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刻的教训

2024-05-19

一次深刻的教训(精选6篇)

一次深刻的教训 第1篇

试车半小时, 两侧轴承温度同时升高, 一小时后负荷端轴承抱死烧毁, 非负荷端轴承也有过热发蓝的现象。

对故障深入分析, 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安装失误。在安装新轴承时, 端盖原石棉垫没有恢复到位, 造成轴的热膨胀裕量减小;其次是由于轴承箱为一体式, 两侧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轴承没有轴向的滑动余量, 轴的热膨胀主要靠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滑动来满足, 然而轴承座的外端盖压死了轴承外圈, 轴承游隙又满足不了轴膨胀的要求, 最后造成轴承抱死。

轴热膨胀量的计算:

事故发生在冬季, 室外气温在-20℃左右, 风机启动后, 轴温度逐步升高到30℃左右, 钢材的膨胀系数α为1.2×10-5/℃。所以600mm长轴的膨胀量ΔL=L·Δt·α=600×[30- (-20) ]×1.2×10-5=0.36mm。

由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 轴的热膨胀量远远大于轴承游隙。

一次深刻的教训 第2篇

最近在我心里有一件事,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它给了我一次深刻的教训。

那是星期二的早上,我一进到班级,戴老师早早就已经在班里了,看着戴老师一脸怒气的样子,严肃地盯着我,我的心里特别忐忑不安。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戴老师把我叫了出去。我的心里害怕极了,紧跟在戴老师后面。戴老师突然转过来问我:“你知道我叫你出来干什么吗?”我小心地回答到:“知道。”戴老师看了我一眼,问道:“你知道我要问你什么吗?”我紧张得涨红了脸,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昨天中午午休时,上厕所的时候冲跑了,被校长给发现了,害得戴老师因为我被批评了,还连累班级因此得不到流动红旗。”说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戴老师看见我态度诚恳,敢于认错,收起了她原本严肃的表情。反而,摸了摸我的头,说:“下次可不能再这样在楼道里冲跑,注意不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好吗?”我惭愧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做错事一定要诚实认错,做一个知错能改的文明好学生。

深刻的教训 第3篇

我今年11岁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都犯过许多错误,但这次犯的错误给我的教训是最难忘的。

星期五晚上,我正写着数学作业,眼睛不时东张西望。我突然看到了外公放在书桌旁的计算器,“用还是不用,是用,不用……”最后,我提心吊胆地拿起外公的计算器,飞快的算了起来。

写完以后,我把外公的计算器放回原位,按照惯例,马上拿着作业给爸爸检查。爸爸检查完了问我:“你今天晚上用的草稿本呢?”我不敢说出真相,只好支支吾吾的说:“打草稿了,写得很乱。”我以为这样可以蒙混过关。爸爸却紧追不舍,继续问:“那把草稿本拿来给我看一下。”我又撒谎说:“今天晚上的草稿被我撕掉了,都扔了。”爸爸还是不放过我:“去捡来给我看看。”我没办法;只好老实交待,害的爸爸狠狠的训了我一顿。

事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爸爸今天为什么训你吗?”

“我知道,我不应该用外公的计算器,还撒谎骗您。”

爸爸和蔼地说:“你说对了,第一,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你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列竖式,不能贪快去用计算器。第二,不应该骗家长,做事不怕做不好,就怕撒谎骗人,学会了骗,就会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无用的人。”

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爸爸的苦心,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要认真学习,练好基本功,做个诚实的好学生。

山西省阳城县第二小学五(4)班

一次煤磨饱磨的经过及教训 第4篇

一次中修后,要使用热风炉开磨磨制煤粉来烘窑升温,按正常顺序:先拉起风点热风炉,当入磨热风温度在100℃,出磨温度达60℃时,再启磨投料,初始投料量在35t/h,研磨压力9.5MPa,料入磨后出磨温度逐渐下降至40℃,磨机压差由4000Pa上升至5000Pa(正常生产时在5000~5500Pa),随着出磨温度的不断下降,压差不断的上升,且出磨负压由6100Pa不断的上升,磨机的振动值由5.0mm/s上升到8.0mm/s,密封压力由7.58kPa降至7.0kPa,密封风机电流由31A上升到33A,磨机主电流30A, 且磨机排渣口有原煤排出,减产至28 t/h,加大热风炉的供油量,投料10分钟后出磨温度降至30℃时,磨机压差由7100 Pa骤然升至8000Pa (8000Pa为量程上限),出磨负压也同时上升至8000Pa (8000Pa为量程上限),密封压力降至6.64 kPa,振动值达10~13mm/s,磨机主电流24A,有大量的原煤排出,加强系统的拉风(阀门开度由65%调到75%),选粉机转速由400r/min降到380r/min,没有效果,磨机已饱,只好止料减风抬辊甩料,大约用了一小时,才把磨机内的料排空。

原因分析:此次饱磨主要是热风炉油枪的雾化效果不是太好,温度提不起来,造成磨机的入热风温度太低,且台时相对高些,系统的拉风也相对小了,造成磨机的研磨效率下降,研磨效率降低导致磨内的循环负荷加大,循环负荷大导致磨机压差上升,在压差高研磨效率低时没有及时的提高入磨热风温度、降低台时产量,使入磨料量大于出磨的料量,最终导致饱磨。

一次深刻的教训 第5篇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姐姐给我出了几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题。我想了半天也没做出来。我想问姐姐,但又怕姐姐说我不认真学,于是,我趁她出去买书的机会,赶紧给正上初三的哥哥打电话。在哥哥的帮助下,我终于写出了答案。

后来,姐姐回来了。我得意洋洋地把答案递给了她,可姐姐看后很严肃地问我:“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是!”我硬着头皮说。“那你给我讲讲你的解题思路吧。”姐姐严厉地说。

天啊,让我讲什么解题思路!这答案都是哥哥告诉我的,我哪有什么解题思路啊!

“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承认错误并改正过来就是好孩子。如果犯错后仍然试图掩盖,那只能是错上加错,到头来受害的只能是你自己!”听着姐姐的这番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真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一次深刻的教训 第6篇

1. 下列各项组合中, 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1) 皮肤 (2) 胃粘膜 (3) 神经元 (4) 变形虫 (5) 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6) 病毒 (7) 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8) 一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9) 一片森林 (10) 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5) (6) (3) (2) (1) (4) (7) (10) (9) B. (3) (2) (1) (4) (7) (10) (9)

C. (3) (2) (1) (4) (7) (8) (10) (9) D. (5) (2) (1) (4) (7) (10) (9)

2.在玉米的细胞中, 由A、T、G可以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

A.4 B.5 C.6 D.7

考试结束后, 我发现这两道题的正答率没有预期的理想。怎样使学生的理解更为准确和深刻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选项, 而是让他们先去分析题目考察有哪些知识点, 怎样梳理相关的这些知识, 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体会。

针对第一题, 学生们很快地就达成共识, 出错的原因是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判定上不够准确。就此, 我让他们找到基本概念, 自己表达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有的学生这样表示: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群落+无机环境

有的学生用集合图表示: (如左图) 然后对应题目中的有关信息“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鱼类包含了多种鱼, 不符合种群“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这一概念, 也不符合群落的概念, 只有说“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才是对池塘中生物群落的表述;而“一个池塘”既包含了水、土壤、阳光、氧气等非生物因素, 又包含了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才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针对第二题, 则要求学生画出核酸的组成的概念图, 经过师生的共同整理, 可以这样表示:

通过这样的概念图, 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核酸、核苷酸的关系、种类, 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乙肝病毒、HIV、动植物细胞中核酸, 核苷酸, 碱基, 五碳糖的种类,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古人云:“教学相长。”通过指导学生学习, 自己也对教学过程产生更深的体会, 对以前的教学也进行了很好的反省。

1.让学生去体会, 让学生去发挥

在这次的习题讲评过程中, 我没有直接去讲哪里出错, 应该怎么做, 而是启发学生将题目与基础知识合理地去“挂靠”,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号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学生们的智慧有时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 就在尝试用概念图、数学集合等不同的形式解答问题, 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样的体验是可以使他们感到兴奋和骄傲的。以往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反复强调的要点, 学生反复遗忘;教师重点纠正的错误, 学生始终不改;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 就应该给学生参与研究过程的机会, 让他们亲自去探索, 修正错误, 验证概念,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亲身体会才能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深刻、更持久, 才能让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

2. 注重交流, 注重分享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能仅仅是讲授、表演和灌输, 要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获得表达个性发觉潜能的平台, 彼此分享思考, 分享经验与知识,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展, 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同时丰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 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在高中学生身上既体现出发展的共同性特征, 又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此次的习题讲评课上, 我发现有的学生语言表达比较精准, 有的学生善于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应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应关注每一类学生, 利用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发展的环境。

4. 多种形式辨概念

上一篇:日本传统建筑下一篇: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