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聋生写作能力论文

2024-05-21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论文(精选8篇)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论文 第1篇

1巧用身边资源, 选取书面语训练内容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交往是在现实生活中天天发生。因此在对聋生进行书面语训练时, 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是空洞和枯燥的造句。对于训练内容的选取应该来源于学生的交往环境, 紧贴学生生活, 尽量选用身边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取训练内容:

1)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 选取训练内容。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之一。校园里的老师、工人以及各种设备设施和花草树木等, 学生天天在接触, 天天在用, 天天看到, 最为熟悉。但是在大多数聋生心目中, 这些人和物仅仅是一些互不相干的名词而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人或事物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锻炼等联系起来, 成为我们书面语训练的内容。

2) 及时选取学校里发生的事件或有趣事情作为训练内容。校园里总是生机勃勃的, 学校里的生活也总是丰富多彩的,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事件和有趣的事情在学生的身边发生。例如:家长探望, 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或看到的, 都是很好的书面语训练素材。在训练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用书面语表达出来, 对于提高聋生的书面语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3) 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生活经历, 获取书面语训练素材。每周的双休日, 是学生在家里和家人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每次返校后, 学生之间都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交流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 往往谈论好几天。由此看出短暂的假期生活是愉快而充实的, 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就及时选取学生谈论最多的话题, 因势利导, 将这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我们的书面语训练内容。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经历的, 也是学生愿意与人分享的, 所以学生积极性高, 表达欲望强烈, 训练起来效果也很好。

4) 在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中获取书面语训练素材。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较多的地方, 每个聋生都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都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这些活动会伴随大量的交往行为发生, 我们有针对性的选出一些内容进行训练,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沟通能力, 又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结合具体实际情况, 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上好这门课, 必须充分考虑到这门课的特点, 结合学生语言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1) 创设情景, 在活动中进行沟通训练。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生活环境里通过耳目相传自然形成的, 而聋生的语言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中专门培养的。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创设不同的情景, 模拟不同的交往活动, 在具体的活动中对聋生进行书面沟通能力训练。

2) 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用书面语进行沟通的信心。聋生在写句子时往往出现语序颠倒、成分残缺、词类混淆、虚词使用不当等毛病, 造成他们在和正常人用书面语沟通时, 引起正常人的不理解, 甚至嘲笑, 产生沟通障碍。聋童由此缺乏使用书面语的热情、产生为难情绪, 不愿意用书面语与人沟通。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让学生运用书面语与人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书面语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使用书面语进行沟通的信心。

3) 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抓好学生书面语沟通的实践工作。聋生习得的语言不能及时运用, 遗忘现象严重, 导致聋生学习语言效果不好。只有在语言实践中, 聋生才产生语言的需要, 才可能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因此, 要创造大量的课外书面语言实践机会, 在实践中发展交往和书面沟通能力。

4) 加强对话练习, 引导学生写完整的话。聋生与正常人的书面沟通大多是通过“问答”式的对话来完成的。聋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只回答关键词, 而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就沟通的角度看没有什么问题, 但为了发展学生的书面语,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

聋生书面沟通能力训练,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 还是教学策略的应用, 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沟通为导向。训练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作为训练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沟通为出发点选取教学内容, 忌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策略的应用, 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紧紧围绕沟通这一要素, 让学生在“沟通”中学习沟通。只有这样, 我们的书面沟通能力训练才不会流于形式, 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军.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2]王志毅.聋童教育学.人们教育出版社, 2006, 6 (1) .

[3]蔡希美.聋童心理学.人们教育出版社, 2006, 6 (1) .

[4]张宁生.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中国特殊教育网, 2006.

谈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第2篇

一、提高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必要性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在“学科”教学任务中提出:“所有学科都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听觉损失严重且频率补偿不全的学生,各科教学也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能力列为教学任务之一。”口语和书面语是聋人与社会沟通,彼此交流思想的工具。聋生在校学习阶段,是聋生各种语言发展、提高的重要阶段,而聋校的语文教学是重要渠道,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是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使聋生能够较通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减少与正常人交流的障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二、聋生书面语现状的原因分析

作为聋校教师,我长期思考了聋生的多篇日记和作文,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和同事探讨等发现,聋生书面语的词序倒装等现象并不是其思维不正常、逻辑混乱所致,倒装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一定规律。如:(1)我饭吃。(动宾倒装)(2)接受老师的批评我。(主谓颠倒)(3)他早已举起高高地手。(修饰语倒置)(4)开会时同学们提出了决心(词语搭配不当)„„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到聋生学习书面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仔细分析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缺陷的影响。

视觉的功能和听觉不同,要求聋哑儿童用听觉来认识和理解字意和其含义,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听力障碍,最终导致聋生没有在认识事物的同时形成口语,严重影响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形成,使聋生以视觉代替听觉,在书面语学习中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2、语言环境的影响。

教学中发现:聋哑儿童对于 “共产党”、“电影院”等词汇书写正确率一般比较高。分析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聋哑儿童在家庭、社会生活等经常见到并有过多次书面语刺激,但是课堂上学到的词汇、句子却缺少书面语刺激。大多数聋生家长与孩子交流,习惯使用手势语,在使用手势语出现沟通困难时,干脆任其自由发展,这些状况极大影响了聋生书面语能力的提高。

3、教学因素的影响。

就大多数聋校语文课教学看,虽然多数语文教师把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但是在进行口语和书面语学习训练的时间上极易造成分配失衡,继而忽略书面语能力的训练。另外,因为聋生使用的手语和规范的书面语表达很不一致,也大大影响了书面语的提高。如:“天上有月亮。”大多数聋生由于手语自身特点和实际沟通的便利,常常打出的手语却是“天上月亮有。”或“月亮天上有。”,诸类现象还有很多。就此意义上讲,手势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规则,对聋生学习规范语言存在干扰作用,而学生之间利用手势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

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聋生书面语言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课堂上学习到的书面语不能及时巩固,加上社会上有些键听人片面认为,聋生只会指指划划,懒得与聋生打交道等现象,结果是极大地挫伤与消弱了他们学习书面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不愿与键听人来往,这样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生活圈,丧失了向健听人学习语言、正常交往的良好机会。再加上大多聋生家长注重简便,认为书面交谈即费劲又费时,极不方便,一般家长不愿意与孩子进行书面语交流,有的根本就没有与孩子进行书面交谈的意识。这样一来,聋生在学校学到的语言知识也就很难得到实践与提高。

三、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措施

要提高聋生书面语言能力,其正确途径应当是双管齐下,手语先行,先帮助学口语、看话、识字学文化,再有效促进书面语形成,达到聋哑人与键听人之间进行健康交往的目的。

1、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直接学习的内部动因。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体验到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言的习惯,在学校或班上形成一种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氛围。例如,在与普通学校举办联谊活动时,让聋生和正常学生交流,活动结束,聋生比一比谁获得的信息多,写出来互相传阅,使他们体会到使用书面语言交流的成功。这样做既能促进健全学生更多地理解,关心和帮助聋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克服聋生的自卑心理 1 与孤立感,使聋生愿意向健全人学,促进语言水平和书面语能力的不断提高。

2、坚持说话、写日记。

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说话水平。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正确的说话能力,才能运用文字正确记录说话内容。由于聋生说话清晰度有限,不易被人听清,所以在教学中,最好采用说、写并举的方式,鼓励聋生把他们说得不清楚的话,用文字清楚表达出来。写日记是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操作性极强的措施。它能有效培养发展聋生语言能力,是聋生自学、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机会。聋哑儿童个体间差异很大,形成信号系统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能形成信号系统,就为读和写奠定了基础。老师在学生写日记之前,要求学生最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真事抒真情,对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有的可以限定一定页数;有的可以写上一句或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就可以;有的可以要求两天一篇,有的可要求一周一篇。在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并尽量在了解学生表达意愿的基础上批改日记,同时,还要经常讲评日记。这样不仅巩固、提高了聋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强化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对于形成聋生语言能力的帮助很大。阅读是语言记忆、积累的过程,书面表达是一个提取语言应用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聋生思维、理解能力。语言积累得越多,书面语的应用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鼓励聋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学习途径,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如:鼓励聋生利用好学校阅览室的优势,多读课外读物,并能利用学习资源及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在图书选择、读书方法等方面加以重点指导,先引导聋生借阅图文并茂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帮助提高理解能力;在聋生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再引导聋生摘抄好词好句、名段名篇,并能背记一些片段,积累语言,促进语言应用,巩固语言成果。

4、创设语言环境

校园语言环境在聋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的作用。聋校应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板报、宣传栏,以及增设通知栏、启示栏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聋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与熏陶。其次,还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写心理话、留言等形式,给聋生使用书面语搭建学习的平台。此外,鼓励家长多与聋生开展笔谈活动也很重要。就是不失时机地激发聋生产生语言交往的需要,让他们感到随时随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增强学习书面语的信心与动力。聋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与整个社会上的人交往,如果校园语言环境能够与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共同为耳聋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效果将会更好。

5、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

全面提高聋校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教学。聋校的教师必须站在特殊教育的前沿,根据学生思维、认知等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强化语言训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学的优势,开展声像教学,将无声世界提高到有声世界。利用聋哑人残余的听力,进行听觉训练和语言培训。从早期教育开始,引导聋儿模仿健听人发音,并能分析一个音节的声韵母,记下一个汉字的音素,把说话、写话和看话结合起来,为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聋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聋生的书面语能力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初探

摘 要

聋生的语言能力往往被忽视,而特殊教育学校对聋生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聋哑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其与正常人的交往能力,决定了他们生活的是否幸福。本文就这方面将自己多年来的探索进行了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听觉训练;二是以看促听、听看并举;三是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听觉训练 视觉训练 激发兴趣 聋生语言

一、坚持听觉训练,为耳聋学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

尽管有些学生戴助听器后,具有一定的听力,但仍需要有意识的继续训练他们的听觉功能,增强听觉感受力,我对他们经常注意进行以下一些训练:

首先,引导耳聋学生借助助听器来增强聆听意识,养成自觉聆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依靠残余听力,提高语言 能力的主要途径。

其次,经常利用辨别不同的声响来巩固和提高耳聋学生的听觉功能,其具体做法如下:

1、听音练习,提高学生对各种场所物体声的辨音能力。

2、在课堂无知觉中,随时随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在辨听训练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

3、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与学生的交往中让他们亲自体验,多去实践。家庭生活中的语言,往往是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因此让家长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同聋生进行言语交往,对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其听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家庭两位一体,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对聋生进行听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看促听、听看并举”,是提高耳聋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条件。

1、重视背诵,给学生创造口语交流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凡学过的课文百分之九十以上让他们熟练地背诵或复述其内容。此外,通过每日一成语,说格言等形式,不放过一切可以利用口头表达的机会。

2、组织多种形式的听(看)话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晨练、课间及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日常用语问答竞赛,还随时地进行背听与看话小游戏。因为班级学生的听力有一定的差异,我就把学生排成一列,有的面对面,有的背靠背,教师说词句,由第一个听力好的学生用耳去听,把听到的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听力差一点的通过看口,把看到的再传给第三个同学,依次类推,一个听,一个看。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看老师的声音和口型,而且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听、看意识,真正做到听、看训练相结合。

3、在实践中,让耳聋学生反复接触语言,鼓励他们多用口语与人交往,让学生在听看的基础上逐步由学话向会话发展。

首先,我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如:帮助老师转告他人一件事,或者给同学代买一样东西,把学生带到公共场所,接触实际发展语言等等类似的事情让学生多去实践,拓宽耳聋学生获取语言的渠道,增加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其次,耳聋学生利用听觉对有声语言的辨别能力如何,往往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我结合无知觉实践除了注意对他们进行听说训练之外,还重视读与写的训练。在鼓励学生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则,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听觉对辨别语言意义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自如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注重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向大脑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担负着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使命。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恰恰说明读的重要性。读是获取写作经验,并用来指导写作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作文,让学生依据文章体会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结构,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认识每一个具体事物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借助电化无知觉媒体,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

在朗读训练中,我鼓励学生朗读大量的古诗、诗歌及精彩的片断,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停顿,如何抑扬顿挫,甚至连四个声调我也耐心地给学生纠正。因为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我适时地运用电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如:在学习《听潮》这篇课文时,我把海睡时,海醒时,海怒时的情景录制并剪辑下来,分别让学生进行感觉和比较,给他们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把书本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视觉与听觉的感知能力,为下一步培养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日记入手,写实的东西,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学龄儿童已经萌发自我意识时,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耳聋学生由于听觉障碍,客观地抑制了这种要求,致使他们潜在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甚至不会观察和思考,更谈不上日记和作文言之有物,情动辞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从训练学生写日记入手,着重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培养他们乐于和勤于记日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上每天都会看到各种自然现象,见到各种人,遇到各种事,学一些,搞一些活动,这些都是日记极好的素材。我从学生写观察日记入手,让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学所做,3 让他们在日记里地,自信地表达。为了丰富日记的内容,我还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人人手中备有词汇积累本,训练学生写摘录式日记。通过读书阅览,抄写一些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等,教师定期进行批阅和讲评,甚至给予鼓励。为了避免学生把日记写成流水账或三言两语式的日记,我经常采用一些较有启发性的文题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如:让学生用片断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反映弟弟、妹妹的顽皮,反映自己喜爱的人或物等等。有时给几组关联词语让学生把某个场景或情景连贯地描绘出来,有时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学生通过日记把自己有趣的思想,日常的观察和感受记下来,不但打开了思路,为作文积蓄了素材,不断地练笔,逐步丰富语言。此外,通过日记的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描写自然美,歌颂生活美、人格美,既满足了学生求美的心理需求,也塑造了他们美的心灵,达到了练文练人的目的。

浅谈如何提高聋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聋生;语文;写作能力

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听力障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单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与人沟通的方式只能是手语和书面语。手语是聋生的基础语,给聋人间的交流带来极大方便,但他们终究要走上社会,接触更多的是不懂手语的正常人,而与他们的交流还是要靠书面语。而语言文字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发展聋生书面语的主要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不成体系的认识。

一、培养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写作兴趣成为作文教学首当其冲的第一任务,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激情。

(1)从生活入手。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事物,总是自觉不自觉的注意他,并能留下较深的印象,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为了激发聋生的兴趣,我通常选择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为其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思想、爱好等,寻找一些生动感人的题材,让他们真实的去感受,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如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对整个过程了如指掌,活动后立即让他们把整个活动记录下来,他们本身爱好活动,有了兴趣,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指导聋生在生活中积累书面语言,鼓励聋生利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经常练习写日记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心里所想的问题不便直接用手语交流。日记或书信是一种良好的交流方式,于是我要求学生写日记,把自己疑惑的事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解答,老师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帮他们改正错误的语法和句子,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句子,并定期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手拉手”的小伙伴们进行书信交流等等,为今后的正常社交打下基础。

(2)从活动入手。在聋校,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书面语言的机会。利用社会上、学校中、家中学生所参与的一切活动,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运动会、助残日、作品展览等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写具体、要有头有尾,详略得当。老师引导学生用说话、手势、身体语言等方式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然后老师依照他们的意思帮助引导聋生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从而进一步提高聋生的书面用语能力。

二、促发写作灵感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其实所谓的灵感不是守株待兔地等来的,灵感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著名作家孙犁在《文艺学习》一书中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储存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钻、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要熟悉你的语言像熟悉你的军队一样,一旦用兵,你就知道谁可以担任什么角色,连战连捷。”聋生虽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要想写好作文,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只有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可能有灵感的出现。我班平均每周都要写一篇作文,每月要完成一至两篇课堂作文。要求学生的作文写完以后,先自己反复读反复修改,又把学生分成了固定的几个小组,让好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也让好生带着后进生,互补提高。最后,我还要求学生把老师和同学修改后的作文读几遍再认真誊写在作文本上。这样坚持下来,我觉得学生还是有进步的,特别是对好生,他们在帮助别人修改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后进生也可以在自己反复读和反复改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提高作文能力。贴紧平常的口语交流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室内进行观察,如:春天来了,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田野去观察春天的景象;冬天下雪时,可以让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带学生打雪仗,让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观察景物要指导学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三、注重评价指导

教师都知道,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去看老师的批语,甚至互相抢着去看别人的作文批语,这说明学生们渴望从批语中得到老师的指点,乃至赏识。所以教师在评语中不仅要写出文法的得失,更要注意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其实评语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渠道,教师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聋生写作的积极性,当他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时,同时又增添了该生创作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时应以肯定型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评语中要真诚地褒奖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写作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努力去寻求他们的长处,或选材好,或立意新,或语言有特色,或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等等,对其缺点要诚恳艺术地指出,尽量具体,使其在愉悦的心境中改掉缺点,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成长,感受成功。

四、加强训练积累

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激励学生阅览课外书籍 ,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 吟”,进行有效的课外语文学习,培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词汇,丰富语言;通过形式灵活多样的训练,如片断仿写、描写、即兴演说等,从各个途径逐步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聋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与学生打持久战的准备。

总之,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是聋生与正常人进行沟通交往的重要手段,这将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摆脱社会交往障碍,和正常人一起充分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参考文献:

[1] 叶立群主编.《特殊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 刑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

[3] 朱曼殊主编.《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铜山聋校鲍红安.《聋生交往语言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网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论文 第4篇

一、聋校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 聋校教师对数学阅读认识不到位导致阅读形式化.

据多年的教学观察, 发现教师对数学阅读要求的理解不透彻, 而且很多教师觉得数学阅读只是在课堂上对例题的阅读, 很少会关注到数学书上一些公式、概念、数字符号、图表和正文后面附加资料的阅读. 另外, 教师即使让学生去阅读了, 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 在数学课上,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离下课还有四、五分钟, 教师会告诉学生所学的内容在书上第几页, 让学生看之后完成课后习题. 有一部分学生会把例题看一下再做课后练习, 有一部分学生就直接做课后练习了, 将老师布置的阅读要求视作软任务. 久而久之, 这样的阅读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教材也成了一种摆设, 成了学生的练习册, 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同时也给聋生一种数学阅读没有语文学科那么重要的心理.

其次, 由于听力障碍带来的阅读困难, 致使数学阅读兴趣下降.

在聋校, 耳聋学生由于从小双耳失聪, 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力, 而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科学,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 他们学习数学更是难上加难, 大部分学生读不懂数学题目的意思, 听觉的缺陷给他们在数学读题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 聋生一碰到大量的文字就望而却步了, 对阅读也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

最后, 由于聋生认识不足, 忽视数学阅读.

聋生普遍认为数学不是阅读的对象. 据调查, 大部分聋生平时基本上没有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要求只要能听懂而已, 会做课后和教师布置的题目即可, 普遍认为语文才是需要阅读的, 才是阅读的对象, 而数学仅仅是自己的习题练习册.

二、运用“四结合”阅读方法, 培养聋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自从数学产生以来, 人类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 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 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时, 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为聋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维, 并督促他们形成优良的数学阅读习惯, 让阅读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教学中, 笔者摸索出了“四结合”阅读方法来培养聋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1. 读思结合.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思考可以使聋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可以使聋生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理、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 对聋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 指导阅读时, 要教会聋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拿到题目后, 不要盲目的答题, 而是要多读、多想, 读出深意, 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句话, 我可以想到些什么, 求出些什么? ”“告诉这条件,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这个图形可以告诉我什么信息”, 从而让学生彻底将题意弄清楚. 要高效审题, 必须抓住题“眼”, 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 读动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多动手操作. 聋生要想学会阅读, 就要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动手, 让学生边读边动手, 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等,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通过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画角”的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自学, 阅读书上介绍的画角步骤, 以求学生对角的画法能有初步的感知. 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 边阅读边依葫芦画瓢, 试画一个角, 比一比自己画的角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 对在试画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最后, 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角, 也学会了如何通过阅读学画角.

3. 读问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多提问.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是解决问题的桥梁, 是学习数学的先行军. 由于聋生的听力障碍使他们的有声语言发展滞后, 在提问是通过手语提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调动其自身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4. 读记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多阅读笔记, 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阅读的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在手, 可以用横线、波浪线、问号、惊叹号、箭头等不同标号来圈点勾画关键的概念、关键的字词、关键的语句、关键图形、关键的数据、公式等, 以示注意.再如, 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 要着重强调“只有”两字;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 要着重强调“未知数”、“等式”等, 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 另外, 数学阅读时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例如解题格式、 证明思路等东西, 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加以注释, 以便在日后复习巩固.

三、以五种阅读策略为主导, 提高聋生数学阅读效果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针对数学教材中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来选择合适的, 符合其认识发展水平的阅读策略.

1. 提纲挈领明大意

简称“略读法”, 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 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 ”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 在数学教材中, 书的目录就是整本书中的知识结构的提纲, 教师应该要注重每一册书本目录的利用, 先让聋生对这一学期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再指导学生分章节的学习书本知识. 到了每一学期期末复习时, 可以再回到书本的目录, 让学生对照目录复习, 回忆书中的知识, 将书由厚读薄, 由薄读厚.

2. 字斟句酌寻关键

俗称“精读”. 由于数学语言抽象、严谨, 数学思想隐而不显, 数学方法奇诡多变, 因此, 在阅读时切勿囫囵吞枣, 而要, 咬文嚼字, 读出“平淡”下的“深刻”, 在阅读过程中, 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 对它们的遣词用字, 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 分析它们的逻辑关系, 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

现以公开课《倒数》的教学片断为例进行说明.

(多媒体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请同学齐读这句话, 然后思考,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或哪几个字最重要? 并尝试着把这个重点词读出来.

生1:我认为“乘积是1”这几个个字最重要, 因为只有两个数相乘, 同时积又是1 的时候两个数才能成为倒数.

师:嗯, 很有道理, 我听出你想说的理由是, 要成为倒数必须满足“相乘, 积是1”这两个条件. (生1 强调“乘积是1”地读了一遍. )

生2:我觉得“两个数”很重要, 说明倒数必须是两个数的.

师:嗯, 你是想告诉大家的是必须是两个数的, 不是三个数或者一个数为倒数的. (生2 强调“两个数”读一遍. )

生3:我认为“互为”这两个字很重要.

师:你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个词的呢?

生3:我觉得可以理解成“互相”的意思, 比如:不能说2是倒数, 应说2 是的倒数.

师:是的, 这就是“互为”的意思, 短短的12 个字, 紧密相连, 缺一不可啊. 怎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齐读强调乘积是1) , 乘积是1 的几个数互为倒数 (生强调两个数) , 乘积是1 的两个数怎么了 (生再齐读强调互为) .

像这样咬文嚼字般地课堂, 学生从这些关键中理解了倒数, 也学会了用找重点词的方法来学习概念, 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 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准确地掌握理解, 明本质、清逻辑关系.

3. 新旧迁移找联系.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联系, 在阅读学习时,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理清各个概念、定理、公式的内在联系, 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新教材应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 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 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 减少思维的盲目性.

4. 问题导读求答案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问题才会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根据教材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其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阅读, 在积极的思维中逐步理解内容的实质.

5. 真 “境”体验思因果

由于聋生认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善于理解具体事物, 不善于理解抽象内容的特点, 在阅读时, 教师可以通过画图、实物、摄影、生活实践等再现教材的情境, 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 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读通题目, 理解题目的意思, 理清关系.

四、积极创造“交流”平台, 共享阅读成果

聋生的数学基础不同, 阅读能力有异, 学习自觉程度也不一样. 教师应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数学阅读体会, 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 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换看法, 探讨真伪, 及时反馈阅读信息, 检查阅读效果, 随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 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 要及时捕捉, 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 要及时纠正或补充. 总之, 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讨论, 为他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 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机会.在指导学生阅读和交流的基础上还要适当指导学生撰写数学阅读笔记或数学阅读心得, 读写结合, 手脑并用, 促使思维的开发, 经过长期训练,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并能把这种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为聋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让聋生能解决几个教学难题, 更重要的是把学习作为一种文化, 一种语言传播, 为聋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础, 为聋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

摘要:由于聋生的听觉障碍对其阅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欠缺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数学教学开展.本文从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出发剖析了聋校数学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 着重介绍了培养聋生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四结合”方式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五种阅读方法.

关键词:聋生,数学阅读能力,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生.听觉障碍的心里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年1月.

[2]徐大有.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7年.

[3]葛玉飞.聋校数学课堂数学论[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 2009年7月.

提高聋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 第5篇

一、多阅读,积累书面语言素材

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为了提高聋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平时应注意让其多阅读、多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文的朗读、背诵和默写。教材中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可以让学生多读、多背、多默写,这对丰富学生的内部语言很有好处。此外,课外阅读是丰富聋生知识、提高语言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聋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面语言,提高看、说、写的能力。教师平时可利用学校阅览室,引导、鼓励聋生多读课外读物,并及时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课内外结合,不仅可以使聋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够提高其书面表达能力。

二、多练习,规范书面表达中的语法

聋生多借助手语去学习汉语,但手语和汉语的语序不同,如果用手语的表达方式去写汉语,就会出现语序颠倒、语句不连贯、用词不当、指代不清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句子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入手,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训练,以提高聋生的说句、用句能力。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中的句子,熟悉和掌握句式;二是指导学生仿说句子;三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平常要说的句子写下来。通过记录的形式让聋生进行反复的书写训练,逐步积累,将说句和写句统一起来,从而养成良好的说句、写句习惯。

三、多写作,纠正书面语中的表述错误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常常在书面表达时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有时连一句顺畅的话也写不好,如何纠正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写日记,让聋生在生活中进行积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写真事、抒真情。教师要对学生写日记的情况及时检查、及时反馈,重视面批、个别指导;也可进行集中批改,通过多媒体展示修改日记的过程,使全班学生都学会修改的一般方法,逐步纠正书面语表述中的错误。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多和聋生笔谈,为聋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他们能够使用语言做事,通过做事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为此,我们主张在聋校开设笔谈课,并且建议每个聋生都随身配备一个小本和一支笔,强化其交流沟通的意识,使他们把语言与社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展语言能力。

四、多交流,锻炼书面表达能力

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不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聋生平时也有很多话要说,只不过主要是利用手语来完成,很少用书面语。教师要引导聋生在日常对话中,不仅用口说,而且要把话写下来。在进行对话教学中,注意把笔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求学生按照所学内容,用笔谈进行对话,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如:每天教师看到学生,首先与他们打招呼,接着,问些诸如“第一节是什么课”“谁给你们上课,准备工作做好了吗”之类的问题。通过这样的笔谈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用语,听(看)、读、写话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多实践,促进书面语的运用

参与社会实践是锻炼聋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对聋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我们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为聋生积累生活经验,提供语言素材,营造说话氛围。如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等,都能给聋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能直接体验的语言环境。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与活动有关的语言要求,告知其新的活动用词等,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沟通交流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伴之以语言,特别是书面语。在活动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笔述活动的经过和感想。当然,如果教师可以带聋生走出校门,把课堂上所学的词语、句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其学会举一反三,那就更好了。

总之,要提高聋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正常人能看得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就要强化课内语言训练,注重课外语言实践,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加强家校合作。我相信,通过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聋生运用语言文字认识事物、表达思想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如何提高低年级聋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第6篇

一、圈圈画画,指导学生读题方法

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严重滞后于健听儿童,数学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有“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聋生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需要特殊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因此教师要培养聋生一般文字的阅读能力,更要帮助指导聋生读题的方法.

二、“因人而异”,关注学生读题过程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适应聋生个性的发展,促使每个聋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聋生由于听障程度、思维方式、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聋生的个体差异更为显著,因此,聋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差异的多样化学习过程.低年级的聋生在听力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的孩子听力损失少,并且经过一系列的语言康复,可以与老师用口语交流互动,这类孩子在读题的时候就可以以口语为主,手语为辅.还有一部分孩子,听力损失严重,不能用口语交流,那么就以手语为主,口语为辅.只有在课堂中“因人而异”,兼顾聋生语言异质,关注每个聋生读题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让每一个聋生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不同的缺陷补偿.

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聋生的听力程度、语言能力、潜力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聋生的数学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努力使每个聋生实现其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兼顾口语和手语、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低年级聋生的基本需求.

三、同伴交流,检查学生读题结果

“学讲计划”中的“讲出来”是语言的表达,是信息的输出,包括信息的检索与提取、信息的条理化组织和新信息的生成.具体来说,“讲出来”是指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要点系统地归纳和概括,能够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听懂、学会.能否“讲出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读例题:小花猫做了38颗星星,小狗做了10颗星星,小猴子做了34颗星星.小花猫说:“我做的比小猴子多一些”.还可以怎么说?学生读完后,可以分组让学生对同伴说一说这题的意思,需要同学们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明白38和34比较接近,所以38比34多一些,10和38相差较多,所以38比10多得多.理解题意以后再让学生分组用文字叙述,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做“小老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别的同学判断和自己理解的是不是一样,通过交流汇报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读题理解题意.

四、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读题能力

阅读是基本的学习方法,所以阅读不光是语文课的事情,对于数学课来说也同样重要,按照认知学习论的说法,阅读是知识的重建过程,数学里的符号、公式以及文字,同样需要经过阅读才能理解,阅读是数学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是思维的基础.所以说只有聋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阅读的教育功能,将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平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多让聋生阅读,使聋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让聋生多与数学文本接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聋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结合聋生实际,逐步提高聋生的读题能力,不要让学生再通过“猜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尽量要让学生做到有理有据.提高低年级聋生读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训练,聋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读题方法,有了基本的读题能力,才能摆脱面对解决数学问题的畏难情绪,逐渐对数学课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并且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最终促使每个聋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不同的聋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理解题意,要理解题意就必须读题.那么,如何引导聋生克服困难,能够正确解答这类数学题呢?作为聋校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数学读题能力.聋生获得知识,必须要建立在自己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四个方面来提高低年级聋生的数学读题能力的.

关键词:聋生,数学,读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锡安.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6.

[2]张德超.学进去,讲出来[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26.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论文 第7篇

一、分析课文, 多角度解答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聋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的过程就是培养聋生解题能力的过程, 一味地照本宣科, 把答案灌输给聋生, 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教学方法, 必须巧设论题、创设情景引导聋生开动脑筋, 发散思维, 拨开云雾见天日。

在讲解都德的《最后一课》时,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韩麦尔先生穿上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 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 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我设计的问题是:“他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也穿戴呢?”同学们讨论后马上得出的答案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 表示对这一课的重视。”我给予肯定后进一步设疑:“韩麦儿先生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时穿这身衣服, 今天, 镇上的人来听课, 他穿戴这身衣帽是否也有深意?”这样, 大部分学生就能品味出, 韩麦儿先生是为了表达对同胞的尊重及惜别之情。在回答的过程中, 也有学生说, 韩麦儿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教师都应给以赞扬。

二、增补情节, 尝试创作乐趣

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 在阅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 让聋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放手让聋生去尝试, 启发聋生去猜想, 激发聋生的创造欲望。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 对课文进行扩写、续写。既能促进聋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创作乐趣。事实上, 聋生很乐意扩写、续写, 他们乐于开动脑筋, 突发奇想, 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学过《皇帝的新装》之后, 结合课后练习, 我要求写一个续篇。学生兴致很高, 有的写道:“两个骗子得到皇帝的重用, 做了大官, 仗着皇帝的庇护, 更加肆无忌惮地行使骗术, 逼迫全国百姓都购买他们织的好‘衣服’, 不穿的就杀头。后来, 这个国家的人再也没有穿衣服的了。”也有的聋生更是与众不同, 他写道:“皇帝回宫后愈想愈不对劲。便决定微服私访, 出了宫来到百姓聚居的地方, 只见人们三个一伙, 五个一群, 都在谈论嘲笑皇帝的裸体游行。他知道上当受骗了, 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补救的方法。还是大臣经验丰富, 说今天的裸体游行是为了缅怀先人, 忆苦思甜, 这样的活动以后每年都要搞一次。”

三、作文训练, 鼓励求异创新

学过《白杨礼赞》后, 我要求聋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散文。为了帮助聋生拓宽思路, 写作前的讲析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自由选取象征物, 进行具体描绘, 然后揭示象征意;第二层次, 教师明确象征物, 让聋生从几个方面来描写事物揭示象征义。

在第一个环节中, 有的选腊梅, 写它傲霜斗雪, 赞美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人;有的选蜡烛, 写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赞美无私奉献的人。大部分学生都从赞美的角度选取象征物, 教师再作引导, 丑恶的东西也可以写出来, 加以抨击。这无异于又打开了一扇窗, 聋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有的选孔雀, 写它整天无所事事, 批评那些高高在上, 光做表面文章, 没有工作实绩的人;有的选垂柳, 写它随风摇摆, 讽刺那些没有主见, 人云亦云的人。

在第二个环节中, 要求聋生以小草为象征物, 进行写作。有的写道:“小草质朴无华, 一心装点大地, 就像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人们。”有的写道:“小草能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 岩石的缝隙里,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就像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人。”有的写道:“小草向春天献媚, 到了冬天就藏起了形迹, 就像见风使舵、立场不坚定的人。”这样, 通过这项练习, 一方面提高了聋生的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聋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开发了思维能力, 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当然, 在语文教学中, 提高求异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 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 适时地运用各种训练形式, 以求提高聋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为他们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求异创新是语文教育中一种广开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思考、探求解决问题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结合教学实际, 从分析课文, 多角度解答;增补情节, 尝试创作乐趣;作文训练, 鼓励求异创新三个方面, 阐述了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聋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提高,求异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瑶.情感教学是谁惹的祸.中学语文教学, 2001 (12) .

如何提高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第8篇

1.应用题是语言性极强的问题,而聋生因听力损失造成了他们语言的贫乏,生活圈子狭窄,生活实际经验少,对应用题中所表述的意思不能正确理解。还有题目中的一些生字、词,学生不认识从而读不懂题目,不能理解题意。

2.大部分聋生的语言基础比较差,思维能力比较差,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看到题目不去认真读题,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不能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

3.聋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条理性,在解应用题时他们会只看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往往会看到“多”就加,“少”就减,“倍”就乘,“平均”就除,乱猜算法,不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应用题。当然应用题学习也是聋生整个学习中的难点。基于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复习,做好知识铺垫

聋生对知识遗忘比较快,通过复习一方面可以帮助聋生对旧知的“回顾”,另一方面为新知做铺垫,把新旧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以旧学新,符合聋生接受新知识的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复习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启发并引导学生对简单应用题解题方法进行回顾,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平稳过渡。

如:第十一册第37页例1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在教学例1前,先复习以前学过的两道简单应用题,请学生自己口头解答。接着在它们的基础上改变为例1,然后再带领学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来理解题意,这样学生对例1就很容易接受。

二、指导读题,用好标点符号

读题在应用题教学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同时读题是理解题意和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读、教师读、师生共同读;通过反复地读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题目中生字词的障碍,二来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题目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分析。实际上标点符号在应用题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目中有分号、逗号、句号和问号,句号表示条件的结束,可以根据这句话得到一个隐藏的条件,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

三、重视审题,提高辨析能力

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让聋生朗读题目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题目中的生字词或熟字生词。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题目中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在读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数字,其他不重要的词语可以不去研究,这样可以把题目中的关系简单明了。

例: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在这个应用题中,关键词有“每天读12页”、“6天读完”;这里可以加个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接着“这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读完”这样一来,题目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

四、分析图例,理顺数量关系

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复合应用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应用题分解成几个相互关联的简单应用题,然后逐步解答。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可以用教具演示、图解以及写出主要的数量关系式等,尽可能把题目中所反映的事理和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或实物图直观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图意分析数量在题目中的作用,理解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正确用图画或图形概括出应用题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练习时可以加强联系、对比。如:一位女纺织工5天织布20千米。照这样计算,她15天可织布多少千米?与“一位女织工要完成一项任务,每天织布4千米需要5天完成。如果每天织布5千米,几天可以完成?”通过同样的事实内容把归总应用题和归一应用题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五、注重引导,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合应用题的教学中很多题目要求列综合算式,有的学生認为综合算式就是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却不会正确使用括号,也说明了他们没有真正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讲清括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括号。在列出综合算式后,要注意与分步列式联系,要求学生讲出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另外教师要按照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便于总结出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使他们学会解题,学会分析的方法,进而学会学习的方法。

六、重视检验,养成验算习惯

聋生在做完题之后,往往不习惯检验是否算得对,算得合理,很容易出现错误。虽然应用题的检验过程不像算式验算那样要求写出来,但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用口算或笔算来检验解题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验算习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由于聋生的生理原因,应用题学习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聋生对几种常见的应用题类型能扎实掌握,如:求多多少,求少多少等以及一些数量关系和变式。总之要想提高聋生学习应用题的能力还需要全体特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下一篇:社会风险稳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