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及对策

2024-05-07

学习困难及对策(精选12篇)

学习困难及对策 第1篇

学习环境, 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狭义地讲, 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水平受家长的思想意识、人际关系、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 影响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二、分析情况

针对这种现状, 本人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对他们的家庭环境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家长教育子女都有自己的做法,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家长期望孩子能上大学并成为有用人才, 而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 随着孩子不良表现的屡次出现, 家长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而逐渐变得“失望”。孩子小时候“众星捧月”, 一旦大了, 出现了问题, 家长则大声训斥、批评, 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教育方式。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叛逆心理上升, 有了更多的主见, 这时就会对家长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进行反抗。而小孩一旦成绩下降, 陷入学习困难时家长又马上放弃, 觉得就这样了, 甚至不闻不问。

2. 家长有一定的教育意识, 但时间精力不够, 且教育中存在性别差异。

有些家长, 整天为生计忙碌而没有时间教育子女, 但他们同样希望孩子成长。因此, 他们花钱让孩子寄宿在亲戚或老师家里, 或者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补习班或培训班, 对学习效果却漠不关心。还有一种情况, 父亲为生计忙碌, 而母亲则承担了对孩子教育的全部。而母亲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吃饭与穿衣问题, 对于学习很多母亲想管但是又管不了。

3. 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 家庭教育重“情”轻“理”。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现在, 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 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 一旦重“情”轻“理”, 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 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只知被爱, 不知爱人”, 依赖性强, 心理素质差, 学习怕吃苦, 知难而退等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在城乡结合的地带, 中国千年以来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还残留在一部分家长的脑子里, 对儿子更加溺爱。在小时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到了初中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无论是品行还是学习都非常差。每个教过他们的教师都头疼, 不知如何教育。

4. 单亲家庭增加, 家庭教育出现新问题。

无可否认, 我国离婚率呈上升之势, 单亲家庭增多。单亲家庭难以全面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单亲家庭中父亲或母亲心理状态的不同也会在教育行为中反映出来, 并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发展。

5. 家长基本不过问学习, 只要教师当好保姆。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少部分家长从来都没有过问过小孩的学习, 对于担任学科的教师更是无从知晓。有时班主任与其家长沟通时, 家长这样回答, 只要他在学校没有出事就行了, 学习我可管不了。把他养大了就行。

6. 隔代教育。

调查还表明, 有些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家里由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教育管理。这些老人本身文化程度就不高, 很多观念又跟不上形势。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就行了, 千万不要在哪里磕着碰着了。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很容易被简单理解成无限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长此以往, 这些孩子可能养成很多不良品质:懒惰、自私、任性、骄横跋扈等。

三、改善对策

1. 提高家长素质。

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在日常生活的亲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 家长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智能、人格等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呢?首先, 我们的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使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孩子的榜样;其次, 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学习, 特别要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 以便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2. 转变家长的观念。

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 有许多地方举办了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 我们的家长应该积极参加。这是一次补充知识的好机会。通过学习, 可以改进家长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3. 及时沟通, 找出差距。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作为家长不仅要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 而且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 并且要学会欣赏孩子身上的优点, 不断鼓励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 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放任自流, 而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 一起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4. 家校联系, 形成合力。

家长要经常主动和学校进行联系, 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思想动态。而且也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和老师沟通, 做到信息的畅通, 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就如何教育子女和老师共同探讨, 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5. 营造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对学生来讲, 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最大的因素是家庭, 因此, 作为家长, 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长转变思想认识的同时, 家长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关心孩子的学习, 还不时地和孩子谈谈心, 让孩子也觉察到父母在转变。事实表明, 团结、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

总之, 学生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而这需要家长和学生互相关爱、互相体谅。为了子女的学习与身心健康, 家长应该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 为子女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激发子女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身心得以正常、健康发展。作为家长, 要正确认识自己与子女的关系,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 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与学校一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家庭环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黄泽芳.教育研究与实验

[2]进修与研究.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2007年第3期

[3]黄全愈.家庭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对策 第2篇

中职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对策

本文从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部因素两个大方面阐述了中职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合理而可行的转化对策:爱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抓闪光点,燃起学习的火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强师生沟通,协调好师生关系;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 者:甘晟光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江西宜春,336000刊 名:宜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年,卷(期):31(4)分类号:G452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困难 成因 教育对策

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第3篇

关键词 数学概念;学习困难;基础学科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达到理性认识。同时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

一、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具体体现

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老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不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死记概念,硬套概念,注重概念的形式化,导致学生学完了整本书甚至整个高中教材,对许多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函数的概念,筆者在高三复习函数知识时曾问过学生一个问题:我们在高中阶段对函数的学习已经快三年了,那现在谁能说清楚什么是函数?大部分学生头脑一片空白,一部分学生说 就是函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说到了集合、对应,但也说不清楚。这说明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概念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其形成过程,也没有掌握用集合和映射的语言来定义函数的思想方法。这就给后面学习其他函数概念和数学概念造成了障碍。当然,函数概念本身就是比较难理解的,主要难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数学知识是个复杂的体系。譬如,学生有了高中函数概念的基础,就会学习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导函数和数列等多种类型的函数,方程、函数和不等式三者就得以联系和整合,所以函数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成了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将影响他们对函数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数学知识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学习高中数学概念是一个比较难的过程。第二,“变化”概念的复杂性和辩证性。例如,“变量”被当成不定义的原名而引入,是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正是由于日常的变量概念对学生的干扰,使很多学生认为“ 中 的值不随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不是函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变量概念的理解困难估计不足,课堂上只是给出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这个词汇,至于学生头脑中的变量概念是怎样的,很少顾及。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变量概念,就会影响他们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所以,“变化”概念也就成为了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第三,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丰富。中学阶段的函数一般都以解析法形式出现,用图像法和列表法表示函数例子屈指可数。这样学生很容易把按某种对应法则理解为一种规则或规律甚至是一个等式或代数表达式。所以,数学知识丰富的表现形式是高中概念学习困难的又一重大因素。第四,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例如, 表示任意一个函数,但又是一个确定的函数,但这种含义学生仅从字母是难以看出的。学生不能通过符号 来想象对应法则的具体内容,即使 所表示的对应法则是确定的,学生也缺乏足够的为符号 建立起具体内容的经验基础,也不能通过 或 来想象定义域,值域到底是什么。 的抽象性和隐蔽性,大大增加了函数的学习难度。最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函数概念学习之前,基本上是常量数学,所学的数学概念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高中生学会了对一些事物进行浅层次的抽象,但还无法上升到辨证思维阶段。这种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往往限制了他们对于抽象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导致了在学习函数时对函数对应变化的相依关系深感困难。

二、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相应对策

综合上述关于高中数学概念学习困难的具体体现,笔者给出了几个解决措施。第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得一步一步的打好基础,而概念的学习就需要“精学”,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形成过程、概念间的联系,正是由于很多概念是由前面的概念得出的,或者几个概念是相通的,所以不能放过每个概念的深刻理解。每当遇到一个概念时,多联系前面学过的概念、知识,帮助理解,最终将所学的概念用一个框架建构起来;第二,数学中不只是在函数中表现出“变化”,几乎每个知识点都体现了这一特征。比如在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大小就是随平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要克服“变化”这一困难,首先要适应数学这一特点,其次要将每一个变化的量找出来并加以深刻理解,最后找出这些变化的量之间具有的联系,可以利用做变式题、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概念;第三,我们经常说万变不离其宗,数学概念的学习同样如此,不管用哪种形式表示这个概念,不管用哪种数学符号表示这个概念,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它所揭示的规律是不变的,要理解概念的多种表示形式,关键是要找到它们各个形式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可以通过看一些关于此形式的数学故事和人物,也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减轻数学概念抽象的程度;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形成数学概念,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完成概念的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聋人学习语言的困难及对策 第4篇

一、没有语言环境前学后忘

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种哑巴英语, 学不能致用, 光靠死记硬背, 效果一点也不好。

二、词汇量巨大, 学习起来困难

外语水平要想达到一般的能说会写, 少说也得掌握6000个单词左右, 可是, 真要想把这么多单词背熟, 吃透,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单词全背上了, 也不一定懂得单词的应用规律。所以常见我们单词虽然背熟了, 但是写起文章来, 却是中国式的“英语”如同聋生, 手语式的书面语言, 丢三落四。语言很不规范。

三、语法抽象, 实践太少, 难以掌握其精髓

其实英语的语法并不多, 但是我们学习起来仍然很吃力, 因为没有时间积累, 全靠学习一些文章来掌握这些规则, 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一点也不要奇怪, 聋人会把“我吃饭”写成“饭我吃”, 聋生根本就没有主语、谓语等概念, 出这样的错误一点也不奇怪, 有人认为这就是聋人语言的一种正常现象, 我一点也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我们学习英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难道我们就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吗?

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学英语的经历让我感觉, 聋哑人的学语言难不是特别现象。与前者相比, 聋人学习标准汉语的困难学英语也同样存在。因此, 笔者认为, 要想真正成功的让聋人掌握主流社会的语言 (在中国是标准汉语) , 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 抓词汇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应该重点抓词汇教学。笔者曾听过无数节生词教学, 发现教师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先板书生字, 再教汉语拼音, 再手语, 指语, 再把生字写几遍, 最后把生字的意思一板书, 就算完成了, 也不知道聋生掌握了多少。笔者的女儿现上正常小学二年级, 她在上小学之前就有很好的语言基础, 学习生字还是要通过多写几遍, 通过造句, 在语句中应用, 在生活中应用, 才掌握这个词语的。而我们的聋生, 生字教学写的偏少, 最多写四、五遍。而词义学生更是一知半解, 光靠死背词义能掌握词义的用法吗?

另外, 笔者还发现, 认为拼音教学在聋校就是一种摆设的人大有人在, 甚至有的比较有名的特教老师还撰文要废除聋校的汉语拼音教学, 他们不知道学习一种语言的规律, 音、形、意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抓好聋校的汉语拼音教学呢, 我们应从一年级抓起, 真正在语言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 正常孩子学习汉语拼音是会拼, 聋人也要做到这一点, 在学好声母, 韵母后, 能正确拼读, 哪怕孩子暂时还不太会拼读, 这项工作也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天长日久学生一定能拼读出一个生字来。因此, 无论如何, 聋校不得取消汉语拼音教学, 而是要加大力度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训练。

2. 抓好句子教学, 让学生学以致用

词汇掌握了, 接着就应该是句子教学, 句式训练很重要,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 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进行句意的讲解, 却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仿照句子自己写句子。因此, 我提倡, 聋校的句子教学应把宝贵时间留给学生, 教师要做的, 就是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句子、句式练习, 让他们从简单句到复杂句, 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

3. 抓好篇、章教学

聋校的篇章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缺点, 一篇课文被教师讲的零零碎碎, 一点也不连贯, 甚至有的教师都不懂先教什么, 后教什么, 有的老师都不能正确把握一篇课文的重难点, 可以想象他们教学课文是盲人摸象, 摸到哪里是哪里, 不知道在课文教学中, 教给学生一种方法,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4. 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 都离不开环境, 我们发现, 我们所教给聋生的, 他们在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 他们打的手语依然是简洁的, 依然是混乱的, 对聋童而言, 有良好的第一语言即手语为基础, 学习第二语言 (口语与书面语) 更容易。聋童双语教学代表了当今聋童教育的新思路, 他以提高每一个聋童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如果这些聋哑孩子在入学校之前就掌握了手语, 他的行为就会有家长及时的进行评价, 他们就不会在脱离语言的情况下封闭这么久。

因此, 我们不能不重视聋人平时的交际工具———手语, 一定要求这些聋孩子打出正确的语法和顺序, 就不可以打“饭我吃”这样奇怪的句子, 只有掌握了手语的正确语序、语法, 才能让书面语在生活中得到延伸, 达到发展, 得到应用。

笔者认为, 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如同学习外语一样, 聋人才能更好的掌握汉语。

摘要:本文对照聋人学汉语与正常人学英语, 比较他们难的原因及对策, 探究在聋校有效的汉语教学途径。从几个方面入手, 改变过去提倡的“双语双文化”的错误提法。笔者认为, 要想让聋人学好汉语, 应提倡“双语一文化”。尽早的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抓大词汇量的训练, 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创造语言环境, 多练、多背、多读, 让聋人的语言发展起来。

关键词:聋人,语言,双语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大辞典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第5篇

王红胜

摘要:高一往往有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有困惑,不知道如何学好化学。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包括教材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中情况谈了几点对策,旨在对高一的学生学习化学和高一的化学教师教授化学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一学生 学习化学 困难原因 对策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教育阶段后的高中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她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科学课的影响及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在化学的学习上一蹶不振,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科学课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科学教材相比,化学部分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再加之有的科学课教师是由物理或生物教师兼任,对化学的教学是边教边学,导致学生学的化学知识多数只限于记忆,而理解得不是很深。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出,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归纳等,没有形成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学生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再有的学生上课忙于做笔记而忽视老师的讲解,理解得很不到位。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不好干脆放弃。有的学生从开始就有读文科的想法,上化学课可以说是完全不听,就更 谈不上学得好了。二.对策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她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摸清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学好化学,哪怕是初中没有学好化学。

2、转变观念、钻研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和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 49 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能做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力求成功且现象明显。尽量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要慢慢的引导,分析错误的原因,逐步引导如何正确分析。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可以在课下进行。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本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 “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加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化学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一般规律要能理解且回用,特殊的要记住。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 50

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失地农民子女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学习;融合教育

我校有60%的学生是失地农民子女,他们中绝大多数家庭在城市中生活较为艰难。许多家庭在城市以卖菜、卖米、擦皮鞋、拉三轮、看大门、收破烂等为生,好一点的在城市中开小饭馆、小商铺,或在批发市场有一个小摊位。他们中多数在城乡边缘合租廉价房居住,开小饭馆、小商铺的白天开门做生意,晚上关门全家即在铺内搭板睡觉。子女在这样的“家”中谈不上什么学习环境,这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全然是天上地下。再加上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试想,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安下心来学习呢?因此,许多失地农民子女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心理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生活上的原因。比如由于转入城市学习,人生地不熟,觉得不如城里学生知心朋友多;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衣着不如城里学生好,一些学校常规活动不能参加,感到低人一等;受生活条件的限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也常常受到城里学生的嘲笑;甚至由于乡音未能融入“汉话”,浓重的乡音也成了负担。

二是学习上的原因。比如,由于原先农村学校课程开设不齐,造成他们知识上有缺陷,学习感到吃力;由于他们常常放学后,家长要他们做家务、带弟妹,课后学习时间基本没保证,学习赶不上。

三是认识上的原因。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分辨是非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如何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好、教育好农民工子女?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因此认为,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平等公正地爱他们,营造和睦、和谐的学习环境

1.教师应该彻底剔除瞧不起乡里人的世俗偏见,用博大的胸怀,满腔的热情爱护他们,不管他们来自哪里,都是祖国的未来。

2.用心去呵护他们,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班主任应及时了解他们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有了问题随时疏导与排除,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3.营造和睦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教育城里学生尊重他们,改变歧视的目光,鄙视的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做人的尊严,树立起做人的自信和学习的信心。

二、多给他们表现机会,体会到学校学习生活的快乐

1.在挑選干部时,注意挑选农民工子女。上学期,我班挑选了一个热爱劳动的农民工子女担任清洁委员。由于他认真负责,以身作则,教室里始终桌凳整齐,卫生整洁。班级多次获得学校颁发的卫生流动红旗,他受到表扬,也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心里感到无比快乐。

2.在课外活动中,注意发现农民工子女的特长。有个农民工子女喜爱唱家乡民歌,我安排她在六一文艺演出中为全校师生表演,得到了好评,从此人也变得自信了。

3.在课堂上,我注意多给他们一些表演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在教授《水乡歌》一课时,我注意联系农村实际创设教学悬念,激发他们积极发言。他们谈了许多不为城市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增强了自信,更重要的是真正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三、及时引导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1.分层次指导

这种指导,指的是分年段和对入学时间长短的指导。由于年段不同,分辨是非能力存在着差异,在指导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比如,他们虽然同有自卑心理,在指导高年级学生时,应着重说理,帮助分析自卑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这些原因,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时,应侧重情感教育,用爱去体贴他们、温暖他们,自卑心理也会较快得到解决,愉快参与学习。对入学时间较短的学生,他们自卑心理定势并未形成,应抓住教育最佳时机进行引导、教育,效果较好;对入学时间较长的学生,若仍存有自卑心理,就应以最大的耐心及时引导、教育,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2.分类型指导

具有自卑心理状况的农民工子女,其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压抑型,二是自暴自弃型。压抑型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愿望,由于受家庭条件限制,为学习跟不上而苦恼、自卑。对此,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为学生争取必要的学习条件,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自暴自弃型的学生,认为许多方面都不如城里学生,再努力也是白搭因而自暴自弃。对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具体分析原因,表扬长处,鼓励向上,树立信心,扬起生活、学习的风帆。

参考文献:

程建,王春丽.农民工子女实现城市社会融合的对策思考:以文化和观念为视角.法制与经济,2010(8).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及对策 第7篇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

1.物理教材的因素。

多数学生“看懂”物理教材基本没有困难,但在习题巩固时就出现问题。现在教材过分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学术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没能客观地反映物理知识发展性和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多数教科书重点在知识上,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很少有机会经历相应的思维活动过程。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盲目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加快,严重阻碍了学习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学习物理的困难。有时候由于考试结果的反馈不重视学生自尊心,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经过再次努力后,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仍然不理想,致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信心,最终彻底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2.运用数学工具难。

在具体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充满了畏难情绪,造成学习物理困难的状态。首先表现为:运用数学工具的难。数学作为物理学描述自然的语言,这个特点就对高中学生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势必导致牵连作用,有些学生数学差,但物理思维比较好,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对于物理中的计算就显得特别棘手,特别涉及三角函数、函数图象、极值问题、指数计算等时,好多学生感觉很吃力。另一部分学生恰好相反,物理中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所有物理理论都起源于思维与观念,而不是公式。所以对物理观念的掌握更加根本,用单纯数学观念来思考物理问题,必将导致数学上成立而物理上不成立,例如:库仑定律中,r趋于0,F必将无穷大在数学中成立,但在物理中,r趋于0,就不再是点电荷;再如电场强度虽然有比值定义式,但只与场源电荷有关,电势也如此。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掌握了数学而没有物理观念仍然学不好物理。

3.不会运用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教材中学到的公式不可谓不多,致使物理基础差的学生不熟悉公式,不会用公式,这样,一个公式还未来得及“消化”,另一个公式就接踵而至,这般恶性循环,结果可想而知。解答习题时,学生不知道这么多公式该用哪个进行计算。在做高考模拟题时,不同内容的同一个物理量间就成为了连接两块知识点的纽带,使大面积串联考查成为了可能。例如:在电场中带电体受到的库仑力可以与之前的牛顿三大定理连接,那么在牛顿力学中的处理方法亦可以用在电场中进行对带电粒子运动问题的处理上。

4.物理解题发散思维要求高

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目前物理学习,认为在习题上自己不能读懂或读懂题目困难,找不到蕴含条件,不知如何分析。主要原因就是对物理知识体系的不熟悉,不能连贯起来,这样,遇到类似题型,学生就是似曾相识却不知如何处理,就是通常在课堂中教师讲解时能够听懂,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解题,而离开教师作用,自己就不能独立完成。在物理学习中,概念混淆,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够引起质的飞跃,在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学生仍然一直似懂非懂,感觉到非常迷茫,对物理学习可能有兴趣但在逐步丧失动力,物理成绩就只会踏步不前,甚至下滑。

二、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

要拿出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找。就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基础较差,分析理解能力也有待加强,所以,教师讲解物理知识时,要立足于教材,但不要大讲专业术语,应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重要的不是物理名词,而是科学的本质,用最简洁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科学内涵,就避免造成学生听课时由于专业术语不懂而带来的障碍。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到位,避免对后面内容的学习产生障碍。

在习题训练时,教师要找些好题、精题,有启发意义的题目给学生讲解,再进行题型扩充,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打牢学生基础,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提供前提条件。由于教辅资料太多,一些题目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并无效果,教师要甄选好用来训练的题目,确保学生学习好物理的信心。

教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第8篇

一、学困生的成因之教师原因

1. 有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够端正。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尖子,轻多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压抑学生个性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若不能考到高分,则会受到教师的批评,甚至语罚、体罚等不公正的待遇,长此以往,则形成“学困生”。

2. 有些教师教育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我们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必要的耐心,使一些智力基础尚好但注意力稍差的学生,他们的一些“越轨”言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老师偏激的态度、一些讽刺挖苦,将他们推向“学困生”的行列。

3.

课堂上,我们一些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很少关注,学生只能被动吸收结论知识,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造成一些学生知识遗忘快,保持时间短。从而,在进一步学习新知时,缺少相应的旧知作支撑,缺乏相应的方法,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沦为“学困生”。

二、学困生的转化之教师对策

1. 转变学生观,做“学困生”的良师

教师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智力发展上,有的先天早慧,有的则大器晚成。在思想表现上,有的先觉先悟,有的却顽钝后醒。从才能表现方面说,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学生长于抽象思维。有的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能力较弱,但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但迟早绝大多数都是有用之才。因此,对学困生,只要我们老师多给一些爱心,多给一些关怀,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情趣,激发他们上进的精神,这些迟开的花朵同样能够成才。

我们教师更要树立一种观点,这就是:因为差,更要抓。对于学困生,教师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对他们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方法进行教育,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脱“困”。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反思,我们是不是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了适于他们学习的土壤。

2. 尊重学生,做“学困生”的益友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更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希望老师在工作中能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怕遭冷落是学困生的共同心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谨言慎行,不能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要给学困生以真挚的师爱,因为出自教师内心对学生的尊重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任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3. 科学指导,做“学困生”的引路人

(1)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对学困生来说,往往缺少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困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课前可引导学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数学课几乎每节课之间都存在衔接的特点,提醒学困生复习一下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数学新知识做铺垫。适当预习一下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疑难点或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些标记,以便上课解决;课中教育学困生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讲与上课无关的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动作。适当地做一些笔记,一旦遇到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不要有什么顾虑,尽量把疑难当堂解决;课后及时整理,培养学困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2)“授之以渔”,加强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发吸取营养。对学困生而言,更要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就是苦于学不得法。因此,作为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误区及对策 第9篇

一、组织形式不到位,分组分工过于简单化

教师在组织小组成员时,组织形式往往不到位,过于简单化, , 形式主义严重。老师要求合作讨论,往往是前后桌学生之间合作讨论,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别、气质、兴趣、成绩等特点进行科学分组。这样的合作小组的组成太过简单且不够科学。此外,在小组成员中没有进行合理分工也是一大误区,小组中学生间没有具体分工,出现合作无序、随意化问题,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我认为,正确的组织形式应该是进行合理分组,异质互补: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同组人员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性别差异,男女之间从气质、心理、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应当做到男女搭配,互学互补;二是把学习基础好、中、差的学生分别搭配在一起,以便带动中偏差生的学习;三是把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进行组合,相互取长补短。要想这样组合学习小组,要求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充分的了解。一旦完美组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形式化,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来展开合作学习。这样不加约束和要求的合作学习机会,往往会让学生以说闲话和聊天所用,白白浪费宝贵的课上时间。

我认为:正确的合作应该要求教师在布置要求时,必须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以及小组合作结束时应得到的结论。教师对布置任务时所做的陈述目的有三个: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完要求再开始讨论效果比较好;

2.告诉学生他们将要学习什么,必须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什么;

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教师在陈述要求时,语言要做到精练、正确。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要对研究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最后都只是依赖组中个别学生的答案,整个过程就以“打酱油”的身份参加,这样自身素养和学习效果是得不到提高的。

三、合作随意泛滥,过于自由化

由于新课标中提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结果发现如今的数学课,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合作学习,甚至不止一次的合作。我认为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如以下几种类型:

1.揭示规律性知识时进行小组合作;

2.操作实验、探索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

4.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合作学习;

5.在进行比较、归纳、择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6.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错误时进行讨论。

四、合作时过于重视整体,而忽视了对个体的培养

合作需要两人以上的个体共同工作而达到某目的,学生要参与讨论,必须带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进行,从而在合作中做到互利互惠。所以,要想有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师对个体的培养也应重视, 只有当某个学生通过思考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合作学习虽然增加了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机会,但是某些学生没有做好参与讨论的准备,就要开始讨论,那它就会成为陪客、听众。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之前,一定要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自己应该做什么;要让积极讨论、表达观点的学生带动少言寡语的学生参与讨论。

五、合作评价不科学,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为了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及时科学地进行评价是必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中也存在误区:如评价和奖赏时的重整体、轻个体现象。小组合作学习重视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而忽略对个体的评价。虽然合作学习奖励的对象是整个小组,但如果一味评价整个集体,而完全忽略了对个体的奖励,会让个体失去合作的兴趣,进而对学习也失去兴趣。因为,评价整体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个体,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也就是说, 评价个体,促进个体的发展才是目的,评价整体是手段,是方法。如,每个小组都奖一朵小红花就是一种不十分成熟的做法。

我认为科学的合作评价应该是:先进行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本小组成员对另外小组成员的评价,并总结出各组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起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其次,是本小组的总结,有了其他小组的评价结果,再进行反思,是否是这样,要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持人的身份参与到评论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要求,用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最后以各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结考查。因为只有及时科学的评价才能促使每个小组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改进与提高,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真正促进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第10篇

一、高一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原因

1.教材原因

九年义务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减负, 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深度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淡化概念, 删去繁难内容, 不追求系统性和严谨性, 知识的呈现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学生一般容易理解和掌握, 题目难度不大, 类型少, 学生容易完成, 而计算器的使用导致运算能力下降.高中数学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定理严谨, 逻辑性强, 知识难度加大, 题型多, 解题技巧灵活, 计算繁杂,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教法与学法原因

一方面, 由于学生习惯了初中老师的教法, 如果初高中老师的教法差别很大, 而高中老师又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 学生就会有抵触情绪, 无法上好课.另一方面, 由于特定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中生自控能力低, 依赖性强, 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 尽管老师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得靠多次的模仿和重复的练习直至熟练, 不自主安排时间复习消化、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等着老师的安排.久而久之, 习惯用定势思维思考问题, 习惯围着教师转.而到高中, 由于内容多而抽象、时间少进度快, 知识的重难点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强调, 知识的应用灵活多变, 不可能通过重复练习至掌握, 只能通过典型题目启发引导, 开拓思路, 渗透思想方法, 力求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要求学生自主性强,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 等待老师的安排, 没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习惯, 思维方式跟不上要求, 致使学习出现困难.

伴随着对教材、教法、学法的不适应, 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基础不好, 态度不端正或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再加上高一学生心理上的闭锁性, 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二、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若干对策

1.做好知识和心理的准备

新课改下的初中教材知识系统有很大调整, 高中教师不能凭自己的印象或想象猜测学生学过什么内容, 所以在开学前应了解初中、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 查找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漏洞, 整理出应该补充拓宽的内容, 并在教学中适当补充, 让师生都做好知识准备.如分解因式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可以做一个专题课, 在上新课之前补充;立方和 (差) 公式、三角形的重心等可以穿插在高中有关新授课之中补充.另外,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增加主动性, 我一般用第一节课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 以及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 让学生心中有数, 有信心迎接挑战.

2.精心组织起始课, 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满怀希望, 有决心学好高中课程, 所以教师要备好、上好起始课, 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激扬.首先多关心学生, 了解他们的基础、喜好, 使教学能顺应学生心理;引入新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意趣味性、新旧知识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要用激情感染学生, 多表扬, 少批评, 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 使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教学形式力求多样, 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排除疑难力求深入浅出, 揭示本质;教学进度由慢到快, 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在新学期前几节课, 教师更要加大感情投入, 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喜欢老师, 喜欢课堂, 从而在心理、习惯、方式方法上按照老师的指点步入高中数学学习的正轨, 这是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有力保证.

3.重视过程教学, 揭示数学的本质

高一数学难就难在它的高度抽象性, 一开始就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如集合、映射、函数等, 如果学生不理解, 就有可能停滞不前,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概括、猜想、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形成和探索过程, 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揭示数学的本质, 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即使学生课堂上还没弄清, 课后他还可以沿这种思路去探讨.揭示本质, 享受从过程寻找结论和方法的乐趣, 学生才会从根本上喜欢数学.

例如, 求函数y=2x2-2x-3 (0 ≤ x ≤ 3) 的值域.学生往往这样解:当x=0时, y=18, 当x=3时, y=1,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81].这样做的原因是不理解函数y=2x2-2x-3的本质.这时可组织以下讨论:①函数y=2x2-2x-3是不是指数函数?若不是, 与指数函数有何联系?②如何确定y的范围?通过讨论, 学生明确:以2为底的指数函数是2x, x为自变量, 而y=2x2-2x-3中的指数不是自变量x, 故y=2x2-2x-3不是指数函数, 若令t=x2-2x-3, 则原函数变为y=2t, 它是以t为自变量的指数函数, 故原函数y=2x2-2x-3由二次函数t=x2-2x-3和指数函数y=x2复合而成.要确定y的范围, 应先确定t的范围, 故先由二次函数t=x2-2x-3求t的范围, 再由指数函数y=2ty的范围.

数学的抽象不是想象能解决的, 因不能正确理解知识而导致解题错误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恐惧感.揭示数学本质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 提高应用的灵活性, 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注重能力培养

(1) 培养准确的计算能力

几乎每个数学问题都离不开计算.自从允许初中生用计算器后, 很多学生计算能力减弱, 很简单的计算都要依赖计算器.因此, 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彻底放弃计算器, 严格训练计算能力.

(2) 培养自学能力

良好的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两种方式:布置课前预习, 出具预习提纲, 明确要求, 培养学生边看、边记、边思的习惯, 让学生听课有的放矢;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学的内容, 辅导学生自学, 让全体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一旦掌握自学方法,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

(3) 培养解题能力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于初中数学题目的知识信息量不多, 转弯不大, 而高中的题目信息量大, 题型多变, 很多自认为弄懂课本的学生仍然不会解题.所以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培养解题能力.每道例题都要学生认真审题, 弄清已知与未知, 寻找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并联想、类比与之相关的知识方法, 看能否转化为熟悉的类型, 或者是否需要引进辅助元素或重新组合, 以达所求结果.解题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解答是否正确、步步有据, 解法可否改进, 能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结论能否推广, 总结解题规律, 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初中学生较注重具体内容的掌握和问题的具体解法步骤, 不太注重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包容性, 是贯穿于数学前后的基本概念、原理、观念和方法.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 一旦学生掌握了它, 就能触类旁通, 促进迁移.所以, 高中数学教学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高一的教学中, 要重视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的渗透, 集合、函数、数列、三角等内容的教学都是渗透这些思想方法的好素材.例如, 遇到新问题, 常常要引导学生类比与联想, 把当前问题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 实质是渗透转化思想, 促进学生思维的正向迁移.渗透思想方法应及时总结, 让学生明了, 以便自觉运用.

5.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递进对策探讨 第11篇

1.教育方法方面。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仍然局限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平时只管教书看分数,辅导重点,漠视其他,缺乏对学生思想、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了解,对待学生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2.自卑心理方面。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事与愿违,这样自尊与自卑交织矛盾,自尊心常因失败或教师的批评遭受沉重的打击,长此以往,导致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自卑心理占据上风,逐渐丧失自尊、自信,其过程可能由学习障碍演变为人格障碍,影响到生活习惯。

3.逆反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浓厚,学困生相对其他学生而言,更显得早熟。来自教师态度、学生评价、生生关系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容易激发其抵触情绪,凡事与教师“对着干”。久而久之,形成狭隘偏执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特征在胆汁质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4.知识技能方面。学困生缺乏合理组织学习过程和自我调查的能力。语文科表现为词汇积累少,作文语句不通;数学科表现为应用解题能力差,概念易混淆;外语科表现为缺乏记忆方法,交际能力差。学习中习惯于死记硬背或依赖重复性的复习,学习方法不当,是学困生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他们既存有现实性的“怎样学习”的困惑,也存有终结性的“学会什么”的问题。

5.相互合作方面。很少有学困生在课外与学优生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情况,讨论课程问题。学困生往往“同病相怜”,谈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对学习避而不谈,对成绩更是讳莫如深。如此心态只能将自我动机与学习的距离拉得更远。

6.焦虑状态方面。调查表明,有72℅的学困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考试中有一种恐慌畏惧感,担心自己答不了题,显得紧张不安,表面看注意力集中,实则头脑一片空白,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7.学习机会方面。班级授课中许多教师热衷于让积极举手的学生发言或板演,而学困生主动举手的概率很低,遇到竞赛、学科的活动,这些学生更是无缘参加。另外,教师的习惯也使学困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此,客观上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均等。

8.家庭环境方面。受传统教育质量观、人生观的影响,家长关心的依然是学生成绩和有无希望考大学的问题,一旦看到考大学无望,便放弃对子女的期望。特别是部分家庭的家长,在家庭娱乐方面我行我素,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对待孩子的发展听之任之,这更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困难的递进对策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暂差生中的90℅是可通过教育转化的。布鲁姆也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学会的东西。”为加速学生转化的进程,笔者提出如下转化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是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前提。教师在平时必须仔细观察,主动接触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流。此外,教师要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以博大的胸怀换取师生间的信任,去温暖学生的心田。“爱是理解的别名”,久而久之,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倾向便会显露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挖掘其潜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教师不得戴上有色眼睛看待学生,更不得用粗暴的批评去代替耐心细致的辅导。

2.增强自我信念,激发学习动机。教师教育学生要讲求育人艺术。首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通过实际活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从“抬起头走路”到“跳一跳摘到桃子”,再到重新评价自己。其次,学生家长和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前途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其学习动机,使他们形成自我进取意识,创造自我价值。

3.组织合作教学,同质异质并行。小组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有利于为各层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教师在处理“问题分析”“知识巩固”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异质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运用提高及课外活动时却可以采取“同质组”的方式进行。如此创设“生生相学”的机会,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4.开设心理辅导,疏导心理障碍。班级应有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心理不健康的学困生提供矫正的时空,让心理疏导工作深入到一切教育因素和个体生活领域,直接影响到其认识、情绪、行为倾向乃至个性的改变之中去,促使其按社会期望发展。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应用正确疏导的原则,给予恰当的表扬,并适时给予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批评,消除其逆反心理。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创设多形式的亲切活动场景,使有自卑感的学生的紧张、孤僻、焦虑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学习困难及对策 第12篇

农村高中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比城市孩子面对更多的困难。城市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除了课堂、老师之外,还有家教、课外读物、网络媒体……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只能通过课堂、老师接受知识,如果课堂教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学习方面出现困难。

二、学生困难成因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结果逐项分析,总结出造成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初、高中物理教材就知识的设置和教学要求,两个阶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初中教材总是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经验感受,利用直观教具和教材丰富的图片资料,讲述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内容少,教学要求也不高,学生容易接受。高中教材与之相比,在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都有较大的提高,由于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这对于习惯初中阶段主要依赖感性思维的学生,无疑感觉十分困难。

2.教师的教学行为偏离学生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和蔼可亲、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的老师,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为什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拔苗助长”了!面对日益严峻的高考局势、越来越重的升学压力,我们无法不受影响,所以在教学中,不可避免会脱离学生实际,以高考要求为准则,补充教学内容,增大习题难度,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3.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调查中发现,遇见问题时,能认真分析并找出答案的学生比例是20%,而能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则只有是19.4%!大部分学生对待作业或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都是与同学讨论解决或向老师请教的方式,说明我们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对他人存在过多的依赖,缺乏独立钻研精神。如果一遇问题就求助,由此养成习惯,自身能力如何提高?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左右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不到3%的学生能坚持课后复习。这是一个相当糟糕的结果!特别是对于课后复习,只有3%,等同于没有!孔子老先生所说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在这里被学生们遗忘殆尽。不对已学知识及时整理、补充完善,如何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不消化旧知识,如何接受新知识?如此恶性循环,怎么能学好一门课?

5.对物理学科缺乏兴趣在对学生进行最喜爱的学科调查中,选择率最低的便是物理!不喜欢,如何做到主动学、深入学,怎能学好?自然会成为困难!

6.学习动力不足因何而学?70.1%左右的学生回答是为了通过会考、不得不学或为了让父母高兴!真正出于个人兴趣或为以后自身发展而学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被动学习,动力不足,付出的努力自然不够,学不好、不拔尖也就不足为奇。

7.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和缺乏坚韧的意志力调查发现,80%的学生听高年级同学说过物理难学,因而在心理留下阴影。对于“能否学好物理”的回答,只有34.0%学生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一半的学生回答有些勉强,甚至有15.3%的学生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对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观因素调查中,“想学好,但一遇到困难又气馁了”这一项占了70%。

三、解决问题策略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工作,必须找出确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目前的教学困境!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得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认为,要解决农村高中物理难学问题,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好以下方面:

1.正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差异,降低台阶,实现两个阶段的顺利过渡。高一阶段,是整个高中教学的基础,这一步迈得不好,往后会越来越难,严重影响后面阶段的物理教学,所以解决物理难学问题,关键在高一!而要做好高一阶段教学,就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研究,找出降低台阶,实现两个阶段教学顺利过渡的方式、方法。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摆脱遇到问题就依赖他人的心理,才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2)深入分析、刻苦钻研的习惯。对知识的了解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分析,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才能做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对待学习,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不能逃避,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及时复习、经常反思的习惯。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整理、补充课堂笔记,理顺知识脉络,并前后知识联系、对比、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知识的真正“消化”和“吸收”。

(4)勤做笔记、勤于动手的习惯。上课时,要学生养成边听课边做笔记的习惯,把老师所讲的关键点、一些好的思路和方法都记录下来。平时练习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题方法也要记录在案,这样积累的思路、方法多了,解题的途径、方式就多,难题就少。

3.注意对学生正确引导,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了解、深入去探讨,直至有所收获。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没有兴趣,无法激发内在驱动力,自然无法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教师!一个有良好的物理素养、知识广博、风趣幽默、教学方式新颖独特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自然会吸引很多学生学习。所以,在目前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

4.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能力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可见信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接连遇到挫折、失败,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起点、难点和疑点,必要时采用直观教具或联系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其次,在选择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控制好难度、梯度,既要让上层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也要让底层同学有展示的空间,不要老是瞄准高考,每次都把学生考得灰溜溜的。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评价,要淡化成绩,注重取得的进步和闪光电,给学生更多的肯定,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

四、问题与思考

上面是我针对调查结果,研究得出的解决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是,更深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教师行为偏离学生实际”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了解,特别是对高一新生的不了解;而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高一阶段没有注意引导和培养造成的;学生“对物理学科缺乏兴趣”、“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等也是由于高一阶段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了解或不正视初、高中教学的差异,教学要求和难度超过学生实际产生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高一阶段的起步教学出现了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高一!

如何搞好高一阶段教学,从根本上解决“物理难学”问题?我们课题组老师认为,关键是要重视初、高中教学的差异,做好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

初、高中物理在知识设置、教学要求、能力要求、思维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针对这些客观事实,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这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2]彭立荣著,《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3]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配电网规划体系下一篇:高校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