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2024-07-12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精选12篇)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1篇

我们进行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目的在于保证供电的质量以及促进和改善电力工业生产技术管理, 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电的可靠性指标作为创建一流电力企业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体现了电网水平和技术水平, 还体现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水平, 并已经成了电网发展和用户服务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10kV配电网的可靠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1 配电网可靠性概述

配电网的可靠性, 就是指从供电点到用户, 包括变电所和高低压线路以及接户线在内的整个配电系统以及设备可以接受标准以及期望满足用户电力以及电量需求能力的量度。实质上就是研究直接给用户提供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配电网络本身及其对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

配电网直接和用户连接, 具有特殊的运行方式, 如果配电系统或者设备出现故障或进行检修和实验, 往往同时造成对于用户提供电的中断, 直到故障排除或者被修复, 电网设备恢复到原来的完好状态然后才能继续进行供电。因此, 我们在研究10kV配电网可靠性的时候, 不仅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 还需要考虑到系统排除故障的方式和恢复供电的能力。

对于配电网的可靠性的评估, 也就是对于电网中所使用的线路设备的供电方面的性能的评价, 来断定这个配电网的可靠性的优劣, 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在现今的配电系统中, 接线的方式有树状、环状和网状等多种接线的方式, 但是现今最常用的还是环网接线和开环运行形成的放射状的供电方式。

2 故障停电原因以及应对对策

2.1 外力破坏

相关的数据资料表明, 线路受到外力破坏的故障占到总数的48.15%。基于这样的现状, 想要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首先就需要控制外力事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外力破坏的情况加以应对。

可以在邻近交叉路口以及主要的繁华街道等电杆上面, 喷涂反光的油漆, 在拉线上挂上反光的标志;对于影响到交通正常运行的电杆需要尽量的进行迁移, 防止电线杆被车撞断的情况;还可以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以及宣传教育, 减少出现撞杆的事故;对于那些暂时不能进行移动的电杆应该加设防撞车的挡牌等, 保证电杆的安全;对于基建的临时施工单位, 主要是市政道路建设, 应该明确电缆通道实际所处的位置, 签订防护的协议, 在必要的低端设置专人监护施工。

2.2 自然灾害

在10kV的电网事故之中, 自然灾害所占比例很大。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表明, 风害所占的比例大概在18.25%。除了风害之外, 在雨天也很容易出现闪络爬弧的现象, 引发跳闸事故。这就需要采取下面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治。

加强对沿线防护通道的治理, 对于那些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树木要按照其自然生产的速度进行必要的修剪, 还需要及时的拆除影响到线路运行的违章建设房屋和栅栏, 保证线路沿线的畅通;对于脏污地段需要加强监控, 还要定期清扫绝缘瓷件, 防止雨雪天气下出现爬弧和闪络的情况;对于一些多雷区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还要及时的更换和补充避雷器, 保证避雷器运行的良好。

2.3 高压用户的影响

一些相关的资料表明, 由于高压用户设备故障导致的跳闸事故占到总数的18.52%。想要减少类似事故可以采取很多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排除。这就需要和用户签订好设备的防护协议, 明确好产权分界点, 对于高压的用户设备进户杆上, 要安装过流开关以及过流指示器, 对于高压设备做好定期的检查, 防治设备带病进行运行, 保证高压用户运行的安全、有序。

2.4 导线问题

由于导线引起的故障因素很多, 引线和跌落开关, 还有避雷器以及刀闸电缆的塔头在很长时间的运行下, 出现了动的情况, 导致发热的情况;引线和其他设备在搭接时, 没有使用铜进行过渡设备或者使用镀锌螺丝来进行连接, 在接头的地方很容易出现电化腐蚀和发热的情况, 导致断线, 断线和邻相导线出现碰接, 最后引起相间短路的情况。还有些因为导线裸露和老化, 在出现刮大风的情况下, 很容易引起搭挂物引起短路。针对上面提及的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进行比较解决。可以及时的更换那些不合格的导线, 还要严格管理的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标准监督施工, 保证施工的质量。

2.5 其他方面

加强对于设备运行的管理, 严格的按照周期进行巡视。认真的执行缺陷消除漏乘制度, 防治设备处在带病运行的状态。还因为一些针式瓷瓶的铁柄距离瓷瓶顶部距离较小, 一旦出现裂缝的情况, 在下雨天很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 建议采用棒式的瓷瓶, 以减少瓷瓶出现故障的几率。现在一般的避雷器因为出现脏污和阀片受到潮湿等因素, 很容易出现击穿甚至是爆炸的事故。建议在更换时换一些相对稳定的氧化锌避雷器, 从而来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3 非故障停电原因及解决策略

3.1 非故障停电的原因

一些非故障的停电原因, 包含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线或者变电所进行改造、检修和实验, 以及10kV配电网检修和改造。对于35kV及其以上输变电线路在架设跨越时, 需要10kV的配网进行配合停电;对于变电所主变过载或者设备进行检修或改造等, 也会导致10kV的配电网停电。尤其是这些年城网和农网进行改造, 还有市政工程建设, 就要求配电网配合停电的次数增加, 10kV的线路频繁停电, 就影响到了10kV配电网的可靠性。

3.2 非故障停电的解决办法

加强对于10kV的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和改造, 可以让10kV的配电网的布局更加合理, 线路之间进行通联, 构成完整的网络系统。从而优化组合配电网的设备资源, 以实际的线路之间的负荷互带, 这样就能减少实际停电的时间和范围。最终可以让110kV的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的经济指标从根本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新技术和新设备。对于10kV的配电网现有的线路设备进行合理的改造和更新, 可以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 比如让负荷开关更换为过流的开关, 增加线路开关的数量, 尽可能在每条分线的入口加装一些过流的开关, 一旦事故发生, 可以把停电的范围减少到最小的范围。当然, 还需要加强对设备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确保线路中使用的设备都是在合理和正常的情况下运行的。一旦用户的负荷出现变化, 供电线路的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就可以进行及时的调整, 杜绝事故的出现和发生。还要严格配电设备停电方面的计划和管理审批, 合理的安排好停电的时间,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的计划性停电情况。

4 运用MIS和GIS等一些新技术, 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为了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我们需要在管理方面下功夫, 应用新技术来提高效率, 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可靠性管理小组, 专人负责配电网可靠性的统计和管理, 也就是建立配电管理MIS系统。并且利用美国MAPINFO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简易实用的配网管理GIS系统。现今, 在测绘局提供的电子地图的基础上, 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供电线路布局及设备信息图库。在系统全部建成后, 全局的相关生产管理人员就可以在图库上运用MIS系统共享系统资源和进行生产信息及时交换。一旦发生事故停电或计划停电时, 这个配电网络的运行信息能够及时地反映在GIS系统图库中, 让全局资源能够统一进行安排, 集中力量解决线路的规划以及检修和改造, 对于缺陷的处理和技改措施的落实等, 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减少人为计划停电时间, 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当市政规划建设发生改变或配电网络进行调整时, 该图库中的相应信息也能够很方便地得到更新和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上面提及的这些系统将在同一个系统上运行,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在MIS系统的统一调度管理下, 通过CIS系统的人性化界面向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的全局化的配网生产信息, 真正实现设备服务于人、网络为社会服务的目标。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为配电网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其可靠性做出贡献, 消除相关的影响因素, 实现其良好有序的运转以及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用电服务。

结语

可靠性不仅仅是一个指标, 它完全是电力部门硬件基础、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在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 城市配电网络对保证城市供电安全、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构建良好的城市配电网络, 配备可靠性较高的设备,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只有从组织、管理、技术上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 才能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保证对用户的安全供电。提高可靠性还必须考虑与经济性的配合问题, 即在配网投资与提高可靠性指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这些问题都是进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许日金.谈10kV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5) .

[2]崔坤台, 王成山, 谢莹华.考虑负荷转移限制的配电系统区间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6 (04) .

浅析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措施 第2篇

摘 要:供电系统起着可靠传输、分配电能的重要作用。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总结了影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改善的技术措施,提出了改善配网供电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检修

供电系统的核心任务就是输送稳定可靠的电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使用。作为整个电力输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kV系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电系统可靠性,就是指直接向用户供给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配电系统本身及其对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供电可靠性就是对用户负责。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线路故障率、故障修复时间、作业停运率、作业停运时间、用户密度及分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工作和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供电可靠性的内涵

供电可靠性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电力企业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到位与否、供电可靠性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并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类。供电可靠性是采用用户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即是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的有效供电时间的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的小时数比值。其中:统计期间时间是指处于统计时段内的日历小时数。

提高供电可靠性就是尽量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它与发、供电和线路可靠性、电网结构和变电站主接线可靠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和运行方式等密切相关。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 故障停电

(1)放电(瓷瓶等)。在配电线路上常会配有瓷瓶部件,这个部件长时间的裸露在环境外面,所以经常会受到空气、雨水的破坏和侵蚀,所以长时间下瓷瓶会出现质量上的损坏,降低了绝缘能力,一旦发生阴雨天气,就会产生放电、闪络的情况。(2)线路非全相运行。由于线路中的某一项部件出现超负荷现状,或者三相开关中有没有闭合的,会造成断线的情况出现,从而造成线路的一个缺相运行。(3)断线。由于环境气候的不可控制或者是施工时的不恰当,使得我们的线路长时间的负荷和接触外界环境而造成的断线现象。(4)倒杆。这一方面我们经常也会看见,由于大风大雨、交通事故等相关因素的出现,我们的电线杆经常会倾斜、倒地。(5)植物生长。由于植物的生长得不到及时的砍伐,使得植物枝杈接触到了电线,造成与导线安全距离的消失,使得线路接地功能的缺失,造成线路闭合跳闸。(6)接地。由于倒杆、断线的出现,从而造成了导线掉落到地面、树枝上,而造成接地现象的出现。(7)开关故障。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油开关,当这个油开关工作时,由于操作的不当,造成合不上和分不开闸,从而产生开关的故障。(8)熔断器。由于人员施工不恰当或者设备质量本身的问题,使得在供电之中,由于负荷电力太大或者因为接触不好,而造成了烧毁接点的出现。(9)变压器故障。作为配网设备的常用设备,变压器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油浸式变压器容易漏油,引起故障,直接导致停电。

2.2 非故障停电

如设备的例行检修,这个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设备的检修计划,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在施工之前,都会先对设备进行一个例行检查,对于停电面积大和工作量大的项目和设备,我们应该采取临时供电的方案。

2.3 人员因素

人员操作不当、过失都会影响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人员因素主要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由于外部人员对于供电部门的线路电缆或者是电线杆的破坏,造成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第二,是由内部人员的具体操作不当,或者是维修设备时引发了一些意外,从而影响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进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不统一,无法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一旦系统受到故障的影响时,我们不能够立刻及时的处理故障,保持系统的运作正常,从而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对于供电用户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国家对于配电网结构的最低要求,是在发生故障时,我们能够采取相关措施,及时的处理好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要想大力发展供电的可靠性,重点就应放在配电网的网络结构上,在对网络结构改造的基础上,提高线路的绝缘效果,增加分段开关和电源点,减少故障的发生率,实现整个配电网的网络结构循环。虽然我们现在正进行着网络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我们历史的原因,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庞大的工程不现实。所以,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实际可行的技术措施来降低故障率,另一方面加快配电网的网络结构,进行构架的增强补缺,这样才能防止由于用电量过大而造成的事故扩大。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保证

4.1 加强配电网的网络构造

通过对于变电站直接的联络加强,实行更换导线和分段控制,从而提高供电能力,实现由于中途停电而造成的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抑制。

4.2 增建扩建补强配电架构,优化配电网络

10kV开关站是分合环网线路,为10kV用户提供可靠电源的主要配电网设施。在环网开闭所中普遍使用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既解决了系统容量大问题,又可延长了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并在开关站建设时,预留了自动化设备的安置场地,为实现配网自动化作好准备。

4.3 加强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工作,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

包括高低压用电设备熔丝保护及保护速整定值,实现将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网络的过负荷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等来减少停电频率。

4.4 改革检修制度

对于设备的检修计划,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在施工之前,都会先对设备进行一个例行检查,这也是影响用户断电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制度进行科学管理的规划,对于停电面积大和工作量大的项目和设备,应该采取临时供电的方案。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我们应该让人员提前到场就位,做好各项准备的工作,等候设备停电时,立刻协调各部门进行检查、维护,尽快恢复用电。虽然说,检修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尽量的减少这方面的影响。比如,每对于单一的计划检修变成根据具体的设备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变化尝试,这应该说是一种由传统向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转变。

参考文献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3篇

关键词 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TM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022-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许多产业基地向广大农村转移,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基础地位。电力系统中10KV配电网作为直接与用户相关联的系统,其可靠性对广大农村用电客户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中农村10KV配电网是指县和县以下的配电网,其中包括城镇和农村等农业区域的10KV配电网。农村10KV配电网具有以下特点:①10KV配电网受自然因素影响严重,可靠性低;②农村配电网中变压器(10/0.38KV)空载损耗高,平均负荷率低;③农村配电网的结构多为辐射网;④农村配电线路分支多、线路长、负荷密度小并且分散;⑤配电网的功率因数低,无功负荷主要包括感应电动机等用电设备的无功负荷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

1 影响农村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因素

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受影响的因素很多,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如设备陈旧、地理因素、人为损坏、负荷水平、误操作等等。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农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现状,剖析影响我国农村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四个方面的因素。

1)电网结构。配电网络的接线方式有单电源辐射接线、树状、网状、环状、分段联络接线、N-1主备等多种接线方法,目前常用的是环形开环运行而形成辐射性的供电方式。根据我国农村配电网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网络结构与供电可靠性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2)设备故障。电气设备作为构成电网的基本单元,是电网可靠运行的物质基础。最近几年随着农村10KV配电网改造的不断深入,设备的故障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变压器、架空线路、断路器、电缆线路这四种设备通常占整个配电网设备总故障的80%以上。

3)计划停电。计划停电是指因施工改造、检修、输配电预试、清扫等原因引起的停电。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由于农村电网的大力改造,因施工停电的时间和次数明显增加。

4)气候条件。在农村10KV配电网中气候条件的影响非常大,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恶劣天气直接对配电线的危害,例如春季的雷电、夏季的台风、秋季的高温和冬季的大雪、冰,这些自然因素会造成断路器的跳闸、短路事故、断路事故等情况的发生;二是气候对农村发电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小水电站分布多的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2 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10KV配电网的具体特征不完全相同,提高农村配电网可靠性水平的方法也很多,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总结出以下六条具体措施:

1)科学决策农村10KV配电网的规划。网架结构作为影响农村10KV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坚强的配电网络是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而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是个系统工程,应从电网的设计、规划入手。对农村配电网的规划只有进行科学决策才能达到既提高可靠性又节省资金的目的。首先积极开展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对规划的内容进行整理、论证,特别是加强对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的规划;其次要做好负荷预测工作,通过合理安排电源点的建设,尽量减少因限电造成的供电可靠性降低;最后加大现有低压配电设备的改造力度,规范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和供电半径。例如10KV配电网络主干线路供电半径要在3~5公里,线路要留有1/3的负荷余量。

2)实施状态检修缩短停电时间。由于对检修工作造成电网运行可靠性降低的分析不足、认识不够,我国电力系统一直采用的是故障检修和计划检修的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严重影响着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状态检修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电气设备应尽可能的常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当设备的性能即将破坏时才停运检修,这样可以避免对运行正常的设备进行过度检修和盲目检修。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例如将变电,线路,施工及用户工作尽可能结合起来,控制临时停电,避免重复停电。

3)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农村配电网在我国占据了最大的地理区域,目前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很难提高。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建立专门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建立企业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实现可靠性数据的共享;②加强需求侧管理,尽量避免因用户停电引起的线路跳闸;③加强可靠性指标的分析,统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快对农村10KV配电网的技术改造。我国农村10KV配电网的技术水平和其承担的复杂的供电任务是十分不相称的,技术的落后、设备的陈旧成为农村配电网可靠性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从技术可靠、经济指标优良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首先配电网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数据传输自动监控和无功电压自动监控。其次一座变电站应该至少配置两台变压器互为备用,互联线路间设置联络开关,双电源线路一般由不同的变电站作为其电源。最后要使用架空绝缘电缆来提高配电网的绝缘水平,提高配电线路线径来减少损耗、增强线路的输电能力。

5)加强对农村10KV配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研究。配电网作为直接与用电客户相连的电网络,其可靠运行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面对自然灾害如何提高农村10KV配电网的抵御能力,应该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6)加强农村电网特别是配电网建设。农村10KV配电网作为农村电网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可靠性决定着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配电网进行新建和技术升级,才能使其可靠性得到本质的改善。例如通过适当的移民措施,使电力用户尽量集中,从而减少供电半径,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供电质量。

3 结束语

电力系统70%的供电量是通过配电网送到用户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是整个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工业客户的增加,以及广大农村用电客户对用电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农村10KV配电网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杨涛,孙洪伟.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农村电气化,2003,08.

[2]徐倩,万太平,文继杰.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电力,2003,02.

[3]雷娜,周渝慧,王军.浅谈供电系统的可靠性[J].科技资讯,2008,14.

作者简介

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 第4篇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 供电的能 力。供电可靠性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 备、生产运行、供电服务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经济社 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提升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 包含规划、建设、运行、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1供电可靠性发展阶段

从国内外的供电可靠性发展历程来看, 供电可靠性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低可靠性水平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其中, 第一阶段为可靠性起步时期, 可靠性水 平较低、波动较大;第二阶段供电可靠性水平快速上升, 总体发展趋势为螺旋式上升, 波动范围较第一时期小;第三阶段供电 可靠性指标比较稳定, 提升速度较为缓慢。

目前新加坡、日本、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供 电可靠性 已经处于稳定发展的高水平阶段。我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 性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向高可靠性阶段迈进。

2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分析

2.1国外一流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

世界发达国家和 地区的供 电可靠性 指标体系 主要是以P2/6为代表的指标体 系, 反映可靠 性的主要 指标为SAIFI、SAIDI、CAIFI、CAIDI等。其中最常用的为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和系统平均停电频率SAIFI, 其定义如下:

式中, ri为停电事件的恢复供 电时间;Ni为停电事 件导致的 停电用户数;NT为计算系统中的用户总数。

式 (1) 中SAIDI给出了单位用户年平均停电分钟数, 式中停电分钟数的总和包括所有停电事件, 所有电压等级或选定电压等级。

式中, Ni为停电事件导致的停电用户数;NT为计算系统中的用户总数。

式 (2) 中SAIFI给出了单位用户年平均停电次数。

2.2国内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

我国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为可靠率指标, 反应可靠性的主要指标为SIEH、RS、AIHC、AITC、ASTC、AFTC等, 采用的统计方法较为单一、分类不够细化。其中最常用的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和用户平均停电频率AITC, 含义如下: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供电 用户在统 计期间内 的平均停电小时数, 记作AIHC-1,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 则记作AIHC-3, 与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含义相同。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 用户在统 计期间内 的平均停电次数, 记作AITC-1, 若不计系 统电源不 足限电时, 则记作AITC-3, 与系统平均停电频率SAIFI含义相同。

通过以上可以 看出, 国内外供 电可靠性 指标体系 基本一致。

2.3国外高水平供电可靠性分析

新加坡、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供电可 靠性处于 世界一流水平。这些地 区供电公 司原来是 国家经营, 现在仍然 是大股东, 政府对供电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供电公司投资成本被加入到供电成本中, 由消费者承担。城市人口密集, 单位线路 受电量大, 单位客户受电量大, 有利于降低供电成 本。这些地区的大都市具备了达到极高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条件:很好的环网结构;主网保持N-1、N-2甚至N-3;配网达到N-1;基本能全电缆, 受异常天气影响小。

从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角度分析国外供电可靠性水平高的主要原因:电网规划与工程建设水平高、投入大;运行水平较高, 专业化分 工明确;配网信息 化达到高 水准及可靠性。

2.4国内供电可靠性的发展情况

我国电力建设中长期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 配电网投资在整个电力投资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对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重视不够研究不多, 使得配电网成为电网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配电网可靠性成为我国供电可靠性方面的短板。

当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 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 等产业快 速发展, 配电网负 荷快速增长, 其功能和形态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不仅对 供电安全 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9月6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 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 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 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

3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

3.1快速发展阶段可靠性提升策略

在电网建设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及 建设改造 工程, 这就势必要带来大量的预安排停电, 在此阶段提升管理 水平, 可靠性提升效果将会非常明显。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一个总结经验、改善提高、稳定固化 的过程, 因此, 需及早实施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提升空间大的特点, 可实现零投资高回报的可靠性 收益。综上, 管理提升是可靠性快速提升阶段的首选。

快速发展阶段的可靠性提升策略: (1) 夯实电网基础:完善网架结构, 提高设备水平, 提升电网备供裕度。 (2) 管、建兼顾, 管理为重:在夯实电网基础的同时, 特别注意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预防为主:转变传统的以被动抢修管理为主的配网管理模式, 通过配合智能设备、信息化系统 的应用, 主动分析配网的运行状态, 评估电网的运行水平, 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预防故障发生。 (4) 开展用户不停电作业、状态检修、合环转供电试点。

3.2稳定发展阶段可靠性提升策略

供电可靠性稳定发展阶段特点:供电可靠 性波动较 小、提升幅度减小、单位提升投资大。经历供电可靠性水平的快速发展阶段, 电网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管理也经历了总结经验、改善提高的过程。

随着电网的完善, 管理水平的逐渐成熟, 电网趋于固化、管理趋于固化, 电网技术、管理提升空间逐渐减小, 此阶段继续提升可靠性需要依靠可靠性新技术, 全面推广不停电作业、状态检修, 提升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

稳定发展阶段的可靠性提升策略: (1) 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电网技术、管理水平, 达到各项技术 目标后, 最终实施电网固化、管理常态 化。 (2) 严格落实 供电安全 标准。 (3) 全面推广不停电作业和状态检修:运用可靠性新技术 最大限度降低预安排停电影响。 (4) 提高电网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水平:实施配电自动化, 建立站所物联及电缆物联, 提高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水平。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和世界发达城市供电可靠性水平相比, 我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差距显著。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并向高可靠性阶段迈进。为缩小差 距, 提高我国 城市配电 网供电可 靠性水平, 本文提出了一些提升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参考 策略。此外,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意味着巨额的投资, 在提升过程中应寻求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可靠性。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与世界发达城市供电可靠性水平相比, 我国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 现根据不同供电可靠性发展阶段, 对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DL/T836—2012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S]

[2]蓝毓俊.现代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3]宋云亭, 张东霞, 吴俊玲, 等.国内外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比分析[J].电网技术, 2008 (23)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5篇

摘要:配电网是国家电力系统重要部分之一,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保障电力系统“落得下、用得上”的最重要一个阶段,对建设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配电网发展状况,结合“十三五”提出的相关展望与意见,总结出我国配电网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介意与措施,使电力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关键词:十三五;配电网;电力保障;发展规划

0 引言

配电网是国家电力系统关键部分之一,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是保障电力系统“落得下、用得上”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建设民生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经过“十二五”的规划建设与系统改造,配电网在电网结构、满足用户用电能力、对用户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等基础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结构,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加快提升配电网得结构化系统化的改进安,最终提高配电网满足社会的需要,顺利完成配电网 在“十三五”进程中的作用。配电网现存问题

1.1有关部门对配电网现状不了解 配电网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及相关存在问题的分析调查是编制配电网规划的基础和依据,正确把握现实情况电网数据以及比较差的阶段等问题才可以针对性的有效的提出电网网架的搭建与改造措施。各基层配电网规划编制单位对现状及历史基础数据的管理有待提高,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成因理解存在偏差,数据统计口径有一些偏差,不可以真实的反映出配电网现状有的一系列问题。

1.2 配电网终端预估不正确

对规划期进行负荷预测是编制配电网规划的主要依据,是配电网规划报告的关键部分内容,其结果直接关系到配电网建设规模和时间进度。配电网规划报告的负荷预测应对各高压配电网变电站供电分区内的负荷进行预测,对规划期内的大用户等点负荷进行明确统计,因此得到打算区内负荷提前猜出答案,并检验输电网负荷提前猜出答案。编制的配电网规划报告并对合理安全地进行安全用电电压用电预测,预测过程要严格把关,严格遵守相关部门的执法与要求,并对上级电网的负荷预测提出相应建议。

1.3 各级别配电网建设级别不合理

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应实现各电压层级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由于下级电网规模限制对上级电网电能无法配出的问题。部分区域对中低压配电网的计划搭建重视不足,本应通过中压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建设来解决的问题都希望依赖新增高压配电网规模和布点来解决,增加大量电网无效投资的同时造成高压配网设备利用率偏低。同时中压配电网新建规模相对高压配电网规模过小,导致部分高压配电网变电站电能不能有效配出。

1.4 配电网规划项目时间进度不规范

配电网规划应该通过合理的项目进度安排实现与上级电网规划有效衔接,并符合项目实际工程进度及企业投资能力的要求,合理满足用电需求。有一些单位配电网计划项目进程有极其不合理的安排,有项目鳞集于短期内投产的一些问题,没能够思量工程建设能力的问题,计划的可操作性不强。地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2.1 加强配电网基础建设

地区配电网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化丰富,更新速度快,管理比较困难,最终影响配电网规划作用,公司结合地区配电网规划设计和发展诊断分析需要,加强开展基本数据规划管理任务。(1)组织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开展研究制定实施可行的档案管理与大数据信息化库。(2)建立地区配电网规划数据管理机制,横向上由各级发展部门牵头,与运检、调度、营销、基建等专业密切配合,实现数据实时监测;纵向上由公司发展策划部统筹,对各地区数据进行把关,确保数据质量。(3)提前开展计划地区配电网结构诊断分析与应用,结合相关地区配电网往年用电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计策与应对措施,改进对应规划系统,而且融入国家电网具体用电系统与改进国网标准,使得用电的可靠度,可靠性能够实现提高,对用户提交满意答卷。

2.2合理制定地区配电网规划指导政策方针

结合本地区近几年用电情况及预测未来用电状况,系统学习与研究我国的相关政策如《地区配电网供电分区及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地区配电网目标网架建设指导意见》及《配电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等城市配电网规划纲领性文件及指导方针,统一地区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切实落实全全周期生命预测与管理理念,在提升地区配电网规划引领作用的同时,强化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作用。

2.3 提升专业队伍的专业素质 采取多种可行性措施,着力提升配电网计划职员专业常识的能力。①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多邀请国内外相关技术专家进行相关交流并提出宝贵意见,并了解各地供电公司规划成果,同时要组织业务骨干到发达国家等地区进行学习与交流,深入了解人家长处,积极改革本地区落后的方法与方案。②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诊断和规划滚动调整进展,分阶段组织集中工作,由省经研院进行业务指导,为各地市地区配电网规划人员提供业务交流平台。③借鉴技术交流工作思路,选拔技术精英到上级规划院进行专业学习与培训。

2.4 加强创新驱动战略手段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解决新常态新世纪下,尤其是落后偏远地区配电网规划工作新难题。(1)在 2013~2020年地区配电网规划滚动调整工作中,规划对全省用电区域进行合理分区,并明确各类型用电区域的建设标准和目标网架结构,突出本地区对配电网规划建设重点,落实地区配电网计划精细化管理要求。(2)创造性提出“有效投资机制”,结合近些年我国各类用电项目工程投资情况、用电规模与建设范围,对供电分区结果进行结果标准对比,确保安排正确的合理性。(3)重点运用现有比较成熟的GIS智能系统,进行开展供电分区制、项目选址选线公平制、及评审工作的正确性。

2.5积极探索规划设计新思路

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满足新形势下地区配电网发展需求。①进行220kv下降10kv供电方式研究,破解城市中心负荷密集区站址、路径资源紧张难题。②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组织省经研院及设计单位,开展县乡村地区配电网多结构性的典型设计,选取县乡域和中心城乡村,尤其是城中村改造进行规划管理,构建区域目标网架结构并实现更加性价比的优惠用电方案,为很好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地区配电网搭建供应有建设性的意见。

2.6 加强地区配电网协调发展机制

建立健全全面覆盖的战略战策,将用户接入和生产技改工程全部纳入地区配电网规划,统筹考虑用户接入与地区配电网规划、电力设施布局。在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原则,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在供电区域划分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可靠性需求,制定差异化建设原则和发展重点,促进现状电网向远景目标网架平稳过渡。“十三五”配电网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新常态下的发展环境下,“十三五” 配电网发展使供电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努力做到发展理念的提高,满足社会进步及工业化发展的计策要求,顺应城镇化进步和工业结构化协调进步,努力完善分布电源电桩的使用率与资源高渗透率及多元化结构,一定坚定内部配电与外部用电、内部资料与用户用电相和谐进步。

3.1 新型城镇化对配电网的影响与要求 3.1.1 城乡二元结构对配电网的影响

2014年3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意见:(1)农业人口加快向城镇迁移;(2)使得中小城市更快的进步,重点放在小城镇发展上;(3)进行绿色能源的发展,使都会的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很好的进行;(4)使得城乡发展差距大大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迅速发展。新式城镇化会很好的拉动内需,会推进电力需求持续稳定增加,而且将使得电力需求呈现新特点,使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明显市与农村电力需求差距缩小。在此基础上,新型城乡二元结构对配电网提出更加具体的智能化、多样化和协同化的新要求。

一方面要加强和推进新能源建设与投资建设和智能电网工程建设与投资,支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推动更加智能电网的有效发展机制,推进居民和大中型及小型企业用电发电的智能监控与管理;另一方面配电网计划必须与都会计划同步推进,一起和谐进步,同时配电网一定要和水路气等别的基础设施和谐进步,形成共建共享格式。

3.2 如何应对分布式电源布置、多元样性负荷用电的接入

3.2.1 分布式电源布置、多样性的用电负荷负荷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电源布置并网对电网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但高渗透率下,各种分布式电源出力的波动性会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1)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网由原先的单电源网络变为多电源网络,使得原先呈单一方向流动的潮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2)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重合闸配合等均带来影响,使一些保护失去范围、灵敏度或配合失效。(3)分布式电源的启动、停运、输出变化与自然条件、用户需求、政策法规、电力市场等众多因素有关,易导致其功率输出波动,进而造成明显的电压波动。

设备设施、建设标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接入已初具规模,其对配电网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快速充电的影响,快速充电负荷具有冲击性,在渗透率较大时会拉大典型区域的负荷峰谷差,如图a, b所示。且快充专用供电设备利用率偏低,负荷的短时波动性增强,相关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最大负载率有所增加。

a)充电负荷5%渗透率

b)充电负荷20%渗透率

3.2.2 服务分布式电源发展,主动适应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

在“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支持、欢迎、服务”的原则,做好配电网规划与分布式电源规划的有效衔接,主动引导设备研制,重点推广分布式电源并网双向保护装置、协调控制器、能量管理平台等并网设备及系统新技术,促进协调发展,积极服务分布式电源项目健康发展。在配电网规划中,要深入研究多元化负荷的接入模式,满足终端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资源共享,构建综合型配电网能效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化负荷一体化管理。尤其是要深入研究电动汽车的充电特性与接入模式,合理确定各类充换电设施的供电方式、接线模式、负荷等级、典型配置、电能质量要求和无功配置等,借鉴变电站规划,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选址、进行规划布置,引导电动汽车合理有序充电。3.2.3 建设智能配电网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环境 “十三五”时期,配电网成长一定要加速管理准确供能、电力要求侧打点、电网自由接入、多电源互动以及分散储能等问题,极大程度的对电力终端用户做出很好的服务。一方面,开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电能替换重点模范项目,提高电能在都会能源损耗中的地位,加强都会绿色建设与用电同步进步;另一方面加快研发与建设城市智能电厂与智能配电结构的重点项目的日程提升,实现城市供电主要电力设施智能化,实现城市电网全覆盖实现无一处黑暗,实现电费计数制,光明制。结语

配电网作为国家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配电网规划是国家未来用电计划的指南针和具体实施战略。我国自从进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用户对电的需求更是一日都不可缺。建立科学规范的配电网规划管理模式是解决当前配电网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完善相关配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健全规划编制组织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配电网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为配电网的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使得电网企业的社会对位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2]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滚动规划(2013-2020 年)[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2.[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4]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R].2014.[5] 马丽,张建华,刘念等.城市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多阶段综合评估方法[J].中国电力,2013,46(11):150-154.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网络改善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

引言

配网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用户的主要环节,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是衡量供电企业对客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配网的可靠性不仅对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还能体现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增强配网运行的可靠性是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配网可靠性涵盖了用户和配网的基础数据、停电用户及事件的运行数据等内容,反映了由各种停电需求共同影响所产生的配网可靠性水平。建立配网可靠性评估体系可以从技术、组织和管理上明确配网可靠性评估的策略、流程和方法,从而为形成以年度为周期的可靠性评估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主要有:

1.1主要方法

虽然DL/T 836-2012给出了数量众多的配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与计算公式,但由于配网结构非常复杂,要准确而快速地对其进行评估却非易事,目前对配网可靠性评估计算主要采用蒙托卡洛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类方法。蒙托卡洛模拟法以概率统计学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抽样试验计算出配网可靠性统计指标,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系统,但计算精度较差,而且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才能出结果。

解析法是将电力系统简化为元件,并建立配网可靠性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值求解。解析法可再细分为状态空间法和网络简化法两大类。状态空间法意即以状态和操作符为基础建立空间问题求解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精度高,但计算大系统较困难,目前主要在美、加等国使用。网络简化法中包括了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法、网络等值法、最小路法、最小割集法、故障遍历法、网络分块法、馈线分区法等多种方法。上述方法各有优劣,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研究,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方法。

1.2数据收集

配电网由配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所组成,这些线路和设备可看成系统和元件,例如配电系统与配电变压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等元件,其中大部分元件为可修复元件。这些元件的数据包括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计划停运数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数据。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是指来自可靠性管理系统的各类设备故障检修数据,例如故障停运率、计划停运率、故障修复时间、计划检修时间等。计划停运数据是指可能造成停电的各种计划性数据,例如基建计划、改造计划、业扩计划、大修计划等数据。空间位置关系数据主要来自配网GIS管理数据库,还要结合AutoCAD電网接线图和手工图形建模方式才能得到可靠性计算所需的空间位置关系数据。

1.3建模方法

解析法将系统与元件的关系以数学模型表达,并将可靠性分析指标以公式描述,这样就能通过严格的数学关系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周密分析。元件建模一般采用三状态模型。三状态即指正常运行状态、计划检修状态和故障修复状态。其中正常运行状态可以分别与故障修复状态和计划检修状态之间相互转化,例如从正常运行状态到故障修复状态可以确定故障率,从故障修复状态到正常运行状态确定故障修复率;正常运行状态与计划检修状态之间亦然,可确定计划检修率和计划修复率。

2.配电网可靠性改善措施分析

在配网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配网的可靠性不强,供电时就很有可能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对用户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同时,还有可能对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对整个配网系统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电气火灾事故。因此,需要对配电网可靠性进行改善和优化。

2.1优化配网系统结构

要确保电网运行安全,使得电力配网结构规划科学合理,首先要完善电力配网设计。(1)电力负荷是电力配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由于电力配网设计不科学,导致电力负荷的转移,引发电力负荷的转攻,从而产生制约,可以利用当地用电的历史数据,预测电力负荷,完善电力配网设计,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产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电力配网设计,增强配电能力,更好地确保电力配网的可靠性。(1)改善电网结构。建立双回路供电、环形回路供电及多分割多联络的网格结构。逐步实现环网手拉手供电,供电半径要合理,供电负荷符合技术水平;(2)进行配网自动化的改造。加快配网自动化的改造,更换老旧设备,在老开关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在终端配电房增加状态监测及数据采集等功能,实现自动监测、故障上报、判断故障、隔离故障、自愈以及根据负荷的实时进行负荷调整、转移等功能,减少停电时间,同时大量推进状态检修、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方法,实现对停电的科学管理。

2.2大力运用新技术新装备

(1)合理选择配电网的设备,积极采用新设备,如安装放电夹、真空断路器、全绝缘充气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固体绝缘真空负荷开关等,减少因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的停电。此外,还要选择匹配性能好的配电设备,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合理发挥设备的功用。(2)加强设备维修管理。要想提升电力配网的维修管理水平,不仅要做好电力配网带电维修和突发事件处理工作,还应制定合理的检修项目及科学的修检时间,并且及时进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模拟停电故障进行解决,增加通信联络方式,组织电力网配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参观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引进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同时做设备的检修试验,积累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保证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

2.3加强配网运行与维护管理

(1)要加强对配网线路设备的巡视工作,定期对线路台区范围内的一些障碍物进行清除,定时定点对避雷器和绝缘瓷瓶等设备实施检测,以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停电现象发生,最终全面提高配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除上述工作以外,电力企业还需加强自身服务水平,一旦出现事故报修情况,时刻确保电力中心有人值班,并保证事故发生后抢修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地减少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2)针对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新操作、新技术,需事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设备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际操作过程中,员工应优先考虑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电缆和地埋电缆等方式供电,并最大化地降低操作阶段故障可能发生的概率。(3)应大力加强对未级漏电、总保护器安装维护的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因单台配变或单个用户故障原因导致的主线停电情况,如发生类似事故,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少可能停电的地区范围。(4)还应高度重视变压器、线路的状态检修工作,在满足实际需要之余,延长变压器、线路的检修周期,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年检过程中突发的停电事故。此外,我们还应在确保电力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适当地开展带电作业。

结束语:

提升配网可靠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采用新设备,增强对配网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加大配网建设力度,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落实才能获得实效。供电企业在不断提升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高标准服务,也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荣旭.浅谈10kV配电网配网可靠性的分析及故障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0(01).

基于安全区域树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7篇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配电网的可靠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连接用户和电力系统的核心枢纽,一旦配电网上的设备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对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了解配电网的健康状态,同时加强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提高其安全性、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配电网评估主要可分为模拟法和解析法两大类。文献[1]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估法,通过模拟电网运行,找出特定的概率分布来描述系统的运行状态,从而根据准则评估配电网的可靠性。但上述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公式选择部分负荷点实现配电网评估,因此其精度相对较低。而解析法主要包括影响模式后果分析法( FMEA)[2]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多种改进优化算法,如网络等值法[3]、最小支路法[4]等。文献[2]提出FMEA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故障模式后果分析表,获取每个元件的故障后果,从而实现对配电网的有效评估。该方法虽然精度相对模拟法有所提高,但生成故障模式后果分析表却十分复杂。文献[3]提出了网络等值法。该方法将复杂的配电网络利用可靠性等值法等效为简单的主馈线网络,然后再对已简化的配电网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但需要进行向上和向下等效,降低了评估效率。文献[4]提出了最小支路法。该方法首先找出电源点到各个负荷点之间的最小支路,然后将其他支路上的电气元件折算到该支路上,再依次对负荷点进行可靠性评估。该方法由于只考虑最小支路上的元器件对负荷点的影响,简化了计算量,但在折算过程会产生误差,降低了评估精度。另一方面,以上评估方法都仅仅是单纯的可靠性评估,没有通过评估结果,找出配电网中易发生故障的区域。

为了评估配电网可靠性,并且实现易发生故障区域的定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区域树的配电网评估方法。首先,将开关设备作为分割准则,实现配电网的树形等效,同时采用区域影响替代单一元器件的影响,便于进行故障区域定位。然后,将停运次数与停运时间相结合,共同作为评估指标,获取影响负荷点正常供电的区域。最后,利用珠海供电公司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数据,进行仿真应用分析,验证该方法较其他方法的优越性以及故障区域定位的准确性。

1 安全区域树的相关概念与性质

1. 1 安全区域树的相关概念

隔离区域: 在网络拓扑结构中,如果某些区域内部没有任何电气开关,且其外部均由电气开关与其他区域相连,那么该区域内的所有电气元件的集合称之为隔离区域( 这些电气开关包括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 。

隔离树: 用隔离区域替代对应电气元件,同时保持配电网的初始树形结构,则这种由若干隔离区域构成的有向树形结构称之为隔离树。

熔断区域: 在隔离树中,由于熔断器、断路器这类电气开关能够切断某些隔离区域的短路电流,保证这些区域的短路故障不会影响其他区域。因此,将由这些电气开关设备控制的隔离区域的集合称之为熔断区域。

熔断树: 用熔断区域替代控制的隔离区域,进而等效隔离树。这种由熔断区域构成的有向树形结构称之为熔断树。

安全区域树: 将上述隔离树或者熔断树这种能够反应出配电网真实拓扑结构的树形结构图统称为安全区域树。

图1 为传统单电源配电网拓扑结构,按照隔离区域的定义可将其分割成A、B、C、D、E、F、G、H、I、J、K、L等12 个隔离区域,而对这12 个隔离区域按照熔断区域的定义又可分割成Ⅰ、Ⅱ、Ⅲ、Ⅳ、Ⅴ、Ⅵ、Ⅶ等7 个熔断区域。其中熔断区域Ⅰ包含3 个隔离区域,即A、C、D; 熔断区域Ⅱ包含1 个隔离区域,即B; 熔断区域Ⅲ包含2 个隔离区域,即E、F; 熔断区域Ⅳ包含3 个隔离区域,即G、I、K; 熔断区域Ⅴ包含1 个隔离区域,即H; 熔断区域Ⅵ包含1 个隔离区域,即J; 熔断区域Ⅶ包含1 个隔离区域,即L。

通过隔离树的定义,用已经分割好的隔离区域替代其所包含的电气设备,同时保持原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即得到该配电网的隔离树。再按照熔断树的定义,用已经分割好的熔断区域替代相关的隔离区域,同时保持原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即得到了该配电网的熔断树。如图2 所示,即可得该配电网的隔离树与熔断树。

1. 2 安全区域树的性质

熔断器、断路器能够切断熔断区域内短路电流对其他熔断区域的影响,因此在同一熔断区域内,功率流出的隔离区域对用户供电的影响大于功率流入的隔离区域。基于此: 各区域在整个配电网的安全性方面有上下级别之分。上级故障会对若干下级产生影响,相应的,也会产生更大范围的电网故障。因此,本文规定,功率流出区域是功率流入区域的上级。

2 安全区域树算法分析

2. 1 隔离树形成算法

隔离树是先建立根区域,然后根据电网拓扑结构不断融入新的元器件或者生成新的隔离区域,逐渐形成的。其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初始化隔离树根区域的停运次数与修复时间,如式( 1)所示。然后依次找出未参与生成隔离树且其功率流出元器件参与生成隔离树的元器件。若这两个元器件之间没有开关设备,则将此元器件融入到功率流出元器件所在的隔离区域中,并用式( 2) 对该隔离区域的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进行修正; 如果这两个元器件间有开关设备,则建立新的隔离区域,将此元器件放入新的隔离区域里,并用式( 3) 计算新隔离区域的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

式中 λx、rx分别为隔离区域x原有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 λi、ri分别元器件i原有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 λ'x、r'x表示隔离区域x修正后的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 λy、ry为新隔离区域y的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

2. 2 熔断树形成算法

熔断树的形成方法与隔离树的形成方法基本一致。通过判断隔离区域与上级隔离区域之间的熔断开关配置情况来进行相应处理。当两个隔离区域间没有熔断开关时,将隔离区域纳入上级隔离区域所在的熔断区域里; 而当两隔离区域间有熔断开关时,则在原熔断区域的下级生成新的熔断区域,并将此隔离区域放入该熔断区域中。这样,将所有隔离区域按照上述方法处理完成后,就生成了配电网的熔断树。

2. 3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在配电网可靠性的评估过程中,对于负荷点而言,通常关心的是该负荷点在一年里平均停电次数、以及每次停电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供电。本文采用负荷点的停运次数和停运时间这两个指标来分析配电网的可靠性[5]。

2. 3. 1 负荷点的停运次数

负荷点在一年内的停运次数称为该负荷点的停运次数。在本文中,将从负荷点i所在的熔断区域遍历到熔断树根区域过程中,得到的熔断区域的集合记为Di,则负荷点i的停运次数可表示为:

式中 λk为隔离区域k的等效停运次数。

2. 3. 2 负荷点的停运时间

负荷点从停运到再次正常运行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负荷点的停运时间。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Di中元件故障才会引起负荷点i的停运。因此,按照Di中元件停运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停运时间分为故障隔离时间、故障修复时间、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三类。下面依次对这三类停运时间进行分析。

故障隔离时间。设从负荷点i上行搜索到隔离树根区域,得到的所有隔离区域的集合为Si。令S1,i= Di- Si表示与负荷点i在同一熔断区域的不同隔离区域。这些区域和负荷点i属于同级隔离区域,与负荷点i的供电路径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当这些区域发生局部故障时,只需要隔离掉就可以恢复对负荷点i的供电。令tg为S1,i中元器件的故障隔离时间,则S1,i中所有元器件造成负荷点i的年平均停运时间T1,i可以表示为:

故障修复时间。从备用电源点到最大供电范围边界进行上行搜索,得到的所有隔离区域的集合记为Q。这里,定义“min”为取集合中最低级的隔离区域。令S2,i= { x | x ≤ min ( Si∩ Q) ,x∈Si} 表示同时连接负荷点i与原系统电源以及备用电源的隔离区域。因此,当这些区域发生局部故障时,将既切断原电源点对负荷点i的供电,也切断备用电源点对负荷点i的供电。令tr为S2,i中元器件的故障修复时间,则S2,i中所有元器件引起负荷点i的年平均停运时间T2,i可以表示为:

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令集合S3,i= Si- S2,i表示仅连接负荷点i与原系统电源的隔离区域。因而,这些区域的元件发生局部故障时,通过隔离掉原供电路径,并且切换掉负荷点i的供电路径就可以实现备用电源对负荷点i的供电。令tq为S3,i中元器件备用电源切换时间,tg为元器件的故障隔离时间,则S3,i中所有元器件引起负荷点i的年平均停运时间T3,i可以表示为:

通过综合考虑这三种不同情况下负荷点i的停运时间,就可以得到Di中所有元器件引起负荷点i的平均停运时间Ti,可用式( 8) 表示。

2. 4 故障隔离区域定位

由2. 3 的分析可知,负荷点i的停运时间Ti由三部分组成:故障隔离时间T1,i,故障修复时间T2,i,备用电源切换时间T3,i。通过比较负荷点的三类故障停运时间,就能得到影响最大的一类故障停运,从而逆向求取出造成负荷点此类停运的隔离区域。该隔离区域即是引发配电网供电故障的主要区域。定位出这些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修复,就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3 仿真应用研究

3. 1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本文针对珠海供电公司某配电网进行研究[6],该配电网由36 个负荷点构成,包含14 个变压器、3 个断路器、4 个熔断器等多个电气设备,其拓扑结构如图1 所示。

表1 和表2 是本文方法与其他方法在停运次数和停运时间两个指标下评估得到的结果。表3 列出了上述评估方法的评估时间与评估精度。

次/年

通过表3 可以看出,该配电网的评估时间为19. 142 s,精度为98. 32% ,无论精度还是时间复杂度均优于传统的评估方法。

3. 2 故障隔离区域定位

通过对图1 的配电网进行安全区域法评估,得出负荷点29到负荷点36 的三类故障时间。如表4 所示。

从表4 中可以看出,LP29 - LP36 的停运时间主要是故障修复时间T2,i。这些负荷点对应的S2,i( E、F隔离区域) 即是易发生故障的隔离区域。定位到故障隔离区域后,对这些隔离区域进行修复,就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开关设备作为区域的分割准则,将整个配电网络等效分割成由开关设备控制的安全区域树,从而用区域对负荷供电的影响替代单个元器件对电网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在该方法下负荷点停运次数和停运时间这两个评估指标的公式。该方法在评估过程中,用时短且精度高,同时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定位出配电网中易发生故障的区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后通过珠海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运行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摘要:为了准确评估出配电网的健康状态,并且定位出对负荷点供电影响最大的区域,提出了基于安全区域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将开关设备作为区域的分割准则,将配电网络分割成隔离树与熔断树,从而将配电网中单一元件的影响转换为区域的影响,便于进行故障区域定位。然后通过综合考虑停运次数和修复时间两个评估指标,找出配电网中对负荷点正常供电造成影响的区域,实现易发生故障区域的定位。最后,通过珠海供电公司的配电网运行数据进行仿真研究,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安全区域树,配电网可靠性,隔离树,熔断树,上行遍历,故障定位

参考文献

[1]夏岩,刘明波,邱朝阳.带有复杂分支馈线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6(4):40-44.

[2]赵华,王主丁,谢开贵,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电网技术,2013,37(11):3295-3302.

[3]葛少云,王浩鸣,王源山,等.含分布式风光蓄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5):16-23.

[4]SAFDARIAN A,FOTUHI-FIRUZABAD M,AMINIFAR F.Compromising wind and solar energies from the power system adequacy viewpoint[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2012,27(4):2368-2376.

[5]许丹,唐巍.基于可达性矩阵分析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1,26(6):172-178.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8篇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 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 是全社会共同的需要, 是落实电力工业科学发展观, 实现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 主要停电原因及制约供电可靠性提高的因素

1.1 主要停电原因

要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首先须对停电原因进行分析。停电原因分类如下。

1.2 制约供电可靠性提高的因素

(1) 网架方面的制约因素。 (1) 尽管近几年通过大规模城网改造, 但局部环节依然薄弱。 (2) 有些供电企业线路装置新旧标准不统一, 部分老线路在装置配置上没有考虑带电作业的需要。 (2) 管理方面的制约因素。 (1) 某些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 尚未做到与安全管理一样自上而下真正做到全员化。 (2) 不少供电企业配电网管理人员不足, 可靠性管理专职人员往往身兼数职。 (3) 一些供电企业, 对于供电可靠性指标仅仅考核了管理10kV线路的市区供电局, 却未把影响供电可靠性因素的所有单位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3) 企业外部环境的制约因素。 (1) 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加快, 增加了各种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几率。 (2) 户高配间内部故障, 殃及正线跳闸停电, 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

2 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

2.1 供电可靠性重要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1]

2.1.1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 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记作 (RS—1) 。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 则记作 (RS—3) :

供电可靠率 (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2.1.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 记作 (AIHC—1) 。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 则记作 (AIHC—3) :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h/户 (2-4)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2.1.3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记作 (AFTC) 。

2.1.4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记作 (ASTC) 。

2.1.5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 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记作 (AIHC—S) 。

2.1.6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2.1.7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在统计期间内, 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 记作 (AIHC—F) 。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2.1.8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 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记作 (MID—S) 。

2.1.9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 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 记作 (MID—F) 。

2.1.10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 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 记作 (MIC—S) 。

2.1.11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

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 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 记作 (MIC—F) 。

3 10kV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之间对比分析

(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与扣除电源不足限电后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电源不足限电的影响, 然后对本年度电源不足限电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并与近几年限电进行对比。 (2)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与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进行对比。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主要体现年预安排工作管理水平,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主要体现电网设施管理维护水平及外部因素造成的故障停电影响。 (3)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与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它们对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的影响程度。 (4) 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与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进行对比。预安排停电平均持续时间主要反映本年度总体预安排工作的合理性;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主要反映平均每次对故障停电恢复能力的水平。

(5) 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与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进行对比。预安排停电平均用户数主要反映预安排工作的合理性;故障停电平均用户数反映配电网或上一级电网的结构水平。

4 供电可靠性的成本—效益分析

4.1 供电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意义

采取哪种改善供电系统可靠性水平的措施, 才能够以合理的投资成本获得最佳的可靠性水平, 或者应该以多大的投资成本把可靠性提高到何种水平为最佳, 这些都需要通过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来进行决策。

4.2 供电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图2所示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曲线中, UC代表可靠性边际成本曲线;CC代表可靠性边际效益曲线;TC为边际供电总成本曲线。

当可靠性边际成本等于可靠性边际效益, 即曲线UC与CC相交时, 边际供电总成本最低, 为TCm, 这时所对应的可靠性水平Rm为最佳可靠性水平。

若供电系统投资不足, 设可靠性成本对应于曲线UC上的A点, 则相应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RL) 低于Rm, 结果导致边际供电总成本 (TCL) 高于TCm。

若供电系统投资过高, 设可靠性成本对应于曲线UC上的B点, 虽然相应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Rh) 高于Rm, 但边际供电总成本 (TCh) 仍然高于TCm。

因此, 只有当每增加一个单位供电可靠性水平所需的投资成本, 等于因该可靠性提高而获得的效益 (或由此减少的停电成本) 时, 即

式 (3-1) 中的BE为获得的效益, R为可靠性水平, C为投资成本。当满足式 (3-1) 时, 供电系统的边际供电总成本最低, 这时供电系统可靠性水平是最合理的。

上述是供电系统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意义和理论基础。实际供电系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 通过应用优化理论与方法, 在所开发的用于预测评估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软件系统中, 增加一个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计算模块即可。

5 日常生产中有关供电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1) 技术方面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和改善主网的建设。 (2) 优化配电网结构, 提高线路健康水平。 (3) 加强设备管理, 提高配网的科技含量。 (2) 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1) 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 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意识。 (2) 以供电可靠性为中心, 优化停电检修管理。 (3)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充实故障抢修力量。

6 结语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 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所提理论、方法在杭州市电力局的实际生产中得到了检验, 取得了一定效果, 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836—2003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2]方向晖.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与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9篇

1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念和评估内容

1.1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电力系统的充裕度是指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 在系统元件额定容量、母线电压和系统频率等的允许范围内, 维持系统中元件在停运条件下向用户提供所需的电力和电量的能力;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安全运行的能力, 强调了电力系统的动态性。

1.2 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估需要贯穿于电力系统整个规划、设计和运行过程中, 其主要内容包括元件停运模型的确定、选择系统状态并计算出概率、系统问题评估和计算可靠性指标。

2 分布式电源对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影响

2.1 系统运行方式改变

分布式电源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 即孤岛运行模式和并网运行模式。孤岛运行模式可能会产生一些安全性问题, 但仍被认为是分布式电源的最主要的运行模式之一。这种运行方式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性的电力。在并网运行模式中运行分布式电源时, 会影响到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过程。为了降低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负面影响, 有效发挥分布式电源的效能, 就需要对微网自身和在微网接入配电网后的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

2.2 可靠性评价标准的变化

对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中, 所应用的可靠性指标大多是针对传统的配电系统的, 由于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指标能否全面地反映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 探索如何构建并选取科学的可靠性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3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我国对分布式发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基本结构、运行方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方式, 分布式发电的保护和相关控制技术上面。总的来说, 我国对分布式发电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新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还是很少见的。下面就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析。

评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通过计算可靠性指标来完成, 普遍的做法是从多个侧面计算多个可靠性指标。实践证明, 通过计算配电网可靠性的概率来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估配电网的可靠性。

3.1 元件可靠性参数

元件可靠性参数是描述元件可靠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同时也是评估系统可靠性的基础。元件可靠性参数主要为元件故障率和修复时间。下面通过计算公式来完成系统可靠性的评估。

3.1.1 元件故障率

元件故障率是指因系统元件发生故障而使得元件在单位暴露时间内不能执行规定的连续功能的次数。元件故障率用表示, 计算公式为:

3.1.2 故障修复时间

故障修复时间是指元件发生故障后对元件实施修复所用的实际矫正性维修时间, 即因元件发生故障导致的停电到通过修复元件而恢复供电这一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 具体包括对故障进行的定位时间、矫正时间和核查时间。修复率, 即对修复时间求导, 用μ表示, 计算公式为:

3.2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对某负荷点连续供电的可靠性程度, 常用的概率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故障率、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和平均停运时间, 体现的是一种期望值。

3.2.1 平均故障率

平均故障率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 (通常为一年) 负荷点因系统元件发生故障而导致的停电次数。平均故障率用表示, 单位为次/年, 计算公式为:

式 (3) 中:λi——平均故障率;

λj——负荷点到电源点间元件的平均故障率;

J——导致负荷点停运的配电网元件的集合。

3.2.2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是指负荷点从发生停电所耗费的时间到供电恢复时间的平均值。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用ri表示, 单位为h/次, 计算公式为:

式 (4) 中:ri——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h/次;

rj——元件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h/次。

3.2.3 平均停运时间

平均停运时间是指在给定时间内 (通常为一年) 用户的停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电时间。平均停运时间用Ui表示, 单位为h/年, 计算公式为:

3.3 系统可靠性指标

要完全反映出系统的可靠性, 只计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是不够的, 因此还要建立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常用的指标有以下几个。

3.3.1 系统平均停电频率

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是指由系统供电的电力用户在一年中经历的平均停电次数, 用SAIFI表示, 单位为次/ (用户·年) , 计算公式为:

式 (6) 中:λi——负荷点i的用户停运率;

Ni——负荷点i的用户数量。

3.3.2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是指由系统供电的用户在一年中经历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用SAIDI表示, 单位为h/ (用户·年) , 计算公式为:

式 (7) 中:Ui——负荷点i的年平均停运时间。

3.3.3 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电力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是指在一年之中停电的用户经受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用CAIDI表示, 单位为h/ (停电用户·年) , 计算公式为:

3.3.4 平均用电可用率

平均用电可用率是指一年中用户经受不停电时间的总数与用户要求的供电时间的比值, 用ASAI表示, 计算公式为:

3.3.5 电量不足期望

电量不足期望是指一年中由系统元件停运而造成的向电力用户提供的电量的缺额, 用EENS表示, 单位为MW·h/年, 计算公式为:

式 (10) 中:La (i) ——连接在负荷点i上的平均负荷水平。

4 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接入方式

分布式发电技术适用于小型发电系统, 可以不受公共电网支配为少量用户供电, 也可以接入到配电网当中为用户提供电能。作为新型的能源系统, 分布式发电技术能够对能源进行优化利用, 发电时采用的分布式电源模型可以分为恒功率输出 (比如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燃料电池发电) 和随机功率输出 (比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

采用分布式电源接入方式, 可以改善配电网的可靠性, 接入的电压等级一般为10~110 k V。通常情况下, 可以采用分布式电源集中接入方式, 将电源接到变电站的母线和馈线上。从实际接入情况来看, 分散接入馈线方式更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电源接入母线方式见图1, 电源接入馈线方式见图2.

4.1 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方式

分布式电源并网分为直接与主网并联和通过联络开关操纵并联两种方式。采用分布式电源并联方式, 使分布式电源和主电源同时为负荷供电。一旦主电源发生故障或者分布式电源中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 其他的电源可以继续供电。通过联络开关切换操作的分布式电源, 主电源和分布式电源可以相互备用。当一个电源出现故障, 联络开关就可以启动备用操作, 使另一个电源提供电源给负荷点。

4.2 分布式电源的孤岛运行模式

将分布式电源接入到主网中, 一旦主网出现故障, 就会出现孤岛运行现象。此时, 在设计分布式供电系统时, 要着重处理孤岛问题。孤岛, 就意味着电力管理部门无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监督控制, 从而导致各种隐患。人为因素、电网故障等都会造成孤岛现象。当电网的维修人员或者用户没有意识到供电系统的存在, 对电网的负载和危害都没有提高安全意识的时候, 分布式供电系统所提供的电能质量无法满足规定要求;由于电网故障问题, 分布式供电系统在重新并网的时候, 会出现冲击电流, 使得新的孤岛运行出现。在解决孤岛问题时, 当孤岛范围已经被确定下来, 且不是因主网故障所引起的, 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计划孤岛;当主网发生故障时, 在划分孤岛范围时需要运用数学模型来确定, 此为非计划孤岛。非计划孤岛具有不确定性, 一般发生于故障之前, 是受电网故障位置的影响和随机输出功率问题而导致的孤岛不确定性。

4.3 孤岛运行模式

在孤岛运行模式中, 如果运行模式为隔离开关接口模式, 即由于馈线发生故障, 母线出口的断路器在分布式电源严重超负荷状态下发生停机, 此时, 可以采用手动操作隔离的方式重新启动分布式电源。采用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电源继续供电, 但是开关不具有灭弧能力, 因此, 在实际当中很少应用。断路器的接口模式为计划孤岛模式, 用于馈线发生故障之后, 由于电源接口的断路器动作要比母线出口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短一些, 导致前者往往提前动作。此时, 采用恒功率模式可以使本地负荷贡献继续维持下去, 待故障元件恢复后, 实施同期并网。多用户孤岛运行模式为非计划孤岛模式, 即当馈线出现故障时, 分布式电源可以用来维持本地负荷供电, 同时也会根据自身容量提供电能给馈线的上部分。

5 结束语

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 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 研究评估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运行比较复杂,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

以上描述了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产生的影响, 进而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 并提出了含分布式电源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康龙云, 郭红霞, 吴捷, 等.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时若干研究课题综述[J].电网技术, 2010, 34 (11) .

[2]别朝红, 李更丰, 王锡凡.含微网的新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 2011, 31 (01) .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措施

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安全。若配电网难以稳定运行, 便会对居民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如何提高农村抵押配电网供用电的可靠性已然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企业应提高农村低压配电的可靠性, 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1 导致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运行不可靠的主要因素

1.1 外力因素

如今,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农民经济水平也明显提升, 对低压配电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部分农村低压配电网已然难以满足农民对电量的需求, 而供用电的可靠性也有待提升。原有低压配电网往往使用空中架线 (如图1所示) 的方式实现配电网的搭设。农民不时会修建部分民屋、大棚等建筑物, 修建过程中对周围部分树木形成破坏, 进而直接对空中架设的导线造成干扰。部分农村地区的架线工作尚未完成, 而部分农民急于用电, 便于架线的树干上搭设临时用的供电线。该类型临时导线的存在对之后低压电网工程的完善造成了干扰。

1.2 低压配电网的过电压

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 部分设备需要承受多种电压的同时作用, 如过电压、工频电压等, 特别是设备处于周围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 电网系统的运行极有可能受到干扰。尤其是针对较为老旧的建筑物, 由于电网设施本身存在问题, 且爬距也略有不足, 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存在一定隐患。此外, 设备还有可能受到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影响, 该电压属于幅值较高的过电压。当电网内所形成的电流超出固定数值之后, 若不及时利用对应的方式缓解, 便会形成难以熄灭的接地电弧, 进而形成弧光接地过电压, 危及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可靠性提升举措

2.1 缩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

农村低压配电网所用的架线方式以放射性接线形式为主。故而, 当线路任意一点或是多点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供电, 便会出现大范围停电的问题, 且维修人员也需展开大面积排查与维修的工作, 工作量大。故而, 为了尽量缩小配电网故障时的停电范围以及维修人员维修的工作量, 建议将柱上式SF开关引入农村低压配电网当中。该设备的主要作用便是尽可能缩减停电范围。

柱上式SF开关所具有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独立安设于电网干线或是支线的中段区域以及后段区域, 成为断路器, 自行断开已发生故障的电路。不仅如此, 其可以同出线开关形成良好的配合, 自行断开已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安设于自动重合器中的该类型开关, 在拥有断路器功能的同时, 还具备多次重合的能力, 能够主动对电网进行保护与控制, 属于智能开关。该类型开关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能够同柱上式SF分段器开关形成配合。此外, 柱上式SF自动分断器开关可完成多次重合, 并于闭合闸的过程中记录有关数据。然而, 该开关并不能独立完成开闸与合闸的工作, 必须根据上一次记录进行动作, 对已经发生故障的线路的处理不过是重复上次记录的操作。如此一来, 同重合器之间的配合更为有效, 可最大限度缩减因电网故障而引发停电的范围。

2.2 提高抗雷击能力

雷击是影响配电网正常供电的主要因素, 不仅造成大范围断电问题, 同时对配电网内设备造成损伤。故而, 大部分发电厂均将配电网内传统的针式瓷瓶 (如图2所示) 的制作材料替换为瓷质, 如此一来, 能够有效避免雷雨气候下, 雷电对配电网各个设备造成的损伤, 且随着该方式的推广, 每年因雷电而引发的停电事故也明显降低。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用电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 而用电负荷也有所提高。就目前而言, 乡村电缆线路数量逐年递增, 高空架线数量增多。针对这一发展形式, 我国开始在电缆附件之上安装设备避雷设备, 以提高配电网抗雷击的能力, 以免电网中的电缆芯线因落雷的作用而出现破损。

3 结语

农村低压配电网是供用电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高低。就目前而言, 农村低压配电网的运行并不稳定可靠, 存在一定隐患, 农村断电事故依旧存在。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用电设备数量提升, 对电量的需求以及对电网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发电厂, 应不断提高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可靠性, 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希坚.提高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可靠性的方法[J].技术与市场, 2012 (03) .

[2]潘希定.提高农村低压配电网供用电可靠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3) .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对策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102-02

在配电网设置中,对于供电的可靠性有着严格的要求,供电是否具有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满意度,是供电企业的三大指标之一,体现着企业的供电能力和管理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企业要想满足用户对用电的需求,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设备普遍残旧、供电半径过长、自动化水平低,这些因素导致配电网故障率高,既给供电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居民的生活用电不稳定,进而引起其他不必要的影响。为了降低损失,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我们必须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探究出相应的措施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1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 网架不合理

配电网由于初期规划不合理和受制于资金等问题,存在着环网率低、联络开关位置设置不合理、分段开关缺少等情况,其后果便是转供电能力差,进而带来了施工及检修重复停电次数增多,每次停电范围扩大,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较大。

1.2 电网过电压

当电气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它要承受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以及大气过电压。由于建设早期的设施爬距不够,当环境极为恶劣时,电网会受环境因素的威胁造成安全性问题。

另外,在进行早期配网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绝缘体材料一般为在早期建设的针式瓷瓶。所以电网过电压时,也应注意绝缘体材料质量,如果选择质量较差,不仅不能够抵挡直击雷,还会对过电压有所感应,甚至造成闪络现象。

1.3 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较差

由于县级供电企业配网中的设备老化以及对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配网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

另外,目前配网运维人员技能水平仍然较低,文化程度偏低,平均年龄偏大,导致配网运行维护不到位,较多隐患缺陷未能及时消缺,这是目前配网中存在的较大问题。

1.4 设备老化

配電网的10 kV线路故障率较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设备运行年限时间较长。逐渐在自然环境下劣化以及绝缘体受到破坏,但是配电网所具有网点多、线路长等特点,并且线路长期暴露外界导致损害形成跳闸等事故,这种状况下给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2.1 完善配电网网架

停电线路有效的转供电深受配电网网架结构合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配电网网架,应该充分利用农网改造的计划,综合考虑安全性因素,新增10 kV出线,提高线路环网率,减少因施工及检修造成的计划性重复停电;合理设置分段开关及联络开关位置,缩小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2.2 加强技术改造

对残旧线路及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线路抗灾能力,对配网的供电技术加以强化,并及时将所研发的新产品用于供电过程中,使得供电可靠性得以提升。进行农村电网改进过程时,可适当使用高压电缆以及绝缘导线,对于树障较多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故障的发生率。使用棒式绝缘子。在过去的电网建设中,通常使用针式绝缘子,但由于该种绝缘子的耐压能力较差,尤其当处于雷雨季节时,很容易发生线网之间的联电或者发生击穿现象等。同时,由于发生故障时,其故障点很难被找到,导致停电时间被延长。因此,棒式绝缘子因其绝缘特点受到广泛引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另外,对于受雷击影响大的线路,可以适当加装10 kV线路避雷器,所选用的型号应该根据地理及运维情况择优选择。同时,变压器也是防雷工作的重点,应加装低压间隙避雷器,避免雷击低压线路引起配变烧坏停电。

2.3 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及时发现设备的隐患和缺陷,减少停电发生的次数。对线路的巡视,对配网设备做出评级管理。

其主要流程:首先对线路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并进行归档,在这一环节应加强相关单位的管理责任;其次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但是制定过程中检修时间的安排应结合运行过程使用的轻重程度,并且逐步对处理过的问题进行消除;最后是对于关键设备要重点检查,比如高低压避雷器、线路绝缘子、变台地网、变台防动物设施。

2.4 加强对用户设备的管理

供电的可靠性有一部分受用户设备影响。积极指导用户选择设备,对于绝缘性能较差以及老旧的设备应及时更换,从而使得线路的运行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如果用户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向用户下发更换通知,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所以为了减少因设备质量所引起的供电故障,我们必须加强用户设备的管理。

2.5 大力应用先进技术

在国家产业升级的大环境下,供电企业也要大力应用先进技术去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要加大开展带电作业的力度,研究解决带电作业受制于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局限性问题,增加带电作业任务类型。

二要加强无人机技术的应用,现阶段主要是开展无人机巡视工作,利用无人机巡视一方面可以减少配网运维人员工作量,解决配网运维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地区山地多,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开展巡视工作,而这些点往往是故障的高发地,开展无人机巡视必然能大大加强巡视的效果,减少故障跳闸次数。

三要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在当前的故障跳闸中,约有30%的故障是查无明确故障设备,再次送电便可正常供电的情况。若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便可以大幅减少故障巡视时间,提高复电效率。考虑到县级供电企业目前的技术状况,自动化设备应选用电压时间型FA。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

2.6 推广精细化管理

对于配电网供电系统的管理应当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即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良好的责任与奖惩制度,以此保证配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这种奖惩责任制度就是将配电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与工作人员的绩效指标相挂钩,增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将配电网供电工程的管理落实到基层人员之上,避免了底层工作人员失误造成配电网供电失常的威胁;

然后应该保证配电网在建设期间的质量问题,通过协调施工单位,保证配电网的建设不会残留不必要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配电网施工过程中,如某部分的施工需要停电处理,企业应当起到协调的作用,询问各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进度,协商合理的停电时间,以保证在施工改造期间能够做到最少次数的停电,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提升配电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企业要做到对停电期间各个施工进度及计划的全面掌握。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供电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绩效工作机制以及奖惩制度,将每次停电计划落实到具体,保证施工改造作业时间能够合理分配。

3 结 语

总的来说,目前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提高供电可靠性,是提高我们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供电可靠性的提高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所以供电单位应该将对其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在内,优化网架,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提高运维水平及对用户故障出门的管理,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用电质量提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燕歌.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

(05):166.

[2] 郭春荣.试论如何强化配网管理促供电可靠性提高[J].大观周刊,2012

(43)

[3] 谢志鹏.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机电一体化,2014(4):

配电网可靠性研究 第12篇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 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 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能源, 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1 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1 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配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线路, 在运行中, 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 从而影响系统运行与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1.2 电网结构不合理

电网结构还不够优化。配电网线路电缆化率还比较低, 线路供电半径长, 平均每段线路所带户数较多。农村电网还没有达到环网运行, 影响了可靠性指标的进一步提高。

1.3 线路缺乏运行维护管理

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不高, 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未能及时开展, 安排停电计划的不够合理, 处理停电故障能力低都是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1.4 配电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

对配电可靠性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故障定位与隔离, 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若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 故障隔离操作时间可大大缩短, 如远方手动操作时间可缩短至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全自动操作则可以缩短至几分钟内完成。

1.5 负荷及上、下级网络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负荷高低及分布情况;负荷的增长;上下级网络的影响, 包括电源容量、网络结构、性能和管理水平等。

1.6 环境方面

地理环境、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状况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环境方面的重要因素。

2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则及措施

2.1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则

2.1.1 城市配电网供电安全N-1原则

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力系统任一元件 (如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 无故障或因故障断开, 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 其他元件不过负荷, 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范围内, 这通常称为N-1原则。即:

(1) 变电站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台降压变压器时, 不损失负荷。

(2) 高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 或一条电缆, 或变电站中一台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1) 在正常情况下, 不损失负荷。

(2) 在计划停运的条件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 允许部分用户停电, 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3) 中压配电网中一条架空线, 一条电缆或配电室中一台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

a) 在正常情况下, 除故障段外, 不停电, 并不得发生电压过低, 以及供电设备不允许的过负荷。

b) 在计划停运的条件下又发生故障停运时, 允许部分用户停电, 但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供电。

c) 低压配电网中, 当一台变压器或低压线路发生故障时, 允许部分停电, 待故障修复后立即恢复供电。

2.1.2 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1) 两回路供电的用户, 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

(2) 三回路供电的用户, 失去一回路后不停电, 再失去一回路后, 应满足50%-70%的用电。

(3) 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 供电电源全停时, 恢复供电的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

(4) 开环网路中的用户, 环网故障时需通过电网操作恢复供电的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城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考虑具体目标时间的原则是:符合愈大的用户或供电可靠性要求愈高的用户, 恢复供电的时间应愈短。可分阶段规定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随着电网结构的改造和完善, 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应逐步缩短, 若配备自动化装置, 故障后负荷应能自动切换。

2.2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管理及技术措施

2.2.1 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组织机构

只有健全组织、建立制度才能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成立可靠性管理组织机构, 每个季度召开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分析、研讨专业会,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管理上的对策, 不断促进专业化的科学管理。经常性召开关于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会议, 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有关文件要求, 明确可靠性领导和工作小组及职责, 使得可靠性管理工作形成从上自下, 层层有人负责, 一级对一级负责, 相互协调、运作高效的可靠性管理体系。

2.2.2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1) 加强检修计划管理, 推行一条龙检修。在检修管理工作中, 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 安排每项检修时, 各单位配合工作, 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 杜绝重复停电。

(2) 提高业务人员技术水平, 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

(3) 完善配电GIS建设, 实现配电系统信息化管理, 提高配电系统管理水平。利用配电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故障处理的快慢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高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处理采取一些列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

(4) 加强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电力线路进行巡视、维护, 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5) 加快用电管理步伐, 制定与当前形式相匹配的用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

(6) 从管理、技术、科技思维以及电力营销上, 都要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 为供电可靠性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2.2.3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 选择先进设备。着力抓好电网建设, 采用先进的设备, 推广应用小型化、无油化、自动化、少维护的设备, 提高电网的装备水平。对新接入配电的用户设备, 进行严格的把关与技术指导。新上网的设备要有良好的性能, 要符合状态检修的要求。

(2) 选择合理的配电网系统结构和接线。

(3) 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4) 建立配电网络自动化, 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 配电自动化在实施一整套监控措施的同时, 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进行采集, 实施网络管理, 拟定优化方案, 提高供电可靠性。本文将对此课题进行详细阐述分析。

(5) 主干线路进行合理分段, 减少停电范围。

(6) 在人口较集中, 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缆, 并加强架空绝缘线的防雷措施。

(7) 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缆的广泛采用, 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 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 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项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8) 增大导线截面, 提高线路输送容量。10k V主干网要满足“准则”要求。

(9) 对35k 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形成N-1方式的供电模式, 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 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10) 推广设备状态检修, 通过各种在线监测、诊断技术、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况, 确定状态检修周期, 并做到“应修必修, 修必修好”, 以保证状态检修的科学性、合理性, 到达延长检修周期, 减少停电户时数的目的。

(11) 推广带电作业, 树立检修、施工不中断对客户供电的工作理念, 并通过提高带电作业的水平, 拓展带电作业的范围, 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户时数。

3 结束语

相信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供电质量, 提高供电可靠率, 极大提高配电网调度、生产、运行的管理水平, 使供电企业与用户建立更密切、更负责的关系, 从而为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区家辉.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湖北电力, 2005 (3) .

[2]郑宗安.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探讨[J].中国电力, 2002 (4) .

上一篇:存在问题:质量管理下一篇: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