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疗法范文

2024-08-09

间歇疗法范文(精选4篇)

间歇疗法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 符合痤疮诊断标准[1], 按Pillsbury分类法收集I度、II度的痤疮患者共364例, 年龄14~33岁, 平均年龄22.5岁, 男197例, 女15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

1.2 排除标准

妊娠、两年内拟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肝肾功能不全者, 3个月内准备献血者,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酗酒、高血脂者, 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过维A酸类药物者, 近期使用过角质剥脱类药物者, 对异维A酸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排除于本实验[2]。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 1mg/kg/d, 早晚各1次口服, 1周内连续服药3天后停用4天, 共6周;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 0.5mg/kg/d, 早晚各1次口服, 持续6周。治疗期间避免饮酒和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挤压皮损。

1.4 疗效观察

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2周随访1次, 共4次, 对患者炎症性损害和非炎症性损害进行评估, 按徐涵等[3]报道的4级评分法评价和记录各项指标的分值, 计算疗效指数= (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 /疗前总积分×100%。基本痊愈为症状、体征基本消退, 疗效指数≥90%;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疗效指数为51%~89%;有效为症状、体征改善, 疗效指数为20%~50%;无效为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疗效指数<20%。有效例数以基本痊愈加显效计。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2周检测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364例患者中有47例因失访、不良反应等原因退出试验, 故不在统计之列。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39.61%、64.94%;对照组治疗2、4、6周的有效率分别为11.66%、42.33%、64.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第2周χ2=0.608, P>0.05;第4周χ2=0.247, P>0.05;第6周χ2=0.543, P>0.05。

2.2 不良反应

317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 共发生7种不良反应, 两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 经χ2检验后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复发情况

经过6周异维A酸胶囊治疗后, 共205例有效患者, 定期随访至治疗后4个月。其中对照组出现新皮损64例, 复发率61%;实验组出现新皮损49例, 复发率49%。经χ2检验, 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χ2=2.96, P>0.05) 。

3 讨论

我院门诊采用异维A酸胶囊0.5mg/kg/d, bid口服, 1周内每天连续服用的传统疗法和1mg/kg/d, bid口服, 1周内连续3天, 停用4天的冲击疗法, 治疗轻、中度痤疮, 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第2、4、6周, 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结束时, 实验组、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64.94%, 64.42%。因此两种用法的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异维A酸的不良反应与维生素A过量的临床表现相似, 可致口唇发干、唇炎、皮肤干燥和脱屑、血脂升高、肝肾功能损害, 偶见瘙痒、鼻衄、恶心等不良反应。本实验发现两组不同用法, 7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同时实验组的复发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能由于服药时间太短和累积剂量太低。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1mg/kg/d, bid口服, 1周内连续3天的冲击疗法是治疗轻、中度痤疮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案。

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间歇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317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 1mg/kg/d, bid, 1周内连续给药3天;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 0.5mg/kg/d, bid, 两组均治疗6周, 在治疗后第2、4、6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于治疗6周后第4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和复发率, 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关键词:异维A酸,痤疮,间歇疗法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5.

间歇疗法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医医院骨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病例共82例,其中髋关节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26例,多发性骨折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10)岁,髋关节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9±11)岁,髋关节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骨科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治疗组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

1.2.1预防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富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

②疼痛护理:术后的持续疼痛刺激可导致肌肉收缩、血流减慢,有促使DVT发生的可能。因此,入组患者均在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止痛。

③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预防DVT形成的宣教,如侵入性手术可使组织出血,导致体内凝血系统激活,易造成血管内凝血。术中麻醉及制动可致周围静脉血管舒张,术后卧床,肢体被动体位及肢体肿胀均可使血流缓慢。这些都可能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及家属了解DVT形成的原因,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护理。

④基础预防:指导患者床旁各种工具的使用,使患者能够在有问题时第一时间求教医护人员。术后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按摩患肢肌肉。麻醉作用消失后,协助患者行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及跖屈和背伸练习,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特别是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定时翻身,抬高患肢。及时观察患肢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有肿胀及肿胀程度如何,将基础预防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

⑤药物预防:关研究表明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首选的预防用药。故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100 1次/d,持续10~14 d。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皮肤粘膜、消化道等有无出血情况。术后主要是脱水消肿防止肢体肿胀,应记录出入量,防止液体过少引起血液粘度过高,诱发DVT发生。1.2.2间歇气压疗法间歇气压治疗仪韩国WONJIN,Q1000)又称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等。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黏附血管壁。间歇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压力由低到高,逐渐调整,压力以病人可耐受为准。

1.3 观察指标

骨科手术后每天分别询问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的临床不适症状,并于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记录DVT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住院期间,对照组41例,发生DVT 6例,发生率为14.6%。治疗组41例,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因创伤后的应激反应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进一步造成双下肢肌肉泵血能力下降,无法保证下肢静脉的顺利回流,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仅能够造成患肢的缺血、肿胀、溃烂甚至坏死,有时会因为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5],因而在骨科领域中,能如何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3]。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另外高龄、卧床、手术等也是诱发DVT的危险因素。因而仅仅做好预防护理措施还不够,还应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如物理疗法,减少DVT发生几率,间歇气压疗法就是一种易于操作、无创、实用的物理疗法技术[6],它主要是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反复充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可促进静脉血液流动,同时,它还会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引起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流动[7]。

另外,有研究表明,将物理预防作为DVT的唯一预防方法时,DVT形成风险将降低至2/3[8]与未使用间歇气压疗法的患者相比,使用间歇气压疗法可降低住院费用和DVT的发生率[9]。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推荐将间歇气压疗法作为DVT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10]。而且在该研究中,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在基础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物理疗法即间歇气压疗法后,与仅仅应用基础措施组相比,DVT发生例数从6例降为1例;DVT发生率从14.6%降为2.4%,也进一步证实和说明了间歇气压疗法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因而,我们认为间歇气压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值得骨科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其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以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基础预防和药物预防,治疗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6%,治疗组DVT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间歇气压疗法有助于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间歇气压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黄芳.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128.

[2]Piovella F,Wang CJ,Lu H,et al.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J].Thronb Haemost,2005,3(12):2664-2670.

[3]彭磊.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91-92.

[4]赵云昌.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2013,19(5):69-70.

[5]林辉.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63.

[6]M Sobieraj-Teague,J HIRSH,G YIP,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new portable calf compression device(Venowave)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high-risk neurosurgical patients[J].J Thromb Haemost,2012,10(2):229-235.

[7]宋秀娟.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预防老年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3):19-20.

[8]Lippi G,Favaloro EJ.Cervellin G.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focus on mechanical prophylaxis[J].Semin Thromb Hemost,2011,37(3):237-251.

[9]雷淑琴,董跃华,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研究中国医药,2014,9(3):335-336.

间歇疗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我院201 2年12月至201 4年12月住院的1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男102例, 女78例, 平均年龄 (52.1±6.3) 岁;肾衰竭分类:肾前性55例 (30.6%) , 肾后性77例 (42.8%) , 肾性48例 (26.7%)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血液透析治疗, 无发热、感染状况,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肾衰竭分类等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S血液透析滤过机, 超滤系数为40ml/min, 表面积1.3m2, 透析液流量500ml/min。患者每次透析4~5小时, 每周透析2~3次。

1.2.2 观察组

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采用美国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液过滤器, 型号为SQ40S。采用塞丁格技术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 置换液用Port配方, 液体全部装入输液袋同步输入, 碳酸氢钠单独输注。患者白天治疗10~12小时, 期间输注碳酸氢钠16~24小时, 且24小时不间断输注置换液[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血液指标水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

1.4 效果评定标准[5]

显效:治疗1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 临床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 个别临床指标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个月后病情未好转甚至加重, 临床指标大部分未恢复正常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显效49例 (54.4%) , 有效26例 (28.9%) , 无效15例 (16.7%) , 对照组显效3 4例 (3 7.8%) , 有效2 5例 (2 7.8%) , 无效3 1例 (34.4%)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3 0, P<0.01) 。

2.2 两组各项血液指标比较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尿素氮、β2微球蛋白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血肌酐水平相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1、2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4为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

2.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水平相近,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中心静脉压高于对照组, 心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均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注:1、2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3、4为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CRRT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方法, 可以替代受损的肾脏, 发挥其相应功能[6]。目前, CRRT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利用动静脉压力差作为体外循环的驱动力, 根据超滤作用清除人体多余水分, 以对流方式清除中小分子溶质, 以吸附方式清除炎症介质, 基本克服了血液透析的缺点。CRRT具有自限性、持续性、稳定性和简便性, 平均动脉压下降时超滤会自动下降、可以24小时持续治疗、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小、无须移动患者, 可在床边进行等血液透析无法达到的优势, 可以有效调节患者水电解质平衡[7]。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每周进行间歇透析治疗, CRRT主要通过塞丁格技术建立自身血管回路, 治疗ARF的疗效优于血液透析疗法。如今, CRRT的治疗范围从单纯提高ARF的救治效果扩展至临床上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8]。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尿素氮、β2微球蛋白与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水平优于对照组。

CRRT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越来越多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要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在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IHD)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肌酐的水平, 观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心率变化。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血液指标水平和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心率, 但是CRRT的效果更加优于IHD。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间歇性血液透析,急性肾衰竭

参考文献

[1]张凌, 付平.急性肾损伤肾替代治疗的新观点与新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 (12) :999.

[2]张汀, 陈孟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 2011, 10 (6) :296.

[3]齐华林, 刘峰, 王俊, 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剂量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 26 (12) :880.

[4]Wand S, Schneider S, Meybohm P, et al.Assessment of hemostatic changes after initiation of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J].Clin Lab, 2015, 61 (3-4) :379.

[5]Schmitz M, Heering PJ, Hutagalung R, et al.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 Germany:Analysis of current practice[J].Med Klin Intensivmed Notfmed, 2015, 110 (4) :256.

[6]陈文慧, 尚永霞, 周红英.间断性血液透析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 2014, 12 (2) :50.

[7]Iwagami M, Yasunaga H, Noiri E, et al.Current state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in Japanese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2011:analysis of a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databas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5, 30 (6) :988.

间歇疗法 第4篇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复发,胸腺肽肠溶片,伐昔洛韦

近年来, 临床上发生生殖器疱疹的患者有增无减, 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 (HSV-2) 引发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治疗效果很难达到彻底性, 且复发率十分高, 造成患者心理情绪表现差,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因此, 探讨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降低该疾病的复发率, 提高患者整体治疗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2]。本文亦针对此问题, 对笔者所在科室接诊的132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取得较显著的研究结果, 具体过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科室接诊并确诊为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132例, 进行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66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36例, 女30例;年龄48~81岁, 平均 (60.2±7.5) 岁;发病时间6~19 d;平均复发频率为8.5次/年。试验组共有男37例, 女29例;年龄51~78岁, 平均 (61.5±6.9) 岁;发病时间5~18 d;平均复发频率为8.7次/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66例患者每次口服使用0.3 g伐昔洛韦, 2次/d, 连续使用6 d。试验组组患者亦每次口服使用0.3 g伐昔洛韦, 2次/d, 连续使用6 d, 并在此基础上, 每次口服20 mg胸腺肽肠溶片, 2次/d, 连续使用14 d。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发现症状复发患者均按照对照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并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 并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性生活的次数, 并注意生殖器的卫生。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 并定期嘱咐患者回医院复诊,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复发的次数与例数, 记录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发生例数。症状未复发的评定标准:患者的皮损现象完全消失, 不发生其他任何不适感, 疱疹症状不再出现, 其余患者均判定为症状复发[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 整理后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复发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 试验组症状复发率36.36%, 对照组症状复发率87.8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1.848, P=0.001,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02, P=0.964,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且具有预防治疗作用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其中, 伐昔洛韦已经被诸多研究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传播率, 但近年来, 据文献[4]报道采用伐昔洛韦不仅治疗费用较贵, 而且对于潜伏期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患者, 治疗效果不具有完全性, 在临床上的使用已经逐渐受到限制。而胸腺肽肠溶片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安全可靠性高[5], 不良反应少, 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具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疾病患者往往会因为在抵抗发炎症状、过敏症状以及风湿性疾病等方面的同时, 容易引起患者免疫失调症状, 严重影响了整体治疗效果, 且复发率十分高。因此, 笔者积极寻找一种可以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方法, 以缓解患者免疫力失调症状, 并降低症状的复发率。

已经有研究证实, 胸腺肽肠溶片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症状复发率[6]。在本次研究中, 将两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进行治疗后发现, 治疗6个月后, 试验组症状复发率为36.36%, 低于对照组的87.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文献[6]报道相符, 再次证实了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间歇疗法可以提高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因症状复发的痛苦。据文献[7]报道, 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需要考虑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而在本次研究结果中,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采用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间歇疗法, 不会使不良反应增多。此外, 由于生殖器疱疹具有十分高的复发率, 在本研究中随访时间仅为6个月, 值得本文进一步随访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发情况, 为临床上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提高更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 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采用伐昔洛韦联合胸腺肽肠溶片间歇疗法进行治疗, 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能够有效降低症状复发率, 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海涛, 王远, 周群, 等.伐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 22 (10) :636-637.

[2]李楠, 任哲, 黎志刚, 等.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J].广东医学, 2010, 31 (23) :3129-3130.

[3]蒋源, 黄述江, 韩永智, 等.伐昔洛韦抑制疗法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2) :2053-2054.

[4]成桂明.自拟清疱汤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中的协同作用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6) :1422-1424.

[5]马全福, 陈文军, 白谊涵, 等.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 :110-111.

[6]沈辉, 谢勇, 王健, 等.三种方法预防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9) :840, 874.

上一篇:岩体边坡稳定下一篇:跨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