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范文

2024-08-28

恋爱心理范文(精选12篇)

恋爱心理 第1篇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归因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有限生命过程中一段重要的历程。大学生风华正茂,高等学校又是青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男女交往有着较为宽松的环境。异性之间交往密切而容易产生感情,大学阶段已成为青年人恋爱心理的“活跃期”。概括而言,大学生的恋爱主要由以下心理因素引起:

首先是大学生己经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其心态已经明显的出现叛逆性,形成与家长、老师等成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但同时他们也有强烈的希望他人理解、与他人交流思想、情感的欲求。这种心理距离和欲求使他们把倾吐内心真情的目标转向同龄人,在爱欲的驱使下转向异性朋友。

其次是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群体中生活容易出现从众心理,即个人的认知和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想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

最后是攀比心理。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讲,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是相似的,并且由于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常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而行动。

总之,生理的、心理的以及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促使大学生孕育起自己的恋爱意识,在生理上和情感上都希望自己身边出现异性朋友,所以一旦出现适宜条件,恋爱意识就会马上变成恋爱实践。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在大学特定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大学生恋爱呈现出有别于一般社会青年的心理特征。因此,了解了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对减少、消除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避免、纠正其行为上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恋爱行为公开化

当前部分高校虽也反对谈恋爱,但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大学生谈恋爱已不再顾忌他人的评价,逐渐转为公开,成为一种被所有人默许的行为。

2、恋爱群体普遍化

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化,并不是说每个大学生都在谈恋爱。

3、恋爱的目的多样化

调查显示,“单纯因感情问题而恋爱的只占49.4%,其它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刺激’、‘体现自我’等恋爱动机驱动,使当前大学生情感体验复杂化,恋爱心理多样化。”

4、恋爱年纪低龄化

受社会上的早恋现象及校园内高年级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谈恋爱的比例逐渐上升,“在谈恋爱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20%左右”。

5、恋爱关系脆弱化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自主性强,约束性差。“往往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

三、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概述

在当代大学校园,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1、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表现

(1)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大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

(2)多角恋

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性并建立了爱情关系。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所以,多角恋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双方以及彼此的家庭带来恶果。

(3)失恋

失恋是指一方否认或终止爱情关系后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心理挫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恋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如难堪、羞辱、失落、悲伤、孤独、虚无、绝望和报复等。”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转移,容易导致失恋者忧郁、自卑的情绪,更有严重者会采取报复乃至极端方式来排泄心中的苦闷。

2、恋爱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引发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尝试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学校管理几方面进行分析。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从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已发育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

(2)社会文化的影响

校园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整体文化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局部文化。当下社会上流行的许多不良现象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滞后,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的相对简单落后,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的形成。以大学生有关性知识的获得为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有41.77%的人认为科学性教育的途径很封闭,33.17%的大学生认为根本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性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性知识的好奇、渴望与高校性教育及恋爱心理指导的缺失之间形成强烈的矛盾,加上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恋爱心理及行为问题。

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调试和解决策略探析

针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持客观科学的态度,辩证地看待大学生的爱恋问题。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恋观

(1)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大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和意义。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受爱的权利时也必须承担起爱的义务,懂得通过爱激励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使爱情成为努力追求事业成功及人生价值实现的内在强大动力。

(2)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知识教育。由于性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大学生中性无知或性认识偏差者不在少数。所以,应该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大学生的前提下,为大学生开设性教育课程和爱情婚姻专题讲座,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带领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3)通过恋爱教育促进人格的形成。要结合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社会价值观、道德意识、性别角色、个人意志品质、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教育,提高其恋爱心理素质,进而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稳定发展。

2、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恋爱能力

(1)努力培养大学生处理恋爱关系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讲,处理恋爱关系的能力是重点,而重中之重就在于学会权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在懂得珍惜爱情的同时,更应懂得学业第一,把学业放在首位。另一方面,更要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未来的事业,也是为了爱情婚姻的美满幸福,爱情对自己的学习是起促进还是阻力作用主要决定于自己。

(2)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恋爱技能。主要在于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和文明恋爱。

恋爱心理学 第2篇

心理学选修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课程考试的论文题目也比较广泛开阔吧!想了好久,决定选择这个主题来作为自己论述的主题吧,自己并未谈过恋爱,只是觉得这个主题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课堂上,宋老师讲的课件上介绍说恋爱的对象见面时,体内会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产生常人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状况,两人时间长了不见面,会产生思念烦躁的情绪,在一起的时候,心情会变得很愉悦,心里很愉悦,所以恋爱中的两个人是很幸福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长久,爱情的保鲜期大约为18个月~3年,过了这段时间,可能就不会有热恋中的那种感觉了。

自己周围也有许多情侣,有时候看到他们一脸璀璨的笑容。也感觉他们那一刻真的很幸福。因为至少在那一刻,两人在对方心里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有时候也会看到情侣间吵架闹矛盾,那时两个人也会很伤心,一会数落自己的冲动,不是,一会也会埋怨对方的任性,有时候也会像小孩子一样伤心的哭起来,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也不知怎么去安慰他们,但从心里觉得的是,他们真很在乎对方,或者说,对方在对方心里位置很重。这可能也算是恋爱的神奇魔力吧!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古人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大概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悟透这个问题吧!

至于这些问题出现在将来的我身上,说实话我自己也没底了,不过可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彼此间理解,男生要心胸开阔大度,能够包容女生的小任性,女生也应该体贴男生,既然接受了对方,就要珍惜彼此间的缘分,开开心心的一起过好当今的日子,这就足够了。不必在意太多,也不必过多追求,因为当前的我们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追求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这一份很单纯的学生时代的恋情,这就是我们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此时我们的恋情没有过多的杂质,没有过多的功利性,这才是纯洁的恋情。

或许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还只是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吧!今后也需更多的学习和认识,但我觉得这也算是自己的一点见解吧!也算是上完心理学健康这门选修课自己的一点认识吧,虽然我还没用过课堂知识去解决实质性问题,但我也算是有了一点思想层面上的改变吧,也是对自己恋爱观和人生观的一次思考和自我认识吧。虽然未来充满无知,但我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窥探男人恋爱心理50条 第3篇

2.男人在感情的王国里,绝对是个昏君。女人只要肯奉承,他什么都答应。

3.男人普遍喜欢外表温柔的女子,宁愿把精力花在事业或其他地方,也不愿全用来征服女人。

4.男人都不太重视对自己太好的女人。

5.男人都怕女人死缠烂打,但喜欢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没追上的女人。

6.男人的梦想之一,是拥有可以超越友谊界限的红颜知己。

7.男人会以很理性的态度取舍爱情,就算他很爱一个人,但当他清楚她并非一个好妻子时,他会放弃她,另找适合家居生活的那一个。男人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很多时候,他拖延结婚,根本原因就是他认为身边的女人不是想象中的好妻子。

8.男人对妻子的要求可能比对恋人的要求更低——在外型上;但在性格上则更高。

9.懂得欣赏聪明女人的男人不多,和她们在一起,男人总觉得缺乏安全感。

10.男人公认的难以忍受的女人类型包括:喜怒无常的,挥霍无度的,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口不择言的。而最受不了的是:不给男人面子,在别人面前嘲讽笑话他的。

11.当有喜欢的女人在场时,男人会有如下表现:话多;显得聪明些;比平日慷慨;会把话题扯到得意的成就上;会刻意显露平时少见的好心肠;多说一些自以为好笑的笑话引大家(其实主攻目标是那个她)发笑。

12.在恋爱中女人喜欢说分手,男人十之八九会当真,赶紧投降。不过听多了他们也会麻木,并重新评估女人在他心中的价值。

13.一个男人同时是大男人和小男人的化身:大男人的他,希望女人完全迁就他,令他放心;小男人的他,意识到自己懦弱无能的一面,犹豫不决。说穿了,他们很多都是忌妒心重的小器鬼,又像孩子般容易被哄骗。

14.男人追求女人的时候愿意割舍一切自由,追到了却越来越感到自由的重要性。

15.男人内心隐藏着狩猎心态:追捕,得到后就要驯服她,让她变成可在家饲养的乖乖动物。

16.男人都有爱当英雄的自大心态,所以很容易爱上向他诉苦的女人。

17.男人希望身边的女人明白,带着同一个女人去所有地方,实在是一件很闷的事(或许女人也这样觉得吧,只是不好意思说),所以和其他女人适度约会,是调剂和放松,完全可以没有其他企图。

18.两性关系中,女人需要男人告诉她,他愿意为她做任何牺牲,男人则需要女人告诉他,他很能干。

19.男人自以为是的多情,常常是女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薄情。

20.在男人心底,亲热到哪个程度,就是和女人的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

21.男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情绪和体力跌到谷底的几天,不想见任何人(包括最喜欢的人),躲起来翻翻书,听听音乐,看看影碟或狂打电玩发泄。

22.有过恋爱经验的男人都知道,女人是不能不骗的,类似像:“我会永远爱你”,“我一直都会像现在这样疼你”,“什么时候需要我,一个电话我就立刻赶来”,“我以后再也不会像爱你这样去爱另外一个人”,这种话是必须要说但永远坚持不了的,谁让女人这么爱听呢?

23.男人遇上旧情人多半会自作多情,以为与自己有过感情的人,内心总会保存一份情,幻想爱过他的女人永远爱他。女人只会美化眼前的男人,男人却不自觉地美化逝去的恋情。所以男人比女人更认同分手还是朋友。不管是甩人还是被甩,男人多半愿意与前女友继续保持联络。

24.女人在意男友以前的女友,男人却在意女人离开他后找个什么样的男友。如果分手后仍是朋友,他会时不时批评她的男友。

25.男人跌入爱河,很少问她的过去,不太关心她和哪种男人谈过恋爱,因为男人较注重女人的外表——外表就是现在。

26.男人不愿听心上人的旧恋情,因为一想到自己爱的人之前和其他男人有过肌肤之亲,就难以忍受。

27.面对两个对自己有爱意的人,女人会在徘徊中选择,男人不会为此烦恼——他其实想同时追上两个人呢!

28.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不一定对她有强烈的亲热冲动,反倒对一些他只是喜欢而不爱的女人,冲动更大些。

29.男人很容易被女人吸引,但他分得出那种渴求出于性还是爱,大概知道能从她身上得到什么。

30.女人主动示爱,对男人来说,唯一的损失就是缩短了那段朦朦胧胧、若有若无的浪漫日子。

31.许多男人有两样超级宝贝绝对不希望女人去碰:梦想之车和心爱的Hi-Fi音响。

32.男人害怕结婚。其实真正害怕的不是婚姻这回事,而是婚礼的繁琐过程和女人的挑剔要求。

33.不少男人第一眼爱上女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单纯而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一眼看见她就想和她有肌肤之亲。只是为了得到她们,他们吃力地陪她们先玩女人喜欢的浪漫游戏。

34.男人看到喜欢他的女人(就算他对她没太大感觉)对其他男人稍微热情一点,即使是朋友般的拥抱或亲吻,心里也会不舒服。知道她被人追求更会妒忌,因为骨子里男人不想输给任何人。

35.男人相信证明自身出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拥有更多女人。事业上越出色的男人,往往需要更多女人的仰慕和倾心以体现他的超凡脱俗。

36.男人在分手问题上拖泥带水,其实是想把去留的难题丢给女人,减少自己决定带来的内疚感。

37.男人说的“未来”是6个月到1年时间,女人的定义则可以是10年到50年。当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他只会想象如何在短暂的未来与她亲密发展;女人则幻想到恋爱、结婚、生孩子乃至如何白头到老。

38.男人基本上都小器,大方是装出来的。表面上他们不拘小节,其实内心和女人一样,计算得清清楚楚。

39.女性较容易坦白心事,而男人恰恰相反。遇到烦恼,他们找个别好友倾诉时,不会说得很完整,总给自己留最后一点面子。男人的倾诉都是经过包装或刻意切碎的,不让一个人知道全部。这也是女人很难了解男人的原因——他们根本不想被人彻底了解。

40.一个男人可以同时爱上两个女人,但究竟喜欢哪个多一点,他多半分不清楚。

41.男人看待婚外情比女人实际,因为他有更多机会涉及婚外情,而且他心里明白——花心隐藏在男人的天性中。

42.男人要变心,其实和女人是否注意保持美丽仪表没直接关系,那只是他的借口之一。当他厌倦一个女人时,不管她多漂亮,只要是她以外的任何女人,他都觉得比她有吸引力。

43.成熟男人对于崇拜他的少女,抵抗力是相当弱的。

44.男人年纪越大,择偶越随心所欲,乃至不顾他人的任何想法。

45.对许多男人来说,真爱意味着“爱情减去性”。换句话说,男人只要觉得女人缺乏性的吸引力,就可以一直跟她做单纯的朋友。

46.男人在有寻求亲热的身体冲动的那一刻,对异性的要求忽然降低,他会觉得一个平时不怎么可爱的女人很可爱,甚至很性感。不过等冲动一旦消退,他立刻恢复了惯性的审美判断。

47.男人对女人的爱总是混合了生理冲动,亲热前他觉得女人什么都好,之后却可以无半点留恋,但为了不背负太多罪恶感,他们可以装作温柔地在事后继续吐露缠绵的情话。

48.男人很容易爱上卖弄风情,看起来唾手可得的女人(恰恰这是最不受同性欢迎的女人),因为他觉得有更多机会触摸到她们。

49.沉默——是男人总结出的吵架中对付女人的最有效的武器。

50.想完全了解一个男人,最好别做他的恋人,而做他的朋友。

责编/毕春晖

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心理调试 第4篇

关键词:恋爱动机,恋爱态度,健康心理

恋爱, 这一话题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已经是相当普遍的。在校园中随处可以看见大学生情侣的身影。爱情是美好的, 同样爱情也是痛苦的, 面对爱情,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所以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一) 排遣寂寞

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 除了上课、休息之外, 学生们有很多空闲时间来自由安排, 有的同学会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但是有的同学对校园活动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久而久之, 这样的同学难免在心理上会产生空虚寂寞, 为了派遣这种空虚, 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谈一场恋爱来实现。

(二) 随波逐流

人类往往是群居动物, 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他同伴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有了恋爱的伙伴之后, 刚开始可能没有什么感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分同学也按捺不住, 决定也加入到这一主流队伍中, 谈一场恋爱。

(三) 利益驱使

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不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比如通过谈恋爱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或者可以通过对方的权利而实现自己想要的某种地位和职位。

(四) 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的知觉, 而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共同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1]有些大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信心, 当别人都在恋爱的时候自己却没有谈恋爱, 这无形会加剧自卑的心理, 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如别人了, 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大学生会选择通过谈恋爱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往往现在有的大学生会用谈恋爱次数的多少和追求自己人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二、大学生应有正确的恋爱态度

(一) 真正的爱情需要真诚、专一

长久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真诚、专一的基础之上的, 试想一下,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整天就是你骗我, 我骗你, 或者存在脚踏两只船的情况, 这样的爱情谁会希望拥有?恋爱双发如果没有对爱的真诚, 对爱的专一, 两个不同的人是不能走到一起的。

(二) 美满的爱情需要双方平等和人格独立

现在的大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就成为了纯粹的两人世界, 完全脱离了之前自己的生活圈子, 常常将对唱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处处限制对方, 呈现出了“失去自我”的情形, 这完全是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够所造成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在地位上双方是平等的, 在人格上双方是独立的。

(三) 恋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的好“爱情如酒, 两人喝是甜酒, 三人喝是苦酒, 多人喝是毒酒。”爱情是需要双方细心的经营与培养, 任何一方在享受爱情甜蜜的同时, 也承担着维护和经营双方爱情的义务。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爱情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某些程度上恋人的精神支柱, 所以, 恋爱双方都要担负起为对方负责的态度而不能伤害对方。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恋爱心理有效途径

(一) 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2]学校可以通过展板、横幅, 讲座等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良好的感情是建立在成功的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要学生认识到两人谈恋爱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世界, 将两个人从原来的各自的生活圈中独立出来, 最重要的是恋爱要以尊重社会道德为前提, 不能为了谈恋爱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 开设大学生恋爱心理课程

面对大学生恋爱这一现象,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课程, 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及老师就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恋爱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不同情况, 不同年级, 不同群体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引导这部分同学争取处理好恋爱与学习、集体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年级同学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加强婚恋心理的指导, 因为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与现实的婚恋问题, 婚恋价值观更为多元化, 很难真正把握爱情,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3]

(三)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恋

爱情是美好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愿爱到永久, 失恋也就正常不过了, 对于失恋如果处理的好, 可以帮助失恋者快速成长, 如果处理的不好, 可能就会酿成悲剧。面对失恋, 学生首先要分析分手的原因, 可以通过眼泪法、倾诉或者运动缓解法等学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 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承宗, 甘雄.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8月.

[2]方鸿志, 周方遒, 隽美惠.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年9月.

恋爱心理学 第5篇

如何爱女朋友,又如何爱男朋友,永远不分手

1.如果一个人天天给你打电话发短信,毫无疑问,他是爱你的,起码他心里有你。如果每次都是你给他打电话,那你不用问了,他心里根本没有你。千万不要相信什么他没有时间他很忙之类的谎言,一个人连打电话的三五分钟都没有,他得忙到什么程度啊?他还能活着吗?

2.如果一个人给你打电话发短信只是寒暄一下,而不带有一点暧昧的味道,那么不要傻了,他对你已经没有爱情了,可能问候你只是例行公事。

3.如果一个人爱你的话,他会主动跟你说想你的,而不用你去问。

4.如果一个人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你发脾气,那么说明他是很在乎你的,但是如果在你承认错误以后,他还是不搭理你,奉劝你,别理他了,如果他爱你,他会主动理你的,如果不爱你,就是以此为借口对你撒手了。

5.如果一个人爱你,他会包容你一切错误的,如果一个人不爱你,你做的再好,他最后还是会找你毛病离开你的。

6.如果一个人爱你,他会接受你一切的,而不是要你改变这个改变那个。

如果你是一个男的,教你怎样爱你的女朋友:

一。和她发短信时,回复一定要快,让她觉得你放下手上的事情立刻回复她,字数一定要比她的多,这样她会觉得你很在乎她。

二。每天睡觉之前一定要给她一条道“晚安”的短信,不管你有多晚,因为她可能一直在等你,只是她嘴上说不管。即便是她已经昏昏睡去,第二天一醒来也会立刻去查收信息。

三。看到她的未接电话要立刻打过去,任何时候不要让她找不到你,因为这样她会一直很不安心。

四。你问她想不想你时,如果她说不想,你不要生气,因为她的不想就是想。

五。千万要记得女生都是害羞的,不要什么都让她主动。也不要在她表现心疼、吃醋、关心你的时候不停地问,只要偷偷地笑心里甜就够了,也许她不想让你知道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对你好。

六。经常去她的空间逛逛,即使什么也不留下,但是她看到你来过的痕迹也会很开心,也许有些心情就是为你而写。顺便看看她的心情日志什么的,还有她好友的留言,多知道点她的小秘密挺好,准备惊喜也容易点。

七。牵了手就不要轻易说分手,吵架的时候也不要说。如果她赌气跑开,只要一个用力的拥抱就能让她安静,就能让她感觉到你的爱。希望你能懂她离开时想要被挽留,如果说出口那只是乞求来的温柔。

八。开始一段新的恋情的前提是放下前面的所有恋情,你可以把她们给你的信物和美好记忆保留着,但是请把这些用一个匣子藏在她永远不会发现的地方,因为那些她不知道的事对于她是致命的伤害。记住女生都是敏感的动物。

九。如果一时冲动分了手,请给彼此冷却的时间,想清楚她就是你想要的人就勇敢地告诉她,不管用什么手段,死皮赖脸也好让她回到你身边就好。如果真的爱她就不要放开她,不要让她伤心,不要让她流泪,你明明知道她有多傻,她会傻傻等你的,你知道女生的青春有多么宝贵么!如果你还心疼她绝不要在分手不到一个月就移情别恋,这样等于在她伤口上撒盐。请你交换角色想一想,如果你女朋友和你分手第二天就在别的男人怀里开心地笑,你的心会有多痛?

如果你有一个傻丫头,请你好好珍惜她好好爱她好吗?也许你不知道你的一句关心,你的一个微笑,你的一个吻,一个拥抱,一个摸头发的动作都是她的幸福,其实她要的只是这么简单。她不奢求太多的惊喜,太多的浪漫,有你就是她所有的幸福。不要轻易放开她,因为她是傻丫头,她会在别人面前装的很强,对每个人微笑,然后半夜一个人躲在楼梯拐角处偷偷哭啼,她会不停地听着和你有关的歌,默默关注着你,默默的生病,默默的流泪,她会开始变的沉默,变得开始唱悲伤的歌,弹悲伤的曲子。

如果你真的有一个傻丫头请记得你说的话好吗?请你让她幸福,给她幸福,要自信的对她说:“我会让你变成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好老公。”

如果你是女的,教你怎么爱你的男朋友:

不要只因为你在这边受了委屈就对电话那边的他大喊大叫;

不要在他很忙时一遍遍打电话只为了告诉他你想他;

不要将思念他作为你每天生活的全部内容;

不要和任何一个男生有超出朋友的交往,即使他看不到;

不要挂他的电话,无论你多生气。让一个男生最气愤的是莫过于让他找不到自己的女朋友;

不要只一味的索取他的爱,要记得他的付出也需要肯定,需要回报;

不要总是拖着他陪你去逛街,让他拎包、付款,无论他是否愿意;

不要在有第三个人在场时提到他的缺点,即使他并不在意这些缺点,即使你的本意只是想开玩笑;

不要在外人面前反驳他,每一个男生都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的情结;

不要把你很忙作为不回他短信,不接他电话的理由,因为他从未这样做过。

不要评论他的亲人的过失,毕竟你选的是他,而不是他的家人;

不要抱着“骑驴找马”的想法。你可以选择爱或不爱,但不能欺骗或伤害;

不要怀疑他,永远不要。

请永远对着他微笑,即使此时你的心情可能也不好。你永远不会了解你的微

笑会给他多大的鼓励;

请在他受伤、失败的时候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抱一抱他,把你并不宽阔的肩膀借他靠一下,把你雪白的衣袖借他擦一下鼻涕和眼泪;

请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和努力肯定和鼓励,他在落魄的时候最需要你;

请记得每次出门前带上钱包,偶尔抢着付钱,偶尔请他吃东西。爱情应该是平等的;

请记得在每次去饭店时帮他点他爱吃的东西;

请记得每一个对他重要的日子,即使没有办法及时送上礼物,也要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让他知道你记得;

请偶尔抽时间顶着太阳去看他踢球、打球;

请试着学会他爱的运动。你可以玩得不好,可是至少你可以对他的爱好多些了解,可以在他寂寞时陪他玩上一会儿;

请在他心情不好时尽量耐心的听他的电话,即使你很忙;

请相信所有他对你讲的话,即使其他所有人都不相信;

请学会撒娇的同时也学会在犯错之后说:“对不起”;

请不要对他说谎。如果他真的爱你,他可以原谅你所有的错误,却无法原谅你的谎言;

请在空闲的下午为他整理一次书柜,叠一次衣服;

请记得在他生病时给他带药,削苹果;

请时刻保持端庄、可爱,无论他是否看得到。(楚楚街http://特约编辑供稿)因为你是他的女朋友,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代表着他的尊严的一部分;

请为了他,时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请以他喜欢的方式爱他。

爱情是双方的,需要彼此去珍惜,用心的去爱彼此,这个情人节,让我们一起把爱延续下去,用心去对待彼此,像这样幸福到老。分享给朋友们看看吧!

更多精彩推荐:

那些不为人知的爱情。看的心脏疼.....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用很奇怪的内容联系你,记得来救我。女性尤其要看

夫妻 谁决定宝宝相貌

教你如何甩掉烂尾男,分手也是技术活!

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调适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恋爱心理 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1

从年龄阶段来划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处于了恋爱的“高发期”。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了学校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社会经历还不够丰富,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恋爱关系,恋爱很可能成为了“甜蜜的负担”,给自身的学业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面对学生的恋爱问题,首先应当给予正确地对待,并对学生的恋爱观和恋爱心理加以积极地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确保高职学生在美好的青春期中绽放出恋爱的美丽花朵。

一、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恋爱心理是指恋爱者对于恋爱的认识、态度、情绪等的总称,恋爱心理与恋爱行为息息相关。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恋爱心理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对于恋爱充满好奇。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逐步成熟,“三观”逐步形成。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对于未知的领域充满着好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恋爱就是一项以往他们并不熟悉,但是却向往已久的领域。很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就是要满足和体验好奇的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将恋爱与爱情和婚姻等同起来,而仅仅是一项“游戏”。好奇心理本就是人的正常心理体验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将恋爱行为的心理驱动力定义为好奇,显然就偏离了恋爱的本质意义,也无法体验到恋爱的美好。

2.在从众心理引导下开始恋爱。从众也是高职学生恋爱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很多学生在开始高职阶段的学习以后,看到周围同学相继开始恋爱以后,便采取“随大流”的心理,也开始投入到恋爱之中。这部分学生对于恋爱的理解和认识是初级和懵懂的,并没有真正了解恋爱对于个人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爱情和道德、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学业等之间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对于恋爱所需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等还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准备。

3.恋爱观充满不稳定性。与很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一定差距,自立和自理能力不强。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导致出现急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之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恋爱观就充满了不稳定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恋爱的时机,容易动荡不定,并易于被外界所影响。

二、高职学生恋爱心理调适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适度调适,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实施学生恋爱心理调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于恋爱心理调适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恋爱心理的引导和调适,而是将学生的恋爱行为视为“不务正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听之任之,不愿意主动关心学生恋爱情况,并对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惑给予积极地帮助。

2.调适手段单一。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对学生恋爱心理调适的手段过于单一化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调适手段的单一化主要体现在大部分教师都采取相对简答粗暴的方式来实施心理调适,动辄采取批评、说教等方式来进行,很少与学生进行平等、轻松地沟通,调适效果十分有限。

三、如何对高职学生恋爱心理进行有效调适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恋爱心理调适,主要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充分尊重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在针对学生恋爱心理进行适度调适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恋爱心理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度和个性化的原则,运用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并引导恋爱行为步入正常的轨道之上。

2.加强教师在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施恋爱心理调适的主力军。但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恋爱心理问题的时候,很难直接求助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笔者认为,除了要充分發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恋爱心理调适方面的作用以外,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专职教师队伍,弥补思想针织政治辅导员在人数上的不足,还能够将恋爱心理调适贯穿于学生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调适的效果。

3.利用网络媒体实施心理调适。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除了定期采取谈心和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进行调适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实施实时化和互动式的恋爱心理调适。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与教师保持顺畅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学生将恋爱中的困扰和烦恼求助于教师,教师则要以授业解惑的精神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起因,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与教师进行充分地互动和交流基础上,会逐步树立健康正确的恋爱观。

参考文献:[1]黄莉.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初探.科教纵横.2011(9)

[2]韩丽春.高职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男女恋爱期间心理变化与差异 第7篇

一、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一见钟情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了解和交往都始于相识。有些是最初接触没出现太多心理变化, 接触很久萌生出来的好感, 我们称之为日久生情。有些只见过一面便情愫顿生, 我们则称之为一见钟情。女性在择偶时往往比较慎重, 会更为注重男性的内心世界。与女性不同, 男性更容易被女性的外貌、长相吸引, 更容易对女性产生一见钟情[2]。

二、男性在恋爱中自尊心没有女性强

恋爱时, 男性对在遭遇了对方拒绝时候所带来的尴尬并不十分在意。即便是在表白过程中受挫, 他们大都会通过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 从而实现自我心理上的平衡。女性则不然, 她们在整个恋爱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极为敏感, 拥有很强的自尊心。

三、男性求爱时积极主动, 女性则偏爱“爱情马拉松”

恋爱初期, 男性往往更为主动, 敢于率先表达自己的感情, 喜欢速战速决。而女性在恋爱时候思考更多, 往往喜欢迂回、间接的方式, 把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更有些女性喜欢把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 形成所谓的暗恋。

( 一) 女性情感比男性更为细腻

恋爱中, 男性大都比较粗心, 对于女方细小的心理变化不能察觉。这是因为男性只会抓大的问题和方向, 而对于小细节把握较少, 因此在恋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女性情绪变化很大, 男性面对这些突变不知所措的状况。而女性的心思更为细腻, 善于观察对方的心理反应, 喜欢对男朋友关怀备至。同样的, 她们也要求对方的言谈举止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当男朋友粗心大意没有顾及到她们感受的时候, 或者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 都有可能让她们大为伤感或者火冒三丈。

( 二) 男性的戒备心理没有女性强

在恋爱过程中, 男性的戒备心理远远少于女性, 大多数男性在刚刚开始接触女性的时候, 对对方几乎不存在怀疑的心理。而女性则大为不同, 她们在恋爱初期能够十分冷静, 常常喜欢抱着审视的态度观察对方对自己的感情是否真挚, 乃至考察对方的家庭细节等, 唯恐受到欺骗。因此, 在恋爱初期, 女性大都抱有较强的戒备心, 显得小心翼翼。

四、男女在恋爱中应当如何相处

很多时候, 男女双方在恋爱之后, 总想着从之前两个单一的个体变成一体, 恨不得做任何事情都腻在一起。殊不知, 男女双方正确的恋爱观必须建立在独立的人格上。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本身就存在诸多差异, 因而在恋爱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时, 便需要男女双方能够直面差异, 实现有效的沟通。

首先, 在恋爱中, 男女双方需要保持自然、庄重和自我悦纳的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向对方表现出真诚关心。任何一方的局促不安以及自卑心理都由自我不接纳引起, 都有可能造成关系的僵化, 因此, 多发现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要过分强调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哈佛大学幸福课堂上, 沙哈尔博士说到, 我们的情绪都会在短暂的波动后回归原点。如果我们不努力提升自己, 哪怕对方再有幸福的能力, 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会回归到自己的基点。所以在恋爱过程中, 男性和女性若想要别人接纳自己, 首先应当学会自我接纳, 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其次, 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论是和同性还是和异性。你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别人知晓你的特质, 平常也要用礼貌、热心、温和亲善的态度对人。男女之间有许多冲突常常产生于双方的差异。因为彼此的基因、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对同一件事情理解上的偏差, 很多时候我们说出一些话, 其实一点恶意也没有, 可经过对方加工后便会曲解我们的意思。所以我们说话时要考虑的, 并不是自己是否有恶意, 而是对别人是否会造成伤害。由此可知, 人际间的沟通是非常需要技巧的, 要能够真诚、细心地去感受对方。另外要注意的是, 当冲突开始时, 切记言语不可太过夸张, 更不可对其一切全盘否定。

最后, 男女之间的感情要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 双方更要学会理智且增强自制力, 对“性”要有正确的了解。它分为三个面向, 1、生理 ( 生殖能力与身体器官) ; 2、心理 ( 爱、亲密的表现, 在适当时候表现出来) ; 3、社会 ( 彼此的承诺是为自己行为负责任) 。对“性”要有正面的认识, 成熟的爱情是彼此都能成长, 而不是贪图一时生理的享受。双方应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实现协调; 对“性”除了应有基本的认识之外, 对于婚前性行为应该要随自己的状况而决定, 同时, 男女对于“性”的需求不同, 是男女都该了解而并共同面对、解决的。

人类的社会是由两性一起建立的, 如果女人一直在改变, 不管接受与否, 男人都要改变。成长常是痛苦的, 但是不痛不长。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带着这些感受和认知, 试着勇敢去恋爱吧!

参考文献

[1]冯晓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及原因分析[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

大学生恋爱心理解读与调适 第8篇

现在, 大学生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 由此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也造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种思想上和意识上的转变对大学生恋爱的动机、行为方式、道德观和心理素质等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大学生恋爱的促成因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1.1 生理因素

大学生的身体发育一般是成熟的, 对身边的异性有着一种本能的接近欲望, 而且大学提供了一个相对于中学来讲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缺少了老师全方位的督导和干预, 因此大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这些条件都为大学生恋爱创造了有利环境。著名学者高玉祥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一书中写道:“爱情是可以理解为由一些相互关联、各具功能、具有鲜明主观特色等要素组成的特殊情感系统, 这个情感系统建立的基础就是在性欲之上的和包括道德感与义务感在内的对异性、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所混合而成的情爱。”由此可见, 生理方面的需要是促成大学生恋爱的重要因素。

1.2 媒体因素

现阶段大众传媒在以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的支持下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报纸、电视、电影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等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娱乐内容。这些娱乐内容中的大部分是积极的健康的,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在追求利益的动机下对爱情和情爱等过分夸张的描绘和表达, 这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某些影视作品对性行为进行过分的表露, 使正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 同时各种媒体大量报道关于同居、流产、未婚先孕等社会热点问题, 使得大学生在长期接受这些负面内容后会产生恋爱心理上的扭曲, 造成大学生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 对恋爱行为也越来越随意, 同时还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为人处世倾向于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 在精神上缺少一定的信念支撑, 对爱情缺乏基本的信任, 恋爱仅仅是为了排除空虚和寂寞或者通过恋爱来追求权贵和虚荣。因此, 媒体报道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影响大学生恋爱的主要促成因素。

1.3 环境因素

当今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 在大学校园里面的每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发现学生情侣的影子,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充满爱情氛围的浪漫地方。在这样一种环境下, 大学生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步改变着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和恋爱观, 会慢慢由原来对爱情的向往和敬畏转变成现在的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大学生生活在集体的环境中, 当一个大学生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处于恋爱状态的情况下, 那么其会产生从众心理, 认为只有恋爱了才不会低人一等, 大学生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就极容易主动地追求恋爱对象, 进而促成恋爱行为的发生。可见, 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大学生恋爱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2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2.1 盲目性

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往往没有发展成熟, 很多人都没有建立科学正确的恋爱观, 对爱情的内涵和价值模糊不清, 不知道恋爱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是对相互之间的一种尊重, 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份责任。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这一系列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大学生恋爱的盲目性正是这种正确认识缺失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学生恋爱有低龄化的趋势, 很多大一的新生在刚刚进入校园后就开始恋爱生活, 有时他们建立恋爱关系的基础就是相互之间有好感, 但是当这种新鲜感消失之后, 恋爱关系也就面临着危机, 这种盲目性的恋爱很难长久地维持, 更不必提会产生美好的结果了。

2.2 浪漫主义

大学生处在一种舒适和安逸的校园生活中, 不必担心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 同时也不必为生活琐事而奔波, 大学生情侣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 不存在各种现实的社会因素的干扰, 这无疑使大学生恋爱充满了浪漫色彩。浪漫主义的爱情与现实生活是存在着较大差距的, 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使得这种浪漫难以维持下去的时候, 感情危机便随之而来, 恋爱双方的心理也会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打击。当今大学生恋爱往往注重浪漫主义生活的体验, 很少去考虑婚姻等现实问题, 更很少为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去付诸实际行动, 所以浪漫主义的爱情一般只能维持在大学校园里, 当这种浪漫爱情走到毕业之际, 面对着现实生活的考验时往往也是终结的时刻。

2.3 随意性

现在的大学生恋爱的随意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很多大学生缺少对爱情最基本的尊重, 错误地认为爱情就是对一种感觉的追求, 当感觉不存在了那么爱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这种错误意识的驱使下, 某些大学生对恋爱十分随意, 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低, 每当遇到一些纠纷和矛盾时就轻易地分手, 然后再寻找新的恋爱对象, 恋爱的随意性对一个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随意性还会不可避免地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恋爱的随意性还体现在性行为的开放等方面, 在“为什么会发生性行为”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一项调查显示, 30%的被访问对象认为这是为了显示对爱情的忠诚, 有25%的被访问对象承认这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有25%的人认为这是不忍心拒绝对方的要求, 另外20%的人认为这是个性成熟的标志。从这一调查报告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大多数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都对性和爱情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大学生恋爱的随意性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 例如, 大学生情侣同居问题、由于薄弱的安全保护意识所导致的怀孕等, 这些问题也反映了大学生恋爱行为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3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调适方法

3.1 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大学生处理恋爱问题的重点和关键, 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 最大限度地降低恋爱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爱情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人生的全部, 更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 因此要正确对大学爱情进行定位, 使爱情和学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不能因为爱情而影响学业, 更不能因为爱情而荒废学业。要学会对爱情的忠诚, 坚决抵制对爱情的随意性, 爱情不是缺了就去寻找, 疲倦了就去更换, 真正的爱情蕴涵着很大的能量, 是促进学业进步的重要动力。要正确处理恋人和他人的关系, 大学是培养社会技能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里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但是有些大学生因为恋爱而远离集体生活, 缺少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仅仅沉浸在两人生活的世界里, 使得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下降, 也为将来步入社会设置了很大障碍。

3.2 理性地进行恋爱行为

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往往缺少理性的思考, 喜欢想问题和做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感觉来支配行为, 尤其在选择恋爱对象方面更是理性思考不足。据心理学家指出, 一个理想的恋爱对象需要和本人兴趣相近、家庭背景相似、性格脾气近似等, 只有选择这样的恋爱对象才能使恋爱生活更加和谐。在面对失恋等恋爱挫折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 预防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任何非理性的行为。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释放, 如参加文体活动、听音乐等。

3.3 加强道德修养

恋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行为, 这种行为要求恋爱双方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 即恋爱道德。正是由于很多大学生不具备足够的恋爱道德修养才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 如恋爱功利化、恋爱行为短期化、大学生同居等, 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恋爱的道德修养。在恋爱的过程中避免行为低俗化, 提倡诚恳、忠诚的爱情, 亲昵的动作要文雅并且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 同时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尊敬对方, 及时地帮助对方排忧解难, 在稳定的恋爱关系中培养深厚的感情, 让爱情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 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现在的大众教育, 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恋爱问题逐渐开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恋爱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同时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因此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 第9篇

一、当前主要研究内容

“90后”指二十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伴随“90后”进入大学,“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进入学者视野,较早的一篇为09年张焕玲研究发表的“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以“90后”、“恋爱”两个为主题在中国学术资源总库(CNKI)上进行搜索,直接相关的期刊论文约72篇,硕士论文约18篇,博士论文0篇。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

由于社对大学生恋爱持越来越包容的态度,再加上整体教育环境的变化,“90后”大学生恋爱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低龄化趋势,且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夏永林、曲江月①以西安2000例“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达80%的人初恋时间都在大学阶段开始之前;仁金香、陈丰琳②对江苏南京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调查显示,仅21.97%的受访对象目前为止未谈过恋爱。除此之外,“90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更加公开,不再秘密偷偷地进行,现实中成双入对、手牵手漫步校园,甚有在公共场合过分亲密的举动,也喜欢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的恋爱对象。

(二)“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动机

梳理以往的研究来看,“90后”大学生恋爱动机呈现恋爱动机不纯(男生高于女生),恋爱目的越来越偏离婚姻,随意性、盲目性特征明显,多以打发时间、弥补空虚寂寞为主。高海英、隋耀伟、朱青研究显示:29%的“90后”大学生在选择为什么谈恋爱时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许金杏对“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寝室里其他人都谈了,我也要谈”;马晓利、王鑫、卜慧楠对“90后”恋爱动机研究表明:45%的人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25%的人谈恋爱动机是随大流。

(三)“90后”大学生性观念

“90后”大学生生理机制已成熟稳定,性观念成为其恋爱心理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性观念更开放,性经历比例数据呈上升趋势。朱安新、风笑天③对江苏N大学受访“90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接受度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显示:对异性交往从轻度到深度的五个行为类别的主观容许和实践为(括号内的前数值反映主观容许度,后数值反映实践):牵手(99.4%,59.9)、深情拥抱(99.1%,55.9%)、亲吻(97.9%,40.7%)、深度爱抚(73.9%,20.3%)、性行为(46.4%、9.3%)。苏春蓉在其硕士论文中对“90后”大学生性观念研究中指出,“90后“对自己及对他人婚前性行为接受程度皆偏高,且男生高于女生,女生较为谨慎;夏永林、曲江月在其研究中发现高达60%的“90后”大学生可以接受与恋人发生婚前性行为。

(四)“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

关于“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社会大环境等。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社会大环境因素外界因素对“90后”恋爱心理影响突出。“90后”大学生身处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带来良莠不齐的文化和观念,导致“90后”群体更容易被外界所迷惑。如朱林于、广琮在对“90后”大学生恋爱研究中指出,“微时代”语境下,“90后”大学生恋爱方式多样化、快餐化、形式化、传统道德观念薄弱化;张希指出,网络语境为“90后”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形式,网络的虚幻性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恋爱观。另外,孟莉,段鑫星研究表明④:家庭因素是造成“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分为经济和环境两大方面。家庭经济拮据会给大学生造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对任何事物都自信心不足,这种心理不仅导致恋爱心理胆怯,也会给其日常行为、心理带来恶劣的影响。此外,长期争吵、有矛盾、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带来消极恶劣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更会不自觉的蔓延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90后”大学生恋爱指导建议

由于“90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恋爱中存在选择盲目性、婚恋观念理想化、性观念开放性、恋爱动机不纯、不能正确处理恋爱挫折等问题,不同学者就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和引导。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的中写到“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以往研究中多指出培养大学生恋爱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拒绝的能力,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发挥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可以通过性教育专题讲座,弥补性教育的不足,让大学生通过正常的途径,清晰地了解学习性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爱;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遇到恋爱挫折的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的本质,合理面对失恋,合理进行分手归因,不要做出“自杀”等过激行为;营造丰富阳光的校园文化,大学生正处青春鼎盛时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的二课活动,适度转移大学生精力,学会与异性交往艺术。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纵观“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已有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呈现出研究方法单一、理论研究不足的特点。大多数现有成果都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讨论结果,提出建议的方式开展研究,存在自编问卷质量良莠不齐、统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

(二)研究角度泛,群体多,但不深入

分析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不难看出,越来越的学者倾向于多视角研究“90后”大学生不同群体的恋爱心理。如对“90后”女大学生、“90后”医学生、“90后”大专生恋爱心理的调查研究;如对“90后”大学生恋爱成本的研究、“微时代”语境下“90后”恋爱心理调查研究。但总体而言,尚未针对某一特殊群体或某一独特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追踪研究,如当今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现象,目前针对性研究只有刘郁、蒋璐的一篇文章“健康危险行为:90后女大学生恋爱与性偏差心理分析”,其余多为一笔带过,蜻蜓点水。

(三)多因素研究成果不足

目前“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已有研究多为单因素研究,即就恋爱心理内容、特点、或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等方面展开,如“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对比分析(李明建,2010);“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张焕玲,2009)。较少将“恋爱心理”与“90后”大学生个人内隐因素及其他外在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其中内在关系。

三、研究展望

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及不足,笔者建议未来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丰富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实验相结合,个别与群体相佐证;二、注重大学生个人人格特质内隐因素的研究,探寻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深层内部因素;三、结合已有研究,构建大学生恋爱心理系统理论。

参考文献

[1]夏永林,曲江月.“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72-77.

[2]仁金香,陈丰琳.“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42:149-150.

[3]朱安新,风笑天.“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J].青年搜索.2016,2:68-73.

[4]李明建.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对比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5-37

[5]张焕玲.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J].魅力中国.2016,37(2):86-87.

[6]孟莉,段鑫星.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的家庭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1):72-75.

[7]刘郁,蒋璐.健康危险行为:90后女大学生恋爱与性偏差心理分析[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00):294-299.

[8]张希.网络语境下“90后”大学生恋爱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0(8)57

[9]朱林于,广琮.“微时代”语境下90后大学生恋爱观研究[J].社科纵横.2015(6)90-92

“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 第10篇

一、“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分析

“90后”女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9~21岁之间, 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均衡, 处于性意识的第三阶段——喜欢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2]对异性兴趣增长, 对两性关系敏感、好奇。通过问卷调查, 得出“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呈现以下特征:

(一) 开放性与盲从性并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传统观念或思想对恋爱的约束力日渐消弱。首当其冲凸显出来的问题就是“90后”女大学生对待恋爱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在增加, 神圣性、严肃性正在一点一滴地消逝。从问卷调查得知, 很多“90后”女大学生开始恋爱是缘于诸如“寝室里其他人都谈了, 我也要谈”, “我最好的朋友有男朋友了, 我也想跟她一样找个人陪伴”等此类理由, 恋爱仅仅成了一种寂寞、空虚时的慰藉品。

(二) 低龄化与情绪化并存

从收集的调查数据显示, “90后”女大学生刚入大学就恋爱的比例逐渐在上升, 正在谈恋爱的女大学生中, 一年级比例占到22%左右。她们进入大学以后, 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 学习成了鸡肋, 体验爱情就成了堂而皇之的大学必修课。同时也极具情绪化, 喜怒哀形于色, 极易因为感情挫折引起情绪大起大落, 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三) 闪电性与未果性并存

爱美心理人皆有之, “90后”女大学生往往因为对方的外貌和身材而一见钟情, 闪电式地陷入爱河当中, 在对待恋爱问题上, 过于简单和幼稚。而未果性的特征则比较突出表现于异地学生的恋爱, 由于地理差异和城乡差异, 毕业来临之际, 双方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易出现分歧, 他们往往经受不住这种考验而导致劳燕分飞, 甜蜜恋爱终未果。

二、“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 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从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分析,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已发育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 有性冲动, 但又不具备踏入婚姻的条件, 又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对这些矛盾, 有些大学生除了通过手淫、性幻想、翻阅有关性知识的书刊等方式以外, 还会采用其他方式宣泄性能量, 比如说通过谈恋爱来发泄积蓄的能量。这种“渴望恋爱”“渴望被人爱”的心理现象是正常的、自然的, 同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 社会大环境因素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在象牙塔中的女大学生即使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也不闭塞, 加之各种社会实践的参加, 她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 并受其影响。如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家庭中矛盾的冲突对校园中的女大学生就是个冲击, 她们既渴望婚姻, 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 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 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女大学生们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三) 特殊环境的因素

高校从人员、环境和地理位置来说, 都有其特殊性因素。“90后”女大学生有着相似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经历, 从高中的约束管制到大学的放任自由, 无疑都是促进女大学生发展恋爱关系的有利因素。同时, 一般的校区都是处于比较偏远的郊区, 女大学生每天基本重复在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路上往返, 课余文化生活单调, 很多人就会倾向于寻求爱情来调节生活。

三、“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对策

鉴于以上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引导。

(一) 注重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所引起的问题亟待各方的重视。要积极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恋爱观的指导作用, 引导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摆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把握爱的真谛, 积极追求自我, 实现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高尚的恋爱价值观既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也是自身健康成长并获得真正爱情幸福的需要;还需要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 加强女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 着重培养女大学生对爱情、家庭的忠诚品质, 增强道德责任感。

(二) 着重培育“90后”女大学生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现代社会中, “速食主义”“快餐爱情”泛滥, 冲击着传统文化所主张的爱的高尚教育, “90后”女大学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此, 如果要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基本的做法是先培育她们爱的能力, 包括迎接爱的能力和拒绝爱的能力, 以及发展爱的能力。[3]培养女大学生迎接爱的能力, 能更好地增强她们在恋爱关系中的主动性, 培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其次是培养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就应该有勇气加以拒绝, 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 而盲目地应承下来, 即使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最后要学习拒绝爱的艺术, 要注意把握分寸, 以尊重、理解、委婉的方式来拒绝, 这是对一份真挚感情的尊重, 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体现。

(三) 加强对恋爱受挫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恋爱中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90后”女大学生在心理上比较脆弱, 面对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理性地处理与解决, 如失恋时的伤人或自杀事件等, 常常因为恋爱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再则, “90后”女大学生的感知细腻、情绪激烈、依赖心较强、多疑、敏感等特点, 也极易使她们走极端。

因此学校除了重点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外, 还要开展对女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人际交往能力弱、较自卑的学生, 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团体活动方式, 集合相似或类似情况的女大学生, 设计系列活动方案, 通过无条件关注、倾听、头脑风暴、积极参与分享等方式, 深入了解其恋爱认识和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让她们在团体训练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

(四) 加强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强化制约机制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情感教育的核心传播载体, 高校虽然不能禁止学生恋爱, 但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理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建设, 杜绝低级下流色情文化的侵蚀, 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恋爱、事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充分利用家长、同学、宣传教育渠道,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 引导学生在恋爱中能正确控制、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正确把握感情防线, 并丰富校园内的文化活动, 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以充实, 精神追求日益升华;同时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 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 强化各种制约机制, 严禁校园内各种不文明行为发生, 把女大学生恋爱引入健康的轨道。[4]

(五) 发挥社会媒体的正面引导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非常的快速, 无论是计算机、电视、报纸或杂志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几年盛行的一些相亲节目, 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相亲才会赢”等广受大家喜爱。而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 这种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了其恋爱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发挥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 对于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便捷性, 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引导其朝着积极、正确的恋爱心理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屏, 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 高教论坛, 2010 (6) .

[2]曾庆东.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调查及其对策——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5 (3) .

[3] (美) 弗洛姆 (著) , 李建鸣 (译) .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教育对策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心理 教育 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状况研究

(一)功利性强,恋爱动机混乱

恋爱双方要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但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单纯因为感情恋爱的不到一半。部分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受了从众心理的驱使,把恋爱当成了一种潮流;部分大学生恋爱的出发点是寻求精神上的补充和感情上的慰籍;部分大学生甚至错误的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本领和能力的象征;还有的大学生出于功利之心,千方百计与家庭有根基、有背景、有权力的人谈恋爱,甚至出现傍大款现象;更有极个别大学生把追求刺激和享乐作为与异性交往的目的等。凡此种种,都是不理智和缺乏成熟的现象。

(二)随意性强,恋爱态度不端正

现在大学生说的最多的话可能就是“我空虚我寂寞我缺陪伴,求包养”,这一系列潮语都体现了大学生的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体验。也正是基于这种情绪体验,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就变得很盲目。他们不是因为爱而爱,而是因为想爱而爱。在自己身上下一个赌注,自己根本不知道跟对方合适不合适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定下关系。这样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就会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状态。往往就以分手收场,而且还分的很和平,因为双方都觉得没有继续的必要了,没感觉了,就自然不在一起了。这种情感的随意性使得大学生的恋爱有数量没质量。

(三)抗挫力弱,心理调节不到位

大学生由于个性不成熟,生活经验不足、考虑问题过于单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其中失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挫折,由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同学失恋之后, 丧失信心, 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人一旦失恋, 就一蹶不振, 认为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以至于悲观厌世; 有的人视对方为仇人, 肆意诽谤, 或做出极端行为造成人身伤害。

(四)自控力弱,学习恋爱不协调

在恋爱的大学生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大学生由于整日沉浸在恋爱中,甚至出现为了谈恋爱而逃课的情形,专当恋爱的“专业户”。爱情逐渐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唯一追求,知识许多大学生的学业被荒废,事业被耽搁。而有的大学生则是,因为失恋,加之心理较为脆弱,从而一蹶不振,整日精神恍惚,甚至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失去了信心。还有的大学生不仅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情绪,而且还对对方产生了仇恨心理,或做出极端的行为伤害对方,更有甚者,还会选择出走或是自杀的方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说明,许多大学生在戀爱过程中不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而且也是他们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二、优化大学生恋爱引导与教育的对策探究

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我们应该理智的处理,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给以正确的引导,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恋爱观、价值观、人生观。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实现心理健康。

(一)做好恋爱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首先就要明确什么事爱情。爱情是异性之间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深切和亲密的情感及其体验,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首先,爱情具有自然属性;其次,爱情具有社会性。我们面对爱情要有正确的态度,那种“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的作法, 是不可能获得爱情的, 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 而且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一个人健康以否,不仅表现在身体健康上,还包括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而心理健康不仅指具备正常的智力,而且还包括有适度的情感和积极的情绪,以及具备良好的品质,有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它不仅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而且利于为他们的事业打下基础。而要拥有健康的心理,一方面需要引导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培养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主要表现在,学会对自我的心理情绪进行调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突出文化教育,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康、开明的校园文化,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生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和焦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四)正面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目标

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而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根据目标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主动帮助大学生尽快走出目标理想真空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人生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清晰每一步该向哪边走,该项如何努力,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让大学生活在一连串的目标中清晰充实起来。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我们应该采取理智的态度对待,不仅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增强他们在恋爱中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区分爱情和友情的关系,而且还要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相信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张志群.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1(10)

恋爱心理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四川省4所高校的在校生进行调查, 得到有效被试者438名。其中, 男122名, 女316名;大一70名, 大二180名, 大三144名, 大四44名。

1.2 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 自编《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行为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将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具体分为3个方面:认知、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问卷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 大部分题项采用正项计分, 部分题项反向计分, 个体得分越高, 表明在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越大。

2 结果

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上对同辈群体对大学生恋爱认知、需要动机、情绪情感、行为方面的影响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详见表1、表2。由表1可见, 在情绪情感方面, 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特征上t=2.118, P<0.05, 即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同辈群体对其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见, 在认知方面, 不同恋爱情况这一特征上F=4.24, P<0.01, 即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在同辈群体对其恋爱认知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 恋爱过已分手的同学受到同辈群体对其认知方面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同学 (P<0.05) ;在行为方面, 父母不同教养方式这一特征上F=2.826, P<0.05, 即父母不同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同辈群体对其恋爱行为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 在溺爱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同学在恋爱行为方面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最大 (P<0.05) 。

注:*P<0.05。

3 讨论

3.1 独生子女与否受到同辈群体影响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同辈群体对其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独生子女在情绪情感方面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大于非独生子女, 这可能是因为相对非独生子女来说,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他们在情感上有更多的依赖性。有调查得出, 孤独感弱的学生谈恋爱的可能性大, 这一结果说明孤独感是影响学生恋爱的一个因素[4]。对于独生子女来说, 进入大学生活后, 一个全新的环境, 又远离父母, 一个人到外地求学, 倍感孤独, 情感上会更加依赖同辈群体, 特别是同宿舍同学。但若身边的朋友又都在恋爱, 其恋爱态度、恋爱价值观、和恋人的相处方式等都会对独生子女情绪情感上造成较大的影响。

3.2 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受到同辈群体影响的差异分析

不同恋爱情况的大学生在同辈群体对其恋爱认知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中恋爱过已分手的同学受到同辈群体对其认知方面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因为恋爱过已分手的同学中有的和平分手, 已放下这段感情;有的分手后, 仍然无法释怀, 如果周围同学也有因恋爱而受到伤害, 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对恋爱失去信心。调查还表明, 若周围同学谈恋爱都是以物质为基础, 并且很幸福, 这会影响他们的恋爱动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与目的是不清晰的, 有基于传统观念, 出于爱情而恋爱的, 也有基于现代观念, 出于非爱情因素而恋爱的, 这些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需要、感情寄托、排解寂寞、排除孤独、好奇、从众等[5]。有调查指出, 如今大学校园里, 很多人一旦恋爱, 就沉浸在二人世界里, 忽视了学习、人际关系,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与周围人缺乏沟通、与集体脱离等情形。他们无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与恋人过着“主观学习第一, 客观爱情至上”的日子[6], 这都是大学生恋爱认知受到影响的表现。3.3父母不同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受到同辈群体影响的差异分析不同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同辈群体对其恋爱行为方面的影响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溺爱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在行为方面受到最大的影响, 表现为易改变固有的行为、做出冲动行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其心理的发展, 其中来自父母家庭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 而父母的影响中其教养方式的选取又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所采用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固定行为模式和情感倾向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养成。生活在民主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生活的态度都会与其他教养方式下的不同[7]。

注:*P<0.05。

4 建议

恋爱指导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恋爱指导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同辈群体在当中起的重要作用, 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根据本调查结果与进一步的讨论, 提出以下建议:首先, 重视同辈群体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恋爱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独生子女在情感上有较强的依赖性,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合作分享。针对独生子女的恋爱指导教育, 可开展同辈活动, 增强独立处理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 特别注意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动向, 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完整的发展。

其次, 重视同辈群体对恋爱过已分手大学生在恋爱认知方面的影响。恋爱过已分手的同学有的和平分手, 已放下这段感情;有的分手后, 仍然无法释怀。针对其进行恋爱教育指导, 可开展同辈活动, 对其恋爱态度、恋爱价值观、和恋人的相处方式等进行指导, 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事情有更多自己的看法。

再次, 重视同辈群体对溺爱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在恋爱行为方面的影响。处于溺爱型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同学, 性格多孤僻, 以自我为中心, 易改变固有的行为、做出冲动行为。应针对其开展恋爱指导教育, 可开展同辈活动, 引导其采取正确的恋爱行为, 改变不正确的恋爱行为。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第4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50-5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38-39.

[3]吴新明, 房伟.大学生恋爱现象透视[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 2000, (S1) :40-41.

[4]李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2009.

[5]Angel Brantley, David Knox, Marty E Zusman.When and why gender differences in Saying“I love you”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2, 36 (4) :614-615.

[6]张云生.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8) :713-714.

上一篇:溶液酸碱性论文下一篇:“订单式”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