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思考分析

2024-06-03

移动通信思考分析(精选10篇)

移动通信思考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非法,调频广播,民航,通信干扰

一、前言

调频广播目前是城市广播的主要手段。但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未经主管部门审批的频率播发非法节目,这些非法电台不仅技术指标落后,稳定性很差,而且占用合法频率,导致地区上空本就紧张的无线频率状况越发复杂,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常发生民航甚高频通信频率收到非法调频广播干扰的情况。

二、民航甚高频系统(108 MHz-150MHz)主要技术特征

甚高频系统是民用航空重要的通信系统,在视距的范围内为机组提供包括导航数据和空管语音在内的重要飞行数据和信息,可用于飞机和地面及飞机和飞机之间的通信。民航甚高频系统工作在108 MHz-150MHz频段内。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调频广播对民航通信的干扰,大多发生在机载甚高频通信系统(118-137MHz)上,这主要是由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天线和收发机技术特点决定的。

三、非法调频广播对民航甚高频通信干扰分析

3.1调频广播对民航通信干扰类型

1、A类干扰。

A类干扰定义为一个或多个调频广播发射机对航空频段的无用发射引起的。包括A1类和A2类干扰。A1类干扰:单个发射机可能产生杂散发射或者几个广播发射机在航空频段上可能互调产生频率分量,这种情况称为A1类干扰。A2类干扰:调频广播发射机工作频率靠近108MHz附近,其产生的残波辐射信号进入航空接收机,称为A2类干扰。

2、B类干扰。

B类干扰由航空频段外频率上的广播信号在航空接收机上产生的干扰。包括B1类和B2类干扰。B1类干扰:航空频段之外的调频广播信号航空接收机工作在非线性状态,可能会使航空接收机产生互调;这种情况称为B1类干扰。B2类干扰:当航空接收机的射频部分被一个或多个广播发射信号变为过载状态时,可能会发生灵敏度降低的现象,这种情况称为B2类干扰。

3.2寄生调幅

寄生调幅定义为:宽频带调频波中包含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频率连续分布)。当通过RLC回路时,RLC回路对不同频率分量显现出不同的输出阻抗,从而导致输出信号幅度变化,成为调幅波形式。寄生调幅度:

其中,Rmax为RLC回路对调频波中各频率显现出的最大阻抗值(模值),Rmin为RLC回路对调频波中各频率显现出的最小阻抗值。

3.3非法调频广播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干扰

1、造成A1类干扰情况。在使用单一天线发射多个频率时,需使用多工器进行频率合成。非法广播电台如果使用的多工器及其滤波器参数调整不到位或是设备指标不符合要求,极易造成两个或多个频率产生互调产物,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在使用两副和多副天线发射不同调频广播时候,由于其对天线尺寸、形状和安装位置等因素无法做到严格按标准和规范实施,极易造成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产生互调,形成的互调产物对民航机载甚高频通信系统造成A1类干扰。

2、造成B1类干扰情况。调频广播信号发射功率过大,超出正常范围时,造成机载甚高频接收机输入过载,使得接收电路进入非线性状态,从而与其他功率正常的调频广播信号共同造成接收机产生B1类干扰。非法调频广播电台片面追求覆盖范围和覆盖效果,往往使用较大功率发射,极易造成机场和航线上的机载甚高频接收机接收电路由于电平过载产生非线性干扰。

四、解决非法调频广播干扰民航通信系统的思考

1. 地面数字声音广播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可使更小的发射功率覆盖与模拟调频广播同样的收听范围;二是采用数字信源和信道的编码和调制方式,可有效解决模拟调频广播在民航甚高频接收机上产生寄生调幅干扰问题,避免对其造成干扰。2.新型民航通信系统的应用:新型航空电信网(ATN)是集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于一体的新一代航空通信系统。ATN系统使用卫星导航系统和数据链构造一个多节点、高交互的通信网络,提升民航通信系统的数字化水平。未来ATN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将有效减少民航通信系统受地面调频信号干扰的可能。

五、结束语

非法调频广播电台的存在,对民航通信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对飞机的安全飞行造成了严重隐患。各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和配合,对非法广播采取高压打击态势。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存在的干扰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 6364-86

[2]李景春.调频广播引起的民航接收机互调干扰信号分析[J].中国无线电.2006/8

移动通信基站维护与创新路径思考 第2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物联网;一体化维护

引言:基站指的是一种功率高、信道多的双向无线电发送机,其一般固定在同一地方。在4G网络日渐普及的背景下,基站的数据传输效率与功能大幅度提高,而为了满足这一发展现状,需对基站维护进行创新。基站维护包括基站硬件设备的保障与故障处理,比如供电设备的巡检、基站故障硬件的更换等。目前,在4G移动基站维护中,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为了弥补传统维护模式的不足,对4G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一体化维护日渐受到业内的重视。

一、移动基站一体化维护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展、业务种类的推陈出新及技术的进步,电信运营商对移动通信基站的运维效率、维护水平及维护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运维急需从面向设备、网络过渡到面向市场和业务。为此,必须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以使基站运维工作步入综合化、集约化的道路;实现对设备、信息、人力等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以提高运维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强化市场、业务对维护管理的支撑作用,进而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生产体系。总之,代维工作走向一体化、综合化是大势所趋。

针对移动通信基站的一体化维护,其实现步骤如下:建标立制→管理模式创新→ 优化网络运维流程体系、打造一流网络运维体系→建立综合代维管理体系→先试点、后推广→提升能力、全面推行→总结提高、持续优化。其中,管理模式创新要求运营商及代维企业建立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究代维管理新模式;综合代维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启用电子运维系统、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实行代维综合管理、实行统一平台指挥协调,并最终实现如下功能:线路资源管理、实时监控、代维费用管理、派单系统、绩效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设备与材料的管理、对线路的管理、巡检管理等。总之,通过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一体化维护,可提高通信网络的维护能力,以实现网络运行的高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移动基站一体化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钉钉软件实现远程签到考勤打卡、外勤通、车务通等功能。外勤通是企业外勤业务监管服务产品,能够为外勤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汇报、考勤等功能,进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外勤通系统由手机端程序及后台两部分组成,手机端安装一个简单的程序就能实现数据查询、数据提交和GPS数据自动上传、后台系统监控等功能。中国移动车务通是基于GPS卫星定位和LBS基站定位技术,采用车载终端能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返回后台处理,从而为企业车辆提供定位、监控、调动和防盗等功能服务。移动基站的考勤打卡功能体现在能够实现多种智能打卡方式,充分利用科技将多种打卡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并能够灵活的设置考勤打卡时间,解决企业的单双周考勤、不同时段考勤等问题。同时,移动基站一体下的钉钉考勤打卡具有智能请假的功能,对于婚假、年假、病假、事假能够捷申请,方便审核管理,智能统计分析,实现集团的统一化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继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之后,物联网技术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其目前已渗入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成为4G移动基站维护的创新方法。4G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数量激增,其大大增加了系统与设备的维护难度,尤其是从2012年至今,无论是基站数量、设备维护人数,还是维护成本的投入量,增速皆非常快,继而增加了基站的综合维护成本。基于物联网的4G移动通信基站维护是一种基于固有IP网络的新型维护系统,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是采集基站数据,然后是汇聚数据至物联网的节点,使之呈网状分布。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资料经硬件主机传入网络管理中心,并逐一完成信息数据的筛选、分类及存储。同时,基站一旦发生运行故障,则随工单告知维护人员与故障相关的监测数据与故障信息,以便及时排除故障。另外,物联网技术亦可应用于基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以实现对维护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工作评估及维护记录存储等。

结束语:总之,基站的建设与维护是实现4G通信网络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4G网络逐渐取代2G、3G等网络的背景下,应按需创新基站的维护与管理手段,以降低基站维护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及提高基站的运维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机房节能研究思考 第3篇

移动通信技术运用的不断推陈出新, 无线数据使用的便捷, 智能终端推广力度的加大促发了无线数据业务爆发式的高速增长。为了满足通信业务发展需求, 确保业务增长后容量满足需要, 通信质量不劣化, 各大运营商将不得不在网络建设上进行充分的布局谋划。鉴于无线通信工作方式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高频无线覆盖范围的有限性, 移动无线频率复用度将很高, 相应的无线接入站点将不断增加。在机房建设难度越来越大的外部环境下, 分布式接入站点的不断引入, 将使得以原有接入机房为区域中心的机房和汇聚枢纽机房设备不断增加。在机房环境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通信设备特别是以数据和传输为用途的大功率高度集成化服务器设备增多, 机房能耗控制及环境控制将成为运营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2010年以来, 各大运营商相关能耗统计 (主要是电能, 未包括油料消耗, 新能源如风能, 太阳能等统计) , 总体能耗趋势是逐年递增的详见下图, 其响应国家总体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不小。

如何在确保设备用电不断增加的同时, 保障机房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下, 提高机房用电效率, 合理控制PUE值, 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呢。本文将从机房环境, 设备利用两个角度多个纬度分别进行研究, 以寻求一个合理实用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机房环境

2.1环境总体要求

在确保通信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 通信机房一般要求选择电力供给稳定可靠, 交通、通信便捷, 自然环境清洁, 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 水灾、火灾隐患区域, 强振源强噪声源强电磁场干扰的场所建设机房。通信机房应具备有效的防雷接地系统, 防静电, 防火防水防鼠患措施及满足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一系列相应机房等级的消防设施和安全措施。

2.2能耗环境因素分析

在所有满足机房安全生产环境的要素中对能耗要求息息相关的指标主要涉及到三个因素:温度, 湿度, 洁净度。

备注:A级:直径大于0.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50粒/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0粒/升。B级:直径大于0.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500粒/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0粒/升。C级:直径大于0.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18000粒/升;直径大于5μm的灰尘粒子浓度≤300粒/升。

温度是影响设备工作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设备易发热宕机, 温度过低设备运作困难反而导致能耗增加。作为通信机房温度变化主要源于机房热源, 它来自于设备自身散热、建筑负荷、人体散热。机房设备散热主要是有源通信设备如传输数据服务器、交换无线设备、开关电源、通信监控设备、机房照明及空调自身发热, 其发热量相对稳定;建筑负荷主要是房顶及墙面散热、机房空间大小因素, 随机房物理位置、季节、气候变化。人体散热主要是人体自身发热, 因统计量小在机房温度考虑中基本可忽略。

湿度是影响设备工作舒适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湿度过低易导致设备干燥产生静电, 湿度过高易让设备受潮腐蚀损坏。其湿度受限于环境温度的变化。

洁净度是防止设备清洁度的重要指标, 灰尘过多易导致设备积灰影响散热增加能耗, 同时易导致电子设备腐蚀短路损坏。

2.3能耗环境控制对策

根据通信机房温湿度洁净度要求及机房热源分析, 满足各类机房设备运行良好的环境, 目前对大型枢纽机房一般采用机房专用空调机组或精密空调进行环境控制, 一般机房采用普通空调或新风系统进行环境控制。空调设备的冷却方式有风冷、水冷等, 风冷有上部迸风、下部进风、前进风后排风等, 送风距离一般在10~20米范围。但通信机房内部设备属于全年24小时不间断高负荷运行, 即使在冬季, 也可能需要制冷。因此空调机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均须运行, 某些情况下须全年运行, 运行周期较长, 空调耗能大。为此, 我们建议多从物理降温及环境设计方面予以考虑, 降低能耗及资金需求。

首先, 在机房局房站址及空调外机放置, 通风口设置方位上注意选取机房座南朝北方位, 避免阳光直射, 减少墙面散热量及外风热量直接进入;空调外机置于屋顶时应做好阴凉遮蔽工作, 避免阳光直射发热。同时充分利用屋面墙面空间采用光伏技术, 风能技术等解决机房部分用电需求。

其次, 在送风方式上多采用地板下送风或精确送风上回风, 在风道设计上采用热通道/冷通道间隔布置方式, 即:机柜面对面、背朝背布置, 合理做好设备间隔要求及冷热分区工作提高冷却效率, 降低能耗。避免机房洁净度认识误区, 不要一味强调密封防尘。对机房环境要求更高发热量更大的IDC数据机房应多采用EER≥3.0的高能效比机房空调;对环境要求较低发热量较高的枢纽机房采用空调加新风系统混合降温方式节能;对环境要求较低的小型机房如接入层机房, 多才用室外新风方式如直排式节能或热交换式节能。

最后, 合理布置利用机房空间, 避免设备放置特别是热源设备过于集中, 避免风道堵塞, 合理分配空调冷风冷量, 尽量做到“先冷设备, 后冷环境”, 减少无效功耗。

三、设备利用

作为机房热源的通信设备, 可从硬件角度采用IP化、小型化、采用PID技术, 智能风扇技术, 高效DC/DC电源模块, 板件内置温控芯片等一系列更高集成化的板件, 采用ATAE刀片服务器;软件角度采用PBT, Transmitting Diversity, AMR, High Receive Sensitivity等关键技术, 软件功控技术、端口闲时自动关断技术等两个方面实现占地减少, 板件兼容性更强, 板件类型数量减少, 处理能力提升, 功耗可管理可配置, 机房设备总功耗下降。

在网络架构良好的基础上, 合理进行设备布局也是机房节能的一大关键措施。应按照设备功能用途遵循传输设备靠近外缘光缆线路侧, 依次为传输使用需求较大的无线控制设备, 数据设备, 网管监控设备, 核心交换设备等由外及内放置相应设备, 使设备功能分区明晰减少线缆浪费便于维护。由于大型综合机房一般是交换、传输、数据, 无线设备同在一个楼层 (机房) , 优点是多专业设备同置一个楼层 (机房) 内, 设备之间的连接可方便进行, 线缆节约。对此应统一规划分区, 最好一种类型的设备规划为一个区, 加强冷热设备的分区管理, 重视区域布局的合理设置, 让设备看起来整齐划一的同时, 减少空调降温能耗。

在设备通信连接方面, 当设备与成端配线架、DDF、ODF连接时, 应从两种设备就近的位置为起始点进行排列编号连接, 编号较小的设备距离线路架柜最近, 便于设备线缆布放的同时节约线材。同时应对线缆电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标签标识, 表明去向及功能, 方便维护与故障排查。不同专业通信设备进入机房都需要机柜进行安装, 为此我们还要重视设备机柜的标准化选用, 合理规划分配柜内机框的装载与机柜内气流分配, 强化柜内冷热隔离, 堵塞空位, 阻止空流, 降低机柜发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服务器运用, 对于不同专业设备的监控应建立统一平台尽量集中使用, 减少监控终端配置及能耗;借助能量管理系统, 利用科学方法实时掌握负载用电情况。在保证设备未正常运转时关闭多余模块、补偿功率因数等实现节能;通过CFD模型, 合理配置机房空调位置与数量, 减少空调冗余能耗;合理规划照明照度, 采用LED节能照明技术等实现机房照明系统的动态节能管理。

四、节能思考

除了良好的设备控制及环境控制技术, 加强机房节能的又一关键就是机房管理, “管理出效益”, 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做好:1.建立专门制度, 加强对节能项目实施效果的定期检查和考核, 加强对员工的节能教育, 遵守国家节能政策, 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2.在保证机房环境指标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机房室内温度, 尽量减少空调运行时间。定期对机房进行清理整治, 停用、拆除不用的淘汰下网设备。3.加强新入网设备布局规划, 积极才用新技术新能源及低功耗设备, 淘汰老旧及高功耗设备使用, 严格机房进出制度, 加强工程管理与随工验收, 严控非标设备带病入网。但是, 我们在注重机房节能的过程中要避免单纯“为节能而节能”思想, 降低通信设备质量要求, 盲目增加改造资金投入, 一蹴而就实现机房节能, 正确处理好节能与资源节约的关系, 避免产生新的资源浪费。

总之, 在科学合理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对机房进行安全节能的不断努力中, 我们相信机房节能的效果及目标一定能实现。

摘要:本文从机房能耗来源温湿度洁净度为源头, 就机房环境与通信设备两个角度对机房节能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合理设置机房环境, 采用新技术, 优化设备布局, 进行机房科学管理, 降低机房能耗的思路。对机房节能减排、机房布局规划、机房工程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移动,通信,机房,设备,节能

参考文献

[1]杨放春.《智能化现代通信网》[A].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33-70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S].

无线通信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4篇

无线通信的概述

无线通信的定义。电磁波使信号可以在任意空间中传播,热无线通信便是对电磁波的这特性加以利用,从而将信息在空间中交换这一特性实现。随着时代的改革,无线通信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张,另无线通信又分为两种通信模式:卫星通信;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的优点就是有较大的通信容量,缺点则是距离较短,因此每隔一段距离便要建立一个中转站,来保持通信的畅通。

卫星通信则是通过卫星作为枢纽,通信距离较远,使其让地面上不同的通信体之间得到联系。

无线通讯发展的特点。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移动通信普及率非常高,但新增的移动用户却不断减少,另外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移动通信也才刚开始发展,移动用户的数量与日俱增。就算如此发达国家创造的APPu值依然高出发展中国家许多。

近年来无线通发展迅速,其技术不断更新。公众移动伴随着传统通信的发展,使宽带无线技术出现大众面前,各式各样的宽带无线技术十分活跃。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随着岁月的推移不断发展,传统的宽带网络已被无线通信所取代,并且无线通信仍然会继续迅速的发展下去,无线局域网,无线宽带这些无线通信已被现代人广泛的应用到所有的场合。

基于现代人无线通信的依赖,未来通信将会变得更加的人性化。使所有人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与人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发展过程中起到可一个重要作用,是无线通信发展的一大特点。

无线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制,想要更好的发展只有与其他技术融合,产生一种新的商业契机。加之政府对无线通信的支持,现如今政府已经强烈意识到无线通信的重要性,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满足生活需求,允许不同的无线通信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用来促进无线通信的发展,同时避免因无线通信所带来的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市场。

关于信息与通信的思考

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信息的本质是什么?字面理解信息就是指:音书、音信、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是通信的根基。由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使得信息内容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改变。所以人们为了让传递的信息更为准确从而发展到了数字通信,用特定的编码来表示数据,运用编码的排序来反映信息,但由于这种传递存在关联性,准确度也不是跟高,导致信息的一辆严重下降。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人们的进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通信技术开始发展,通信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如今的通信技术,便是伴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用以新的技术来完善补足现代通信的技术。

通信发展的新起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即是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通过信号源所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然后再由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用的信号道上,经过一系列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硕子通信的抗干扰力比较强,便于存放,以这种通信技术为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

自从马可尼首次实现电磁波通信,再到现如今5G的研发,经历了漫长而又迅猛的过程。人们用一个世纪才从电磁波走到了1G模拟蜂窝网络,却用了短短十几年便从2G发展到了4G,现如今所有人都投入到了5G的研发过程中了。信息不能已简单的比特来度量,也不能将无线同喜简单的理解为点对接点的开环系统,网络与通信的融合才是当下大趋势,人类不断努力,一回生二回熟的方式来认识通信,了解通信。现如今的通信系统几乎涉及所有信息科学,传输一协议——网络一数据——计算——控制等都是服务于通讯的工程,并且各个环节之间的动态和关联都是互相作用,所以对于这点无疑是对创新空间最大的拓展。

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便是各种创建起来的被人轻忽的无人区。在信息科学中,研究信息的各种要素时,都很难分割,通常呈现出交织、交叉、胶着的状态。横向发展处更多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成为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的主要源泉。因此,未来的信息通信将会由体系化思维来主导,在无线系统中融合各学科来谋求创新突破。

如今通信已经智能化,所谓智能化便是建立最为先进的通讯智能网,智能网是可以灵活多变地为其提供新业务的网络,它隐身于现在的通讯网里,而不是单一的只有一个独立的智能网,它在已有的通信网中增加一些功能,这些功能形成了一个新的智能通信网络。智能化以后,用户若是需要改变或者增加新的业务,只需在系统中增加模板即可,所花费的时间也就短短几分钟,若是服务因某些故障而中斷是,智能网也可以自行诊断和修复原有服务。

综上所述,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面临各种干扰,资源受到限制,能耗受到约束,广域被覆盖等多重的挑战。

移动通信无机房基站建设模式思考 第5篇

1.1 技术演进驱动

自1991年GSM系统首次商用以来, 伴随无线科技进步及制造产业迅速发展, GSM无线设备已经历五阶段发展演进。

近期出现的分布式基站彻底改变了GSM基站传统一体化机柜模式, 将基带部分与射频部分彻底分离, 形成独立的BBU (基带单元) 加RRU (射频远端单元) 设备系统, 凭借小型化、模块化的特点, 已成为未来无线基站发展演进的方向。

随着分布式基站的演进发展, 宏站设备安装在标准机房内的建设模式面临挑战。特别是采用C-RAN (C-无线接入网) 模式组网时, 除中心站需考虑设置BBU及传输设备、数据设备等可继续建设传统机房外, 末端光纤拉远纯RRU无线覆盖基站点, 只需安装RRU及天线即可, 如能妥善解决电源接入等问题, 理论上已无需建设机房摆放设备, 已具备无机房基站的建设条件。

1.2 管理转型驱动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数及业务量需求, 同时配合3G、LTE (长期演进) 、WLAN (无线局域网) 及全业务发展要求, 近几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总量不断增长。在传统新建或租赁机房进行基站建设的模式下, 选址难、协调难、建站难、耗材多、投资大, 已成为制约无线工程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积极开拓工程建设管理手段, 利用分布式基站设备推动无机房基站建设, 可从根本上缓解乃至解决问题。

2 组网方案

2.1 无机房方案定义

移动通信无机房建设指主设备及配套设备不再专门新建或租赁专用机房进行安装建设, 改为采用一体化室外综合柜结合标准U型设备 (主设备及配套设备) 进行安装建设。与核心网、传输网之间连接模式及天面安装模式仍与有机房基站一致。见图1。

2.2 网络逻辑结构

2.2.1 标准模式 (与有机房基站一致)

用主设备室外机柜或者室外综合柜内置分布式基站设备BBU加RRU, 替代采用传统室内无线机柜的有机房基站。

2.2.2 小区合并模式

逻辑上可分为星形连接或链式连接。

设置中心站及末端站:中心站配置与BSC基站控制器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连接的传输设备, 并配置BBU加RRU;末端站通过光纤拉远与中心站BBU连接, 仅配置RRU进行无线覆盖。

采用小区合并技术, 中心站左右各2~3个 (包含中心站自身共5~7个站) 设置为同一小区, 减少小区切换干扰, 提升网络质量及用户感知。

2.3 组网设备

典型的无机房基站见图2。

2.3.1 主设备

2.3.1. 1 GSM设备

新型GSM分布式基站设备见表1。

2.3.1. 2 TD-SCDMA设备 (略)

2.3.1. 3 TD-LTE设备 (略)

2.3.2 配套设备

2.3.2. 1 室外综合柜

指直接处于自然气候影响下, 由金属制成的不允许操作者进入操作的柜体。适合通信设备在室外安装的机柜, 机柜内配备有可安装通信设备、电源、电池、温控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 (如光配线架等) 的格舱, 能为内部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机械和环境保护的机柜。

机柜在设计上应具备承受各种气候环境的能力, 包括:雨、雪、冰雹、风、冰、盐雾、沙尘暴、雷电、电磁兼容, 以及不同等级的太阳辐射等。机柜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 极小的电磁辐射和极小的开机浪涌电流, 使得该组合电源系统可以和主设备放在一起而不互相干扰。

2.3.2. 2 传输设备

目前主流PTN (分组传送网) 设备供应商的接入层PTN设备尺寸均为2~3 U, 支持FE/E1/GE (快速以太网/E1接口/吉比特以太网) 接口, 如机柜空间富裕, 可再放置1 U的熔纤单元, 如空间紧张, 将光纤直接熔接后将熔纤单元放置在侧板处。

2.3.2. 3 蓄电池

鉴于室外综合柜全天候工作环境, 耐高温电池更适宜作为无机房基站后备电源。

3 利弊分析

无机房基站与有机房基站对主设备及配套设备的需求区别及造价见表2 (按照典型新建站考虑) 。

无机房基站无需机房、馈线、空调、交流配电屏、开关电源柜、环境监控设备、传输综合柜等设备, 安装主材、土建监理费用、设计费用、施工费用等也都比有机房基站大幅下降。总体造价比有机房基站节省约20万元, 节省比例约为25%。同时无机房基站标准安装工日比有机房基站少43.51天, 约减少37%。

综上所述, 无机房基站与有机房基站的总体建设模式对比见表3、图3。

4 配置原则

4.1 应用场景分类

4.1.1 城市环境

高校区、居民小区、开发区等。含CBD (中央商务区) 、密集城区。

4.1.2 农村环境

农村偏远地区或偏远山区用户分散和话务量不高的情况。

4.1.3 道路覆盖

高速公路、铁路、国道、隧道等交通干道覆盖。

根据规划、工程、维护要求, 本次设置2种室外机柜配置模型, 具体要求如下:内部空间分别不小于9 U及14 U (为纯通信设备空间, 不含基本的电源及电池空间) , 此时室外机柜外部高度应分别控制在150 cm及180 cm左右。

4.2 配置标准

4.2.1 站址选择

位置合理、具备良好供电和传输资源;满足网络规划要求;工程地质良好, 避开断层、古河道及可能塌方、滑坡的地段。

4.2.2 供电模式

无机房基站的RRU供电方案见表4, 有4种模式。

4.2.3 一体化室外综合柜

运行环境条件符合室外安装要求, 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具备抗震、防水、散热、防盗、防雷、监控措施。考虑油机发电, 一体化开关电源需具备机械互锁的两路交流引入分路, 一路供交流引入, 另一路供油机备用。一体化电源需提供油机接口。

4.2.3. 1 若考虑仅为RRU等设备供电

综合柜的空间应满足模块化要求, 满足开关电源、蓄电池设备、动环监控设备的安装即可, 并考虑为传输设备及配线设备预留位置。从上到下分别为传输设备及配线设备 (预留) 、开关电源和蓄电池设备的位置, 设备体积和重量应控制到尽可能小。

4.2.3. 2 若远期明确考虑安装BBU及传输设备

综合柜此时可视为室外基站, 应为BBU设备预留空间, 设备机架尺寸将相应增大。蓄电池容量对应3/6/9个RRU的站点, 总功耗分别为1 000 W/2 000 W/3 000 W。若电池后备时间按照4 h考虑, 分别对应的电池容量为100 Ah左右, 相应的电源系统容量应不小于200 A。最大能需要2个机柜空间。

5 结束语

无机房基站模式凭借降低选址难度、节省项目投资、缩短工程周期、工程质量一致等优点, 已成为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基站建设的重要可选模式, 将在今后的网络扩容建设中积极推广使用。为进一步验证无机房基站的防盗、耐高低温、运维便利、扩容便利等综合性能, 江苏公司将继续搜集分析前期无机房基站开通运维的信息数据, 持续探索研究基站工程建设新技术新模式, 为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采用分布式基站设备进行无机房建设是有效解决基站建设时面临选址难、协调难、耗材多、投资大、周期长等问题的良好方案。介绍了无机房基站建设的组网方案, 对无机房基站与有机房基站对主设备及配套设备的需求区别及造价进行了比较, 对无机房基站与有机房基站的总体建设模式进行了对比, 并提出了配置原则和无机房基站的RRU供电方案。

关于3G移动通信技术的若干思考 第6篇

1 3G的含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简称,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在不同的环境中支持不同的传输速度, 比如在行车、室外和室内的环境中, 3G能够分别支持不低于144k Bps、384k Bps以及2MBps的传输速度。3G指的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其无线技术包括诸多方面, 例如射频信道参数, 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多址/双工方式、小区复用、调制技术、帧结构、应用频段、物理信道结构和复用模式等。随着科技的发展, 未来3G系统所采用无线技术具有较好的网络灵活性和全覆盖能力, 并且具有高频谱利用率, 能够适应多业务环境。

2 3G无线网络技术

目前, 移动通信不断推出新的业务要求, 用户数量持续增加, 所以现有网络容量和频率资源已经难以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 为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负载能力, 必须在空中接口中改变调制方式和技术体制。以CDMA2000、WCDMA、TD-SCDMA为代表的新一代CDMA技术将为3G无限接入所采用。

2.1 CDMA无线接入能力

CDMA2000 EV-D0在1.25MHz标准载波中不支持话音, 而是在单独的载波上提供分组数据业务, 可以支持平均速率为600kbit/s、峰值速率为2.4Mbit/s的高速数据业务。因此, 为实现给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 CDMA2000EV-D0必须与CDMA20001X互为补充。当IX/D0双模终端工作在D0网上, 通过监听1X网的寻呼信道, 我们可以防止错过话音呼叫。所以, 该技术体系要求与原有2.5G提供话音业务的网络叠加, 来实现话音和分组数据业务。CD-MA2000EV-DV可以在一个1.25Mhz的标准载波中, 可兼容IS-95和CDMA2000 1X终端, 能够同时提供话音和最高速率可达3.1Mbit/s的高速分组数据业务。这种技术体系在同一网络上完整的支持话音与分组数据业务的并发功能。

2.2 WCDMA无线接入能力

WCDMA标准由3GPP组织制订, 由2G的GSM发展而来, 目前已经有R99、R4、R5、R6、R7五个版本, 其中的R99版本已经稳定, 目前处于完善过程中。R99版本空口采用WCDMA技术, 核心网分为分组域和电路域, 分别支持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 最高可达384kbit/s的下行速率。

2.3 TD-SCDMA无限接入能力

目前, TD-SCDMA标准采用的是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制订的TSM标准, 同样由3GPP组织制订。所谓基于TSM标准的系统, 其实质是在GSM网络支持下的TD-SCDMA系统。TSM系统的基本中心思想是在GSM的核心网上使用TD-SCDMA的基站设备, 其A接口和Gb接口与GSM完全相同, 只需要对GSM的基站控制器进行升级。一方面, 对于GSM系统容量不足, 尤其是在高密度用户区容量不足的问题, 可以凭借3G的频谱来解决;另一方面, 可以为用户提供初期最高达384kbit/s的各类数据业务, 因此, 对已有GSM网的运营商来说, 基于TSM标准的TD-SCDMA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3 3G的核心应用

3.1 宽带上网

作为3G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 宽带上网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使用宽带我们可以写博客、收发语音邮件、搜索、聊天、下载图铃等。目前, 很多人认为要实现手机上的这些功能应用, 需要等到3G时代, 其实不然, 目前的无线互联网门户也已经可以提供诸如微播等多种互动功能。3G时代来了, 虽然目前的GPRS网络速度还差强人意, 但手机变成小电脑已经不再是奢望了。

3.2 手机办公

随着带宽的逐步增加, 手机办公日益盛行。手机办公为职场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 使用手机上网,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库, 完成包括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商务等等诸多方面的办公功能。传统的OA系统受到局域网的制约, 与其相比, 利用手机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公和执法的效率, 因为办公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的信息系统保持联系, 进行实时办公和处理业务。

3.3 视频通话

3G时代的到来会使得视频通话和语音信箱新业务成为通信技术的主流, 随着3G的普及, 语音通话资费会随之降低, 而快速直接, 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通话亦会飞速发展。在当今的3G时代, 作为国外最为流行的3G服务之一, 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越来越受青睐。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通过腾讯QQ、MSN的视频聊天功能, 和异地的亲朋好友“面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借助于3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 3G手机用户也可以“面对面”地聊天了。当你用3G手机拨打视频电话时, 就可以直接面对手机, 戴上蓝牙耳麦或有线耳麦, 在手机屏幕上的对方影像进行面对面的谈话, 而不再是把手机放在耳边, 只是倾听对方了。

3.4 手机电视和无线搜索

3G时代, 手机流媒体软件会成为使用最多的手机电视软件, 手机流媒体软件的使用使得手机电视的视频影像更加流畅, 画面质量亦不断提升, 技术瓶颈得以突破, 真正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 对手机用户来说, 随时随地用手机搜索将会变成更多手机用户一种平常的生活习惯, 因为无线搜索能够让人快速接受, 是比较实用的移动网络服务。

3.5 手机音乐

众所周知, 日本的无线互联网发展相对成熟, 其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便是手机音乐, 通过手机上网下载音乐的用户高达电脑用户的50倍。3G时代, 手机音乐的实现同样简单, 只需安装一款手机音乐软件, 我们就可以通过手机网络, 随时随地让手机变身随身音乐播放器, 轻松收纳无数首歌曲, 想听什么就听什么, 下载速度更快, 几乎不耗费流量。

3.6 手机购物

对于很多人来说, 相对于淘宝购物的经历, 手机商城还很陌生。其实, 在3G时代, 手机上网用户的最爱便是移动电子商务。现阶段, 绝大多数的日、韩手机用户都已经习惯在手机上消费, 即使是购买诸如洗衣粉、大米等基本日常生活用品也离不开手机。有关资料显示, 中国未来手机购物将会是一个极大的市场, 手机用户只要开通GPRS服务, 就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种商品信息, 并在线支付购买产品。高速3G呈现的高质量图片与视频会话能极大地拉近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 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让手机购物变得更实在, 更时尚, 更方便。

4 结论

相对于2G, 3G无论在声音上, 还是数据传输的速度上都大大提升, 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 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包括电话会议、网页测览、电子商务等, 并处理多种媒体形式, 比如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在信息时代中, 无论是商家的竞争, 技术的革新还是时代的变幻, 都预示着我们的生活在不断进步。2l世纪的一个必争之地无疑是信息。作为其中应运而生的一个产物, 3G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改变这我们的生活。S

摘要:随着电子行业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3G通信技术的发展愈加快速。目前, 3G技术环境下电信增值业务已经逐步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营主体趋向多元, 业务范围持续扩大, 经营模式日益创新。本文就3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3G,通信技术,CDMA,无线搜索

参考文献

[1]刘国亮, 范云翠, 张秋红.中日韩电信产业价值链模式对比分析[J].商业研究, 2008 (8) .

[2]柳贺.美国3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J].第一情报信息产业, 2009 (12) .

[3]钟伟.21世纪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模式研究[J].通信技术, 2008 (10) .

[4]沈颂东, 郑直, 王哲.TD产业商用化进程探讨[J].商业研究, 20l0 (5) .

移动通信思考分析 第7篇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互联网深入人心, 并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通信习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和便携移动终端的逐步普及, 人们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的话音通信服务和短信息服务。近年来, 以移动电视及视频点播等数据业务为代表的个人娱乐功能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并直接成为了推动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发展完善的动力。各种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相继出现, 纷纷致力于为用户随时随地的提供及时、可靠、操作简易的互联网络业务, 并鼓励用户参与其特色业务。而要实现我国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这一历史性跨越, 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必须从通信体系的宏观发展方向出发, 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 使该技术最终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用户全面覆盖和快速提速的需求, 并在现有移动环境下, 确保其业务的稳定性不亚于固定接入用户。

对于像中国这样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技术储备, 但起步较晚的国家, 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和产业竞争恰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第一代模拟无线通信全部依靠进口, 第二代GSM数字移动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和研究, 第三代以TD-SCDMA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开始赶超国际水平的背景下, 我国已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科技专项。依照《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到2020年, 我国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目标是:研制具有海量通信能力的新一代宽带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低成本广泛覆盖的宽带无线通信接入系统、近短距离无线互联系统与传感器网络, 显著提高我国在国际主流技术标准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占有比例, 加大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规划》主要包括长期演进 (LTE) 技术、高速分组接入 (HSPA) 技术、4G技术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演进, 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Wi Max) 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以及近短距离的无线互联系统与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2.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分析 (1) 第三代移动 (3G) 技术

目前, 我国3G主流技术已经日趋完善, 相关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规模化的商用网络部署。随着3G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普及, 移动用户的体验需求造就了3G数据业务飞速发展的态势, 3G增强型技术的开发也就成为了大势所趋。为3G增强型在HSPA在下行业务信道的不断演进, 也逐渐使LTE技术成为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与产业推广的新方向。作为3G向4G技术过渡中的主流技术, LTE对3G的空中接入系统进行了改进, 并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LTE技术在理论上可提供上行86Mbit/s、下行326Mbit/s的峰值速率, 在减少系统延迟的同时提高了小区容量, 使小区边缘用户的使用功能得到了改善。面对着建网初期使用成本、覆盖率与技术成熟度等问题的考验, 2011年初, 全球已开通商用LTE网络近20个, 我国则已在规模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TD-LTE的产业化推广, 并正在产品的稳定性与功能上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研究。

(2) 无线局域网 (WLAN) 技术

无线局域网 (WLAN) 的技术标准为802.11, 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 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但由于WLAN技术自身漫游性、安全性、以及计费方式等限制, 使目前网络建设的投资收益比较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但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高吞吐量、低成本、简单易用的特点, 非常适合在室内热点地区为蜂窝网分流, 相信未来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 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 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

(3) 宽带无线接入 (Wi MAX) 技术

作为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Wi MAX具有Qo 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并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 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Wi MAX以IEEE 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 逐步实现了宽带业务的移动化, 并正与3G技术不断融合。目前, 该领域在全球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而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先进的新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

3. 结语

移动通信思考分析 第8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安全威胁,解决对策

信息技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趋势, 多种网络技术相互融合、信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业务领域不断增加。除了和数据有较强的相关性外, 移动通信系统不断扩大业务范围, 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 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及多媒体等。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大幅改善了信息交换的速度, 而且满足了客户的多种需求, 受到了用户的好评。目前使用3G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越来越多, 本文选取3G移动通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围绕其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一、3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3G的概念最早是由国际电联在1986年提出来的, 作为同多媒体整合在一起的通信系统, 3G实现了互联网同无线通信的有机结合, 它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通话要求, 而且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服务, 可以满足一些非语音业务需求, 如视频、图片及电子商务等。3G移动通信系统代表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the third gen-eration”是3G的英文全称。3G移动通信系统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 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它力图实现多媒体业务, 如互联网同移动业务的有机结合, 逐渐开放原本闭塞的互联网络, 不仅降低了投资, 而且增加了业务量, 为客户带来了更多优质的服务。3G移动通信系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这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这些成果背后, 也隐藏了一些不足, 网络安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3G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1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威胁

(1) 攻击系统的保密性。主要通过多种方式, 如泄露、侦听、浏览、伪装及试探等非法获取一些敏感数据。 (2) 网络服务的干扰与滥用。即通过各种途径, 如滥用特权、滥用服务、耗尽资源等降低通信服务质量, 有时还会拒绝服务。 (3) 非法操作敏感数据。3G移动通信的诞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宜, 相当于带来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但在这背后却也隐藏着安全隐患, 吸引了众多眼球。相比于2G系统简单的数据及语音服务, 3G系统带来的服务更多, 如提供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从这一层面来讲, 2G系统所提供的安全技术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3G系统的安全问题自然备受关注。我国信息化战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或者说首要问题即如何保证3G系统的安全。信息篡改是3G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方面, 因为这会威胁到信息的使用价值。 (4) 非法访问服务。主要是通过伪装来攻击网路, 如伪装成授权服务网络或用户来访问一些未授权的服务或者对访问权限加以滥用。 (5) 否认。即否认发生的动作, 一般由用户或网络做出。

2.2对3G移通通信系统无线接口的安全威胁

威胁3G系统无线接口的隐患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非法获取未授权的数据, 攻击者主要通过伪装用户或窃听网络对用户的业务、数据或信令进行主动或被动分析来实现的;二是拒绝服务, 主要通过干扰来实现, 包括通过物理手段阻塞无限端口的物理级干扰, 通过干扰特定协议流程导致失败的协议级干扰, 通过伪装成网络服务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加以拒绝的伪装干扰;三是攻击数据完整性, 主要通过篡改系统接口中的信令和业务数据来实现;四是捕捉用户身份, 这是通过伪装成服务网络向用户发出身份请求来实现的。

2.3对3G客服端的安全威胁

造成移动通信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的开放, 最有盗用嫌疑的就是木马和病毒, 它们通过客户端或智能卡对用户进行侦听或篡改;另一方面则是伪装, 即通过伪装成客户获取交互信息和数据。

三、应对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安全问题对策

3.1 3G保证系统用户身份的保密性

一是用户身份保密, 3G系统应该确保攻击者无法通过无线链路对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盗用或窃听;二是用户位置的保密, 即应该保证攻击者无法通过对无线接入链路的窃听手段来确定用户的位置;三是不可追溯用户信息, 即攻击者无法通过接入无线链路追踪用户的信息。为保证用户身份的机密性, 3G系统主要通过设置常用临时身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 对信息的可追溯性, 3G系统可以用不同的临时身份加以鉴别, 此外, 为保证信息的传输和接受是安全的, 系统应对无线接入链路进行加密, 确保用户身份或数据不被泄露。

3.2实行3G系统双向认证, 提升移动通信安全

认证方式可以采用双向的, 即对MS和基站以及基站和MS进行认证。3G系统应确保, 用户同网络所建立的每一个连接, 其实体认证机制均可发挥作用。双向认证包括5个参数, 即期望相应、RAND、加密密匙、鉴权令牌和完整性密匙。这五个参数中的完整性密匙可以有效保护无线链路中数据的完整性, 增强了3G系统用户鉴定网络合法性的可能, 可以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

3.3实行消息认证保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完整性

密匙协商的执行过程可以实现系统用户的完整性, 这是一种有效的, 可以实现用户和网络安全的一种协商模式。为了保证3G系统中网络及MS指令信息的完整性及安全, 避免网络及用户间的信息被篡改, 消息认证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其具体做法是, 发送方把需要发送的数据信息用完整性密匙, 即F9算法得出的消息认证码MAC附在信息后面, 接收方采用同样的方式接收信息, 得到XMAC, 然后将两者加以比较, 若MAC和XMAC是相同的, 则信息是完整的, 若不相同则表明信息不完整。3G系统数据的完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完整性密匙协商、完整性算法协商及数据和指令的完整性。

3.4引入加密算法协商机制, 保证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保密性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出自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网络协议及通信系统自身存在的弱点。这种漏洞会被攻击者所利用, 滥用和干扰网络服务, 从而造成系统资源及用户资源的损失。为了确保网络中信息的传输是安全的, 3G系统加长了密匙长度, 同时引入了加密算法协商机制, 提供的全网加密方式是基于端到端的, 并采用了新的安全机制, 即以交换设备为主。系统网络接入部分的数据保密机制有四个方面, 即信息质量数据机密、机密算法协商、用户数据加密及加密密匙协商机制。

四、结语

总之, 为保证3G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加以保证, 在吸收2G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和改正, 借鉴2G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方法, 明确安全标准明及安全系统升级的重要性, 注重加密算法的不断改进和升级明确, 为广大用户提供使用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安全保障。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关系社会、企业、个人等方方面面, 研究解决移动通信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东苏.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2]张传福, 吴伟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J].电讯技术, 2000, 04:88-93

[3]赵晓, 吕赞福.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A].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 2008:5

有关培养学生移动阅读习惯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移动阅读 手机 检索 学生 数字化 深层阅读

作为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活动,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特别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是学习知识、陶冶性情、锻炼心智、培养特长的重要渠道。从本质上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当前的学习有益,而且对人生的整个过程都是有益的。换句话说,阅读是与成长、成功相伴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长期的没有止境的自我学习过程,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信息社会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人类的阅读方式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信息所形成的电子信息环境,使信息在存储、传播与应用等方面,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纸质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电子传输技术的更新换代,不同形式的电子终端适应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被不断研发出来。特别是近年,在电子阅读的各类终端中,移动阅读终端所占比例以成倍的速度上升。这其中,手机阅读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选择的主要方式。

根据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5中国手机网民微信自媒体阅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30日,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达6.0亿,同比增长36.9%。根据腾讯微信官方消息,截止2015年8月,单是微信公众账号就已经超过了1000万个。这种现象表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各种信息的检索与查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手机信息终端来实现的。

在众多的手机阅读群中,人们所说的那种“深夜手机党”,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和课外作业后,利用睡觉前的空余时间,玩手机、刷微博、上微信甚而玩游戏。当然,并不能否认这其中不乏一些利用手机终端的网络功能,以在线和下载的方式,来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诸类专业的文字信息。但就我们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手机阅读更多的是借用手机终端的灵活便捷,把阅读裂解成了碎片化的时间消费方式。

面对着这种消遣性和娱乐化的手机阅读现象,有人担忧有人恐慌,更有一些专家因此而撰文怀疑甚而否定数字化的信息阅读方式,认为真正要使阅读产生成效,还必须依靠纸质性的文献信息载体。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观点能否成立,单就这种因噎废食的论断本身而言,是既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无法改变电子阅读终将成为社会主流的发展趋向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的文化,无论是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只能是在不断更新中通过自我扬弃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人类的阅读也是这样,随着生活频率的不断加快,那种青灯黄卷式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很可能只有在某些专业化较强的领域里,还会成为研究主体选择的阅读方式。换句话说,适应着节奏不断加快的社会发展速度,数字化阅读特别是手机终端这种灵活便捷、一体多用的阅读工具,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尤其是青年人,譬如正在学校学习的青年学生,包括大学生和中学生,他们面对着新的事物,了解和接受的冲动,是任何传统的教育和规劝都阻止不了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青年学生都是玩手机最顺手最灵活最快最嗨的一类人群。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人群是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所以,堵是行不通的,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加强疏导。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终端的有利因素,养成有益于自我发展提高的手机阅读方式,逐渐从消遣性、碎片化、追求新异刺激的浅层阅读,转化为积极健康、有利于知识学习和素养提高的深度阅读,这才是目前的教育要思考和研究的关键。

如何正确的引导青年学生的移动阅读,特别在手机阅读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之成为促进智力开发和专业学习的手段,我认为起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对于自我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的目的性和功能作用来分析,国外学者曾根据读者的动机和读物的性质不同,将阅读分为“理解性阅读、记忆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等多种。换个角度也可以说,阅读具有以个人为主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征。从本质上讲,阅读是主体性极强的一种选择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一个时代的阅读风气和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时代的人的整体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因此,从主体能动性的角度上,正视手机阅读的时代性潮流,在学校教育中将其作为一个师生共同面对的课题,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移动阅读习惯,才是目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于受网络技术特别是网页技术的限制,不可否认,目前的移动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它表现于数字化阅读上的便捷性、及时性、灵活性和零散性等诸多特征,既为个体阅读带来了方便,也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很大的负面效应。从阅读过程的主体能动性发挥上说,阅读的目的性和选择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能造成行为主体身心获得效果上的很大差别,自我愉悦与消遣,身心陶冶与提升,知识积累与创造,等等,各种不同层面的阅读收获,是与行为主体的阅读目的、阅读行为的自我选择与阅读过程的调节控制直接相关的。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移动阅读观,引导他们将浅近性的娱乐消遣式阅读,即时化的在线浏览,进一步转变为知识积累的学习性阅读,有目的的专业性阅读,进而尝试着在数字化阅读中体验深度的研究性阅读的尝试,这应该都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内容之一。

其次,应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数字化阅读的检索方法,进而在移动阅读特别是手机阅读中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习惯,是提高移动阅读积极效能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阅读的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原先的以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因智能手机、PDA手持终端等通信设备的不断推出,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与个性化。IDC最近的报告预测称,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扩大50倍。这当然并不仅仅是数据的洪流越来越大,全新的支流也会越来越多,各种意想不到的来源都在产生着数据。当然与此同时,大量的繁冗信息、消遣性信息、诱惑性甚而有害信息也会随之泛滥,鱼龙混杂,因此,正确掌握数字化阅读的检索方法,是保持健康阅读的保证之一。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趋势预2014-2017》数据显示,2016年活跃用户规模将接近6.9亿,预计到2017年活跃用户规模将突破8亿。换个角度说,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移动阅读的时代,可以想见,由于移动阅读更具有便携性、及时性、灵活性和个性化选择等诸多优势,移动阅读的群体在未来几年还将会迅猛增加。正是如此,教育部门才抓住这个特点,充分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移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PDA手持终端、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特征,积极倡导网络化的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如何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取得积极效果,除了国家想办法积极开发有利于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数字化教育市场以外,阅读者能在成倍增加的庞大的信息数据源流中,既养成在移动性的即时化在线浏览中检索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源,又能使阅读尽快进入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高端阅读环境,也成了移动阅读过程中的关键,当然也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新课题。

第三,鼓励学生用移动阅读的方式来完成课外作业,引导他们养成利用手机终端等移动阅读工具进行深层阅读的习惯,进而通过数字化阅读终端来解决学习中的研究课题。就我们目前的现状来看,纸质型阅读还是老师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和完成作业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在检查课外学习方面,学生只能上交纸质性的作业。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学生利用移动阅读终端进行的阅读,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还只停留在一般化浏览和信息化发现以及娱乐消遣的层面。学生特别是高中以上的青年学生,几乎每人一个手机,课余和闲暇时间,基本上进行的是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浏览,而这种浅层阅读所造成的新奇惊异感受、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是十分不利于青年身心发展的。

浅层阅读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式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了解信息、掌握情况,当阅读变得过分轻松、方便时,阅读主体就很难进入专心致志和专业性思考境界,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阅读便成了浏览标题、内容探密,无论对什么题目,都会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更有甚者则会陷入追求快速、快感的阅读模式中,是汲取不到真正营养的。而深层阅读则贯穿着对阅读对象的理解、领悟、分析、鉴赏、评价和吸收等自我的能动性思维过程,它一般采取精读的方式,在很多的时候,阅读的过程中即伴随着自我的逻辑分析和语法词句内含的分析。从思维的本质上说,只有进入深层阅读,行为主体才能从文字信息里寻觅和感受到乐趣,才能培养人们深刻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因此,如何通过移动阅读,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将阅读引向深层阅读,应该是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

中学阶段是学生行为能力养成的关键期,阅读的重要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经常说,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只有将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形成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喜欢阅读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知识视野更开阔,思想境界更高远。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移动阅读则日益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选择,所以,如何更好地使移动阅读成为学生更便捷更健康的智力来源,理应成为学校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教育内容与目标。

移动通信思考分析 第10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通信网络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并给移动通信网络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通信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个人通信要求, 已经成为当今通信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人们对移动通信网络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 因此对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网络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的早期萌芽阶段, 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这期间, 前人通过一些传播性的实验在短波的若干频段上成了了一些简单、专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美国的底特律在1921年开通移动通信系统。在这个阶段, 电子管是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设备, 占地面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基本是以车载为主, 并采用了专用系统。

第二阶段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阶段, 处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 移动通信网络在专用移动通信的发展基础上, 逐步向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过度。这个时期的主要频段是150MHz VHF频段。美国的贝尔在1946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系统, 这就是著名的“城市系统”。

第三个阶段处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在这个阶段,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得到改进和完善。这个时期,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公用移动电话。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大区制组网, 容量处于中等水平, 频段在450MHz, 并且频道之间的间隔也逐渐缩小, 同时还实现了信道的自动选取和自动接续。便携式移动终端也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第四阶段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产生并发展的阶段, 处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提出来蜂窝系统理论, 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该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00-900MHz。

第五阶段是20世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数字蜂窝系统的诞生使移动通信产业进入成熟期。然而此时的模拟蜂窝网频率利用率低, 设备负责, 使用费用高等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

第六阶段是21世纪初, 此时,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了。此时的移动通信业务已经不仅仅限制在语音通信和低速数据通信。我国提出的TD-SCDMA已经被国际电联正式确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

近些年来, 3G网络的建设已经普及, 4G网络的建设也一触即发。事实证明, 4G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加便利的通信手段。

3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及几个方面。

首先是保障宽带移动网络的鲁棒性以及自组织能力。用户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心, 因此用户对移动业务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 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 便携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并且需要灌入超强移动和时变性的大容量码流。因此如何保障宽带移动网络的鲁棒性和自组织能力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 加强网络系统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也是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 网络业务的掌控和资源调度的任务已经越来越艰巨。要实现网络为全民所用, 并且同时提供专业网络, 还要不断增加新的业务, 有效的调度和控制网络资源将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再次, 保障移动通信网络用户通信链路的有效高宽带已经成为3G/4G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证明, 能够提出完善的, 被大家认可的宽带传输方法, 就会在标准制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并且在产业收益中获得较高利润。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更加紧密的结合也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计算机的体系架构也在飞速的变化, 单一的进行移动通信网络的研究和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 应该同时考虑计算机的功能。

在移动通信业务方面, 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在业务泛滥时保障业务的健康性。例如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对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和用户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

另外, 电子设备, 特别是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大规模应用, 一定会造成大量的电磁辐射。众所周知, 辐射不仅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能够造成伤害, 对其他生物的繁殖与生存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未来, 无辐射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又一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移动通信网络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 各种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会再以单一的技术创新为标志, 也不会是对以前技术的修补与改进, 必将是在系统层面上的集体创新。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当前多种网络技术优点的基础上, 通过对网络服务的真实分析, 在网络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计算机服务平台上进行集成创新, 促进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国际技术与产业竞争的焦点。本文对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并对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发展1前言

参考文献

[1]詹平, 施志勇, 纪效鹏.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浅析[J].移动通信, 2005.

[2]严威.浅谈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及今后走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3]大唐电信集团:新通信时代的加速度[J].南方周末.2011, 6.

上一篇:中印经贸应注意的问题下一篇:目标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