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堂范文

2024-06-03

钢琴课堂范文(精选12篇)

钢琴课堂 第1篇

一、注重基础教育

所谓基础教育, 是指努力按照钢琴专业学生的水准要求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实质上是对学生的严要求, 就是说无论学生弹奏的程度如何, 他的演奏必须要有严格的专业规范。要想做到这点,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弹奏基本方法入手。有些学生入学时尽管钢琴程度很深, 但演奏方法不正确, 教师宁可用一段时间把他的程度拉下来, 有针对性多改正他的毛病, 而决不能盲目地赶进度。

对于初学者, 教师要用科学的正确的演奏方法把学生引入门, 决不能因是成人学琴而马马虎虎。哪怕是弹奏一首短小的乐曲, 也要让学生从弹奏方法、乐句划分、节奏节拍、音乐处理等各方面严格把关, 从一开始就养成一个非常好的演奏习惯。比如, 弹奏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的某一首曲子,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声音弹得通透, 音质弹得优美, 句子划分清楚, 乐句弹得连贯, 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手指力量的转移, 能够倾听到两个声部的进行等等。如果这些要求能在学习巴赫初级钢琴曲集里做到, 那么就为以后弹二、三部创意曲、平均律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理性认识

学生学琴常常是理性先于感性, 抓住这个特点, 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为此, 尽可能多举办一些钢琴教学法与演奏法的讲座,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内外专家有关钢琴的讲学活动, 让学生多听各种音乐会。比如, 去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请知名钢琴老师讲授钢琴教学法, 系统地介绍了钢琴史, 钢琴教材及钢琴教学与演奏法。同时, 笔者还带领一部分学生赴参加钢琴音乐节的观摩活动等。通过参加一系列有关钢琴的学术与演出活动, 学生们丰富了头脑、开阔了视野, 对钢琴艺术领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对钢琴演奏基本具备了正确的鉴别力与鉴赏力。当一个同学演奏时, 他们可以用自己清晰的头脑、敏锐的听觉分辨出他的演奏什么地方是好的, 什么地方有问题, 甚至还可以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 他们又可以用这些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自己的练琴。

三、提倡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演出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主张学生不仅是个人在琴房里埋头练琴, 还要大胆走出琴房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我们组织了这样的活动, 即期中或期末考试以后, 选拔出各个级别上成绩优秀者在全校公开演奏, 这样, 同学们不仅仅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 还了解到别人的学习状况, 特别是对于学习落后者是一个督促。此外, 教师也需要进一步走向社会, 组织学生到大、中、小学校去演出, 这样, 既可以把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拿到社会上去检验, 又可以克服平时演奏上的紧张状态, 激发演奏的欲望和取胜的心态。

四、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可适应或胜任工作, 需要为学生开设键盘和声课、钢琴伴奏课、钢琴教学法课, 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具体掌握教授钢琴入门的理论与实践。其授课方法则灵活多变, 要么由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的比较好的学生, 指导他们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具体授课, 在他们领会了教师的要求后再去教他们的“学生”, 要么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

五、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1、实行分级制。

根据学生钢琴程度悬殊的特点, 将级别划分为11级, 它的特点是, 级与级之间的台阶比较矮, 一是便于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对号入座, 二是适应学生基础差的实际状况, 可以循序渐进。

2、严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单是给

学生打个分数, 而是保证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 它不能走形式和走过场, 应该每学期期中为考查, 期末为考试。考试以教研室为核心, 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公平考核, 一方面又要为学生的演奏做出评议, 使考试具有一种更深的意义。为了奖优罚劣、把握规格, 规定学生每学年必须完成一个级别, 成绩优秀者可跳级, 成绩经补考仍不及格者不予升级。我们认为非如此不能鼓励学习勤奋者、约束学习松懈者, 非如此不能保证教学正常严格的进行。

3、严格规定学生的学习量, 抓紧基本技术训练。

为了确保学生打好基础、提供技术, 教师应该强调基本技术训练。规定每学期期中进行基本技术训练考查, 每一级别都有考查的不同内容。末完成者无权参加考查, 待完成后补考。教师必须规定了学生一学期必须完成的学习量, 提倡精弹与泛弹相结合, 期末之前由学生自报, 教研室审查, 学习量不达规定无权参加考试, 按成绩不及格论处。

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有一些做法, 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 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一环, 如果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无法提高。所以, 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总之, 探讨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 无论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 还是对钢琴专业的学科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相信, 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 这一领域的探索会不断深入, 一定会出观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阿林:《浅析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4) 。

钢琴课堂 第2篇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一直在寻找一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以使自己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对钢琴的功能、表现力的介绍,对钢琴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提出高校学生欣赏钢琴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为高校审美教育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知识作品欣赏

在教学现状上,“非师范性”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也承认一般钢琴专业训练与师范钢琴专业训练有所区别,但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一般钢琴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从而模糊了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总体目标,后果是所培养的师资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总体改革的形势下,钢琴教学改革也必须跟上。为此我们结合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为喜爱钢琴音乐的学生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一、首先认真进行各种基本练习

学习弹琴不止是学习弹奏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需学会在钢琴上通过自己的弹奏来表达一定的情景,感情以及思想。要做到这些具体说来就是要让钢琴发出圆润、饱满、结实的声音,要能弹出连、断、挑等不同性质的音。高师学生多为成年人,通常认为成年人的手臂僵硬,不管用什么弹奏方法,弹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总有些僵硬,缺乏美感,因此,只要能弹出声音就行了。我认为虽然高师生年龄确实偏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钢琴学习上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和希望,正因为成年人的手臂比较僵硬,更应当学会放松,这可以减少其因年龄偏大而带来学琴上的不便。学会放松是“重量弹奏法”的关键,要掌握这种正确的弹奏方法,首先要学会手臂、手腕和身体的放松,弹奏时动作要协调,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要充分发挥生理上的自然重量,节约用力,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手指训练。对年龄偏大的学员来讲,不要对学琴缺乏信心,良好的“重量弹奏法”将会帮助你走上钢琴演奏之路。它的音色应该丰满而富于弹性的,可参考下面方法进行练习:先从断奏入手。掌握断奏的关键是手臂自然垂落与手指支撑的相互结合。

二、加强学生了解钢琴的表现力

欣赏钢琴音乐作品,首先是听的`问题。音乐作品是靠演唱、演奏进行传播的。传播手段都有一个“演”字,所以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现的艺术。谈到表演、表现,我们就应该了解什么是表演?其实,钢琴的表演和其他舞台艺术一样,都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这种艺术创作是靠情感和乐器来进行艺术生产的。也可以说,它是靠技术和表现力来进行艺术创作的。解决了技术之后,就必须具备优秀的表现力。艺术产品是精神产品,产品的优劣就要看表现力(艺术的再创造)如何了。有了优秀的表现力,在表演过程中才能有激情洋溢的创作热情与理智,以及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在演奏中做到真与美的交融。许多从事艺术的人都知道,艺术审美的第一位就是感觉,艺术生产的第一位也是感觉。钢琴演奏表现力的第一位,我认为还是对音乐的感觉。 因此,具备优秀表现力的人,一定有非常好的乐感。音乐艺术是感情的艺术,这种艺术也靠情感升华。钢琴就是通过旋律来表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抒情的。既然音乐是表现情感,创造情感的艺术,那么作为演奏主体的人,有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和演奏的客体钢琴合成一体,进行生动的演绎,艺术的再创作。除此之外,人对艺术的情感和对作品的情感都能引发持续的、高昂的竞技状态。欣赏者只有通过理性的认识、理智的分析,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才能使感受到钢琴表现力的魅力。

钢琴作为一种乐器,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时而雄浑,时而柔美的音色,即可表现小溪流水潺潺,也可表现波涛汹涌。它蕴涵着无限的戏剧表现力,无论是花前月下,情意绵绵,还是慷慨激昂,威武雄壮,它都可以以自己不断变换的音色来体现。

三、循序渐进地欣赏钢琴音乐作品

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不仅是觉得旋律优美,还要听出特别之处。欣赏著名钢琴曲应该也像欣赏诗歌一样要讲究方法,做到循序渐进地欣赏。

我们在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时,可从一些小的作品开始。如中国作品《牧童短笛》、《北风吹》。外国作品《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四小天鹅》等。这些小曲子音乐主体突出、形象鲜明、旋律性强,使人们极容易产生兴趣。然后再去欣赏一些较大的钢琴作品。如: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即兴幻想曲、叙事曲、协奏曲,中国作品黄河协奏等等。我们欣赏作品时,要善于捕捉音乐的主题、副题;横向、纵向的旋律和声;敢于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去感受、体会、听辩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悟音乐不同音响的内涵。欣赏钢琴音乐作品是知识与想象的积累,是审美的提高。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好听、悦耳只是欣赏音乐的最低层次,作为高校学生来说,欣赏钢琴曲要多少懂一点乐理知识,诸如音乐结构、曲调、曲式、音色等等,特别要注重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个人生平、音乐风格,这些都在欣赏之列。

音乐学专业钢琴课堂的教学思考 第3篇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音乐风格;《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3

柴可夫斯基可谓是一位内心丰富,心思细腻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往往能触碰到人性的深处,这部协奏曲包含许多优美的民谣旋律,这样感人的旋律片段是在钢琴协奏曲的作品中很难发现的,时至今日很多的观众都对这首作品的某些旋律片段记忆犹新。

一、曲式结构概括

这部作品由三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被认为是最富于灵感和最乐观积极的篇章之一。一乐章为生气勃勃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奏鸣曲式,降b小调,共有655个小节。1-107小节为引子部分,由降b小调转到降D大调,主题由不同的乐器陈述了三次,整个引子篇幅较长,预示着整个乐章的宏大规模;107-266小节为呈示部,呈示部中的主部调性为降b小调,副部转为f小调。其中副部又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的调性为降A大调,最初的两小节的外音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常见的旋律特征,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情;在第二主题出现后转为f小调;266-410为发展部,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里作者运用模进的方式使简单的音乐材料发展成宏大的音乐浪潮;钢琴与乐队两者互不相让,展现精彩的竞奏模式;411-601为再现部,使用的是之前出现过的材料。其中副部的调性为降B大调,体现出奏鸣曲式调性回归的特性;602-655小节为尾声,钢琴与乐队相互呼应,极其壮观的结束整个乐章。

二乐章:朴素的小行板-急板(Andantino simplice- Prestissimo),复三部曲式,降D大调,是第一乐章调性的关系大调,体现出其关联性。1-12小节为引子,降D大调;13-58小节为A段,速度舒缓的田园风格曲调;59-135小节为B段,d小调,速度轻快,风格诙谐幽默,这段旋律取材于一曲古老的法国民歌;136-145小节为过度段;146-170小节为A|段,调性回到降D大调。三乐章:热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回旋奏鸣曲式,降b小调。1-4小节为引子;5-101小节为呈示部,调性为降b小调;101-150小节为展开部,调性由降b小调转为降E大调;151-158为连接部;159-301小节为再现部,调性由降b小调转为降B大调,调性转为同主音大调上,体现出调性回归。

二、音乐旋律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中,经常会运用到不同的旋律外形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这部作品最令人难忘的是第一乐章开篇的引子。这段旋律像“大山”的外形样起落幅度宽,音程跨度大,这样的旋律外形通常给人带来一种壮阔豪迈、宽广崇高的感情。嘹亮的法国号庄重的引出这段引子的主旋律,这段旋律共重复了三次,首次的出现是由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温暖有力的旋律,钢琴运用其宽广的音域奏出洪亮的和弦加以配合,第二次钢琴与乐队的主次位置互换,主旋律由钢琴奏出,节奏上稍加变化,运用重复和弦的手法使主旋律显得更加坚定,音乐流动性更加积极,最后一次主题由乐队奏出,钢琴运用重复和弦的手法加以伴奏,力度为fff,虽然钢琴在这里的作用是陪衬主题,却凸显出这件乐器的主导地位。

第二乐章像是一首介于第一与第三乐章之间的间奏曲,具有质朴的田园气息,本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支悠揚宁静的旋律,围绕着属音降A进行舒缓起伏的旋律,这种“围绕核心音”的旋律外形能抚平人心浮躁,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亲切情感。这个主题在整个乐章中重复了六次,运用长笛,钢琴,大提琴,双簧管等不同的乐器音色来演奏几乎相同的主题旋律,只是在最后一次主题出现时,旋律才有了变化。

第三乐章主题借用了乌克兰民间舞曲“来,来,伊万卡”的旋律因素,这首舞曲描写的是春耕即将来临之际,乌克兰青年手舞足蹈的热烈场面。这条旋律起落幅度比较小,大多是以二度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上下迅速波动,其旋律外形如“锯齿”般,在情绪上显得生动活泼。

由此可见,柴可夫斯基的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旋律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强有力地构成了这首作品的旋律外形,使作曲家在创作期间可以应用这些音乐元素更好的表达个人情感,以至于艺术上的升华,直到今日,这些旋律化的写作手段依然使用于音乐创作之中,这也是柴可夫斯基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标示。

三、音乐节奏

柴可夫斯基善于追求乐思的自由奔放,独具创新精神,这一特点在这部作品有很好的体现。如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题,原型是乌克兰民间的一位盲人歌手用里拉琴弹奏的一段哀怨悲伤的曲调,作者几乎没有改变原曲调的音调,而是把这首悲伤的曲调变为三连音的节奏形式,并在每组三连音内部加入一个八分休止符,这种“等分性”的节奏组合,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性,从而使音乐形象变得诙谐幽默、精力充沛,基本无法认出这段旋律的来源。

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开始,作者运用了“切分性”的节奏组合,这是一种将重音移位的节奏组合,具有增强音乐动力性的特点,而这种节奏型还是俄罗斯音乐中经典的节奏型,作者将这种节奏型的主题旋律重复四次,体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也体现出作者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作为全世界最受人们欢迎的作曲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音乐财富,更加推动了西方音乐史的发展。研究并演奏他的钢琴作品,对自身的演奏技巧及音乐修养都有巨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艾菲利特.赫尔姆:《柴可夫斯基---洛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年10 月第一版.

[2]毛宇宽:《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 人民出版社 2003 年6 月.

[3]廖西林(2010).《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探析》.《艺术教育》2010年第12期.

[4]肖复兴(2011).《俄罗斯气息--柴可夫斯基》.《音乐生活》2011年第10期 .

钢琴课堂 第4篇

一、钢琴教学生态课堂的概念和原则

(一) 钢琴教学生态课堂的概念

关于生态课堂的研究, 我国学者侧重于分别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教育生态学、人本主义等理论出发, 结合生态课堂的一般原则, 对生态课堂做出相关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研究观点: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民主、有效地管理。 (2) 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促进课堂生态平衡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 构建开发的课堂生态, 促进师生间对话和交流。 (4) 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 也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二) 钢琴教学生态课堂的主要原则

1、生态整体性原则

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在生态系统内部其各要素之间只有获得均衡、合理的发展, 才能够实现整个生态系统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运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并经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机的融合, 整体对待。

2、生态生成性原则

在生态系统中, 通过各个有机体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的复杂变化性决定了该生态系统具有动态生成性特征。基于此,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 钢琴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适时调整预定的教学步骤和环节。

3、生态平衡性原则

一般认为, 能量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通过持续流动, 能够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各个种群之间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由此促使该系统内外所有的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最充分发挥。在高校钢琴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这两大生态主体之间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和谐共振, 这不仅是生态课堂教学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实际演变过程, 同时也是实现理想状态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二、基于高校钢琴教学的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前文的分析, 下面结合教育生态学观点, 分别针对高校钢琴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生态主体, 对高校钢琴教学提出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 基于教师生态主体:运用生成式教学法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关注学生有创见、有价值的想法和问题等细节为前提, 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来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 从而有效展开相应教学策略。具体而言, 可遵循如下四个步骤。

1、形成教学思路

在钢琴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钢琴演奏、钢琴视奏等学习中, 能够自己主动的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加到钢琴教学课堂活动中来, 有效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构架, 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2、生成教学设计方案

写“教后感”是教师教学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以便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样钢琴教学中也适用:教后感可以说是一个课堂的完整记录, 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正确的指引和参考, 教师记录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初步构思, 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 从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 总结经验, 以待提高。

(二) 基于学生生态主体: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教材内容为基本探究对象,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的一种教学方法。针对高校钢琴生态课堂教学而言, 探究式教学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对围绕钢琴教学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后, 就会被其深深吸引, 从而促使自己对问题进行主动分析探究, 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由于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 因此, 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合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例如, 在钢琴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加齐奏、轮奏、接力、四手联弹、分组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 在这样一种问题情境中,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们通过大量钢琴合作练习和一系列的分析才能最终找到良好的问题解决途径。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与媒体的作用,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高校的钢琴教学, 为钢琴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题材, 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渠道, 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网络资源和媒体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登陆诸如中国钢琴家学会等重要机构的官方网站以及中国钢琴网、中国专业钢琴网等权威网站, 让学生去获取钢琴最新动态以及交换钢琴学习的心得体会。二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等大型比赛, 三向学生推荐如刘师昆、鲍蕙荞等国内著名钢琴大师的学习经历以及个人博客, 从而不断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此外, 除了网络媒体,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留意诸如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杂志等主流媒体中与钢琴有关的重要信息。

3、鼓励学生参与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产生在很多时候需要经由团队小组的合作中体现, 竞争与合作来共同体现, 因此, 钢琴教师可以再课堂教学过程中, 为创设出一种竞争与合作同时起作用的机制, 这一机制可以钢琴教师在全班提出一个前沿性的或存在争议的问题, 再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选择最佳答案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骆丰、顾爱萍:《生态音乐课堂的追问》,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 (10) 。

[2]陈敏军:《营造生态数学课堂的探索》, 《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8, (06) 。

[3]黄怀芳:《论数学课堂文化生态》, 《数学教学研究》, 2009, (04) 。

钢琴艺术指导在舞蹈基训课堂的作用 第5篇

一、钢琴艺术指导与舞蹈教学

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精髓,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但舞蹈基训课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最初只是需要音乐伴奏增强趣味性,舞者根据音乐的节拍来练习相应的动作技术类型。故钢琴艺术指导需要具备很强的技能技巧和音乐天赋,他会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与音乐融合,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旋律、节奏、风格,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基训的积极性。其对舞蹈教学的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增强学习效果。随着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练习中增加了前奏、间奏、收尾等独奏的音乐片段,此举使钢琴伴奏在伴奏过程中增加了表现的比重,确立了钢琴艺术指导与舞蹈基训课教师之间的平等性,大大提高了钢琴伴奏者最初的辅助地位。,钢琴伴奏者在我国首次被正名为“钢琴艺术指导”。

二、钢琴艺术指导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舞者的乐感。在舞蹈教学中,钢琴艺术指导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钢琴伴奏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变的音色来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基训动作的练习积极性,通过指导舞者把握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呼吸、音乐的风格来达到更完美的合作。

(二)增强舞者的自信心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钢琴伴奏要想和舞蹈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这就对钢琴艺术指导的钢琴弹奏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音乐的配合来表现舞蹈动作的形象,选取适合的音乐曲目可以增强舞者的自信心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三)提升舞者的音乐素养。钢琴艺术指导要在钢琴伴奏的前奏中,把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风格传达给舞者,因此,钢琴艺术指导提高了舞者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了舞者的音乐素养。

三、钢琴艺术指导需具备的能力

(一)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人们往往对钢琴艺术指导存在误解,认为他们是配角,无足轻重,远远不如钢琴独奏表演来得重要。其实这个观点大错特错。钢琴艺术指导不仅要求钢琴弹奏者具有钢琴独奏表演般的技术技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有超越对独奏表演的要求。比如,钢琴艺术指导不是一个人在表演,而是在和舞者合作,在演奏的精准度上有极高的要求,杜绝错音现象,因为错音会对舞者的心理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海量舞蹈伴奏曲目的练习。舞蹈基训课的教学中,每一个技术类型动作的练习,都需要匹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伴奏音乐,这就要求钢琴艺术指导必须掌握海量的舞蹈伴奏曲目,以便在课堂教学需要时迅速找到合适的曲目并完整流畅地演奏出来。

(三)学习舞蹈学相关知识。为使舞蹈与音乐更好地融合起来,钢琴艺术指导必须具备相关的舞蹈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选曲工作,根据动作技巧的要求来决定最适合音乐的风格、节奏等。在演奏乐曲时,也能更好地体现伴奏音乐的特色。

(四)创作能力和即兴伴奏的能力。舞蹈的风格和动作多种多样,这就要求钢琴艺术指导还应具有即兴伴奏的能力。在舞蹈基训课堂上,根据动作的特点及对音乐的要求,采用适当的和声伴奏音型,即兴演奏乐曲来作为舞蹈动作的伴奏。钢琴艺术指导的即兴伴奏能力,对舞蹈基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五)敏锐的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舞蹈基训课堂或考试中,与舞者配合演奏中,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和舞者配合的节奏是否有不符现象,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结语

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较年轻的音乐专业,发展前景很大,目前担任钢琴艺术指导的多是钢琴专业教师,未受过钢琴艺术指导相关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而恰巧钢琴艺术指导对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极高,这就要求钢琴艺术指导根据需求积极努力提升自己,更好地适应舞蹈基训课堂的需求,使音乐和舞蹈达到水乳交融的完美效果。

参考文献:

[1]卫英.关于舞蹈基训课钢琴伴奏的几点思考[J].西藏艺术研究,(3).

[2]张晶.论舞蹈基训课教学中钢琴伴奏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黄河之声,(21).

浅谈高师钢琴课堂中的意识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师 钢琴课堂 意识教学

一、前言

高师钢琴教学是培养钢琴教育者的摇篮,钢琴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钢琴教学的发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听觉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很重要,简单地改革钢琴课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培养出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还需要联系钢琴意识教学。培养学生对钢琴的意识必须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师钢琴课堂中的意识教学进行总结。

二、审美意识

激发高师专业学生钢琴学习中审美意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弹奏的效果,间接目的(也就是本质目的)在于丰富学生钢琴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过程的愉悦,提高审美素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对钢琴学习过程中审美体验的激发过程可以分为感知、体验和表达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乐曲形式意味,进入审美注意状态;体验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在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审美想象,体验乐曲形式意味;表达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乐曲形式意味的理解。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享受音乐的美。只有当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趣味,也就是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进行审美意识教育的方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段。如可以经常播放一些音质较高的音乐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在聆听过程中体会到钢琴乐的美;可以采用一些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参加音乐会来感受音乐美,可以对他们进行审美意识的系统训练,在有目的的让学生欣赏一些乐曲后,让他们逐一对其评价,道出对音乐的感受等。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在具有一定钢琴演奏基础上不断发展的,高师专业教师在学生具有一定钢琴演奏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从而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我们的钢琴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对音乐缺乏创新性,不利于未来钢琴创作的发展进步。很多高师钢琴教师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识谱、乐理知识等技术问题,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细致地演奏一部钢琴作品,需要演奏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能够熟知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并在演奏中加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做到“音由心生,这也是钢琴演奏的再创造”。要使学生会创新,就必须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钢琴演奏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要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创新性教育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音乐创造能力是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当中的。

四、听觉意识

听觉意识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钢琴课教学中,音乐听觉意识的训练包含和声音程、和弦、和声连接进行、多声部旋律等很多方面,综合来说,主要是对和声听觉及复调性多声部听觉的训练。高师所培养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人才,因此他们所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全面,课业也较为繁重,一周内没有更多的课时用在视唱练耳课上,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听觉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听觉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建立起良好的音高感、音色感、调式调性感、多声思维感等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将听到的音乐正确地反映出来,形成清晰的听觉表象。

五、主体意识

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参与程度,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大多数成功者都具有较强的自我觉察能力,都懂得自我尊重、自我控制,能保持强烈的自我动机、自我期望,能保持健康的自尊,有生活情趣,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而这些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一旦我们的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主体意识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恒定的素质,将对他们日后的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担负了教学的一切责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学的局外人。这就要求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去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教为诱,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就是让学生先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教。由于学生学在先,学然后知不足,学生是带着目的和疑问走进课堂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有的放矢地“相机诱导”,真正做到“变教为学”。

六、结语

意识教学是高师钢琴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广大高师钢琴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听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识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钢琴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燕.激发儿童钢琴学习中审美体验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

浅谈高师钢琴课堂中的意识教学 第7篇

高师钢琴教学是培养钢琴教育者的摇篮, 钢琴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钢琴教学的发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听觉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很重要, 简单地改革钢琴课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培养出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 还需要联系钢琴意识教学。培养学生对钢琴的意识必须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师钢琴课堂中的意识教学进行总结。

二、审美意识

激发高师专业学生钢琴学习中审美意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弹奏的效果, 间接目的 (也就是本质目的) 在于丰富学生钢琴学习的过程, 体验学习过程的愉悦, 提高审美素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对钢琴学习过程中审美体验的激发过程可以分为感知、体验和表达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感受乐曲形式意味, 进入审美注意状态;体验阶段的主要活动是在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审美想象, 体验乐曲形式意味;表达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乐曲形式意味的理解。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在钢琴教学中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享受音乐的美。只有当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趣味, 也就是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 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进行审美意识教育的方法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段。如可以经常播放一些音质较高的音乐给学生欣赏, 让他们在聆听过程中体会到钢琴乐的美;可以采用一些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去参加音乐会来感受音乐美, 可以对他们进行审美意识的系统训练, 在有目的的让学生欣赏一些乐曲后, 让他们逐一对其评价, 道出对音乐的感受等。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在具有一定钢琴演奏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高师专业教师在学生具有一定钢琴演奏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创新意识培养, 从而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长期以来,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我们的钢琴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 学生只能惟师是从, 对音乐缺乏创新性, 不利于未来钢琴创作的发展进步。很多高师钢琴教师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识谱、乐理知识等技术问题, 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的厌学情绪油然而生。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细致地演奏一部钢琴作品, 需要演奏者对作品, 进行二度创作。这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能够熟知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时期的音乐风格, 并在演奏中加入自身的情感体验, 做到“音由心生, 这也是钢琴演奏的再创造”。要使学生会创新, 就必须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钢琴演奏基础知识, 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 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 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要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 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进行创新性教育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音乐创造能力是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当中的。

四、听觉意识

听觉意识的培养是钢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钢琴课教学中, 音乐听觉意识的训练包含和声音程、和弦、和声连接进行、多声部旋律等很多方面, 综合来说, 主要是对和声听觉及复调性多声部听觉的训练。高师所培养的主要是音乐教育人才, 因此他们所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加全面, 课业也较为繁重, 一周内没有更多的课时用在视唱练耳课上,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 对他们进行听觉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听觉意识的培养, 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 建立起良好的音高感、音色感、调式调性感、多声思维感等音乐感知能力, 能够将听到的音乐正确地反映出来, 形成清晰的听觉表象。

五、主体意识

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参与程度,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大多数成功者都具有较强的自我觉察能力, 都懂得自我尊重、自我控制, 能保持强烈的自我动机、自我期望, 能保持健康的自尊, 有生活情趣, 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而这些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一旦我们的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主体意识转化为他们自身的恒定的素质, 将对他们日后的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传统教学中教师担负了教学的一切责任,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学的局外人。这就要求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去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的发展。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不是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变教为诱, 贵在引路, 妙在开窍, 就是让学生先学,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去教。由于学生学在先, 学然后知不足, 学生是带着目的和疑问走进课堂的,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有的放矢地“相机诱导”, 真正做到“变教为学”。

六、结语

意识教学是高师钢琴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广大高师钢琴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听觉意识和主体意识。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识教育, 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钢琴人才。

摘要:要培养全面而高素质的钢琴演奏者, 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中的意识教学。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对高师钢琴教学中的意识教学进行了论述, 希望能促进高师钢琴教学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堂,意识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燕.激发儿童钢琴学习中审美体验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 2008.

在钢琴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创想 第8篇

一、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它是一门以学习钢琴弹奏为基本目的, 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编配、简易作曲、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的音乐理论课程。其内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钢琴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 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 (2) 在音乐教育中, 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钢琴, 而且, 有些学生在进校之前从未接触过钢琴, 从而使得钢琴教学工作只能分级、分步实施; (3) 从师资上而言, 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水平、经验及教学能力和侧重点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 也会直接影响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高校钢琴创新教学内容

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需要对相关音乐历史的进一步扩展, 如面对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 可以适当引入亨德尔、斯卡拉蒂、拉莫等人的优秀作品, 还应该融入二十世纪的不同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 其中, 还应该增加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的钢琴音乐作品, 使学生对对整个历史时期的钢琴特色与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在演奏曲目上注重合作性曲目的数量, 作为独奏性很强的乐器, 钢琴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要加强, 如:双钢琴作品、多种器乐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 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3) 深入学习“钢琴教学法”的基本内容、规律、原则和方法, 对于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 能引导他们准确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 而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 则有利于他们更深入、更全面把握钢琴演奏能力, 把握钢琴学习中的相关要素; (4) 扩展钢琴艺术史及钢琴作品赏析, 钢琴艺术史能将大量看似孤立、零碎的历史现象串连起来, 从其时代背景和历史角度来建立一副经纬交错的钢琴艺术历史宏图, 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的理解与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及演奏家的演奏心得进行消化吸收; (5) 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便利与资源平台, 如对钢琴教学中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查询, 对与钢琴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建立钢琴教学数据库系统, 比如钢琴文献、作曲家作品及风格资料、相关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的资料、演奏录音、录像及乐谱版本资料等, 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自身的艺术底蕴, 提高自身的文艺素养。

三、对高校钢琴教学课堂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1) 传统钢琴教学以“一对一”为主要授课形式, 受到多数教师的推崇与沿袭, 因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使得现今钢琴课程中, 钢琴集体课也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获得良好成效, 综合分析可知, “一对一”授课能使教师深入细致观察并解决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所存在的问题, 使其在技术与艺术上展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 “小组化”教学通过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来实现高效钢琴教学, 更注重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讲授, 并解决其中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2) 钢琴集体课在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钢琴集体课在积极融入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渗入理论知识的切入点及技巧, 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课题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丰富的联想, 激发其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抓住钢琴课堂与音乐理论课堂之间的共性与难易点, 以针对性、直接性、实用性为原则, 充分进行实际操作, 由浅人深, 循序渐进, 以点带面, 使学生自己学习中即兴伴奏和集体表演, 使音乐理论课的讲授与钢琴集体课的内容浑然一体。

(3) 钢琴集体课的实施技巧与方法

教师在集体课上的示范应灵活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理论与弹奏并举;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时, 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效应作用, 带领学生手脑并用, 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熟练掌握教学步骤, 示范、讲解、训练等要本着先动脑, 后动手的原则, 挖掘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能力, 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知识的的有效传授。

(4) 钢琴集体课遵循开放式教学

在集体课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情境, 如对音乐作品让学生自己演奏, 自我检查, 相互借鉴和指导, 使得课堂生动活泼、教学紧凑高效, 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造出和谐、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应用, 为钢琴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使得枯燥的理论丰富多彩, 通过多种媒体的展演, 不仅为学生构设了美妙绝伦的音乐殿堂, 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为教学所用。

四、钢琴艺术化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

钢琴教学中的艺术化情感表演,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感悟, 并通过感悟来实现心理素质等能力的有效提高。钢琴演奏不仅需要复杂的、严格的技能规则要求, 如单音、双音、和弦、八度、音阶、琵音等, 这些都需要有其动作要领、规则、速度等一系列要求, 在这些动作规则实现的过程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等能力, 主要体现在注意和意志两个方面, 如弹奏中, 注意力不仅要在视觉上, 还要在行为上, 无论指尖轻轻地触摸键盘还是用全力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 都能体现出对注意力的控制上;另一方面, 对演奏动作规则的持久注意和控制, 也反映出由注意力转为意志品质的能力, 这种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如坚韧不拔的心理承受能力, 生理和心理对事物的适应能力等, 都有助于培养感觉思维能力和智慧的开发, 树立健康的心理成长轨迹, 确保学生人格化的心智素质的明显改善。

从钢琴演奏与学习中, 锻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和阶段性的学习习惯, 丰富知识, 深刻体验, 发散思维、协调综合等能力, 这些思维活动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作用, 有利于思维敏捷性的提升, 这种提升将直接作用于灵感的萌发, 最终形成积极的、主动的直觉思维, 就是经验, 就是灵感的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五、对高校钢琴教学的展望

从我国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 推进高校钢琴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我国初中级钢琴作品的数量,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教材体系, 从基础练习、曲复调作品练习、中小型乐曲等几个方面着重诠释中国音乐元素; (2) 基础训练多从优秀的钢琴作品出发, 既相学相长, 又相辅相成, 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深入理解中国民族文化精髓, 如乡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背景, 去理解、去诠释、去演绎中国钢琴音乐; (3) 加强交流, 开展学术讨论, 不断总结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总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元素,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情感来联系理性, 表现共性, 高校教师要积极探索音乐教学之路, 尤其是钢琴教学中的理论课和难点、疑点问题, 不断实践, 勇于创新, 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发挥钢琴教学应有的作用。

摘要:钢琴课程因其专业特性在大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音乐教育理论的不断提出和教改进程的不断加进, 吸收国内外面对钢琴课程的有益经验,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对钢琴课程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力图构建出顺应时代特色的钢琴教学之路。

钢琴课堂 第9篇

一、益智游戏——注重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基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同理,在孩子进行钢琴学习时,特别是启蒙教学时期,要注意利用兴趣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在培养孩子的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运用与孩子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与引导,若教师与家长任意一方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孩子的钢琴学习。

在启蒙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领航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益智游戏辅助教学,利用益智游戏创建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蕴含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孩子进行钢琴训练,例如,将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编成游戏口令,使授课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训练,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例如,《小星星》乐谱的记谱教学,1155665-4433221,可以将1记忆成衣服,5记忆成跳舞,6记忆成蝌蚪等,将乐谱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举办小型的钢琴演奏会,让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在参加演奏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胜负欲,为钢琴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教师教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基本条件,家长的配合教学在学生钢琴学习总也起到重要作用。家长要支持教师教学,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思维,具体方法可在在家播放钢琴演奏的乐曲,带领孩子观看钢琴音乐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钢琴。

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通过钢琴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运用益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钢琴知识,感受钢琴的艺术魅力,在钢琴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创作,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模式,钢琴教师要发挥引导着的作用,帮助孩子理解曲目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对应的音乐意识和感官体验[1]。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1、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

启蒙教学对孩子后续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钢琴操练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影响孩子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孩子钢琴学习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课堂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首先是坐姿,要保证钢琴和板凳之间的距离适合孩子弹奏,板凳要放置在钢琴的中间位置,学生弹奏时重心要平稳,肩膀齐平,两臂自然放松,腰部挺直,双目平视即可,其中,要注意双脚的摆放,双脚需自然着地,左脚略微靠后,右脚在前,把握好两脚之间的平衡。其次,是手型的操练,手型操练的前提是身体与琴键保持一定距离,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形成正取的钢琴手型,各手指高度放松,四个小指端正摆放,虎口切勿僵硬紧张[2]。

2、采用合理的练习方式

在进行课堂联系时,要保证双手与大脑以及眼睛之间的协调运行。联系新的曲目时,第一步是要识谱,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曲目的节奏、调值、主要指法等,在实际弹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手指和大脑运行混乱的情况,即大脑没有运行到下一音符,而手指已经将下一音符弹出,出现抢弹抢拍现象。因此,教师在告诉学生放松心态,让大脑和眼睛走在手指前面,只要勤加练习,就能熟练的弹奏曲目[3]。

3、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钢琴归属于音乐范畴,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钢琴的音乐属性,将钢琴看作单一的机械操作,因此,在进行钢琴操练时,应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旋律的把握,以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辩音识音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耳朵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这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仍采用单调乏味的逼迫式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钢琴学习,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将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操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是学生学好钢琴基本保证,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广大的学前钢琴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提高我国学前钢琴教学水平,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曦.益智游戏,课堂操练——构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的思维模式[J].音乐时空,2014,09:155.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钢琴课堂 第10篇

从精神滋养的角度来看, 艺术学科会优于理论学科。它可以摆脱所有的形而上学, 直接向世人敞开内心世界, 在这个空间里游戏内心, 审视内心, 观照内心, 从而搭建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在其中不断完善自我。这种艺术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出生就开始, 主要是培养感知能力, 到了中小学阶段, 就应从艺术感知能力的培养上升为艺术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在此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能力。在此阶段, 中小学的音乐美术课堂无疑给培养学生艺术认知能力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以音乐课为例, 如果能够在音乐的空间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在的认知能力乃至合作创新、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外在的操作能力, 这样,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沉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中。

如何把我们的音乐课打造成学生不断成长的兴趣空间, 笔者认为可以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 适当地引入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主动地思考, 主动地学习。现代的中小学生被称为动漫的一代或者读图的一代, 他们从小受到动画、漫画的熏陶, 在娱乐形式多元化的环境下成长, 希望所学的课程在形式与内容上包含更多能够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娱乐成分。在游戏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游戏来收获感观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体验。一方面, 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喜好之情, 从而激发起学习愿望, 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学生又因为收获了知识, 愉悦了精神, 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感观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良性体验又会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形成兴趣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学者提倡在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 这当中的“乐”实际上包括了多层含义:既有形式上的实体游戏之乐, 又有通过某种形式的游戏所收获的精神愉悦。两种“乐”共同作用、相互促进, 实体游戏之乐是精神愉悦的前提, 精神愉悦是实体游戏之乐的升华。当然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还可以舒缓情绪, 释放压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学派的David Elkind描述:“游戏是个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处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借由游戏, 儿童把现实的情境转换, 原本无法转换的情境在其中得以处理, 内心的压力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得以纾解。”

数码钢琴在音乐课堂中的使用无疑可以使得游戏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从而更易达到其提高学习兴趣、愉悦情感情绪的双重培育目标。数码钢琴的场景音色区 (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可以为游戏提供丰富的音乐背景, 用声音来建构一个与现实环境几近相同的游戏场所。比如:农场、游乐园、海洋世界等等, 还原游戏的天然性, 使学生完全投入到游戏的场域空间中, 浑然忘我。另外, 数码钢琴的节奏区汇集了世界各民族的上百种各具特色的节奏:有清新的波萨诺瓦、有热情的探戈、有安静的爵士、有欢快的乡村波尔卡。当京剧节奏响起时, 那装扮各色脸谱与鲜艳剧装的古代人物;印度节奏响起时, 那一双双藏在面纱后充满神秘色彩的大眼睛;当然还有在典雅的华尔兹的伴奏声中, 那穿着白色纱裙和水晶鞋参加宫廷舞会的公主……这所有的角色与情景, 无不调动着学生的热情, 挑战着学生的创造, 不断激发着学生对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观念的形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创造音乐, 让音乐参与生活, 在中小学阶段显得尤为关键。这个时代, 到处都充斥着媒体的声音, 无论想要获取什么类型的音乐, 如果仅仅想要满足听觉和视觉的感受, 都会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情:CD、MP3、电台、手机、电脑随时都可以流淌出各种风格的声音和表演。然而, 无论是丰富的听觉感受, 还是炫目的视觉感受, 这些永远都无法取代学生在自己演奏乐器时, 所产生的精神愉悦, 所积累的音乐经验。仅鉴于此, 如果能够在中小学里建立数码钢琴 (电子琴) 的交响乐团, 这样无疑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简便的音乐实践的途径。数码钢琴作为电子技术与音乐艺术结合的新型乐器, 具有传统乐器难以比拟的优势。数码钢琴的音色区里提供了上百种音色:西洋乐器组, 包括弦乐组、木管乐组、铜管乐组、打击乐器组;中国民族乐器, 包括弹拨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吹奏乐器组、民族打击乐组。伴随着音源技术的飞跃, 它可以实现对原声乐器惟妙惟肖的模仿, 甚至创造出人们假想的各种声音。对于学生而言, 仅仅使用一种弹奏技巧, 就可以实现对多种乐器的操作表达。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在数码钢琴 (电子琴) 交响乐团这个平台, 也许不需要学生一定要有学习小号或者任何一个乐器的经历, 只需要具有初级的弹奏水平就可以加入乐队的排练, 更早地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这个平台甚至对于完全没有任何乐器学习经历的学生, 也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开放。从简单的节奏入手, 使学生在逐步学习弹奏与聆听专业技能的同时, 又能够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人文素养。这个由数码钢琴平台提供的交响乐团, 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步成长, 为其提供了一个不断延展的音乐空间, 并且在此空间内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与合作性,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饶有兴致地浸润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 相互交流合作, 彼此参与体验。

“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 没有兴趣, 就不会有进步”。人们在兴趣中学到了知识, 体验了快乐, 增进了享受, 实现了价值, 获得了自由。教无定式, 贵在得法。现代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不是仅仅培养少数音乐特长学生, 而是一个以全部学生为主体, 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师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过程。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 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 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在兴趣的空间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

摘要:通过对新疆五地州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 探讨实践怎样在数码钢琴搭建的音乐平台上进行艺术教育, 从而为中小学生打造一个不断成长的兴趣空间。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艺术教育,实践路径,数码钢琴

参考文献

[1]冯季林.论游戏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8) .

[2]Linda Torp, Sara Sage.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大卫·约翰逊, 罗格·T·约翰逊, 卡尔·A·史密斯.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钢琴的祖先——古钢琴 第11篇

献上这件贡品的人是意大利一个叫玛窦的学者。他说这件乐器叫“庆巴罗”。当时的中国人把它叫做“西琴”。

庆巴罗是一种拨弦乐器。其实,拨弦乐器在中国早就诞生了,象古琴、筝、瑟、琵琶都是拨弦乐器,而古琴在三千年前就已盛行了。

世界上不少文明古国,都流行拨弦乐器:印度的维那琴、巴比伦的沙勃卡、埃及的三拜克、波斯人的萨泰里琴,以及后来流传很广的吉他琴和曼陀林,都属于这一类。

庆巴罗琴正是由上述的拨弦乐器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不同的是:它有了键盘,琴弦不是用手指或木片直接拨动的;音域宽广了,演奏也方便了。由于它是现代钢琴的祖先,我们就叫它古钢琴。

古钢琴有两种,庆巴罗是用鸟毛管拨弦的,所以叫“拨弦古钢琴”或者叫“羽管键琴”,它是在琴键后面装着一个小槌子,当按下键盘时,小槌子就会敲击琴弦。这种古钢琴是从中东一带流行的德西马琴变化来的。而德西马琴也传到了中国,发展成中国的扬琴。所以说,击弦古钢琴和扬琴还是表亲呢!

古钢琴从十四世纪起在欧洲出现,到十八世纪已流行了三、四百年,大型的乐队、宫廷、教堂都用它。很多伟大的音乐家都用古钢琴演奏过自己的作品,很多作曲家为古钢琴写下了优秀的钢琴曲,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非常显著的。

利玛窦带到中国的那台庆巴罗是长方形的,这只是古钢琴的一种形状,古钢琴制作家们为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漂亮外形:三角形的、方形的、不带琴腿的、三条琴腿的、放在桌上的……在欧洲上流社会里,古钢琴被看作是珍贵的财产,十七、十八世纪的古钢琴只在贵族的家庭里才有。那些琴上画着名画,带着漂亮的工艺装饰。还配上贵重的金银镶嵌。意大利的古钢琴上,总是有很精细的雕刻和银嵌,琴箱呢,爱用带香味的杉木来做,打开琴盖演奏,顿时满屋飘香。杉木很薄,发出的共鸣声也清脆。荷兰古钢琴爱用松板做,涂上很浓的色彩,描着各种花纹图案,画着风俗画,十分贵重。

英国伊丽莎白王朝(十六世纪)流行一种非常小巧的,能平放在桌上的古钢琴,年轻姑娘们特别爱弹它,所以又叫“闺秀琴”。英国的作曲家专为闺秀琴写了不少乐曲。在英国的凯斯顿博物館里,可以看到伊丽莎白女王用的闺秀琴。琴箱里装饰着金、银和象牙,还镶着二百五十多种珍贵的木料。它有五十个键盘,能弹奏四个八度的音。每个键盘的侧面都嵌着纯金,有些地方还嵌着宝石。这台琴大约是1570年左右制成的,离现在有四百多年了,从它身上可以看到钢琴的历史,也可看到统治阶级穷奢极侈的生活。

古钢琴也有不少缺点:如音量变化不大,没有强弱,为了区别声音强弱,不得不将琴键分成几层……1711年,在《意大利文学报》上登出了一篇介绍新乐器的文章,说这是一种带槌子的琴,有两排琴键和很多根粗细不同的琴弦,它还带着一套挺复杂的机械构造,可以使一个个小槌子在敲击了琴弦以后又马上离开琴弦,同时,当手指放开琴键时,会有一个制音器将琴弦发出的音止住,声音能强能弱,比击弦古钢琴改进多了。发明人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乐器制造师克里斯托弗利。他把这种由古钢琴改制成的新琴叫着“弱和强”,用原文的音念起来就是“披亚诺(弱)福尔特(强),后来,人们把它简称“披亚诺”,直到今天,它还用着这个名字;而在我们中国就把它叫做“钢琴”。

钢琴学习和钢琴教育的意义 第12篇

一、有利于学习者意志品质的提高

对钢琴学习者而言, 具有艺术的追求和理想、坚定的意志是十分重要的, 这种意志我们称为艺术意志。除某些客观因素以外, 意志薄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半途而废的主要根源。然而, 自觉的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练习者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并锻炼而成的, 艺术意志是主观性和主动性的集中表现。在培养和锻炼艺术意志的过程中主动地投入到持久地练习中, 自觉地培养意志是至关重要的。一味的依赖外在压力, 只能引起学习者的不满、哀怨甚至憎恨等消极情感。从这个角度上看, 正确的钢琴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自觉、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勤奋好学、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不怕困难、勇敢攻关的坚强意志。例如, 很多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很好动, 经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坐不住, 以至不能将全部精神集中到老师讲课的内容上面。而其中一些通过钢琴学习后, 其耐性、毅力均有所提高, 每天能够自觉、主动、准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上课时的精神饱满, 完全投入到老师的讲解中,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二、有利于学习者智商的开发

钢琴教育与开发智商的关系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钢琴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部分, 其主要特征同样是通过占有时间的流动音响来创造美、表现美和鉴赏美的。因此, 美学属性是钢琴音乐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是钢琴音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力量。钢琴音乐这种以人为主体的审美活动, 是在大脑支配下的复杂心理活动。必须有充分的智能参与, 其活动才能正常运转, 而且, 这种钢琴音乐的智能包容着多方面的智力因素。否则, 其活动就会沦为没有审美价值的音响运动。不论是钢琴演奏家、钢琴作曲家、钢琴教育家, 在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活动中, 无不充满着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性心理的参与, 但是由于不同的钢琴音乐活动有不同的心智活动规律, 因此, 其智力心理结构也有所差异。这实际上同时调动了弹奏者大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各个方面, 是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完成了作品的音响转化任务之后, 就应该进入二度创作过程, 这时想象和发散性思维等心理活动就必须及时投入, 从而提升演奏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智力性心理过程对音乐表演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在钢琴音乐欣赏活动中, 首先必须注意聆听音乐, 聆听者通过钢琴作品音色、音区、力度、节奏等的变化, 由听觉的感知逐步上升到自己的内心感受, 与作曲家、演奏者一并产生共鸣。这是必不可少的听觉观察能力的运用。通过这些感性的感知, 则应尽快地进入理性欣赏层次。其间, 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分析、评价等心理过程是提升音乐鉴赏水平的必经途径, 也是充满着创造性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 这种智力活动虽然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也必须通过情感切入, 但却是升华审美层次的有效机制。所以, 没有智力的欣赏, 只能是初级的感官欣赏。

三、有利于学习者美德的培养

在教育领域, 音乐已纳入美育范畴, 我们说钢琴教育和智育都是为了同一个人才培养目标而各司其职。我国现阶段的普通学校教育还停留在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 教师势必难以顾全每位学生。经常出现教师为了提高整个班级的总体成绩, 较为重视优秀生和所谓的“差等生”而忽略了学习平平的中等生 (很多实践证明, 往往是这种学生在以后从事的工作中更加有所作为) , 造成了一些学生上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 不愿主动思考, 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甚至一些比较偏激的错误心理 (如:认为只有给教师送礼的学生才会受到教师的重视) , 慢慢的, 这种心理演变下来, 后果是很可怕的, 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钢琴学习不论是大课还是小课, 教师都必须了解到每一位学生, 包括学习接受能力、学习的进度、甚至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而这些也会直接反映在学生所演奏的曲目和回课的情况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 每位学生无论从学习还是心理上都会有所发展。同时, 也进一步缩短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学生愿意和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甚至有时还会开些小玩笑, 对老师的恐惧感逐渐消失。这种发展实际是美育作用的结果, 是钢琴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特点, 是钢琴教育美育的体现, 是积极的, 向上的。因此, 钢琴教育是将美育直接体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手段和途径。

摘要:钢琴教育因其各方面的优势, 对学生智力, 美育和意志品质方面的都有很大好处, 必然成为普及音乐教育, 提高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笔者在文章详细探讨了钢琴学习和钢琴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钢琴学习,钢琴教育,意义,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帆著:《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0[1]张帆著:《专业音乐教育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0

[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上一篇:生物制药学能力培养下一篇:资产负债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