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

2024-07-08

精细化学品化学(精选10篇)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1篇

1 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1. 1 共享案例教学资源

案例库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从资源丰富的教学案例库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实施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作为PBL、引导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支持系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1. 2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建设“重应用、高综合、多层次”的教学案例库,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典型案例的探讨,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推进实践性教学改革,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4]。

1.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丰富的教学案例库,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国内外的优秀案例,追踪时下热点问题,掌握与案例有关的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无疑是授课教师对自己进行“充电”,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5]。

2 教学案例库的内容设计

根据案例与教学环节的联系,可将案例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和课外思考案例[6]。

2. 1 课堂引导案例

常言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引导案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成功的课堂引导案例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选择一些较为简单且富有时代感、真实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进入案例所创建的情境之中。

2. 2 课堂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有别于一般的课堂授课,其最突出的环节就是案例的讨论与分析。由于多数案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答案往往具有多样性。在讨论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再现真实案例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多重互动和交流,学生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 3 课外思考案例

为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围绕教材知识点设计一些简单的课外思考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报告等书面形式给出具体案例的解决方案,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案例库编写规范

3. 1 数量要求

案例库要能够覆盖整个专业培养目标,因此要有较为充足的案例,否则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此外,案例的类型要多样化,类型搭配要合理,既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综合性案例,也要有一定比例的本土化案例。

3. 2 结构要素

每个案例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标题。一般采用中性标题,不应含有显著的评价倾向,并能尽量反映案例的特色及主要内容。2背景。包括案例发生的一些情况的介绍,诸如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由来等,是进行案例分析之前的必要准备。介绍背景材料时无需面面俱到,但必须把案例发生时的有关特殊情况交代清楚,如特定的条件或原因等。3主题内容。是案例的主体,是对案例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4结果。与一般的教案相比,案例除了要阐明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外,还需说明教学的结果,如学生的反应及授课教师的体会等[6]。5评析。对案例事件的评析有助于揭露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学案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评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理论阐述的方式,也可以就事论事、有感而发,给人以共鸣和启发[7]。

4 建立案例库的步骤

4. 1 搜 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搜集充足、详实的素材是编写高质量案例的前提。在搜集素材时,一方面要注意全方位的搜集,不仅要搜集以往教学中使用效果较好的案例素材,同时也要将实践中的最新案例素材搜集到案例库中; 另一方面要重视素材的多样性,不仅要搜集文字形式的案例素材,也要搜集多媒体案例素材。

4. 2 撰 写

组织教师对搜集到的具体案例进行编写。在撰写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要有选择性。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所选事件必须要围绕中心问题,不要事无巨细全都罗列其中。2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案例的真实性,而非编造的故事。这样的案例才会生动有趣,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3要有价值性。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及反思,并有意识地探讨教学工作中的“为什么”、“如何做”等诸多问题,既可以促进授课教师本人教学工作专业水平的发展,又可以为其他教师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4. 3 实 践

对于经过编写的案例,要在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应用,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将经过实践检验后的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案例库。

4. 4 更 新

案例库应为开放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对时过境迁的案例应及时进行更新,学生也更愿意接触近5年内发生的案例,而不愿接触时间间隔较长的那些案例。此外,为适应教学和实践发展的需要,还应不断对案例库进行充实和完善,使其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需要。

5 结 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库作为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保证,在案例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案例库从开始的收集素材,撰写案例,修改案例,乃至建设成能真正为教学提供指导的案例库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随着优秀案例的不断补充和完善,相信案例库必将成为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案例库的建设也将为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机遇和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存进.案例教学法在精细化学品化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2,40(17):159-160.

[2]李变兰,田琳,肖荣,等.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08-109.

[3]杨云,张瑜,李奇峰,等.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案例教学库的建设与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2):60-62.

[4]徐世明,王宏娟,古同男,等.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2):3492-3493.

[5]汪茗,章尧,凌烈锋,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2,29(2):103-105.

[6]樊继英,张晙.商务英语系列课程案例教学库建设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69-270.

精细化学品 第2篇

[摘要]精细化工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本文主要描述了国内外的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简单分析了精细化工发展过程中要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及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关键技术;趋势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Abstract: Fine chemical industry with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high value-added feature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It have especial mea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It is competitive focus in chemical industry nowadys.This artical describ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s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Key words: fine chemical industry;development situation;key technology;tendency

0 前言

精细化工产品又称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用来与通用化工产品或大宗化学品相区别的一个专门术语,前者指一些具有特定应用性能的、合成工艺中步骤繁多、反应复杂、产量小而产值高的产品,例如医药、化学试剂等;后者指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生产中化工技术要求高,产量大的产品,例如石油化工中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维材料等。精细化学工业通常简称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1]。国内外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1.1国外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精细化工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由于传统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工艺路线和效益不佳,导致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化工企业开始走精细化的路线。他们致力于专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如仿生医疗品、抗癌药物、高效除菌剂和杀菌剂等的生产。到20世纪90年代末精细化工在发达国家中的比重己达55%-60%。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40%,20世纪80年代上升为45 %,20世纪90年代己达55%左右:日本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3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德国由20世纪70年代39%上升到目前65%左右。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加大了精细化工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世界范围内都在试图依靠科技使精细化工生产出更多的能源替代品,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发达国家,化工产品的精细化比例不断上升,科技投入的比例不断上升,不断研发新产品,发达国家在发展精细化工方面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的保护,严格控制技术外流,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保持精细化工领域的国际发展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精细化工的同时,也注意减少三废排放、加强污物处理,环保意识渗透其中,这一点也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毕竟保护环境是发展一切的前提,而发展精细化工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2]。

1.2 国内精细化工发展现状

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从“六五”开始,直至“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我国都把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在政策和投资上予以倾斜,已安排100多个建设和改造项目,总投资已超过50亿元。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精细化工的地位已在我国得到确立,其精细化率已从1985年的23.1%提高到1994年的29.78%; 2001年为37.44%,2002年已达39.4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其中的不足,从总体来看,我国在精细化工产品的质量、产品种类及生产经验、高新技术和设备先进程度方面都与国外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精细化工发展中要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

精细化工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涉及到的技术范围也比较广,精细化工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在精细化工的发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新型分离技术、耦合技术、纳米技术、新型催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

2.1 新型分离技术

分离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关键技术,是获得高质量、高纯度化工产品的重要手段[3]。开发工业规模的组分分离,特别是不稳定化合物及功能性物质的高效精密分离技术的研究,对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精细蒸馏技术在香精行业的应用;开展无机膜分离技术在超强气体、饮用水、制药、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开发;重点开发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研究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制取出口创汇率极高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如天然色素、天然香油、中草药有效成分等;着重发展高效结晶技术和变压吸附技术等[4]。

2.2 耦合技术

在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中有4项是有关藕合技术的研究成果。例如舍曲林是抗抑郁症药物Zoloft ®中的一种活性组分。Pfizer公司开发的舍曲林生产新工艺在反应和分离过程中均选用环境友好的乙醇作溶剂,省去了原来需要应用的甲苯、四氢吠喃等溶剂。由于亚胺化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很容易沉淀出来,不再需要应用TiC14脱水,也无需中间体分离,而且顺式异构体的选择性显著提高。这样使操作步骤大为简化,每生产1t产品,溶剂的需求量从227m3/h减少到了22.7m3/h时,减少了能量和水的消耗,节省原料20%-60%,使总产率翻了一番,并提高了工人的安全性,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的排放(2002年绿色合成路线奖)。藕合技术有利于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甚至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影响反应和分离效率的前提下,不同的反应或反应和分离过程最好选用同种溶剂和助剂,也可将反应和分离过程进行有效的藕合[5]。从这就可以看出耦合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高科技技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精细化工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影响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将纳米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可以生产纳米聚合物如用于制造高强度质量比的透明绝缘材料、高强纤维、离子交换树脂等;日用化工及其它行业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生产出更高档的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6]。

2.4 新型催化技术

60%以上的化学品,90%的化学合成工艺均与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优势的催化技术可成为当代化学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3]。催化技术是化工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催化技术来说,精细化工行业的催化技术又有着新的特点。新型催化技术的重点是开发能促进石油化工发展的膜催化剂、稀土络合催化剂、沸石择型催化剂、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等,发展与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密切相关的相转移催化技术,立体定向合成技术、固定化酶发酵技术等特种技术。开发出若干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立体定向、稳定性好、寿命长的高效催化剂和相应的催化技术[4]。

2.5 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生物催化反应大多条件温和,设备简单,选择性好,副反应少,产品性质优良,安全性好,不产生新的污染,因此受到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将生物工程技术与精细化工相结合,使许多原来用化学方法很难实现的合成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可以有更多种类的精细化工产品和技术被开发出来,会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使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出现质的飞跃。在未来需要重点发展重组DNA技术和生物反应器技术,这是生产干扰素和多肤等产品的基础。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3.1精细化工产品向高档化、精细化、复合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世界和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少高新技术将和精细化工融合,精细化工产品将进一步实现高档化、精细化、复合化和功能化。如超细超微细的粉体工程,已将无机和高分子材料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将无机和高分子制成了粉体材料,从而成为高性能的精细化学品。在制备过程中,有的方法必须要添加抗凝剂或分散剂、抗静电剂等表面活性剂,通过其作用制得各种超细和超微细的粉体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这些粉体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热和光学性能、高的

耐磨性、极好的遮盖性、高吸附性、多功能性等各种特异性能。根据这些粉体材料的特性,又可将其用于精细化工产品的制备,如制备高活性的催化剂、多功能的化妆品、药品、涂料、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磁性记录材料、塑料和橡胶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加工的改性剂及填料等等[7]。

3.2 精细化工技术向研发技术与生产技术并重方向发展

21世纪要用一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化工,使原有的化工产品纯度提高、分离更彻底、三废排放更少、环境污染更小,使原有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更加完善。在未来的发展中,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的投入会与研发技术的投入相当,甚至占有更大的比重。生产技术是使技术研究和设想变成可能的渠道,是精细化工产品能否产出的关键,所以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精细化工的发展中,会抛弃以往只重研发不重生产的片面观点,而是研发技术与生产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会使精细化工的发展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视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是精细化工发展的主要动向之一。这些技术的频频出现和应用,必将给传统化工带来一次技术革命,优胜劣汰提高效率,满足当今时代要求[2]。

3.3精细化工产业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

精细化工将为节能和环保作出较大的贡献,自身将向清洁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绿色高新精细化工。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工发展方式而言的,精细化工的绿色化是指在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较小甚至没有污染产生。

环保的要求及昂贵的劳动力将迫使一些发达国家将现有生产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精细化工业面临着又一次重新布局。如果精细化学品在生产中就实现生态“绿色”化,采用精细化学品为相关行业服务时,也实现相关行业生产的生态“绿色”化,即模拟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化工生态链,以低消耗(物耗和水、电、汽、冷等能耗及工耗)、无污染(至少低污染)、资源再生、废物综合利用、分离降解等方式,实现生产无毒精细化学品的精细化工的“生态循环和环境友好”及“清洁和安全生产的绿色”结果,那么就可以减少化工行业对环境的伤害。

欧洲的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管理制度,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其目的都是控制污染、倡导绿色。绿色化工的特点是对环境无毒无害,反应选择性极高。这形成了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清洁化生产。己内酞胺、丙烯睛丙二醇醚、环氧丙烷等新工艺的开发,涂料、胶载剂的水性化或无溶剂化,制冷行业的氟里昂及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的代替,化学致癌物质的禁用及可降解材料的开发利用等种种迹象表明,追求“绿色”、保护环境、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将是化学工业未来永恒不变的目标,也是刻不容缓的责任[8]。

3.4 精细化工产业人才向复合型、多专业协作方向发展

精细化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要有科技专业人才,又要有懂技术管理擅长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化学、化学工程和相关应用技术的人才,又要有一批能工巧匠。精细化工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最终是为了经济利益的实现。不论是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还是销售部门都要加强配合,团结协作。重视市场调研,重视售后服务,及时掌握和了解市场动向和消费者需求,这是精细化工企业发展的指向标。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专门做市场调研的企业,这样的调研团队实力更强,情报信息内容也更权威,企业领导者根据市场调研企业提供的情况,胆大心细,敢于创新,积极做出相应的对策,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效的占有市场份额,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现代产业的发展,既要讲竞争,也要讲合作,不论是企业内部部门之问,还是同行业企业之问,都要加强合作,强强联合,才能实现共赢[2]。结论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大型石化公司会将其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进行转移,并打算以领先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占领未来制高点,从而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3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双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23-02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从中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而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便是课程改革,只有做好基础改革,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都是采用理论和实践授课相分离的模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公认的最佳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之一。《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是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課,一直沿用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授课模式。由于本课程技术性比较强,在教学中必须有实践环节,学生才可以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本课程适宜于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授课、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的模式,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思想,真正实现“教、学、做”统一的教学过程。所以,“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小方面的改革,而是综合的改革。下面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改革的基础,主要是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有工位够用的实训设备和仪器,还要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多媒体设备、黑板等。实验室管理能培养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实训室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调试、检修、试剂和药品的管理)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这样也可以增加多门“隐性课程”。

本实训室可与校内其他专业(无机、有机等)的实训室的部分设备共享,降低总投资费用。实训室的分析设备对外界开展分析测试,可回收一部分资金,并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训练机会。

二、“软件”建设

(一)课程内容

原有的《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内容分为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并且两个都是独立进行的。其中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选取是为配套理论授课内容制定的。这种方式属于通识性教育,类似于本科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课程内容改革后,将原来的理论和实训课程融为一门课程。课程内容及实训项目的选取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为原则,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共商”来确定。确定后的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编排,每一个模块由一种分析手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和1~2个典型的实训项目构成,如表1所示。

其中每个模块的理论内容包括完成任务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及扩展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完成指定项目,并且通过扩展知识的讲解,能力得到了升华,还可以完成更多的相关项目。

(二)课程设计及教学组织

理实一体化教案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讲授给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要有教师讲授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或操作的环节,每一节课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一定要有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部分。以项目《ABS表面张力测定》(即教学内容中的模块一中的第一部分)为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该过程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符合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统一。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改革前采用的是“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结果”为最终考试成绩,“过程”包括出勤、回答问题、作业。这样的过程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课程改革后,同样为“过程+结果”的考核方式,但是在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能力培养。详细的考核方式如图2所示。

其中40%的小组成绩是由团队共同完成的,所以考核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0%的新开发实训的成绩突显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结果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想教出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就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即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本课程团队的教师均是硕士学历,理论功底扎实,重点是要提升实际操作技能。每个教师不仅要取得相应的技师证,并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教学团队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教师下厂实习,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研究、建设等工作。通过多举措、多途径来不断提升整体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分析课程因其独特性,有些设备很难实现人手一台。例如一些大型的设备,如红外光谱、气液相色谱等,暂时采用小班教学,或者分组、分工教学的方法来进行。(2)因资金有限,不可能购置所有分析所用的设备,所以对于这些设备的操作和实训项目,暂时采用混合课堂的形式来进行,如选择“微课视频”、“公开课”等进行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没有一劳永逸的改革,只有顺应实际需求,不断地改革,才能提升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3).

[2]李娟.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探索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中国高职高专网.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EB/OL].2014-02.

[4]刘勇.“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影响要素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4篇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精细化学品因能起到显著提高各类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加产量、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重要作用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也是我国21世纪初作为调整我国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的重要措施[1]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人才是我国化工类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性课题和机遇。目前, 应用化学特别重视精细化工产品、专用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开发[2]。如何积极引导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力, 是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有教材由于编著时间, 著者视角等原因, 存在着编写滞后的特点, 使得现有教材在内容上来不及充分体现学科当前的发展状况。此外, 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因此, 我们开展了“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体思路是要做到三点:一让学生掌握该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二在授课过程中反映学科的最新水平;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课程设置探索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1.1选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存在问题分析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我校应化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在开课之前我们做过调查, 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一是, 你为什么要选这门课?二是, 你了解精细化学品吗?三是, 你选这门课主要是想了解那些问题?学生在思考后, 对于第一个问题, 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 有的同学直接就说没有其他的科目可选而只能选该课, 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模糊, 说不出所以然, 只有个别同学表示虽然不能讲清精细化学品的概念, 隐约认为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关, 想通过精细化学品的学习来掌握一些配方技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 可以看出虽然是学生自己选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开课过程中, 首先在绪论中主要讲授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 特点, 作用, 主要内容, 发展趋势, 通过这几方面问题的阐述, 主要使同学解决了调查中的前两个疑惑。绪论讲授过程中引用大量的例子和数据, 如涉及到洗涤剂、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及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如DNA测序用到的染料、液晶染料、防火涂料、变色龙涂料等功能性染料和涂料时, 学生反响很大,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随着课程的进行, 具体到每一章节需要掌握理论性非常强的枯燥知识, 如解释高性能颜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联系时, 学生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下来。我们又做了一次调查, 就是让大家谈一下上课的感受, 主要是指授课内容方面, 很多同学表示理论的东西太枯燥, 仅靠授课教师的叙述引不起很大的兴趣;另外, 存在着个别学生请假或逃课的现象。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 有些同学认为逃课无关紧要, 只要最后能拿到学分就行;二是, 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辛辛苦苦查资料、备课, 学生没有接受多少。这就促使我们对课程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1.2课程设置时间探索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 目前很难明确专业的学科领域, 但从它们的研制、生产、应用三个方面来考虑, 精细化工的基础是应用化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而这四大化学我校应化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的上半年已经全部开完。鉴于大四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以及考研时方向的选择, 可考虑将精细化学品课程安调整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课开课。提前一个学期的开课为同学考研方向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避免了就业压力的干扰, 使学生可以安心学习, 增加专业知识, 以便就业时为自己提供就业便利。

1.3课程设置内容探索

精细化学品这门课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 既包括染 (颜) 料、涂料、农药、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塑料助剂、皮革化学品、纸用化学品等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 又包括电子化学品、医疗用化学品、IT行业用化学品等新型的精细化学品[1,3,4,5]。高级“应用型”地方性人才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 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最重要, 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精细化工课程做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把握这一基本原则, 把重点放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上, 着眼于学科发展来认识与理解精细化学品, 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 并以此来指导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内容的筛选, 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凸现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制定大纲开始, 全面、准确的把握好知识结构和内容, 认真备课, 多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一些最新资讯。力求做到既全面涵盖, 又突出重点;既有必要的基本理论, 又有丰富的实用技能。针对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 知识涵盖面广, 而学时少的特点, 我们决定采取:

1.3.1在选用有关教材[3]时, 仍继续保留染料、颜料、荧光增白剂、涂料、香料、化妆品和农药等传统章节, 光谱增感染料和彩色显影成色剂暂时舍去不讲。在教学过程中, 对相关产品的分类、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等, 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讲授。

1.3.2对于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 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防水、防污、防火等功能性涂料。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 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 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 由于存在着教材滞后问题。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讲授和进行课堂讨论, 如讲到功能性染料和功能性涂料时, 我们将以往由教师查新后再整理讲授的方式, 改为让学生自己选题→查新→写论文→上台讲课, 然后当场解答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 最后由老师点评小结。论文作业的成绩是根据学生的论文、讲课和回答问题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一开始同学不是很适应, 主动站到讲台上的很少而且很紧张, 在授课教师的一再启发和鼓励下, 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 由于是“同学讲, 同学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答辩时, 气氛活跃, 课堂效果生动。大多数同学都欢迎这种讲课作业, 认为不仅掌握了最新专业知识, 而且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颇有好处。如, 很多同学之前根本不知道文献引用的顺序以及如何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文献出处, 经过这次亲自整理论文才把这些问题一一搞清楚。

1.3.3对于与专业基础课无机、有机、分析的有关内容, 如光与色的关系, 偶氮类染料制备中的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等。这些是理解和掌握染料知识的基础, 又都是学生学过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 可采用“信手拈来”的方式, 同时也给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

1.3.4对于那些和重点知识密切相关, 同学较熟悉且又十分容易掌握的内容, 如涂料的分类、用途、基本组成等, 在经过染料、荧光增白剂、有机颜料的示范和讲授的基础上, 给同学提纲采取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自学和思考。下次课时, 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话题, 学生分组交换意见后, 各组可派一位同学上台论述。这种互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 增加自信心, 提高综合素质。

1.4改变课程考试方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考试以闭卷为主,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精细化学品的学习要求除了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外, 还有对一些学科前沿的理解。既然课程改革要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 那么成绩的考核就不能只看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 而应有多种形式的考核。因此, 我们的做法是平时成绩占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40%, 论文成绩占40%。考试方式的调整, 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某些局限, 使学生不仅仅为考试而被动学习, 能够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门课程。

2结束语

我们在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素质锻炼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 到学期结束时初见成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遇到问题能认真思考、寻找依据, 敢于怀疑;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时对查阅资料比较熟悉, 可以较快入手。这些反馈的信息表明我们采取的做法确实提高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从中, 我们也更深刻体会到, 要想上好课, 教师的责任心最重要。有了这一条, 教师才能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拓宽知识源, 增加知识储备量, 扩大知识面, 加深对一些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热情地面对学生和他们的困惑;充分利用好各种仪器、设备, 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本文阐述了“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置的探索改革, 根据开课目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筛选;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的改变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设置改革,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闫鹏飞, 郝文辉, 高婷.精细化学品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

[2]李临生.应用化学的历史及其意义[J].大学化学, 1999 (6) :55-61.

[3]程铸生, 朱承炎, 王雪梅.精细化学品化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4]赵德丰, 程侣柏, 姚蒙正, 高建荣.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精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 第5篇

精细化学品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对于精细化学品的未来我想说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发展问题,努力革新生产技术及配方,重视专业人才以及后续人才的补充;另一方面要注重外部的因素,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1环境社会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注重市场发展生产市场缺口的化学品,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精细化学品,主要的竞争力应该是体现在精细两个字,所以这就对精细化工这个行业提出的更高、更细的要求,要想产品有发展就必须把产品做精做细。那么就必须对生产流程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从源头消除粗糙的产品生产。生产过程只是客观的,而人才才是主观的,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产品。行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作支撑。由于社会上精细化工企业极多,精细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前景广阔,所以精细化工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容量很大。对于专业人才的重视,我想每个化工产都可以做到,但是对于后续人才培养的重视还不够,对于专业人才的研究支持力度还不够,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改变,不仅要现在做好,而求要一直好。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而求要占领国际市场。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精细化工生产的多为技术新、品种替换快、技术专一性强、垄断性强、工艺精细、分离提纯精密、技术密集度高、相对生产数量小、附加值高并具有功能性、专用性的化学品。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把21世纪的精细化工定位为高新技术。在国外的高新技术园区,在国外的高新技术园区,譬如法国巴黎西南郊的Les Ulis高新技术园区,就有很多精细化工企业。在国内也一样。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都有大量的精细化工企业。而只要是高新技术企业都可享受到政策、融资、外贸、征地、用人等方方面面的优惠条件。这是精细化工面临的良好机遇之二。

随着科技日益的发展,精细化学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与粮食生产地位一样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因此精细化工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世纪之初,精细化工就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发展重点之一。这是精细化工面临的良好机遇之一。

精细化工与工农业、国防、人民生活和尖端科学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70 年代两次世界石油危机,迫使各国制定化学工业精细化的战略决策。这说明发展精细化学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举措。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高效农业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高效农业中需要高效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肥料及微量元素等。单就农药,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物农药等。全世界每年因病害虫食损失占可能收获量的

三分之一以上。使用农药后所获效益是农药费用的 5 倍以上。使用除草剂其效益可达 10 倍于物理除草。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可使牲畜生病少、生长快、产值高、经济效益大。

在这种市场要求下许多新技术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增效复配技术、超细粉体技术、气雾剂(CFC)无污染替代技术等。

纳米日用化工和化妆品、纳米色素、纳米感光胶片、纳米精细化工材料等将把我们带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最近美国柯达公司研究部成功地研究了一种即具有颜料又具有分子染料功能的新型纳纳米粉体色影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国外已将纳米材料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粘合剂和密封胶中,使粘合剂的粘结效果和密封胶的密封性都大大提高。其作用机理是在纳米SiO2的表面包覆一层有机材料,使之具有亲水性,将它添加到密封胶中很快形成一种硅石结构,即纳米SiO2形成网络结构,限制胶体流动,固体化度加快,提高粘接效果,由于颗粒尺寸小,更增加了胶的密封性。

精细化工产业门类众多,牵涉面广,受到产业政策影响很大,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集约化经营是未来中国精细化工发展的方向。中国很多地方建立了化工园区,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而其中很多化工园区都突出了精细化工特色。这样的格局有利于精细化工产业的上下游衔接和搭配,将极大促进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

在追求市场的同时人们很容易忽视环境问题,有一批以污染环境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精细化工企业,而且其生产的产品本身在使用的时候就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所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欧共体国家、美国和日本工业发达国家,陆续把许多化工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他们有转移污染的企图,但也确实把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学品生产转移到国外,而且这种趋势在不断地扩大。从世界经济版图来看,可以接受这种转移的主要是亚洲、南美洲和非洲。

中国精细化工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重复建设严重,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配置效率不高等严重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精细化工品合成的化学应用分析 第6篇

1精细化工概述

1.1 精细化工的特点

目前, 对于精细化工的概念国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笼统的讲精细化工就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 精细化工品就是通过化学应用具有以下特点的化工产品。

精细化工品一般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品种多、产量小, 产品更新换代快, 常采用间歇式生产。 (2) 产品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 (3) 产品的性能与化学反应有直接关系,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工艺等决定产品性能。 (4) 产品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都很高。同时, 产品具有很强的商品性, 也就是已销售为目的进行生产的。 (5) 附加值高, 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精细化工品就是精细化工的产物, 与化学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精细化工的分类

精细化工品出现100多年前, 当时德国人用煤焦油加工制成染料、农药等, 只是精细化工这一概念尚未被提出。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日本首次提出了精细化工, 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按精细化工生产的具体条件将其分为医药、农药、合成染料、有机染料等51个行业。我国精细化工起步的晚, 目前, 一些产品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可精细化工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待提高。1986年, 我国将精细化工分为农药、染料、涂料等11大类。按其属性可将其分为精细无机化学品、精细有机化学品和精细生物化学品。其中精细无机化学品主要包括单质 (如金属、稀有气体等) 和化合物 (如硫化物、碳化物等) 两类, 在生活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1.3 精细化工研究的意义

首先, 精细化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次, 精细化工促进了农药、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被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改善、国防、农业等方面, 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再次, 精细化工研究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精细化工的发展近一步增加了化工品的附加值, 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利润, 实现了物质存在的更高价值。

2精细化工品合成中的化学应用

精细化工品合成的化学应用非常广泛。如在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合成 (如由乙烯、丙烯得到的化工产品) ;煤化工产品的合成;其他化工产品的合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方式多样的应用。

2.1 催化技术的应用

催化技术可有效的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使化学反应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产品。在工业生产中, 80%以上的化学反应都会用到催化剂。如工业生产氨的反应中, 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速率提高上万亿陪。又如在煤、石油等化工品的合成中, 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的效果, 同时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目前, 催化剂的应用存在稳定性差、时效性短等缺点, 人们正在通过不断的专研, 寻找新型的催化剂以提高精细化工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

2.2 分离技术的应用

分离技术在精细化工品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被普遍应用于食品、医药、香料等领域。如在乙酸制造工艺中, 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提高了乙酸制取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又如利用分离技术合成香料。用萃取剂萃取天然香料中的香精进行加工、生产。可萃取的天然香料达6000多种, 而且成本低, 应用方便有效。此外, 这一技术还被应用在食品工业中、药剂制取中……应用相当广泛。如从天然食品中提取各种脂溶;应用甲醇或乙醇改性提取酚类物质;从葡萄籽能够分离抗氧化物等等。

2.3 复配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单一的化合物已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因此需要进行复配技术的研究来发掘更多新的物质, 提高精细化工品的技术含量。这一技术广泛用于清洗剂、农药等方面的合成。例如合成清洗剂, 在含硫原油加工中, 钢管易被堵塞, 一般常见的堵塞元素有碳、氧、硫、铁等, 主要物质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硫化物。在清洗时盐水复配柠檬酸、羟基乙酸等。一方面清洗剂能很好的防止硫化亚铁 (FeS) 的自然。另一方面复配清洗剂具有很强的效能, 同时污染小、腐蚀性小、成本低、使用安全, 堵塞物与冲洗剂相互作用后会被完全溶解, 如硫化亚铁中二价的硫被氧化成高价的硫或硫酸盐, 其稳定性增强, 清洗过程安全、环保。

2.4 离子液体的应用

离子液体克服了有机溶解作为反映介质的一些缺点, 它不易挥发、性能稳定, 而且节能环保。一方面, 离子液的催化作用较强, 对化学反应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催化作用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离子液体在反应过程中有很强的选择性, 能有效的提高所需生成物的收率, 对高纯度的精细化工品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此外, 它还有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易从催化剂中分离等优势。因此, 被广泛的应用于制药、香料提取、农药合成等方面。

3结语

精细化工是整个化学工业发展的核心, 标志着未来化工业发展的趋向。精细化工品合成中广泛应用了化学原理, 同时, 还将化学与生物技术等结合起来, 为化工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途径。一方精细化工提高了产品质量, 满足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精细化工提高了原油、煤等资源的使用效益。化学应用是化工研究的重点, 精细化工是化工的深加工产业, 对人才、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不仅将化学应用研究的更加深入、透彻, 而且不断的向绿色环保方向靠近, 精细化工业的发展为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创造了条件。

摘要:化工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资源。特别是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 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了更多的新物质和新能源。化工加工的工艺也越来进步, 从化工产品加工效益到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精细化工产品合成的化学应用更广泛、更先进。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应用,合成

参考文献

[1]赵德丰, 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与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韩秋燕, 新领域精细化工引领产业未来[J], 化工管理, 2012 (5)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7篇

关键词: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院校

为了解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实施一系列教学与实践改革后, 在培养目标、毕业生基本素质、知识结构、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以此来进一步调整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同时也为了解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工作能力, 进一步科学预测就业市场,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以便客观反映该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毕业生质量和社会声誉, 轻化工工程系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于2010年9月开始, 对2010届毕业生组织了一次全面调查。

1 调查概述

1.1 调查的基本内容

设置了“就业基本情况”、“专业相关度及工作表现”、“学生在工作中的感受”、“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评价”等4个调查项目。

1.2 调查对象或范围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 共发放问卷100份。

1.3 调查的形式或方法

一是通过班主任直接从邮局邮寄、或电子邮件传送;二是由就业指导老师直接走访毕业生, 走访的学生主要分布在苏州、无锡、昆山、镇江、上海等。

1.4 调查结果

截止2011年6月1日, 共回收问卷88份, 其中有效问卷87份, 调查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就业基本情况

关于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

像其它化工类院校一样, 由于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顾虑和偏见 (认为化工行业有毒, 有危险) , 所以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也受到生源不足的影响。正因为如此, 在化工业非常发达的苏、锡、常地区, 人才普遍紧缺, 所以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且工资水平高于其它行业。总体来看, 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主要分布在中小型化工企业生产或管理一线, 专业比较对口, 基本符合本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定位。

2.2 专业相关度及工作表现

专业相关度及工作表现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普遍能够胜任当前的工作, 而且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 工作比较稳定, 专业对口度较高。出现跳槽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 个别毕业生怕苦怕累, 嫌工厂工作和生活条件差; (2) 有些毕业生首次就业后, 发现某岗位工资较低 (特别是有些男生在分析检测岗位上虽然工作轻松, 但认为工作内容太单一, 月薪少) ; (3) 化工行业人才紧缺, 学生有选择的余地等。

2.3 学生在工作中的感受

这一部分调查结果见表3。

以上这些调查结果表明, 一方面, 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职业资格培训和社会实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工作的胜任程度,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校实训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 拥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社交礼仪和外语知识对他们的工作也比较重要, 所以, 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 特别要指出的是:学生普遍认为, 他们在校期间所接触的老师, 尤其是他们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一言一行, 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相当重要, 这就说明, 我们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 特别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2.4 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评价

调查结果见表4。

对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 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合理;关于“对学校最不满意的两项”, 部分学生认为, 学校在饭菜质量和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对于母校老师的评价, 毕业生认为大部分老师都比较称职, 能够为人师表, 但也有一些教师需在工作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 另外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人格魅力。

3 对专业建设工作的思考或建议

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 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安排

我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比较合理,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虽然加大了教改的力度, 但仍然重理论轻实践, 特别是学生反映在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仪器分析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 (如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的使用能力依然欠缺, 这主要是由于本专业大型精密仪器的台套数还不足, 对大型仪器分析能力的培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引起的。 (2) 从调查结果来看, 我们有不少的毕业生将从事化工操作方面的工作, 而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比较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有关化工操作方面的课程还不足, 另外实训课程的安排还不够。

3.2 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

根据学生反映, 我们的极个别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导致讲课脱离实际, 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还有一些老师讲课不生动, 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特别要指出的是, 学生认为, 教师的言行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乃至今后的工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 展现足够的人格魅力。今年是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年, 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但是怎样把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落倒实处, 仍然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3 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质量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8篇

间苯二甲胺简称MXDA, 又称为:1, 3-苯二甲胺、1, 3-二 (氨甲基) 苯、二氨基间二甲苯, 其结构式为:, C A S登记号:1477-55-0, 分子式:C8H12N2, 分子量:136.13。其为无色液体, 有杏仁味, 久露空气中呈现黄色, 相对密度1.055, 沸点248℃, 折射率1.5700,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有毒, 强烈刺激皮肤和粘膜, 能致敏。

二、产品特性

间苯二甲胺特殊的结构决定其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它是一种性能优异且用途广泛的环氧树脂固化剂, 还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 可用于合成聚氨酯、二甲苯尼龙树脂、1, 3-二 (氨甲基) 环己烷、系列化环氧树脂、橡胶助剂、农药、纤维整理剂、防锈剂、螯合剂、润滑剂、纸加工剂和电子化学品等, 是目前国内亟待发展的重要的精细石油化学品。

三、生产技术

国内外间苯二甲胺合成路线主要是采用间苯二甲腈液相催化加氢制得。而间苯二甲腈可由间二甲苯与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氨氧化反应制备。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合成技术, 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价廉易得而被广泛采用。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过程, 经历加氢生成亚胺的中间环节, 亚胺的反应活性很高, 容易与反应中间产物和目的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 通过缩合、氨解、交联等反应生成多种高沸点的副产物, 不仅影响了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而且高沸点副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易焦化, 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 导致催化剂中毒;而且间苯二甲腈常温下是固体, 反应结束后很难通过精馏等传统的分离方法对目标产物与原料及副产品进行有效的分离, 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加强高选择性和活性催化剂的选择成为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的关键, 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胺所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第Ⅷ族过渡金属Raney Ni、RaneyCo、Co-T等, 一般主要采用Raney Ni或改性Raney Ni。目前国内外都致力于改性Raney Ni的研究。如国产化中采用的Raney Ni-Cr、Raney—Fe—Cr等, 国内也将Ni一Al——Fe—Cr合金展开, 得到改性Raney Ni催化剂, 其中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改性Rancy Ni催化剂是目前性能和效果处于比较领先的催化剂。在该催化剂存在下, 无需加入液氨等抑制剂, 反应温度70~90℃, 反应压力6.0~7.0MPa, 反应时间1~3小时, 间苯二甲腈转化率接近100%, 收率96.7%, 催化剂可多次使用, 产品质量好, 为我国开发生产间苯二甲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四、国内外生产现状

国外于70年代初就开始生产MXDA, 如日本的三井物产公司在1974年就以商品牌号Sho-Amine—x销售间苯二甲胺固化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于1 9 8 2年投产bi XDA, 当时的年生产能力为4000t, 同期昭和电工公司投产2000fa装置。据日本 (精细化学品) 1996年7月报道, 1996年上述两家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合计为9000t.并且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已计划把装置能力扩至2万t/a。据报道, 美国目前也拥有较大规模的MXDA生产装置。

MXDA的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日本昭和电工公司投产初期主要以含m.二甲苯的混合二甲苯为原料生产70%含量的MXDA, 现已改用间二甲苯代替混合二甲苯。该公司以MXDA为原料进行部分深加工, 生产化学改性的间苯二甲胺系列固化剂。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在投产之初就以纯度99%的间二甲苯为原料生产99.5%纯度的MXDA。并也以此为原料进行部分深加工, 生产化学改性的间苯二甲胺系列环氧树脂固化剂。主要品种有曼尼希型改性MXDA和l, 3-双氨甲基环己烷 (MXDA加氢产物) , 另外还生产聚间二甲基已二酰胺。70年代, 我国由于宇航工业的发展, 需要新型室温低毒固化剂, 为此1976年苏州造漆厂开发成功了MXDA, 尔后建设了年产200t装置, 后因各种原因于80年代停产。90年代以来, 长沙化工研究所开发并投产了百吨级MXDA, 并以此为原料进行深加工, 先后投产了1.50t/a“810水下固化剂” (系MXDA缩聚改性物) 和年产100t的“缩胺105”环氧树脂固化剂。上海泰禾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间苯二甲腈生产厂 (3500t/a) , 间苯二甲腈主要用于生产农药杀菌剂百菌清, 该公司从1998年开始进行间苯二甲腈合成间苯二甲胺项目的研发, 历时四年, 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4月成功进行了中试, 并建成了2000t/a的生产装置, 年内就扩产到5000t/a。目前国内生产MXDA的厂家还有温州清明化工厂、上海诺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嘉辰化工有限公司等等。

五、MXDA的应用、市场消费与需求预测

5.1.MXDA固化剂的特性

国内MXDA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固化剂。但由于受MXDA产量很小的限制, 目前在这方面还只有小批量使用。众所周知。MXDA是一种用量较大、用途广泛的环氧树脂多胺类固化剂。从分子结构看, MXDA实际上属于含芳香环的脂肪多胺, 分子结构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有与众不同的奇异性能。MXDA低毒、低挥发、可常温固化, 固化速度适宜。加热固化速度快, 使用操作方便。固化物的物理机械性能与芳胺类似, 耐热性与脂肪族多胺类十分接近。固化物的光泽好、硬度高、耐化学药品性能好。然而, MXDA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 凝固点较高, 冬季有结晶析出, 有时整个包装容器会冻结起来, 造成使用和调制均不方便; (2) 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盐, 该盐不溶于环氧树脂基料中, 会造成固化物表面产生白化现象 (白霜) ; (3) 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忌水, 遇水失效, 在低温、潮湿条件下难于施工: (4) 使用期短, 室温下2~3小时即凝胶化, 致使浇铸制品中气泡不易完全逸尽; (5) 固化时放热量较大, 尤其在夏季易发生“爆聚”现象。为了克服MXDA的不足和扩大它的应用领域, 使其“锦上添花”, 近年国内外出现了大量的改性MXDA固化剂。

5.2.MXDA的改性方法

国内外市场销售的MXDA改性多胺类固化剂组成十分复杂。其改性方法和工艺路线属于技术诀窍。这儿仅介绍一些重要的改性方法。

5.2.1环氧化物加成MXDA:常用的环氧化物有液态环氧树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缩水甘油醚等, 如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的GASKAMINE-328就是MXDA与环氧氯丙烷的加合物。这类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固化剂中占有重要地位。

5.2.2迈克尔加成的MXDA: (Michacl reaction) 主要的改性剂为丙烯腈, 国内的A-50、日本的G-229等牌号就是这类固化剂, 产品中游离的MXDA含量很低, 固化物耐化学药品性能优良。

5.2.3曼尼希型改性M X D A (Mannich reaction) :曼尼希反应为MXDA与醛和酚的缩合反应。醛可以是甲醛、丁醛、对羟基苯甲醛等;酚可以是苯酚、壬基酚、辛基酚、甲酚等烷基酚或它们的混合物, 国内的JH-02、726等属于此类产品。三菱瓦斯化学公司现大量生产此类固化剂, 壳牌公司1997年在我国公开了此类固化剂的专利。另外, 世界上还有许多公司生产这类固化剂。曼尼希型改性MXDA固化剂在下列领域展示了其极好的应用前景:高防腐涂料, 主要用于海洋工程、海上建筑物、在海洋环境下使用的贮罐、游艇和船舶的防腐、有高防腐要求的室外建筑物的外层、耐化学药品的贮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城市饮用水工程;特种环氧树脂黏合剂;铸塑和密封;无溶剂的地板漆等。

5.2.4羰基化合物改性MXDA:此类固化剂属于常温潜伏型, 能提高固化物的耐湿性和耐腐蚀性。

5.2.5硫脲改性MXDA:此类固化剂一般作为室温快速固化粘接使用。

5.2.6有机羧酸改性:常用的有机酸为二聚酸, 与MXDA缩合生产低分子量的聚酰胺固化剂, 主要用于涂料和土木建筑、粘接领域。

5.2.7加氢改性:MXDA加氢生成的1, 3-二氨基环已烷, 目前已作为一种脂环族多胺类固化剂, 其特点是粘度低, 凝固点也低 (-70℃) , 操作性能优良。

5.2.8自身缩聚改性 (缩胺) :MXDA在催化剂作用下自身缩合脱氨生成MXDA的多聚体 (多为二聚、三聚) , 国内市售的牌号有GY-051、105缩胺。此类固化剂的特点是:固化物外表光洁美观, 无前述的白化现象, 密封性好, 广泛用于电子元件的浇铸、包封和机床行业耐磨涂层等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六、间苯二甲胺合成或制备方面的中国专利信息

目前有关间苯二甲胺的中国专利已公开的共有9篇, 其中涉及间苯二甲胺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有3篇。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申请的专利“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方法”已于2003年5月获得授权, 其主要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反应压力高或需用液氨作抑制剂及催化剂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本发明通过使用含钴、钛和钯的硅胶或硅藻土为催化剂, 以有机胺和芳烃组成的混合物为溶剂, 在反应温度为100~130℃, 以表压计反应压力为6~10MPa条件下, 间苯二甲腈加氢反应2~8小时的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 可用于工业生产中。德纳 (南京) 化工有限公司申请了“一种连续氢化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方法”, 公开了一种连续氢化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方法, 以间苯二甲腈为原料进行多相加氢, 其特征在于在浆态床反应器中, 将间苯二甲腈和溶剂的混合物以及氢气与颗粒状固体催化剂接触, 进行连续加氢反应;反应液与固体催化剂连续进入分离器进行液固分离, 分离后反应液经分离得到目的产物;分离出的催化剂再生后循环使用, 返回浆态床反应器。根据本发明方法, 能实现间苯二甲腈的连续氢化, 转化率和选择性好, 操作简便, 设备利用率及加氢效率高, 催化剂不易磨损破碎且能连续再生、循环使用。中国专利“一种搅拌釜连续氢化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方法”, 公开了一种搅拌釜连续氢化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方法, 以间苯二甲腈为原料进行多相加氢, 其特征是在至少包含两个串联的搅拌釜的加氢反应器中, 将间苯二甲腈和溶剂的混合物以及氢气与颗粒状固体催化剂接触, 进行连续加氢反应;从未级搅拌釜流出的反应液与固体催化剂连续进入分离器进行液固分离, 分离后反应液经分离得到目的产物;分离出的催化剂再生后循环使用, 返回加氢反应器。本发明方法与间歇加氢工艺相比, 操作简便, 设备利用率高, 加氢效率高, 催化剂连续再生、循环使用, 可实现间苯二甲胺的自动化连续生产。

七、前景展望

我国MXDA固化剂的生产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国外固化剂的品种结构和发展趋势, MXDA及改性MXDA固化剂在国内环氧树脂领域的消费量潜力很大, 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华.间苯二甲胺技术进展与市场应用[J].化工中间体.2002, 7:13-14

[2]贾伟茹等.间苯二甲胺的合成研究[J].辽宁医药.2004, 1:34-35

[3]任黎明沈守仓.间苯二甲胺合成工艺研究[J].浙江化工.1996, 2:21-23

[4]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9篇

CDIO模式对精细化学品工艺学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的教学体系通过改革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不足的现状,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拓宽学生的视野,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4,5]。

1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CDIO模式注重学生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和应用。相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体系引入包括“项目为本”、“解难为本”、和“互动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针对课程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况,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并与课程案例分析相结合。比如, 讲述表面活性剂章节, 在开始教学前提出以下问题:实现水油交融的前提是什么呢?为什么新衣服比较柔顺和吸收汗液, 用久之后就会显得粗糙和容易有异味?这些问题讲述的内容就是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作用的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中, 用“教师提问-学生问答-教师补充”的方式贯穿全过程, 促使学生思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引导,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结合学生在企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了解和掌握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点, 鼓励其在课堂积极参与讨论, 探讨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 针对课程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对课程内容进行课外拓展, 以项目的形式开展, 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调研、信息搜索、资料整理等步骤, 完成项目并提交报告。比如, 洗涤剂章节内容讲完之后, 布置项目导向作业:查找杀菌洗手液的配方和工艺流程, 并要求在实验室制备。此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 确立配方及制备工艺, 而且要在实验室验证配方及工艺的合理性。

2 引入复合式教学环节

CDIO模式强调培养过程学生的全程参与, 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环节及时反馈。新的教学体系引入“以考代讲”、“考评结合”、“学生反馈”等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以多次考试 (一般1学期有4~5次) 的形式来代替口头讲授, 考试内容偏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考试多以开卷形式展开, 考试内容灵活多变, 以要讲授的理论、案例作为出发点, 促使学生多看书、多学习。比如, 对于日用化学品章节要介绍化妆品美白原理, 可以结合电视广告和图片内容设置下面试题:某化妆品专柜在商场促销, 促销小姐A拿出一款美白产品, 向B推销说, 一分钟美白, 效果显著, 并立刻亲自将少许的产品涂在手背上示范。结果B发现, A的皮肤好像真的瞬间变白, 试题设定:如果你是B你会购买吗?A皮肤瞬间美白的原因是什么?化妆品美白的原理如何?此试题源于生活现实案例, 与理论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测验结束后, 及时帮助学生纠错与点评, 同时引申课程内容, 举一反三。课程结束后, 要求学生针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准备工作、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反馈和提出建议, 促使教师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更新。

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CDIO模式下, 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并不断拓宽其专业知识面, 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的面世。新的教学体系下, 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分组形式针对精细化工的新门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在课前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 扮演教师角色, 提问学生并引起台下学生共鸣, 台下学生要给台上的“教师”提问和评分。学生演示结束后, 教师就学生涉及的话题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 设立2~3次的专题讨论课, 讨论课的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出发。比如, 涂料章节就功能涂料 (隐身涂料、变色涂料、防火涂料和防污涂料等) 的特性及制备配方和工艺可进行一次专题讨论会;另外, 食品添加剂章节就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可进行一次专题讨论会。

4 引入多元化考核标准

CDIO模式下, 鼓励多元化指标评估学生成果。相比传统的“一试定成绩”的考核标准, 新的教学体系,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 实现成绩组成多元化。成绩由课前演示成绩 (10%) 、项目导向成绩 (课外作业, 10%) 、随堂测验成绩 (10%) 、考勤成绩 (10%) 、教学效果反馈 (10%) 和期末考试成绩 (卷面成绩, 40%) 组成。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 增加平时成绩份量, 鼓励学生全程参与,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DIO模式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精细化学品课程以产品配方和应用为主, 鼓励学生在相关章节结束后, 寻找典型配方及制备工艺, 并要求在实验室进行制备, 将理论配方变成产品, 将课堂放在实验室。比如, 胶黏剂章节,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用的液体透明胶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制备?然后提出项目实训:查找液体透明胶水的配方及制备工艺, 并在实验室制备。实验过程,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 能更生动掌握配方及制备工艺, 通过动手更能体会到学科的乐趣和关键的问题所在, 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6 结语

改革传统精细化学品工艺学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体系下, 引入包括“项目为本”、“解难为本”和“互动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引入“以考代讲”、“考评结合”、“学生反馈”等教学环节, 引入课程成绩多元化指标。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交际、表达能力培养,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将理论变成产品, 将课堂放在实验室。教学过程由老师为主导转至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 扩大学生知识面, 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为我省及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摘要: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 针对传统精细化学品工艺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引入包括“项目为本”、“解难为本”、和“互动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引入“以考代讲”、“考评结合”、“学生反馈”等复合式教学环节;完善多元化考核标准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2) :139-141.

[2]唐勇奇, 黄绍平, 刘建强, 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 2010 (12) :71-74.

[3]宋启煌.精细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8.

[4]刘卫兵, 陈翠, 张庆.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1) :62.

[5]顾学芳, 田澍.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6) :98.

精细化学品化学 第10篇

关键词:实验改革,精细化工,有机合成技术

前言:

在最近几年, 有机合成集成技术和生物催化剂的研究, 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的热点。因此精细化工实验的改革之路需要从引入绿色化学理论与有机合成技术为主, 从而有效的改革传统的产业与产品。

一、引入有机合成技术

有机合成技术指的是以农药、医药和一些功能性化合物为典型的精细化学品, 这种精细化学品具备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工业生产的高效性证实了现如今工业有机化学的明确导向, 然而有机合成技术反映的是获取相关化合物的最便利方式。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工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工业有机合成的目的和方向上, 都是在一定程度的时间段内, 利用定量的资源和手段, 以最为环保、经济以及简单的方式生产价廉、质优的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的设计不单是技术型问题, 如何去利用精细化学品也是一个经济和艺术的难点, 要素、系统、细节这三要素是产业化的核心, 质量保证和经济性是人们的普遍要求。然而因为大部分的有机化学反应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完全性, 有机化学反应所分离的废弃物、能耗以及纯化等物质, 已经逐渐的影响到了产业的全程, 所以在分离设备和纯化等物质方面, 形成了现如今有机工业的关键。往往工业中40%左右的分离废弃物、30%左右的物耗以及80%左右的设备都是产生于分离纯化的流程中, 这种情况下造成了高能耗等严重的问题。此外, 有机合成技术还需面对其他的难点, 就是复杂性和选择性的问题, 与有机合成技术相关的复杂性和选择性所指的就是风险性、不稳定性以及多样性。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要具备创新的思维, 但是由于有机合成技术所存在的选择性和反应性缺陷, 无法从根源处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需要生物催化为辅助工具解决这些问题[1]。

生物催化技术具备环境好、选择性高等优势, 能够完成大部分采用早期的化学方式无法解决的反应, 因此成为了在精细化学品发展中拓宽和代替早期化学技术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广泛的用在对不同精细化学品的制作过程中。生物催化技术仅次于医药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 是达到生产过程绿色化和原子经济反应的主要支撑。因此, 生物催化技术代替早期的有机合成技术, 一定会在精细有机合成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能够将有机合成和生物催化的优势互补, 能够有效的解决合成技术所存在的能耗、环保、选择性等方面的问题。想要减缓化学合成中的复杂性和选择性问题, 最为适合的方式就是生物技术, 加之和有机合成的优势互补也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生物催化技术具备相应的专一性, 由此造成了应用方面的局限性, 利用生物催化技术和有机合成的集成, 能够将产业问题充分解决[2]。

二、引入绿色化学理论

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化工科学, 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与技术基础。为了能够可持续发展精细化工, 现阶段, 我国严格关注到了对精细化工的发展推向绿色化方向。从精细化工绿色化的分类上进行分析, 具体包含能源绿色化、产品绿色化、介质绿色化、反应绿色化、原料绿色化。

介质绿色化具体指的是实验过程中应用无害、无毒的助剂、溶剂、催化剂。产品绿色化指的是精细化工产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出来。其中所涉及到的原料绿色化具体包含:对可再生原料、替代性、无害原料、无毒原料的利用。反应绿色化的目的是达到原子经济性反应, 最具理想型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在原料分子中所蕴含的原子, 要100%转换成合格的产品, 不允许产生废物和副产品。

三、精细化工实验改革之路

想要发展生物催化技术的有效途径, 应该选择有影响的产业和行业为基础, 确定相关的产品和市场, 利用具备较大显示度的品种作为主要的目标, 以最快的速度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化、孵化、转化的机制和关系, 向以过程、目标、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方向发展。将与精细化学品相关的企业为基准, 利用要素集成的方式, 将行业的影响力提高, 并提升产品显示度, 以此来推动绿色精细化学品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趋势[3]。

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 我国在农药、医药、生物医用材料、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学品方面拥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任意与精细化学品相关的产业和品种, 都必须要利用生物技术来进行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 为研发生物催化技术方面带来了便利的渠道。

参考文献

[1]贡长生.绿色化学——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化工, 2013, 12 (09) :123-125.

[2]佘远斌, 曾小静, 王新灵.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3, 11 (08) :134-139.

上一篇:无线移动互联技术下一篇:高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