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2024-05-22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精选11篇)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第1篇

本文结合本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对其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析化学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在常规教学中, 一般理论教学课时数明显多于实验教学课时数, 且缺乏单独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 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甚至在个别实验中存在气味难闻等问题时唯恐避之不及。学生不能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大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更直接地近距离观察教师的讲解演示;教师不能完全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实验操作尤其是常规分析仪器如分析天平、滴定管等的操作不规范, 读数不准;不知如何选用分析仪器;缺乏“有效数字“和”修约”的概念;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 不能正确撰写实验报告等, 这些都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学方面来看, 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一口气全部讲完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然后学生按板书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再加之实验课时数较少, 教师很少会安排独立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 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做实验只是机械的重复, 为完成实验而完成实验, 没有压力和动力, 学生感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一) 开展多种兴趣活动,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

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课外活动, 如, 举行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药厂检验部门、研究部门等相关岗位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分析化学知识开展水质检测、蔬菜和水果中营养成分测定等多项兴趣活动;邀请已经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分析化学和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 改善实验室条件, 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近年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做到一人一位, 一人一柜, 不会再出现仪器缺少或合用现象。分析天平、p H计等这些常规仪器都能做到一人一台, 高效液相等仪器也已做到3到5人一台。实验条件的改善, 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设备进行点对点的一对一的实验教学。

(三)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积极进行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开发, 学生可以在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从而提高现场操作的熟练度、规范性和操作速度。

2.强化实验预习环节

在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实验教学时, 应充分重视示范操作的规范性, 并随机抽学生出来讲解并演示操作。根据学生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补充和反馈。

3.加强实验过程监督

除了教师, 实验辅助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监督外, 规定每组学生之间要相互监督, 相互指出对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督促学生重复操作, 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4.强化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技能的重要体现。撰写实验报告虽然是实验教学的最后环节, 但却是锻炼学生自己书写科技报告、科学论文的良好开端。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对仪器试药、实验步骤、原始数据、结论、讨论与分析等项目规范、严谨、真实的要求, 如原始数据坚决杜绝随意涂改或恶意涂改现象。结果与数据处理正确、合理、规范、清晰, 最好以表格形式表示等,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 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将考核分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这些主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预习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在实验过程中, 加强巡查记录;实验课结束, 抽取学生当场考核, 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课后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再一次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模拟相关分析或检验工种的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考核。

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 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努力, 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通过率不断攀升, 近几年更接近100%。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乐, 韩小丽, 高瑛.中职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才智, 2011 (6) .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第2篇

1.1实验教学逐渐深入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方向由传统的实验方法、考核形式等内容的研究转为与科技前沿相结合的研究,研究性实验总量上升,研究范围逐渐由教学过渡到创新性、微型化、绿色化以及学生参与性等,研究工作更具实用性。

1.2实验教学的绿色化

绿色化学是用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减少化学反应中原材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等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同时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部分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且还会随着反应释放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伤害。为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通过化学生产工艺的合理化,提高试剂利用率,减少药品排放量;提高实验设计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选择低毒或无毒的化学试剂代替有毒物质。如氯气(Cl2)制取实验可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或二氧化锰回收试验组合起来,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其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1.3实验教学微型化

微型实验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化学实验理念,该理念提倡用小巧实验仪器代替传统的试验仪器,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可与常规实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当然,目前微型化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物质产品低,配套教材少,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1.4实验教学的精细化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其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者已经将无机化学实验特点与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实验评定、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提升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机化学实验将进一步精细化,逐步实现个性化指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1.5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

中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0 引言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本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在精选实验内容的前提下,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改进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知识。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方面。实验内容按理论教材顺序编排,只有学习过理论才能做实验,传统陈旧的实验多,基础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太大,现代的、能够反映当今学科发展的实验、紧密联系生活与生产的实践少。

教学环境方面。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尽管老师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认真地讲解,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认真演示,学生做实验时不停地巡查,纠正错误操作,但一些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实验设备方面。由于人数较多,只能几个人用一台仪器,好多学生滥竽充数,只是跟着凑热闹。而且,大部分实验仪器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2 实验教学改革

根据我们在以往教学中的总结,考虑到分析化学及其实验教学的实际和缺陷,我们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1 建立小组实验教学

我们将实验的学生分成多组进行,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会配合,教师多走动,多观察,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誤和不规范操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提高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2.2 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弥补预习实验效果的不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在课堂实验前播放分析化学实验的视频教学短片或资料,让学生未做实验前全方位地认识本实验。

2.3 精选实验内容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的理论指导实验的教学,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型实验,加强基本功和理论基础的训练,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以养成细心、谨慎、敏捷的实验作风。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

2.3.1 精选基础实验

我们把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操作,移取溶液和定量转移溶液等实验分别归类,分别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进行规范化操作训练,使学生熟练、规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3.2 开设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2.3.3 适当增加创新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开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可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2.4 完善考核制度

为了使实验成绩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改革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包括:实验出勤情况(包括缺席、迟到、早退等)、实验操作(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等)、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书写、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等)、考核成绩。

3 总结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第4篇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内容陈旧,基本反映不出科学发展的动态;教学方式“死板”,教师完全按照课本讲授,学生只能“照方抓药”,缺乏科学的思维和创新型的训练,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核制度仅仅局限于学生实验报告的优劣,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进,以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增进学科交叉,提高实验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1.1 基本操作训练部分

基本操作练习是分析实验操作的重头戏,基本操作规范、熟练,关系到实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关系到实验的成功。因此,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练习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巩固练习,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且不厌其烦地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规范地掌握物品的称量,溶液的配制,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等基本操作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为以后的实验奠定坚实的操作基础。

实验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置:常用量入式和量出式仪器的操作练习、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练习、酸碱滴定管的基本操作练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练习。

1.2 验证实验操作部分

验证实验部分是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通过验证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统筹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并让学生确立“量”的概念,“误差”、“偏差”的概念,以及“有效数字”的概念,了解并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这部分实验内容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和简单的仪器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练习,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3 综合设计操作部分

当今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实验教学当中,最能体现这种教学理念的就是综合设计实验操作,这也是分析化学实验不同于其它实验的独特之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接触比较紧密的分析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有兴趣的题目,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这是一次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也能在这样的实验中磨练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品尝到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这类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好几个环节:首先,选择设计好实验题目。综合性实验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如果深度不够,综合性实验就会失去应有的挑战性,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实验难度过大,超出学生应有的知识范围和能力限度,学生则会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分寸,设计好题目。其次,明确综合类实验的要求。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实验方案设计上要求明确方法原理、实验的具体步骤、数据记录、结果处理和数据分析等,这些方案的设计都应当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交与教师,以便于教师关注实验动态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要求,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的本质,把综合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做好实验教学的协调和配合工作。由于学生的题目不同,设计的方案也各异,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问题。教师除了加强引导以外,还应该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实验室应该提前配备学生所需的各种试剂和仪器设备,一些实验室也要提供一定的开放时间等,以保证综合实验的正常进行。

2. 改革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学生按照要求自行实验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不明显。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以下改革: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新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信息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讨论。教师通过课前讲解、实验现场指导、课后点评和启发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沟通所学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领会每个实验的教学目标,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实验效果。以学生为核心,由“填鸭式”教学向诱导式再到自主式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做实验”变为“我要做实验”。

在实验考核的操作体现学生的实验效果。实验考核的成绩是检验每位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的成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对学生的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了改革。我们制订的考核方式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它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预习报告成绩。预习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拟定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了解实验的关键所在等,每次试验之前学生都要把自己的预习报告交与教师批阅,该部分占平时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平时实验成绩。把每次实验都看作一场操作考试,都有基本操作考核成绩,该部分占平时成绩的50%。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合理、计算过程是否正确等给出成绩,该部分占平时成绩的30%。另一方面是期末实验技能考核,该项成绩占总成绩的4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采用“一对一”的监考模式,评分标准所涉及的得分点,教师可在第一次实验课就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样使他们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就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规范操作进行。这套考核方式我们已经实行了四年,实践证明,它能够公平、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结果。

我们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只要我们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好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实验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王成国, 胡仁志, 杨宁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1 (2) :89.

[4]马桂云, 陶为华, 王京平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 2006, 33 (12) :110.

[5]申湘忠.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学化学, 2008, 23 (3) :22.

[6]吴纯, 张列林, 徐晓娥.设计性实验教学法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4) :74.

[7]赵建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思考[J].高教探索, 2005, (3) :58-59.

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第5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6-02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的学科是化学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大纲不同,我校化学、药学、检验专业讲授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70学时;而食品等专业只讲授定量分析这一部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基础课授课时数被压缩,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花大力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完成教学任务,为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我通过和同事之间探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目的是在不断缩减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既能系统、牢固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又能了解到仪器分析的前沿知识。本文针对我校分析化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1.精讲化学分析,增加仪器分析。我们学校用的不同版本分析化学教材中四大滴定法普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这些内容在原理和内容上都和无机及中学化学的内容存在共性,尤其是酸碱滴定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将一些重复的如四大平衡部分与无机化学重复知识合并归纳,精讲滴定分析内容,增加更多新兴的、热门的仪器分析方法、技术和前沿性的发展状况,比如给学生演示大型仪器室如瓦里安的荧光分光光度仪,告诉他们这种仪器能测定到人体细胞里的微量金属元素,数量级达到10~20,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大型仪器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分析化学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2.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药学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多点“药”味,如滴定的一般流程,包括中药如何取样,药物样品的分解应怎样选择合适的溶剂,测定结果的误差如何评价等要重点讲解;对于化学师范的学生应把重点放培养他们的分析化学专业术语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如能联系物质的结构准确解释酚酞指示剂为什么会随着溶液的pH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强化一些基本实验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等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把每一个实验现象分析得清楚透彻;对于应用化学、化工和食品专业的学生,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外,还要特别重视应用,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案例的分析:如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等,以强化专业使命感,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根据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学院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动态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一些生产部门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对专业的要求,以便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改革。达到学生学的知识为生产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成为真正社会需求的人才。由于不断地努力,我们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不断地提高中。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启发式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合并分析化学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学期学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部分同学随着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的过渡,仪器分析较多的是掌握仪器的原理结构等,内容枯燥,而大多数仪器学生从没有见过,没有感性认识,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成绩也很不理想。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区别,让学生既学了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又巩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有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好评。还可以通过开放式实验室的方法,开出若干个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实验室,尤其是大型仪器室,供学生课后自由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完成分析化学实验的同时,将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又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化学和其他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一样,除了为科研服务,还得为实际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死板教学、千遍一律,而应活学活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镇江前段时间大家十分关注的水体污染事件,我们就可以联系到氧化还原滴定中水体污染物测定(COD)的测定,即高锰酸钾法来讲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在讲解“酸碱滴定”这一章时,穿插进“蛋白质含量测定”。首先介绍我们国家对蛋白质含量以N%来表示,测出的氮含量乘以6.38就是乳制品蛋白质含量。国家对牛奶、奶粉标准:100ml≥2.95克蛋白质才合格,这就造成了三鹿牌等婴幼儿奶粉事件:加三聚氰胺提高氮含量。然后介绍如何测定蛋白质的真正含量和冒充蛋白质的氮含量,这样使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变为实际生活的具体运用,从而使学生感到分析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突出重点和难点。随着分析化学教学学时的不断缩减,教学内容安排并没有明显减少,课堂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全部内容,我们要有的放矢,在介绍定性和定量部分时,重点强调定量部分,不管是化学分析还是仪器分析让学生牢牢树立“定量”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规划和部署,选择性讲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把重点难点讲得深讲得透,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应用双语教学。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外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在我国不断涌现,较高的外语水平也是衡量卓越人才的标准之一。尤其是我们学校近几年来招收了一些国际班的学生,为了使学生适应国外的学习,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用英文表达一些常用的化学用语及化学现象、化学变化过程等成为必然趋势。我们邀请课题组外籍教师一起制作课程双语教学课件,把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中英文对照同步的目的,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些。

5.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如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作用于学生。为了能有效地改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分析化学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如在滴定分析教学中酸碱滴定过程的Flash动画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而在仪器分析部分,多媒体应用更为重要,大型仪器的组成、基本结构都能在多媒体中得到充分而形象的体现,使学生对仪器有直观的认识,如原子吸收风光光度计的光源通常用空心阴极灯,对于它的构造和发光机理只通过文字的叙述学生很难理解,而图文并茂就能讲解得很轻松和透彻。因此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联系起来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

总之,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要在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中提高,逐渐构建一个合理优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环境。以上是我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和改革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经过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同事的肯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综合能力也明显加强。

参考文献:

[1]梁少俊.高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J].广西高教研究,2000,(6):15.

[2]张寒琦.仪器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

[3]廖力夫.分析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探析 第6篇

实验作为化学知识的应用实践载体,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体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级院校教育十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化学实验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实践的过程中,不少高校表现出了诸多不足。有些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足,在相关建设上的支持不力,加上生源数量不断增长,导致教学资源极度匮乏,难以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教师参与教研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一味地强调理论教学,然而实际取得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的创新素质不高,坚持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考察。同时,化学教师简单地以教材教学为主,缺乏对外延知识的延伸扩展。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全面性及创新性,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是化学教学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具有显著作用,应该予以重视。作者根据上文对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系统实效提升。学校应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定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通过集中备课、演练或研讨等形式,建立教师之间良好的经验互动关系,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指导他们实现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应用化、趣味化以及综合化,向其传输先进教学理念,包括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并督促他们付诸于实践行动,从而使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职责和功能,强调对化学实验进行示范操作,启示和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自主练习。在此过程中,化学教师还要实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动态,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其适时适当的指导,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畅开展。此系列行为完成后,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化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向指导,防止错误行为重复出现。

2.2 丰富项目

新时期,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要顺应社会发展,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并结合实际办学规模、教学需求,适度加大对相关建设的投入,包括场地、器械、材料等,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充足的化学实验资源支持下,教师则需要注意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到化学实验项目当中,以保证培养人才的先进性。例如,教师在精挑细选化学实验项目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引导其自行查询相关资料,要求他们展示得出的结论或见解。此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如此,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力、自主思维力以及总结表达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完善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体,评价标准以成绩考核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化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单一的评价标准,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层次,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师生的认识,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被评价标准体系,对学生作出客观、理性、全面的评述,以指导他们更高层级的发展。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动手能力、学习态度以及总结报告等,重视整个过程,合理地配置其相互之间的比重,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可以为学生营造公平、合理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抄袭、偷懒等不良现象,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有所不同,本文做出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作者希望更多学者参与到研究行列,认真审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现状,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章文伟,李育佳,张剑荣,朱成建.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77-80.

[2]强根荣,孙莉,王海滨,裴文,杨振平.理论与实践贯通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180-182+192.

[3]唐倩,龚成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65-167.

浅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7篇

1 对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制约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教学方式程式化。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的每个步骤,都进行详尽的讲解。这种单向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实际操作刻板。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所学知识的验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对理论教学知识进行验证,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是很难适应社会要求的。

2 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方法及效果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其次,应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去一般都是教师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到结果处理都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 按部就班, 就能完成实验, 这样的结果是: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

因此,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是强化创新意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需的。我们可以把教学的重点定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为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将分析化学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基本操作训练阶段,以教师指导为主,要求学生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验证实验内容,掌握基本功。分析化学实验有着严格规范的操作要求,这是化学工作者获得准确分析结果的最基本保证。该阶段的重点是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培养学生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如滴定管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等,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等。这一阶段可安排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NaOH溶液的配制与标定、HCl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等几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介绍并演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常用仪器的基本操作,以及整个滴定过程中如何控制液滴流速、判断滴定终点等。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是刚接触到滴定分析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都比较高,但操作起来非常生疏,因此,教师在此阶段的练习中应多讲解和多做演示,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验证分析化学的理论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将严谨的实验态度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阶段可安排一些测定简单试样含量的实验,如硫酸铵中氮含量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EDTA的配制与标定、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MnO2中锰含量的测定、H2O2含量的测定、BaCl2·2H2O中钡的测定等。在验证分析化学的理论阶段,教师对实验原理的讲解量可以适度减少,强化分析化学实验中对“量”的要求,提出每次实验的误差要求,引导学生严格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给出符合误差要求的实验结果,并启发学生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对关键实验步骤所涉及的理论问题的辨析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每个实验都是反复地重复操作(每个实验项目至少做三份平行实验),学生感觉没有兴趣,很枯燥。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结合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做平行实验的目的和得出准确结果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现在严谨的训练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基础,这样,他们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在,有不少学生在完成实验内容后,还要求继续训练,对这些学生,我们可以将标准定得更高一些,由他们自己来把握。

(3)设计研究性实验阶段,此阶段中,开设了一些设计研究性实验。开设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这种类型的实验,教师只给出实验要求,由学生自主选题,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和操作,自行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此阶段的教学内容可安排混合碱的分析、水果中Vc的测定等实验。教师应提前几周将实验选题布置给学生,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出实验内容,并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再正式开始实验。如水果中Vc含量的测定,我们将实验要求提出后,学生根据当时的季节选择合适的水果,设计出的实验方案非常多,有的是苹果中Vc的测定,有的是橙子中Vc的测定,还有的是测定西瓜、橘子、猕猴桃等水果中Vc的含量。这样的实验,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既用到了所学过的知识,又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验效果很好。

最后,为检验教学效果,考查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建立实验考核制度。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实验考核可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办法如下: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原始实验记录和综合素质几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强调规范性、实验结果和数据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原始记录则强调其真实性;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科学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期末考核由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卷面考试是将做过的实验中牵涉到的知识点出成题目,由学生解答。实验操作考试项目是从教学内容中任选的,考试过程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项目,由学生动手操作,主要是考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技能水平。实验考核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意识到分析实验不是分析化学理论的附属课程,而是具有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进而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程,认真完成每一个实验项目。

3 教学过程中还须注意的问题

将上述改革方法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后,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还存在几个问题,主要是规范实验操作、 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这也是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学生们在训练初始阶段还能按照我们的示范来操作,但时间长了,总是有学生又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或者不规范读数等等。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不厌其烦地提醒、要求学生规范操作。

在保证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后,还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药品,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发现,教材中给出的药品用量有时很多,配成溶液后用不掉的部分就浪费了。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合适的用量范围,既节约了药品,又避免了多余药品排走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教学时还将可以回收的药品集中起来,统一处理,这样做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这也符合我国正在提倡的“节约”、“和谐发展”、“保护环境”的总体发展目标。

4 结 论

实践证明,确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实验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将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任课教师更长久的努力。所有的实验教师都应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1):24-26.

[2]巩新兴,樊晓琴,范亚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3,8(5):78-79.

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第8篇

我校分析化学于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招生, 近年来分析化学方向获得过省部级奖励3次,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级项目10多项, 申请专利10多项, 发表论文100多篇。针对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即从教学为主的高校逐步转向以教学研究为主的高校, 改革教学质量的任务也迫在眉睫。因此, 笔者在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了包括实验教材、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大量探索, 以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反哺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设, 全方位提升分析化学实验和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教材, 理论主讲教师参加实验课教学

分析化学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均选自武汉大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 (第五版) 和《分析化学实验》 (第五版) , 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笔者作为分析化学理论主讲教师, 一直参加实验课教学, 从而便于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便于发现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比如笔者根据学生用间接碘量法测铜合金中铜含量和络合滴定法测定自来水硬度的实验, 将分析化学理论课内容穿插在在实验内容中, 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加深, 同时通过实验课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树立“量”的正确概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二、合理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体现层次性和实用性

以实验教材为基础,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要求和我校教学研究型学校的发展要求, 建立了“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开放创新型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技能, 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型实验是夯实学生实验基础、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实施能力的关键, 因此针对基础型实验, 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训练进行全程指导, 在天平称量、溶液配制、滴定和重量分析等基本操作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规范和熟练地掌握上述基本操作。

综合设计型的实验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分析化学实验为主, 结合分析化学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体现系统性、前沿性和全面性, 要求学生结合多种实验操作技能、前沿技术和多个理论知识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设计具体的实验路线, 选择合适的实验操作仪器, 以期提升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中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以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基本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们在综合型实验中开设了如“混合碱组成的测定”和“食用米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氮含量的测定”等实验项目,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既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化学实验和生活息息相关, 又培养了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创新型实验通过“挑战杯选拔赛”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而设计, 依托学校开放实验室平台实现, 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 促进学生的本科教学课程知识与学科科研的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交通大学选拔赛”平台,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情况, 自主撰写项目申请书、项目方案设计和完成项目实验内容, 从而启发、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学生进一步夯实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 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指导老师在评审挑战杯项目申请书时, 主要侧重项目申请书有无独特的见解、有无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有无现实可行性等, 筛选出优秀的挑战杯项目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东交通大学选拔赛”。例如筛选的层层组装法构筑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及其应用和无试剂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三等奖。同时, 笔者以科研为驱动力, 带动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 每年从科研工作中抽取部分成果编写实验项目, 确保实验内容与时俱进且具有较高的创新性。

三、建立闭环量化考核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并使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我们建立了“实验学习前 (预习考核) +实验学习中 (平时考核) +实验学习后 (期末考核) ”的闭环量化考核体系, 并对各个环节的考核进行了具体量化 (如表1所示) 。

实验预习考核能督促学生了解实验的原理, 明确实验的难点、关键步骤, 做到“有备而来”, 带着问题上课,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时考核占比达到50%, 注重延伸和累计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期末考核由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组成, 笔试主要考查分析化学实验原理、实验后的问题解决和重要实验条件的把控等内容, 这些内容与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相关, 反哺理论教学;操作设计考核在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同时还通过附带思考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四、结语

实践表明,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解决实验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新型实验项目的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学理论, 反哺理论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 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实验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及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很大提高。为适应学校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需要, 我们将不断探索如何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前沿科学、实际生产和现实生活需要更紧密结合,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实践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汝勤, 梁逸增.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 2000, 15 (1) :1-4.

[2]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 :30-33.

[3]张华山.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及课程开放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3) :54-56.

[4]张凤杰, 华瑞年, 张丽影, 王艳颖.创新人才培养与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9, (1) :24-25.

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第9篇

当前分析化学实验课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教师主要是板书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步骤等内容, 学生只需要按要求完成实验, 就可以获得预期的结果。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 以合作讨论为形式, 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体验,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促进其个性发展。

1.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 以合作讨论为形式, 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促进其个性发展。采用任务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全程参与, 其中有大量的小组活动, 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团队意识。

2. 制作分析化学实验视频

在实验教学中, 正确选择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 进行多手段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在兴趣中增加学习的热情。制作分析化学实验视频, 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视频, 将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进行展示, 实验视频和实验课相互补足, 给学生提供更多自学平台, 进一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3. 转换师生角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等综合能力的有力保障。目前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转换师生角色。

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1. 对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分析化学实验要结合所学专业学科以及实际应用,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删除陈旧内容,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分别开设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 减少重复性实验, 合理调整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不断更新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2. 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

对不太符合实际需要的实验内容进行删减。比如天平的称量练习, 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占用4课时, 由于以前教学以机械电光天平为主, 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 学校的实验室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 基本都以电子天平取代了机械电光天平。所以, 我们对“天平的称量练习”进行了删减。

3. 适当增加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 我校新购置了许多现代分析仪器,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 开设了这些仪器的相关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三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来评定, 这对课前准备、实验观察、操作技能、数据记录与分析及其他实验方式、手段等多方面缺乏更全面的评定, 不能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为了使考核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和科学精神, 改变考核的方式。

1. 素质能力的考核

素质能力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平时预习的完成情况、实验准备工作的认真与否、实验仪器的爱护、试剂的合理使用、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进行综合评价。

2. 技能水平的考核

技能是考核的核心部分, 将核心技能全部列入考核项目, 多项目考核确定成绩总评。另外, 开展校内技能大赛, 进一步加强技能的培养, 通过竞赛给予附加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 协作能力的考核

协作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评价。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主要体现在实验小组成员的分工, 还体现在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帮助。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并且可以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强化所学知识, 进一步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面对现状, 对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姜巧娟、于梅艳.分析化学实验教改初探[J].河南化工, 2013 (11) :59~60

[2]杨秀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 (1)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 第10篇

【关键词】电路分析; 课程实验;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47-01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电路分析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加深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测试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对电路分析课程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将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以及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存在许多问题

1、 实验内容多少年不变, 实验内容单一。电路分析实验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经典理论的验证, 实验线路过于简单,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 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

2、 由于采用实验箱作为实验对象, 学生按照老师预先准备好的线路插线, 做完实验后学生仍然不知道做实验的原理、为什么要这样插线和不知道测量的结果是否正确。

3、 由于采用统一的电路或实验内容, 使优秀的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忽略个性, 导致大学生个性不突出, 缺乏创新性思维。

4、 实验学时少, 学生动手机会少。

5、 实验手段落后, 计算机仿真的内容要加强。

二、改革方法

1、 构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是强化智能培养的基础

实验教学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制度和条件上予以保障。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使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健康、规范发展。

(1)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创新条件借助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机遇,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改善实验设施与环境的原则。组建了现代实验教学新模式,满足一人一组的标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验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在教育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一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2) 建立实验考核制度。电路分析开设的全部实验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并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方可获得1 学分。实验课的考核要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定实验成绩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实验表现(预习实验指导书、仪表的合理使用、接线整齐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态度);二是实验报告(书写、作图、数据正确完整,思考题回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两部分各占50%,对不及格者,让其跟下届学生重修。一次无故旷课者,不给本门实验课程的成绩。

2、 注重课程衔接

注重与前后课程的衔接,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有限的课时内, 使得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在大学物理实验中, 5示波器的使用6这个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实验, 通过该实验能够使学生熟悉示波器的基本使用.如果学生在先进行完这个实验以后, 再进行5RC 一阶电路响应测试6和5RC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研究6两个实验, 无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生对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已经较为了解, 老师不需要再专门讲解示波器相关知识, 因而可以节约实验课时, 提高实验效率. 通过这两个实验, 也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示波器的用法。

同时, 我们也注意使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在内容上与后续课程保持良好的衔接. 例如: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我们使得实验内容尽量与后续的工厂供电, 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保持延续性. 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5三相负载的研究6,5电力系统输送线路的最大功率确定6等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实验项目. 而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我们则更多要求学生尝试受控源的研究等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

3、增加Multisim10仿真训练。几乎每个开设的实验都包括Multisim10仿真训练与实际训练两个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如果某些专业学时有限,教师演示仿真部分,学生完成实训部分;在学时充裕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完成仿真部分的内容,再进行实训,通过仿真和实训相互印证,利用该软件进行理论分析,并和实测对比,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4、 仪器仪表的使用扩展。实验实训中,正确选用仪器仪表非常重要,对测量结果和分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常用仪器仪表,我们每种仪表至少对两种型号讲解,把使用范围扩大,让学生能正确使用不同型号的仪器仪表来适应不同的实验要求,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5、 开放实验

充分利用我校的开放实验室,鼓励和调动学生主动进实验室,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也设计了多项开放实验项目,如:电感的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器件的特性测量;PWM信号经RC滤波后的输出信号观察及其与占空比的关系等等。

6、 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电路分析的实验教学可分为以下3 类:(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 电路分析常用定律与相关电路的验证;(3)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前两类实验都比较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且实验目的明确,而第三类实验一般在电路分析课程全部讲授完毕后进行,其目的在于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者自拟题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实验都有很多的逻辑思维,通过实验操作,总结提炼,使思维方式得到升华。因此,在完成传统经典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

7、科技创新

培训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全国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立项以及申报学校的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如简易脉搏检测仪、基于FPGA的彩灯控制器电路、数字式温湿度计等。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实验内容的更新, 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电路分析与设计结合并增强了每个实验项目的综合知识的应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现从被动学习环境向自主学习环境的转变。电路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静,邢冰冰,罗文,等.电路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31-134

[2] 金波,电路分析实验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年01期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及实践 第11篇

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 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专业实践训练内容、拓展实践空间、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弥补课堂实践教学之不足。同时, 要注意到训练指导与比赛考核相结合。比如:通过朗诵、演讲、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讲授和训练后, 结合跟进优胜比赛和等级考核等检测方式, 对学生加以激励、促进、巩固和提高。通过搭建各类单项实践活动大赛平台, 一是可以初步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导向机制;二是可以借此展示、汇报、评估、汇集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及业绩成果, 从而极大地鼓舞师生坚持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信心。

三、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具体内容要突出素质提高和能力训练的目标导向性

1. 针对中文专业特点, 从新生入学, 即可启动以经典

背诵、朗诵演讲、专业写作为核心的“四二一”综合实践课程系列训练达标活动, 以达到增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能力之目的。具体要求是:本科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 须背诵经典篇目400篇并通过四级考试;朗诵演讲达到二级水平;原创作品及论文100篇并结撰专业写作文集一册。

2. 以不同学科专业课程为基础, 开展有学科特色的科研训练, 并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尝试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三级科研实践训练程序, 以科研能力培养为突破口, 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

上述这些专业实践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反复训练, 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其特点:一是实践训练的具体内容量级偏高、涉及面宽, 是对专业课程实践的扩展, 而且与相关的实践系列比赛等活动相衔接, 互相促进;二是达标要求有一定难度, 且是专业水准, 并具有明显的刚性。这就对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专业实践活动的任务目标, 起到了加压和督导的作用, 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如果项目内容肤浅、量级偏低、目标要求弹性过大, 学生轻而易举即能通过, 这样的实践活动基本达不到强化和提升学生能力之目的, 教学改革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教改。

四、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主体要覆盖和惠及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必须力戒小众化和精英式。从项目设计到实施全过程, 都要覆盖和惠及全体学生, 达到全员实践、全员考核、全员提高的改革目的。其中重要的是处理好普遍指导和重点扶持的关系, 如果只是关注少数尖子生、优等生、特长生或兴趣爱好者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提高, 就会偏离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在教改实际中要始终坚持三个题, 对综合性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作为理工医科类的普

“全员”的理念和做法, 这样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 也要对专业性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展示的机会, 目的是发挥他们在整体教改活动中的骨干、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 成为专业实践活动的领头雁。实践证明, 这也是必要的、有益的。

五、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个人业绩、成果要纳入专业学习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不仅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备手段, 而且也是确保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是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推动力和指挥棒。离开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专业实践活动就会质量不保、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落空。针对专业实践活动的实际, 可将考核评价设置为三种形式:一是单项考核, 等级达标;二是参赛获奖成果参与考核晋级;三是分项计算学分, 纳入学业总成绩, 与毕业成绩挂钩。对于个别学生某个单项实在过不了关、拿不到学分的, 给予其补修1门选修课取得相应学分的机会。此办法称之为“三考一补”制。评价机制的实施, 能极大地激发全体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蓬勃热情和主动性, 从“要我学”转变为“刻苦学”, 推动教改步步深入,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

六、专业实践活动项目的实施必须坚持专业教师指导与著名专家讲座相结合

高校专业实践活动要达到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 就必须坚持活动内涵的高品位、专业化和深刻性, 以区别于一般的校园业余文化活动和普通学生社团活动。而欲达到这些较高要求, 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就是将专业指导与名家点拨加以结合。比如: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任务, 其中包括专题讲座、必要的理论讲授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另外, 可通过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和现场传授专业实践技能等活动, 对学生施以更高专业水平的引导和启发, 反思差距,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刻苦训练的积极性。

三年教学改革实践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即中文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是帮助学生提高“听、读、说、写”专业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明智选择;是专业教学课堂主渠道的有益补充;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在促进中文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中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 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中文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1001005) 通高校, 化学实验是我校低年级学生的基础实践环节, 与分析化学学科相关的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普遍存在学生实践条件、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等不足的问题, 这将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 实验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1]。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我校根据专业设置情况, 围绕培养方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建立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比例,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部分更新和优化, 在完成分析化学实验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实验内容, 如对于化学教育的学生可偏重于基本原理、理论突出的实验;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可侧重实样的分析测定实验, 将一些国标检验法引入教学实验中;对于生物、医学、环境等专业的学生则结合其专业安排与生物、环境相关的样品测定实验。在实验教学方式上,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付诸实践, 培养其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做分析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培养的学生有一定的潜能, 可以适应对口工作岗位及进一步深造的需要。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1. 实验内容的更新和优化。

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由数据测定、分析与信息的获取, 上升到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新高度[2]。尽管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广泛, 新方法、新仪器层出不穷, 发展非常迅速, 但“量”是分析化学的核心, 不同的分析对象、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于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不同[3]。因此,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材选择上, 采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共同编写的《分析化学实验》, 同时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拓展内容, 可以更好地精选教学内容。在实验内容方面, 在保证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 增设研究性实验、分析方案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将一些国标测定方法改编为实验内容以拓展视野, 增强课程与生产实际、标准方法的联系。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 循序渐进, 在研究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进行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强了基本操作, 教学改革真正落在实处,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既扎实、有效又生动活泼;既开拓学生视野, 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 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中心对大学化学基础实验的调查表明[4]: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缺乏, 因此基础训练不可少;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愿意选择专业性强的实验, 他们认为实验与他们的专业相结合, 能加深他们对化学实验在自己专业中作用的认识;学生觉得最感兴趣、最有收获的是综合实验。

目前我校实际情况是, 开设与分析化学学科相关的实验课程有9个本科专业10多个班级,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及不同教学层次实验教学任务的要求,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分别进行重新设计, 有意识地保留了一部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础性实验,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巩固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对于生物、环境、医药等专业的学生, 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内容中引入了与类专业方向较一致的实验内容, 如对医药专业的学生开设H2O2含量的测定、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天然水中硬度的测定等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对于化学教育、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等对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及广度要求较高的专业, 均独立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 在完成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如开设水泥熟料中各种成分的分析, 既包含样品的复杂处理过程又涵盖了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的操作;设计性实验以实验前布置实验题目、学生设计方案、实施并实验后小结的形式进行, 实验题目如市售豆浆质量调查:含钙量及含氮量的测定、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和露天水体、生活污水和实验室废水分析与评价等等实验项目。

3. 实验教学方式。

在重视教学内容更新与改变的同时, 应重视教学法研究[2]。对于计划内实验教学, 严格规范所有的实验内容, 包括撰写预习报告、对预习报告的检查, 并强调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做到带着问题做实验。同时加强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性和数据完整性的训练, 建立规范的考核标准等。调查表明[4]:90%以上的学生很愿意接受开放实验。开放式教学是改革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时, 主要采取下面两种形式: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课程的开放。对在实验课上做不完实验或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 可利用开放时间补做实验;而对一些基础好、兴趣大的学生, 可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到实验室做自选的或自行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自选实验或综合性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询资料, 设计方案, 方案经老师审查后, 进实验室实验。学生从查阅资料到制定方案, 从仪器、药品的准备到基本试剂的配制, 从实验数据的采集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最终形成课程论文等, 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师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以及在指导信息的采集上要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关系[2], 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 适应社会的要求, 做一名合格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奠定了基础。

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 操作技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初步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摘要: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校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对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设计和改革, 建立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及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艳, 徐嫔.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1) :67-69.

[2]俞汝勤, 梁逸曾.分析化学教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 2000, 15 (1) :1-4.

[3]邹小勇, 马志玲, 黄滨, 胡玉玲, 李攻科, 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 2006, 21 (4) :30-32.

上一篇:信息类课程下一篇:GaN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