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2024-07-25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精选7篇)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第1篇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妊娠黄体,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好发部位是输卵管。而在妊娠早期由于临床指标及声像图的特异性均不明显, 当宫腔内未出现妊娠囊时, 易将妊娠黄体误诊为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包块与妊娠黄体在同侧附件区的占大多数, 为更客观反映异位妊娠包块与妊娠黄体之间的血流特点的差异, 本研究选取发生于同一患者同侧附件区的输卵管妊娠包块及妊娠黄体进行对比观测, 总结其声像图特点, 予以分析, 以提高输卵管妊娠诊断的准确性,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12 月于本院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的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患者4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停经时间为35~56 d, 年龄20~39 岁, 平均28 岁, 尿 β-h CG均阳性, 其中壶腹部妊娠39 例, 峡部妊娠1 例。输卵管妊娠包块大小 (最大径) 1.3~2.4 cm, 其中3 例内见卵黄囊, 5 例内见胚芽及心管跳动。同时均于输卵管妊娠包块 (输卵管妊娠组) 同侧可见妊娠黄体 (妊娠黄体组) , 黄体大小 (最大径) 1.5~3.6 cm。

1.2 方法采用PHILIPS HD9X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阴道探头频率为4~8 MHz。检查经由同一医师完成。患者排空膀胱后, 取膀胱截石位, 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观察内容包括:子宫内有无孕囊、双附件区有无包块、包块与卵巢的关系、测量包块大小、CDFI观察血流分布情况并测量血流参数, 包括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 (PSV) 、阻力指数 (RI) 。

1.3 超声检测标准输卵管妊娠和妊娠黄体周围的血流定量如下, 环状血流:呈基本相连的圆形或超过3/4圆周长;半环状血流:超过1/2 圆周长;条状血流:未超过1/2 圆周长、仅超过1/4 圆周长;点状血流:长度与宽度差不多。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表现所有40 例病例中均于同侧探及输卵管妊娠包块及妊娠黄体, 其中位于右侧16 例, 位于左侧24 例。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表现为附件区环形回声, 环的边缘稍厚, 回声稍强或等于卵巢回声, 中心多为无回声区, 内可见 (或不见) 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 环形回声大多与卵巢分离或紧贴。妊娠黄体可表现为低回声型、厚壁囊肿型、薄壁囊肿型, 其中低回声型最为常见, 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团块, 形态尚规则, 回声不均匀, 出现率为62.5% (25/40) ;厚壁囊肿型二维超声表现为单房囊性回声, 囊壁较厚, 回声中等或偏强, 并皱缩呈花瓣样, 内壁毛糙, 腔内透声好或可见棉絮状、胶冻样低回声光团或分隔光带, 其出现率为25.0% (10/40) ;薄壁囊肿型二维超声显示为单房囊性结构、壁薄、内壁较光滑, 腔内透声好或见散在光点回声, 此型一般体积较大, 出现率为12.5% (5/40) 。

2.2 血流分布血流参数比较输卵管妊娠组包块周边或内部血流呈现条状、点状共33 例 (82.5%) , 多于妊娠黄体组的5 例 (12.5%) , 呈现无明显血流患者多于妊娠黄体组, 呈现半环状、环状血流患者均少于妊娠黄体组, 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输卵管妊娠组PSV低于妊娠黄体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输卵管妊娠组RI稍高于妊娠黄体组,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异位妊娠发生的部位主要有输卵管、卵巢、宫角、宫颈及阔韧带等,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90% 以上[1]。病因主要有输卵管病变、宫内放置节育器、孕卵游走等[2]。按时间发展可分为未破裂未流产型、流产型、破裂型、陈旧型。在临床上异位妊娠包块内见卵黄囊及胚芽原始心管搏动与妊娠黄体薄壁囊肿型、低回声型二维超声很容易鉴别;而对于未破裂未流产型囊内无胚芽及卵黄囊时与厚壁型黄体二维超声表现极相似, 鉴别困难[3]。

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包块为类圆形, 由未破裂未流产的宫外孕囊及输卵管壁构成, 外层为回声稍强而厚的绒毛环, 环中央为暗区 (呈双环征改变) [4]。彩色多普勒显示输卵管妊娠孕卵着床周围区域同样形成滋养层周围血流[5]。而由于输卵管黏膜不能形成完整的蜕膜层, 以致绒毛直接侵及输卵管肌壁引起局部微血管出血, 进而由蜕膜细胞、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包裹孕囊形成包块[6]。因此, 输卵管妊娠包块血供较正常妊娠差。CDFI显示以条状、点状血流信号为绝大多数[7]。

卵巢黄体是成熟卵泡排卵后颗粒层细胞及卵泡膜细胞等大量增生肥大而形成。如果发生妊娠, 黄体体积逐渐增大、发育至孕12 周左右, 并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从而维持早期孕囊的生长发育[8]。妊娠黄体可表现为低回声型、厚壁囊肿型、薄壁囊肿型。妊娠黄体的不同类型可能与受精卵着床位置、黄体形成过程中有否出血、出血量多少及出血再吸收的不同阶段等因素有关[9]。妊娠黄体形成后, 其所在的卵巢内新生血管增多、管径扩张, 血流灌注明显增加, 围绕在黄体周围的血管更为显著, 血管阻力低, 妊娠黄体的血供约占同侧卵巢血供的80% 左右[10]。因此, 经阴道彩超探查较易在黄体周围获得丰富血流信号, CDFI显示以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占多数, 即使妊娠黄体周围显示为点状血流, 其分布也较为丰富。

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两者血流分布特点不一的观点。关于血流参数的对比, 在本研究中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包块组PSV值小于妊娠黄体组, 而RI值大于妊娠黄体组, 与包敏娟等[11]研究结果相同, 但在本研究中两组PSV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RI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另有李天刚等[12]的研究显示输卵管妊娠组PSV值与黄体囊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RI值小于黄体囊肿组。对于两者PSV及RI值在不同研究中所得出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间比较的统计学意义并不一致, 除考虑到不同研究所选取样本的差异外, 主要由输卵管妊娠及妊娠黄体本身的血流灌注特点所决定的。这说明部分患者中两者的PSV值和RI值存在重叠, 张爱红等[13]研究也提示两者数据有重叠现象。

输卵管妊娠中, 发生在壶腹部的最多, 占55%~60%, 其次是峡部、伞部, 间质部最少[14]。许玉敏[15]研究指出, 输卵管妊娠包块的多普勒血流频谱由于受精卵着床部位及绒毛成活能力不同而形态各异:当绒毛侵袭到血流较丰富的输卵管峡部或间质部肌层时, 可出现动静脉瘘, 此时可检测出极低阻力血流频谱 (RI<0.4) ;当受精卵着床处出现组织水肿、血块挤压、血管痉挛的病理改变时, 根据其程度, 可表现为低阻力型、高阻力型或无舒张期血流型等血流频谱形态。

妊娠黄体血流灌注的状态与h CG分泌正常与否有正相关关系:正常宫内早孕时, 受精卵的着床环境好, 绒毛组织发育好, 则分泌h CG多, 后者刺激黄体发育, 血供丰富, 使妊娠黄体的血流多普勒频谱呈现低阻力型;而宫内早孕流产或宫外孕时, 受精卵着床环境不良, 绒毛组织发育差, 则分泌h CG少, 对黄体刺激能力较弱, 使血供不足, 妊娠黄体的血流多普勒频谱呈现高阻力型[15]。有国外研究指出妊娠黄体的环状或半环状血供是一个迅速发育的新生血管环, 管径扩张并汇聚融合, 分布于妊娠黄体的外围并发出侧支穿越黄体[8]。这种新生血管对于胆固醇的正常运输非常必需, 而后者正是一种促成孕酮合成的重要的酶作用物, 进而能够支持胚胎发育[16]。邱少东等[17]提出在胚胎存活型异位妊娠其胚胎未停止发育, 绒毛组织发育尚好, 滋养细胞分泌的h CG水平与正常宫内妊娠相当, 所表现的黄体血流速度及RI值与正常宫内妊娠组无差异而与流产型异位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认为检测黄体血流对诊断是否存在异位妊娠无明显意义, 但对判断异位妊娠中胚胎是否存活有重大诊断价值。综上所述, 未破裂未流产型输卵管妊娠其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其与妊娠黄体在多普勒血流频谱RI值上的区别无明显特异性, 并且考虑到临床应用时有仪器灵敏度、操作手法、测量角度等差别因素, 难以单凭PSV及RI值的数值截然区分输卵管妊娠及妊娠黄体, 故在临床工作中测量PSV及RI值只能作为两者鉴别的参考。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分析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125例, 选择腹部及阴道检查并且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后病理证实。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9岁。其中有明确停经史90例, 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35例, 尿HCG均为阳性、弱阳性, 血HCG阳性。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GE LOGIQ-7彩色超声诊断仪, 腹部探头频率3.5~5.0MHz及阴道探头频率4~8MHz。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暴露外阴将阴道探头表面涂抹耦和剂, 套上一次性无菌探头套, 将探头置入阴道, 多角度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及回声、宫腔内有无孕囊, 重点观察子宫及两侧附件区有无包块。观察包块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有无胎囊、卵黄囊、胚芽及胎心搏动。多普勒对包块内部及周边进行血流检测, 获取清晰脉冲血流频谱, 测量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期最大峰值流速, 计算阻力指数 (RI) 。观察盆腔、肝肾隐窝、脾肾间隙及腹侧有无游离无回声区。检查结果与保守治疗后临床最终诊断、腹腔镜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12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中超声图像特征:子宫情况, 子宫体积表现为正常或轻度增大, 但均小于停经月份。宫腔内无孕囊回声, 子宫内膜厚薄不均、回声强弱相等不规则, 部分患者宫腔内可见假孕囊。附件区及盆腹腔情况, 附件区包块类型: (1) 胚芽心搏型。包块内有妊娠囊, 其内部可见胚芽或 (和) 心管搏动; CDFI示包块局部血流信号丰富, 呈半环状血流, 低阻力型动脉频谱[3], 内部有胚芽和胎心搏动的于胎心搏动处可见闪烁血流信号。超声显示在盆腔有少量无回声区或无游离无回声区, 肝肾隐窝、脾肾间隙及腹侧无游离无回声区。 (2) 输卵管环型。附件区可见厚壁囊性回声, 囊内有或无卵黄囊, 无胚芽, 内部回声从外向内依次为低回声、强回声、无回声。CDFI:周边呈半环状血流或星点状血流信号, 可检测到滋养层血流频谱。超声显示在盆腔有少量无回声区, 肝肾隐窝、脾肾间隙、双侧髂窝及肠间隙无游离无回声区。 (3) 不均质包块型。二维超声表现为一侧卵巢旁见不均质混合性团块, 以高回声为主, 边界尚清晰。CDFI:部分包块周边和内部血流不丰富, 可测得动脉频谱仅收缩期, 无舒张期或有异型曲线, 部分未见到彩色血流。盆腔有少量无回声区, 肝肾隐窝、脾肾间隙及腹侧无游离无回声区。

3讨论

12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中部分患者宫腔内可见假孕囊, “假孕囊”位于宫腔中央, 周围是子宫内膜, “假孕囊”周围未检出滋养层动脉血流频谱。真孕囊位于子宫内膜内, 有典型的“双环征”。 附件区包块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胚芽心搏型。有文献将输卵管妊娠包块的半环状血流信号描述为早期诊断尤其是未发生输卵管破裂的输卵管妊娠的一个有诊断意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4], 这大多意味着输卵管妊娠孕龄相对较长、妊娠绒毛细胞较多, 或是妊娠绒毛细胞活性较强[5]。此型停经时间较长、出血量少, 主要是绒毛侵蚀输卵管黏膜及周围小管, 引起少量的渗血, 超声显示在盆腔有少量无回声区或无游离无回声区, 肝肾隐窝、脾肾间隙及腹侧无游离无回声区。该型超声较易明确诊断, 可使临床及早处理, 意义重大。 (2) 输卵管环型。输卵管妊娠与宫内妊娠一样母体动脉血在进入滋养层间隙后阻力明显减低, 形成具有特异性的滋养层周围血流, 因此, 在附件区包块中检测到与卵巢分离的低阻力血流代表了输卵管妊娠包块的滋养血流, 可提高输卵管妊娠诊断的敏感性, 此型最多见。该声像图需和黄体囊肿鉴别, 妊娠黄体的声像图表现呈多样性, 但宫外孕的半环形血流信号及低阻动脉血流频谱对宫外孕包块和黄体囊肿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当显示周围血流RI小于0.39或大于0.70时提示宫外孕[6] 。 (3) 不均质包块型。此型由于部分组织坏死、机化, 血流显示率低。

临床工作中对尿妊娠阳性、弱阳性及血β-HCG值阳性的患者, 在宫腔及宫外均未发现异常回声时, 应进行追踪观察, 不能轻易排除异位妊娠。在检查过程中腹部及阴道超声应相结合, 以阴道超声为主, 并结合病史, 同时参考HCG定性试验或动态观察血β-HCG值。

总之, 超声检查是诊断输卵管妊娠的最佳方法之一, 早期准确的做出输卵管妊娠的诊断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安危。通过以上总结, 掌握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 可进一步提高输卵管妊娠早期的诊断准确率。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经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25例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 (1) 宫腔内无孕囊回声。 (2) 附件区包块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胚芽心搏型。②输卵管环型。③不均质包块型。 (3) 盆腔有无回声区, 量较少。结论:熟练掌握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声像图特点, 可提高超声对输卵管妊娠早期的诊断能力。

关键词:超声检查,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

参考文献

[1]Lozeau AM, Potter B.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ctopicpregmancv (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5, 72:1707-1014.

[2]谢咏, 王刚, 林铁成, 等.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生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 2007, 23 (6) :433-436.

[3]杨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98例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9) :1126-1127.

[4]Potter MB, LEPine LA, Jammieson DJ.Predictors of successwith methotrexate treatment of tubal pregnancy at grady me-morial hospital (J) .Am J Obstet Gynecol Scand, 2004, 83 (3) :289-292.

[5]张炽敏, 薛勤, 于红, 等.输卵管妊娠包块超声血流分级与血β-HCG、保守治疗结果的对比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4) :352-355.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拟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380例, 380例患者均经复查或手术最后明确诊断。拟诊380例, 最后确诊376例, 年龄21~46岁, 平均35岁。380例患者均因阴道流血或流产前常规超声检查, 宫腔内未发现孕囊行阴道超声检查, 380例患者均常规血HCG及孕酮检查。

方法:采用GE8、飞利浦iu22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进行经阴道及腹部超声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 随时收集检查资料。检查时, 患者位于膀胱截石位, 经阴道超声检查中, 将避孕套套在探头上, 并使用灭菌耦合剂, 而经腹部超声检查中, 患者保持膀胱适度充盈, 联合采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 依次测量观察子宫及附件区, 观察宫腔内有无孕囊回声, 内膜回声是否均匀, 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滋养动脉血流, 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 保留影像。无论宫腔内有无孕囊反射或类似孕囊样反射, 都应该采取彩色多普勒检查, 观察有无滋养动脉血流信号。对附件区进行观察时, 对卵巢大小进行测量, 对卵巢结构进行观察, 更加应该对输卵管走行区有无异常包块回声进行仔细地观察, 如果有则将包块的位置及其与输卵管关系进行详细记录, 观察包块内有无孕囊回声, 孕囊内有无卵黄囊、胎芽、胎心等结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有无输卵管环血流, 有无盆腔积液, 保留影像资料。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80例患者经手术或动态随访观察, 明确诊断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376例。经阴道超声检出376例, 其诊断符合率99%, 其中4例患者通过随访, 发现宫腔内有孕囊, 经刮宫病理证实为宫腔妊娠。经腹部超声检出87例, 其中293例未发现任何异常征象, 诊断符合率2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超声检查表现如下: (1) 380例患者子宫大小正常或略饱满, 290例合并子宫内膜增厚 (>12 mm) 且回声不均质, 41例宫腔内见假孕囊回声。 (2) 115例显示一侧输卵管增粗, 其中4例患者被误诊;265例患者宫外发现异常回声包块, 直径10~28 mm, 其中106例包块内可见孕囊回声, 55例包块内可见卵黄囊回声, 13例包块内可见心血管搏动。 (3) 43例患者子宫直肠窝或附件区可发现液性回声, 游离性, 少量, 透声性好。 (4) 对265例宫外发现异常回声包块的患者, 给予彩色多普勒检查, 包块周围可发现半环绕彩色血流, 表现为高速低阻血流频谱, RI<0.41。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超声表现: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妊娠囊较小, 位于输卵管内, 表现出的包块体积较小, 腹部超声检查一般对包块较难显示, 经阴道超声检查仅部分显示输卵管局部增粗, 彩色多普勒输卵管环征显示有利于增加诊断符合率, 因包块未破裂局限于输卵管内, 边界清晰, 包块内绒毛组织回声多不均质, 胚胎发育好包块较大时内可探及孕囊及卵黄囊、胎芽胎心反射, 子宫周围或子宫后见液性暗区病例多透声好, 见图1~3。

讨论

宫外孕多因破裂后大出血腹痛就诊, 因破裂后形成较大包块通过腹部超声结合尿HCG多能做出诊断, 但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包块较小, 腹部超声检查一般对包块较难显示, 很难做出诊断。近年来, 随着人们的产检意识不断加强, 大多数宫外孕患者是通过早期检查被发现。现代高频经阴道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力, 对盆腔脏器能够清晰显示, 而且影响因素少, 与患者体型及腹壁厚度及膀胱充盈无关, 与腹部超声检查相比, 对细微病变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2]。我院回顾性分析拟诊的38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病例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 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9% (与文献报道一致) [3], 腹部超声检查仅2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经阴道超声分辨率高, 更有利于输卵管环血流显示, 增加诊断征象, 能够明显提高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检出率。本组病例中265例显示此征象, 显示率69.7%。输卵管环征是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主要征象之一, 对其诊断具有特异的性[4]。输卵管环征显示:外面低回声为输卵管壁;中间中等回声为绒毛组织;中间无回声为孕囊, 在孕囊内可见卵黄囊, 胎芽胎心组织较少见。经阴道超声因具有较高分辨率, 很早就能显示孕囊内的卵黄囊及胎芽胎心, 此时有利于明确诊断。如果只见孕囊, 未见卵黄囊及胎芽胎心时, 需要与黄体及炎性包块等鉴别。目前研究显示, 黄体壁的回声不高于卵巢实质的回声, 而输卵管环周围壁的回声则高于卵巢实质的回声, 所以对三者回声的比较有助于识别输卵管环征[5]。用超声检查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时, 正确识别输卵管环征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显示, 在宫外孕的诊断中, 与腹部超声检查相比, 经阴道超声检查要早1周左右[6]。早期明确诊断宫外孕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够增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避免手术治疗带来不良影响, 增加了再次受孕机会。尤其对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因为受孕时间较短, 包块体积较小, 腹部超声检查不能做出诊断, 而经阴道超声检查增加输卵管环征显示率, 提高了输卵管妊娠诊断符合率。

总之,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对于早孕患者, 当腹部超声检查不能显示宫腔内孕囊时, 应该给予经阴道超声检查, 尽早明确诊断, 争取尽快保守治疗, 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妊娠破裂的危险性, 增加患者再次受孕的机会。

注:经阴道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236, P<0.05) 。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拟诊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阴道与腹部超声检查资料, 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380例病例均经手术或随访观察统计, 376例确定为宫外孕, 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9%, 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23%。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包块多较小, 早期经阴道超声较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 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参考文献

[1]吴锡金, 梁凤玲, 陈桂荣, 等.三维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3) :283-284.

[2]徐丽娟.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36例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2, 7 (2) :105-106.

[3]邵建兰, 王琦.经阴道超声在输卵管妊娠及放射介入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 4 (12) :67.

[4]吴莹, 黄云霞, 王宪华.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80例[J].中国内镜杂志, 2002, 8 (8) :92.

[5]陈胜良, 田应梅.宫外孕的声像图特征 (附40例报道) [J].放射学实践, 2000, 15 (4) :306.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2例包块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33±4岁。22例中初次妊娠1例,余21例均有2次以上妊娠史。经产妇15例,其中剖宫产6例,产次1~3次,平均1.4±0.6次。有人工流产史12例,流产次数1~5次,平均2.5±1.3次。22例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41~72天,平均52±8.1天。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史15例,下腹隐痛11例,其中4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未发现绒毛,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腹痛。妇科检查:单侧附件压痛14例,触及一侧子宫角隆起或附件包块12例。

1.2 辅助检查

22例查血β-HCG 115~10218 U/L,平均779.8±660.4 U/L;门诊或入院后均行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1.1~2.1 cm,平均1.4±0.3 cm;附件区包块直径1.9~5.3 cm,平均3.8±1.5 cm;B超检查结果提示包块壁较厚,或内见囊样结构,或包块中心可见胎芽样回声,或探及卵黄囊结构,或可见原始心管搏动,且囊壁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远离宫腔线。提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者8例,探及附件区不均质包块,周边欠清,提示异位妊娠者14例。

1.3 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血β-HCG定量及阴道B超检查后行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下圆韧带位于突出包块的外侧为宫角妊娠,内侧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

1.4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加静脉麻醉,取头低臀高位,脐中央进气腹针,脐孔下缘纵形切口10 mm并置入trocar,放置30°腹腔镜,下腹两侧相应部位分别做10、5 mm切口,分别置入trocar。经阴道置入举宫器。放入手术器械。吸净盆腔少量积血或液体,全面检查盆腔,然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决定行以下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

1.4.1 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剖开取胚术

适用于妊娠包块直径<2 cm,有生育要求者。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例,手术方法为采用线性输卵管切开术加缝合术,首先用单极电凝在妊娠部包块表面做一线状电凝面,先向妊娠部包块底部注入0.9%氯化钠液10 ml+缩宫素10 U促进子宫收缩,用单极电钩切开妊娠包块,将机化血块、绒毛样组织用挤压法、钳夹法和水冲法全部清除,较大活动出血部位用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创面渗血不电凝,防止损伤输卵管纤毛,然后迅速用2-0可吸收肠线缝合创面,创面周围注入甲氨蝶呤20 mg,观察5~10分钟缝合部位无增大、周围无渗血,0.9%氯化钠液反复冲洗盆腔后结束手术。

1.4.2 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宫角楔形切除术

该方法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患者。方法A:适用包块直径2~4 cm者,妊娠组织周围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先电凝输卵管伞端系膜,切除患侧游离的输卵管,用2-0号可吸收肠线于包块基底部“U”字穿透子宫壁缝扎2针,2个“U”字可重叠,分别打结后于基底部两端“U”缝线内外两侧各穿透子宫壁缝合1针,分别向包块两侧外打结。然后在紫蓝色明显而膨起的病灶边缘以单极或双极电凝环形电凝4 mm宽的凝固带,组织凝固深度达深肌层,再以单极电钩以凝切的方法沿凝固带内侧梭形切除子宫角,冲洗器边冲洗边钝性剥离角部妊娠组织物,将妊娠组织物完整冲出,有活动性出血以双极电凝止血,切口以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术后局部注射甲氨蝶呤20 mg。采用该方法手术10例,其中2例只切除间质部及部分子宫角,保留患侧输卵管备用,6个月后行开腹输卵管宫角植入术[3]。方法B:适用包块直径>4 cm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加宫角部分切除。基底部“U”字缝合困难,先切除远端输卵管系膜,再以大号带线角针自欲切除子宫角包块基底贯穿子宫前后壁间断缝合3~4针,缝针自包块基底部子宫前壁进针,后壁出针,先不打结而留线备用。再楔形切除子宫角,快速清除宫角部绒毛及机化血块,此时出血往往较多,电凝效果不佳,提起事先所留缝线的中间一针并迅速打结,可快速止血,结扎中间一针后可有效控制出血,再结扎其余缝线,小的出血电凝或浆肌层缝合,术后局部注射甲氨蝶呤20 mg。采用该方法手术9例。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22例患者手术时间35~101分钟,平均46±33分钟,出血量30~600 ml,平均66±32 ml。各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再次妊娠结局,见表1。

从表1中可见,宫角楔形切除方法B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略长,出血量也较其他两组略增多,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及随访

2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见绒毛。3组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例患者中18例随访2~36个月,子宫均正常大小,其中3例术后再次妊娠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分娩,术中见患侧子宫角轻度粘连,余未见异常。

3 讨 论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由于结构特殊,位于输卵管通向宫腔的交界处,周围包绕着较厚的肌层组织,血供丰富,一旦破裂,出血迅猛,过去被视为腹腔镜的禁忌。近年开始有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方法的报道,如切开取胚、局部切除、内套圈等方法[4,5]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包块较大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报道例数尚少。我们对包块型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控制了腹腔镜手术中的出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组在行宫角楔形切除时采用两种方法,方法A采用预先缝扎,再切开取胚治疗包块型间质部妊娠,其原理在于妊娠包块基底部缝扎后阻断了病灶的血液供给,此时切开包块,取出胚胎组织,不但能减少出血量,又可以避免过多的出血影响手术视野,适用于包块直径在2~4 cm者。对于包块较大的妊娠灶采用方法B,先基底部缝线备用,快速清除妊娠组织后,立即结扎切口中间缝线,可有效控制出血,防止出血后再缝合,而导致术野不清,缝合困难,致中转开腹,本方法适用于包块直径>4 cm者。方法A和方法B在有效控制了出血后,残端再电凝缝扎止血,使手术安全、简单、易行。残端注射甲氨蝶呤20 mg,可以杀灭宫角部及残端残留的妊娠滋养细胞,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6],本组无一例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随访结果,切开取胚术后再次妊娠并足月分娩2例,方法A中意外妊娠并足月分娩1例,可能为另一侧输卵管功能正常所致,2例剖宫产分娩的患者,术中除发现患侧子宫角轻度粘连外,余未见异常。本方法优点有:①在妊娠病灶的宫角肌层内注射的缩宫素20 U,使肌层血管收缩,减少术中妊娠囊剥离时出血。②在妊娠部位电凝2~4 cm长、0.4 cm宽的凝固带,深达深肌层,以减少切开妊娠囊时切缘出血。③切开部位应选择在紫蓝色明显的部位,因此处较薄,血运相对较差,切开时能相对减少出血。④妊娠组织物取出时应用压力水剥离,联合应用轻柔的钝性剥离,将组织物快速完整剥出,既减少妊娠囊种植部位出血,又可避免组织物残留,有利手术成功。⑤中等包块采用基底部双“U”字型缝扎,阻断局部血运,可有效减少切开取胚或局部包块切除时的出血。对包块较大欲行宫角楔形切除者,估计术中可能出血较多时,切除前先将缝针放入腹腔,在欲切除宫角处以大针穿透子宫间断缝3~4针,并留线备用。对宫角包块切除后的出血,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此时最好的止血方法为快速缝合,实践中由于出血凶猛,缝线和缝针往往埋于血液中,缝合时找针和拉线不易定位,致使缝合和结扎时困难,而反复的吸血更加重出血量的增多。采用预先缝好留线备用,术中只需快速打结,即可快速止血,减少出血量。⑥残端局部要注射甲氨蝶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

本手术操作方法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将妊娠组织物完整取出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扎法切除包块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手术方法。方法:22例包块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采用腹腔镜手术。3例有生育要求者行剖开取胚术;包块2~4cm者10例,无生育要求者包块基底部行双“U”字缝合后切除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包块>4cm者共9例,均行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切除。比较3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情况、再次妊娠结局、预后。结果: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患侧输卵管切除加部分宫角楔形切除,无一例中转开腹和子宫切除,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18例随访2~36个月,子宫均正常大小。结论:采用缝扎法切除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是治疗包块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Tarim E,Ulusan S,Kilicdag E,et al.Angularpregnancy[J].J Obstet Gynecol Res,2004,30(5):377-399.

[2]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0.

[3]刘静,普华,于玲,等.进口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做支架用于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的体会[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93(7):434-435.

[4]薛敏,谭智慧.腹腔镜下输卵管套扎法切除间质部妊娠36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0):1031-1032.

[5]丁红,杜涛,陈立斌,等.宫角妊娠的发生及诊治变化特点4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7):429-430.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者共计76例, 所有患者均经血β-HCG检测及B超等相关检查确诊且符合保守治疗标准:①存在停经史或无经史和 (或) 不规则阴道出血史, 伴随下腹部疼痛;②尿β-HCG (+) 且生命体征平稳;③血β-HCG<3 000IU/L;④B超示附件部位包块直径<5cm, 见或未见孕囊, 无原始胎心搏动。同时在患者自愿情况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 即甲氨蝶呤治疗组 (对照Ⅰ组) 和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组 (试验组) ;另外再选取38例存在药物禁忌症或难以耐受药物治疗 (如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 、仅口服中药者进行对比研究, 即视为对照Ⅱ组;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统计学处理分析后, 显示三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P>0.05, 见表1。

1.2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并发症;②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③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④依从性差;⑤存在活动性出血;⑥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

1.3给药方法

对照Ⅰ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即甲氨蝶呤50mg/m2单次肌肉注射, 用药后第4、7、10天予以B超检查且对血β-HCG进行检测, 若血β-HCG呈下降趋势, 改为每周检测1次直至正常;若用药后4~7天该指标下降<15%, 则再予以50mg/m2单次肌肉注射。

对照Ⅱ组仅单纯给予中药治疗, 即天花粉30g、蜈蚣1条、赤芍12g、丹参12g、桃仁9g、三棱和莪术各6g、益母草15g、川牛膝12g, 上述中药水煎服、早晚温服, 7~10天为一疗程。

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中药进行综合性治疗, 即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所采用方法。

1.4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

临床治愈:经药物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盆腔包块缩小或不继续增大, 无内出血发生, 血β-HCG恢复或接近正常;否则为未愈。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给予三组患者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 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与对照Ⅰ组相比P<0.05、与对照Ⅱ组相比P<0.05, 而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相比P<0.05, 提示试验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具体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Ⅰ组比较, ▲P<0.05;与对照Ⅱ组比较, △P<0.05, ◆P<0.05

2.2三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或消失时间对比

通过给予三组患者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 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腹痛平均消失时间、阴道平均流血时间、包块平均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间与对照Ⅰ组相比P<0.05, 与对照Ⅱ组分别相比P<0.01、P<0.05;而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相比P<0.05, 提示试验组治疗方法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具体见表3。

注:与对照Ⅰ组比较, ▲P<0.05;与对照Ⅱ组比较, △P<0.05, △△P<0.01, ◆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和HCG检测的灵敏性提高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80%的异位妊娠者在未破裂前均已得以确诊[3], 所以药物保守治疗成为处理该病的主要手段且符合“人性化”医疗模式标准, 尤其是对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难以耐受手术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利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对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进行干预, 表2结果显示二者的联合应用治愈率高达94.74%, 且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 同时甲氨蝶呤联合本次所采取的中药治疗可明显缩短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和血β-HCG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时间 (表3) , 因此笔者认为甲氨蝶呤联合中药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效果显著且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手段, 因为甲氨蝶呤作为叶酸拮抗剂, 可有效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发生结合而阻断二氢叶酸转化成为四氢叶酸, 所以可影响滋养叶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起到抑制胚胎滋养细胞分裂的功效, 从而发挥杀死胚胎的作用[4]。同时本次研究结合中医理论, 认为该病的发生多因外邪侵入或内生湿热、浊毒郁结等造成少腹血瘀、结聚成癥, 所以中医治则以活血化瘀、消癥杀胚为主。因此本次中药利用天花粉、蜈蚣等中药可杀胚消癥, 三棱、莪术具有破血消癥之功效, 赤芍、丹参和桃仁则可活血化瘀, 同时结合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现代药理研究显示[5]天花粉中所含蛋白对胎盘滋养层细胞具有直接作用, 可使其发生变性、坏死, 而赤芍、丹参和桃仁等活血化瘀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等, 而三棱、莪术则可提高血浆蛋白溶解酶活性和血浆胶原酶活性有助于血浆蛋白吸收而促进胚胎组织和瘀血块变软、吸收、消散等, 另外益母草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等功能。

总而言之, 甲氨蝶呤联合中药通过不同作用途径能够有效促使异位妊娠组织变性、坏死和吸收从而达到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以及增加其疗效的目的, 且该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锦, 郭丙臣.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38例分析[J].临床医学, 2002, 5 (6) :46-4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0.

[3]罗桂晶.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1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8) :4321-4322.

[4]孟海燕, 艾春秀.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0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6) :86.

不全流产型子宫角部妊娠MRI1例 第6篇

女,36岁。主诉:26 d前行人流清宫术,术后10 d阴道流大量黄色异味液体。实验室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90 IU/L。超声检查:宫腔底部探及不均匀偏强回声,边界不清,见小囊样肿块,大小约52 mm×33 m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MRI检查见图1A~D。宫腔镜见宫腔内膜增厚,左侧宫壁近宫底部及左侧子宫角部可见深紫色血块,与宫壁黏连,左侧输卵管开口显示不清。腹腔镜下见子宫水平位、体积增大,左侧子宫角部形态饱满。术中左侧子宫角部见机化组织,电凝创面止血,手术后于宫底部注射稀释的甲氨蝶呤50 mg。病理见图1E。诊断:不全流产型子宫角部妊娠。

图1盆腔矢状位T1WI示子宫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病灶呈混杂性等、低信号(A);横轴位T2WI示病灶呈混杂性高、低信号,相应区域结合带消失(箭,B);病变与子宫肌层关系密切,子宫底部局部肌层明显变薄,冠状位T2脂肪抑制序列示病灶位于左侧子宫角部,呈高、低混杂信号,冠状位测量大小约55 mm×35 mm(C);MRI矢状位增强扫描示病变在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D);病理镜下见退变胎盘绒毛及滋养叶细胞(HE,×20,E)

2 讨论

妊娠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仍以超声为主,单一的检查方式具有局限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子宫角部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口近宫腔侧,并向宫腔侧生长发育,临床上较罕见[1]。本病一般发生于有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及辅助生殖的经产妇,本例患者既往多次不良妊娠是造成宫角妊娠的主要原因。子宫角部肌层组织较薄但血运丰富,在妊娠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诊断延迟可危及生命[2]。子宫角部妊娠易被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宫角部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解剖上以子宫圆韧带为界,或以病灶是否具有子宫内膜包绕来区分,术前较难鉴别[3]。

特殊部位的妊娠、流产不全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MRI上缺乏特异性表现[4],流产不全型宫角妊娠在MRI图像上信号混杂,误诊率较高。本例患者宫腔内见混杂性等长T1、短/长T2信号。病灶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有时可见混杂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呈环征或蜂窝征[3],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增强扫描可反映妊娠囊血供情况,预测术中的潜在出血。子宫内膜结合带是否完整可提示宫壁受累深度,部分结合带变薄外凸提示有胎盘植入,MRI检查对临床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例患者T2WI示部分结合带消失,提示胎盘累及宫壁,宫腔镜可能会造成穿孔,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

总之,不全流产型子宫角部妊娠是妇产科较罕见的疾病,及时行手术清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术前MRI增强扫描可发现病灶侵及子宫肌层,并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及盆腔的受累情况,同时提示妊娠囊血供,从而显示病灶生长趋势及预估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概率[5]。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冯世燕.子宫角妊娠55例临床分析.济南:山东大学,2013.

[2]王丹丹,王光伟,杨清.52例未破裂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治和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1):33-36.

[3]方必东,周忠洁,孙素,等.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0):1644-1646.

[4]赵梅,王军梅.38例子宫角部妊娠超声检查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35-236.

输卵管妊娠流产型 第7篇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输卵管妊娠, 非破裂型,疗效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的异常妊娠过程。常见于输卵管妊娠, 占异位妊娠的95%[1]。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输卵管切除术是输卵管妊娠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近年来, 随着快速、敏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检测技术的问世, 超声检测尤其是阴道超的发展, 绝大部分的异位妊娠患者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早期诊断为药物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 尤其对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目前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 多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我院近年采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配伍治疗输卵管妊娠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10例, 均经血β-HCG测定、B型超声检查,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而确诊, 并符合保守治疗指征[2]:有停经史或无停经史, 有异常出血史, 伴轻微腹痛或不伴有腹痛;尿β-HCG阳性;生命体征稳定, 无活动性出血;血β-HCG<3000IU/L;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 有胎心搏动为禁忌证;无肝、肾功能障碍及血象异常, 外周血WBC≥4.0×109/L, PLT≥100×109/L;无药物治疗禁忌。年龄21~35岁, 孕龄35~59d, 附件包块直径2.5~4.0cm。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年龄、孕龄、附件包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 每12小时1次, 连用3d, 共600mg, 服药前后2h禁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50mg/m2, 单次肌内注射。患者治疗期间注意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禁止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2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成功率。治疗成功:血β-HCG降至正常 (<5U/L) , 超检查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或消失, 子宫直肠窝液性暗区消失或<50%, 生命体征正常;治疗失败:用药半月内出现输卵管破裂、急性内出血, 经急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血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包块不缩小甚至增大。3项标准出现任何一项均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成功率

对照组治疗成功45例 (81.8%) , 观察组为51例 (92.7%)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恢复时间

观察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 (29.1%) , 观察组为10例 (18.2%)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药物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能使患者免除手术带来的创伤, 减少盆腔粘连, 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 尤其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 特别是一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有明显病变的患者。早期准确的诊断和严格掌握适应证是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尽管异位妊娠的微创治疗成功率高, 不良反应少, 但由于费用高、技术性强, 难以在基层推广。而药物治疗具有简单、方便、成功率高的优点, 在基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MTX是目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中最常用、且疗效比较肯定的一种药物, 其治疗机制是通过与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 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 干扰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 从而使胎盘绒毛变性坏死, 胚胎死亡, 达到治疗异位妊娠的目的[3]。其用药方法多样, 多次用药疗效肯定、治愈率高, 但用药不良反应大、局部用药操作复杂、要求技术高, 而单次肌内注射疗效肯定、操作简单、相对不良反应少, 但单一用药疗效并不令人满意。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 可竞争性抑制蜕膜组织中的孕酮受体, 导致网状纤维溶解, 使囊胚易于剥脱, 由于米非司酮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 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 黄体溶解, 囊胚坏死, 与MTX协同, 可加速绒毛胚囊坏死,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由于输卵管内孕激素受体含量远低于子宫内膜, 只有较高浓度的米非司酮, 才能与体内的孕激素竞争输卵管上的孕激素受体, 使输卵管妊娠灶失去孕激素支持而坏死吸收, 所以用抗早孕的药物流产剂量治疗输卵管妊娠是难以奏效的。

本研究显示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提高了治愈率, 不良反应亦未见明显增加, 故认为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更有效、安全, 还可缩短治疗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5.

[2]李新玲.甲氨蝶呤大剂量保守治疗宫外孕50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药, 2008, 38 (1) :64-65.

上一篇:检修与治理下一篇:元代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