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024-08-14

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精选12篇)

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1篇

一、激发兴趣,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1.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 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巧设疑问, 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我教七年级上册<<化石吟>>一课时, 在出示课题后, 我故作惊奇地问:“同学们,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 许多物种相继灭绝, 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那么,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年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什么话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 兴趣油然而生。

2. 以情境激趣。

七年级语文大多文质兼美, 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 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 去感染学生, 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 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 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 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朱自清的《春》前三自然段中, 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春天景色, 这是作者对春的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 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 让学生受到感染, 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 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初步了解春天的美好,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 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 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 诱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 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 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 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 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

二、培养自学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当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热衷注入式, 没有把自己当作“主导”, 而变成“主宰”, 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人”, 而看成“仆人”。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再多, 终究是有限的, 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必须要“自能听话, 自能读书, 自能成文”。因此, 教师教学生学, 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而更重要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 这不仅得益于一时, 而且终身受用无穷。可见传授学习方法比传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其中, 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 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 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有了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 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 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 语文成绩进步大。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 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 及时复习, 是学生查漏补缺的良方, 找到自己的问题, 及时解疑, 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 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三、培养勤观察、勤练笔的习惯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也是学生最怕的。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 就觉得无话可写, 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就不加思索乱写一通, 结果是文不对题, 渐渐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课外练笔是一种好办法。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或者将观察所得, 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 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 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 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做好这些, 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罗丹说, “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 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 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随笔记下来, 思考整理, 写成周记或日记, 日积月累, 写作的素材就多了, 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课余练笔, 源于生活这股活水, 多写真情实感, 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 “多练笔生花”, 所以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的作文就是练出来的。

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 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 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 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课外阅读, 书多而杂,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 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

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篇

初升高,人生转折点

从初中走进高中,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高一到高三,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变化。我们通常说,高一扎根,高二开花,高三结果。万丈高楼平地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高一是一切基础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高一学生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要克服更多的学习困难。根据老师多年的经验总结,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必须做好两件大事:

全面夯实学科基础

为未来高考甚至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奠基。因为无论从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来看,高一所学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为所有必修课的内容都是在高一完成的(大部分的学分也是在高一阶段拿的,而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也是以必修内容为主的)。

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第3篇

一、游戏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并非孤立存在,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同他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性格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针对初一学生好玩、好比的心理特征,可以把习惯训练和兴趣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快速朗读赛、协作对抗赛、字迹端正比赛等,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创造游戏竞争的氛围,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评比,在娱乐中让学生觉得养成语文的好习惯也是一种乐趣。

二、训练中缩小差异

“勤学以储宝”。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提供多读多写机会。语文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训练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在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从时间角度上,可以把一个学年按学期分成两大块,一块为一个学期。把第一学期再按期中评估时间分成两个小阶段,在期中前一个阶段,主要训练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行为规范,如书写工整、朗读准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性地正确使用工具书等。后半学期,在完全明确习惯规范前提下,在能够正确操作的基础上,重在巩固、深化、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向更高的要求迈进,如熟练操作的正确性、自我评估和评判他人的能力和水平等。第二块(第二学期),主要培养课外阅读、读书摘记、生活随笔等智能方面的习惯,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个人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求知态度等因素,在训练中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初一学生大多数尚不能自觉学习,自控力较差,对这种智能性的习惯训练,往往需要借助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用如家长签名、家长留言等方式加以强化督促。

三、强化中养成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强化并不是简单批评、责备的代名词,而应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如以预习课文为例子,有些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不知道怎样进行预习,那么老师就应按照一定的规则指导他们预习。起初,可以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叫学生认真预读文本,然后发问质疑,让不会预习的同学模仿着预习,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逐渐放手,把课内的预习放到课外,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另外,写字工整,写作标点运用的规范性,也一定要反复强调,没做好的重新做,这样就会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步确立非做好不可的认识,那么也就有了养成好习惯的希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强化的力度,不能操之过急,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批评与表扬的结合。

学习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4篇

看看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就更清楚了, 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用“嗯嗯”两声含糊带过, 全班找不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没养成。作业写一半漏一半, 很多同学一个答案:自主、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没养成。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 书本上干干净净, 不留一点痕迹;随手做笔记的习惯没养成。一篇课文读一两遍就算学过, 浮光掠影:熟读成诵的习惯没养成。书写随意, 字迹潦草, 笔画模糊, 难以辨认: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没养成……

其实一个人自觉养成某种好习惯并非易事, 有时不“强迫”一下, 恐怕难以形成“条件反射”。我在具体实践中就采取了另类措施——“强迫”, 我发现原来“强扭的瓜”也甜。

一、培养学生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字典, 它是一个无声的小学老师。但我发现班里大多数学生认为整天带着它是个很大的负担, 每每碰到一些“拦路虎”, 他们只好干瞪眼、瞎着急、胡乱读。

有一次, 我真的动怒了, 采取了“杀鸡儆猴, 痛打落水狗”的狠招, 即不带字典者一律罚抄课文。此招果然灵验, 学生们一时被我吓住了。第二天检查时, 结果令我感到十分满意。但好景不长, 总有个别学生不长记性, 我于是严格按规矩办事, 学生不敢再偷懒耍滑了。为了让学生们把这种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 预习课文时, 我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字音, 读通课文;讲读课文时, 遇到重点词、多义词、不理解的词, 我也有意识地让学生翻阅字典、词典来解决;作业练习中也设计一些题目让学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何大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数学教育如何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 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数学教育观念,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其一、教师要实现由“师长型”向“学长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 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以及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要交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中获得的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成功、自我快乐的愉悦。

其二、教学内容要实现由“重课本”向“重实践”的转变。数学教育要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数学教育中要把学生身边、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进课堂。这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视野, 改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三、教学模式要实现由“传统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帮助他们形成一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二、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其一、调整课型结构。宜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调整课型结构, 把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 分成“探究课”、“实践课”、“活动课”等。

其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激发学生学

生通过查工具书来完成。这样, 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 就经常得到了字典这位不会说的“老师”的帮助, 尝到了使用工具书的甜头, 自然地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的学生作业习惯很差, 每次检查作业时, 总有不完成作业的“老大难”。为了纠正这种恶习, 我采取了“一网打尽、各个击破”的策略, 专门把班里那几个有名的“大懒虫”“请”进了我的办公室, 责令其现场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这种“严盯死守”下, 这帮小家伙个个吓得都把作业完成了。后来, 再有随便不完成作业的, 一律请进“班房”, 享受我的“特殊优待”。久而久之, 到我那儿写作业的人不再成群结队, 反而越来越少了。班级有个学生叫孙晓风, 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她写作业时喜欢玩笔, 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我就陪她写作业, 一看到她有小动作就及时提醒。我又发现她的字写得很工整, 就在班级公开表扬她, 很少被表扬的她又害羞又激动。尝到了被表扬的甜头, 从那以后她都能积极主动完成作业。

三、培养学生勤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勤读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好习惯, 但个别后进生总是不用心背, 有时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得不成样子。有一次, 我布置了读课文的任务, 而且明确要求家长配合、监督签字。结果第二天早上检查时, 发现有几个学生读不好课文, 更没有家长签字。看来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根本压不住这股歪风邪气。你不是不读嘛, 我就采取“故意找茬、相互竞争”的策略, 即要求那些不认真读书的学生, 只要一下课, 就必须拿着课本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悬念, 变更题目结构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启迪学生的智慧, 增加学习的趣味。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也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敞开思路, 积极探索, 大胆发言, 把各自的见解、想法尽量地挖掘出来, 形成互相讨论、探索、互相促进的育人氛围。三是要把握精讲的内容。精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讲得精当, 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抓住关键, 能让学生触类旁通, 引起联想,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 针对教材内容和教材目标。

三、更新教材评价体系,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教学评价就是要依据数学学习的目标和一定的价值标准, 对数学学习的情况和质量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评价应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那么如何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它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的评价。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在“导”字上下功夫, 讲究“导”的艺术, 变“教学”为“导学”, 由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其次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不断探索、交流, 从而发现问题, 勇于创新, 形成自主交流、合作学习, 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主要从学生完成作业质量, 诊断性测试, 实践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定。

迅速来办公室报到, 轮番读背后再进行一对一的“PK”, 每组的优胜者再进行“PK”, 直到我满意才可“PASS”。否则, 你就得跑来跑去的, 整天不得安宁。“PK”胜利的同学沾沾自喜, “PK”输了的同学暗中卯足了劲。自从用了这一些招, 班级一些落后生也能说出一些自己在书中看来的妙词佳句。看到了没有, 这就是被强迫出来的“良好效果”。

四、培养学生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练好钢笔字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有的学生能自觉临摹字帖,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学生以“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的姿态应付差使。后来, 班里明显出现了“书写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弥补这一差距, 让落后生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我采取了“魔鬼训练、日积月累”的策略, 即专门为他们成立了“书法小组”, 要求每天放学后, 必须认真临摹一张字帖再回家。我会亲自坐阵临督指导。此举一出, 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前那种乱涂乱画的现象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书面, 规范的字形。我班的学生书法有了整体性的提高, 在学校举行的钢笔字书法比赛中, 我班获奖者最多。看着自己的学生登上领奖台, 我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班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语文学习水平得以提升, 很多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信心倍增。你瞧, 原来“强扭的瓜”真的也很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篇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感觉到不少学生从小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课前准备和预习的习惯、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盲目听信教师,缺少个性; 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学校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狠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

二、具体要求

(一)、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1、阅读课前预习课程,了解课程的内容,为课堂学习作准备。

2、标记。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的文字下面标“△”,生字新词不达意用“”,优美词句用“~~~~~~”等。

3、根据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进行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体会。

4、查询。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阅工具书,问询同学或家长,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5、质疑。提出自己尚未解决或想知道的问题。

注: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各年段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策略。

儿歌

学习好,有诀窍,课前预习很重要;

初读书,要细心,勾画圈点标记号;

碰生字,查字典,生字生词不放掉;

有疑问,多动脑,独立思考最重要;

身边人,是智囊,善于请教是法宝;

做笔记,写卡片,带着问题去课堂;

定时间,分轻重,薄弱学科要优先;

勤预习,乐思考,快乐学习效果好。

(二)、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专注品质)

1、课前将课本、笔记本、文具盒等相关材料准备好,放置于书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静坐等候老师上课,或由班委组织课前三分钟“热身”活动。

2、上课坐姿要端正。

3、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再说话,不点你时不生气,不埋怨。

4、翻书、拿文具时,做到轻翻,轻拿轻放。

5、读书时,书斜立,发言时,要站直。

6、积极踊跃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说话完整,声音洪亮。

7、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8、开展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不吵不闹,互相帮助。

9、学会记课堂笔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

10、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学习。

儿歌

成绩好,有诀窍,认真听课很重要;

书展开,笔在手,课前准备要做好;

眼看清,耳听好,上课专心不说笑;

勤动手,多动脑,精力集中质量高;

师教导,要记着,同学之间多探讨;

勇挑战,善思考,学生守则心记牢;

敢提问,会创造,方法科学效率高。

(三)、良好作业习惯培养

1、利用关爱一线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明确当天所要完成的作业,完成后交家长检查,必要时请家长签名。

2、书面作业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正确书写。

3、作业时先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想好后再动笔;作业认真细心,不马虎,不随意,不拖拉,不边做边玩;作业后要认真检查,及时改正错误。

4、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对于不懂的问题要踊跃请教老师和同学。

5、字迹端正,书面整洁,爱护作业本,及时做好单元整理与装订。

6、认真阅读老师批改后的作业,对于错题要认真查找原因,并做好二度订正。

儿歌

风儿轻轻把书翻,我做作业书桌前。

课上认真听仔细,融会贯通最重要。

课后作业用心做,加深理解有创新。

动口动手还动脑,张开想象重思考。

方法对头思路巧,事半功倍效果好。

基础扎实不含糊,独立作业莫应付。

完成作业须检查,良好习惯有神功。

每天及时交作业,老师讲评要细听。

提高成绩在作业,能力培养重实践。

(四)、课内外阅读积累习惯培养

1、读书时做到边看边读,不任意添字、漏字,不唱读。

2、注意读书姿势。做到: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眼离书本要一尺,胸离桌面要一寸。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有所思,有所记,做好读书笔记。

4、广泛阅读。及时阅读订阅、借阅的书籍、报刊。每天坚持适当的课外阅读。背诵相应等级的古诗词、三字经、优美片段或文章等。

5、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时将重点内容画出来,疑点标出来,有选择地记诵某些片断;略读浏览时一目十行等。

6、应用多种工具辅助阅读,如看电视、听广播、唱歌、上网等。

7、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在强光下和弱光下看书。

8、每名同学都要准备专用的积累日记,语文课或是进行其它阅读时,随时积累好词佳句或段落。

儿歌

天地人情智慧光,宇宙奥秘书中藏。

穿越时空去探访,小小少年读书郎。

学海无涯乐为舟,墨香做伴书中游。

读书最贵好奇心,神思飞翔童话国。

一曝十寒不可取,制定计划在于恒。

书有好坏和难易,师长指导重选择。

课外阅读视野宽,潜移默化为智慧。

(五)、书写习惯培养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手执笔,一手按住书本。

2、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用垫板、垫纸的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不用改正纸、改正液、改正带,低年级尽量少用橡皮,保持纸面整洁。

3、写作业时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

4、书写要注意保护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如低年级学生用HB型铅笔,中高年级用铅笔、水笔和钢笔。不用玩具类的学习用品。

6、写完作业或考完试,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7、每天要安排固定时间,坚持一定数量的写字练习。

儿歌

写汉字,如做人,一笔一划须认真。

初习字,要规范,心正字端诚为本。

身坐直,肩要平,神定气闲意志坚。

头宜正,足下安,气贯笔尖墨生金。

练汉字,修品格,字如其人自成体。

(六)、说的习惯培养

1、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积极发言。

2、参与每天的三分钟演讲、一句话新闻、问题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注意说话要完整,表达要流利。

儿歌

汉语言,代代传,中国文化五千年;

学诗书,知礼仪,普通话儿最关键;

课堂上,爱发言,言语不带口头禅;

表达前,先动脑,条理清晰善言谈;

生活中,常交流,礼貌用语放在先;

小学生,勤动口,学习说话记心间。

(七)、质疑习惯培养

1、课前预习过程中,要主动寻找问题,并能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2、课堂上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

3、课后回顾中也要注意研究所学,做进一步的探究。

4、对生活中你不理解的事情也可作为问题提出来,与家人、老师进行交流。

5、逐步提升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

儿歌

勤学习,爱思考,好奇心,不可少。

看世界,多奇妙,善读书,贵生疑。

为什么,追根由,是什么,要弄清。

问同学,问老师,问父母,问兄长,问词典,问自然,学学问,问是宝。

有问题,是聪慧,敢提问,见勇气。

(八)、记忆习惯的培养

1、要有意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如: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等。

2、积极参与学校、班级举行的记忆比赛等活动。

儿歌

欲要记,先要懂,增强记忆有诀窍。

注意力,要集中,排除杂念抗干扰。

课堂上,要用心,思考吸收记得牢。

学知识,重理解,死记硬背可不好。

手耳眼脑齐到位,联想记忆效率高。

(九)、整理复习习惯的培养

1、复习知识。能主动复习当天的功课,要对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准备错题记录本,随时记录出现问题最多的试题,并弄懂、学明白。

儿歌

学知识,讲连续,每天复习不忘记。

会归纳,勤整理,巩固旧知硬道理。

勤思考,多动笔,错题收录助记忆。

同学们,要牢记,复习巩固不可弃。

(十)、其他方面学习习惯培养

1、安排时间。制定活动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科学安排看书、作业、锻炼、娱乐等活动。做到该学学、该玩玩。劳逸结合,健康成长。

2、留心观察。要学会调动多种感观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变无意为有意。要养成观察兴趣,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3、爱惜用具。对学习用品要珍惜、保护,小心使用,不乱扔,不故意损坏。

4、学会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社会积淀资源)辅助学习,并养成习惯。

三、每日学习习惯自我检查六是否

1、每天晚上是否预习新知?

2、每节课前课后是否整理学习用具?

3、每天是否与同学交流信息?

4、每天是否阅读积累?

5、每天是否坚持动笔?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6篇

一、教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而后带着疑问上课,从而达到提课堂学习效率。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指导预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二、教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生课前预备铃响要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情境,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也能专心听讲的意志力。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的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的不良学习习惯。

四、数学学习中认真观察,敢于质疑的习惯

质疑习惯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数学与其它科目不同之处在于,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把所学的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要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获得解决。

五、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做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七、培养课后巩固的习惯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7篇

学好语文的习惯有很多种, 其实细细想一想, 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加强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一) 灵活形式, 扩大内容, 教给学生听、说的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 我采取的训练形式很多:可以是有准备的, 也可以是即兴的;可以是定时的, 也可以是不定时的;可以指定说话者, 也可以随便发言;可以确定主题, 也可以任意漫谈。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开学初我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课堂上设置了“三分钟展风采”活动, 就以“个性化自我介绍”为主题, 要求每天一位同学在课前三分钟预备时间发表演讲, 通过语言介绍让同学们一下子记住你。有的同学讲与名字有关的故事, 有的同学讲述名字的含义及相关的名人的趣事, 还有的同学讲自己的特长、自己的性格, 讲自己的家庭, 讲自己的经历……总之, 同学们越讲越投入, 越讲越兴奋, 越讲越融洽了。“三分钟展风采”活动开始吸引住学生, 语文课也就成为学生乐于上的一门课。

(二) 设置情景, 组织辩论, 提高学生交际的能力

选择适当的话题, 是训练口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话题的设置, 如果与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 会引起同学们“说”的兴趣。记得我在一堂口语训练课上, 安排学生举行了一场辩论会, 论题是《中学生可以看电视吗》正反方各抒己见, 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我在一旁点拨, 肯定各自观点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同时, 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可以看电视, 但要合理安排时间, 选择适合青少年的栏目和内容。这样可以了解大千世界, 人间百态,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学生听了十分高兴。口语训练课, 使会说的变得爱说, 能言的更加善辩。

二、注重阅读积累, 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 科学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 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我首先注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书籍,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在泛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书本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读后有所启发、有所领悟、有所感触、有所创新。其次, 指导学生做摘录, 写读书心得。

(二) 强化积累, 应用于写作

我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 鼓励学生及时写读后感言, 记录读书的成果, 或者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加, 并将优秀习作进行展览。在这样的带动下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像陈盼盼的《假如我有四双手》、吕明秋的《相约金秋, 难忘军训》等, 都写得很精彩。实践证明, 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8篇

一、教师队伍

我校教师群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呢?

以下是笔者采访几位高三毕业生的谈话摘录:

在课堂上,西南位育中学的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教授形式并非一味地灌输,将知识进行堆砌,而是使用提问或是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寻找当堂课程所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答案,并在恰当的时刻给出提示或总结。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使得学生有机会试着自主地去建立各自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并自己将知识点形成网络的学习习惯。

课间,教师们结束了授课并非代表他们就此休息。上课过程中,总有可能出现一时间不能在当下完全理解的知识点,而课下鼓励同学提问,并以因人而异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讲解便是此时西南位育中学教师的任务所在。下课时对问题的及时再理解其实正是一种对问题求甚解的表现,一种不放过细节的态度的培养。可以说,不少学生基础不扎实正是由于对知识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的。所以,为了养成重视细节、不放过学习漏洞的学习习惯,提问是必不可少的。

在布置作业上,西南位育中学的教师并不使用题海战术。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选择一两本经过筛选的书籍上的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精而不是以量取胜。从一个角度看,这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培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从潜意识里培养了学生选择性地用题目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而不是做一道题就只会一道题。

平时,教师们并不摆高姿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甚至成为了学生情感生活的一部分,使得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从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导向。教师的循循善诱、鼓励肯定无疑促进了学生尽快摆脱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恶性循环,加速形成利于上进的优良学习习惯。

二、学风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位育中学的广播成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大助推力。西南位育中学的广播内容丰富,包含了励志、警示、博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从思想层面来说,星期一午会广播等校级广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着西南位育中学所提倡的各种精神,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由西南位育人继承的品格,提升了西南位育中学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使得学生有了培养自我、提升自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从知识层面来说,如同心理讲座、卫生广播等由部门或组织所创办的栏目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其中的好处自然不仅仅是一次20分钟内所讲述的知识,更在于学生在一次次聆听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非学习时段捕捉信息,形成学习惯性的习惯。这不仅将学生的学习感官和学习意识变得更加敏锐,也从侧面引导学生成为具备各种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周练制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9篇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1.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抓重点、记难点的方法;如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阅读,就要把有效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如实照做。

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在初始阶段,因此学生的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 还要在行为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示范。如教师的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美观,书本上认真圈点、勾划,一丝不苟,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营造相互交流学习、相互探讨研究的气氛。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其他同学好的学习习惯,在向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中,督促自己纠正不良习惯。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遵守常规的习惯。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放桌面右上方,文具盒横放。上课音乐响起时,伏在课桌上静息,等待教师上课。上课铃声响后起立,向教师问好。下课铃声响,教师宣布下课后, 做好下节课准备,才离开座位,自由活动。要求上课坐姿端正,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抬头挺胸身体坐直,未经教师允许不得离开座位和教室。

2.培养集中思维的习惯。课堂中,认真听课集中思维是最关键的。教师要充分备好课,用精彩的讲课吸引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尽量不偏移,要求学生努力专心听讲,跟随教师一起思考问题,认真听讲。课堂中学生会经常因为其他原因,互相影响而走神,思维就会偏离教师、偏离课堂,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意注意的方法,经常检查自己。通过有意注意的长期训练,养成集中注意的好习惯。

3.培养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是最重要的事情,“听”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因此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不讲小话、端正坐姿、不做小动作、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勤学好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 他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4.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首先要专心听讲, 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认真听的首要条件。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观察板书内容, 观察教师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学生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肢体语言,形象、直观地讲解授课内容。如信息技术课上,有时看教师,有时看电脑屏幕,有时又要跟随教师看黑板。 注意力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的。二是学会倾听, 倾听也是一个人需具备的良好品质。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注意倾听教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其他同学一说就接话,这个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进行引导。要培养学生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是自己该怎样回答?边听边思考,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等同学回答完再举手,经允许后再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5.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要求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语言要完整,表达要流利,声音要适度。

6.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要求学生作业时,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会导致作业脏、乱、错。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认真有序,轻拿作业本、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时不要先动笔,要反复阅读题目,读懂题目要求,读懂之后再动笔,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保证作业干净、整齐、正确。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作业,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7.培养检查、订正的习惯。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 作业本发下后发现错题自觉及时订正。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10篇

一、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会决定着形成怎样的学习习惯。他们的认知、意志、情感等都有所区别,也都影响着他们习惯的形成。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的约束力,很难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整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对学生的意志等多方面的训练非常关键。拥有了顽强的意志努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则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催化剂,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产生迫切需求时,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培养习惯的目的。

(二)外部因素

1. 教师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学生会在日常的行为中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时,也要注意自己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不能只从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要以身作则,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 家庭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在的影响,在家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言行至关重要。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就要做好,如果一边教育孩子认真做作业,一边自己看电视,这样学生怎么会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呢?又怎么可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

3. 同学

同伴群体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等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学的学习习惯,取长补短,督促纠正不良习惯,在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反思,则更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4. 社会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学生的影响日渐加深。电视、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丰富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日益消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兴趣偏向于看动画片、玩游戏。然而,这些主流媒体上也不乏一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事物,特别是网络上信息资源丰富。有选择性地接触社会媒体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贪玩、好奇的心理特征,对千姿百态的世界具有很强的探索欲。因此,可抓住学生心理上的阶段性特点,在教学时教师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二)培养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不仅是行为,更是一种意识。教师可利用班会课、晨会课,乃至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良好学习习惯对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性,渐渐在脑海中形成学习的“规矩”意识,也就是学习的“习惯意识”。

(三)学法的指导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这就有赖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阅读、获取知识。“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四)榜样作用

抓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树立榜样,榜样可以是老师,更可以是同学。学生都对老师有崇拜、仰慕的心理,在平时的行为中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学生中的榜样则更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深情并茂的朗读、干净整洁的作业……”教师要抓住时机,从课内到课外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让“小标兵”激励学生向好的学习习惯迈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主动地学习。

(五)家校配合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要了解相关的习惯要求,督促学生,使学生在家多练习,做到校内校外始终如一。学生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因此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带动、指导的作用。

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 养成习惯

一根极细的绳子,能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同学们,你们肯相信吗?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因是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人们就用一条极细的绳子将它拴住,小象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后来小象就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绳子时,也不挣扎。其实真正能拴得住大象的不是绳子,而是习惯的力量!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能充分说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说,将会受益匪浅;当然,养成了坏毛病,则对我们的学业贻害无穷。

叶圣陶在《中学生》杂志《复刊词》也写得:“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语文学科也是如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朗读背诵是增强记忆的一大秘诀。其实,从朗读到背诵就是心理学上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写出16个无意义的音节,让被试者识记9分钟,然后马上回忆,全部用于朗读的能回忆35%,1/5时间和2/5时间用于背诵(其它时间用于朗读),能回忆50%和54%。”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从语文教育来讲,一个人熟读、背诵的诗文越多,语文学习潜力就越大。历代文学家、思想家,近代的国学大师、现代著名学者,甚至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在学习的初期无不以博闻强记,尤其以背诵优秀诗文见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记什么?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议理,任其驰骋。诗歌散文、小说小品、寓言童话、读书随笔、时事评论等任展才华;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云卷云舒、草木鱼虫、人生百相都可纳入日记的视野;天南海北、时代热点、街谈巷议都可作为日记追逐的话题;校园内外、亲情、友情,都是诉诸日记的情愫。日记的材料实在如三江之水,取之不尽。坚持写日记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不论生活节奏如何紧张,都不应中断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则千言万语,少则三言两句,而且生活节奏越紧张,往往越是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时光,越蕴涵着丰富的日记素材,越是应当书写的人生画卷。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对山川风物、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辨、感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通过在日记中的反思、自省,还能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同学们不妨将日记作为自己砥砺的基石、练翼的长空,每日习之不辍,从而增德益能,创造人

生的辉煌。坚持写日记,将来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定会从日记中领会到无限的乐趣。

三、养成读书看报、动笔的习惯

知识就是力量,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看报可以增长知识,所以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书籍和报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加活动,手脑并用,既要读,还要写,既要听和看,还要动手做,只有这样,才可以维持大脑较多区域较长时间的兴奋状态,读书动笔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够帮助记忆;二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书中的明点、要点;三是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四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孩子低年级时,可每天例行检查课内生字、生词语的抄写,更正抄写中的错误,再从儿童注音读物中指导孩子对字、词的抄写,让孩子指出不认识的字,再看头上的拼音,拼读出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中、高年级已学会了查字典,每周可以指导读3—5首诗或2—3篇短文,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充分利用字典扫除阅读障碍。每次不超过40分钟。三、四年级细致一点,五、六年级粗放一点,把主动性让给孩子,把

自觉性培养起来。

四、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伟人、名人视时间为生命,对时间无比珍惜,他们的成功是他们做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紧迫感,谁珍惜时间,谁勤奋,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这个道理并不深奥。珍惜时间,父母要以身作则。怎样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时间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流行的说法是“时间就是金钱”。事实上,在时间和金钱之间,还有效率和财富。也就是说,争分夺秒一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是现代人的时间观念。时间比钱还要珍贵,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并不意味着全部。尤其是对少年儿童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岁月中,最了解也最熟悉自己的孩子,同时,父母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所表露出的一举一动,都对形成孩子的一些习惯性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父母的疏忽,总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对孩子做事少闻少问,少导少管,正确的行为缺乏鼓励强化,错误的行为没有坚决刹住,久而久之,使问题变得愈为突出,好习惯没有形成,却形成了许多坏习惯。有的孩子虽然很勤奋,但不会利用时间。同样是一个小时,有的孩子可以把整个作业都做完,而有的孩子却只能做完一半。此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效率,剔除浪费时间的活动,从而达到花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尽量多事情的目的。

参考资料:

1.中小学教育资源站原文链接:

http://xueke.edudown.net/Article/xiaoxue/shuxue/200811/4464.html

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第12篇

一、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语文基本功中, 写是最重要的一环。正确书写, 必须按每一个汉字的形体标准去写, 才不会破坏汉字的交际职能, 使人能清楚地看到你写的是什么。在低年级教学中, 除了要认真地利用好每周的写字课, 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 要求学生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去书写, 教师还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分步骤对学生给以细致的指导。

首先, 要安排好练字的内容和数量。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整体性, 所以, 我把一节课所需掌握的生字新词确定为3~5个。

其次, 设计好练字的方法。由于每节课练字的时间短, 数量少, 备课时我就根据所练字的特点, 设计好练字的方法, 确保一练一得。练字共分四个步骤:一是教师板演示范, 学生跟着书写;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分析所练字的间架结构特点;三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遍;四是教师巡视, 及时表扬鼓励。

在写字教学中, 我坚持识字与写字有机结合, 坚持练习指导与评价、赏析相结合, 有机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引导学生在写字练习中专注耐心。坚持每日一练, 自主写字。安排每周4次、每次15分钟的练习, 以奖励“红苹果”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练习,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学生乐于朗诵的习惯

朗诵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培养情趣的重要手段, 是说和写的基础, 是语言文字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有道是,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朗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朗读的训练, 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字义、词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把作者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

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不愿意出声读书的现象, 我首先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读”的道理, 再在语文课和晨读课上采用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抓好朗读训练。如在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我让学生带上头饰来朗读, 使学生的朗读愿望强烈, 使学生的记忆加深, 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被进一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语文课, 不能只有老师的“讲”或学生的“读”。因为学生的年龄还小, 自控能力和自觉能力都很差,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他们听和读, 往往收效甚微。而且,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易持久, 如果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根据低段语文教学的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 还让学生动手, 要求他们拿起笔, 勾、画、圈、点。我在拼音教学时, 让学生在声母下面画一短横线, 韵母下面画一段短浪线, 单音下面点上一圆点。如果是整体认读音节, 就画上圆括号, 三拼音节就在下面打上小三角, 轻声音节用圆儿圈出文中生字, 用横线画出生字所带词, 在重点词下面画两横线, 在佳句下勾一波纹线。教给学生勾画方法,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认真读、动脑想、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习惯

会说是实现交流的基础, 是语言能力强弱的明显标志。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 仅靠一节说话作文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 我从不放弃让学生练说话的机会。“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让学生讲每天发生的事, 讲自己认真观察了什么, 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表达习惯。

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并且是进步的源泉。”在平时进行口语训练时, 我为学生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说话的能力。在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轻松的音乐边看雪景, 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并且让学生想象真的置身于这美丽的雪景后会做什么。把学生带入现实的生活情景中, 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表达自己想象的积极性, 他们都跃跃欲试。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下一篇:组织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