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病

2024-07-12

十二指肠溃疡病(精选10篇)

十二指肠溃疡病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06~2007年经内镜检查确诊为良性十二指肠溃疡病280例, 其中男性193例 (68.9%) , 女性87例 (31.1%) , 年龄12~68岁, 平均年龄32.8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都经过详细病史采集, 使用奥林巴斯V70型做内镜检查, 并且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查HP。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病程<1个月90例 (32.1%) , 1~6个月75例 (26.8%) , 6个月~1年55例 (19.6%) , 1年以上60例 (21.4%) 。280例中有明显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疼痛242例 (86.4%) , 放射性痛132例 (47.1%) , 泛酸180例 (64.3%) , 黑便17例 (6.1%) , 明显消瘦11例 (3.9%) 。280例中近期内有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类固醇类激素45例 (16.1%) , 常有饮烈性酒75例 (26.8%) , 吸烟131例 (46.8%) , 饮食不规律60例 (21.4%) , 学习或工作紧张41例 (14.7%) 。

2.2 年龄分布12~20岁23例 (8.2%) , 21~30岁67例 (23.9%) , 31~40岁94例 (33.6%) , 41~50岁62例 (22.1%) , 51岁以上34例 (12.1%) 。

2.3 城乡分布280例中城镇居民92例 (32.8%) , 农民188例 (67.2%) 。

2.4 溃疡部位前壁115例 (41.1%) , 大弯侧77例 (27.5%) , 小弯侧47例 (16.8%) , 后壁29例 (10.4%) , 球后12例 (4.3%) 。

2.5 镜下分期急性活动期58例 (20.7%) , 慢性活动期113例 (40.4%) , 恢复期43例 (15.3%) , 瘢痕愈合期66例 (23.6%) 。

2.6 280例中HP (+) 为147例 (52.5%) 。

3 讨论

3.1 十二指肠溃疡病属消化性溃疡之一, 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其溃疡的形成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在现代研究发现, 其病因复杂, 不单与胃酸和消化酶有关, 还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本组病例中HP阳性率52.5%) , 还与饮食、药物 (本组病例中有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和类固醇激素占16.1%) 、遗传、环境、精神、职业和社会等因素有关。使其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 导致保护黏膜破坏、受损而产生溃疡, 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及时, 还会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等并发症, 故应予高度重视。

3.2 本组病例分析表明, 十二指肠溃疡病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 发病高峰年龄为21~40岁, 并且以男性青壮年多见 (男68.9%, 女31.1%) , 职业以农民比较多。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前壁>大弯侧>小弯侧>后壁>球后, 这可能与各部位的酸负荷过重有关。

总而言之, 十二指肠溃疡病为临床常见病, 临床治疗以缓解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 减少溃疡复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目的。更应注意宣教, 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劳逸结合, 安全用药也十分重要。

摘要:目的 分析十二指肠溃疡病280例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加深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认识。方法 对内镜中发现的28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中男性193例 (68.9%) , 女性87例 (31.1%) , 平均年龄32.8岁, 球部溃疡268例 (95.7%) , 而且以前壁居多115例 (41.1%) , 球后溃疡12例 (4.3%) , 其中合并有HP (+) 147例 (52.5%) 。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为临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并且呈年轻化趋势, 虽然临床症状比较典型, 但仍未被大多数患者所认识。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病,临床,内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我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第2篇

1980年冬,我大专毕业了,为庆祝自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虽然经济拮据,我还是邀请了几位旧日好友欢聚一堂,并开怀畅饮。席间,一碗白酒刚喝完,便觉肚子隐隐作痛。我想,痛就痛些吧,这种场合若东道主不在场,成何体统?于是,我偷偷地去吃了2包解热止痛散,又上桌“舍命陪君子”了。然而,肚子越痛越厉害,我只好狼吞虎咽地扒完两碗饭,告辞客人上床休息。酒席散后,我肚子疼痛非常,在床上翻来滚去。第二天清早即去医院检查,结果,大便潜血4个“+”,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需输血治疗。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屁股上的针眼已成蜂窝状,西药吃了不少,但并未能治好我的胃痛,出院后仍带了一大包西药回家服用。亦是从那年冬天开始,我的胃病长期性的迁延反复发作了。为制止疼痛,市面上的胃药如胃舒平、胃友、胃必治、胃康宁、胃灵、陈香露白露、硫铝糖片、服止宁,胃仙u、西咪替丁等药均服用过。开始时,每种药都还有些止痛作用,后来大概是身体有了抗药性,这些药均渐渐地失去了作用。即使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组织胺H2受体拮抗药,也只能是暂时缓解疼痛。那几年,我进医院就像进自己的家,几乎每天到位,有的医生对我只得摇头叹息。久病乱投医,听说哪里有“良医”,我就去哪里或请医上门。钱花去不少,但无济于事。疼痛、出血、呕吐反复发作,我每年住院最少5次。

在那吃药比吃饭还紧要的5年中,我不知吃了多少中、西药,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疼痛折磨的不眠长夜,各种痛苦,只有患过这种病的人才能知道。

5年的大量服药,使我体会到:西药药性单一,较难达到预期效果,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副作用小,经配伍后药效增强,有利于病体早日康复。因此,根据自己的病情,我选择了中医治疗。我还自学了《中医入门》、《药性歌诀四百味》、《黄帝内经》、《实用中医学》、《病理学》、《解剖学》等书籍,琢磨胃病的成因及其治疗。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大凡胃病,除胃功能紊乱引起疼痛外,大部分都是胃粘膜层受到创伤、破坏或者发炎受胃酸侵蚀,刺激性食物刺激所致,因而治疗疼痛是“标”,治疗溃疡面或消除炎症则是“本”。胃每天都要担负消化三餐食物的任务,食物与溃疡面或发炎处发生摩擦是难免的,况且,人即使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每天亦有500~700毫升的水分流入胃内,因此,治疗的时间就不是十天八天的事,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1984年冬,在学习研究中医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为自己拟定了治疗方案:先用黄芪建中汤扶正体内五腑六脏的功能,然后用治标治本相结合的药物,减轻胃病痛苦。选用的中药有:延胡、厚朴、枳实、藿香、白芨、党参、六神曲、海蛸、莱服子、甘草等10味中药,先将它们研成粉末,用180目萝斗筛筛过,每次服9克,再加2片痢特灵。待疼痛消失再服二方,二方处方是:海蛸、山楂,香附、白芨、党参、甘草等六昧中药,每次服6克,连服30天。此方以健胃、生肌及提高机体元气为主。最后10天服海蛸、白芨、甘草,每次服5克,以此作巩固治疗。治疗结果,1周后疼痛消失,之后即去做胃镜检查。检查证实,溃疡面完全消失。在治疗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保持精神愉快,戒急躁,制暴怒;二是定时服药;三是吃食不要过饱,以少量多餐为宜,而且所吃的食物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四是饭后走动一下,以促进消化。由于我用药得当,且注意饮食,身体康复很快,到1985年冬,体重就60公斤,与1年前的我判若两人。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1~68 (56.1±5.8) 岁;对照组35例中男19例, 女16例, 年龄30~69 (55.7±6.3)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史等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 剂量分别为阿莫西林100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泮托拉唑30mg, 每天早、晚饭前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加替沙星、泮托拉唑联合治疗, 剂量分别为阿莫西林1000mg/次、加替沙星200mg/次、泮托拉唑30mg, 每天早、晚饭前口服。两组均以10d为1疗程, 持续治疗1疗程后停药, 1个月后进行复查。

1.3 疗效标准[2]

显效:症状缓解、体征消失, 胃镜提示原溃疡呈瘢痕期或X线钡剂检查提示龛影消失, 血红蛋白阴性。有效:症状减轻、体征轻微或消失, 胃镜提示原溃疡灶缩小或X线提示龛影变浅及缩小。无效:症状未能缓解或加剧, 胃镜或X线提示病灶变化不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以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附表。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后随访1年, 对照组复发2例, 观察组复发1例, 复发率分别为5.71%与2.86%, 两组复发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其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规律性疼痛, 常伴有反酸、喛气等症状, 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一般于进餐或服用抗酸药后症状可以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部位在上腹部, 疼痛的特点呈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许多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没有溃疡症状。用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显示, 近50%的十二指肠复发溃疡是没有症状的。内镜检查亦显示在溃疡活动、症状缓解和溃疡愈合间缺乏良好的相互关系。没有溃疡疼痛并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溃疡。阿莫西林口服吸收良好, 为广谱青霉素, 除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尿路感染外, 目前常作为抗Hp治疗。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 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好抗酸分泌药物。其与抗Hp抗生素联合应用, 可明显提高Hp的根除率。质子泵抑制剂是壁细胞顶端分泌膜上质子泵 (酸泵, 即H+, K+ ̄ATP酶) 的强抑制剂, 它能完全抑制酸分泌, 作用时间长[3]。当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需继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 质子泵抑制剂对溃疡的愈合作用比H2拮抗剂更有效。加替沙星为第4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由于对其分子结构6位氟及8位甲氧基的修饰, 使其既有其他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光毒性和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 提高了安全性。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较以前氟喹诺酮类药有所增强, 抗菌谱较广。临床研究证明, 阿莫西林、加替沙星、泮托拉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能够有效改善溃疡愈合状况, 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摘要:选取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 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阿莫西林、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显效27例 (77.14%) 、有效7 (20.00%) 、无效1例 (2.86%) 、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显效14例 (40.00%) 、有效13例 (37.14%) 、无效8例 (22.86%) 、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后随访1年, 对照组复发2例, 观察组复发1例, 复发率分别为5.71%与2.86%, 两组患者复发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阿莫西林、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治疗,三联疗法

参考文献

[1]何朝江.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8 (9) :80-81.

[2]陈元鸿, 王婉梅, 王皓, 等.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比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5 (8) :1045-1047.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认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1],现根除Hp的治疗方案较多但推荐首选三联疗法[2]。三联疗法长期应用,Hp对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我科于2007年12月~2011年12月对2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35例,女65例,年龄28-78岁,平均46.5岁;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且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为阳性;溃疡类型:胃溃疡71例,十二指肠溃疡112例,复合性溃疡16例;所有患者无胃肠道手术史,无青霉素过敏史,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史,不伴消化道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

1.2 方法:给予埃索美拉唑片20mg,1次/d;胶体铋剂:果铰铋120 mg,4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埃索美拉唑为睡前空腹服用,其余药物均为餐后服用,共4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判定 ㈠ 内镜评定指标愈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消失(S2期)或仍有炎症(S1期);显效:溃疡病灶缩小50%以上或溃疡数目减少(即两个溃疡者有一个愈合);无效:溃疡灶缩小不到50%,或无变化和加重。首项计愈合率,前两项计有效率[3]。 ㈡Hp感染的判断标准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具体检测方法按药盒说明书进行,两者结果均为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二者均为阴性者诊断为Hp阴性。

2 结果

痊愈176例(占88%),显效21例(占10.5%),无效3例(占1.5%)。HP清降率98.5%,HP根除率92.5%。

3 不良反应

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出现恶心、4例出现轻度腹泻,均自行缓解,未影响疗程的完成。

4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胃酸作用增强,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现代学者认为胃酸和Hp阳性是消化道溃疡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屏障功能下降及H+弥散增加,损伤胃粘膜,导致粘膜糜烂形成溃疡。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90%以上的胃溃疡、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检出Hp。多年研究表明,Hp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溃疡复发率显著降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可促进溃疡愈合根除率和溃疡的愈合率。因此,抑制胃酸、保护黏膜和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预防溃疡复发的主要治疗措施。质子泵抑制剂(PPI)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疗法也被推荐为根除Hp的一线方案[4]。埃索美拉唑的抑酸作用较奥美拉唑强60%,是迄今为止抑制胃酸能力最强的质子泵抑制剂,能使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更快得到缓解[5]。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单一异构体,相比于以往的PPI,其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埃索美拉唑是呈弱碱性,能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特异性的抑制该部位的H+ -K+ -ATP酶,从而抑制基礎胃酸分泌及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埃索美拉唑抗Hp机制为:PPI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终末步骤中的关键酶H+ -K+ -AT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去活性,导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移至胃腔中而抑制胃酸[6]。PPI抑酸后提高胃内PH值,降低尿素酶活性,干扰Hp生存环境,PH升高抗生素活性增强,提高胃内抗生素浓度[7]。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影响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克拉霉素属大环内酯类,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者在酸性的条件下稳定,是目前常用的抗Hp药物。

本次疗效观察表明:埃索美拉唑片与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配伍可有效地抑制胃酸并根除Hp,促进溃疡愈合,且不良反应发生轻微,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道溃疡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08,13(1):44.

[3]陈元鸿,王婉梅,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对比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 25(8): 1045-1047.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J].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2): 126-127.

[5]芮庄生,甘结友.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3): 270-271.

[6]李俊,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

[7]王春靖,傅春彬.耐信、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抗Hp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15): 3494-3495.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体会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0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2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35岁。

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中, 入院时板状腹38例, 发热15例 (体温37.5~39 ℃) , X光片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的29例, 血WBC>10×109/L 36例, 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的12例。

1.3 治疗方法

33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4例为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痛程度加重, 范围扩大, 体温和心率升高, 转为手术治疗) , 7例保守治疗。

2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消化道穿孔腹痛剧烈, 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应在听取医师治疗意见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作出合理解释,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3]。如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食水导致的严重后果。

2.1.2 胃管的护理

胃管下入后要注意胃液的量、颜色和腹痛情况。如胃液量少考虑胃管下入长度不够, 可再向下插入一些;如有血性胃液考虑是否溃疡出血;如腹痛加重考虑是否胃管下入太深刺激溃疡, 可适当拔出一点胃管。以上情况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1.3 腹部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穿孔的病人腹痛多见于中上和右上腹, 如腹痛面积加大说明腹腔渗出较多,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另外注意腹肌紧张程度, 如腹肌紧张度明显并弥散说明患者病情重, 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 必要时通知医师。

2.1.4 生命体征护理

要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 穿孔初期的病人体温不会马上升高, 但并不等于病情轻, 如经保守治疗体温仍上升说明治疗无效, 可考虑行手术治疗。要每小时测1次血压和脉率, 脉率反映病情较血压为早, 如脉率超过130次/min要通知医师。如血压下降说明病情已经引起休克, 要迅速通知医师并准备抢救用药和器械。呼吸的观察亦很重要, 消化道穿孔的病人呼吸频率快, 要给予面罩吸氧, 不但增加氧供而且能预防呼碱的发生。

2.1.5 尿量的观察

要注意每小时的尿量, 如发现尿少要注意病人入液量并叩膀胱是否有尿, 必要时通知医师处理, 以防肾衰。

2.1.6 用药护理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如过敏、饮酒等;抗炎、抑酸药要加大用量;补液要足量, 并计算出入量。

2.2 术后护理

2.2.1 吸氧12 h (由于手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加之手术刺激、本身病变等可引起病人缺氧和低血压) , 每30 min监测1次体温、脉率和血压并详细记录。

2.2.2 观察胃液量、颜色, 可适当调试胃管的深度并防止术后溃疡出血。为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患者术后6 h取半坐卧位, 12 h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体温高时要注意腹部情况, 防止手术失败, 穿孔再发。

2.2.3 术后3天生命体征平稳、腹部症状体征恢复可拔出胃管, 第4天如病人未诉加重可进水, 肠蠕动恢复后, 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及普通饮食, 应避免进食易引起腹胀的不易消化食物, 防止诱发穿孔。

3护理体会

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腹痛剧烈, 腹膜炎明显, 如诊治不及时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穿孔小可以保守治疗, 穿孔大保守治疗不但不能治愈而且会延误手术时机, 因此对这类病人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护理中应态度温和、细致耐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运用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 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效果、安全性,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稳定患者情绪;多观察多记录, 不但要注意到病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而且要注意全身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 早日康复出院。

摘要:目的: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分析。结果:40例穿孔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

参考文献

[1]谢崇英.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6) :730-731.

[2]欧艳辉.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1 (16-6) :111-112.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整体护理 第6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十二指肠溃疡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工作模式, 护士应加强重视患者自身需要, 把重点放在患者所处的环境、精神状态和身体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其护理行为或护理理念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概念的护理程序和护理方案, 系统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 即基于一个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需求,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我院针对近年来收治的8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年来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4例, 男73例、女11例, 年龄19~54岁, 平均36岁。全部患者经胃镜检查, 证实为溃疡活动期, 并检查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情况。

1.2 临床表现

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有嗳气, 反酸, 腹胀, 胸骨后有烧灼感, 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贲门松弛, 反酸和胸骨后有烧灼感, 恶心, 呕吐, 多反映溃疡, 可能会促使溃疡活动期。部分患者有失眠, 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3 整体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对于不同的患者, 做不同的心理工作。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所有问题, 温暖、真诚、爱心、体贴的照顾患者, 以获得高度的信任。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喜好和家庭环境的变化, 准确和耐心的工作[1], 以纠正患者的恐惧护理。

1.3.2 环境护理

研究表明, 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是主要病因, 其传播方式有口-口传播、人-人传播、粪-口传播, 治愈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是根除HP。应注意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勤洗手。一但接触HP (+) 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 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

1.3.3 服药指导

减少胃酸可以减小胃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活性在PH值1.5~2.0时最强, PH为2.3时减弱, 在PH值3.5~4.0时显著降低, 但PH值6.0时完全失去了功能。胃蛋白酶活性降低, 从而减少胃的消化, 对溃疡有很好的影响。护士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毒副作用, 患者服药依从性, 停药后作用会自然消失, 以确保治疗效果。

1.3.4 疼痛护理

疼痛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的主要症状。至少有90%的患者, 有疼痛的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由若干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痛阈和疼痛反应, 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溃疡病的疼痛性质和强度。痛阈因人而异, 对疼痛的反应性不仅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也有重大差异。浆膜受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溃疡穿透浆膜, 疼痛是严重和持久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腹疼痛, 应服用抗酸药, 以防止疼痛发生。活动性溃疡应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腹痛程度。若突然出现剧烈腹痛时应及时指出, 避免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

1.3.5 饮食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 积极配合治疗,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易诱发溃疡病, 应禁食。吃精制低纤维素食物者比吃高纤维素者溃疡发病率高。目前主张在溃疡出血期, 饮食以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溃疡恢复期, 不必过分限制饮食, 以清淡为主, 避免暴饮暴食[2]。

1.3.6 宣传教育

常与患者交流, 有助于了解病情, 并解除其思想顾虑。日常生活中, 患者应保持放松, 胸怀宽广, 乐观情绪, 促进溃疡愈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 使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叮嘱患者坚持用药。积极健康的推广卫生知识, 使患者坚持正规的治疗, 出院后坚持服药, 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保持乐观情绪, 积极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注意工作和休息, 不吸烟, 不喝酒。

2 结果

患者入院后采用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治愈78例, 复发6例, 治愈率93%, 复发率7%。

3 讨论

整体护理不仅只是一个概念, 它是发展高科技时代一个新的医学护理实践发展下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实践是最好的临床护理实践, 强调在临床实践中以问题为出发点, 科学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与患者的需求相结合, 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整体护理的应用, 促进护士自觉、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寻找问题, 并借鉴现代医疗保健信息,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经验基础, 改变和提高护士的观察、判断、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提高整体护理标准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翠玉.消化性溃疡病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3, 9 (17) :1003-1004.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第7篇

[例 (%)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消化科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60例, 经临床检查确诊为HP阳性溃疡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年龄31~71岁, 平均年龄 (52.8±12.4) 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 (54.6±12.6)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选取标准

全部患者经胃镜检查均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另在距离幽门2~5cm的胃窦处取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 两次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排除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梗阻、幽门梗阻以及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前未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消炎药、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阿莫西林和加替沙星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其中泮托拉唑30mg/次, 阿莫西林1000mg次, 加替沙星200mg/次, 均于每天早饭及晚饭前口服, 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其中泮托拉唑30mg/次, 阿莫西林1000mg次, 克拉霉素500mg/次, 均于每天早饭及晚饭前口服, 1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进行完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 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将治疗效果划分为三个等级, 分别如下: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实验室检查提示溃疡病灶处于瘢痕期变化;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或基本消失, 饮食量有所恢复, 实验室检查提示溃疡病灶面积显著缩小或基本愈合;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实验室检查提示溃疡病灶面积相比于治疗前无减小或溃疡面积有所扩大。

1.5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完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经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22例, 占73.33%, 无效2例, 占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3例, 占43.33%, 无效7例, 占23.34%, 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 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中, 观察组复发1例, 对照组复发3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发病多数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 病情进展缓慢, 迁延不愈, 多数患者的病史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2) 周期性发作, 有的患者缓解期只有几个星期, 有的则长达数年, 另外该病发作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冬春及秋冬季节交替时发病率较高; (3) 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节律性的上腹痛, 多在饥饿或夜间发作, 进食或服用制酸剂之后疼痛即有所缓解, 疼痛性质多是烧灼痛、胀痛或钝痛, 也可以是仅有饥饿样不适感, 同时伴有嗳气、嘈杂及泛酸等症状。

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均与胃酸分泌过多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促进溃疡愈合的方法主要是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2], 当前临床使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三种:H2受体拮抗剂, 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碱性抗酸剂, 如铝碳酸镁片和氢氧化铝复方制剂等。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当前临床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一类药物, 它通过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 因此多用于活动期溃疡的临床治疗。同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 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是治疗溃疡、降低溃疡复发的必要手段, 当前临床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三联疗法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里或甲硝唑中的两种抗生素。另外为了确保根除的效果, 应在治疗结束后4周再进行复查, 检查过早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幽门螺旋杆菌的抗药性也再不断提升, 资料显示, 我国当前幽门螺旋杆菌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的耐药率已分别达到27.6%、2.7%和75.6%[3], 因此寻找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新型抗生素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有报道称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三联疗法中加入左氧氟沙星, 其疗效更为显著[4]。我院近些年来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取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加替沙星的三联治疗,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其中加替沙星为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 通过阻碍酶反应、干扰细菌DNA复制达到杀菌的作用, 且不良反应小, 患者依从性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加替沙星的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且治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较低, 说明泮托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加替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运用不同药物联合方案对十二指溃疡进行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科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加替沙星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两组患者在进行完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 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 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中, 观察组复发1例, 对照组复发3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加替沙星联合使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熊剑.浅谈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治[J].世界健康消化杂志, 2008, 5 (2) :9-10.

[2]肖衍泉, 吴嘉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O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1) :l28-l29.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J].胃肠病学, 2007, 12 (9) :525-530.

十二指肠溃疡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第8篇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综合护理干预,复发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其典型症状为饥饿难忍、嗳气以及用餐前中上腹规律的疼痛, 严重者会出现呕吐以及黑便症状[1]。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为复发率高, 难以彻底根除, 为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带来严重的负担, 因此成为消化科医护人员共同的重点研究课题[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2年起采用综合干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复发率,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84例。护理组男51例, 女33例, 年龄 (22~67) 岁, 平均 (34.6±2.5) 岁;病程3个月~14年, 平均 (4.2±1.1) 年。对照组男50例, 女34例, 年龄23~66岁, 平均 (34.7±3.1) 岁;病程4个月~13年, 平均 (4.3±0.9)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法: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0.5 mg克拉霉素同1.0 mg阿莫西林联合治疗, 2次/d, 治疗两周停用, 之后服用泮托拉唑, 1次/d, 40 mg/次, 服用1个月。

1.3 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除常规护理外, 增加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隔离消毒:由于Hp感染率非常高, 为使传播途径切断, 应把排泄物及呕吐物放入内含消毒液的特制容器中, 半小时后倒进下水道处理。餐具专属化, 患者不能亲吻家属, 避免传染[3]; (2) 心理护理:愤怒会增加胃液的分泌, 抑郁能够减少胃液的分泌, 因此应开导劝解患者保持健康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 (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不要暴饮暴食, 拒绝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多食暖胃易消化食品, 如小米粥, 多喝水,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如水果、蔬菜等, 对肠道的蠕动起到促进作用, 有利于患者排便; (4) 用药护理:忌用或慎用下列可能加重病情的水杨酸类制剂药品,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 (5) 戒烟酒:长期吸烟人群患者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其原因是烟草可以增加胃酸的分泌, 令血管收缩, 胰液以及胆汁的分泌受到抑制, 从而导致十二指肠的酸化不断持续, 喝酒对胃酸的分泌起到促进作用, 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故劝解患者戒烟酒[5]; (6) 环境因素:避免着凉, 降温时应及时添加衣物; (7) 复诊指导:定期来院复诊, 避免再次感染疾病复发; (8) 电话随访:按时电话随访, 随访时除了解患者病情外, 还要督促患者对于饮食、用药、烟酒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满分100分, 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70~80分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总满意。患者出院1年后, 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及复发情况, 并作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复发情况

护理组住院时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低于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由于抗Hp等药物的应用, 使得十二指肠溃疡能够在4~6周便可愈合, 但其复发的预防难度却十分大, 这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如遗传、饮食、环境、药物、精神以及化学品因素等[6]。因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 与此同时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常常伴随此病, 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及护理成为重中之重。

有效良好的护理不但能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使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如亲人, 患者视医护人员为朋友, 调动起患者治病的积极性, 还可以有效地鼓励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念, 坚持治疗永不放弃。医护人员同患者的沟通,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要认真为患者讲解每个护理步骤的作用, 以及错误做法的危害性, 从而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只有患者有自我管理能力, 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 才能真正有效的抑制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组住院用时、复发率、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为患者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获得广大患者的满意与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住院时间, 提高溃疡愈合率和患者满意度, 降低复发率, 最终促进病情的痊愈, 临床效果显著, 此种护理方法值得推广至相关护理中。

参考文献

[1]谢强旺.短期应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6) :30-31.

[2]陶颖, 孔梅利.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33) :220-222.

[3]刘玲, 李显录.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6) :107-110.

[4]崔英玉.护理干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35) :140-143.

[5]邬江华, 王军佐, 杨学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5) :15-16.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整体护理 第9篇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5-01

整体护理是近年来根据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医(护)患关系的变化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而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复杂、病程长、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故需从以患者为中心,将全部的精力放到患者身上,将心比心,需其所需,想其所想,要成为患者的“活病历”,诸如每个患者每天的生命体征、大小便、睡眠及心理活动等,对患者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要给予圆满的答复,能及时向主管医生反映患者医疗活动中的各种情况,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发病原因与胃酸分泌过多、胃粘膜屏障破坏、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主要临床表现为节律性疼痛:胃溃疡疼痛为餐后0.5-1小时发作,至下餐前缓解,疼痛规律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为餐后2-3小时发作,持续到下次进餐后缓解,亦可发生于睡前或午夜(夜间痛),疼痛规律为空腹痛--进食--缓解。常见的术式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主要护理措施是消除紧张心理,合理调节饮食,完善术前准备,及时观察和护理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疼痛;(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潜在并发症--出血;(5)知识缺乏:术后康复护理知识.我科因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到位,收到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男38例,女14例,胃溃疡穿孔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4例,无出血,幽门梗阻,再次穿孔出现,无死亡病例。年龄16~82岁,平均42.3岁。

1.2手术方法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50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例。

1.3结果本组48例均治愈,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后均获痊愈.

2.术前护理:目标是做好一切准备,争取尽快手术

2.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尤其是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整体护理重点之一.因患者入院后病情紧急,患者及家属既紧张又担心,我们应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方式及手术的必要性,讲解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以取得配合。

2.2禁饮食:给予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少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以利减轻腹胀、炎症局限,改善肠壁血液循环。

2.3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腹部体征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分析值。

2.4立即开通静脉通道,输液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减少胃酸分泌,解痉,抗酸.

2.5其他:术日晨置胃管,进行术前备皮等工作。

2.6急性穿孔的护理: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半卧位、选用有效抗生素、密观病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症术前准备。合并出血的护理:观察记录呕血、便血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尿少、肢冷等循环不足表现。合并幽梗的护理:禁食、输液、输血、术前3天每晚温生理盐水洗胃。

3.术后护理:目标是做好一切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3.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腹痛、病情危重,多数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加之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做为护理人员应体贴关心患者,语言温和,态度和蔼。消除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各项护理操作轻柔,准确到位,减轻其痛苦。

3.2术后监护(1)术后置患者于监护室,妥善安置患者。及(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是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3.3胃肠减压的护理(1)密切观察胃管引流的颜色及性质,记录24h引流量。(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的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空虚状态,促进吻合口早日愈合。观察胃管是否通畅,发现胃管内有凝血块或食物堵塞时及时用注射器抽出,生理盐水10~20ml反复冲洗胃管致其通畅。(3)留置胃管期间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有利于痰液排出,并可减轻插管引起咽部不适。(4)做好健康指导。我们应仔细讲解胃管的作用及留置的时间,取得患者的合作。

3.4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牵拉、受压、打折。保持其通畅。术后24h注意观察有无内出血的征兆,一般术后引流量≤50ml,淡红色,多为术中冲洗液。引流液黏稠时经常挤捏管壁保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逆行感染,同时利于观察。术后3~5天腹腔引流液<10ml可拔除引流管。

3.5饮食护理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由于消化道重建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因此饮食要少食多餐,循序渐进。术后24~48h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当日可少量饮水。第2日进全流食50~80ml/次,第3日进全流食100~150ml/次,避免可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好。第6日进半流全量,术后10~14天进干饭。2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3.6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6.1感染饱餐后的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出现腹腔或切口感染。患者一般术后3~5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切口疼痛消失。若此时体温反而增高,局部出现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的存在。本组病例中2例术后第4~5天患者体温升高,出现伤口感染,给予拆除部分缝线,充分引流每日伤口换药,约2周后愈合。

3.6.2吻合口梗阻吻合口梗阻表现为患者拔除胃管或进食后腹胀,伴有呕吐胃内容物可混有胆汁液体。若患者出现吻合口梗阻,碘剂造影可显示胃空肠吻合口狭窄,一般考虑为炎性水肿。经禁食、输液等保守治疗后水肿消失可自行缓解。

参考文献

[1]吴阶平.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6.

[2]薛富善,袁风华.围手术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57-658.

[3]卓么吉.《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1月第2卷第2期

我院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使用分析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从本院门诊计算机网络导出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处方中选取800张DU处方进行调查, 以药品说明书为用药依据, 结合临床相关诊治指南和文献对处方中各类药物的使用进行评价。

2结果

在800张治疗DU的处方中涉及9类药物, 共49种 (相同品种存在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作同一品种统计) , 各药物类别及使用率见表1。

3讨论

十二指溃疡的治疗需通过抑制胃酸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从70年代开始由H2受体拮抗剂开创了治疗DU的经典时代, 尤其是法莫替丁治疗DU, 具有比甲氰咪胍和雷尼替丁抑酸作用强, 副作用小等优势, 部分患者单服法莫替丁即获较好疗效, 但停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甲氰咪胍由于副作用大, 基本不用于临床治疗。质子泵抑制剂 (PPI) 是目前最新和抑酸作用最强的药物, 止痛速度快, 持续时间长, 疗程短, 溃疡愈合率比H2受体拮抗剂高, 并具有黏膜保护和抗Hp的作用。以奥美拉唑为代表, 它阻断的是胃酸分泌的最终步骤, 故效力最强[1]。从调查数据显示, 89.4%的DU患者使用了质子泵抑制剂大大超过了H2受体拮抗剂5.0%的使用率,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文献报道埃素美拉唑的作用较奥美拉唑强60%, 其代谢具有更少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个体差异小, 能在24 h 内更彻底、更长时间地抑制胃酸分泌的优点[2], 是调查的处方中使用率最高的PPI。

治疗DU时使用率排第二的胃黏膜保护剂对胃酸无抑制和中和作用, 可在溃疡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隔绝胃酸、胃蛋白酶及食物对溃疡黏膜的侵蚀, 修复溃疡组织, 再生愈合。常用的铝剂如硫糖铝对十二指肠溃疡的4周愈合率和H2RA相似, 且水溶剂比片剂疗效更佳[3], 医院现一般用其混悬液代替片剂使用。

近年来临床根除Hp的方法是以PPI加上铋剂再加上一个或两个抗菌药的三联或四联疗法, 根除率高, 依从性佳, 不良反应少。有关的治疗方案很多, 常用的抗生素是克拉霉素、甲硝唑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耐酸, 能溶解于低pH胃液中, 副作用少, 是目前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然而, Hp容易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产生继发性耐药, 因此不提倡在首次治疗时合用这两种药物。

我们知道消化性溃疡早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的心身疾病, 在对患者进行内科治疗的同时, 有必要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以促进溃疡的愈合[4]。正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 治疗的同时予以小量抗抑郁药以调节情绪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调查的处方中抗焦虑、抑郁药10.2%的使用率也说明了治疗DU时心理因素越来越得到医生的关注。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医院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800张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使用频率前三位依次是质子泵抑制剂 (89.4%) 、胃黏膜保护剂 (43.2%) 和促胃动力及调节药 (30.3%) 。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用药, 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动力及调节药在治疗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药物分析,幽门螺旋杆菌

参考文献

[1]陈辉, 李柏涛, 周焕明.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04, 11 (24) :19.

[2]钟捷译.埃素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症24h胃内pH值效果比较.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8) :491-492.

[3]Iwamori M, Suzuki H, Ito N, et al.Lipid compositions of human gastric fluid and epithelium:the role of sulfated lipids in gastric cytoprotection.J Clin Gastroenterol, 2005, 39:129-133.

上一篇:注册造价工程师下一篇:主要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