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干预方法范文

2024-06-28

随访干预方法范文(精选4篇)

随访干预方法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4例,年龄10~52岁,平均36.21±2.31岁;完全性损伤8例,不完全性损伤18例。对照组男23例,女3例,年龄11~50岁,平均35.81±2.12岁;完全性损伤9例,不完全性损伤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完成治疗后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则实行6个月的随访干预措施:(1)一般干预。①在出院前告知患者随访干预的重要性;②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对其实行不定期的家庭随访,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后,随访频率改为每月1次,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③在患者出院2周后,不定期对其进行电话回访,全面掌握其康复状况,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2)家庭干预。①心理康复干预:脊髓损伤患者在患病后期肢体运动功能会出现短暂丧失情况,还存在终身不能恢复的可能,使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消极等负性心理,因此心理护理极为关键。可给予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庭氛围,告知家属需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注意观察其心理状况,指导患者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生活。②日常饮食干预:由于疾病影响,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出现便秘,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指导患者尽可能多食用蔬果,以确保身体水分充足;严禁食用洋葱、黄瓜等产气类食物,以免导致腹部疼痛、胀气感;指导患者养成定时饮食的习惯,日常三餐中的两餐需补充一些蛋白质、淀粉。③压疮预防:针对压疮并发症的防治,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确保患者休养床垫的良好通气性,且厚度需充足,整个床单需整洁、平整;第二,保障患者皮肤的清洁及干燥;第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压疮防治教育,指导患者用镜子进行自我检查,家属在帮助患者翻身时需注意动作轻柔,严禁拉扯[1]。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总分均为100分,均为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好[2];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出院时,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与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2 并发症

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则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9.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长期以来,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通常被安排在治疗后期。临床研究观点认为康复护理是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延续,因此国内许多脊髓损伤患者在完成治疗后,通常会出院休养,以消极的态度等待自身身体功能恢复,对其身体尽快康复造成不利影响。

在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对其实行随访干预主要是指依照患者的实际家庭状况,医护人员及家属一同完成康复计划的制定,指导家属基础康复训练的方式。整个干预活动较为简便、经济实惠[3],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较长期且完整的专业医疗护理,促使其治疗信心、安全感的增强,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随访干预能够避免患者在医院、家庭之间来回往返,减轻其身体及家庭经济负担,增进家属对于患者治疗的技能掌握度,从而有效确保整个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的完整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两组患者实行相应的康复干预措施后,观察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干预,能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卢柳艺,何静,等.脊髓损伤患者居家护理的干预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5-37.

[2]范小莉.随访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32):118-120.

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随访研究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3~6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住院患者以出院时间为准)按顺序先后编号,每个病例只入选一次,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65.00±5.20)岁;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66.00±6.50)岁。观察组实施冠心病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社区护理干预。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职业、文化程度、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出院日期做好登记,离开医院前由心内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服药指导。出院后对照组不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出院后每月进行一次家访,随访时间为半年。随访期间,根据不同患者病情变化,由医生对治疗药物进行调整,由护士对疾病管理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1.3 社区护理内容

1.3.1 运动指导

要求患者每天运动至少1小时,方式以伸展活动达到肌肉的有氧运动为主,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法。强度以运动后稍有出汗、感觉舒适、呼吸稍增快、但不影响对话为宜,未出现心前区不适、无力、气短等症状,早晨起床无疲劳感为宜。

1.3.2 疾病相关知识宣讲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选用适宜的方式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症状、病程、并发症、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抽烟、饮酒、生活无规律等)。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让患者认识到遵医行为的重要性,使其自觉纠正不遵医行为。

1.3.3 健康饮食指导

提倡食用大米、粗粮、豆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限量食炸薯片、白面包、蛋糕等,烹调用油应使用植物油且每天不超过25克,忌食动物脂肪及内脏、螺、贝、蟹、墨鱼、腌制品和高钠食物等,注意定时、定量。

1.3.4 心理护理

冠心病为慢性疾病,病情波动大,患者特别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照顾。因此,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病情和心理变化,帮助其纠正错误认识、不良行为;细心解释疾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进展及预后,并提供冠心病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心平气和、劳逸结合的工作、生活。

1.4 评估方法

1.4.1 血脂评定

2组患者均在入选时和半年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前排除急性创伤、发热、月经期、急性心梗7天内等短期影响因素,3天内避免高脂饮食,24小时内不饮酒,12小时内禁食,压脉带使用不超过1分钟。

1.4.2 遵医行为评定

根据对2组患者的访视记录,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遵医行为比较(见表1)

2.2 干预前后2组患者血脂变化比较(见表2)

2组患者在入选时进行血脂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护理干预半年后的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TC、TG和LDL-C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注:△与干预前观察组比较P<0.01,*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不合理,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遵医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防治尤为重要。本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遵医率较对照组高,不遵医率较对照组低,其中定期随访、及时与患者沟通、普及健康知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对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和医生的指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让患者认识到遵从医生的指导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发生率。血脂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因此,人们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亟待提高[2]。血脂升高与人们高脂饮食、烟酒嗜好、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以及肥胖、工作压力、情绪紧张、治疗依从性差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不能靠长期住院来解决[3]。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反复进行相关卫生知识教育,使其提高血脂升高对心血管损害的认识,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科学膳食、规范治疗、减肥、运动、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降低,血脂更易达到期望的目标值,这对控制冠心病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康复护理方法。总之,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重塑患者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冠心病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和延缓。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半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后, 评定其遵医行为和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观察组TC、TG和LDL-C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其血脂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冠心病,遵医行为,血脂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全国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全国培训教材[M].第3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糖尿病患者社区随访的干预效果评价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 在乌鲁木齐市新民路西社区进行糖尿病基线调查, 确诊93例糖尿病患者, 2011年将其中愿意参加全程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女性各40例;年龄46~87岁。

1.2 方法:

对参加全程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全年随访4次[2], 参与随访医务人员统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随访内容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 每次随访均进行血压血糖测量[3], 对其自身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 制定干预目标, 每次随访进行核实。督促患者遵医用药, 发放限量小盐勺 (2克/平勺) 、控油壶 (25克/格) 、计步器等健康量化工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其中治疗率为干预前后以回答坚持服药 (近2周内) 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计算。最近一次血糖控制率为干预前后分以服药者本次体检血糖是否在空腹<7.0 mmol/L, 非空腹<10.0 mmol/L以下计算[1,4]。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

2011年参加全程管理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中, 13例依从性较差未完成全部4次随访, 余67例, 全部随访4次, 依从性为83.75% (67/80) 。其中<60岁为71.43% (10/14) , 60岁以上为86.36% (57/66) , 年龄大者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55, P>0.05) 。

2.2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由97.5% (78/80) 提高到98.5% (66/67) , χ2=0.000, P=1.000) ;糖尿病患者控制率由51.25% (41例) 提高到68.66% (46例, χ2=4.573, P=0.032) 。

2.3 糖尿病患者相关行为调查情况:

干预后, 糖尿病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 (P>0.05) , 运动参与率高于干预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4 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变化: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活动不足、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等提高较大, 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变化中对糖尿病的诊断及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知识提高非常明显, 见表2。

2.5 糖尿病患者健康工具使用情况:

80例糖尿病患者中, 随访干预期间使用盐勺、控油壶、计步器使用率分别为65.67%、47.76%、参考文献35.82%。

3 讨论

通过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4次随访干预,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 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一结果与叶勤等[5]报道一致。

通过本次1年的随访干预, 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 运动参与率明显提高 (P<0.05或P<0.01) , 这一结果与郭苑青报道一致[6]。这与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发放计步器等量化健康工具密切相关。

本次随访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吸烟率、饮酒率变化不明显, 这表明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来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我们要对糖尿病患者建立终身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健康行为。

摘要: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抽取乌鲁木齐市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确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 综合干预1年后进行有关指标效果评价。结果 80例糖尿病患者中, 接受为期1年综合干预的67例, 综合干预后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17.41%, 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参与率提高了14.83% (P<0.05) 。吸烟率、饮酒率均有所下降, 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 限盐勺、控油壶、计步器使用率分别为65.67%、47.76%、35.82%。结论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成效明显, 方法切实可行。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干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编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2]吴凡.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18.

[3]傅慧平.糖尿病患者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检测的差异比较[J].医学信息, 2009, 1 (10) :229-2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EB/OL].http://www.moh.gov.cn/mohfybjysqwss/s3577/, 2011-04-25/2012-02-03.

[5]叶勤, 沈小云, 彭利花.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10) :34-35.

随访干预方法 第4篇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择2014 年3 月~ 2014 年12 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64 例患者; 男90 例, 女74 例, 年龄43~ 85 岁, 平均年龄64. 3 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12 例, 肺气肿52 例, 合并肺心病44 例, 病程5 ~ 37 年。入选标准: ( 1) 诊断符合 ( 2) 意识很清楚 ( 3) 生活基本能自理 ( 4) 能够并自愿接受电话随访 ( 5) 患者及照顾者均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 ( 1) 长期卧床 ( 2) 语言沟通障碍 ( 3)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 ( 4) 老年痴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 例。

1.2方法出院前3 d, 针对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疑问或不理解的问题, 护士再次进行详细的讲解, 并且评估患者及家属是否掌握必须的教育和训练方法。出院后第2 d由责任护士以电话追踪患者回家后续照护情况, 对返家后出现的相关问题, 再次提供必要的协助与咨询。护理部建立相对规范的电话随访登记, 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1周~3个月不等的电话随访, 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随访内容:检查、测评患者COPD知识掌握和呼吸康复锻炼的依从情况,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个体化教育和指导, 强化巩固相关知识。COPD的病因[4]、临床表现, 诱发因素, 气喘发作的先兆与处理, 气雾剂的使用, 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饮食, 合理的休息、活动与生活步调, 保持愉快的心情, 家庭氧疗, 家庭雾化吸入等。每天坚持呼吸功能锻炼, 定量进行散步、慢跑、上肢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戒烟限酒, 少量多餐, 避免饱胀;注意开窗通风, 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同时征求患者的意见, 有无其他问题。最终由责任护士做好随访的总结及反馈工作。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医疗费用、疾病加重次数及再入院率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医疗费用、疾病加重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且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见表1。

2. 2 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如何让患者出院后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的延续, 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要求和高质量有效的服务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为医疗护理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健康教育方式。该种方式使护理的内涵更加丰富, 对于患者的护理从病房延伸到患者的家中, 服务时间也得到延长, 让患者更加自信的去抵抗疾病, 同时能很好的处理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当患者出院时, 医疗团队相关人员有计划地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健康照顾, 并整合其所需的相关的健康资料, 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注意相关事项, 同时根据患者在家庭中休养、治疗、护理的情况, 恢复的状况及出现新的状况, 随访护士会及时给与干预和指导, 患者也可以随时就关于疾病和康复的问题打电话给我们进行询问; 使患者能安心出院, 家属可以放心让患者出院。让患者出院后得到完整且持续的照顾, 连续护理, 家庭作为医院护理的延伸, 时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电话访问工作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延伸, 让患者及家人了解医疗知识, 间接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让其对生活充满信心, 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彼此信任, 使医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通过电话随访COPD患者,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过程中通过干预, 让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不仅能及时了解疾病与健康相关的自我照顾状况, 而且能够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给予正确的指导。让患者得到良好的后续照顾, 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改善肺功能; 通过电话与患者及家属交流, 及时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 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复发先兆, 提醒患者家属及时诊治[5], 尽可能避免或降低病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 及时复诊或及时住院治疗, 保证病情的相对稳定。使患者有信心, 有能力通过长期坚持努力, 改善健康状况, 提高工作、生活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 (5) :321-322.

[2]余国辉, 陈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1) :72-74.

[3]王琼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 (13) :72-73.

[4]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 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解读 (上) [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28 (41) :9-9.

上一篇:武汉工程大学下一篇:运行状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