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活动量

2024-07-26

体育锻炼活动量(精选12篇)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1篇

由于弓箭在军队装备中的显著地位, 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士兵们的刻意创新、勤学苦练, 使射箭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唐书·艺文志》中就著录有张守忠《射记》一卷, 王琚《射经》一卷, 以及任权《弓箭论》一卷。这正是隋唐时代射箭活动的经验总结[1]。

格斗器械的训练是军队体育的主要内容, 其中又以长枪为主。唐代不乏使枪好手, 如《旧唐书·秦叔宝传》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 敌中有骁将锐卒, 炫耀人马, 出入来去者, 太宗颇怒之, 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 跃马负枪而进, 必刺之万众之中。”正如俗语所说的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旧唐书·程知节传》载, 程知节“少骁勇, 善用马矟”。哥舒翰“善使枪, 追贼及之, 以枪搭其肩而喝之, 贼惊顾, 翰从而刺其喉, 皆剔高三五尺而坠” (《旧唐书·本传》, “白孝德挟二矛, 策马截流而渡。……持矛跃马而搏之” (《白孝德传》) 。五代时期, 还出现了铁枪, 技术加重量, 更能提高杀伤力, 但也要增加训练强度。《旧五代史·王敬荛传》记载:“敬荛魁杰沈勇, 多力善战, 所用枪矢, 皆以纯铁锻就, 枪重三十余斤, 摧锋突阵, 率以此胜。”《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 持一铁枪, 骑而驰突, 奋击如飞, 而佗人莫能举也, 军中号王铁枪。”隋唐时期枪法训练已包括了避枪与夺枪的技法, 尉迟敬德就是精通此技的战将:“敬德善解避矟, 每单骑入贼阵, 贼矟攒刺, 终不能伤, 又能夺取贼矟, 还以刺之”, 以至“出入重围, 往返无碍”。当时的齐王元吉, “亦善马矟, 闻而轻之, 欲亲自试, 命去矟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 终不能伤, 请勿除之, 敬德矟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问曰:‘夺矟、避矟, 何者难易?’对曰:‘夺矟难。’乃命敬德夺元吉矟。元吉执矟跃马, 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矟。”他的技能使身为皇兄又善使马矟的齐王元吉在叹异之余, 又“甚以为耻”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

除长枪外, 唐代军队中的格斗器械还有陌刀、铁锤、拍刀、巨棓等, 它反映出唐代军事体育的多样性。但这些训练纯粹是以提高作战能力为目的的, 并非主观上的体育活动, 只不过在达到目的过程中, 必须进行为提高体能的锻炼, 对体育的发展和内容的丰富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而已。唐代军队中既具娱乐性、又包含军事训练意义的体育活动, 还是角抵、马球、足球等项[2]。

在民间作为娱乐活动的角抵, 由于它所具有的格斗技能、攻杀手段等属性, 故一直也是军中常戏, 唐代亦然。如左右神策军中多擅长角抵之徒, 皇帝赴神策军中观看这一活动, 《旧唐书·穆宗纪》载, 穆宗即位后, “丁亥, 幸左神策军观角抵及杂戏”, “自是凡三日一幸左右军……观角抵、杂戏”。唐中央的“六军宿卫皆市人, 富者贩缯彩、食粱肉, 壮者为角抵、拔河、翅木、铁杠之戏” (《旧唐书·兵志》) 。唐敬宗也常“御三殿, 观两军、教坊、内园分朋驴鞠、角抵” (《旧唐书·敬宗纪》) 。

其实左右神策军的角抵好手, 大多来自地方军队, 如《唐语林》载:“李相绅督大梁, 间镇海军进健卒四人, ……悉能拔撅、角抵之戏。”而民间的角抵名手, 也往往被召入军队, 甚至当官, 如《旧五代史·李存贤传》记载:“存贤少有材力, 善角抵……庄宗自矜其能, 谓存贤曰:‘与尔一博, 如胜, 赏尔一郡。’即时角抵, 存贤胜, 得蔚州刺史。”此时的角抵活动业已形成一种风气, 军队、民间、宫廷普遍都有开展, 且已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军队的角抵赖于民间供应人才, 而军队的角抵活动不同程度上也推动了民间角抵活动的普遍开展。宫廷角抵活动则往往标志着当时军队、民间角抵活动的水平, 因为它汇聚着民间、军队角抵的精华。

唐代最为盛行的马球运动, 并非宫廷贵族所独有, 虽然因场地的限制和运动器具的要求在民间未能普及, 但却是军队中极为普遍的运动项目。之所以如此, 与唐初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 其中主要的则莫过于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游牧民族的频繁侵扰。和这些善骑射的民族作战, 必须有强大的骑兵, 故唐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养马, “马者, 兵之用也……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 马七十万六千” (《新唐书·兵志》) 。只有马而不善骑, 当然达不到养马的目的, 大概基于这种认识, 唐太宗才让皇亲贵族“比亦令习”既可练兵, 又能娱乐的马球运动的。到天宝六年, 马球迷唐玄宗的体会更深, 认识到马球是“用兵之计”, “武由是存, 义不可舍”, 不能“徒习于禁中”, 而要“示于天下”, 并下诏将马球推广到军队中, 使之成为练兵的手段。

不知是马球确实符合军队训练骑兵的要求, 还是枯燥的军营生活使将士们为这项充满竞争精神、极具娱乐性质的活动所陶醉, 抑或是唐玄宗对此项运动的大力提倡, 马球运动在唐代军队中成为盛极一时的娱乐活动。在唐朝各军队驻地, 一般都修筑有马球场。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中“汴泗交流郡城角, 筑场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之句, 描画的就是今徐州地区唐朝驻军的马球场地。再如唐宣武节度使汴州刺史李绅在球场犒劳镇海派来的“健卒”富仓龙等四人;徐州军队三千人经过许昌, 陈许节度使薛能招待他们在球场住宿;庞勋率一千人到泗州, 刺史杜滔招待他们在球场吃饭。此外, 常山 (河北正定) 、恒州 (山西大同) 、郓州 (山东郓城) 等唐朝军队驻地都修有球场。

唐代的将士们对马球运动非常痴迷, 如唐德宗时, 河北一位姓夏的军将苦练击球技艺, “常于球场中累钱千余, 走马以球杖击之, 一击一钱飞起六、七丈” (《太平广记》卷227) 。“胡淛者, 吴少诚之卒也, 为辩州刺史, 好击球, 南方马庳小不善驰……且患马之不便玩习, 因命夷民十余辈肩舁, 据辇撝杖, 肩者且走且击, 旋环如风, 稍怠淛即以策叩其背, 犯鞭亟走, 淛用是以为笑乐。” (《南部新书》) 虽然为打马球别出心裁, 但以人为骑, 未免太残酷[3]。

在封建专制时代, 皇帝或官僚的爱好, 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升迁甚至命运, 故在那个时代也有以善击球而升官的。如唐末的周宝、高骈都是以打球军将身份起家至节度使的:周宝与高骈“皆隶右神策军, 历良原镇使, 以善击球, 俱补军将…… (周宝) 官不进, 自请以球见, 武宗称其能, 擢金吾将军”, 可惜美中不足, 终于“以球丧一目”, 这大概也是对他不以正道擢进的惩罚吧!上行下效, 周宝以长于击球而升官后, 也有投其所好的, 镇海将张郁以击球事宝” (《新唐书周宝传》) 。这也是专制时代的特征之一, 不足为奇。

蹴鞠一直是古代军队中用以训练的活动项目, 虽然唐代马球运动的兴起, 使蹴鞠退居次要地位, 但仍然是军中常戏, 唐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遥闻击鼓声, 蹴鞠军中乐” (《韦江州集》卷七) 诗句, 说的就是军队中的蹴鞠活动。徐松《两京城坊考》引《剧谈录》说“胜业坊北街军中少年蹴鞠”, 也说明蹴鞠活动在唐代军队中还是时有开展的。

总之, 唐代的军中戏还是比较活跃的, 特别是马球活动堪称古代军事体育的奇葩。由于军中士卒多来自民间, 最终又归之于民间, 故军中体育的活跃, 一方面反映了民间的体育风尚, 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民间体育习俗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在我国封建社会, 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对军队的管理, 为提高作战能力而进行的各种技艺的、体能的训练, 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也是古代体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当时称为“军中戏”。

关键词:唐代,军队,体育

参考文献

[1]郭绍林.唐代军队乐舞体育活动考[J].史学月刊, 2004 (3) .

[2]张国刚.唐代藩镇军队的统兵体制[J].晋阳学刊, 1991 (3) .

体育锻炼活动总结 第2篇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跳绳比赛开始,只见小选手们个个精神十足,彩绳在孩子们的手中自由飞舞,活力在运动的快乐中散发。孩子们都在为自己的团队而加油呐喊。

小班的小选手们也不甘示弱,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高涨,当听到比赛开始的哨声时,孩子们都使出了浑身的力气,认真的拍球,“一、二、三…”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们的表现可棒啦!“加油!加油!”小选手在班级同伴呐喊声中,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活动中,老师们也被孩子的情绪感染,融入到比赛活动中。

活动中,我园的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制作体育活动器械,使活动过程精彩纷呈。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转呼啦圈,跳羊角球、打竹竿、跳绳、玩纸球、纸棍、沙包等,编排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还充分注重孩子们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平衡等一些基本动作的练习也能在游戏中得到保证,体现了游戏的娱乐性、教育性。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3篇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活动;益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国家对人们的健康关注逐渐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在市区公园、住宅小区、中小学校校园等都安放了体育健身组合器械,这说明我国群众体育健身上升到一定的水平。下面仅从我校群众体育锻炼活动谈谈己见。

一、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能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现象,由于它的竞争性、娱乐性、健康性、教育性和大众性,不仅极易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和自由运动的机会,而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忍受锻炼中的艰苦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从精神上得到必要的鼓励,从中领悟体育对适应社会的真正价值,使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2.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倾向

在参与集体体育锻炼或比赛中,加强个性的自我约束,强调相互协调与配合,既要接受团队的约束,使个性适应群体的需要,又要不断提高公众意识、集体荣誉感、道德责任感等优良品质,使自己在复杂的情感体验中,按照集体利益为上的行为准则,尽可能抑制和转移不良倾向,学会冷静处理矛盾与冲突,以达到在行动上与同伴保持一致的目的。同时它使身心全面发展,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激发人们的愉快情绪。

二、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能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

体育锻炼活动具有竞赛性、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能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体育活动必将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学校组织了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在群众体育锻炼活动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意志、品质,同时也改变了师风、校风,对促进安定团结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工会组织教师比赛,给教师创造了相聚的条件,同时教师又相互谈心、交流,了解体育技术,这样不仅能活跃校园教师文化生活,而且陶冶了教师的情操。因此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使之逐步进入每一个教师的生活之中,不仅活跃了教师的文化生活,也是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教育的途径之一,为我们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

在学校教师是主人,也是学校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因此学校每名教师除了政治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从我们学校来说,现在每名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授课任务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有教育科研任务,要求教师精神不断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并使教师产生不间断的紧张性,必然引起教师在精神上的压力和体力上的疲劳。而要使他们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进行积极性休息,体育锻炼活动应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仅从我校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来看,在午餐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我们是中职学校,主张组建各种体育锻炼协会,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为了使这个框架更加完善,发挥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学校应当以体育锻炼活动协会为支点,和各大企业组织各种有益比赛,也可以建设成沟通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桥梁,将会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创造便利条件等。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勤奋学习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是必要的,慢慢地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找到愉快,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位,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郑厚成.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4篇

一、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能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1.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主动参与意识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现象, 由于它的竞争性、娱乐性、健康性、教育性和大众性, 不仅极易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中, 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和自由运动的机会, 而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忍受锻炼中的艰苦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从精神上得到必要的鼓励, 从中领悟体育对适应社会的真正价值, 使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2.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的性格倾向

在参与集体体育锻炼或比赛中, 加强个性的自我约束, 强调相互协调与配合, 既要接受团队的约束, 使个性适应群体的需要, 又要不断提高公众意识、集体荣誉感、道德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使自己在复杂的情感体验中, 按照集体利益为上的行为准则, 尽可能抑制和转移不良倾向, 学会冷静处理矛盾与冲突, 以达到在行动上与同伴保持一致的目的。同时它使身心全面发展, 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激发人们的愉快情绪。

二、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能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

体育锻炼活动具有竞赛性、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 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能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体育活动必将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如, 在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组织了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 在群众体育锻炼活动中, 增强了体质, 提高了意志、品质, 同时也改变了师风、校风, 对促进安定团结都有积极作用。学校工会组织教师比赛, 给教师创造了相聚的条件, 同时教师又相互谈心、交流, 了解体育技术, 这样不仅能活跃校园教师文化生活, 而且陶冶了教师的情操。因此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使之逐步进入每一个教师的生活之中, 不仅活跃了教师的文化生活, 也是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教育的途径之一, 为我们学校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开展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需要

在学校教师是主人, 也是学校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因此学校每名教师除了政治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技能外,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从我们学校来说, 现在每名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授课任务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 同时还有教育科研任务, 要求教师精神不断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并使教师产生不间断的紧张性, 必然引起教师在精神上的压力和体力上的疲劳。而要使他们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和进行积极性休息, 体育锻炼活动应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仅从我校群众体育锻炼活动来看, 在午餐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我们是中职学校, 主张组建各种体育锻炼协会, 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 为了使这个框架更加完善, 发挥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学校应当以体育锻炼活动协会为支点, 和各大企业组织各种有益比赛, 也可以建设成沟通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桥梁, 将会对我们中职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就业创造便利条件等。

总之, 在现实生活中, 教师要勤奋学习和工作, 为自己的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是必要的, 慢慢地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找到愉快,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品位, 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总结 第5篇

体育活动总结

体艺卫办公室 2016-12-7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实施“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们盘县第五中学克服了各种实际困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为有效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高度重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我们全校现有设备情况以及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组与各年级组、各活动队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安全。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坚持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二、营造舆论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学期初,我校便将阳光体育活动写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校领导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参与方法。随后的一周内,我校各班级都召开了主题班队会,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理念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为扩大影响,学校还订制了横幅悬挂于校门口,扩大了对外宣传力度,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健康水平

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教导处、体育教师同各班主任及配班老师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在加强、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上开动脑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1、时间安排科学,项目安排合理。每天上午9:50----10:20大课间活动,下午15:15---15:30眼保健操,17:10---18:00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小组进行体育活动,另外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安排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来开设。

2、在继承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为了培养体育人才、健全身体机能、丰富课余生活,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组织专职体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了足球队、田径队、排球、健美操、武术、街舞兴趣小组,各年级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各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晨读前和下午的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培训。在各负责人的有效的管理、精心的安排下,各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

3、开展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根据我校的实际出发对竞技体育比赛活动做了规划,并严格的按计划进行,现已成为常规比赛。上学期:开学进行“迎新杯”篮球、拔河比赛,全校的广播操比赛,11月进行全校的田径比赛,12月九号进行全校长跑活动。下学期: “希望杯”排球、足球比赛。现在正在开发在五月份开展非毕业班娱乐体育活动。通过计划所有的比赛先是班级的比赛,然后上升到学校的比赛,提高了学校层面比赛的质量,同时已经做成了我校的常规和传统。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6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55-04

学生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形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同期,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找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根本原因,合理整合学校体育资源,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怕苦怕累思想,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找到适合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和重大的课题。

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运动参与不够,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运动体验,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所以较少参与锻炼。而造成学生运动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缺乏运动的主动性,二是学校缺乏督促学生运动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三是学校缺少融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有效锻炼设备。尽管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文件中都提出加强开展学生体育工作,但如何开展却没有太多具体措施,客观上形成了对于学生锻炼有口号但无内容、有要求无措施,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经常锻炼却难以考勤的局面,使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寻求适合学生的强制性锻炼机制与主动锻炼引导教育相结合办法是开展学校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出路。使用学校“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可通过对学生锻炼“量”的要求,达到学生参与“质”的提高。

随机选取中国海洋大学上体育课的各年级学生共10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人。实验组要求学生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底(1学期),每周必须参加“长廊”锻炼3次以上,并通过“长廊”配套的电脑管理系统进行监督;对照组不要求“长廊”锻炼。学期结束时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体育锻炼态度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75份,回收率为97.5%,回收有效问卷952份,回收有效率为95.2%。测试中选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名男女生4周后进行重测,平均相关系数为0.88。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功能

在我校设计并建成了“封闭式学生体育锻炼长廊”(简称“长廊”)1处,该“长廊”是宽5m、长约150m的封闭式通道,内设4道,其中男子2道、女子2道,内有10种锻炼项目组合(详见表1),两端设有电子管理装置。学生锻炼时从单向入口(刷卡)进入,完成各项目锻炼后,由出口(刷卡)结束。系统通过使用智能卡出入刷卡可自动记录学生锻炼的次数、时间等,并可通过设置于出口的显示屏显示本人本次锻炼所用时间、累计锻炼次数、最好成绩等信息,并可通过系统的管理分析软件对全校各院系学生锻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学校对各院系学生锻炼情况的考核。

2坚持“长廊”锻炼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坚持通过“长廊”进行锻炼,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可见表2。

根据态度一行为关系理论可知,体育锻炼态度会影响人的锻炼行为。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共同影响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意向又影响行为,而且行为又受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的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人手来改变和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以达到促进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目的。通过组织学生坚持参加“长廊”锻炼,把众多没有健身习惯的学生以半强制性的要求引入体育锻炼者的队伍,强制其每星期不少于3次来到运动场上进行锻炼,并通过“长廊”这种集趣味性、科学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组合体育设施进行科学锻炼,使学生在参加“长廊”锻炼的同时形成运动的习惯、体验运动的快乐,最终改善体育锻炼的态度。

对照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比较:“行为态度”“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和“总分”P>0.05,差异无显著性;“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P<0.05,差异有显著性;“行为认知”“行为控制感”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实验组男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得分比较:“行为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p>0.05,差异无显著性;“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p<0.05,差异有显著性;“目标态度”“总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1)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自己参与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满分为40分),行为态度的得分越高,对进行锻炼的行动评价越高。调查显示,男女大学生在此方面得分都不高,对自身进行锻炼程度的评价不够积极。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女生在锻炼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生之间在“长廊”锻炼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男女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男大学生引起,坚持“长廊”锻炼对男大学生行为态度有较大的影响,对女生影响较小。

2)目标态度。是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评价,指个体在不同的概括水平上对锻炼的肯定、否定或中性的评价(满分为60分)。此指标得分整体较高,得分率是各指标中最高的,这表明大学生不论是否经常锻炼,普遍都对锻炼有积极的评价。调查显示: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女生两组之间无差异,“长廊”锻炼对女生目标态度无影响,对照组与实验组男女生之间均表现出差异,男生不参加“长廊”锻炼得分小于女生,而参加“长廊”锻炼得分超过女生,“长廊”锻炼可显著增强男生体育锻炼的目标态度。

3)行为认知。是指个体对参与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确定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的评价(满分为35分),得分越高,对锻炼导致某种结果的认知越正确。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同时,对照组男女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男生低),而实验组无差异,这种变化可能是由

于男生的改变引起,“长廊”锻炼对男大学生的行为认知有较大的影响,对女生影响较小。

4)行为习惯。是指锻炼活动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满分为50分)。调查显示,实验组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长廊”锻炼能有效改善男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锻炼习惯的养成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男生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可见不论是否参加“长廊”锻炼,男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始终都优于女生。

5)行为意向。是指个体是否有参与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去参与锻炼,计划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满分为40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大学生行为意向无差异,而女生有明显差异,男女生之间也都存在差异,男生得分始终高于女生。这显示,男生的锻炼行为意向始终高于女生,“长廊”锻炼对男生的行为意向无太大影响;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偏低,虽然她们对体育锻炼价值认知程度较高,但在行动上却大相径庭,不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长廊”的锻炼对女生参与锻炼的意向有促进作用。

6)情感体验。是指个体在参与锻炼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或想到时所激发的情感,得分越高说明对锻炼的情盛体验越深刻越丰富(满分为50分)。调查显示,实验组的男、女大学生情感体验都高于对照组,“长廊”锻炼对加强学生的锻炼情感体验有积极作用,而且,男女大学生之间无论锻炼与否都无差异,这反映出男女大学生锻炼的情感体验相同。

7)行为控制感。是指个体对从事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感到参与锻炼是否有充分的自主权,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对于锻炼行为难易程度的知觉就越高,参与锻炼的自主性就越高(满分为40分)。在此指标中,男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女大学生有显著差异,“长廊”锻炼可使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控制感得以加强;同时,对照组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而实验组男女生之间无差异,这反映出经过“长廊”锻炼,男女大学生行为控制感趋同。

8)主观标准。是指个体在参与锻炼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对个体有重要影响的人(父母、长辈、朋友等)对参与锻炼的支持程度(满分为35分)。在所有指标中,主观标准都是偏低的。经过半强制性的“长廊”锻炼,男大学生的主观标准下降,显示出锻炼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在减小,锻炼更多地是来自自身的要求;女大学生主观标准未发生变化,“长廊”锻炼对女大学生感知的社会压力无影响,无论是否参与“长廊”锻炼,男女大学生之间都无差异,对社会压力的感受相同。

9)总分。关于体育锻炼态度的总体得分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生,分值都不高,总体得分率均在65%~70%,这也说明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不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但经过坚持“长廊”锻炼后,都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否参加“长廊”锻炼,男生的总体得分率始终高于女生,同时“长廊”锻炼对男生的影响要大于女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男生对锻炼的参与程度始终都强于女生,而女生要提高体育锻炼的态度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7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包头市三所高校的300名高校教师。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高校教师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分析

2.1.1 工作学习时间、业余时间、闲暇时间概念分析

通常我们会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工作学习时间以及业余时间两类。所谓工作时间主要指的是按照相关法规所规定的进行劳动以创造物质财富的时间,所谓学习时间主要指的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通过学习以提高自身精神生活的时间。业余时间的组成相对工作学习时间来讲就较为复杂,业余时间它包括个人吃饭、休息、家务劳动以及闲暇时间等多个方面。因而必须理清业余时间并不等同于闲暇时间,闲暇时间仅是业余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闲暇时间,主要指的是个人排除了劳动时间,排除了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以及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所需的时间之后的用于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个人的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其直接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前提条件。

2.1.2 体育锻炼概念分析

所谓体育锻炼,主要指的是运动者通过自身的需求来自由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需同一定的自然力与卫生措施相结合,以提高运动者身心健康水平、丰富运动者的业余文化生活、支配运动者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物质极具丰富的条件之下,“久静少动”的生活方式已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针对这一现象,世界各国也都在呼吁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2.2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分析

所谓体育锻炼,它是个体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对于提高运动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2.1 体育锻炼对提高运动者身体健康水平的分析

有相关研究表明,参与体育锻炼在增强运动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运动者呼吸系统功能、改善运动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帮助运动者保持体型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运动者血液当中红血球、白血球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人体的代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运动者血管弹性,增强其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有效提高运动者的心脏储存以及供血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运动还能够起到降低血脂、血压,控制血糖的作用。其次,体育锻炼在提高运动者呼吸系统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强运动者的肺活量、提高运动者的肺功能,从而使得运动者的呼吸能够更加平缓、深沉,也能够减慢呼吸频率。再次,在改善运动者神经系统功能上发现,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能够使运动者耳聪目明,使其精力充沛。最后,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消耗掉运动者多余的脂肪,增加运动者的肌肉面积,增强运动者的柔韧素质,因而可见参与体育锻炼在帮助运动者保持体型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2.2.2 体育锻炼对提高运动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

体育锻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当中所进行的,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的与一定的人群产生交往与联系。有相关研究证实,个体通过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对于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孤僻个性、减轻生活压力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体育竞赛当中,还能够让人感受到一定的竞争感与成功感。通过参与一些团体运动项目,对于扩大运动者的社会交往,提高个体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强运动者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运动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3 包头市高校教师闲暇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特征分析

2.3.1 包头市高校教师锻炼频次与锻炼时间特征分析

从表1给出的数据可见,在所调查访问的300名高校教师当中。从其锻炼频度特征方面来分析,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两次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7%,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在3~4次的占总人数的32%,而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为5次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21.3%。并且还可明显发现,女教师参加运动锻炼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教师。再从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的特征方面来分析,从男女教师的总和来讲,每次锻炼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0.3%,每天锻炼时间为30~60 min的占总人数的40%,每天锻炼时间为60 min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9.7%。但是还可明显发现,女教师通过选择的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 min,而男教师则更多是选择每天进行60 min以上的锻炼时间。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大部分高校教师仍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而,必须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以及锻炼意识,从而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自身体质。

2.3.2 包头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社会特征分析

从表2给出的统计数据可见,从总的来讲,高校教师参加集体锻炼的人数占大多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8%,个人锻炼占29%,与家人共同锻炼的仅占13%。从而可见,高校教师闲暇时间所参加的体育锻炼还是以集体锻炼为主,以个人锻炼为辅,只有少数一部分人会选择同家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能够体现了一定的团体性活动的社会特征。

2.3.3 包头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场所特征分析

从表3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高校教师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上,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公路、街道或者是一些收费场所来进行体育锻炼,选择公路、街道来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2%,选择收费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5.7%,而选择在家中以及免费场所进行锻炼的比例不高。由此可见,免费锻炼场所的不足也是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

2.3.4 包头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特征分析

从表4的数据可见,高校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总体来讲是以慢跑、快走、羽毛球、排球、篮球为主,男教师主要是以慢跑、快走为主,女教师主要是以羽毛球项目为主。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通常都是选择一些较为常见,对于场地器材没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也是以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包头市高校体育教师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方面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锻炼意识,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高教师身体素质,使其能够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薛阳.包头市高校教师与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的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2]常生,陈及治.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9):69-73.

[3]胥爱红,贾维海,黄正廩.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7):92-93.

[4]赵亮.高职院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现状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7.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8篇

1 结果与分析

1.1 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监督

按照《通知》要求, 对课外体育活动加强监督, 同时采取措施, 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价。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一些高校在组织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在管理方面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对于课外体育活动, 高校弱化了监督环节。从调研结果来看, 在调研对象中, 定期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检查、考核的只有一所高校, 不定期检查、考核的约占25%, 有超过半数的高校偶尔检查, 或者从不检查、考核课外体育活动。综上分析, 对于课外体育活动, 很多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 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1.2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调查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频度, 能够反映目前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一个侧面情况, 体育教师指导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频度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目前高校体育教师指导课余体育活动的状况基本上处于“有, 但不经常”这样一个状态, “经常”指导的仅占总调查教师人数的16%, 此外, 还有8%的体育教师不指导课余体育活动。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的指导过程中具有组织、协调、传授技能、活跃气氛等诸多作用, 如果体育教师指导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不高, 体育教师的这些作用就很难体现, 课余体育活动的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

2 保障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机制

2.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 为了全面落实中央的7号文件, 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通过建立“一把手追责制”, 有效监管落实不到位的学校, 建立厅—局—校三方联动机制, 对“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齐抓共管。

2.2 建立系统的保障体系

对于高校来说, 为了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顺利实施, 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运动保障体系, 诸如大学生体质健康风险体系、科学的营养膳食体系等。在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建立科学的运动方式, 向学生推荐合理的运动项目, 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的风险, 以及降低风险的知识,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3 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

在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过程中, 为了应对意外事故发生, 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伤害的应急体系, 借助应急体系合理处理各种意外事故。另外, 需要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以及大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以此弱化意外事故的伤害程度。

2.4 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需要树立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通过对教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对教育和评价模式进行创新,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5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 需要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理念, 通过建立完善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 对体育法律法规条文进行细分, 不断细化体育责任, 同时将其全面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

2.6 建立完备的联动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 组织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 一方面扩大国家政策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帮助学校树立体育教育的执行意识, 同时帮助家庭和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

2.7 建立基本制度

(1)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 建立考试评价制度, 针对体质健康情况, 组织大学身进行毕业考试, 同时将体质健康考试情况纳入毕业前必须达标的制度, 否则不予毕业。

(2)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在体育教学经费保障机制中纳入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

(3) 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在大力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时, 为了降低活动风险, 由学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4) 建立督导制度, 对学校体育进行专项督导, 同时向社会公示督导结果。

(5) 完善健康调研监测制度, 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测, 并公布监测结果。

(6)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教育、体育、卫生、共青团等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 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筹协调解决。

通过进一步完善这些制度,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标准, 逐步形成学校体育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帮助学校摆脱体育教学薄弱的局面。

3 结语

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中, 通过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性 (自主性、选择性、社会性与灵活性等) , 帮助大学生增强体质, 同时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氛围, 为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摘要:针对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形式, 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建立多元化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华.20世纪后期国际教育和体育政策的发展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向, 2005 (6) :37-39.

[2]李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1) :92-94.

[3]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1) .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9篇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 无论是中学生的自身反映还是家长和社会的观察都认为我国中学生普遍压力过大。国内外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中学生的生活压力源一般来自学习、自我身心、自然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事件。其中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中学生主要的生活压力源是学习压力, 其次是人际交往压力。学业的负担、竞争的激烈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完善相结合更容易导致中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同时青少年心理处于不成熟时期, 既依赖又独立, 许多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和掩盖, 当缺乏宣泄和解决的有益途径和方法时, 中学生往往对这些苦恼和困惑做出不当处理, 直接损害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因此, 有必要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通过各种学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减压,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 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应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课所要求的锻炼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 从而保障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发展学生自我意识, 培养积极的自我

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指出:“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 等于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随着青少年性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 以及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改变, 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 越来越愿意表现自我, 越来越期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而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低自尊、抑郁情绪以及普遍的失望甚至绝望, 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 体育运动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尊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

体育活动具有游戏性、娱乐性、竞争性、合作性和动作性等特点, 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等都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明显地表现出来。体育活动中, 同龄人对“自我”的评价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关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 可以刺激学生对自我产生较客观、全面和清晰的认知。研究结果显示, 参加体育运动者比不参加者有更多的自尊、自信, 有更积极的自我意识。体育运动可以激励人去积极体验自我效能感, 而在体验自我效能感的同时, 自觉不自觉地修正自我认知, 校正自我行为, 使自我意识发生积极变化。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置任务, 给予学生信任和期望,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提升自我效能感, 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而对自我有准确的评价, 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鼓励团结互助, 促进学生社会化,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同理, 人际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敏感、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研究表明, 人际关系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子。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能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以体育运动为纽带, 不分性别、成绩、外貌、地位等的差别, 一同从事体育活动。比起日常生活的交往, 这种天然的平等来往更令人心情舒畅, 与别人产生密切感, 增强人与人的互动。同时, 由于活动中接触的增多, 更容易获得心理郁闷时可追求的他人的支撑。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积极的社会交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许多体育游戏、球类运动中需要成员相互交往和相互帮助, 强调内部协调配合, 中学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交往动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满足其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体育活动追求互利的特性决定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互利的, 从中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激发了积极情感的产生。同时, 一些体育规则要求必须配合同伴、服从裁判、尊重观众, 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强调了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 可以不断强化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些都是促进学生社会化, 改善人际关系的必备素质。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来源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在身体健康方面, 积极情绪能促进机体正常活动, 提高免疫力, 有益身体健康;而消极情绪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长期的消极情绪还会致病。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 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能直接使人愉快和喜悦, 能降低紧张与不安, 能消除抑郁和孤独感, 可以提高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可以改善心理素质。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和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体育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压力的方法。体育活动可以发泄各种不良情绪, 使消极情绪得到升华或转移, 改善抑郁、孤独等心理状态。对于中学生来讲,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要想保持正常的心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太多的理论说教解决不了实际的消极情绪。但是, 当学生们进行一场大汗淋漓的球赛时, 就能暂时忘掉那些不愉快和面对的压力。另外, 在体育活动中众人的互相鼓励、团结协作、成功的喜悦都会转移消极事件的注意力, 重拾奋斗的信心, 恢复旺盛的斗志, 寻求到友谊和关怀, 这对于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是有效且容易的。因此, 在实践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教育目标时, 体育锻炼是一种成本低廉却功效强大的手段。体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载体, 有其独到的价值。

四有意识地设置挫折情境, 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活动中随时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可以说, 体育活动就是人在意志力支撑下的行动。缺乏意志力往往是学生体育活动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 所以意志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极为重要。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高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在实际发展和要求之间的心理矛盾, 促进学生的提升。学生在体育练习中经常可能面对失败, 在学生可能退却的关键时刻, 坚持就代表着胜利。困境可以激起学生好斗、好胜的本能和勇气, 促使其去坚持、去奋斗、去拼搏, 其过程本身就具有意志磨炼的价值, 而当学生最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 必然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将这种体验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成为其一生的宝贵财富。鉴于此, 在体育活动中可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 创立挫折情境, 让学生有意识地碰钉子, 让他们和自己“较劲”, 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意志, 增强其对挫折的承受力。比如, 给学生加大训练强度, 在疲惫时完成更复杂的动作, 并要求保持动作的技术稳定性、准确性, 或者进行需要坚持性和耐久力的长跑等。这些都能达到锻炼学生的顽强性和坚韧性,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目的。

五结束语

魏群等《北京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以数据说明学习压力、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和父母关系是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过体育活动和锻炼, 我们既可以减轻学业压力, 也可以改善健康状况和同学关系, 是一举三得的好事。研究也发现,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 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体育活动和锻炼是一条重要且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摘要: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产生积极情绪, 调节压力对人造成的情绪困扰。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 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 融洽同学关系, 促进学生社会化, 并培养其积极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业压力,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任若鹏.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 (5) [1]任若鹏.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 (5)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10篇

近几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 我国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年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伴随着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世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苛求也是越来越强烈, 尤其是老年人, 为了缓解孤独的, 增强体质好多老年人选择了人口比较密集的庄子广场和东区广场两个地方进行锻炼, 由于不同人的年龄, 学历, 经济收入等差异, 有不同的锻炼方式。通过以下分析, 来了解两个广场参与体育锻炼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文以商丘市民权县两个广场中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相关资料, 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 为论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2.2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问卷, 对两个广场进行锻炼的老年人进行现场发放问卷, 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样本含量为300人, 回收问卷3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70份, 有效率90%。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商丘市民权县两个广场中老年人用于健身的费用每月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得知, 学力越高对自己的健康水平更加重视, 从事体育锻炼的资金就较多, 相对学历较低的人来说, 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缺乏了解或兴趣面比较狭窄, 导致他们在消费水平上有很大差别

3.2商丘市民权县两个广场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调查分析

商丘市民权县两个广场中参与体育锻炼大多数是以健身为主;其次是去娱乐消费;增强抵抗力的锻炼;为了调节心情, 结交的朋友增进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而美容瘦身大多数以女性居多。由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特征和因社会发展节奏较快而引起的工作负担较重等多方面客观因素, 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起缓解压力, 促进交流和调整情绪的重要作用, 参加体育活动均把健身、调心与交流等取向置于突出位置。

3.3商丘市民权县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段的调查分析

两个广场中老年人体育参与者随意性比较强, 受心情、气候、余暇时间及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的人习惯在早晨锻炼, 现在的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 易被惊醒.他们习惯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他们有的认为早晨的空气比较清新;有的人选择在晚上锻炼, 他们认为晚饭后锻炼能够加快肠道的消化, 顺便舒展一下筋骨。晚上空气中的尘埃较少, 易于健康

3.4商丘市民权县两个广场中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商丘市老民权县老年人体育活动项目较多,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锻炼。其中跳健美操占12.73%;健身走、跑的占16.92%;以器械为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占18.79%;太极系列健身健体的占17.07%;以球类运动为主的占22.93%;武术类的占9.25%;其他的占2.31%。从总趋势看, 参与体育锻炼者大多数向着娱乐性、趣味性和健美型方向发展。对徒手练习、技术性要求不强和普及型的项目参与率较高。对娱乐性、趣味性、消遣和健美型的运动项目参与率较高;而对于场地限制, 使用器械以及技术难度大的运动项目参与率较低。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很多居民认为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陈旧场地器材较少, 有时过于拥挤, 因此很多人将体育活动场所扩展到人口比较密集的庄子广场和东区两个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4.1.2由于经济差异, 有的每月的工资仅仅能够维持家庭日常的开支。一些健身房或是健身所用的服装, 等设备花费较高, 由于收费较高, 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专门用于体育锻炼, 这就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量大减。4.1.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软件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传授专业的运动技能、传播科学合理的体育思想, 在社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社区居民因缺乏专业的指导, 不知道如何去锻炼而与体育的自身规律背道而行, 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2对策

4.2.1国家应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使人们有一个足够的空间和场地来尽情的锻炼身体。4.2.2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 提高低收入者家庭水平, 此外, 减低一些地方的收费标准, 逐渐所缩小城乡差距。4.2.3培养一批专业有责任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使每个参与锻炼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合理科学的指导,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川.身体活动干预与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06) .

[2]张丽.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 2010 (02) .

谈体育锻炼 第11篇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进入小学读书,学校就在家门前,家和学校之间没有距离感,小学的课程只有语文、算术、自然常识,作业主要是用干电池芯在院里写字、算数、写拼音,体育活动是丢毛线疙瘩、跳绳、捉迷藏——,在小学1—3年级没有见过篮球、乒乓球,每天放学后家里有一大堆活要做,磨面(推石磨)、挑水、运肥、拔草间苗等,农忙季节生产队派人将学生组织起来参加劳动。到了小学4—5年级去离家六里路的完小上学,每天往返两次,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完小有一副篮球架,一根独木上面固定了一块拼接稍规则的木板,在其正中下方是一个锈迹斑斑的篮环,每天下午有一节课打球或者玩游戏;小学毕业后到距家二十多里地的中学读书,学校操场占地八亩,有两个篮球场,一个单杠,一副雙杠,时值开门办学,学校里劳动很多,诸如制砲弹(防雷阵雨用)、拣杏仁、打土坯(建房用)、烧砖、支农等,尽管劳动多,但课还是上的,教体育的老师身材魁梧,上课非常严肃,开始练队列队形、学做广播操,再后来教打篮球、排球、掷铁饼、铅球、引体向上等等,反正跑、跳、掷、前后滚翻,节节都有新内容,那时我们的生活不好,可是体育课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学到了文化课之外的许多知识,强健了体魄,培养了信心和毅力。

八十年代,我成了一位中学教化学的教师,教学之外任班主任,学校每年春季举行田径运动会、秋季召开篮球运动会,我用中学时代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指导学生,屡战屡胜!又用中学时代的体育知识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使学生玩的痛快,玩的开心,在十八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培养了学生也锻炼了自己,参加体育锻炼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成了学校一名管理人员,学校有三位体育教师,其中年龄最小的45岁,他们非常敬业,对体育教学严谨认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影响很大,学校严格落实两课两操两活动的要求。

本世纪初随着学生数的剧增和普九的落实,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体育设施超负荷运转、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出现了专业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体育课就变了味,体育课没有内容、没有系统计划,体育课就是放羊课,体育课上学生怕日晒、怕风吹、怕活动,体育课稍一遇到天气变化就成了室内自习课,毕业班还出现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体育课程标准不能贯彻执行,体育教材形同虚设。目前体育教师的问题已解决,但是体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他们中的部分人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是比较差的,比如不会划田径、篮球场地、不会测跳高、跳远、推铅球的成绩等,这些无疑影响体育教学。从个人利益考虑,体育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坏境中,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离他们比较远,也使体育教师缺乏活力,在职业要求上自我放纵、不求上进。

从2009年开始,初中学生升学考试加入了体育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学校高度重视,七年级开始就加强测试项目的训练,大多数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训练,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对体育科任教师工作业绩的量化考评,探索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安排、活动的方式,学校体育锻炼有了较大的起色!2009年5月一所农村初级中学400多名毕业班学生参加体育测试,男生引体向上勉强能拉一个的占到一半,女生仰卧起坐一分钟内仅能做十个左右,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绝大多数学生不达标,这样差的身体素质实在令人担忧!成绩差也影响高中升学,为此学校专题研究,在新学年开始广泛宣传,上上下下重视体育锻炼,到2010年毕业测试时学生体育成绩普遍提高,2011年又上新高。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在物质生活极其优越的今天,学生的身高达标,体重超标,而健康素质严重不达标,耐力、毅力、免疫力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在农村,家长要给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给学生双休日往返学校走路的机会;作为中考升学考试,加试体育要更加规范、更加严格;作为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备好每一节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锻炼,在快乐中享受成功;作为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改革评价制度,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规范体育教学,成立体育队,给体育特长生发展的机遇;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分区分片定期开展体育竞赛;舆论、卫生等部门开展经常性的宣传,营造正确的导向,使全社会重视体育,尊重科学,让体育锻炼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祖国培养健康的人才。

体育锻炼活动量 第12篇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副厅长刘勇兵、体卫艺处副处长曲跃年, 还有吉林省10个地区教育局主管局长和体卫艺科 (处) 长、体育专干, 各县 (市) 区教育局主管局长、体卫艺科长共计150多人。会议组织观摩了四平市铁东区、长春市双阳区部分中小学校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的现场活动, 并听取了两地区的经验介绍。

2006年12月四平市铁东区教育局下发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评比细则”, 作为2007年办学水平评估的重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他们精心组织策划, 让大课间活动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 把孩子们喜爱的健康向上的活动作为贯穿大课间活动始终的一条主线, 以广播体操、韵律操、集体舞开始, 然后分组活动, 中学以技能技巧类体育项目为主, 小学以游戏类体育活动为主, 大课间活动可以按年级和兴趣划分不同的活动场区, 学生自由选择所喜欢的项目, 最后放松整理。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 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季节灵活掌握。

长春市双阳区在全区统一实行“2+1”大课间模式, “2”就是两操, 即广播体操和学校自编操, “1”就是一个特长项目, 每个学生都要在大课间活动中选定一个特长项目。他们实行年终重点工作督导评估, 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方面实行“三否决, 一追究”制度, 即: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时间的一票否决;不能保证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检测的一票否决;学生体质每年下降的一票否决。被一票否决的学校, 本年度之内不能评选综合先进, 校长不能评先选优, 连续两年被否决的单位教育局追究校长责任。此举对全面落实每天学生在校锻炼一小时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此外, 双阳区实现了特色办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四结合”, 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各学校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地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资源, 积极建设快乐体育园地, 努力满足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立足实际, 巧妙选项, 有效破解了农村经费不足, 师资短缺的难题。如:双阳区前城小学是一所村级学校, 经费十分紧张, 专业体育教师少之又少, 他们选择的项目是跳绳, 师生全员参与, 校长带头锻炼。学校每月进行“绳彩之星”评选活动, 班级开展“积数得星”活动。同时, 他们在跳绳中创编了:绳中绳、绳中运球、传球、双人背球、连环飞绳、大绳套小绳, 站立交叉跳、蹲距编花等新式跳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体育锻炼活动量】相关文章:

小班体育锻炼活动08-27

社区体育锻炼活动记录08-13

体育心理与体育锻炼01-23

体育锻炼需求05-05

体育锻炼能力05-31

体育锻炼价值06-01

参与体育锻炼06-09

体育锻炼因素07-10

业余体育锻炼07-24

冬季体育锻炼09-07

上一篇:旱作栽培下一篇:交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