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团队范文

2024-06-06

学生创业团队范文(精选11篇)

学生创业团队 第1篇

一、问题背景

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加上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大学生对于创业还存在一定误区,影响创业的开展。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创业。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 大学生属于高知识人群, 经过多年的教育他们背负了社会的种种期望。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点

(一)团队成员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周岁左右,相对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觉醒,加之高校学习生活自主性提高,相比高中以前自由度增加,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二)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特点。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都是在校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受过高等教育,基本掌握了专业知识,奠定了知识储备。但是同时由于从校门到校门,高校学生在现有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这在客观上造成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经历的挫折较少,缺乏对各种困难的充分准备。同时,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在应试教育的多年影响下,自身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知识开拓性较差,多半只拥有本专业知识,对创业必需的其他知识如团队管理知之甚少,不利于创业团队的持续运营。

(三)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特点。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多半是由志趣相投的同学或朋友组成,彼此间感情深厚,属于典型的情感维系型团队,信任度较高,团队氛围相对融洽;但这也意味着当面对团队决策时,情感因素的过多影响会干扰到团队的科学决策模式,同时成员间的情感维系客观上容易造成团队运营的不稳定,这也是很多学生创业团队夭折的重要因素。

(四)团队的资金支持特点。

创业资金的筹集对于每个创业团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棘手。首先,高校学生的学业大都是依靠家庭和社会资助来承担的,学生自身没有资金,也没有可供抵押和作为担保的资产;其次,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还不完善,相对其他社会创业团队来说,学生团队的理想化更难获得风投公司的信任。加之目前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支持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大学生的融资渠道多半还是单纯依靠家庭、朋友等,资金后续支撑力有限。

三、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团队

要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规避创业风险、成功创业就业,应当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掌握创业规律。

我国高校承担创业教育的机构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等院系,也有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就业部门等。其中关键是专业教师必不可少,而且每个创业团队由一个创业导师负责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要细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国外高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课一般开课周期较长,有的需要一学期的时间来学习。课程内容从经济、管理、财务、市场到法律等方面比较全面。只有有了时间保证,学生才能从众多新课程中汲取所需。再次,学校校友资源应当要积极挖掘利用。校友企业家参与创业课程的讲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论坛、讲座、尤其是系统化的课程都是校友参与的方式。最后,高校应当加强创业教育的宣传。

大学生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学习,学业与创业是根与树,水与鱼的关系,只有学习跟得上,才能掌握足够的学术理论,协调好学习与创业的关系充分利用学业进行创业,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奋斗过,经历过,才会体会到创业的艰难与不易,而创业教育十分有必要,创业教育对开展创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但能给学生带来思想意识的转变,还能给学生一个创业的平台,它让学生的创业理念变成更有效的实际行动。

四、我院学生创业团队构建探索

作为应用型本科,我院在学生“创业创新”工作上不断探索,学院先后建立齐三机床公司、北京现代4S店、汽车教学中心、家政教学中心,在学生创业环境教育、创业载体建设、创业课程开发等方面下大力气,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形式,新颖有效,取得明显效果。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大赛”、邀请校友回校介绍经验等形式,向学生灌输创业意识,提出“创业不仅仅是创办经济实体,还包括开创性地工作与学习”,创业其实更是一种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的观点。学院还对积极创业的同学大力支持,提供场地及相关优惠政策。目前学院涌现出不少成熟的学生创业团队,如学院毕业后流动站研修生、2011届毕业生崔晓东,东亚建筑劳务公司总经理,大二期间在学院支持下建立管理团队并招募了100多名建筑劳务人员,先后完成了11个项目的施工。施工队共获得350万元收入,崔晓东个人收入20万元,在团队洽谈的项目逐渐增多,不规范的团队管理,以及需要各专业方向人才等迫切需求下,崔晓东在大三阶段,向学院申请注册成立了东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会计、工程造价等专业同学共同发展团队。目前该公司与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立产学结合部,为教学科研提供技术和实践场地支持。睿思网络工作室是学院升本后首批本科生成立的创业团队,这个由15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年轻的创业团队充分利用本专业知识,在教研室主任带领下完成学院汽车教学大楼、食堂、宿舍等网络安防监控工程,同时积极向校外扩展业务。从2011年组建团队至今,已获取经济效益20万元以上。该团队要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要实现社会效益,在团队成员自身积累了创业经验,实现利润的同时,还向学院其他同学提供打印、扫描、维修电脑、提供电脑配件等服务,使更多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购买到低价优质的产品,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五、总结

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创业时跳不出校园思维,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往往局限于大学校园内的项目,或者因为缺乏资金,或者学业和创业时间平衡不佳等,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学校提供必要的创业教育以外,还需要获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得早期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服务。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我国目前就业困难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业团队产生背景、创业团队特点基础上, 对创业团队和创业教育关系以及我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探索做以阐述, 为进一步研究、创建管理成熟和综合素质高的创业团队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辉.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6) .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大学生创业团队简介 第2篇

201月10日,海雅大学生创业团队正式成立,做为当代大学生创业团队,以高瞻远瞩的目标,通过创业和邀请专家和企业家们的指导,给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援助。

海雅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队伍,全体员工均为来自各大高校大学生。本着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服务企业的经营理念。

海雅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专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实践、培训的机构,拥有自己独特的经营项目:主要从事为企业进行商务策划、广告宣传与设计、提供各项IT技术、网络设计、高级人才指导培训、产品代理、法律咨询等。联盟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内容如: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实践、创业体验等项目。扶助大学生自我创业,解决大学生社会生存的能力危机。

海雅大学生创业团队与众多知名企业及一流公司建立合作伙伴,为公司选拔优秀的学生实习或工作,并为联盟会员提供优质的岗位或就业岗位,使公司因为团队的存在而无择人之忧,使大学生因为联盟的存在而无择业之患

学生创业团队 第3篇

摘 要: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提高大学生管理创新能力及创业团队的质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文章立足于国内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中普遍遇到的瓶颈和困境,针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水平,切实提高大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困境

【分类号】G717.38

课题: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35。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现状

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前景。创业教育源自美国,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是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后来于1989年11月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创业教育)新概念,并且将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提升至同等地位以后,创业教育才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发展和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基本成熟并成系统化,并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科技推动力。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无疑又会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而对此国家唯有进一步提倡加大对创业的扶持力度,同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而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创业课程算学分,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等关于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的要求,这份通知再次证明了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

2.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现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实施效果和创业成功率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也远没有起到国外创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据创业教育成果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 2%,而发达国家则占20% - 30%;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只有 2—3%,全国各省大学生创业率最高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 4%左右,而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 10%左右。可见,国内的大学生创业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即使在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中也存在创办的企业成长性差,创收性差,持续发展难等问题。因此,必须发掘大学生创業团队失败的原因,以寻求有效措施改变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

二、国内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困境

1.创业团队人员不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半年后,由于人员流失严重解体的数量占56%以上。人员不稳定是大学生创业的致命伤,在创业初期没有利润点,甚至没有做出产品成绩来,在家庭、考研、托福等现实压力下,很多人中途退出而导致项目被搁浅,团队解散。

2.创业团队企划项目理想化。大学生创业团队选择的项目通常基于兴趣所在,而缺乏可行性和利润点。通病就是选择看似前景远大或者社会效益较高的项目,而对其盈利方式,融资途径,时间进度把握,后期技术服务支持等这些能保证项目盈利并长久发展的问题考虑的较少。

3.创业团队创业意识不成熟。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3]。大学生创业团队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往往急功近利的追求成果,而对创业客观环境和市场条件盲目乐观,估量不足,缺少风险承受能力和创业坚定信念。

4.创业团队执行力不足。拥有高效的执行力才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保证。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是由志趣相同、有共同理想的同学伙伴组成,大家知识技能水平相近,因而缺少对团队有绝对掌控力、领导力、管理能力的队长,这直接导致团队的执行力不足。队长是对项目的前瞻性、市场的准确预测、人员协调分工、规章制度设计甚至是项目的核心技术等事都要了如指掌的重要角色,他在团队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5.创业团队缺少资源缺少经验。有专家指出:缺少后续的资金帮扶、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市场推广经验成为大学生团队自主创业的三大失败风险[4]。这几乎成为所有团队可持续发展而难以逾越的“三座大山”,只依靠创业团队自身很难克服,使得团队3年后的生存率又减少一多半。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水平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个人总结了具有成功潜质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当满足的4个条件:

1.人员稳定的队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团队人数贵在精而不在多,成员齐全并能保证在1年时间内以创业为主而进行团队合作;

2.项目一定要有可行性。前期的市场需求调查,前景预测,面对的消费群体,准确的市场定位,每阶段的财务预算,盈利渠道和方式都要清楚。

3.团队必须懂产品和技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业方向最好是所擅长的;学生本来就缺少经验,对“人性”和市场激烈竞争也缺少认识。如果对“产品”设计的掌控能力再不充足,很难保证项目高速运行。大家应该从自己最熟悉、最常接触、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才能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4.团队高效的执行力。从队长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团队成员默契配合,严明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公开的财务分配都是让项目有条不紊运行,将纸上谈兵的策划转变成有利润成果的重要保证。要警惕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进度安排的盲目研发,而导致团队人心涣散、投资方撤离的风险发生。

5.有持续的培训和指导。团队不能一心只顾产品研发,而应该在创业之初就考虑将来可能遇到的“管理经验不足”、“产品推广困难”、“后续资金不足”等问题,而及时做出多个预案和措施,例如吸纳有相关经验的新成员入队;请专家为现有成员定期进行管理和销售方面的培训,在实战中成长;寻找产品阶段性成果及新的利润点或是筹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1)

[2]刘洋.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

[3]鲍志伦.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96-97

学生创业团队 第4篇

1. 创业网络

创业网络源于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领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irley提出来的, 认为“创业网络”是初创企业或组织在创业期创业者和企业或组织的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起来的某种联系。Birley的观点基于创业者的个体特质视角与外部环境建立的社会网络,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为弥补这一缺陷, Hansen、Gilmore和Carson、Bruyat和Julien等学者将创业网络的内涵进行了拓展与完善, 认为创业网络是由具有共同创业愿景的个人或团体搭建起来的, 集各种价值观、思维、策略、方法、资源和行动等为一体的网络关系。

2. 创业团队

关于创业团队的界定基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出现了许多分歧。其中Schjoedt和Kraus基于团队理论较为宽泛的提出, 创业团队是由为实现共同愿景与企业经营目标及其他利益, 依托于各种资源、契约等社会网络而相互依存地工作, 并从中获取更大利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构成的一种社会团队。我国学者朱仁宏则认为, 创业团队是由拥有可以共享社会资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共同发展愿景和经营目标, 依据不同角色特点分工, 相互依存在一起创立新企业或者参与初创企业的管理, 享有股权分配、能够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且共同承担创业风险的人组成的社会团队。基于此, 创业团队构建的关键要素要考虑团队的规模、团队成员的个体特质、团队的共同目标与愿景、团队成员的权力配置、团队工作职能及社会资源等。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情感纽带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

创业网络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更趋于以学缘、地缘和业缘等友情关系为纽带构建, 因此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多以情感关系为主, 容易碍于友情、面子及其他难以割舍的关系导致团队成员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2. 缺乏发展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动因源于成员对创业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 但创业项目的发展与推广需要充足的发展资金和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 而在校大学生缺乏资金来源, 对相关扶持政策不甚了解, 成为阻碍创业项目发展的瓶颈;而且, 初创所需资金也主要依靠每个成员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出资, 出资额的不同致使团队成员的利益分配出现矛盾。

3. 缺少核心领导者

大学生创业团队初创时主要依靠团队的发起人组建起来的, 自然发起人就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然而,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纽带是彼此之间的友情, 所以团队创建过程很少明确发起人的核心领导地位, 也没有明确领导者的职责, 致使团队工作缺少凝聚力, 核心竞争力不强。

4. 角色分工不够明确

创业团队的有效进行有赖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 在合作过程还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然而,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根据不同成员的技术专长进行合理分工, 不同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不够明确。

5. 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大学生创业团队多建立在情感纽带基础之上的组织, 初创期团队成员表面上看有各自的分工, 但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成员的行为, 缺少激励制度来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 即便是有也流于表面形式, 碍于面子执行力不足, 容易引发团队成员间产生矛盾冲突。

三、构建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依托于团队成员的创业网络关系和专用性资本, 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团队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 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性, 成员创业技能、素质、心理契约、胜任力等要素。谢科范等实践检验了创业团队的构建应考虑团队成员的角色分工、成员的知识技能和团队成员的权力配置等因素。基于此, 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社会上可利用的专用性资本, 并综合评价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从中选拔出具有卓越领导素养的成员为团队领导者指导创业团队活动;创业领导者应依据评价结果和知识技能匹配性原则选择具有不同技术专长的成员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 并在团队领导者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 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均衡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另外, 高校和政府机构要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创业平台, 提供创业基地。大学生团队创业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不但依赖于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力团队, 还有赖于创业教育主导者———高校和政府的支持。首先, 高校拥有丰富的创业资源, 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 为有效利用各种创业教育资源, 学校要创新教学模式, 为创业团队创设各种质疑情境, 通过互动模式、开放式模式来提升团队成员的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创意型创业的模拟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比如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情境等培养创业团队成员创业能力, 以实现创业团队成员———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整合。其次, 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相关创业政策, 一同与各服务机构建设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活动匹配合作单位, 力促大学生创业团队———政府———企业合作平台的建设, 实现大学生团队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 实现大学生创业团队效应最大化。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的关键

1. 缔结优质社会网络资源

大学生创业团队构建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通过试错行为来缔结有利于团队构建的社会网络, 凭借创业团队成员享有的专用性资产 (发展资金、政府关系) 来获取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的网络效应, 以实现团队效应最大化。

2. 充分发挥领导者职能

群龙无首势必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成功与否与领导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息息相关, 所以,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创业团队中应充分发挥其领导职能。比如团队领导者必须站在团队的最高处, 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创设团队远景目标, 并引导和激励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当团队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 要善于与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效化解团队成员间的矛盾, 引导成员向共同的目标前进。

3. 合理分工、密切协作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型的创业团队内部应该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首先要明确分工, 每一位团队成员都专心从事自己领域内的工作, 有利于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技能, 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另外, 分工的同时团队成员要保持密切的协作关系, 协作可以缩小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空间范围, 协作可以实现异质成员享有的资源、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形成团队规模效益。

4. 建立科学规范的团队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为有效管理大学生创业团队, 首先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规章制度。章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大学生创业团队目标;创业项目的经营范围;创业资金的出资比例;创业团队岗位设置与职责;创业团队成员角色分工;团队成员权力配置与享有的义务等方面, 这样才能厘清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保证创业团队顺利的开展各项工作。其次要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发展不但要对其进行监督与约束, 还要对其进行表彰与激励。对于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是经济利益, 也可以采取精神激励与约束。比如规定对创业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金, 而给团队带来亏损的则给予一定的金额处罚。当然,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极富进取精神, 针对经济利益激励与约束, 他们更渴求得到团队、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所以可以通过职位、权力配置等满足团队成员的需求, 从而激发成员的创业热情。

摘要:本文揭示并剖析了创业网络与创业团队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经验, 基于创业网络视角构建了以具有领导能力的人为核心, 集知识、技能等优势互补的成员为一体, 严格明确分工、密切合作、权责均衡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 并提出了创业网络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创业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创业网络,创业团队,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谢科范, 陈刚, 郭伟.创业团队结构的三维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软科学, 2010 (3) :78-8;95.

[2]李朝明, 杜宝苍.协同知识创新团队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15) :180-184.

[3]王年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2.

[4]朱仁宏, 曾楚宏, 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34 (11) :11-18.

学生创业团队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点面式;管理模式

1 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情况简单分析

首先是大家对于创业的理解。28%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有自己的公司和丰厚的公司利润”,同样有28%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造出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25.6%的学生理解创业为“创业是在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有创新”,还有18.3%的同学理解“创业是到一个新的领域发展自己”。簡单的数据分析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持己见。

其次是大学生们对创业的渴望程度。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这部分人群占25.2%;创业坚定者,占8.5%;创业梦想者,占61.1%;创业排斥者,占13.3%;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程度总体上是比较高的。一方面源于当今社会就业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受社会思想观念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使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发生了改变。

最后在创业选择方式上,有41.4%(34人)选择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策划,还有26.8%(22人)选择概念创业,即凭借自己的创意、点子和想法创业。还有12.2%(10人)现代理后创业,11.0%(9人)选择兼职创业,只有8.5%(7人)选择加盟已有的创业团队[1]。从较大的比例差距看出,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中的创业方式的选择上,大多数人选择自主性的创业方式,只有极少数人选择既有的创业团队和模式,借鉴已有的方式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2 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型的优势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方式比较多,但是就人数而言分为个人创业与团队创业两种,而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团队模式并不是主流,原因多样。但是我个人认为团队模式是很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我介绍一下在校大学生团队创业的优势。

第一,分享经验。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经验,而经验的积累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巨大联系。团队创业的成员之间不同的经历能够分享不同的经验,在这之间可以更周全的处理相应的事务,解决相关的困难。

第二,时间的交替。大学生的课业并不轻松,甚至有些专业的学业很是繁重。如果仅仅靠个人去处理创业的事务,往往会耽误学业而得不偿失。在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相互调配时间,既保证了创业工作的连续,也避免过多的消耗学习时间。这是个人创业无法比拟的。

第三,发挥所长。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团队创业中的成员最好是来自于各个专业,这样不仅处理问题的角度更为多样,而且有利于专业性的处理问题,提高效率与质量。

第四,资金风险的分担。大学生毕竟还是需要依靠父母的给予来维持生活,团队式的创业可以集合更多的资金用于创业初期的大量投入。即使创业失败,也可以相互分担损失,不至于一个人难以承受过重压力。

3 “点面式”管理的特点

所谓“点面式”指的是两个方面的管理,一个是专业的点对点管理,一个是决策的全面分析。与一般的团队管理模式相比,这个团队更相信专业的眼光,体现了专业知识优先的管理思想。该团队于2010年开始创业,在学校附近创建了一家网络策划公司,团队成员共6名,来自五个不同专业,网络相关专业共三个,一个商业营销专业,一个企业管理专业,一个设计专业。在该团队创业过程中,不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创业管理模式即“点面”管理。在专业问题上,该专业同学有极大的发言权,而其他成员必须与足够理由才能反对该专业方案,而不是按照人数投票多少来决定。当然后面的决策全面分析指的是,该专业方案的提议者必须能够回答其他成员的专业性问题,就这一点来讲。该团队负责人告诉我,其主要是为了让提议者能够全面分析,或者在策划时已经与其他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到时的决策过程效率提高,而且使得每个成员也能来接决策的情况有利于各部门与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也就是说,“点面式”的管理模式秉承专业优先,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提高效率的理念。防止了外行人指手画脚,也防止了专业人员的思维过于专业而导致分析不全面,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必须相互沟通交流,提高质量;决策过程也极为快速,提高效率,防止了成员之间缺乏沟通而在决策过程中相互为难的情形。此种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决策思维——少数服从多数,更加尊重知识,更加体现全面参与以及保持团队的活力,使得团队更具有凝聚力,而在这种相互交流过程中也是团队成员提升自己的过程。实现目标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2]

4 总结

从我校的调查来看,大家对于创业的热情比较高,但是由于现实中的环境、资金等问题,又让创业者望而却步,而且确实创业成功者也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这主要还是跟学生喜欢自主创业有极大联系,前面笔者也表述了一些弊端,所以笔者提倡团队式创业模式。

“点面式”管理模式十分适合大学生创业团队,在于它发挥了成员各自所长,调动成员积极性并且能够突破传统模式,实现成员的充分参与有利于决策的全面科学,并不失专业性。当然这类模式也仅适合于较小的创业团队以及创业初期。

参考文献:

[1] 周秋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土木工程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第6篇

随着大学向应用性、职业型转变, 对于如何搞好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一个有着良好创业氛围的新兴本科院校, 土木工程系以团队输出的模式, 践行暑期带薪顶岗实习, 在土木工程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取得初步成果。我们努力的方向是, 让创业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解决学费问题, 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减轻负担, 为实现“创办一个不需要家里提供学费的免费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土木工程系学生创业团队实施过程

学院对学期课程进行调整, 将每年的建筑施工期 (5月-10月) 定为创业学期, 即第三学期。

创业团队, 就是实现个体培养寓于团队培育之中。土木工程系在第三学期的实习岗位中, 包括测量、技术、内业、监理、设计、实验、预算、施工, 称为行业中的八大员, 突出个人专长培养。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有效开发和利用智力资源, 在2013年创业团队实践中, 土木工程系凸显团队合作, 将以往分散的实习岗位整合起来, 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组成能完成工程任务的团队。

在创业团队建设中, 凸显工程教育的应用性、职业型特点。本年度土木工程系5个创业团队,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 为800名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 工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 其中带薪学生在90%以上。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 11级的工资平均每月3000元, 12级平均每月2000元, 教师走访中发现, 实习单位对创业团队学生比较认可, 还会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当增加工资, 其中土木、道桥、工程专业的部分学生往返路费也能给以报销。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 在苦涩中磨练了意志, 懂得了学习的意义。学生带薪实习体现了个人的价值, 激发了学生学习、实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团队建设中, 教师深刻体会到找准自己和所任教的课程在整个产业、学校、系、专业中的位置的重要性, 认识到必须认真分析课程的性质和课程地位, 将工程实践贯穿于授课过程的始终。创业团队结合课程进行项目开发, 为工程任务课程化奠定基础。土木工程创业团队建设中, 带队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一方面锻炼教师工程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寻找项目的能力, 促进学校和企业中的合作。

二、土木工程系学生创业团队的保先性

大学生毕业后, 往往意味着创业团队的解散, 荒废了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努力。土木工程系结合工程特点, 每年吐故纳新, 学长带领学弟学妹一起顶岗工作, 降低企业培训成本的同时, 保持了团队的先进性。

1.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主要是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的人生观、价值现、道德观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创业团队中, 必须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 而不至于使他们在创业历程中被金钱和利益所左右。另外,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一方面可以在创业团队内部形成一个负责的团队, 对外在而言也是对创业团队形象的良好塑造, 这也正是创业团队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的墓础。

2. 制定严格的创业团队管理章程

作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首先要有一套目标明确, 定位科学, 发展思路清晰的团队管理规范, 规范包含了创业团队的创立目的, 经营的范围和方向, 团队资金组成, 团队部门设置以及团队成员分工, 成员权力与义务, 人事制度等等各个方面, 只有制定一套规范科学的团队管理规范, 创业团队后面的工作才能开展的顺利, 各种关系才能理得清楚。

3. 共享工程知识和经验

在土木工程系大学生创业团队中, 每个成员在团队中都担当不同的角色。土木工程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在完成自身的工作中必须依靠他人来获得信息、资源以及必要的支持, 每个成员必须通过分享资源和共享知识来协调完成他们各自的各项工作。同时,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内的成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在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情况下, 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都保持基本的合作博弈状况。成员之间也能够顺畅地进行知识共享。

三、创业团队组织机制

1. 共同的意愿激励

俗话说志同道合即是指拥有共同的兴趣, 土木工程系学生基于共同的职业理想组成一个创业团队, 共同的兴趣使得创业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由于大学生均为年青人思想容易融合, 因此较容易接受共同的意愿。这就促使大学生创业团队较其他类型团队更为稳定。

2. 团队成员的差异化

—个表现良好的创业团队通常具有良好的团队互补性。某些团队成员可能偏向施工技术, 比如说测量和放线;某些团队成员可能喜欢实验操作, 比如说水泥的合格检测、路面弯沉测定、抗滑性检测等;某些成员则更加偏向内部经营管理, 比如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程安排、安全措施保证;而某些团队成员可能强于工程项目的开拓, 比如说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竣工验收;也有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有些人更加内省, 能够很好的思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之间的关系, 善于协调各方发生的问题,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些人则显得外放, 能想的更远。

3. 团队的资金支持多样化

创业资金的筹集对于每个创业团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棘手。土木工程系创业团队以顶岗带薪实习带动团队创业, 以技术作为创业资本, 为企业分忧解难实现团队生存, 是特定专业条件下得特殊创业形式。同时, 土木工程创业团队资金支持多样化, 企业、学校、学生个人都是资金来源渠道。事实证明, 我们对创业团队成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创业技能教育和培养是正确的, 同时在对成员之间的协同能力的培养上也需要引导者用合理的方法和教育进行疏导, 从而实现创业团队的协同共振的效果, 永葆长青。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创业团队成立2年以来, 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 通过建筑工程现场真刀实枪的工作, 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能力得到验证和肯定。同时, 大部分学生解决了本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获得了较高的家长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

我们实施创业团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种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土木工程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创造性地工作或者是自主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创业团队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 如何从个体培养到团队合作, 如何培养出能独立承揽工程的建筑企业家, 怎样在教育中让大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获得宝贵的创业经验, 是我们全体大学教师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摘要:土木工程大学生创业团队将工程中不同岗位进行整合, 以团队输出模式承揽部分工程项目, 初步形成创业规模且发展态势良好。文章介绍了创业团队组建实施过程、组织机制, 以及如何解决团队资金来源、保持团队成员吐故纳新等问题。

关键词:创业团队,建筑,土木工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承龙.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8.12.

[2]傅玲燕.浅析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 2012.1.

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组建问题 第7篇

一、创业团队

创业团队的组建必定离不开创业者, 学者们通常把创业者定义为两类, 广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全部人员;狭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核心人员, 包括企业创始人或者创业团队。本文采用广义的创业者。学者们对创业团队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主要有一下几种:早期Kamm等 (1990) 以投入资金为标准, 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 其成员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随后Gartner, Shaver等 (1994) 把概念范围扩大, 在Kamm的基础上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 其成员参与企业创立的过程并投入相同比例的资金, 创业团队的成员还包括对“策略选择有直接影响的个人”。Watson等 (1995) 强调了对企业的运作, 把创业团队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个体联合成立一个企业或事业, 同时又一起运作。而Vyakamam, Jacobs和Handelberg (1997) 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创业者的责任, 在企业的启动阶段, 两个或更多的人, 他们共同努力同时投入个人资源以达到目标, 他们对企业的创立和管理负责。第二年Gaylenn.chandler和Stevenh.hanks (1998) 把创业团队范围精确化, 当公司成立时执掌公司内部职能的人或是营运前两年加入的成员定义为创业团队人员, 对于公司没有所有权的雇员不包括在内。Leon Schjoedt (2000) 对前人进行了总结性概述, 把创业团队定义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他们对企业的将来负责, 拥有共同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义务, 他们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中相互依赖, 他们对创业团队和企业负责, 在创业的初期阶段 (包括企业成立时和成前) 处于执行层的位置, 并实行企业的主要执行工作, 故本文也采用Leon Schjoedt的创业团队定义。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创业需要注意

1. 团队的组织认同差异化

大学生创业是组建的创业团队主要合作伙伴的来源是同学、亲属、年龄相仿的朋友群体, 而大学生具有的特质是:高学习能力、低社会能力、个性化较强、具有叛逆性、储备较多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性经验、缺少资金和人脉等。所以对企业的宏观把握较少, 在组建团队时, 缺乏对合作人的价值观判断。由于大学生对创业的渴望程度较高, 具有较高的急迫感, 当遇到有意向的合作人时, 对于都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自己的朋友圈常年比较单纯稳定, 很难判别对方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否与自己达到一致, 所以在组建团队时, 比较盲目而从。虽然团队成员容易接受组织的共同意愿, 但每个成员的加入目标都不尽相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起初对企业目标实现很明确, 在起步期时很顺利, 一旦企业进入艰难期时, 就会有人打退堂鼓。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坚持的品质和吃苦的精神, 另一方面会由于对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分歧, 各执己见, 对组织失去信心, 对组织人员产生怀疑。组织的不认同产生的分歧会导致组织最终的分裂, 这就成为创业过程中远方的绊脚石。

2. 互补型人才的缺失

大学生在创业团队建设初期, 总希望找自己志同道合的, 但是对“志同道合”的理解却出现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创业者寻找的组织人员是与自己性格方面相近的人, 而不与和自己有差异的人一起组建。这是大学生创业者对相近与差异的认知程度不同, 志同道合是共同目标方向相同而非所有方面相同。这里尤其强调的是性格方面, 看问题的角度需要多元化, 如果一致那很难发现企业未来所面临的问题。所谓的矛盾应该是意见的差异化而最终达到统一, 而不是一味的一致。所以在管理层方面, 谨慎小心的人负责基层制度的管理, 具有野心胆大的人负责战略方向的规划。这是互补型人才, 两者合作时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如果都是单一人才, 那很难顾及缺失的方面。在专业方面也应该是互补型人才战略, 术业有专攻, 技术性人员是很难兼顾管理型职位的。

3. 不科学的管理

由于大学生的社交群体比较单纯, 而企业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在管理时缺少经验。沟通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管理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作为桥梁, 也会导致组织逐渐出现分歧化。然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 缺乏沟通技巧是管理出现难题的重要因素, 什么时候沟通, 怎样的方式沟通, 谁去沟通这些都是往往忽略考虑的。所以在制定很多制度时导致顾及不周, 奖惩不公, 执行力的弱化, 且容易导致组织队员之间的矛盾激化。

4. 企业文化的缺失

对于刚刚成立的企业, 企业文化往往是许多创业者忽略的因素, 一味的去搞生产搞销售, 把企业当成工厂, 员工当成机器。而没有形成一个精神上家园, 没有一个企业自己除了经营业务之外的差异化形象。没有清晰的企业价值观, 没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带给员工情感上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会导致员工的流失和懈怠,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空壳。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创业者往往被现实化了, 成了金钱的奴隶。缺乏让员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和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 情感上产生依赖, 而失去企业的强大竞争力。

5. 创业不“创新”

许多大学生都想创业,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拥有很好的便利条件, 所以大批热血青年开始创业。然而很多成活率低的创业项目基本都是没有创新点的, 是一味的去做一个模仿者, 没有自己的竞争力。在看到未来比较火的市场就跟风去创业, 导致失败。在高壁垒的市场下没有竞争力是无法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位的, 所以只有“胆”没有“识”是不行的, “识”即指看到市场空隙, 自己产品差异化的突出, 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体现。

6. 人力资源调配问题

在创业初期, 为了壮大自己企业实力和夯实企业的控制权力, 创建团队时不免会加入一些自己“关系”同伴, 这里包括自己的亲属、朋友。有的是为了拉拢资金, 有的是在重要岗位安排“自己人”会感觉放心, 有的也是亲戚朋友的委托想谋得一职等。对于这些人, 大学生创业在需求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 也很难拒绝。然而这些人的加入, 组织者对其考核会放松警惕, 甚至不考核。导致该“关系”人员与组织目标脱节, 尤其在一些重要岗位的设置上单纯的信任, 使企业的效益下降。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阻碍, 重人情而轻制度, 对组织中其他成员也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使组织中分成党派, 合作能力下降, 效率也同时降低, 给企业带来负效应。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 对创业合作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考察

创业组建团队时, 首先要明确组织目标, 分析组织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格特质, 明确组织者的自身缺陷, 寻找对组织目标统一的互补型人才。对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六大特质”进行观察, 判断其责任感与决策力、领导力、执着于商机、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创造性、自立和适应能力和胜出的动机, 与这些人格特质与组织目标统一的成员建立团队。除此之外, 创业者的“五种天赋”也极为重要, 精力、健康和情绪稳定、创造力和革新精神、才智和概念化、激励的能力、价值观也是考察合作者的标准。合作者需要有互补的性格、人格, 而不是有矛盾的性格和人格, 这是需要注意的, 而非寻找与自己合不来者去合作, 寻找与企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相匹配的合作伙伴。

2. 明确组织优势与竞争力

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 既可以是新型产业的创造, 也可以是老产业的继承。但是无论是当开路者还是继承者, 都要有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 发现市场的缺口, 市场的机遇。对竞争核心要毫不犹豫投资和开发, 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决策时放不开手脚的地方, 不明确组织的优势和竞争力就很难与竞争对手抗衡。突出自己企业的优势, 并坚定不移, 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3. 建立企业文化, 注重组织活动培训

在创业起步阶段, 探索式的前行离不开企业的元老们, 所以一个创业团队能否具有高度的集中力、团结力和坚持力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好坏。企业在注重硬实力的同时, 软实力也是其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之处。注重企业的使命, 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环境的温馨感等问题, 使成员在企业中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和使命感。举办组织活动, 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使员工有精神休息的空间,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激情。在企业进入发展扩大阶段, 合理调整企业内部人员, 通过组织员工学习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 激发组织的创新能力, 使新老员工对企业有感激, 成长于企业, 发展于企业。防止企业核心成员流失, 降低员工流失率。

4. 建立中国式管理制度

由于大学生的学识比较广范, 受一定西方管理学的影响, 所以在管理制度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效仿性, 然而在中国的企业中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面对“关系”处理时, 不能找到一个合理方式处理。建立中国式管理, 就是在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要符合中国文化去设立, 而不是直接搬国外的条框。为了防止企业发展的脚步被阻碍, 在设立重要岗位和成员分配上一定要慎重, 对一些“关系户”的进入要在制度上进行监管, 对其创业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在制度下进行管理时, 要顾虑组织成员的感受, 而不是一味的命令, 让员工以好的情绪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沟通是管理的重要表现, 而中国式管理的沟通要注意换位思考, 使成员之间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有助于团队的和谐共事。管理方式要变通, 不要一成不变, 没有正确和错误的管理方式, 只有合理的管理方式才是使管理变的顺畅。注意员工之间相互的和谐关系, 企业去配合员工, 员工才能更好的去配合企业, 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不易使组织之间形成派系, 才能万众一心,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在分配岗位时, 要以人定事, 而不是以事定人, 发挥成员的优势去做相关的工作才会使效应提高。

四、结论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培养 第8篇

1.1 创业团队组织认同差异化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创业团队组织认同差异化。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创业团队主要合作伙伴的来源是同学、亲属、年龄相仿的朋友群体, 由于大学生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 他们往往个性化较强、具有叛逆性、储备较多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性经验、缺少资金和人脉等, 因此在组建团队时, 缺乏对合作人的价值观判断。在创业团队组建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合作人认同差异化的现象, 价值观的差异化极有可能会导致团队合作关系的破裂, 不利于创业的成功。

1.2 缺少互补型的人才

缺少互补型的人才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大学生在创业团队建设初期, 总希望找自己志同道合的, 但是对“志同道合”的理解却出现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创业者寻找的组织人员是与自己性格方面相近的人, 而不与和自己有差异的人一起组建。这种性格上的“趋同性”往往会让大家的意见和想法想到一起,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不够全面, 这样就难以形成一支有力量的团队, 不利于团队的壮大。

1.3 团队管理不够科学

由于大学生的社交群体比较单纯, 而企业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在管理时缺少经验, 会导致组织逐渐出现分歧化。大学生经验少, 管理经验不够成熟, 在创业团队组建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 无法妥善地处理好。比如利益的分配、项目如何管理及运作等问题, 如果管理不够科学, 就很难做到让各方满意, 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健康发展的另一大阻碍。

2. 如何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

2.1 确立创业团队的价值观

创业组建团队时, 首先要明确组织目标, 确立团队的价值观和总体目标。只有有了总体的价值观和目标, 才能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激情, 促使大家精诚合作, 实现团队的价值。例如, 阿里巴巴就非常重视价值观, 马云将远景目标设定为:“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它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此, 阿里巴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可见, 价值观和目标是一个创业团队得以前行的原动力, 是维系企业生存的根本动力所在。

2.2 寻找优秀的创业合作者

寻找优秀的创业合作者对于创业团队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对创业合作者进行分析和观察, 判断其责任感与决策力、领导力、执着于商机、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创造性、自立和适应能力和胜出的动机, 进而来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创业的合作者。不能一味地去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而是要理性、客观分析其是不是真正地适合一起合作、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2.3 明确组织优势, 提升竞争力

在创业团队组建过程中, 要有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 不断地与所有行业进行横向对比, 发现市场的缺口, 市场的机遇。同时再与本行业进行纵向对比, 找到自己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提升竞争力。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团队的位置, 在此基础之上强化自己的优势, 坚定不移地将企业做大, 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 也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2.4 塑造企业文化, 提高凝聚力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 不仅要有企业硬实力, 同时更要具备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就拿咖啡之翼来举例, 尹峰说, “上善若水、至善咖啡。”“我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个西餐厅, 更是都市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水性法则就是咖啡之翼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 它塑造了一种柔性、温和的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 必须要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感激之心, 对于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5 建立灵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建立灵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大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宽泛, 加上他们缺少实践经验, 所以往往会忽视管理制度的建立。另外, 他们对于企业的认识不够, 很难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因此, 在管理的时候, 不能一味地约束和命令, 而是要通过商量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3. 结语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社会整个创业团队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 由于他们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 对于企业认知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因此在创业中会出现诸如组织认同差异化、缺少互补型的人才、团队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 要确立创业团队的价值观、寻找优秀的创业合作者、明确组织优势、塑造企业文化、完善管理制度等, 来一步步提升整个团队的竞争力。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创业群体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社会进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对于实现个人的价值、促进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与此同时,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培养也成为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难题, 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是促进创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围绕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中出现的问题来展开探讨, 力求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提供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培养,管理

参考文献

[1]赵世轩:大学生创业的团队组建问题[J];《现代商业》;2014, (14)

[2]张亮;赵铁权;刘洁;毛方方:浅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1, (07)

[3]牟永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体验式培养模式的构建[J];《前沿》;2011, (24)

学生创业团队 第9篇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对温州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调查。本调查以抽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 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大学两所高校的创业大学生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 回收126份, 有效回收率为84%。调查显示, 关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创业的需求, 只有4.76%的人表示满足, 10.32%的人认为基本满足, 20.6%的人不清楚, 64.3%的人觉得不满足。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创业过程中要利用内外部有利的因素, 吸收补充自己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89%的学生认同知识共享对团队绩效提升的正面促进作用, 71.42%的学生认为自己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水平较差。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是多方面的。

1.知识共享的态度。

大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来自不同高校或同一高校不同专业, 他们基于“血缘、地缘、趣缘”关系组建团队, 团队存在的时间不确定。同时, 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结构的可变性带来的创业理念分歧, 使得团队愿景和个人目标有时会发生冲突, 团队成员对某些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隐性知识会有所保留。在调查中, 37.3%的人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经验和知识, 46.03%的没注意, 16.67%不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经验和知识。此外, 绝大部分创业项目负责人都是创业新手, 他们缺乏社会网络关系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于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存量比较一致, 难以形成横向的有效指导。

2.知识共享的方式。

受资金、场地的限制, 大学生创业团队常常跨越时间和地理边界分散工作, 相互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比较有限, 团队成员需要依赖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实现相互沟通。根据调查, 61.9%的人用QQ、电子邮件和论坛等网络沟通方式进行经验交流, 7.94%的人面对面交流, 30.16%的人用电话沟通。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知识共享过程中显性知识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 但对于专利技术等隐性知识的共享却帮助不大。

3.知识共享的激励。

对于积极共享经验知识的成员有无给予奖励和表扬这个问题, 91.27%的人都选择没有。团队内部缺少直接的物质刺激导致知识共享的动力不足。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殊性使得他们非常强调领导权共享、风险责任共担, 有些团队甚至没有具体的头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大大削弱了传统组织管理权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考核常常面临针对团队整体或是成员个体的两难选择, 由于过分平均化导致激励考核无效的问题。同时, 由于缺少知识共享平台的外部组织支持, 知识共享的溢出效应很低。

二、高校创业教育影响知识共享因素模型初步设计思路

大学生创业团队是典型的知识共享平台。借鉴Nonaka (1995) 的SECI模型, 笔者提出高校创业教育影响知识共享因素模型的初步设计思路 (见图1) 。

知识转移包括社会化、外化、内化和综合化等四个过程。社会化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外化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内化指通过学习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的过程;综合化指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更新系统的一个过程。从调研情况的分析可知, 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维的, 包括团队成员对知识共享的态度、知识共享的方式、知识共享的内外部激励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又涉及创业者本身的能力与素质, 创业团队运作的方式、绩效考核以及创业团队的外部支持。每个成员必须通过信息和经验的积累、共享和创新来协调完成各项工作, 使大学生创业团队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创业教育作为贯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个人因素、团队因素和组织因素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 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活动特点和学习方式, 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拓展创业教育, 促进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的建议

1.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 实施知识共享规范。

结合团队成员在组织中的不同角色和各自特点, 可将团队成员分为建议者、协助者、执行者、调和者等四种角色。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可根据角色或业务种类或时间等不同标准来制定团队成员自身的知识共享规范和条例, 每个成员必须执行信息、资源以及工作支持方面的知识共享流程, 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要相结合。团队领导要大力倡导企业共同愿景和个人目标的结合, 并通过集体学习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与经验的共享,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创业文化的培育。在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中要加强创业课程的学习, 创业课程的知识要素体系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强化:一是以经济管理、财务、营销、法律和税收、企业设立程序等知识为主线的公共知识体系;二是以专业知识和学科原理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三是涉及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知识基础等。其中, 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营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2.强化信任沟通, 搭建内外知识共享双平台。

在团队内部, 营造便于团队成员讨论的工作环境, 多增加内部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如个人可以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 创业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 如举办经验交流会、茶话会、餐会、年会和沙龙等, 让团队成员能够在轻松开放的心态下进行知识的分享。在团队外部要做好创新教育的培训工作。要创造吸收外部知识的机会, 多关注创业绿色通道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协会, 如利用创业项目资源库和政府提供的资金开展大学生合作项目成果展览, 积极参加KAB和SYB大学生创业培训班, 派人员外出考察或参加培训, 多与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大学生创业之星”以及其他团队进行沟通, 聘请专家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服务等, 增加团队知识储备。创业团队成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偿的和见习性的社会实践, 通过越来越多的创业实践感受创业, 培养创业技能, 通过角色体验、社区服务或科技特派服务等, 了解真实的市场, 同时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3.构建知识共享考核和激励制度, 加大外部支持。

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如奖金、晋升、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激励等, 对在团队内部进行知识共享而达成绩效提升的要给予直接而有效的奖励。对于一些特殊的隐性知识给予专利保护。当成员看到知识共享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将自己的知识占为己有所得到的利益时, 他们自然就很愿意参与到知识共享中。高校创业教育还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服务体系的建设, 完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平台,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宣传作用, 重点扶持创业创新管理人才, 宣传、奖励知识共享考核优秀的创业团队和活动, 宣传创业团队典型和创业个人典型, 编制创业型优秀人才档案,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创业知识共享氛围。

摘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步设计了高校创业教育影响知识共享因素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

参考文献

[1]Ikujiro Nonakai and Takeuehi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se company create the Dynamics ofinnov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孙秀丽, 夏春雨.解析大学生校园创业与社会创业的错位与对接[J].高教探索, 2011, (4) .

[3]牟永川.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体验式培养模式的构建[J].前沿, 2011, (24) .

[4]傅玲燕.浅析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2) .

创业团队几乎没有收入 第10篇

谭继浦告诉记者,他一直梦想自己能够通过创业,刚毕业因为没有资金,就先就业了。2007年下半年,工作3年后,谭继浦感觉时机成熟,决定创办公司自己当老板。

“刚开始创业,父母并不是很支持,因为当年每月4500元的收入比较稳定,他们不希望我辞职创业。”谭继浦觉得自己选的方向没有错,背着父母,把父母给其买房的钱抽出了10万元,做为启动资金,创建了大连千格科技有限公司。

寻找客户成了最大难点

电子产品开发需要有一定的周期,通常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谭继浦和他的创业团队前3个月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而当产品终于研发成功后,他们却发现销售成了难题。一连推销了几个星期,居然一台产品也没有卖出去。后来谭继浦与经销商接触多了才知道,各大工业厂家,每年年初都已经制定好了采购计划,需要采购的商品、从哪个厂家采购都已经定下来了,而且他们是新进入工业行业的,没有客户关系。

眼看10万元的启动资金快用完了,公司几乎没有收益。正当谭继浦心灰意冷的时候,公司出现了转机。大连一家工厂厂长通过公司设在阿里巴巴的网站找到了他们,看完产品,了解了他们的技术,决定将其一款产品的研发任务交给谭继浦团队。公司集中力量研发此产品,客户要求一个月,他们用了20来天就完成了,经测试,各项指标完全满足要求,最终此产品成功应用到包头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后来,这位厂长又将5个产品的研发任务交给了他们。凭着自身的技术和真诚待人,谭继浦赢得了好几个大客户的信任。

从农村市场发掘新机会

公司步入正轨,可是金融危机对波及到了谭继浦的公司。一些订单取消了,公司团队就用代理软件的收入来贴补订单减少的不足。

谭继浦说,在沙区政府支持下,他的公司得到了40平的免费办公场地,并获得2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用这笔钱,公司购买了相应研发仪器,完善了硬件开发环境,现在已经开始接更高端的开发项目了。

学生创业团队 第11篇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自大学生扩招政策实施以来, 我国高校规模急剧膨胀, 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 许多学生面临着“就业及失业”的境遇, 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也成为社会事实。在这种就业形势下, 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还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二)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是创业活动的主体, 但是对多数大学生而言, 由于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资金、人脉关系等因素的限制, 单凭个人力量很难完成创业目标。据统计, 团队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性远远高于个体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 83%的高成长性企业都是由创业团队建立的。因而, 在大学生创业中, 要树立团队创业的理念, 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 依靠团队力量实现创业目标。

(三) 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个人潜能。当前, 我国高校在校生多为独生子女, 生活条件优越, 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 对就业形势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挫折时, 许多大学生会悲观失望, 意志消沉, 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极为不利。创业团队建设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对话, 丰富学生的意识经验、态度情感、认知模式等, 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1]

(四) 有助于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团队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这种互补主要指性格上的互补, 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交流沟通, 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够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同时, 团队合作还能够实现技术上的互补,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在大学生创业中, 加强创业团队建设不仅有助于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 提高团队的运作效率, 还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一) 创业资金短缺。创业项目的实施、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团队的运营等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如果没有创业资金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无疑是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但是, 由于经验、能力、工作经历等因素的限制, 大学生筹集资金的范围和能力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创业活动。据统计, 76%的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 仅有8%的大学生筹集了足够的创业资金。创业资金缺乏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 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 团队结构不稳定。大学生创业团队多是一些私交较好的朋友组成的, 在事业发展初期, 大家能够齐心协力, 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创业团队会陷入疲劳期, 这时许多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比如, 利益分配不均衡, 领导方式不合理, 团队目标不明确, 岗位职权划分模糊等。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结构不稳定, 成员缺乏责任感, 人员流动频繁。

(三) 绩效考核不合理。对团队发展而言, 仅仅依靠“人治”不足以推动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唯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明确团队成员的责任分工, 才能实现团队的长远发展目标。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初期, 许多成员都能够不计个人利益, 全心全意投入团队事业之中, 推动团队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在事业有所成就之后, 许多管理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就随之而来, 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 许多大学生团队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均衡、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直接影响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2]

(四) 发展方向不明晰。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立是头脑发热或年轻气盛的结果, 而不是深思熟虑、周密思考之后形成的, 这使创业团队有着很大的盲目性, 往往对目标行业判断不准, 对自身实力估计不足。比如,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 许多团队成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不知道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不能及时完成任务, 导致团队忙碌而无效。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困境的消解路径

(一) 拓展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在大学生创业中, 团队成员应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通过朋友借贷、亲戚支持、银行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筹集创业资金。同时, 学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也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比如, 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减免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税费, 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 等等。

(二) 明确创业团队的发展目标。创业目标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内容, 也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 在选择目标行业时, 应充分考虑行业的竞争环境、发展前景、准入门槛、市场空间等, 并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选择合适的行业与目标。同时, 大学生创业团队应建构共同的远景目标与发展方向, 并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和任务, 将这些任务落实到团队成员身上, 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3]

(三) 建立完善的团队管理体制。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对大学生而言, 要想实现创业目标, 就应建立一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规范、奖罚分明的团队管理制度, 这个管理制度不仅要包括创业目标、经营范围、发展方向、团队资金、成员分工、人事管理等内容, 还应有明确的激励考核机制, 只有做到责权明晰、赏罚分明, 这样才能推进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 应按照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原则,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比如, 适时鼓励创业团队成员, 使团队成员保持激情与斗志;保障团队成员的物质利益, 提高团队成员的福利待遇, 对团队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成员给予奖励。

(四) 提高创业团队的凝聚力。对大学生创业而言, 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创业目标等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内部冲突和走向分裂都是由于团队成员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所造成的。因而, 在创业团队建设中, 应选取有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成员, 保证每位成员都对创业项目充满兴趣与激情, 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这样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使团队成员能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实现团队的创业目标。此外, 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 应吸纳与职业岗位相匹配的专业人才, 使团队成员在性格、经历、能力、专业背景等方面形成互补, 以解决团队成员同质带来的相互排斥, 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运行效率。[4]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与成败。因而, 应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秋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实现途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8

[2]曲殿彬, 袁昌云.论创业教育内涵、特征、作用与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3]伍建桥.地方高职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33

上一篇: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下一篇:布袋戏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