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范文

2024-08-31

水的组成范文(精选4篇)

水的组成 第1篇

氧气的发现者普利斯特里是一位英国的化学家。他常常喜欢给朋友们表演魔术:手拿着一个空瓶子,在朋友的面前晃来晃去,为的是展示这是一个透明的空瓶子。然后,他便迅速地把一只点燃的蜡烛移近瓶口,“啪”的一声巨响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焰,但立刻就熄灭了。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原来,这位魔术师在表演前就已经将空瓶子里充满了无色氢气和空气,而氢气是一种可燃气体。当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后,瓶中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爆鸣声。最初普利斯特里只是以此方式给朋友们变变魔术,惊吓朋友以当娱乐消遣,可他万万没想到变完魔术后,瓶壁上竟然有一位神秘嘉宾——液珠。

在1781年的一天,普利斯特里将这个神秘的发现告诉了好朋友卡文迪许,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个发现氢气的人。卡文迪许听后对此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进行实验,他将氢气与空气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点燃,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这个发现,并断定瓶壁上生成的液珠就是水。在氧元素被确认后,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反复实验,最终得出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刚好化合完全生成水。通过这样的实验是完全可以断定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一种化合物质。但是由于当时“燃素学说”(古代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救人类的故事)的存在,使两位科学家受这种错误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将这一事实告知人们。

直到1783年6月,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他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拉瓦锡得知此事后立即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实验,实验结果不仅生成了水,同时他还将生成的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这一结论证实了卡文迪许的结果,水的确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拉瓦锡的这一证实,成为了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水的组成反思 第2篇

――关于《水的组成》的化学随笔

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在《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我利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把培养创新能力渗透于其中。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水的组成 第3篇

[案例描述]

整个教学过程蕴涵一明一暗两条学习线索,即水的知识主线和化学学科的育人线索。结合社会热点,我将“生活中的水”和“水的应用”两个环节贯穿课堂的始末,以模拟科学家的认识历程为主线,将“合”与“分”的思想方法具体运用,带领学生在方法感悟、情感体验中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使学生体验了反思、质疑、追问的探究过程。

通过追寻科学家的足迹,我引导学生了解水的认识历程,从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中找到方法借鉴。同步地,我演示“氢气燃烧”实验,再现历史情境,将科学家们的精神直接投射给学生。学生在化学史实的激发下学会了质疑与思考史料结论,在化学史实的学习中领悟探究的思想与方法,感悟探究的科学精神。

通过化学史教学,我顺利将实验后的反思、质疑融入教学中:怎么证明氢气燃烧产物确实是水?拉瓦锡是如何获得水的元素组成的结论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在问题分析中寻求解决方法,将教材配套练习册中“水的化学性质”的学生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后续水的电解的史料处理,我采用了“先启发后探究”的方式。有了氢气燃烧“合”的方法启示,在学生经历了寻找反应条件、产物猜测、产物检验等一系列探究过程后,我展示,在1800年,科学家就已经通过“分”的方法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事实,借此充分肯定学生的智慧。将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结合起来研究,学生不仅能理解水的组成,而且能体会化学实验现象中蕴涵的本质,体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物质的量计算探析水的分子构成,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认识水的电解过程,初步建立起尊重科学事实的意识。

[反思]

“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主题走向化学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化学的立意高于生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满怀憧憬并热切展望未来能源的使用。因此,课的设计将“生活中的水”和“水的应用”两个环节贯穿课的始末。“人类认识水的认识历程”的化学史在本节课的运用,切实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独特视角,在追寻科学家足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寻找到了发现问题的方法,尝试不同方式的实验体验,启迪思维。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获得了崭新的学习经历与实践体验,收获的不仅是化学学科知识,更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正能量。

[点评]

学科教学的内涵是基于学科,旨在育人。倪老师的《水的组成与性质》一课结合学科内容,有意识地发现并挖掘学科育人资源,掌握资源的真正内涵,用智慧的设计组织教学过程,探索化学学科育人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正确地把握了资源的核心价值取向,很好地凸显了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这节课的育人价值可提炼为以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学科育人的资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正确看待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自然观;以拉瓦锡的追踪实验等化学史作为学科育人资源,在具体化学史情境的再现中,追寻科学家的发现历程,用科学家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感染学生,有机融入科学道德观教育;以化学实验与反思作为学科育人资源,把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结合起来研究,将“合”与“分”的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水的组成探究过程,体会化学实验现象中蕴涵的本质,感受并领悟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第4篇

《水的组成》这节课我的设计是以电解水的实验为载体,通过对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观察、分析,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再从元素的初步认识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教学时,学生根据实验中的体积比、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和判断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微观世界,然后从元素的守恒这一规律中得出水的元素组成。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世界,进而从元素中引出物质的简单分类,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元素组成。

2、存在的不足: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电解水装置陈旧落后,结果将近一节课的实验探究都没得到1/10只试管的气体体积,结果没有达到可是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学生对纯净物与混合物产生混淆,对元素的认识不清,结果练习与作业时出现许多错误。

3、改进设想:

①、把握好实验进度,控制好时间,注意教学重点的教学。

②、对物质的分类这一知识点要抓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该知识的资料,多做些练习以及找些时间和同学们分组讨论,尽量弄清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的组成】相关文章:

水的组成评课稿06-20

组成材料05-12

组成原理06-17

组成方案08-02

物质组成教案05-29

相框组成范文05-20

设计原则和组成06-26

三个组成部分08-18

微机组成与维护09-13

科技论文的组成05-25

上一篇:季戊四醇下一篇:血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