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退药情况分析

2024-07-01

临床科室退药情况分析(精选8篇)

临床科室退药情况分析 第1篇

1994年以来, 党中央、中纪委多次全会明确提出:“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 都必须由领导班子经集体作出决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提出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发展, 其确立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 在体现一定范围充分民主的同时, 又有效避免了在重大问题上个人独断专行和以权谋私, 对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预防腐败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仅是落实民主集中制, 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也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监督, 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已日益作为刚性要求, 成为各级领导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但是一直以来, 在医院临床科室管理工作中, 由于制度缺失、思想认识缺陷、临床科室核心组不健全, 临床科室管理中常常以科主任个体决策为主。权力的过度集中, 一方面导致决策失误, 另一方面因“贿随权集”而导致腐败的滋生。目前,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 医院临床科室改革也逐渐深入,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新问题, 科室领导干部, 尤其是科主任掌握着一些资源和权力, 例如临床科室大型设备和医疗耗材的采购、新技术及新药品的引进、员工奖金分配方案、科室人员聘用、毕业生分配、职称晋升等等。由此, 人财物的决策权使科室主任面临着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多类廉政风险, 不仅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 更是某些人腐蚀、拉拢的重点。如果仅靠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保障。“三重一大”问题涉及的是最核心的权力,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又是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主线, 充分体现了“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的思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监督、公开透明、科学有效的决策平台, 既保护临床科室利益不受损害, 也保护干部不出问题。因此, 如何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基层临床科室延伸, 是医院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自2008年开始, 由医院党委、纪委出台了《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制度》, 要求各临床科室成立核心组。为深入动态了解临床科室在民主管理情况的现状, 推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临床科室延伸的落实, 从2009年开始, 纪委连续4年 (2009年—2012年) 对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进行了调研、评估和考核, 并根据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成效显著。

1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系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网上民主测评、深度访谈等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考核评估表》, 考核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情况、临床科室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临床科室重要干部任免情况、临床科室重要项目安排情况、临床科室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前的调研论证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讨论时参会人数、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时票决制的执行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情况的文字记录等问题。考核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级别 (见表1) 。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医技临床科室的核心组成员。从2009年开始, 每年向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核心组成员发放问卷或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网上测评, 发放的问卷份数为当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核心组成员人数总和 (每个科室的核心组成员约为4-6人) , 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采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深度访谈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临床科室主要领导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运行程序是否规范、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决策执行情况、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情况等。每年11月, 利用临床科室民主生活会, 对临床科室核心组成员进行深度访谈。

2 调查结果

2.1 问卷/网上民主测评调查结果

本系列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情况逐年提高, 合格率从2009年的69.88%, 提升到2012年的99.63%, 见表1。

2.2 深度访谈结果

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 通过深度访谈发现, 目前一些临床科室在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主要临床科室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主要表现在:有的临床科室领导认为凡事都要核心组集体开会决定, 影响工作进程;有的担心自己的意见会上通不过, 对执行制度或形式化或绕道走;有的虽然也上会讨论, 但听不进去不同意见, 搞“一言堂”, 一个人说了算。

2.2.2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不清。

有的临床科室还缺乏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 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 (包括临床科室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 缺乏明确的界定, 使得临床科室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不规范。

2.2.3 运行程序不规范。

表现为“三重一大”议题事先不告知, 或临时动议, 核心组成员只能即席发表看法, 仓促决策, 这样的过程无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使得决策缺乏科学性。

2.2.4 决策执行不力或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

“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后, 由于没有明确执行主体, 而且落实过程中缺乏反馈, 使得集体决策落实不到位, 或偏离集体决策方向。

2.2.5 缺少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

在强调临床科室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同时, 医院还须继续健全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考核, 健全监督考核制度, 形成监督的长效机制, 切实保证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得到落实。

3 管理策略

从2009年至今, 党委、纪委采取边调研边改进的管理策略, 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推动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基层临床科室的延伸,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如下:

3.1 建立并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临床科室核心组

2009年, 为了解临床科室民主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院纪委对全院42个临床及医技临床科室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69.88%, 其中临床科室核心组不健全是阻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重要原因。

为健全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 推动“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向临床科室的延伸, 党委、纪委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管理集体决策制度》, 发文要求临床科室必须成立以“临床科室主任、临床科室副主任、支部书记、科护士长、护士长、工会委员”为基本组成人员的临床科室核心组, 临床科室核心组会对临床科室工作具有最高决策权。此文的发布,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临床科室重大事项由领导个体决策 (科主任个人决策) 向领导群体决策 (临床科室核心组集体决策) 的过渡。之后,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自身建设, 促进临床科室科学民主管理工作的落实, 党委、纪委再次下发了《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民主生活会制度》, 强化了临床科室核心组在临床科室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 临床科室核心组的建立和有效工作为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提供了组织体系的根本保障。

3.2 建立并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2010年, 为了解临床科室在管理工作中贯彻集体决策制度的情况, 我院纪委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管理中落实与执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可以得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管理集体决策制度》、《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建立, 对加强临床科室民主集中制管理, 发挥领导班子 (核心组) 的集体功能、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减少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为97.17%, 比2009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平均水平69.88%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 通过深度访谈发现, 目前一些临床科室在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主要临床科室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2)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界定不清; (3) 运行程序不规范; (4) 决策执行不力或决策执行情况缺少反馈; (5) 缺少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等。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2011年, 党委、纪委特制定了《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细则》, 该细则明确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包括临床科室发展战略、大型设备及医用耗材采购、新技术及新药申请、人员梯队建设及人才引进、临床科室人员奖金分配等等) 、集体决策的机制和程序、集体决策机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实施, 以及责任追究等细则, 同时配套编制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此套文件的发布, 从根本上完善了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

3.3 强化宣传教育, 增强临床科室“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意识

为提高临床科室领导对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上确立制度的权威, 提高制度的执行意识, 2011年7月纪委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临床科室民主管理”为主题, 召开了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经验交流会。会议上, 来自不同临床科室的3位主任从不同角度交流了发挥临床科室核心组作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临床科室管理活动中, 他们共同深刻体会到“民主管理、集体决策”不仅是群体智慧的最充分体现, 也是最大发挥正性能量、最大消减负性力量的策略, 同时也是交流、理解、团结、信任的基础, 是临床科室持续发展的源动力。通过交流, “集体决策, 避免个人独断;民主管理, 保障科学决策”。在科主任思想中达成共识,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必将成为临床科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加大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

加强监督是确保“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执行的重要保证。2011年12月, 纪委将《临床科室核心组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考核评估表》纳入临床科室民主测评系统, 对临床科室党政领导班子 (核心组) 进行民主测评, 同时,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已经列为我院临床科室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民主生活会的必讲内容、以及干部民主测评的必要指标。每年年底, 由党委统一部署, 院长、书记亲自率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以及相关职能处室处长, 参加各临床科室核心组的民主生活会, 会上核心组成员须针对本人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 同时对临床科室核心组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情况进行总结。此外, 院领导还将反馈医院对临床科室核心组及临床科室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结果。近年来, 临床科室核心组民主生活会越来越成为对临床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的平台。

此外, 为保证临床科室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效果, 2012年纪委组织医院纪委委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进行了督查,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2013年1月, 总结检查结果, 纪委制定并下发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书写规范》, 并逐一粘贴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事项记录本》上, 进一步促进了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5 持续促进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一岗双责”责任到人

纪委从2009年到2012年4年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质量逐年提高, 合格率从2009年的69.88%, 提升到2012年的99.63%。

但是, 对2012年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调查评估进行深入逐项的分析, 我们发现, 临床科室在人员聘用选择、国内外重要合作交流事项、临床科室后备干部推荐选拔、以及房屋修缮及大宗物资或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决策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为更加持续有效地推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落实与完善, 2013年纪委提出了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临床医技临床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中, 要求各临床科室完成并落实本临床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形成有效的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工作机制, 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 在本临床科室内部建立“一岗双责”责任体系。为此, 2013年3月, 党委、纪委制定并下发了《临床科室领导班子及核心组“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分工实施办法》。同时, 下发了配套的考核程序和办法, 细化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纳入科主任年终考核、业绩评定、奖励评优、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 北大医院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主管理、集体决策越来越成为临床科室管理的一种常态, 日益在促进临床科室和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院党委、纪委在推动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方面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北京大学纪委、医学部纪委的高度评价。

6 结论

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临床科室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是推进临床科室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需要;是促进临床科室持续有效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临床科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

我院党委、纪委在推动医院基层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落实的工作中体会到,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医院临床科室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三重一大”事项是临床科室发展的“根”, 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重大决策,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发展的方向和战略;重要干部任免,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决策的执行能力;重大项目安排,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长远发展的基础;大额资金使用, 决定的是临床科室整个经营活动运行的命脉。“三重一大”问题解决好了, 临床科室发展就有了“续航”的能力。因此,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基层临床科室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摘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制度建设方面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以来, 我院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延伸至临床科室,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情况的监督, 不仅提高了临床科室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推进临床科室持续有效发展, 还增强了临床科室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在临床科室管理中落实及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 建立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组织体系、完善临床科室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意识、加大对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持续促进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一岗双责”责任到人, 是提高临床科室“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临床科室,民主管理,督查

参考文献

[1]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一:形成与发展[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6-37.

[2]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二:党规与法律[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4-35.

[3]郭季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研究之三:依法分类指导[J].中国监察, 2009, 22 (1) :34-35.

[4]李欣元.如何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J].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20) :12-15.

[5]范清勇.“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分析及实施[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10) :1-3.

[6]史富泉, 滑云龙.如何保障”三重一大”制度在高校的有效实施[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 (29) :27-29.

[7]王金发.关于公立医院“三重一大”问题科学决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12 (9) :147.

[8]从林.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校”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思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s1) :112—113.

[9]易运伦.如何提高”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力[J].中国监察, 2010, 23 (6) :53.

临床科室退药情况分析 第2篇

根据三级医院管理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医院在临床科室范围内全面推介新的22盒管理台帐。创建办首先安排了培训学习,提出了逐条记录的具体要求,医务处等部门并提供了模版支持。

2014年3月19—21日,医院创建办在殷院带领下分三组对临床各科2014年1月新启用的22盒科室管理台帐进行检查。第一、二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室管理基本情况、科室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及职责、医疗技术管理与评价、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不良事件管理等。第三组由相关职能科室进行检查。从台帐的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科室都进行了认真的充分的准备。现将检查的情况汇总如下:

一、台账记录比较好的科室有:感染科、妇产科、六区、七区、十五区、十九区、二十区、康复科、检验科、病理科、药学部等。从台帐的记录中可看出科室领导和年轻的内审员能按照要求逐项比对记录,并将他们的创新思维融入了科室的规范、持续管理与追踪记录,因此展现出不少亮点:妇产科的培训考核、感染科制度职责分类明晰;六病区耳鼻喉科有临床路径系列管理及非计划再手术PDCA案例及预案;七区整体记录完整;十五区率先准备了台帐模版;二十区有根据科室特点设计的各种表格及柱状图;康复科有完整的培训记录、科室患者安全目标;检验科有全面的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危急值自查表格、分析、效果评价;病理科有系列的技术授权考评资料;十九区设计了非计划再手术登记表;药学部准备的资料大大超出要求的范围等,由此可见科室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重视程度以及科室内审员才智和作用。

二、没有或没有完全上交台帐的科室:急诊科、功能科、胸外科、12区、13区、体检中心。这些科室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完善台帐,实际上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科室未能进行规范的持续性管理,未能有效地发挥科室内审员作用。如有困难的话,建议

1、按照记录要求逐条准备资料;2.、与创建办联系个别沟通;

3、请教六区的陈红、七区胡茂华、十五区杨震。

三、关于科室自查和职能部门监管记录。很多科室在整理台账时,对如何体现此项目的自查工作比较困惑,也多缺这方面的资料。建议将该项目的重点要求整理,然后列举在一张表格上,就可以作为自查用表,以便开展自查工作。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可将相关职能科室的专项检查通报从OA网下载后放置在相关文件夹。

四、消防安全管理、医保管理、设备管理、输血管理、医德医风、出院患者随访等内容,相关职能科室结合本次检查情况整理了具体的记录要求,已挂在医院评审群内供大家参考。疑惑之处可联系相关职能科室。

五、各科室的管理小组不全,应根据管理需要成立相应小组并开展工作,建议成立以下小组: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病案质控小组、医疗技术考评小组、院感管理小组、单病种与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小组、合理用血评价小组、医德医风考评小组、设备管理小组等。医院评审群上传了肿瘤科的部分科室管理小组供大家参考。

本次台帐集中检查为创建办及各科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各科从兄弟科室学习到较好的管理方法及台帐记录方法。下一步创建办将不断完善记录要求,推广各记录盒中较好的模版,持续改进,共同加强医院的基础管理。

创建办

2014年3月28日

附:部分项目的详细情况

一、抗菌药物内容:

1.部分科室关于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不统一,应严格按照资料模板中提供的制度打印填充。

3.部分科室的自查工作未开展。

亮点:口腔科是利用会议讨论的形式进行科室自查的,比较全面;耳鼻喉科自查是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每月的会议讨论形式记录,可供参考。

二、合理用血内容

大部分科室对培训的内容无考核、签到,现已统一制作自查、持续改进表格,供各科室参考用。

三、关于医德医风、出院随访:

1、部分科室缺科室层面的医德医风考核细则及出院患者随访预约实施方案(缺科室考核小组成员名单)。

2、缺医院层面提供的文件、制度及相关调查的排名、满意度汇总打印。

3、缺相关学习记录。

4、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登记本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缺随访内容、主任检查的督导意见及签名等。台账完成比较完善的科室:

主要有耳鼻喉科、妇产科、十九病区、病理科、感染科、药学部。

1、耳鼻喉科两盒台账完善,支撑材料全面,有随访管理小组人员安排及职责,有检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及持续改进措施。

2、妇产科两盒台账均完善,目录清晰,有随访预约实施流程及每月一次随访预约收集的意见分析、改进措施。

3、十九病区两盒台账完善,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督查的持续改进记录。

4、感染科《出院患者预约管理》台账完善,有科室制定的随访制度、流程、人员安排等。

5、病理科《医德医风教育与管理》台账完善,有科室组织的岗位职责及核心制度学习培训资料及考核试卷;有科室组织医德医风学习活动安排计划。

6、药学部针对第三方调查结果采用了折线图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关于医保办、消防安全:

1.医保相关文件及医院各类医保简报资料打印不全;

2.有的病区未根据《规范参保人员在我院就诊告知义务的规定》执行知情同意签字告知义务;

3.针对自查一项,有的科室做得很好有自查、自评,如7区,8区,很多科室仅仅是打印了空白表格; 4.没有新农合双向转诊单存根。

医保办针对此次检查发现问题,已将第十八盒临床科室所需材料整理上传至医院内审群文件中,各科室可自行下载,下载后根据目录提供的材料按序号打印,目录中有序号无对应材料的是需要科室自己准备的(包含评审时现场检查部分),医保办的材料多数需要科室参与并准备,希望各科室能够按照目录要求准备材料,如有不明可以联系医保办(电话8777)。

消防安全的具体要求也整理发布在医院评审群。

五、科研教育和规培内容 亮点:

1、病理科登记较全,且有科内住院医师及实习生实施方案。

2、皮肤科有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及实习生出科考试。

3、检验科有新进人员、进修人员及在职人员培训计划。

需改进的方面:

1、要按要求准备材料。

2、无科室内的相关登记。

3、没有相应的科室内制度、计划、方案等。

六、设备管理:

亮点:八区有每台设备的应急预案(冰箱、输液帮等),妇产科的管理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培训较好但资料不够完整。

设备科整理具体要求和模板后发布在医院评审群。

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8至10月的住院退药申请单共计293份, 分别按退药原因和退药品种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见表1 (根据退药原因分类统计)

2.2 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见表2 (根据退药品种分类统计)

3 退药情况分析

3.1 病情变化更改医嘱

由表1可以看出, 退药原因中更改医嘱最为常见, 占退药总数的48.81%, 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患者病情变化或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改变治疗用药。特别是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 对药品的敏感度及耐受力个体差异大, 因此成为退药最多的科室, 心血管系统药物在所有退药品种中位居第二 (表2) , 占26.28%。医师有时根据检查结果更改医嘱, 而我院检查结果报告单一般是下午送到病区, 此时药房已将第2天的用药记帐并发放到各病区, 这时更改医嘱势必导致退药发生。还有一部分是医师没有了解患者的全部情况盲目下医嘱, 或对药物的禁忌及注意事项掌握不够导致用药不当, 如应用舒喘灵气雾剂会加重心梗等。

3.2 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占退药总数的28.67%, 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目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广泛, 其消耗量在所有药品中居首位, 因此在退药品种中所占比例也最大 (表2) , 为32.42%。通常需做皮试的抗菌药物在皮试阴性时用药过程中仍会有迟发过敏反应发生,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而一些不需皮试的抗菌药物如克林霉素、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 在使用中也偶有过敏反应发生。其次抗生素大量使用还可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引起二重感染, 不得不换用更广谱或耐酶的抗生素, 甚至用到抗真菌药物如大扶康等, 不仅导致退药发生, 而且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并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应引起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各医疗机构更应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力度。

另外, 有些药物因其不良反应使患者无法耐受而停药, 如甲硝唑、红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 鲁南欣康引起心慌, 卡托普利诱发咳嗽[2]等等。目前药物的品种比较多, 同一患者的医嘱常为多药联用, 易发生配伍禁忌或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如速尿与头孢菌素联用增加肾毒性, 阿见他与辛达苏联用导致一慢性肾衰患者发生严重的肌肉溶解症等[3]。

3.3 患者不依从

患者要求停药或换药在退药中占到11.95%。随着医疗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医药学理论知识, 依从性不好, 有些患者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注明的不良反应或觉得医生开具的药品与自己的症状不符, 就拒绝应用, 更有一些老年患者或癌症患者对治疗持悲观态度而拒绝配合用药, 还有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拒绝应用贵重药品及营养用药, 均可导致退药。

3.4 患者转科或死亡

患者转科或死亡占退药总数的5.46%。患者转科必然改变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抢救导致用药量的不确定性, 病故后剩余药物较多, 以致退药。

3.5 HIS系统不完善

计算机系统不完善占总退药数的5.12%。我院现用医院管理系统 (HIS) 对新入院患者直接记帐2日量 (住院当日和第2天的用药) , 导致一些下午或晚上办理住院的患者, 其一日多次应用药物虽记帐2d费用, 患者住院当天却只需用药1次。因此退药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4 减少退药的措施

4.1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临床医生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在治疗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正确诊断、精心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禁忌,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使药尽其用, 同时亦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 努力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减少用药环节中患者主观因素造成的退药,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2 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药师应改变过去单纯发放药品的简单工作模式, 加强临床药理学知识的学习, 深入临床, 定期进行病历与用药调查, 搜集不良反应, 提供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方面的信息, 开展血药浓度监测, 面向临床及住院患者广泛开展药物咨询, 介绍新药和发布药品信息动态, 推进合理用药, 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药物治疗。

4.3 完善HIS系统

应进一步加强微机软件的开发与完善, 以减少系统错误而造成的退药。

4.4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医院主管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加大管理力度, 建议将此项工作列入科室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同时各科室应加强协调配合, 使由工作人员造成的退药降到最低, 减少护理与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减少医患矛盾。抓好此项工作将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及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退药原因, 探讨减少退药措施。方法收集住院患者退药申请单共计293份, 按照退药原因和退药品种分别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要求停药或换药、患者转科或死亡以及微机程序本身不完善等;退药种类以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 多与患者沟通、深入做好临床药学工作、各部门协调配合等, 可减少住院退药的发生。

关键词:住院药房,退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

[2]余静, 阎伟, 张缤, 等.卡托普利相关的咳嗽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J].高血压杂志, 2005, 3, 13 (3) :140.

我院急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5月的急诊退药处方329张,按退药原因、所退药品种类和退药科室进行分类统计。

2 结 果

急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急诊儿科发生退药情况较频繁。见表1、2、3。

3 讨 论

3.1 退药原因

3.1.1 药品不良反应:

通过表1发现,因药品不良反应而退药

的占45.3%,是引起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与药品性质、机体因素及整个治疗过程有关。如患儿13岁,患呼吸道感染,医师给予0.9%氯化钠250ml+头孢他啶3.0g静脉滴注,输液前头孢他啶皮试阴性,但在输液几分钟后,患儿不停打喷嚏,继而颈、面部皮肤瘙痒,医嘱停止输液,家属要求退药;有些患者在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后,发生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要求退药;有些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泌尿道感染时,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不利于休息,要求退药;个体差异的原因也导致了许多退药,如有些患者因为发热等其他生理、病理原因,再次使用和以前相同的药物治疗时出现不适,要求退药;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当,引起过敏反应,要求退药,如左氧氟沙星针在输液过程中要提醒护士,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且应严格遮光,否则极易引起静脉炎、瘙痒等过敏反应。因此,要求医师合理应用药物,能外用药物治疗的,不口服药物治疗,能口服药物治疗的,不肌内注射治疗,能肌内注射治疗的,不静脉滴注治疗。尽量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大大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1.2 患者拒绝用药,依从性差:

(1)有的患者认为药物太便宜了效果不好,要求退药换价格昂贵的药;(2)有的患者一定要服用同一厂家的药,如有的患者一定要服用常州四药生产的椭圆形的卡托普利;(3)有些说明书之外用法的药物(也称“老药新用”),当患者取药后阅读说明书发现此药作用和他的症状不符合,要求退药;(4)有些患者发现说明书上介绍的药物不良反应很重就不敢再使用药物,要求退药;(5)有些家长舍不得孩子在输液中时的哭闹,要求停药、退药。患者方面退药的主要原因还是不信任医师,其次与患者的医学知识不足有关,因此为避免这类退药,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耐心地给患者说明用药目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执行医嘱的危害,特别是“老药新用”一定要对患者交代清楚,减少误会,减少医患矛盾,同时也要求药房尽量避免频繁更换药品的厂家。药师应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定期向患者发放宣传资料,并以黑板报、宣传栏及讲座的形式对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宣传解答,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退药。

3.1.3 医师方面的原因:

因医师开错药、药品是否在报销范围、开药过多、重复开药和患者用药禁忌原因引起退药的都属于医师方面的原因,说明医师也是造成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有癫痫病史,医师选用左氧氟沙星等禁用药物,而有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使用[2];患者有肺部感染、荨麻疹,医师给予头孢曲松+氯化钠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钙针+10%葡萄糖针100ml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葡萄糖酸钙属于配伍禁忌;有的患者先后去不同科室就诊,取药后发现医师开的药品相同或相似;还有的医师对药品是否在医保报销范围了解不够,致使患者回家报销出现麻烦,要求退药。针对上述情况,要求医师不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具体而言即:(1)医师在给患者开药之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药物过敏史,正确诊断;(2)对特殊人群(如小孩、老人、孕妇等)用药,必须熟悉所用药物禁忌证、用法、用量;(3)询问是否跨科开药,是否已购买某些非处方药;(4)熟悉医保药品的目录;(5)根据病情需要开出适量药品;(6)建议医院制定处罚制度规范医师行为,对确为医师原因造成不良退药的,应由医师承担经济责任。

3.1.4 患者住院:

由于患者病情变化需要住院,剩余药品要求退回药房。

3.1.5 其他:

(1)患者去世,家属要求退药;(2)收费处费用收错,患者要求退药;(3)退检查费时要求先退药费,这就要求医院的电脑程序加以改良;(4)出交通事故患者,姓名未知,导致发票姓名错误要求退药。

3.2 常见退药品种

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患者退药的情况以抗菌药物比例较大。主要由于抗菌药物在急诊的用药量较大,用药频率高。临床医师由于对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缺乏,存在对抗菌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品种过多,给药剂量、给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频繁更换品种等不合理情况[3],少数医师受经济利益驱使,以药品回扣多少为原则,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发生并加剧。

3.3 退药科室

急诊儿科的退药率达到退药处方总量的57.4%,分析其原因为:患儿病情较急,抗菌药物使用较多;多数家长要求医师抗生素、抗病毒药同时使用,使抗生素的用量相对增多;药物不良反应,尤其以抗生素过敏反应较多。其他科室如烫伤科、皮肤科因使用药品相对集中,医师对本科室常规用药较熟悉,因此出现的退药情况相对较少。

3.4 减少急诊退药的措施

3.4.1 建立退药制度:

据文献报道[4],一些发达国家药房有先进的设备测试药品质量,而我院尚未具备这种条件。因此,鉴于用药安全考虑,应建立退药管理制度,明确退药原则,制定退药流程,以尽量减少因退药而带来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我院建立如下退药管理制度:(1)退药原则:不属于药品质量,不属于医师过错的不退;药品包装已开封者不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不退;(2)退药程序:如确需退药的由主治医师在原有发票背面注明退药原因、名称及数量并签字,到急诊药房核实,方可退药;(3)退回药品管理:退回药品由专人核对数量、批号、包装等,并对外表面进行检查,确保质量无问题方可再次发出。

3.4.2 医师应把好处方关:

临床医师除加强医疗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应加强对药学知识的学习,包括:药物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证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因过敏反应退药最多,建议医师在给患者开针剂时,应先开出单日量,确定无过敏反应后,再开出多日量。慢性病患者首次用药时,最好开小包装的药品,避免患者用药出现不适而要求退药。急诊病情不稳定、不确定的患者最好开单日治疗量,避免造成药品的资源浪费,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4.3 药师应加强药学服务,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宣传和咨询服务:

药师要把好药品和处方质量关,加强药品配发前的质量验收和配发时的“四查十对”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学知识的优势,开展药学咨询,在药房开设咨询窗口,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解答患者用药疑问。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如何正确处理,完善药品信息,定期编发《药讯》,以新药介绍或药品通讯的方式向医师介绍新药,将药品信息通过药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药师应定期整理、分析退药的信息,定期给临床反馈意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减少退药,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收集各科室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对产生不良反应多的药物,除了要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更换批号以及厂家,保障药品质量。

通过对本院2010年1~5月急诊药房329例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退药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严把退药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对医师合理用药的培训;调配核对人员加强发药核对;药师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注意药品知识的宣传,参与临床用药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用药指导,以尽快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卫医发[2002]24号.

[2]唐镜波.新世纪合理用药的新内涵[J].中国药师,2004,7(1):19-22.

[3]罗慧娟.剖析临床抗生素的滥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607-608.

门诊退药情况分析与建议 第5篇

关键词: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药品质量管理, 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 就我院门诊西药房2009年1~6月退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找出对策, 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1 资料来源

从药房微机管理系统中调出我院门诊西药房2009年1月1日~6月31日退药处方277份, 逐月统计退药处方数量、所退药品名称、剂型、退药原因、退药科室。

2 结 果

2.1 退药处方张数

2009年1~6月取药处方7852张, 退药处方277张, 退药率为3.5%。

2.2 申请退药科室

277张退药处方涉及5个科室, 儿科、急诊科和妇产科退药较多。

2.3 所退药品剂型

所退药品中, 注射剂198例占71.5%, 口服药64例占23.1%, 外用药15例占5.4%。可见所退药品中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

2.4 退药原因

277张退药处方, 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发生不良反应的89例 (32.1%) 中, 涉及药品主要为抗感染药、注射用中成药。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头孢菌素类。

3 讨 论

3.1 退药原因分析

(1) 药物不良反应为退药的首要原因:通过对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发现, 由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退药的为89例, 占退药总数的32.1%。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 联合用药比例较高, 不良反应也出现较多。较常发生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腹泻等。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因为成分比较复杂, 性质不稳定也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我院门诊就曾出现1例患儿因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出现面色苍白、呕吐、皮疹等现象的不良反应病例。因此, 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药品, 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也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广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2) 转入住院原因:因转入住院治疗而要求退药的也较多。调查发现所退药品主要是注射剂, 也有少量口服药物。说明门诊医师给患者开具的药量过大, 疗程过长, 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开具适量的药品, 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开药过多或重复用药原因:此原因发生退药45例, 占退药总数的16.2%。这不仅浪费资源,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还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医师在诊断是最好询问患者以前的用药情况及家中是否有同类药品, 避免重复用药发生。 (4) 患者拒服、不依从等自身因素:患者对治疗方案或药物的抵触情绪或反抗心理也可能导致退药。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 还应该了解患者或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做好人性化服务, 加强沟通, 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5) 工作失误原因:医师书写笔误, 或者对少数药品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清造成退药的现象在我院也曾出现。由于处方划价实行微机管理, 因药房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将此种药品价格划成彼种药品价格, 或者药品未及时出库患者交费后因缺药而造成退药的情况也是有发生。因此, 建议医院应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多方位的培训学习, 强化岗位责任, 加强管理, 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机制, 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3.2 建议

药品质量及其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第七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一经发出, 除医方责任外, 不得退换。实际上在用药过程中, 患者选择性低, 大多是被动的接受, 退药多发生在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无法取得治疗效果等情况下, 患者中断该药品的使用, 将剩余后续药品退回药房。在此过程中, 患者应是无过错方, 甚至在身体和经济上还受到了损害, 不应该承担责任。我院在此期间规范了药房退药制度, 退药的时间限制在调配之日起7d内, 对需冷藏避光保存的药物拒绝退换[2]。患者有正当退药理由可以由临床医师在其交费票据上签字证明, 再到药房由调剂人员核对其所退药品批号、厂家是否与本院一致, 并且药品包装完整无破损变质现象后办理退药手续, 方可到收费处退费[3]。

退药最多的科室是儿科, 儿科患者多数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 医师开药数量应不宜过多, 控制在1~3d量, 最好是1d量, 以便在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减少不必要的退药。从退药品种看, 多数是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广泛, 但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也较多, 特别是近年抗菌药物新品种多, 联合应用也较多, 虽可通过皮试避免大多数的过敏反应, 但迟发性过敏反应仍然存在[4]。建议医师开方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用药史、以往用药情况、身体有无其他疾病等, 对于特异质体质的患者慎重选药, 必要时只开一次量, 可最大限度的减少退药。

从退药剂型来看, 主要是注射剂, 尤其是用于静脉滴注的注射剂。这与静脉给药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该用药方法可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作用较迅速有关。静脉给药注射液中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护士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 临床应首选口服给药, 仅在急救、口服给药困难或无效的情况下, 再采用静脉给药, 这样既可减少不良应的发生, 又可节约医疗资源, 降低医疗费用。

从退药原因来看, 药品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与药物本身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还与给药方法有关。医师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持续时间和疗程, 防止蓄积中毒, 同时注意年龄、性别、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个体差异, 避免滥用误用, 并减少联合用药的品种数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对曾发生或可疑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应尽力防范, 对于能预先估计到的药物不良反应, 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给药方案, 或增加补救措施加以防止或纠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

[2]张星.776例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7, 10 (1) :63.

[3]耿丽.中药注射剂监床不良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 2003, 5 (8) :114.

某院药房退药情况的分析 第6篇

1 退药原因分析

1.1 医嘱更改

住院患者使用的药物一般提前一天被领取,由于患者病情的改变,导致医师医嘱更改,这是住院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在急诊病房,由于医师初诊与确诊结果不一致也常导致退药情况发生。退药原因:病情改变。

1.2 患者依从性

1.2.1 患者拒绝用药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非常重视。部分患者因缺乏医药常识,对药品说明书上所列的药品不良反应有恐惧感而导致退药。另有患者参照药品说明书后发现自己存在药品所列禁忌症,不能用药而导致退药。其他方面如药品疗效欠佳也是退药的常见原因。退药原因:医师业务素质低,患者不信任;医患沟通不充分;患者缺乏医药知识。

1.2.2 患者经济能力有限

多数患者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对较为昂贵的药品近而远之。少数医师为追求经济利益开大处方,导致患者负担不起而引起退药。对于医保用户,退药的主要原因为所开药品超出医保范围。还有部分用户由于家中备部分药品,重复购买而引起退药。退药原因:经济利益优先思维;医患缺乏沟通。

1.3 药物质量与不良反应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性大,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在所难免,患者退药中最常见原因为变态反应(如:输液反应)。部分患者因药物引起呕吐、干咳等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导致退药。极少数情况由于库房管理不规范导致药品过期、开裂、甚至霉变等现象而引起退药。退药原因:患者个体差异大;部分药品质量差;库房管理不规范;药师责任心低。

1.4 医师与药师原因

1.4.1 医师原因

由于少数医师专业素质较差,或使用其他专科药物时,导致处方不合理,而引起退药。另外现在药品商品名繁多,难以记忆,有些药品名称较为接近,由于医师药品了解较少或疏忽导致处方错误,而引起退药。退药原因:医师素质低;与药房沟通少;工作量大;工作粗心大意。

1.4.2 药师原因

药师方面主要原因为审方不严,对于医师处方惟命是从,不能起到监督核查作用。药师日常工作量大,在紧张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调配错误的现象,另外由于划价人员失误、输入错误等均可引起退药。退药原因:药师业务水平低;工作量大;工作粗心大意。

1.5 其他

1.5.1 药房缺药

由于药房与库房管理问题,药房缺药后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缴费后才发现无药可取。退药原因:管理不规范。

1.5.2 重复开药

由于患者到不同专科就诊,开药时出现重复。部分患者家中已备药物,医师又重新开药,导致患者退药。退药原因:医患沟通较少。

2 退药危害

2.1 医疗纠纷

由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一经售出禁止退药,而医院退药现象又在所难免,使药房工作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退药问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患者对就医过程的不满情绪容易向药师发泄,引起纠纷。

2.2 药品管理混乱

由于药房药品销量大,更新快,患者退药容易引起药品批号管理的混乱。

2.3 工作量加大

药师日常工作量巨大,而退药相关程序复杂,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满情绪,纠纷增多,使药师工作量进一步加大。

3 对策建议

我院导致退药的根本原因为: (1) 医师素质:医师业务素质低,医患沟通不充分,经济利益思维,责任心低,工作粗心大意; (2) 药师因素:药师业务素质低,责任心低,工作粗心大意; (3) 管理因素:药品管理不规范,相关软件系统不稳定; (4) 患者因素:病情改变,缺乏医药常识,经济条件差,同医师沟通不充分。其中,由于患者病情改变或出现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类型与情况而定)所引起的退药为不可避免(退药)因素;医师、药师、管理原因以及患者缺乏常识引起的退药为可避免因素。

由于退药情况的发生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各医院均有类似情况发生[2,3,4],所以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特点制定退药原则,规范退药的程序,使退药进入管理日程。对所退药物的类型、批次情况、退药时间等进行规范,如,需要特殊保存的药物退药管理、批次不同的药物退药管理、取药时间长短与退药。这样使药师对退药有据可依,即可避免假药流入,也使患者容易理解。其次,应该提高医师与药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患者对医药人员的信心,药师应该认真审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第三,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询问患者病情同时应了解一下患者在其他门诊的就医情况,以及家中是否有相关备用的药品。药师也应增加与患者的沟通,特殊药品在出售时应注意讲清楚退换原则,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要耐心与患者讲解,避免患者盲目退药。第四,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纠纷产生。

药品与普通商品不同,它维系着人民身体的健康。重视退药现象,把退药纳入正规的管理系统,规范退药程序,重视患者权益,可提高医院药品质量,还可减少纠纷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Z].卫医发[2002]24号, 2002.

[2]孟德宝, 王琳, 宋金明.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9) :19.

[3]杨诚.浅析门诊退药问题[J].广西医学, 2007, 25 (5) :741-742.

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病区药房2010年1~3月2860张退药申请单。

1.2 方法 统计3个月内退药原因, 由药品使用数据库数据统计药房退药品种、退药金额比例。

2 结 果

2.1 退药原因

2010年1~3月, 我院病区均有退药现象, 退药原因≥12种。其中, 最常见的退药原因有病情变化、医嘱更改、终止治疗、患者不依从、电脑录入错误、药品不良反应等。见表1。

2.2 退回药品按药理作用的分类统计

所有退药单共计退药10182次, 平均每人退药3.56次。统计后发现退药次数最多的是抗菌药物, 退回次数为2783次 (27.33%) , 见表2。

2.3 退药金额比例

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 退药率为1.49%~20.25%。其中, 普通儿科退药率最高为20.25%, 内分泌科最少为1.49%;另外退药比例较多的科室有重症监护为18.54%, 血液内科为13.44%, 肿瘤科为12.69%, 特需病房为10.35%等。

3讨论

患者病情变化、医师更改医嘱和各种原因终止治疗是造成频繁退药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患者当天使用的药物提前1d从药房取回, 当患者病情变化时, 医师会随时更改医嘱, 尤其是儿科和重症监护室。治疗疗效不佳、患者不依从、药品不良反应、电脑录入错误都可造成退药。此外, 目前市场上同一类型药物品种较多, 国产药物疗效不佳时, 常需更换进口药品, 也是造成退药的常见原因。某些药物更换品种、库存不足、质量存在问题或规格改变等情况可造成多人退药, 这就要求药房提前与病区沟通, 避免退药或缺药给病房带来不便。

我院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居多, 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也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治疗过程中需更换其他品种有关。对此, 建议临床医师加强对抗菌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学习, 做到合理应用, 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随着全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退药现象难以避免。只有加强药房的药品管理, 强化医师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 必要时给予行政干预, 才能切实解决好病区药房退药问题。

摘要:目的 对我院病区药房退药情况进行调查, 以期加强药房药品管理, 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860张退药申请单的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最常见的退药原因有病情变化、医嘱更改、终止治疗、患者不依从、电脑录入错误、药品不良反应等;退药次数最多的是抗菌药物;退药率为1.49%~20.25%, 普通儿科退药率最高为20.25%, 内分泌科最少为1.49%。结论 加强药房的药品管理, 强化医师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 以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肿瘤医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患者502例的退药清单。分析退药清单的退药原因;将药品按抗肿瘤药、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等分类,分析退药类型;利用药房医院信息(HIS系统),查询每种药的价格,统计各种退药类型相应退药金额,按退药原因、退药类型、退药金额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退药原因

退药原因分布:药品不良反应284例(56.57%)、病情变化66例(13.15%)、患者拒绝治疗或检查50例(9.96%)、死亡32例(6.37%)、患者身体因素22例(4.38%)、医师电脑输入错误18例(3.59%)、入院治疗8例(1.59%)、多余药品6例(1.20%)、治疗无效4例(0.80%)、门诊收费出错2例(0.40%)、用药禁忌2例(0.40%)、其他8例(1.59%)。其中,药品的不良反应是最主要的退药原因,其次是病情变化。

2.2 退药类型

退药类型14类,共有163种药品。退药类型分布:抗肿瘤药36种(22.09%)、抗肿瘤辅助治疗药36种(22.09%)、抗生素类药23种(14.11%)、营养药及其电解质15种(9.20%)、中成药9种(5.52%)、抗酸药、泻药7种(4.29%)、中枢神经系统药6种(3.68%)、维生素类药6种(3.68%)、肝胆疾病辅助药5种(3.07%)、心脑血管系统药4种(2.45%)、麻醉类药4种(2.45%)、酶类药3种(1.84%)、泌尿系统药2种(1.23%)、其他7种(4.29%)。

2.3 退药金额

502例门诊患者退药清单中,抗肿瘤药退药金额424 479.48元;抗肿瘤辅助药166 864.62元;抗生素56 039.02元;中成药29 721.76元;营养药及电解质12 804.42元;酶类11 145.12元;中枢神经系统药9642.94元;心脑血管系统药5523.82元;抗酸药、泻药4722.76元;肝胆辅助药4693.96元;维生素类药704.86元;麻醉药673.90元;泌尿系统药47.04元,其他类型药为5296.34元。

3 讨 论

3.1 退药原因分析

3.1.1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最主要的退药原因,占全年退药比例的一半以上。本次统计中,抗肿瘤药因不良反应退药的有30例,抗肿瘤辅助药62例,抗生素类药86例,中成药36例,营养药及电解质26例,其他因不良反应而退药的发生例数均较少。主要不良反应为不能耐受和过敏反应。

3.1.2 病情变化:

肿瘤化学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数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病情不稳定,治疗过程中病情易发生变化。本调查中,因患者病情变化导致退药66例,占退药总数的13.15%。病情变化分4种情况:(1)因病情好转退药,如某患者因发热得到控制,体温恢复正常,退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因病情恶化退药,患者因病情加重导致无法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和奥拉西坦注射液,故退药;(3)因化疗方案更改退药,某患者因化疗方案更改,退了注射用兰索拉唑、顺铂注射液、帕洛诺司琼注射液;(4)因病情更改用药,某患者因患乳腺癌,术后肝转移,他莫昔芬片不再适用,故退药。

3.1.3 患者拒绝治疗或检查:

患者拒绝治疗或检查的原因多样:(1)患者医药知识不足,对药品说明书所陈列的不良反应常感到恐惧;(2)对药物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疗效产生怀疑;(3)依从性差而拒绝继续用药;(4)因药费贵,经济上承受不了,要求退药。

3.1.4 死亡、患者身体因素:

患者死亡后,为避免浪费剩余药物,患者家属要求退药。药物的使用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如卡培他滨片为双突、长方形片剂,体积较大,有些患者难以吞服。这可能与患者接受的治疗有关,患者在进行化疗后,身体状况发生改变,各方面能力较治疗前减弱,造成患者服用口服药困难。也有患者因身体状况恶化,不适合做化疗,故需退药。

3.1.5 医师电脑输入错误:

我院于2008年4月起用新的HIS系统,不少医师对新系统的操作方法不熟悉,同一种药品有不同的剂型之分,又有国产和进口之分,且规格未必相同。有医师因对HIS系统不熟悉或因疏忽选错项,导致开错药、多开药等情况,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情况后要求退药。

3.1.6 入院治疗:

为缓解医院床位紧、住院难的问题及更好地配合和落实肿瘤专科专治的医保政策,我院设立肿瘤日间化疗病房,患者无需到住院部即能得到方便、快捷、经济又安全规范的专业服务。但不少患者不了解情况,买药后才了解政策,决定转去日间化疗病房。或因患者病情变化需住院治疗,门诊所开药品不再使用,需退药。

3.1.7 门诊收费出错、用药禁忌、其他:

有部分医师习惯用手写处方,但字迹太潦草,收费员看不清楚药品名称和数量,导致门诊收费出错。托瑞米芬片是禁止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长期服用的,有患者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不能使用托瑞米芬,属用药禁忌,要求退药。其他特殊情况有8例,有患者同意参加临床试验,可免费用药,故退原门诊所开的药物;有患者无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故退药。另有无原因退药6例。

3.2 退药类型分析

在所有类型中,抗肿瘤药、抗肿瘤辅助治疗药退药品种最多,其次是抗生素、营养药及电解质。我院为专科医院,以肿瘤患者为主,因此抗肿瘤药和抗肿瘤辅助治疗药退药品种最多。抗肿瘤药36种,包括烷化剂7种、抗代谢药10种、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11种、影响激素功能的抗肿瘤药物4种、其他抗肿瘤药4种。抗肿瘤辅助治疗药36种,包括化疗保护药及放射增敏剂2种、免疫调节剂13种、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药9种、止吐药10种、影响骨代谢药1种、其他1种。因化疗方案更改或病情变化而退药,多数情况下是整个化疗方案用药一并退掉。化疗方案中包括抗肿瘤药、抗肿瘤辅助治疗药、营养液、电解质等,其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药又包括免疫调节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药、止吐药等。如有患者病情加重无法化疗1例,故退整个化疗方案的全部用药,包括顺铂注射液、注射用多西他赛、盐酸阿扎司琼注射剂、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注射液胸腺五肽、注射用甘露聚糖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参芪扶正注射液、西咪替丁针剂、苯海拉明针剂、地塞米松针剂。本例中抗肿瘤药有2种,抗肿瘤辅助治疗药有5种,中成药1种,抗酸药1种,其他类2种。一个化疗方案涉及多个类型药品,因此,当退药原因为病情变化时,所退药品的类型和种类较多。

3.3 退药金额分析

据退药金额分布可知,抗肿瘤药的退药金额最高,共212 239.74元;其次是抗肿瘤辅助治疗药,共83 432.31元;再次是抗生素28 019.51元。抗肿瘤药的退药金额最高,与抗肿瘤药的单价和数量有关。抗肿瘤药价格贵,多是进口药物,如注射用奥沙利铂、盐酸吉西他滨、替莫唑胺胶囊、枸橼酸托瑞米芬等。其中,盐酸厄洛替尼片、吉非替尼片、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是分子靶向药物,其专利保护期未过,价格居高不下。如吉非替尼片共退50片,即54 503.10元。与抗肿瘤药物相比,其他类型的药物价格相对便宜,如退药金额第2位的抗肿瘤辅助治疗药中,单价最高的是唑来膦酸,每瓶2424.88元,共退2瓶,即4849.76元。又如退药金额第3位的抗生素中,单价最高的是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每瓶316.00元,共退48瓶,即15 168元。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医、药、患之间的沟通,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增强责任感,仔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经济、医保情况、家中是否有药等,要有明确的诊断,用药做到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合理,避免大处方、重复用药。且应主动耐心地向患者分析所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2)药师在配方发药过程中要把好审方关。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交待最佳用药时间、用法用量、服药禁忌,特殊的药品应特别指出其贮存条件,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合理性。(3)还应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药房可定期收集、整理退药处方,进行退药原因分析,将结果告知医务人员,以减少退药发生。

4.2 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退药”管理规定。退药前提是发票未丢弃,药品的外观无破损污损,性状无改变,能查询到该药的批次号,未过有效期的药品。退药时,由原处方医师填写退药申请单和退药处方,如退药原因为不良反应,需同事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房专人安排退药,并双人核对、签名。

4.3 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总结

药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应对不同患者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沟通过程,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1]。

5 结 论

目前各医院都客观存在退药现象,要减少退药的发生、缓解医患关系、让医院的工作顺利进行,需医师、药师、患者的共同努力,力求让每位患者都能用到无质量问题的药品。

摘要: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患者退药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02例门诊患者的退药清单,按退药原因、退药类型、退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前3位为药品的不良反应(56.57%)、病情变化(13.15%)、患者拒绝治疗或检查(9.96%);退药类型分布前3位为抗肿瘤药36种(22.09%),抗肿瘤辅助治疗药36种(22.09%),抗生素类药22种(14.11%)。退药金额前3位为抗肿瘤药424479.48元,抗肿瘤辅助药166864.62元,抗生素56039.02元。结论 应加强医、药、患之间的沟通,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及时总结,是减少退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门诊,肿瘤医院,退药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交际教学法在中国下一篇:回应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