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科技范文

2024-09-17

智能化科技范文(精选12篇)

智能化科技 第1篇

2012年, CCBN展第20年。高志寅带领着他的创亿科技团队在广电也已经耕耘了20个年头。20年来, 创亿科技已经从单一有线网络产品供应商发展为行业领先的基于NGB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3月21日, 在创亿科技2012年新闻发布会上, 浙江创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寅与国内诸多网络运营商签署了合作协议, 就软硬平台和市场运营等方面达成了战略性合作意向, 双方将基于创亿科技云媒体服务综合业务发布运营平台, 共同开发智能机顶盒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并将由此创亿开始联合广电运营商共同打造智能家庭。

高董告诉本刊记者:“此次国内运营商与创亿科技的签约合作, 代表了中国数字电视产业不再依赖国外产品, 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把真正的三网融合业务融为一机多用的层面, 我们的终端已经具备了类似智能一体机的功能, 所有的数字电视用户都能够透过这个开放式终端实现多屏捆绑、融合互动。此次签约, 也代表了我们的开发理念进一步贴近了市场和用户需求。”

创新结硕果

创亿科技一直把“体质创新, 机制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在创新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视作企业的灵魂。作为一家民族企业, 自主创新已经融入了创亿的血液。

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与物联网的迅速发展, 创亿紧跟市场需求, 自主研发了符合三网融合、NGB要求的国内领先的相关物联网设备。采用创亿自主开发的ACR、OLT、IOT智能平台, IOT采控平台, 插卡式Eo C双模高清机顶盒, 家庭智能机顶盒以及NGBOSS等全系列产品, 用户可因地制宜地组建光纤到小区 (FTTC) 、光纤到楼 (FTTB) 、光纤到户 (FTTH) 的网络架构, 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 国内云媒体产业已经开始起步, 创亿科技提出开发以双向宽带网络为基础网络, 以部署CDN构建智能物联云媒体中央和分中心为核心资源, 为各种智能终端提供云媒体服务的综合业务发布运营平台。在该平台构成的云媒体端到端解决方案中, 融合了云媒体、云计算、物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 支持Windows、i OS、Android这3种操作系统, 可实现智能互联、多屏互动。

作为此次CCBN参展的重点, 创亿科技基于广电云媒体、物联网理念与自主研发技术推出的智能家庭综合解决方案, 受到了广电总局领导与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作为这一综合解决方案的核心组件, 创亿科技已经推出基于安卓 (Android) 系统开发的开放式智能机顶盒。该产品可以帮助运营商解决三网融合中业务的快捷开发与应用, 将现有的电视、移动终端、平板电脑、PC有效地融合到多屏互动业务当中。据高董进一步介绍, 该产品融合了物联网的感知技术和云计算的存储技术, 用户通过智能机顶盒除了可以选择收视本地数字电视运营商以及网络视频的节目, 还可以实现家庭的智能管理和远程控制, 例如实现智能家居、远程医疗、家庭安防等多种服务。

凭借自己的自主创新精神, 在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举办的“2011年度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 (CCBN杯) ”评奖中, 创亿参评的“创亿云媒体系列”、“NGB智能家庭”、“NGB智能小区”等项目获得了“科技创新奖”, 创亿科技也获得了“科技创新企业奖”称号。

合作谋发展

当前, 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在用户数量和系统规模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并且已将千家万户连接在一起。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正在加快双向化改造, 整合有线电视网络, 并且已经表现出进一步摸索、尝试数字家庭、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远程监控、远程教育等新业态的强烈愿望。

广电的发展需要创新, 企业发展也需要创新, 作为广电设备企业, 必然要将两个创新结合起来, 围绕最终客户需求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创亿科技不仅为中国广电带来了创新的技术与产品, 而且带来了创新的商业模式。

视频仍然被广电作为主打业务, 但看电视的时间对于今天的一个人来说毕竟很有限。高董认为, 仅仅用网络去传交互视频或3D视频, 是不够的, 对于资源来说也是一个浪费。因此, 广电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来进行创新, 开展自己的特色业务, 也就是说要有新的盈利模式。他建议:“采用创亿提出的以智能家庭为核心的方案, 广电可以做一些视频外的业务。在智能生活方面,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吃、穿、住、行、玩、教育、健康几大块, 广电可以开展多方面的信息服务来获取用户收益。首先把多屏融合起来, 把生活相关信息通过这些屏让合法的有线用户方便地获得, 用户会自愿地为更加便利和美好的体验付费。”

创亿的智能家庭方案的推出离不开创亿在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积累。目前, 物联网技术正在多个行业进行开发与应用, 创亿科技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代永状认为, 在物联网的建设上, 广电要发挥广电领域的优势。他说:“每个家庭都有电视的终端, 我们就以电视终端为控制核心, 来开展物联网的业务。可以最先开展的是机控抄表付费系统, 例如创亿已经针对水、电、煤气、暖气开发出多台系统, 可以实现自动抄表, 把数据抄到终端, 通过终端发到前端, 前端发到相应的供水公司、电力公司、煤气公司和供暖公司。这些公司不再需要上门抄表, 数据读取和费用计算都可以自动进行, 而家庭用户在家里就可以进行付费以及付费查询, 。这给以上公司的服务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整个社会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老百姓的生活也会非常方便。这之后是对家用电器的控制, 我们展台上有展示, 对智能家庭家里的电器, 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对于物联网在广电的应用可以这样逐步展开。”

为了方便运营商更快地开展业务, 创亿科技通过与运营商协商, 打破了传统的用户付费购买盒子的单一销售方式, 并尝试采用资产租赁等其他合作方式。

高志寅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创亿无论是在今天还是明天, 都将致力于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感受到智能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安全和贴心, 创亿将不断的自我超越和创新, 提供更好更新的服务, 让客户因为与创亿的合作而放心、舒心。”

据悉, 除了与广电运营商的合作外, 创亿在通信、电网领域的业务也在同时拓展。

智能科技公共安全智能解决方案 第2篇

智能科技结合多年场站应急指挥系统经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指挥,开发出具备业内领先技术的“公共安全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并于 2006 年荣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本系统是基于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综合性多功能指挥调度平台,能够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为指挥人员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并辅助分析,辅助决策,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将灾害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

应急指挥系统也将最大限度地与城市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110报警系统、119消防系统、120卫生系统等进行有机连接,打破现有政府和市政单位多个部门管理的数字鸿沟,使离散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通过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得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协调,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可以紧密配合,发挥更大的效果。

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相关政府、市政部门在紧急状况下最佳应急信息产品提供者,集知识管理、专家库、策略集锦、各种预案管理实施、应急救援管理和应急资源指挥调度为一体,使指挥人员可以实时、快捷地掌握事故状态并选择最合适的应急处理方案,迅速调度各种抢险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应急事故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系统特点:

模块化的结构:系统包括预案管理子系统、电子地图(GIS)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等主要模块,还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定制特殊的模组。

全面结合电子地图(GIS)技术:提供基于电子地图的地图漫游、GPS追踪监控、资源调度、电子沙盘、信息查询、指令发送、仿真分析等先进功能。在指挥过程中实时获得所有相关信息,准确做出决策,并且及时获得现场的反馈。

集成多种通讯方式:系统提供基于手机短信、移动电话、卫星电话、GPRS、CDMA等多种方式组合的通讯手段。

强大的适用性:提供了强大的可调整的配置功能,即预案模版、预案类别、预案流程等自定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案件对各种预案的执行流程进行定制,贴切用户需求。

灵活的扩展性:系统预定义了各种接口函数,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现有系统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打破传统组织机构独立性造成的信息孤岛,将处理应急事故的各部门联系到一起。

高度的可靠性:采用强大的后台服务器,提供可靠的系统架构,能以24x7方式不间断运行。本系统还拥有完整的系统备份、恢复方案和技术,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稳固的安全性:提供从系统到应用层的各级安全防护措施,对系统中的所有操作进行细颗粒度的访问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非法入侵,保证数据安全。

严谨的权限管理:以组织机构为基础进行角色和权限的分配和严格的监控管理。

实用的用户界面:强调与实际需求相吻合,通过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且系统性强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按钮,让使用人员容易接受并迅速掌握各种操作。

系统功能:

(一)主系统

1.案件管理子系统:

案件管理子系统提供对制定的各种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管理,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调出相应的应急预案,执行相关行动步骤和提供有效的支持。

(1)预案管理:

案件类别、案件信息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新增、查询、编辑和删除各种案件的类别和信息。预案模版、预案流程的设置与管理,提供新增、查询、编辑和删除预案模版和预案流程,并且把预案模版和流程与案件类别进行关联。

(2)案件处理:

提供录入案件信息和案件立项、案件与预案的匹配、记录案件信息与指挥调度信息等功能。

(3)案件管理

提供对已处理案件的归档、查询和回放功能。

2.电子地图(GIS)管理子系统:

科技推动营销人、营销智能化演进 第3篇

现在很多高科技话题论坛,都在讲硬件或软件,但是很少有人从营销角度思考科技演变趋势和营销人到底有什么相关性。

美国有一个互联网女王叫Mary Meeker,每年她都出一个年度报告,报告长达200多页,谈移动互联网和电商社交,以及业界变化和未来趋势。从她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市场八大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人口大约70亿,去年全球互联网人口已经超过30亿,现在维持在10%的增长率,也就是说未来从30亿要增加到60亿,所用的时间要远大于从10亿到30亿的时间。所以未来互联网或新技术再生和演变,很可能是在这30亿人口中不断更新。

第二,智能手机。第一部真正市场化手机大约出现在2005年、2006年,到现在是十年出头,手机增长率也很迟缓了。在全球智能手机使用人口比例上,十年前亚洲的比例相当小,去年亚洲智能手机用户占全球用户一半以上。还有很多市场很老旧,美国一直到几年前才能买裸机,之前买手机必须绑合约,没办法分开买,对比之下亚洲很早之前就能买裸机。消费者对裸机的需求,催促厂商不断出新手机,亚洲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和推动能力非常强。未来智能手机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是这些人,还会有新的智能手机用户,但是增长速度减缓了许多。

第三,中国以外的地区,谷歌和Facebook不断在增强自己的主导地位。用广告量说,谷歌已存在了十几年,但广告量仍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Facebook广告量增长近60%,但是整个产业的广告量增长只有13%。这两个平台不断吸引广告主投放,各自也做很多并购投资。在中国,他们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因为阿里巴巴缺少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功能——很多互联网行为都是由社交出发的。谷歌和Facebook很关注中国BAT,但是首先看的是腾讯。

第四,消费者视频和相片分享增长趋势远远超过文字增长趋势。Facebook推出视频时间不长,但是Facebook上日均视频点击量超过80亿次。阅后即焚的新平台Snapchat在年轻人中非常火,每天视频点击量已超过Facebook。有视频出现的平台,可以发现视频的使用率远远超过微信,这也是为什么微信也推出了视频。再看图像分享,图像分享的高速增长期在2013年左右,美国非常火的平台几乎都是以视频为主。年轻一代不肯上Facebook,因为上面有妈妈、外婆,而年轻一代是很多品牌的主打对象,因此要注意和他们的沟通方式,文字的重要性越来越小,更能触动他们的是视频和图像。

第五,社交平台的即时信息。人们在Snapchat里可以私下聊天,这部分的使用量在增加。我们之前以为把人们集中到一个社交平台是一个最好的方式,事实上,大家有很多话希望私底下讲。像Snapchat这样的平台很便适合年轻人的口味,比发短信方便很多,群聊方式也很好。现在,Whatsapp也有私信功能,微信和Instagram近5年势头一直在涨,而不会因为社交媒体影响往下滑。

第六,语音搜索和语音智能助理逐渐成熟。语音搜索看似很新,但根据2014年9月百度发布的数据,10%的搜索是通过语音搜索进行的。2015年,iPhone的语音搜索Siri每周处理超过10亿的搜索请求,之后亚马逊推出一款看似喇叭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语音助力器,和它讲话,它能帮你做搜索、买商品。亚马逊去年才推出这个产品,现在音响的增长率大概占25%。2016年,必应占据四分之一的语音助理市场。事实上,语音搜索已是消费者主要的搜索渠道。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仰赖文字,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语音取代。到那时,要思考消费者和机器人之间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做更好的互动。

第七,无人驾驶汽车。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到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可能性提高了。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150万英里,驾驶区域不只局限在实验室。特斯拉也有无人驾驶功能,已经行驶了超过一亿英里。这意味将来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率增长很快。无人驾驶对营销有何影响?未来不管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无人驾驶模式下,用户在车里就无事可做了,那么这时候娱乐就很重要。因此,乐视要进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以往通勤时间腾出来变成品牌和消费者沟通的新时段,以往在车里只能用广播和驾驶者沟通,未来和驾驶者沟通的渠道变得多样化。

第八,中国在引领全球互联网变革。去年和今年Mary Meeker发布的年报都提到中国互联网变革已远超全球。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中国的国际性品牌感到很无助,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很多时候超前于美国和欧洲,中国平台和美国、欧洲不一样,一些国际性品牌以往遇到问题总是向在中国之外的总部求救,但现在很难,因为总部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解决方案取决于如何利用中国市场的多变性和快速变化机会,创造一些在世界其他地方不可能获得的营销方案。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会出现很多其他国家未出现过的营销案例。

譬如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他们从一开始到现在占领了整个零售产业7%的市场份额,而同样时间,美国亚马逊和eBay占有的零售市场率只有他们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对互联网的拥抱程度和开放程度,远大于领先市场的消费者,这也是中国的机会,因为消费者会非常乐意接受新平台和新玩法。用户用微信支付已经超过一个月50次,阿里支付大概是每月10次,美国贷记卡历史很悠久了,每个月也不会超过20次。从付款工具选择看,中国消费者非常欢迎新的付款方式,即使付款本身是非常传统的动作。

之后再聚焦一些现象。第一个是会有新科技玩具出现。智能手机是过去十年来的科技玩具,但是增长迟缓了,消费者在期待一个新的玩具,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玩具一定要和手机结合,而且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第一人称。什么是第一人称?我们用的所有媒体,包括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手机都是第三人称,即使我们看得非常投入,还是在以第三人称的角度看内容。但是未来有了VR,它能提供给用户第一人称的体验,会出现新的换位,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用户开始依赖智能助理,现在智能助理已经有很高的发展水平,这带来强大的冲击。

nlc202309081838

将所有的新技术和营销真正结合

我今年6月去法国戛纳,戛纳设了四个论坛,其中三个论坛非常有意思,如果明年大家去戛纳,我建议大家把精力放在这三个论坛上,包括医疗营销论坛、新科技创新论坛、与内容相关的论坛。我这次去主攻创新论坛,这是我参加过的与创新科技相关的论坛里,唯一告诉我们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和新器材用在营销层面。

今年戛纳论坛,经常讨论的内容有四个,包括大数据、人工智慧或机器学习、机器人、VR。

我把大数据和人工智慧放在一起看。过去很多年大家都在谈大数据,但是如果加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慧,就能把大数据价值放大。技术发展很快,意味着只要有数据就能有广泛的应用。譬如社交媒体,现在企业一般有微信公众号,收集了很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信息,可以把这些对话很系统地进行追踪处理。在追踪处理中,看看在消费者和品牌对话中最经常用的词汇是什么?有很多品牌客户会做品牌定位,但是发现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做出的品牌定位没有出现在和消费者的对话中,说明做品牌定位工作没有效果。

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运用机器学习还能提炼一些再生的新信息。如果将机器学习和传播内容结合到一起,能够做传播内容程序化购买或程序化管理。未来要给客户做呈现,只要通过消费者行为学习,抓出针对这个消费者的元素包,譬如某个消费者是吃货,可以放大食物这件事。对于营销者而言这是好消息,有了元素包,只要根据沟通的消费者情况,重新排列组合要沟通的元素就可以了。

我在戛纳看到电通东京本部有一个实验室,在做创意机器学习实验。他们把历史上能够找到的所有图像,不管是纸上图像还是互联网的所有图像,全部输入到机器学习系统,之后机器开始扫描所有图像,并自己产生新的视觉图像。这个事情如果用在创意的过程中,可能会为创意人员节省很多寻找灵感的时间。现在可以考虑利用机器把前段第一套视觉做出来,创意人员只要把这套视觉拿过来做二次创作或者三次创作即可。

接下来是聊天机器人,未来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聊天机器人,他们是我们的助理。买回来聊天机器人,开始使用它,它就会根据每个人的习惯进行演进。将来要推给消费者的沟通信息,可能第一关看到的不会是消费者,而是机器人,如果机器人把某个信息当垃圾邮件信息处理掉了,消费者就看不到了。未来内容要怎样通过机器人这一关传递给消费者看,这是一个问题。

未来可能会产生很多品牌聊天机器人,品牌聊天机器人应该采用一种能影响个人聊天机器人的方式,这样个人聊天机器人才愿意把品牌信息放到对话中。

还有一个是VR。VR的出现已经开始模糊线上和线下,我认为VR的障碍不在硬件上,而在于软件方面。VR是一个第一人称的体验,你变成了内容的主角,你不再以第三人称看内容,你已经融入到内容里,虽然这只是一个眼镜的差别。

怎么样将VR和营销结合在一起?我以前以为VR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但是现在有了两个商业应用,一个是伦敦大学医学院已经开始用VR治疗忧郁症,他们的实验到目前非常有效。另一个使用方向是纸媒体,《纽约时报》把VR用于深度报道内容,比如最近报道叙利亚的事情,不再只是平面照片,而是派一组人把现场状况拍成内容,对于这一深度报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眼镜戴上,就能身临其境,看到战争现场。不是读文章,而是让读者直接到现场。这是纸媒体的救命稻草。

运用到营销层面,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人宣称把VR用在广告上,我觉得是伪VR,顶多是3D,不是真的VR,因为把VR用在营销上时必须要确定能否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如果没有差别,在VR上面的投资是浪费的。不要做面子工程,这样做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最后,内容是否有互动性?如果内容没有互动性,建议不要用VR,一样是浪费。你的产品不一定要在VR中出现,因为在VR里面做营销的选择和方向非常多。

智能化科技 第4篇

在当今跨界融合的机遇期,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新技术变革, 智能化、互联化和新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 不仅可显著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消除拥堵、提升社会效率, 还能拉动电子、通讯、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 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 还详细描绘了我国公交客车未来十年技术发展路线图, 十年内, 通过制定中国版智慧交通标准, 依托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我国将实现公交客车的智慧化管理, 其中信息化装备率达到100%, 智能化装备率达到70%。

在此市场背景之下, 珠海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数联科技”) 2012年正式成立, 总部位于风光旖旎的珠海唐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聚焦新能源商用车前装市场, 是新型智能整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 并以定制化、性价比和好技术占领市场。

超过十年的技术积累

“全球商用车产量3000万辆, 国内占比10%左右。目前国内外商用车正面临着技术升级和成本的双重压力。特别是纯电动商用车的快速发展, 逼迫着主机厂不断提升车辆的电子化水平。未来一到两年就是商用车技术升级的拐点。技术升级和成本压力让国外供应商已经逐渐无法与国内的主机厂合拍, 这就给国内的创业公司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初步预估国内的商用车智能化的市场空间在200亿元。”在今年8月5日召开的2016未来汽车开发者大会上, 以新人姿态进行路演的数联科技CEO董利波如是说。

尽管从2012年至今, 数联科技成立时间只有四年, 实际上其已在这一领域深耕十几年。董利波介绍说, 在创立数联品牌之前, 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并为一些企业提供技术方案。成立公司后, 位于珠海的总部负责生产和销售, 而分别设在苏州和哈尔滨的研发中心则专门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

由于深厚的行业专业基础, 使得数联科技的创业之路走得稳健有序:2012年一成立操作, 公司就推出第四代商用车整车控制平台x-bus商用;2013年, 推出自有商用车控制操作系统“link OS”并投入商用;2014年, 数联科技成为海格CAN产品唯一的技术合作伙伴, 年增服务车辆2万辆;2015年, 成功推出商用车管理平台“link云”, 并在苏州成立“苏州数联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同时公司产品装车率突破1万辆/年, 产品得到进一步完善, 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电控整体解决方案, 客户也逐渐扩展至宇通、中通、金旅等客车企业。董利波指出,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 客车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整车制造商来说, 数联科技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定制化的产品和技术越来越重要。

数联科技商务模式的独特价值, 就在于对客户需求的量身定制, 从硬件配置到软件逻辑都可以实现模块化定制, 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为客户量身定制

商用车智能化市场趋热, 竞争者不在少数, 如何做到脱颖而出?

董利波表示, 数联科技的定位是技术型公司, 拥有国内顶尖的商用车电子研发团队, 具有超过十年的汽车电子硬件和软件研发经验。而数联科技商务模式的独特价值, 就在于对客户需求的量身定制, 从硬件配置到软件逻辑都可以实现模块化的定制, “我们是目前行业内少有的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厂商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 成本的核算也被纳入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那么, 数联科技在为客户提供整车的“先进CAN”总线规划、设计乃至产品定制的同时, 是否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上整车CAN, 成本不增加。”董利波强调说。

数联科技的技术团队都是年轻人, 由于大部分人曾拥有互联网从业经验, 因此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实际运营并非难事, 而公司的商务合作模式也变得十分灵活, 既可以提供解决方案, 也可以进行产品配套, 还可以进行技术合作。

董利波介绍说, 正是因为扎实的技术基础与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 让数联科技的经营理念显得“与众不同”:

1.轻生产:标准化生产和服务全部采用外包。

2.重服务:为主机厂建立专向服务团队, 贴身无忧服务。

3.定制化:定制话方案最具性价比最适合商用车市场。

4.推方案:提供整体系统方案, 从BCM到智能中控甚至ADAS。

四大核心产品“黑科技”加持

董利波是技术出身, 一谈起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 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数联科技致力于为主机厂提供以CAN/LIN总线为基础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助力提升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们的核心产品包括智能全液晶仪表、智能中控设备、智能整车控制器和智能主动安全产品。”

黑科技一:智能全液晶仪表

全液晶表相对于传统仪表是革命性的产品, 改变了原有的显示和应用模式。全液晶带来的是更加人性化和丰富的显示, 更加强大的功能, 如集成导航、360度环视和整车诊断。12.3寸的全液晶仪表已经在车厂得到的量产应用, 是国内商用车达到车规量产级别的唯一一个厂家。

黑科技二:智能中控设备

自从TESLA提出了智能中控的概念, 该产品就逐渐成为乘用车高档车的标配。但商用车因为其工作环境恶劣、功能要求复杂一直没有可量化的产品出现。数联科技投入上千万研发出了适用于商用车的10.4寸智能中控产品。

该中控是竖屏的解决方案, 屏幕一分为二可同时提供多媒体和中控的功能体验, 同时无缝集成了行驶记录仪、倒车影像和车载电视的商用车独特功能方案。下一代产品将集成行人识别、360度环视等更加丰富的功能。

黑科技三:智能整车控制器

为解决主机厂技术保密、控制策略管理和提高配置效率, 数联科技推出出了平台化的智能整车控制器产品。相对于传统的VCU产品, 数联科技的产品无缝集成了SIMULINK逻辑开发和仿真平台, 主机厂电气工程师无需懂得编程培训2个小时就可以进行整车控制策略的设计和配置。原来需要投入几百万人民币才能实现的需求数联平台可以免费提供。

黑科技四:智能主动安全产品

数联科技为商用车主机厂带来一款超级使用的夜视主动安全产品, 为司机在夜间开车戴上了一双“千里眼”, 该夜视摄像头是数联与保千里公司合作为商用车定制的产品, 并且可平滑集成到数联的中控和液晶仪表产品中, 为客户提供无缝的驾乘安全体验。

产品夜视的距离超过200米, 并提供车辆和行人预警功能。“数联科技希望产品能提升商用车的安全性, 大大降低商用车交通事故, 更好的保障驾乘者和百姓的生命健康。”董利波补充道。

数联科技致力于为主机厂提供以CANLIN总线为基础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助力提升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今年5月23日, 数联科技携四大黑科技产品首秀中国智能交通展, 惊艳了参会者的目光。在董利波看来, 商用车智能化在发展过程中, 市场格局有望被改变, 相关产品的更新速度也会非常迅速, 他寄予数联科技以热切的希望, 希望抓住一切机会, 在车辆智能化控制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董利波表示, 目前数联科技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是6~12米客车以及少量专用车, 未来一年的规划是“杀入”国际市场:包括已经与美国嘉灵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推进美国和日本市场, 积极跟进印度市场;攻占卡车和工程机械市场, 与国内最大的重型机械车研究院推进智能化整体合作事宜, 接触重汽和东风等大品牌企业;打牢基础, 逐步建立全自动组装线 (EMARK、TS16949) , 扩大团队规模, 等等。

智能化科技 第5篇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服务,一个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体系将为智能科技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和支撑,同时会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体系,如何将信息技术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如何在科技服务体系内引导和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将是未来科技服务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0 引言

科技服务体系是科技服务主体及其所依存的服务环境的总和,主要包括从事科技服务行业的各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如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及网络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交易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创业投融资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整合科技服务资源,为政府、高校、研发机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科技投融资等中介服务,从而提高知识和技术转移的速度,减少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为科技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1]。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他生产力因素,技术含量的高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15年国务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改革思路,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促进生产力水平再上新台阶。科技服务体系作为连接科技和经济的纽带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建立一个与创新需求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正在成为未来科技服务行业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加速推进了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科技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科技服务时代,因此建立一个与创新需求相适应的、智能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局域物联网

科技资源是指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软、硬件要素的总称,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国家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保障与物质支撑,主要包括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实验数据、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等等。科技服务离不开科技资源,只有对科技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才能提供高效优质的科技服务。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科技资源总量较大,质量也很高,但实际应用的效果却不理想,总体利用率不高,闲置和重复引进、购置现象非常普遍。另外,各级政府和管理单位对科技资源的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信息公开透明度不高,导致各项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缺乏科学、公正的依据,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因此,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摸清家底,对各种科技资源进行统一分类,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过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显得十分必要。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科技服务领域,它可以通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把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等各类科技资源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网络,从而大大提高科技资源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减少或避免无谓的损失,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在局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该项工作是建立智能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鉴于其庞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的体制壁垒,不应急于在较大范围和较高层面建立统一的物联网络,可根据实际需求在某一区域(如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科技园区)或某一行业(如某产业园区)率先建立局域的物联网络,使用户随时掌握本地区、本行业的最新科技资源信息,并且科技服务机构能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例,当用户需要使用某一型号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或实验时,可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互联通讯设备登录该地区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看仪器所在单位、使用状态、收费等情况,同时可在线进行相关的技术咨询,甚至在线进行检测或实验。

2 以共享为核心实现各局域网互联互通

智能局域物联网的建立,为下一阶段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的土壤。但使现有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出其潜在效能,以实现科技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唯一的途径就是共享。共享如同一条纽带,将各类科技资源链接起来,在原有的局域物联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局性的科技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将面向未来市场的创新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这种资源的链接,不是简单的数据积累和叠加,而是要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使各类科技资源在整合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1+1>2”的目的。这个过程类似于布鲁克斯对情报作用的基本描述,即:K[S]+ΔI=K[S+ΔS]。

式中K[S]为原有的知识结构,K[S+ΔS]为吸收情报以后的知识结构,ΔI为增加的情报。这个方程式说明新的知识结构形成是由于吸收情报的结果[2]。科技资源的利用也是如此,在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各类科技资源相互作用,将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3 结合创新需求建立综合性智能化服务平台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创新主体服务的,这是新的科技服务体系区别于传统服务体系的根本标志,即不以服务者能够提供的服务为主要内容,而是以被服务者的需求为主要内容,因此创新主体的需求将是未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要求,创新应围绕市场需求展开,创新的主体也应逐渐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由此可见,未来的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新技术企业。

而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科技服务体系的需求,也已经从过去的单一性的、无逻辑关系的个体性需求,逐渐上升为全面的、综合性的、能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整体性需求,例如从最开始的项目策划,到可行性分析,到资金的筹集,到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等等,所有的内容都能在一个服务平台上完成。这种需求通常是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一般不具备可复制性,基本都属于“私人定制”式的服务。因此,现代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一定要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式的服务模式,彻底改变批量式服务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服务理念,一定要建立一个基于创新主体需求的、能够为其量身定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此时,已经实现互联互通的各个科技资源局域网络将发挥超出想象的功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应用,将彻底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各种信息和数据的汇总不仅可以满足创新主体的现实需求,同时在信息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还会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产生更多的创新项目和解决方案,这种服务不仅高效,而且更专业。这就是未来的智能化科技服务平台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即开放式、个性化、高效率、有活力。

科技引领生活 智能创造未来 第6篇

在科幻电影中,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增添了无穷可能性。当机器人从科幻走入现实,人们的生活到底会是什么样?11月23日至25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12个机器人国际组织、58家国内科研机构齐聚一堂。

本次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分为论坛、博览会、邀请赛三个部分,为全球机器人研究者以及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决策者、投资者、从业者等带来科学、前沿的价值参考,也让更多喜爱机器人的朋友在这里,能与科幻电影中才能得见的“智能明星”面对面交流,充分感受到未来智能化生活的新体验、新感觉。

高峰论坛 展望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不变。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让机器生产从无到有,从蒸汽驱动到电力驱动,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智能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11月23日举办的大会主论坛中,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机器人的战略与趋势、技术与创新、产业与应用展开探讨。会上,“机器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11月24日,专家们还就“机器人团体标准”“机器人检测认证”“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人工智能”“金融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等议题以及工业、医用、海洋、服务机器人等类型展开了12场专题论坛研讨。虽然是炎炎冬日,但现场专家和自发来的听众却热情不减,各会场精彩不断,听众们久久不愿离去。

在大会主论坛上,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阿图罗·贝伦赛丽发表了《全球机器人调研:正在征服世界的机器人》的主题汇报。他表示,人们在很多领域已经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在复杂、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可以帮助残障人士进行康复。从工业机器人的数据看,2014年全球销售的工业机器人达到23万台,今年将有15%的增长。总体来讲,世界上现有1200万台机器人属于家政服务型的机器人。在未来的三年,他还预测,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服务机器人,解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主席顾问中村道治(Michiharu Nakamura)在报告会上做了题为《机器人的现在与未来》的报告。他表示,“机器人革命”的新战略,包括现代化的机器人技术,要求重新进行机器人的定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主论坛上表示,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机器人和人的关系发生改变。人和机器人合在一起的混合自动化,将是合理、高效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机器人和人融合。所谓的与人共融,就是能在同一自然空间里工作,能够紧密地协调,能够自主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够自然的交互,同时要保证安全。与人共融是下一代机器人的本质特征,各个学科的交叉结合,将为机器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体验智能生活的乐趣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201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展出面积高达17000平方米,网罗了全球各行各业的机器人,集中展示了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应用产品,包括服务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款机器人,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震撼,还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未来智能生活的乐趣。

服务机器人展现智能生活

走进博览会,智慧生活馆展出的各种服务机器人,令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家庭生活:回到家,迎宾机器人会站在门口迎接你;炒菜机器人可以为你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送餐机器人将为你端上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饭后,清洁机器人可以帮你打扫卫生。此外,年轻的父母可以使用幼教机器人为孩子讲故事、唱儿歌,解决许多上班族父母的烦恼;家里的老年人可以在助老机器人的陪伴下,乐享晚年生活。而这一切,并非科幻电影的情节,而是已经真实出现在博览会中。

工业机器人赢得专业关注

在全球技术创新展区,几款最新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凭借自身的高科技含量,吸引了很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观众前来参观。

Rethink Robotics公司研发的一款机器人一身红黑设计,在触摸屏上有个友好的笑脸,手臂的运转自然灵活。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机器人相比,这款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独特的柔顺控制技术。他解释说,这款机器人设置了7个轴,每个轴都设有传感器,每个轴都能够实现力度感应,使它能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定位,对操作动作轻松自如地调整,许多高精度工业任务都难不倒它,精准、智能是这款机器人最大的卖点。

此外,还有ABB集团的折纸机器人YuMi、广州数控绘制龙纹图案的“赤金龙”系列机器人、国内首台7自由度协作机器人——新松柔性多关节机器人等各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它们在博览会现场纷纷“献技”,将最炫目的科技成果拿出来比拼。

特种机器人展现尖端科技成果

当走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展区时,笔者便听到工作人员在向观众强烈推荐的一款管道检测机器人,它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此外还可调节车速,定位精度能达到0.1米。据了解,该产品可针对排水处理系统和管道进行检测和维修,避免管道事故的发生。

展区现场,由高校研发的机器人产品为数众多。如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章鱼侠”六足机器人正稳步前进,据该校高峰教授介绍:“它主要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物资转移。”相比轮式和履带式机器人,步行机器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崎岖地形,实施有效的救援。鉴于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作业任务是各国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参展的六足步行机器人通过巧妙精准的设计,成功解决了重载作业和灾害环境防护方面的难题,将救援步行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情感机器人与观众互动热烈

在探知未来区,有美女机器人之誉的“石黑浩情感机器人”Geminoid F拥有超高人气,她拥有细腻的仿真皮肤和曼妙的体态,能模仿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时候,身体、眼睛和头都会移动。“太像真人了!”场边的观众连连赞叹,纷纷尝试与机器人对话。

对机器人来说,情感模拟非常难。据大阪大学石黑浩研究室的孙雨庭介绍,现在可以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能力,让机器人和人进行一些日常对话,通过机械学习来增强它的判断力,而且它有一定的语言功能,可陪伴老人和小孩,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让青少年梦想起航

同期举行的,还有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埃及、德国、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巴林、蒙古这1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40多支参赛队、500多名青少年和170多名教练员汇聚一堂,同台竞技,以赛会友。

本次邀请赛联合国际竞赛平台,联手各赛事协会、组委会,将WRO(World Robot Olympiad,简称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FTC(FIRST Tech Challenge,简称FTC )机器人科技挑战赛、FRC(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简称FRC )机器人竞赛及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等多个赛项引入到赛事当中。

与传统赛事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不同,机器人竞赛现场气氛十分欢乐,参赛队员及教练沉浸在展示自我和交流炫技的热情中。不论是中国选手还是外国团队,在面对挑战时,都体现出机智无畏的一面,当遇到问题时,也能斗志昂扬,不断拼搏。

11月24日,2015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来自国内外的各个代表队在比赛中进行了高水平的机器人教育学术交流,以机器人竞赛展示教学成果,通过竞技联络感情。借助国际邀请赛这个大舞台,他们正向全世界展示“机器人创客”的无限可能。

科技世博之智能化技术 第7篇

上海世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 规划用地范围为5.28km2, 划分成“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世博会场馆区域智能化系统是集成楼宇自控、CCTV系统、安防报警、一卡通门禁、周界报警、停车场管理、巡更管理、馆内自动化、GIS等子系统的一个跨平台的、能够实现异构平台集成的馆区域智能化的系统平台。世博会场馆区域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场馆区域化控制和管理, 达到现场级、本地级和区域级三级智能化系统和管理的要求, 实现了远程调节和控制建筑环境以及节约能源的目标。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9、10、11月连续三期, 全面介绍“科技世博”, 揭开世博会智能化系统的神秘面纱。

本期通过《世博中国馆的绿色智能化技术》、《上海世博会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上海世博公共广播工程的思考》等文章为读者介绍了世博会上相关智能化技术、信息发布以及公共广播系统的内容;通过《世博轴网络布线系统案例解读》、《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综合布线系统介绍》、《智能集成管理系统在“沪上·生态家”的设计及应用》、《Wiser智慧家居控制系统在沪上·生态家中的应用》等文章, 从案例的角度为读者更多地介绍了世博会相关场馆中综合布线以及家居控制技术的应用。希望本期内容, 能够“抛砖引玉”, 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实用信息。

本栏目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科技世博之智能化技术 第8篇

184天, 4416个小时。我们不仅举全国之力, 而且集世界智慧, 关注“城市”, 思考“城市”, 探索现代文明最核心的问题。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阐释, 多姿展示, 最新科技, 多元文化, 低碳示范......以一种种特殊的方式展示着世界的文明, 科技的进步。

本次世博会场馆区域智能化系统是集成楼宇自控、CCTV系统、安防报警、一卡通门禁、周界报警、停车场管理、巡更管理、馆内自动化、GIS等子系统的一个跨平台的、能够实现异构平台集成的馆区域智能化的系统平台。世博会场馆区域智能化系统实现场馆区域化控制和管理, 达到现场级、本地级和区域级三级智能化系统和管理的要求, 实现远程调节和控制建筑环境以及节约能源的目标。

智能化科技 第9篇

本文提到的高科技园区是指集高科技办公、科研生产、会议、酒店公寓、配套设施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一个区域。区域内应该含有各种功能的单体建筑若干。有时可以引申为一个城市综合体, 不是指一幢单体建筑, 也不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智能 (住宅) 小区。比如:清华大学科技园区 (以下简称清华科技园) , 园区内有创新大厦、创业大厦、搜狐网络大厦、科建大厦、科技大厦、国际会议中心、紫光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文津国际 (酒店) 、B07园区大型配套设施等不同功能的建筑若干幢, 这些若干幢建筑构成了清华科技园主园区, 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米, 目前是全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

2 整体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对于单体建筑, 一般的作法是单独配备各自的弱电系统。但对于一个高科技园区, 由于众多的建筑单体处在一个区域内, 彼此间在诸多方面联系起来的可实施性很强, 比如:共用停车管理系统平台、共用室外技防设施、共用电信及网络设施及平台、共用信息发布平台、共用楼宇设备管理平台等, 若能统筹考虑彼此间的联系, 不但可以使弱电系统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利于实现资源及信息共享、更加方便集中管理等, 还可以避免重复设置、大大节约弱电系统投资。这就需要整体规划设计进行考虑, 否则往往难以达到以上所谈到的几种效果。

对于一个大型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往往都是分期逐步建设, 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虽在建设前有设计院或规划院的整体设计, 但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早期, 弱电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甚至处于空白状态。2000年以前, 清华科技园区起初的20万平米建筑就缺少弱电系统整体规划设计。从2001年开始, 配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化建设规划纲要, 清华科技园区在后50万平米建筑的建设中引入了弱电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的概念, 并对前期20万平米已建成建筑进行了适当改造。截止2006年底, 70万平米建筑的建设全部完毕时, 园区弱电系统运行良好, 通过整体规划实施, 不但节约了大量投资, 还大大提高了园区运营及管理水平。

3 整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3.1 园区专用弱电管网

弱电管网是各个弱电系统互联互通的物理基础。一般来说, 电信部门会将弱电管网建设到每个单体建筑, 但电信管网的产权归电信, 一般不允许业主单位使用。所以清华科技园区除了电信投资建设的电信管网外, 专门建设了一套园区专用弱电管网, 管网联通了园区内各个建筑, 为日后园区网络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的设立及各个弱电系统的互联提供了物理路由, 这一点很重要, 最好在园区整体规划阶段进行, 否则, 园区一旦成型, 再想建设管网可就难上加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园区建成后, 部分管网还出租给了某些服务运营商, 并且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3.2 共用电信及网络平台

对一个高科技园区, 承担着语音和数据通信任务的电信及网络平台建设,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清华科技园区的业主以已建的园区专用弱电管网为代价, 和一家电信运营的中间服务商共同成立了园区网络中心, 为园区内各个单体建筑内的客户提供语音及数据接入业务。运营采用“电信超市”的运营方式, 在网络中心有多家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铁通、小灵通等) 的专线接入, 提供的服务和资费标准也各不相同, 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任何一家运营商为自己提供服务, 可以随时更换, 过程十分简单, 只需在配线架上简单跳接即可。这种竞争格局打破了往往由一家运营商垄断的格局, 给客户以更多选择空间, 惠及客户, 增强了园区竞争力。

图1为清华科技园园区网络规划结构示意图, 采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 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光纤网自信息网络中心依次连接各个建筑物, 形成环状网络结构。环形光纤网可以满足多应用业务的要求, 可以避免“单点”“单路由”故障, 同时也可以实现网络之间短距离传输。目前规划为622M环 (STM4环) +155M环 (STM1环) +155M链路 (STM1) , 汇集至CBD通信2.5G环 (STM16环) 的一个节点上;622M环上每大厦可接20M (综合接入) 带保护并发大用户31个 (622M/20M=31) , 考虑收敛比可接用户更多;将来随着业务的增长, 可灵活扩展为Nx622M环+Nx155M环+Nx155M链路。

3.3 共用信息发布平台

高档办公环境的大堂、电梯轿箱内、展厅等公共部位一般都分布有信息发布终端, 用以播放新闻、电视、广告、自制信息等公众信息。目前, 实现此种功能的系统一般由传媒公司投资建设, 产权也归传媒公司, 各个信息终端互不联网, 播放的信息需要提前制作成文件, 然后放在终端内播放。由于产权不归业主方, 业主方要想发布自己的信息也很受限制。

清华科技园成立了自有的信息发布中心, 将分布在园区各建筑内所有的信息发布终端联网, 并统一汇集到信息发布中心, 信息中心设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 可实现信息同步播放, 而且无需进行大量的制作工作, 可随时制作, 随时在网络上播放, 何时何地播放什么样的节目完全由业主做主, 方便灵活。这也需要在园区整体规划的阶段进行适当考虑。

3.4 共用楼宇设备管理平台

现代化的智能大厦往往都设有楼宇自控系统, 一般来说, 各个单项工程 (建筑单体) 在建设时均是独立考虑, 有各自独立的楼宇设备管理平台。若能在整体规划阶段统筹考虑, 将某几个单体建筑共设一个设备管理平台, 不但可以节约管理软件的投入, 而且更可以实现几个单体建筑楼宇设备信息共享, 减少值班人员投入, 方便集中管理。对清华科技园区内众多的建筑单体, 早期20万平米的单体建筑群, 各有各相互独立的楼宇自控系统, 但在后50万平米建筑群的规划阶段, 引入整体规划的概念, 并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将尽可能多单体的楼宇自控系统规划为一个大系统, 即共用一个设备管理平台。比如:创新大厦 (建筑面积6万平米) 和科技大厦 (4个塔楼, 建筑面积19万平米) , 占园区内所有单体建筑总面积的1/3, 共用平台, 采用西门子楼宇自控系统;搜狐网络大厦和B07园区大型配套设施共用平台, 采用KMC楼宇自控系统等等。总之, 对于大型园区, 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单体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管理 (若条件许可, 将所有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效果更好) , 不仅可以节约软件系统的投入, 更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方便管理。

3.5 共用室外技防设施

在技防方面, 一般的做法是:各建筑单体建立各自的安全防范系统, 对室外部分的监控靠各自配置的监控点实现, 系统相互独立。对于一个园区来说, 室外部分是公共的, 若能将公共区域的监控图像共享给各个单体建筑, 则各单体建筑就无须考虑室外部分的监控点, 避免重复投资造成的严重浪费。清华科技园就是采取了这样的作法, 在园区内设立了园区公共区域监控中心, 并将中心相关图像信息共享给各个相关的建筑单体, 使得各单体在安全防范系统配置上减少了相应的室外部分监控, 大大减低了安防系统投入。

3.6 共用停车管理系统平台

停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行车、停车、收费等的高效、便捷管理。对于一个大型的科技园区,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车辆出入, 其地面、地下立体交通的组织及停车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清华科技园, 园区内既有专门的停车配套设施, 各建筑单体又各有各的地面及地下停车场所。如果各自为政, 很难实现高效、便捷的停车管理, 为此, 园区设计了一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包括车辆引导、停车收费管理等系统。这种共用停车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使得入驻园区的客户及来访客人仅凭一张卡就可以出入园区内任意停车区域, 极其方便、快捷, 提升了园区的品位。

4 结束语

总之, 对于高科技园区, 无论是从功能方面, 还是从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 对其进行弱电系统整体规划设计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规划设计也可以衍生到其他园区、大型城市综合体等, 只不过需要结合具体使用及管理需求灵活应用。

智能照明控制科技成就市场未来 第10篇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确保灯具能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 给灯具输出一个最佳的照明功率, 既可减少过压造成的照明眩光, 使灯光所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 照明分布更加均匀, 又可大幅度节省电能, 其节电率可达20%~40%。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在照明及混合电路中使用, 适应性强, 能在各种恶劣的电网环境和复杂的负载情况下连续稳定地工作, 同时还将有效地延长灯具寿命和减少维护成本。

1 智能化照明走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能化住宅小区多应用智能化照明系统, 由于它具备了完美的控制系统, 能在不同环境与不同时间对照明系统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 所以节能效果优越。由于它应用了自动照度控制, 能全方位地使用室外自然光, 所以节电效果显著。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抑制电网的浪涌电压, 并具备了轭流滤波与电压限定等功能, 避免了过电压和欠电压对光源的损害。它应用了先进的软启动与软关断技术, 避免了电流冲击波对光源的损害。若上述方法应用得当, 光源的寿命可延长三倍以上。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先进的调光型控制模块替换传统的开关式灯具, 能完美地按需要控制不同区域的照度值, 提高照度的均匀性, 显著地提高了照明效果与质量。

2 智能化照明控制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技术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可以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 按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切换, 还可以编程随意改变各区域光照度, 以适应各种场合不同的灯光场景要求。智能照明可将照度自动调整到工作最合适水平。智能照明系统中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工作频率 (40k Hz~70k Hz) , 克服了频闪、起辉时亮度不稳定, 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环境的同时,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普通照明人为开/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 大大减少大楼运行维护费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及分布式控制系统两种。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把电源经调光模块后分成多路可调光供应照明灯用电, 照明灯的开/关与明暗由多功能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整幢大楼的调光器和控制器均可通过编程实现对每路灯的控制, 这样就获得了不同的灯光场景和灯光效果。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结构系统主要由调光模块、控制面板、智能传感器、时钟管理器、微机、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调光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能对不同类别的灯具实施调光与开关控制, 应用微机控制可控硅SCR导通角的大小, 从而实现利用输出电压的变化调节灯具亮度的功能。灯具的亮度常规与灯具的输入电压幅值成正比关系。开关模块应用了继电器组成的开关输出控制模块, 受微机控制, 实现了对照明的智能化开关管理。智能传感器由红外动静探测跟踪器、光电检测管和遥控接收器等部件组成。它能有效识别人员出入房间的状况并检测环境的光照度;能按日照亮度变化自动调整住房内灯光的亮度, 完美实现智能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感应检测功能。控制面板经微机实施控制, 提供利用直观操作来控制灯光场景的部件。它经微机控制具备如下功能:启动或改变某个灯光场景、临时改变灯光亮度、更改场景设置、区域的合并与分割、编程时序与逻辑控制的设置和改变。微机位于中央控制室, 对整幢大楼的全部照明系统实施管理。

3 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按照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和作用范围, 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点 (灯) 控制

可以直接对某盏灯进行控制的系统, 早期的照明控制系统和家庭照明控制系统及普通的室内照明控制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点 (灯) 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简单, 仅使用一些电器开关、导线及组合就可以完成对灯的控制功能, 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和最基本的照明控制系统, 是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

3.2 区域控制型照明控制系统

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完成照明控制的系统, 可以对整个控制区域范围内的所有灯具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由于照明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基本上是按回路容量进行的, 即按照每回路进行分别控制, 所以又叫做路 (线) 控型照明控制系统。一般而言, 路 (线) 控型照明控制系统由控制主机、控制信号输入单元、控制信号输出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主要用于道路照明控制、广场及公共场所照明、大型建筑物、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公共活动场所和桥梁照明控制等应用场合。

3.3 网络控制型照明控制系统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许多局部小区域内的照明设备进行联网, 从而由一个控制中心进行统一控制的照明控制系统, 在照明控制中心内, 由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控制区域内的照明设备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 采用网络型照明控制系统便于系统管理, 提高系统管理效率;提高系统控制水平;提高系统维护效率;减少系统运营、维护成本;进行照明设备的编程控制, 产生各种所需要的照明效果;采用各种节能措施, 实现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

网络控制型照明系统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控制系统中心, 由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网络控制交换设备等计算机硬件控制系统和由数据库、控制应用软件等组成的照明控制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 控制信号传输系统, 进行控制信号和反馈信号传输。

(3) 区域照明控制, 对一定控制区域里若干小区域的照明控制系统 (设备) 进行联网控制, 区域照明控制系统 (设备) 是整个联网控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系统使用, 也可以作为联网控制系统的终端设备使用。

(4) 灯控设备, 完成对每盏灯的控制, 灯控设备安装在每盏灯上, 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信号传输单元与照明控制中心通信。

4 智能化的小区照明

智能化小区照明控制系统是解决各种不同建筑结构布局与不同灯具的选配问题, 以实现照明的多样化控制。

5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智能照明控制主要应用在酒店、写字楼、体育场馆、医院、博物馆、飞机场、火车站等大型公共区域或有特殊照明要求的场所。

在综合楼公共区域照明的设计中, 通过使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能将繁琐的照明控制简约集中化, 大量减少由灯具到照明开关的平面布线线路, 降低施工及运行成本, 同时保证照明的稳定性、可靠性, 满足消防的控制要求, 也体现出绿色照明节约耗能的要求。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一般都是在灯光设计和照明电气设计部分完成之后来进行。

首先, 每条照明回路灯具应该为同类型灯具, 这样才便于调光模块选择和配置。每条照明回路灯具控制性质应该相同, 同为普通供电或同为应急供电。其次, 应核对每条照明回路最大负载功率是否在需要选择调光器的允许额定负载容量之内。最后, 还要对一些照明回路划分作适当调整, 使其更适合场景配置需要。调光器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 不同类型灯具应该选用不同的调光器。比如冷阴极灯, 这类灯采用电压变压器工作, 应选用前沿相控调光器, 而包括金属卤化物灯类的各种气体放电灯则应该选用正弦波电压调光器。控制要求选择控制面板和其他相关控制部件;选择附件和集成方式;编制系统设备配置表。

目前, 设计师在设计照明系统时一般仍沿用传统的方法设计, 比较先进的就是在某些照明回路中串联由楼宇自控系统控制的触点, 通过控制这些触点可以实现诸如区域控制、定时开关、中央监控等功能。但是, 这种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造价因素, 这些回路的数量一般较少, 因此只能是大面积区域控制。若将回路划分的较细则造价昂贵。此外, 现场通常不设置开关, 所有照明回路只能通过BA中控室控制, 现场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干预照明状态, 使用不便。控制功能简单, 只能实现定时开关的功能, 若要实现场景预设、亮度调节、软启动、软关断等复杂的功能, 技术难度较大。由于照明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所以在BA系统出现故障时照明系统也将会受到影响。

如果将照明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设计, 采用专业的照明控制系统, 既可降低造价又可实现更加完美的智能照明控制。ABB公司的智能照明系统AMS则是一个这样的系统, 可以独立运行, 该系统的系统总线使用开放的通信协议, 各支线之间可以灵活连接, 设计更简单, 安装更快捷, 使用更灵活, 管理更方便。

系统中每个输入输出单元里都存储有系统状态和控制指令, 停电后不丢失数据。在恢复供电时, 系统会根据预设记忆参数, 自动恢复停电前的工作状态, 实现无人值守。控制回路与负载回路分离, 输入输出单元仅用一根2芯控制线作为总线相连, 并且在网络中可以随时添加新的控制单元。总线上开关的工作电压为安全电压DC24V, 确保人身安全。该系统具有分布式智能控制的特点和开放性, 可以和其他楼宇自控系统、保安及消防系统结合起来, 提高物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AMS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的联动控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多方位控制: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对家里面的灯光家电进行控制。例如:远程电话控制、无线遥控控制、网络控制功能等控制方式, 这是传统开关所不能实现的。二是场景控制: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灯光来营造家庭气氛, 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好的灯光效果往往需要多个灯具共同作用才能实现。AMS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场景控制功能可以将常用的各种场景模式保存起来, 并把控制指令定义给任意一个开关模块或遥控器的任意一个按键, 需要时只要按一下对应的按键, 室内所有的灯具就会按照预先的定义产生动作, 营造出主人希望的灯光效果和气氛。比如, 当主人离开厨房前按下厨房灯光控制模块上的某一按键时, 系统会将厨房、书房、客厅的灯光调暗, 打开餐厅的灯光, 关掉各个卧室的灯光, 从而营造出就餐气氛。与此相类似, 我们还可以定义会客场景、休闲场景、庆祝节日等的灯光与设备结合的场景模式, 节省了很多操作。

6 结束语

聚焦前沿科技畅想智能未来 第11篇

这次代表世界最前沿科技水平的大会,举办地址虽远在北京市区外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却依旧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观展。时隔一年,机器人领域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进展?今年的大会与去年相比,又有哪些亮点呢?下面就让知力记者用亲身感受告诉你吧。

亮点1

智能交互机器人“难辨真假”

今年的博览会上亮点纷呈。一进展厅,便会看到一处展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还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之声。近前一看才发现,原来将大家吸引而来的,是一个美女机器人。她叫“佳佳”,是中国科技大学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历经多年研制出的第三代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

与之前的机器人相比,“佳佳”在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动作搭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所以,我们现场看到的“佳佳”,不仅拥有与真人无异的绝世美貌,还能言善辩。当你询问今天的天气时,她会准确无误的告诉你;问她“1+1等于几”,她会骄傲的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肯定是会的”;和你拍照时,还会调皮地说“不要离太近,会显得脸大哦”。

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像“佳佳”这样能说会道的机器人会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走进家庭,陪你聊天解闷,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亮点2

服务机器人“本领高强”

相较去年,今年展会上服务类机器人的比例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据了解,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中工业机器人的比例达到了60%,服务类机器人的比例达到了30%,特种机器人占10%~15%。而今年的展会上,工业机器人比例降到40%,特种机器人占20%~25%,服务类机器人比例扩充到30%~35%。所以今年,占有一定比例和智能化水平的服务型机器人成为了展会中的一大亮点。

譬如,会场中的“优友”小机器人用它伶俐的口齿、灵动的身姿、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征服了不少观众。还有一款“松果”系列服务机器人具有远超同类产品的自主导航能力,不但能实现自主行走,还能实现自主避让……

各个种类的“服务员”机器人,在大会上如八仙过海,各有各的看家本领。

亮点3

医疗机器人“医术精湛”

大会上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有医疗机器人。大多数人对机器人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做些危险系数较高或强度较大的工作上,却没想到它们竟能如此的智能和精细,甚至还能为病人做手术!

会场中还有一款名为Remebot医疗机器人俨然已是个“医疗专家”了。在此之前,它曾做过几百次高精确性的手术;同时,它还应用于活检、脑出血、帕金森、癫痫一类的神经外科手术。而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智能骨科机器人,可以相当熟练的完成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此外,有的医疗辅助机器人,还应用了热消融治疗技术,可用于肿瘤治疗。还有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服务康复医疗机器人,则是专门为老年人的健康而制作……

总之,这些医疗机器人成了现场引人注目的一群“医生”。它们所在的展区,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现场每个观众都希望上前体验一下机器人带来的别样的医疗服务。它们的出现也让人浮想联翩,也许未来人类的很多手术将由它们来完成,人类的寿命也可能因它们而延长。

亮点4

机器人竞技场的“炫彩奥运会”

此次大会,水中机器人大赛成为了全场的大焦点。只见竞技展区内,一条条智能仿生机器鱼通过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在水中畅游,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花式的“水上舞蹈”。

其间,还有机器鱼正在举行水球比赛。水球表演的规则与足球比赛相似,参赛双方要在十分钟的上下半场内运球,尽可能多地将水球攻入对方球门;还有水中角力、抢球博弈之争,机器鱼们两两对战,看谁“劲头”更足、更强大。看它们一会儿排成排,在水中同步进发,一会儿围成一团,顶着水球轻松来去,“就像真鱼在水里游!”机器鱼演示的花样游泳引得不少观众连连称赞。

如果你以为这种仿生鱼只是为了拿来比赛那就太小看它了。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类机器鱼身上带着传感器,可以下潜至50米,应用于水质监测,另外有的机器鱼还可用于军事、工程、科普教育等方面。

除了机器鱼大赛,大会还进行了多场机器人挑战赛,如无人驾驶挑战赛、无人机飞行极限挑战赛、临港荷福机器人明星挑战赛、RoboCom青少年挑战赛等;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科技上,这些比赛都是一场场技巧与实战相结合,亦智亦趣的精彩角逐。

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已圆满落幕,它的召开展现了中国机器人蓬勃发展,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其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未来人类的生活将少不了机器人的存在,它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创造不一样的生存体验。

(责任编辑/王茜)

智能电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第12篇

现今的电力公司以及消费者均对于智能电网所具备的一系列好处予以了认可。但是对于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智能电表可不可以将自身效益加以发挥这个方面业界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本文重点对于智能电表怎样对电力公司监测电能的使用情况予以帮助这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将改监测数据加以合理利用, 电力公司可以和用户达到共同的目的———降低能耗。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 最大的赢家便是环境。

1智能电网的涵义

智能电网, 对于多数人来说, 只是对于房屋当中新电表和气表以及水表的统称罢了;但是, 还对于有些人来讲, 安装在建筑外面的有害高频辐射源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 则为一种新网络, 这种网络把所有耗电的对象连接在一块。半个多世纪的微利运营后, 对于电力公司来讲, 他们早就没有任何积极性来将其现在存在的基础架构进行升级。不光这样, 消费者对于没有概念地消费资源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只要在该月月底乃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对电费账单进行支付便可。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网络是将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全的覆盖。其在发电和配送乃至消耗环节分别进行能源的量度, 而后经由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量度结果的传送。消费者以及电力公司间的通信是允许智能地对于电网情况制定决策。智能电网可以允许我们还有电力公司方面访问能源信息的速度加快, 在这点上是和智能手机对于我们获知信息的渠道的概念是一致的。倘若可以将每台关键设备的能耗进行量度, 并且将其向电力公司采用了新技术的和管理的计算机终端进行反馈, 然后把信息向消费者进行提供以便其进行相关的查询等,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想必大家都可以想象到了。可以肯定的是, 对于浪费能源设备和节省能源还有保护环境的机会, 我们都可以经由这种认知来对其在第一时间进行判断。

2智能电表概述

2.1智能电表的概念智能电表, 其主要的功能是把家庭抑或是商业消耗的电能加以记录, 并且将数据送往电力公司 (以15分钟为一间隔) 。这项被称为“能源计量”的任务发生于仪表的内部。保证精确以及可靠在能源的计量的过程当中是及其必要的, 这极大的方便了电力公司对于耗电量的准确把握, 而且这不会造成在消费者那里多收费这一情况的出现。现在很大一部分的现代计量都是经由半导体器件来完成的。集成电路也承担给电力公司传回数据的过程。这些器件要么采用电力线来作通信线, 要么便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其射频辐射小并且在射频很难穿透的环境当中是比较适合的, 这也是电力线通信的一大优点。电表只是智能电表的一种形式罢了, 其还应用于家庭还有商业建筑等等情况。当对测量装置, (有些情况下还将通信装置包含其中) 进行配备之后, 数据中心还有工厂乃至电器便由此实现了智能化。能源计量指的便是这些信息经由测量能耗送回至电力公司或者是家域网的过程。能源计量也被再生能源所依赖。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对建筑物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电能进行计量。有效的能源计量是要精确并且可靠的。

2.2智能电表的主要作用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的一部分, 以电力公司的角度来说是提供了一个降低峰值负荷的机会。而对于电力公司来讲, 一项十分苦难的挑战是管理高峰期的能耗。

3以智能电表为基础的电能管理模式

可以试想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夏季的周末, 天气十分炎热, 在早上起床前耗电量较低。在起床以后, 您所增加的电网负荷伴随着电视的打开和咖啡壶还有部分照明灯的开启而逐渐增大;在这之后, 您开始使用计算机, 紧接着便是打开那间屋子的空调了。因为在工厂里, 工作设备会在白天的工时间产生相当大热量, 以至于全天都需要使用空调来对温度进行调节。在工作日后, 人们还要在家中使用空调以及电器, 电能的需求量进持续变大。耗电量的高峰一般都是在傍晚时分, 耗电量较少的时候是当温度下降还有人类的活动变少时。因为冬季大多有使用天然气加热的情况, 所以对于的电力需求的还不至于那么高。

3.1传统的电能管理模式对于电力公司应怎样管理波动性的电能需求这方面, 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可供给电力公司来进行储存的电能的选择是很少的。峰值需求要求了电力公司必须有强大的发电设施来对其进行满足, 要对断电状况进行避免还要求其具备相当的裕量。火力发电厂以及水力发电二者结合的方式也被一些典型的电力公司所采纳, 以此来对基本负荷的供电加以保证。及时上述的发电途径都为电力的主要来源, 但是其中水力发电的响应速度过慢, 变化着的需求量难以被这种方式所满足。天然气涡轮机还有石油的响应速度较快, 所以可以将电能的供应量予以加大, 从而使得用电量的变化需求以及整天的用电高峰予以满足。在阳光充足的白天, 可以为日间的供电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还有太阳能装置。以上便是电力公司长时间以来供应以及管理电力的方式。

3.2以智能电表为基础的电能管理模式再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 在夏季的某一天, 天气十分炎热, 某个场合被全面部署了可靠通信能力很高的高精度智能电表。该智能电表在白天供电需求量增大的时段会间隔一刻钟把实时用电量数据发至上级电力公司使之可以快速判断用电的峰值点。电力公司便经由该用电量数据实行这样的措施———分时计价。根据这个规则, 假若用户在高峰期间用电便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率。商业用户抑或是消费者乃至数据中心均选择由电力公司或者是第三方控制其电气系统以降低电费或者是节能。电力公司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之下会对空调机的温度监控器进行远程调节, 只需使家庭还有办公室的温度进行略微的升高就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节能。最终的用户对这样的自动中断服务甚至都感觉不到。电力公司在中午的时候会实时将来源于风能抑或是太阳能系统的再生能源予以反馈。这些可以为电网提供可观的电力且输送至最近的用电设施的电力来源就是分布式发电。电力公司启动的发电机会因为对于分布式发电利用变得更少, 那些发电机缺少可再生能源环保, 都是采用的燃油。电力公司的发电负荷会因精确的测量数据以及良好的控制机制而减轻, 且允许预留更低的裕量。倘若将来负荷增大, 那么只需插入充电站的电动汽车便能做到自动切换至供电功能来向电网进行电能的输送。

综上, 高峰期的峰值载荷完全可以经由智能电网达到降低的目的, 不单单节约了电能, 也是的所需要的发电总量大大降低。智能电网的强大的灵活性这一强大优势还可以保证在非高峰期时以更大的容量进行工作, 以方便为了早时被用作电源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消费者使用空调的时间得以延长。在理想的情况之下, 清洁能源可用作晚间的电力的来源, 譬如说水力发电站还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

4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分布式发电模式的分析

4.1现实结果降低峰值负荷最终都会被电力公司或者消费者所同意, 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使用将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我们对于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许会存在这样的声音, 这些“理想状态”听起来很好, 但是, 我们仍然需要等等看。看看这一切是不是可以平滑过渡, 不局限于时间或者是地点, 其都可以保证运转的正常进行。倘若电力公司以及消费者一起来努力为节能做贡献, 那么将对智能电网的优势不存在任何疑问, 但是, 这在现实当中是不是可行的呢?

4.2远景展望现今, 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均先后对智能电表投资计划予以制定。依照相关的数据得知, 智能电网经由在再生能源的整合和节能, 降低用电量的方面都为改善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倘若电网的规划不尽合理且与消费者的参与相脱离抑或是对消费者没有进行适当的培训, 那么, 这是没办法使得利益实现最大化的。消费者的意识的增强不可能经由机器控制来实现。智能电表和太阳能板以及电动汽车只是供人们日常所使用的工具。智能电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与我———我们这些聪明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李萌.浅析智能电表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23) .

[2]史志平.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数据采集的发展[J].价值工程, 2011 (36) .

上一篇: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下一篇:广播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