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校史馆)

2024-08-03

档案馆(校史馆)(精选9篇)

档案馆(校史馆) 第1篇

那么在校史馆的建设过程中,档案馆怎样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档案馆和校史馆的一体化建设,利用校史馆的建设这个契机充实档案馆藏,提升档案馆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发展服务呢?

一、思想观念上加强一体化建设

1.高校档案职能。根据《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高校档案馆作为汇集高校各类信息资源的内部机构,具有档案对原机关第一价值的档案室的功能,又有档案对形成机关以外的其他利用者的第二价值的档案馆的功能。高校档案馆虽然没有国家各级档案馆内容丰富,但是其基本职能和国家各级档案馆是一致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而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都是通过展览,特别是建立校史馆来实现的。校史馆的建立和开放正是扩大档案馆影响、提高档案价值、强化档案意识的有效途径,双馆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实现档案的第一价值,更有助于扩大档案资源的利用范围,促进其第二价值的实现[1]46。

2.高校校史馆职能。校史馆是研究和编研学校历史的机构,是永久保管学校校史档案的基地,是进行校史研究和利用的档案史料中心[2]42。校史馆是通过档案史料展示学校在教学、育人、科研等方面发展的光辉历程,反映不同时代学校的真实面貌,是学校的一部编年史,记录了学校的成长过程。校史馆的建立离不开充足的史料支撑,而高校档案部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恰好能够为校史馆的建设提供最原始最可靠的文字、声像和实物等资料;同时档案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馆藏也最为熟悉, 能及时提供利用,并且档案馆的编研力量和编研成果能为校史馆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校史馆的建设,不管从资源还是人力上,都离不开档案馆的参与。

从校史展览的角度,可以说校史馆是档案馆职能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档案馆职能的拓展。档案馆将珍贵的或重要的档案通过图文等形式在校史场馆中展出,成为高校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校园文化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推动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增强了档案工作活力,拓展了档案的社会功能,使高校档案信息真正为社会服务。只有理顺校史和馆档案馆的关系,认识到校史馆是档案馆工作的一部分,才能使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到校史馆的建设工程中去,才能转变档案工作理念,从幕后走到前台,加强档案馆和校史馆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档案馆和校史馆资源的整合,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发展。

二、管理体制上加强一体化建设

校史馆是近年来的新建机构,校史馆建成之后大多为新生入学教育和来宾参观服务的,具有时限性,大多数时间校史馆处于闲置状态。将校史馆设置为常设机构,配置专业化的人员是不现实的。而档案馆是高校的常设机构,并且有成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两馆的最大效益,校史馆与档案馆应两馆合一,按照一个领导班子,两块牌子运行,将档案和校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整合档案、校史信息资源,拓展档案、校史服务功能,逐步建设成为学校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校史研究基地、爱国爱校教育基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心,促进档案、校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档案馆负责校史馆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建立校史工作岗位责任制,根据校史馆的规模和参观频率设立相应数量的校史馆管理人员,使之专门负责校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布展工作;校史馆常规管理和对外开放工作,校史馆维护和相关信息更新工作;以及校史的讲解和信息反馈等工作,从而确保校史馆工作的良性运转,满足校史馆发展的需求。

三、档案工作环节上加强一体化建设

建设校史馆需要征集大量的历史史料,校档案馆是校史档案的主要来源。建设校史馆需要大量的实物和照片,校档案馆库藏的实物和照片档案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有严重的欠缺。我们根据校史馆的征集范围和征集情况,及时调整了现有档案的收集范围,进一步完善了档案收集工作方案,特别加强了实物和照片档案的收集力度,每年布置档案收集工作的同时布置校史馆史料的征集,为校史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校史征集过来的学校早期的发展资料,特别是学校早期的印刷品如学生证、教案、借书证以及一些知名校友的题词和照片等,通过一体化的编目管理,有效地整合档案资源,在提供校史馆展览的同时也丰富了档案馆馆藏,填补了档案馆藏的空白。

在档案的开发利用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档案馆馆藏资源和档案馆编研力量,进行专题编研活动,如学校名人(教授)、知名校友、学校教学科研成就等,既可以编研成书面成果,又可以同时在校史馆举行专题展。充分利用校史馆这个展示平台,档案馆不仅可以将馆藏资源及其编研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也丰富了校史馆的展示内容,提升了校史馆的展览水平,增强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感知度,使校史馆成为学校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而通过校史馆的展览使档案史料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档案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增强高校的档案意识,也便于档案收集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校史馆资料也能转化为档案编研成果。因为校史馆资料是按年记事,贯古通今,分区布局,连续地反映该校的新成就、新发展、新面貌,向学校和社会传递条理系统、出处有据、图文并茂的信息[3]196。 反映学校历史轨迹的校史馆资料能规范和充实档案编研成果,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可以利用校史馆信息,编写校史或截取校史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使社会各界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我校在校史馆建设初期对办学时间的考证方面,从老领导老校友的回忆到零星文件的记录, 以及辗转省市档案局的文件查证,到最终确立了有据可查的办学时间,这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编研,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学校办学的历史,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

总之,利用高校校史馆建设的契机,我们要加强校史馆和档案馆的一体化建设研究。一方面研究馆藏档案资源,考证校史,积极探索档案利用工作的新途径,为校史馆建设提供有力的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凭证;另一方面通过校史馆将高校的历史活起来,文化形象充实起来,构建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对学校充满感情和自信,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摘要:档案馆与校史馆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思想观念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上的一体化以及档案工作环节上的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建设整合档案资源,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学校档案与校史馆岗位职责 第2篇

2、负责校属各立档单位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的收集与技术指导工作及2006年以后产生的文件级档案数据库建设;

3、负责全校重大活动和事件产生档案的收集与技术指导工作;

4、负责全校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5、协助馆长做好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工作;

6、负责学校新成立机构综和档案归档范围的确定和机构因职能变化需修订归档范围的工作;

7、负责东校区校史研究有关工作;

谈校史馆建设与高校档案建设的关系 第3篇

一、高校档案建设与校史馆建设在功能上的统一

高校档案工作一般广义上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现阶段国家档案局积极倡导“四位一体”活动的开展, 更进一步将传统定义上档案工作的功能加以扩展。“四位一体”指的是综合档案馆的功能定位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随着高校对校史馆功能认识的深入, 高校校史馆正逐步从临时性的展览室转变为永久性的校史展览馆, 从校庆的点缀转变为注重特色内涵、充分展示高校办学成就、发展历程和扩大高校社会声望的重要窗口和教育平台。校史馆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 即以一定的平台和形式, 将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校园文化精粹充分展示的场所, 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档案馆一样校史馆先天性具有的文化储存、文化传播、文化教育的功能使其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关注的新亮点。校史馆中的校史档案记载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形成了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 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 是一部生动感人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教材。

二、高校档案建设为校史馆建设提供史料基础

校史研究是校史馆建设的基础, 校史馆建设的成功与否建立在校史研究的基础上, 建设校史馆离不开对校史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研究概括总结, 借鉴吸收校史研究成果奠定了校史馆建设的基础。鉴于校史馆的重要意义和极大的影响力, 其建设需要科学设计、精心筹备。收集档案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因为校史的确定依据档案, 校史的展示离不开档案。档案是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 发展而积累的, 它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档案馆是校史资料的主要来源, 它与校史馆的关系非常密切。

档案馆是校史档案的主要来源。档案是校史的基础和依据, 校史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 而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有价值的材料都存放在档案馆, 其真实性有很大保障。高校档案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不仅以传统文化、教学管理、科研成果等主要内容存在, 还记载了师生员工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英雄壮举、记叙了高校在逆境中艰苦办学的创业历程、记述了名师学者不求名利, 献身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等。可以说唯有以档案为基础, 校史馆的建设才能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档案史料对校史确定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校史馆建设可查证档案史料、纠正错误还原历史真貌。校史的确定包括建校时间的确定、学校起源的确定、学校发展过程的梳理等等。校史的确定要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 不能牵强拉长校史年份, 要充分发挥档案史料对校史确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校史馆建设是高校档案有益的补充

校史馆是可移动的档案馆, 开放校史馆拓展了档案的社会功能, 使高校档案信息真正为社会服务。如我校校史博物馆选址为学校老图书馆, 展馆安排在老图书馆天井、二楼和三楼。展馆功能规划为展示区、办公区、配套附属功能区等。展示区主要由序厅、发展历程展厅、办学成就展厅、尾厅、农业文化展厅、多功能厅等6个主要展厅构成。这样校史馆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成为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一个亮点, 同时也促使档案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以往档案资料收集的滞后性、服务的被动性和效益显现较慢等特点使得学校档案工作长期不被重视, 而在校史馆的建设中涉及学校党政、教学、科研、外事、基建、设备等诸方面的材料。有些档案, 尤其是早期历史档案通常极少利用。而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档案内容几乎都需要整理、浓缩、利用。通过校史馆的建设可增强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 提高档案部门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促进档案业务建设, 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高校校史馆的建设和高校档案馆的建设,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传统教育和优良校风教育, 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 为高校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优秀生源竞争激烈的今天, 高校越来越注重树立自己的形象, 校史馆和档案馆作为学校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机构, 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真实记录了学校发展的历程, 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使每一个参观者清晰了解学校的情况。特别是, 每年高考招生宣绍传或在开学初的校园旅游是向广大学生及其家长推介学校的有效手段, 而校史馆是必到之地, 学校的悠久历史和知名校友辉煌成就让人记忆深刻。尤其是校史馆中荣誉展览和优秀校友部分, 更是直接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高校教学理念, 使学校的对外宣传不再停留在口头介上, 而是以实物和案例生动地做以展示。

参考文献

[1] .蔡颖.高校档案馆校史馆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档案, 2011.4

参观校史馆有感 第4篇

上周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在这小小的房间里,记录玉桥的发展历程,更展现了玉桥的风采。

我们刚走进门,就看见一面墙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奖杯,既有体育竞赛的,也有知识竞赛的。得到这些奖杯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依靠团结的力量。我们虽然不是获得者,却也为身为玉桥的一员而骄傲。我们更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另一面墙上贴着学校活动的照片。专注研究问题的师生,大扫除时忙碌的身影,为烈士扫墓时的庄严,植树时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我们茁壮成长,一切都那么和谐又美好。

再往前走,就贴着优秀教师获得的奖项。“春华杯”,“秋实杯”,多有诗意的名字,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了,老师们却在这神圣的岗位上,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小小的屋子满载着玉桥中学的荣誉,引领我们扬帆起航;闪亮的奖状证明着玉桥中学的实力,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历史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新的未来还在等待我们开创。带着憧憬,带着希望,我们在路上,愿玉桥再创辉煌!

档案馆(校史馆) 第5篇

一、校史馆与档案文化的互补作用

信息时代需要大量的信息源的传播,而信息传播从本质上讲,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从档案的价值上看它既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沉淀,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它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着文化凭证、文化媒体、文化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档案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通过开发利用以后,形成文化信息和文化资源库[2]67。文化资源常常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档案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利用,校史馆的建设正是档案重复利用的一种表现,档案文化除了在课堂上对档案知识文化的传播外,大多是利用二、三次文献的加工来进行传播的,比如:《规章制度汇编》、《校志》、《论文集》、《科研成果专利汇编》等等,这些都可加速档案文化传播。

近阶段,国家档案局积极倡导“四位一体”的目标方针,重点把档案的功能定位在: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3]63,可见,校史馆的建设理念与“四位一体”的建设方向是一致的。校史馆和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一样,二者都是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档案材料的储存地、文化传播和教育基地,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

二、利用档案文化打造校史馆建设的基础背景

2005 年10 月6 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建校40周年的庆典之日,为使我院的庆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宣传学院,展现学院的风采,共同编研成果参与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优秀论文选编》、《科研成果与专利集》、《不惑之年写华章》、《桃李芬芳四海扬帆》、《校友录》等都利用了大量的科研档案和教学档案和图片资料,这些成果都凝聚了档案人员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汗水。笔者亲自参与了校庆工作,感知档案文化对校史馆乃至校庆活动的重要性,也为2015年学院50 年大庆活动做好了铺垫,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5 年,前身是广西劳动大学,随着时间的变迁,先后改制为广西农学院热作分院、广西农垦职工大学(1982.8)、广西农垦大学(1989.8)、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1996.3)、1998 年3 月改制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同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4 年,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标志着学院正式迈入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行列。骨干院校从建设时期到获得“优秀”等级,在整个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整套材料都是珍贵的档案资源,在宣传档案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校史馆以形象的图片和实物档案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集中展示,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探寻到学院历史发展的坎坷及沧桑巨变,目前校史馆已成为学院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和每年新生入学的教育基地,它既起着宣传学院和教育的功能,又能使档案文化与校史馆有机地结合起来。

经过广大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五十年沧桑,五十年奋进,学院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很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近13000 人,50 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专用技术人员共50000 多名,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不论是从学院目前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学院这50 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来看,都展示了档案文化知识的传承,以及通过校史馆所展示的学院所取得的辉煌历史成绩。借助校庆之力,把档案文化与校史馆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档案文化通过校史馆更好地展示出来,再现档案文化的美。

三、校史馆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新举措

首先学院以“简朴务实、高效有序、展示成果、促进合作”为原则,在节俭的前提下,力争把校庆办得更具特色。首先在学院领导的领导下,成立了50 周年校庆工作组织机构,下设校庆工作领导小组、校庆工作办公室、校庆筹备专项工作组(校志编纂工作组、材料撰写工作组)、对外联络工作组、宣传报道工作组、校史馆布展设计工作组等机构。利用网络媒体,以体现学院办学特色与办学思想为准绳,展示学院50 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学校形象,并面向全校师生和全国校友征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校50 周年校庆徽标的设计方案。结合学院实际统筹策划和推进学院校庆工作,达到凝聚人心、扩大学院影响力、促进学院发展为目的,为50 周年大庆做好充足的准备。

学院在发挥档案文化功能的同时,在体现学院特色的背景下建立校史馆,使校史馆与档案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在40 大庆大量利用了教学、科研和照片档案成果的基础上,需大量增加实物档案和外事档案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筹建50 周年办学成果展、校史展和学生作品展,使档案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中领略学院及对外合作办学的风采。同时,2015 年为把学院校庆办得更具特色,我院陆续在柳州、桂林、湖南、昆明、西双版纳、广州、湖北等省成立了校友工作联络站,并号召全体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并殷切期望惠赐所收藏的有关母校发展的重要文件、文稿、照片、图片等校史数据,以弥补现存档案资源的不足。

四、档案文化在校史馆建设中的意义

2015 年10 月18 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50 周年华诞。学院本着“务实、简朴、隆重、高效”的原则,以“传承文化、展示成果、促进合作、共同发展”为主题,通过档案文化和校史馆相互之间的完美渗透,更加明确了校史馆与档案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校史馆的建设可征集到大量档案部门没有的史料和实物档案,用来弥补档案库存数量的不足,进一步丰富馆藏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建校期间基本建设档案中缺少声像档案的史料,平时通过发征集通知、电话、QQ等形式宣传,从个人手中征集了不少历史性变化的图片档案资料,还有就是我们通过多次的改制和更名,造成时间的缺误,通过对史料的查阅,确定最后改制时间,为学院的档案的保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校史馆的建设,拓展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功能,提高了高职院校档案利用率,扩宽了档案的利用的范围,使高职院校综合档案室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校史馆的内容应包括学院历史回顾和展望、科研成果展示、论文集、成功人士名录、基本建设等类目,学院校史馆的开放范围广泛,不仅仅是面向教职员工,也可每年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去看、去感受学校50 年的光辉历程,也可通过学院与学院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宣传学院的发展,也是对参观者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展示档案文化的一种魅力。

处理好档案文化在校史馆建设中的角色,是加强档案文化和档案的意识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档案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增加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地位,进一步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优秀校友展示的部分, 更能直接展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校风,充分展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使对学院历史的宣传不止停留在口头上,更是以实物和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校史馆也是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校史馆与档案文化的有机结合,更好感受校史馆与档案文化的联系,感受二者之间的内在魅力。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对档案文化的筛选和传承的过程,校史馆的建设对档案文化的推动或相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对档案文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文化的发展状况,而高职院校档案教育的内容、对象、方式不仅是档案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档案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是文化和教育的集中地,在当今社会档案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关系更紧密[4]39,因此,校史馆的建设与档案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总之,高职院校校史馆与档案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档案室是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校史馆则是对档案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充分提高高职院校档案在开发利用上所取得的成绩,从而进一步展示档案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史基升.高职院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史晓蓓,安莹.谈高职院校校史馆对新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发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3]唐莹.新时期高职院校档案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J].兰台世界,2015(2).

档案馆(校史馆) 第6篇

一、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在武汉第二师范学校和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后组建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的前身是从1904年张之洞在武昌都司湖畔创办两湖学堂,几经坎坷,数易其名,走过了100多年的辉煌历史。为了展示我校的悠久历史,在学校着手新建校史馆之初,就成立了档案馆筹建委员会,集中各方力量,开始了大量的查献工作。不断挖掘学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档案佐证材料及各种文献、照片、声像材料,丰富和充实了我校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珍贵历史档案记录。

二、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呈现学校的创办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

史馆建设中,必须认真挖掘提炼,才能彰显学校的独特魅力。1890~1907年,张之洞主政湖北,兴洋务、办实业。他认为“师范学堂为教育之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湖总师范学堂孕育而生,是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之今世前生。两湖总师范学堂,奠定了学校的师范传统。后来学校迭历“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实验师范学校”“武汉市第二师范学校”“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等校名。从两湖学堂至今,学校为教育战线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幼儿、小学和初中的合格教师。他们大多已经成长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中流砥柱、领军人物,或是教育、科研领域里的权威专家。汇集整理了与我校历史有关联的182位杰出校友录。

三、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凸显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高校长期办学历史的沉淀,是高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是高校精神风貌之所在,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依据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形成了由两湖总学堂为先导的师范传统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精神。为此,校史馆在布展设计前,既要通过解读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深入挖掘和突出本校独特师范教育的大学精神,又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由师范教育转型为职业院校。依托建设好大武汉的发展战略目标,突出建设武汉、服务武汉的办学宗旨。

校训的变迁浓缩了学校推陈出新的优良校风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精神。张之洞为书院题词:“正气长存,流形一院”,纯风正气;刘凤章为一师制定了“朴实、勇敢、勤苦、耐劳”的校训,提倡“求真唯实”;武汉第二师范学校提出的校训是“面向小学、全面发展”可谓本正清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校训“修为求实、通博致用”则是登高望远,浓缩职教精髓。

四、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反映学校办学成就,体现办学特色

校史馆除了弘扬大学精神和体现学校辉煌历史外,还要突出学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对外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办学成就。通过对学校历史发展的展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学校从旧式学堂迈入师范教育的步伐,再由师范转型为职业教育的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的变迁。通过一件件实物、史料和背后的故事讲述,让每一个走进校史馆的人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学校的历史渊源,还是学校在教育发展史上特别引以为自豪的师范教育,以及现如今的职业教育新变化,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震撼感。

五、高校校史馆建设要发挥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校史馆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视频、实物等不同载体,反映出学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历史人物、事件、成果等方方面面的成就。它是总结学校办学成果和鼓舞师生员工奋发向上的宣传阵地。因此,在建设好校史馆的同时,也要利用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让我们的学生看到学校的辉煌,看到学校学长们的奋进以及全校师生员工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激发全校师生的爱校情怀。

摘要:校史馆是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及办学成果的实物见证方式。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史陈列室(馆),但如何发挥好这个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史馆的内容,充分发挥好校史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探析

参考文献

高校网上校史馆建设研究 第7篇

东南大学是我国近代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 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 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等的竭力倡导, 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此后经过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等沿革, 1988年5月, 在南京工学院基础上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 学校在四牌楼校区群贤楼一楼设立了校史展览馆, 布展面积约330平方米, 通过约600多件照片和数十件文献、文物, 扼要地反映了学校的百年历程。悠久的校史, 需要展示的内容很多, 而有限的展览场所, 不得不割舍掉大量的内容。2006年, 占地3700多亩的九龙湖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 学校总占地427公顷, 形成了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一校多区的格局。多校区办学, 给校史展览的参观带来了交通、时间和管理上的诸种困难和问题。随着学校对外交往的增加, 如何让海内外同行、校友、学校的合作者和关心学校发展的广大社会人士, 更多、更方便地了解学校的历史, 也成为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东南大学校园网于1993年初启动立项, 1995年初建成基于FDDI的百兆校园网, 并开通了WWW、ftp、Email服务。2000年1月, 实现了各校区与四牌楼校本部之间千兆网络互连。2006年8月, 九龙湖主校区校园网建成, 新校区校园网为万兆主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2007年, 学校启动了投入巨资的东南大学数字化校园工作。作为数字化校园工作的一部分, 学校统一定制了个性化信息门户平台 (WebPlus 2008) , 通过这个平台, 可以快速搭建企业级信息门户网站, 整合其他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信息及各类应用系统, 实现一个信息门户所具备的功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依托先进的网络资源, 跟上学校数字化步伐, 将传统的实体校史馆延伸到网络上, 以迅速实现校史馆的数字化、网络化, 成为一种带有必然性的自觉选择。

二、网上校史馆版面设计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是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而取得的一项现代化技术成果。在版面方面, 它广泛吸收了各家展览的长处,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栏目名称、结构和内容, 在将实体校史馆版面上网的同时, 设计了“校园变迁、校训校风校歌、校印校徽校标、嘱托与期盼、东大人物、特别展室、史料选辑、媒体报道、校史杂忆、毕业合照”等十来个栏目。

1.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版面一级目录:

(1) 简介; (2) 更新说明; (3) 校名沿革; (4) 校园变迁; (5) 校训校风校歌; (6) 校印校徽校标; (7) 嘱托与期盼; (8) 从三江师范至国立中央大学; (9) 南京工学院的历程; (10) 东南新华章; (11) 今日东南大学; (12) 东大人物; (13) 特别展室; (14) 史料选辑; (15) 校史杂忆; (16) 毕业合照; (17) 视频东大。

2.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一级目录为《从三江师范至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的历程》、《东南新华章》、《今日东南大学》, 这四个部分是实际的校史展览馆中所有的原封不动放进了网上校史馆, 这是为了保持网上校史馆与实际校史展览的主体部分的一致。为了使参观者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设置了“《东南大学校史馆》和《东南大学校史馆 (网络版) 》简介”, 通过这个栏目, 参观者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两者有哪些相同、哪些不相同。东南大学百年办学, 十易其名,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化的一个缩影, 为使参观者能方便地了解前后校名的变化, 我们设置了《校名沿革》这个栏目。东南大学校史中最值得珍视的财富之一是继承了从1902年立校以来、直至后来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 为展示这一宝贵财富, 我们设置了《校园变迁》这个栏目, 分别用《三江、两江时期的校园》、《南高师与国立东南大学的建筑》、《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园》、《国立中央大学抗战时在重庆成都的校区》、《南京工学院时期增加的主要建筑物》、《今日校园》等六个子栏目, 展示了学校的校园史、建筑史、办学发展史。校训、校风、校歌, 校印、校标、校徽, 在学校的历史上是有过不同的提法或内容的。在实际的展览中, 分散在展览的各处, 不易看到其中的联系和变化。在网上校史馆中, 我们把它们集中在一起, 以专栏展示, 说明其演变, 阐释其内涵, 展示了学校的精神、理念、形象、标志的历史。在《嘱托与期盼》这个栏目中, 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嘱托与期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关注》、《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关心我校工作》、《校友殷切盼望学校越办越好》等四个子栏目, 把过去办展中往往以“领导题词”、“领导视察”、“领导关心”等表达的内容, 高度地概括了起来, 又把广大校友对学校的关心集成了进来, 丰富了校史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东大人物》、《特别展室》这两个专栏, 已经开出刘敦桢展、杨廷宝展、钱钟韩展、李国鼎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展等, 并留下了广阔的后续展览的空间。《史料选辑》和《校史杂忆》则用文字补充展览, 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毕业合照》将不断添加学生在校的集体照片, 留下校友的青春记忆。

三、网上校史馆的功能模块和技术要求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后台管理功能模块包括:一个好的网站管理平台对于成功的网上校史馆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采用的WebPlus 2008———高校网站群集管理平台, 可以动态地、灵活地修改、调整和增加发布的栏目、栏目信息内容和版面形式。同时WebPlus动态建站系统是以知识管理为核心思想开发设计的, 在信息管理方面, 系统可以动态地大批量发布信息内容, 不仅实现了对信息从起草、送审、审核、发布、冻结、退回、修改、存档等一系列操作, 而且还可以对已发布信息或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分类管理。在促进信息交流、实现多站点间信息共享的同时, 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 增强了信息管理水平。在信息服务方面实现了个性化特征, 所谓个性化, 即不同角色进入信息门户后, 所浏览的信息内容、网站样式以及所执行的操作、获得的功能可以各不相同。

通过对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建设实践的了解, 我们感到不管是自己开发、联合研发, 还是购买现有产品, 应该满足以下技术条件。 (1) 宜采用B/S模式及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管理模式, 只需从网页登录后台管理就可以实现对整个校史网站的栏目及栏目信息的管理;同时使用更易理解、使用更方便、维护更简单的关系型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体。 (2) 采用先进的Java技术, 支持跨平台、支持主流数据库。 (3) 网页模板与信息分离。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网页模板设计或更改模板实现网站的风格改版和更新。网站相关信息自动继承, 与新网页模板智能融入组合, 迅速生成新的风格的网站, 这样可以免去对各个栏目及栏目信息重新进行上传更新的繁琐工作。 (4) 组件化设计。可插拔的组件设计, 可以为系统升级带来便利。 (5) 采用XML标准, 以便进行数据交换、共享与集成。 (6) 采用动态制作维护与静态页面发布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动态制作维护服务器+静态页面发布服务器”的方式部署, 从而实现网站的数据安全及更新效率。 (7) 安全性。要具有SSL加密标准;防注入式攻击;脚本过滤等技术手段。 (8) 提供应用集成能力。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能力, 可实现单点登录;提供portlet接口, 可实现界面集成。 (9) 网站栏目可随意增加、文章自动发布、网站自动生成。还应该有在线采编发功能, 即具备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流功能, 包括文章的起草、送审、审核、退回、冻结、发布及移动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信息在发布的任何过程都可以灵活的转向到前一个过程。 (10) 网站要具有详细的统计分析功能, 以利于提高网上校史馆管理和服务水平。 (11) 网站最后还要提供站内检索功能, 方便用户快速查找所需资料。

总之, 建设网上校史馆, 校史资源建设和技术手段是相辅相成的;校史资源建设是基础, 先进的建站技术是手段, 两者缺一不可。光有丰富的校史资源, 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建不成漂亮、美观、先进的网上校史馆。

四、网上校史馆的实践创造及推广前景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是国内高校第一家完整的网上校史馆。它广泛吸收了各家展览的长处,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栏目名称、结构和内容。在它之前, 各校在网络上有过校史专题的展览, 比如校园展览, 人物展览、重大校史事件展览等, 但没有过以“网上校史馆”或“校史馆网络版”的名称、体量呈现的比较完整的网上校史展览。

1. 网上校史馆总体规划设计的实践创造。

网上校史馆在将《东南大学校史馆》版面上网的同时, 新开辟了“校园变迁、校训校歌校风、校印校徽校标、嘱托与期盼、东大人物、特别展室、史料选辑、媒体报道、校史杂忆、毕业合照”等十来个栏目。这些新栏目, 有些是把主体展版中分散各处的内容整合在一道, 加强表现, 如“校园变迁”专栏、“校印校徽校标”专栏;有些是把在实际展览版面上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作比较完整的表达, 比如, 校训、校风、校歌;有些为校史展览中的内容提供了背景式的知识和说明, 比如“史料选辑”、“媒体报道”、“校史杂忆”专栏, 精选了几十万字的阅读材料, 提供了主体展览中观点的依据和出处;有些是把校史展览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作定向延伸, 如“东大人物”、“特别展室”这两个专栏, 将校史上有重要贡献、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作专门的展览。

2. 网上校史馆展板制作模式的流程优化。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各个展板都是请专业的平面设计公司制作成PSD或AI格式, 可以灵活方便地在电脑上进行修改, 既可用于实体校史馆大尺寸展板的印刷展示, 也可以输出为网页JPG或GIF格式用于网上校史馆展示之用, 可谓一举两得, 避免了实体校史馆与网上校史展板重复制作的矛盾;既节约了经济成本, 又提高了重复利用效率。

3. 网上校史馆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一些专属资料、特殊图片, 加了“东南大学档案馆”水印;大量的史料照片都采用低分辨率的网络格式, 提高网速的同时, 防止恶意下载复制作其他用途;同时, 所利用的文字、资料, 也都注明了来源和出处。

4. 网上校史馆推广应用前景。

截至2011年4月21日, 我们在撰写本文时, 网站总访问量为84588位;从网站管理后台看到, 按栏目总访问率统计, 已有13661926总点击次数。从浏览量可以看到, 网上校史馆作为实际校史展览的补充,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并且进一步开阔了校史传播空间。

创建网上校史馆是一个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上值得宣传推广的新尝试。网上校史馆对学生来说, 省了时间, 随时可看, 能看到比实际展览中更多的内容;对后勤管理部门来说, 省了车辆调度和花费;对学生工作部门来说, 减少了组织安排参观的麻烦;对社会来说, 有了一个方便的、可以比较全面深入了解学校的地方;对学校来说, 有助于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 显现文化高地的意义和作用。对档案馆来说, 也有一个特殊的意义, 就是通过网上校史馆, 可以知道公众需要什么, 我们缺少什么。江苏有九所高校同根同源, 东南大学网上校史馆的建成, 也有助于同根学校共享珍贵校史资源。

参考文献

[1]刘燕.试论高校校史馆的建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 , 2001 (12) .

[2]朱明宝.论校史馆与校史馆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11) .

[3]孙剑云.加强校史馆建设开辟德育新课堂[J].档案与建设, 2009 (2) .

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高校,校史馆,档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这一昔日宁静的象牙塔也日渐喧嚣。在高校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处于高校工作边缘地带的档案馆, 若想在高校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 更大地发挥档案馆工作价值, 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档案馆馆藏资源, 开拓档案信息优势, 提炼、挖掘现存档案中丰富的大学精神内涵——高校校史馆就在这种思考中应运而生, 高校校史馆建设也成为高校档案工作新的努力方向。

一、建设高校校史馆的意义

1. 校史馆是高校培养学生“兴校、爱校、强校”的基地。

中央档案馆前馆长毛福民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曾强调“应把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正式出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27号令) 中也明确指明“高校应将校史馆建设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爱国必先爱校, 校史是一个学校历史的记录, 记载着学校的发展与辉煌。离开父母依托, 徒然置身陌生环境, 对学校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新生的爱校热情如何培养?莫过于让他们快速地了解今后四年他们将在之学习生活的学校的故事。当驻足聆听校史的讲解, 观摩校史的展览, 他们的心会与母校融为一体, 他们才会认同、才会热爱、才会在毕业以后仍然不忘记这个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校史馆是一所学校历史的记录, 是学校创建、变迁、发展的映像, 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 是学校珍贵的精神财富的永续流传。借助校史馆这个文化载体, 校友的心才会凝结在一起, 通过校史馆这个文化载体, 校友们才有了宣泄他们对母校满腔热情与眷念的地方。参观着展墙上熟悉的一幕幕画面——甚至是自己的照片, 业已离校工作的校友, 才会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认同, 才能不论何时何地, 心怀母校、以校为荣。

2. 校史馆是展现高校历史传承、文化积淀的载体。

“筝无线不高, 树无根不茂”。知史可以明鉴, 治国如此, 治校亦如此。大学所以为大学, 不是建筑之大, 而是大师之大。就目前高校发展的势头看, 各高校激烈的竞争除了硬环境的比拼外, 更加注重大学文化“软环境”的较量。

校史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文化传承机构, 真实记录了高校发展的历程。内容涵盖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珍贵资料, 记载了师生员工不同层面的活动, 其内容翔实、记叙生动, 完美地展现了学校的成长。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积淀, 失去了文化内涵支撑的学校仿若浮水之萍, 无根之草, 作为学校的历史记载者, 校史馆的存在彰显了学校的文化韵味, 留存的大量影音资料生动而翔实地丰富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加强对高校校史馆的建设, 正是高校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

3. 校史馆是高校的文化名片, 是学校良好社会效应的有利保证。

近几年来, 社会上形成了高校校园“旅游热”, 不少学生在学校组织或家长陪同下, 利用假期奔走各高校踏青旅游, 择校之意呼之欲出。校史馆在这场前瞻性探访中也成了必访之地, 成为让学生及家长领略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景点。每年高校的招生宣传中, 校史馆开门迎客, 让家长考生全面地了解学校, 激励了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报考本校。高校校史馆的建立和开放, 正是一种将高校历史、文化公之于众的重要途径、优秀手段。可以说, 高校校史馆就是高校对外的一张脸面, 是高校乃至地方对外宣传的魅力文化名片。

4. 校史馆是高校档案馆藏史料再利用的重要途径。

校史馆的建立离不开充足的史料支撑, 高校档案部门筹建校史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能够为校史馆提供可靠的历史文字资料、珍贵照片和实物。而校史馆的建成, 对于充分挖掘档案馆馆藏资源又有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 档案馆与校史馆是一体, 合则成, 分则败。

校史馆是档案馆原有档案的一个分支, 档案馆与校史馆都记载着学校的建立、建设、演变、发展的全过程, 是特色档案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档案馆肩负着学校的档案建设, 负责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学校党政管理、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活动形成的资料。由于档案工作是这些活动的终点, 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必然具有相对滞后性, 在未开发利用之前其宝贵价值处于隐形状态, 不容易被人们认识到,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忽视。校史馆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体现档案的历史功能, 校史馆可以通过不同的展览形势提炼、加工档案馆藏资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展览活动, 有效地将档案编研成果广而告之, 引起广泛关注从而将档案史料价值最大化发挥, 也使得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成果不至于湮灭在寥寥几个“圈内人”中。成立校史馆同时又是使档案馆工作获得重视和支持的有效途径。校史馆可以改变校领导、教职工对档案馆的利用方式, 其形式一改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馆提供纸质档案的传统方式, 推出了颇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档案开放形式, 是开放档案的又一窗口。档案馆是收藏、利用;校史馆是挖掘、展示, 两者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从而更加深入地发掘了档案的实用价值, 易于使档案工作获得重视和支持。

5. 校史馆还具备融资功能。

一个有历史、有未来、有希望的大学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重视过往、重视历史、不忘过去的大学才能不断增添在校师生和各地校友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校史馆是展示高校信念的桥头堡, 短短几十、上百幅展板、历史实物浓缩了学校的自立、自强、不断奋斗的过程。高校通过校史馆的建设能让广大校友、社会各界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学校;通过高校过往的努力与拼搏真实映射高校今天的巨变与繁荣, 从而让参观者相信学校的美好未来。只有这样一所有历史、有担当的高校, 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

二、高校校史馆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意义来说, 校史馆建设是高校档案馆深化改革、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各高校职能建设中的必然产物。随着高校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 反本自省, 深挖自身底蕴及文化内涵的校史馆日渐成为各高校间竞争的又一新阵地。具体说来, 高校校史馆在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化陈列是高校校史馆凸显高校独特魅力的核心。

主题是校史馆陈列的灵魂。由于办学历史及所处地域、办学理念的不同, 各所高校有着独特的传统和精神。各高校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特色和个性正是高校灵魂的集中体现。因此, 校史馆在举办陈列之前, 首先就要通过解读学校的历史文化, 明晰办学特色, 深入挖掘出学校区别与其他高校的独特魅力并加以浓缩, 凝练出校史展的“神”;其次, 围绕其展开史料的搜集及加工整理工作, 方能事半功倍、精益求精。

2. 现代化手段是高校校史馆布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 数字化、电子化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校史展馆布展之中。相应的图片、声音的融入, 能够使得校史展更加生动、有趣, 从而脱离以往单纯的“文字+图片”的二维展示手段。变扁平为立体, 通过色彩、灯光的变化来营造、烘托主导展品, 不仅使整个展区丰满立体起来, 还有机地使多个展区连贯起来, 更大限度地提升了展品的展示价值, 起到了“1+1=3”的效果。

3. 专业化人员是高校校史馆得以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

校史馆所展示的内容是学校多年历史的凝炼, 巨大的信息量、漫长的时间跨度及优秀的临场应变能力决定了校史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个人素养。从校史的编写、资料的搜集到展板的谋划、展区的布局;从展馆的宣传、观众的引导到校史馆解说员的培训, 大量工作决定了校史馆工作人员不但需要精熟学校历史还要有一定的领导、协调能力;不但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形象、气质佳——须知再甜美的蛋糕也需装载在漂亮的盘子里才能提高进食者的食欲。如此高的要求决定了工作人员需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 苦练基本功, 方能满足不断发展中的校史馆的需求及观众的求知欲望。

高校在档案馆的基础上建立和开放校史馆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 也是发挥档案馆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高校校史馆的建设给了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档案工作者只有抓住这一契机, 拓宽思路、奋发图强, 才能使高校档案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翟红.校史馆建设之我见[J].北京档案, 2008年 (6) .

[2]朱明宝.论校史馆与校史馆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11) .

关于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建设的思考 第9篇

一、鲁艺红色经典的历程

(一) 延安鲁艺时期 (1938-1945) 。

“鲁艺”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 是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938年倡导创建的我党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延安鲁艺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 民族危难之时, 鲁艺师生坚持艺术创作, 以艺术为武器, 努力实践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谱写了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恢宏篇章。

(二) 东北鲁艺时期 (1945-1958) 。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共中央为了开辟东北根据地, 决定将延安鲁艺迁到东北办学。东北鲁艺时期学院充实教师队伍, 坚持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成立文艺工作团。鲁艺师生分赴东北解放区及前方各地, 创作演出了数以千计的文艺节目。1953年2月, 东北鲁艺改变综合性办学方式, 在鲁艺美术部的基础上, 成立了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东北鲁艺, 为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做了大量的文艺宣传工作, 开创了鲁艺在东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三) 鲁迅美术学院时期 (1958至今) 。

1958年, 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改称鲁迅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自建院以来, 重视基础教学改革, 完善学科专业布局, 强化基本功训练, 学院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院以鲁艺精神作为发展灵魂, 努力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艺术人才, 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红色经典校史资料的收集途径

校史资料反映的是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 收集工作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确保收集资料的广泛性、真实性、代表性。笔者认为, 校史馆应从以下几方面收集资料:

(一) 学院综合档案室。

学院综合档案室是集中保存学院档案资料的中心, 保存有大量的文字、照片、声像、实物档案, 这些资料都是每年学院各部门形成并归档的有价值的资料, 准确反映了学院各个阶段的行政、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对建设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 离退休老同志及老校友。

由于鲁艺的历史比较久远, 我院有很多离退休老同志都是“从鲁艺走过来的人”, 他们手中保存了一些当时的宝贵资料, 有的都是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走访、协商的方式, 征集一些散落在这些离退休老同志手中的有关校史资料。另外, 很多从延安鲁艺、东北鲁艺毕业的老校友也保存有很多宝贵历史的资料, 也要通过各种途径, 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

(三) 地方档案馆及社会力量。

延安革命老区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等地方档案馆里也保存着一定数量的有关鲁艺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另外, 我们也应该呼吁全社会, 广泛宣传, 将散落在社会及个人手中的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各类资料征集、收购, 充实到校史馆中来。

三、红色经典校史资料的收集内容

(一) 文字类资料。

包括各历史时期形成的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文献资料, 包括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建设、党建工作、学生管理、对外交流、校园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资料;记录学院重要事件、重大活动的文字资料;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批复以及会议纪要、大事记等文献资料。

(二) 照片类资料。

主要包括反映学院历史沿革的照片;历任院领导的照片;重要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外宾来院参观、视察、访问和讲演时的照片;各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的照片;不同时期重点工作的照片;反映鲁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照片等。

(三) 声像类资料。

主要包括反映鲁艺师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教学、科研、创作、生产、活动的声像资料;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讲座、重要美术展览开幕式的声像资料;重要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及重要外宾来院参观、视察、访问、讲话的声像资料;反映鲁艺各历史时期的纪录片以及学院制作的宣传片等声像资料。

(四) 实物类资料。

具体包括国家领导人题写的校名、各级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签名以及馈赠的书画等;老教师的教材讲义、著作手稿、备课笔记、论文手稿、教学手迹、创作草稿、重要原作等历史性文献资料;师生获得国际、国家、省、市级奖项的各类奖状及证书等;学院获得的各类荣誉牌匾、锦旗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报刊资料、宣传条幅、海报以及反映学院历史发展、办学成就的实物资料。

(五) 口述类资料。

口述资料是通过对那些年事已高的从鲁艺走过来的离退休老同志、老校友进行有计划的采访, 用录音、录像或对录音录像进行逐字记录的形式收集起来资料。这些口述资料被称为“活历史”或“口述证据”, 是以“大众记忆”的方式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鲁艺的历史。

(六) 红色经典艺术精品。

延安鲁艺时期、东北鲁艺时期以及鲁迅美术学院时期, 我院创作了众多的红色经典艺术精品。这些艺术作品, 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脉搏与时代的精神, 体现鲁艺师生的创作水准。将其中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展出于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 更能突出鲁艺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特色。

四、鲁艺红色经典校史资料的甄选

在浩如烟海的校史资料中, 要本着“去伪存真、突出重点、精益求精”的原则, 将收集起来的校史资料进行科学的鉴别、甄选, 这是建设好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最关键的步骤。

(一) 初选。

学院在广泛征集教职工及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后, 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筹建部门工作人员, 将各类校史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初选校史资料要经过严密的考证和反复的商议, 才能保证满意度。

(二) 复选。

在初选的基础上, 邀请学院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老校友来做顾问团, 对初选资料进一步研究、甄选、修改, 将具有争议性的资料进行推敲, 商定展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献、照片、实物等。

(三) 最终确定。

经过数轮讨论和几番修订之后, 最终由院领导对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展出的校史资料进行终审核准, 共同商定启用。

五、红色经典校史馆场馆设计要求

(一) 突出特点。

建设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要以鲁艺精神为主线, 这是建设的主旨和灵魂。把校史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将红色经典的理念贯穿于校史馆的设计、施工和装饰的过程中。

(二) 体现优势。

我院有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均居全国前列的优势, 有着国内大型文博展馆工程场馆设计的专业团队及一批资深的红色经典设计精英, 曾经打造过近百所艺术精品工程。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为我院建设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奠定了基础。

(三) 设立网上校史馆。

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的各个展厅除了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声像技术让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外,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设网上校史馆。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 以全景展示的方式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各个场馆展出的内容, 全方位展现鲁艺的历史、内涵和成就。

总之, 鲁艺红色经典校史馆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当代鲁艺人, 我们要尽全力将此项工程建设成全国红色经典的精品工程, 发扬鲁艺传统, 打造鲁艺品牌, 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鲁艺在东北——美术部专辑 (1946—1953)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2]胡鹏飞.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 2009 (11) .

上一篇:学校仓储管理的合理化下一篇:强化国学教育的方法