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区范文

2024-07-11

太原地区范文(精选8篇)

太原地区 第1篇

太原地区的水文地质是对这个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最基本的依据, 首先对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然后进行勘查, 这需要对当地含水介质的岩性特征、水流形式、水动力学特征还有水循环条件和同位素分布特征进行全面的综合系统的分析, 而对地区水文的科学合理概化有利于当地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开发, 更有利于有关水政部门防治水污染和保护水源。因此本文从水流形式和水动力特征、含水层的介质、富水特征和水化学温度场等方面来综合概述太原地区的地质。

1 水流形式和水动力特征

通过进行对含水层和水流及富水特征形式以及水循环条件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太原地区的地下水系统分成西山, 北山, 东山及盆地区四块。总体看基岩山区的裂隙岩溶水主要靠降水、河流的入渗补给, 容易沿着地层的倾向和构造裂隙的发展发生移动, 其中包括沿岩溶和构造裂隙发展的方向和沿断裂层的下渗和顶托两种移动方法进行补给相邻含水岩层, 基岩山区的岩溶裂隙水经过降水和河流的入渗后会沿着东西北三方向向盆地径流, 地下水会由无压水向承压水逐步转变过渡, 而承压水头也受到地势地形地貌的影响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而盆地区的孔隙水主要是靠降水、渠道和河流的入渗还有基岩裂隙水的侧渗进行补给, 下面将对太原地区地下水系统进行水动力和水流形式的分析介绍。

1) 西山的地下水系统主要是属于基岩裂隙水, 含水层靠降水和汾河的入渗补给并向西部山前断裂带径流, 其中分为两条主径流带, 一是古交至晋祠, 二是古交至寺头, 在这两条主要径流带中前者在径流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晋祠泉是这条径流上主要的集中排泄点, 平均流量在20世纪50年代就能达到1.95 m3/s, 寺头泉是第二条主要径流带的主要排泄点, 其在60年代平均流量为1 m3/s, 寺头泉由于王封地垒银角东段和北石横背斜的阻水作用使其岩溶水形成了一个局部的汇流排泄区域, 大部分泉群出露分布在汾河北岸。

2) 北山的地下水系统主要为岩溶地下水, 其岩溶地下水由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三个方向向兰村径流, 在赤泥社以西部分地区的岩溶水主要靠降水和汾河入渗补给, 而后以无压水流形式向兰村移动, 在赤泥社至兰村和棋子山地垒中间的北部地区其岩溶地下水主要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泥屯盆地汇流, 然后部分沿着南部及偏西南方向朝山前径流, 径流在到达兰村西焉边山断裂带后向西流至兰村, 在其东北部的岩溶水也由东西北三个方向向阳曲断陷盆地汇流, 其后径流至西南方阳曲镇一带, 然后分成两条径流, 一部分经西张断裂深部朝兰村径流, 另外一部分沿着西焉边山断裂带向西至兰村径流, 因此该地区地下水系统主要分为泥屯至兰村和阳曲至兰村两条主径流带, 在普遍状态下以兰村泉为主排泄点, 侧向径流次之。

3) 东山地下水系统以基岩溶裂隙水为主, 地下水系统靠降水入渗补给后向山前方向径流, 其大部分径流受纬向和边山断裂带影响, 在流至东山山前杨家峪和观家峪一带后向东排入娘子关岩溶水系统, 只有少部分侧向径流排入盆地。

4) 盆地区的地下水系统主要靠降水、河渠、灌溉等入渗和侧向径流补给, 在普遍天然状态下以潜水蒸发水排泄为主, 而其后因为城市发展和地下水开采的加大而发生了很大变化, 阳曲泥屯盆地的水位埋深由20世纪60年代的3 m~5 m下降至10 m~30 m, 到70年代由于开采工程致使其地下水全部干枯。西张盆地的水位也陆续下降, 其区域水流形式也由北向南径流变成由周围向漏斗中心径流。太原城区内在普遍天然状态下浅层水位0 m~2 m, 承压水位埋深5 m~15 m, 由于城市发展地下水的大规模集中开采使得深层水位很大幅度下降, 形成了以动物园至菜园村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面积约为300 km2, 其承压水位也失去了制约能力, 水流形式也由北向南径流变成四周向漏斗中心径流。南郊以及清徐盆地的水流形式保持了由边山向中心、由北向南的径流特征, 其浅层水位以蒸发排泄和越流排泄为主要方法, 而深层的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则以人工开采为主。

2 含水层介质

西山地下水系统的地下主要是以奥陶系碳酸岩类岩溶水, 上覆石碳二迭系碎屑岩裂隙孔隙水, 其含水介质主要是奥陶系中统的上下马家沟组为主和峰峰组石灰岩, 径流排泄区上覆由石碳二迭系碎屑石。北山和东山的地下水都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其含水介质北山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石灰岩, 东山主要是奥陶系统上下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灰岩, 其上覆基岩二迭系碎屑岩。盆地区则是以全新统松散堆积物砂砾石层和砂层为主要含水介质。

3 太原地区地下水富水特征

太原地区地下水富水性主要是受到含水层岩性和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影响, 通常情况下边山强于山区, 径流排泄区和冲积扇、冲积平原区要强于补给区和洪积扇、洪积平原区, 碳酸盐岩石溶裂隙含水岩则强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而其又强于基岩裂隙含水岩组, 在这其中富水性最弱的是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1) 西山地下水系统, 从汾河沿岸至古交和河口周边地区, 单井的涌水量为每日1 000 m3/d~2 000 m3/d, 其后至边山断裂带富水性开始激增, 白家庄地区涌水量为5 000 m3/d, 开化沟和洞儿沟涌水量分别为7 000 m3/d和13 000 m3/d左右, 最大单井流量为平泉自流井, 其最大流量高达36 000 m3/d。

2) 盆地区地下水系统的富水性从整体上看冲积扇要强于洪积扇, 例如西边山洪积扇单井单日涌水量在1 000 m3~5 000 m3, 东边山则要小于1 000 m3, 而西张盆地的单井涌水量则达到了5 000 m3/d。

3) 北山的地下水系统在汇流区的阳曲泥屯盆地的涌水量在1 000 m3/d~2 000 m3/d, 径流至阳曲镇东焉一带后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每日的涌水量达到了1 000 m3/d~20 000 m3/d不等, 集中排泄点兰村的单日涌水量则达到了50 000 m3。

4 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和水温特征

受到含水层岩性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影响, 太原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及水温从整体上看基岩山区的裂隙岩溶水在补给区从水温和水化学类型以及矿化程度上没有什么很大差异, 东山西山和北山三个地下水系统基本相同, 但受到含水层岩性和其矿物成分、径流长度、排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直到径流排泄区域才发生变化出现差异。北山地下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主要为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灰岩、岩组中硫酸盐岩含量很少、较少会有峰峰组出现、矿化度小于0.5 g/L、地下水循环深度较小所以北山地下水水温较低, 一般为13℃~15℃。而西山的地下水系统在径流排泄区受到峰峰组地层下渗补给岩溶水和径流途径长、循环深度大等因素的影响, 其水温从径流区至排泄区呈明显上升的变化, 由14℃逐渐升高至25℃。

5 结语

对太原地区水文地质概述, 可以对太原地区复杂的地下水系统有一个很客观直面的认知, 从而更合理科学的利用地下水资源, 减少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只有合理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的进行利用开发同时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以及加强对水源地区的保护才能更长远的使用资源。

摘要:通过对太原地区水文地质的勘察研究, 了解了西山、北山、东山以及盆地区的水流形式和水动力特征, 并分析了含水层介质与地下水富水特征, 论述了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和水温的特点, 为合理规划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下水,含水层,水温,特征

参考文献

[1]薄光力.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预测铝土矿涌水量[J].价值工程, 2011 (15) :56-58.

[2]李春意, 崔希民, 袁德宝, 等.隔水关键层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和分析[J].煤矿安全, 2009 (29) :33-35.

[3]张茂省, 胡伏生, 伊立河.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J].地质通报, 2008 (11) :76-79.

太原地区 第2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现状分析;清徐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93-1

近几年,太原市清徐地区生态林业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清徐地区林业建设在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与推行力度、大力实施生态造林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和质量提高、林果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化建设,全力做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加速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从全国林业建设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时期,也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第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迫切需要加快林业发展,全面释放山区发展的巨大潜能,带动亿万农民增收致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第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迫切需要加快林业发展,扩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第三,提升生态文明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林业发展,促进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第四,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加快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的增汇减排功能,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第五,维护国家木材安全,迫切需要加快林业发展,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建立木材生产战略储备基地,尽快改变木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可见,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繁重。

从本地区实际情况看,最近几年,虽然本地区生态林业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生态问题依旧是本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地区生态林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是行政计划干预过多。上级一些相关部门现在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手段。极大的影响了生态林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木材经营下达计划。虽然本地区活立木蓄积量居全市前列,但可伐松材资源少,且本地区内木材商品供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给生态建设带来了新的困难。二是营造工业原料林确定松杉比例。而本地区母岩变幻的土壤种类多,立地条件极其复杂,上级违背自然规律和老百姓意愿硬性规定,适合营造杉木的地方也要栽松木,一些地方林农等待年度造林验收过后将松苗拔掉栽杉苗,群众利益受损而怨声载道,更难实现适地适树和科学经营。三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后期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抚育和管理,林木生长较差;四是过量征占用林地搞开发采石、取土及时有发生毁林开垦、毁林种果,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五是各种病虫害尤其是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的危害和火烧迹地的出现。因此,本地区造林绿化整体水平不高,林分质量差,生態公益林体系比较薄弱,森林生态功能不能适应优化环境,促进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从造林绿化看,有利的方面:一是政策好。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退耕还林等林业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推动林业快速发展。国家、省林业局对我市造林绿化大力支持,将更多地把我市的造林列入工程造林范围,享受到补助政策,对全市林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二是决心大。市委、市政府对绿化大地,建设生态和谐地区认识高度统一,特别是在绿化攻坚和绿化持续攻坚行动的基础上,且组织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活动,深入人心,深得民心,形成了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绿色家园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多次做出批示,深入调研检查,确保了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势头足。尤其是在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方面,在本地区得到了很多企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出现了很多造林绿化的好典型,只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宣传,政策引导,大力支持和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参与造林绿化的氛围将更加浓厚。从不利的情况看:一是有些地方的有些同志对造林绿化产生了自满懈怠情绪。对造林研究谋划的不多了,抓得力度也不如以前了,甚至出现了不推不动,推也不动的现象。二是造林绿化进入“啃骨头”阶段。造林绿化的重点已经转向荒山荒滩、沙化土地、盐碱地带、矿山修复等生态脆弱地区,施工难度大,造林成本高,造林绿化真正进入攻坚阶段。三是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任务越来越重。随着全市林地面积的快速增加,林木防火、防病虫、防盗伐的任务更加艰巨,加之森林资源管护人员少,巩固造林绿化成果面临严峻挑战。四是林业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有一定量的后续发证任务,档案管理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同时,配套改革也亟待推进。特别是北部荒山分而不治、包而不绿的情况迫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唐小娟,刘增民.浅谈耀州区高尔塬林场生态林业建设[J].吉林农业,2012,(11).

[2] 王祥.浅谈生态林业在山西省农村的发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2,(06).

[3] 于月莲,丁建江,于勇,马晓成.宁夏生态林业建设发展[J].北京农业,2012,(08).

[4] 张哲理,徐月忠.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太原地区外墙保温措施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外墙,保温措施

0 引言

传统建筑行业是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大户,建筑用能浪费严重,建筑能耗一直占据国家总能耗的第一位。

建筑节能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强制贯彻执行。国家也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推动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山西也于1999年9月27日发布了由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主编的,在2006年4月30日修订的地方标准DBJ 04-216-2006民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编居住建筑部分)山西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并于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必须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以保证建筑物总体节能目标的实现。

1 围护结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

目前常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实心黏土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矿渣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及用量不多的陶粒混凝土和膨胀珍珠岩混凝土等。

钢筋混凝土主要用于建筑的屋面及各层水平承重体系和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框架柱;实心黏土砖、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承重墙,也可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填充墙;矿渣混凝土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则只能用于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填充墙。

目前,太原地区常用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产品主要有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系统、聚苯乙烯泡沫板(简称聚苯板、EPS板)、聚苯乙烯石膏复合保温板、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板)、EPS板抹灰外保温系统、岩棉外保温系统、硬泡聚氨酯保温系统、无机的泡沫玻璃保温隔热体系、玻化维珠保温材料系统以及具有自保温功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隔热混凝土砌块、双层夹心保温混凝土轻质墙板(CL复合剪力墙)等。

2 太原地区居住节能建筑外围护结构及材料的应用

2.1 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的外围护结构

钢筋混凝土的传热系数较大,梁宽一般为300 mm~500 mm,厚度为400 mm~600 mm,通过计算可以知道,300 mm~500 mm厚混凝土的传热系数为2.94 W/(m2·K)~2.20 W/(m2·K),400 mm~600 mm厚混凝土的传热系数为2.51 W/(m2·K)~1.95 W/(m2·K),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梁柱必须另作保温隔热处理才能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胶粉聚苯颗粒砂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材(XPS)、硬质聚氨酯泡沫和泡沫玻璃等保温材料。胶粉聚苯颗粒由于其造价较低,施工相对比较方便,开发商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其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近几年的大量使用中发现其强度较低,耐水性差,易产生开裂、空鼓和脱落等缺陷。目前辽宁、青岛等已发布相关文件,要谨慎使用此种保温隔热材料。

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是我省使用较广泛的做法,这种体系是以聚苯板为保温隔热层,置于混凝土墙体外侧与之一次浇筑成型,并以抗裂砂浆复合玻纤网格布作防护层,涂料饰面的外墙保温体系,其价格比较适中,可缩短工期。结构层与保温层之间粘结好,有可靠的连接,多用于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外围护结构。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EPS)和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XPS)目前在我省使用也较普遍,其价格也较适中,但板材类外保温体系的外墙接缝处容易出现开裂,浸水后板材的粘结强度和热工性能会明显降低。同时,聚苯乙烯板材的防火性能差;在高层建筑上抗风压,特别是抵抗负风压性能差。此外,外粘苯板不能满足在建筑外墙上贴釉面砖的需求。建筑经20年~30年后,粘结胶和塑料膨胀使用年限时变硬变脆,会使釉面砖有脱落的危险。

硬质聚氨酯泡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外用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找平,保护面层为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充分发挥聚氨酯保温隔热和胶料聚苯颗粒找平与辅助保温的功能。具有与基层墙体粘结牢固,表面无接缝、防水、热工性能优越,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速度快,效率高,能适应建筑物复杂墙体的施工等优点。但也有遇紫外线易风化变质的缺陷。

随着高效的硬质聚氨酯泡沫(PU)材料的发展及应用,以及国内对建筑节能不断提高的节能标准要求,硬质聚氨酯泡沫(PU)将会在我国第三步建筑节能及更高节能标准要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泡沫玻璃是我省尚不熟悉的保温隔热材料,但在太原国贸中心的使用开辟了我省首家无机轻质保温隔热材料运用。它具有抗裂、防水、防潮、隔音、吸声和使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该体系造价比其他保温隔热板材略高,但比硬质聚氨酯泡沫低,从材料的性能使用寿命与基层墙体的相容性,对气候的适应性以及造价等多方面考虑,泡沫玻璃也应该是我省钢筋混凝土和剪力墙的首选保温隔热材料之一。

2.2 黏土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砌体外围护结构

370 mm厚的实心黏土砖墙体的传热系数为2.188 W/(m2·K),不能满足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因此需要增加墙体的厚度或粘贴其他保温材料,方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黏土实心砖属于国家墙体材料改革中明令禁止需要限制使用的产品。在此对其外围护结构的构造不做展开讨论。

370 mm厚的烧结多孔砖墙体的传热系数为1.56 W/(m2·K),不能满足山西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因此需增加墙体厚度或粘贴其他保温材料,方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作为烧结多孔砖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多层建筑的外围护结构,还可以作为砖混结构的承重墙。但对于小高层和高层建筑来说,370 mm厚墙体518 kg/m2的重量则太重,会大大增加建筑中梁柱的受力承载。水泥和钢筋用量也会显著增加,从而造成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的综合造价增加。

混凝土空心砌块是代替黏土砖的主要产品之一,成为我省一些城市的替代墙体材料。但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热工性能较差,由190 mm和240 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所构筑的墙体的传热系数分别为3.40 W/(m2·K)和3.06 W/(m2·K),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最低值0.85相比相差较大,因此以混凝土空心砌块作为围护结构时,必须要另作保温隔热处理,才能使墙体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存在着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在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对墙体进行防水防裂处理。虽然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和保温板材进行外保温处理可使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热工性能符合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但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和保温板材容易出现裂缝的缺陷对墙体的防水十分不利。用硬质聚氨酯泡沫进行外保温处理,可以使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热工性能符合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要求,而且还有较好的防水抗裂性能,可以避免墙体出现渗漏。用泡沫玻璃进行内外保温处理,同样可以使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热工性能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而且其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抗裂性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是值得大力推荐应用的优质保温隔热产品。

2.3 自保温外围护结构

目前在我省的建筑工程中可选用的自保温外围护结构材料主要有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轻质保温材料的新型保温砌块、新型夹心保温墙板等。因为自保温外围护结构墙体有可一次完成墙体的砌筑和保温,施工快捷方便等特点,是墙体保温的发展方向,也容易被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接受。

填充轻质保温隔热材料的新型保温砌块与普通混凝土砌块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基本相同。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作为黏土砖替代外墙材料之一,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这种新型保温砌块只要按照普通混凝土砌块的施工规范和构造图集施工即可。但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存在着收水率较大的缺点,因此对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墙体的外围护结构时,必须要做好防水抗裂处理。若出现裂缝和渗漏,势必会影响墙体的使用性能和热工性能。

3 结语

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太原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对现有可供选择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太原地区气候条件下使用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

1)对于高层和小高层等框架结构的非承重墙外围护结构可优先选择具有自保温性能的墙体材料,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但在使用过程和安装中要注意好墙体的防水抗裂处理。

2)对于低层和多层砖混承重墙外围护结构可选择370 mm厚非黏土烧结砖贴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板或XPS板)或填充轻质保温材料的新型混凝土砌块。

3)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混凝土空心砌块等外围护结构可选用聚苯乙烯泡沫板(XPS板)和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体系,有条件的话也可选用泡沫玻璃等无机材料作为保温隔热层,使墙体的热工性能满足相关节能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DBJ 04-216-200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S].

[2]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谈太原地区校园植物造景的运用 第4篇

1 校园植物造景的内涵

植物造景是运用植物中的乔木、藤木、灌木及其他草本植物等, 采用植物搭配、配置等艺术手段, 充分展现植物本身的自然美、艺术的设计美、配置的和谐美, 从而打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供人们欣赏。在校园植物造景中本着动态性、区域性、艺术性、景观性的原则, 优化布局, 合理搭配, 从而实现校园营造和谐氛围的目的, 是将植物造景设计在校园这个固定平台内, 利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施展植物造景的各种美, 给校园赋予绿的色彩。在当今社会下, 如何巧妙的将在校园中适宜种植的植物与校园的特定自然环境相结合, 如何将植物配置与雕塑、校园绿化小品、桥梁、亭子等合理搭配等, 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 在太原的自然条件下, 要将园林植物配置应用到我们校园建设中, 主要是利用绿化、艺术等各种手段, 有机的将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 构筑校园中的绿化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与统一、美的搭配与重组, 将会在校园景观中再现自然景观的魅力。校园绿化中的植物造景应当倡导以人为本, 提升环境品质, 彰显绿色文化, 实现校园环境、功能、资源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

2 校园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 按照科学性、实地性的原则, 合理配置校园绿化中的植物[1]。校园的植物配置应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重视植物配置时的种类选择, 注重主体植物的选择, 特别是在终端设计时尽量安排主体植物作为主体景物, 两侧做好衬托, 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对本土树种的运用, 较好地体现地域特色, 最好在绿地设计时, 尽可能在校园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感, 达到小地方出大景观的效果。植物树种的选择, 可以根据植株的形态、颜色、形状、立体感等方面追求艺术设计, 既不能太乱没有绿化层次, 又不能单调雷同, 要静中有变, 在变中统一。2) 景观设计风格必须与校园总体绿化规划相匹配[3]。绿化植物配置时, 应注重植物的空间布局, 注重统一性、空间性、立体性, 合理搭配, 优化配置, 构建点、线、面的统一绿化体系, 创造校园中的完美植物景观。同时, 又要达到“三季有花, 四季有景, 四季常绿”的效果, 努力打造开放式、多样化、生态型的绿化体系。具体来讲, 就是普通绿化区域以绿为主, 注重改善生态环境, 可采用对植、行植等方式, 比如教学区, 学校入口等区域;而在较大面积绿化范围内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 比如楼间空地、休闲区等;对其他区域作一般性绿化处理, 比如学生宿舍区、操场周边等;对功能区的划分, 可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来创造功能区的绿化价值。

3 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

1) 因地制宜, 适地适景。种植园林绿化植物时, 必须与校园的生态条件相适应。为了保证植物的生长态势, 绿化植物最好选择本土植物, 以太原为例, 大面积栽种最好选择本土植物。同时, 可以适当引用外地优良树种, 以满足功能区的造景需求。在校园内植物的配置方面, 要充分考虑土壤、温度、水分、光照等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对树种进行选择。校园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 在植物选择中要依据校园功能区的划分, 栽植不同的植物, 同时兼顾好人文因素。因此, 在树种的选择上应当全面系统的考虑。例如:教学楼前后不宜种植冠幅大、树形高的树种, 可以选择烘托严肃、安静、清洁等功能的树种, 以免影响学生上课的光线。2) 在个体美中体现空间变化。绿化植物的个体美是相对独立的, 形体、颜色、光泽、香气等各具特色。植物本身是一个点、线、面的实体, 可以利用多样化植物体现空间变化, 产生步移景变的空间效果。3) 充分发挥林缘线和林冠线的功能美。林缘线和林冠线往往给人以动态的美、韵律的美, 植物的高矮不同, 进行穿插种植, 间隙栽种, 互相衬托, 相互协调,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园植物造景中, 应合理运用树木的空间感、立体感, 搭配树形的外廓, 丰富绿化植物景观的横向、纵向、纵横交替的绿化感觉。4) 合理搭配, 艺术造景。校园的功能区有限, 而且面积相对固定, 同时也存在学生践踏、毁坏等现实问题, 因此最好采取包围式绿萝花。除种植花草等简单形式的绿化外, 应与小溪、喷泉、亭子、台阶、假山等建筑小品共同使用, 用艺术手段打造相对完美的景观设计, 用美感冲击视觉感受。

4 校园植物造景设计

太原市属于北方干旱少雨地区, 在校园的门口, 适当种植云杉、白蜡、银杏、白皮松、国槐等大型乔木, 然后利用色叶灌木作为点缀, 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 再辅以地被植物, 如景天、萱草、锦带等, 形成乔灌草3层结构, 一是可以阻隔城市道路带来的喧嚣嘈杂声, 二是营造一种宁静、幽深的校园氛围。进入校门之后, 是宽阔整洁的广场, 校园广场的植物造景主要考虑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4]。两侧以高大的乔木进行围合, 形成封闭的空间, 以对称式种植为主, 乔木可选择银杏、梓树、山楂树、柿子树、五角枫、紫玉兰、白玉兰、樱花等, 灌木可选择紫薇、水栒子、丁香、红瑞木、紫叶矮樱等, 可形成四季景观。广场周边, 在教学楼、实验楼前配置碧桃、海棠、紫叶李等小乔木植物, 寓意“桃李满天下”, 适当搭配丁香、连翘、龙柏等, 台阶前以草坪和花卉为主, 卫矛球、女贞球等植物作点缀, 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为了庇荫及防晒, 在学生宿舍楼前布置高大的银杏、国槐、合欢等, 再点缀栾树, 形成绿色屏障。学生食堂一般位于学生宿舍之间, 植物景观以高大的油松、白皮松、雪松、华山松等常绿植物为背景, 食堂建筑隐映其中, 形成绿色长廊[5]。食堂前可列植玉兰、榆叶梅、龙爪槐等, 主要起抗污染、防风等作用。运动休闲区应设计成一片独特的自然小游园气候。在大型园林造景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 如樱花、月季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休闲区应以人工湖、假山、亭台作为主景, 植物以自然式配置为主。乔木主要采用紫玉兰、悬铃木、白蜡、垂柳、法桐等, 形成良好的遮阴效果。人工湖边以自然山石围合, 假山坐落其中, 湖边配以防腐木长廊或花架, 用垂柳进行布置, 湖中心点缀一些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 形成一种安静、和谐的景观氛围, 既方便师生读书, 还可以净化空气。同学们可以坐在湖边、山上、亭中休闲、娱乐、学习。

5 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应注意的方面

1) 注重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要在校园这一特定的区域内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绿化效应。因此, 明确校园各类区域的特性, 特别是各单体建筑周边的绿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植物造景要在景观设计时搭建文化场景, 植物造景与校园建筑、环境小品、雕塑、标识牌、假山等园林要素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集学习、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校园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需求。2) 重视后期的管理养护。养护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环节, 及时、科学的养护对保持植物造景预期的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植物造景结束后, 适时根据植物习性和养护要求, 定期进行修剪, 防止植物的顶端效应, 对成活率不高的植物要看成活程度进行补栽或补种, 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对水分需求量高的树种和花木, 要讲究浇灌方式, 可以采取喷灌形式;对养分需求大的树木可以进行配方施肥;同时, 注重病虫害的防治,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6 结语

植物配置在校园植物造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原市地处我国北方, 干旱少雨, 风沙较大, 因此在校园景观、植物配置规划设计时, 要根据校园对植物配置的需求, 合理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在绿化理念和技术上予以支持, 强化绿化植物的配置效果, 采用多层次的、合理的、科学的植物配置, 将适合于当地的品种特性充分发挥出来, 满足新时代下校园绿化的植物造景需求, 彰显太原市校园浓厚的绿化景观气息。

摘要:主要讨论了太原地区校园绿地中植物造景的作用, 对校园植物造景的原则和配置方式进行了探索及比较, 并总结了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应注意的事项, 为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和造景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校园绿化,植物配置方式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宋泽方, 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张金政, 孙国锋, 石雷.中国观赏植物资源现状与展望[J].园艺学报, 2002 (29) :671-678.

PHC管桩在太原地区的工程实践 第5篇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它是应用现代高效预应力技术和高强混凝土技术,通过混凝土强制搅拌,预应力张拉、离心、高压蒸养等工艺制造而成的。这种桩型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接桩灵活、质量可靠、穿透力强、施工快速等优点,对比同桩径普通沉管灌注桩、预制方桩等桩型具有较大的单桩承载力和较好的抗裂性能,在个别沿海省市,其市场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在太原地区,由于受东山、西山洪水以及汾河河水冲击,地层中普遍存在坚硬的砂层和砾砂层,在个别地区还存在卵石与砾石层,所以目前应用范围不是很广,但近年来也有不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工程实例,如太钢厂房、飞机场改扩建以及太重容器厂房等,文中以太重容器厂房为例,介绍其应用情况。

1工程与地质概况

1.1 工程概况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建煤化工容器厂房位于其厂区电铲装配车间南,排架重型钢结构,厂房总长246.44 m,总宽102.44 m,建筑面积25 245.31 m2。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静压工艺。桩型共分3种: YGZ1型桩设计桩径500 mm,设计桩长36.0 m;YGZ2型桩设计桩径600 mm,设计桩长42.0 m;YGZ3型桩设计桩径500 mm,设计桩长38.0 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80。共布置工程桩479根,要求YGZ1,YGZ2,YGZ3型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分别达到1 600 kN,2 400 kN,1 750 kN。

1.2 地层情况

该厂区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场地地貌单元属汾河西岸Ⅱ级阶地与太原西山山前倾斜平原交接地带。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构成,在试桩桩长范围内地基土情况见表1。

1.3 施工情况

该工程施工时,使用ZYC500B-B型和ZYJ800B型两台静压机进行压桩,在压桩完成后,共有约140根桩未压到持力层,约占总桩数的1/3,其中相差最大的桩与其设计桩长相差约22 m。多数未压到位的桩与其设计桩长相差几米到十几米,分析其中的原因:由于场地地处西山山前和汾河流域冲击地带,场地内局部地区可能存在坚硬砂层和孤石,地质勘察资料也表明,场地地下存在中粗砂、砾砂层,其中夹有大量砾石和少量卵石,故出现大量工程桩未达到其持力层。

2现场试验检测

2.1 静载荷试验

选择的8根试桩中,压到位的仅有106号试桩,其余7根试桩与设计桩长最少的相差0.55 m,最大的相差16.45 m,具体试桩情况见表2。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10级逐级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为压重平台;荷载量采用并联于千斤顶的MPM40020-2可程控压力变送器直接测定;沉降采用BWS3CA-50 mm位移传感器测量;数据采集使用RS-JYB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试验完成后,YGZ1型,YGZ2型,YGZ3型试桩QS曲线见图1~图3。

由图1中曲线可知,106号,154号试桩在加载至3 500 kN时,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8.03 mm,19.00 mm,QS曲线呈缓变型,未达到破坏,但其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以上,故停止加载,取3 500 kN作为其极限承载力。其中106号试桩桩长满足设计要求,154号试桩桩长未达到设计要求,但其承载力满足要求,仍有部分承载力未得到发挥;156号试桩加载至2 450 kN时,未达到相对稳定,其QS曲线呈陡降型,最大沉降量为47.57 mm,其施工记录为断桩,后经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在17.5 m处严重缺损,故取2 100 kN作为该桩极限承载力。

由图2中曲线可知,192号,242号试桩均未达到设计桩长,其中192号试桩与设计桩长相差16.45 m,当加载至5 000 kN时,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9.13 mm,20.13 mm,QS曲线呈缓变型,未达到破坏,但其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以上,故停止加载,取5 000 kN作为其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由图3中曲线同样可知,292号,307号,342号试桩也未达到设计桩长,当加载至3 800 kN时,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6.25 mm,12.07 mm,15.37 mm,QS曲线呈缓变型,未达到破坏,但其承载力已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以上,故停止加载,取3 800 kN作为其极限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2 高应变动测

针对场地情况,现场随机选择YGZ1型57号桩进行高应变动力测试,目的是分析单桩极限承载力及评价桩身完整性。该桩桩径为500 mm,设计桩长36.0 m,试验桩长40.0 m,露出地面部分为1.50 m,截桩后实际有效桩长34.35 m,与设计桩长相差1.65 m。试验重锤使用6.5 t自动脱钩整体重锤及锤击导架,数据采集为美国PDI公司生产的PAK型打桩分析仪,实测曲线拟合分析采用CAPWAP2000-1分析软件。

根据实测曲线,采用波形拟合法分析,结果见表3。

根据检测结果,57号试桩在试验桩长为40.0 m时,极限承载力为3 955.7 kN,扣除截桩部分,在有效桩长范围内,其极限承载力可达到3 700 kN,而该桩要求极限承载力为3 200 kN,因此满足设计要求。

2.3 低应变检测

低应变检测使用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耦合剂为黄油,激振方式为力棒。根据对已完成的446根工程桩进行检测,桩身波速介于3 304 m/s~4 371 m/s,其中Ⅰ类桩352根,占所测桩数的78.9%;Ⅱ类桩78根,占所测桩数的17.5%;Ⅳ类桩16根,占所测桩数的3.6%。

2.4 检测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除156号试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断裂,承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外,其余的7根试桩和1根高应变动测试桩,仅有106号试桩达到设计桩长,其余均未达到设计桩长,部分试桩未到达相应持力层,但其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QS曲线均呈缓变型,说明仍有部分承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8根静载荷试桩和1根高应变动测试桩为现场随机抽样,因而在整个场地桩基工程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从概率上分析可以认为该场地虽然有近1/3的桩未达到设计桩长,但其绝大部分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经对Ⅳ类桩进行补桩处理后,本批工程桩桩身完整性亦满足要求。

3结语

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与施工前,应做好勘察工作。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使用具有一定的条件性,详细了解地层情况,根据地质情况选择设计方案尤为重要。2)根据地层情况,可考虑对不同的地层,设计不同的桩长,以满足承载力要求。3)对压不到位的桩,首先考虑选择有代表性的桩进行静载荷试验,通过静载荷试验确定其单桩极限承载力,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处理,以及处理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结合高应变等多种检测手段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太原地区 第6篇

1 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

1.1 目前所具备的优势

1)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中明确提出,“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发展思路。结合国家关于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以及太原科技发展的现状,太原市相继颁布了《关于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太原市促进专利转化办法》《关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试点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这些法规政策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了要求,为太原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保障。

2)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以及科研成果。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太原市集聚了全省研发机构的50%,研发人员的60%。科技经费的80%,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图书的90%。2008年,太原市专利申请量为3 012件,其中,发明专利1 205件,每10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86.1件。2008年,太原市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有2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9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围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的需要,在新型材料、能源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了4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园区,总孵化面积达到150万m3。近年来,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也是大量高新技术科技资源不断产生的过程。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及科研成果数量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原料。

1.2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初具规模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步骤,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目前,太原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有3 000余台(套)仪器设备上网运行,仪器共享度超过20%;科技文献库整合清华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资源,数据总量达到12 TB;科技数据库完成机械、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的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了机械设计资源在线使用。以太原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科技数据库、科技文献库(以下简称“一网两库”)构建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已为2 000多个注册用户、3 336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检索、传递等数据服务,并启动Ⅱ期建设工程。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是各科技行业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基础。

2 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制约

目前,我国尚且缺乏科技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在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和使用上普遍存在部门分割的现象,科技资源主要限于各自部门使用,这必然导致各部门只关注于本部门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对于部门以外科技资源的利用和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并不关心;另一方面,“共享共赢”的观念没有被普遍接受,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认为共享就意味着免费,使别人“搭便车”,自己得不偿失,甚至会培养出竞争对手。因此,在广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中互相竞争的意识强于互相合作的意识。

2.2 体制机制制约

一是在宏观层面上缺乏整体规划。就太原地区而言,一部分科技资源布局分散、重复建设,而一些急需落实的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还处在空白阶段。在装备制造、煤转化等方面的技术中心和实验室较多,而在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的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发展却相对缓慢。一些重要的科技资源因为经费短缺难以得到收集和利用,对科技成果、专利等方面的文献也开发利用的较少。二是缺乏促进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科技资源的配置在整体上存在着管理体制上的行政性、分割性,没有形成科技共享的多元化投资运行体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没有形成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未能建立起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三是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单位、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由于不掌握科技资源的分布状况,许多单位或科研人员不知道谁想共享自己的资源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务,也不知道该去何处共享自己所需资源。四是缺乏利益驱动机制。据调查,在大型仪器协作方面表现为“共建易、共享难”,仪器单位愿意参加共建,但由于担心设备维护费等相关费用得不到保障,不愿意提供仪器共享;在科技文献和数据库方面表现为“共建难、共享易”,科技资源和设施的部门垄断,以及“小团体利益”的驱使,使得相关单位“都愿意共享、但不愿意整合”。科技人员对资源整合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共享共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投入不足和共建共享不是“科技成果”,使科技基础条件的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科技基础条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现行法规制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知识经济和全球竞争的新形势,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把科技资源的建设与合理配置,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美国、英国、法国都先后颁布了有关信息共享的法规。美国在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的同时,确定了“重点建设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立法引导其他行业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参与和投资。但至今我国尚未出台一部法律法规来明确科技资源的归属权问题,也没有法规要求占有国有科技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享受科技资源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致市场上各个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普遍缺乏实施和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据统计,太原地区80%~90%的科技资源都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行业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这些信息往往被束之高阁,企业难以得到利用。科技资源分散、僵化、低效和难以共享给创新活动的开展带来极高的成本,许多数十万元的大型科学仪器,“养”在科研单位,利用率低,难以发挥作用,而一些企业需要使用大型科学仪器,却因无处寻找不得不花巨资购买,企业往往由于本身资本的限制,不得不停止研发的事例屡见不鲜。科技资源共享难的现实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科技研发的障碍,也使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受挫,导致大量科技人才外流。

3 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建议

1)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政府部门要增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鼓励科技资源的拥有者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推广共享的成功经验。媒体要利用引导公众舆论的优势,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公众倡导共建共享的精神,培育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只有当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水平共享,才能有效发挥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科技研发基础支撑作用。

2)制定《太原市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条例》。近年来,太原市出台了一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但这些政策都趋向于指导性,就共建共享的实施而言还缺乏具体的规定,对共建共享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明确规定。从太原地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迫切需要加快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与法律研究。通过地方立法,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明确主体权利和义务,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在发展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地方立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地方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3)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应纳入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体系,列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根据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由政府统一制定科技资源发展规划。对于公益性、基础性、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的科技资源,政府应当担当投资的主渠道,建立起科技资源共享的资金支撑体系。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开发实力的政府公益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要重点扶植。并将国内外科技资源发展现状和太原地区科技创新对科技资源的需求状况调研列入政府每年的调研计划。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共建共享的,如企业、公司投资产生的科技资源,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采取多种多样的共享机制,本着利益共享的原则,对资源建设者及资源共享过程进行补贴或扶持。

太原地区 第7篇

自2006年2月21日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2012年年底“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提出,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范例, 建设美丽乡村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四年来, 太原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日渐完善。全市212个新农村中先后有1/5的村庄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 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东山地区作为太原市新农村分布的一个集中区域, 主要分布有杏花岭和迎泽两个区内的多个村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该区域的村庄尽管拥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但因东山地区为黄土丘陵地形, 又承担着城市的防洪、交通等众多功能, 在发展上面临着一定的劣势和挑战。做好东山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无疑将推动整个东山地区的经济发展, 引导东山地区广大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向城镇转移,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实现城乡一体化, 也为以后类似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2 现状存在问题

根据东山地区已编制完成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总结出东山地区的新农村规划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限制因素:

1) 地形复杂多变, 地质条件不佳。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 中南部为河谷平原, 东部的山地通称为东山。由于该区域常年经雨洪冲刷, 现状沟壑纵横, 高差可达上百米。现状许多村庄就坐落于条条冲沟之中, 如枣沟村、长沟村、后沟村、东沟村、小枣沟村等村庄就因此得名。复杂的地形不但限制了村庄的发展, 同时汛期对村民的安全也造成隐患。

东山地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 高低起伏、沟壑纵横, 适合开发和建设的土地并不多。土质大部分为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给规划建设和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加之东山煤矿、长沟煤矿等多家煤矿的开采, 在区域内形成一定范围的采空区域, 进一步减少了可供利用的土地存量。

2) 市政设施缺乏, 基础设施限制。东山地区特别是高速环路以外地区, 仅有几条公路可供通行, 道路密度远低于城市水平, 相应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严重不足, 制约本区的发展。大部分村庄水源为自备水源井, 既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又不利于涵养水源。雨水及邻近地区的污水利用自然地形高差直接排入现状沟渠, 渠内水质较差, 急需雨污分流, 清淤治理, 使其达到防洪标准。城市集中供热还未覆盖, 现状供热采用燃煤小锅炉, 容量小, 能耗高, 脱硫除尘不达标, 对大气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燃气主要以液化石油气及蜂窝煤为主,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横跨东山整个区域, 由北向南分布有小返河、尹家沟排洪渠、枣沟排洪渠、柏杨树排洪渠、北涧河、北沙河、南沙河、马庄沟等多条缓洪渠道, 另外还存在尹家沟水库、枣沟缓洪池、柏杨树水库、南沙河水库、马庄水库等蓄洪池, 整个区域地形切割严重。

随着城市的发展, 新的108国道、石太货运铁路选线均位于东山地区高速环路以东, 同时, 丈子头村南侧的天然气门站以及省、市天然气管线、成品油管线、现状高压线等多条市政设施主线均南北贯通该区域, 众多基础设施及其防护绿地对用地的划分, 给整个区域统一发展带来困难。

3) 缺少上位规划, 基础资料缺失。由于东山地区大部分用地均在《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的控制范围之外, 该区的大部分新农村建设没有上位规划的指导, 现状用地杂乱, 建设项目分散。规划必需的地形图等基础资料也存在数量不够、比例偏大、内容陈旧的问题。

4) 产业结构单一, 村庄规模不均。东山地区村庄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非农产业发展迟缓, 多种经营, 特别是特色种植、养殖比重偏小, 生产条件落后, 生产力水平低。

东山地区村庄规模差异较大, 如丈子头村、长沟村等村庄人口均超过1 000人, 属于特大型村;而水泉沟村、瓦窑头村等村庄人口均不足200人, 属于小型村。规模不同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也各不相同, 应逐个区别对待。

3 规划指引

太原市山水形态独特,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为了保护该市“绿色肺叶”, 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需大力推进东山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 打造城市优质环境。要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同时, 规划布局都市型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等低碳绿色产业, 增强发展活力, 打造活力东山。为了加强城乡统筹, 根据太原市规委主任会精神, 东山地区需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大力发展好兼具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的现代都市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传承农耕文明, 留住更多的“乡愁”。

1) 建设与产业规划指引。村庄环境与风貌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 也是构建美丽乡村、保护并延续农耕文明的重要方面。

本着适度集中、节约集约用地、集聚发展的原则, 新规划建设的村庄应尽可能超过1 000人 (特大型村庄) , 对200人 (小型村庄) 以下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要积极引导搬迁和撤并。由于东山地区属于山区、丘陵地貌, 规划更应充分体现“组团布局, 聚散相宜”的空间布局特色, 同时将村庄的居住与产业用地充分融合, 利用依山的独有条件, 形成院落—山体—自然的格局。

规划产业方面, 建议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在用地条件较好的地区着力打造物流仓储基地、花卉交易市场、农家度假村等项目, 实现“产—旅—居”三利合一的空间布局模式, 为东山农村增添腾飞的翅膀。

2) 公益性设施建设指引。纵观我国城乡格局, 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是山地农村最薄弱的环节, 因此规划更应本着城乡一体化的原则, 按照太原市的标准和建设要求, 对东山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

3) 编制与实施指引。为避免村庄规划与村民的实施意愿脱节, 因此在项目编制时, 既要做好前期研究, 又要做好实施前的调研。首先按照《城乡规划法》, 村庄规划需尊重村民意愿, 因此通过民意调查后, 将村民在产业选择、住房标准、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逐一落实到规划当中, 以便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其次以规划理念为指引, 以投资主体意愿为基础, 把握市场需求, 使现状、诉求及规划得以顺利对接, 让规划真正接地气。

4) 保护与发展指引。在城乡建设中, 尤其是山地区域, 急需转变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获得发展的传统模式, 规划应通过有节制的开发, 确定禁建、限建、适建区, 保障村庄以及东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需大力推进东山植树造林和生态建设, 改善东山地区村庄的生态和生产环境, 打造城市绿肺, 提高东山地区的综合效益和发展水平。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 继续壮大农村产业, 分类指导、顺乎民意、责任到人, 把这项惠及农民群众的好事做得更好、更扎实。

摘要:针对太原市东山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从地形条件、市政设施、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 就目前东山地区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提出了规划对策, 以实现东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规划对策

参考文献

[1]周铁男, 刘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分区层面村庄规划编制探索[J].规划师, 2013 (11) :33-38.

[2]冯健.乡村重构:模式与创新[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12.

太原地区 第8篇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对太原地区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企业技术中心展开了资料调研和收集工作。太原地区大型院校、企事业单位技术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共享仪器单位有60家入网, 全国有35家科学仪器设备厂商入网。已收集2 000多台套仪器设备信息, 有100多个仪器使用和测试专家入网, 已链接全国68家科技相关及共用协作网站, 完成太原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协作网总体系统框架的设计及实现部分功能。

从仪器设备的原值来看,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的共享, 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提供20万元以上的设备。

从仪器设备的分类来看,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的分类较之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居多, 表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服务的领域比较多。

由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已经建设了一段时间,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笔者期望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入网机构和入网设备, 提出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建设对策。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入网机构分析

登录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 搜索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与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分类相同的几个类别, 按照科研机构划分的标准, 将入网机构分为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 统计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入网机构, 结果见表1、表2和第53页表3。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高校入网机构分析。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高校入网机构 (见表1) 来看,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高校入网机构呈现下列趋势:一是从入网高校数量来看, 总计18所, 这些高校既包括本科院校, 也包括专科院校;既包括驻地在太原市的高校, 也包括驻地不在太原市的高校。目前, 山西省包括专科院校在内的高校超过100多所, 在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允许外地高校入网的情况下,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吸收其他高校设备入网。二是从入网高校入网设备来看, 太原理工大学 (108台) 、山西大学 (77台) 、中北大学 (44台) 、山西财经大学 (30台) 等院校入网设备较多, 而其他高校则比较少。因此,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激励这些高校设备入网。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企业入网机构。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企业入网机构 (见表2) 来看,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企业入网机构呈现下列趋势:一是入网企业数量来看, 总计11个, 这些企业既包括太原市本地的, 也包括外地的;并且这些企业都是大型企业, 呈现集团化趋势。在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允许外地企业入网的情况下,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吸收本地和外地其他企业集团设备入网。二是除了大型企业之外,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还可以吸收中型企业入网, 中型企业的设备在服务小型企业方面, 可能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实现。三是从入网企业入网设备来看, 山西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总公司 (33台) 、上海济成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9台) 、山西三益华信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27台)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台) 等企业入网设备较多, 而其他企业则比较少。因此,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激励这企业设备入网。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研究机构入网情况。从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研究机构入网情况 (见表3) 来看, 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入网研究机构呈现下列趋势:一是从入网研究机构数量来看, 总计32个, 这些研究机构既包括驻地太原的省级研究机构, 也包括国家驻山西的研究机构, 但是以市属及省属机构为主。“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不将重点放在研究机构设备入网上。二是从入网研究机构入网设备数量来看, 普遍比较少, 超过20台设备的只有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3台) 、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22台) 、山西省药品检验所 (21台) , 大部分入网设备都少于10台。因此,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将重点放在已入网研究机构设备入网上, 增加这些研究机构的入网设备数量。

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入网设备分析

登录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 搜索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与山西省大型仪器设备网分类相同的几个类别, 按照仪器名称划分, 将入网机构分为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 统计太原地区大型仪器设备网的入网设备及其机构。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 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设备都是属于某一家机构或者两家机构, 同时为多家机构共同拥有的设备只占小部分比例, 不利于设备共享, 如果用户需要联系一台设备, 而这家设备拥有机构正在使用, 用户就无法获知还有哪家机构拥有这样的设备。因此, “十二五”期间平台可以在扩大入网机构数量的同时, 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入网机构让更多的设备入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太原地区】相关文章:

太原小店07-12

太原政府05-14

太原报告范文05-20

太原调查范文05-20

太原城市规划09-01

太原重工范文05-20

太原落地方案范文06-07

太原施工方案范文06-07

游览太原感受范文06-10

太原山西住宅发展08-02

上一篇:水体污染治理探索研究下一篇:高边坡施工安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