的种种因素没有关系。具体的,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当产量大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要小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等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等于完全成本法;当产量小于销量时,由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

4.对产量决策的影响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的产量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是很大的。当产量增加幅度较大时,就会摊薄包括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承担量,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销量不变或者减少,也有可能在利润表中出现利润增加的情况。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按照变动成本来计算的,所以产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而利润在超过盈亏平衡点后会与销售量呈现出一个正相关的变化趋势。按照变动成本法做出的产量决策会更多的考虑到产品的销售情况,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结合运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都只是能够满足某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核算方法应该能够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果能有一种核算方法把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满足更广泛的信息需求,那么对于现行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一种完善和进步。要集合两种核算方法的优点,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从逻辑上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这种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上,再另外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新设一个核算系统,两种成本核算方式同时使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集合了两种方法的所有优点,可以用完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外提供报告的依据,用变动成本法产生的财务信息作为对内管理层的提供信息的依据,各取所需。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比起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对于所有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都要按照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两次。这显然需要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考虑到同时实施这两种方法的成本费用,那么这种结合方式并不是很十分的可取。

2.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就是日常核算中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完全成本法为辅。这种结合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可以随时得到成本内部控制、绩效评估的一些信息。而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需要对外提供会计报表时,通过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的合并调整等,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不影响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一来,相比单独使用一种成本核算方式而言,这种结合两种成本方法的核算方式并没有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的额外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财务信息却是要多很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方法的合并需要对现行的会计账户进行一些调整,以使其能够同时反映两种成本核算方式下的各种成本信息。从比较宏观的账户调整层面上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的账户进行调整,以大致满足这种结合方式对于账户设置的需要。在这种结合方式下,以完全成本法的设置为出发点,如果改成以变动成本法为核算基础,大体上来说,需要对完全成本法的一些账户设置做一些调整。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两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结转核算问题,而且对于己销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从最终损益上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其主要差别在于存货(包括在产品、完工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以考虑在生产成本下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制造费用下也增设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在库存商品下增设固定性生产成本和变动性生产成本。

在日常的核算中,按照这些新增的二级科目归集费用,分配费用,结转费用,从而得到变动成本法下的各种信息。会计期末编制对外报表的的时候,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按分配后的费用数目进行合并(即忽略掉上述三个一级科目下的二级科目,只按照一级科目来归集,分配,结转费用),这样就可以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会计信息。

3.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这种方式的结合就是说在日常的核算时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核算,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的各个成本项目的调整,得到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各种成本信息,这样在保证了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提供信息。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兼顾了成本效益原则,不会使企业增加太多额外的成本或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这种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核算方式下,两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上,粗略地设想在完全成本法的成本项目中增加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这两个账户。其中变动生产成本的借方用来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用来登记除变动性制造费用之外的各种制造费用。这样企业既可以依靠完全成本法的信息对外提供报表。依靠固定性制造费用和变动生产成本中归集的成本费用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边际贡献、变动成本等这些便于做出短期决策的信息,这也是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实行的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大致模型。我国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的,如果说要向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的核算方式过度,这种结合方式与上述两种结合方式相比,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缓冲度。

参考文献

[1]孙超,张钟瑛,刘子先.《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现代财经.2004(5)

[2]于富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

[3]张亚红.《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科技资讯导报.2007(11)

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研究 第5篇

变动成本法通过将固定成本作为损益计入期间成本, 而只以变动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去管理控制的主要成本, 通过这种成本计量方式, 将企业生产预算的重点放到变动成本上面来, 促进企业合理规划自身的组织生产。同时, 变动成本法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机制需要的结果, 通过对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区分管理, 有助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对企业成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发现机制更加灵敏, 为管理层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 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的讨论,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局限

(一) 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

因为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作为损益计入期间成本, 而只以变动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去管理控制的主要成本, 这与传统的会计成本的处理方式不符, 这种将固定成本从成本中分离出来的方式与传统的成本的概念也是相悖的, 因此变动成本法可能会因为只关注了变动成本而导致对企业成本的分析不全面, 甚至缺乏准确性。其次, 在会计应用中改变了成本的分析结构, 使用变动成本法同时也会影响相关的利润的结果, 对利润的分析也会相应变化。因此, 采用变动成本法实际上与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传统成本的概念和计量方式都是不相符的, 这是变动成本法在实践应用中会遇到的一个首要的障碍。

(二) 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对产品定价会产生影响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 对各项科目的会计计量均会产生影响, 从而使这些项目或指标在数值上以及内涵上都发生了变化, 从而影响了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具体而言, 变动成本法对产品定价会产生的影响在于, 通过变动成本法体现出来的企业成本只是总成本的一部分, 而企业通用的定价方式考虑的成本是会计成本, 包含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因此在企业定价时, 会由于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成本作为费用计量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用变动成本法中被降低了的成本, 企业在定价过程中如果只考虑变动成本那么由于成本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结果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利润, 而如果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仍考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这在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方式之下, 会增加产品定价的工作量, 从而降低企业的决策效率。

(三) 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实践中难以协调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

企业在对变动成本法的运用中, 会影响企业对所得税、对存货价值及其损益等的计量结果, 如果使用变动成本法来编制财务报表, 那这种编制基础之下, 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损益, 产品的存货成本将会降低, 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以及计税基础, 进一步改变企业的所得税利润以及应分配股利等项目。因此, 在运用变动成本法下计量的存货价值和损益变动, 与会计报表的现行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变动成本法之下, 计量企业的应税所得和税后利润时, 同样也不满足现行所得税法的要求。可见目前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计量成本不仅在企业本身的会计系统内还存在众多不兼容的规范要求, 同时也难以满足现行会计体系的规范性要求, 目前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要求的营业利润不适合在变动成本下计量。

三、针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局限的解决方法

(一)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结合是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

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 存在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的局限性, 这会严重限制变动成本法发挥其优势, 增加企业在这种计量基础之下的工作量。因此, 为解决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不相符的问题, 可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结合使用, 这样企业在一些环节的会计计量中既能够充分获得变动成本法带来的灵活性, 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等文件不违背会计准则和市场投资者的要求。具体而言, 可以在企业的日常账务管理中运用变动成本法, 使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可运用变动成本法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控制, 而在对外公布财务信息时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调整为满足传统成本核算下的要求, 这样就可以运用到对外财务报表之中。

(二) 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仍需进一步制定规范以建设其应用环境

变动成本法因为对传统成本核算方式提出的挑战, 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 对各项科目的会计计量均会产生影响, 使用变动成本法计量的存货价值、企业的经营成本、所得税以及营业利润等均需要在进行调整之后才能满足现行的会计通用规则。同时, 企业自身在运用变动成本法时, 也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与方法以便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建设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环境。比如在变动成本法之下, 对企业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明确划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采用传统混合成本计量方式的企业来说, 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离开来工作量非常大, 因此企业需进一步制定规范方法, 灵活地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划分和拆解。

(三) 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中, 因为存在与传统成本的计量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及与会计准则不相符, 企业在将自身的会计工作调整到更为适应变动成本法的要求的过程中, 在这种计量基础之下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 企业变动成本的运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全面掌握变动成本的相关基础内容, 更要在实务中探索变动成本发的业务要求和实践操作, 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是变动成本法能够成功应用的关键。企业在应用变动成本法之前, 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为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对企业经营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引入新的创新人才以及会计人员保持并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 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才能使得会计工作以及对变动成本法的探究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 为应对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相悖的局限性, 可在企业的会计活动中将变动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结合使用, 既保证充分获得变动成本法带来的灵活性, 也能够保证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等文件不违背会计准则和市场投资者的要求。同时, 企业自身在运用变动成本法时, 也需要进一步制定规范与方法以便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建设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环境。企业变动成本的运用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实际运用中还需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才能使得企业对变动成本法的探究能够顺利开展。

摘要:随着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的固定成本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 为满足企业的经营预测、内部管理的需求, 变动成本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的关注。变动成本法能够加强企业的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同时也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产生障碍, 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的概念以及与会计准则不相符, 在企业的运用实践中会对产品定价产生影响, 并且在运用实践中难以协调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针对这些局限性讨论相应的解决对策, 将对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产生积极效应。

关键词:企业,变动成本法,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宝红.我国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20) .

变动成本法研究 第6篇

1 理论依据

完全成本法是以经济用途为切入点,将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一类是非生产成本,即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认为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相同,都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消耗的,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一样,都属于产品的制造成本,因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作为制造费用一个整体计入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切入点,将企业发生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一次列入期间费用,从当期收益中扣除。由于变动成本法的成本计算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在内,故亦称“直接成本法”或“边际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只包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与产品的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即变动生产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了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无论当期产品多少、产品有无,固定制造费用均会发生且不变,亦即:它不随产品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因而与期间关系更密切。这一点与管理、销售费用等非生产成本一样。因此固定制造费用应列为期间成本。

2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使两种方法在产品单位成本、期间成本、存货成本及当期利润的计算上产生了一系列差异。

2.1 成本不同

在计算产品单位成本时,变动成本法的产品单位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了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的产品单位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期间成本只包含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2.2 分期损益不同

2.2.1 变动成本法

计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 营业收入- 变动成本总额。确定税前利润:税前利润=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总额。

2.2.2 完全成本法

计算营业毛利:营业毛利=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确定税前利润:税前利润= 营业毛利- 期间费用。例:西明企业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价为50 元/ 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20 元/ 件,固定制造费用为18 000 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3 元/ 件,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6 000 元,2013 年既无期初存货也无期末存货,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1 500 件,2014 年生产量1 600 件,销售量1 400 件,期末存货200 件,2015 年期初存货200 件,生产量1 200 件,销售量1 300 件,期末存货100 件。不考虑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期损益(假定存货按先进先出法)。

2013 年变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500-23*1 500-18 000-6 000=16 500

完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500-(20*1 500+18 000)-3*1 500-6000=16 500

2014年变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400-23*1 400-18 000-6 000=13 800

完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400-(20*1 600+18 000-6 250)-3*1 400-6 000=16 050

2015年变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300-23*1 300-18 000-6 000=11 100

完全成本法:

营业利润=50*1 300-(6 250+20*1 200+18 000-3 500)-3*1 300-6 000=10 350

对比两种方法下的利润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在期初无产品存货,且本期产量与销量相等的情况下,本期所发生的所有的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均在销售收入中予以扣除,所以2013 年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营业利润是相等的,不存在差异。在期初无产品存货,本期产品产量大于销量,期末有存货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是将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18 000 元全部作为期间成本从收入中扣除,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因为本期生产的产品并未全部销售完毕,期末200 件存货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2 250 元(18 000/1 600*200)转入了2015 年,并未在本期收入中扣减,2014 年应由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15 750 元,所以2014 年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少分摊固定制造费用2 250 元,因此2014 年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相等,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多2 250 元。在期初有产品存货,本期产品产量小于销量,期末有存货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法仍然将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18 000 元全部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负担。而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200 件带来的2014 年的固定性制造费用2 250 元,因存货按照先进先出法,所以应在2015 年扣除,期末存货100 件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1 500(18 000/1 200*100)元应转入2016 年,2015 年应由当期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2 250+18 000-1 500)18 750 元,所以,2015 年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多分摊固定制造费用750 元,因此2015 年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也不相等,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少750 元。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简化了内部核算。把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直接从边际贡献总额中扣除,可以省去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手续,也可以避免由于分摊标准等因素造成的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变动成本法将生产成本中的变动制造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将已销售部分转化为销售成本与本期收入直接配比,将未销售部分转化为存货成本,与未来收入配比。因此从理论上讲,变动成本法最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但是,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性生产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其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也不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企业经营规模等变化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很难固定不变,一旦突破相关范围,成本性态发生变化,变动成本计算方法提供的信息失去相关性,就不能适应长期经营决策的需要。

完全成本法侧重于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需要。由于完全成本计算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税法也要求用于税负目的的收益表应使用完全成本法。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但是由于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使得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从而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导致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

3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综上所述,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不能满足企业核算的需要。因此在企业实践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以满足企业会计对内对外的核算需要。为方便得到两种方法下的成本核算资料,需要在原有的成本核算系统中合理设置下列相关账户:在“生产成本”账户下分设“固定生产成本”账户和“变动生产成本”账户;在“制造费用”账户分设“固定制造费用”账户和“变动制造费用”账户。平时核算时,企业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将生产费用按照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特别是制造费用的分解,将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分别记入这些账户中,到期末时,再制作一份变动成本法下的核算材料供企业内部查看。然后根据账户核算资料把变动成本下的信息调整为符合规定的完全成本法下的信息,期末把应属于已销产品分摊的部分固定制造费用列示在利润表上,将剩余的固定制造费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即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存货成本仍然是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按完全成本法反映,以满足期末报表编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樱.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

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第7篇

一、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必要性

变动成本法提出的理由是, 完全成本法下确定的利润, 受期末存货水平变动的影响, 在销售单价及销售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实现利润的增长。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这一不合理现象:

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销售单价为100元/吨, 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吨, 最近三年每年的固定制造费用总额为2 400 000元, 每年的销售量均为60 000吨, 最近三年的产量分别为60 000吨、80 000吨、40 000吨。企业每年的销售和管理费用为700 000元。 在采用完全成本法下, 固定制造费用要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 因各年的产量不同, 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后的单位产品成本数额也不相同:

第一年单位产品成本=40+ (2 400 000÷60 000) =80 (元)

第二年单位产品成本=40+ (2 400 000÷80 000) =70 (元)

第三年单位产品成本=40+ (2 400 000÷40 000) =100 (元)

虽然各年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相同, 但由于每吨产品的销售成本存在差异, 导致各年利润波动很大:

第一年利润=60 000× (100-80) -700 000=500 000 (元)

第二年利润=60 000× (100-70) -700 000=1 100 000 (元)

第三年利润:20 000× (100-70) +40000x (100-100) -700 000=-100 000 (元)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企业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当年的利润目标, 通过增加产量也可能实现利润的增长。如上例中的第二年, 与第一年相比, 只是产量增加了2万吨就使得利润比上年增加了60万元:第二, 企业在第三年虽然保持了上年的销售水平, 其他的外部条件也未变化, 但却由盈利变为亏损, 利润比上年下降了120万元。这一现象不仅使销售人员难以理解, 而且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不利于决策和管理。

为什么在销量相同的情况下, 第二年的利润会比第一年增加60万元呢?这是因为, 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下, 一方面由于第二年产量增加, 使得每一吨产品中所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减少, 即由第一年每吨产品中包含的2 400 000÷60 000=40元固定制造费用变为第二年每吨产品中包含2 400 000÷80 000=3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年产量大于销量, 导致期末存货增加, 增加的存货中“吸收”了20 000×30=600 0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 才使得第二年结转的销售成本比第一年少了60万元, 利润增加了60万元。

那么为什么企业第三年会由盈利变为亏损呢?这是因为, 由于第三年产量小于销量, 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下, 企业存货在第二年“吸收”的6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在第三年全部得到“释放”, 导致第三年结转的销售成本不合理增多60万元, 利润减少60万元, 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 可见, 按照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 不仅受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影响, 而且受产量的影响, 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办法是:放弃固定制造费用在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 采用变动成本法。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就在于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不再把固定制造费用包括在产品成本中, 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当期直接转为费用, 列作利润表的减项, 由此导致了下列一些区别:

1.产品成本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要求将所有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 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计入产品成本, 它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 生产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即固定制造费用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上例中, 如果采用变动成本法, 则每吨产品的成本就是40元, 每年240万元的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列作利润表的减项。

2.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估价不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 各会计期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通过销售, 已销售的产品中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 随着销售成本的结转而转为当期费用, 而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仍作为存货成本的一部分:采用变动成本法时, 由于只将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无论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成本中, 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所以, 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存货计价时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显然, 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的计价金额, 会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的计价金额。

3.盈亏计算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 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发生时转为费用, 抵减收入, 其利润计算过程为:

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一固定制造费用一销售与管理费用=利润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利润的差异为:在完全成本法下, 如果本期销售量小于生产量, 则期末存货增加, 期末存货中所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比期初的增加额, 就是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增加的利润额。如上例中的第二年, 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利润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收入:60 000×100=6 000 000 (元)

减:销售成本:60 000×40=2 400 000 (元)

制造边际贡献:6 000 000—2.400 000=3 600 000 (元)

减:固定制造费用:2 400 000 (元)

减:销售与管理费用:700 000 (元)

利润:3 600 000-2 400 000-700 000=500 000 (元) 可见, 采用变动成本法, 由于本年的销售与上年一致, 虽然产量与上年不同, 但利润却与上年相同, 即变动成本法消除了产量对成本水平进而对利润的影响。

三、变动成本法的实际应用

1.变动成本法下的会计科目

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时, 应将变动成本法纳入其日常账簿体系, 将原完全成本法下的各成本费用科目做相应改变, 按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分别设置为“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同时, 企业还应当将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按照成本性态进行区分核算, 设置“变动销售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 以便为成本分析和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对于原来完全成本法下的“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科目, 虽然名称没有改变, 但在使用上要做相应变化, 即将原来在“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的“制造费用”子科目改变为“变动制造费用”子科目。企业产品成本各项目最终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三个子目中归集。“生产成本”科目其他方面的核算方法, 以及“生产成本”向“产成品”科目的结转方法, 与原完全成本法相同, 区别只是“生产成本”和“产成品”科目中只记录存货的变动成本, 而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科目下要设置“在产品”和“产成品”两个二级科目, 以适应会计准则的对外报告要求。 企业发生的每一项成本费用支出, 都要按成本性态严格区分是否属于变动成本费用, 然后才能记入相应的会计账簿。每期期末, 将本期发生的产品销售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销售费用, 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将产品销售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结出本年利润。

2.变动成本法对外提供成本报告信息的方法

变动成本法是基于对成本性态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 变动成本法还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因此仍需要按照完全成本法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 需要对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系统进行必要的设置, 设置的主要科目是“固定制造费用”。具体方法是:在该科目下设置两个二级科目“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和“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 使“固定制造费用”科目成为归集和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科目。“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借方, 记录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按照预定的方法将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同时将属于完工产品负担的那部分固定制造费用, 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科目的贷方转入“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在会计期末结转当月已销产品成本的同时, 结转已销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 从“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科目的贷方, 转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固定制造费用”所属两个二级科目的期末余额, 反映的是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

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将变动成本法与标准成本管理进行结合, 可以更明确地区分各部门的责任, 实现各司其职。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节约和超支, 不仅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 另外还涉及采购以及其他部门的责任, 变动成本法直接提供了相关数据, 方便与标准成本管理相结合。

2.促使管理者重视销售, 以销定产。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 使得产量的高低对税前利润不再产生影响, 销量的变化对损益的影响更加敏感, 这在客观上刺激了销售, 促使企业的管理者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防止盲目生产, 减少存货积压。

3.有利于短期经营决策。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等项资料, 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能反映出生产、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正确进行经济预测, 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 大大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中的随意性。

五、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1.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观念不符合会计准则。

按照会计准则, 无论是变动成本还是固定成本, 都是生产过程中企业资源的耗费, 都是存货成本构成的一部分, 存货成本中应当包括固定制造费用成本。

2.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

如果从完全成本法改为变动成本法, 就要将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剔除, 并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从而减少当期利润, 这就延迟了所得税和股东分红, 影响各方面的实际利益。

3.不能满足长期决策尤其是长期定价决策的需要。

企业在长期决策中需要判断每种产品能否以收抵支, 以进一步决定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及生产能力的增减和经营规模的扩张或收缩, 这需要使用包括全部支出的成本资料, 而变动成本法不能提供这种资料。

摘要:变动成本计算, 是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 称为变动成本法。本文避免理论阐述, 侧重于实践操作, 从变动成本法产生的机理入手, 剖析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描述了变动成本法的实践应用, 指出了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区别

参考文献

[1]孔祥祯主编.会计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余绪缨编著.管理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关于变动成本法实际应用的思考 第8篇

一、变动成本法简述

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决策意识的增长,会计学界开始认识到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重视并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见变动成本法就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考核、分析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会计学按成本习性把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原因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条件,这些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仍然发生,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此在处理上应当作为期间成本。

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完全成本法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全部制造费用,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来计算损益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净损益不仅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打下基础。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中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它随产品而周转,从而使期末未销售和已销的产品成本构成完全相同。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习性分析为前提来核算成本,完全成本法是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来核算成本的。这就决定了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存在较大差异。

(一)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二)对存货的计价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无论是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都只包含变动成本。故期末结余存货只按变动成本计价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采用完全成本法, 全部制造费用按一定的分配率在已销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样,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及在产品都承担了一定的固定制造费用。可见,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计价。

(三)期末利润的计算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期末利润

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期末利润

如果企业有期末存货,则变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要少于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

(四)理论依据不同

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即在变动成本法下,并非在生产领域内发生的所有成本都是产品成本,如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它的发生与各期的实际产量无直接关系,它只是定期创造了维持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一样具有时效性。

完全成本法在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上无差别,这些成本都是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因而同样要按照一定比例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就是完全的产品成本。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对外提供财务报表需要使用完全成本法。所以应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企业产品成本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采用“单轨制”。即以变动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又可以使变动成本法提供的对外会计报表被认可。但是现行会计制度要求在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时,存货的计价和收益的确定应采用完全成本法,企业外部的投资者也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和利润,所以现在还不能使变动成本法在会计制度上合法化。

第二种观点是采用“双轨制”。即企业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资料之外,另外设一套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系统,提供两套平行的成本核算资料,以分别满足不同的需要。这种方法技术上比较简单,但工作量非常大,易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所以往往不被企业接受。

第三种观点是采用“结合制”。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 、边际贡献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定期将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与利润等会计资料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会计资料,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等各方面的需要。

对以上三种观点进行分析,并权衡利弊,认为“结合制”较为合理。原因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上,既可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又不与现行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等冲突,同时也能够兼顾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两方面的需要,而且不会破坏国家财政收入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可见,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促使管理者重视市场,避免盲目生产

企业管理者必须事先预定目标利润,而实现目标利润的关键在于销售目标的实现。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必随存货递延到下一期,所以税前利润与销售量是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从而有利于促使企业管理部门树立市场观念,努力开发市场,重视销售,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2. 简化成本核算,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变动成本法下,把固定制造费用列入期间成本,从边际贡献项目下直接扣除,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分摊工作,特别是在制造费用种类繁多、金额较大的现代化生产经营中,就能简化成本核算工作,更好地避免间接费用分摊的主观随意性。

3. 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便于强化成本控制

采用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不受固定制造费用和生产业务量的影响,而取决于各项变动生产成本的高低,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的节约或者超支属供应和生产部门的责任,它可以通过事前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有助于分解落实各部门责任,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全面降低成本。

4. 提供各种产品的会计信息,强化经营管理

变动成本法用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得到边际贡献,用来补偿企业的固定成本,进而形成企业的利润,边际贡献用来反映产品的获利能力,通过分析利用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及边际贡献指标,可以完成成本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等经营管理工作。

(二)变动成本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变动成本法的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固定制造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只是将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作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应当包括在产品成本中,如果产品成本中不包括这部分费用,那显然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2. 使用变动成本法将会增加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首要条件是要将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现实产品生产活动中,成本往往是混合成本,将其划分开来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成本计算工作,个别的制造费用项目还无法划分开来,这无疑增加企业成本核算的负担。

3. 不便于提供对外财务报告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存货成本中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而列入期间成本处理。则期末存货价值将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这三项内容,由此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价值将会低于完全成本法下存货价值。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损益被扣除,计算出来的当期利润偏低,不便于提供对外财务报告。

总之,变动成本法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还应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建立以完全成本为主,变动成本为辅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使变动成本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服务。

摘要: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核算成本的基本方法, 是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成本。完全成本法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以经济用途为前提核算成本的。二者的差异导致企业产品成本内容、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估价、期末利润计算结果等出现不同。本文在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进行对比并充分认定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上, 阐述了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从而使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结合使用, 互相补充。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制造费用,期间成本

参考文献

[1]郑爱华、张亚杰.管理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贸易成本变动与影响:理论综述 第9篇

关键词:贸易成本 测度模型

一、贸易成本内涵

关于贸易成本内涵,学者们的见解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经济学家Anderson等(2004)以《贸易成本》(Trade costs)为题,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表了长达61页的专论。他们认为,从广义上说,贸易成本是指除了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之外,使产品到达最终用户发生的所有成本。方虹等(2010)认为,国际贸易中的成本包括资源再配置成本与交易成本。

贸易成本中有关运输成本的研究成果较多。Hummels(2007)研究认为,二战结束后,在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在国际贸易成本中占“主力”的运输成本总体上逐步下降。Hummels(2002)还认为,运输成本的一部分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投资,另一方面,随着贸易量不断扩大,贸易伙伴相对固定,运输成本会继续下降。

近年来,批发、零售成本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Burstein(2001)研究了1992年的美国消费品市场。发现其批发零售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从0到64.2%不等,平均高达41.9%。Bradford等(2003)研究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九个国家的批发、零售情况。他们计算的销售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从42%到70%不等。

不同学者还从其他特定角度研究贸易成本问题。Eaton(2007)发现,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往往具有较大的贸易量较小的贸易成本。因此,信息成本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呈现非线性变化。

二、贸易成本测度

直接测算相对比较简单直观。直接测算法主要可以测度两种类型的贸易成本。一种是由政策实施带来的贸易成本,即所谓的政策壁垒,例如关税,配额等。另一种是由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贸易成本,主要是指运输成本。

Messerlin(2001)研究了1999年欧盟的政策壁垒。他将非关税壁垒转化成关税当量并与关税壁垒结合,认为欧盟工业产品政策壁垒的关税当量是7.7%。Wallis等(2001)通过对1870-1970年美国交易部门的测度,间接地测度了宏观经济范围的交易费用。认为交易费用占GNP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升,交易费用的相对增长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收益的必然结果。Limao等(2001)考察了从美国巴尔的摩港口出发的四十英尺集装箱的运输费用。认为基础设施的落后,或者处于封闭内陆的目的地,都会使得运输成本上升。

间接测度贸易成本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研究每单位产品价格和价值;另一种是利用Samuelson冰山型运输成本的假设,以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为基础,通过计算贸易流量而得。Hummels等(2004)最早利用前一种方法测度了以运输成本为主的贸易成本,模型化了存在差异的商品需求,以此获得贸易成本与贸易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和解释了“优质苹果外运之谜”。

前一种间接测度贸易成本的方法需要处理产品价格和海关运费的详细分类数据,因此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后一种方法仅利用贸易流量来计算相对的贸易成本,虽然从绝对值上没有第一种方法精确,但相对性的贸易成本具有独特的解释力。这种方法从贸易成本影响的角度,即“事后”实际发生的贸易流量间接推算出贸易成本的高低。通过该方法计算的贸易成本不仅包含了包括地理距离这样的静态指标,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贸易流量的动态变化来考察双边贸易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

多数学者倾向于采用引力模型,从间接角度测度贸易成本,同时对模型、方法以及过程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Andersen等(2003)改进了传统引力模型,加入了贸易双方的多边贸易成本等因素,从经济规模和相对贸易成本角度进行测度双边贸易成本,使得测度结果更加科学、精确。然而比较静态分析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Novy(2007)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认为贸易成本大小由国内贸易和双边贸易共同决定,并且划分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结合Samuelson冰山型贸易成本模型和Krugman开放垄断竞争模型,有效实现上述问题的解决。Eaton等(2002)、Chaney(2008)以及Melitz等(2008)分别强调从生产率差异、企业异质性等角度对贸易成本加以测度,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实现对既有引力模型改进与完善,成为当前贸易成本测度研究主要思路与方法。

三、 结论

归纳起来,已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双边贸易成本测度,并针对影响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前者,学者们普遍认为双边贸易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对于后者,虽然在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多数研究结果与现实观察结果相符。研究中国贸易成本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为中国的开放程度提供直接的证据,对于理解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融入全球经济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施炳展.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测定——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24-30.

[2]许德友,梁琦,张文武. 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与决定因素—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10,(2):1-13.

[3]方虹,彭博,冯哲,吴俊洁.国际贸易中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研究—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财贸经济,2010,(5):71-76.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第10篇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产品成本内容的区别。变动成本法将所有的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 生产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计入产品成本, 它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而进入期间成本处理, 并列入利润表;全部的非生产成本也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并列入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下, 产品成本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 还包括变动成本法下计入期间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对于全部的非生产成本处理同变动成本法一样, 也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并列入利润表。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所以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变动成本法下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 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 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作为了期间成本。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完全成本法下, 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 其成本中均包括固定性

3.期末利润的计算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法: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期末利润完全成本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期末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作为期间成本由当期已销产品承担。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 利润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 期末存货与已销产品承担着同样的份额。产量越大, 单位产品负担的成本越小, 计算损益不考虑期末存货, 所以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 利润就越大。当然在产销均衡的情况下, 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是一样的。但产销均衡只是个别的、相对的和理想化的, 不均衡才是普遍的、绝对的和现实的。

4.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 主要用于编制企业内部报表, 方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加强企业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全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信息, 主要用于编制企业对外报表, 以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存货估价、计税基础和利益者收益的及时性、最大化。

二、变动成本法在理论与核算上的优势

1.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 通过盈亏平衡点和本量利分析, 找出了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 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 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2.促使企业以销定产。在变动成本法下, 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不必随存货递延到下一期, 不会出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受前期固定性制造费用影响当前销售量增加利润反而减少的不正常现象, 利润受销售量的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重视市场, 以销定产, 通过加大销售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 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的可控成本, 其高低能反映生产部门的工作成绩, 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 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 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同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 从而更有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4.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上的主观臆断性。变动成本法把当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简化了传统成本核算中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更好地避免了分摊的主观随意性, 节约了核算成本, 并且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应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企业产品成本时有单轨制、双轨制、结合制三种观点, 在企业日常核算中采用结合制, 即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结合使用, 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 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 、边际贡献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定期将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成本与利润等会计资料调整为按完全成本法反映的会计资料, 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等各方面的需要。

现以某单品种生产企业为例, 有关资料如下:

每件产品售价50元,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5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0元,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30000元。

第一步: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第二步:编制变动成本法下的收益表

第三步: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 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25000元, 期末存货为22500元。对外提供报表时, 将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在本期在产品、已销产品和期末库存产品中进行分配, 并把期初库存产品本期已销售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已销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1500×20=3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成本=500×20=10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25000+30000-10000=45000元

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22500+30000=52500元

本期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000×20=100000元

将本期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0元计入产品成本, 同时在期间成本中减去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0元。

经过调整后的报表已成为完全成本核算方法下的会计报表, 如下表:

上一篇:医院审计工作管理下一篇:网上报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