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范文

2024-08-26

美文范文(精选11篇)

美文 第1篇

美文何以难教?说到底是因为美文太美了。乍听似乎不合情理, 其实细想就是那么回事:美文多为经典之作, 语言美之极, 以小学生的文字积累, 很难超越文本, 于是越说越不美;情感美之极, 以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去体验和表达, 往往是隔靴搔痒, 于是真真切切、催人泪下变成了空洞肤浅、索然无味;意境美之极, 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学生试图“言传”其“意会”之境, “境”便破坏殆尽, 美也就荡然无存。就这样, 美文在“研读”中变得不美了。无奈, 以读代讲吧, 个人读、齐读、比赛读, 这样读那样读, 尽管绞尽脑汁变换方式, 依然是浮光掠影, 学生越读越没了兴趣, 老师越听越没了感觉。

美文到底该怎样教?围绕着这一难题, 笔者组织了县乡级三所学校的老师进行了两轮专题研讨, 上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下面就以这课为例, 对美文如何教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教薄

《槐乡五月》一文写花也写人, 极力渲染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花给人带来的乐,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细细读来, 会觉得文中的每一个语段都是一幅画, 每一个句子都洋溢着浓浓的田园诗情。就这么一篇唯美的文章, 在第一轮研讨中, 12位教师的教学全陷入了“美文不美”的尴尬境地。问题出在哪儿?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的课堂片段:

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二句话:“槐乡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

师:用心去读, 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槐花很白。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白茫茫。

师:从这个词还能读出什么?

生:槐花很多。

师:还有两个词也写出了槐花的多, 找出来。

生: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师:继续往下读, 看看你还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

12位教师大同小异, 都是这样带领学生去“品美”, 其中有一位教师几乎是一句一句品下来的。问其这样教的理由, 很简单:每一句话都美, 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句子确实是美的, 像上面这句, 对语言稍微有点感觉的人, 读后眼前就会呈现一个仲春里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的柔柔的白色世界, 那是一幅唯美的广角远景图。但像上面这样教还有美感吗?如果每一句都这样去“品”, 那整篇课文还有美感吗?整个课堂还有美感吗?所以, 陷进美文不美的尴尬, 是细读文本不恰当造成的:哪儿都不敢放过, 且品读设计仍是琐碎分析。因此, 要将美文教美, 首先要敢于“舍弃”, “忍痛割爱”也要“割”!至于割哪儿留哪儿, 当然不能是随心所欲地乱抓, 教师要学会挑拣。就像《槐乡五月》, 针对第一轮出现的“句句品”的问题, 笔者带领第二轮执教的教师, 以“有所生发、浓化意境”为标准, 精选品悟词句, 只将第二段中“于是, 整个槐乡便浸在香海里了”的“浸”和第四段“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带着槐花, 她们飘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作为“抠”的字眼, 其他地方, 一律不再“细细品味”。这, 就是“教薄”。

二、教厚

何谓“教厚”?请看第二轮研讨中关于“飘”字的教学。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她们衣襟上别着槐花, 发辫上带着槐花, 她们飘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师:应该说是“走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或者说“跑到哪儿, 哪儿就有一阵清香”, 课文中怎么说小姑娘“飘到哪儿哪儿就有一阵清香”呢?作者用错了吗?细细读一读这句话, 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没用错, 从“飘”能看出小姑娘跑得快。

生:“飘”能看出走路很轻快。

生:小姑娘动作很漂亮, 像跳舞。

生:仙女都是飘的, 小姑娘像仙女一样飘飘悠悠的, 很漂亮。

生:小姑娘心情很愉快。

生:小姑娘身上有很多槐花, 是香气在飘。

师, 大家说得太好了!“飘”字里有槐乡小姑娘轻盈的脚步, 有槐乡小姑娘优美的身姿, 有槐乡小姑娘愉快的心情, 还有槐乡小姑娘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们跟着槐乡的小姑娘一起飘起来。

出示: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我们飘过___, ___香了;

……

生:飘过马路, 马路香了;飘过田野, 田野香了;飘过各家门前, 千家万户都香了。

一个“飘”字, 有动作、有姿态、有心情、有画面、有场景, 意境出来了, 情趣出来了, 美感出来了。此刻再读, 何愁“味不够、情不浓”?

不管是“薄”还是“厚”, 需要勇气, 更需要智慧。敢于“薄”, 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准确把握———找准有价值的字眼, 发掘其潜在的生发因素;能教“厚”, 依赖于教师的深刻解读、巧妙设计———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准巧相济、厚薄有度, 美文才能教美。

三、渲染

可能有的教师会问, 一篇千字的文章, 就教这两个字, 其他地方怎么办, 就真的“舍弃”了?当然不可能真的扔掉, 上面所说的“舍弃”, 并不是置之不理、不读不学。怎样读才能避免机械重复、味同嚼蜡?这就需要教师的“渲染”。

1.用精妙的语言渲染

“人因为花而有了待客之道, 花因为人而变得有情有义。同学们, 躺在醉人的槐树林里, 你遐想联翩、沉醉不知归;吃一碗热气腾腾、沁人心脾的槐花饭, 你会融化在槐乡孩子暖暖的热情里;尝一勺清亮清亮、醇香可口的槐花蜜, 你会醉倒在槐乡人家甜甜的岁月中。”———再读相关语段。

“飘舞的长发、飘逸的身姿、飘飞的心情, 让我们与槐乡的孩子一起飘起来!”———再读相关语段。

“人因为花而变得可爱、变得美丽, 因为花而有了灵气、有了仙气, 花因为人而有了情趣、有了情义。”———再读课文相关语段。

像这样, 在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富有情趣的、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渲染, 营造文本氛围, 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学生动情了, 自然进入文本情景, 书也就越读越有深度、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美感了。

2.用多媒体渲染

像课文的第一部分, 完全可以未开讲先放音乐———与课文意境相匹配的音乐, 让学生由现实情绪转入文本情绪———由课间的嘈杂吵闹转入文本的悠然静谧, 让课间的滚滚热浪快速散去, 让清新的乡土气息悄然而来, 从而奠定文本阅读的基调, 此时再配以“同一基调”的范读, 则美感油然而生, 学生的情感会在音乐极强的感染力的作用下与文本融为一体, 读书也因“有境”而变得“有味”。

你又离去美文经典美文 第2篇

你悄悄地离去

正如你静静地走来

生怕惊飞酣睡的小鸟

生怕吵起醉卧的花草

这是一个洒满阳光的上午

远远见你站在大草原的尽头

含羞的少女左顾右盼

象月夜的情侣流恋往返

那就让我接你回家吧

没有香车,没有玫瑰

也没有动听的`表白

只想看着你的手走进家门

请小溪作证

和你重走昨天的征程

让青山看见

让你任性的历史重新延续

趁春风吹乱你的秀发

趁秋叶还没有潇潇落下

再陪你闻一闻最后的花香

再陪你赏一赏静夜的月光

好想让时间凝固

好想把太阳留住

可是刚刚把喜悦紧紧抱起

你的脚步却悄然离去

尽管故事只停留几分钟

无奈我用山般的挽留

说一场没有结局的意义

等一场男儿该有的回忆

珍惜吧

也许夕阳渐渐西下

再一次的挽留无法说出口

稀饭美文报 第3篇

黑客通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短片传播病毒的方式:黑客往往会在热门帖子下面跟帖,以“免注册快速下载《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名义诱骗用户下载,其实用户下载的就是病毒。用户下载运行之后会被病毒感染,中毒电脑会遭黑客远程控制,窃取密码。据了解,目前已经监测到有多个病毒利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短片进行传播,其中包括“灰鸽子变种”等木马病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网页都有可能传播哪些病毒。

文章链接:http://soft.yesky.com/lesson/422/2313422.shtml?324

选哪个博客?看标准!

现在博客非常流行,同时各种博客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地涌现。如何为自己的博客选一个好东家呢?这篇《国内八大著名中文博客服务横向评测》从各个方面给你做了比较,让你可以快速地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国内博客网站,放心地将自己的快乐寄托于它……

文章链接: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pingce/0602/759278.html

变形金刚,随时变形状

变形金刚来啦!它终于要来了,在日本已经有高手制作出了变形金刚样式的汽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就会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文章链接:http://robot-fan.net/spot/spot067.html

谁是最佳Web办公套件

ZDNet评出2006最佳Web office suite。通过这些Web2.0产品,你可以完成大部分本来需要在PC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这些产品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包括Gmail(email),Writely(文字处理),NumSum,iRows(电子表格),30Box(日程管理),basecamp(工程管理)等。

文章链接:http://blogs.zdnet.com/web2explorer/?p=123

美国打造空中豪华宾馆 首个2010年完成

看到这个庞然大物,你一定为之惊讶,Aeroscraft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飞行器,它高165 英尺、宽244 英尺、长647 英尺,最大时速为174 英里,最大飞行距离6000英里,载客能力为250 人。和以前的飞机和飞艇都不一样,Aeroscraft并不比空气轻,它里面1400万立方英尺的氦气只能提升飞船三分之二的重量,而要飞起来,它还需要后面巨大的推进器的帮助,6个涡轮喷气发动机将担负起这个巨大的飞行器起降的重任……

文章链接:http://www.cnetnews.com.cn/news/life/story/0,3800057983,39439321,00.htm

上帝投掷骰子吗?

有人说科普的图书应该由懂科学的作家来写,一来不至于过于教条,二来也能让一般读者更容易接受,而《上帝投掷骰子吗》就是这样一本书。该书主要是量子论的故事,从神话时代,一直到量子论未来的应用,你将收获一次人生中难得的奇妙体验。要知道,我们现在身边的电脑、激光、核能、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但量子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却依然难以回答……

图书链接:http://book.sina.com.cn/nzt/edu/shangditouzhiguzima/

手机如何制造?

带你去看生产全过程

手机几乎人人都用,可这个价值不菲的小东西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西门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手机制造的精英,下面是热心网友为大家提供的西门子手机制作过程实拍。那里的手机真够多的啊——感觉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

文章链接:http://tech.qianlong.com/28/2006/02/14/2040@3009368_6.htm

我是这样走进IBM的

IBM,三个令人说起来满脸充满崇拜仰慕之情的英文字母。到IBM担任一份工作,甚至到了同学聚会说起来各自情况的时候脸上都有光彩。不过有准备的人不一定就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你还得有足够的热情——习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章链接:http://edu.chinaitlab.com/course/346484.html

上班族必看!优秀内心漫画

原来生活中的我们并不孤单,看来有许多人和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一样,太真实了,面对生活,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文章链接:http://post.baidu.com/f?kz=84749011

2005年的英语流行词

新牛津美国词典把Podcast选为2005年年度热词,而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一家媒体监测分析机构) 在去年12月31日也从他们Monitor的977, 671个英语单词中把 Podcast 列为2005年全球5大音乐术语之一……

文章链接:http://hopesome.com/archives/747.html

轻轻松松了解电脑的功耗

现在我们都提倡节约,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电脑的功耗呢?不用打开机箱,不用任何设备,不用软件,只要登录到下面的网站中,用鼠标点选几下,轻轻松松就可以算出电脑的功耗了。

文章链接:http://www.jscustompcs.com/power_supply/

十大最差科学工作

你对现在的工作环境不满吗?别想太多了,看看这十大最差的科学工作吧,又是屎,又是尿,又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有人体“小白鼠”……

文章链接:http://spaces.msn.com/beatlesan/Blog/cns!971D406ACBBFF30!305.entry

线条之美

如果只给你一根线,你能做出什么?面条?有没有搞错!在这个网站上,不管是小熊、手枪或是家具全都是由线条组成的,在这里只有“线”的美。

文章链接:http://www.thomasraschke.de/wireframes/index.html

网上丐帮支付宝付账

网络之大无奇不有,前段时间的百万格子,现在又出现了“乞丐帮社”。这是一个号称C to C模式的免费乞讨网站申请站点,是网上乞讨者的聚集点,只要会打字,就能让任何人建立自己的个性化乞讨站点,可以通过支付宝、财富通、快钱、银行转账、邮局汇款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网上施舍”。

文章链接:http://qgbs.com

世界首枚会“动”的邮票

平时我们使用的邮票都是纸质嵌有静态图片的,而为了纪念都灵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的开幕,荷兰皇家邮政局(TPG Post)于日前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以播放短暂视频图像的邮票。这种邮票的表面印有大量非常微小的晶体,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它们会显现出不同的图像,是不是很有趣?

文章链接:http://it.sohu.com/20060220/n241923859.shtml

网页色彩搭配攻略

很多朋友在设计网页时,总是被色彩搭配这个设计者的“通病”折腾得头痛。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是最理想、最时尚的,如何搞定这些色彩之间的比例?那就请看最科学的搭配方案吧!

文章链接:http://www.blueidea.com/design/doc/2006/3222.asp

把电影装到手机里看

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一部心爱的可以看电影的手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将电脑硬盘中的电影装到手机中来看,这篇文章便能教会你。

文章链接: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soft/gj/others/0602/759412.html

集成BT下载的Opera 9.0

BT下载已经成了很多人不可缺少的资源交流工具,最新版的Opera 9.0都集成了BT下载的功能。这功能好用么?能不能让我少开一个BT下载软件?

文章链接:http://tech.china.com/zh_cn/netschool/softwares/net/622/20060214/13093410.html

宽带限制流量引起的是是非非

就在几天前,关于宽带即将限制流量的消息在网络上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不用说,绝大多数网民对这种做法都持反对态度,哪怕他们根本用不到包月的流量上限——因为包月意味着随便用,而流量封顶听上去就被加了限制,以至于有人写出了《按流量计费 宽带就能真宽了吗》这样的文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居然还有人在唱反调,替电信鸣不平?这人难道是替电信说话的?

文章链接:http://oeeee.com/it/comment/yjpl/t20060209_182916.html

Google员工办公揭秘

Google员工的办公环境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样的电脑?什么样的办公桌?在什么样的用餐环境?对于Google的Fans来讲,是既神秘又向往的。时代周刊发布了一套新的图片,看看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文章链接:http://www.time.com/time/photoessays/2006/inside_google/1.html

2006年,盖茨的数字生活大跃进

2006年会是数字生活方式大跃进的一年,随着软件中心化,简单自然的使用方式会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有乐趣。在这篇文章中,比尔·盖茨以他们将要正式推出的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为起点,又开始为我们展望2006的数字生活了。

文章链接:http://www.ccw.com.cn/news2/news/htm2006/20060207_163S3.htm

人眼是一台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20mm定焦镜头,自动对焦的相机;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快门速度固定,自动调节光圈的相机;如果人眼是台相机,那么,它是一台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这篇文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析了人眼的功能,从相机的角度来评估人眼,角度相当有趣。

文章链接: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64975

密码将在三四年内开始退休?

多年来,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一直认为密码是计算机安全链中的薄弱环节。现在,即将发布的Windows Vista使盖茨认为他终于有了可以挤掉密码的武器。在Vista中,一种名为InfoCard(信息卡片)的概念将被引入,从而提供一个可以有效管理繁多的登录账号和密码的有效工具,也能使第三方在验证用户身份方面发挥作用。

教会学生写美文 第4篇

一.示范写作, 引发学生兴趣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仅仅指出作文的方向, 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保持兴趣, 才是最好的动力。我酷爱文学, 现为浙江省作协会员。迄今在各级各类文学刊物发表散文、小说累计逾百万字, 写过散文专栏, 多次获奖。散文主要发表于《美文》《都市美文》《散文家《百家散文》《文学港》《山西文学》《广西文学》等刊物, 并在《北京文学》社举办的“首届老舍散文大奖赛”中获奖, 出版散文集《美意缤纷》《我与花舞》, 长篇小说《山外青山》《醉花阴》, 文化散文集《闻香看风景》。《梦入江南烟水中》入选《21世中国纪经典散文》以及《最新美文读本》。

因为有着长期的写作经历, 对写作有着深厚的情感, 写作体会也格外真切, 因此, 在引导学生写作美文时, 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作文兴味, 并最终转化为写作行为。

二.传授技巧, 创设写作氛围

写作没有一定的技巧储备, 就会处于盲目状态, 很难提升写作水平。所以, 如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 成了教学中的焦点。下面是相关课堂教学实录。

1. 多用色彩

(师) 同学们请看这段文字, 感觉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课件:青年作家华姿在《仁慈的万物》中写到:虽然那时活得很悲观, 但我还是认为早晨是一片美好的时光, 身体刚经过睡眠的休整, 灵魂刚经过睡梦的修复, 整个人又回到了“蓝色”的山巅。就是再平常的一个早晨, 我也能透过映照在东方“橙黄”的霞光, 多少看见一点希望, 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个“灰色”的早晨, 我也能从窗外飞掠的小鸟, 感觉到一种即将被冲刷涤荡的“粉红色”的冲动。 (华姿《仁慈的姿态》) 同学们注意文中有什么特点?

(生) :里面用了明显的有关色彩的词语, 例如:“蓝色”“橙黄”“灰色”“粉红色”。还创造了一种具体的语境。例如:“蓝色”的山巅;“橙黄”的霞光;“灰色”的早晨, “粉红色”的冲动。

(师) 思考一下, 这些富有色彩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生) 他当时的心情。

(师) 具体说说。

(生) “蓝色”的山巅, 表现内心充满了希望;“橙黄”的霞光, 表现看见了一点希望;“灰色”的早晨, 表明当时他还没有彻底摆脱悲观, “粉红色”的冲动表现了他要走出困境了。

(师) :有道理。这些色彩明丽的词语就将作者抽象的心情写活了。同学们, 写作是将看不见的生命潜流展示出来, 就像绘画要借助于画笔, 才能将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表现出来, 将丰富的色泽织进语言的锦缎, 才能融成生动的艺术画面, 表达出抽象的情绪, 增强可读性。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莫不如此。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生) :例如:

白居易在 (《问刘十九》) 中写到:

课件:“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杨万里在《昭君怨·咏荷上雨》写到:

课件:“池荷跳雨, 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师) :很好, 两个例子都很典型。同学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两个例子呢?

(生) :这两首诗直观的特点就是洋溢在其间的色彩美。

(师) :那么, 我们阅读时, 要尽量咀嚼这些富有色彩的词语, 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生) :觉得富有色彩的词语好比动物身上美丽的纹路, 一入眼, 就给人一种形式美。

(师) :说得很好, 形式美的确是需要讲究的。那么, 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 :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紫红的桑葚, 高大的皂荚树, 光滑的石井栏……”在《故乡》中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持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通过这些描写, 我感觉到了作者内心欢快的情感。

(师) :很好!其实, 能读出蕴涵在文字间的感受, 已经是再创造的过程。现在我们看看老师的一篇文章《梦入江南烟水中》, 恰好也写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百草园里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气息。往日的气息是读出来的, 那一片生命的感觉, 读了就储藏在心灵里。紫红的桑葚, 高大的皂荚树, 光滑的石井栏, 油蛉、班蝥、何首乌……这些带着画意的色彩是湿润的、浓郁的, 浸透着阅读的思绪, 斑斓的底色就打在生命的年轮里, 和着日月一天天走过时, 并没有淡褪往日的色泽, 却一天天的膨胀着, 一天天酝酿着……”“也着实看见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西瓜在月光下浮出了淡淡的光晕。戴着银项圈叉獾的闰土, 永远都有一张紫红的小脸膛。只是那贝壳隔了太久太久, 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 :这是老师阅读后对色彩再创造的结果。

2. 善用修辞

(师) :同学们, 除了给作品着色, 还要让作品生香。这就离不了常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 包括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夸张等。恰当地使用修辞, 能使石头唱歌, 流水动情, 花草露出笑靥。今天, 想与同学们着重交流一种典型的修辞——“通感”。回忆一下, 学过那些“通感”?

(生)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典型的“通感”。

(师) :请同学们随意说说:

(生)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 :大家讨论一下, “通感”有什么特点?

(生) :“通感”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又和一般的比喻不同。通感是打通了各种感觉器官。例如:这里先将“花香”比成“远处渺茫的歌声”, 二者都具有飘渺、不确定、若有若无的特点, 给了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师) :所以, 同学们要善于联想、想象, 那么, 你觉得运用“通感”有什么好处?

(生) :“花香”是闻见的, “远处渺茫的歌声”是听见的;“月色”是看见的“和谐的旋律”是听见的, 嗅觉与听觉打通了, 视觉也与听觉打通了。营造出了幽雅、温馨、和谐的氛围。

师:理解得很好, 老师在《我与花舞》中, 也对“通感”有着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看。

“读好文章, 是与作者的对话。当读到‘清香’像歌声, ‘月色’如名曲时, 霎时觉得筋骨深处烟花四起。其实,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这样的话, 颜色有了温度, 声音有了形象, 冷暖有了重量, 气味有了体质……于是, ‘响’了也就‘亮’了;‘热’了也就‘闹’了;‘冷’了也就‘静’了……这样读着, 各种感受贯通了生命, 阡陌小径曲折通幽, 我们不仅获得了感觉的自由。”

三.同步阅读, 捕捉写作契机

阅读, 是写作的支撑, 也是写作的基础。平时, 很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 也是有意增加学生的“意象”积累。如果有了相当的古典诗词的意象储备, 无疑是一笔写作的财富。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用得巧妙, 可以丰富文章的底蕴。在我们眼里, 月亮有情, 落花有意, 红豆表相思, 落木传萧瑟;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说:“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李煜《浪淘沙》说:“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还有“红豆生南国, 此物最相思。”“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丰美的意象已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汲取这些诗歌意象,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 不仅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 更能使文章意蕴远, 底气足, 富有文化的灵动色彩。因此, 在美文写作中, 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随时提取意象, 作为写作的素材。

比方说, 在阅读《醉翁亭记》时, 学生很有兴趣, 我便捕捉到了“写作”契机, 于是, 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兴趣点”, 发挥成文。下面是学生的一篇随堂作文。

醉眼

请原谅我闯入醉翁亭, 我来了, 掠过每一块斑驳的砖瓦, 独不见你, 你悄然隐没, 却处处留下痕迹。于是, 我闭上眼, 渴望撞见你。

你说: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秀丽的景色虽然葱翠欲滴, 可真得让你醉了吗?于是, 别人都说你沉溺于山光水色, 可我不信, 但你是真的需要酒啊, 依着山水, 我似乎触摸到了你的酒意。

你曾经年轻, 踌躇满志, 心怀激烈, 想展一番宏图。可是, 你被贬到了一个小地方。这方山水因你的到来而流传千古。你看惯了泼洒的姹紫嫣红, 而当你攀上高峰又坠入低谷时, 这里成了你落脚的地方。你在这里把盏问酒, 将难言的沉痛统统交给了酒杯, 换取一双朦胧醉眼。是只图个洒脱呢?还是图个云淡风轻的瞬间?其实, 你已经将炎凉的世态看穿, 于是, 你猛然醒悟, 沉浸于山水之乐, 也不乏一种态度。因为流动的是世态, 不动的是风景。

一双醉眼, 不是自甘堕落, 得过且过的写照, 而是淡忘失败, 忽略艰难的渲染, 不是失败阴影的笼罩, 而是除去浮华的微笑。我回眸——这面容, 穿过岁月, 穿过山水, 在亭子上开花。

【美文欣赏】小学生经典背诵美文 第5篇

查一路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

“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夕照

李颖

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临近黄昏时,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月光下的蛙鸣

查一路

一直以来,我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在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

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为了给我增加营养,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仔鸡,想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

然而,我还是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我房间的后窗正对着一方池塘,燥热的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

母亲想尽了一切办法。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一天,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悄悄跟我说,你母亲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

我将信将疑。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很白。“母亲!母亲!”我大声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这一年高考,我被高分录取了。

很多年已经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的人生激励。

溪流

贾平凹

我常常觉得,我的生命,就是那山中的溪流。虽然在莽莽的山里,它只是那么柔细的一股儿水流。

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在庄严的 大山下,永远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它、黄风刮不跑它。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

空山鸟语

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听鸟叫。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心上引进阳光,在你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在奔放的欢乐里。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秋阳敛起耀眼的光彩,温柔地照进幽谷深林里。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听着这美妙的清音,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鸟是树的花朵

吴忌

我们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而有些树木落光了叶子!看吧,这就冬天了!然而一些鸟落到了树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我仿佛看见满树的花朵!有时候,鸟是一群一群地飞来又飞走的,黑压压一大片的是八哥或乌鸦,冬天的麻雀也喜欢一群一群地落在光秃秃的树上。黑色的鸟群会在瞬间装点一丛树林。一群白鸽落到树枝上,仿佛早春的玉兰花开,白得丰腴而优雅。鸟儿们叫着喊着,吵吵闹闹。有时候,三只五只,它们散落在稀疏的树枝上。有时候只有一只,孤独地立在细细的树枝上,这使人记起树上的花朵,也是先开一朵,再开一大片的。

每当看到树上落满鸟的时候,我就停下来看。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歌唱使得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乌鸦的歌声粗壮而无所顾忌,麻雀使得冬天没有了秩序。有时一只鸟独自唱出婉转的歌声,细细地发颤、发亮,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与树枝之间打开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

实际上,一年四季,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花朵。它们隐藏在树叶之间,与绿叶一起舞蹈,与春风一起唱歌;夏天的蝉鸣由一只鸟定调,秋天的月夜被一声鸟鸣切开。

我想,一年四季的树木会感谢一年四季的鸟。人也会的。因为,我认定鸟是树的花朵,千姿万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曲的花朵„„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冰心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眼睛

姜华

妈妈,我即使走遍了世界各个地方,见过了各式各样的目光,我最依恋的仍是您那双温柔、迷人的眼睛。

我是您放入大海的一只小船,您的眼睛是我最安全的码头。

我是您放飞蓝天的一只风筝,您的眼睛是线绳,把我牢牢牵在手中。当您用温情脉脉的眼睛凝视我的时候,我的心里涨满了爱潮,涌起了情的激浪。

当您用湖水般平静安详的眼睛凝视我的时候,在我的视野里顿时出现一片柔和的光,伴我进入甜美的梦乡。

在那动荡的上岁月里,妈妈,您的眼睛里充满了忧伤,当您悲哀地望着我的时候,我感到世界像大漠般的荒凉。

当您的眼睛重新闪现了希望的火花,当大地在融融的春风里萌发出绿色的希望,妈妈,您的眼睛宛如催我出征的号角,让我的双臂变成腾飞的翅膀。

燕子

郑振铎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黄昏

季羡林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

窗外

马德

自然,把一方山水镶嵌在窗外。山柔情,水妩媚,绿是沁绿的,凉是浅凉的,在眉峰上横亘,在手腕里温润,在心窝里波光潋滟,招惹着人。

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其实,窗子逗引进来的,何止是风和太阳啊!星辉,雾岚,暮鼓,晨钟,朗月载来的皎洁,庭树摇碎的细影,夜歌的恣意与悠扬,都从窗外来。软软的,酥酥的,细细的,像初生羔羊的蹄印,又像淡春的润雨,落在你的心鼓上。

而这一切,仿佛又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痛苦、忧伤、落寞一样一样地卸下来,让你浑身没有了挂碍,变得轻松惬意起来。

自由的生命,都在窗外。一只悠闲独步的蚂蚁,电线上晾翅的一只鸟,塘里的一粒蝌蚪,泥土下一条蚯蚓,活得无牵无挂无拘无束无论是茅屋的草牖,还是高楼大厦的玻璃幕窗,作为窗户本身,从来没有阻隔过谁,也没有拒绝过谁。你推开窗户,看看天的高远与蔚蓝,听听鸟的鸣叫和飞翔,闻闻青草的芳香,就感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温馨和爱。

这是窗外的意趣,也是人生的意趣。

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眼前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提醒幸福

毕淑敏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

美文育美情 第6篇

一、用散文的语言美打动学生

散文的语言朴素、生动, 人们常用“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径通幽的园林、烟波云海的扇画”来形容它, 朴素的犹如“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散文语言的朴素美, 并不排斥华丽美, 该浓墨重彩的地方, 尽意渲染, 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 轻描淡写, 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 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 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 不着斧凿的痕迹。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细细咀嚼, 咬文嚼字, 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情韵, 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二、用散文的形象美感动学生

散文也有形象, 也有形象美。散文的形象美是通过散文的语言文字塑造出来的一种美学形象, 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形象 (指景、物、人、事) 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大凡自然界的日月山川、风云雨雪、松柏杨柳、梅兰菊竹, 或者马牛羊、鸡犬豕、龙凤龟蛇、青鸟赤鲤之类, 都被文化巨匠们加工成文化含量高、情感含量深、哲理意味强的艺术形象, 更不用说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艺术家把他们刻画得是那样的真挚感人。我们在教学中用散文的形象美来使学生得到感染, 受到熏陶, 是实现散文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例如, 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描写春花颜色鲜艳时, 不直接写红色的桃花、粉色的杏花、白色的梨花, 而用“火”“霞”“雪”进行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那火焰的炽烈浓郁, 晚霞的轻柔艳丽, 白雪的高洁纯净, 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 给人以生活的实感, 语言是如此的朴素生动。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揣摩、品味, 阅读的美情会不断涌上心田。

三、用散文的音乐美熏陶学生

唐代李德裕在《文章论》中曾说:“ (文章) 鼓气以势壮为美, 势不可以不息, 不息则流宕而望返。亦犹丝竹繁奏, 必有希声窈眇, 听之者悦闻;如川流迅激, 必有洄伏逶迤, 观之者不厌。从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万马, 风恬雨霁, 寂无人声。’盖是谓矣。”这就是说作者在写散文的时候, 运笔疏密、缓急的变化, 情感浓淡的适宜, 使散文流泻出一种和谐悦耳、节律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美。

音乐的节奏之所以能够荡涤心灵, 在于它能把人心的精微变化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节奏把感情音乐化, 感情通过韵律加以表达。我们在阅读散文时也应欣赏出散文的音乐美。

四、用散文的情感美感染学生

创作者写诗、作文, 无非是教人、喻人、冶人、育人。要能达到教、喻、冶、育的目的, 其作品必须饱含深沉浓郁的情感, 因为,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狄德罗语) 。”感情之于作品, 犹如血液之于人身。在对“情”的表达中, 最为自然、最为真实、最为痴情者, 莫过于散文之情。当你浏览散文佳作时, 那一篇篇散文犹如创作者打开的心灵之窗, 在向你表白, 在向你诉说, 在向你倾吐那感人的肺腑之言, 那么纯真, 那么朴素自然。因此, 散文之美, 美在真情。

例如,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 用形象的语言、真挚的感情, 将白杨树笔直、坚韧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让人们感受到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再通过对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品格的赞美, 寄予作者歌颂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教学时, 让学生体悟作者这种高尚的民族情怀, 进而受到美情教育。

当然, 散文之美还有很多, 美不尽收。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德育为首的原则, 既要教书, 也要育人。散文这种美文, 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教材, 用美文之美, 育学生之美情吧。

参考文献

[1]梁思强.论“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J].中学语文, 2012 (03) :66.

美文美教例说 第7篇

选入教材的课文虽体裁不同、题材有异, 但无疑大都是优秀之作。老师教学这些作品, 应该充分挖掘出文章美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 让学生走进美的境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并不十分受学生欢迎, 美文并没有美教, 这自然淡化了语文教学的功能, 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 如何美文美教、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魅力呢?我们结合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的教学设计作一个粗略的分析。

一.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匠心, 感悟作品所表现的美。我们每教一篇课文, 必先带学生认真研读这篇作品, 看文中写了一些什么, 搞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全篇又有哪些“抢眼”之处, 从而去揣摩作者的匠心, 从整体上感悟作品的美。这种研读, 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对作者的身世和作文的背景有所了解, 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林清玄是台湾土生土长的作家, 他曾这样介绍自己:“想生在盛唐, 成为唐宋八大家, 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 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 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 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 爸爸, 你快成伟人了, 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这段介绍, 其实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林清玄曾自比是“丑小鸭”, 他的一生历尽坎坷却始终顽强, 终于名震文坛。作者塑造的“野百合”的形象, 确实寄寓了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经历, 而百合谷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的缩影, 野百合的遭遇又具有了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 那就是“以花来证明”。学生了解了这样一些背景资料, 自然就容易触摸到作者的心迹, 透过作者所描写的形象看到思想的寄寓, 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其次, 再和学生一起去看作品所写的内容是怎样谋篇布局的, 这种结构安排又具有怎样的匠心。从整体构思上看, 《心田上的百合花》紧扣“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一中心。全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野百合形象的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具体行文中, 一方面以拟人手法把百合花置于悬崖峭壁、杂草丛生的恶劣环境, 描绘出由刚诞生到结出第一个花苞, 接着开出美丽的花朵, 再到到处开满洁白的野百合的生命轨迹;另一方面又处处对比、层层衬托, 让读者看出他的坚韧顽强, 他默默无闻、全心全意的执着, 他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勇气。这种构思和布局强烈突出了野百合的执著、灵气和大智大慧, 这一美好的形象给人以鼓舞, 也带来深刻的启迪。外形平常的百合花就以他的精神的高大矗立到读者的心中。教学中, 我们引导学生认真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怎样注意处处突出百合形象的刻画、烘托百合精神的表达, 作者创造的美感自然就会深深地打动孩子们。

二.带着学生含英咀华, 品味作品所蕴含的美。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来塑造形象、表达题旨, 要让学生充分领悟作品之美, 必须引导学生仔细品酌作品的语言, 通过文字的咀嚼获得美感享受。这是语文教学的真功。我们有些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 根本的就是忽视语文教学必须以咀嚼语言文字为本, 缺少这样一种让学生细细琢磨语言的功夫, 而是浮于语言文字之上, 在那里架空的进行所谓意义、意趣、意境、意蕴的分析。一是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 正确理解文字的内涵, 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心田上的百合花》一开始描绘百合的生长环境, 说是“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作者为什么要把百合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呢?目的就是为了衬托, 为了突出百合的不同凡响, 同学们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一点, 才能在整个阅读中有一个正确的定向, 从而被百合的精神所感染。二是要根据语气语调进行合理的揣摩。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不仅通过字面传达思想, 还借助一定的语气语调来表情达意。品味语言, 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的节奏、语气、语调来体味字面下的内涵。当百合结出第一个花苞, 周围的杂草嘲笑、讥讽的时候,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这里, 要让学生用坚定的语气,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 读出坚决, 读出信心, 读出一往无前的勇猛和果敢, 从而被百合的形象所深深的感染。三是要能悟出“话外之音”。言外音, 画外意, 这是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汉语的这样一种特质, 引导学生去领悟, 激起他们心中的共鸣。文本中, 百合有三次内心独白, 每一次都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意思, 但每一次都蕴含了有所侧重的话外之音:第一次表现出一种信念, 第二次表现出一种顽强, 第三次表现出一种执著和自信。只有让学生真正悟出了这种话外音, 我们才能真正对百合油然而生敬意, 百合的形象也才能真正矗立在孩子的心中, 感染我们的学生。当然, 这种对“话外音”的领悟不能刻意, 过度的去挖掘“话外音”则容易使阅读走入歧途。

三.激发学生联想想象, 丰富作品所创造的美。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阅读之所以深受欢迎, 关键是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和欣赏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融入和创造的过程。而要让学生完成这一过程, 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机会, 逗起学生的联想欲望, 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 从而去感悟作品, 丰富作品。一是让联想成为阅读的常规形态。阅读过程中, 根据文本内容善于联想, 会使阅读的过程变得丰富、充实, 充满韵味和乐趣。《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题旨,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联想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联想流行歌曲《唱得响亮》:“想唱就唱, 唱得响亮, 不怕风雨的阻挡, 快乐是我的能量, 点亮自己的光芒, 每一个期待的目光, 都在见证我成长。”这首诗和这支歌主题与本文比较类似, 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从而更迅捷、到位地理解作品。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由野百合联想作者的生命际遇, 联想生活中像野百合一样的人。通过联想, 读者对百合花的感受会非常的深刻, 百合花的形象在孩子的脑中也就会立体、丰满起来。二是让想象成为阅读的升华形态。想象会使作品产生一种“空灵”, 人们对作品的感受也就不会局限于作品本身, 而会有一种神奇的魅力, 出现新奇的境界。是呀, 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张开想象的翅膀, 优美的画面会接踵而至的:悬崖峭壁边, 杂草丛生中, 那朵挺着胸膛开放的百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它的种子遍布各处, 野百合四处开满, 那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四面八方涌来的赏花者具备着一种什么样的形态……这一帧帧的画面, 将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精神享受啊!还可以让大家想想杂草的心理:花苞初露时, 它会怎么想;秀挺开放时, 它会怎么看;满山遍野时, 它又会发出怎样的叹息……激发孩子的想象, 会使他们更好的产生共鸣, 更深的感悟形象, 更中的地把握作品的文韵。

不出校园写出美文 第8篇

其实, 学生不想写、没东西写也不能全怪他们, 有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提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哪个学生周围没有花鸟虫鱼、土墙、树林?学生虽然生活圈子很小, 但是他们毕竟有个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有人、有物、有事、有情, 如果他们能把所接触到的东西很好地表达出来, 就不愁没东西写。

笔者对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进行“不出校园, 写出美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用眼、用心、用情观察、思考、体验校园内的一切, 把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随手写在读书笔记上, 并给予它们生命、思想、感情。通过两年的训练, 学生不仅喜欢上了写东西, 还几乎能达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的水平。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注入情感的细流

文学即人学, 写作处处离不开一个“情”字。“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杜甫笔下有“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朱自清笔下的“桃儿、杏儿、梨儿都是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满怀喜悦迎接春天;龚自珍也有“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描述。“一切景语皆情语”,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室里的一桌一椅也都是有感情的。它们会随着人的喜怒哀乐而快乐着、悲伤着。校园的花草、操场上的小虫子、教室里的奖状、走廊上的柱子、办公室的灯光……只要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这些事物也就充满了情感;只要人的心田温暖如春, 其身边的景也会绽放绚丽的花朵。

让文章有感情, 首先要与所关注的对象进行“倾心交谈”, 调动自己的真情对待身边的一切。将自己的感情寄于景物中, 通过物象触发、唤醒读者潜藏的情愫, 引起共鸣。其次要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才有可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再次要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 细致观察, 用心感悟。且看下面学生是如何注入情感的:

走廊里的柱子

……整整的45分钟, 也许他在倾听, 他清楚自己的责任, 他要支撑起教学楼和正在上课的我们, 他一定无比自豪。每天早晨, 他看着我们走进教室。听我们背书的声音, 听我们打闹的声音, 听我们被老师训斥的声音……夕阳西下, 他又目送着我们放学离去。人去楼空, 他仍坚守岗位。他知道, 我们明天还会来。他坚守着, 虽外表坚硬, 但是内心却波澜起伏。

啊!沉默的柱子, 你肩负重任却毫不张扬, 你心怀千言万语却无怨无悔, 你虽沉默却有着一颗无比炽热的心。一届又一届学子像小鸟一样飞走了, 而你却一如既往的守住老巢。

责任、坚守岗位、用生命支撑起学生的一片天空、对学生充满着深深的爱,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学生心中体会到了这种博大的情, 把这种情注入到本无情的柱子中, 柱子不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了吗?

二、披上思想的外衣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 或说明一个道理, 或抒发某种感情, 或赞扬、批评, 或歌颂、揭露, 或表现某种精神、品质, 这就是文章的思想。人类会有许多思想、品质, 如坚强、毅力、奉献、无私、顽强、包容、默默无闻、热爱生命等。如果把这些思想和品质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植入其中, 让这些事物具有了像人一样的品质、精神, 它们便有血有肉, 鲜活起来, 也就有了思想。作品有了思想, 才能更有深度、更有吸引力, 才能使人读后受到教育, 有所启迪和感悟。看看学生笔下的灯和黑板都有什么样的思想:

几只长柱状的灯, 无比的淡定, 你需要它时, 它便毫不保留地燃烧自己的“心”, 为我们带来光明;不需要它时, 它与谁都不争, 从容、安逸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它似乎只为自己的使命而活, 但却活出了它的价值。小小的灯啊, 虽然不起眼, 但在焕发自己的生命力时却是格外的耀眼。它偏居屋顶教室的一隅, 却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带给我们这些学子无限启迪。

我每次注意灯时都会想到许多, 想它是怎样生活的, 两根电线维系着它的生命, 打开开关, 它温婉地亮了;关上时, 它也是悄无声息地躲在一角。白天它默默地陪着我们读书、练字、玩笑。夜晚, 我们离去, 它独守空荡荡的教室, 像一个无怨无悔的战士, 等待着第二天迎接我们的到来。

在教室的上方, 它一直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我们在一点点长大成人, 而它也在一天天老去。

灯的特点是夜晚的时候发出亮光, 白天静静地悬挂在教室上方。根据这种特点, 我们可以把灯写成: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当别人需要的时候, 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当该隐退的时候, 从不留恋。

黑板

你皮肤黝黑, 一看就知道是个忠厚的人;你默默无语, 但是你却一点点把老师、书本的知识展示给我们。你有宽广的胸襟, 任由我们拿着粉笔在你的身上、脸上写画, 也许你认为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卷。

方方正正的你挂在教室前方的墙上, 任凭粉笔灰从你的面颊滑落, 你却依旧默默无闻, 承载着那浑重刚强的中国字。

每一个烙在黑板上的字就像黑板的代表和象征。你沉默寡言, 外表普通, 但内心却很无私。你每天默默地坚守着岗位, 历经四季从不动摇。白天欣赏着老师各种各样的字体, 观看着同学们的嬉笑打闹。放学了, 默送着同学们离去。你守着一个个清冷的夜, 却不感到寂寞, 因为你相信同学们会在第二天带着阳光又来到你的身边。

学生从黑板的颜色、形状、位置写起, 而这些特点很容易让人和忠厚、正直联系起来;黑板是不会说话的, 这恰恰印证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等精神;黑板是不会动的, 恰恰符合坚守岗位、毫无怨言的优良品质。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黑板, 加上了人的思想, 文章便生动鲜活了。

三、加入细腻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 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看似闲笔或赘笔, 信手拈来, 无关紧要, 却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 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 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 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细腻的描写会使人、事、物形象更丰满, 情节更生动, 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对于人, 可以抓住其特点, 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 充分表现其性格、展示其形象, 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于物, 可以抓住其形状、性质、特点,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把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让冰冷的变成炽热的, 单调的变成多彩的, 平淡的变成神奇的。

语文老师

“这里是中央电视台, 著名主持人为大家呈上一篇佳作。”语文老师一只脚蹬在讲台放键盘的边上, 一只手拿着书本, 开始朗读课文了。雄浑的声音在教室萦绕, 那声音时而高、时而低、时而上扬、时而下沉。强烈时, 好似有很强的穿透力, 让我们的五脏六腑都有强烈的震感;轻柔时, 好似一缕春风, 轻轻地吹在我们的身上, 感觉软软的。读到兴奋处, 他卷起了袖子, 把脚从讲台上拿下来, 迈着缓缓的小步, 弓着腰, 绕着讲台转了两圈。然后又回到讲台正面, 依然把脚蹬在讲台中间放键盘的地方。突然, “啪”的一声, 键盘落地, 全班寂静, 同学们屏住呼吸,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来语文老师踩在讲台的那只脚由于用力过猛, 把放键盘的抽屉踩落了。只见语文老师微微一笑:“呵呵呵, 原来哪里都有劣质货, 我没用劲啊!”哈哈哈!同学们大笑起来……

该学生善于观察, 抓住了语文教师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加以描绘, 如雄浑的声音、脚蹬着键盘边上、卷起了袖子、迈着小步、微弓着腰, 再加上幽默的语言, 一个形象饱满的语文老师便站在读者的面前, 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落叶

天, 湛蓝湛蓝的, 没有一丝云彩。那曾染绿了许多雪白裙裾的草坪上, 开始铺上一层衰黄。小河像洒脱的炊烟飘向远方。大部分曾经风光一时的花早已凋零, 夏天所特有的浓绿也变得淡淡的, 像一个失去什么东西的顽童, 不再有蓊葱郁勃之秀。

我走在校园小径上, 聆听着草丛里传来的秋日私语。倏地, 一片落叶打着旋悄然飘落在我的脚边。我蹲下身, 轻轻将她捡起, 抚摸着她憔悴、干枯而又布满灰尘的脸。她真的枯槁了, 似乎只要轻轻一掰, 她就会立刻粉身碎骨。细数她那饱经风霜的皱纹, 一阵凉意从心坎上掠过。

四、插上想象 (联想) 的翅膀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这种不受时空制约的联想和想象, 就是作文生命活力之源泉。前苏联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在文学中, 尤其在诗中, 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 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学生的写作也是创作, 同样离不开想象能力。它是“文学的翅膀”, 如果没有了想象能力这个“双飞翼”, 文学会怎样?写作是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 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尽情地绽放。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写“地图”的。

地图

每天, 当第一缕阳光暖暖地洒在我们肩上时, 你却在冰冷的墙上独自忍受寂寞的寒冷。你没有家, 没有亲人, 但是你却有着宽广的胸襟, 你包容着整个世界, 包容我们人小志大的梦想。你每天看着我们为梦想而奋斗, 听着我们朗朗的书声, 感受着我们激情似火的心, 好像插上了一双翅膀, 载着我们的梦想飞向世界各地。

你是梦想的使者!尽管每天的阳光不会照到你的身上, 但你从不会介意。你身边的同伴已经一批批地换下了, 只有你坚守着岗位, 你总是提醒着我们心中的梦想, 让我们奋斗、拼搏, 你就像一位长者, 期待着我们展翅高飞、成功的那一天。我相信, 经历了时间的洗礼, 风雨的磨难, 当蒲公英开花的时候, 我们的梦想就实现了, 而且会很美。老师, 您不就是这日夜陪伴着我们指引我们奔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地图吗?

地图包容世界、坚守岗位、聆听学子的心声, 老师心胸宽广, 激励着学生为梦想而奋斗, 用微笑和爱心迎来一届又一届学子, 用知识、汗水和梦想浇灌一颗颗求知的心。当一届又一届学生羽翼丰满, 满载着知识和梦想离开母校时, 默默为他们祝福、坚守老巢的仍然是老师, 难道地图 (联想) 不是老师最好的写照吗?

精雕细琢成美文 第9篇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教师改,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作文,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字斟句酌,全批全改,但学生往往不屑一顾。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在作文批改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习作的自批、互批、群改行列,提高全体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文的关注度,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

一、授予方法,掌握批改的要求与步骤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自改作文,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效果。学生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按批改要求,掌握批改步骤。

一读,先把习作通读一两遍,通过读来发现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二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和病句。修改后,再把作文读一读,直到内容准确为止;三划,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好词以及精彩的句子;四写,在相关句子旁对其精妙或不足之处做出点评;五提,批改的同学直接给作者提意见,当面交流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修改;六评,写评语,谈谈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七荐,各小组推荐出最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分享展示。

二、扶放结合,多种方式交替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指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

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习作有利于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在批改过程中让学生大声地朗读,通过朗读,发现哪些地方丢字落字、哪些地方不流畅、哪些地方用词有问题等。学生在朗读时及时作好修改记号,边默读边改,凡是读起来别扭的地方都要仔细查找修改。修改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同学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再作改动。

2. 好差互改,共同进步。

教师按学生的习作水平进行好改差、差改好,一对一的合理搭配。让学困生修改常见错别字,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由浅入深,逐步加大难度。优生帮助学困生修改,并耐心进行辅导。这种搭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批改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汲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及时表扬,体验快乐。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评改中,应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修改作文的信心。小学生的自改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刚开始要求不宜过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修改习作中的点滴进步,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评语应以鼓励、启发为主,少批评或不批评。只要学生愿意动手改,细心查找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激起学生修改习作的欲望,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学生批改后,教师要及时查阅,总结批改情况,并适时表扬,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快乐。

4. 小组互改,畅所欲言。

作文写成后,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阅读,各抒己见。从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意思的表述等,让学生交流讨论、沟通见解、相互启发。小组交流中,学生既当听众,又当老师,在互评互改中切磋交流。交流中,一个个小“老师”边读边提意见,分析问题头头是道,常常让作者茅塞顿开,改后的内容更具体,更精彩。小组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5. 互批互改,取长补短。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他人的作文,避免出现“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的现象。同学互批互改,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互批互改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对其缺点也能引以为戒。

6. 师生齐改,其乐融融。

俗话说:“一人智短,二人见长。”“镜子不擦不亮,理不辩不明。”师生共同参与作文修改可以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共同修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允许互相辩论,尽情地议,反复地改,学生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体味写作的不易及修改的快乐。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积极地去推敲、去琢磨、去创新。

7. 一对一改,面批面改。

面对问题较多、毛病特殊的作文,师生可与作者直接对话。师生面对面指出问题,表扬优点。平等对话中,教师能直接了解学生谋篇布局、结构安排、选材立意的真实想法,同时还能使学生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以此增强写好习作的自信心。

品读美文,体验情趣 第10篇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琦君在《桂花雨》中用笔墨描绘出了萦绕在家乡旧宅中的桂花之香,回忆着童年时代摇桂花时的童趣与快乐,在心中荡漾起思念家乡的涟漪。“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是作者行文的三条主线,因此我设置了能使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三大教学环节:细嚼“浸”字,闻花香;演读摇花,玩中乐;玩味词句,品乡情。上课伊始,我便引出作者父亲所作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并就诗中描写桂花香、摇花乐和合家温馨等不同的内容来发散教学相应的各个段落,根据各段落不同的情感体验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诵读此诗。从诗出发理解文章,最后再回到诗中深化感受,使学生在诵读饱含深情的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求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融情人文的效果。

二、一举一动需蕴趣——变化形式激“情趣”

富有变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中的乐趣,给儿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用仿文说话、填空练习、改变句式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在语用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或通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抑或在个读、齐读、开火车读、赛读、演读等形式中让学生会读、爱读,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进入精神的圣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年级阅读设定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的日标。语文课堂离不开读,所以教师可以在诵读的形式上花功夫,以读激趣,让学生在读中品文。比如教学《桂花雨》时,我用“动”与“静”的方式来让学生读父亲的诗,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让孩子们在演读中体会作者在儿时的“摇花之乐”。摇花的快乐让孩子们仿佛和作者一起回到了那一年秋季。此时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的身份去读父亲的诗,便是轻松快乐的,于是我引导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边拍手边晃脑袋有节奏地读,读出儿童的童趣。学生在新奇之中积极参与,课堂瞬间活了起来。而学生品读了母亲的话,感受到“思乡情”后,再去读诗,便能用“文静”的方式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柔情,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配乐来感染学生,营造出抒情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学,乐学。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品析词句悟“情趣”

“语言”这个工具是语文人文性的载体,对字、词、句的品析是学生领悟文本情感的催化剂。

1.咬文嚼字品味情。语文的奥妙就在于作者能用平凡的文字蕴含感人至深的情感,即使是一处亭台楼榭,也着人意,哪怕是一方花卉山水,也关乎人情。琦君的《桂花雨》非常优美,字里行间都让人觉得像是浸润在一场芬馥的桂花雨中。桂花之香,弥漫乡情。教学中,我抓住一个“浸”字,带领着孩子细细品味这个“浸”,感受桂花香气之浓、范围之大、时间之久。连小小的细节也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媒介。在静谧的夜晚,母亲不仅仅是“撮一点”,还“洗净双手”“放在水晶盘中”,这些细节都是父母亲对桂花珍爱的表达。读到这,桂花的芬馥已何止弥漫着这个温馨的家,溢遍着整个村庄,更是潜进了她对故乡那深深的记忆之中。

2.关键词句领悟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关键句子品读也是领悟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是《桂花雨》中母亲的一句话,我在此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概括出母亲的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冉相机采用“____还是故乡的____”的句式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人仿写一句。“月还是故乡的圆”“水还是故乡的甜”“酒还是故乡的醇”等,每一个孩子都如诗人般给文字注入了淡淡的乡愁,琦君对故乡的情感已悄悄溜进孩子的心灵。

四、终识庐山真面目——触及情境生“情趣” 情境是语言符号和情感体验之间的重要中介,在情境的强烈感染下能促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桂花雨》中除了处处浸润着桂花的香气,更充满了摇花的童趣与快乐。我在教学“摇花乐”时,通过演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摇花的情境,让学生演一演“缠”“铺”“抱”“摇”等动作,并边读边演,体会当桂花如雨般落得满头满身时候的兴奋,在演中感受摇花之乐。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我让学生再读父亲那首诗,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得轻松愉快。在课的尾声,我又将学生从琦君父亲那首充满温馨甜蜜的亲情的诗中引开,介绍了作者1949年全家背井离乡的经历,引入了文章的情感高潮。我用略带感伤的语言设置了几处作者琦君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伴着音乐在相应情境下诵读一至四自然段重点语句,将琦君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内化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这具有直觉性、形象性、整体性、感染性的情境中产生情感经验,从而追求“审美”境界。

我手写我心美文出个性 第11篇

一.对学生的个性表达, 予以充分的肯定

作文指导课上, 老师要大家评论历史人物项羽, 朱梦婷同学的“项羽本来是可以平安渡过江东的, 他却身首离兮, 成为剑下之鬼了, 鬼, 毕竟是虚无之物, ‘鬼雄’也只不过是慰藉之词, 人死了, ‘人杰’实在做不成, 搬出虚幻的‘鬼雄’来使精神胜利, 可悲呀!”有创意的表达得到老师的肯定, 于是, 一篇《我视项羽为鬼雄》优秀习作便问世了。

尊重学生的表达和意愿, 才能让这些“花朵”有心灵上的安全和快乐, 他们的倾诉、表露才会更加的自由和精彩。因为有了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 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 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的实现。长此以往, 学生也变得想写, 愿写, 敢写,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贴近生活, 主动感触, 领悟生活的真谛

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体会、领悟生活的方法。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 考试成绩不好, 赛跑得了冠军, 老师的批评, 妈妈的啰嗦, 乃至下雨了, 刮风了, 都要有意去留心去观察感悟, 凡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记录下来,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关键是要有观察、体悟、记录的意识。让学生树立从身边具体可感的小事中感受生活真谛的意识, 这种意识一旦形成, 学生就会逐渐明白作文就是要学会观察、感受、描写具体可感的身边事, 就是要说真话、诉真情。这对克服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满纸空话、套话、无病呻吟的毛病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文教学中, 我督促学生勤练笔, 学生记下的常常是一些片断、点滴感受, 但是, 正是这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成就了我的学生日后作文的成功。高扬同学告诉我, 她发表在《个性化平台》的优秀作文《方便面的悄悄话》是从电视广告中一袋“康师傅”牌的方便面面对一桶“来一桶”的有趣对话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班上许多同学都认为, 整天都在攀登书山, 畅游题海, 没有快乐, 觉得要像小学低年级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 整天无忧无虑才叫做“快乐”。刘静娴同学跟别的同学感悟却不一样, 她认为快乐天天都有, 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快乐要自己去寻找, 要经别人提醒, 于是, 将快乐拟人化, 梦幻般地与“快乐”对话, 并书写“快乐保证书”的一篇创新之作《快乐保证书》就应运而生。

三.丰富积累, 把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得到了特别强调, 并且规定了各个年段的阅读量。但是以前我们没有把阅读的积累作为作文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 因而, 学生写作缺乏生动贴切的词汇、新颖活泼的语言。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 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行万里路”, 但一定要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就说得极好。我们确立了把作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的意识, 在教过课文后, 介绍有关书目, 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讨论, 组织学生对有兴趣的电视节目、电影等进行讨论。同时还重视指导学生“读”过以后“写”, 读书笔记上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感, 不限篇幅, 并且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把写的东西表现出来, 让学生把好的作品贴在班级文苑里, 择优在校刊上登载等。同时, 建议学生建立一本“蜂巢本”, 要像蜜蜂采蜜一样, 采集名篇佳句中的点点滴摘让自己的“蜂巢”闪烁智慧的结晶。这样, 又可以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动的语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美文】相关文章:

阅读美文06-18

经典美文07-01

恋爱美文05-20

蛐蛐美文05-27

合影美文06-05

美文名言06-29

抒情美文07-10

圣水美文07-19

时文美文07-28

意境美文08-06

上一篇:数据库存储下一篇:核桃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