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2024-07-12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精选11篇)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1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体育运动学校,学校管理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 源于美国政府难以承受日趋上涨的医疗费用。通过研究, 他们发现很多疾病可以被预防和控制。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公告:“健康长寿遗传占15%, 社会因素占10%, 医疗条件占8%, 气候条件占7%, 而60%的成份取决于自己。”也就是说, 每个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此后, 健康管理的概念出现在各行各业中。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界定及意义

1. 健康管理的定义界定。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1]。它通过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和对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从而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 真正达到防治疾病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我们认为学校的健康管理指学校通过行政、教育等管理手段达到学生生理、心理及道德健康。

2.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G·斯坦利·霍尔 (G.Stanley.Hall) 指出: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暴风骤雨时期[2]。当今的中学生一方面要立足眼前, 加强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现代生活, 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放眼未来, 历练创新品质和进取精神,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更高条件的需求。另一方面, 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肩负着国家振兴、民族昌盛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重任。体育运动的学生他们更加直接地在世界舞台上树立国家形象, 为国争光。四年一度的奥运会, 是世界上每个运动员都渴望展示自我的舞台。而保障所有这一切能够顺利得以实现的是基石便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所谓健康, 不只是不患病, 还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知识可以随时获得, 但是失去健康就很难重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 学校给予他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健康———身心灵的健康。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对学生的健康进行管理对学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健康管理方式

1. 入学健康管理———初步建立健康档案。

(1) 身体常规检查。在普通中小学, 学生健康体检必须检查的项目包括:问诊、内科、眼科、口腔科、外科、形体指标检查、生理功能指标检查等。而在体育运动学校, 我们不仅关注以上项目, 在形态、素质和机能的测试更全面。以形态测试为例, 我们具体到上、下肢长、臂长、指长、大腿围、小腿围、踝围、跟腱长、足背高、足长、足宽等。 (2) 关注隐形疾病。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从事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除了常规检查, 我们更加关注一些隐形疾病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宜从事篮球、足球、摔跤、柔道这类剧烈的撞击性运动, 也不宜从事诸如举重这类以爆发性为主的体育运动。患有先天性贫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耐力项目中也不占优势, 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有可能出现晕厥的现象。乙肝常规检查在新进运动员筛选过程中必不可少, 他们的运动性疲劳很难及时恢复。此外, 原发性高血压也得到了关注。虽然青少年罹患这种疾病的概率很低, 但是在从事速度力量型为主的运动项目时会有损他们的健康, 所以我们需要进行筛查。 (3) 关注心理健康。根据中国精神健康网提出的观点,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正确的自我观念;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好的情绪表达和控制;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抗挫折能力;热爱生活和集体;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自主自信、有安全感。2013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 (试行) 中也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建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建有符合标准的心理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室, 开展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因而, 我们的学生自入学的时候就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十六项人格问卷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通过SAS及SDS了解学生的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 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为学生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通常训练比赛的时间占一半之上。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调节。在一般人格测验的基础上, 我们利用相关心理测评软件, 通过个性特征、竞赛情绪、注意特征、速度知觉能力、比赛动机水平、意志水平、自信心水平和中枢神经疲劳测试, 对运动员的训练及比赛心理进行监控及调节。

2. 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

(1) 学生日常行为管理。 (1) 作息时间———严格。体育运动学校大多数学生都住校, 集中管理相对比较容易。以我校为例, 从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至班主任、教师全部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要求进行工作, 从早操、早餐、文化课学习、午餐、午休、训练、晚餐、晚就寝都有教师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保证学生学习、训练与休息的时间,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行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学习时间———严肃。身正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德行的塑造需要经过日积月累。文化课的学习及晚自习时间是我们感染学生、塑造德行的重要时间。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完成。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 他们有效利用班会课和晚自习的时间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及时发现问题, 防微杜渐。 (3) 训练时间———严厉。在体育运动学校中, 教练员的地位举足轻重, 超越教师及班主任。首先, 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超过文化学习时间。其次, 一个运动员成长的时间至少在三至五年, 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相处时间远超过与其他人的相处时间, 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处事作风、人格特征都在影响着学生, 所以训练场上也是进行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阵地。 (2) 学生训练健康的管理。 (1) 科学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是教练员的宝贵财富。在选材时, 教练员、科研人员就进行科学分析, 预测运动员的潜在能力。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 教练全程指导, 科研人员跟踪服务, 关注运动员的训练中的变化, 及时采取措施。例如, 科研人员为运动员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营养补充方法及伤病恢复措施。 (2) 心理疏导的必要性。美国射击名将马修·埃蒙斯与奥运冠军擦肩而过时的那种沮丧无奈, 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现代运动的特点是运动成绩快速增长, 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日益接近, 运动竞技更加激烈。当竞赛双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方面势均力敌时, 胜负往往取决于心理因素。也就是说, 运动员体能、技术的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获得以及战术的运用均应以良好的心理训练为基础[3]。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应运而生的。为了避免或者尽量减少类似于埃蒙斯这样的遗憾, 我们学校特别为运动员设立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专职教师辅导, 定期为运动员进行一般心理训练辅导和赛前心理训练。 (3) 伤病医治的及时性。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冲击冠军的基础, 也是运动生涯结束之后继续健康人生的保证。我们知道, 在长期的运动训练之中, 伤病难以避免。我们学校为运动队配备了随队队医及科研人员。他们有的拥有传统的中医治疗经验, 有的擅长最先进的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这些都确保运动员在发现伤病之时,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专业的治疗, 保障了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3) 学生营养健康的管理。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变化, 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4]。因而, 青少年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供青春期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食量, 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体力活动的消耗。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住校学生, 他们有独立支配金钱的机会。为了避免学生乱买零食乱吃零食的现象发生, 学校一方面加强了管理, 如在用餐时间限制学生外出;另一方面提高了学校餐厅和超市的服务质量, 能够确实做到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为了让运动员能够及时恢复疲劳, 营养品的补充也极为重要。我校为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特别准备不同特色的营养品。例如, 中药饮品、100%乳清蛋白、运动中耐力补充剂EFS、番茄红素、善存、VC泡腾片等, 确保在大运动量、高负荷的训练下, 运动员能够及时恢复。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是进入社会的准备期。信息时代, 瞬息万变, 社会需要那些善于学习, 与人为善, 人格健全, 意志力坚强, 不畏挫折, 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身心健康的人。而我们在青少年时代便对学生进行健康管理, 将这样的方式与信念传授给他们, 正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身心灵全人。

参考文献

[1]苏志, 宋文质.日本的职业管理及国家的扶助政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5, (3) :190-191.

[2]劳伦斯·斯滕伯格.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M].戴俊毅, 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332.

[3]http://baike.baidu.com/view/4283785.htm.

学校运动会学生作文 第2篇

比赛长绳的时候,我们的心理非常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拌到,那可惨了。回忆着以前的种种,心理又不紧张了,更觉得放松了!

在苦练的时候,我特专心,没事练一会双摇,然后再去跳长绳,长绳丁冬丁冬的响起来,我们一个一个地跳进去,老师在旁边提点着,三分钟过后,我们超过了300个,老师说:“只要用心跳,就一定能胜利。”

在老师的提点下,我们跳得非常专心,有一次我们超过了340个呢!就剩今天了!今天一定要加油!裁判员叫开始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跳得非常有节奏。我们不禁笑起来,连老师沉闷已久的脸,也禁不住弯起了眉毛,甜甜地笑起来了!停――!在裁判员的一声“停”之下,我们停止了比赛。取得了340个的好成绩,我们跑回了班上,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同学们。然后老师开心的跑过来,对我们说:太好了,同学们我们得了第二名。到处洋溢着开心的笑声。

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意识 学校教育 终身体育

引言:学校体育不仅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而且还应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基础的大好时机,基础打得好,将使学生终身受益,终身体育的战略重点应该在学校体育上,加强学校体育的工作势在必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民对体育的需要更加迫切,现代化对人体要求更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出色地完成现代化的生产劳动。

我个人认为,学校体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教学改革,首先是体育教育思想上的变革。要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要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再则,高等学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战,也是学生的最高层次,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二、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原因。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的重要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三、更新体育教育,保障体育课时和“两操一活动”

首先体育教育的更新,教师应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授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另外,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前提的学校体育要将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等协调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的职能在完成教学、实施单纯的教学职能外,还将指导校外活动与竞赛,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佳衔接。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学校教育要克服“重智轻体”片面追求文化学习效果及升学率,而忽视体育教学的课时和设施保障。有的高校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体质下降,纷纷要求开设体育专业课,而有的学校教学竞赛设备简陋,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竞赛,更谈不上两操一活动等。这就呼吁健全各类教育部门领导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全民来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应保障正常的体育课时数,两操一活动,配备教好的体育设施。当然现在许多高校认真执行《学校教育工作条例》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保证了体育教学和竞赛需要,配备了较先进的计算机电脑系统和体育设施,有效地保证了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的需要,使之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做出贡献。

小结:终身体育不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教育,不仅对学校教育作用、目的以及对教师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与探索终身体育教育观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念,才能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全过程中的基础阶段。由此,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思想,已成为终身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板子该打谁?中小学生体质忧思录》

原载《中国体育报》.1994年2月1日第一版.《中国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第4篇

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综述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学生每周必上的体育课, 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门, 也是当前国内教育部进行改革的重点, 体育就人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改造与适应的活动, 而这种活动在人的一生中的任何时刻都在进行, 而学校体育更趋向于一种文化教育活动, 具有强制性。学校体育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怀, 主要为教育服务, 而自20世纪终身体育这一概念体系横空出世以来,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这一概念于上个世纪20世纪被一位法国的教育学者提出以后, 各国教育界都对这一体育教育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 从而确定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终身体育, 顾名思义, 指的是终生进行体育锻炼, 但是所谓的体育锻炼不仅仅指的是身体上的锻炼, 同样包括体育思想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对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 良好的体育教育能最大程度的培养学会的体育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进而达成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目前, 终身教育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而学校体育也正在为这一最终目的前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体育是自接受教育以后必须进行的一门重要的教育, 但是由于学校更注重成绩、升学率, 从而导致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 而且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体育教育设施, 从而导致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缺乏对体育的兴趣, 除却必要, 基本从不进行体育锻炼, 也未接受体育教育, 导致大学生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 这十分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过于教科化, 这极大程度低较低了学生对接受体育教育的热情, 因此, 改变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是势在必行的。这就需要在基础体育教育课程的基础上, 适当的添加具有特色的体育教育课程, 由于学校体育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因此在进行是实践教育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恰当的训练计划, 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教育的兴趣, 这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形成终身体育的运动兴趣。

体育教师的教育水平是影响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的体育老师的教育水平并不高, 其中巨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招收体育老师时, 多数体育老师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水平, 这严重影响学生对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 因此, 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但鉴于多数从事体育行业的人员多未进行过相应的教师培训, 因此, 在学校招收体育教师以后, 应该对这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进行相关的教师教育培训, 同时所招收的老师本身必须具备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以身作则, 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

学校体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而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 实践教育时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 正体育的定义一样, 系统化、科学化的制定身体锻炼计划, 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因此除却通过培养学生相应的体育兴趣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的改善方法以外, 还可以通过丰富课程项目, 改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技、经济以及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高层人士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挖掘, 而社会民众对教育的关注的亦逐渐上升, 而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实施以后, 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更是经久不息,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终身教育的提出更令教育界与社会人士了解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而经过不断研究实验明确的了解学校体育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基础阶段, 这主要是由于在学生期间,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 而且在此期间学生依旧保持着好奇心以及超高的时间能力, 而且学校教育更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过渡带, 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强化学生的身体体质, 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不仅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要求,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样有着十分高的要求, 而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应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 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表, 从而增强学生在体育锻炼方向的自信心, 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改善教学内容,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而通过这些改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学校体育的教育水平, 同样也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司马义.体育选项课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32-33.

[2]郭洪波, 窦丽.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标准) 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 :377-379.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5篇

沈阳市第十中学:王晔

【摘 要】:由于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会阻碍体育活动的进程,而且会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阐述了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环境;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

目前,许多中学对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身体发展受到阻碍。由于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否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环境的好坏。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一些体育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活动的进程。

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及功能 1.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狭义上而言,学校体育环境主要是指进行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微观的环境,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

1.2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 1.2.1陶冶功能

实践证明,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有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体育教育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2.2激励功能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翠绿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个性化的器材与充满活力的运动场面,在这里人与自然、环境、运动已经浑然一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运动,有谁又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呢?

1.2.3健康功能

体育教育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条件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总的来说,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2.1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2.1.1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及这些场地周围的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这些运动场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练习的态度和教学的效果。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例如田径跑道的方向一般要与子午线一致,体育馆的墙面和地板的颜色一般采用比较温暖的珊瑚色和黄色等等。

2.1.2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另外也包括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子化教育设备等。这些运动设备的齐全与否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范围。

2.1.3体育时空要素

时间是学校内部一种无形而有力的物质环境因素,学校的一切活动之所以能有序地组织起来,就是通过各种时间的分配和安排。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不少中学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仍然被学校安排成了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成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少数学校虽然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但也只是“放羊式”的教学。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学时初中一般是每周3个课时,高中是每周2个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时间。

2.2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2.2.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教育力量的体育教育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某些学校有体育周或者体育节,某些学校每个学年都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像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等等。

2.2.2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积极的程度,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2.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有些项目(像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都是大家合作完成的,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团结,鲜明地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学科的特点。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影响学生。

3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追究其根本,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正面影响

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3.1.1物质环境方面

首先,体育场所设施较好的中学,在田径场的设计上,不仅考虑到了其位置、方面、采光、通风、颜色建筑材料等,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这样使学生在感官上觉得舒服,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让学生有运动的冲动。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要是学生所在的学校能提供充足的运动设备,满足了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求不同体育运动设备上的需求,学生就会有运动的快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再次,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如果安排好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人体适宜的运动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促进作用。

3.1.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使学生知道经常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生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生的专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体育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体育教师本身形象好、运动能力强、并且很幽默风趣,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不知不觉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

总之,这些方面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中学在其中某些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勤勤恳恳,这是值得鼓励和欣慰的。

3.2负面影响

当前,学校体育环境在很多中学都不被重视,这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培养有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主要表现为:

3.2.1物质环境方面 在体育活动场所方面,现在的很多中学,在体育活动的场所上对学生有很大的限制,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常见篮球场都是破破烂烂,硬件设施极差,以普及较好的篮球为例,在中小学有97%的学校篮球器具都是不适宜的,其中53%的学校使用成人球,99%的学校使用成人篮架和球场,在中学使用成人球场和球具,不仅不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也谈不上什么兴趣的培养;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城镇中学,虽然有很不错的体育场馆设施,可是却没有被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上,学生也不理解这个体育场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的场地环境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呢?

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有些中学在体育设备的设计与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场地器材的设置也不是显得那么的美观、卫生、别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恶的感觉,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许多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运动规律,不适时的时间被安排成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制约,从而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的欲望。学生的活动时间已经被学校无情地剥夺了,这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2.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一所中学如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传统和风气,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没有锻炼的习惯,而且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会受到限制,学校体育教学也将被视为虚无。

第二,没有了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学将杂乱无章。这样,教师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对学习体育就显得很迷茫,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有些中学没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越来越疏远,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抹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三,学校对体育的相关信息不够重视,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去看一些和体育有关的报刊和书籍,校园广播也从不播放关于体育的新闻,学校体育的信息严重缺乏,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追求体育的兴趣。

第四,体育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和方式不合理,教师作为辛勤的园丁,并不是在学校摆脸色给学生看,看似严肃,其实是对教师这一本质工作没有做到位;其教育方式也让学生不能接受,有的老师就经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有时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阻碍了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对学校不利,对教师不利,最终让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学校体育教育也就“变味”了。小结和建议 4.1小结

总之,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深受学校体育环境的影响,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心理环境的设计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影响到了学校教育的很多方面。诸如体育教学质量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等等。

4.2对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的建议

首先,体育运动场所的设计应当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例如,农村中学就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学校的空地,即使资金不足,不能建设一些必要的体育场馆,但是也要让学生有一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去处,不能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建设、美化校园体育设施,如学校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些小山包、树木和废弃物品,都可以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体育设施;而在城镇中学,学校的体育场馆是有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场地,而是作为一种摆设,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才建设了那些场地。还有的中学虽然已经把体育场所建成了,但是场地的设计不符合运动和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在场地的管理上也是漏洞百出,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让人觉得那是资源浪费的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不仅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体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校体育场所有所完善。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的设计上,很多农村的中学大都不仅没有一块像样的田径场,更不用说什么健身器材和体育电化教学设备了,而且在体育器材的设计上也是不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这一系列的问题;另外,在城镇中学,由于学校为了省钱,没有对体育运动设备进行高要求的设计,导致学校运动设备缺乏实用性和合理性,制约着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改善这些不良因素,重视体育运动设备的引进和管理,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学校体育设备更齐全、安全。再次,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农村中学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安排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不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时间;而在大多数中学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考指挥棒的挥舞,学生也失去了原有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受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个情况,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段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必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4.3对学校体育心理环境设计的建议

其一,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努力争取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些条件允许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比赛、武术表演赛以及其他中国传统的或地方特有的体育活动,以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风气;城镇中学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开展一些体育教育活动和比赛,诸如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竞赛以及其他相关比赛,使学生在体育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另外,无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镇中学,要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他们的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校风、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营造。

其二,在体育教学的心理气氛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一改原来教师的指导作风,因为教师是创造良好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对学生也要像学生对教师一样的尊敬,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城镇中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作风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上下工夫,而且应该有巧妙和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学生有一颗健康、自信、顽强的心和端正、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活动。无论是在哪个中学,体育教师都必须要专注于自己的本质工作,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使学生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总之,无论是在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当前学校的状态是不为乐观的,学校应该积极应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极力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同时也大力支持一切有利因素,使学校体育环境健康地、持续地发展下去。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健康的、舒适的环境去进行体育活动,让他们对体育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

参考文献

浅谈学校体育与学生成长 第6篇

一、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

人体是由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成的一个高级、复杂、协调巧妙的有机体。从医学角度看,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只要遵循人体正常的发育和新陈代谢规律,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体育锻炼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事实上,体育运动对人体的直接作用是对体力的消耗,运动过程对体内物质能量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消耗过程,是促使异化作用加强的过程。运动和比赛对人体的这种消耗作用是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但是这种消耗作用并不是适可而止的,而是继续相应地引起同化作用的增强,加快体内物质合成过程,使体内物质有所补充、增加和积累,这是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人体健康的原理。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运动可刺激身体各个系统,尤其是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增强它们的活动功能。经常运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不过,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指出的,任何规律都不是普遍的、绝对的。在增进人体健康这一点上,运动锻炼的作用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洪绍光教授在《健康忠告》中指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环境、医疗卫生、食品安全、遗传等因素都对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方式

日本一所中学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有趣实验:让500名学生在不同状态下背诵课文, 以坐在椅子上背诵课文的学生成绩假定为零。结果发现站着不动者背诵成绩为-5.6分,从40厘米高的台阶上跳上跳下运动1分钟后再背诵的成绩为+5.5分,跑步后休息2分钟再背诵者成绩为+2.7分,跑步后休息3分钟或10分钟后再背诵者成绩为+9.1分和0.8分。我国学者曾采用功率自行车对15名运动员进行定量负荷测试, 内容包括运动前及运动后运动员的视听简单反应时和视听短时记忆数字广度的前后对比。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运动后简单反应时比运动前缩短, 且记忆广度也明显增加。为什么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现代科学研究已经为我们做出解答:人的记忆力在最佳状态时大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升/100毫升左右, 而达到这一理想浓度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即人的心率必需落在120-140/分之间。适量的运动能提高记忆能力。体育锻炼能促进人脑释放脑啡吠、内啡吠等特殊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对智力发展和帮助记忆有着积极的作用。

据国外资料报道:美国一研究机构对两组幼小耗子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活动的耗子大脑重量增加,大脑皮层加厚,皮质细胞长粗并分枝增多,能处理更多的运动信息。而运动较少的耗子大脑重量减轻3%,大脑皮质变薄约10%,这说明运动对增长大脑机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它有近140-150亿个神经细胞。据科学家估计,人的一生中,大脑能储存1亿个信息单位,能容纳5亿多本书的知识量,而一个平常人的大脑使用率仅为万分之一左右。这就说明人类对大脑的开发还远远不够,人脑还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用什么手段去开发它。人脑占体重的2-3%,而血液需求量却占体重的15-20%,氧的消耗量占全身的25%。同样重量的头脑和肌肉相比,大脑消耗氧是肌肉的21倍以上。有位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个人躺在天平上然后让他做一道复杂的数学题,随着思维的深入,天平靠头一侧逐渐下沉,这表明思维需要更多的氧气,并且靠加强对大脑供血来满足。

只要摆正学习与锻炼之间的关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7篇

“读训并重”, 顾名思义, 将学习和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近年来, 竞技体育在我国获得飞速发展, 高水平的运动员和科研人员是我国急缺的人才。原国家体委提出“读训并重, 教体结合”的办校方针, 旨在读书训练并重, 要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在这种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 体校才能培育德才兼备的体育人才。

二、体校学生文化课现状

1. 教学方法传统, 与时代脱节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深入到全国各地, 教学方法和模式在不断改善, 但一些地区仍需取得突破性进展。体校教师为了让学生达标, 教学模式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 让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学生对文化课更加失去了兴趣。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虽然口号响亮, 但落实的却很少, 这为改进教学质量增加了不少障碍。相关人员要从基础抓起,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改和思考, 使之适应广大体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2.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体校学生大多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文化基础对于人生发展的关键作用。一些体育院校过分强调学生入学时的专项成绩, 特别是追求运动成绩的高起点而采用了一些特招政策, 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从而导致学生文化素质越来越低。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国家对于竞技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要求运动员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体校学生做到读训并重的策略

第一, 要认清体校学生的特殊性, 给予特殊的关怀和耐心, 凡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博学多才的老师能用鼓励赞美的语言与学生交谈互动, 用幽默的语言和高度的耐心走进学生内心。教育的目的不是惩罚, 而是使之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 朝着健康向上的积极方向发展。

第二,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 使师生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教与学, 而是向朋友和知己的方向发展。

第三, 教师应注意改进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进行教学, 导入部分要新颖有活力, 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抓住学生的眼球, 也可以通过摆事实, 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环境, 做到控制课堂游刃有余, 收放自如。在人才的选拔上, 制定严格的进队文化成绩和退队文化成绩标准, 除了体育专项测试, 还要进行文化课检测, 严格控制生源的文化水平, 使之达到相对理想的标准。教师要不断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 学校也要积极为教师营造学习进修的平台和机会, 使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第四, 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 培养自己的亲和力。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 首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不要总是拘泥于学生犯的错误, 要对学生多多鼓励和赞美, 充分信任他们的能力和潜质, 即使有一时的失败也不要灰心, 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挖掘学生的优点, 当其取得进步时, 要大力表扬, 当其犯错时, 也要包容理解, 耐心教育, 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在平时, 要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 对其多付出一些关爱。定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家访, 保持学生与教练的联系, 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做到心心相通。

四、总结

综上所述, 体校学生的文化课和体育训练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做到读训并重, 妥善处理学习文化课和体育训练之间的矛盾, 使“双教”更加紧密结合。

摘要:近年来, 我国体育院校发展形式多种多样,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毕业生逐年增加, 就业压力加大, 导致生源的质量有明显下降, 这种态势对各级体育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改善我国体育事业, 也为了体育院校的蓬勃发展, 原国家体委对体校提出了“读训并重, 教体结合”的教学方针, 旨在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体校学生如何做到读训并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院校,就业压力,读训并重,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汪文红.体育运动学校如何真正做到“读训并重”[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2) .

[2]赵丹.浅析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2 (06) .

[3]毕玉.多媒体在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下旬) , 2014 (01) .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8篇

一、体育课因中考地位提高了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 新课程体系在每个方面, 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方式和行为的改变都体现出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与深化改革。教学观念及教师正在转变时, 传来了体育加试分加入了中考总分, 我们着实高兴了一阵, 心想, 国家对体育都这么重视, 我们更应该认真努力了。谁想, 一学期后又告知体育分又增加了十分, 现在是七十分了, 对于分数的增加, 学校、学生、班主任、体育老师都很振奋, 但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教务处开始做计划:九年级月考时体育也要考, 每天还要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课任何老师不能挪用, 其他学科教师都在说:你们现在也和主课老师一样了。

二、片面追求体育中考分

在全方位的教育和压力下, 体育教学的地位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都得到相应提高, 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心和重视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质的提高有了质的改变, 教师的思想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所有体育教师将体育中考的内容列为教学内容, 树立重要的体育中考思想意识。实践中又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以体育中考分数为追求核心内容, 集训与课外时间也被利用到体育训练中, 整体上看好像在进行专项练习, 这样虽然可以提高中考成绩, 但是有悖于新课程体育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根据学生特殊阶段的心理特征, 预设好教学内容, 使学习更富于创新性, 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大大提高。

三、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时间和人员

学校在全面启动毕业班应如何提高体育中考的成绩后, 九年级的所有学生课间操时间变成了跑操课, 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 课外活动变成了体育中考项目的专项练习课, 而我们主管学生的部分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就成了这些孩子的监督者。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 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 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育的主体观念是以教师为本, 课堂教学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教师的灌输式知识传授上, 一直以来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内在潜能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只是被动的接受,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启发, 使得学生在判断问题与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 不能很好地被发掘。而现在面对课改和中考我们无所适从, 虽然这些都很重要, 但是没有那么多时间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

四、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个性发展

当前, 一些地区相关部门把各校的中考各项成绩进行排名后, 学校又对各科老师进行评价、奖励, 本来体育就不怎么被重视, 这两年中考总分有了体育的一部分, 致使有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想法, 思想意识中认为体育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学生在体育中考中获得的好成绩, 所以, 体育教学的设计都是针对体育中考而设计的, 虽然学校一再强调课改并学习新课标, 但是把体育课程变成训练课程的体育老师还是不乏其多,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于体育中考是通过考试的方式, 引发学校、社会与家庭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 体育中考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兴趣是教学中当之无愧的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是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体育潜能的挖掘和体育教师作用的发挥, 需要体育教师具备积极、冷静的思考能力, 才可以使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大潮中, 以体育发展作为专业和事业的发展方向, 并且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个性, 对于他们的一些思想、做法, 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平台及空间, 比如探究性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热情,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再比较分析等。以问题带动兴趣, 以兴趣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 对于量、难度、主动性的把握要适度, 而不是强制、命令性的方式, 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 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摘要:体育中考使学校、家长, 还有对体育重视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有了质的改变。体育中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推进学校积极重视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将体育教学重视起来, 保证了体育锻炼充分的时间, 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体育中考和实施课改在教学上有共性, 但更多的是差异, 它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教育,思考探究

参考文献

[1]刘英杰, 毛振明, 卢青.关于相关人群对“中考体育”的认识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8, (1) .

[2]陈更昌.不容忽视的体育中考问题[J].上饶师专学报, 1997, (1) .

[3]梁钦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与标准有必要实行双轨制[J].体育科技, 1996, (1) .

[4]邱远.对河源市中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情况的调查[J].体育科学, 2004, (3) .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9篇

特别关注建议推广专项体育课目前,体育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瓶颈,比如经常被占据、挤压,而且一节课只有40分钟,学生们在进行一些慢跑类的热身运动后就结束了。从2011年开始,上海在17所高中里面做试点,从过去一节课40分钟、每周5节课,变成每节课1小时30分钟、每周2节课。老师们分别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变为篮球教练、足球教练、羽毛球教练、乒乓球教练等。学校分别选择4到9项专项体育课。学生们打破班级划分,一个年级整体去上体育课,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体育项目。兴趣爱好对他们的促进非常大,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锻炼。专项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同时,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了解专业术语、裁判知识,进而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即使运动能力不一定能达到专业水准,也一定会对这个项目有兴趣、懂门道,在赢得自信心的同时,为终身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该修订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20多年来,各地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执行力度、监管机制、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学校体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行修订。具体建议:首先,要按照国家体育课程现行标准,明确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明确规定“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对不按规定执行的单位或者个人,加大处罚力度;最后,要增加“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应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等内容,完善学校、社会协同推进体育工作机制。非职业体育项目的基层培养应以兴趣为主而非竞技像体操、跳水、摔跤、举重等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项目正在被基层忽视。现在更多的问题是在基层,以及在项目的宣传等方面。国家需要多去支持这些非职业的项目。像体操,以前在中小学是开展过的,而现在没有了。所以,应该从培养兴趣开始,这样才能够吸引人才,而不是一开全国政协委员、奥运冠军邹凯始就朝竞技的方向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在基层多多支持其发展,包括支持一些俱乐部的发展和支持幼教的培养。要以人为本,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矛盾与问题来看,突出表现为原有单一性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风险、高淘汰导致社会、家庭成本过高,负担过重。同时,学训矛盾、社会用工制度改革等因素造成了运动员就业出口不畅等状况。具体建议:第一要树立科学理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该以全人教育、全程教育为指导思想,既要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又要重视素质教育、文化学习和职业规划,牢固树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第二要构建完善系统,建议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把握教育规律和体育规律,按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阶段特点和长远需求,共同研究探索以竞技体育为手段、以全面培养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第三要打造专业团队,在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服务补偿机制的基础上,采取评聘结合的人才动态管理办法,对教职长陈立人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标准化要求,优化团队结构。要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一个专业运动员的所有素质都是从小打下的。所以无论是志在成为专业运动员的青少年,还是只是想锻炼身体的年轻人,都要坚持科学运动。科学运动首先要在训练大纲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训练。其次,学会规避伤病也很重要。大部分竞技体育都会发生身体碰撞。学会规避伤病,或者在无法规避时,要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积极康复。加快青少年户外教育建设户外教育是一种发生在户外环境中的、简单而直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它基于发现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强调直接利用感官来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和社会。户外教育课程有时涉及离家住宿或基于旅行的体验,参加各种各样具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和科学试验,青少年户外教育除教育环境有别于校园教育外,在教育方式、教育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均有所区别。建议加快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体系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体系的研发和建设,同时加快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的建设。通过户外教育能够促使青少年学以致用,强调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促使青少年在户外环境中全身心投入,理解探索式学习的意义,同时有力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孩子还是喜欢走进户外的,中国登山协会每年也会做一些冬令营、夏令营这样的户外项目,孩子们非常喜欢。从孩子们的内心来讲,他们是很渴望接受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外教育的。足球改革有助于盘活体育消费市场我国体育产业目前的问题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而且内耗严重,与国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巨头相比,还形不成大的合力。同时,国家政策对品牌维护、推广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对于体育产业来说,足球改革是非常好的机会。要发展2000所足球学校,这就是很大的一个蛋糕,更别说还有社区足球等。当然,要想吃下这块大蛋糕,就要有充足准备。拿体育用品制造业来说,就要做好创新和打造名牌。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弱小,存在着人才、资金、技术短缺,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要为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支持。同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企业,要在国家帮助下,努力提升自己,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世界级的体育产业品牌。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体育课中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号召。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一号召并未得到普遍落实,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阻力重重。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组织进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普及推广工作。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要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调整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支持力度,对课时、教程、师资、考核等做出硬性规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单设武术课。建议将武术规定为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综合素质考核的必考项目,借鉴跆拳道段位考核系统,每一段级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指标来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学校学生 第10篇

一、深入了解学生背景, 做到 “教育有依”

对于学生在之前所在学校的情况, 班主任应该切实了解, 对于学生的学习、训练、各方面成绩、奖励以及不足等, 都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学生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 班主任就要对他全方面负责, 因为对学生的前期工作是学生后期发展的参考, 对于好的、值得发扬的要给予表扬, 对于不好的、有待改善的方面要加以纠正和改变。学生处于成长阶段, 肯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班主任要依个人情况而定, 对症下药, 为其开出合理的 “方子”, 方可 “药到病除”。因此班主任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良好地发展, 必须先打好深入了解学生背景这个基础。

二、了解运动员成长规律, 做到 “教育有法”

体育运动学校的班主任必做的功课是了解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知道运动员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都从小练习体育, 他们的性格大都比较外向、开朗, 比较好接触, 但也冲动, 容易头脑一热而犯错误; 他们的爱好也很广泛, 比如唱歌、下棋、书法、旅游、表演等, 但是运动员大都不爱学习文化课, 这是因为从小练习体育, 文化课的基础较差, 学习没有衔接上, 后续的学习比较吃力, 形成了恶性循环, 再者比赛、集训、调训等耽误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也较多, 另外, 学生训练量大, 造成学生精力不足, 学习提不起精神, 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但是客观因素再多, 也是外因, 关键是学生内因。班主任要了解运动员的成长途径和规律, 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其主动性, 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克服相应的困难, 要把学生的被动情绪变为主动情绪, 帮助学生实现质的转变。比如有的学生训练成绩很好, 但是苦于学习成绩差, 而且自己又比较懒散, 此时班主任要做的是帮助他建立学习计划, 并且协调其他科任教师, 帮助他按照这个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习惯。

对于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来说, 他们的成长变动因素比较多, 那么班主任就要根据运动员特殊的成长途径, 按照其成长规律适时调整教育, 动态地进行指导, 无论是思想、学习还是训练, “宏观把握, 微观调整, 具体到人, 深入指导”都可以作为班主任教育运动员的一条主线。

三、班主任要做好表率, 做到 “教育有信”

学生对班主任的亲近程度要高于其他科任教师, 因为班主任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训练、生活等多个方面, 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就像是一位母亲, 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孩子的饮食起居, 稍有不对, 就要教育一番, 学生也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 适应并延续着这种 “母子” 情怀。班主任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因而班主任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思想和言行要谨慎合礼, 切不可做出让学生失望之事, 否则, 学生的成长将会受到影响, 老师的教育将会前功尽弃。一定要为人师表, 做出好的表率, 在校园内外都要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 要勇于放低姿态, 在对与错面前, 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 千万不要找客观理由搪塞, 要把“自我批评” 的精神和勇气传递给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 “自我批评, 这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班主任就好像一座风向标, 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 只有方向是正确的, 学生的思想、行为才是正确的。因此, 作为班主任, 要想让学生 “亲其师, 信其道”, 关键是时时刻刻都要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要想让学生良好发展, 就必须做到德为人师, 行为人范。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分析 第11篇

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现状

1.对体育参与的认知度不高

大部分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费时又费力, 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还不如多学习基础知识或学习技巧,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聋哑学生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由此可见, 特殊学校的聋哑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且聋哑学生的年龄、性别等不一致, 对待体育参与的态度也有所区别。

2.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聋哑学生中, 有80%是男生, 其余则是女生, 大部分男生因体育活动中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参与体育活动, 女生大多是因为体育参与的生理功能。 由此可见, 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不一致, 也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 这就需要特殊学校的教师对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 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手段, 才能够实现促进聋哑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3.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原因

根据对某一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显示, 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所有被调查的聋哑学生中, 很多学生对参与体育课的兴趣还是很高的, 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体育课后太累、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使得聋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开始降低, 最后变得不喜欢体育课。 从多项调查中可以得知, 虽然有多种客观因素在影响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 但以下几种原因是最为明显的:第一, 由于聋哑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如正常的学生, 其生理条件直接影响了他们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速度, 因此在聋哑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后, 他们都会抓紧时间去学习, 不想浪费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 第二, 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倾向性。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调查过程中, 发现多数聋哑学生还是有很多自己十分钟爱的体育项目, 男生一般喜欢篮球、足球, 女生一般喜欢舞蹈、健美操, 但在特殊学校体育课实际课程中, 女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十分稀少, 舞蹈、健美操等根本没有放在体育课程中, 且男生喜爱的篮球、足球体育项目, 由于资源有限, 也无法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因此, 虽然聋哑学生对体育项目有着一定的倾向性, 但由于特殊学校教学条件的有限, 使得聋哑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没有被放在体育课程中, 自然学生也就没有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

二、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提高途径

1.完善特殊教育制度

要想提高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那么首先应对特殊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完善, 让特殊学生有更多、更为自由的空间参与体育活动, 及时更新《 特殊学校教育制度》《 特殊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标准》 等相关政策, 才有利于接下来体育活动的开展。

2.培养体育参与兴趣

在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分析中, 可以得知大多数聋哑学生不是因为自身原因, 就是因为没有体育参与的兴趣而不参与体育活动, 但这并不能代表聋哑学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 只要特殊学校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 就能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3.创建良好的体育环境

为聋哑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需要学校与政府的大力配合, 首先要利用体育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 积极主动地参与, 最后要结合聋哑学生的体育爱好,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关心。 首先, 教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 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其次, 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较为内向的聋哑学生更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这样才能使其有更高的参与兴趣。最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在实际过程中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展现出来, 这样就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5.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根据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参与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得知, 目前仍有许多聋哑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 或是不喜欢体育活动,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需要采用强而有力的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首先, 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 找出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其次, 教师应与家长积极配合,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主动走进体育活动的现场, 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这样就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通常情况下, 特殊学校都不会安排太多体育课程, 因此在日常早操、集体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地实施体育管理制度, 尽量让每一位聋哑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即使只是日常的体育活动, 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体质。 首先, 特殊学校应规定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早操, 且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监督学生的参与程度;其次, 学校应多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并购买一些器材供学生使用;最后, 教师要多多鼓励女生参与体育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7.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加大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能使体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首先, 特殊学校若有实力可以为学生增添体育器材, 那么就可以设置专门的体育经费支出管理制度, 及时更新学生所使用的体育器材;其次, 若特殊学校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更新, 那么则可以与社会各界人士或者慈善组织进行联系;最后, 所筹集的一切体育经费, 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划才能够投入使用, 且要注意体育硬、软件的兼备, 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

综上所述, 本文对特殊学校聋哑学生体育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知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现状, 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聋哑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 也能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修复机制下一篇: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