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防宣传范文

2024-09-05

农村消防宣传范文(精选12篇)

农村消防宣传 第1篇

关键词:农民,消防安全素质,宣传,策略

农民的消防安全素质具体是指具备的发现火灾隐患能力、掌握的各种防火、灭火、火场逃生技能及了解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等的综合水平。目前, 相对于城市居民,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普遍不高,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亟待加强。

一、农民消防安全素质现状

目前, 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始渗透不深, 农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 在一些落后地区, 有80%以上的农民不知道119到底是干什么的, 对消防认知程度基本为零, 对身边的安全隐患毫无察觉。造成农民的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对消防安全如此“漠不关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层宣传力量薄弱、组织弱化是造成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的组织因素。在经济欠发达的县、市, 基层消防大队警力严重不足, 个别的大队只有两名消防监督干部, 很难再抽出专门的警力从事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乡、镇派出所和行政村的消防宣传工作往往停留于文字层面的安排和汇报。农村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由于经费无保障、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悉等困难, 也难以有效的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现有新闻媒体农村题材的消防宣传不多, 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均难以适应农村消防工作的需要。农村消防宣传组织不健全, 宣传力量有限, 使得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落实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2) 消防宣传渠道不畅是造成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的地理原因。农户们一般采取散居生活方式, 村与村之间相对独立。在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时, 经常要面临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诸多问题。更有甚者, 在偏远山区, 往返路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而农民集体性活动较少, 除了传统的季节性的赶集、集市之外, 农村集体性活动比较少, 难以像城市那样组织进行集中宣传和教育培训。

(3) 宣传途径狭窄、宣传手段有限是造成农民消防安全素质不高的形式因素。农村消防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狭窄, 不能达到群众喜闻乐见的程度, 接受消防宣传教育的人员不集中、零散, 不能形成有效宣传氛围。农民对社会公益事业意识淡薄, 自家墙体宁愿交给广告公司赚取可怜的广告费用, 也不愿粉刷成消防公益广告。农村基层组织在对待消防宣传工作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上级安排什么, 下面就宣传什么, 在宣传形式上只是贴贴标语、发发资料, 形式单调, 枯燥乏味, 缺乏吸引力。

二、加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完善基层各级组织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教育机制。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必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规定, 各级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新闻、出版、电视、广播等部门应当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乡、镇政府、村委会、派出所等基层组织领导是消防宣传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 提高基层组织领导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建立完善各种消防宣传机制, 进而推动消防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 还可采取将农村消防宣传纳入创建平安乡镇、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等工作, 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将消防知识纳入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和乡镇企业管理培训的内容, 切实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常识。

(2) 多渠道筹集农村消防宣传经费, 稳定宣传经费来源。加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一方面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 稳定和扩大消防宣传工作政府投入;另一方面, 可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到消防宣传公益活动中来, 通过政策引导、有偿运作、联合举办等多种方式, 让企业、志愿组织、义务组织等整合资金来支持消防宣传活动。同时, 还可从社会各界吸纳资金, 鼓励消防捐赠, 从而保证消防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3) 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 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集中教育能较为系统的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因此应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用农村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 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育内容, 率先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 然后带动其他农民和家庭学习消防、了解消防。学校教育是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 教育部门应将消防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教育课程, 在校园内开展消防宣传、消防演练等活动, 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 从而起到“教育一个学生, 带动一个农户”的作用。

(4) 拓展农村消防宣传形式, 丰富农村消防宣传内容。农村消防宣传应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一是加强宣传橱窗、宣传标牌、广告牌、宣传瓷砖壁画等农村固定消防宣传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声讯查询台等对农村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三是利用赶集、民俗活动、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等农村等人员集中时期进行宣传。四是充分利用各乡镇、村广播站的优势, 强化消防宣传。五是充分利用文化、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作用, 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 组织、调动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宣传活动。六是利用一些地区实现的远程教育网“村村通”的条件开展消防宣传。

(5) 突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重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在农村消防宣传中, 应当适应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特点, 突出开展浅显易懂、简单实用的宣传;适应农村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特点, 突出农村家庭防火知识的宣传;适应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多的特点, 突出对老人、妇女、儿童等的宣传;适应农村生产生活季节性特点, 突出收获季节消防安全宣传, 从而使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始终围绕着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需要开展。

参考文献

[1]贺红梅, 刘振华.我国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185-187.

农村消防宣传调查报告 第2篇

农村火灾的频发已经引起了全国消防的关注,公安部消防局在深入贯彻落实“161”工程中,明确的提出消防宣传“五进”之一:消防宣传进农村。消防宣传进农村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

1、消防宣传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还在一定的时期存在。当前,在大力开展“161”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消防“五进”工作中,我们的消防宣传仍然是局限在城市。首先,政府部门本身不愿意对消防建设投入过多的物力和人力,只要把城市消防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在大多数人看来消防工作就是城市的事情,更多人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而农村的消防工作不是很重要,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同时,在农村家庭,许多人认为消防安全是企业、单位的事,农村家庭发生火灾,束手无策,自认“倒霉”。从农民自身来说也是对消防工作并不重视。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

2、村消防宣传形式老化,力度小、无实效。在农村进行灭火执勤中,我初步调查了一些农村消防的基本情况:在60%以上农村家庭中不知火警电话“119”,有70%左右家庭认为发生火灾报警,消防队来了肯定要收费。另外,农村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人们防火意识差,为了生活使用方便,农作物秸杆随意堆放,有的干脆堆在炉灶旁随取随用。(2)违规用电,电线老化、裸露,乱拉乱接。(3)农村使用蜡烛和烧香拜佛、小孩玩火等火灾隐患也是重要原因。(4)牲畜棚圈多与住房相连,住户之间没有防火安全间距。(5)“瘾君子”乱扔烟蒂和农民随意焚烧垃圾杂草等等。据村民讲,防火宣传基本上还靠在墙壁上写宣传标语。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强了宣传教育,但也是开会说说,没有实际的措施和行动。

3、消防宣传仅靠消防部门“五进”,宣传力量薄弱。根据“161”工程的开展,我们消防部门加大了对农村的消防宣传。每个月对组织专人到单位、学校、社区、农村进行宣传,但因消防部队警力匮乏,不能满足执勤战备的需要。再加上繁重的消防宣传任务可谓捉襟见肘。而且,对于边远的农村也只是鞭长莫及。

根据农村消防宣传的现状,如何加强农村防火宣传力度,改变农民消防意识,遏制农村火灾频发的态势,全国消防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我认为在我们大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农村防火的宣传,改变观念,增强人们消防意识。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大家基本上都了解,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村民的消防意识太差,所有的火灾基本都是由于消防意识的淡薄和消防知识的匮乏造成的,人们随处堆放可燃物品和制造危险火源,随意焚烧农作物秸杆稻草,乱扔烟头。对小孩玩火大人不管不问或者只是简单骂几句,愚昧是火灾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农村进行消防宣传中提高农民的防火意识才是宣传的重点,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发放标语和传单的表面,应该以农村实际和农民的切实利益为宣传的基础,让人们明白火灾的根源和危害。

2、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和内容。农村消防宣传和城市消防宣传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农村宣传不能采取城市的模式。城市的消防工作开展较早,人们对消防有普遍的认识和了解,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要作为重点。然而,在农村人们普遍文化水平低,认识和理解能力欠缺,消防宣传应突出浅显易懂、简单实用,可以做一些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消防常识性的宣传,如:如何报火警电话、发生火灾如何自救、怎样引导消防车最快到达火灾现场、合理的堆放易燃物品、消防队的义务性质等简单的防火常识。有效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喜闻乐见的消防宣传画、警示标语、广播、电视等媒体等传播快、普及范围广的特点,普及消防知识,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遏制农村火灾频发的现状。

3、依靠政府,发挥群众的自我宣传。开展农村消防宣传主要还是依靠政府,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消防宣传工作应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之一。消防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通过政府发动人民群众。在乡镇村建立消防宣传点,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消防培训,由各乡镇村的负责人组织消防宣传。消防部门对于各宣传点进行指导,政府和各级单位签定消防宣传责任书,负责对本乡镇村的消防建设和宣传。形成一级带动一级,一级影响一级的氛围,以推进消防宣传工作的社会化进程,达到增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的目的。在村或生产队成立消防宣传组织和义务消防队伍,可以长久的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和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火灾紧急处置。真正实现要求村民学习消防知识变为村民自觉自愿学习消防知识,形成家家户户既能自我保护又能救助他人的良好氛围。好范文

总之,加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是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现状的基础。如何快速提高农村消防意识和消防知识是我们消防部门应该关注的大事。消防部门应当做好参谋,做好指导工作,及时掌握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中出现的误区,找出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有效的遏制农村火灾上升的迅猛势头。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交通中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

生态渔业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农村消防宣传 第3篇

一、农村宣传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党领导下的宣传工作贡献不容忽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宣传工作机制已经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既有的宣传工作机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宣传工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1.指导思想滞后

目前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与农村的实际发展的需要不想符合,既有的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上局限于稳定以及经济两个领域,各项宣传工作的组织与开展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农村宣传工作的稳定以及经济定位依然很重要,但是新农村建设中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乡风文明以及管理民主就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符,指导思想滞后的情况亟需改变。

2.管理模式僵化

从目前农村宣传工作的管理模式来看,现行的管理模式采用的行政主导的职能管理模式,到了农村这一个层级政府机构设置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宣传机构,负责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很多,宣传工作的开展一般都是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来进行,这种宣传工作管理模式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宣传效果的不佳,农村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成为了宣传工作效果提升的一个瓶颈。

3.宣传方法单一

在农村现有的宣传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广播以及标语来进行,既有的宣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农村居民新的要求,在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农村居民已经对于传统的宣传工作方法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上述宣传方法基本上属于是单通道的信息传递,只是考虑将要求农民应该怎么样,而没有考虑农村居民要怎么样,这种中宣传方法没有二者之间的信息对等流动,宣传效果自然不佳。

二、创新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策略

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在构建新农村的现实背景下显得尤其迫切,本文在对农村现有的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几点创新机制来提升农村宣传工作效果。

1.更新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决定了农村宣传工作的整体走势,对于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农村宣传工作指导思想应尽快改变,农村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应朝着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转变,各项宣传工作的开展应以促进乡村文明为基本的侧重点,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围绕着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宣传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存进作用。指导思想的转变应注意相关舆论的宣传,通过舆论宣传来使农村宣传工作人员自觉的在行动中按照指导思想的要求办事。

2.创新管理模式

如果说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层面来进行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那么管理模式则是从组织层面来进行创新。在乡镇农村这样一个基层政府组织机构,应创设一种复合农村实际的宣传工作管理模式,乡镇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宣传工作机构,这样一个机构由乡镇政府的一二把手进行负责,将各个职能机构中具有良好宣传能力的工作人员吸纳进来,形成一个分工合作、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这将会改变以往因为临时性的工作效果不佳的局面。

3.变革宣传方法

宣传方法是宣传工作开展的载体,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往往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考虑到传统的农村宣传工作方法已经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变革宣传方法已经是宣传工作机制创新的必然选择。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宣传工作方法的变革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诉求,多多采用寓教于乐,而非说教式的,枯燥的宣传方法。宣传方法的变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增强宣传者与农民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宣传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宣传工作内容之间有着很多的契合点,通过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将会促进新农村的建设。而农村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寄希望于一朝一夕实现宣传工作机制的创新是不现实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我们坚信,只要地方政府不断的努力探索,一定能够开创农村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晶.做好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J].农村实用技术,2010(8).

[2]罗崇明.认真做好新时期农村新闻宣传工作[J].党的建设,2007(8).

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第4篇

1 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1.1淡薄的消防意识和缺乏管理。我国的消防重心一直是放在城市, 确实不容质疑, 城市密集的人口容不得在消防上有半点马虎, 但我国农村的居住特点也是集中型的, 并且在农村仍有很多木质窗户房梁的建筑, 一旦火灾蔓延, 所造成的损失同样不容小视。而在农村, 农村干部所宣传的更多的是提高生产, 几乎不存在消防上的宣传。农民对火灾的防患更多的是基于自我的保护意识, 因此, 相当淡薄。在管理上, 更是没有集中的管理, 一旦发生火灾, 救火工作也只能依靠邻里间的帮助, 几乎没有专业的救火人员支持。

1.2消防宣传教育的力度不足和工作不到位。农村社区的生产结构, 使得宣传教育很难形成制度。同时, 宣传重心也更侧重于生产, 对宣传教育的不重视也是无法做好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点, 农村的生活环境导致了发生火灾种类的多样性, 很难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1.3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的农村干部群众。教育上的力度不足导致了群众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 农村干部在这方面也不够重视。大部分农民还是认为消防安全属于各家各户的私事, 都抱着一种各自管理好自己家的心态。种种原因综合起来, 形成一种恶性互补的现象, 综合地形成了农村消防上的薄弱。

1.4电器使用上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1) 在电器购买的方面, 一部分农民还是更多的看重价格而忽视质量, 这导致在农村还有很多居民所使用的电器的质量是那种没有保障的电器。 (2) 在农村还有一种电器使用的方式很容易发生问题, 那就是电线的搭接。家庭使用的电线, 尤其是数年前已经盖好的房子, 他们所使用的电线, 大部分都是盖房时请农村的电工帮助搭接的, 而这类电工并不一定经过国家专业的审核, 这样搭接的电线在日常使用中看似不存在问题, 可实际上, 很多需要打在地线的电器插座内, 都并没有地线的存在。这样, 不仅容易发生火灾, 也易发生漏电触电。

1.5农村交通条件导致大的消防车没法快速甚至不能到达现场。农村的公路很多是狭窄的, 即使是新修的水泥路, 也并不宽阔。大型的消防车根本没法从这些马路上赶来, 一旦发生火灾, 就会阻碍消防车的救援, 甚至很多地方消防车都没法到来。

1.6消防水源不足。现在, 大部分农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因此, 在盖房位置选择上, 就不再注意周围是否有临近的水源。或者随着时间的变迁, 农村很多河流几近干涸, 也很难从中获取大量的水用于救火。而使用的自来水又没有那么大的流量可以在救火中起作用。种种原因, 导致了农村消防水源的匮乏。

1.7农村房屋选材不严格, 但各户相互依靠。农村的居民家中装潢一般都是自己选材, 图的是美观, 便宜。材料在耐火方面不能做到有所保证。同时, 农村居民的建房大多一户挨着一户, 这也很容易引起火灾的蔓延。

2 农村实用明火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厨房土灶明火造饭的火灾隐患。厨房所使用的土灶, 火星容易掉下, 而柴火就在土灶旁边堆放, 这样就很容易着火。

2.2装修楼房的火灾隐患。很多装修楼房的防火指标都是不达标的, 一旦着火, 这样的装修反而会使火灾蔓延的更快。

2.3液化气使用上的不注意。液化气的使用上, 主要是农民大部分都不会处理液化气的泄漏, 同时液化气使用时的橡胶管道也不能做到及时更换。

2.4冬季取暖的火灾隐患。农村, 冬季取暖, 北方常常会烧炕而南方还有不少人仍采用明火供暖, 这方面也有不小的威胁。

2.5人为因素:在火灾方面, 还有这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农忙时候的焚烧秸秆;过年时候, 农村没有节制的鞭炮;过节时, 也常常都是在坟头烧纸, 人走的时候也不加以处理, 火星会随风飘荡。

3 对农村消防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加强火灾防患意识, 对防火方面进行教育。 (2) 为农村火灾立法并宣传, 用法律防止火灾。 (3) 在村内设置增压装置, 一旦发生火灾, 可以把自来水配置增压。 (4) 对农村电器使用进行规范。

4 结束语

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快速, 但我国仍然只能算是较为发达的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 农村的建设也越来越好, 更多的电器设备和机动车辆开始走入农村, 而农村长期处于缺乏消防宣传的情况下, 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农民都能正确安全的使用这些设备, 因此, 农村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明显, 农村的消防工作亟需加强。为了更好地加强农村消防安全上的工作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米达.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9 (1) :60-62.

浅谈如何推进农村消防宣传工作 第5篇

------------------

学习园地加入时间:2008-05-09点击:12

43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农村开展消防宣传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应该立足于农村实际,创新宣传理念,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在农村形成切实有效的消防宣传阵势。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用火、用电不慎,违反操作规定、不懂消防常识、疏于防范和管理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由雷击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火灾不到20%。因此,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普及,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是有效预防和扑救火灾、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消防宣传“四进”工作是深入贯彻“二十公”会议精神,实施“161”工程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和“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科学论断的有效途径。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是构成社会的主要群体,也是人员密集和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群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向这一群体传授消防常识,普及消防法规,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抵制火灾的途径和手段,最终形成消防工作群策群力、全民参与的大格局。此外,通过强有力的舆论手段,还能促使火灾隐患及时得到整改,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忧患意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茂港区地处茂名市东南沿海地带,80%是农村人口,大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自去年广东省消防总队将茂港区确定为全省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试点单位以来,总队防火部桂小玲副部长曾亲自深入茂港消防大队就如何开展好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茂名支队张道才支队长、谢彦景政委和叶远强副支队长也都分别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做出过重要批示。茂港消防大队抓住机遇,迅速行动,认真分析研究在农村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特点和策略,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消防安全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增强农村防御火灾能力,减少农村火灾危害”这一目标,以村委会为突破口,寓教于乐,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一、大队充分认识到开展消防宣传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消防宣传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消防工作的根本所在。只有通过消防宣传,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工作才能处于主动地位,才能有扎实的基础。一年来,茂港大队坚持消防工作“宣传先行”的工作思路,把消防宣传工作看作是我们抓机遇、促发展、树形象的一项“法宝”,看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切实把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实践多次证明,消防工作开展得如何,消防宣传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各项消防工作中,宣传教育工作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达到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就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和传播消防安全知识、初期火灾的扑救对策及火场上的自防自救常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抗衡火灾的整体能力。茂港大队党总支始终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地抓好消防

宣传工作,就能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立足于农村消防工作的特点,创新宣传理念,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

茂港区是茂名市农村火灾的重灾区,因此,开展消防宣传的重点是消防宣传“进农村”。开展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是做好农村消防工作、提高农民消防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关键,是减少火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需要。茂港消防大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推进农村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把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与富民兴村大业紧密结合起来,找准消防宣传“进农村”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农村消防宣传的新路子。

(一)强化村委会的领导职能,为消防宣传进“农村”提供组织保障。近年来,茂港消防大队奔走于各村之间,向各村委会积极讲述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倡议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消防宣传工作。在村委会的配合下,各村确定一名消防安全责任人,具体负责消防宣传工作。大多数村委会都在村务公开栏设立消防知识宣传专栏,利用村广播播放消防常识和一些典型火灾案例的起火原因,在村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在主要街口树立《村民防火公约》警示牌。许多农村还成立了义务或专职消防组织,并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和人员,建立了执勤战备制度和防火巡查制度。所有这些宣传阵地的开辟和各项制度的建立,都为我们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做好了铺垫。

(二)通俗易懂,运用具有农村特色的消防宣传教育手段。茂港消防大队在农村开展消防宣传坚持以“消防科技进农村、消防知识进农村、消防法律进农村、消防技能进农村”为理念,在“进”字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以能真正提高村民的消防知识为目标。茂港区的农村经济近几年有了质的飞跃,但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比较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不愿意接受传统的、死板的课堂教育,而比较适应于简易、实用、趣味性的教育方式。茂港消防大队抓住这一特点,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消防教育,形成了农村消防宣传的强大攻势。一是印制以正确用火、用电、用气及初起火灾扑救对策、火场逃生、灭火器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居民防火手册》和消防漫画图片5万份,在镇、村主要路口、小区、村委会的宣传橱窗内张贴宣传画,这些宣传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许多火灾案例对村民形成了最直接的教育,用直观的图象和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深奥难懂的消防专业知识;二是在村委会举办以消防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将枯燥的消防知识搬上舞台,以相声、小品、朗诵为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快乐的过程中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晚会后经采访发现,这种宣传方式村民的反映非常好,大家都表示这样的教育很有创意,让他们学到了许多消防知识;三是对义务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档案、巡查记录,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队列、水带连接、着战斗服等消防技能培训,教给他们怎样开展防火检查、怎样确定火灾隐患等防火监督知识,使义务消防队能够真正拉的出、用的上;四是严格抓好消防站对外开放工作,每月轮流组织村民到消防站参观,趁机向村民讲授灭火常识,增强他们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技能,使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消防工作的无处不在,在思想上处处留心做好消防防范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与时俱进,继续推进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形成消防宣传社会化

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是社会性工作,涉及到农村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村干部、一个农户、一个村民都有责任、有义务来做好消防宣传工作,都要从保护自己、保护本村安全的高度认识到消防宣传的重要性。在消防宣传上,应跳出过去那种封闭的、半封闭的状态,跳出

只宣传自己工作业绩的狭隘思想,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把消防宣传“进农村”工作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消防宣传融入村民生活的每个角落。

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宣传责任制。消防机构进行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时,将其同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公德等教育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街道、村镇等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利用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居民群众的防火教育。此外,还可以努力尝试消防宣传的市场化运作,使消防宣传更加正规化、专业化。

近年来,茂港消防大队把农村消防宣传工作作为大队多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极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农村火灾、特别是农村重特大火灾的发生。可以说,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农村机消防宣传教育对农村防火工作的重大意义,消防宣传对防火工作来说,绝对是功不可没。

浅谈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 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落后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意识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的发展,农村火灾的多发性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给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把握机遇,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消防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消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270-01

近年,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有效改善农村火灾多发局面,不断提高农村消防工作水平,笔者现针对当前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提出防治农村火灾的对策和建议。

1 当前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村民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大多数农村人口居住偏、远、散,群众普遍受教育的难度很大,消防管理相对滞后,消防宣传工作难以到位,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缺乏,消防法制观念不强。

(2)房屋耐火等级低,抗火能力差。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仍以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而这一类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的葡萄枝和毛草,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极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万一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

(3)用火随意性大,防范意识差。一是农村村民做饭多是用柴草和秸杆,柴草堆放以及灶台、烟囱的设置很随意,烟囱紧靠可燃屋顶、柴草,烟囱直对上风方向,大风天气易形成烟、火倒灌,且饭后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现象也十分严重;二是农民吸烟众多,无论是在田边地头,还是灶前床边抽烟都很随意,危险性较大;三是少数地方电力供应不稳定,村民用蜡烛照明,容易引发火灾。

(4)用电不规范,私拉乱接现象严重。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农民私拉乱接电线造成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现象非常突出,有的电气线路直接敷设在房屋的木质构件上,甚至直接穿插于院内外的柴草中间。绝大多数农户均未安装空气开关等过负荷保护装置,未对线路穿管保护。

(5)消防规划缺乏,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消防规划不到位,建筑耐火等级低、无地下消防管网、无消防通道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特別是街镇建筑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户户相邻,结构紧凑。发生火灾后,如果没有必备消防基础设施,很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安全,也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6)农村消防力量薄弱。多数农村未组建义务消防队,建立专门扑救火灾的消防组织也比较少。一些地方组建了消防组织,但由于党委政府重视不够、经费保障困难、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原因,未真正履行起扑救火灾的责任。

(7)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深入。一是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差,使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局限;二是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进入法制化,组织不健全,多数镇、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够,主体意识不清,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情,没有把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存在着严重的“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

2 抓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1)建立健全乡镇、村、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严格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建设,把农村消防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是提高农村消防工作责任主体意识,强化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二是层层建立消防管理网络。三是将消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进行统一考评。四是将消防管理工作纳入各项社会评比中。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防御火灾的能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把村民住宅及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与风貌改造同步实施。重点要针对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房屋建设设计不合理不规范的乡村,有计划地实施改造,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标本兼治,牢牢把握住火灾发生的源头关。

(3)发挥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使消防监督向纵深推进。乡镇派出所是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在农村的延伸和继续,他们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消防部门鞭长莫及的农村日常防火监督问题,摆脱目前人少事多、包揽一切、一竿子插到底的抓芝麻、丢西瓜行为。

(4)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火灾隐患突出,整改投入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抓住农村电网改造的机会,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的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二是加强火源管理,改变不合理的用火习惯。

(5)加强消防宣传,提高消防意识。要针对农村的村镇偏、远、广的特点,充分利用节日、文化三下乡、赶把扎的时机,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将防灭火知识、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面向农民广泛宣传,尤其要及时报道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典型火灾案例,通过他人血与火的教训,唤醒农村群众的消防安全警觉性,提高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的意识。

(6)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加强专职消防队、乡镇派出所保安联防消防队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各级村(居)委会、乡镇企事业单位义务、志愿消防队,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灭火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农村扑救火灾事故的能力。

农村消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各级政府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在建立农村消防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促使农村消防工作向纵深推进,使农村消防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げ慰嘉南: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农村消防宣传 第7篇

关键词:新《消防法》,新农村,消防工作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火灾隐患增多, 火灾形势严峻。农村火灾多发, 不仅严重威胁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导致许多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农村消防工作是保障农村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保证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实现我国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 2006年以来连续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 都强调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2009年5月1日通过的新《消防法》, 为我国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 农村火灾形势严峻

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缺乏科学的消防规划, 建筑物防火间距小, 消防基础设施薄弱, 建筑耐火等级低, 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安全用火用电常识, 逃生自救能力差, 消防保卫力量不足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近十年来农村火灾总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0~2009年, 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17万起, 死亡1585人, 受伤2235人, 直接财产损失617亿元。农村火灾平均约占城乡火灾总量的6成, 其中火灾起数占总数的57.4%, 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1.2%, 受伤人数占总数的55.8%, 直接财产损失占总数的5911%。也就是说, 每年农村火灾至少造成414万户村民、15万农民受灾, 相当于一个中小规模县的人口。仅2008年, 农村共发生火灾715万起, 死亡923人, 受伤349人, 直接财产损失714亿元。

2 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消防工作主要存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

2.1 起步晚

我国农村消防工作起步较晚。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长期以来, 我国消防工作一直以城市为重点, 忽视了农村消防安全, 忽略了农村消防工作, 认为农村即使发生火灾, 造成的危害也不会太大, 因此在消防站建设、消防力量部署、公共消防设施设置、消防投入上均集中在城市。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 农村火灾高发, 火灾损失逐渐加大, 农村消防安全才开始引起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视。

2.2 底子薄

我国农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防灾、抗灾能力十分薄弱。据统计, 全国95%的乡镇未编制消防规划、没有专业消防力量, 90%以上的村庄缺乏消防水源、没有配备基本消防器材设施。此外, 农村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较低, 抗火能力差;建筑物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 甚至毗邻而建,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缺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 扑救火灾十分困难。

2.3 监督少

根据我国消防监督管理模式, 农村消防工作主要由派出所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导。然而, 由于体制的制约, 长期以来, 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管, 失控漏管现象严重, 许多农村甚至处于消防监管的真空。近几年开展的农村消防工作也主要由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深入农村开展, 都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唱“独角戏”。但是,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 使得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不能解决所有农村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全部问题。

2.4 力量弱

由于我国消防资源的严重短缺, 只有城市设立了公安消防站, 农村灭火救援力量几乎是一片空白。“远水解不了近渴”, 农村火灾发生后, 只能“望火兴叹”。虽然一些农村自发组织了群众性灭火队伍, 但量少质弱, 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训练, 难以承担农村繁重的防火、灭火任务。有的村寨, 义务消防队队员基本全部外出务工, 村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 农村消防组织已名存实亡。

2.5 意识淡

绝大多数农村火灾是由农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消防知识和技能匮乏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由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 自我保护意识差, 加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 导致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 普遍存在乱倒炉灰, 随意烧荒, 小孩玩火, 迷信烧纸, 乱接电器线路和保险丝等现象, 甚至一些村民无视法律, 报复放火现象也很突出。

3 新《消防法》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消防法》的一项重大变革, 农村消防工作被纳入法律规范的内容, 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有了法定的依据。透过新《消防法》, 我们欣喜地看到, 今后农村消防工作将呈现出“有人领导、有人组织、有人参与、有预防措施”的新局面, 农村消防安全将逐步得到保障。

3.1 加强乡政府在农村消防工作的作用

农村消防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新《消防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 同时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政府作为消防工作的领导者在农村消防工作中必须强化领导职能, 重视、领导并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政府统一领导”是新《消防法》规定的我国消防工作的原则之一, 也是一个地区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消防工作的职能主要包括:一是要做好农村消防规划, 把农村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消防水源、消防车道、消防通讯等纳入规划内容, 特别是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建筑耐火等级, 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二是要自上而下建立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 保证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有人负责。责任制要明确各级、各类消防安全责任人的主要职责, 规定工作标准, 明确奖惩, 确保农村消防的各项工作都有具体的人员负责。三是要经常监督、检查、指导所辖村民委员会开展消防工作, 提高村民委员会开展农村消防的水平, 督促村民委员会自觉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开展消防工作。四是要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防宣传, 普及防火、灭火知识, 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五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深入研究、判断本地区农村火灾形势, 针对本地区农村火灾的特点和规律, 在收获季节、火灾多发时期, 有的放矢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消除火灾隐患, 降低火灾发生率。

3.2 农村消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消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具体实施者。新《消防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 深入开展火灾预防、火灾扑救、消防宣传等各项工作, 与火灾展开一场“人民战争”。

村民委员会应履行下列职责:一是建立、健全本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规定火灾预防、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等制度。结合本村情况, 制定《村民防火安全公约》, 规范村民日常用火、用电、用油、用气行为, 维护本村消防安全。二是明确本村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规范其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三是建立志愿消防队, 并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设施, 承担本村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和火灾扑救工作。四是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村民委员会应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利用有线广播、电视、漫画、标语等形式, 形象直观地向村民普及防火、灭火、逃生知识, 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首先, 强化对农民的消防法制教育, 深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 并通过对放火案件犯罪分子进行公审、公判, 以案说法, 深化对放火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其次, 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要进一步深入, 将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再次, 强化对农村妇女的消防宣传教育, 在农村各地广泛设立“妇女义务消防监督员”, 带动农村妇女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对农村孤寡老人、精神病人、残疾或行动不便人员要加强教育和监护, 村民委员会主动上门服务, 定期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协助消除火灾隐患。五指导所辖村民小组开展消防工作。六是建立本村弱势家庭档案, 把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家庭等列为本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家庭。

3.3 农村消防工作亟需部门协同监督指导

政府各职能部门相互协同, 强化监督、加强指导是农村消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 需要各职能部门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部门依法监管”是新《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工作的原则之一, 各职能部门应通力合作, 齐心协力, 共同监管农村消防,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力支持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充分发挥消防专业队伍的职能, 督促、指导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指导并培训农村志愿消防队。公安派出所是农村消防工作的直接监督者, 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深入各村开展防、灭火工作。建设部门要将消防规划纳入村庄规划内容, 与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同步实施, 结合农村水改、电改、路改、灶改等工程, 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消防工作经费, 把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灭火设备设施的配置等列入预算。农业部门要做好农忙、秋收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 积极宣传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常识。民政部门要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教育、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及农村中小学校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教育、科普、普法、就业教育、教学工作。

3.4 群众性消防队伍是农村防、灭火工作的主要力量

“群众积极参与”是消防工作的又一原则, 农村消防工作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消防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 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 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 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鉴于我国目前消防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 农村消防工作只能立足于自防自救, 只有依靠群众自发、自愿的组织起来与火灾作斗争。农村应建立以村民为主体的群众性消防队伍, 承担本村预防、扑救火灾的工作任务。专职或志愿消防队的队员应是本村长期居住人员, 身体健康, 行动敏捷, 参加必要的消防业务训练, 提高灭火技能。群众性消防队伍平时要积极开展防火检查和防火巡查, 及时发现和制止村民违章用火、用电行为, 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一旦发现火情, 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 及时开展火灾扑救、疏散被困人员、抢救受灾物资。

3.5 农村消防规划是农村火灾源头性预防措施

农村消防规划为预防火灾提供了源头性保证。新《消防法》将过去的“城市规划”修改为“城乡规划”, 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 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 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一字之差, “城”、“乡”并重, 体现了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城乡消防规划的目的是使城市、乡村的安全总体布局更趋合理化、科学化, 这对于提高城乡抗御火灾的能力, 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消防规划一直是消防工作的源头性预防机制, 是一项积极的防火对策。通过规划, 处理好消防安全布局与功能分区、消防车通道与城镇道路、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 减少村寨先天性火灾隐患, 从源头上预防火灾。消防规划的编制应坚持“因地制宜、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规划、土地、市政、供水、电信、交通等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尽快完成规划的编制, 并严格执行。在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村电网、农村沼气、信息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 综合考虑消防安全需要, 加强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建设。

4 结束语

新《消防法》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针、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方法, 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各村民委员会以及农村广大群众, 应积极行动起来,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依靠法律、依靠科学, 降低农村火灾危险、减少农村火灾危害, 整体提高农村防灾、抗灾能力, 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28修订.

[2]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公安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Z].2007-5-27.

[3]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6)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7.

[4]陈祖朝.农村消防工作指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J].中国消防, 2006, (10) :3-5.

[7]叶齐茂.从对74个村庄的调查结果看我国村庄人居环境[N].中国建设报, 2005-9-12 (6) .

谈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第8篇

关键词:农村,消防现状,分析研判,防控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 切实提高了农村消防工作, 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部分地区农村分布散落、经济条件差异大、农民群众消防意识低等问题, 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消防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种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现象随之加大, 这些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当地的火灾负荷, 也使农村火灾起数和火灾事故发生率增大。特别是近期发生的火灾, 常有小火酿成大灾的悲剧发生, 令人非常痛惜。

1 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的消防安全形势和存在的困难

1) 农村消防基础薄弱, 安全条件整体差。吕梁市地处山西省中部西侧, 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 吕梁市现辖13个县市区, 扶贫工作县占到其中的77%, 其中国家扶贫中作重点县的比例高达50%, 全市除4个“平原县”外其余县市自然地理条件极其恶劣, 直接导致当地经济条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工作实际, 现将本地区农村消防安全现状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群众居住的房屋建筑多以砖木和土木建筑为主, 存在耐火等级低的危险;二是部分落后的农村地区, 仍然使用木材等可燃物作为取暖、做饭的主要燃料, 平时也不注重可燃物料的存放管理, 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三是部分农村的道路较为狭窄, 且随意设置路障、限高杆、水泥墩等东西, 严重影响了消防车道的正常使用;四是农村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开展不力, 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更别谈日常防火巡查、消防知识宣传等工作开展。

2)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自防自救能力低。一是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低、社会发展不平衡, 农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失, 对火灾防范不熟悉, 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处置。一些村民生活中缺乏有效的火源、火种的管理措施, 多年来先人留下来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以及落后的、不科学的节约思想纵容他们毫无章法的用火用电容易引发火灾。二是电气线路的铺设管理不规范范, , 有故障的电器不及时维修、电气线路陈旧、私拉乱接、将电气线路直接安装在木质材料上等现象的普遍存在, 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三是在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对出租房屋管理不到位, 租房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一间房屋里吃、住, 乱倒灶灰, 在使用液化气、明火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四是疏忽对小孩的管理, 小孩玩火、农民盲目迷信, 烧香烧纸等现象也容易引发火灾。

3) 消防安全管理缺失, 安全组织不健全。一是农村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恶劣, 基层工作环境差, 点多面广, 消防工作开展滞后, 加之基层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 多数干部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观念不强, 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识, 特别是乡级政府对消防宣传工作不重视, 没有固定的宣传展板, 致使农村消防工作不能更好、更有效的开展, 有关的消防法律法规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农村自身消防安全工作不能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定期开展, 网格化排查管理流于形式, 在批地建房的过程中, 相关政府部门没有考虑到消防安全的要求, 有的利用家庭民房作为厂房, 有的不依法报送消防机构进行防火审核违章搭建,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严重不足、耐火等级低, 直接导致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不可控制局面。三是农村没有健全的消防义务组织, 力量严重不足, 农村消防组织一般是从青壮年中选出, 但农村的青壮年人在财物大流动的市场条件下, 大多数人外出打工, 根本无法组建起专门的消防安全组织开展日常防火、巡查等消防工作。

2 农村火灾原因的深层分析

1) 火灾成因。近几年随着吕梁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贫困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 农民的生活日益改善, 农民新建房屋、用油、用气、用电的需求也随之加大, 因此, 纵观所有农村所发生的火灾原因, 电气线路问题、孩童玩火、村民用火不慎及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的迷信活动是主要因素。

2) 火灾时间。秋冬季和夜间是农村火灾发生的两大特点。季节上, 吕梁市的农村火灾大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春季大约是在清明前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农村上火烧纸祭祀祖宗, 香炉缭绕, 火烛长明, 秋季是农耕种植烧荒, 动用明火较多, 野外动用明火后, 不及时清理火种, 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时间上, 火灾的多发时间为上午10时、11时, 下午4时、5时及午夜时分。上午时分, 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 一旦起火, 发现晚加之起火地距城较远, 扑救不及时容易引发大火。下午4时~5时是农村孩子放学时分, 因村民消防意识淡薄, 疏于对小孩教育管理, 极易发生小孩玩火引发火灾事件。此外午夜时分也是火灾高发时段, 多是由于蜡烛、电器短路等造成。

3) 起火场所。吕梁山区农村房屋多以土木结构房屋居多, 特别是城中村附近, 一院多户现象十分普遍, 房屋多为连成一片, 无防火分隔, 屋内私拉乱接电线情况严重, 电器线路陈旧老化, 一些“带病”的电器得不到及时维修。而且农村地区, 草垛、柴堆等易燃物、助燃物大量的存在, 且分布较广。在一些山区养殖业为主的农村, 茅草房居多, 耐火等级低, 且房屋建设随意性大, 柴房、羊圈连成片, 火灾隐患大。火灾发生后, 居民居住相对分散, 无法迅速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 加上山区风大, 火势蔓延非常快, 时间、空间上均不满足及时灭火条件。

4) 火灾后果。大部分的农村火灾都损失惨重, 受灾面积广、受灾人数多。火灾的发生直接导致农民一年辛苦的付出化之灰烬, 给受灾村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灾民的安置又带来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

3 农村消防工作防控对策

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改进完善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刻不容缓, 重点就落实农村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展工作。

1) 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打造全民参与的宣传教育平台。各级政府、综治、宣传、团市委、电视台等部门应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 通过建立健全公民防火公约、印制粘贴发放消防宣传资料、组织消防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播放公益广告等途径, 广泛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应明确文化、劳动、就业等部门职责, 将消防宣传纳入农村普法教育、纳入农民工岗前教育;农村应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 开展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消防宣传活动。消防宣传的教育引导工作应根据地区不同、人群不同, 有针对、有区别、有重点的开展。各基层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来为消防进行宣传教育。

2)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提高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各级政府、发改委、规划等部门应将乡镇、农村消防基础设施 (如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 等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明确各自的职能, 既要分工负责又要通力合作;落实专项经费预算, 针对距消防队较远的农村, 结合消防水源短缺、灭火器材缺乏、村民扑救火灾能力薄弱等问题, 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农村消防建设, 从源头强化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有效提高防御火灾的能力。

3) 加大消防检查力度, 建立严格执法的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乡镇、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作用, 对检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火灾隐患的农户, 要本着消防火灾隐患的原则, 既要耐心说服教育又要讲清楚事实存在的危害, 督促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对于在整改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予以帮扶解决, 对于拒不听从意见, 要用好法律手段坚决查处, 绝不允许带病运转, 要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用火用电的安全习惯, 让广大村民自觉树立远离火患的意识。同时, 消防部门要加大对派出所消防业务的指导工作, 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 切实提高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业务能力, 综合提高派出所消防履职能力。适时总结、及时更新各种方法手段, 为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尽心尽力。

4)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 构建自防自救的统筹平台。村镇应根据自身经济水平适当出资组建义务消防队, 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有关消防制度,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 (如消防水罐车、改装消防三轮车、摩托车、灭火器、逃生绳、逃生面具等) 。同时, 加强农民消防培训工作, 组织农民开展灭火逃生演练, 组织农村开展家庭火患自查自改工作, 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消防队伍火灾自救能力。

总之, 农村防火工作, 是一个既古老原始, 又具现代意义的紧迫课题, 如何做好农村的消防工作是一项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认真研究、积极面对、长期关注的问题。吕梁的农村人口众多, 贫困山区占绝大多数,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要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 降低火灾发生频率, 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消防经费投入, 进一步改善农村消防设施建设水平, 提高村“两委”人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构筑起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才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乐有所居, 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2008.

[2]GB 50445—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S].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宣传之管见 第9篇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不够, 社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观念错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不到位, 人们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和成见, 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 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 迫不得已才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和观念尚没有端正, 长期以来, 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 很多家长和学生将职校视为在中考、高考失利后的无奈选择, 认为只有让子女上普通高中, 读大学才是唯一出路, 缺乏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心。尽管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 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始终难以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表现得很脆弱, 很容易受到冲击, 很容易走弯路。特别是大学扩招以后, 许多地方注重发展普高, 中等职教出现严重滑坡。

再加上人们长期受“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读书当官论”等封建思想的影响, 重理论、轻应用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中, 加之对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家长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偏差, 重学术轻技术, 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导致普高热, 职业学校生源极缺, 有的职业学校改办为综合高中, 有的直接挂普通高中牌子, 还有的被撤并。另外,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更受到人们的歧视。一方面, 相当多的人认为普通教育是正规教育, 而职业教育是“落榜生”教育或“差生”教育, 对职业教育的学生另眼相待;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因此抬不起头, 觉得低人一等。另一方面, 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科学技术, 目不识“丁”的农民照样能种田种地。他们觉得将子女送到职业学校去学习农科类专业, 是耽误了时间, 浪费了钱财, 与其去学习这些东西不如外出打工赚钱。尽管党和政府力图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现实中真正受到人们重视和青睐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与第二、第三产业有关的专业课程, 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与课程, 以致设置和开出这类课程失去意义。由于家长、学生都没有学习上的需求, 致使农村职业学校的农科类专业很难招生, 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也很难与“三农”问题紧密结合。

在农村, 农民对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还没有真正具有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 因此, 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子女送入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通过升学考试, 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出人头地, 摆脱贫困。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及其家长出现了“普高热”的现象, 这样, 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而职业技术学校却出现招生困难的态势, 办学规模明显下降, 特别是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更为短缺, 即使招了一些学生, 其生源的素质也是相对较差的, 大部分学生在职校不但学习差, 而且也很难管教, 社会上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招生规模。

除了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思想障碍, 政府教育投入的倾斜明显地倒向了普通教育, 尤其是高中, 一些高中名校、示范校的建设, 则更是动辄数千万数亿元地投入。这种对普通教育的投入倾斜, 更加抬高了学校和社会的世俗眼光, 于是, 职业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和受到严重挤压也就是必然。人们追求上高中、升大学, 鄙薄职业教育, 认为普通教育是一流的正规教育, 职业教育是二流的非正规教育。这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必须消除, 我们应该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使两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二、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 校正社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观念

1.要大力宣传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特别强调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宣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位置;宣传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宣传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法》, 宣传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落实职业教育在经济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发挥驱动作用, 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因地制宜, 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文件。推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绿色证书制度”等的落实, 启动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2.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 促进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观念的转变。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农村, 转变“重普教、轻职教, 重升学、轻就业, 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倾向, 控制“普高热”的盲目升温, 确立职业教育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职业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3.切实做好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 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 转变观念, 增强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农村职业学校要充分重视开展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 要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门, 深入乡、村、校开展为农服务活动。2002年, 赣州市职教主管部门组织了7800多名农村职业学校师生到乡、村、校开展义务家电维修和技术咨询活动, 义务维修家电1800余件;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5000余份, 这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扩大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2002年全市招生10400人, 是近8年来职业学校招生最好的一次, 招生在800人以上的有3所, 招生在700人以上的有4所, 绝大部分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都在400人以上。

4.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改革环境, 在社会上弘扬“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风尚,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生观, 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职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自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对人民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心, 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 刻苦钻研,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都能成为人们尊敬的人才。这些年来, 由于我们对基层一线的先进人物宣传不够, 对下一代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利, 社会职业选择性就业的比例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造成大量人员待业和大量艰苦岗位招不上人并存的事实。加之职业教育自身的薄弱, 职业教育难以得到社会多数群众认同, 甚至在潜意识里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因此, 必须从正面加强职业教育宣传, 展示职业教育成果, 宣传职教毕业生的成材典型事迹, 宣传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和就业政策, 倡导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观、职业观、价值观。

5.农村职高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 不能把就业局限于到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 而要面向全社会各个领域, 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服务社会, 争取社会的承认。时下有人认为:“大学生都难找到工作, 何况职专生”,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我们固然要看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其中包括了学历的增高) ,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 是大量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手段, 与少量的自动化、高精尖现代化生产手段并存。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 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也就是说, 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社会还需要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农村更是如此。因而, 农村职专生不是没有用, 而是很有用。要发展农村经济, 就需要广大农村职专生应用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农村是职专毕业生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6.现在大学生都比较难找工作, 而各地中职生只要适销对路, 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送出去了。据调查, 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车工、钳工、焊工等供不应求, 这也说明,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届全教会议上指出:“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 现在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 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 各地各部门要狠抓10年、20年, 必然会大见成效。”这一论述足以说明,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仍是一项长期的、十分迫切的工作。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较快, 但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 采访四川省教育厅教职处处长刘小平时, 他说:“从教育的目的来言, 是为了让接受教育人员充分就业服务社会, 统计的有关数据表明, 高等教育与职教毕业生岗位薪金标准相差不到200元, 但家长并未因此看重职教, 而现实的就业现状是金字塔状, 即技能人员在各个地方需求都比较大。”因此,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仍是培养农村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

摘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不够, 社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观念错位, 并提出了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 校正社会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和人才观念的建议。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应联系实际 第10篇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先行;只有通过法制宣传教育, 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法律的熏陶下, 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因此,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必须切实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因为:其一,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 经过国家普法教育的有序开展, 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随着增强, 对法律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可见,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和懂得应有的法律知识。其二,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 能够使农民群众在参与经济活动中懂得如何依法经营, 懂得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以法律的杠杆支撑自己的经济发展。其三,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村风正、民风好, 村民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共同富裕的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风貌。要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民, 做到讲文明、讲道德、讲科学, 爱国家、爱集体、爱家庭,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杜绝赌博陋习, 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教育广大农民自觉地学法、用法、守法, 在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其四,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人翁精神, 能够使农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 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管理, 促进和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 使村委会组织真正成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样, 村委会组织建设加强了, 涌现出来的懂法的人多了, 先进分子多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就更加扎实了。其五,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农村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但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且显得尤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加强农村的稳定工作;只有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才能集中精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广大农民群众在遇到矛盾时, 必须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可见, 创造农村稳定的环境, 需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来形成崇尚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使矛盾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

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亟待改进

如何让法制宣传教育能够入耳入心, 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当前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来说,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待改进。不可否认, 当前法制宣传机构在对农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时, 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其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 办法制宣传栏。

法制宣传机构在乡村或集市的显著地方设立一定数量的法制宣传栏, 将有关法律法规张贴在宣传栏里, 以便农民在路过或赶集时驻足阅读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并在一定时间内更换新的内容。设立法制宣传栏的长处是, 它有利于方便广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在一种完全自主的环境下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但由于当前农民中文盲和半文盲仍然不少, 法制宣传栏中的法律法规写得再详细、再易懂, 对这些农民群众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视而不见”。

(二) 利用农村广播站进行法制宣传广播。

法制宣传机构事先将要对农民进行广播的法律法规的内容灌录成磁带或碟片, 然后在所辖区内的农村广播站同时对农民进行宣传广播。利用农村广播站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长处是, 它可以避免法制宣传栏的一些不足, 使农民中的文盲和半文盲也同样能够获得法律知识;但是, 目前农村的广播站大部分年久失修, 设备老化、线路陈旧,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且听众的覆盖面严重不足, 导致不少农民无法接受到法制教育, 这就影响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同时, 在农村广播站进行法制宣传广播时, 农民往往都是边听广播边从事别的事情的, 难以专心致志地收听, 因此其收听的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三) 利用法制教育宣传车对农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机构利用本部门现有宣传资源, 把法制教育宣传车开进农村基层, 直接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广播。利用法制教育宣传车对农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长处是, 它能够深入基层, 更加接近广大农民, 使法制宣传教育的声音深入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但是, 当前法制宣传部门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利用法制教育宣传车对农村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时, 有顾此失彼的情况, 利用有限的几部宣传车要把法律法规知识送到每个乡村, 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法制教育宣传车的宣传是边走边宣传的, 话音随风飘逝, 农民们听了前半句却听不到后半句, 这就使得宣传效果不理想。

(四) 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当前,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的情况, 这主要表现为“一阵风”现象, 即当宣传教育运动到来的时候, 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就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当宣传教育活动的风头过去时, 法制宣传教育那轰轰烈烈的场面就无声无息。这样, 一张一弛的宣传力度必然严重影响法制教育宣传的效果。

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应联系实际

维护和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 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则是维护和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的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在法制宣传教育的主体上, 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村民自治组织是农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组织, 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村委会, 它既是村民的自治组织, 也是农村基层与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直接沟通的渠道。因此, 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时要注意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即村委会的作用;同时, 村委会也要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机构配合, 主动出击, 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把村民自治与依法治村、维护农村稳定结合起来。

(二) 在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上, 要通俗易懂。

针对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甚至存在文盲和半文盲的情况, 法制宣传机构在进行农村法制教育时应当尽可能采取适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 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农民的接受能力, 循序渐进地向农民传授公民应知会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 逐步帮助农民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从而使农民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并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

(三) 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上, 要灵活多样。

针对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所采取的形式中存在的不足, 法制宣传机构在进行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时, 应该在发挥原有宣传形式的长处的基础上, 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宣传形式, 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如, 在目前我国电视网络比较普及, 广大农民拥有电视机的比例很高的情况下, 利用电视网络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已经成为可能, 而且利用电视网络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可以收到覆盖面广的效果;抽调各级政法干警和行政执法人员组成法律咨询宣传队逐村开展法律宣传,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它既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也使农民从中受到法制教育;把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对中小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 让中小学生在接受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把法带到家中, 与家长共同学习, 从而收到教育的双重效果, 等等。简言之, 只要法制宣传部门在进行法制宣传时注意探索新的、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形式,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能够收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四) 在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上, 要持之以恒。

针对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一阵风”现象, 法制教育宣传机构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时, 应注意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贵在坚持, 只有常抓不懈, 才能抓出成果。与此同时,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正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 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飞速发展的需要, 各种法律法规将不断被制定出来, 这也要求法制宣传机构要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宣传。

总之,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结合农村实际,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形式, 力争收到入耳入心的理想宣传效果, 从而维护和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为创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做贡献, 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是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应联系实际进行, 以求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安全工作要点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消防安全 工作要点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关注。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问题谈几点看法。

2、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2.1农村火灾形势严峻

《中國火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表明,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和触目惊心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火灾四项指数均呈上升势态。且由于农村火调工作力量薄弱,农村火灾漏报现象突出,实际的火灾形势可能比统计情况更为严峻。

2.2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县、乡(镇)、村三级消防工作网络虽然得到加强,但由于责任机制和考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乡镇、行政村对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部署不能落实,应该建立的消防组织不能建立,应当开展的消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3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政。主要是靠消防部门的安排,乡(镇)、村临时“突击”应付式地进行,由于宣传不力,疏于教育与管理,防火制度不健全。

2.4村镇消防规划工作薄弱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大了火灾隐患。

2.5用电设备增多,电器线路潜伏火灾隐患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使用电器设备的过程中缺少一些基本的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极易酿成火灾。

2.6农村消防监督不到位

警力不足,对农村消防工作监管不力,使农村消防工作得不到系统化指导,消防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知少甚少、消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不强,督促整改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严重困扰了消防工作的宏观控制能力,使火灾多发的势头得不到控制。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的村消防工作,既有传统现实的薄弱,更有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建立新型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要全面贯彻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3.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完善由政府负责,派出所、综治、民政、农业、林业以及教育、文化等部门参加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要运用好乡镇(街道)成立综治办、村设立综治协管员的有利条件,推动乡镇专(兼)职防火员配备工作,努力构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不断落实农村消防工作措施,努力消除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空白点。

3.3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制度建设

要整合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落实有关政策和经费保障,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公安派出所、民兵组织、治保积极分子、义务消防队的骨干作用,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严格考核奖惩,着力构建农村社会消防管理网络体系。

3.4强化基层公安派出所对农村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公安部73号令要求,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和优势是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主力军作用,解决和弥补公安消防部队基层防火监督岗位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派出所消防三级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5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全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新机制

要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制定消防宣传进农村中长期规划,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联系教育部门,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从娃娃起就开始抓消防安全教育。

3.6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培植农村灭火救援好能手

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县城以下乡镇的农村因地制宜建立乡镇自办、政企联办或几个乡村联办的消防队。加强对农村专兼职消防队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

3.7强化宣传,重点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在推进农村消防工作中,应始终把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摆在首位。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以传播新农村消防平安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努力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普通百姓。要结合实际,采取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民防火公约等多种形式,营造新农村消防文化良好氛围。

4、结语

建立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勇于实践,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农民消防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懂消防、人人遵守消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安全保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2]卢启华.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J].科技咨询.2006

[3]郭铁男.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安全基础[N].人民日报.2006-.

新农村建设中消防安全问题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消防安全,有效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村火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4年~2010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七次关注农村工作,而全国农村火灾多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所以,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已刻不容缓。

1 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

1.1 农村火灾所占比例较大,损失较大

据统计,从1999年近十年以来,全国农村火灾起数、亡人、伤人、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指数占全国火灾总量的60%以上,农村火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上升幅度高于城市,若不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将会制约新农村建设步伐。2009年10月23日,宁德福安市溪柄镇浦后村一起民房发生火灾,烧毁民房14栋,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100余户村民受灾。

1.2 农村火灾多样化,火灾情况复杂

由于农村消防宣传不到位,村民消防知识贫乏,导致农村火灾原因复杂化,除用火不慎、电器火灾为主要原因导致的火灾外,玩火、吸烟、放火、违章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火灾也逐渐增多。此外,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小商店、小旅馆、小作坊、农家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增多,农村火灾发生场所范围和火灾经济损失随之扩大。近年来,农村工业发展迅速,也导致了火灾情况复杂,经济损失加大。

2 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消防规划未编制,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建筑没有整体性规划,更没有消防规划,消防安全布局极不合理,农村建筑大多由村民自建,在建房过程中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根本不考虑防火间距、建筑防火措施、整体消防安全布局等消防问题,导致大量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的存在。由于没有消防规划,农村基本没有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管网、消防车道、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旦发生火灾,现有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的需要。

2.2 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隐患突出

有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还有许多旧建筑,这些旧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等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建筑构件耐火性能差,建筑耐火等级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造的楼房、砖瓦房等增多,但屋顶多由油毛毡、木材等可燃材料搭建而成,而门窗多为木质材料,建筑耐火等级较低。北方一些农村,房前屋后随意堆放大量茅柴、稻草等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

2.3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

农村人口众多,消防宣传教育不到位,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知识贫乏,安全理念不强是制约农村消防工作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家用电器增多,家庭装修开始普遍,这些变化对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村民接受消防教育的途径较少,消防知识来源渠道不多,使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2.4 消防组织不健全,灭火救援力量不足

当前,公安消防部队是灭火救援的主要消防力量,由于公安消防部队人员编制较少,公安消防部队主要部署在城市,而农村地域广阔,建筑分散,出警线长,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队不能及时到达,导致小火不能及时扑灭,给村民造成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几年来,虽然有些农村成立了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但由于队员缺乏专业消防技能训练,消防装备器材不足,对一些较大火灾和特殊火灾不能有效进行扑救,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

2.5 消防警力不足,防火监督不到位

农村防火工作主要由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和公安派出所负责监督,由于消防监督部门警力不足,农村消防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公安派出所进行,但是由于基层派出所存在工作范围广、警力有限、消防专业知识不全面等问题,导致农村消防工作执法力度不大,消防监督管理不到位。

3 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

3.1 编制农村消防规划,合理进行消防安全布局

3.1.1 编制农村消防规划

《消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政府编制乡镇建设规划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消防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把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消防器材、消防队伍等建设纳入消防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农业、供水、供电等部门结合村庄整治和水改,电改、乡村道路改造等工作,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等内容列入其中,促进消防规划的落实。

3.1.2 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将农村消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改造。有天然水源的,要充分利用江河、湖泊等作为天然消防水源;没有天然水源的,结合新农村给水管网改造,建设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和室外消火栓,同时根据要求设消防水池。农村要配备消防水枪、消防水带、灭火器、消防铁锹等常用消防器材,并定期做好维护保养。

晋中市榆次区以东阳镇为试点,每镇配备了一台手抬机动泵,将洒水车改造成一部简易消防车,增设消火栓,并配备了消防水枪、消防水带、灭火器、消防铁锹等常用消防器材。

3.2 采取科学防火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3.2.1 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安居工程建设,针对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的特点,在工程实施时,按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和旧建筑改造,消除由于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导致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3.2.2 改善村民条件,减少致灾因素

结合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进行电网改造的契机,对村民电器线路老化、私接乱拉电线进行整治,规范村民用电,消除电气引起的火灾事故。针对柴草乱堆乱放现象,加强管理,限量存放,引导村民规范储存,减少致灾因素。

3.3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防自救能力

3.3.1 建立完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公安派出所指导村委会建立消防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村民防火公约。各地综治办对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消防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村民安全用火、用电,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3.2 拓宽消防宣传教育渠道

在农村拓宽消防宣传教育渠道,大力开展贴近农村实际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村委会等地开设消防宣传教育栏、在村里显著位置悬挂消防宣传标语,在村民活动室增加消防图书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为村民营造村民共同参与消防宣传、积极学习消防知识的消防宣传氛围。在农村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消防宣传,适时组织消防演练、消防培训,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4 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健全灭火救援体系

为有效扑灭初起火灾,保护农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十分必要。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 2013年以前,在农村逐步建立以建制镇专(兼)职消防队为主体,村镇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抗御火灾的能力。

3.5 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提高农村消防监督水平

公安派出所是农村消防监督工作的执法主体,充分发挥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作用,对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派出所要督促各村委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和消防安全制度;及时掌握辖区农村消防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检查指导辖区农村消防工作,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组织农民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农村消防安全意识。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建立农村消防工作长效机制,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41-764.

上一篇:高过敏性反应下一篇:幼儿美术启蒙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