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2024-07-26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精选12篇)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1篇

一、结合课本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开展STS教育的第一步, 就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物理理论知识是学生应用物理科学技术的基础, 学生只有打好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 才会知道应当如何应用物理科学技术, 否则, 学生将不能理解物理科学应用技术的使用原理。谈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这个问题时, 部分物理教师会感到很困惑, 他们提出一个疑问:若自己向学生讲述物理科学理论知识, 而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 该怎么办呢?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愿意学物理理论知识, 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物理理论知识。

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为例。物理教师可在教学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解放初期, 汽车驾驶员都不喜欢开国产车, 他们都喜欢开日本车。汽车驾驶员都说, 国产的车开起来启动慢、刹车也慢、转个弯也慢, 若自己给汽车一个指令, 国产汽车半天也反应不过来;而日本车则不同, 自己只要给日本车下达一个指令, 它就能够迅速地完成驾驶员的指令。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驾驶员给国产车下达指令, 国产车不能迅速地加速、减速和转弯, 而日本车却能快速完成指令呢为什么两种汽车的性能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联想到这是由于两种车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不同。此时, 学生就对汽车的性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就想了解要如何通过控制加速度的指标来提高汽车的性能。这时, 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探究与加速度有关的知识。

物理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就要在课前导入的环节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乐于自主地学习理论知识。

二、结合项目的任务, 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科学技术

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后, 如果学生仅仅只会用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做习题, 他们将不能理解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由此, 他们可能会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学习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意义, 教师可布置项目任务, 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的应用技术。

依然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为例。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汽车加速度性能优化》的技术。一名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习到的课外知识, 总结出了车辆无弯道纵向加速度的模型为:

在以上的公式中, m为汽车的质量, 它的单位为kg;a为汽车的加速度, 单位为m/s2;Kd为空气的阻力系数, 它的单位为N·S2/m2;车量的速度为v, 它的单位为m/s;车轮滚动阻力为Fr, 它的单位为N;重力加速度为g;行驶公路的坡度为β, 它的单位为°;发动机的时间常数为r, 它的单位为s;油门开度命令为a。以这个公式为模型, 可看到要优化汽车的加速度, 就要优化以下几个参数:

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项目任务, 学生在学习项目任务的过程中, 将能够深化课本理论知识, 并拓展课外的物理知识, 并了解到物理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

三、结合生活的实践, 引导学生验证物理科学知识

在学生学会了物理的理论知识和物理的科学应用技术后, 教师可用参与实践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自己的物理知识结构。

依然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为例。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去优化汽车的性能, 所以他们无法亲自参与这项物理实践, 也无法从这个项目中验证自己的物理技术应用是否合理。此时, 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优化自行车的性能。由于学生有很多接触自行车的机会, 而且自行车的结构又比汽车的简单, 所以学生可利用这项生活实践来验证自己学过的知识。

以一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优化自行车的结构为例。这名学生绘制了自行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并且研究了让自行车高效行驶的理论。他认为:现行的自行车的脚踏板长度为L1, 脚踏板能驱动链条与半径为R2的飞轮转动, 飞轮带动半径为R1的牙盘转动。如果要控制自行车的运动, 就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轮子线速度参数:V1=3m/s=ω1R;角速度:ω1=3R;后齿轮线速度:V2=ω1r2=3r2/R;前齿轮角速度:ω2=v2/r1=3r2/r1R;踏板角速度:ω2=v2/r1=3r2/r1R;脚踏板周期:T=2π/ω2=3πr1R/3r2;脚踏板频率:f=1/T。学生在一边绘制设计图, 一边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将能验证自己学过的物理理论知识和物理应用技术。当学生发现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不能指导实践时, 学生就会根据学习的需求, 自主弥补相关的物理知识。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2篇

几年来,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STS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系统地讲述科学知识,学生静态地、被动地接收,实验课也主要是去证明已学的知识。STS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不但在学校通过老师能获得新知识,而且毕业以后,尤其是那些无机会再深造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学不断地、快速地获得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1)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息息相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在学校里只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懂得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在讲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个步骤:观察到的事实(植物具有向光性)→提出问题和设想(为什么?是具有芽尖的缘故)→设计实验验证(排除影响因素,将芽尖切去)→实验结果(不发生弯曲)→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由于它具有尖端的缘故),并告诉他们很多生物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课堂上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在讲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洗完苋菜的水仍是无色的,而将苋菜妙熟后,菜汤却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在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当双方都无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时,我再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些同学课后还主动翻阅一些书籍,收集资料,这往往使课堂讨论充实而热烈。

2.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现代生物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环境保护、国土整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都有直接联系,并可能为之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这说明生物科学对人类的未来及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其社会针对性。如在讲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让他们回忆物理学中所学的能量转换知识,计算出线粒体中能量的利用率,并与机械效率相比;讲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我介绍了基因工程,说明基因工程已经使工业、农业、医学等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必将影响世界的整个面貌;讲完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我介绍了黄石市的生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搞好黄石市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适当增加生物技术的讲授,使学生能自觉地将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

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要为社

[1] [2]

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 第3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众多,高考分数是高中生升入高校的决定因素,所以高中教学往往重视分数,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应试的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枯燥的试题、忙碌的学习也容易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物理学习疲于应试。缺乏兴趣,容易导致物理学习仅停留于书中理论,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物理教育的后续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STS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物理教学新课改的发展

新课改精神对物理课程的社会价值进行了规定,要求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结合,把科技教育、教育理念、技术实践三者都纳入课程学习中。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符合新课改的需求。

2.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STS教育,把物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技术的掌握上,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重视科学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强调的是对自身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发现问题,再根据情况对问题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如此理论与实践兼顾,近阶段学习与远阶段发展并重,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有利于与更高层次的物理教育接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中培养出的动手实践能力强、科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进入大学为物理科研人才培育提供了基础素质准备。在物理实践中衍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在提升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3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新动态

STS教育与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同,在STS教育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是学生们的伙伴。STS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书本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教材,教材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鲜活事物,让物理更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力的相关内容时,可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在大理石地板和塑胶跑道上走路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物理知识和STS教育的结合点,对生活中难以解释的物理现象,及时备案便于给学生做出准确的解答。

2.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STS教育重视技术的实际应用。所以物理教育离不开实验室教学。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筹措资金,招募人才为学生尽力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主管物理教学的部门应该设置实验课程并且监督实验课程的开展情况;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如在电能的相关学习中,可以询问如果家中停电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引发学生探索之后再进行电源的电动势力和内电阻的测量实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考之后再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3.关注各类物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对物理实验兴趣浓厚的同学,教师也应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获得探究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在团队合作中收获友谊;在实验设计中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从竞赛成果中看到科技带来的社会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在经历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出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人。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STS教育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够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而且还能够兼顾高层次的物理教育。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4篇

一、STS概述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缩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的科学教育。其基本思想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作出决策。

二、实施策略

在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科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的部分,当前,把STS思想渗透或整合到生物学科教育之中,不打乱教学现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从实际需要出发,拓宽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

在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中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穿插组织单元教学。例如:通过列举我国人口增长率来分析人口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使学生真正理解“计划生育”在我国的意义;通过“无性生殖”教学,讲解克隆技术;通过“生物的遗传变异”的教学,介绍人体基因组计划研究新进展;围绕“基因突变”教学,讲述基因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使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二)开展校内课外活动,展开STS教育。

开展课外活动是生物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对原有学习的知识、技能在某种程度上的拓宽和深化,有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跨学科的综合性。例如,做食用菌实验时,事先设计实验目标,把实验中关键的操作技术指导给学生,而整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就能掌握菌种等级测定、装料、灭菌、接种、实验处理、栽培管理、采菇、记录、统计分析等一系实验方法,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观象,如菌袋的污染问题的处理等,也会令学生产生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如他们采取用甲醛、多菌灵、PP粉等处理对比设计实验。这些格外的收获,常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另外,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会使学生尝到创造的乐趣,引起更多学生的参与。倘若实验获得了成功,并能把自己亲自生产的产品变成商品实现社会的价值化,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开设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加强STS教育。

以生物学科为主体的综合科学活动课的内容可以从生物技艺类、生物实验类、实用生物类、专题研究类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使学生形成兴趣、发展个性,并将相应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上去,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在征集“环境与人和谐发展”口号的活动中,可利用课堂或班团会让学生参与对“环境和人”的专题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知识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它们对环境、珍稀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社会意识。

(四)参与社会实践,优化STS教育。

校外生物科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明确的主题,而且研究问题的来源、活动的情景是真实的社会生产实际,如先进生产实践的考察活动、运用于现实生产的生物科技新成果的传播活动、生产实践问题的探究活动等,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训练科学发现的真正逻辑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鼓励并放手让学生向蚕农讲解蚕桑有关知识,向周围人介绍自制酸奶、自制泡菜、自制杀虫剂的技术,等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大大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大大优化STS教育。

三、实施方法

(一)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主要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来探究、解答问题,以获取新知的方法。如在讲“蒸腾作用”时,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提倡植树造林?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花卉移栽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运用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解答,进而弄清问题本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如在讲“遗传病”时,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遗传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怎样防止遗传病的发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而寻求问题答案,并查找各种资料,寻求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主要根据特定的课题把学习者带到现场实地,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调查来解决问题,同时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及社会责任感。如学了“环境保护”以后,让学生到某个受污染的地区采集空气或水的样本,进行实验分析,并寻找污染源,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四)决策模拟法。

决策模拟法是指就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例如,学了“生态系统”一节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让学生扮演一个生态学家,设计一个生态村。

(五)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是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探究或检验的方法。例如,在学了“血型和输血”后,要求学生能自己设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生成

阙建宇

(启东市东安中学,江苏启东

摘要:新课程试图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在发现、探究、创新中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种途径,生成生物课程资源。本文对此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实验模型互动

1.利用生物实验生成课程资源

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其直观、真实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生物概念的直观感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教师以实验为载体讲解概念、规律,

计和操作ABO血型系统的鉴定实验和交叉配血试验。

(六)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和决策,如在讲述到基因治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和其为社会带来的利弊时,让学生扮演不同意见的角色进行辩论或讨论,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观、价值观。

四、渗透途径

(一)充分利用必修内容,体现STS教育的广泛性。

必修课教学作为中学教学活动的主渠道,由于其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因此,我们应充分依托必修课教材,大面积地实施STS教育。必修课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一定的教材来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知识内在逻辑顺序,它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作为生物学教师,要有强烈的STS教育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教材中进行STS教育的因素,不断整理和调整教学内容,让生物学教材渗透STS教育。

(二)开展选修课教学,反映STS教育的层次性。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选修课是在完成必修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设的,它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实验、参观、实习、调查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实际上,开设生物选修课在实施STS教育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与广泛性见长的必修课相比,生物学选修课中的STS教育在具有较大选择性的同时更具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第一,能根据学生的生物学方面STS素质及兴趣、爱好等,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生物学STS教育内容;第二,由于选修课在时间安排、内容选择及实验场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弥补必修课教学中渗透的不足,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三)开展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显示STS教育的多样性。

生物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生物学课本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是强化STS教育的有效途径。生物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开展科技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生物科技活动开展STS教育,这对于显示生物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多样性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多样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表现:

首先,开办生物科技讲座,介绍生物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介绍生物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介绍生物学与社会的关系。

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因此,实验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学习“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教师都会利用渗透装置做演示实验。但大多数教师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操作(倒置漏斗的底部包上半透膜,然后向烧杯和漏斗中分别加入清水、蔗糖溶液,并且保持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这样的处理,看似水到渠成,但我认为对这一实验资源的利用是不够的,至少还可以做以下的探讨:(1)如果将小烧杯与漏斗中的液体互换,会有什么实验现

其次,开展趣味生物实验、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和小论文活动,并定期进行展评;收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编写生物学STS手抄报,并定期举行评比;举办应用生物知识竞赛和实验设计操作竞赛活动。

第三,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田或医疗实验室等,然后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学习操作;利用节假日进社区、下乡村,为普通群众或农民讲解保健知识、测血压,讲解病虫害知识等,并写出实践报告等。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STS教育内容的渗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还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渗透材料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使学生既懂得了科学原理,又懂得了科学原理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还理解了这些知识在社会中的日常应用原理。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益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之一,它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生物科学教育中渗透STS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近年来已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文章分析了STS教育产生的背景,阐述了STS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策略、实施的方法和渗透途径。

关键词:STS教育,生物教学,渗透

参考文献

[1]粱强,赵瑞祯.利用《生物》新教材中的专题栏目实施STS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5,30(8).

[2]施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35.

[3]魏景华.STS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J].生物学教学,2000.3.

[4]于海洪.我的STS观—生存与发展伦理问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0-23.

[5]周衍文.农村中学生物学课STS教育初探[J].生物学通报,1994,29(6).

[6]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105.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5篇

摘要:大学物理的学习是理工科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由于大学的性质与我国普通基础教育的性质不同,大学物理与初中和高中物理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大学物理的教育理论、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要采取特殊的方法。STS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概念,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本文将根据STS教育的概念、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等多个方面,分析并讨论大学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物理;STS教育;物理教学

一、引言

STS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理念,目前正逐渐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它有着传统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性,受到教育方面各个领域的青睐,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去。它自提出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实践,逐渐走向成熟。大学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将教育内容与科技创新和社会相结合,大学物理作为技术性很强的高级学科,其教学更应该如此。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便成为了趋势所向。

二、STS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STS教育重点在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它旨在使现代社会公民不仅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更应该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能够准确的把握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以此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判断与抉择。STS教育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对科学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定义。但STS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将科学知识进行传播,运用其多元性、开放性、人文性、综合性、互动性及前瞻性等特征,使人们能够对科学、技术、社会有着一个统一的,综合的,系统的认识。这就是STS教育基本的内涵所在。

三、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强调科学知识,忽视人文培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特别是我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在国内大学物理的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诟病。我国教育普遍以文化知识的灌输为主,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目前我国大学物理的教学也是如此,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技术、社会的培养,不能将科学知识与社会、技术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得学生只局限于学科本身,只重视自己学历的培养和对于物理知识的专业性的培养[2]。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无法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难以做到人格的养成。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为学生的学历服务的,无法做到学生的终身学习。

2.教学内容偏学科性太严重

在我国理工类课程的教学中,偏理科性、偏学科性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物理的教学无法与今后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无法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仅仅是进行主观的科学知识的培养。教师在教科时,仅仅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会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进行讲解。比如将物理学科的部分内容与环境、能源等问题相结合。系统的理论性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固然起着很大的教育作用,但是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还是十分欠缺的。

3.大学物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十分枯燥乏味,不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于大学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缺少与技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困难,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重心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不在学生兴趣、人格、个性的培养。

四、STS教育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1.STS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大学物理中采用STS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相结合,采用综合性的教育方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理论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知识都较为丰富的综合性的人才。懂得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应渗透STS教育理念,发展全面性的.人才。

2.STS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STS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素养。这是学生锻炼能力的基础。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在教育中渗入STS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还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做了良好的铺垫和帮助。发展素质教育,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与STS教育有着相似之处。

3.实行STS教育,是实现科学与社会融合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相隔,但是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STS教育的实施便成为了实现科学与社会相融合的必须[3]。STS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物理贴近生活的一面,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所接收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教育能够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将科学和社会实现有机的融合。

五、结语

大学物理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不足,应该及时的认识到目前教育方式所存在的缺陷,改善教育策略和教育理念。STS教育的对于大学物理方面教学的渗透,是实现大学物理科学知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的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全面性的人才,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必须,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成春英.初中物理中融入STS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噪声》一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8):277-278.

[2]程金阁.研究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亚太教育,2016(3):58-58.

[3]杨静,吴伟.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的物理STS教学探讨[J].物理,(11):116-119.

高中化学的STS教育与情境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STS教育;情境教学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能源、生态等。面对这样的情况,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来改变人们的一些观念,让社会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

一、STS教育的提出

第十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上,一位加拿大高中教师提出了按照“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STS)”思想来组织实施科学教育的做法。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學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二、高中化学开展STS教育的必要性

1.STS教育随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符合化学新课程改革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让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及时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代科技成果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

2.STS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满足化学知识的需求。STS教育能让知识从课本走入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化学,再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抽象和枯燥,能将课本和生活相联系,通俗易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3.STS教育让“应试教育”逐步向“教育和生产生活实践结合的方向发展”。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成了化学教育重要的评估方式,导致了教育的局限性和束缚性,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STS教育能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科学的进步,了解到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更好地为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服务。

三、高中化学开展STS教育的方法

在课堂教育有限的环境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成为开展STS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举一些高中化学在情境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教学案例。

1.材料式情境教学。案例:在教学“钠燃烧、钠与水反应”的教学方式时,我先创设了如下的情境:据报道,广州市珠江河段现神秘“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据一位居民反映:上午10点多,河内突然冒起白烟,在水面上漂浮的铁桶内突然蹿出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打捞上来的铁桶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有人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消防人员赶紧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

继而提出问题:(1)为什么铁桶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铁桶在水里也能着火?(3)为什么铁桶打捞上来后要用煤油浸泡?(4)为什么有人接触了桶内的物质会感到剧烈疼痛?

再让学生用钠进行实验。

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将生活中的案例与课本知识结合,比较容易理解,若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可以沉着冷静地解决。

2.视频式情境教学。案例:在“氯气”一节的学习中,我给学生观看了战争的视频,战争中使用氯气炸弹,使好多个平民中毒,民众纷纷逃难。

学生思考:(1)分析氯气的性质。(2)分析民众应该如何自我防护。学生已经分析出了氯气的部分性质与如何应对氯气泄露的问题,再进行课本上的教学,学生就得心应手了。

3.生活式情境教学。案例:在学习碘这节内容时,我从家里拿来了加碘食盐的包装袋。碘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人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碘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如果缺碘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在食盐中加入含碘化合物,主要有碘化钾和碘酸钾,由于碘化钾久置后变黄,所以现在我国加碘盐主要加入碘酸钾。

根据包装袋上的信息,思考:(1)包装袋上的含碘量是元素还是单质?(2)为什么碘化钾食盐久置后变黄?(3)加碘酸钾的食盐与加碘化钾的食盐相比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4)如何用家庭试剂证明食盐中含有碘酸钾?(5)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 mg~50 mg的碘酸钾。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含碘量合格,某学生取用428 g食盐样品,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至溶液呈蓝色,再用0.03 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 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为:IO-3+5I-+6H+=3I2+3H2O, I2+2S2O2-3=2I-+S4O2-6。

这些直接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形成学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态度及价值观。情境教学广泛有效的使用,对于STS教育的学习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学生既感受了生活,又学到了知识,对于教育者和学生而言达成了共同的学习目标,是新课改教育下很好的教育手段,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7篇

1.STS教育的概念

STS教育方式起源于西方社会, 其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较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STS教育方式的运用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贴近生活的教育内容, 同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2.STS教育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引进STS教育模式, 可以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继而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积极性, 并且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从而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STS教育策略

1.开发课程资源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STS教育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要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 教师在采用STS教育方式时,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相应的课题资料, 如食品安全问题和水资源的应用等, 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悟能力。其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例如, 在农村学校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农药和化肥厂, 从实物中来讲解化学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 教师在开展ST教学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 对习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 可以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联想。总而言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以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1]

2.组织课堂讨论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 教师采用STS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STS教学方式中, 课堂讨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关系着学生的求知过程, 可以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讨论话题, 例如, 在讲述有机物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其和社会生产与环境结合起来,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引导, 当讨论结束后, 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中, 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 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的讨论中, 可以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并且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 掌握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总而言之,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 采用STS教育课堂讨论, 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

3.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评价中, 教师通常是通过试卷的方式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但是由于某些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 因而其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STS教育方式中, 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试卷来了解学生, 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了解。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对学生进行了解;其次, 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从谈话中找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 继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最后, 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反映, 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3]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中, 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可以积极地引进STS教育模式, 以便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进而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成果。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采用STS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对STS教育的相关概述和高中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实行策略进行探讨, 以期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从而积极运用STS教育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STS教育,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计许婷.基于STS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6 (05) :193-194.

[2]孙旭东.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策略研究[J].赤子 (上中旬) , 2015, 3 (20) :284-285.

STS教育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结合 第8篇

我国2003年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无不贯穿了STS精神。其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 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首次把STS教育明确地列入中学生物课程目标, 这表明我国STS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STS课程, 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 主要采用课堂渗透为主、课外渗透为辅的方式。课堂教学是渗透STS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下面主要讨论课堂渗透的相关问题。

一、选择STS教育内容的原则

STS的基本精神在于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它既要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作出的决策, 并把这些汇集于教育。所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选择STS教育内容时, 应把握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 不是用大量的科技发展新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堆积, 来削弱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方法技能的培养, 它是在不影响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体系的前提下, 以生物学教学的某些内容为STS教育的切入点, 适时适度地把STS内容渗透进去, 从而保证课程的整体性。

2. 适应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不同于专业的STS课程, 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学习STS理论, 只要求学生了解STS最基本的观念, 初步运用这些观念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实施STS教育时, 要把握好STS教育的尺度, 内容不要过深、过多,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所选的问题最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学习。

3. 教育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 所选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4. 实践性原则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 选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当地生产、生活社会实际,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合理选择STS教育内容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 (人教版) 中增加了许多有关STS的素材。其中在必修本中蕴含着丰富的STS素材, 这些素材主要体现在正文、专题栏目、实验和练习题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STS素材, 不失时机地渗透STS教育。同时, 选修模块也为开展STS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要认识到选修模块的意义和作用, 有效利用选修模块的教学进行STS教育。

1. 正文部分的STS素材

正文部分的STS素材主要体现在“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栏目中。例如“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脂肪类食物”“饮食中的胆固醇”“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癌细胞”“咸的食物与细胞失水”“人工合成的膜材料”“饮料的浓度”“与细胞膜有关的疾病”“酶法生产”“大棚种植蔬菜”“空调病”“糖尿病”“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曲线”“种群的变化”“温室效应”“科学合理间伐”等, 这些都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相关的问题。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2.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专题栏目

新教材中的专题栏目有“科技探索之路”“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史话”等, 通过这些栏目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过程、方法, 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对“从古老的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的介绍,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科学的发展导致技术的革新, 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3. 注重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新教材中将一些实验由验证改为探究, 增设了“探究”“设计实验”栏目。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等实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其科学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栏目, 创造适宜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亲历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4. 利用教材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习题

新教材的习题中也不乏联系生活的题目, 例如“核酸保健品”“加酶洗衣粉的应用”“轮作”等, 这些习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分析、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类习题不仅向学生渗透了STS教育,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挖掘出的各种素材, 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知识或应用的介绍上, 而应围绕上述素材, 着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的理念。

三、进行STS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

STS教育强调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那么生物学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在教学中主要用到以下教学方法:

1. 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运用讨论的方法, 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解答, 进而弄清问题的本质,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遗传病”时, 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下列问题: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怎样预防遗传病?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哪些?等等,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这些问题, 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讨论时以学生活动为主, 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 让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要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主要是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究、解决问题, 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例如教学“蒸腾作用”时, 首先提出问题“花卉移栽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是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探究或检验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基因分离规律”后,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在了解ABO血型的遗传特点及其鉴定方法的基础上, 自己设计实验, 进行相关的血型鉴定实验。当学生所掌握的有关科学、技术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 学生学习的兴趣便得到自主的激发,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 决策模拟法

决策模拟法是指就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运用有关的科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 以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例如学习“基因工程及应用后”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决策者的身份出发, 讨论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以及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得到推广, 从而来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

5.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在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和决策。例如在讲述“克隆”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和其为社会带来的利弊时, 让学生扮演不同意见的角色进行辩论或讨论, 以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9篇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 是指人们在各种事物以及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技能。具体来说, 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必要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方法。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这其中也得益于我国科学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指导, 而相比于国外公民具备的科学素养水平,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STS教学理念, 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2.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在高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化学知识以及科学技能的教导, 却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所以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之后也不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就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因而就不能做出正确的科学价值判断, 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而STS教学理念就是将科学、技术以及社会进行紧密结合的一种科学教学理念,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STS教学理念, 有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科学价值判断, 会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与掌握, 进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二STS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在加强理论教导的同时, 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颁布, 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新要求, 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手段, 在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灌输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即要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所以在化学教学手段的应用上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才能切实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而这也是提高他们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能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们接触到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 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进而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做到以上两点可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化学知识的应用中形成良性循环, 最终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应用的能力。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课堂有限的学习时间, 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以及技能全面而深入的掌握, 所以应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 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已经基本确定, 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能够促进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技能, 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提高学生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最终促使他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加强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将化学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中, 对农作物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农作物的根外追肥技术、农作物增长素的使用技术等, 所以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而言,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实践应用内容的认识, 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技能, 这有利于提高他们在从事农业劳动时的实践能力。

4. 提倡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绿色化学, 就是对环境无害的化学, 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对无害材料的研究与研发,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保护环境的无污染。现阶段, 全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绿色化学理念正是当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新思路, 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提倡绿色化学的理念, 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促进他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 将STS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当中, 对学生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STS教学理念的应用下, 学生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转化成化学技能, 进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 在我国新课标的要求下, 将STS教学理念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

摘要: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简称, 是最近几年来兴起于国内外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理念。随着我国新课标的颁布, 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因而为了达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 实现化学教学中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结合,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STS教学理念是最佳的途径, 本文主要论述了STS教学理念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融合。

关键词:STS教学理念,高中化学教学,科学,技术,社会

参考文献

[1]雷艳青.让STSE教育理念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3)

[2]陆真、林菲菲、魏雯.加拿大科学教育中STSE理念及在化学教材中的体现[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7 (1)

STS教育与药物分析教学 第10篇

STS (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 即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教育理念是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并注重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STS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强调使教学内容社会化, 重视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基本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2]。STS教育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与我国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一致,因此进行STS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大学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探索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2药物分析的教学现状

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科学,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具备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具备研究探索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物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4]。药物分析是我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课程, 同时也是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药物分析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接触大量的药物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等,涉及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课堂讲授,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STS教育与药物分析教学

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来,能够突出其实践性、应用性和社会价值,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科学素养,并培养学生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问题。

3.1将STS教育引入课堂教学

在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STS教学内容,利用药物分析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层层深入探求新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STS教育: 介绍药物分析研究的最新进展,让学生了解药物分析研究所用到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法; 加强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教育,突出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型; 将药物分析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兴趣。例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 大多数学生曾经使用过,知道在使用之前需要做皮肤试验,在学习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时,可从皮肤试验入手,首先介绍这两类药物的生产工艺和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再介绍这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可能产生的内源性高分子杂质,之后再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介绍其理化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方法,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改善教学效果。 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2将STS教育引入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熟悉和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5]。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并且很多实验采用多人一组的方式进行,使得学习主动性性不高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提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STS教育理念。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精选实验内容,选择学生熟悉的阿司匹林、维生素C、青霉素等药物进行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实验的兴趣;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找出原因和解决措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 更新仪器设备, 与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分析仪器保持同步,或者采用参观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使实验内容生活化、趣味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

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可成立课外学习兴趣小组,促使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对药物分析发展历程、药物分析发展的最新进展、药物分析与用药安全等问题进行分组研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再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调查分析、深入探讨,最后写出研究报告,使学生对药物分析发展的历史和最新进展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药物分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提供必要的资料、场地、设备,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在成绩评定时还要考虑课外学习的成绩。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4结语

药物分析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课堂讲授,学生对药物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认识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及发展中的应用,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到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来,能够突出其实践性、应用性和社会价值,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科学素养,并培养学生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问题。可通过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使实验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摘要:通过对STS教育理念和药物分析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STS教育思想和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基础,对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STS教育引入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使实验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STS教育引入课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STS教育;能力培养;应用

1.STS教育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产品也在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方面的关系密不可分。目前,各大高校除了学生日常的技术教育以外,也着重于帮助学生正确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偏离,缺乏实践模拟学习。STS的教育是由于传统教育和现实需求的矛盾而产生的,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社会三方面的综合。

为了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脱离实际生活,STS教育主张师生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中探索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高中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们能够与一反三,开阔他们的大脑思维范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得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

2.高中物理STS教育现状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面上的知识,忽略了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向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而由STS教育和传统物理教育构建而成的新型物理教育模式,非常注重物理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连贯,并且注重技术和社会的内在联系。在教学空间上,从传统的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和教室进行教育,改革为对时间和教室的不限定。在教学方式上,以往学生只是从老师课堂上的枯燥讲解方式中获得理解,主要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育,而STS教育让学生有了探讨、研究和合作的机会,改善了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都是以被动学习的状态参与教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型的物理教育模式丰富了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实践的方式,不断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得那些厌学的学生重新认识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这种学习方式过于机械化,STS教育主要是针对加强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从而改善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从中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学需要STS教育的融合,其给学生带来重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应用目标

3.1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新时代下的STS教育在物理教育当中其根本目的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渐渐让学生从中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的内容虽然重要,但是学习方法更重要,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不单单是物理,在其他学科甚至是在生活中同样能够运用到。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其中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

3.2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

高中物理知识中涉及很多科技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电路、万有引力及运动等方面在当下的各种科技产品中广泛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离不开科技的影响,从而让他们能够重视这一方面,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认识到要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先加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3.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STS教育有助于让学生深层次的了解科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联系,科学是主要是体现在探索自然社会中的奥秘,而技术主要是为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而对自然加以改造,不管是科学还是技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和谐发展。但是科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正当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可是它同时也伴随着其他的负面影响,比如说环境的污染、能源的短缺等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能约束自己,从自己做起,进而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4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多加观察,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从平时的学习当中了解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从事技术行业更加得心应手。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对学生全方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脱离书本知识后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盲人”,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和生活细节相匹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STS教育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与时俱进,针对教育的缺陷而作出改进。

参考文献:

[1] 宋爱兰.探索STS教育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09)

[2] 张蓉.探究性学习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3] 吴长龙,熊万杰.物理教育中STS教育资源开发的探索[J].现代物理知识,2004(02)

高中STS教育物理教学 第12篇

一、STS 教育内涵

STS是Science、Technology与Society英文首字母的简称, STS主要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深刻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旨在填补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沟壑, 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改变社会, 造福人类. STS教育模式深刻强调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公民,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 STS教育模式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教育目标的全面化, STS教育要求改变以往片面追求个体认知发展的单一目标, 而是向着提高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目标迈进. (2) 内容构成综合化, STS教育强调在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受理时, 务必要从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出发, 而不是把所学知识分为一个个碎片, 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社会认知感官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索与体验, STS教育期望通过教授学生科学、技术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度, 因此该教育模式非常关注学生的切身体验, 要求学生在体会中学习, 在学习中摸索, 在摸索中建构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高中物理生态化教学内涵

所谓物理生态化教学, 指的是授课教师综合考虑课程内外部相关因素, 综合开发各种可用教学资源, 全力协调学生与教师的链接关系, 创造对学生有意义的真实情景, 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富有个性的环境中积极思索、主动学习. 从此可见, 高中物理生态化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师在教授高中物理知识的同时营造和谐、愉快、充满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教师双向交流氛围. 为达成这一目标,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思考、独立的研究, 并进行良好的双向交流. 教师所需要做的事情是深入思索课程教学内容、编排课程教学秩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开发利用内外部资源、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开展课后教学评价等. 为创造和谐、生态的教学环境, 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引, 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并不断的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增加知识的传递, 在互相模范、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 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才能更好的得以提升.

三、高中生态化物理教学实施 STS 教育的探讨

1. 高中生态化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目标

(1) 个人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素养, 提高其对物理科学知识、技术的学习动机, 加强学生对未来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力, 强化学生个人价值观.

(2) 社会教育目标:在教授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基础之上, 扩展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强化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社会发展荣辱感与责任心.

(3) 文化理解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 增强学生对历史、地理、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探索, 鼓励学生构建物理学与天文、计算机、高分子、量子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与纽带.

2. 高中生态化物理教学实施 STS 教育的内容

3. 高中生态化物理教学实施 STS 教学的措施

(1) 培养科研精神

引导高中学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 重点在于打好基础知识, 并培养学生研读现代科技前沿, 展望科技未来的科学敏锐性. 在高中生态化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校内讲座或者是学生、教师轮流研讨会, 此外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演讲.

(2) 社会实践与调查

上一篇:库存原材料下一篇: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